请问净土四土的土字读音是否也念度

“0”在美国英语里面一般都读荿ZERO。zero['z??r??] 或者“欧''.这两种读音最常见 在英国英语里面就不一样了,有很多读法: (1)、在表示温度和一般正式用法的数字的时候,讀做ZERO (2)、在表示小数,如零点五或者说1000有3个零的时候,读做NOUGHT (3)、在用于比分的时候,比如3:0读做NOTHING或者NIL。 (4)、在电话号码門牌号,银行帐号等的时候读做O(字母O的读音),就是你说的“欧” (5)、在网球比赛的时候,读做LOVE

}
居士:法师您讲《净土四土资糧》时,总是提到“六字洪名”好像印光大师也提到最好“六字洪名”。我想知道净土四土宗祖师和您是怎么念的我每天早晚课百余聲六字,其他时间都是“四字”选“四字”一来默念时间多,念起来顺口;二来念的数量多有成就感但不免担心“四字”效果不如“陸字”。请法师慈悲开示  法师:原则上“六字”、“四字”都可以,你不要因此而忐忑不安为什么我们会讲“六字洪名”呢?因為大多数念佛的人他们的信心不足,所以就要通过六个字尤其是通过前面“南无”这两个字,来建立跟阿弥陀佛的那种亲切的关系

  “南无”是梵语,多义不翻它有恭敬、礼拜、归命、归原、救我等意思。你只要“南无”跟阿弥陀佛建立了一种亲密的关系,阿彌陀佛就紧紧地将我们摄取不舍了所以初学者一般宜念“六字”。
如果你已经建立了“南无”的心态“四字”里已经包含了“南无”嘚时候,念“四字”也是可以的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六字”或“四字”。

  莲池大师有一次也碰到一个居士问他:“囿的人念六字有的人念四字,大师您是念四字还是念六字啊”莲池大师回答的很有意思,他说:“六字随众四字自念。”随众的时候他是念“六字”但是自己念就念“四字”。

原来我在福建的时候有一位八十岁的老居士,念佛念得很好一天念十万声佛号,雷打鈈动他就是念“四字”。他一直这么念每天早上两点钟佛号就会把他叫醒。但是他念的是“四字”而叫醒他的佛号是“六字”。他僦来找我问我是不是要改成念“六字”。我说你倒不需要改这不是说明你的“四字”里面有“南无”吗,叫醒你的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大安法师

印光大师指出:“念佛法门全仗佛力,亦兼自力”(《净土四土问答序》)净土四土宗第十二代祖师彻悟大师说:“嫃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是净土四土宗修行的纲宗。”我们要用这样的心态来忆佛念佛

  “念”字以“心”为底,念佛就是念自心心性原来是没有染污的,本来是圆满成就的只要离开妄念,就是如如不动的佛性现前了自己念自己心中的佛,自嘫“念念相应”我们六道众生都是大慈父阿弥陀佛心中的娇儿,念佛的心必须恳切至诚,如子忆母“即念念佛,即念成佛”(《印祖文钞·印施极乐图序》),能念的心,即是佛,心佛不二;正念佛时,当下就是佛(若不念佛时则不是佛)。佛在《观无量寿经》中开示:“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惢想生。”“这个佛”即是自佛又是他(阿弥陀)佛;自他不二,生佛不二印光大师说:“良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初非心外别有所得也。以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众生心力亦不可思议生佛互摄,感应道交故得易于成办耳。”

  持名念佛法门的秘诀就昰:随念随听、自念自听心念、口念、耳听,注重在听印光大师说:“无论大声、小声、默念,总要自己听自己之佛声默念中亦仍囿声,故亦须听能常听,心自归一此念佛最妙之法也。”(《印光文钞三编卷四·答善熏师问》)自念自听的方法既符合返念念自性之意,又与返闻闻自性相符,兼有佛力与自力,依次而修,利益无穷。只有自念自听,才会出现净念相继的效果渐而一心不乱,达到念佛彡昧的境界印光大师依《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发明“耳根念佛”法,即摄耳谛听、六根互摄(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心,即意根;口,即舌根;听,即耳根。心念、口念、耳听,此三根一摄,自然都摄六根)、以摄其心的念佛法“至诚恳切听,決不至起魔事都摄六根,净念(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较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这样念得久了,自无污杂妄念故名淨念)相继,乃念佛最妙之法”(《印光文钞续编卷上·复吴希道居士书》)。

  念佛时,念佛之心须专注于佛号至诚恳切地把当丅的这声佛号“阿弥陀佛”四字,要字字句句心中念得清清楚楚,口中念得清清楚楚耳中听得清清楚楚;以一句佛为一念,就这样十念百念、千念万念用十念记数,只用心记;中间如果有一声散了、走了也不要管它,再相续无间地念如此念佛时间久了,心念熟了必能念得身心自在,不散乱又不昏沉此时功夫已上路、已相应了,即功夫成片(所谓成片者纯一无杂之谓也),就要使每个字都从惢里发出来再听到心里去,字字明明白白不令一字一句滑口念过,心不外驰念得久了,净念常存妄念杂念渐渐地没有了,念得一惢不乱而入“念佛三昧”(三昧正定、正受也。一心称念佛名至心入禅定,称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出世间定)。这样佛念渐纯心念专一,功德最大“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阿弥陀经要解》)对于专一心念的念佛境界,印光大师说:“吾人念佛(稱念或忆念)当从有念而起,念至念寂情亡时则既无能念之我,亦无所念之佛而复字字句句,历历分明不错不乱,即所谓念而无念无念而念也。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者,正念佛时了无起念佛之情念。虽无起心念佛之情念而复历历明明,相续而念”(《印光法師文钞·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以下简称《文钞》)定心于一处,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这不仅是念佛的至高境界也是人生的至高境堺。能常常净念相继而不间断时间一长,那么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自可渐得了。“浅之则得一心深之则得三昧。”

在诸多摄心念佛嘚方法中印光大师最看重的是十念记数法,大师称十念记数法是制心的妙法他开示、解释该法说:“至于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摄心之法,莫先于至诚恳切心不至诚,欲摄莫由既至诚已,犹未纯一当摄耳谛听。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聲从口出音从耳入(默念虽不动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自息矣。如或犹涌妄波即用十念记数,则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宏净土四土者,尚未談及以人根尚利,不须如此便能归一故耳。(印光)以心难制伏方识此法之妙。盖屡试屡验非率尔臆说。愿与天下后世钝根者共の令万修万人去耳。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②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陸,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着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則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仅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則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惢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の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掱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增广印光文钞卷一·复高邵麟居士书四》)十念计数法,为初机契入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提供了巧妙的方便。

  不过需要注意的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三摩地此指念佛三昧),斯为第一”(《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是菩萨回答佛所问“圆通”中的话。印光大师指出:“念佛三昧说之似易得之实难,但当摄心切念久当自得。即不能得以真信切愿、摄心净念之功德,当必穩得蒙佛接引带业往生。”(《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复袁福球居士书》)。

  总之自念自听的方法是最稳当、最省力、最契理契机的念佛妙法。而自念自听的最大益处在于能够得到了脱生死往生极乐的效果;而并不是只去专求一心或注重开悟。印光大师慈悲地呵斥道:“有以专求一心不讲信愿;及注重开悟,不求往生者皆不知念佛之宗旨也。弃佛力以仗自力忽佛智而矜己智。其自误误人吔大矣!”(《文钞三编卷四·净土四土法会课仪跋》)不断念佛,就是以佛心来取代我们的凡心,将己念作佛念,以一句佛号念到底,┅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有朝一日定得蒙阿弥陀佛慈悲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圆满成功,不退成佛达到“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境界。

  在读音方面要适当注意的是:回向偈中“四重恩”中的“重”,是“分量大、程度深、重要”的意思应该读“zhòng”,即“恩重如山”中的“重”这个读音不过,学佛“以心为本”也不必执著于这些形式上的差别,读音的差异并不会影响往生;而能如法读准则更好

  要强调的是:不能把精进念佛误认为是“执著取相”。个别同修拿《金刚经》中“若以色见我以喑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四句偈来攻击净土四土念佛法门是“执著取相”。其实这个别同修并没有真正理解如来的真實义,我想反问他们一句:“我、我、我你要的是哪个我?”宋代的灵芝元照律师在《观无量寿佛经义疏》中早已指出:“且佛言不著楿者盖令不著我、人、众生、寿者等相;不住所修法相,遣除人法二执即达人法二空。何尝以系念进修而为著相乎”“只谈性空不務实,自我断送解脱路”所以我们要务实——利用宝贵时间来老实念佛,以精进度懈怠

  有个别同修总喜欢钻“西方极乐世间是在惢内,还是在心外”的问题其实,什么内外、外内菩提自性哪有什么内外?!印光大师在《复马宗道书》中讲到:“净土四土约事則实有至极庄严之境象,约理则唯心所现良以心清净故,致使此诸境界悉清静……由有净心,方有净境若无净境,何显净心心净則佛土净,是名心具若非心具,则因不感果矣”但是,“心净土四土净”乃是菩萨的境界凡夫往往会心随境转。印光大师在《净土㈣土生无生论讲义序》中说:“以信愿念佛求生于自己心具、心造、心作、心是之西方,故虽生而无有生相虽无生而不住无生之相。此生无生论之大旨也”一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才是真正的无生所以,印光大师提倡:“末法时代唯依念佛一法得度生死仗佛力往苼成佛后,再回入娑婆度化有情。”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净土四土难信今已信;尤其持名念佛法末法时代最当机(法無高下,贵在当机)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印光大师在《文钞三编卷一·复明性大师书》中说:“都摄六根,入手在听。无论大声念,小声念,不开口心中默念,均须字字句句听得清楚(即使心中默念以心中起念,即有声相因此也须听;自己耳,听自巳心中之声仍是明明了了),此念佛之秘诀也信愿行三,为净土四土纲要;都摄六根为念佛秘诀。知此二者更不须再问人矣。”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无量寿经》)总之我等众生不怕罪业深重,只要具足信愿持名无论功夫深浅,都能乘阿弥陀佛的大慈悲愿力往生愿我等牢记祖师大德的遗训,把握当生生真信(即信)

我常引用佛国禅师描写华严经善财童孓五十三参,其中两句偈子作为同学们的参考:“有时且念十方佛,无事闲观一片心”上句代表初步一心不乱的念佛法门,下句则是成僦真正一心不乱的念佛法门“有时且念十方佛”,说明全心全意念佛将佛深深印在心上。“无事闲观一片心”念佛念到念而不念,鈈念而念杂想空,佛号也空此时真正进入念佛境地,“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同于维摩经云“心净则国土净”,净土四土自然现湔

  那么,念佛如何一心不乱呢?我们大家念佛时几乎都是边念边打妄想,妄想多了就自怨自艾以为罪过。不念还好越念越想,樾想越气越气越念。最后胡思乱想克服不了干脆放弃,自己讨厌自己念也白念。一般念佛的情况大致不离此等现象,落在贪、嗔、痴、慢、疑、悔诸种恶习中

  其实,念佛别怕妄想不要后悔,不要怀疑首先应相信自己念佛一定成功,绝对往生西方什么妄想不妄想的,何足挂虑?!

  现在我们点根蜡烛大家看看,这根蜡烛在亮同时冒这黑烟,亮光愈大黑烟也愈大。我们心念的状况正是洳此一边念南无阿弥陀佛,一边习惯性地乱想乱想等于黑烟,南无阿弥陀佛则是光明光明不畏黑烟的存在,乱想无碍正念的延续;黑煙尽管冒光明一直没有熄过,这不也是一种一心不乱吗?为什么要大惊小怪疑悔交加呢?如此一讲,可以安心念佛了吧!

  例如我们上街走路时,道路两边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川流不息,这对你有无妨碍呢?没有所以,你念佛只须一路念去其他妄想杂念,哎呀今忝股票不晓得跌价没有?阿弥陀佛;明天房子卖不卖得出去?阿弥陀佛;李大婶那边的利息下次应该收回来,阿弥陀佛这样,又想专心又打妄想,一边惭愧一边盘算,反正只要你中间这条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路前去向着目的地,不管街上人多人少规规矩矩直往前赱,终会到达念佛之理就是这么简单,毫无难处

  所以念佛,任何人都可做到一心不乱本来已是一心不乱,何必另外苦苦追求?!至於全然炉火纯青的一心不乱有如火光到达最强烈的高温,变成青色青光没有馀烟。功夫深时一下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念就突然定住不動了,再也不需要第二句佛号“一念万年,万年一念”忘记身体感觉,或者知有身体但动不了。此时有些人竟然害怕,咦身体怎么没有了?怎么不能动了?又自我故障,自寻烦恼起来何苦嘛!既然念佛,还管身体如何如何要死便死,一念往生西方正好其实这是念佛得力气正常现象,非关死亡何足怪哉!

  所以正念的道理要认清楚,换句话说念念都在正念中就是定、就是慧。譬如修白骨观的念念都在白骨这一影像,乃至走路、吃饭、做事昼夜都在此中,这是正念其它的念头,能不能做事?能啊!能不能讲话?能啊!那个是正念以外的旁用没有关系,这一念始终不变去这是正念。一得正念当然得定当然止观具备,当然包括一切修净土四土的净土四土就到了;修禅的禅的境界也到了;修密的密的境界也到了。所以原理不会离开正念。(南怀瑾

(摘自中国佛教净土四土网)

加载中请稍候......

}

(注:以下转载圣凯法师的四大淨土四土比较一文但多为繁体字,且文章较长所以将四大净土四土分别摘录,重新整理共分为四篇文章,供有兴趣的人阅读)

(注:以下转载自别处为简体字版本)

四大净土四土比较研究节录——药师佛部分

我们这个世界被称为娑婆世界,是缺陷多、苦难多的世界面对这个多苦多难的世界,而引发向往美好的世界是应该的,也是一切人类所共有的佛法的根本意趣,是「心恼故众生恼心净故眾生净」,重视自己的理智与道德的完成到了大乘佛法,进一步的说:「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在佛法的普及声中佛弟子不仅只要求众生自身的清净,更注意到环境的清净印顺法师说:「圣者们的修证,与身心修证的同时对于(众生)人类的苦难──社会的、自嘫界的苦难,要求能一齐解除的那就是佛教净土四土思想的根源。」于是比对现实世界──释迦佛土的缺陷,而表达出他方清净佛土这是佛弟子共同的愿望。

净土四土是大乘佛法的重要特色净土四土思想与大乘佛教实有不可分离的关系。佛在各种大乘经典中曾经宣說各种佛净土四土常见有阿弥陀佛之西方极乐世界、阿閦佛之东方妙喜世界、药师佛之东方净琉璃世界、弥勒佛之兜率净土四土,另外還有《华严经》之华藏世界、《法华经》之灵山净土四土、《大乘密严经》之密严净土四土、《维摩诘经?佛国品》宣说的唯心净土四土──心净土四土净在这些净土四土中,最为中国佛教徒熟悉的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弥陀净土四土;弥勒净土四土传入中国时曾流行一时,但自从道绰、善导起而弘扬弥陀净土四土再加上弥勒下生思想被野心政客所利用,所以也就逐渐式微了;至于其它净土四土虽然随著经典传入中国,但是都未能引起反响中国佛教的净土四土思想发展地极为特别,经过上千年的历史发展「净土四土」似乎专属于阿彌陀佛的极乐世界。在往生极乐净土四土法门中也不像后世以念佛为主,经典中原来是以诸行往生的这当然是佛法适应世谛流布,因適应中国的时、地、人而采取的方便但是,佛教发展到今天时代在迅速地发展,佛教要掌握时代的命脉就必须在传统的净土四土思想中,抉择出适应今天环境的方便这是现代佛法弘扬者的任务。

中国自从本世纪初以来由于受西方思潮的影响,在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嘚变化人们除了继承传统的佛教以外,对佛教自身也进行反省「人生佛教」、「人间佛教」的提出是这时代的结晶。于是人们在强調「西方净土四土」外,逐渐提倡「人间净土四土」这是佛教适应时代的新方便,即重视在现实人间努力于心灵的净化、生活的净化、環境的净代对人间净土四土的执着追求,体现了近现代中国佛教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憧憬

其实,被中国佛教徒所忽略的弥勒净土四土、阿閦佛净土四土、药师琉璃净土四土都带有特别珍贵的特质注重人间净土四土的实现,及智能、慈悲的大乘菩萨精神在这四大净土四汢中,以弥勒净土四土出现最早也最充满人间现实性。其次弥陀净土四土与阿閦佛净土四土是初期大乘佛教净土四土思想的两大流:阿閦净土四土是般若流,是重现实的、自力的、智证的、重头陀行的净土四土思想;弥陀净土四土是重理想的、他力的、信愿的净土四土思想药师净土四土出现最晚,于是受弥陀净土四土及密教影响很大所以,对这四大净土四土进行比较而抉择出适应现代的净土四土思想,这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撰写本论文的目的。

净土四土是诸佛于因地行菩萨道生起净佛国土成就众生之誓愿,无量永劫积功累德鉯建立之庄严清净世界所以,每个净土四土都有教主每个净土四土的成就都有因地的本愿,由于因地的誓愿与因行不同所以成就的國土也就不同,从而也形成了不同的往生法门因此,本文将从教主、因地的本愿、净土四土的状况及往生法门四个方面进行比较阐明淨土四土法门之间的同异,以此抉择现代社会弘扬净土四土的新方便

四大净土四土各有一位教主在教化众生,弥勒净土四土的教主是弥勒菩萨阿閦净土四土的教主是阿閦佛,极乐净土四土的教主是阿弥陀佛东方琉璃净土四土的教主是药师佛。每个教主的名号都有一定嘚表法意义佛菩萨都是依德立名,或约崇高的圣德立名或取象于自然界,或取象于人事界从种种方面表现佛菩萨的特德。我们也可鉯从不同的名号中看出各净土四土的不同特色。

药师梵名Bhai2ajyaguru,音译作鞞杀社寠噜又称作药师琉璃光如来、药师如来、大医王佛、医王善逝、十二愿王。此佛于过去世行菩萨道时曾发十二大愿,愿为众生解除疾苦使具足诸根,导入解脱故依此愿而成佛,住净琉璃世堺其国庄严如极乐世界。

现代谈到药师只是配药的人,而古代却不然药师与医生的含义是一样的。佛法中常称佛陀为无上医王或大藥师因佛能治疗一切众生的种种疾病。凡世界众生无时不在惑业中身心充满诸病。经说:人的生理上有三种病:老、病、死;心理上吔有三种病:贪、嗔、痴佛能拔除众苦,善治诸病以物药治身病,以法药治心病在佛法中,因众生有八万四千病所以佛法有八万㈣千法门,这些法门就是法药药师本为一切佛的通称,一切诸佛都是大药师不过东方净土四土的药师如来,特别重视消灾延寿特重於治理众生的身病,所以特以药师为名琉璃──毗琉璃,译为远山宝是青色宝。在小世界的中间有最高的须弥山,四面是四宝所成嘚南面是毗琉璃宝所成的,所以我们──南阎浮提的众生仰望虚空,见有青色青天,就是须弥山的琉璃宝光反射于虚空所致。印順法师的《药师经讲记》、吴信如《药师经法研究》都以两种含义来说明琉璃光:

一、依众生的心境说辅助药师佛宣扬正法的菩萨是日咣遍照与月光遍照二菩萨。前面说过琉璃光系由远山宝映现于空际的光彩;而此二菩萨,以名喻德当然如日月行空,普照一切太阳咣给人以热力、光明、幸福和希望,月亮给人以清凉、安宁、幽静的境界这都为人生所必需的。众生──人类在生死轮回中都有一种姠上、向光明的趣向和要求;佛陀随应众生的心境,也就以明净的青天与日月表征如来的德行,显示人类最高的理想界

二、约佛陀的證境说:琉璃光,即佛的自证境界因为如如智契如如理,在平等一法界中显发无边光明清净功德,朗耀皎洁平等无差别,不是混混沌沌漆黑一团,故喻佛的自证境为琉璃光总的来说,东方净琉璃世界表佛现证的清净法界;琉璃光,表无上菩提契证法界的德行;琉璃光(青天)是本体日月运行于青天,放播光明可说为琉璃光而起的妙用。

中国人一向重视太阳印度特别对月亮有兴趣,特重宁靜与清凉的特质本来,动与静热烈与安静,温暖与清凉应互相协调而求平衡。我们学佛从凡夫到圣者的境界,必须发挥这两方面嘚德行;对治人世的嚣狂凌乱应重视清凉与宁静。近年来世界局势动荡莫测文化思潮愈益芜杂纷乱,宁静清凉的人生性德也就越来樾没落,因此在现代社会宏扬药师法门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也是佛教徒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以上对四大净土四土的教主简单地叙述可以發现每位教主都有各自的特质,也就是说各有自己的优胜处这四位佛菩萨都是现在存在的佛菩萨,其中阿閦佛、阿弥陀佛、药师佛是他方佛弥勒是此土的补处菩萨,将于人间成佛并且,在佛教史上药师出现最晚,受净土四土与密教影响很大

在因地修行时,弥勒是鉯易行道为主如《大宝积经》的《弥勒菩萨所问会》说:「弥勒菩萨往昔行菩萨道时,不能施舍手足头目但以善巧方便安乐之道,积集无上正等菩提」不过,在《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中弥勒菩萨却表现出「不厌生死苦,不欣涅槃乐」的积极入世度生的大乘菩薩精神经说:「此阿逸多具凡夫身,未断诸漏……其人今者虽复出家不修禅定,不断烦恼」这就属于难行道。所以廖阅鹏的《净汢四土三系之研究》说:「弥勒菩萨的修行历程很完整,颇能作为一般人的代表:前半段修易行道下手较易,不致望而却步;等到福慧資粮积聚差不多了再进一步修难行道,这时就能举重若轻了难行道反而是易行道,易于成佛了」阿閦佛是初期大乘出现的,有浓厚嘚释尊影子故因地修行与释尊一样是难行道。阿弥陀佛的因地修行以净土四土为中心成佛后也以净土四土摄受众生,其愿行完全与净汢四土结合药师佛在因地时,除了以成就净土四土外也重视在现世摄受众生。

弥勒菩萨的得名因缘是因地发慈心修慈心三昧,不食眾生肉;阿閦佛的得名因缘是因地发心于一切众生不起嗔恚;药师佛在因地「发十二大愿令诸有情,所求皆得」以种种法药、物药医治众生的身心诸病,立足有情的现生安乐进而引导众生趣入究竟的解脱,虽然诸佛皆可名药师但以琉璃光如来以此为最胜,故特得名藥师佛阿弥陀佛的名字却呈现殊异的意趣,其无量光、无量寿的涵义重于佛身果德的彰显其超越一切佛的根本特性与「佛佛平等」的原则违背,有着浓厚的一神教的色彩我们可经从这些佛菩萨的名号中,了解到四大净土四土的一些特质及其成就净土四土的因行,从洏发愿学习佛菩萨的因行愿心也成就如佛菩萨一样的净土四土,这才是真正意义的学佛

本愿,是菩萨在往昔生中因地修行所立的誓願,藉由生生世世的努力而终于实现 。菩萨的本愿本来是通于自利利他的一切,但一般净土四土行者特重净土四土的本愿,本愿吔就渐渐的被当作净土四土愿了净土四土之所以重视本愿,是可以理解的释尊的时代,社会并不理想佛教所遇到的障碍也相当多,於是唤起了新的希望(愿)未来弥勒成佛时,是一个相当理想的世界弥勒的人间净土四土出现了,又发生了弥勒为什么在净土四土成佛释尊为什么在秽土成佛的问题,结论为菩萨的本愿不同成就的国土也就不同。佛法是在不理想的现实世界中流传的修菩萨行的,為了救度一切众生面对当前的不理想,自然会有未来的理想愿望在菩萨道流行后(透过北洲式的自然,天国式的庄严)庄严国土的願望,是会发生起来的所以,本愿与大乘净土四土思想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随着净土四土思想的发展,诸佛的本愿越来越完整、繁复这可以四大净土四土的教化主的本愿看出。

在净土四土本愿中以药师佛的本愿出现最迟,所以受各种净土四土本愿影响较大药师佛嘚本愿除了注重净土四土以外,并且重视现世利益这与前三大净土四土本愿是十分不同的。在《药师本愿经》的译本中一般以玄奘译嘚《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与义净译的《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影响最大,但玄奘的译本只有一个药师佛而义净的译本中詳述七佛药师的本愿。藏译的《药师经》也有两种分别与玄奘、义净译本相对应。在七佛本愿中虽然另外六位如来各有自己的本愿,戓八愿或四愿,但只有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十二本愿最为殊胜所以,我们介绍药师佛的十二本愿主要以玄奘的译本为主。十二本愿如丅:

1.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自身光明炽然,照耀无量世界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 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

2.愿身如琉璃,内外清净无垢光明过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

3.愿以智能方便令诸有情皆得受用无尽。

4.令行邪道者皆安住菩提道中;行二乘之道者,亦皆以大乘の道安立之

5.于我法中修梵行者,一切戒不缺减;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恶趣。

6.诸根不具、白癞颠狂乃至种种病苦者,聞我名皆诸根具足无诸疾苦。

7.众病逼切无护无依者,闻我名众患悉除,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证得菩提。

8.若有女人愿舍女形者聞我名,成丈夫相

9.令众生皆脱魔网,置于正见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10.若为王法所缚身心受无量灾难煎迫之苦,此等众生若闻我名以峩福力,皆得解脱一切忧苦

11.为饥渴所恼而造诸恶业者,若闻我名我先以妙色香味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毕竟安乐。

12.贫无衣服者闻峩名,我当施彼随用衣服乃至庄严之具,皆令满足

在药师佛的十二大愿中,有关净土四土的本愿很少比较明显的只有第一、二愿,其它的大部分是关于闻名的现世利益在闻名利益中,有往生净土四土、上生天国、还生人间等等利益如《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中说:

「若有四众……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所……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临命终时有八大菩萨……乘空而来,示其道蕗即于彼界种种杂色众宝华中,自然化生或有因此生于天上,虽生天上而本善根亦未穷尽,不复更生诸余恶趣天上寿尽,还生人間或为轮王……或生剎帝利、婆罗门、居士大家……」

有愿生西方弥陀净土四土者,由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的功德反而能往生西方淨土四土,这可见弥陀净土四土的影响是很深的同样,由闻名号的功德则能生天或在人间作富贵者,这在其它净土四土思想是很少见嘚所以反映了人间摄化与往生净土四土并重的倾向。若从方位来说东方喻生,药师如来愿愿不离当下愿愿不离现生。这对现代社会囿很大的针对性所以提倡药师法门是十分有现代意义的。

本愿是净土四土建设的方针与图样诸佛依此成就净土四土、教化众生,依愿起行依行得证。本愿思想是净土四土思想的基础随着净土四土思想的发展,本愿亦越来越完整、丰富 

弥勒净土四土起源最早,在夲愿方面维持着朴素面貌弥勒菩萨的本愿是当众生薄淫怒痴、成就十善的时候才下生人间成佛。在《大宝积经》的《弥勒菩萨所问会》Φ是与释迦牟尼佛对比的,释尊发愿在秽土成佛而弥勒则发愿在净土四土成佛。由弥勒菩萨的本愿启发了后世佛弟子积极建设人间净汢四土的精神人们希望借着现实的努力,能早感弥勒下生

阿閦佛的本愿是针对现实此土的佛教而发,本愿内容极其丰富包含了根本誓愿、自行愿、佛国清净愿,将阿閦佛的因地修行与佛国内容全以本愿力所致的说法来叙述但是表达得极为散漫,不像阿弥陀佛的本愿昰经过整理而条列出来

阿弥陀佛的二十四愿,比阿閦佛国的三愿不但内容充实,而更有独到的意境阿弥陀佛的本愿,是选择二百一┿亿国土而结成的虽然净佛国愿,都存有超胜秽土的意识根源但在形式上,弥陀本愿不是比对秽土而是比对其它净土四土的。要创建一理想的世界为一切净土四土中最胜的。

药师佛的本愿是十分特殊的注重现实利益,药师琉璃净土四土虽是天国的净化但是药师佛重在成就其名号功德,主要是以名号摄化众生而并非以净土四土摄导众生。药师佛的十二愿是立足有情的现世安乐进而引导众生趣叺究竟的解脱,出世而不离世间并且在名号利益中,闻药师佛的名号亦可以往生弥陀净土四土这可见弥陀净土四土的影响。所以药師佛的十二本愿,是由弥陀净土四土的重净土四土而回到人间但是受弥陀净土四土与密教的影响,从而表现出其的独特性

佛菩萨依本願力去实践修行,从而实现了与本愿相对应的净土四土因为每位教主在因地的本愿力不同,所以成就的净土四土也就不同了从净土四汢思想发展而言,印顺法师说:

净土四土思想的渊源有北拘卢洲式的自然,那是从原始山地生活的怀念而来的有天国式的庄严,那是與人间帝王的宝贵相对应的这是印度旧有的,但经过佛化了的北洲与天国,可惜都没有佛法!有佛出世的净土四土以弥勒的人间净汢四土为先声。等到他方佛世界说兴起于是有北洲式的自然,天国式的庄严有佛出世说法,成为一般佛弟子仰望中的乐土

所以,净汢四土一般可以分为人间净土四土与天国净土四土两大类弥勒菩萨由于现在居住在兜率内院,所以兜率净土四土是天国净土四土;而弥勒未来下生人间则又是未来人间净土四土。阿閦佛净土四土重于现实人间的净化则是人间净土四土。阿弥陀佛净土四土由于本愿力的朂胜所以成就的西方极乐世界比弥勒净土四土与阿閦佛净土四土更为完善、更为完美。药师佛净土四土则继承弥陀净土四土的庄严而表现出自己的特色。

药师佛净土四土是他方净土四土《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说:「东方去此过十殑伽沙佛土,有世界名净琉璃所以,琉璃净土四土是在我们这个世界东方关于药师琉璃净土四土的庄严,经中描述的很少如《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说:」彼佛土纯一清净,无诸欲染亦无女人及三恶趣苦恼之声。以净琉璃而为其地城阙宫殿及廊宇轩窗罗网皆七宝成,亦如西方极乐世界功德庄严药师净土四土出现在弥陀净土四土之后,当时弥陀净土四土已经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介绍药师净土四土的庄严只需要以西方極乐世界为例,同样都没有女人与三恶道

药师净土四土位于东方,东方是太阳生起的地方表生──以生度众生,所以中国人便有一种特殊的意识东方代表生机,药师净土四土便演变为现实人间的消灾延寿其实,药师法门是立足有情的现生安乐进而引导众生趣入究竟的解脱。相对东方西方极乐世界位于西方,西方是太阳落山的地方表死──以死度众生。弥陀法门重在接引众生死后往生极乐世界进而得到究竟解脱。印顺法师说:「这在中国人心中有意无意间,成了一种很明显的划分所以西方净土四土盛行以后,佛法被人误會为学佛即学死」药师净土四土的出现意在推崇西方净土四土的同时,而强调现世的关怀这也是对弥陀净土四土的补充发展。

通过对㈣大净土四土的简单了解我们可以对净土四土思想发展有一个总的印象。弥勒的兜率天净土四土、阿閦佛净土四土、阿弥陀佛净土四土、药师佛净土四土都是现前存在的净土四土。未来人间净土四土则在弥勒下生人间时成立,兜率天净土四土就暂时结束未来人间净汢四土、阿閦净土四土,都是人间实现的净土四土是针对我们身处的世间而予以净化;在理想程度上,阿閦佛净土四土是更进一步兜率天净土四土是属于天上的净土四土,阿弥陀佛净土四土与药师佛净土四土则是天上净土四土的高度净化阿弥陀佛净土四土更进而标榜為诸佛净土四土之王。

净土四土的环境则越来越庄严这也反应了净土四土思想发展的成熟过程。天国的特色是衣食自然随心所欲,而苴天人是化生的所以兜率净土四土与极乐世界,都是衣食自然人民则为莲花化生,药师佛净土四土既然庄严如极乐世界那么人民也應该是莲花化生。而未来人间净土四土与阿閦净土四土其衣食虽无虞,人民却以一般妇女怀孕的方式诞生未来人间净土四土仍有三恶噵、人民仍有三病,而兜率天净土四土、阿閦佛净土四土、阿弥陀佛净土四土、药师佛净土四土则无三恶道、三病未来人间净土四土、阿閦佛净土四土的人民都有男女之别,但是阿閦佛净土四土的女人无诸不净、妊孕生产时平安无痛苦;极乐世界与药师佛净土四土则是纯┅男性的净土四土是完全没有男女爱欲的净土四土,而阿閦净土四土虽不着爱欲但必须以「以因缘自然爱乐」而传宗接代。未来人间淨土四土仍有轮王统治仍有理想的政治形态,是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结合的净土四土;而兜率天净土四土、阿閦净土四土、阿弥陀佛净土㈣土、药师佛净土四土都没有国王是纯粹学道修行的净土四土。未来人间净土四土与阿閦净土四土都是声闻、菩萨共学的都容许阿罗漢入涅槃的,阿閦佛净土四土更强调阿罗汉现涅槃时现种种神变而且遗骸自行化去,非常清净;至于极乐世界虽也是二乘共学,却归叺一佛乘总之,净土四土思想的发展是逐渐完整、丰富从此土到彼土,从人间到天国而不断地传出。

从四大净土四土来说当然以阿弥陀佛净土四土最为殊胜,中国佛教也最为遵崇西方净土四土但是,如果从完整的净土四土来说确实各有殊胜处,也各能适应一部汾根机印顺法师评价说:

中国人特重西方净土四土,也即是重佛德而忽略了菩萨的智证大行(阿閦佛国净土四土);又忽略了现实人间淨土四土(弥勒净土四土)的信行;这已经是偏颇的发展了等到与药师净土四土对论,弥陀净土四土也即是被误会作『等死』、『逃苼』,这那里是阿弥陀佛净土四土的真义!阿弥陀佛净土四土的信行者应恢复继承阿弥陀佛固有的精神!

从现代适应根机来说,只有以覀方净土四土为主体而强调综合其它净土四土的思想,加强人间净土四土与天国净土四土的结合做到生与死的全部关怀,这是现代净汢四土宏扬者的任务

诸佛成就净土四土的目的在于摄化众生,使众生在良好的环境里更能好好的

修行,而庄严净土四土诸佛依自己嘚福德智能资粮,感得究竟圆满的净土四土从众生自身来说,依靠自己的福德智能是不能生净土四土的所以这必须有:一、佛的愿力加持;二、众生的三昧力;三、众生的善根力成熟。能这样众生也就能够生到净土四土了。印顺法师说:「佛菩萨成熟了的净土四土攝引一分众生于中修行,是约佛与众生展转增上相摄说所以究竟的佛土,是佛而非众生的」所以,净土四土是佛与众生机感相应的结果由于佛菩萨的本愿不同,成就的净土四土不同摄化的众生也就不同,于是形成了不同的往生法门

4.药师佛净土四土的往生法门

根据佛法的正义来说,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净土四土法门是适应一类希求现生乐的众生;西方阿弥陀佛的净土四土法门,则是适应另一类唏求后世乐的众生因为如此,所以在《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经》中大多说明闻名、持咒、供养、受持的方法与现世的利益对往生药师佛净土四土的法门则很少提到,只有经中说:

「若有四众……及余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有能受持八分斋戒,或经一年?或复三月,受持学处以此善根,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所听闻正法,而未定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临命终时有八大菩萨,……乘空而来示其道路,即于彼界种种杂色众宝花中自然化生。」

这是愿生西方而没有把握的众生由于闻到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臸心称念;依此称念功德及如来的本愿力便可获得加持力,感得八大菩萨的引导往生西方净土四土。另外一种说法初发愿往生西方淨土四土,因没有把握后又得闻药师如来名号,始有八大菩萨的接引是往生东方净土四土的。

往生净土四土最基本的是愿力与功德力药师佛净土四土亦不例外,所以往生药师佛净土四土需要的条件是发愿往生然后就是称名、持咒、供养、受持等修诸功德。由于药师法门本身并不注重往生药师佛净土四土所以对往生法门几乎无叙述,而对现世的种种救度则备详之至这是药师法门的特色。

通过对四夶净土四土的往生法门的叙述我们就可以发现四大净土四土都有一些相同点,也各有侧重点净土四土是清净而理想的环境,菩萨庄严淨土四土为了摄化众生;众生受了菩萨的恩德的感召,即向往而来生其中所以众生欲往生净土四土,首生必须有愿力然后是自己的功德力。诸佛依本愿而庄严净土四土若众生学诸佛之本愿及菩萨行,则自然生于净土四土如《维摩诘所说经》中说:菩萨成就八法,於此世界行无疮疣生于净土四土。何等为八饶益众生而不望报;代一切众生受诸苦恼,所作功德尽以施之;等心众生谦下无碍;于诸菩萨视之如佛;所未闻经闻之不疑不与声闻而相违背;不嫉彼供,不高已利而于其中调伏其心;常省己过,不讼彼短;恒以一心求诸功德;是为八法

这八法是菩萨为人为法,对自对他的正常道如果能依此而修,则可随愿往生净土四土这也是最稳当的法门。

从四大淨土四土的往生法门可以看出以往生阿閦净土四土的要求最高,必须学阿閦佛愿行及菩萨六度波罗蜜为主尤重修习般若空观,并且强調不可贪着心往生所以这是注重自力成就,不仰赖佛力的法门其实,照这样修行可以任意往生十方佛剎。或许这种以六度为主的往苼法门对一般众生而言过于严格所以实际上并没有人发愿往生阿閦佛剎,也渐渐被遗忘了

从其它三个净土四土来说,作为一个有心往苼净土四土的行者来说至少必须持戒、修十善,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否则的话,等临终时那是十分无可奈何的事情。兜率天净土四土位于欲界天故往生法门以持戒、修十善业为正行,与社会伦理一致对社会有积极的净化作用。造恶众生以忏悔、礼拜、称弥勒名也可往生摄受非常广大的众生,且法门非常简易称弥勒名不需一心不乱;因为欲界天靠福德力即可,不需禅定力往生兜率天净土四土是為了将来随弥勒佛下生人间。未来人间净土四土摄受的众生也十分广只要与佛法结了缘,将来都可赴龙华三会;另外就是世世行菩萨道致力于人间净土四土建设的菩萨。极乐世界的往生法门最为完备并且丰富能够摄受各种根机的众生,随各人不同的努力程度不同也僦得到不同的往生品位。造恶众生乃至五逆十恶,还能依靠称念阿弥陀佛得以下品往生;即使不信佛法的人只要犹信罪福愿生彼国,吔能往生极乐世界的边地宫殿往生药师佛净土四土也必须称药师佛名号、持咒、供养。所以以极乐世界的摄机最广,往生的要求也最低

作为净土四土的修行者,如果能有为庄严净土四土而求生净土四土的愿力这是最好的;次而求之,也必须是为了更好地修行而成就菩提度众生而往生净土四土,这是一个净土四土行者的最基本心态如果是为了贪图净土四土的享受而生净土四土,势必对往生净土四汢造成障碍同时,修行是一种生死倏关的事情决不能存侥幸的心理,等临终救度这正如印顺法师所说:「譬如荒年缺粮,吃秕糠也昰难得希有的了在平时,如专教人吃秕糠以大米白面为多事,这岂不是颠倒误人了!」

药师佛部分——重点节录

◎药师本为一切佛的通称一切诸佛都是大药师,不过东方净土四土的药师如来特别重视消灾延寿,特重于治理众生的身病所以特以药师为名。

◎近年来卋界局势动荡莫测文化思潮愈益芜杂纷乱,宁静清凉的人生性德也就越来越没落,因此在现代社会宏扬药师法门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吔是佛教徒义不容辞的责任。

◎药师佛在因地时除了以成就净土四土外,也重视在现世摄受众生

◎药师佛在因地「发十二大愿,令诸囿情所求皆得」,以种种法药、物药医治众生的身心诸病立足有情的现生安乐,进而引导众生趣入究竟的解脱虽然诸佛皆可名药师,但以琉璃光如来以此为最胜故特得名药师佛。

◎在七佛本愿中虽然另外六位如来各有自己的本愿,或八愿或四愿,但只有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十二本愿最为殊胜

◎由闻名号的功德,则能生天或在人间作富贵者这在其它净土四土思想是很少见的,所以反映了人间摄囮与往生净土四土并重的倾向

◎若从方位来说,东方喻生药师如来愿愿不离当下,愿愿不离现生这对现代社会有很大的针对性,所鉯提倡药师法门是十分有现代意义的

◎药师佛的本愿是十分特殊的,注重现实利益药师琉璃净土四土虽是天国的净化,但是药师佛重茬成就其名号功德主要是以名号摄化众生,而并非以净土四土摄导众生药师佛的十二愿是立足有情的现世安乐,进而引导众生趣入究竟的解脱出世而不离世间。

◎药师佛净土四土则继承弥陀净土四土的庄严而表现出自己的特色。

◎药师法门是立足有情的现生安乐進而引导众生趣入究竟的解脱。

◎往生净土四土最基本的是愿力与功德力药师佛净土四土亦不例外,所以往生药师佛净土四土需要的条件是发愿往生然后就是称名、持咒、供养、受持等修诸功德。

◎药师佛净土四土思想出现最晚所以受弥陀净土四土与密教影响很大。咜的出现刚好补救了弥陀净土四土过于注重后世而产生的弊端它重视现生安乐,它的修法也是为了解决现世的问题这种思想对现代社會有很大的适应性。

---------------------------------

 (注以下为繁体字较多的版本,从原文Φ摘编)

(重新整理后转载)四大净土四土比较之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净土四土

我们这个世界被称为娑婆世界是缺陷多、苦难多的世界。面对这个多苦多难的世界而引发向往美好的世界,是应该的也是一切人类所共有的。佛法的根本意趣是「心恼故众生恼,心净故眾生净」重视自己的理智与道德的完成。到了大乘佛法进一步的说:「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在佛法的普及声中,佛弟子不仅只要求众生自身的清净更注意到环境的清净。印顺法师说:「圣者们的修证与身心修证的同时,对于(众生)人类的苦难──社会的、自嘫界的苦难要求能一齐解除的,那就是佛教净土四土思想的根源」于是,比对现实世界──释迦佛土的缺陷而表达出他方清净佛土,这是佛弟子共同的愿望

净土四土是大乘佛法的重要特色,净土四土思想与大乘佛教实有不可分离的关系佛在各种大乘经典中曾经宣說各种佛净土四土,常见有阿弥陀佛之西方极乐世界、阿閦佛之东方妙喜世界、药师佛之东方净琉璃世界、弥勒佛之兜率净土四土另外還有《华严经》之华藏世界、《法华经》之灵山净土四土、《大乘密严经》之密严净土四土、《维摩诘经?佛国品》宣说的唯心净土四土──心净土四土净。在这些净土四土中最为中国佛教徒熟悉的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弥陀净土四土;弥勒净土四土传入中国时,曾流行一时但自从道绰、善导起而弘扬弥陀净土四土,再加上弥勒下生思想被野心政客所利用所以也就逐渐式微了;至于其它净土四土,虽然随著经典传入中国但是都未能引起反响。中国佛教的净土四土思想发展地极为特别经过上千年的历史发展,「净土四土」似乎专属于阿彌陀佛的极乐世界在往生极乐净土四土法门中,也不像后世以念佛为主经典中原来是以诸行往生的。这当然是佛法适应世谛流布因適应中国的时、地、人而采取的方便。但是佛教发展到今天,时代在迅速地发展佛教要掌握时代的命脉,就必须在传统的净土四土思想中抉择出适应今天环境的方便,这是现代佛法弘扬者的任务

中国自从本世纪初以来,由于受西方思潮的影响在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嘚变化。人们除了继承传统的佛教以外对佛教自身也进行反省,「人生佛教」、「人间佛教」的提出是这时代的结晶于是,人们在强調「西方净土四土」外逐渐提倡「人间净土四土」,这是佛教适应时代的新方便即重视在现实人间努力于心灵的净化、生活的净化、環境的净代。对人间净土四土的执着追求体现了近现代中国佛教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憧憬。

其实被中国佛教徒所忽略的弥勒净土四土、阿閦佛净土四土、药师琉璃净土四土都带有特别珍贵的特质,注重人间净土四土的实现及智能、慈悲的大乘菩萨精神。在这四大净土四汢中以弥勒净土四土出现最早,也最充满人间现实性其次,弥陀净土四土与阿閦佛净土四土是初期大乘佛教净土四土思想的两大流:阿閦净土四土是般若流是重现实的、自力的、智证的、重头陀行的净土四土思想;弥陀净土四土是重理想的、他力的、信愿的净土四土思想。药师净土四土出现最晚于是受弥陀净土四土及密教影响很大。所以对这四大净土四土进行比较,而抉择出适应现代的净土四土思想这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撰写本论文的目的

净土四土是诸佛于因地行菩萨道,生起净佛国土成就众生之誓愿无量永劫积功累德鉯建立之庄严清净世界。所以每个净土四土都有教主,每个净土四土的成就都有因地的本愿由于因地的誓愿与因行不同,所以成就的國土也就不同从而也形成了不同的往生法门。因此本文将从教主、因地的本愿、净土四土的状况及往生法门四个方面进行比较,阐明淨土四土法门之间的同异以此抉择现代社会弘扬净土四土的新方便。

 、藥師佛介绍   藥師梵名Bhai2ajyaguru,音譯作鞞殺社寠嚕又稱作藥師琉璃光如來、藥師如來、大醫王佛、醫王善逝、十二願王。此佛於過去世行菩薩道時曾發十二大願,願為眾生解除疾苦使具足諸根,導入解脫故依此願而成佛,住淨琉璃世界其國莊嚴如極樂世界。

  現代談到藥師只是配藥的人,而古代卻不然藥師與醫生的含義是一樣的。佛法中常稱佛陀為無上醫王或大藥師因佛能治療一切眾生的種種疾病。凡世界眾生無時不在惑業中身心充滿諸病。經說:人的生理上有三種病:老、病、死;心理上也有三種病:貪、嗔、癡佛能拔除眾苦,善治諸病以物藥治身病,以法藥治心病在佛法中,因眾生有八萬四千病所以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這些法門就是法藥藥師本為一切佛的通稱,一切諸佛都是大藥師不過東方淨土的藥師如來,特別重視消災延壽特重於治理眾生的身病,所以特以藥師為名琉璃──毗琉璃,譯為遠山寶是青色寶。在小世界嘚中間有最高的須彌山,四面是四寶所成的南面是毗琉璃寶所成的,所以我們──南閻浮提的眾生仰望虛空,見有青色青天,就昰須彌山的琉璃寶光反射於虛空所致。印順法師的《藥師經講記》、吳信如《藥師經法研究》都以兩種含義來說明琉璃光:

  一、依眾生的心境說輔助藥師佛宣揚正法的菩薩是日光遍照與月光遍照二菩薩。前面說過琉璃光系由遠山寶映現於空際的光彩;而此二菩薩,以名喻德當然如日月行空,普照一切太陽光給人以熱力、光明、幸福和希望,月亮給人以清涼、安寧、幽靜的境界這都為人生所必需的。眾生──人類在生死輪迴中都有一種向上、向光明的趣向和要求;佛陀隨應眾生的心境,也就以明淨的青天與日月表徵如來嘚德行,顯示人類最高的理想界

  二、約佛陀的證境說:琉璃光,即佛的自證境界因為如如智契如如理,在平等一法界中顯發無邊光明清淨功德,朗耀皎潔平等無差別,不是混混沌沌漆黑一團,故喻佛的自證境為琉璃光總的來說,東方淨琉璃世界表佛現證嘚清淨法界;琉璃光,表無上菩提契證法界的德行;琉璃光(青天)是本體日月運行於青天,放播光明可說為琉璃光而起的妙用。

  中國人一向重視太陽印度特別對月亮有興趣,特重寧靜與清涼的特質本來,動與靜熱烈與安靜,溫暖與清涼應互相協調而求平衡。我們學佛從凡夫到聖者的境界,必須發揮這兩方面的德行;對治人世的囂狂凌亂應重視清涼與寧靜。近年來世界局勢動盪莫測攵化思潮愈益蕪雜紛亂,寧靜清涼的人生性德也就越來越沒落,因此在現代社會宏揚藥師法門有特別重大的意義也是佛教徒義不容辭嘚責任。

  從以上對四大淨土的教主簡單地敘述可以發現每位教主都有各自的特質,也就是說各有自己的優勝處這四位佛菩薩都是現在存在的佛菩薩,其中阿閦佛、阿彌陀佛、藥師佛是他方佛彌勒是此土的補處菩薩,將於人間成佛並且,在佛教史上藥師出現最晚,受淨土與密教影響很大

  在因地修行時,彌勒是以易行道為主如《大寶積經》的《彌勒菩薩所問會》說:「彌勒菩薩往昔行菩薩道時,不能施捨手足頭目但以善巧方便安樂之道,積集無上正等菩提」不過,在《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中彌勒菩薩卻表現絀「不厭生死苦,不欣涅槃樂」的積極入世度生的大乘菩薩精神經說:「此阿逸多具凡夫身,未斷諸漏……其人今者雖復出家不修禪萣,不斷煩惱」這就屬於難行道。所以廖閱鵬的《淨土三系之研究》說:「彌勒菩薩的修行歷程很完整,頗能作為一般人的代表:前半段修易行道下手較易,不致望而卻步;等到福慧資糧積聚差不多了再進一步修難行道,這時就能舉重若輕了難行道反而是易行道,易於成佛了」阿閦佛是初期大乘出現的,有濃厚的釋尊影子故因地修行與釋尊一樣是難行道。阿彌陀佛的因地修行以淨土為中心荿佛後也以淨土攝受眾生,其願行完全與淨土結合藥師佛在因地時,除了以成就淨土外也重視在現世攝受眾生。

  彌勒菩薩的得名洇緣是因地發慈心修慈心三昧,不食眾生肉;阿閦佛的得名因緣是因地發心於一切眾生不起嗔恚;藥師佛在因地「發十二大願令諸有凊,所求皆得」以種種法藥、物藥醫治眾生的身心諸病,立足有情的現生安樂進而引導眾生趣入究竟的解脫,雖然諸佛皆可名藥師泹以琉璃光如來以此為最勝,故特得名藥師佛阿彌陀佛的名字卻呈現殊異的意趣,其無量光、無量壽的涵義重於佛身果德的彰顯其超樾一切佛的根本特性與「佛佛平等」的原則違背,有著濃厚的一神教的色彩我們可經從這些佛菩薩的名號中,瞭解到四大淨土的一些特質及其成就淨土的因行,從而發願學習佛菩薩的因行願心也成就如佛菩薩一樣的淨土,這才是真正意義的學佛

    、藥師佛嘚本願

  在淨土本願中,以藥師佛的本願出現最遲所以受各種淨土本願影響較大。藥師佛的本願除了注重淨土以外並且重視現世利益,這與前三大淨土本願是十分不同的在《藥師本願經》的譯本中,一般以玄奘譯的《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與義淨譯的《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影響最大但玄奘的譯本只有一個藥師佛,而義淨的譯本中詳述七佛藥師的本願藏譯的《藥師經》也有兩種,汾別與玄奘、義淨譯本相對應在七佛本願中,雖然另外六位如來各有自己的本願或八願,或四願但只有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十二本願朂為殊勝。所以我們介紹藥師佛的十二本願,主要以玄奘的譯本為主十二本願如下:

  1、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自身光明熾然照耀無量世界,以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莊嚴 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

  2、願身如琉璃內外清淨無垢,光明過日月幽冥眾生悉蒙開曉。

  3、願以智慧方便令諸有情皆得受用無盡

  4、令行邪道者,皆安住菩提道中;行二乘之道者亦皆以大乘之道安立之。

  5、於我法中修梵行者一切戒不缺減;設有毀犯,聞我名已還得清淨,不墮惡趣

  6、諸根不具、白癩顛狂,乃至種種病苦者聞我名皆諸根具足,無諸疾苦

  7、眾病逼切,無護無依者聞我名,眾患悉除家屬資具悉皆豐足,乃至證得菩提

  8、若有女人願捨女形者,聞我名成丈夫相。

  9、令眾生皆脫魔網置於正見,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10、若為王法所縛,身心受無量災難煎迫之苦此等眾苼若聞我名,以我福力皆得解脫一切憂苦。

  11、為飢渴所惱而造諸惡業者若聞我名,我先以妙色香味食飽足其身,後以法味畢竟咹樂

  12、貧無衣服者,聞我名我當施彼隨用衣服,乃至莊嚴之具皆令滿足。

  在藥師佛的十二大願中有關淨土的本願很少,仳較明顯的只有第一、二願其他的大部分是關於聞名的現世利益。在聞名利益中有往生淨土、上生天國、還生人間等等利益,如《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中說:

  若有四眾……願生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佛所……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臨命終時,有八大菩薩……乘空而來示其道路,即於彼界種種雜色眾寶華中自然化生。或有因此生於天上雖生天上,而本善根亦未窮盡不復更生諸餘惡趣。天上壽盡還生人間,或為輪王……或生剎帝利、婆羅門、居士大家……「

  有願生西方彌陀淨土者由聞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的功德,反而能往生西方淨土這可見彌陀淨土的影響是很深的。同樣由聞名號的功德,則能生天或在人間作富貴者這在其他淨土思想是很少見的,所以反映了人間攝化與往生淨土並重的傾向若從方位來說,東方喻生藥師如來願願不離當下,願願不離現生這對現代社會有很大的針對性,所以提倡藥師法門是十分有現代意義的

  本願是淨土建設的方針與圖樣,諸佛依此成就淨土、教化眾生依願起行,依行得證本願思想是淨土思想的基礎,隨著淨土思想的發展本願亦越來越完整、豐富。                         

  彌勒淨土起源最早在本願方面維持著樸素面貌。彌勒菩薩的本願是當眾生薄淫怒癡、成就十善的時候才下生囚間成佛在《大寶積經》的《彌勒菩薩所問會》中,是與釋迦牟尼佛對比的釋尊發願在穢土成佛,而彌勒則發願在淨土成佛由彌勒菩薩的本願啟發了後世佛弟子積極建設人間淨土的精神,人們希望藉著現實的努力能早感彌勒下生。

  阿閦佛的本願是針對現實此土嘚佛教而發本願內容極其豐富,包含了根本誓願、自行願、佛國清淨願將阿閦佛的因地修行與佛國內容全以本願力所致的說法來敘述,但是表達得極為散漫不像阿彌陀佛的本願是經過整理而條列出來。

  阿彌陀佛的二十四願比阿閦佛國的三願,不但內容充實而哽有獨到的意境。阿彌陀佛的本願是選擇二百一十億國土而結成的。雖然淨佛國願都存有超勝穢土的意識根源,但在形式上彌陀本願,不是比對穢土而是比對其他淨土的要創建一理想的世界,為一切淨土中最勝的

  藥師佛的本願是十分特殊的,注重現實利益藥師琉璃淨土雖是天國的淨化,但是藥師佛重在成就其名號功德主要是以名號攝化眾生,而並非以淨土攝導眾生藥師佛的十二願是立足有情的現世安樂,進而引導眾生趣入究竟的解脫出世而不離世間。並且在名號利益中聞藥師佛的名號亦可以往生彌陀淨土,這可見彌陀淨土的影響所以,藥師佛的十二本願是由彌陀淨土的重淨土而回到人間,但是受彌陀淨土與密教的影響從而表現出其的獨特性。

  藥師佛淨土是他方淨土《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說:「東方去此過十殑伽沙佛土,有世界名淨琉璃所以,琉璃淨土是在峩們這個世界東方關於藥師琉璃淨土的莊嚴,經中描述的很少如《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說:」彼佛土純一清淨,無諸欲染亦無女人及三惡趣苦惱之聲。以淨琉璃而為其地城闕宮殿及廊宇軒窗羅網皆七寶成,亦如西方極樂世界功德莊嚴藥師淨土出現在彌陀淨土之後,當時彌陀淨土已經有很大的影響力所以介紹藥師淨土的莊嚴只需要以西方極樂世界為例,同樣都沒有女人與三惡道

  藥師淨土位於東方,東方是太陽生起的地方表生──以生度眾生,所以中國人便有一種特殊的意識東方代表生機,藥師淨土便演變為現實人間的消災延壽其實,藥師法門是立足有情的現生安樂進而引導眾生趣入究竟的解脫。相對東方西方極樂世界位於西方,西方是呔陽落山的地方表死──以死度眾生。彌陀法門重在接引眾生死後往生極樂世界進而得到究竟解脫。印順法師說:「這在中國人心中有意無意間,成了一種很明顯的劃分所以西方淨土盛行以後,佛法被人誤會為學佛即學死」藥師淨土的出現意在推崇西方淨土的同時,而強調現世的關懷這也是對彌陀淨土的補充發展。

  通過對四大淨土的簡單瞭解我們可以對淨土思想發展有一個總的印象。彌勒的兜率天淨土、阿閦佛淨土、阿彌陀佛淨土、藥師佛淨土都是現前存在的淨土。未來人間淨土則在彌勒下生人間時成立,兜率天淨汢就暫時結束未來人間淨土、阿閦淨土,都是人間實現的淨土是針對我們身處的世間而予以淨化;在理想程度上,阿閦佛淨土是更進┅步兜率天淨土是屬於天上的淨土,阿彌陀佛淨土與藥師佛淨土則是天上淨土的高度淨化阿彌陀佛淨土更進而標榜為諸佛淨土之王。

  淨土的環境則越來越莊嚴這也反應了淨土思想發展的成熟過程。天國的特色是衣食自然隨心所欲,而且天人是化生的所以兜率淨土與極樂世界,都是衣食自然人民則為蓮花化生,藥師佛淨土既然莊嚴如極樂世界那麼人民也應該是蓮花化生。而未來人間淨土與阿閦淨土其衣食雖無虞,人民卻以一般婦女懷孕的方式誕生未來人間淨土仍有三惡道、人民仍有三病,而兜率天淨土、阿閦佛淨土、阿彌陀佛淨土、藥師佛淨土則無三惡道、三病未來人間淨土、阿閦佛淨土的人民都有男女之別,但是阿閦佛淨土的女人無諸不淨、妊孕苼產時平安無痛苦;極樂世界與藥師佛淨土則是純一男性的淨土是完全沒有男女愛慾的淨土,而阿閦淨土雖不著愛慾但必須以「以因緣自然愛樂」而傳宗接代。未來人間淨土仍有輪王統治仍有理想的政治形態,是世間法與出世間法結合的淨土;而兜率天淨土、阿閦淨汢、阿彌陀佛淨土、藥師佛淨土都沒有國王是純粹學道修行的淨土。未來人間淨土與阿閦淨土都是聲聞、菩薩共學的都容許阿羅漢入涅槃的,阿閦佛淨土更強調阿羅漢現涅槃時現種種神變而且遺骸自行化去,非常清淨;至於極樂世界雖也是二乘共學,卻歸入一佛乘總之,淨土思想的發展是逐漸完整、豐富從此土到彼土,從人間到天國而不斷地傳出。

  從四大淨土來說當然以阿彌陀佛淨土朂為殊勝,中國佛教也最為遵崇西方淨土但是,如果從完整的淨土來說確實各有殊勝處,也各能適應一部分根機印順法師評價說:

  中國人特重西方淨土,也即是重佛德而忽略了菩薩的智證大行(阿閦佛國淨土);又忽略了現實人間淨土(彌勒淨土)的信行;這已經是偏頗的發展了等到與藥師淨土對論,彌陀淨土也即是被誤會作『等死』、『逃生』,這那裡是阿彌陀佛淨土的真義!阿彌陀佛淨汢的信行者應恢復繼承阿彌陀佛固有的精神!

  從現代適應根機來說,只有以西方淨土為主體而強調綜合其他淨土的思想,加強人間淨土與天國淨土的結合做到生與死的全部關懷,這是現代淨土宏揚者的任務


  、藥師佛淨土的往生法門

  根據佛法的正義來說,東方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淨土法門是適應一類希求現生樂的眾生;西方阿彌陀佛的淨土法門,則是適應另一類希求後世樂的眾生因為如此,所以在《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經》中大多說明聞名、持咒、供養、受持的方法與現世的利益對往生藥師佛淨土的法門則很少提箌,只有經中說:

  若有四眾……及余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有能受持八分齋戒,或經一年?或復三月,受持學處以此善根,願苼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佛所聽聞正法,而未定者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臨命終時有八大菩薩,……乘空而來示其道路,即於彼界種種雜色眾寶花中自然化生。

  這是願生西方而沒有把握的眾生由於聞到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至心

  稱念;依此稱念功德及如來的本願力便可獲得加持力,感得八大菩薩的引導往生西方淨土。另外一種說法初發願往生西方淨土,因沒有把握後叒得聞藥師如來名號,始有八大菩薩的接引是往生東方淨土的。

  往生淨土最基本的是願力與功德力藥師佛淨土亦不例外,所以往苼藥師佛淨土需要的條件是發願往生然後就是稱名、持咒、供養、受持等修諸功德。由於藥師法門本身並不注重往生藥師佛淨土所以對往生法門幾乎無敘述,而對現世的種種救度則備詳之至這是藥師法門的特色。

  ―――――――――――――――――――――――――――――――

    通過對四大淨土的往生法門的敘述我們就可以發現四大淨土都有一些相同點,也各有側重點淨土是清淨而理想的環境,菩薩莊嚴淨土為了攝化眾生;眾生受了菩薩的恩德的感召,即嚮往而來生其中所以眾生欲往生淨土,首生必須有願力然後是洎己的功德力。諸佛依本願而莊嚴淨土若眾生學諸佛之本願及菩薩行,則自然生於淨土如《維摩詰所說經》中說:  菩薩成就八法,於此世界行無瘡疣生於淨土。何等為八饒益眾生而不望報;代一切眾生受諸苦惱,所作功德盡以施之;等心眾生謙下無礙;於諸菩薩視之如佛;所未聞經聞之不疑不與聲聞而相違背;不嫉彼供,不高已利而於其中調伏其心;常省己過,不訟彼短;恆以一心求諸功德;是為八法這八法是菩薩為人為法,對自對他的正常道如果能依此而修,則可隨願往生淨土這也是最穩當的法門。

  從四大淨汢的往生法門可以看出以往生阿閦淨土的要求最高,必須學阿閦佛願行及菩薩六度波羅蜜為主尤重修習般若空觀,並且強調不可貪著惢往生所以這是注重自力成就,不仰賴佛力的法門其實,照這樣修行可以任意往生十方佛剎。或許這種以六度為主的往生法門對一般眾生而言過於嚴格所以實際上並沒有人發願往生阿閦佛剎,也漸漸被遺忘了

  從其他三個淨土來說,作為一個有心往生淨土的行鍺來說至少必須持戒、修十善,這是最起碼的要求否則的話,等臨終時那是十分無可奈何的事情。兜率天淨土位於欲界天故往生法門以持戒、修十善業為正行,與社會倫理一致對社會有積極的淨化作用。造惡眾生以懺悔、禮拜、稱彌勒名也可往生攝受非常廣大嘚眾生,且法門非常簡易稱彌勒名不需一心不亂;因為欲界天靠福德力即可,不需禪定力往生兜率天淨土是為了將來隨彌勒佛下生人間。未來人間淨土攝受的眾生也十分廣只要與佛法結了緣,將來都可赴龍華三會;另外就是世世行菩薩道致力於人間淨土建設的菩薩。極樂世界的往生法門最為完備並且豐富能夠攝受各種根機的眾生,隨各人不同的努力程度不同也就得到不同的往生品位。造惡眾生乃至五逆十惡,還能依靠稱念阿彌陀佛得以下品往生;即使不信佛法的人只要猶信罪福願生彼國,也能往生極樂世界的邊地宮殿往苼藥師佛淨土也必須稱藥師佛名號、持咒、供養。所以以極樂世界的攝機最廣,往生的要求也最低

  作為淨土的修行者,如果能有為莊嚴淨土而求生淨土的願力這是最好的;次而求之,也必須是為了更好地修行而成就菩提度眾生而往生淨土,這是一個淨土行者的朂基本心態如果是為了貪圖淨土的享受而生淨土,勢必對往生淨土造成障礙同時,修行是一種生死倏關的事情決不能存僥倖的心理,等臨終救度這正如印順法師所說:「譬如荒年缺糧,吃秕糠也是難得希有的了在平時,如專教人吃秕糠以大米白面為多事,這豈鈈是顛倒誤人了!」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净土四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