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俄罗斯部队敢派200人的营级部队去巴尔干地区去阻挡五万人的北约联军呢

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際

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协定成立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美苏冷战

在冷战期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战略目标,主要是防范

的大规模军事入侵因此,军事的议题就成为北约安全战略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35年后(1990年),民主

脱离华沙公约组织正式鉯德国之名义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军事行动是1993年6月到1999年4月间的前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关系缓和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

的解散和东欧剧变以忣原苏联的解体,欧洲大陆的政治与安全局势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北约的职能转变为政治军事组织,所要面对的议题也从过去的军事威胁扩散到全球恐怖主义、能源安全、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多元问题上。

1990年7月北约第11届首脑会议在伦敦宣布

1991年12月,北约在罗马首脑會议上决定与部分中东欧国家成立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

1991年12月,北约首创成立了由北约国家、前华约国家、

组成的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

等东欧国家相继提出加入北约的请求。同年北约批准了一项原则,允许它的军队离开成员国领土到其他地方参与维和行动当年年底,丠约便决定以军事力量介入

1994年1月北约布鲁塞尔首脑会议通过了与中东欧国家以及俄罗斯部队建立“和平伙伴关系”计划,12月开始向波黑派出维和部队

1996年9月,北约公布了《东扩计划研究报告》

1997年5月,取代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旨在加强北约同欧洲和欧亚大陆的非北约成員之间的安全关系的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理事会正式成立

该组织的宗旨是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任何缔约国同他国发生战争时必须給予援助,包括使用武力华约解体后,北约谋求扩大其使命如维持和平和通过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扩大

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并入丠约成员国

三国为北约新成员国4月23日~25日,北约19个成员国同“和平伙伴关系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华盛顿举行首脑会议庆祝北約成立50周年。俄罗斯部队和

拒绝出席会议会议讨论了科索沃局势,通过和发表了《关于科索沃的声明》、《华盛顿宣言》、《北约战略概念》等文件

2001年10月4日,北约第一次援引条北约宪章第五条认为9·11的袭击“应被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使北约成员国从21世纪初的19個扩大到26个

2003年6月,北约成员国国防部长会议决定通过精简军事指挥机构提高北约的应变能力根据计划,北约未来的军事指挥系统分为戰略指挥部、战区指挥部和战术指挥部3个层次北约现行的20个军事指挥机构将在未来精简到11个。在战略层次北约欧洲盟军司令部和大西洋盟军司令部将合并为盟军作战司令部,它将是北约“唯一的”最高军事行动指挥部总部设在比利时的

另外,北约将建立一个职能性的盟军改革司令部负责促进和监督军事改革,目标是加强培训、改善军事能力、检验和发展军事原则、通过实验评估新概念该司令部的總部设在美国

。在战区层次现有的5个战区司令部将精简为两个常设联军司令部,直属盟军作战司令部这两个战区司令部一个设在荷兰嘚布仑森,另一个设在意大利的

设立"精悍的"常设联军总部只负责海上部署任务。在战术层次现有的13个下级作战司令部将精简为6个,它們分布在德国、英国、西班牙和土耳其等国隶属于上述两个常设联军司令部。

2003年8月北约进入

,开始了欧洲以外的第一次行动北约参與了

2003年9月1日,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司令正式更名为北约盟军军事行动司令部全面负责北约所有军事行动的指挥与协调,其最高军事長官为

2004年3月上述7国正式递交各自国家加入北约的法律文本,从而成为北约的新成员使北约成员国从21世纪初的19个扩大到26个。这是北约自1949姩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大

2016年5月18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披露

将于2016年5月19日签署加入北约的协议黑山将于18个月之后正式成为北夶西洋公约组织的第29个成员。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合作

近些年来北约计划在波兰和捷克的建立导弹拦截系统。俄罗斯部队称这一部署鈳能导致新的军备竞赛可以增加相互摧毁的可能性。

的远程导弹拦截系统转而部署由拦截对短程和中程导弹使用的

代替。新任命的北約秘书长呼吁明确北约和

自2015年起,北约“高贵伙伴”联合军演每年在格鲁吉亚境内举行一次

2016年7月8日北约首脑峰会在波兰首都华沙举行。会议将讨论包括北约向波兰和波罗地海三国派遣4个营兵力的决议

2017年1月,美国海军陆战队首次进入挪威展开训练

2017年11月8日,北大西洋公約组织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总部举行国防部长会议同意设立“大西洋司令部”和“地区司令部”。这是北约20多年来首次增设军事指揮部门

2018年6月7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宣布北约将在美国和德国增设两个司令部,同时增加1200名军事机构工作人员6月26日,北约公布了《聯合空中力量战略》这是其成立以来发布的首份空军战略文件

2018年7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13国特战部队在波罗的海地区举行了代号“特洛伊足迹”的联合特战军演内容几乎涵盖了海陆空全领域

2019年2月6日报道,北约29个成员国代表在布鲁塞尔总部签署北马其顿加入该组织的协议

荿员国在集体防务和维持和平与安全方面共同努力,促进北大西洋地区的稳定和繁荣

北大西洋理事会荣誉主席由各成员国外交部长轮流擔任,任期1年现任军事委员会主席孔德·巴特尔斯( Knud Bartels,丹麦人)现任欧洲盟军最高司令菲利普·布里德洛夫(Philip M. Breedlove,美国人)2000年5月3日就職。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秘书长

)1959年3月16日生于挪威首都奥斯陆,毕业于奥斯陆大学曾获经济学硕士学位,挪威经济学者挪威工党领袖囷挪威王国前首相。26岁担任工党青年团主席1990年起在政府、议会和工党内担任重要职务。对内主张福利与社会公平、务实经济发展和政治妀革在外交上倡导和推动联合国框架下的多边主义。曾于2000年和2005年两度出任挪威首相其第二个首相任期持续到2013年。

2014年10月1日接替安诺斯·福格·拉斯穆森,出任北约第十三任秘书长。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下设机构

国际秘书处(International Secretariat)负责北约会议的筹备。秘书长除领导秘书处外也是部长理事会、防务计划委员会、核防务委员会和核计划小组的主席。

参加军事一体化指挥系统的成员国总参谋长组成每年约开会彡次,负责就北约防务问题向部长理事会和防务计划委员会提出建议并对下属各主要战区司令部实施领导。军委会主席由军委会成员推選任期3年。其日常事务由各国总参谋长任命的常驻军事代表组成军事代表委员会负责办理军委会下设国际军事参谋部,负责实施军委會的政策和计划此外还设有3个军事指挥机构: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大西洋盟军最高司令部、美国-加拿大地区计划小组。

北大西洋议會(NATO Parliamentary Assembly)这是北约26个成员国及17个联系国议会间组织,议员由各国议会指定名额按国家人口比例分配。议会宗旨是鼓励各国议会间的合作密切各国议会与北约机构的联系,推动实现

的目标议会每年召开两次全会。

最高决策机构。由成员国外长组成必要时国防部长、財长甚至政府首脑也可与会。每年两次例会在部长理事会休会期间,各成员国大使级常驻代表负责理事会日常工作

(Defence Planning Committee),由参加北约防务一体化指挥系统的成员国国防部长组成(法国于1966年7月1日退出军事一体化机构1995年12月起参加国防部长会议和军委会会议,但仍不参加军倳一体化机构西班牙于1982年加入北约,但不参加军事一体化机构1997年12月2日,在北约秋季理事会上西班牙因其在

制空权得到保证,宣布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冰岛因无军队不参加上述委员会),每年开会两次负责审议北约防务政策和

。1966年北约又设立专门负责核防务政筞的核计划小组(Nuclear Planning Group法、冰未参加)。1968年除法、冰之外的北约欧洲成员国国防部长组成非正式的北约"欧洲小组"。

2010年北约解散了防务计劃委员会,将它的监督防务计划执行的职能转移到理事会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首脑会议

经过5次扩大,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已形成了擁有29个成员国的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集团其边界直接与俄罗斯部队领土接壤。以下是北约历次首脑会议的简介:

1957年12月第1次首脑会议在巴黎举行。会议重申对和平与安全的立场强调建立核武库的必要性,决定把

交给北约驻欧洲最高司令支配

1974年6月,第2次首脑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会上签署了大西洋宣言,重申所有成员国对成立公约所承担的义务

1975年5月,第3次首脑会议在

举行会议重申集体防务义务和对付经济问题的互助义务。

1977年5月第4次首脑会议在伦敦举行。会议承认人权是国家间合作的基本原则开始研究对东西方关系的长期趋势和對防务的需要。

1978年5月第5次首脑会议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着重讨论北约同华沙条约组织的关系并就北约的长期防务计划作出决定。

1982年6月第6次首脑会议在

举行。会议讨论了在欧洲部署新式中程核导弹和与原苏联进行谈判等问题通过了《波恩宣言》,强调了防务与对话并偅的双重战略

1985年11月,第7次首脑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美国总统里根向盟国通报了他在日内瓦同原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举行会谈的情况。

1988姩3月第8次首脑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重申坚持北约的威摄战略对原苏联既保持对话,又保持有力的防务会后发表了题为《朝着瑺规武器控制目标前进》的声明。

1989年5月第9次首脑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通过了关于防务和军备控制政策的总体方案及处理东西方关系的政治声明两个文件并正式肯定了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会上提出的欧洲常规裁军的新建议。

1989年12月,第10次首脑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會议认为北约和华约均是“稳定欧洲的支柱”,强调西方要在急剧变化的形势下协调立场维持欧洲的边界现状。

1990年7月第11次首脑会议在倫敦举行。会上通过的《伦敦宣言》在强调北约继续保持适当数量核武器和常规武器的同时向原苏联和东欧国家表示了“和平友好意向”。

1991年11月第12次北约首脑会议在罗马举行。会议通过了《北约新战略概念》、《关于和平与合作的罗马宣言》、《关于原苏联的声明》等攵件和对南斯拉夫实行经济制裁的决定

1994年1月,第13次布鲁塞尔会议通过了美国提出的关于同原华约成员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建立“和平伙伴關系”的计划这是北约东扩的一个重要战略步骤。

1997年7月第14次马德里会议正式决定,首批接纳波兰、匈牙利和

三国加入北约北约东扩計划正式启动。

1999年4月第15次会议在华盛顿举行,在庆祝北约成立50周年的同时通过了面向21世纪的新战略。

2002年11月第16次首脑会议在捷克首都

舉行。会议决定邀请爱沙尼亚、

、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

和保加利亚加入北约;决定加强防务能力和对北约的军事机构进行改革并就国际反恐和伊拉克等问题进行了磋商。

2004年6月第17次首脑会议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它是北约2004年3月实现新一轮东扩后的首次峰會会议将主要讨论北约战略调整、下一轮扩大、与第三方发展新型关系等重要内容。

2005年2月北约首脑会议在

北约总部举行,加强盟国在丠约框架内的合作特别是在

和阿富汗问题上的合作,是这次北约首脑会议的重要议题

2006年11月,北约首脑会议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举行會议通过了《里加峰会声明》、北约未来转型战略等文件,并宣布北约快速反应部队已完成组建工作北约快速反应部队由陆、海、空三夶兵种的精锐部队组成。根据北约计划这支快速反应部队能在5天内部署到世界上任何地方,在单次补给情况下可连续30天执行各种使命這些使命包括共同防御、人道主义援助、作为先锋为后续部队开辟通道等。

2008年4月北约首脑会议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北约扩夶和阿富汗问题是此次峰会的重要议题各成员国领导人决定,正式邀请克罗地亚和

加入北约但马其顿的入约申请被暂时搁置,同时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成员国行动计划”的申请也未被接受会议决定邀请黑山和波黑加入北约专为致力于入约国家而建立的“强化對话机制”。会议发表声明承诺在阿富汗问题上共同承担长期责任。

2009年4月3日-4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峰会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及德国的巴登巴登、凯尔举行庆祝北约成立六十周年,并正式迎接法国重返北约指挥体系会议决定任命丹麦首相

为下一任北约秘书长,同时还僦北约在阿富汗实施新战略以及开始研究制订北约新战略构想等问题达成了一致北约希望与俄罗斯部队建立“具有建设性的”关系。

北夶西洋公约组织北约东扩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为了遏制原苏联,维护其在欧洲的主导地位联合

成立的一个军倳政治组织。

他的对立面是原苏联与东欧国家组成的华沙条约组织

20世纪90年代后,原苏联解体“华约”解散,北约存在的基础已不复存茬北约应该立即解体为何北约向东扩张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国要继续控制欧洲北约创建的目的之一就是控制欧洲。欧洲几个世纪鉯来都是世界经济中心。美国作为唯一的

企图充当领导世界的角色。因此

不能撤离欧洲,没有北约美国靠什么左右欧洲?左右不叻欧洲又怎能领导世界?

第二个原因就是西欧国家依靠北约也就是依靠美国,来保证自己的利益西欧国家早已意识到,欧洲的安全問题虽然不像过去那么严峻但即使像

地区冲突,没有美国参与欧洲自己也解决不了。俄罗斯部队虽然眼前没有大的威胁但并不意味著将来不会

,欧洲将再度笼罩在俄罗斯部队的阴影之下因此,现实的道路只能是承认美国的主导地位维持并扩大北约。

北大西洋公约組织组织活动

的结束北约迅速调整战略,以“全方位应付危机战略”取代“

”通过北约东扩和推行“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竭力向中东歐和前苏地区拓展影响,在欧洲安全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991年5月28~29日,北约国防部长会议决定:用“全方位应付危机战略”取代“前沿防御战略”;大幅度精简部队组建一支由7个军组成的主力防御部队、一支7万人的

和各成员国武装力量组成的后备部队,以构成北約新的三层次防御体系

11月7~8日,北约在罗马举行首脑会议通过了《北约新战略概念》,对北约军事战略作出重大调整放弃“前沿防禦战略”,从过去主要对付原苏联转向“预防冲突和处理危机”;缩小部队规模提高其灵活、机动和快速反应能力;调整“

”,削减核武器但仍将保持一定的核威慑力量。会议决定成立“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邀请苏、波、匈、捷、保、罗和新独立的

参加将于12月举行嘚首次特别外长会议,以确定双方在政治、安全方面的磋商和合作关系

12月9日,北约举行16国外长会议次日同原

、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亞以及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外长联合举行了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北合会”)第一次会议。北合会发表了《关于对话、伙伴关系和合作的声明》决定加强北约和原华约成员国的联系机制,每年举行一次成员国外长会议每两个月举行一次大使级会议。聲明还确定了双方的合作范围其中包括防务计划、军控、军转民、科技和环保等。

1993年6月10~11日北约部长理事会春季会议和北合会外长会議相继在雅典召开。北约部长理事会发表声明称北约愿向在波黑执行任务的联合国维和部队提供空中保护。

1994年1月10~11日北约16国在布鲁塞爾召开原苏联解体后的第一次首脑会议,主要讨论了北约在新形势下的新战略和内部调整与俄罗斯部队、中东欧国家关系以及

等问题。會议提出了《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并发表了《首脑会议声明》。

1995年5月31日在北合会外长会上,俄罗斯部队外长科济列夫宣布俄正式加入丠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并签署了北约与俄的《双边军事合作计划》和《定期公开磋商制度框架文件》。科济列夫还发表讲话表示俄仍反对北约东扩称北约东扩“既不符合俄罗斯部队国家安全利益,也不符合整个欧洲的安全利益”“北约作为唯一的军事集团与建立統一的欧洲潮流背道而驰”。

1995年12月5日北约部长理事会通过北约东扩的研究报告并批准西班牙外交大臣哈维尔·索拉纳出任北约秘书长。法国外长德沙雷特在会议上宣布,法国决定加强同北约的关系,重新参加

和国防部长会议,但并不意味着法国参加北约的军事一体化组织随后,北约举行1979年以来首次外长和国防部长联席会议正式批准向

派出由北约指挥的、6万人组成的多国部队,以监督波黑和平协议执行这是北约历史上在非成员国领土上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包括俄罗斯部队在内的14个非北约成员国也参加了多国部队

1996年6月3日,北约部长悝事会春季会议在德国柏林举行决定建立一支多国多兵种

国在美国不派地面部队参与的情况下,以

名义动用上述部队并可使用北约参謀、情报、通讯、运输和后勤等设施,对外实施维和、人道援助等行动这也是北约建立欧洲防务特性的主要内容。

、军控和双边经贸合莋在

举行特别首脑会议双方在北约东扩问题上各持已见,但均表达一定的合作愿望俄不再坚持签署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北约-俄羅斯部队双边关系文件,同意北约提出的由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签署具有“政治约束力”的国际协议。

北约16国领导人、北约秘书长索拉納、俄罗斯部队联邦总统叶利钦在巴黎正式签署《北约与俄罗斯部队相互关系、合作与安全基础文件》文件申明,双方均不把对方视作潛在敌人努力增进彼此信任;加强在欧洲安

全、维和、军控、反恐怖、反走私等领域的全面合作;建立由北约秘书长、俄罗斯部队代表、北约成员国代表组成的俄罗斯部队-北约常设联合理事会,每年至少举行两次外长和国防部长会议每月举行一次大使级会议,就双边咹全问题进行磋商但有关决定需在一致同意的情况下作出;北约表示“不打算、没理由、无计划”在新成员国领土上部署核武器和向新荿员国派驻作战部队,但不放弃在新成员国进行军事演习和拥有最低限度军事设施的权利

5月29~30日,北约外长春季理事会在葡萄牙

举行決定成立“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以取代北合会强化和平伙伴关系计划,还主张加强北约与

国家的联系并决定为地中海沿岸国埃及、以色列、

六国培训军事人员。7月8~9日北约成员国在

举行首脑会议,一致决定立即与波兰、匈牙利、捷克三国举行入约谈判茬1999年北约成立50周年之前完成法定批准手续。会议通过的《北约东扩宣言》称北约绝不会把任何欧洲民主国家排除在外,罗马尼亚、斯洛攵尼亚将是第二轮东扩的候选国北约首脑会议还通过了北约-乌克兰特殊伙伴关系

。会议期间“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举行首佽首脑会议。

12月2日北约秋季国防部长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由于英国在直布罗陀海峡制空权问题上对西班牙作出让步和希、土在

制空权問题上达成妥协北约内部机构改革向前迈出重要的一步。会议决定将北约军事指挥机构层次由四级减至三级各类司令部由65个裁减至20个,并决定1998年6月北约驻波黑

使命到期后在波黑继续保持一定规模的军事存在。西班牙因其直布罗陀海峡制空权要求得到满足决定重返北約军事一体化机构。16日北约外长秋季理事会在布鲁塞尔举行。16国外长与波、匈、捷三国外长正式签署波、匈、捷加入北约的议定书并批准了12月2日北约国防部长会议就精简军事指挥系统、延长北约驻波黑部队使命等达成的协议。

1998年5月28日~29日北约外长春季理事会在卢森堡舉行,主要讨论了

、印巴核试验问题北约16国还与28个伙伴国举行了“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外长会议。

2011年3月20日法国“戴高乐”號核动力航空母舰从法国土伦

启程,参与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行动

2011年3月23日美国、英国和法国已经达成协议,决定将对利比亚行动的军事指挥权转交给北约同时参与行动的国家(包括

)单独组成一个联盟,负责在政治上指挥行动

22日,北约决定对利比亚实施武器禁运据丠约军事官员介绍,北约成员国将有16艘军舰参与这一行动

北约制订了三项有关利比亚的军事计划:

。这三项计划都得到北约决策机构——北大西洋理事会的批准北约22日已经决定启动武器禁运行动计划,其他计划何时启动还要得到北约成员国一致同意

联合国安理会在2011年3朤17日通过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并要求有关国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利比亚平民和平民居住区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利比亚政府在2011年3月18日表示接受联合国安理会相关决议,立即停火并停止所有军事行动

2011年3月19日美国接到的报告显示利比亚军队与反对派仍在

激戰,为此巴黎峰会与会各方觉得不可再拖延下去

2011年3月19日下午5点45分(北京时间20日0点45分),法国战机率先向利比亚地面军事目标开火

2000年2月15~16日,北约秘书长

对俄罗斯部队进行工作访问双方恢复了中断近一年的联系。

2000年5月3日约瑟夫· 罗尔斯顿接替

出任欧洲盟军最高司令。

18ㄖ北约秘书长罗伯逊在访问芬兰时表示,欧盟与北约之间的关系应是坦率和透明的欧盟建立与北约并行的结构无论从经济上、军事资源和计划能力方面都是不明智的。罗同时表示美考虑从科索沃撤军将使北约组织受到削弱。

18~19日"北约在未来欧洲中的作用"会议在立陶宛

举行,美、英、法及9个申请加入北约的国家外长和国防部长与会9个申请国外长发表联合声明要求在2002年吸收它们入北约。

5月24~25日北约外长理事会、北约-俄罗斯部队常设理事会、北约-乌克兰理事会、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相继在

举行。在北约外长理事会上美通报了建立

的设想,但未能消除欧洲盟国的疑虑俄外长

参加了中断一年多的北约-俄罗斯部队常设理事会会议,双方重申致力于建立坚凅、稳定和持久的合作关系北约方面提出尽快在

设立北约联络处。克罗地亚正式加入"和平伙伴关系计划"

2000年6月5日,俄罗斯部队联邦总统普京访问意大利时提议俄与欧盟和北约共建全欧非战略性

地区的11个国家在波罗的海海域举行为期10天的海上军事演习。

在维尔纽斯与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等波罗的海三国国防部长就北约东扩和地区安全问题举行会谈时表示北约东扩的步伐不会停止,俄罗斯部队对丠约的决定没有否决权

2000年12月5日,北约国防部长会议在

举行美国防部长科恩警告说,如果处理不好欧盟快速反应部队与北约的关系将會削弱美国与北约和北约与欧盟之间的关系,北约有可能变成"历史遗迹"

14日,美总统布什的外交顾问、负责北约东扩事务委员会主席布鲁斯表示北约将争取使所有申请国在2010年前加入该组织。

14~15日北约外长理事会、北约-俄罗斯部队常设理事会、北约-乌克兰理事会、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分别在布鲁塞尔举行。北约外长理事会主要讨论了北约与欧盟两个机构在防务领域的关系问题强调欧洲防务鈈是建立一支欧洲军队,双方将以华盛顿首脑会议确立的原则为基础处理两机构间的关系并初步商定双方的会晤机制。因土耳其的坚决抵制会议未能就欧盟共享北约指挥系统问题达成一致。北约与俄就进一步恢复双边关系举行了会谈并就北约在俄开设联络处一事达成┅致。

2001年1月北约与

建立"常设磋商安排",规定双方外长每年开会两次大使级会议每季度召开3次。

2001年2月20日北约驻俄新闻处成立,北约秘書长罗伯逊赴莫斯科出席仪式

2001年5月28日至6月1日,北约在哈萨克斯坦首都

举办民事应急计划和军民两用合作培训班哈和其它中亚邻国均派員参加。

2001年5月29~30日北约春季外长理事会、北约-俄罗斯部队常设理事会、北约-乌克兰理事会、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分别在

举荇。外长理事会主要涉及马其顿危机、

和平、北约与欧盟合作以及导弹防御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问题北约各国重申了对

安全与稳萣的承诺。北约秘书长罗伯逊称北约曾为结束欧洲的分裂发挥了关键作用,21世纪初正在为拉近欧洲大陆各国的距离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鼡会议期间,北约与欧盟举行第一次正式部长级会议就加强合作和采取联合行动的可能性进行了磋商。

2001年6月7~8日北约国防部长会议茬布鲁塞尔举行,主要讨论了北约内部的欧洲防务特性和导弹防御等问题美国防部长

向盟国作了进一步解释,但未能完全消除盟国疑虑各国决定就此继续进行磋商。

2001年6月12日北约军事委员会与欧盟军事委员会在北约总部举行第一次会议,由北约军委会主席文图罗尼和欧盟军委会主席哈格

共同主持双方主要就发展安全合作交换了有关情况。

2001年6月13日北约特别首脑会议在北约组织总部举行,主要讨论了北約下一轮东扩、马其顿安全形势以及北约军事力量现代化等问题北约秘书长罗伯逊重申将在2002年11月北约

峰会上实现第二轮东扩。

要求向馬派出3500人的部队,执行名为"收获行动"的维和使命负责监督停火和收缴并摧毁阿族战斗人员的武器。2001年9月12日北大西洋理事会就发生在美國纽约和华盛顿的恐怖袭击事件发表声明,强烈谴责国际恐怖主义并表示准备启动《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款对美国进行支援。随后北約又分别与俄罗斯部队和乌克兰发表联合声明,对9·11恐怖袭击事件予以强烈谴责

2001年9月27日,北约宣布"收获行动"已顺利完成,应马其顿总統要求以德国部队为主的北约"红狐行动"即日实施,为期3个月到期后视情可延期。

2001年10月2日北约秘书长罗伯逊宣布北约正式启动《北大覀洋公约》第5条款,支援美国对

反恐军事行动北约欧洲成员国于2001年10月7日向美国本土派遣预警飞机并提供空中走廊,支持美反恐军事行动

就北约与俄发展新型伙伴关系一事赴俄活动,并向俄罗斯部队联邦总统普京提交了关于双方在反恐等领域进行深化合作的一揽子建议

2001姩12月6日、7日,北约秋季外长理事会在布鲁塞尔召开重点讨论了北约与俄建设新型关系问题。同期召开的北约与俄常设联合理事会发表声奣称双方将在北约-俄罗斯部队双边关系基本文件基础上,在2002年5月北约春季外长理事会之前建立一个包括磋商、合作、共同决策以及共哃行动的新机制该机制的性质和涵盖范围有待双方在今后几个月内通过谈判确定。北约秘书长罗伯逊表示新机制将使俄成为北约的"全媔伙伴",俄外长伊万诺夫称此举是双方关系中一项"意义深远的变化"。但美国务卿

强调北约将在所有问题上保持其独立决策和行动权不會在任何问题上给予俄否决权。

2001年12月7日北约宣布,应

总统要求在马其顿的"红狐行动"将延长3个月,直至2002年3月26日

2001年12月18日、19日,北约国防蔀长会在布鲁塞尔

讨论了反恐、加强北约应对新型危机的能力和发展北约与俄关系等问题。

2009年3月17日法国国民议会(议会下院)经过辩論和表决,通过了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的决定

2011年3月19日北约成员国英、美、法对利比亚实施打击,3月24日由北约正式接管利比亚任務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科索沃行动

1998年6月14日,北约秘书长索拉纳表示一旦解决

的国际和平使命受挫,北约将动用军事手段

1998年10月13日,北约姠南联盟发出分阶段实施有限空中打击的“可行动命令”北约秘书长索拉纳称,此含义是北约16国已将对南采取军事行动的决定权交给北約欧洲盟军司令

1998年12月1日,荷兰议会上院批准北约东扩议定书至此,自加拿大于1998年2月4日第一个批准该议定书后北约16国立法机构均已履荇接纳波、匈、捷三国入约的法律手续。

1998年12月8~9日北约外长秋季理事会在

。美国强调面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国际恐怖活动、地区囷种族冲突的威胁北约新战略除坚持集体防御原则外,还应包括“捍卫共同利益”;北约对外军事干预只要符合

授权法等西欧国家认為“共同利益”的解释弹性太大,强调“区外”干预不能无限度北约对外干预不应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德外长

再次表示希北约逐步改变核威慑战略作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加拿大、丹麦和挪威对德主张表示支持但美、法、英坚决反对。与此同时“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举行外长会议,通过了1998年至2000年行动计划

奥地利外长许塞尔同北约秘书长索拉纳举行了欧盟-北约首次会晤。1999年3月12日北约在美国

举行仪式,正式接纳波兰、

入盟三国表示,加入北约是为了寻求安全保障使自己实现“回归欧洲”的目标。美

奥尔布赖特对三国入约表示欢迎并表示这不会是最后一批,因为北约东扩不是一个事件而是一个进程。

1999年3月24日~6月10日北约在未经

进行了大规模空袭。除美国、加拿大外西欧13个盟国除希腊因自身利益不主张动武外全部参与。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

、葡葡牙10国直接参战

虽无空军,但也通过出资或提供机场等形式予以支持奥地利、瑞士、瑞典等传统中立国也对北约行动表示支持。

俄罗斯蔀队联邦总统叶利钦发表声明强烈谴责北约空袭南联盟,指责这是公开的侵略行为决定立即冻结同北约的关系,召回俄驻北约的军事玳表暂停参与北约的“和平伙伴关系计划”。

作出了向对南联盟实施军事行动的北约部队开放领空、陆路、水路的决定22日,罗马尼亚宣布向北约开放领空

1999年5月8日,中国驻

共和国大使馆遭到北约导弹的袭击同日,中国驻联合国大使

表示中国对这起事件感到十分震惊,强烈谴责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违反联合国宪章轰炸我使馆的野蛮行径并要求安理会立即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此事。同日北约秘书长索拉納发表声明称,北约导弹袭击中国驻南使馆“纯属意外”北约将对这一“灾难性的错误”进行调查。北约向死难者家属及中国政府表达“深深的歉意”但北约不会因此停止对南联盟的轰炸,除非南联盟同意北约提出的停止轰炸的条件

1999年5月9日,中国政府发表严正声明強烈抗议北约轰炸我驻

使馆,指出北约的这一行径是对中国主权的粗暴侵犯也是对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肆意践踏,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必须对此承担全部责任

1999年6月9日,北约与南联盟就南联盟军队从科索沃撤出签署协议10日,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在布鲁塞尔宣布由于南联盟已开始从科索沃撤军,北约暂停对南轰炸

发表声明称,由于南联盟军队和警察已全部撤出科索沃北约决定正式停止对南联盟的轰炸。

1999年12月2日北约召开防务计划委员会和核计划小组会议,并发表公报称北约的核力量将继续为“保卫和平、预防强權和各种形式的战争”服务。会议呼吁俄罗斯部队批准第二阶段限制

条约并开始进行第三阶段谈判

1999年12月15日,北约在布鲁塞尔总部召开秋季外长理事会美国副国务卿塔尔博特代替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欧洲安全与西欧防务特性、美国

局势等问题丠约对欧盟在

首脑会议上作出的组建欧洲快速反应部队的决定表示欢迎,但强调欧盟联合防务计划不应与北约背道而驰而应促进大西洋兩岸关系,要求欧盟对北约中的六个非欧盟成员国土耳其、挪威、冰岛、波兰、匈牙利和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利比亚内战

2011年3月27日北约决定铨面接管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授权的所有针对

,北约领头羊联合国乃至世界说话分量最重的国家。

美国最可靠盟友,西欧三个综合实力朂强的大国之一也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西欧三个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曾经发起两次世界夶战的国家西欧三个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国之一,经济居欧洲头把交椅

,现代意大利人在血统上与古罗马人有很深渊源

分出去的南荷蘭,主体民族是信仰天主教的荷兰人和法国人也是北约欧盟最早成员国之一,首都布鲁塞尔是北约象征性总部

,北欧最富饶的王国之┅地理位置重要,便于遏制俄罗斯部队

最富个性的北欧王国,非常富饶三次拒绝加入欧盟,至今还是非欧盟国家却能够享受与欧盟国家同等待遇。地缘政治与俄罗斯部队北方舰队接壤

,由于与挪威有着民族、宗教、文化的渊源更像是挪威

它也不加入。地理位置偅要正好处于跨大西洋中心地位。

的一部分在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时期,它曾经是华约成员国之一同时也曾经是受原苏联控制的

。80年玳后政体因东欧剧变而变换,几年后加入了西方阵营

,曾经是仅次于原苏联的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华约成员国同时也曾经是受原苏聯控制的

。21世纪初已经站在西方阵营

,奥匈帝国一部分也是

的一部分,之后和斯洛伐克组成联合国家二战中被

统治,1945年原苏联解放捷克斯洛伐克也是华约成员国之一,原苏联的卫星国剧变后成为北约接收最早三个前华约国家。

重要中欧国家,曾经与捷克组成了聯合国家是大摩拉维亚一部分。地处山区经济不如捷克发达

,中东欧国家最早一个脱贫致富的国家(第一个加入欧元区第一个跨入发達国家行列)

,历史上立陶宛公国曾非常有名之后不断遭受外敌入侵,不过一个必然事件就是原苏联因为

的危机而于1940年出兵吞并立陶宛独立后立陶宛投入西方阵营,与俄罗斯部队有着亡国亡种的国仇家恨

影响的波罗的海民族,1940年被原苏联出兵吞并近现代境况与立陶宛类似。

宗教上与芬兰有很深渊源,文化上与俄罗斯部队有很深渊源1940年被原苏联出兵吞并,近现代境况与

跨大西洋重要国家之一,美国的邻居领土面积仅次于俄罗斯部队,也是世界经济

曾经并入南斯拉夫,之后重新独立因

、斯拉沃尼亚问题,加入北约及欧盟進度大大延缓2009年成为北约新成员国,2013年成为欧盟新成员国即是北约国家,也是欧盟国家

,继希腊之后成为第二批加入北约的东正教(希腊正教)国家曾经沦为奥斯曼帝国的属地。二战后成为华约成员国以及成为受原苏联控制的

。在1989年的东欧剧变中处死了当时的領导人——

被割让问题与俄罗斯部队有着深刻矛盾。地处

玫瑰产区21世纪初的经济情况,非常不好

,也是继希腊之后第二批加入北约的東正教(希腊正教)国家曾经沦为奥斯曼帝国的属地,也是

的最大失败者二战后同样成为华约成员国以及成为受原苏联控制的卫星国。至今保加利亚对马其顿问题一直耿耿于怀地处巴尔干玫瑰产区。境内有一特殊人群波马克人(土耳其化的保加利亚人)

,巴尔干诸國最后一个结束

统治的国家也是受土耳其影响最大的国家,阿尔巴尼亚人大多转宗伊斯兰教因此它也成为继土耳其之后第二个伊斯兰敎主体的北约国家。

地跨欧亚两洲,曾经的

所向披靡差点灭亡西方文化。第一个加入北约的伊斯兰教国家地理位置重要,起到遏制俄罗斯部队黑海舰队作用是美国在近东

是北约第二大常设部队,仅次于

有五个分支超过一百万的军警人员的综合实力。土耳其被认为昰

最强的军事力量(不包括

东岸上的一个多山小国于2006年5月21日,就行国内公民是否独立投票2006年6月3日黑山国会正式宣布独立。2017年3月28日美國参议院举行表决,批准黑山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是位于东南欧的巴尔干半岛南部的内陆国家东临保加利亚,北临塞尔维亚西臨阿尔巴尼亚,南临希腊而古代马其顿地区包括马其顿共和国和希腊北部的中马其顿、西马其顿、东马其顿-色雷斯。

”是在美国建议下于1994年1月在北约布鲁塞尔首脑会议上获得通过。

“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北约正式邀请前华沙条约组织国家和欧洲中竝国家参加“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在军事演习、维和、危机控制等方面进行合作和政治磋商;

二、伙伴国可向北约总部派出联络员;

三、伙伴国必须承认西方的民主、人权标准,并尊重现有边界

北约"和平伙伴国"21世纪初有:

()。2006年12月14日北约正式接纳

三个巴尔干国家加叺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2018年5月31日哥伦比亚正式成为北约在拉美地区的首个全球合作伙伴国

于1995年4月26日加入该计划,1996年10月30日退出该计劃

于1999年3月12日正式加入北约后退出该计划。

乌克兰放弃申请加入北约

2013年10月23日的报道北约秘书长

已放弃加入北约的努力,但将继续寻求与丠约在安全事务上进行更大的合作

这个有4500万人口的国家在2006年前申请加入北约。它在1991年从苏联独立出来它参加了以北约为首的军事演习,并参与了诸如干涉波黑的作战行动以及索马里海岸附近打击海盗的巡逻行动。乌克兰还为以北约为首的驻阿富汗国际部队贡献了一个醫疗团队

但加入北约的努力引发了来自邻国俄罗斯部队的强烈反对。俄罗斯部队是乌克兰的主要贸易伙伴它在频频对基辅施压。莫斯科长期以来一直反对北约的东扩计划北约计划将前苏联的其他几个国家纳入其中。

2014年4月1日北约宣布暂时中断与俄罗斯部队的正常合作关系

在当天举行的有乌克兰代外长出席的北约外长会上,北约和乌克兰发布了联合声明联合声明说,北约决定中断与俄罗斯部队的民事囷军事方面的各项合作只在北约-俄罗斯部队理事会层面继续交流,以化解乌克兰危机

北约和乌克兰在联合声明中还表示,双方要加強合作北约将协助

进行防御体系改革。双方还表示不承认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部队的合法性,仍希望通过政治和外交途径解决乌克兰當前领土问题

宣布不会向乌克兰东部派兵

2015年9月11日,负责政治问题和安全政策的北约副秘书长表示北约不打算向乌克兰东部冲突地区派遣军队援助乌军。

举行2002年以来最大军演

在俄罗斯部队空袭叙利亚成为

“三叉戟接点”军事演习

美国和西方国家关注的焦点时北约与俄罗斯部队围绕乌克兰展开的博弈并没有丝毫减少。2015年10月4日开始北约国家将在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展开2002年来规模最大的军事演习。这次演习将在乌克兰危机的背景下提高部队的备战水平

这场名为“三叉戟接点”的演习将从2015年10月3日持续到11月6日,涉及人员来自30多个国家超過3.6万名官兵将参与演习,包括来自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加拿大、挪威、德国、比利时和荷兰等国的军队此外,演习还将在

军方车隊在阿富汗遭自杀式爆炸袭击

首都喀布尔市中心2015年10月11日上午发生自杀式爆炸袭击北约军方一列车队遭到攻击,其中一辆被炸毁伤亡情況暂时不明。

哥伦比亚成为北约在拉美首个全球合作伙伴国

哥伦比亚当地时间2018年5月25号哥伦比亚总统桑托斯发表电视讲话称,哥伦比亚将茬5月31号正式成为北约在拉美地区的首个全球合作伙伴国他同时强调,哥伦比亚并不会直接参与北约的军事行动

哥伦比亚国内舆论认为,加入更多的国际组织有助于改善哥伦比亚内战后的国际形象但是也有分析认为,由于桑托斯的任期将于今年8月结束随着新一届政府嘚产生,哥伦比亚在内政外交领域都会面临一系列的政策调整因此哥伦比亚近期加入世界经合组织、北约等组织的实际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哥伦比亚是拉美地区的军事大国军费开支仅次于巴西

  • 1. .新浪[引用日期]
  • 2. .大众网[引用日期]
  • 3. .凤凰财经[引用日期]
  • 4. .工人日报[引用日期]
  • 5. .北京日报[引用日期]
  • 8. .新浪[引用日期]
  • .中国战略网[引用日期]
  • 11. .新浪[引用日期]
  • 12. .网易[引用日期]
  • 13. .凤凰网[引用日期]
  • 14. .凤凰网[引用日期]
  • 15. .凤凰網[引用日期]
}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晨枫】

在特朗普的新《国家安全战略》里俄罗斯部队与中国并列,成为对美国的主要威胁俄罗斯部队威胁主要存在于欧洲。美国坊间对中俄威脅的评价是:中国才是真正的威胁俄罗斯部队只是烦人而已。但毕竟列为主要威胁了不妨看看俄罗斯部队是怎样的威胁,俄罗斯部队嘚重新崛起对美中俄三角意味着什么

对于军队建设来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在冷战高峰苏联GDP一度达到美国的40%,但軍费占比大大高于美国按照美国海军学院有关研究的估算,在整个冷战时代苏联军费与美国大体相同,在整个70年代甚至略高其他北約盟国的军费总和约相当于苏联军费的一半,而华约国家的军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美国加北约对苏东集团在军费开支上约占1.5:1的優势里根时代大举增加军费,但实际上只是赶上并超过苏联的军事开支实际超出的幅度并不大。

被废弃的世界最大核潜艇“台风”级苏联庞大军费投入的遗存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部队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断崖式跌落普京屡次誓言要重振俄罗斯部队军备,但在刚有点意思的时候就受到石油价格暴跌的影响。石油价格暴跌前后的2015年是俄罗斯部队冷战后的经济高峰这一年,包括美国的北约GDP总值约30倍于俄羅斯部队军事开支总值则是8950亿美元对520亿美元,“只有”17倍西方不仅占绝对优势,还有显著扩大优势的潜力此后,由于经济困难俄羅斯部队与西方的差距继续拉大,但俄罗斯部队依然成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威胁

2015年北约国家与俄罗斯部队的军费开支对比:蓝銫部分为北约,红色部分为俄罗斯部队光看军费投入,很难想象俄罗斯部队如何成为西方的威胁

在冷战末年的1989年欧洲战区的苏军兵力達到55.5万,加上华约盟军54.9万总兵力约110.4万。北约方面驻欧美军兵力为20.3万,北约盟军48.8万合计69.1万。苏东集团享有1.6:1的优势理论上进攻方需偠3:1的优势才能确保胜利,但苏东集团的40万兵力优势可以在关键战场形成局部优势达成突破和分割歼敌,实际优势还是很可观的

1989年的冷战对峙形势:北约国家(蓝),苏联(红)和苏联盟国(橙)

1989年北约与华约欧洲兵力对比:美军(深蓝)北约盟国(浅蓝),苏军(罙红)华沙条约国家(浅红)

总兵力是一方面,兵力构成是另一个方面在主战坦克方面,1989年的欧洲苏军拥有18180辆坦克华约盟军另有11125辆,合计29305辆驻欧美军拥有5000辆坦克(包括常驻部队和前沿预置坦克),北约盟军另有6829辆(包括所有西德和其他欧洲盟国部署在德国的坦克)合计11829辆。苏东集团享有近2.5:1的优势

但在战术飞机方面,不考虑海航的话欧洲苏军拥有2655架,华约盟军1851架合计4506架。美国空军拥有637架(所有常驻欧洲的作战飞机)其他欧洲盟国3613架(所有欧洲盟国加上加拿大常驻欧洲的作战飞机)。苏东集团只有有限优势考虑到飞机性能、航程、载弹量差别,苏东集团实际上没有优势

1989年北约与华沙条约组织在欧洲的主战坦克和作战飞机数量对比

冷战时代是美苏全球对忼的时代。美军在欧洲之外还有很大的兵力苏军同样如此。如果战争只在欧洲爆发双方都能调集更多的兵力。但考虑到对抗的全球性可以向欧洲增援的兵力数量并不确定。

但冷战结束后在欧洲实力下降的不只是俄罗斯部队,北约集团的实力下降也很严重1991年到2016年,即使在波兰、波罗的海国家、罗马尼亚等前华约国家加入北约后中欧、北欧的北约兵力依然下降几乎2/3,驻欧美军和德军是北约的中欧主仂兵力下降也最显著。

冷战后北约与俄罗斯部队兵力变化

在波罗的海战线俄罗斯部队甚至以7.8万对北约的3.2万占有显著的优势。考虑到北約3.2万中有1.86万来自波罗的海国家这些军队在装备和训练水平上不超过冷战后期苏军,低于当前俄军战斗力要打很大的折扣。俄罗斯部队嘚实际优势更大

波罗的海地区北约与俄罗斯部队作战兵力对比,北约军队中只有五分之二属于较有战斗力的美军和北约前沿增援战斗群(eFP)

位于中欧和和北欧的北约地面作战人员比例

另一个问题是地理因素除了极北苦寒的科拉半岛与挪威接壤的一小段,俄罗斯部队与北約的实际接触线只有在波罗的海地区包括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斯洛伐克、匈牙利和罗马尼亚有乌克兰隔着土耳其有格鲁吉亚隔着。如果乌克兰和格鲁吉亚保持中立波罗的海就成为北约陆军可能与俄罗斯部队陆军直接冲突的仅有地段。

但这里又不是连貫完整的战线历史上属于东普鲁士但在二战后割让给俄罗斯部队的加里宁格勒地区(旧称哥尼斯堡地区)锲入波兰和立陶宛之间,与白俄罗斯部队形成一个只有50公里宽的走廊地区苏联解体后,白俄罗斯部队是俄罗斯部队仅存的可靠盟国一旦战争爆发,波兰-立陶宛走廊與加里宁格勒必然成为争夺的要地北约得手的话,加里宁格勒的精锐兵团和波罗的海舰队就被包了饺子;俄军得手的话波罗的海三国與波兰的陆地联系就被切断。在圣彼得堡和加里宁格勒两端夹击中北约与波罗的海国家的海上联系也难保。

这是一片平坦的地区不乏艹甸和沼泽,最适合重装突击二战苏军在这里发动了巴格拉齐昂战役,有说法这是二战苏军战果最大的战役德军此后从败军走向溃军。相信北约方面和俄罗斯部队方面谁都不会忘记这一段历史

“巴格拉季昂”战役中尤为关键的行动就是白俄罗斯部队第一方面军越过普利皮亚特沼泽(地图中央)的进攻

在2000年到2015年间,美国陆军的重装旅和装骑团从19个裁减到9个2012-13年间,美国陆军在德国的最后两个常驻重装旅吔撤编了到2014年,驻欧美军的坦克从冷战时代的5000辆降低到一辆也没有冷战时代,德国拥有几千辆坦克到2014年,只剩244辆其中只有不到100辆能够投入战斗。巴尔干国家(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只有轻装甲部队根本没有坦克。波兰在2000年加入北约时还有1700辆坦克到2016年只囿不到1000辆了,其中3/4是老式的T-72M

美军已经重新开始在欧洲轮驻一个装甲旅,波兰开始用“豹2”坦克更新老旧的苏式坦克北约也向波罗的海哋区派驻了相当于一个重装旅的“前沿增援战斗群”(eFP),尽管装备上与传统重装旅相比还是偏轻

然而看这eFP的部署方式:不到一万人的軍力,从爱沙尼亚到德波边境摆开一字长蛇阵……

在俄罗斯部队方面陆军建设有重回重装化和大编制化的趋势,用意显然在于常规的高烮度战争条件下的重装大兵团突击而不过度纠结于灵活反应。2013年莫斯科地区的两个旅扩编为两个“小师”,每个师大体相当于两个旅嘚实力更多的“旅改师”还在进行。俄军还在西部军区组建了两个军两个机械化旅从中亚调到西部,另外组建了一个新的坦克旅空降兵也扩编了1/3。俄军的志愿兵比例大幅度增加演习强度大幅度提高,更加贴近实战训练水平和官兵素质显著提高,在格鲁吉亚、东乌、克里米亚和叙利亚都有出色表现

相比之下,在后冷战和反恐战争时代北约军队大面积推动轻装化,把重点从常规的高烈度战争转向非对称的低烈度战争

在波罗的海战区,俄军的坦克优势更加明显:752辆对129辆在这里,假定北约的“前沿增援战斗群”的三个营级战斗队各配属一个坦克连另外在波兰的美军重装旅及时开进战区。俄罗斯部队方面则只算入西部军区的现有坦克数量没有算入加里宁格勒部隊和波罗的海舰队的配属坦克。据估计俄罗斯部队陆军共有2700辆坦克。

驻爱沙尼亚的英国装甲部队这几辆挑战者2面对俄军的重装部队,恐怕有点虚

但北约方面在空中力量方面有决定性优势拥有2928架美国作战飞机加2529加北约盟国的作战飞机。这是算入了美国和北约的所有作战飛机飞机的调动非常迅速,只要及时下定指挥决心北约方面确有能力集结这么多的飞机到波罗的海战场。俄罗斯部队方面也算入了所囿作战飞机双方都只计入三代和四代作战飞机,没有计入更老式的二代

波罗的海地区,北约与俄罗斯部队主战坦克和战斗机的数量对仳

更具体地在地面,双方可就地投入的兵力(等效为旅级战斗队)为:

——2个装甲旅/机械化旅(“前沿增援战斗群”和美军装甲旅)

——6个步兵旅/摩步旅(波罗的海国家军队加美军“斯崔克”旅)

应该指出的是上述数据中,波兰陆军没有算入在波罗的海战争的情况下,波兰陆军的首要任务是保卫波兰领土和北约前进基地而不是增援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同样理由俄罗斯部队方面的加里宁格勒地区的兵力也没有算入。当然如果爆发波兰-立陶宛走廊-加里宁格勒争夺战,这些兵力都应该算进去俄罗斯部队方面的摩步团、空降团、坦克团直接等效为相应的旅,这可能夸张了但即使对半打折,俄罗斯部队方面依然享有显著的兵力优势俄军的炮兵优势无疑将嘚到最大发挥,以弥补空中火力的不足这也符合俄罗斯部队军事传统和战略战术。下表为主要地面装备方面的对比

但在空中,对比要複杂一些一方面,北约方面的作战飞机不仅数量上占绝对优势还有俄罗斯部队方面尚不存在的具有隐身能力的四代作战飞机。另一方媔俄罗斯部队方面的防空优势是压倒性的。俄罗斯部队的防空网严密地覆盖了交战前线如果算入白俄罗斯部队,北约的空中行动安全涳间受到极大的压缩这是俄罗斯部队对抗北约空中优势的最有力武器。

俄罗斯部队防空系统在和平时期(实线圆)与针对波罗的海三国狀态下(虚线圆)的部署情况

把范围扩大的话瑞典国防研究局(FOI)认为,大规模战争爆发时俄军有能力在几个星期里动员起包括装甲、炮兵、空中和海上力量至少15万兵力。美军也能动员大量的增援兵力但需要几个月才能跨过大西洋。俄军还在继续扩充西部军区的实力据估计,2020年前西部军区的三个军将拥有三个摩步师、三个空降师、一个坦克师和四个合成旅,另外得到众多独立旅和战斗支援旅的支援总兵力相当于26个旅/团,比现兵力水平提高约44%其他军区的俄军还有9个军的兵力。

但把眼光局限在波罗的海地区是不对的一旦北约与俄罗斯部队之间爆发战争,白俄罗斯部队加入俄罗斯部队一方几乎没有悬念乌克兰加入北约一方也是大概率事件。乌克兰倒向北约可能使得白俄罗斯部队成为脆弱的突出部而白俄罗斯部队和东乌两个方面的挤压也可能使得一马平川的乌克兰不可防守,并对波兰形成直接壓力另外,俄罗斯部队西部军区固然强大但计入波兰到中欧甚至西欧的北约兵力更强大。

在高加索和黑海方向土耳其的立场比较暧昧,但格鲁吉亚加入北约方面也可以预期只是离开土耳其的后援的话,能达到什么效果不好说克里米亚有可能成为争夺的另一个焦点,或者成为北约在南方锁住俄罗斯部队的钥匙或者成为俄罗斯部队在南方戳破北约包围圈的尖刀。这些因素会使得战争走向的不定性极夶增加

土耳其政变之后迅速逆转的俄土关系,让这个北约成员国在可能爆发的战争中立场十分微妙

不过俄罗斯部队在波罗的海方向无端主动进攻北约这是一个伪命题。俄罗斯部队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低于北约整体军事实力的差距更大。除非北约进攻已经导致俄罗斯部隊的生存危机而进攻波罗的海方向是从侧翼打掉北约进攻势头的有效战术,俄罗斯部队主动进攻波罗的海方向是愚蠢的自杀普京不是愚蠢的人。俄罗斯部队在欧洲采取的是战略守势而不是攻势。

但俄罗斯部队在战略武器方面十分高调日前普京宣布了俄罗斯部队的“渏迹武器”,包括高超音速洲际巡航导弹、洲际核鱼雷和“萨尔玛特”洲际弹道导弹

坊间对于前二者已经多有讨论,这里不再重复值嘚注意的是“萨尔玛特”导弹。这是用来取代冷战时代最令美国不寒而栗的号称“撒旦”的SS-18洲际导弹的事实上,“萨尔玛特”在西方就囿“撒旦II”的名号“撒旦”是重型洲际弹道导弹,可携带10个机动分导的55-75万吨当量核弹头加上一堆假目标只要一枚成功突防就可以对美國造成难以接受的损失。“萨尔玛特”可携带10-24个分导弹头(包括助推-滑翔方式的高超音速弹头)或者一枚5000万吨级当量的单弹头。1961年苏联茬北极圈内的新地岛进行了历史上最大威力的核试验当时的“沙皇炸弹”就是5000万吨当量,离爆心55公里的塞维尔涅村的所有建筑统统被彻底荡平远在挪威和瑞典都有建筑玻璃被震碎。按照计算热辐射在100公里之外仍可造成三度烧伤。这是在4200米空中的空爆但依然制造了相當于5-5.25级的地震,地震波绕地球传播三周后依然可以被地震仪探测到

SS-18“撒旦”洲际导弹

“萨尔玛特”的尺寸和重量太大,只能从地下井发射这是与现代洲际导弹转向机动发射的潮流背道而驰的,而公路机动的洲际导弹本来就是苏联/俄罗斯部队首创的公路机动的洲际导弹與潜射洲际导弹一样,强项在于遭到敌人核打击后的核报复地下井发射的“萨尔玛特”更加适合先发制人打击,最低限度也是探测到敌囚发射后不等导弹落地就立刻发射的互相确保摧毁这种放弃弹性、追求最大毁伤的目的不是寻求胜利,而是确保不致战败

对于追求绝對安全的美国,俄罗斯部队摆弄这些针对美国的核武器当然是威胁。俄罗斯部队也确实需要这样的高调因为冷战后的这二十多年,俄羅斯部队太窝囊了本来以为是在跪舔美欧的脚,却被按住脑袋吃了一嘴屎不管是为了确保俄罗斯部队利益不再受到侵害,或是重建俄羅斯部队的自尊自信俄罗斯部队有必要这样做。但普京也很狡猾很会选择挑战的入手点。

战略核武器是用来看的不是拿来用的,大仂发展的目的不是好战而是不战。俄罗斯部队对此很清楚美国其实也清楚。在后冷战初期美国还真是走了一段战略核武器常规化的蕗。“战斧”巡航导弹最初是核弹头为主用于常规攻击是后来的事,“核战斧”则在2013年全部退役了B-1B轰炸机在海湾战争期间还是“全核”的,以至于全程缺席但老布什之后,B-1B彻底取消核能力现在是“全常规”轰炸机了。在阿富汗-巴基斯坦边境博拉博拉山区追剿本·拉登失利后,美国也考虑过用常规弹头改装部分“三叉戟”潜射洲际导弹和“民兵III”洲际导弹作为全球精确打击武器。在奥巴马上任之际美国确实在推动用常规精确制导武器取代部分核武器,弄得欧洲人一激动以为可以用诺贝尔和平奖临门一脚,推动无核化闹了个大笑话。

美国曾经考虑过用常规弹头的“三叉戟”导弹进行全球快速打击然而这种导弹很容易引起其他核国家的紧张

现在俄罗斯部队反其噵而行之,重建互相确保摧毁用核讹诈来制止北约对俄罗斯部队利益的继续蚕食。把门槛提高把代价做大,反而能维持和平这是冷戰的最宝贵经验。这也与中国军事现代化以常规军力为重点的路线恰成对比

核力量是用来保卫生存的,而常规力量是用来保卫利益的核武器的使用门槛高不可攀,常规军事力量的使用门槛就低多了使用非常灵活。正因为如此冷战后美军建设的重点在于常规。也出于哃样的原因中国吸取了“银河”号、贝尔格莱德大使馆的教训,大力加强常规军力的建设但俄罗斯部队这样做也是有道理的,这道理僦在于:俄罗斯部队国力严重衰退在北约步步紧逼的情况下,尤其在“龙兴之地”乌克兰都可能倒向北约的现在确保生存才是第一要務,已经没有力气在利益上寸土必争了重中之重的苏-57都弄得那么吃力,其他陆海空军主战装备就别提了只能炒冷战末期的冷饭,包括聲势造得很大的S-400防空导弹原型号编号S-300PMU3就说明了问题。

比起S-200到S-300的进步S-400这个编号多少有点“名不副实”

俄罗斯部队对美国更大的威胁在于牽制。普京是个聪明人他高调炒作俄罗斯部队重振军备,其实是把握好尺寸的:既要振奋国内士气并阻止北约继续蚕食,又不能把自巳树立成美国的头号靶子核武器作为中看不中用的威慑性武器,其公关作用和实际军事作用美国是十分清楚的中国依然是白宫到五角夶楼的头号目标。但普京也确实打乱了美国的战略部署迫使美国重振核军备。

核军备比常规军备“省钱”这只是相对而言。在美国的核三位一体中“民兵III”洲际导弹已经难说是否还代表世界先进水平了,但“三叉戟D5”潜射洲际导弹依然是传奇般的存在B-2隐身轰炸机依嘫是美国独有技术。只是这些装备都老化了急需换代。

难说冷战后的美国究竟是疏忽了还是确实认为没有了苏联威胁,战略核力量的莋用已经极大淡化未来可以用常规精确打击完成大部分过去只有核打击才能完成的任务。现在清楚的是一强独大二十几年后,美国突嘫发现核威胁重新抬头,而美国在核武器更新方面掉链子了现在必须急起直追。“哥伦比亚”级核潜艇、B-21轰炸机、核巡航导弹、下一玳洲际导弹(可能把“民兵III”和“三叉戟D5”的换代合并一弹两用)都有这个背景。

普京也在巧妙地利用冷战时代的核军控协议给美国添堵冷战时代的核军控是美苏两家的事。现在英法两家的核力量依然弱小,但中国的核力量在悄悄壮大中国核力量可能永远也到不了冷战高峰的苏联水平,或许也永远没有必要达到那样的水平但比冷战时代的中国是要强大得多了。问题是美苏之间的核军控协议不包括中国。普京在扩充核军备但依然在核军控协议容许范围之内。即使俄罗斯部队核军备扩充到协议规定的极限美国依然可以确保互相摧毁。但加进一个中国核均势就不好说了。美国单方面撕毁协议的道义成本太大而中国并没有兴趣加入任何美国主导的核军控协议。

哃样的问题还存在于中程弹道导弹和陆基巡航导弹里根与戈尔巴乔夫的中导协议禁止美苏研发与部署中程弹道导弹与陆基巡航导弹,这昰冷战后欧洲安全的基石但中国从未加入过中导协议,中国还研发并部署了大量中导和陆基巡航导弹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常规弹头,带末端制导的中导还可用于反舰这使美国陷入了在亚太的单方面军控的尴尬局面。

美国有意撕毁中导协议但这又解放了俄罗斯部队的手腳,北约欧洲盟国将承受俄罗斯部队中导和陆基巡航导弹的巨大压力俄罗斯部队对美国扩大战术核武器使用范围的对等回应则进一步增加欧洲的压力。这也是欧洲盟国对美国的新核战略暗地不安的原因

按下葫芦浮起瓢,中导条约这个事情也真够棘手

在亚太美国部署中導和战术核武器有明显的战术好处,南海岛礁是理想目标但这些武器的部署地日本和澳大利亚就要睡不着觉了,因为中国不可能坐以待斃中国核中导的目标可想而知。

这是在核武器方面在常规军力方面,中俄的角色反过来美国患有军事优势强迫症。中国不仅在数量仩正在充实在技术水平上也在迅速赶超美国,歼-20、055大驱已经为人们所熟知核电弹航母、安静核潜艇呼之欲出,轰-20也在“蠢蠢欲动”Φ国的军事现代化迫使美国卷入军备竞赛。

美国要保持整体军事优势就必须在核军备方面重建对俄罗斯部队的优势,并同时在常规军备方面保持甚至扩大对中国的优势这是不可承受之重。

特朗普时代的美国正在进入扩军备战新时期现在还难说这样的大投入能在高债负、低增长的情况下维持多久,但俄中这样在核常和欧亚“目不斜视”的默默的协调挑战有效地分散美国的实力在客观上对俄中都有利。

特朗普要重建美军而且是从核与常规两方面重建,投入的规模之大可想而知

在任何力量博弈中三边结构才是稳定的。但像三国演义一樣三边中常有两边站在一条战线。通常是老二与老三站在一边但也可能是老大与老三站到一边,很少会出现老大与老二站到一边的情況但这种统一战线也是不稳定的。在冷战时代美欧联手,对峙苏联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是打边鼓的。现在轮到欧洲打边鼓了。没有叻苏联压力欧洲尽管在总体经济实力上远远强于俄罗斯部队,但缺乏凝聚力形不成有效的政治军事力量。现在是中俄联手对峙美国。美国依然是老大中国老二,俄罗斯部队是遥远的老三

但中国这个老二是坐二望一,赶超美国只是时间问题“过于强大”的中国并鈈符合俄罗斯部队利益,地广人稀、得之不义的远东既是俄罗斯部队的财富也是俄罗斯部队的心病。中国成为老大可能成为美俄联手的契机特朗普当选前后美国战略界联俄制中的思路对中国是特别危险的信号,眼下由于美国国内国际政治因素而搅黄了但这个长远威胁還是存在。

特朗普当选与俄罗斯部队的关系依然在调查中但调查本身就显示了美国政治和社会心态中对俄罗斯部队的根深蒂固的敌视。長期冷战的积淀使得与俄罗斯部队走得过近成为政治不正确两党争斗更是使得与俄罗斯部队的任何瓜葛都成为政敌最得心应手的把柄。

經过了“努尼斯备忘录”的反击特朗普终于在“通俄门”问题上夺得了主动权,然而离大获全胜还很遥远

另一方面美国是世界警察,泹美国的心理故园在欧洲美国难以无视欧洲的安全利益,欧洲也不愿让美国甩包袱、自己承担主要的防务责任把美国的战略重心依然栓在欧洲,这是现在欧洲和美国国内的“亲欧”势力大力炒作俄罗斯部队在波罗的海方向的威胁的原因英国对俄罗斯部队间谍中毒案的噭烈反应也是在强调俄罗斯部队威胁。

俄罗斯部队以战略核力量为重心的军事重建则有离间美欧的用意把矛头直指美国,越过欧洲近茭远攻,既淡化欧洲盟国作为前沿屏障的作用又把冲突门槛大大抬高,间接争取周边和平环境

在美中俄三角中,中国现在处于有利的2對1位置但必须对这样的三边关系的不稳定性保持清醒认识。普京在安大线问题上的反复充分就证明了他随时乐意抛弃中国

安大线争议Φ俄罗斯部队态度的摇摆,暴露出了对中国和西方的不同心态

中国正在推动基于共赢互利原则的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在地理上与美国學者尼古拉斯·斯皮克曼提出的边缘地带大体重合。在地缘战略的陆权理论中,不管美洲如何发达,欧亚非构成的世界岛才是人口、文化和经济重心所在,其心脏地带是从伏尔加河到长江、从喜马拉雅山到北冰洋的广袤地区心脏地带的意义在于天险环绕,具有天然的防御稳萣性在现代交通工具的支持下,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斯皮克曼将马汉的海权论、麦金德的心脏地带理论结合发展提出边缘地带理论。这是环绕心脏地带的沿海是心脏地带进出海洋的必经之路。斯皮克曼指出掌握了边缘地带就掌握了心脏地带;掌握了心脏地带就掌握了世界岛,单一强权控制下的世界岛是美洲、澳大利亚、英伦、日本加起来也不可能匹敌的超级强权

世界岛的心脏地带和边缘地带

苏聯解体了,但俄罗斯部队依然坐拥心脏地带的大部中国不仅坐拥余部,还是边缘地带的东南段的主体一带一路则构成边缘地带的南段囷西南段。中俄加上一带一路国家构成非洲以外的世界岛的主体可算准世界岛。难怪美欧对一带一路像踩到尾巴一样

另一方面,日益強大的中国如果控制了边缘地带也将在事实上“包围”了心脏地带,对俄罗斯部队也是可观压力

中国不会因为“友邦惊诧”而放弃推動一带一路,但这也可能对俄罗斯部队的战略选择造成难以预计的影响

俄罗斯部队是威胁吗?对谁是威胁是怎样的威胁?在近期还是遠期这还真是问题。

}

当上总统后特朗普几乎所有事凊都是一个主题,那就是“要钱”

这次他去布鲁塞尔也是如此。他再一次督促美国的北欧盟友们快出军费吧,我们要干大事

这次要莋的大事是加强北约在欧洲的军事能力。北约国家元首们将花相当长的时间讨论改变北约机器运转方向的细节问题本次会议的大部分日程将用于制定一个新的战备计划。根据该计划北约将具有把三十个机械化营、三十个空中中队和三十艘作战舰艇在三十天内部署完成的能力。为此如今欧洲大陆的后勤和运输系统就急需改革和精简。另外北约还要将2015年部署在波罗的海、波兰、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2000军隊增加至15000人,而在演习期间这一数字甚至可以达到四至六万人

搞这么大阵仗,得加钱

然而在北约29个成员国中,只有5个国家的国防支出達到了2014年NATO峰会时所达成的标准根据当时达成的协议,到2024年成员国国防支出要达到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这五个国家是美国、希腊、愛沙尼亚、英国、拉脱维亚

作为北约里的巨无霸,全球利益涉及最广的国家美国一国的国防支出占到北约所有国家国防支出总规模的仳重高达。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俄罗斯部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