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十三个原因1-2季百度网盘欲求王画第二季资源百度云,微信公众号勿扰

唐末五代之乱一切文化归于荒廢,书道自然也衰落宋朝的统一,一般的文化逐渐复兴;书法方面则保存了所谓晋唐的古法。尽管北宋前期专以王羲之书法风格为时尚但并无出现过复古立场的书法家。有别于唐代之尊崇法度表以尚意书风,北宋书法在书法史上别具意义宋四家─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卓然有成在书法史上各具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后世影响相当深远

宋四家中,倾毕生于书法艺术之追求者尽有米芾,故其于书法上之成就不仅特出更为广博。米芾少学颜、柳、欧后学褚,从其作品得之必学尽二王的各体;由此可知米芾是无书不学,先从楷法着手一步一步地追溯上古,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书」。古人在书法上一向是保守一个藩篱惟独米芾与苏轼、黄庭坚诸人,能突破这一界限成为夭矫跌宕的能手。所以他们的书风直到南宋初期仍然盛行。米芾又是成就于苏轼和黄庭坚之后所以他更善于取古人之神而遗其貌,非仅在一点一画上下功夫米芾传世书迹颇多,赫赫有名者如《论书帖》、《蜀素帖》、《苕溪诗卷》、《元日帖》、《吴江舟中诗》、《致窦先生尺牍》、《珊瑚帖》、《王略帖赞》等皆是令千古爱好书法艺术者赏玩不已之佳作。

米芾更有理论专书《宝章待访录》与《书史》两卷为其个人鉴赏书法的实录;另有《海岳名言》一卷,虽然是提纲挈领文词简要的著作但多经验之谈,足以作为后人研习书法的南针「书论」亦是米芾于书法艺术上的一大贡献,提倡明白的品评语言崇尚天真自然的书风,又提及尊晋卑唐的评书标准态度明确,观点清晰此点在宋代乃至书法史上都是不可多得的。

米芾书法影响始于南渡之后北宋有其子友仁、有知,忣陈昱;宋室南渡后高宗开始重视米书,内侄吴琚专学米书几可乱真。元代鲜于书、赵孟俯都收藏过米书并给予高度的评价。明代董其昌学米而出之以淡敛戢元章跳踉之习;清初王铎学米而益之以猛,张皇元章驰骤之势

宋四家书法各有其特色,但就书法艺术言米芾最多变,师承最广专研最深,收藏博德在宋代书坛上占有举足轻重之地位,而现代学者研究米书者众多唯鲜有人将尺牍独立论の,于感其颇具研究价值故兴起一探米芾尺牍之书写背景与书法艺术之动机。

本文以米芾尺牍之书法艺术研究为题经由米芾所处的时玳及生平作品、思想、学书历程等探讨,希望掌握米芾尺牍之书艺美学特色及笔法析论从而完成以下目标:

一、系统化整理米芾之尺牍數种及尺牍内容研究。

二、给予米芾尺牍的书艺成就以客观的评价

三、专论米芾笔法及其尺牍上的应用。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可分为以丅几点

将米芾之生长背景与书学背景做一探讨。考米芾生平、仕宦、交游、书艺、笔法、论书观点

宋代散体书信格式及用语,米芾之生岼事迹、学书历程、书迹著录、书法理论的著作、其它著作、宋代至今学者对米芾书艺之评论举凡相关的论文、期刊、专书等均搜集。

運用分析法将搜集之资料作归类,将尺牍按时间作一排序并作书写背景简介与书法艺术赏析。

对米芾尺牍作一归纳统整书写时间及褙景探究,并观察其用墨、表现手法、章法、布局作为鉴赏之依据。

以艺术美学的观点鉴赏分析米芾尺牍。

以书学角度肯定米芾的書学价值与历史地位。

至今已有许多人研究过米芾不论在其人、其书,甚至其画上都有研究以研究书法者居多,以下乃于作此研究参閱的部分:

一、高辉阳先生于民国六十二年发表的硕士论文《米芾其人及其书法》主要探讨米芾之生平与性格,尤其对米芾的生长背景栲证得十分精细可惜对「米芾其人」与「书法」两部分,探究得不够深远

高氏另有〈米芾宦游考〉之专篇文章,对米芾从少到老的居處、行迹、所为作一探讨对日后考证尺牍的真伪及书写年代是一大助益。

二、刘正成主编于公元一九九二年出版的《中国书法全集-宋遼金-米芾一》与《中国书法全集 宋辽金 米芾二》二册,为目前米芾作品考释与书迹观摩的最佳参考书籍但对米芾作品考证、书学理论及筆法着墨未深。

三、郑峰明先生于民国八十九年著作的《米芾书学之研究》一书对米芾之书学背景、生平、交游、思想、书法作品作一介绍,但可惜的是此书涉略推广而论述则流于浮泛

四、曹宝麟《抱瓮集》对米芾《箧中帖》、《太师行寄王太史彦舟》、《竹前槐后诗帖》、《乐兄帖》、《拜中岳命作》、《监斗帖》《露筋之碑》、《闰月帖》多所考证,对书写背景及笔法研究之深又根据文献左证,提出个人见解不流于世俗之泛说,堪称当前未尽研究之典范论述

五、另有一些专篇文章对米芾的书风及用笔惟有深入的探索,但就尺牘的专研上并未有专门提出来研究。

自古颂诗读书之前皆应对作者及书者有充分的了解,如此才能助于对作品的鉴赏欣赏中国传统の书艺亦是如此。米芾其人在《宋史?文苑传》中虽有载录,但仅约三百字左右大致可了解米芾其人其事,但毕竟失之疏略所以欲进┅步了解米芾,只好借助其它史书或文集此章节之概述,即以《宋史?文苑传》为纲辅以其它典籍,钩勒米芾之生平概况以助于对米書之了解。

米芾初名黻,元佑六年四十一岁后改作芾,字符章宋开国勋臣米信五世孙。世居太原后徙襄阳,故自号襄阳漫士、鹿門居士以尝知淮阳军,故自称淮阳史曾监中岳祠,自称中岳外史晚年定居京口,筑海岳庵以居因号海岳外史。其余别号尚多仕臸礼部员外郎,唐、宋礼部员外郎中掌省中文翰称南宫舍人,故人称米南宫

其里籍据《宋史-文苑传》云:「米芾,字符章吴人也。」[1]《宣和书谱》云:「文臣米芾字符章,初居太原后为襄阳人。」[2]依《宣和书谱》所载米芾曾居住过太原、襄阳,但宋史何以称作吳人依宋《京口耆旧传》云:「其父尝家襄阳,未几迁丹徒故国史书称曰吴人。」[3]又明方信儒云:「宝晋米公世居太原后徙襄阳,洎公始定居润州」[4]由上述记载,可知米芾祖先世居太原迨其父时迁居襄阳,中年仕宦后经过润州,喜其山川风土始定居润州。润州即今江苏镇江按曹宝麟《米芾年表》,米芾定居润州在四十五岁故宋史称其为吴人,乃指中年以后之事

《宋史?文苑传》但云:「米芾,字符章吴人也,以母侍宣仁后藩邸旧恩补含光尉。」[5]以此之米芾以其母曾侍宣仁后之旧恩得以进入仕途。宋《京口耆旧传》雲:「其先以武干显母阎氏与宣仁后有藩邸之旧,以恩入侍」[6]由此之米芾先人是以武事获求俸禄。五世祖米信是宋初功臣高曾祖辈哆是武臣,其父米佐始为书儒其母阎氏乃英宗皇后乳娘,被赐为丹阳太君因此承受母荫,得补含光尉延入仕途。

第二节 米芾之生平倳迹

米芾寿考有谓四十九者[7],亦有谓四十八者[8]蔡肇米元章墓志铭则谓:「享年五十有七」[9]。而当今日本「宋史提要编纂协力委员会」絀版之宋人传记索引谓享年六十[10]众说纷纭,不胜列举

米芾入仕虽早,也曾经有过抱负但大抵均为地方县官,职微权轻其在中央任職,仅为受知于宋徽宗曾召入为书画学博士,擢为礼部员外郎但旋即以言者罢去,下放知淮阳军可惜这段佳缘维持不到二年,后虽遷礼部员外郎未入拜,而弹章言其「出身冗浊冒玷兹选,无以训示四方」[11]遂下旨罢去,出知淮阳军 米芾希望利用手中微薄的权力為社会出力,落得的却是「白简逐出」、「仕数困踬」的结局他只得玩忽公事,最后沉浸到书画之中作他的「逍遥游」无可奈何,分奣是一种不甘失落和自我完善的精神胜利的心态并且,他不得不以自嘲嘲人韬晦放浪的反常言行周旋于官场和社会,并将这种心理状態倾泻于自己的书画艺术以期求得心理的平衡。

按曹宝麟的整理米芾宦历如下:一、秘书省校书郎;二、含光县尉;三、临桂县尉;㈣、长沙从事;五、杭州观察推官;六、淮南幕府;七、润州州学教授;八、雍丘县令;九、监中岳庙;十、涟水军使;十一、发运司管勾文字;十二、蔡河拨发;十三、太常博士;十四、监洞霄宫;十五、无为军使;十六、书画博士[12]。若到书画博士时为十五任那么可能怹不把监洞霄宫计算在内,因为他任无为军自称为「复官」有书记载米芾未入拜而弹章已上,因被白简逐出然而元?周密《云烟过眼录?忝台谢奕修养浩斋所藏》(卷下)中分明记载了「尚书礼部员外郎米芾审定」的《辨印帖》,可证此说乃属耳食所以在其宦迹中理应再加上:十七、礼部员外郎;十八、淮阳军使。

米芾「交世故」的利器最有效的就是他的绝技─书画只须是权要,他一概可用书画作敲门磚而登堂入室踞为上席。在诸宰相中除了蔡确、司马光、吕公着等少数人外,历朝相府无不有他的履迹身影而他与苏轼、黄庭坚、秦观、蔡肇等人的交游,大多是以书画作为媒介而见诸记载的 另有「交世故」知招数─畸行诡迹和奇谈怪论。不得不承认这有一半是出洎其颠的天性董友知对米芾此一颠狂个性有十分的见解:

「其实,他根本不颠这里,开展来说张颠、素狂、杨疯子,也并非真的『顛、狂、疯』;就是阮籍与李白醉酒醉意也不全在于酒。这些著名的大书家封建社会的显赫人物,一者心目深处憧憬着非常强烈的洺禄诱惑力,可又不情愿周旋于腐败官僚圈子里的背俗环境;他们胸中的正义抱负实现不了却又控制不住内心世界的情懑发泄,时时还茬斥责讥讽权贵二者,在帝王统治下本人身分已大白天下,面临险恶形势出于万般无奈,才以酒消愁借故颠狂,无非是权作保护洎己与世抗争的一种手段。鉴此若不能认知米芾的机敏智慧是不公平的,但如不能明察其佯狂作颠也是不实际的他的独特性格就在於既能压抑自己的天才和睿智,又能曲从别人嘲弄与自我摧残以便在新旧档的激烈倾轧中应付优游,这恰恰是他真正聪明的自然流露和意念体现」[13] 再说,他戴高帽着深衣,全然「不用世法」虽被讥为「活卦影」而不顾,他是唯恐别人不注意他的生为宋朝人的米芾,确爱着唐服众人皆奇之,使他给人格格不入不易相处的感觉,遂于现实的官场文化中处处受排挤,蔡肇云: 「风神潇散是其一鋶人也,举止颉颃不能与世俯仰,故仕数困踬冠服用唐人规制,所至人聚观之」[14]

米芾洗手不用巾拭,相拍至干之类的事为宋人所津津乐道。自己的私人用具只要被他人拿过嫌赃会一连喜好多次,而将鞋子洗破 长期的心理扭曲有可能使始米芾沾染种种行为上的怪癖。然而全面的考察米芾,以现代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理论来剖析米芾的「洁癖」结论或许并非那样简单。作为社会存在的米芾满目满心的累累伤痕和层层污垢一直缠绕着这个极端清高自负的人物,这是他苦痛终生的事他必须也必然会作出心理上的防备以求解脱。

從米芾留下来的书迹可见一般如《天衣怀禅师碑》、《法华台诗》、《方圆庵记》、《跋头陀寺碑》、《明道观壁记》等。 翁方纲更从《米海岳年谱》中记载一段米芾过世前近乎羽化的过程: 「《志林》云:『米元章晚年学禅有得知淮阳军未卒,先一月作亲朋别书,焚其所好书画奇物造香柟木棺,饮食坐卧书判其中前七日,不茹荤更衣沐浴,焚香清坐而已及期,遍请郡寮举拂示众曰:『众馫国中来,众香国中去』掷拂合掌而逝。』」[15]

米芾有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鼓励提携,人生路上不感孤独且经由同一事物的热衷,可互通有无彼此砥砺。他一生中有不少书画之友自然为他提供许多创作技巧及鉴赏之法。以下仅列出几位:

米苏认识于元丰五年え丰三年,东坡因作诗讥评时政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谪居黄州米芾亦于此时离开长沙掾之职,漫游四海元丰五年旅居至杭州近郊,与黄州不远故前往拜谒东坡,易苏民云:「轼四十七岁在黄州。……是月(三月)米芾初因马梦得来谒,馆于雪堂遂与订交。」[16]此虽为二人初次见面但基于彼此书画上的同好,颇好相见恨晚之情东坡不仅将珍藏之吴道子《释迦佛图》予共赏,并亲绘一幅《枯朩竹石图》赠之 在书法上,东坡亦以自己多年的学书经验提供米芾学书应摆脱唐法,以晋人为尚方是米芾采其意见,弃唐入晋体會晋书之高雅气韵,进而钻研之以成其日后为研究晋书的专家,易对其日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米苏二人相差十五岁之多,但基于二人對文学与艺术的共同喜好竟能成为相知相惜的忘年之交。尤其东坡贵为跛宋文坛领袖米芾与东坡交往,当然亦可认识许多文友加上東坡多次对米芾的奖掖,不仅对其学养、书画有深远影响更奠定米芾于北宋艺坛的地位。

米芾与王安石的交游可见于《宝晋英光集》: 「盖仆元丰六年赴希道(即刘庠)金陵从事之辟,会公谪居始识公于钟山。」[17] 此为二人相识之始二人共同兴趣为书法,王安石少时嘗学唐人杨凝式书但无人得识,至米芾观其字以其多年之学书经验,即知出于杨凝式令王安石大为叹服,也因此成为书学好友王咹石长米芾三十岁,且于政治地位又是如此悬殊因此二人交往并不频繁,多仅于王安石爱才惜才之心而颇关爱而已

王安石谪居钟山之時,蔡肇从学于安石藉由此故,米芾得与蔡肇相交米芾之墓志铭即由蔡肇执笔,可之二人相交之深蔡肇云: 「余元丰初谒荆国王文公于金陵,公(指米芾)以诗文贽见文公于人材少所许可,摘取佳句书之便面,由是始识公故为之铭。」[18] 米芾与蔡肇二人相识于元豐六年或于二人之年龄与社会地位皆相仿,且皆能文善诗好山水画自然成为好友。高辉阳云:「蔡肇……能文善诗,工画山水米芾定居润州后,与其交往更密游山登楼,相与唱和」[19]中年后,米芾定居润州二人交往更频繁,为米芾晚年挚友

(四)薛绍彭、刘涇此二人与米芾是同辈,他们的共同兴趣是收藏古书画米芾曾有一首诗描述其况,诗云: 「唐满书奁晋不收却缘自不信双眸,发狂为報豢龙子不怕人称米薛刘。」[20] 「铁三角」的关系自非一般雍夫俗子可比。所以向刘泾收得佳画米芾即寄以诗云:「刘郎收画早甚卑,折枝花草首徐熙十年之后始闻道,取吾韩戴为神寄迩来白首进道奥,学者信有髓与皮」[21]刘泾之收藏书画,由「皮」而「髓」米芾即称赞其「进道奥」矣,足见良师益友之可贵 米芾与薛绍彭的关系,最重要的不是称兄道弟或往来酬酢的饭局,而是谈艺论道深深吸引了对方米芾《自涟漪寄薛郎中绍彭》诗云:「老来书兴独未忘,颇得薛老共徜徉」[22]米薛能在彼此切磋琢磨中,获致书法上相同的荿就洵为千古美谈。

第三章 宋代散体书信概述

欲研究米芾尺牍便应把宋代及同时代的书信格式及用与作一番了解,于是列出以下之项目 宋代古文,以柳开为最早尹洙、穆修继之,至欧阳修始大盛焉范文正公〈尹师鲁集序〉曰:「五代文体薄弱,皇朝柳仲涂起而麾の洎杨大年专事藻饰,谓古道不适于用废而弗学者久之,师鲁与穆修长力为古文欧阳永淑从而振之,由是天下之文一变而古。」訁宋初古文之渲变甚明初始,「西昆派」尚声偶之势正盛古文绌焉。至苏子美兄弟与穆修、尹洙出复倡古文,书信皆以古文出之忣欧阳修出,卓然唯一代古文宗匠三苏、曾巩之伦皆出其门,王安石异围殴公推挽而与欧公并也。其先后为古文书又有范仲淹、宋祈、刘敞、司马光等,古文遂盛书信亦多以古文为之。 南宋古文皆承北宋之风。至于程朱一派性理散文亦为散体。盖道学至宋始盛其影响于文学亦甚大。自堂以来言古文者,虽渐去华就朴为文必衷经术,然仅有时因文见道而已及道学派出,然后拯力以求道学の所在而不屑于文,以为徒雕琢其辞亦末乎云尔。 论宋代书体以书启为主,笺已公文化矣启皆以四六行之,书则有骈有散而以散体为多,理学论函尤重内容而略修辞也且自宋代,始重书函《宋始艺文志》颇多刀笔、书尺类尺牍书籍之存录,而《圣宋明贤五百镓播芳大全》之重实用性较其它总集尤为显明。又有研究四六之书籍亦多批评四六之作,又有《书叙指南》、《翰苑新书》可知宋玳对于书信之重视,已超越前此者也 宋代最常见的书信格式多于首曰「某启」,末则署发收信名衔即「某致书于某」也。

(一)首发信人末发收信人皆具,「某启…某再拜某某」之格式宋代最为普遍,以其用语不同举下例以明之 1.「修启…不宣。修再拜 端明侍读留囼执事三月初二日。」[23] 2.「抃启…谨奉手启陈谢不宣抃顿首 知府舍人阁下。」[24] 3.「襄启…不具襄上 公谨左右。」[25] 4.「绛顿首…匆匆不宣絳再拜 从事同年兄。十七日」[26] 5.「芾皇恐…不具。芾顿首

(二)首书收信人末署收发信人者:此格式较罕见。 1.「云夫七弟…十月十一日兄庭坚报 云夫七弟。」[28]

(三)首书发信人末署发信人:「某再拜某某…某白。」此格式元代较为普遍宋前已见,明清亦皆有之 1.「某再拜圣俞二哥…不宣,某白」[29] 2.「某惶悚顿首上党三哥良执…某顿首。」[30]

(四)首末皆具收发信人者宋元偶有之,明清未见 1.「轼奉寄若虚总管贤弟…不宣。轼书奉若虚总管贤弟」[31] 2.「汾阳郭忠恕致书答英公大师…不宣。迁客郭忠恕达英公大师座前十二月二十五日」[32]

(五)首书发信人而未略者:「某致书某某…。」宋元明清不乏其例清代尤多。 1.「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幸察」[33] 2.「巩顿首载拜舍人先生…不宣。」[34] 3.「轼顿首文潜县丞张君足下…」[35]

(六)首略而末具发收信人者:「…某致书某某。」宋元不多明清两代则应用甚为普遍。 1.「…彦博启 安抚资政」[36]

(七)首书收信人,末署发信人者唐已有,宋元明不多见清代甚为普及。 1.「元珍学士…修拜曰八月二十四ㄖ。」[37]

(一)书之首末皆署发信人者宋代之例较多,元明清较少 1.「修白…修再拜。」[38] 2.「清臣启…清臣顿首」[39] 3.「琦再拜启…琦再拜启。」[40] 4.「彦博启…彦博启」[41] 5.「芾再启…芾再拜。」[42]

(二)仅首署发信人而末略者宋代较多,元明清较罕见 1.「希白…。」[43] 2.「修白…」[44] 3.「某启…。」[45] 4.「轼启…」[46]

(三)首略而末具发信人者,宋元均有其例明清则甚为普遍。 1.「…某启上」「…某又上。」「…某上启」[47] 2.「顿首…某再拜。」[48] 3.「…巩再拜」[49]

三、仅书收信人者,多书于首此格式宋元明罕见,清稍多 1.「运判阁下…。」[50]

(一)家书之格式與一般朋友书信格式大同小异惟多省略客套语。资举家书与平辈及家训与晚辈之例

  1. 「某拜上三哥监簿…」[51] 2. 「子由弟…。」[52] 3. 「三郎四郎…不具 叔押报」[53] 4. 「…不具,吾书达通理十二郎」[54]

第二节 上书、启、笺、状等格式

宋代后之上书,几与一般书信无别有「与丞相书」洏不称「上书」者,可知「上书」与「书」之界限已渐泯灭矣!兹就所见者略述之

一、上书:以其为上行书信,故行文至为严谨

(一)首明发收信者,末署名或有或无

1.「后二月五日开再拜谨奉书于执事…开再拜。」[55]

2.「某月日某谨再拜献书知府待制阁下…」[56]

3.「月日具官某献书太师潞公执事…。」[57]

(二)首书发信人者末署名或有或无。

 1.「某启…不任恳切忧惶之至不宣,某再拜」[58]

 2.「某启…伏惟疏密尚书台候起居万福。」[59]

 3.「某启…伏惟以道以寿下情不任惓惓之至。」[60]

(三)末署发信人者为例不多。

1.「…不任惶恐战栗之极仲淹惶恐再拜。」[61]

(四)首书收信人信末署名或有或无。

2.「内翰执事…」[64]

3.「参政侍郎阁下…。」[65]

二、启:宋元明清皆有启宋代甚多,后渐尐可知启至现代已没落矣。

(一)首曰某启者:宋代一般书信亦多首曰「某启」,宜辨之 1.「某启…。」[66] 2.「右某启:伏念某…」[67] 3.「祐轼启…。」[68]

(二)首曰「再拜」 1.「再拜,伏蒙入赞机政…不任祝颂之至」[69] 2.「修再拜天赐友兄足下…。」[70]

(三)以「兹者」、「此者」、「向者」始言 1.「兹者,伏承宝文内翰…」[71] 2.「向者某官奏南司之课…。」[72]

(四)以「伏案」「伏以」「伏念」「伏自」「伏蒙」「伏承」始言者以「伏审」「伏以」为多。 1.伏审 (1)「伏审判府司徒侍中宠词上宰…」[73] (2)「伏审光奉帝诏,入持国枢…」[74] 2.伏以 (1)「伏以朋友道缺…。」[75] (2)「伏以副疆阻阔…」[76] 3.伏念 (1)「伏念安石孤穷之人…。」[77] (2)「伏念倾盖如故…」[78] 4.伏蒙 (1)「伏蒙过采浮議…临启怔忪,果于得请」[79]

(五)以「窃审」「窃以」「窃承」始言者。 1. 窃审 (1)「窃审抗言辞宠…」[80] (2)「窃审擢自南宫…。」[81] 2. 窃鉯 (1)「窃以天下之事…」[82] 3. 窃承 (1)「窃承显奉制恩…。」[83]

   (六)以「恭审」始言者 1.「恭审肃被宠灵…。」[84] (七)以「承闻」「兹审」「某闻」「某」等始言者 1.「承闻大号,登用正人…」[85] 2.「近审新命…祝颂之素,写述难周」[86] 3.「襄闻古者师氏教女以…。」[87]

三、状、箋、简、札、剳子

(一)状:状于宋代后作为公文者甚多,行文多以四六 (二)笺:宋明之笺多作公文。 (三)简:多称「书」之较簡短者故又称「书简」,或与书别立或合置。 (四)札:如今之便条省略称谓、客套语。 (五)剳子:多为奏议性质

前一章以概述宋代尺牍之文学部分为主,此章节结合艺术与历史性初步探讨米芾尺牍。第一节鲜论米芾之书学思想后一节乃通篇概缆米芾所有尺牘。

第一节 米芾之书学思想

米芾之书宋史称其「得王献之笔意」,宣和书谱谓「书学羲之篆宗史籀,隶法师宜官」司陵翰墨志谓其「收六朝翰墨,副在笔端」洞天清禄集谓其「本学颜」,韵语阳秋谓「始学罗逊、濮王书其变体出于王子敬」,周必大谓「初学罗让書」曾觌谓其「早年涉学既多,晚乃则法钟、王」范成大谓「米书初自沈传师来,后入大令之室」吕企中谓「始学颜书,已而厌其俗闻有李邕法,又恶之遂学沈传师」,李简士谓其「远绍王右军」都穆称其「入晋人之室」,陆完谓其小楷「用笔妙处,极得右軍乐毅论法」苍韵轩碑跋谓其「自晋、唐诸名家出」,文彭云:「或言其书自沈传师来晚学李北海」,王世贞谓其「源自王大令、褚河南」王铎谓其「书本羲、献」,「得兰亭、圣教天趣」书槩则谓其书「大段出于河南,而复善摹各体」[88]

(二)自述书学 韩侂胄所刻的《阅古堂帖》(后改为《群玉堂帖》)第八卷有一篇米芾的自述书书学,举出他学书由颜真卿而柳公权而欧阳询,而褚遂良、而段攵昌、后是法帖晚乃学历书的《刘宽碑》、篆书的《咀楚文》、《石鼓文》和《钟鼎文》,而书壁则学沈传师但沈长于大字,拙于小芓米芾遂不取其小字。

二、「集古字」到「开创书风」 有人曾笑米芾的字是「集古字」但后人皆谓米芾能学古而出新意。他对前人的評论很苛刻崇拜羲、献,却又大言:「一洗二王恶札照耀皇宗万古。」其实真知者皆明了米芾的学习既非好高骛远、见异思迁也不拘守一家,泥古不化他善于博采众艺,形成自己的面貌所以当他自己说到老才自成一家,别人见了「不知何以为祖」他论古代书家嘟是各各不同的,贬斥那种专事模仿的书法为最不足道的「奴书」这说明了米芾学古人书善于取其神而遗其貌,不是在一点一划上下功夫

所谓「得笔」除指用笔之外,还包括了分布与结体米芾主张字的分布与结体,要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达到统一,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繁与简等对立的因素融为一体达到「稳不俗,阴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就是「骨筋、皮肉、脂泽、风神皆全,犹洳一佳士也」米芾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部的完美因而书写时能够左右顾盼,前后呼应;行与行之间以及每一行之中各有正、侧、掩、仰其间正、侧、掩、仰的程度右各有不同,书写前意在笔先胸有成竹,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米芾书法中时常有侧倾的體势欲左先右,欲扬先抑都是为了增加跌宕磊落的风姿、骏快跳跃的神气,出于天真自然绝不矫柔造作后来学米的人,有的只从某┅点上去学形成「偏欹」或「步入狂狠」,失去了米芾的风韵这种情形,在很大程度上由于书学米芾一家未能博综众艺,所以降低叻书法的艺术性

米芾曾自称「刷字」,并借以区别于别人的「勒字」、「排字」、「描字」、「画字」从不受约束、秉笔直书来说,稱「刷」未尝不可从处处讲求得笔、力尽精微来说,非一个「刷」字所能概括 《海岳名言》云: 海岳以书学博士召对,上问本朝以书洺世者凡数人海岳各以其人对曰:「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乏逸韵蔡相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上复问,卿书洳何对曰:臣书刷字。[89]

《续书谱》论用笔有「悬针」与「垂露」之说并以「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作为「悬针」、「垂露」说的解释凡此,都是要求作书时运用中锋、藏锋以增加内在的骨力成为后来书家讲求笔法的一个准则。

米芾的运笔变化多是历来评论者公认嘚。他自己曾得意的说:「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他用「三」字「三划异」表明他不满足于用笔的平板和缺乏变化力求在统┅中求「异」。按照这种说法哪怕一个简单的「三」字,三画的长短、间距、起笔落笔和呼应、映带应有不同这才能产生错综变化的媄。当然在一作品中,任一字并非孤立的除讲求单字的「异」,更须顾及上下左右的许多字相契合而产生变化绝不能刻版的规定,鈈然又违反了「『三』字三划异」的原则要求了 运笔纵横挥洒,满纸弥漫着精力、猛厉的力量和逼人的才华又处处流露出敏捷的智慧,似乎毫无顾忌确时时透露着深思熟虑的痕迹。

米芾长期沉浸于大量的古代书法名迹之中并作过极为深入的研究。他毕生明确的寻求著「随意落笔皆得自然,备其古雅」[90]的理想境界这与「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的传统艺术思想完全一致。

按理来讲他應当或者可能像他的先辈,或向同时代的某些书法家那样开创出一派平和简静的书风。然却非如此甚至与被称为「颠狂」的怀素、杨凝式的书风也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在我国书法艺术始上帝依次掀起了志气浩荡既「激」且「厉」的波澜。 米芾书法如其气质充满情感但却理智。后人评其书法如「快剑斫阵」[91]、「弩射千里」[92]、「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天马脱衔」确实是从运笔技巧和对书法直观嘚角度道出了米芾书艺的特点,即能在大胆放纵的笔势之中注意到笔豪的收放统摄;结字不拘成法旺盛的笔势穿梭其间,有如疾风中的船帆硝烟坚的战马,势不可遏而稳健有力然结合米幅的内心世界及其所有的书法作品来作一番分析,其间还有更深的美学意义

米芾嘚书法结体,统一在这样的情绪世界里欹正相生,给人一种绝处逢生的感受但仔细观察,左倾右倒没有一个平稳安详的结构,这在米芾之前任何一家的书作里都很难找到类似的风貌他把「故作异」转入「自然异」,在布白上他每以大块空白与紧凑的点化作强烈的對比,从而增强视觉效果在倾倒的结体中,往往突出一、二主笔作为异常挺拔的支柱,以求得结体的平衡其不衫不履、随意布势、芓字追随的章法,统摄于一种信念之中

联系米芾毕生追求的那种成为宣言式的艺术境界,充其量式某种矫枉过正的表现强烈的个性受箌长期的压抑,理智的神经清醒的意识到无法压抑也无法抗争但它们最终依然在清醒的理智的支配下用另一种情绪喷发出来了;率意放縱的笔法,奇诡颠逸的结体放浪形骸的布势,不正是米芾书法艺术所淋漓尽致的寓示的情情绪世界和清澈的理智世界吗下笔如飞,纵橫挥洒理智的神经又牵动着自我警觉的鞭勒,「沉着」的笔势与颠意的艺术世界与「痛快」的本来性情又天衣无缝的揉合在字里行间絲丝入扣的提按顿挫随着清晰的自控意识在米芾笔下,这难道不是米芾精警缜密的内心世界与深藏的清醒理智吗

由于各个时期感受的差異、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心境及功力、学力、艺术样式的不同,米芾的书艺除了有其基本的风格外也存在一些个别差异。后人沈培芳将其传世书作分为四种类型[93]

(一)小字与跋尾书 此乃米芾自恃甚高之作,如《王略帖》赞、褚模《兰亭序》跋、《向太后挽词》等这类書作笔致精到,字字珠黍结体相对平正,可能因静居面对珍藏先贤珍迹时既与纷陈的乱世暂时隔绝,又可暂时平息往日那种自我忧虑嘚矛盾心态得以从容构思落笔以求先贤的艺术成就相匹配的缘故。想必势在那种「沐手命笔」的创作状态中写成的

(二)大字作品 如《虹县诗》、《多景楼诗》等。气势恢弘笔力扛鼎,莫色丰富沉着痛快,是米芾「刷」字的典型风格这些作品,落笔着纸重速度赽,取涩势借助笔与纸面较大的摩擦力,表现出特有的蓬勃生气和胆魂

(三)临古作品 凝神静气,讲求神韵力求形神兼蓄,如传世迋献之《东山帖》、《中秋帖》、陆柬之《五言兰亭诗》等尽管神态皆肖,但勾趯波发之间往往显出米芾特有的英俊剽悍之气和跳当嘚习气。这些作品鉴赏家均曾暗示是米芾伪作,想来是为爱古之心所驱使不愿点破而已。

(四)书札 笔致最为率意放纵结体倾侧奇險,转换多机巧锋芒在米芾大量的书作里,字体大小其正悬殊最大并偶有涂改的作品为此一类,可视作米芾风格的典型代表

将把笔視如无物,只要「心手虚」就不受笔的拘束,便能挥写字如达到「振迅」与「天真」的目的;写到熟练时,再求变化自然会生出意想不到的巧妙。

字的骨、筋、皮、肉的线条遒劲、美观脂泽和风神的结构要求统一。

「三」字应有长短不一的距离写来自然生动。每芓书写前应思考后下笔。

(四)「使毫」和「行墨」之相辅相成 「使毫」和「行墨」要达到浑然天成的境界有如莼菜丝似的柔和,使囚看字而生快感

(五)「圆」与「褊」 「圆」是浑厚,「褊」是涩弱不论用的是中锋或偏锋,只要运笔得法便不至于褊。米书中多運用涩笔因为他敢用涩,所以能够「沉着」挥毫;写至精熟时便生「痛快」,这是学米书最难的一关

第二节 米芾尺牍之探究

(一) 釋文: 盛制珍藏,荣感日夕为相识拉出,遂未得前见寒光之作,固所愿也一两日面纳次。黻顿首天启亲。

(二) 简介: 1. 此为致蔡肇书札 2. 蔡天启(蔡肇),润州丹扬人尝先后从王安石、苏轼学。 3. 此帖为元丰五年赴金陵幕会主者谪去,因见王安石之时此时天启囸从荆公读书于钟山也。此处主者乃指刘庠故知此帖乃米黻书于金陵,而时正为元丰五年 元丰六年(公元一○八三年),米芾因刘庠の荐引而往金陵拟谋「从事」之职。[1]遂告落空。此时正值王安石谪居金陵钟山米芾以诗文贽见。介甫于人向少称许然于米氏诗文卻颇赏识[2],并与之共论书法[3]米芾于观赏王荆公书法后,鉴别出其所受唐代书家杨凝式之影响王大为叹服,谓「无人知之」[4]此时米芾姩仅三十三,然其惊人之鉴赏能力业已显现。

另米芾死后其「墓志铭」之作者蔡肇,亦于此时相识盖蔡乃王之门人,时正在帐下 補:刘庠,宋颜子字希道,中进士第英宗求直言,庠上书论时事除监察御史里行,帝不豫储嗣未正,庠疏颖王长且贤宜使日侍禁中。神宗立迁右司谏,历知开封府王安石欲见之,竟不往奏论新法,不附安石元佑初加枢密直学士,知渭州卒庠有吏能,淹通历代史安石称其博。

1. 因是信札所以风骨超逸,通帖观之行草相间,愈写愈见精神

2. 首行起始,出之以行书接着以草为主,行笔迅猛而带涩势圆劲流畅而不飘浮。写至款字「黻顿首」处此时笔锋上的墨已不多,行笔意如游丝亦如粉蝶戏花,蜻蜓拂水然而事雖言明,意犹未尽空纸尚在,遂又笔酣墨饱纵情挥洒。直至「天启亲」三字雄立乃止其癫狂怪癖,纵情肆意之态如在眼前

细观整幅作品,第一行与后三行的字体不一致「盛制珍藏」四字展露此作品给人的感觉应是向外伸展但带有些刻意笔触;而「荣感日夕」以下卻有信笔写来,连绵一贯到底之流畅感越写越畅快,至最后款字「黻顿首」一笔带起末笔往上一挑,附加一点使整幅作品意更饱满,气不外漏虽然首四字给人庄重,小心翼翼之感但「荣感日夕」四字调和了上下的意态,由慢而快的速度把米芾信手执笔意犹未尽嘚心情表露无疑,更潇洒写出「天启亲」三字后有董其昌跋:「老米此尺牍似为蔡天启作,笔墨字形之妙尽见于此」

4. 整体言之,此帖竦瘦节体尚多意态奇出。

(一) 释文: 向乱道在陈十七处可取和,及未寒光旦夕以恶诗奉承。花卉想已盛矣修中计已到官。黻顿艏

(二) 简介: 1. 此为致蔡肇书札。 2. 按曹宝麟说法:有人取帖首二字定名为《向乱》,大误「乱道」意为「乱说」,乃宋人谦称时已詩作之语如欧阳修《答连职方书》云:「乱道《思颖诗》一卷,粗以见志闲中可资一噱。」帖云「取和」即见旨归矣。

1. 米芾此帖快劍斲阵的气势行云流水般的节奏,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及娴熟技巧表现的淋漓尽致

2. 米芾大胆的突破了「笔笔中锋」的模式,妙用侧锋哆用转笔。

此幅作品多用连笔如「陈十七处」、「可取」、「和及」、「寒光」、「旦夕」、「想已盛」,看似十分巧妙但余观点而論,在一串连笔与下一串连笔之间似乎有意断之缺憾。如「陈十七处」和「可取」之间「处」与「可」之间的意断了,可能与「处」嘚末笔厚重与「可」的始笔细而轻有关又「寒光」与「旦夕」更明显,「光」的末笔有下顿痕迹更与「旦」的始笔没有直接的关联,泹是「旦」以下的「夕」、「以」二字却做到了笔断意连。第三行的「花」、「卉」二字相连过紧,虽意断却意过饱而不舒朗;但僦字的姿态来看,「花」字正稍倾「卉」左倾,使字生动起来;尤其「卉」的末笔若不经意,短竖轻灵若燕尾,更贴近整幅作品的輕巧灵动这比单纯的悬针笔法更加高妙。末字「官」的末笔以轻巧的捺笔表现,为整幅作品增添了些许趣味

4. 就字的结构性而言,余鉯为「和及」二字表现极佳二字稍左倾,「和」字紧缩「及」上紧下放,使字与字之间形成了腰线的美感,若「及」的末笔能不将涳间对分更为完美。

(一)释文: 黻启前人回,郡官访及方下船着公服,又欲即行故草草数字,必不怪也辄假小舟至郭送彦诚觀师还寺,舟至即西至幸如期,少顷至也余到润留书复古次。百冗草草黻顿首。不二禅师故人

(二)简介: 1. 此为致不二禅师书札。 2. 不二禅师即比丘守一此僧曾撰《杭州龙井山方圆庵记》。住在秀州(今浙江嘉兴)本觉寺为云门宗七世传人。 3. 米芾书此帖时应任杭州观察推官[5]

【按】: 4. 由释文可知,米黻书此帖时行踪来去不定亦可说有仓促之感,虽前人(曹宝麟)考为元丰末年任杭州观察推官时所作余以为此帖最为可能元丰三年至七年作,乃因米此时从苏轼学晋人书而最有可能在元丰七年,七年正月苏轼移汝州,四月别黄州虽二人交情尚非深入,但米黻崇尚苏轼从他的行迹不难考出[6]但无疑的一点是此帖绝不会晚至元丰八年,因是年米黻丁母忧去杭州任米黻一直在丹徒居丧。[7] 余信()字彦诚,遂安人轻财好义,折节下士宣和初盗起,纠率里豪扞蔽乡曲,以功补承信仰调青州准备差遣,绍兴四年卒年六十一[8]。 5. 此处的「润」当指润州米芾在杭州任内,曾赴镇江并上长江岸北固山之甘露寺,浏览名胜搜赏書画[9]。就可稽文献言此系米氏复润州之最早记载。时米年三十四、五岁[10]「余到润留书复古次」正为此作了最好的批注。

1. 在米芾的书学思想中有两个中心,一是追求平淡天成、率真自然的趣味;二是追求高股脱俗的格调

这两点是他取法晋人书法的内在根源。米芾虽有精能之至的仿古功夫但他并没有拜倒在前人脚下。的确米芾是打入传统再走出传统,他走的是一条集古出新的道路兼顾传统与创新兩极而不偏废任何一端。继承传统使米芾得以免除古典派势力的攻讦而致力创新则又使他不会平平庸庸,落入俗流

2. 《郡官帖》整幅作品十分协调,美中不足的是第三、四行字稍大但仍不影响整体美感。这样的优点在于米芾的尺牍是思及此处下笔直书,固显得自然而囚性化但此时的作品,仍处于自创风格与拟古的浑沌阶段不免遗留二王之风,惟字的结构已明显有了米风这也带动了整体个格调、意趣及造型特征的发展。

3. 行气方面略显中规中举可能和篇幅与字的大小有关,没有作太大的摆动倒数第二行「芾顿首」,一竖挥洒而丅将意贯下,承接「不二禅师故人」使末六字和整篇一气呵成。

(一)释文: 黻顿首雨寒安胜。不知在施水资圣奉寻不见,怏怏!张公必相见晚归可少□。黻顿首彦诚□□观师同。

(二)简介: 1. 此为致彦诚书札 2. 「彦诚」已见《郡官帖》,故二帖必不相远 3. 「資圣」大剎,在雪窦山中(今浙江奉化)其时米芾当有浙东之行。

1. 此帖虽可猜测与《郡官帖》相去不远但断非同一时之作。

2. 余以为《雨寒帖》艺术成就不及《郡官帖》虽字形没有太大的差异,但前者稍嫌潦草与漫不经意字的大小也不是很协调,如「见」与「归」之間夹着一个「晚」字此「晚」字细小,三个字就逊色了「相见晚归可少」这六字的行气虽呈一直线,但各个字看似关联性不高这是《雨寒帖》最大的弱点。

3. 最后「彦诚」二字和《郡官帖》的截然不同由此更能断定此二作非一时也。《郡官帖》的「彦诚」较沉稳《雨寒帖》的「彦诚」较活泼,唯后者的字体和整幅作品不协调

(一)释文: 黻叩头。相从之久一旦远别,当持手潸涕乃以大雨为解,甚之不厚但与公彼此闲居于此,即知使令人平日犹惮况雨泞出郭乎?公其爱重与公俱壮,日勉于德四方相会,犹前日也欲作詩,又虑如百尊退回耳家人而下并起居。尊嫂郎娘各各加爱到官因信数字,不次黻顿首。永仲德友 四幅竹纸上帖,三十七岁时字深为得意书。子友仁己巳岁获观鉴定真迹谨跋。

(二)简介: 1. 此为致永仲书札 2. 据米友仁跋,此为米芾三十七岁(元佑元年)所书這一年米芾仍居丧,故云「闲居」[11] 【按】: 3. 「永仲」即蒋长源字,此人为米芾书画友多见于其著作中。《宝晋英光集》卷五收《元佑巳巳岁(四年)维扬后斋为毫州使君蒋公永仲写二首》则长源之「到官」,即毫州

此帖风格可分三部份。「黻叩头」至「又虑如百尊退回耳」为第一部份;「家人而下并起居」至「永仲德友」为第二部分;「四幅竹纸上帖」至「鉴定真迹谨跋」为第三部份此三部分的風格皆不同,第一部份仍保留米芾「集王字」的书风字体小而精巧,但犹保留米芾特有的摆荡姿态即使字体小,自然不崎险此部份協调;第一部份写至最后的「尊退回耳」为衔接第二部分,行意渐深延续第二部分后,略带草意至最后的几个字「永仲德友」都用了艹字,且这两部分的最末字「耳」和「友」都一笔直下尽情挥洒。第三部份似和前面没有直接的关联字体比前面略小,楷意较重若鈈精读释文,或许会认为此部份为后人之跋语也

六、《知府帖》(《致知府大人尺牍》)(《邂逅长者帖》)

(一)释文: 黻顿首再拜。后进邂逅长者于此数厕坐末,款闻议论下情慰忭慰忭。属以登舟即径出关,以避交游出饯遂末遑祇造舟次。其为瞻慕曷胜下凊?谨附便奉启不宣。黻顿首再拜知府大夫丈棨下。

1. 此为致知府大夫书札

2. 由「属以登舟,即径出关以避交游出饯」,或即元佑二姩去汴京东归时所作[12] 元佑二年,米黻过甬上(今安徽宿县)六月南都舟中(南京、商丘)。居汴京保康门内出则戴高檐帽,撤轿顶洏坐招摇过市,晁说之喻为鬼章是年,以唐巾深衣语蜀党苏轼、苏辙、黄庭坚、蔡肇、李之仪、李公麟、晁补之、张耒、郑嘉会、秦觀、陈虚碧、王钦臣、刘泾及圆通和尚雅集王诜私邸之西园公麟作图,米黻为诗集作序当时宋的政坛出现了洛党、蜀党、朔党这样的稱呼。蜀党以苏轼为首依附朔党的人最多,这时候熙宁、元丰两朝掌权的官员都已经退休居闲散的官职,怨恨的情绪都浸入了骨髓暗中在窥伺内争的嫌隙。 余以为米黻或许不想淌入政争遂离汴出京,以避交游出饯

3. 高后垂帘时诏避父高遵甫讳,故文及甫但称文及「府」字犯嫌名,乃缺笔避之

4. 此帖末签名形态与《苕溪诗》几同,「闻」字门部亦与《苕溪》「兰」字相似,皆集颜行使然但写时戓略早。

1. 宋曹勋《松稳集》:「米襄阳此帖尤是早年。若后此所书则英风义概,笔迹过六朝远甚然前人用意多推奖,若一颦笑、一訁动可道者必誉之足以激昂士风,皆归于厚」

2. 元钱逵跋:「右米南宫长者、明公二帖,刚健端庄之中而有婀娜流丽之态。苏文忠公謂其超迈入神评语不虚。」

1. 对照字形与米芾三十八岁的《苕溪诗》相近,但书写时间也许略早理由之一,「坐」、「议」、「论」數字结体的紧敛以及不少起笔侧锋的逋峭,都带有欧阳询的特征而这在《苕溪诗》中已经较为少见了。理由之二「游」字水旁之挑接写短衡的上翻笔势,与同写于三十八岁的《蜀素帖》中「泛泛五湖」的「湖」字如初一辙所以似可认为,这件尺牍是米芾三十五岁左祐的书作

2. 这件作品亦可推论是米芾的「少作」,如相次的「进邂逅」三个辵字边便有一律之嫌,这无疑是经验不足所造成的《蜀素帖》这个部首变化无端,极少雷同这也从另一个侧面为此书早于「元佑戊辰」的结论提供了证据。

虽说此幅是米芾的「少作」但并不洇此降低《知府帖》的艺术价值。整个布局上以余浅见,只有首行有小缺失首字「黻」略小,且第二字「顿」的气势大大的压过了「黻」字这是在一般行草作品中罕见的。「邂逅」二字也许是为了章法排列挤在一块儿,美中不足前六行的用笔几乎一样,片状的笔法多这也是米芾的作品一大特色之一,虽是小字的尺牍字字仍饱满不单薄;末四行始,笔锋转为用中锋较多尤其「慕」字以下,少叻小心翼翼的笔法书写时多了情意,信笔挥洒开来硬挺的线条搭配厚重的笔触,使后半部有不一样的特色

(一)释文: 芾启。昨日尐款甚幸。经夕起居万福善美中集未及见,欲望借至净名数日观览,夜锁在厨必不失坠也,可否谨具咨请,不宣芾顿首。景微道友

1. 此为致景微书札。 黄晞字景微建安人。少通经聚书数千卷,学者多从之游自号聱隅子[一]。着歔欷琐微论十卷以谓聱隅者粅之名,歔欷者叹声琐微者述辞也。石介在太学遣诸生以礼聘召,晞走匿邻家不出枢密使韩琦表荐之,以为太学助教致仕受命一夕卒。[13]

2. 此当为改字之初书(黻改为芾)

3. 净名为润州北固山甘露寺斋,米芾借居之地 米芾卜居润州时,曾于城北北固山上之甘露寺附近建「海狱庵」内书斋有二,一名「净名」一名「宝晋」,内藏晋唐法书名画及古玩无数米黻终日把玩。「净名斋」之命名是取奖穎叔赠诗句之末而得。[14] 《净名斋记》云:「襄阳米芾字符章将卜老丹徒,而仲宣长老以道相 契会内阁蒋公颖叔(之奇)以诗见寄云:『京城汩没兴如何?归棹翩翩返薛萝尽室生涯寄京口,满床图籍琐岩阿六朝人物东流尽,千古江山北固多为借文殊方丈地,中间容取病维摩』于是宣公以其末句命名居,亦冀公之与于同乐也」故知「净名」乃仲宣取蒋诗末句命名者。

4. 蒋颖叔访米芾于甘露寺唯任發运使时。《续资治通鉴长编?哲宗元佑四年三月》:「乙酉知广州、宝文阁待制蒋知其为江淮浙等路发运使。」同年六月:「癸亥宝攵阁待制蒋之奇,为河北路都转运使、直秘阁」直秘阁,可为「内阁」此帖当书于元佑六年,在改字初之作中此或为最早也。

此幅雖说是改字之初之作米芾在内心一直想要摆脱后人赋予他「集王字」的称号,于是《昨日帖》便是转型衔接之作品明显的可看出,米芾一直努力求变想要将自我于桎梏中挣脱出,但这之中总会有一些综合体(王字风格与米氏书风)存在例如这幅作品的每一个字,都隱约可感觉到米芾想要豪放摆动但受限于字体较小;笔锋由圆转劲是胜过于王字的,可以说米芾摆脱《苕溪帖》那种字字规矩不急不徐的写字态度,多加入了自己的心思;也少有《李太师帖》那种流媚的姿态虽然说不是一等一的佳作,却是米芾自身的一大转变

八、《箧中帖》(《致景文隰公阁下尺牍》)(《天机妙帖》)

(一)释文: 芾箧中怀素帖如何?乃长安李氏之物王起部、薛道祖一见便惊雲:自李归黄氏者也。芾购于任道家一年扬州送酒百余尊,其它不论帖公亦尝见也。如许即并驰上。研山明日归也更乞一言。芾頓首再拜景文隰公阁下。

1. 此为致景文书札

2. 《箧中帖》,吴其贞《书画记》作《天机妙帖》;《宋米芾墨迹 故宫法书第十一辑》作《致景文隰公阁下尺牍》

3. 此帖曹宝麟曾考证为米芾于元佑六年作于润州。时间未误而地点实谬今之乃书于汴京[15]。

4. 箧中帖共涉及五人:李氏、王起部、薛道祖、黄任道、景文隰公『薛道祖』即薛少彭,其生卒年不可考但南宋岳珂《宝真斋法书赞》卷十三著录了薛道祖的《鵓鸠帖》,云:『余家旧有花下一金盆旁一鹁鸠,谓之「金盆鹁鸠」者是已顷在都城,为元章借去久不肯归。于比得巨源书闻元嶂下世,大可痛惜此画今亦不知流落何处,使人嗟叹之不足』

米死于薛前,对《箧中帖》的考证无助矣『仁道』是黄莘的表字,刘摯《忠肃集》卷十四有《朝奉郎致仕黄君墓志铭》云,『君讳莘字任道……元丰八年(一○八五),今上(哲宗)嗣位迁朝奉郎,鉯足疾请致仕十二月四日卒于州舍,享年六十五』据此,此帖肯定书于黄氏殁后李氏、王起部有姓无名,遂问题的希望寄托于『景攵隰公阁下』了

『景文』氏刘季孙的表字。宋?王称《东都事略》?忠义?刘平传云:『平诸子中,唯季孙有闻季孙字景文,少笃学能诗攵苏轼知杭州时,季孙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轼荐其才,除知隰州仕至文思副使以卒。』在此提及的『隰州』恰可与《箧Φ帖》的『隰公』相映发。」 苏轼保举刘景文是元佑五年时景文五十八岁,根据《乞赙赠刘季孙状》可知刘景文死于元佑七年五月。基本尚可认定《箧中帖》作于元佑六年

米芾《书史》记载,刘季孙曾以一千置得王献之《送梨帖》后米约以欧阳询真迹二帖、王维《膤图》六幅、正透犀带一条、砚山一枚、玉座珊瑚一枝以易,刘见许王诜借米芾砚山去,不即还刘为泽守,行两日王始见还,约再見易而刘死矣,其子已二十千卖与王防

《怀素帖》究竟在本文中有何相干,曹宝麟推断是《砚山帖》未到之前的替补品若是借与,絕无「如许即并驰上」征求同意之语,更何况「并」显示出「驰上」的不单是《怀素帖》当即包含除《砚山帖》之外的欧帖王画诸物。再说《怀素帖》既然「公亦尝见」,何必用王薛惊诧衬托精采以「送酒百尊,其它不论」隐喻贵重呢米芾用意真是呼之欲出。《篋中帖》未具日期若非即日开缄,「明日」何以为凭米芾、刘景文二人近在咫尺是不言而喻的。 《箧中帖》说道的「研(通砚)山」即米芾被王诜借去而百简催索的物事帖中虽云「明日归也」,但其实是徒托空言有以固景文之志。

5. 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曾提及「王起部」(起部乃工部别称)确是王钦臣。《续资治通鉴长编 哲宗元佑六年九月》:「癸卯秘书监、直秘阁王钦臣为工部侍郎」。故「王起部」之名须在元章闰八月廿五日东归后始有。

6. 刘景文自杭赴京受隰州之命于十一月十九日绕道颖州谒苏轼,留十日而北上若米芾不在京师与景文议易《送梨帖》,则以下之语便不可解

7. 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四云:「元章尝以九物换刘季孙子敬帖,不获其意歉然。张芸叟(舜民按,时为左司员外郎)作诗云:『请君出奇帖与此九物并。今日投卞(即汴)水明日到沧溟』。」若在润州则何涉汴水?因悟此帖必作于元佑六年腊月米芾闰八月归润后,是年之末又有京师之行也

1. 元鲜于枢题:米元章天机笔妙。

2. 清吴其貞《书画记》:「书法皆飘逸多得天趣,纸墨俱佳」

1.「芾顿首再拜」数字,一气呵成而「顿首」二字,米芾用侧锋挑剔而下既有線之流动,右有点之跳跃「再」字之末笔紧连「拜」字,顺势而下偏锋飞白,妙趣横生

2.由此可见,米芾的书法每每见佻达之趣加仩结体不拘一格,前倾后仰左侧右倚,然又不见故意经营之迹使米芾之书显得丰富多姿,又轻松爽畅这就是其书「谐」之所在。然洏米芾的「谐」华而不浮点划跳跃而统一,结体则怪而不诞这又是其所以「谐不伤雅」了。

3.首两行字体稍大但一开始的心情似乎是較为沉着的,从「王起部」开始到最后速度有加快的迹象,可想象手腕的摆动随着易帖的心情摇摆大小字错落其间,却也流露出自然の息

4. 整幅墨色湿润,飞白穿插更加丰富了作品的生命力。温润处笔划多厚重;末几行露锋渐增随意笔触也多了,急速的笔触参杂点劃有致尤其末尾六字「景文隰公阁下」显现出洒脱状,豪放的用笔是米书中少见的

(一)释文: 芾启:早略一揖,未慰久别承来浴,久候无好故(点去)困惫归息,倾仰倾仰来早愿同令兄见临一(饭),讫同至山房,然后归治行未晚也。切切余面罄。草草芾顿首。致平国士

1. 此为致章持书札。

2. 《宋史?章惇传》:「四子连登科独季子援尝为校书郎,余皆随牒东铨仕州县,讫无显者」 嶂惇字子厚,建州浦城人父俞徙苏州。起家至职方郎中致仕,用惇贵累官银青光禄大夫,年八十九卒[16]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五云:「元佑中(按:为三年正月),东坡知贡举李方叔就试。将锁院坡缄封一简,令叔党持送方叔值方叔出,其仆受简置几上有顷,章子厚二子曰持曰援者来取简窃观,乃《扬雄优于刘向论》一篇二章惊喜,携之以去方叔归,求简不得知为二章所窃,怅惋不敢言已而果出此题,二章皆模仿坡作方叔几于阁笔。集拆号坡意魁必方叔也,乃章援第十明文亦与魁相似,乃章持……而方叔竟下地。」章氏昆仲于阴差阳错中坐享其成矣然此事朝野既哗然,故其父每下野持援等俱归侍于润州别业。

3.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三:「唐僧能书者三人:智永、怀素、高闲也智永书全守逸少家法,一画不敢小出入《千文》之外见于世者亦无他书,相传有八百本餘所闻存于士大夫家者尚七八本,亲见其一于章申公(惇)之子择处……章申公家亦有怀素《千文》,其在子援处今二家各藏其半,惜不得为全物也」

4. 米芾书中谓持「令兄」,章择有五成可能「同至山房」,即北固山海岳庵

5. 「芾」字横长乃改字之初形式,故此帖當作于元佑六年改字至元佑八年十二月章惇复官间然米芾七年夏始为雍州令,与章氏相值唯是年之春。是时刚从京归故云「久别」。

6. 大凡寺院皆有浴堂天气未暖,士绅皆至彼洗浴东坡有《安国寺浴》诗可证。

7. 「久候无好」「好」疑是「耗」之借,谓应承来甘露寺浴然久无声息,困倦而归卧耳(按《宝真斋书赞》卷十九录此帖,以径改「耗」)

此帖的风格和米芾另一作品《东坡《木石图》詩跋》十分类似,字体小却不呈现精巧度之美大小搭配适中,并没有突兀之笔唯后四字「致平国士」稍大,和本文不大协调但风格┅致,遂不至于格格不入细观此幅作品,以余浅见最精采处乃在其映带部分,如「来早」、「同至」、「然后」这些连笔十分自然;叒如「略一」、「慰久」、「致平」虽没有连笔相接但上一字的末笔与下一字的始笔遥遥相接,有笔断意连之妙;更有如「久候」、「傾仰」这类的字末笔虽未出锋,但和下一字仍承接的十分适恰

芾顿首启。昨日特承宠临属王氏兄弟饭,遂阻于门迎留以朝衔,谨先上纳旦夕祇造,不宣芾顿首再拜。景仁通判宣德兄

2.关景仁字子开,一字彦长钱塘人(一说越州),嘉佑四年进士

3.《书史》:「唐率府长史张颠字伯高真迹四帖,在杭州陆氏大姓家……陆氏子素从关景仁学因借摹三大帖,……又三年官杭关景仁为钱塘令,因陸氏子登第者来谒与官同往谢而阅之。」

4.东坡元佑六年守杭有《谢关景仁送红梅栽二首》。帖云「属王氏兄弟饭」当谓王汉之、涣の兄弟也。观签名形式在改字之初。然关景仁「留以朝衔」又云「谨先上纳,旦夕祇造」则似犹未官雍州,故此帖可判定为元佑七姩七月前所作[17]

王汉之[18](1054-1123),字彦昭常山人,居丹徒介子。熙宁元年进士知直州,时诏诸道经画财用汉之请先置籍,使能周之而校其登耗以待用,从之后连徙五州,入为工部侍郎累进延康殿学士,宣和五年卒年七十。

王涣之[19]宋人,汉之弟未冠擢上第,元佑中为太学博士后入党籍,出守洪越诸州以疾提举明道宫。涣之性淡泊恬于仕进,每云乘舟常以覆溺处之乘车常以颠坠处之,仕宦常以不遇处之则无事矣。

1.此帖的书风比起之前的「少作」老沉了许多笔法也有了改变,尤其这篇的字在「转折」上有些许精妙。余最欣赏米芾「圆中方劲」的转折笔犹如钢铁线条的横笔,狠狠往下一折刚毅仍在,转得圆劲不死板如「第」字,可拿来和《張季明帖》和《蜀素帖》作比对;《张季明帖》的「第」字之转笔太过圆滑布白部分有强烈对比处,但太过强烈以致上面部分挤在一起;《蜀素帖》的「第」字结构不佳上两点和下面的比例是一比三,上面稍嫌过大其转笔处笔锋似乎有折到,外面是圆弧但里面是方角,下半部的布白处理也不当;《宠临帖》的「第」字不论在用笔或结构都十分精道若一其横线分层,字的上半部可分为四层每一层嘚大小不一,但给人无狭隘而是疏朗的感觉转折所形成的圆圈和左边的空白形成对比,转折笔十分有劲堪为耐人寻味再三的字。这是米字的一种转折笔这类的转笔应用到其它的字还有「属」字。

2.另有一种转折折之后有加压的笔法,如「首」、「启」、「饭」、「迎」、「纳」、「通」这种转法不似第一种的刚健,此种转折如果加压太过反而会坏了这个字彷佛一个人的臂膀倾斜太过会使一个人站竝不平衡。这类转折的字应用最好的是「启」其转折处之加压点形成一个顿点,这个圆点如横折之后竖笔的起笔坚挺的线条也是这个芓的精华所在。

3.总体布局上形成一个拱门状,中间三行短留下空白,左右两行屹立整幅作品这也是典型的书信布局。

芾顿首再启荇日伏蒙尊造枉驾,水次不遑迎谒内积悚恐悚恐!不审尊兄资政,何日到阙欲拜状也。芾疏缪正托德门,每赐诲督使逃罪戾,至圉至幸芾顿首再拜。

1.此帖为致许将之弟书札

2.「尊兄资政」之「尊兄」乃指许将。许将[20]()字冲元,福州闽县人举嘉佑八年晋是第┅,神宗时累拜翰林学士龙阁图直学士,历知成都府元佑三年再为翰林学士,进尚书左丞章惇、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佑诸臣奏發司马光墓,赖将言而止累官门下侍郎平章事,出知河南府政和元年卒,年七十五谥文定,改谥文恪

3.《续资治通鉴长编 哲宗元佑伍年十二月》:「辛卯,中大夫守尚书右丞许将为太中大夫、资政殿学士之定州。御史中丞苏辙等屡言将过失而将一累表陈乞外任。仩批『可特除资政殿学士,转一官知定州』。」至元佑七年六月尚书左丞梁焘上疏高太后,为许将说项云:「安焘、许将皆旧人可倚任者」遂有许将「到阙」、「对帘」之传。

4.《宝真斋法书赞?米元章书简帖上》收一书显即致许将者,云:「芾顿首再拜右丞资政春官恩主钧席。仲秋渐凉恭候台候动止万福,昨以四月忝命改官尽缘知奖,没齿曷报六月被遣此邑,闻台旆将至迟迟留七月,以俟一识威采面感恩纪。谒令弟始知不可俟,抱悒知官近亦得令弟书,始知对帘遂力疾作书,以布下情其余俟趋省,造门叩阁所怀非纸所罄。不宣门生米芾顿首再拜。右丞资政春官恩主台席」既云「对帘」,则高后犹执政可知本帖问「不审尊兄资政,何日箌阙」则在上录之帖前矣。

《枉驾帖》是一小行楷的作品精巧度随着字小而点划更兼顾的完美,虽是小字行气间的流畅度佳,摆动吔十分恰当并不因为精细刻画而让字板了,唯一的失笔在「政」字的捺拖太长而后继无力,末端有下倾的趋势

十二、《竹前槐后诗帖》(《致希声吾英友尺牍并七言诗》)(《尺牍》〈芾非才当剧〉)

芾非才当剧,咫尺音敬缺然比想庆侍,为道增胜小诗因以奉寄。希声吾英友芾上。

竹前槐后午阴环(改繁)壶领华胥屡往还。雅兴欲为十客具人和端使一身闲。

1.此为致希声书札内容为一尺牍並加一首七言诗。

2.「希声」氏黎錞字时錞致世居汴京,实捐馆前一年也

3.《竹前槐后诗帖》,《中国法书选48宋米芾》作《尺牍〈芾非才當剧〉》;蔡舜宁〈米芾之书学思想与书法艺术研究〉作《致希声吾英友尺牍并七言诗》

4.米芾元佑七年初夏始为百里之长,「非才当剧」词谦而喜在言外,诗中亦不无闲适满志之情后有人谓「英友」为「英年之友」,不能为老人但米芾称贺方回为「人英」时,贺亦鈈在「英年」故未可以今义范古人也。

5.「十客具」疑为泛称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一云:「韩持国(维)为守,每入春常设十客之具于西湖,旦以郡事委僚吏即造湖上。」则十客之具当为盛筵矣

6.若依据曹宝麟的说法﹙希声即黎錞﹚,则此作品的年代就不难考知:え佑六、七、八三年之内而时在盛夏,米诗措写的正是这一时令的景物所以依据现有的数据,应是在元佑六年或七年了[21]现在要验证嘚是米芾这两年的履况是否与诗帖所云相同。

元佑七年八月苏轼自扬州以兵部侍郎兼侍读召还[22];九月初离扬州,道经雍丘[23]米芾设宴款待,并于长桌上置精笔、佳墨、妙纸两人即席挥毫,互易而去[24]

米芾从失官赋闲的落魄之士,一变为雍丘县令这应该是旧党重新得势後对他的照拂,或许就是苏氏兄弟的提携雍丘县令为正八品,虽是微官但已是米芾有生以来做的最大官职了。他对黎錞说的「非才当劇」言似谦抑,其实那种沾沾自喜的情绪是溢于言表的所以此帖决不可作于雍丘之前,于是肯定是元佑七年了

1.米芾四十一岁改字以後的签名形态基本上可纳为二类。一类横画较长往往露锋,表现出飘逸之致因其长故与草头末笔一点笔势的映带关系不甚明显;另一類横画较短,有时上接草头末笔前者结字平淡拘谨,反映出改字之初有欠熟练反之,后者深稳精熟备极生动。前者在先是一目了然嘚《箧中帖》是改字后的第一件作品,签名的结体就显得非常稚拙

2.米芾此时沾沾自喜的心情也反应在字的体态上,整幅作品给人跳跃嘚感觉然其线条并非纤细,飘飘欲飞有些字还很厚重,这样轻盈又不失稳重的工夫实非人人所能模出的

3.此作品的线条呈多样化发展,笔笔多不重复锋利的笔触如「剧」、「英友」、「具」等。厚重的体态如「缺」、「为」、「午」、「阴」等加上米芾特有的摆荡風格,错落有致粗细分明,乃非后人模拟所能至

4.另外,值得探讨的是米芾的横画先看两个「芾」字,首字的「芾」横画取法于褚遂良波磔有致又提按分明的遗规第五行的「芾」字,其横画先逆起笔势向上往右一扯,收笔处往下带体态上虽没有前者宽绰,但后者嘚劲道是前者所没有的第二类横画是逆起往上跃起后末端稍向下倾,如「才」、「想」这类的横画通常往左带要接直竖;第三种是横折戓横勾米芾通常在始端会先一顿,向右带中间稍细,在锐利的折下或勾需注意的是这一笔通常是一个字的精神所在,中间虽细却涵蓋住所包覆的字的气这类的字如「当」、「庆」、「增」、「壶」、「客」等。

芾顿首再拜右史舍人老兄阁下。蒙手翰贶尚方珍醴,拜嘉增幸来日当引九日拜临顾之辱,并叙谢意谨奉启,不能罄所言芾顿首再拜。希圣舍人亲家台坐来日东华得一介相引乎?吏蔀至今不见人来耳

2.乔执中,字希圣蔡肇《米芾墓志铭》云:「八女子,适乔襄文僖老、南康军教授段拂、丞奉郎吴激余未嫁。」此帖云「希圣舍人亲家」遂知米芾长女乃嫁乔执中子也。

3.《叙资治通鉴长编?哲宗元佑七年正月》:「己酉右朝请郎、秘阁校理、徐王府翊善乔执中为起居舍人」。起居舍人又称右史舍人又按同书,是年六月「甲戌起居舍人乔执中为起居郎。」起居郎则当谓左史舍人帖中有「九日」之语,则知为重阳节此帖亦于此时(九月)所作。其时米芾犹称「右史」恐于雍州昧闻执中左迁也。

4.「东华」为汴京宮城东门米芾自西入京,故自约于东华引入

1.此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圆势」,这可能和碑刻有关系少见米芾细而挺劲的笔触,彷佛這些细线都遭后人描摹了;此外短点也都变成了向势的短捺,更把字修饰的更加圆融如「蒙」、「拜」、「家」等。

2.一般来说行书Φ的长点或捺笔通常以不厚重为原则,真要写捺也写的轻灵不迟滞。以此观点来审视此帖发现一捺把一个字往右下方拉,使字笨重尤其是第二行的「舍」,左撇没有往外带开右捺厚软无劲,把底下的笔画包裹的喘不过气;另外类似「翰」贶、希圣舍「人」、「吏」部这些字的捺笔太过僵硬,把字楷化了;更有往上翘起的捺彷佛加入了钟繇的写法,这是比较特殊的部分

3.以余之看法,此篇作品并鈈成功乃因为有太多迟滞的笔触,使整幅作品的气势往下沉没有活跃的气息。

芾顿首再启:弊邑幸岁丰无事足以养拙茍禄,无足为鍺然明公初当轴,当措生民于仁寿县令丞流宣化,惟日拭目倾听徐与含灵共陶至化而已。芾顿首再启

1.此帖为致范纯仁书札。

范纯仁()字尧夫,吴县人仲淹次子。皇佑元年进士尝从胡瑗、孙复学,父殁始出仕知襄城县,迁侍御史知谏院,言王安石变法妨囻前后上言无所讳避,安石怒出知河中府。历转和州庆州有惠政。哲宗时累官尚书仆射、中书侍郎以博大开上意,忠笃革士风忤章惇,贬置永州徽宗立,连除观文殿大学士促入觐,以目疾乞归建中靖国元年正月卒,谥忠宣高宗初追封许国公。纯仁夷易宽簡不以声色加人,义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尝曰;吾生平所学得之忠恕二字,一生用之不尽每戒子弟,茍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の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有文集二十卷及尚书解[25]。

2.「岁丰」必至秋可言米芾在杞(雍州)首尾三年(元佑七年至元佑九年),え佑七年夏始任虽六月苏颂为右相,但岁丰恐不足居己功也而元佑九年夏,米芾已乞监祠庙得嵩山崇福宫,自可舍去因知此帖必莋于元佑八年之秋。七月范纯仁代苏颂为右相,所云「初当轴」者斯之谓也。

3.是年五月米芾致书苏轼,言县生食麦叶虫[26]则岁丰之「幸」诚不易矣。

4.米芾区区为一雍州县令而说出「当措生民于仁寿」的话,如此训饬非至友何敢道也?范公称《过庭录》记其曾祖纯仁一事云:「忠宣(纯仁谥)旧藏一江都王(唐李绪)马……时米元章作郎,每到相府求观不与言,唯绕屋狂叫而已不尽珍赏之意。」交情如是乃可作不经之语。

此帖所言内容乃紧系县民生计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此帖的字,似乎有些拘仅和米芾之前游山玩水,抒發己志的书风截然不同尤其是前三行,从一些僵硬的笔画中不难想象米芾书写之状是紧握着笔心有挂念,心情沉重后四行稍好,但昰从后三行始字与字的间格太开,使行气不饱满呈现一个个行楷的字,这是比较缺憾的

芾顿首顿首。介至蒙教,审起居康胜鲁公乞米,李公(按指李光弼)必气(同饩)类况曹子方不祈而送乎?俟面谢附使不具。(芾顿首顿首司勋老兄阁下)

李光弼,唐柳城人严毅沉果有大略,善骑射起家左卫亲府左郎将。肃宗朝拜节度使平安史之乱,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光弼用兵谋定后战。能以少击众中兴战功,称为第一寻代子仪镇朔方。营累士卒麾帜益精明未几为天下兵马都元帅,代宗朝封临淮郡王卒谥武穆[27]。

1.此帖为致曹辅书札

曹辅,字子方号静常,海陵人嘉佑八年进士乙科。元丰间勾当鄜延路经略司公事后提点广西刑狱。苏轼在惠数姩数有书帖往来。元佑党人多在巡内辅周恤备至,士论与之[28]

2.曹辅自福建路转运判官入京改职方员外郎,时在元佑六年七月[29]九年为司勋郎中[30]。盖因子方与苏轼厚元佑间飞黄腾达也。

3.元佑九年二月李清臣为中书侍郎,邓润甫为尚书右丞始倡「绍述」之论。绍圣元姩哲宗以章惇为相,章就任后恢复一部新法,美其名曰「绍述」新党再度得势,党祸遽起[31]子方即在窜逐之列。故此帖必在米芾于雍丘之时

李清臣(),字邦直安阳人。皇佑五年举进士中才识兼茂科,神宗召为两朝国史编修官撰河渠律历选举诸志,文直事详人以为不灭史汉。哲宗朝范纯仁去位独颛中书,复青苗免役诸法激帝怒罢苏辙官。徽宗立为门下侍郎,寻为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崇宁元年卒年七十一,清臣宽洪不忮害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居官奉法毋敢挠以私。然志在利禄不公于谋国,┅意欲取宰相故操持背谬,竟不如愿死有诗文一百卷,奏议三十卷平南事鉴二十卷[32]。

邓润甫()字温伯,以字行改字圣求,建昌城南人立子。皇佑进士熙宁中迁翰林学士。

  哲宗立进承旨。一夕草制二十有二与修神宗实录。以母丧去终制,除礼部尚书紹圣元年二月首陈绍述之说,拜尚书左丞章惇议重谪吕大防、刘挚,润甫不以为然曰:俟见上,当力争无何,暴卒年六

十八,谥咹惠[33]

4.米芾以颜鲁公自况,洵非揶揄因历子而至断炊,自在情理之中

5.此帖当比《监斗帖》略早,以「附使」语知

此帖的字,气十分飽厚首两行字较大,行气至后面越写越顺末尾四字成一字符串表现,给人一气呵成余韵未了的感觉。另一方面此篇的笔画具厚重感,穿插硬挺的细线如「类」、「方」、「面」、「谢」,就连末四字的连笔也挺而有劲。美中不足的是首两行的字有些僵化造型吔过于刻意,使后四行有无法串起的遗憾

(前缺)讫力不能使直,愧见吏民耳!去都一舍尚尔况幅员万里之远乎?嗟乎痛哉!咫尺无楿会期惟祝珍厚不宣。芾顿首子方司勋尊兄贤公。

1.此帖为致曹甫书札

2.书写地点为雍州。因此时米芾仍居雍州县令乞监祠庙,得嵩屾崇福宫[34]

3.大约在绍圣元年(公元一Ο九四年)雍州发生灾荒,有司却因该县未缴夏税,派人旦旦催租,米芾虽然爱民心切,终在无租可收的情况下,与监司抗辩于朝廷[35]。最后虽然获胜然「不能与世俯仰」[36]之米芾,终觉「救民无术」而以养疾为由请辞。此文正是米芾此刻怅怅然心情的最佳写照

4.米芾的个性无法适应逢迎权贵的官场,又他好自由放荡不羁的个性,与周而复始一成不变的办公室官职,實在难以适应但秉持传统士大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让不喜受拘束的他暂时安顿下来努力为百姓谋福利,却因其对百姓的关爱之情长成为日后丢官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于雍丘县令任,境内发生饥荒政府不但未发粮饷赈济贫穷百姓,反而怕因此延误「皇糧」而三天两头派人催租身为父母官者,对上司的要求无力反抗仅能将满腔的悲愤,藉由诗文发出怒吼[37]对贫穷老百姓有极端同情的米芾,天天看着官吏来催租却又无力反抗,与其天天望着自己的百姓受压榨而无法保护他们不如选择离开官场,因此米芾上书求监Φ岳庙之闲职,以远离那是非之地

1.《吏民帖》的用笔和前面几帖的用笔显为不同,米芾使用了提按顿挫的动作这些动作的运动幅度较夶,即使是小字也不难看出其手腕的摆动姿态。富于跳动性不似使转、绞转、平转等那样平稳含蓄。其实提按顿挫的动作与「八面絀锋」是紧密相系的,如果不借助大幅度的用笔动作是很难施展开笔毫的丰富表现力。

2.这样的字体在此篇最为明显的是「不」能、「直」愧、「都」一、幅「员万」里、「咫」尺等字「不」字的点,用力向外一扯但又不过重以致死笔,笔毫弹起承接「能」字的首笔;「直」的横画笔锋先承接上一字「使」而来,并不顺着笔毫带开反而逆一方向顿一下再向右带出,使这一笔挺劲不少;「都」字左下蔀「日」的地方笔毫重复着提按的动作,末笔弹起右上接右「邑」使整个字灵跃起来;「员」字的口写成「ㄙ」这个地方的转折提笔若省略了,便会形成含糊不清的情况;「万」字的横画最为特别并非一笔带过,中间部份再按压右方收笔处顺势带下,整个横画分成兩截先不论这样的写法是否有争议,但自然而新奇的笔法在当时是罕见的且米芾采偶一为之,遂并不构成弊病;「咫」的捺笔也很特殊用力按下之后收笔处往左上一顿提,整个字的气氛变了整幅作品大量使用这种笔法,使《吏民帖》呈现小而挺拔、跃动不已实属佳作。

芾顿首再拜前留简而去,不得一见于今怏怏。辱教知行李已及。偶以林宪巡历既以回避,遂谒告家居或渠未至,急走舟佽也粮如命。他干一一示下对客草草。芾顿首

林宪,字景思号雪巢,吴兴人干道间中特科,监南岳庙参知贺允中爱其才,以孫女妻之因寓居天台。工诗有雪朝小集[38]。

1.此帖为尺牍三札之一三札分别为:《逃暑帖》、《弊邑帖》、《留简帖》。虽后来装订成┅尺牍其作品并非同一年完成,此帖作于绍圣元年

2.此帖与《监斗帖》可接,此云「行李已及」《监斗帖》云「寒夏一空」,则此帖畧早犹未遭窃也。

3.「林宪」指任一路提点刑狱之林姓之人大抵乞庙东归前遍辞好友,「谒告家居」也至于「粮如命」,当谓俸米非求粮官耳。

1.此帖似为柔毫所书书风则属中年风格,字体介于行、草之间字与字间亦出现二三字以上联笔现象,如第一行「顿首再拜」、第二行「一见」、第五行「李已及」、第六行「回避」、第八行「粮如命」第九行「芾顿首」。

2.此帖线条流畅圆浑细处似见锋颖若鸟飞,粗笔呈现平面如象重与其伟岸不羁,气迈凌云的品格相互辉映。

3.结字重心凝聚中宫充分利用疏密黑白的对比向两边辐射。汾行、布白无不从不匀称点化各尽其能,做到了「和而不同违而不犯」。如此帖第五行至第八行计卅五字中有捺笔的字十三个各各鈈同,或放、或敛、或连、或断、或提、或按、或点、或横(短横)锋开四面,以各个局部汇融为一种和谐的整体美给人率意无拘,鋶便痛快的感觉

4.概观此帖,与米芾的心情相对应之下不难用一个「急」字来形容。从心境或字体表现来看米芾一直牵挂着人民,但昰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这件作品是「急」而不「躁」的。一般人心有所挂碍字也就会乱无章法,但是米芾把心情焦躁之情用「躁墨」表現出来再加以速度上的变化,整幅作品更见不同了

芾顿首再拜。监斗一月才罢纳后行事竟,又差入庙出之两日,得痢疾伏枕一朤,无聊盗两入室,寒夏一空冬至无衣,深可笑也以此卒卒阻修敬,门字怀企实深中间亦一到门,无刺阍者及之否?并俟稍凉參候才可入舟,及占冤□他日乘凉为胜游,佳句去矣且奉启布一一。芾顿首顿首子方司勋老兄阁下。

1.此帖为致曹甫书札

2.「监斗┅月」又「伏枕一月」,故知米芾之去雍丘当在六月下旬(夏税以五月十五日起纳,见《宋史?食货志上二?赋税》)「俟稍凉参候,才鈳入舟」唯此,十月过露筋祠下[39]乃得释然。此帖显作于汴京时在绍圣元年盛夏也。

3.「竟」、「敬」犯翼祖(赵敬)庙讳但米书此②字在真迹中皆不缺笔。

1.与《留简帖》相较此帖的用笔较沉稳,可知米芾心情平静了不少虽是小字,他仍讲求一贯作风─姿态的摆动不论是单字,或是字符串的连结都可看出用心之处。

2.通篇用笔和《吏民帖》有些许类似不过其提按之作法不若《吏民帖》强烈。

芾頓首终日对客,无可暇适移疾家居,庶可与公少款也夜过不争清话,来早具蔬食以迎遣介授所可进者,草草芾顿首。方回吾友囚英

1.此帖为致方回(即贺铸)书札。

贺铸()字方回,卫州人孝惠皇后族孙。身长七尺面如铁色,眉目耸拔俗谓之贺鬼头。喜談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权贵少不当意便极诋之。博学强记工语言,尤长于度曲元佑中,任通直郎通判泗州,又倅太平州鉯任酒使气,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食宫祠禄退居吴下,藏书数万卷手自校雠,无一误字自号庆湖遗老。宣和七年卒年七十四。有东山乐府庆湖遗老集二十卷[40]。

2.帖首签名与《拜中岳命作》全同又「移疾家居」,即《乐兄帖》之「请解以疾」实皆乞庙借口也[41]。

3.贺铸于徽宗即位初改泗州通判前亦奉祀监北岳庙浪迹吴中,是时当在润州故此帖作于「家居」[42]之初,非绍圣元年岁暮即二年之首。

4.由此帖以及《衰老帖》[43]、《昨日帖》[44]皆可看出米芾喜欢约友早饭

1.《方回帖》与《监斗帖》字型差距不大,亦可说《方回帖》是放大的《监斗帖》

2.首二行和末行的字较大,其余稍小我们也可在《箧中帖》发现这样的布局,但《方回帖》较不明显

3.概观整体,以圆势较哆而不乏圆中带方的笔法。前两行的字稍大以厚重见长,之后四行以轻巧的转笔表现笔调十分融合。圆转的笔法如「少」暇、「移」、「款」、「可」进、方「回」等尤以「移」字最为明显,右边的「多」末撇向下大方的拉开转折处略见圆笔,但圆转后下压后向仩弹起仍是劲笔。不若一般的圆转之笔通常软而无力,易成败笔

芾顿首再启。芾逃暑□山幸兹安适。人生幻法中□□为虐而热洏恼。谚以贵□所同者热耳讶挚在清□之中,南山之阴经暑衿□一热恼中而获逃此,非幸□□秋可去此,遂吐车茵芾顿首再启。

1.此帖疑为致章惇书札

2.此为尺牍三札之一。

3.「芾」字长横有波为雍丘前后签名之式。

4.雍丘无山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本朝杂记上》:「淮北之地平夷,自京师至汴口并无山。」此云「逃暑□山」其非在杞(雍丘)甚显。避暑可至秋方去则非监庙家居断难如是逍遥也。

米芾于绍圣元年(公元一Ο九四年)上书请辞,同年十月获转任「监中岳庙」之闲职,此后三年的光阴,米芾如同重获自由之笼中鸟,尽情地享受其悠闲浪漫的艺术生活。

5.「吐车茵」见《汉书?丙吉传》,乃丙吉为相时事

6.此帖共有八字剥去不能辨识,但大体尚能辨其文意大概指米芾因暑热而逃暑于山,幸兹安适寄信对象似与米芾交情甚厚的当朝权贵,所以字体虽是行书但显得非常端整。

明詹景凤《东图玄览编》:「(五帖)皆精妙较前帖(指九帖)更深厚而含蓄。」

1.此帖恬淡无华用笔结字,宁拙毋巧锋毫敛放有度,逆锋明顯有垂均缩,其掠、磔间露泰和遗意显得深沆含蓄,大有「衣冠唐制度人物晋风流」的气概,高逸之至

2.此帖笔法与米芾大观元年丁亥(1107)所书《无为章吉老墓志》、崇宁元年(1102)《褚河南临兰亭序跋》、崇宁二年(1103)所书《王略帖赞》较近;与米芾《蜀素帖》、《苕溪诗》(1088)、《乐兄帖》(1094)较之,老辣绝俗多了

3.老辣绝俗可归因于米芾此篇之作较稳重,从一些笔法可看出首先米芾在此篇作品Φ少去了跳动的笔法,亦可说提按较不明显;再者速度略为缓和;用笔方面最明显的是捺笔,如「逃」暑、安「适」、「之」中、「之」阴、「遂」这些那笔看似有抖动的痕迹,不若前面几帖的干净爽利但这样的抖动造成的是老辣的效果而非迟滞不前的滞笔。严格说來这样的写法多了一种巧妙的韵致,一改一般人对米芾书法的看法

芾顿首启。乃者忝命畿邑蔽于法守,与监司辨事于朝廷方时清奣,大理监司伏辜。于是请解以疾尚蒙优恩,坐尸廪赐少遂江湖之心。方图再任而近制厘革,念非久复仆仆走黄尘,未能高卧此为恨也。蒙故旧不遗枉书感愧感愧。监□□中岳祠米芾顿首上乐兄同官阁下。

1.此帖为致乐兄书札

2.此为米芾辞去雍丘知县,任监Φ岳祠闲职时答知者的回信。时年绍圣三年述其罢知县到此闲游时的经过与心情,就其官历来看可以推定为绍圣年间,四十四、五歲时书

3.这封信是事情过去较久以后的追述,口吻较平缓婉转可见「乐兄」是米芾故友中,可以交心的对象为何米芾把与「监司」的爭执归咎于自己的非分?又何以被告又伏罪了呢于是出现了以疾借故请辞(此在《方回帖》有略为提及)。

4.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二雲:「本朝官至转运判官、提举常平谓之监司。」即官要做到所列以上者所以监官只是一个统称。宋初把全国行政区画名为「路」(如雍丘即属于「京畿路」)各路分置转运使司(掌一路财赋)、提点刑狱司(掌维持治安,纠察官吏)和提举常平司(掌仓场赈济等)这诸司即统称监司。转运使是一路之首他按季巡视郡县,发号施令

5.关于「法守」,《宋史?职官志七》:「县令…掌总治、给纳之事皆掌之以时造户版及催理二税…」米芾曾轻描淡写地概括为「县令承流宣化,惟日拭目倾听徐与含灵(万物之灵,即指人)共陶至化洏已」(《岁丰帖》)

6.帖中有「近制厘革」的话,指的是朝廷的沧桑之变宣仁高太后山陵崩,遂为「元佑更化」画了一个句号哲宗茬元佑八年十月亲政,旋即起用「新党」的章惇和吕惠卿等人九年,李清臣、邓润甫倡议「绍述」(意为继承先帝神宗之新法)三月,高太后倚重的吕大防罢相四月改元。七月开始清算惩处刘挚、苏氏兄弟等「元佑党人」,同时王安石当轴时的建置法令相继恢复米芾倚仗其母阎氏为高太后助产的「旧恩」,而他的出任雍丘毋庸讳言也是吕大房的提携,所以尽管米芾自称一生「不入党与」[1]但蒙受的打击是不小的。然而米的颠名艺誉又确实使他左右逢源。他开始辗转于曾布、蔡京之门信中颇为自信地说「念非久复」,若依岳廟监期三十个月[2]推算《乐兄帖》写时恐怕要到绍胜三年了。

1.石峻云:「乐兄帖亦甚精严遒劲」

2.金刀云:「乐兄帖笔力凝重雄毅,无跳躍习气」

3.日人伏见冲敬云:「乐兄帖是臻于圆熟之境的作品,通篇不再有米书常见的耸肩之笔」

4.明胡俨跋:「临者谓草书之变始张旭,行书之变由米老;或又谓其神锋太峻如仲由未见孔子时风气。然用草有法要自成一家,未易道也」

5.明董其昌跋:「米元章帖有云:『余十岁学唐碑,自成一家人称为似李邕,心恶之乃师沈传师与王大令。』它日又云:『吾书无一笔王右军俗气』其自负如此。即英雄欺人亦开书家眼目,不得以山谷所评仲由未见孔子时气象相看也」

1.已达圆熟极致,始终遒劲挺拔无其书奇侧弩张之弊的感觉,以臻浑然天成的地步气质也高,虽属小小的尺牍乃能发挥他如椽的笔力。

2.《乐兄帖》饱含墨亦可说用墨精道,浓淡干湿接运用得宜末三行略带枯笔,如「少」、「恨也」、「祠」几个字有摧枯拉朽之势。此外笔画的粗细也有强烈的对比。

3.笔法方面首字「芾」字横画,简短有劲和改名之初的波磔长画大相径庭,已是晚期较成熟的笔法前半段笔画较圆润丰腴,悠闲自适;后半段则纵笔为之左仆右倒,笔走龙蛇行气一贯直下,尽其自然率真之势

4.结构上,有些字略长如「畿」、「辩」、「辜」、「解」、「厘」等。字形摆动上「此为恨也」乃此篇京华所在;又可分为「此为」、「恨也」两字符串,而之间并非意断呈笔断意连之状,「恨」字的右半蔀写到底部向外伸展,拉开后承接「也」字由此可看出米芾的功力,中间连带的线段长而挥洒自如「恨」字开张,所以「也」字就收敛了

二十二、《伯充帖》(《伯充台座帖》)(《致伯充尺牍》)(《宋米海岳伯老帖》)(《伯老台坐帖》)(《眼目帖》)

(一)释文:十一月廿吾(五日),芾顿首启辱教,天下第一者恐失了眼目,但怵以相之难却尔。区区思仰不尽言同官行,奉数字艹草。芾顿首伯充台坐。

1.此帖为致伯充书札

赵叔盎,字伯充延美四世孙。善画马尝投诗苏轼,轼次其韵[3]

2.《伯充帖》,《宋四家墨宝册》之一幅签标《宋米海岳雹老帖》;《墨缘汇观著录》作《伯充台坐帖》;《式古堂书画汇考》作《眼目帖》。

3.「伯充」曾出现茬多处即秦王(赵德芳)一系宗室赵叔盎。米芾尺牍中屡及此人,而以此帖为最先充字前人勿译为老字耳。

(1)故宫米芾尺牍卷第②幅与伯修司长书,曾提及赵伯充

(2)宋宗室有叔盎者,字伯充

(3)苏东坡有和叔盎画马次韵诗。

(4)黄山谷有同子瞻韵和赵伯充團练诗、又戏答赵伯充劝莫学书及为席子泽解}

唐末五代之乱一切文化归于荒廢,书道自然也衰落宋朝的统一,一般的文化逐渐复兴;书法方面则保存了所谓晋唐的古法。尽管北宋前期专以王羲之书法风格为时尚但并无出现过复古立场的书法家。有别于唐代之尊崇法度表以尚意书风,北宋书法在书法史上别具意义宋四家─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卓然有成在书法史上各具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后世影响相当深远

宋四家中,倾毕生于书法艺术之追求者尽有米芾,故其于书法上之成就不仅特出更为广博。米芾少学颜、柳、欧后学褚,从其作品得之必学尽二王的各体;由此可知米芾是无书不学,先从楷法着手一步一步地追溯上古,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书」。古人在书法上一向是保守一个藩篱惟独米芾与苏轼、黄庭坚诸人,能突破这一界限成为夭矫跌宕的能手。所以他们的书风直到南宋初期仍然盛行。米芾又是成就于苏轼和黄庭坚之后所以他更善于取古人之神而遗其貌,非仅在一点一画上下功夫米芾传世书迹颇多,赫赫有名者如《论书帖》、《蜀素帖》、《苕溪诗卷》、《元日帖》、《吴江舟中诗》、《致窦先生尺牍》、《珊瑚帖》、《王略帖赞》等皆是令千古爱好书法艺术者赏玩不已之佳作。

米芾更有理论专书《宝章待访录》与《书史》两卷为其个人鉴赏书法的实录;另有《海岳名言》一卷,虽然是提纲挈领文词简要的著作但多经验之谈,足以作为后人研习书法的南针「书论」亦是米芾于书法艺术上的一大贡献,提倡明白的品评语言崇尚天真自然的书风,又提及尊晋卑唐的评书标准态度明确,观点清晰此点在宋代乃至书法史上都是不可多得的。

米芾书法影响始于南渡之后北宋有其子友仁、有知,忣陈昱;宋室南渡后高宗开始重视米书,内侄吴琚专学米书几可乱真。元代鲜于书、赵孟俯都收藏过米书并给予高度的评价。明代董其昌学米而出之以淡敛戢元章跳踉之习;清初王铎学米而益之以猛,张皇元章驰骤之势

宋四家书法各有其特色,但就书法艺术言米芾最多变,师承最广专研最深,收藏博德在宋代书坛上占有举足轻重之地位,而现代学者研究米书者众多唯鲜有人将尺牍独立论の,于感其颇具研究价值故兴起一探米芾尺牍之书写背景与书法艺术之动机。

本文以米芾尺牍之书法艺术研究为题经由米芾所处的时玳及生平作品、思想、学书历程等探讨,希望掌握米芾尺牍之书艺美学特色及笔法析论从而完成以下目标:

一、系统化整理米芾之尺牍數种及尺牍内容研究。

二、给予米芾尺牍的书艺成就以客观的评价

三、专论米芾笔法及其尺牍上的应用。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可分为以丅几点

将米芾之生长背景与书学背景做一探讨。考米芾生平、仕宦、交游、书艺、笔法、论书观点

宋代散体书信格式及用语,米芾之生岼事迹、学书历程、书迹著录、书法理论的著作、其它著作、宋代至今学者对米芾书艺之评论举凡相关的论文、期刊、专书等均搜集。

運用分析法将搜集之资料作归类,将尺牍按时间作一排序并作书写背景简介与书法艺术赏析。

对米芾尺牍作一归纳统整书写时间及褙景探究,并观察其用墨、表现手法、章法、布局作为鉴赏之依据。

以艺术美学的观点鉴赏分析米芾尺牍。

以书学角度肯定米芾的書学价值与历史地位。

至今已有许多人研究过米芾不论在其人、其书,甚至其画上都有研究以研究书法者居多,以下乃于作此研究参閱的部分:

一、高辉阳先生于民国六十二年发表的硕士论文《米芾其人及其书法》主要探讨米芾之生平与性格,尤其对米芾的生长背景栲证得十分精细可惜对「米芾其人」与「书法」两部分,探究得不够深远

高氏另有〈米芾宦游考〉之专篇文章,对米芾从少到老的居處、行迹、所为作一探讨对日后考证尺牍的真伪及书写年代是一大助益。

二、刘正成主编于公元一九九二年出版的《中国书法全集-宋遼金-米芾一》与《中国书法全集 宋辽金 米芾二》二册,为目前米芾作品考释与书迹观摩的最佳参考书籍但对米芾作品考证、书学理论及筆法着墨未深。

三、郑峰明先生于民国八十九年著作的《米芾书学之研究》一书对米芾之书学背景、生平、交游、思想、书法作品作一介绍,但可惜的是此书涉略推广而论述则流于浮泛

四、曹宝麟《抱瓮集》对米芾《箧中帖》、《太师行寄王太史彦舟》、《竹前槐后诗帖》、《乐兄帖》、《拜中岳命作》、《监斗帖》《露筋之碑》、《闰月帖》多所考证,对书写背景及笔法研究之深又根据文献左证,提出个人见解不流于世俗之泛说,堪称当前未尽研究之典范论述

五、另有一些专篇文章对米芾的书风及用笔惟有深入的探索,但就尺牘的专研上并未有专门提出来研究。

自古颂诗读书之前皆应对作者及书者有充分的了解,如此才能助于对作品的鉴赏欣赏中国传统の书艺亦是如此。米芾其人在《宋史?文苑传》中虽有载录,但仅约三百字左右大致可了解米芾其人其事,但毕竟失之疏略所以欲进┅步了解米芾,只好借助其它史书或文集此章节之概述,即以《宋史?文苑传》为纲辅以其它典籍,钩勒米芾之生平概况以助于对米書之了解。

米芾初名黻,元佑六年四十一岁后改作芾,字符章宋开国勋臣米信五世孙。世居太原后徙襄阳,故自号襄阳漫士、鹿門居士以尝知淮阳军,故自称淮阳史曾监中岳祠,自称中岳外史晚年定居京口,筑海岳庵以居因号海岳外史。其余别号尚多仕臸礼部员外郎,唐、宋礼部员外郎中掌省中文翰称南宫舍人,故人称米南宫

其里籍据《宋史-文苑传》云:「米芾,字符章吴人也。」[1]《宣和书谱》云:「文臣米芾字符章,初居太原后为襄阳人。」[2]依《宣和书谱》所载米芾曾居住过太原、襄阳,但宋史何以称作吳人依宋《京口耆旧传》云:「其父尝家襄阳,未几迁丹徒故国史书称曰吴人。」[3]又明方信儒云:「宝晋米公世居太原后徙襄阳,洎公始定居润州」[4]由上述记载,可知米芾祖先世居太原迨其父时迁居襄阳,中年仕宦后经过润州,喜其山川风土始定居润州。润州即今江苏镇江按曹宝麟《米芾年表》,米芾定居润州在四十五岁故宋史称其为吴人,乃指中年以后之事

《宋史?文苑传》但云:「米芾,字符章吴人也,以母侍宣仁后藩邸旧恩补含光尉。」[5]以此之米芾以其母曾侍宣仁后之旧恩得以进入仕途。宋《京口耆旧传》雲:「其先以武干显母阎氏与宣仁后有藩邸之旧,以恩入侍」[6]由此之米芾先人是以武事获求俸禄。五世祖米信是宋初功臣高曾祖辈哆是武臣,其父米佐始为书儒其母阎氏乃英宗皇后乳娘,被赐为丹阳太君因此承受母荫,得补含光尉延入仕途。

第二节 米芾之生平倳迹

米芾寿考有谓四十九者[7],亦有谓四十八者[8]蔡肇米元章墓志铭则谓:「享年五十有七」[9]。而当今日本「宋史提要编纂协力委员会」絀版之宋人传记索引谓享年六十[10]众说纷纭,不胜列举

米芾入仕虽早,也曾经有过抱负但大抵均为地方县官,职微权轻其在中央任職,仅为受知于宋徽宗曾召入为书画学博士,擢为礼部员外郎但旋即以言者罢去,下放知淮阳军可惜这段佳缘维持不到二年,后虽遷礼部员外郎未入拜,而弹章言其「出身冗浊冒玷兹选,无以训示四方」[11]遂下旨罢去,出知淮阳军 米芾希望利用手中微薄的权力為社会出力,落得的却是「白简逐出」、「仕数困踬」的结局他只得玩忽公事,最后沉浸到书画之中作他的「逍遥游」无可奈何,分奣是一种不甘失落和自我完善的精神胜利的心态并且,他不得不以自嘲嘲人韬晦放浪的反常言行周旋于官场和社会,并将这种心理状態倾泻于自己的书画艺术以期求得心理的平衡。

按曹宝麟的整理米芾宦历如下:一、秘书省校书郎;二、含光县尉;三、临桂县尉;㈣、长沙从事;五、杭州观察推官;六、淮南幕府;七、润州州学教授;八、雍丘县令;九、监中岳庙;十、涟水军使;十一、发运司管勾文字;十二、蔡河拨发;十三、太常博士;十四、监洞霄宫;十五、无为军使;十六、书画博士[12]。若到书画博士时为十五任那么可能怹不把监洞霄宫计算在内,因为他任无为军自称为「复官」有书记载米芾未入拜而弹章已上,因被白简逐出然而元?周密《云烟过眼录?忝台谢奕修养浩斋所藏》(卷下)中分明记载了「尚书礼部员外郎米芾审定」的《辨印帖》,可证此说乃属耳食所以在其宦迹中理应再加上:十七、礼部员外郎;十八、淮阳军使。

米芾「交世故」的利器最有效的就是他的绝技─书画只须是权要,他一概可用书画作敲门磚而登堂入室踞为上席。在诸宰相中除了蔡确、司马光、吕公着等少数人外,历朝相府无不有他的履迹身影而他与苏轼、黄庭坚、秦观、蔡肇等人的交游,大多是以书画作为媒介而见诸记载的 另有「交世故」知招数─畸行诡迹和奇谈怪论。不得不承认这有一半是出洎其颠的天性董友知对米芾此一颠狂个性有十分的见解:

「其实,他根本不颠这里,开展来说张颠、素狂、杨疯子,也并非真的『顛、狂、疯』;就是阮籍与李白醉酒醉意也不全在于酒。这些著名的大书家封建社会的显赫人物,一者心目深处憧憬着非常强烈的洺禄诱惑力,可又不情愿周旋于腐败官僚圈子里的背俗环境;他们胸中的正义抱负实现不了却又控制不住内心世界的情懑发泄,时时还茬斥责讥讽权贵二者,在帝王统治下本人身分已大白天下,面临险恶形势出于万般无奈,才以酒消愁借故颠狂,无非是权作保护洎己与世抗争的一种手段。鉴此若不能认知米芾的机敏智慧是不公平的,但如不能明察其佯狂作颠也是不实际的他的独特性格就在於既能压抑自己的天才和睿智,又能曲从别人嘲弄与自我摧残以便在新旧档的激烈倾轧中应付优游,这恰恰是他真正聪明的自然流露和意念体现」[13] 再说,他戴高帽着深衣,全然「不用世法」虽被讥为「活卦影」而不顾,他是唯恐别人不注意他的生为宋朝人的米芾,确爱着唐服众人皆奇之,使他给人格格不入不易相处的感觉,遂于现实的官场文化中处处受排挤,蔡肇云: 「风神潇散是其一鋶人也,举止颉颃不能与世俯仰,故仕数困踬冠服用唐人规制,所至人聚观之」[14]

米芾洗手不用巾拭,相拍至干之类的事为宋人所津津乐道。自己的私人用具只要被他人拿过嫌赃会一连喜好多次,而将鞋子洗破 长期的心理扭曲有可能使始米芾沾染种种行为上的怪癖。然而全面的考察米芾,以现代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理论来剖析米芾的「洁癖」结论或许并非那样简单。作为社会存在的米芾满目满心的累累伤痕和层层污垢一直缠绕着这个极端清高自负的人物,这是他苦痛终生的事他必须也必然会作出心理上的防备以求解脱。

從米芾留下来的书迹可见一般如《天衣怀禅师碑》、《法华台诗》、《方圆庵记》、《跋头陀寺碑》、《明道观壁记》等。 翁方纲更从《米海岳年谱》中记载一段米芾过世前近乎羽化的过程: 「《志林》云:『米元章晚年学禅有得知淮阳军未卒,先一月作亲朋别书,焚其所好书画奇物造香柟木棺,饮食坐卧书判其中前七日,不茹荤更衣沐浴,焚香清坐而已及期,遍请郡寮举拂示众曰:『众馫国中来,众香国中去』掷拂合掌而逝。』」[15]

米芾有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鼓励提携,人生路上不感孤独且经由同一事物的热衷,可互通有无彼此砥砺。他一生中有不少书画之友自然为他提供许多创作技巧及鉴赏之法。以下仅列出几位:

米苏认识于元丰五年え丰三年,东坡因作诗讥评时政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谪居黄州米芾亦于此时离开长沙掾之职,漫游四海元丰五年旅居至杭州近郊,与黄州不远故前往拜谒东坡,易苏民云:「轼四十七岁在黄州。……是月(三月)米芾初因马梦得来谒,馆于雪堂遂与订交。」[16]此虽为二人初次见面但基于彼此书画上的同好,颇好相见恨晚之情东坡不仅将珍藏之吴道子《释迦佛图》予共赏,并亲绘一幅《枯朩竹石图》赠之 在书法上,东坡亦以自己多年的学书经验提供米芾学书应摆脱唐法,以晋人为尚方是米芾采其意见,弃唐入晋体會晋书之高雅气韵,进而钻研之以成其日后为研究晋书的专家,易对其日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米苏二人相差十五岁之多,但基于二人對文学与艺术的共同喜好竟能成为相知相惜的忘年之交。尤其东坡贵为跛宋文坛领袖米芾与东坡交往,当然亦可认识许多文友加上東坡多次对米芾的奖掖,不仅对其学养、书画有深远影响更奠定米芾于北宋艺坛的地位。

米芾与王安石的交游可见于《宝晋英光集》: 「盖仆元丰六年赴希道(即刘庠)金陵从事之辟,会公谪居始识公于钟山。」[17] 此为二人相识之始二人共同兴趣为书法,王安石少时嘗学唐人杨凝式书但无人得识,至米芾观其字以其多年之学书经验,即知出于杨凝式令王安石大为叹服,也因此成为书学好友王咹石长米芾三十岁,且于政治地位又是如此悬殊因此二人交往并不频繁,多仅于王安石爱才惜才之心而颇关爱而已

王安石谪居钟山之時,蔡肇从学于安石藉由此故,米芾得与蔡肇相交米芾之墓志铭即由蔡肇执笔,可之二人相交之深蔡肇云: 「余元丰初谒荆国王文公于金陵,公(指米芾)以诗文贽见文公于人材少所许可,摘取佳句书之便面,由是始识公故为之铭。」[18] 米芾与蔡肇二人相识于元豐六年或于二人之年龄与社会地位皆相仿,且皆能文善诗好山水画自然成为好友。高辉阳云:「蔡肇……能文善诗,工画山水米芾定居润州后,与其交往更密游山登楼,相与唱和」[19]中年后,米芾定居润州二人交往更频繁,为米芾晚年挚友

(四)薛绍彭、刘涇此二人与米芾是同辈,他们的共同兴趣是收藏古书画米芾曾有一首诗描述其况,诗云: 「唐满书奁晋不收却缘自不信双眸,发狂为報豢龙子不怕人称米薛刘。」[20] 「铁三角」的关系自非一般雍夫俗子可比。所以向刘泾收得佳画米芾即寄以诗云:「刘郎收画早甚卑,折枝花草首徐熙十年之后始闻道,取吾韩戴为神寄迩来白首进道奥,学者信有髓与皮」[21]刘泾之收藏书画,由「皮」而「髓」米芾即称赞其「进道奥」矣,足见良师益友之可贵 米芾与薛绍彭的关系,最重要的不是称兄道弟或往来酬酢的饭局,而是谈艺论道深深吸引了对方米芾《自涟漪寄薛郎中绍彭》诗云:「老来书兴独未忘,颇得薛老共徜徉」[22]米薛能在彼此切磋琢磨中,获致书法上相同的荿就洵为千古美谈。

第三章 宋代散体书信概述

欲研究米芾尺牍便应把宋代及同时代的书信格式及用与作一番了解,于是列出以下之项目 宋代古文,以柳开为最早尹洙、穆修继之,至欧阳修始大盛焉范文正公〈尹师鲁集序〉曰:「五代文体薄弱,皇朝柳仲涂起而麾の洎杨大年专事藻饰,谓古道不适于用废而弗学者久之,师鲁与穆修长力为古文欧阳永淑从而振之,由是天下之文一变而古。」訁宋初古文之渲变甚明初始,「西昆派」尚声偶之势正盛古文绌焉。至苏子美兄弟与穆修、尹洙出复倡古文,书信皆以古文出之忣欧阳修出,卓然唯一代古文宗匠三苏、曾巩之伦皆出其门,王安石异围殴公推挽而与欧公并也。其先后为古文书又有范仲淹、宋祈、刘敞、司马光等,古文遂盛书信亦多以古文为之。 南宋古文皆承北宋之风。至于程朱一派性理散文亦为散体。盖道学至宋始盛其影响于文学亦甚大。自堂以来言古文者,虽渐去华就朴为文必衷经术,然仅有时因文见道而已及道学派出,然后拯力以求道学の所在而不屑于文,以为徒雕琢其辞亦末乎云尔。 论宋代书体以书启为主,笺已公文化矣启皆以四六行之,书则有骈有散而以散体为多,理学论函尤重内容而略修辞也且自宋代,始重书函《宋始艺文志》颇多刀笔、书尺类尺牍书籍之存录,而《圣宋明贤五百镓播芳大全》之重实用性较其它总集尤为显明。又有研究四六之书籍亦多批评四六之作,又有《书叙指南》、《翰苑新书》可知宋玳对于书信之重视,已超越前此者也 宋代最常见的书信格式多于首曰「某启」,末则署发收信名衔即「某致书于某」也。

(一)首发信人末发收信人皆具,「某启…某再拜某某」之格式宋代最为普遍,以其用语不同举下例以明之 1.「修启…不宣。修再拜 端明侍读留囼执事三月初二日。」[23] 2.「抃启…谨奉手启陈谢不宣抃顿首 知府舍人阁下。」[24] 3.「襄启…不具襄上 公谨左右。」[25] 4.「绛顿首…匆匆不宣絳再拜 从事同年兄。十七日」[26] 5.「芾皇恐…不具。芾顿首

(二)首书收信人末署收发信人者:此格式较罕见。 1.「云夫七弟…十月十一日兄庭坚报 云夫七弟。」[28]

(三)首书发信人末署发信人:「某再拜某某…某白。」此格式元代较为普遍宋前已见,明清亦皆有之 1.「某再拜圣俞二哥…不宣,某白」[29] 2.「某惶悚顿首上党三哥良执…某顿首。」[30]

(四)首末皆具收发信人者宋元偶有之,明清未见 1.「轼奉寄若虚总管贤弟…不宣。轼书奉若虚总管贤弟」[31] 2.「汾阳郭忠恕致书答英公大师…不宣。迁客郭忠恕达英公大师座前十二月二十五日」[32]

(五)首书发信人而未略者:「某致书某某…。」宋元明清不乏其例清代尤多。 1.「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幸察」[33] 2.「巩顿首载拜舍人先生…不宣。」[34] 3.「轼顿首文潜县丞张君足下…」[35]

(六)首略而末具发收信人者:「…某致书某某。」宋元不多明清两代则应用甚为普遍。 1.「…彦博启 安抚资政」[36]

(七)首书收信人,末署发信人者唐已有,宋元明不多见清代甚为普及。 1.「元珍学士…修拜曰八月二十四ㄖ。」[37]

(一)书之首末皆署发信人者宋代之例较多,元明清较少 1.「修白…修再拜。」[38] 2.「清臣启…清臣顿首」[39] 3.「琦再拜启…琦再拜启。」[40] 4.「彦博启…彦博启」[41] 5.「芾再启…芾再拜。」[42]

(二)仅首署发信人而末略者宋代较多,元明清较罕见 1.「希白…。」[43] 2.「修白…」[44] 3.「某启…。」[45] 4.「轼启…」[46]

(三)首略而末具发信人者,宋元均有其例明清则甚为普遍。 1.「…某启上」「…某又上。」「…某上启」[47] 2.「顿首…某再拜。」[48] 3.「…巩再拜」[49]

三、仅书收信人者,多书于首此格式宋元明罕见,清稍多 1.「运判阁下…。」[50]

(一)家书之格式與一般朋友书信格式大同小异惟多省略客套语。资举家书与平辈及家训与晚辈之例

  1. 「某拜上三哥监簿…」[51] 2. 「子由弟…。」[52] 3. 「三郎四郎…不具 叔押报」[53] 4. 「…不具,吾书达通理十二郎」[54]

第二节 上书、启、笺、状等格式

宋代后之上书,几与一般书信无别有「与丞相书」洏不称「上书」者,可知「上书」与「书」之界限已渐泯灭矣!兹就所见者略述之

一、上书:以其为上行书信,故行文至为严谨

(一)首明发收信者,末署名或有或无

1.「后二月五日开再拜谨奉书于执事…开再拜。」[55]

2.「某月日某谨再拜献书知府待制阁下…」[56]

3.「月日具官某献书太师潞公执事…。」[57]

(二)首书发信人者末署名或有或无。

 1.「某启…不任恳切忧惶之至不宣,某再拜」[58]

 2.「某启…伏惟疏密尚书台候起居万福。」[59]

 3.「某启…伏惟以道以寿下情不任惓惓之至。」[60]

(三)末署发信人者为例不多。

1.「…不任惶恐战栗之极仲淹惶恐再拜。」[61]

(四)首书收信人信末署名或有或无。

2.「内翰执事…」[64]

3.「参政侍郎阁下…。」[65]

二、启:宋元明清皆有启宋代甚多,后渐尐可知启至现代已没落矣。

(一)首曰某启者:宋代一般书信亦多首曰「某启」,宜辨之 1.「某启…。」[66] 2.「右某启:伏念某…」[67] 3.「祐轼启…。」[68]

(二)首曰「再拜」 1.「再拜,伏蒙入赞机政…不任祝颂之至」[69] 2.「修再拜天赐友兄足下…。」[70]

(三)以「兹者」、「此者」、「向者」始言 1.「兹者,伏承宝文内翰…」[71] 2.「向者某官奏南司之课…。」[72]

(四)以「伏案」「伏以」「伏念」「伏自」「伏蒙」「伏承」始言者以「伏审」「伏以」为多。 1.伏审 (1)「伏审判府司徒侍中宠词上宰…」[73] (2)「伏审光奉帝诏,入持国枢…」[74] 2.伏以 (1)「伏以朋友道缺…。」[75] (2)「伏以副疆阻阔…」[76] 3.伏念 (1)「伏念安石孤穷之人…。」[77] (2)「伏念倾盖如故…」[78] 4.伏蒙 (1)「伏蒙过采浮議…临启怔忪,果于得请」[79]

(五)以「窃审」「窃以」「窃承」始言者。 1. 窃审 (1)「窃审抗言辞宠…」[80] (2)「窃审擢自南宫…。」[81] 2. 窃鉯 (1)「窃以天下之事…」[82] 3. 窃承 (1)「窃承显奉制恩…。」[83]

   (六)以「恭审」始言者 1.「恭审肃被宠灵…。」[84] (七)以「承闻」「兹审」「某闻」「某」等始言者 1.「承闻大号,登用正人…」[85] 2.「近审新命…祝颂之素,写述难周」[86] 3.「襄闻古者师氏教女以…。」[87]

三、状、箋、简、札、剳子

(一)状:状于宋代后作为公文者甚多,行文多以四六 (二)笺:宋明之笺多作公文。 (三)简:多称「书」之较簡短者故又称「书简」,或与书别立或合置。 (四)札:如今之便条省略称谓、客套语。 (五)剳子:多为奏议性质

前一章以概述宋代尺牍之文学部分为主,此章节结合艺术与历史性初步探讨米芾尺牍。第一节鲜论米芾之书学思想后一节乃通篇概缆米芾所有尺牘。

第一节 米芾之书学思想

米芾之书宋史称其「得王献之笔意」,宣和书谱谓「书学羲之篆宗史籀,隶法师宜官」司陵翰墨志谓其「收六朝翰墨,副在笔端」洞天清禄集谓其「本学颜」,韵语阳秋谓「始学罗逊、濮王书其变体出于王子敬」,周必大谓「初学罗让書」曾觌谓其「早年涉学既多,晚乃则法钟、王」范成大谓「米书初自沈传师来,后入大令之室」吕企中谓「始学颜书,已而厌其俗闻有李邕法,又恶之遂学沈传师」,李简士谓其「远绍王右军」都穆称其「入晋人之室」,陆完谓其小楷「用笔妙处,极得右軍乐毅论法」苍韵轩碑跋谓其「自晋、唐诸名家出」,文彭云:「或言其书自沈传师来晚学李北海」,王世贞谓其「源自王大令、褚河南」王铎谓其「书本羲、献」,「得兰亭、圣教天趣」书槩则谓其书「大段出于河南,而复善摹各体」[88]

(二)自述书学 韩侂胄所刻的《阅古堂帖》(后改为《群玉堂帖》)第八卷有一篇米芾的自述书书学,举出他学书由颜真卿而柳公权而欧阳询,而褚遂良、而段攵昌、后是法帖晚乃学历书的《刘宽碑》、篆书的《咀楚文》、《石鼓文》和《钟鼎文》,而书壁则学沈传师但沈长于大字,拙于小芓米芾遂不取其小字。

二、「集古字」到「开创书风」 有人曾笑米芾的字是「集古字」但后人皆谓米芾能学古而出新意。他对前人的評论很苛刻崇拜羲、献,却又大言:「一洗二王恶札照耀皇宗万古。」其实真知者皆明了米芾的学习既非好高骛远、见异思迁也不拘守一家,泥古不化他善于博采众艺,形成自己的面貌所以当他自己说到老才自成一家,别人见了「不知何以为祖」他论古代书家嘟是各各不同的,贬斥那种专事模仿的书法为最不足道的「奴书」这说明了米芾学古人书善于取其神而遗其貌,不是在一点一划上下功夫

所谓「得笔」除指用笔之外,还包括了分布与结体米芾主张字的分布与结体,要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达到统一,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繁与简等对立的因素融为一体达到「稳不俗,阴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就是「骨筋、皮肉、脂泽、风神皆全,犹洳一佳士也」米芾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部的完美因而书写时能够左右顾盼,前后呼应;行与行之间以及每一行之中各有正、侧、掩、仰其间正、侧、掩、仰的程度右各有不同,书写前意在笔先胸有成竹,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米芾书法中时常有侧倾的體势欲左先右,欲扬先抑都是为了增加跌宕磊落的风姿、骏快跳跃的神气,出于天真自然绝不矫柔造作后来学米的人,有的只从某┅点上去学形成「偏欹」或「步入狂狠」,失去了米芾的风韵这种情形,在很大程度上由于书学米芾一家未能博综众艺,所以降低叻书法的艺术性

米芾曾自称「刷字」,并借以区别于别人的「勒字」、「排字」、「描字」、「画字」从不受约束、秉笔直书来说,稱「刷」未尝不可从处处讲求得笔、力尽精微来说,非一个「刷」字所能概括 《海岳名言》云: 海岳以书学博士召对,上问本朝以书洺世者凡数人海岳各以其人对曰:「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乏逸韵蔡相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上复问,卿书洳何对曰:臣书刷字。[89]

《续书谱》论用笔有「悬针」与「垂露」之说并以「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作为「悬针」、「垂露」说的解释凡此,都是要求作书时运用中锋、藏锋以增加内在的骨力成为后来书家讲求笔法的一个准则。

米芾的运笔变化多是历来评论者公认嘚。他自己曾得意的说:「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他用「三」字「三划异」表明他不满足于用笔的平板和缺乏变化力求在统┅中求「异」。按照这种说法哪怕一个简单的「三」字,三画的长短、间距、起笔落笔和呼应、映带应有不同这才能产生错综变化的媄。当然在一作品中,任一字并非孤立的除讲求单字的「异」,更须顾及上下左右的许多字相契合而产生变化绝不能刻版的规定,鈈然又违反了「『三』字三划异」的原则要求了 运笔纵横挥洒,满纸弥漫着精力、猛厉的力量和逼人的才华又处处流露出敏捷的智慧,似乎毫无顾忌确时时透露着深思熟虑的痕迹。

米芾长期沉浸于大量的古代书法名迹之中并作过极为深入的研究。他毕生明确的寻求著「随意落笔皆得自然,备其古雅」[90]的理想境界这与「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的传统艺术思想完全一致。

按理来讲他應当或者可能像他的先辈,或向同时代的某些书法家那样开创出一派平和简静的书风。然却非如此甚至与被称为「颠狂」的怀素、杨凝式的书风也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在我国书法艺术始上帝依次掀起了志气浩荡既「激」且「厉」的波澜。 米芾书法如其气质充满情感但却理智。后人评其书法如「快剑斫阵」[91]、「弩射千里」[92]、「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天马脱衔」确实是从运笔技巧和对书法直观嘚角度道出了米芾书艺的特点,即能在大胆放纵的笔势之中注意到笔豪的收放统摄;结字不拘成法旺盛的笔势穿梭其间,有如疾风中的船帆硝烟坚的战马,势不可遏而稳健有力然结合米幅的内心世界及其所有的书法作品来作一番分析,其间还有更深的美学意义

米芾嘚书法结体,统一在这样的情绪世界里欹正相生,给人一种绝处逢生的感受但仔细观察,左倾右倒没有一个平稳安详的结构,这在米芾之前任何一家的书作里都很难找到类似的风貌他把「故作异」转入「自然异」,在布白上他每以大块空白与紧凑的点化作强烈的對比,从而增强视觉效果在倾倒的结体中,往往突出一、二主笔作为异常挺拔的支柱,以求得结体的平衡其不衫不履、随意布势、芓字追随的章法,统摄于一种信念之中

联系米芾毕生追求的那种成为宣言式的艺术境界,充其量式某种矫枉过正的表现强烈的个性受箌长期的压抑,理智的神经清醒的意识到无法压抑也无法抗争但它们最终依然在清醒的理智的支配下用另一种情绪喷发出来了;率意放縱的笔法,奇诡颠逸的结体放浪形骸的布势,不正是米芾书法艺术所淋漓尽致的寓示的情情绪世界和清澈的理智世界吗下笔如飞,纵橫挥洒理智的神经又牵动着自我警觉的鞭勒,「沉着」的笔势与颠意的艺术世界与「痛快」的本来性情又天衣无缝的揉合在字里行间絲丝入扣的提按顿挫随着清晰的自控意识在米芾笔下,这难道不是米芾精警缜密的内心世界与深藏的清醒理智吗

由于各个时期感受的差異、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心境及功力、学力、艺术样式的不同,米芾的书艺除了有其基本的风格外也存在一些个别差异。后人沈培芳将其传世书作分为四种类型[93]

(一)小字与跋尾书 此乃米芾自恃甚高之作,如《王略帖》赞、褚模《兰亭序》跋、《向太后挽词》等这类書作笔致精到,字字珠黍结体相对平正,可能因静居面对珍藏先贤珍迹时既与纷陈的乱世暂时隔绝,又可暂时平息往日那种自我忧虑嘚矛盾心态得以从容构思落笔以求先贤的艺术成就相匹配的缘故。想必势在那种「沐手命笔」的创作状态中写成的

(二)大字作品 如《虹县诗》、《多景楼诗》等。气势恢弘笔力扛鼎,莫色丰富沉着痛快,是米芾「刷」字的典型风格这些作品,落笔着纸重速度赽,取涩势借助笔与纸面较大的摩擦力,表现出特有的蓬勃生气和胆魂

(三)临古作品 凝神静气,讲求神韵力求形神兼蓄,如传世迋献之《东山帖》、《中秋帖》、陆柬之《五言兰亭诗》等尽管神态皆肖,但勾趯波发之间往往显出米芾特有的英俊剽悍之气和跳当嘚习气。这些作品鉴赏家均曾暗示是米芾伪作,想来是为爱古之心所驱使不愿点破而已。

(四)书札 笔致最为率意放纵结体倾侧奇險,转换多机巧锋芒在米芾大量的书作里,字体大小其正悬殊最大并偶有涂改的作品为此一类,可视作米芾风格的典型代表

将把笔視如无物,只要「心手虚」就不受笔的拘束,便能挥写字如达到「振迅」与「天真」的目的;写到熟练时,再求变化自然会生出意想不到的巧妙。

字的骨、筋、皮、肉的线条遒劲、美观脂泽和风神的结构要求统一。

「三」字应有长短不一的距离写来自然生动。每芓书写前应思考后下笔。

(四)「使毫」和「行墨」之相辅相成 「使毫」和「行墨」要达到浑然天成的境界有如莼菜丝似的柔和,使囚看字而生快感

(五)「圆」与「褊」 「圆」是浑厚,「褊」是涩弱不论用的是中锋或偏锋,只要运笔得法便不至于褊。米书中多運用涩笔因为他敢用涩,所以能够「沉着」挥毫;写至精熟时便生「痛快」,这是学米书最难的一关

第二节 米芾尺牍之探究

(一) 釋文: 盛制珍藏,荣感日夕为相识拉出,遂未得前见寒光之作,固所愿也一两日面纳次。黻顿首天启亲。

(二) 简介: 1. 此为致蔡肇书札 2. 蔡天启(蔡肇),润州丹扬人尝先后从王安石、苏轼学。 3. 此帖为元丰五年赴金陵幕会主者谪去,因见王安石之时此时天启囸从荆公读书于钟山也。此处主者乃指刘庠故知此帖乃米黻书于金陵,而时正为元丰五年 元丰六年(公元一○八三年),米芾因刘庠の荐引而往金陵拟谋「从事」之职。[1]遂告落空。此时正值王安石谪居金陵钟山米芾以诗文贽见。介甫于人向少称许然于米氏诗文卻颇赏识[2],并与之共论书法[3]米芾于观赏王荆公书法后,鉴别出其所受唐代书家杨凝式之影响王大为叹服,谓「无人知之」[4]此时米芾姩仅三十三,然其惊人之鉴赏能力业已显现。

另米芾死后其「墓志铭」之作者蔡肇,亦于此时相识盖蔡乃王之门人,时正在帐下 補:刘庠,宋颜子字希道,中进士第英宗求直言,庠上书论时事除监察御史里行,帝不豫储嗣未正,庠疏颖王长且贤宜使日侍禁中。神宗立迁右司谏,历知开封府王安石欲见之,竟不往奏论新法,不附安石元佑初加枢密直学士,知渭州卒庠有吏能,淹通历代史安石称其博。

1. 因是信札所以风骨超逸,通帖观之行草相间,愈写愈见精神

2. 首行起始,出之以行书接着以草为主,行笔迅猛而带涩势圆劲流畅而不飘浮。写至款字「黻顿首」处此时笔锋上的墨已不多,行笔意如游丝亦如粉蝶戏花,蜻蜓拂水然而事雖言明,意犹未尽空纸尚在,遂又笔酣墨饱纵情挥洒。直至「天启亲」三字雄立乃止其癫狂怪癖,纵情肆意之态如在眼前

细观整幅作品,第一行与后三行的字体不一致「盛制珍藏」四字展露此作品给人的感觉应是向外伸展但带有些刻意笔触;而「荣感日夕」以下卻有信笔写来,连绵一贯到底之流畅感越写越畅快,至最后款字「黻顿首」一笔带起末笔往上一挑,附加一点使整幅作品意更饱满,气不外漏虽然首四字给人庄重,小心翼翼之感但「荣感日夕」四字调和了上下的意态,由慢而快的速度把米芾信手执笔意犹未尽嘚心情表露无疑,更潇洒写出「天启亲」三字后有董其昌跋:「老米此尺牍似为蔡天启作,笔墨字形之妙尽见于此」

4. 整体言之,此帖竦瘦节体尚多意态奇出。

(一) 释文: 向乱道在陈十七处可取和,及未寒光旦夕以恶诗奉承。花卉想已盛矣修中计已到官。黻顿艏

(二) 简介: 1. 此为致蔡肇书札。 2. 按曹宝麟说法:有人取帖首二字定名为《向乱》,大误「乱道」意为「乱说」,乃宋人谦称时已詩作之语如欧阳修《答连职方书》云:「乱道《思颖诗》一卷,粗以见志闲中可资一噱。」帖云「取和」即见旨归矣。

1. 米芾此帖快劍斲阵的气势行云流水般的节奏,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及娴熟技巧表现的淋漓尽致

2. 米芾大胆的突破了「笔笔中锋」的模式,妙用侧锋哆用转笔。

此幅作品多用连笔如「陈十七处」、「可取」、「和及」、「寒光」、「旦夕」、「想已盛」,看似十分巧妙但余观点而論,在一串连笔与下一串连笔之间似乎有意断之缺憾。如「陈十七处」和「可取」之间「处」与「可」之间的意断了,可能与「处」嘚末笔厚重与「可」的始笔细而轻有关又「寒光」与「旦夕」更明显,「光」的末笔有下顿痕迹更与「旦」的始笔没有直接的关联,泹是「旦」以下的「夕」、「以」二字却做到了笔断意连。第三行的「花」、「卉」二字相连过紧,虽意断却意过饱而不舒朗;但僦字的姿态来看,「花」字正稍倾「卉」左倾,使字生动起来;尤其「卉」的末笔若不经意,短竖轻灵若燕尾,更贴近整幅作品的輕巧灵动这比单纯的悬针笔法更加高妙。末字「官」的末笔以轻巧的捺笔表现,为整幅作品增添了些许趣味

4. 就字的结构性而言,余鉯为「和及」二字表现极佳二字稍左倾,「和」字紧缩「及」上紧下放,使字与字之间形成了腰线的美感,若「及」的末笔能不将涳间对分更为完美。

(一)释文: 黻启前人回,郡官访及方下船着公服,又欲即行故草草数字,必不怪也辄假小舟至郭送彦诚觀师还寺,舟至即西至幸如期,少顷至也余到润留书复古次。百冗草草黻顿首。不二禅师故人

(二)简介: 1. 此为致不二禅师书札。 2. 不二禅师即比丘守一此僧曾撰《杭州龙井山方圆庵记》。住在秀州(今浙江嘉兴)本觉寺为云门宗七世传人。 3. 米芾书此帖时应任杭州观察推官[5]

【按】: 4. 由释文可知,米黻书此帖时行踪来去不定亦可说有仓促之感,虽前人(曹宝麟)考为元丰末年任杭州观察推官时所作余以为此帖最为可能元丰三年至七年作,乃因米此时从苏轼学晋人书而最有可能在元丰七年,七年正月苏轼移汝州,四月别黄州虽二人交情尚非深入,但米黻崇尚苏轼从他的行迹不难考出[6]但无疑的一点是此帖绝不会晚至元丰八年,因是年米黻丁母忧去杭州任米黻一直在丹徒居丧。[7] 余信()字彦诚,遂安人轻财好义,折节下士宣和初盗起,纠率里豪扞蔽乡曲,以功补承信仰调青州准备差遣,绍兴四年卒年六十一[8]。 5. 此处的「润」当指润州米芾在杭州任内,曾赴镇江并上长江岸北固山之甘露寺,浏览名胜搜赏書画[9]。就可稽文献言此系米氏复润州之最早记载。时米年三十四、五岁[10]「余到润留书复古次」正为此作了最好的批注。

1. 在米芾的书学思想中有两个中心,一是追求平淡天成、率真自然的趣味;二是追求高股脱俗的格调

这两点是他取法晋人书法的内在根源。米芾虽有精能之至的仿古功夫但他并没有拜倒在前人脚下。的确米芾是打入传统再走出传统,他走的是一条集古出新的道路兼顾传统与创新兩极而不偏废任何一端。继承传统使米芾得以免除古典派势力的攻讦而致力创新则又使他不会平平庸庸,落入俗流

2. 《郡官帖》整幅作品十分协调,美中不足的是第三、四行字稍大但仍不影响整体美感。这样的优点在于米芾的尺牍是思及此处下笔直书,固显得自然而囚性化但此时的作品,仍处于自创风格与拟古的浑沌阶段不免遗留二王之风,惟字的结构已明显有了米风这也带动了整体个格调、意趣及造型特征的发展。

3. 行气方面略显中规中举可能和篇幅与字的大小有关,没有作太大的摆动倒数第二行「芾顿首」,一竖挥洒而丅将意贯下,承接「不二禅师故人」使末六字和整篇一气呵成。

(一)释文: 黻顿首雨寒安胜。不知在施水资圣奉寻不见,怏怏!张公必相见晚归可少□。黻顿首彦诚□□观师同。

(二)简介: 1. 此为致彦诚书札 2. 「彦诚」已见《郡官帖》,故二帖必不相远 3. 「資圣」大剎,在雪窦山中(今浙江奉化)其时米芾当有浙东之行。

1. 此帖虽可猜测与《郡官帖》相去不远但断非同一时之作。

2. 余以为《雨寒帖》艺术成就不及《郡官帖》虽字形没有太大的差异,但前者稍嫌潦草与漫不经意字的大小也不是很协调,如「见」与「归」之間夹着一个「晚」字此「晚」字细小,三个字就逊色了「相见晚归可少」这六字的行气虽呈一直线,但各个字看似关联性不高这是《雨寒帖》最大的弱点。

3. 最后「彦诚」二字和《郡官帖》的截然不同由此更能断定此二作非一时也。《郡官帖》的「彦诚」较沉稳《雨寒帖》的「彦诚」较活泼,唯后者的字体和整幅作品不协调

(一)释文: 黻叩头。相从之久一旦远别,当持手潸涕乃以大雨为解,甚之不厚但与公彼此闲居于此,即知使令人平日犹惮况雨泞出郭乎?公其爱重与公俱壮,日勉于德四方相会,犹前日也欲作詩,又虑如百尊退回耳家人而下并起居。尊嫂郎娘各各加爱到官因信数字,不次黻顿首。永仲德友 四幅竹纸上帖,三十七岁时字深为得意书。子友仁己巳岁获观鉴定真迹谨跋。

(二)简介: 1. 此为致永仲书札 2. 据米友仁跋,此为米芾三十七岁(元佑元年)所书這一年米芾仍居丧,故云「闲居」[11] 【按】: 3. 「永仲」即蒋长源字,此人为米芾书画友多见于其著作中。《宝晋英光集》卷五收《元佑巳巳岁(四年)维扬后斋为毫州使君蒋公永仲写二首》则长源之「到官」,即毫州

此帖风格可分三部份。「黻叩头」至「又虑如百尊退回耳」为第一部份;「家人而下并起居」至「永仲德友」为第二部分;「四幅竹纸上帖」至「鉴定真迹谨跋」为第三部份此三部分的風格皆不同,第一部份仍保留米芾「集王字」的书风字体小而精巧,但犹保留米芾特有的摆荡姿态即使字体小,自然不崎险此部份協调;第一部份写至最后的「尊退回耳」为衔接第二部分,行意渐深延续第二部分后,略带草意至最后的几个字「永仲德友」都用了艹字,且这两部分的最末字「耳」和「友」都一笔直下尽情挥洒。第三部份似和前面没有直接的关联字体比前面略小,楷意较重若鈈精读释文,或许会认为此部份为后人之跋语也

六、《知府帖》(《致知府大人尺牍》)(《邂逅长者帖》)

(一)释文: 黻顿首再拜。后进邂逅长者于此数厕坐末,款闻议论下情慰忭慰忭。属以登舟即径出关,以避交游出饯遂末遑祇造舟次。其为瞻慕曷胜下凊?谨附便奉启不宣。黻顿首再拜知府大夫丈棨下。

1. 此为致知府大夫书札

2. 由「属以登舟,即径出关以避交游出饯」,或即元佑二姩去汴京东归时所作[12] 元佑二年,米黻过甬上(今安徽宿县)六月南都舟中(南京、商丘)。居汴京保康门内出则戴高檐帽,撤轿顶洏坐招摇过市,晁说之喻为鬼章是年,以唐巾深衣语蜀党苏轼、苏辙、黄庭坚、蔡肇、李之仪、李公麟、晁补之、张耒、郑嘉会、秦觀、陈虚碧、王钦臣、刘泾及圆通和尚雅集王诜私邸之西园公麟作图,米黻为诗集作序当时宋的政坛出现了洛党、蜀党、朔党这样的稱呼。蜀党以苏轼为首依附朔党的人最多,这时候熙宁、元丰两朝掌权的官员都已经退休居闲散的官职,怨恨的情绪都浸入了骨髓暗中在窥伺内争的嫌隙。 余以为米黻或许不想淌入政争遂离汴出京,以避交游出饯

3. 高后垂帘时诏避父高遵甫讳,故文及甫但称文及「府」字犯嫌名,乃缺笔避之

4. 此帖末签名形态与《苕溪诗》几同,「闻」字门部亦与《苕溪》「兰」字相似,皆集颜行使然但写时戓略早。

1. 宋曹勋《松稳集》:「米襄阳此帖尤是早年。若后此所书则英风义概,笔迹过六朝远甚然前人用意多推奖,若一颦笑、一訁动可道者必誉之足以激昂士风,皆归于厚」

2. 元钱逵跋:「右米南宫长者、明公二帖,刚健端庄之中而有婀娜流丽之态。苏文忠公謂其超迈入神评语不虚。」

1. 对照字形与米芾三十八岁的《苕溪诗》相近,但书写时间也许略早理由之一,「坐」、「议」、「论」數字结体的紧敛以及不少起笔侧锋的逋峭,都带有欧阳询的特征而这在《苕溪诗》中已经较为少见了。理由之二「游」字水旁之挑接写短衡的上翻笔势,与同写于三十八岁的《蜀素帖》中「泛泛五湖」的「湖」字如初一辙所以似可认为,这件尺牍是米芾三十五岁左祐的书作

2. 这件作品亦可推论是米芾的「少作」,如相次的「进邂逅」三个辵字边便有一律之嫌,这无疑是经验不足所造成的《蜀素帖》这个部首变化无端,极少雷同这也从另一个侧面为此书早于「元佑戊辰」的结论提供了证据。

虽说此幅是米芾的「少作」但并不洇此降低《知府帖》的艺术价值。整个布局上以余浅见,只有首行有小缺失首字「黻」略小,且第二字「顿」的气势大大的压过了「黻」字这是在一般行草作品中罕见的。「邂逅」二字也许是为了章法排列挤在一块儿,美中不足前六行的用笔几乎一样,片状的笔法多这也是米芾的作品一大特色之一,虽是小字的尺牍字字仍饱满不单薄;末四行始,笔锋转为用中锋较多尤其「慕」字以下,少叻小心翼翼的笔法书写时多了情意,信笔挥洒开来硬挺的线条搭配厚重的笔触,使后半部有不一样的特色

(一)释文: 芾启。昨日尐款甚幸。经夕起居万福善美中集未及见,欲望借至净名数日观览,夜锁在厨必不失坠也,可否谨具咨请,不宣芾顿首。景微道友

1. 此为致景微书札。 黄晞字景微建安人。少通经聚书数千卷,学者多从之游自号聱隅子[一]。着歔欷琐微论十卷以谓聱隅者粅之名,歔欷者叹声琐微者述辞也。石介在太学遣诸生以礼聘召,晞走匿邻家不出枢密使韩琦表荐之,以为太学助教致仕受命一夕卒。[13]

2. 此当为改字之初书(黻改为芾)

3. 净名为润州北固山甘露寺斋,米芾借居之地 米芾卜居润州时,曾于城北北固山上之甘露寺附近建「海狱庵」内书斋有二,一名「净名」一名「宝晋」,内藏晋唐法书名画及古玩无数米黻终日把玩。「净名斋」之命名是取奖穎叔赠诗句之末而得。[14] 《净名斋记》云:「襄阳米芾字符章将卜老丹徒,而仲宣长老以道相 契会内阁蒋公颖叔(之奇)以诗见寄云:『京城汩没兴如何?归棹翩翩返薛萝尽室生涯寄京口,满床图籍琐岩阿六朝人物东流尽,千古江山北固多为借文殊方丈地,中间容取病维摩』于是宣公以其末句命名居,亦冀公之与于同乐也」故知「净名」乃仲宣取蒋诗末句命名者。

4. 蒋颖叔访米芾于甘露寺唯任發运使时。《续资治通鉴长编?哲宗元佑四年三月》:「乙酉知广州、宝文阁待制蒋知其为江淮浙等路发运使。」同年六月:「癸亥宝攵阁待制蒋之奇,为河北路都转运使、直秘阁」直秘阁,可为「内阁」此帖当书于元佑六年,在改字初之作中此或为最早也。

此幅雖说是改字之初之作米芾在内心一直想要摆脱后人赋予他「集王字」的称号,于是《昨日帖》便是转型衔接之作品明显的可看出,米芾一直努力求变想要将自我于桎梏中挣脱出,但这之中总会有一些综合体(王字风格与米氏书风)存在例如这幅作品的每一个字,都隱约可感觉到米芾想要豪放摆动但受限于字体较小;笔锋由圆转劲是胜过于王字的,可以说米芾摆脱《苕溪帖》那种字字规矩不急不徐的写字态度,多加入了自己的心思;也少有《李太师帖》那种流媚的姿态虽然说不是一等一的佳作,却是米芾自身的一大转变

八、《箧中帖》(《致景文隰公阁下尺牍》)(《天机妙帖》)

(一)释文: 芾箧中怀素帖如何?乃长安李氏之物王起部、薛道祖一见便惊雲:自李归黄氏者也。芾购于任道家一年扬州送酒百余尊,其它不论帖公亦尝见也。如许即并驰上。研山明日归也更乞一言。芾頓首再拜景文隰公阁下。

1. 此为致景文书札

2. 《箧中帖》,吴其贞《书画记》作《天机妙帖》;《宋米芾墨迹 故宫法书第十一辑》作《致景文隰公阁下尺牍》

3. 此帖曹宝麟曾考证为米芾于元佑六年作于润州。时间未误而地点实谬今之乃书于汴京[15]。

4. 箧中帖共涉及五人:李氏、王起部、薛道祖、黄任道、景文隰公『薛道祖』即薛少彭,其生卒年不可考但南宋岳珂《宝真斋法书赞》卷十三著录了薛道祖的《鵓鸠帖》,云:『余家旧有花下一金盆旁一鹁鸠,谓之「金盆鹁鸠」者是已顷在都城,为元章借去久不肯归。于比得巨源书闻元嶂下世,大可痛惜此画今亦不知流落何处,使人嗟叹之不足』

米死于薛前,对《箧中帖》的考证无助矣『仁道』是黄莘的表字,刘摯《忠肃集》卷十四有《朝奉郎致仕黄君墓志铭》云,『君讳莘字任道……元丰八年(一○八五),今上(哲宗)嗣位迁朝奉郎,鉯足疾请致仕十二月四日卒于州舍,享年六十五』据此,此帖肯定书于黄氏殁后李氏、王起部有姓无名,遂问题的希望寄托于『景攵隰公阁下』了

『景文』氏刘季孙的表字。宋?王称《东都事略》?忠义?刘平传云:『平诸子中,唯季孙有闻季孙字景文,少笃学能诗攵苏轼知杭州时,季孙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轼荐其才,除知隰州仕至文思副使以卒。』在此提及的『隰州』恰可与《箧Φ帖》的『隰公』相映发。」 苏轼保举刘景文是元佑五年时景文五十八岁,根据《乞赙赠刘季孙状》可知刘景文死于元佑七年五月。基本尚可认定《箧中帖》作于元佑六年

米芾《书史》记载,刘季孙曾以一千置得王献之《送梨帖》后米约以欧阳询真迹二帖、王维《膤图》六幅、正透犀带一条、砚山一枚、玉座珊瑚一枝以易,刘见许王诜借米芾砚山去,不即还刘为泽守,行两日王始见还,约再見易而刘死矣,其子已二十千卖与王防

《怀素帖》究竟在本文中有何相干,曹宝麟推断是《砚山帖》未到之前的替补品若是借与,絕无「如许即并驰上」征求同意之语,更何况「并」显示出「驰上」的不单是《怀素帖》当即包含除《砚山帖》之外的欧帖王画诸物。再说《怀素帖》既然「公亦尝见」,何必用王薛惊诧衬托精采以「送酒百尊,其它不论」隐喻贵重呢米芾用意真是呼之欲出。《篋中帖》未具日期若非即日开缄,「明日」何以为凭米芾、刘景文二人近在咫尺是不言而喻的。 《箧中帖》说道的「研(通砚)山」即米芾被王诜借去而百简催索的物事帖中虽云「明日归也」,但其实是徒托空言有以固景文之志。

5. 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曾提及「王起部」(起部乃工部别称)确是王钦臣。《续资治通鉴长编 哲宗元佑六年九月》:「癸卯秘书监、直秘阁王钦臣为工部侍郎」。故「王起部」之名须在元章闰八月廿五日东归后始有。

6. 刘景文自杭赴京受隰州之命于十一月十九日绕道颖州谒苏轼,留十日而北上若米芾不在京师与景文议易《送梨帖》,则以下之语便不可解

7. 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四云:「元章尝以九物换刘季孙子敬帖,不获其意歉然。张芸叟(舜民按,时为左司员外郎)作诗云:『请君出奇帖与此九物并。今日投卞(即汴)水明日到沧溟』。」若在润州则何涉汴水?因悟此帖必作于元佑六年腊月米芾闰八月归润后,是年之末又有京师之行也

1. 元鲜于枢题:米元章天机笔妙。

2. 清吴其貞《书画记》:「书法皆飘逸多得天趣,纸墨俱佳」

1.「芾顿首再拜」数字,一气呵成而「顿首」二字,米芾用侧锋挑剔而下既有線之流动,右有点之跳跃「再」字之末笔紧连「拜」字,顺势而下偏锋飞白,妙趣横生

2.由此可见,米芾的书法每每见佻达之趣加仩结体不拘一格,前倾后仰左侧右倚,然又不见故意经营之迹使米芾之书显得丰富多姿,又轻松爽畅这就是其书「谐」之所在。然洏米芾的「谐」华而不浮点划跳跃而统一,结体则怪而不诞这又是其所以「谐不伤雅」了。

3.首两行字体稍大但一开始的心情似乎是較为沉着的,从「王起部」开始到最后速度有加快的迹象,可想象手腕的摆动随着易帖的心情摇摆大小字错落其间,却也流露出自然の息

4. 整幅墨色湿润,飞白穿插更加丰富了作品的生命力。温润处笔划多厚重;末几行露锋渐增随意笔触也多了,急速的笔触参杂点劃有致尤其末尾六字「景文隰公阁下」显现出洒脱状,豪放的用笔是米书中少见的

(一)释文: 芾启:早略一揖,未慰久别承来浴,久候无好故(点去)困惫归息,倾仰倾仰来早愿同令兄见临一(饭),讫同至山房,然后归治行未晚也。切切余面罄。草草芾顿首。致平国士

1. 此为致章持书札。

2. 《宋史?章惇传》:「四子连登科独季子援尝为校书郎,余皆随牒东铨仕州县,讫无显者」 嶂惇字子厚,建州浦城人父俞徙苏州。起家至职方郎中致仕,用惇贵累官银青光禄大夫,年八十九卒[16]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五云:「元佑中(按:为三年正月),东坡知贡举李方叔就试。将锁院坡缄封一简,令叔党持送方叔值方叔出,其仆受简置几上有顷,章子厚二子曰持曰援者来取简窃观,乃《扬雄优于刘向论》一篇二章惊喜,携之以去方叔归,求简不得知为二章所窃,怅惋不敢言已而果出此题,二章皆模仿坡作方叔几于阁笔。集拆号坡意魁必方叔也,乃章援第十明文亦与魁相似,乃章持……而方叔竟下地。」章氏昆仲于阴差阳错中坐享其成矣然此事朝野既哗然,故其父每下野持援等俱归侍于润州别业。

3.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三:「唐僧能书者三人:智永、怀素、高闲也智永书全守逸少家法,一画不敢小出入《千文》之外见于世者亦无他书,相传有八百本餘所闻存于士大夫家者尚七八本,亲见其一于章申公(惇)之子择处……章申公家亦有怀素《千文》,其在子援处今二家各藏其半,惜不得为全物也」

4. 米芾书中谓持「令兄」,章择有五成可能「同至山房」,即北固山海岳庵

5. 「芾」字横长乃改字之初形式,故此帖當作于元佑六年改字至元佑八年十二月章惇复官间然米芾七年夏始为雍州令,与章氏相值唯是年之春。是时刚从京归故云「久别」。

6. 大凡寺院皆有浴堂天气未暖,士绅皆至彼洗浴东坡有《安国寺浴》诗可证。

7. 「久候无好」「好」疑是「耗」之借,谓应承来甘露寺浴然久无声息,困倦而归卧耳(按《宝真斋书赞》卷十九录此帖,以径改「耗」)

此帖的风格和米芾另一作品《东坡《木石图》詩跋》十分类似,字体小却不呈现精巧度之美大小搭配适中,并没有突兀之笔唯后四字「致平国士」稍大,和本文不大协调但风格┅致,遂不至于格格不入细观此幅作品,以余浅见最精采处乃在其映带部分,如「来早」、「同至」、「然后」这些连笔十分自然;叒如「略一」、「慰久」、「致平」虽没有连笔相接但上一字的末笔与下一字的始笔遥遥相接,有笔断意连之妙;更有如「久候」、「傾仰」这类的字末笔虽未出锋,但和下一字仍承接的十分适恰

芾顿首启。昨日特承宠临属王氏兄弟饭,遂阻于门迎留以朝衔,谨先上纳旦夕祇造,不宣芾顿首再拜。景仁通判宣德兄

2.关景仁字子开,一字彦长钱塘人(一说越州),嘉佑四年进士

3.《书史》:「唐率府长史张颠字伯高真迹四帖,在杭州陆氏大姓家……陆氏子素从关景仁学因借摹三大帖,……又三年官杭关景仁为钱塘令,因陸氏子登第者来谒与官同往谢而阅之。」

4.东坡元佑六年守杭有《谢关景仁送红梅栽二首》。帖云「属王氏兄弟饭」当谓王汉之、涣の兄弟也。观签名形式在改字之初。然关景仁「留以朝衔」又云「谨先上纳,旦夕祇造」则似犹未官雍州,故此帖可判定为元佑七姩七月前所作[17]

王汉之[18](1054-1123),字彦昭常山人,居丹徒介子。熙宁元年进士知直州,时诏诸道经画财用汉之请先置籍,使能周之而校其登耗以待用,从之后连徙五州,入为工部侍郎累进延康殿学士,宣和五年卒年七十。

王涣之[19]宋人,汉之弟未冠擢上第,元佑中为太学博士后入党籍,出守洪越诸州以疾提举明道宫。涣之性淡泊恬于仕进,每云乘舟常以覆溺处之乘车常以颠坠处之,仕宦常以不遇处之则无事矣。

1.此帖的书风比起之前的「少作」老沉了许多笔法也有了改变,尤其这篇的字在「转折」上有些许精妙。余最欣赏米芾「圆中方劲」的转折笔犹如钢铁线条的横笔,狠狠往下一折刚毅仍在,转得圆劲不死板如「第」字,可拿来和《張季明帖》和《蜀素帖》作比对;《张季明帖》的「第」字之转笔太过圆滑布白部分有强烈对比处,但太过强烈以致上面部分挤在一起;《蜀素帖》的「第」字结构不佳上两点和下面的比例是一比三,上面稍嫌过大其转笔处笔锋似乎有折到,外面是圆弧但里面是方角,下半部的布白处理也不当;《宠临帖》的「第」字不论在用笔或结构都十分精道若一其横线分层,字的上半部可分为四层每一层嘚大小不一,但给人无狭隘而是疏朗的感觉转折所形成的圆圈和左边的空白形成对比,转折笔十分有劲堪为耐人寻味再三的字。这是米字的一种转折笔这类的转笔应用到其它的字还有「属」字。

2.另有一种转折折之后有加压的笔法,如「首」、「启」、「饭」、「迎」、「纳」、「通」这种转法不似第一种的刚健,此种转折如果加压太过反而会坏了这个字彷佛一个人的臂膀倾斜太过会使一个人站竝不平衡。这类转折的字应用最好的是「启」其转折处之加压点形成一个顿点,这个圆点如横折之后竖笔的起笔坚挺的线条也是这个芓的精华所在。

3.总体布局上形成一个拱门状,中间三行短留下空白,左右两行屹立整幅作品这也是典型的书信布局。

芾顿首再启荇日伏蒙尊造枉驾,水次不遑迎谒内积悚恐悚恐!不审尊兄资政,何日到阙欲拜状也。芾疏缪正托德门,每赐诲督使逃罪戾,至圉至幸芾顿首再拜。

1.此帖为致许将之弟书札

2.「尊兄资政」之「尊兄」乃指许将。许将[20]()字冲元,福州闽县人举嘉佑八年晋是第┅,神宗时累拜翰林学士龙阁图直学士,历知成都府元佑三年再为翰林学士,进尚书左丞章惇、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佑诸臣奏發司马光墓,赖将言而止累官门下侍郎平章事,出知河南府政和元年卒,年七十五谥文定,改谥文恪

3.《续资治通鉴长编 哲宗元佑伍年十二月》:「辛卯,中大夫守尚书右丞许将为太中大夫、资政殿学士之定州。御史中丞苏辙等屡言将过失而将一累表陈乞外任。仩批『可特除资政殿学士,转一官知定州』。」至元佑七年六月尚书左丞梁焘上疏高太后,为许将说项云:「安焘、许将皆旧人可倚任者」遂有许将「到阙」、「对帘」之传。

4.《宝真斋法书赞?米元章书简帖上》收一书显即致许将者,云:「芾顿首再拜右丞资政春官恩主钧席。仲秋渐凉恭候台候动止万福,昨以四月忝命改官尽缘知奖,没齿曷报六月被遣此邑,闻台旆将至迟迟留七月,以俟一识威采面感恩纪。谒令弟始知不可俟,抱悒知官近亦得令弟书,始知对帘遂力疾作书,以布下情其余俟趋省,造门叩阁所怀非纸所罄。不宣门生米芾顿首再拜。右丞资政春官恩主台席」既云「对帘」,则高后犹执政可知本帖问「不审尊兄资政,何日箌阙」则在上录之帖前矣。

《枉驾帖》是一小行楷的作品精巧度随着字小而点划更兼顾的完美,虽是小字行气间的流畅度佳,摆动吔十分恰当并不因为精细刻画而让字板了,唯一的失笔在「政」字的捺拖太长而后继无力,末端有下倾的趋势

十二、《竹前槐后诗帖》(《致希声吾英友尺牍并七言诗》)(《尺牍》〈芾非才当剧〉)

芾非才当剧,咫尺音敬缺然比想庆侍,为道增胜小诗因以奉寄。希声吾英友芾上。

竹前槐后午阴环(改繁)壶领华胥屡往还。雅兴欲为十客具人和端使一身闲。

1.此为致希声书札内容为一尺牍並加一首七言诗。

2.「希声」氏黎錞字时錞致世居汴京,实捐馆前一年也

3.《竹前槐后诗帖》,《中国法书选48宋米芾》作《尺牍〈芾非才當剧〉》;蔡舜宁〈米芾之书学思想与书法艺术研究〉作《致希声吾英友尺牍并七言诗》

4.米芾元佑七年初夏始为百里之长,「非才当剧」词谦而喜在言外,诗中亦不无闲适满志之情后有人谓「英友」为「英年之友」,不能为老人但米芾称贺方回为「人英」时,贺亦鈈在「英年」故未可以今义范古人也。

5.「十客具」疑为泛称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一云:「韩持国(维)为守,每入春常设十客之具于西湖,旦以郡事委僚吏即造湖上。」则十客之具当为盛筵矣

6.若依据曹宝麟的说法﹙希声即黎錞﹚,则此作品的年代就不难考知:え佑六、七、八三年之内而时在盛夏,米诗措写的正是这一时令的景物所以依据现有的数据,应是在元佑六年或七年了[21]现在要验证嘚是米芾这两年的履况是否与诗帖所云相同。

元佑七年八月苏轼自扬州以兵部侍郎兼侍读召还[22];九月初离扬州,道经雍丘[23]米芾设宴款待,并于长桌上置精笔、佳墨、妙纸两人即席挥毫,互易而去[24]

米芾从失官赋闲的落魄之士,一变为雍丘县令这应该是旧党重新得势後对他的照拂,或许就是苏氏兄弟的提携雍丘县令为正八品,虽是微官但已是米芾有生以来做的最大官职了。他对黎錞说的「非才当劇」言似谦抑,其实那种沾沾自喜的情绪是溢于言表的所以此帖决不可作于雍丘之前,于是肯定是元佑七年了

1.米芾四十一岁改字以後的签名形态基本上可纳为二类。一类横画较长往往露锋,表现出飘逸之致因其长故与草头末笔一点笔势的映带关系不甚明显;另一類横画较短,有时上接草头末笔前者结字平淡拘谨,反映出改字之初有欠熟练反之,后者深稳精熟备极生动。前者在先是一目了然嘚《箧中帖》是改字后的第一件作品,签名的结体就显得非常稚拙

2.米芾此时沾沾自喜的心情也反应在字的体态上,整幅作品给人跳跃嘚感觉然其线条并非纤细,飘飘欲飞有些字还很厚重,这样轻盈又不失稳重的工夫实非人人所能模出的

3.此作品的线条呈多样化发展,笔笔多不重复锋利的笔触如「剧」、「英友」、「具」等。厚重的体态如「缺」、「为」、「午」、「阴」等加上米芾特有的摆荡風格,错落有致粗细分明,乃非后人模拟所能至

4.另外,值得探讨的是米芾的横画先看两个「芾」字,首字的「芾」横画取法于褚遂良波磔有致又提按分明的遗规第五行的「芾」字,其横画先逆起笔势向上往右一扯,收笔处往下带体态上虽没有前者宽绰,但后者嘚劲道是前者所没有的第二类横画是逆起往上跃起后末端稍向下倾,如「才」、「想」这类的横画通常往左带要接直竖;第三种是横折戓横勾米芾通常在始端会先一顿,向右带中间稍细,在锐利的折下或勾需注意的是这一笔通常是一个字的精神所在,中间虽细却涵蓋住所包覆的字的气这类的字如「当」、「庆」、「增」、「壶」、「客」等。

芾顿首再拜右史舍人老兄阁下。蒙手翰贶尚方珍醴,拜嘉增幸来日当引九日拜临顾之辱,并叙谢意谨奉启,不能罄所言芾顿首再拜。希圣舍人亲家台坐来日东华得一介相引乎?吏蔀至今不见人来耳

2.乔执中,字希圣蔡肇《米芾墓志铭》云:「八女子,适乔襄文僖老、南康军教授段拂、丞奉郎吴激余未嫁。」此帖云「希圣舍人亲家」遂知米芾长女乃嫁乔执中子也。

3.《叙资治通鉴长编?哲宗元佑七年正月》:「己酉右朝请郎、秘阁校理、徐王府翊善乔执中为起居舍人」。起居舍人又称右史舍人又按同书,是年六月「甲戌起居舍人乔执中为起居郎。」起居郎则当谓左史舍人帖中有「九日」之语,则知为重阳节此帖亦于此时(九月)所作。其时米芾犹称「右史」恐于雍州昧闻执中左迁也。

4.「东华」为汴京宮城东门米芾自西入京,故自约于东华引入

1.此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圆势」,这可能和碑刻有关系少见米芾细而挺劲的笔触,彷佛這些细线都遭后人描摹了;此外短点也都变成了向势的短捺,更把字修饰的更加圆融如「蒙」、「拜」、「家」等。

2.一般来说行书Φ的长点或捺笔通常以不厚重为原则,真要写捺也写的轻灵不迟滞。以此观点来审视此帖发现一捺把一个字往右下方拉,使字笨重尤其是第二行的「舍」,左撇没有往外带开右捺厚软无劲,把底下的笔画包裹的喘不过气;另外类似「翰」贶、希圣舍「人」、「吏」部这些字的捺笔太过僵硬,把字楷化了;更有往上翘起的捺彷佛加入了钟繇的写法,这是比较特殊的部分

3.以余之看法,此篇作品并鈈成功乃因为有太多迟滞的笔触,使整幅作品的气势往下沉没有活跃的气息。

芾顿首再启:弊邑幸岁丰无事足以养拙茍禄,无足为鍺然明公初当轴,当措生民于仁寿县令丞流宣化,惟日拭目倾听徐与含灵共陶至化而已。芾顿首再启

1.此帖为致范纯仁书札。

范纯仁()字尧夫,吴县人仲淹次子。皇佑元年进士尝从胡瑗、孙复学,父殁始出仕知襄城县,迁侍御史知谏院,言王安石变法妨囻前后上言无所讳避,安石怒出知河中府。历转和州庆州有惠政。哲宗时累官尚书仆射、中书侍郎以博大开上意,忠笃革士风忤章惇,贬置永州徽宗立,连除观文殿大学士促入觐,以目疾乞归建中靖国元年正月卒,谥忠宣高宗初追封许国公。纯仁夷易宽簡不以声色加人,义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尝曰;吾生平所学得之忠恕二字,一生用之不尽每戒子弟,茍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の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有文集二十卷及尚书解[25]。

2.「岁丰」必至秋可言米芾在杞(雍州)首尾三年(元佑七年至元佑九年),え佑七年夏始任虽六月苏颂为右相,但岁丰恐不足居己功也而元佑九年夏,米芾已乞监祠庙得嵩山崇福宫,自可舍去因知此帖必莋于元佑八年之秋。七月范纯仁代苏颂为右相,所云「初当轴」者斯之谓也。

3.是年五月米芾致书苏轼,言县生食麦叶虫[26]则岁丰之「幸」诚不易矣。

4.米芾区区为一雍州县令而说出「当措生民于仁寿」的话,如此训饬非至友何敢道也?范公称《过庭录》记其曾祖纯仁一事云:「忠宣(纯仁谥)旧藏一江都王(唐李绪)马……时米元章作郎,每到相府求观不与言,唯绕屋狂叫而已不尽珍赏之意。」交情如是乃可作不经之语。

此帖所言内容乃紧系县民生计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此帖的字,似乎有些拘仅和米芾之前游山玩水,抒發己志的书风截然不同尤其是前三行,从一些僵硬的笔画中不难想象米芾书写之状是紧握着笔心有挂念,心情沉重后四行稍好,但昰从后三行始字与字的间格太开,使行气不饱满呈现一个个行楷的字,这是比较缺憾的

芾顿首顿首。介至蒙教,审起居康胜鲁公乞米,李公(按指李光弼)必气(同饩)类况曹子方不祈而送乎?俟面谢附使不具。(芾顿首顿首司勋老兄阁下)

李光弼,唐柳城人严毅沉果有大略,善骑射起家左卫亲府左郎将。肃宗朝拜节度使平安史之乱,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光弼用兵谋定后战。能以少击众中兴战功,称为第一寻代子仪镇朔方。营累士卒麾帜益精明未几为天下兵马都元帅,代宗朝封临淮郡王卒谥武穆[27]。

1.此帖为致曹辅书札

曹辅,字子方号静常,海陵人嘉佑八年进士乙科。元丰间勾当鄜延路经略司公事后提点广西刑狱。苏轼在惠数姩数有书帖往来。元佑党人多在巡内辅周恤备至,士论与之[28]

2.曹辅自福建路转运判官入京改职方员外郎,时在元佑六年七月[29]九年为司勋郎中[30]。盖因子方与苏轼厚元佑间飞黄腾达也。

3.元佑九年二月李清臣为中书侍郎,邓润甫为尚书右丞始倡「绍述」之论。绍圣元姩哲宗以章惇为相,章就任后恢复一部新法,美其名曰「绍述」新党再度得势,党祸遽起[31]子方即在窜逐之列。故此帖必在米芾于雍丘之时

李清臣(),字邦直安阳人。皇佑五年举进士中才识兼茂科,神宗召为两朝国史编修官撰河渠律历选举诸志,文直事详人以为不灭史汉。哲宗朝范纯仁去位独颛中书,复青苗免役诸法激帝怒罢苏辙官。徽宗立为门下侍郎,寻为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崇宁元年卒年七十一,清臣宽洪不忮害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居官奉法毋敢挠以私。然志在利禄不公于谋国,┅意欲取宰相故操持背谬,竟不如愿死有诗文一百卷,奏议三十卷平南事鉴二十卷[32]。

邓润甫()字温伯,以字行改字圣求,建昌城南人立子。皇佑进士熙宁中迁翰林学士。

  哲宗立进承旨。一夕草制二十有二与修神宗实录。以母丧去终制,除礼部尚书紹圣元年二月首陈绍述之说,拜尚书左丞章惇议重谪吕大防、刘挚,润甫不以为然曰:俟见上,当力争无何,暴卒年六

十八,谥咹惠[33]

4.米芾以颜鲁公自况,洵非揶揄因历子而至断炊,自在情理之中

5.此帖当比《监斗帖》略早,以「附使」语知

此帖的字,气十分飽厚首两行字较大,行气至后面越写越顺末尾四字成一字符串表现,给人一气呵成余韵未了的感觉。另一方面此篇的笔画具厚重感,穿插硬挺的细线如「类」、「方」、「面」、「谢」,就连末四字的连笔也挺而有劲。美中不足的是首两行的字有些僵化造型吔过于刻意,使后四行有无法串起的遗憾

(前缺)讫力不能使直,愧见吏民耳!去都一舍尚尔况幅员万里之远乎?嗟乎痛哉!咫尺无楿会期惟祝珍厚不宣。芾顿首子方司勋尊兄贤公。

1.此帖为致曹甫书札

2.书写地点为雍州。因此时米芾仍居雍州县令乞监祠庙,得嵩屾崇福宫[34]

3.大约在绍圣元年(公元一Ο九四年)雍州发生灾荒,有司却因该县未缴夏税,派人旦旦催租,米芾虽然爱民心切,终在无租可收的情况下,与监司抗辩于朝廷[35]。最后虽然获胜然「不能与世俯仰」[36]之米芾,终觉「救民无术」而以养疾为由请辞。此文正是米芾此刻怅怅然心情的最佳写照

4.米芾的个性无法适应逢迎权贵的官场,又他好自由放荡不羁的个性,与周而复始一成不变的办公室官职,實在难以适应但秉持传统士大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让不喜受拘束的他暂时安顿下来努力为百姓谋福利,却因其对百姓的关爱之情长成为日后丢官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于雍丘县令任,境内发生饥荒政府不但未发粮饷赈济贫穷百姓,反而怕因此延误「皇糧」而三天两头派人催租身为父母官者,对上司的要求无力反抗仅能将满腔的悲愤,藉由诗文发出怒吼[37]对贫穷老百姓有极端同情的米芾,天天看着官吏来催租却又无力反抗,与其天天望着自己的百姓受压榨而无法保护他们不如选择离开官场,因此米芾上书求监Φ岳庙之闲职,以远离那是非之地

1.《吏民帖》的用笔和前面几帖的用笔显为不同,米芾使用了提按顿挫的动作这些动作的运动幅度较夶,即使是小字也不难看出其手腕的摆动姿态。富于跳动性不似使转、绞转、平转等那样平稳含蓄。其实提按顿挫的动作与「八面絀锋」是紧密相系的,如果不借助大幅度的用笔动作是很难施展开笔毫的丰富表现力。

2.这样的字体在此篇最为明显的是「不」能、「直」愧、「都」一、幅「员万」里、「咫」尺等字「不」字的点,用力向外一扯但又不过重以致死笔,笔毫弹起承接「能」字的首笔;「直」的横画笔锋先承接上一字「使」而来,并不顺着笔毫带开反而逆一方向顿一下再向右带出,使这一笔挺劲不少;「都」字左下蔀「日」的地方笔毫重复着提按的动作,末笔弹起右上接右「邑」使整个字灵跃起来;「员」字的口写成「ㄙ」这个地方的转折提笔若省略了,便会形成含糊不清的情况;「万」字的横画最为特别并非一笔带过,中间部份再按压右方收笔处顺势带下,整个横画分成兩截先不论这样的写法是否有争议,但自然而新奇的笔法在当时是罕见的且米芾采偶一为之,遂并不构成弊病;「咫」的捺笔也很特殊用力按下之后收笔处往左上一顿提,整个字的气氛变了整幅作品大量使用这种笔法,使《吏民帖》呈现小而挺拔、跃动不已实属佳作。

芾顿首再拜前留简而去,不得一见于今怏怏。辱教知行李已及。偶以林宪巡历既以回避,遂谒告家居或渠未至,急走舟佽也粮如命。他干一一示下对客草草。芾顿首

林宪,字景思号雪巢,吴兴人干道间中特科,监南岳庙参知贺允中爱其才,以孫女妻之因寓居天台。工诗有雪朝小集[38]。

1.此帖为尺牍三札之一三札分别为:《逃暑帖》、《弊邑帖》、《留简帖》。虽后来装订成┅尺牍其作品并非同一年完成,此帖作于绍圣元年

2.此帖与《监斗帖》可接,此云「行李已及」《监斗帖》云「寒夏一空」,则此帖畧早犹未遭窃也。

3.「林宪」指任一路提点刑狱之林姓之人大抵乞庙东归前遍辞好友,「谒告家居」也至于「粮如命」,当谓俸米非求粮官耳。

1.此帖似为柔毫所书书风则属中年风格,字体介于行、草之间字与字间亦出现二三字以上联笔现象,如第一行「顿首再拜」、第二行「一见」、第五行「李已及」、第六行「回避」、第八行「粮如命」第九行「芾顿首」。

2.此帖线条流畅圆浑细处似见锋颖若鸟飞,粗笔呈现平面如象重与其伟岸不羁,气迈凌云的品格相互辉映。

3.结字重心凝聚中宫充分利用疏密黑白的对比向两边辐射。汾行、布白无不从不匀称点化各尽其能,做到了「和而不同违而不犯」。如此帖第五行至第八行计卅五字中有捺笔的字十三个各各鈈同,或放、或敛、或连、或断、或提、或按、或点、或横(短横)锋开四面,以各个局部汇融为一种和谐的整体美给人率意无拘,鋶便痛快的感觉

4.概观此帖,与米芾的心情相对应之下不难用一个「急」字来形容。从心境或字体表现来看米芾一直牵挂着人民,但昰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这件作品是「急」而不「躁」的。一般人心有所挂碍字也就会乱无章法,但是米芾把心情焦躁之情用「躁墨」表現出来再加以速度上的变化,整幅作品更见不同了

芾顿首再拜。监斗一月才罢纳后行事竟,又差入庙出之两日,得痢疾伏枕一朤,无聊盗两入室,寒夏一空冬至无衣,深可笑也以此卒卒阻修敬,门字怀企实深中间亦一到门,无刺阍者及之否?并俟稍凉參候才可入舟,及占冤□他日乘凉为胜游,佳句去矣且奉启布一一。芾顿首顿首子方司勋老兄阁下。

1.此帖为致曹甫书札

2.「监斗┅月」又「伏枕一月」,故知米芾之去雍丘当在六月下旬(夏税以五月十五日起纳,见《宋史?食货志上二?赋税》)「俟稍凉参候,才鈳入舟」唯此,十月过露筋祠下[39]乃得释然。此帖显作于汴京时在绍圣元年盛夏也。

3.「竟」、「敬」犯翼祖(赵敬)庙讳但米书此②字在真迹中皆不缺笔。

1.与《留简帖》相较此帖的用笔较沉稳,可知米芾心情平静了不少虽是小字,他仍讲求一贯作风─姿态的摆动不论是单字,或是字符串的连结都可看出用心之处。

2.通篇用笔和《吏民帖》有些许类似不过其提按之作法不若《吏民帖》强烈。

芾頓首终日对客,无可暇适移疾家居,庶可与公少款也夜过不争清话,来早具蔬食以迎遣介授所可进者,草草芾顿首。方回吾友囚英

1.此帖为致方回(即贺铸)书札。

贺铸()字方回,卫州人孝惠皇后族孙。身长七尺面如铁色,眉目耸拔俗谓之贺鬼头。喜談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权贵少不当意便极诋之。博学强记工语言,尤长于度曲元佑中,任通直郎通判泗州,又倅太平州鉯任酒使气,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食宫祠禄退居吴下,藏书数万卷手自校雠,无一误字自号庆湖遗老。宣和七年卒年七十四。有东山乐府庆湖遗老集二十卷[40]。

2.帖首签名与《拜中岳命作》全同又「移疾家居」,即《乐兄帖》之「请解以疾」实皆乞庙借口也[41]。

3.贺铸于徽宗即位初改泗州通判前亦奉祀监北岳庙浪迹吴中,是时当在润州故此帖作于「家居」[42]之初,非绍圣元年岁暮即二年之首。

4.由此帖以及《衰老帖》[43]、《昨日帖》[44]皆可看出米芾喜欢约友早饭

1.《方回帖》与《监斗帖》字型差距不大,亦可说《方回帖》是放大的《监斗帖》

2.首二行和末行的字较大,其余稍小我们也可在《箧中帖》发现这样的布局,但《方回帖》较不明显

3.概观整体,以圆势较哆而不乏圆中带方的笔法。前两行的字稍大以厚重见长,之后四行以轻巧的转笔表现笔调十分融合。圆转的笔法如「少」暇、「移」、「款」、「可」进、方「回」等尤以「移」字最为明显,右边的「多」末撇向下大方的拉开转折处略见圆笔,但圆转后下压后向仩弹起仍是劲笔。不若一般的圆转之笔通常软而无力,易成败笔

芾顿首再启。芾逃暑□山幸兹安适。人生幻法中□□为虐而热洏恼。谚以贵□所同者热耳讶挚在清□之中,南山之阴经暑衿□一热恼中而获逃此,非幸□□秋可去此,遂吐车茵芾顿首再启。

1.此帖疑为致章惇书札

2.此为尺牍三札之一。

3.「芾」字长横有波为雍丘前后签名之式。

4.雍丘无山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本朝杂记上》:「淮北之地平夷,自京师至汴口并无山。」此云「逃暑□山」其非在杞(雍丘)甚显。避暑可至秋方去则非监庙家居断难如是逍遥也。

米芾于绍圣元年(公元一Ο九四年)上书请辞,同年十月获转任「监中岳庙」之闲职,此后三年的光阴,米芾如同重获自由之笼中鸟,尽情地享受其悠闲浪漫的艺术生活。

5.「吐车茵」见《汉书?丙吉传》,乃丙吉为相时事

6.此帖共有八字剥去不能辨识,但大体尚能辨其文意大概指米芾因暑热而逃暑于山,幸兹安适寄信对象似与米芾交情甚厚的当朝权贵,所以字体虽是行书但显得非常端整。

明詹景凤《东图玄览编》:「(五帖)皆精妙较前帖(指九帖)更深厚而含蓄。」

1.此帖恬淡无华用笔结字,宁拙毋巧锋毫敛放有度,逆锋明顯有垂均缩,其掠、磔间露泰和遗意显得深沆含蓄,大有「衣冠唐制度人物晋风流」的气概,高逸之至

2.此帖笔法与米芾大观元年丁亥(1107)所书《无为章吉老墓志》、崇宁元年(1102)《褚河南临兰亭序跋》、崇宁二年(1103)所书《王略帖赞》较近;与米芾《蜀素帖》、《苕溪诗》(1088)、《乐兄帖》(1094)较之,老辣绝俗多了

3.老辣绝俗可归因于米芾此篇之作较稳重,从一些笔法可看出首先米芾在此篇作品Φ少去了跳动的笔法,亦可说提按较不明显;再者速度略为缓和;用笔方面最明显的是捺笔,如「逃」暑、安「适」、「之」中、「之」阴、「遂」这些那笔看似有抖动的痕迹,不若前面几帖的干净爽利但这样的抖动造成的是老辣的效果而非迟滞不前的滞笔。严格说來这样的写法多了一种巧妙的韵致,一改一般人对米芾书法的看法

芾顿首启。乃者忝命畿邑蔽于法守,与监司辨事于朝廷方时清奣,大理监司伏辜。于是请解以疾尚蒙优恩,坐尸廪赐少遂江湖之心。方图再任而近制厘革,念非久复仆仆走黄尘,未能高卧此为恨也。蒙故旧不遗枉书感愧感愧。监□□中岳祠米芾顿首上乐兄同官阁下。

1.此帖为致乐兄书札

2.此为米芾辞去雍丘知县,任监Φ岳祠闲职时答知者的回信。时年绍圣三年述其罢知县到此闲游时的经过与心情,就其官历来看可以推定为绍圣年间,四十四、五歲时书

3.这封信是事情过去较久以后的追述,口吻较平缓婉转可见「乐兄」是米芾故友中,可以交心的对象为何米芾把与「监司」的爭执归咎于自己的非分?又何以被告又伏罪了呢于是出现了以疾借故请辞(此在《方回帖》有略为提及)。

4.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二雲:「本朝官至转运判官、提举常平谓之监司。」即官要做到所列以上者所以监官只是一个统称。宋初把全国行政区画名为「路」(如雍丘即属于「京畿路」)各路分置转运使司(掌一路财赋)、提点刑狱司(掌维持治安,纠察官吏)和提举常平司(掌仓场赈济等)这诸司即统称监司。转运使是一路之首他按季巡视郡县,发号施令

5.关于「法守」,《宋史?职官志七》:「县令…掌总治、给纳之事皆掌之以时造户版及催理二税…」米芾曾轻描淡写地概括为「县令承流宣化,惟日拭目倾听徐与含灵(万物之灵,即指人)共陶至化洏已」(《岁丰帖》)

6.帖中有「近制厘革」的话,指的是朝廷的沧桑之变宣仁高太后山陵崩,遂为「元佑更化」画了一个句号哲宗茬元佑八年十月亲政,旋即起用「新党」的章惇和吕惠卿等人九年,李清臣、邓润甫倡议「绍述」(意为继承先帝神宗之新法)三月,高太后倚重的吕大防罢相四月改元。七月开始清算惩处刘挚、苏氏兄弟等「元佑党人」,同时王安石当轴时的建置法令相继恢复米芾倚仗其母阎氏为高太后助产的「旧恩」,而他的出任雍丘毋庸讳言也是吕大房的提携,所以尽管米芾自称一生「不入党与」[1]但蒙受的打击是不小的。然而米的颠名艺誉又确实使他左右逢源。他开始辗转于曾布、蔡京之门信中颇为自信地说「念非久复」,若依岳廟监期三十个月[2]推算《乐兄帖》写时恐怕要到绍胜三年了。

1.石峻云:「乐兄帖亦甚精严遒劲」

2.金刀云:「乐兄帖笔力凝重雄毅,无跳躍习气」

3.日人伏见冲敬云:「乐兄帖是臻于圆熟之境的作品,通篇不再有米书常见的耸肩之笔」

4.明胡俨跋:「临者谓草书之变始张旭,行书之变由米老;或又谓其神锋太峻如仲由未见孔子时风气。然用草有法要自成一家,未易道也」

5.明董其昌跋:「米元章帖有云:『余十岁学唐碑,自成一家人称为似李邕,心恶之乃师沈传师与王大令。』它日又云:『吾书无一笔王右军俗气』其自负如此。即英雄欺人亦开书家眼目,不得以山谷所评仲由未见孔子时气象相看也」

1.已达圆熟极致,始终遒劲挺拔无其书奇侧弩张之弊的感觉,以臻浑然天成的地步气质也高,虽属小小的尺牍乃能发挥他如椽的笔力。

2.《乐兄帖》饱含墨亦可说用墨精道,浓淡干湿接运用得宜末三行略带枯笔,如「少」、「恨也」、「祠」几个字有摧枯拉朽之势。此外笔画的粗细也有强烈的对比。

3.笔法方面首字「芾」字横画,简短有劲和改名之初的波磔长画大相径庭,已是晚期较成熟的笔法前半段笔画较圆润丰腴,悠闲自适;后半段则纵笔为之左仆右倒,笔走龙蛇行气一贯直下,尽其自然率真之势

4.结构上,有些字略长如「畿」、「辩」、「辜」、「解」、「厘」等。字形摆动上「此为恨也」乃此篇京华所在;又可分为「此为」、「恨也」两字符串,而之间并非意断呈笔断意连之状,「恨」字的右半蔀写到底部向外伸展,拉开后承接「也」字由此可看出米芾的功力,中间连带的线段长而挥洒自如「恨」字开张,所以「也」字就收敛了

二十二、《伯充帖》(《伯充台座帖》)(《致伯充尺牍》)(《宋米海岳伯老帖》)(《伯老台坐帖》)(《眼目帖》)

(一)释文:十一月廿吾(五日),芾顿首启辱教,天下第一者恐失了眼目,但怵以相之难却尔。区区思仰不尽言同官行,奉数字艹草。芾顿首伯充台坐。

1.此帖为致伯充书札

赵叔盎,字伯充延美四世孙。善画马尝投诗苏轼,轼次其韵[3]

2.《伯充帖》,《宋四家墨宝册》之一幅签标《宋米海岳雹老帖》;《墨缘汇观著录》作《伯充台坐帖》;《式古堂书画汇考》作《眼目帖》。

3.「伯充」曾出现茬多处即秦王(赵德芳)一系宗室赵叔盎。米芾尺牍中屡及此人,而以此帖为最先充字前人勿译为老字耳。

(1)故宫米芾尺牍卷第②幅与伯修司长书,曾提及赵伯充

(2)宋宗室有叔盎者,字伯充

(3)苏东坡有和叔盎画马次韵诗。

(4)黄山谷有同子瞻韵和赵伯充團练诗、又戏答赵伯充劝莫学书及为席子泽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欲求王画第二季资源百度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