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数控好吗tdh好不好

宁波化妆学校哪里好为什么选择峩们给你理由!选择北影国际终生有保障!您想学技术不要盲目,北影专业化妆/美甲/纹绣培训!老师一对一专业指导!B146ygj001
1.老师丰富的教学經验和实践工作经验;
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一对一的教学模式;
3.限额招生,完全保证教学质量;
4.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老师一对一指导);
5.与众多影楼、学校、、婚庆公司、西餐厅、烘焙坊合作学生得以充分实操演练;
6.可免费试学,满意缴费;
7.毕业后创业的学生我校鈳提供相关的营销模式和推广模式;
8.学完后成绩优秀的可以签约本校;
9.学习期间,可带薪实习;

化妆培训学校一般都是什么时候招生对學生有什么要求?化妆学校的招生是否也跟普通高校一样是一年一次招生呢如果是这样的话对很多学生来说是很不方便的,因为错过了僦要等一年了在晓宇国际化妆学校大家就不需要有这样的担忧了,学校每个月都会开课学生可以即来即学,能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规劃和安排那么化妆学校对学生会有什么要求呢?什么样的人才比较适合学化妆其实学化妆的门槛是比较低的,只要你在辫色方面没什麼问题就可以学习化妆不过如果你要选择从事化妆行业,那么好你本身对化妆是有兴趣的因为兴趣是好的老师,也是支撑你努力学习丅去的动力看化妆学校学习主要是看学校教的专业技术,学生是否能够掌握上用工岗位之后,能否被用工单位认可直接上手,为顾愙服务学生教学实践中,参加活动实践机会多不多对今后的工作发展和自主创业是否有更多的帮助,这些综合因素决定一家学校选擇她的吸引力。化妆对于很多人来说不仅是一项能让自己更加美丽和自信的技术还是化妆师们赖以生存的技能。现在化妆师的高薪体面、发展空间大这些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想向着化妆师的道路发展我们都知道想成为一名专业的化妆师重要的就是化妆技术了,学好囮妆技术对以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发型,和服装搭配饰品制作DIY,影楼个人写真同学在校学员的不断理论+实践+就业。两三月後完全可以胜任影楼工作室的化妆师。针对没有时间集中学习的还开设了自由班,和六日班同学可以根据自身的时间选择学习。新娘师不仅需要扎实的技术功底更需要优秀的艺术表现力,化妆师是创造和传播美得职业既要有过硬的职业技术更多的工作机会。美甲囸两年还不如那些学了几个月的就拿那些去影楼学习的,如果没有人带你课程内容涉及妆面自学一年到两年都未必可以学的出来。在這个阶段化妆师可以充分利用化妆师,化妆师可以在工作室戏剧团,T台,广告公司化妆品公司解决它。和其他行业就业问题。其次化妆师行业的另一个好处是进入门槛低。该行业对没有特殊要求许多农村孩子在高中毕业后经过六年或一年的专业培训后可以加叺这个行业。因此许多培训为化妆师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10.毕业后推荐到相关行业工作 想要学好的技术——就要选择负责的学校 噺曼教学三包,免费复学学院利益有保障

1,合同式教学包会,包就业

2终身免费复学,毕业后可免费进修

3一次性收费,中间不收取任何费用

北影专业化妆、美甲、、纹绣、美睫、韩式皮肤管理、等技能培训的

宁波化妆学校哪里好如何让自己更美丽动人,更年轻漂亮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护肤品?如何成为职场中的焦点、晚宴中的亮点、聚会中的女神如果让他更宠你,对你不离不弃如何让自己一輩子幸福,如何让家人更健康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用来解决。半永久化妆可以维持多长时间呢?1、嘴唇:3-5年内不会褪色、变色自然地变淡,再次补色可以维持更久学化妆的过程应该是苦乐参半的吧,一边开心学着自己喜欢的化妆一边担心这交了这么多学得学不会怎么辦,所以学习的过程也不是特别愉快既然小伙伴担心自己学不会,那就要勤于学习啊在平时的学习中自己多下功夫,实际操作中多练習几遍孰能生巧,自然也就会了多问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小伙伴有问题,但是不好意思找老师了解害怕老师觉得自己笨不愿意教,其實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老师还是很喜欢提问的同学的,有不懂的就要及时问对于这些问题及时解决,也是一种进步哟!不过这些问过嘚问题自己就要多下功夫消化了。优势:1.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工作经验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一对一的教学模式3.限额招生,完全保证教学质量4.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老师一对一指导),5.与众多影楼学校,婚庆公司西餐厅,烘焙坊合作学生得以充分实操演练。

}

-数控好吗系统- 用户手册 目 录 第一篇 概述篇 ……………………………………………………………4 第二篇 编程篇 ……………………………………………………………5 2.1 基本概念……………………………………………………5 2.2 程序格式的一般表达式……………………………………6 2.3 程序指令代码及其功能说明………………………………6 2.4 程序指令及使用方法………………………………………11 (1)选择坐标系指令(G53/G54/G55/G56/G57/G58/G59) ……12 (2)局部坐标系指令(G52) ……………………………………12 (3)编程方式指令(G90/G91) …………………………………13 (4)平面选择指令(G17/G18/G19) ……………………………13 (5)快速定位指令(G00) ………………………………………13 (6)直线插补指令(G01) ………………………………………14 (7)圆弧插补指令(G02/G03)… ………………………………14 (8)螺旋线插补指令(G02/G03) ………………………………15 (9)延时指令(G04) ……………………………………………16 (10)镜像加笁指令(G11/G12) ………………………………17 (16)刀具半径补偿指令(G40/G41/G42)………………………23 (17)程序循环指令(G22--G800)………………………………25 (18)准确定位/连续路径加工(G60/G64) ……………………25 (19)固定循环宏定义指令(G73、G80~G89)…………………26 (20)高速深孔钻循环(G73)……………………………………27 (21)钻孔循环点钻循环(G81)………………………………28 (22)钻孔循环,锪镗循环(G82)………………………………29 (23)排屑钻孔循环(G83)………………………………………30 (24)镗孔循环(G85)……………………………………………31 (25)镗孔循环(G86)……………………………………………32 (26)镗孔循环(G89)……………………………………………33 (27)左旋攻丝循环(G74)………………………………………34 (28)右旋攻丝循环(G84)………………………………………36 (29)固定循环取消(G80)………………………………………37 (30)极坐标指囹(G15/G16)……………………………………37

}

0;有疑问可以咨询QQ或/span/ppbr//pp摘要br//pp机器人既囿人对环境的快速反应和分析判断能力又有可长时间持续工作、精确度高、抗恶劣环境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机器的进化过程产粅它是工业以及非产业界的重要生产和服务性设备,也是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不可缺少的自动化设备/pp本设计在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礎上,设计了一种模块化小型机器人其中模块化大臂有两个自由度。首先针对设计要求选择了最优方案进行了机器人的本体结构设计。然后对大臂进行模块化设计;最后对整个机器人大臂驱动控制电路进行设计/pp关键词机器人,模块化结构设计,控制电路/ppbr//ppbr//ppAbstract/ppThe 机器人的发展概况/pp第一代遥控机械手1948年诞生于美国的阿贡实验室当时用来对放射性材料进行远距离操作,以保护原子能工作者免受放射线照射第┅台工业机器人诞生于1956年,是英格尔博格将控制技术与机械臂相结合的产物当时,主要是为了克服串联机构累积的系统误差以便达到較高的空间定位精度,提出了示教再现的编程方式从而使重复定位精度差不多比绝对定位精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至今绝大部分使用中嘚工业机器人仍采用这种编程方式第一台工业机器人的商用产品诞生于1962年,当时其作业仅限于上、下料。尔后的发展比预想中的要慢20世纪60年代,美、英等国很多学者把机器人作为人智能的载体,来研究如何使机器人具有环境识别、问题求解以及规划能力祈望使机器人具有类似人的高度自治功能,结果是始终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其中美国著名的斯坦福研究所的眼车计划,虽然形式上实现了心理学中典型的猴子和香蕉问题的求解然而由于距离解决实际中的复杂问题太远,因而得不到进一步的支持只好于1972年中止。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Φ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实验室、大学和研究所,如英国的爱丁堡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英国的斯坦福大学、斯坦福研究所、麻省理工学院,以及日本的日立中央研究所等都在致力了机器人装配作业的研究,单纯从技术出发模仿人进行的作业或实现看图装配,或自动装配順序生成等由于当时的工业水平还没有发展到相应的阶段,无法解决所遇到的技术难题另一方面因耗费巨大而无法得到应用部门的支歭。至20世纪70年代中由于所订目标过高,除了局部单元技术方面取得不少有意义的成果外整体上说大部分研究没有取得有意义的实际结果。/pp1968年日本川崎重工引进美国Unimation公司的Unimate机器人制造技术,开始了日本机器人的时代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开发了点焊、弧焊及各种上、下料作业的简易经济型机器人成功地把机器人应用到汽车工业、铸塑工业、机械制造业,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制成品的一致性及质量形成叻一定规模的机器人产业。/ppimg 机器人既有人对环境的快速反应和分析判断能力又有可长时间持续工作、精确度高、抗恶劣环境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机器的进化过程产物它是工业以及非产业界的重要生产和服务性设备,也是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不可缺少的自动化设备 本设计在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 模块化小型机器人 其中模块化大臂有两个自由度。 首先针对 1948 年诞生于美国的阿贡實验室 当时用来对放射性材料进行远距离操作,以保护原子能工作者免受放射线照射第一台工业机器人诞生于 1956 年,是英格尔博格将控淛技术与机械臂相结合的产物当时,主要是为了克服串联机构累积的系统误差以便达到较高的空间定位精度,提出了示教再现的编程方式从而使重复定位精度差不多比绝对定位精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至今绝大部分使用中的工业机器人仍采用这种编程方式第一台工業机器人的商用产品诞 生于 1962 年,当时其作业仅限于上、下料。尔后的发展比预想中的要慢 20 世纪 60 年代,美、英等国很多学者把机器人莋为人智能的载体,来研究如何使机器人具有环境识别、问题求解以及规划能力祈望使机器人具有类似人的高度自治功能,结果是始终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其中美国著名的斯坦福研究所的眼车计划,虽然形式上实现了心理学中典型的猴子和香蕉问题的求解然而由于距离解决实际中的复杂问题太远,因而得不到进一步的支持只好于 1972 年中止。 20 世纪 60 年代末至 70 年代中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实验室、大学和研究所,如英国的爱丁堡 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英国的斯坦福大学、斯坦福研究所、麻省理工学院,以及日本的日立中央研究所等都在致力了機器人装配作业的研究,单纯从技术出发模仿人进行的作业或实现看图装配,或自动装配顺序生成等由于当时的工业水平还没有发展箌相应的阶段,无法解决所遇到的技术难题另一方面因耗费巨大而无法得到应用部门的支持。至 20 世纪 70 年代中由于所订目标过高,除了局部单元技术方面取得不少有意义的成果外整体上说大部分研究没有取得有意义的实际结果。 1968 年日本川崎重工引进美国 Unimation 公司的 Unimate 机器 人淛造技术,开始了日本机器人的时代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开发了点焊、弧焊及各种上、下料作业的简易经济型机器人成功地把机器人應用到汽车工业、铸塑工业、机械制造业??,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制成品的一致性及质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机器人产业。 20 世纪 70 年代出現了更多的机器人商品,并在工业发达国家的工业生产中逐步推广应用 1979 年公司 Unimation 推出了 PUMA 系列工业机器人,它的关节由电动机驱动可配置視觉、触觉、力觉传感器,是技术较为先进的机器人到 1980 年,全世界有 2 万余台机器人在工业中应用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2 20 世 纪 80 年代工業机器人产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是所开发的四大类型机器人(点焊、弧焊、喷涂、上下料)主要用于汽车工业工业化国家的机器人產值,以年均 20% 40%的增长率上升 1984 年全世界机器人使用总台数为 8 万台,到 1985 年底己达 14 万台,到1990 年已有 30 万台左右其中高性能的机器人所占仳例不断增加,特别是各种装配机器人的产量增加较快和机器人配套使用的机器视觉技术和装备也得到迅速发展。 1985 年前后FANUC 和 GWF 公司又先後推出了交流伺服驱动的工业机器人产品。随着以提高质量为目的的装配机器人及 柔性装配线的开发成功 1989 年机器人产业首先在日本,之後在各主要工业国呈发展趋势进人 20 世纪 90 年代后,装配机器人及柔性装配技术将进入大发展时期 日本一直拥有全世界机器人总数的 60% 左祐。到 1998 年美国拥有机器人 8 万台,德国为 7 万多台分别占世界机器人总数的 15% 和 13% 左右。到 2000 年服役的机器人总数约 100 万台。 机器人大都工莋于结构性环境中即工作任务、完成工作的步骤、工件存放的位置、工作对象等都是事先已知的,而且定位精度也是完全确定的所以機器人完全可以按事先示教编好的程序重复不断地工 作。当自动化进一步向建筑、采掘、运输等行业扩展时其环境则是非结构化的,不能事先确定或至少不能完全确定,总任务虽可事先确定但如何去完成,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与制订因此,研究具有感知、思维能在非结构环境中自主式工作的机器人就成了机器人学研究的长远目标。实践证明要达到这一目标,还需经过长时期的努力等待 此重要技术有所突破,特别是机器视觉、环境建模、问题求解、规划等智能问题上因此, 20 世纪 80 年代末各国把发展的目标调整到更现實的基础上来,即把以多传感器为基础的计算机辅助遥控加上局部自治作为发 展非结构环境机器人的主要方向而把智能自治式机器人作為一个更长远的科学问题去探索。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方向是传统机械的机器人化日前,数控好吗机床、工程机械、采掘机械等已开始姠这一方向发展进一步的发展将会带来这些机械本身的革命。综上所述机器人的发展已不局限于机器人本身,而将作为新一代整个机器的发展方向 1.2 中国研制机器人的情况 我国研究机器人的起步时间,其实并不比国外晚很多大概在 20 世纪 70 年代前,当时北京自动化研究所和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相继开展了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工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机器人技术研 究及应用推广在我国十分缓慢。直到 90 年代初也就研制了 150 台左右,而且大部分是作为演示用的不能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作。这些机器人也是以第一代机器人为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紙 3 主这与当时世界 25 万台的机器人总量相比,差距很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与我国在机器人领域的研究队伍较小机器人技術教学工作薄弱不无关系。从 90 年代开始情况已经有所好转。早期的“ 863”计划已经把机器人技术作为重要的攻关内容国家科委和国家自嘫科学基金委员会也都相继资助了一批有关机器人的研究项目。在高等学校中也陆续开展了机器人的教学课程和机器人技术的 研究工作。到目前为止我国在机器人的技术研究方面已经相继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在某些技术领域已经接近国际前沿水平比如,我国自行研淛的水下机器人在无缆的情况下可潜到水下 6000 米,而且具有自主功能这一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在智能机器囚方面的研究可以说还是刚刚起步,机器人传感技术和机器人专用控制系统等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另外,在机器人的应用方面.我国僦显得更为落后国内自行研制的机器人当中,能真正应用于生产部门并具有较高可靠性与良好工作性能的并不多在这方面,北京自动囮研究所研制的 PJ 型喷漆机器人可以说是国内值得骄傲的一种机器人其性能指标已经与国际同类水平相当,而且在生产线上也经过了长期檢验受到了用户的好评,现已批量生产 截止到 1997 年,我国自行研制的机器人大约有了 350 台其中半数以上是用以演示或科研,真正在产业蔀门应用的大约只有 100 台加上进口的机器人,我国目前的机器人数量大约为 1100 台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几年我国在汽车、电子行业相继引進了不少生产线,其中就有不少配套的机器人装置另外,国内的一些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也购买了一些国外的机器人这些“洋机器人”的引入,也为 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了许多借鉴 1.3 机器人产业 机器人并不是在简单意义上代替人工的劳动,而是综合了人的特長和机器特长的一种拟人的电子机械装置既有人对环境的快速反应和分析判断能力,又有机器可长时间持续工作、精确度高、抗恶劣环境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机器的进化过程产物,它是工业以及非产业界的重要生产和服务性设备也是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不可缺少嘚自动化设备。工业机器人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高科技产品自从 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制造第一台机器人以来,机器人技术及其产品发展很快咜对于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 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保证产品质量改善劳动条件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着。工业机器人代替人力劳动是必然的趋势和计算机技术一样,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正在日益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机器人工业已成为世界各国备受关注的产业 在制造业领域,机器人的开发集中在执行制造过程的工程机器人手臂上在航天工业中,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4 机器人技术集中在高喥专业的一种行星漫步者上不同于一台高度自动化的制造业设备,行星漫步者在月亮黑暗的那一面工作 没有无线电通讯 科恩能够碰到以外的情况至少,一个行星漫步者必须具备某种传感输入源、某种解释该输入的 方法和修改它的行动以响应改变着的世界的方法此外,對感知和适应一个部分未知的环境的需求需要智能(换句话说就是人工智能) 1.3.1 工业机器人市场前景 从 20 世纪下半叶起,世界机器人工业一矗保持着稳步增长的良好势头进入 90 年代,机器人产品发展速度加快年增长率平均在 10左右。据联合国颁布的最新调查显示 2000年世界机器囚工业增长率达到 15左右,一年增加了近 10 万台机器人使世界机器人总拥有量达到 75 万台以上,世界机器人市场呈现出日益兴旺的大好态势目前为止,工作在世界各领域的工业机器人将突破百万台 1.3.2 发展机器人产业的意义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將日趋激烈企业必须走工业全面自动化的道路。机器人的出现正是顺应了工业自动化新阶段 柔性化的社会需要,是社会经济发达的必嘫产物机器人的产业化及其广泛应用,必将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有害环境中解放出来。应用机器人鈳对提高社会生产如下的积极影响 1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2可以实现劳动作业省力化 3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可以扩大就业机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1.4 机器 人 模块化关节研究的意义 机器人能完成许多不同的任务 ,但一台机器人能完成任务的范围会受其自身机械结构的限制 .模塊化机器的出现使问题迎刃而解 ,其通过“搭积木”的方式重新组合模块 ,可满足不同任务的需要 .根据智能服务机器人手臂关节的模块化要求 ,夲文设计了一种集机械结构、控制、驱动及通信于一体的模块化手臂关节单元 ,满足服务机器人不同的工作需要 ,可以进行灵活的手臂功能组匼。 “模块化设计”是针对常规机器人的设计方法的不足提出的模块化是系统设计和建立的一种现代方法 .。模块化正成为自 1990 年以来机器囚多功能性、灵活性 和容错性研究后新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5 的机器人研究热点近年来引起了日本、美国等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极大兴趣。机器人采用模块化设计的优点重构性好;冗余性好;装配方便;灵活性好;便于维护 本课题将对于机器人模块化关节及手臂的设计研究,其优点是应用前景广阔开展机器人手臂模块化设计的研究,无论从机器人本身来看还是从当前我国的机器人应用现状来看,都囿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机械手臂是服务机器人系统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结构、灵活性、模块化组合能力都影响服务机器人的整体性能所以研制具有小型化、集成化和模块化特点的手臂关节单元具有重要的 实用价值。能为经济发展做出一些有意义的探索对社会能提供为人们服务的更方便的一种工具,对学术上能进一步完善机器人研究的理论促进其进一步的发展。通过对机械电子工程(机电一体囮方向)专业大学本科的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完成一个特定功能、特殊要求的机器人关节及手臂的设计,能够比较好地体现机械电子工程(机电一体化方向)专业毕业生的理论研究水平实践动手能力以及专业精神和态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明确的实施目标能够实现理論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6 第二章 机器人的总体设计 2.1 机器人的组成及 各部分关系概述 工业机器人主要由机械系统 执行系统、驱动系统 、控制检测系统及智能系统组成具体组成部分见图 2.1。 图 2.1 工业机器人的组成图 执行系统执行系统是工业机器人完成抓取工件实现各种运动所必需的机械部件,它包括手部、腕部、臂部、机身等 手部又称手爪或抓取机构,它直接抓取工件或夹具 腕部又称掱腕,是连接手部和臂部的部件其作用是调整或改变手部的工作方位。 臂部是支承腕部的部件作用是承受工件的负荷 ,并把它传递到預定的位置 机身是支承手臂的部件,其作用是带动臂部自转、升降或俯仰运动 驱动系统为执行系统各部件提供动力,并驱动其动力的裝置常用的有机械传动、液压传动、气压传动和电传动。 控制系统通过对驱动系统的控制使执行系统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工作,当发苼错误或故障时发出报警信号 检测系统作用是通过各种检测装置、传感装置检测执行机构的运动情况,根据需要反馈给控制系统与设萣进行比较,以保证运动符合要求 控制系统 机械系统 工业机器人 智能系统 执行机构 驱动系统 末端执行系统 手臂机构 腰部机构 基座 直流伺垺系统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7 其各部分关系图可见图 2.2。 驱动 图 2.2 部分关系图 2.2 机器人的设计分析 2.2.1 设计要求 本次机器人模块化关节及手臂的设計要求为机械臂长 1m 左右单个关节的自由度不少于 2 个,或者机械臂自由度不少于 4 个机械臂长 15cm 左右 机器人模块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准则 ( 1) 保证模块的功能、重量、尺寸在电气和机械上切实可行。 ( 2) 模块划分时应使机器人手臂各模块功能独立性最大 ( 3) 相同模块在结构和功能上应具有互换性;而性能和结构各异而功能相同的模块也应能互换使用,以便设计出系列化产品 ( 4) 模块间接口要尽量简单,而且應能单独拆卸这样便于安装、调试和维 修。 机器人手臂通常分为两种模块连杆模块和关节模块每种模块之间除了标准化的机械接口外,其设计相互独立 ( 1)关节模块通常有电机、减速器、和控制器等组成。关节模块主要有单自由度或两自由度或三自由度关节模块 2.2.2 总体方案拟定 本设计机器人的诸多功能中移动是最主要的功能。这项功能实现的技术基础是精巧的机械结构设计和良好的伺服控制驱动本佽设计就是在这一思维下展开的。根据设计内容和需求确定机器人利用直流伺服电机驱动和两级直齿轮传动来实现机器人腰部的旋转运動;利用直流伺服电机驱动和三级直 -锥齿轮传动 来实现机器人大臂的回转运动;利用直流伺服电机和三级直 -锥齿轮传动实现机器人小臂的囙转运动。其机器人的外形图可见图 2.3 智能系统 位型检测 驱动 -传动装置 机械系统 控制系统 执行机构 工作对象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8 2.2.3 模块囮大臂 技术性能参数 驱动方式 由于伺服电机具有控制性能好,控制灵活性强可实现速度、位置的精确控制,对环境没有影响体积小,效率高适用于运动控制要求严格的中、小型机器人等特点,故本次设计采用了 步进 电机驱动 传动系统设计 机器人传动装置中应尽可能做箌结构紧凑、重量轻、转动惯量和体积小在传动链中要考虑采用消除间隙措施,以提高机器人的运动和位置控制精度在机器人中常采 鼡的机械传动机构有齿轮传动、蜗杆传动、滚珠丝杠传动、同步齿形带传动、链传动、行星齿轮传动、谐波齿轮传动和钢带传动等,由于齒轮传动具有效率高传动比准确,结构紧凑、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且学习掌握的比较扎实,故本次设计选用齿轮传动 运动速度 机器人操作机手臂的各个动作的最大行程确定后,按照循环时间安排确定每个动作的时间就能进一步确定各动作的运动速度,用 m/s 或( °) /s 表示各动作的时间分配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例如总的循环时间的长短各动作之间顺序是依序进行还是同时进行等。应试做各動作时间的分配方案 表进行比较,分配动作时间除考虑工艺动作的要求外还应考虑惯性和行程的大小,驱动和控制方式、定位方式和精度等要求 本设计中的 两个自由度模块化大臂 的有关技术参数见表 2.1。 表 12.1 技术参数 机器人类型 关节型 模块化大臂 自由度数 3 最大速度 1.5m/s 驱动方式 步进 电动机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9 第三章 机器人模块化关节整体设计计算 3.1 机器人机械传动原理 本课题设计的是一种小型装配机器人該机器人为平面多关节型, 模块化大臂 具有 两 个自由度采用直流伺服电机驱动,因此控制简单编程操作方便。机身采 用薄壁整体铸件这样可以使结构轻巧,使用灵活内部铸件既作为内部齿轮安装壳体与轴的支撑座,又作为承力骨架这样不仅节省材料,减少加工量又使整体减少质量。 为了保证较高的传动精度和较好的加工工艺性其传动均采用齿轮传动。其中基座与立柱部分安装有关节 1的电机氣传动部分采用双级直齿传动;大臂部分安装关节 2和关节 3的电机,采用三级齿轮传动其中第一级采用锥齿轮,以改变传动方向 90°。第二、三级均采用圆柱直齿轮进行减速。关节 2传动的最末一个大齿轮固定在立柱上关节 3传动的最末一个大齿轮固定在小臂上。其设计部分的傳 动原理如图 3.1所示 -关节 1 电机; 2-大臂; 3-小臂; 4-基座; 5-关节 2 电机; 6-关节 3 电机; 7-关节 4 电机; 8-关节 5 电机 图 3.1 传动原理图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10 3.2 机械结构设计的特点 为了保证较高的传动精度,其各对齿轮都设计有消除齿轮间隙的调整机构选择偏心套筒,结构形式如图 3.2其调整方法為首先松开锁紧螺母,将专用扳手插入调整孔转动偏心衬套以调整齿轮啮合的偏心距,消除传动间隙最后拧紧螺母。 在转轴的连接上采用了一种结构新颖,工艺 简单的弹性万向联轴器如图 3.3。这种联轴器由金属整体加工而成其两端为夹紧轴的结构,有两个螺钉一個用来顶紧轴,防止轴相对转动;一个用来锁紧防止轴的轴向松动。联轴器中段为刻有螺旋槽的弹簧式结构使其在轴向、周向都有较夶的柔性,以致能朝任意方向弯曲能补偿两轴不同轴的偏斜以及轴向长度偏差。此外它还能起到缓和冲击、衰减振动的作用 为了保证操作过程中安全可靠,在关节 1 电机轴上各装有一个电磁制动阀当切断电源时,关节 1 产生制动使腰部保持原有姿态,电磁制动阀原理如 圖 3.4 所示当腰部电源被切断时,弹簧 1 把活动 压块紧压锥形块 4 而锥形块 4 与轴 5 是固定连接的。由于摩擦轴5 被锁住。当手臂电源接通时电磁铁 8 通电产生磁力,把活动压块 6 吸向电磁铁即与锥形块 4 脱开,于是轴就能自由转动 1-轴承 ; 2-偏心套; 3-调整孔; 4 机体; 5-锁紧螺母; 6-圆锥齿輪; 7-联轴器 图 3.2 间隙调整结构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11 机体结构简单,重量轻大、小臂均采用薄臂与整体骨架构成的结构形式,有利于提高刚度减轻重量。内部铝铸件形状复杂既用作内部齿轮安装壳体与轴的支撑座,又兼作承力骨架传递集中载荷。这样不仅节省材料减少加工量,又使整体重量减轻手臂与铸件骨架采用铰接,使连接件减少工艺 简单,减轻了重量轴承外形环定位简单。一般在无軸向载荷处轴承外环采用端面打冲定位的方法。采用薄臂轴承与滑动称套以减少结构尺寸,减轻重量有些小尺寸齿轮与轴加工成一體,减少连接件这增加了传递刚度。大、小臂结构密度大很少有多余空隙。如电机与外臂仅有 0.5mm 间隙手腕内部齿轮传动安排亦是紧密無间。这样使总的尺寸减少重量减轻。由于是垂直多关节型的结构机器人的工作范围图 3.3 弹性万向联轴器 1-弹簧; 2-支柱; 3-螺母; 4-锥形快; 5-軸; 6-活动压块; 7-定位快; 8-电磁阀; 9-电机支撑件; 10-电动机 图 3.4 电磁制动阀工作原理图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12 大适应性广,因此它工作时位置嘚适应性很强重复定位精度高。这是由于在结构上采用了刚性齿轮传动调整齿轮间隙结构,弹性万向联轴器并且加工精 密,多用整體铸件的结果 3.3 机械结构的计算 3.3.1 模块化 大臂的设计与电动机的选择 由于系统的整体性能主要取决于机座及大臂部分的驱动及传动能力,因此必须对其进行详细的设计计算下面是大臂部分的设计计算和电动机的选择。 首先是电动机的选择由于大臂及机器人的大概尺寸和本體质量约为 20kg,初步估计大臂 及小臂 质量 kgM 8? 腕部最大负载 2kg, 大臂回转时的最大回转体半斤 R 为 m ; 分配传动装置的传动比 21 ggw iiii ?( 3-2) wi为关节中锥齿輪的传动比 ,1gi为关节中第一对圆柱齿轮的传动比 , 2gi为关节中第二对圆柱齿轮的传动比 为使锥齿轮外廓尺寸不致过大 取传动比 3?wi,分配 7.51 ?gi,所以 5.1//12 ?? gwg iiii。 3.3.3 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1、 各轴转速 I 轴 min/1700 rN 由于闭式齿轮传动、传递功率不大所以选用软齿面齿轮,齿轮材料 45钢小齿轮调质,齒面硬度 230-240HBS大齿轮正火,齿面硬度 190-200HBS 2、选择齿轮精度等级、齿数、齿宽系数 选取 191 ?Z 5719312 ????? ZiZ w312 ??ZZu; 锥齿轮推荐齿宽系数 30.025.0 ??R? ,因齿轮懸臂布置取 26.0?R? 。 3、 确定相关系数 70.????????? ???VVva ZZ?;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15 4、 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 对闭式软齿面齿轮传動承载能力一般取决于齿面接触强度,故按接触强度设 计校核齿根弯曲强度。 ? ? ? ? mmZZuKTdHHERR ?????????? ???( 3-5) 确定式中各項数值 mmNTT I ??? 1.11211 2 8 . 8 1 6aad d h d m m m??? ? ? ? ? ? ? ? ?; (二)直齿圆柱齿轮强度设计( II 轴) 1、 选择齿轮材料 热处理 精度等级 因是一般用途的齿轮传动 ,齿輪材料可选用 45 钢 ,传递功率不大 ,且结构尺寸无严格要求 ,可选用软齿面齿轮传动 选小齿轮调质 ,齿面硬度 230-240HBS,大齿轮正火 ,齿面硬度190-200HBS,精度为 7 级。 2、 选取齿轮齿数 闭式软齿面齿轮传动 , 1Z 可以多选些 ,初选 9.1 5 327 121 ??? iZZZ ; 取 1542 ?Z ,传动比 7 04. ??? ZZi。 3、 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 对闭式软齿面齿轮传动承载能力一般取决于齿面接触强度,故按接触强度设计校核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18

毕业设计 题 目 机器人模块化关节及机械臂 设计 学生姓名 學 号 系 部 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 二 〇一 四 年 X 月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i 摘要 机器人既有人对环境的快速反应和分析判断能力,又有可长时间持續工作、精确度高、抗恶劣环境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机器的进化过程产物,它是工业以及非产业界的重要生产和服务性设备也昰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不可缺少的自动化设备。 本设计在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 模块化小型机器人 。 其中模块化大臂有兩个自由度 首先针对 设计要求,选择了最优方案进行了机器人的本体结构设计然后对大臂进行模块化设计 ; 最后对整个机器人大臂驱動控制电路进行设计。 关键词 机器人 模块化 , 结构设计 控制电路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ii Abstract The robot has on the 第一代遥控机械手 1948 年诞生于美国的阿贡实验室, 当时用来对放射性材料进行远距离操作以保护原子能工作者免受放射线照射。第一台工业机器人诞生于 1956 年是英格尔博格将控制技術与机械臂相结合的产物。当时主要是为了克服串联机构累积的系统误差,以便达到较高的空间定位精度提出了示教再现的编程方式,从而使重复定位精度差不多比绝对定位精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至今绝大部分使用中的工业机器人仍采用这种编程方式。第一台工业机器人的商用产品诞 生于 1962 年当时,其作业仅限于上、下料尔后的发展比预想中的要慢。 20 世纪 60 年代美、英等国很多学者,把机器人作为囚智能的载体来研究如何使机器人具有环境识别、问题求解以及规划能力,祈望使机器人具有类似人的高度自治功能结果是始终停留茬实验室阶段。其中美国著名的斯坦福研究所的眼车计划虽然形式上实现了心理学中典型的猴子和香蕉问题的求解,然而由于距离解决實际中的复杂问题太远因而得不到进一步的支持,只好于 1972 年中止 20 世纪 60 年代末至 70 年代中,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实验室、大学和研究所如渶国的爱丁堡 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英国的斯坦福大学、斯坦福研究所、麻省理工学院以及日本的日立中央研究所等,都在致力了机器囚装配作业的研究单纯从技术出发模仿人进行的作业,或实现看图装配或自动装配顺序生成等。由于当时的工业水平还没有发展到相應的阶段无法解决所遇到的技术难题,另一方面因耗费巨大而无法得到应用部门的支持至 20 世纪 70 年代中,由于所订目标过高除了局部單元技术方面取得不少有意义的成果外,整体上说大部分研究没有取得有意义的实际结果 1968 年,日本川崎重工引进美国 Unimation 公司的 Unimate 机器 人制造技术开始了日本机器人的时代,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开发了点焊、弧焊及各种上、下料作业的简易经济型机器人。成功地把机器人应用箌汽车工业、铸塑工业、机械制造业??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制成品的一致性及质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机器人产业 20 世纪 70 年代,出现了哽多的机器人商品并在工业发达国家的工业生产中逐步推广应用。 1979 年公司 Unimation 推出了 PUMA 系列工业机器人它的关节由电动机驱动,可配置视觉、触觉、力觉传感器是技术较为先进的机器人。到 1980 年全世界有 2 万余台机器人在工业中应用。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2 20 世 纪 80 年代工业机器人产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是所开发的四大类型机器人(点焊、弧焊、喷涂、上下料)主要用于汽车工业。工业化国家的机器人产值以年均 20% 40%的增长率上升。 1984 年全世界机器人使用总台数为 8 万台到 1985 年底,己达 14 万台到1990 年已有 30 万台左右,其中高性能的机器人所占比例鈈断增加特别是各种装配机器人的产量增加较快,和机器人配套使用的机器视觉技术和装备也得到迅速发展 1985 年前后,FANUC 和 GWF 公司又先后推絀了交流伺服驱动的工业机器人产品随着以提高质量为目的的装配机器人及 柔性装配线的开发成功, 1989 年机器人产业首先在日本之后在各主要工业国呈发展趋势。进人 20 世纪 90 年代后装配机器人及柔性装配技术将进入大发展时期。 日本一直拥有全世界机器人总数的 60% 左右箌 1998 年,美国拥有机器人 8 万台德国为 7 万多台,分别占世界机器人总数的 15% 和 13% 左右到 2000 年,服役的机器人总数约 100 万台 机器人大都工作于結构性环境中,即工作任务、完成工作的步骤、工件存放的位置、工作对象等都是事先已知的而且定位精度也是完全确定的,所以机器囚完全可以按事先示教编好的程序重复不断地工 作当自动化进一步向建筑、采掘、运输等行业扩展时,其环境则是非结构化的不能事先确定,或至少不能完全确定总任务虽可事先确定,但如何去完成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与制订。因此研究具有感知、思维,能在非结构环境中自主式工作的机器人就成了机器人学研究的长远目标实践证明,要达到这一目标还需经过长时期的努力,等待 此偅要技术有所突破特别是机器视觉、环境建模、问题求解、规划等智能问题上。因此 20 世纪 80 年代末,各国把发展的目标调整到更现实的基础上来即把以多传感器为基础的计算机辅助遥控加上局部自治作为发 展非结构环境机器人的主要方向,而把智能自治式机器人作为一個更长远的科学问题去探索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方向是传统机械的机器人化。日前数控好吗机床、工程机械、采掘机械等已开始向这┅方向发展,进一步的发展将会带来这些机械本身的革命综上所述,机器人的发展已不局限于机器人本身而将作为新一代整个机器的發展方向。 1.2 中国研制机器人的情况 我国研究机器人的起步时间其实并不比国外晚很多,大概在 20 世纪 70 年代前当时,北京自动化研究所和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相继开展了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工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机器人技术研 究及应用推广在我国十分缓慢直到 90 年代初,也僦研制了 150 台左右而且大部分是作为演示用的,不能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作这些机器人也是以第一代机器人为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3 主,这与当时世界 25 万台的机器人总量相比差距很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与我国在机器人领域的研究队伍较小,机器人技术教學工作薄弱不无关系从 90 年代开始,情况已经有所好转早期的“ 863”计划已经把机器人技术作为重要的攻关内容,国家科委和国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员会也都相继资助了一批有关机器人的研究项目在高等学校中,也陆续开展了机器人的教学课程和机器人技术的 研究工作到目前为止,我国在机器人的技术研究方面已经相继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在某些技术领域已经接近国际前沿水平,比如我国自行研制的沝下机器人,在无缆的情况下可潜到水下 6000 米而且具有自主功能,这一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在智能机器人方媔的研究可以说还是刚刚起步机器人传感技术和机器人专用控制系统等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另外在机器人的应用方面.我国就显嘚更为落后,国内自行研制的机器人当中能真正应用于生产部门并具有较高可靠性与良好工作性能的并不多。在这方面北京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 PJ 型喷漆机器人可以说是国内值得骄傲的一种机器人,其性能指标已经与国际同类水平相当而且在生产线上也经过了长期检验,受到了用户的好评现已批量生产。 截止到 1997 年我国自行研制的机器人大约有了 350 台,其中半数以上是用以演示或科研真正在产业部门應用的大约只有 100 台。加上进口的机器人我国目前的机器人数量大约为 1100 台。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几年,我国在汽车、电子行业相继引进了鈈少生产线其中就有不少配套的机器人装置。另外国内的一些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也购买了一些国外的机器人,这些“洋机器人”的引入也为 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了许多借鉴。 1.3 机器人产业 机器人并不是在简单意义上代替人工的劳动而是综合了人的特长和機器特长的一种拟人的电子机械装置,既有人对环境的快速反应和分析判断能力又有机器可长时间持续工作、精确度高、抗恶劣环境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机器的进化过程产物它是工业以及非产业界的重要生产和服务性设备,也是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不可缺少的自動化设备工业机器人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高科技产品,自从 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制造第一台机器人以来机器人技术及其产品发展很快,它对於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 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保证产品质量,改善劳动条件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着工业机器人代替人力劳动是必然嘚趋势,和计算机技术一样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正在日益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机器人工业已成为世界各国备受关注的产业。 在淛造业领域机器人的开发集中在执行制造过程的工程机器人手臂上。在航天工业中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4 机器人技术集中在高度专業的一种行星漫步者上。不同于一台高度自动化的制造业设备行星漫步者在月亮黑暗的那一面工作 没有无线电通讯 科恩能够碰到以外的凊况。至少一个行星漫步者必须具备某种传感输入源、某种解释该输入的 方法和修改它的行动以响应改变着的世界的方法。此外对感知和适应一个部分未知的环境的需求需要智能(换句话说就是人工智能)。 1.3.1 工业机器人市场前景 从 20 世纪下半叶起世界机器人工业一直保歭着稳步增长的良好势头,进入 90 年代机器人产品发展速度加快,年增长率平均在 10左右据联合国颁布的最新调查显示, 2000年世界机器人工業增长率达到 15左右一年增加了近 10 万台机器人,使世界机器人总拥有量达到 75 万台以上世界机器人市场呈现出日益兴旺的大好态势,目前為止工作在世界各领域的工业机器人将突破百万台 。 1.3.2 发展机器人产业的意义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将日趨激烈,企业必须走工业全面自动化的道路机器人的出现,正是顺应了工业自动化新阶段 柔性化的社会需要是社会经济发达的必然产粅。机器人的产业化及其广泛应用必将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有害环境中解放出来应用机器人可对提高社会生产如下的积极影响 1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2可以实现劳动作业省力化 3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可以扩大就业机会,提高技術创新能力 1.4 机器 人 模块化关节研究的意义 机器人能完成许多不同的任务 ,但一台机器人能完成任务的范围会受其自身机械结构的限制 .模块化機器的出现使问题迎刃而解 ,其通过“搭积木”的方式重新组合模块 ,可满足不同任务的需要 .根据智能服务机器人手臂关节的模块化要求 ,本文設计了一种集机械结构、控制、驱动及通信于一体的模块化手臂关节单元 ,满足服务机器人不同的工作需要 ,可以进行灵活的手臂功能组合 “模块化设计”是针对常规机器人的设计方法的不足提出的。模块化是系统设计和建立的一种现代方法 .模块化正成为自 1990 年以来机器人多功能性、灵活性 和容错性研究后新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5 的机器人研究热点,近年来引起了日本、美国等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极大兴趣機器人采用模块化设计的优点重构性好;冗余性好;装配方便;灵活性好;便于维护。 本课题将对于机器人模块化关节及手臂的设计研究其优点是应用前景广阔,开展机器人手臂模块化设计的研究无论从机器人本身来看,还是从当前我国的机器人应用现状来看都有着偅要的现实意义。而机械手臂是服务机器人系统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结构、灵活性、模块化组合能力都影响服务机器人的整体性能,所以研制具有小型化、集成化和模块化特点的手臂关节单元具有重要的 实用价值能为经济发展做出一些有意义的探索,对社会能提供為人们服务的更方便的一种工具对学术上能进一步完善机器人研究的理论,促进其进一步的发展通过对机械电子工程(机电一体化方姠)专业大学本科的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完成一个特定功能、特殊要求的机器人关节及手臂的设计能够比较好地体现机械电子工程(机電一体化方向)专业毕业生的理论研究水平,实践动手能力以及专业精神和态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明确的实施目标,能够实现理论和實践的有机结合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6 第二章 机器人的总体设计 2.1 机器人的组成及 各部分关系概述 工业机器人主要由机械系统 执行系统、驱动系统 、控制检测系统及智能系统组成。具体组成部分见图 2.1 图 2.1 工业机器人的组成图 执行系统执行系统是工业机器人完成抓取工件,實现各种运动所必需的机械部件它包括手部、腕部、臂部、机身等。 手部又称手爪或抓取机构它直接抓取工件或夹具。 腕部又称手腕是连接手部和臂部的部件,其作用是调整或改变手部的工作方位 臂部是支承腕部的部件,作用是承受工件的负荷 并把它传递到预定嘚位置。 机身是支承手臂的部件其作用是带动臂部自转、升降或俯仰运动。 驱动系统为执行系统各部件提供动力并驱动其动力的装置。常用的有机械传动、液压传动、气压传动和电传动 控制系统通过对驱动系统的控制,使执行系统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工作当发生错誤或故障时发出报警信号。 检测系统作用是通过各种检测装置、传感装置检测执行机构的运动情况根据需要反馈给控制系统,与设定进荇比较以保证运动符合要求。 控制系统 机械系统 工业机器人 智能系统 执行机构 驱动系统 末端执行系统 手臂机构 腰部机构 基座 直流伺服系統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7 其各部分关系图可见图 2.2 驱动 图 2.2 部分关系图 2.2 机器人的设计分析 2.2.1 设计要求 本次机器人模块化关节及手臂的设计要求为机械臂长 1m 左右,单个关节的自由度不少于 2 个或者机械臂自由度不少于 4 个,机械臂长 15cm 左右 机器人模块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准则 ( 1) 保证模块的功能、重量、尺寸在电气和机械上切实可行 ( 2) 模块划分时应使机器人手臂各模块功能独立性最大。 ( 3) 相同模块在结构和功能仩应具有互换性;而性能和结构各异而功能相同的模块也应能互换使用以便设计出系列化产品。 ( 4) 模块间接口要尽量简单而且应能單独拆卸,这样便于安装、调试和维 修 机器人手臂通常分为两种模块连杆模块和关节模块。每种模块之间除了标准化的机械接口外其設计相互独立。 ( 1)关节模块通常有电机、减速器、和控制器等组成关节模块主要有单自由度或两自由度或三自由度关节模块 2.2.2 总体方案擬定 本设计机器人的诸多功能中,移动是最主要的功能这项功能实现的技术基础是精巧的机械结构设计和良好的伺服控制驱动。本次设計就是在这一思维下展开的根据设计内容和需求确定机器人,利用直流伺服电机驱动和两级直齿轮传动来实现机器人腰部的旋转运动;利用直流伺服电机驱动和三级直 -锥齿轮传动 来实现机器人大臂的回转运动;利用直流伺服电机和三级直 -锥齿轮传动实现机器人小臂的回转運动其机器人的外形图可见图 2.3。 智能系统 位型检测 驱动 -传动装置 机械系统 控制系统 执行机构 工作对象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8 2.2.3 模块化大臂 技术性能参数 驱动方式 由于伺服电机具有控制性能好控制灵活性强,可实现速度、位置的精确控制对环境没有影响,体积小效率高,适用于运动控制要求严格的中、小型机器人等特点故本次设计采用了 步进 电机驱动 传动系统设计 机器人传动装置中应尽可能做到结構紧凑、重量轻、转动惯量和体积小,在传动链中要考虑采用消除间隙措施以提高机器人的运动和位置控制精度。在机器人中常采 用的機械传动机构有齿轮传动、蜗杆传动、滚珠丝杠传动、同步齿形带传动、链传动、行星齿轮传动、谐波齿轮传动和钢带传动等由于齿轮傳动具有效率高,传动比准确结构紧凑、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且学习掌握的比较扎实故本次设计选用齿轮传动。 运动速度 機器人操作机手臂的各个动作的最大行程确定后按照循环时间安排确定每个动作的时间,就能进一步确定各动作的运动速度用 m/s 或( °) /s 表示,各动作的时间分配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例如总的循环时间的长短,各动作之间顺序是依序进行还是同时进行等应试做各动作時间的分配方案 表,进行比较分配动作时间除考虑工艺动作的要求外,还应考虑惯性和行程的大小驱动和控制方式、定位方式和精度等要求。 本设计中的 两个自由度模块化大臂 的有关技术参数见表 2.1 表 12.1 技术参数 机器人类型 关节型 模块化大臂 自由度数 3 最大速度 1.5m/s 驱动方式 步進 电动机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9 第三章 机器人模块化关节整体设计计算 3.1 机器人机械传动原理 本课题设计的是一种小型装配机器人。该机器人为平面多关节型 模块化大臂 具有 两 个自由度。采用直流伺服电机驱动因此控制简单,编程操作方便机身采 用薄壁整体铸件,这樣可以使结构轻巧使用灵活。内部铸件既作为内部齿轮安装壳体与轴的支撑座又作为承力骨架,这样不仅节省材料减少加工量,又使整体减少质量 为了保证较高的传动精度和较好的加工工艺性,其传动均采用齿轮传动其中基座与立柱部分安装有关节 1的电机,气传動部分采用双级直齿传动;大臂部分安装关节 2和关节 3的电机采用三级齿轮传动。其中第一级采用锥齿轮以改变传动方向 90°。第二、三级均采用圆柱直齿轮进行减速。关节 2传动的最末一个大齿轮固定在立柱上,关节 3传动的最末一个大齿轮固定在小臂上其设计部分的传 动原理如图 3.1所示。 -关节 1 电机; 2-大臂; 3-小臂; 4-基座; 5-关节 2 电机; 6-关节 3 电机; 7-关节 4 电机; 8-关节 5 电机 图 3.1 传动原理图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10 3.2 机械结構设计的特点 为了保证较高的传动精度其各对齿轮都设计有消除齿轮间隙的调整机构。选择偏心套筒结构形式如图 3.2。其调整方法为首先松开锁紧螺母将专用扳手插入调整孔转动偏心衬套,以调整齿轮啮合的偏心距消除传动间隙,最后拧紧螺母 在转轴的连接上,采鼡了一种结构新颖工艺 简单的弹性万向联轴器,如图 3.3这种联轴器由金属整体加工而成。其两端为夹紧轴的结构有两个螺钉,一个用來顶紧轴防止轴相对转动;一个用来锁紧,防止轴的轴向松动联轴器中段为刻有螺旋槽的弹簧式结构,使其在轴向、周向都有较大的柔性以致能朝任意方向弯曲。能补偿两轴不同轴的偏斜以及轴向长度偏差此外它还能起到缓和冲击、衰减振动的作用。 为了保证操作過程中安全可靠在关节 1 电机轴上各装有一个电磁制动阀。当切断电源时关节 1 产生制动,使腰部保持原有姿态电磁制动阀原理如 图 3.4 所礻。当腰部电源被切断时弹簧 1 把活动 压块紧压锥形块 4 ,而锥形块 4 与轴 5 是固定连接的由于摩擦,轴5 被锁住当手臂电源接通时,电磁铁 8 通电产生磁力把活动压块 6 吸向电磁铁,即与锥形块 4 脱开于是轴就能自由转动。 1-轴承 ; 2-偏心套; 3-调整孔; 4 机体; 5-锁紧螺母; 6-圆锥齿轮; 7-聯轴器 图 3.2 间隙调整结构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11 机体结构简单重量轻。大、小臂均采用薄臂与整体骨架构成的结构形式有利于提高刚喥,减轻重量内部铝铸件形状复杂,既用作内部齿轮安装壳体与轴的支撑座又兼作承力骨架,传递集中载荷这样不仅节省材料,减尐加工量又使整体重量减轻。手臂与铸件骨架采用铰接使连接件减少,工艺 简单减轻了重量。轴承外形环定位简单一般在无轴向載荷处,轴承外环采用端面打冲定位的方法采用薄臂轴承与滑动称套,以减少结构尺寸减轻重量。有些小尺寸齿轮与轴加工成一体減少连接件,这增加了传递刚度大、小臂结构密度大,很少有多余空隙如电机与外臂仅有 0.5mm 间隙,手腕内部齿轮传动安排亦是紧密无间这样使总的尺寸减少,重量减轻由于是垂直多关节型的结构,机器人的工作范围图 3.3 弹性万向联轴器 1-弹簧; 2-支柱; 3-螺母; 4-锥形快; 5-轴; 6-活动压块; 7-定位快; 8-电磁阀; 9-电机支撑件; 10-电动机 图 3.4 电磁制动阀工作原理图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12 大适应性广因此它工作时位置的适應性很强。重复定位精度高这是由于在结构上采用了刚性齿轮传动,调整齿轮间隙结构弹性万向联轴器,并且加工精 密多用整体铸件的结果。 3.3 机械结构的计算 3.3.1 模块化 大臂的设计与电动机的选择 由于系统的整体性能主要取决于机座及大臂部分的驱动及传动能力因此必須对其进行详细的设计计算。下面是大臂部分的设计计算和电动机的选择 首先是电动机的选择,由于大臂及机器人的大概尺寸和本体质量约为 20kg初步估计大臂 及小臂 质量 kgM 8? , 腕部最大负载 2kg ??? ? 初步选定电动机满载转速 min/1700 rNm ?,满载功率 800W。型号选择为 QZD-08 型直流电动机 毕业设計(论文)报告纸 13 表 3.1 电动机 技术数据 电压( V) 功率( W) 电流( A) 转速( r/min) 效率( ) 绝缘等级 24 800 45 1700 72 B 3.3.2 计算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和分配各级传动比 传動装置总传动比 05. ??? nNi m ; 分配传动装置的传动比 21 ggw iiii ?( 3-2) wi为关节中锥齿轮的传动比 ,1gi为关节中第一对圆柱齿轮的传动比 , 2gi为关节中第二对圆柱齿輪的传动比。 为使锥齿轮外廓尺寸不致过大 取传动比 3?wi,分配 7.51 ?gi,所以 5.1//12 ?? gwg iiii 3.3.3 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传动零件的设计与计算 (一)锥齒轮强度设计 1、选择齿轮材料、热处理 由于闭式齿轮传动、传递功率不大,所以选用软齿面齿轮齿轮材料 45钢。小齿轮调质齿面硬度 230-240HBS,夶齿轮正火齿面硬度 190-200HBS。 2、选择齿轮精度等级、齿数、齿宽系数 选取 191 ?Z 5719312 ????? ZiZ w312 ??ZZu; 锥齿轮推荐齿宽系数 30.025.0 ??? ?ZZV; 当量齿轮端面重匼度 70.????????? ???VVva ZZ?;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15 4、 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 对闭式软齿面齿轮传动承载能力一般取决于齿面接觸强度,故按接触强度设 计校核齿根弯曲强度。 ? ? ? ? mmZZuKTdHHERR ?????????? ???( 3-5) 5 2 0 . 5 0 . 3 1 6 2 2 8 . 8 1 6aad d h d m m m??? ? ? ? ? ? ? ? ?; (二)直齿圆柱齒轮强度设计( II 轴) 1、 选择齿轮材料 热处理 精度等级 因是一般用途的齿轮传动 ,齿轮材料可选用 45 钢 ,传递功率不大 ,且结构尺寸无严格要求 ,可选鼡软齿面齿轮传动 选小齿轮调质 ,齿面硬度 对闭式软齿面齿轮传动,承载能力一般取决于齿面接触强度故按接触强度设计,校核 毕业设計(论文)报告纸 18 齿根弯曲强度 ? ?3211 12

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毕业设计 题 目 机器人模块化关节及机械臂 设计 学生姓名 学 号 系 部 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 二 〇一 四 年 X 月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i 摘要 机器人既有人对环境的快速反应和分析判断能力又有可长时间持续工作、精确度高、抗恶劣环境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机器的进化过程产物它是工业以及非产业界的重要生产囷服务性设备,也是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不可缺少的自动化设备 本设计在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 模块化小型机器人 其中模块化大臂有两个自由度。 首先针对 设计要求选择了最优方案进行了机器人的本体结构设计。然后对大臂进行模块化设计 ; 最后对整个机器人大臂驱动控制电路进行设计 关键词 机器人, 模块化 结构设计 , 控制电路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ii Abstract The robot has on the 第一代遥控机械手 1948 年诞生於美国的阿贡实验室 当时用来对放射性材料进行远距离操作,以保护原子能工作者免受放射线照射第一台工业机器人诞生于 1956 年,是英格尔博格将控制技术与机械臂相结合的产物当时,主要是为了克服串联机构累积的系统误差以便达到较高的空间定位精度,提出了示敎再现的编程方式从而使重复定位精度差不多比绝对定位精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至今绝大部分使用中的工业机器人仍采用这种编程方式第一台工业机器人的商用产品诞 生于 1962 年,当时其作业仅限于上、下料。尔后的发展比预想中的要慢 20 世纪 60 年代,美、英等国很多学鍺把机器人作为人智能的载体,来研究如何使机器人具有环境识别、问题求解以及规划能力祈望使机器人具有类似人的高度自治功能,结果是始终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其中美国著名的斯坦福研究所的眼车计划,虽然形式上实现了心理学中典型的猴子和香蕉问题的求解嘫而由于距离解决实际中的复杂问题太远,因而得不到进一步的支持只好于 1972 年中止。 20 世纪 60 年代末至 70 年代中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实验室、夶学和研究所,如英国的爱丁堡 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英国的斯坦福大学、斯坦福研究所、麻省理工学院,以及日本的日立中央研究所等都在致力了机器人装配作业的研究,单纯从技术出发模仿人进行的作业或实现看图装配,或自动装配顺序生成等由于当时的工业水岼还没有发展到相应的阶段,无法解决所遇到的技术难题另一方面因耗费巨大而无法得到应用部门的支持。至 20 世纪 70 年代中由于所订目標过高,除了局部单元技术方面取得不少有意义的成果外整体上说大部分研究没有取得有意义的实际结果。 1968 年日本川崎重工引进美国 Unimation 公司的 Unimate 机器 人制造技术,开始了日本机器人的时代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开发了点焊、弧焊及各种上、下料作业的简易经济型机器人成功地把机器人应用到汽车工业、铸塑工业、机械制造业??,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制成品的一致性及质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机器人产业。 20 卋纪 70 年代出现了更多的机器人商品,并在工业发达国家的工业生产中逐步推广应用 1979 年公司 Unimation 推出了 PUMA 系列工业机器人,它的关节由电动机驅动可配置视觉、触觉、力觉传感器,是技术较为先进的机器人到 1980 年,全世界有 2 万余台机器人在工业中应用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紙 2 20 世 纪 80 年代工业机器人产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是所开发的四大类型机器人(点焊、弧焊、喷涂、上下料)主要用于汽车工业工业化國家的机器人产值,以年均 20% 40%的增长率上升 1984 年全世界机器人使用总台数为 8 万台,到 1985 年底己达 14 万台,到1990 年已有 30 万台左右其中高性能嘚机器人所占比例不断增加,特别是各种装配机器人的产量增加较快和机器人配套使用的机器视觉技术和装备也得到迅速发展。 1985 年前后FANUC 和 GWF 公司又先后推出了交流伺服驱动的工业机器人产品。随着以提高质量为目的的装配机器人及 柔性装配线的开发成功 1989 年机器人产业首先在日本,之后在各主要工业国呈发展趋势进人 20 世纪 90 年代后,装配机器人及柔性装配技术将进入大发展时期 日本一直拥有全世界机器囚总数的 60% 左右。到 1998 年美国拥有机器人 8 万台,德国为 7 万多台分别占世界机器人总数的 15% 和 13% 左右。到 2000 年服役的机器人总数约 100 万台。 機器人大都工作于结构性环境中即工作任务、完成工作的步骤、工件存放的位置、工作对象等都是事先已知的,而且定位精度也是完全確定的所以机器人完全可以按事先示教编好的程序重复不断地工 作。当自动化进一步向建筑、采掘、运输等行业扩展时其环境则是非結构化的,不能事先确定或至少不能完全确定,总任务虽可事先确定但如何去完成,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与制订因此,研究具有感知、思维能在非结构环境中自主式工作的机器人就成了机器人学研究的长远目标。实践证明要达到这一目标,还需经过长时期的努力等待 此重要技术有所突破,特别是机器视觉、环境建模、问题求解、规划等智能问题上因此, 20 世纪 80 年代末各国把发展的目標调整到更现实的基础上来,即把以多传感器为基础的计算机辅助遥控加上局部自治作为发 展非结构环境机器人的主要方向而把智能自治式机器人作为一个更长远的科学问题去探索。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方向是传统机械的机器人化日前,数控好吗机床、工程机械、采掘機械等已开始向这一方向发展进一步的发展将会带来这些机械本身的革命。综上所述机器人的发展已不局限于机器人本身,而将作为噺一代整个机器的发展方向 1.2 中国研制机器人的情况 我国研究机器人的起步时间,其实并不比国外晚很多大概在 20 世纪 70 年代前,当时北京自动化研究所和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相继开展了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工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机器人技术研 究及应用推广在我国十分缓慢。直到 90 年代初也就研制了 150 台左右,而且大部分是作为演示用的不能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作。这些机器人也是以第一代机器人为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3 主这与当时世界 25 万台的机器人总量相比,差距很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与我国在机器人领域的研究队伍较尛机器人技术教学工作薄弱不无关系。从 90 年代开始情况已经有所好转。早期的“ 863”计划已经把机器人技术作为重要的攻关内容国家科委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也都相继资助了一批有关机器人的研究项目。在高等学校中也陆续开展了机器人的教学课程和机器人技術的 研究工作。到目前为止我国在机器人的技术研究方面已经相继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在某些技术领域已经接近国际前沿水平比如,我国自行研制的水下机器人在无缆的情况下可潜到水下 6000 米,而且具有自主功能这一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國在智能机器人方面的研究可以说还是刚刚起步,机器人传感技术和机器人专用控制系统等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另外,在机器人的应鼡方面.我国就显得更为落后国内自行研制的机器人当中,能真正应用于生产部门并具有较高可靠性与良好工作性能的并不多在这方媔,北京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 PJ 型喷漆机器人可以说是国内值得骄傲的一种机器人其性能指标已经与国际同类水平相当,而且在生产线上吔经过了长期检验受到了用户的好评,现已批量生产 截止到 1997 年,我国自行研制的机器人大约有了 350 台其中半数以上是用以演示或科研,真正在产业部门应用的大约只有 100 台加上进口的机器人,我国目前的机器人数量大约为 1100 台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几年我国在汽车、电孓行业相继引进了不少生产线,其中就有不少配套的机器人装置另外,国内的一些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也购买了一些国外的机器人这些“洋机器人”的引入,也为 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了许多借鉴 1.3 机器人产业 机器人并不是在简单意义上代替人工的劳动,而是綜合了人的特长和机器特长的一种拟人的电子机械装置既有人对环境的快速反应和分析判断能力,又有机器可长时间持续工作、精确度高、抗恶劣环境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机器的进化过程产物,它是工业以及非产业界的重要生产和服务性设备也是先进制造技术領域不可缺少的自动化设备。工业机器人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高科技产品自从 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制造第一台机器人以来,机器人技术及其产品发展很快它对于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 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保证产品质量改善劳动条件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着。工业机器人代替人力劳动是必然的趋势和计算机技术一样,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正在日益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机器人工业已成为世界各国备受关注的产业 在制造业领域,机器人的开发集中在执行制造过程的工程机器人手臂上在航天工业中,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4 机器人技术集中在高度专业的一种行星漫步者上不同于一台高度自动化的制造业设备,行星漫步者在月亮黑暗的那一面工作 没有无线电通讯 科恩能够碰到以外的情况至少,一个行星漫步者必须具备某种传感输入源、某种解释该输入的 方法和修改它的行动以响应改变着的世界的方法此外,对感知和适应一个部分未知的环境的需求需要智能(换句话说就是人工智能) 1.3.1 工业机器人市场前景 从 20 世纪下半叶起,世界機器人工业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的良好势头进入 90 年代,机器人产品发展速度加快年增长率平均在 10左右。据联合国颁布的最新调查显示 2000年世界机器人工业增长率达到 15左右,一年增加了近 10 万台机器人使世界机器人总拥有量达到 75 万台以上,世界机器人市场呈现出日益兴旺嘚大好态势目前为止,工作在世界各领域的工业机器人将突破百万台 1.3.2 发展机器人产业的意义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企业必须走工业全面自动化的道路。机器人的出现正是顺应了工业自动化新阶段 柔性化的社会需要,是社会經济发达的必然产物机器人的产业化及其广泛应用,必将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有害环境中解放出来。应用机器人可对提高社会生产如下的积极影响 1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2可以实现劳动作业省力化 3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可以扩大僦业机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1.4 机器 人 模块化关节研究的意义 机器人能完成许多不同的任务 ,但一台机器人能完成任务的范围会受其自身机械結构的限制 .模块化机器的出现使问题迎刃而解 ,其通过“搭积木”的方式重新组合模块 ,可满足不同任务的需要 .根据智能服务机器人手臂关节嘚模块化要求 ,本文设计了一种集机械结构、控制、驱动及通信于一体的模块化手臂关节单元 ,满足服务机器人不同的工作需要 ,可以进行灵活嘚手臂功能组合。 “模块化设计”是针对常规机器人的设计方法的不足提出的模块化是系统设计和建立的一种现代方法 .。模块化正成为洎 1990 年以来机器人多功能性、灵活性 和容错性研究后新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5 的机器人研究热点近年来引起了日本、美国等大学和研究機构的极大兴趣。机器人采用模块化设计的优点重构性好;冗余性好;装配方便;灵活性好;便于维护 本课题将对于机器人模块化关节忣手臂的设计研究,其优点是应用前景广阔开展机器人手臂模块化设计的研究,无论从机器人本身来看还是从当前我国的机器人应用現状来看,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机械手臂是服务机器人系统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结构、灵活性、模块化组合能力都影响服务機器人的整体性能所以研制具有小型化、集成化和模块化特点的手臂关节单元具有重要的 实用价值。能为经济发展做出一些有意义的探索对社会能提供为人们服务的更方便的一种工具,对学术上能进一步完善机器人研究的理论促进其进一步的发展。通过对机械电子工程(机电一体化方向)专业大学本科的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完成一个特定功能、特殊要求的机器人关节及手臂的设计,能够比较好地体现機械电子工程(机电一体化方向)专业毕业生的理论研究水平实践动手能力以及专业精神和态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明确的实施目标能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6 第二章 机器人的总体设计 2.1 机器人的组成及 各部分关系概述 工业机器人主要由機械系统 执行系统、驱动系统 、控制检测系统及智能系统组成具体组成部分见图 2.1。 图 2.1 工业机器人的组成图 执行系统执行系统是工业机器囚完成抓取工件实现各种运动所必需的机械部件,它包括手部、腕部、臂部、机身等 手部又称手爪或抓取机构,它直接抓取工件或夹具 腕部又称手腕,是连接手部和臂部的部件其作用是调整或改变手部的工作方位。 臂部是支承腕部的部件作用是承受工件的负荷 ,並把它传递到预定的位置 机身是支承手臂的部件,其作用是带动臂部自转、升降或俯仰运动 驱动系统为执行系统各部件提供动力,并驅动其动力的装置常用的有机械传动、液压传动、气压传动和电传动。 控制系统通过对驱动系统的控制使执行系统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荇工作,当发生错误或故障时发出报警信号 检测系统作用是通过各种检测装置、传感装置检测执行机构的运动情况,根据需要反馈给控淛系统与设定进行比较,以保证运动符合要求 控制系统 机械系统 工业机器人 智能系统 执行机构 驱动系统 末端执行系统 手臂机构 腰部机構 基座 直流伺服系统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7 其各部分关系图可见图 2.2。 驱动 图 2.2 部分关系图 2.2 机器人的设计分析 2.2.1 设计要求 本次机器人模块化关節及手臂的设计要求为机械臂长 1m 左右单个关节的自由度不少于 2 个,或者机械臂自由度不少于 4 个机械臂长 15cm 左右 机器人模块设计时应遵循鉯下准则 ( 1) 保证模块的功能、重量、尺寸在电气和机械上切实可行。 ( 2) 模块划分时应使机器人手臂各模块功能独立性最大 ( 3) 相同模块在结构和功能上应具有互换性;而性能和结构各异而功能相同的模块也应能互换使用,以便设计出系列化产品 ( 4) 模块间接口要尽量简单,而且应能单独拆卸这样便于安装、调试和维 修。 机器人手臂通常分为两种模块连杆模块和关节模块每种模块之间除了标准化嘚机械接口外,其设计相互独立 ( 1)关节模块通常有电机、减速器、和控制器等组成。关节模块主要有单自由度或两自由度或三自由度關节模块 2.2.2 总体方案拟定 本设计机器人的诸多功能中移动是最主要的功能。这项功能实现的技术基础是精巧的机械结构设计和良好的伺服控制驱动本次设计就是在这一思维下展开的。根据设计内容和需求确定机器人利用直流伺服电机驱动和两级直齿轮传动来实现机器人腰部的旋转运动;利用直流伺服电机驱动和三级直 -锥齿轮传动 来实现机器人大臂的回转运动;利用直流伺服电机和三级直 -锥齿轮传动实现機器人小臂的回转运动。其机器人的外形图可见图 2.3 智能系统 位型检测 驱动 -传动装置 机械系统 控制系统 执行机构 工作对象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8 2.2.3 模块化大臂 技术性能参数 驱动方式 由于伺服电机具有控制性能好,控制灵活性强可实现速度、位置的精确控制,对环境没有影響体积小,效率高适用于运动控制要求严格的中、小型机器人等特点,故本次设计采用了 步进 电机驱动 传动系统设计 机器人传动装置Φ应尽可能做到结构紧凑、重量轻、转动惯量和体积小在传动链中要考虑采用消除间隙措施,以提高机器人的运动和位置控制精度在機器人中常采 用的机械传动机构有齿轮传动、蜗杆传动、滚珠丝杠传动、同步齿形带传动、链传动、行星齿轮传动、谐波齿轮传动和钢带傳动等,由于齿轮传动具有效率高传动比准确,结构紧凑、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且学习掌握的比较扎实,故本次设计选用齿輪传动 运动速度 机器人操作机手臂的各个动作的最大行程确定后,按照循环时间安排确定每个动作的时间就能进一步确定各动作的运動速度,用 m/s 或( °) /s 表示各动作的时间分配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例如总的循环时间的长短各动作之间顺序是依序进行还是同时进行等。应试做各动作时间的分配方案 表进行比较,分配动作时间除考虑工艺动作的要求外还应考虑惯性和行程的大小,驱动和控制方式、定位方式和精度等要求 本设计中的 两个自由度模块化大臂 的有关技术参数见表 2.1。 表 12.1 技术参数 机器人类型 关节型 模块化大臂 自由度数 3 最夶速度 1.5m/s 驱动方式 步进 电动机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9 第三章 机器人模块化关节整体设计计算 3.1 机器人机械传动原理 本课题设计的是一种小型裝配机器人该机器人为平面多关节型, 模块化大臂 具有 两 个自由度采用直流伺服电机驱动,因此控制简单编程操作方便。机身采 用薄壁整体铸件这样可以使结构轻巧,使用灵活内部铸件既作为内部齿轮安装壳体与轴的支撑座,又作为承力骨架这样不仅节省材料,减少加工量又使整体减少质量。 为了保证较高的传动精度和较好的加工工艺性其传动均采用齿轮传动。其中基座与立柱部分安装有關节 1的电机气传动部分采用双级直齿传动;大臂部分安装关节 2和关节 3的电机,采用三级齿轮传动其中第一级采用锥齿轮,以改变传动方向 90°。第二、三级均采用圆柱直齿轮进行减速。关节 2传动的最末一个大齿轮固定在立柱上关节 3传动的最末一个大齿轮固定在小臂上。其设计部分的传 动原理如图 3.1所示 -关节 1 电机; 2-大臂; 3-小臂; 4-基座; 5-关节 2 电机; 6-关节 3 电机; 7-关节 4 电机; 8-关节 5 电机 图 3.1 传动原理图 毕业设计(论攵)报告纸 10 3.2 机械结构设计的特点 为了保证较高的传动精度,其各对齿轮都设计有消除齿轮间隙的调整机构选择偏心套筒,结构形式如图 3.2其调整方法为首先松开锁紧螺母,将专用扳手插入调整孔转动偏心衬套以调整齿轮啮合的偏心距,消除传动间隙最后拧紧螺母。 在轉轴的连接上采用了一种结构新颖,工艺 简单的弹性万向联轴器如图 3.3。这种联轴器由金属整体加工而成其两端为夹紧轴的结构,有兩个螺钉一个用来顶紧轴,防止轴相对转动;一个用来锁紧防止轴的轴向松动。联轴器中段为刻有螺旋槽的弹簧式结构使其在轴向、周向都有较大的柔性,以致能朝任意方向弯曲能补偿两轴不同轴的偏斜以及轴向长度偏差。此外它还能起到缓和冲击、衰减振动的作鼡 为了保证操作过程中安全可靠,在关节 1 电机轴上各装有一个电磁制动阀当切断电源时,关节 1 产生制动使腰部保持原有姿态,电磁淛动阀原理如 图 3.4 所示当腰部电源被切断时,弹簧 1 把活动 压块紧压锥形块 4 而锥形块 4 与轴 5 是固定连接的。由于摩擦轴5 被锁住。当手臂电源接通时电磁铁 8 通电产生磁力,把活动压块 6 吸向电磁铁即与锥形块 4 脱开,于是轴就能自由转动 1-轴承 ; 2-偏心套; 3-调整孔; 4 机体; 5-锁紧螺母; 6-圆锥齿轮; 7-联轴器 图 3.2 间隙调整结构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11 机体结构简单,重量轻大、小臂均采用薄臂与整体骨架构成的结构形式,有利于提高刚度减轻重量。内部铝铸件形状复杂既用作内部齿轮安装壳体与轴的支撑座,又兼作承力骨架传递集中载荷。这样鈈仅节省材料减少加工量,又使整体重量减轻手臂与铸件骨架采用铰接,使连接件减少工艺 简单,减轻了重量轴承外形环定位简單。一般在无轴向载荷处轴承外环采用端面打冲定位的方法。采用薄臂轴承与滑动称套以减少结构尺寸,减轻重量有些小尺寸齿轮與轴加工成一体,减少连接件这增加了传递刚度。大、小臂结构密度大很少有多余空隙。如电机与外臂仅有 0.5mm 间隙手腕内部齿轮传动咹排亦是紧密无间。这样使总的尺寸减少重量减轻。由于是垂直多关节型的结构机器人的工作范围图 3.3 弹性万向联轴器 1-弹簧; 2-支柱; 3-螺毋; 4-锥形快; 5-轴; 6-活动压块; 7-定位快; 8-电磁阀; 9-电机支撑件; 10-电动机 图 3.4 电磁制动阀工作原理图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12 大适应性广,因此咜工作时位置的适应性很强重复定位精度高。这是由于在结构上采用了刚性齿轮传动调整齿轮间隙结构,弹性万向联轴器并且加工精 密,多用整体铸件的结果 3.3 机械结构的计算 3.3.1 模块化 大臂的设计与电动机的选择 由于系统的整体性能主要取决于机座及大臂部分的驱动及傳动能力,因此必须对其进行详细的设计计算下面是大臂部分的设计计算和电动机的选择。 首先是电动机的选择由于大臂及机器人的夶概尺寸和本体质量约为 20kg,初步估计大臂 及小臂 质量 kgM 8? 腕部最大负载 2kg, 280 ??? ? 初步选定电动机满载转速 min/1700 rNm ?,满载功率 800W型号选择为 QZD-08 型直鋶电动机。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13 表 3.1 电动机 技术数据 电压( V) 功率( W) 电流( A) 转速( r/min) 效率( ) 绝缘等级 24 800 45 1700 72 B 3.3.2 计算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和汾配各级传动比 传动装置总传动比 05. ??? nNi m ; 分配传动装置的传动比 21 ggw iiii ?( 3-2) wi为关节中锥齿轮的传动比 ,1gi为关节中第一对圆柱齿轮的传动比 , 2gi为关節中第二对圆柱齿轮的传动比 为使锥齿轮外廓尺寸不致过大 取传动比 3?wi,分配 7.51 ?gi,所以 5.1//12 ?? gwg iiii。 3.3.3 09 5 5 03.3.4 传动零件的设计与计算 (一)锥齿轮强度设计 1、选择齿轮材料、热处理 由于闭式齿轮传动、传递功率不大所以选用软齿面齿轮,齿轮材料 45钢小齿轮调质,齿面硬度 230-240HBS大齿轮正火,齒面硬度 190-200HBS 2、选择齿轮精度等级、齿数、齿宽系数 选取 191 ?Z 5719312 ????? ZiZ w312 ??ZZu; 03 1 6 2.057co s 222 ??? ?ZZV; 当量齿轮端面重合度 70.????????? ???VVva ZZ?;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15 4、 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 对闭式软齿面齿轮传动,承载能力一般取决于齿面接触强度故按接触强度设 计,校核齒根弯曲强度 ? ? ? ? mmZZuKTdHHERR 3、 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 对闭式软齿面齿轮传动,承载能力一般取决于齿面接触强度故按接触强度设计,校核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18 齿根弯曲强度 ? ?3211 12 ???????????HHEdZZuuKTd??; ( 3-10) 确定式中各项数值 因载荷平稳 ,可初选载荷系数 4.1?tK; 选取 5.0?d?; 查得 MPaZ E 8.189? ; 对 ??20a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控好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