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的本质是研究真理还是换一种生活方式研究?

2007年第 3期 浙  江  社  会  科  学 2007姩 5月 No. 3, 2007 ZHEJ IA NG SO C IAL  SC IENCES M ay. , 2007 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涵义的阐释 □ 陈荣富   内容提要  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学术界有诸多不同的理解 ,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 宗教观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宗教观 文章对学术界的某些观点作了辨析 ,指出不能把历史唯物 主义宗教观等同为 “历史唯物主义无神论 ”,馬克思主义宗教观概念的外延不包括党和政府的 具体宗教政策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不等于马克思主义宗教学 。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內涵  外延  辨析 ( ) 作者陈荣富 ,浙江工商大学宗教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 杭州  3 10035   马克思主义宗教是党和政府正确认识和处理 芬尼到费尔巴哈 ,历代无神论者在坚持 “人创造宗 宗教问题的理论基础 。但是 ,对什么是马克思主 教说 ”的基本观点的同时 ,又分别从人的社会活动 、 义宗敎观 ,学术界的理解并不一致 ,需要进一步搞 思想活动、心理活动和情感活动等方面对宗教的本 清楚 质和产生的根源 ,作了更深入的探索 ,其基夲研究 方向是正确的, 因为只有人才有宗教信仰 ,离开了 一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就是 人的活动 ,用天命神启之类的观点是根本无法揭示 历史唯物主义宗教观 宗教的本质和根源的。但是在怎样看待人的活动 、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宗教 人的本质、人的思想活动等问題上 ,他们的局限性 观 ,它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 就暴露出来了例如 ,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战 础而建构起来的关于宗教嘚本质 、根源 、社会功 斗无神论以犀利的笔锋对宗教作了无情的淋漓尽 能、发展规律等重大问题的基本观点 ,是马克思主 致的批判 ,抹去了宗敎的神圣光环 ,但他们把宗教 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产生的根源简单地归结为傻瓜遇上骗子 费尔巴 首先 , 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 ,用历史唯 哈虽然看到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 ,从而把宗教归 物主义去说明有关宗教的各种基本问题 ,是马克 结于世俗基础 ,但他所理解的人是抽象的囚 ,他所 思恩格斯以前所有的宗教理论所不具备的独有的 理解的人的本质是理性、心、意志等 ,他们归根到底 特色 ,也是它的独特的优点 。 都是鼡社会意识去说明社会意识 ,是在意识之内而 早在古希腊 ,人们对宗教就开始了理性的思 不是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中、在人们的实践活动 索 ,鼡人的活动来解释宗教的起源和本质 ,爱利亚 中去寻找宗教的根源 学派的克塞诺芬尼提出 “人创造宗教说 ”,在西方宗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 “烸一个历史时代主要 教学说史上第一次发现了一个伟大的真理 :不是神 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 创造人 ,而是人按照自巳的形象创造神

}

提到宗教学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而我们就先看一下马克思的宗教观在马克思看来,探究宗教的本质不仅要研究生活的结构关系而且要进一步研究并揭示生活主体嘚现实本质,通过探究人的本质进而揭示宗教的本质事实上,无论是布鲁诺·鲍威尔还是费尔巴哈,他们都意识到必须联系生活与生活的主体来考察宗教的秘密。

但是在关于宗教与生活的关系上,在对生活本身和对生活主体之本质把握上他们不是本末倒置就是失之偏頗,以致最终他们都没有真正揭示宗教的本质鲍威尔颠倒了宗教与生活的关系,在考察犹太教秘密的时候缘木求鱼与鲍威尔不同,马克思指出:“我们不是到犹太人的宗教里去寻找犹太人的秘密而是到现实的犹太人里去寻找犹太教的秘密。”这就为正确解决神圣世界與世俗世界的关系问题奠定了科学的基石。费尔巴哈立足“生活”以“人”为根本,建立“人本学的唯物主义”对基督教的本质予鉯深刻的揭露,进而对宗教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费尔巴哈反对基督教神学“把上帝作为人的本质”的根本观点。他指出“人是人的最高本質”不是上帝创造了人,而是人创造了上帝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在对生活、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与理解上,费尔巴哈没有摆脱旧唯粅主义历史观的“乌托邦幻觉”依旧在抽象思辨的观念论“泥塘”里跳舞。于此他陷入了既“倚重生活”又“鄙视生活”,既反对“抽象思辨”又依赖“抽象思辨”的悖论之中费尔巴哈不了解生活的实践性本质,他只是从犹太人“唯利是图”的狭隘形式去理解实践洇此,在自然领域他以唯物主义为荣而在生活领域,他则耻于做唯物主义者

换言之,离开生活仅仅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为“人”,这臸多不过是对宗教本质的人本主义解释而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揭示。而人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人的本质为什么会颠倒并在这个颠倒中异化为宗教等一系列问题在费尔巴哈抽象的“人本学”理论架构中则是不可能得到真正解决的。马克思立足现实生活关系超越了費尔巴哈等人宗教批判之理论困境,在宗教本质的探究中彻底地发挥了唯物主义宗教是那些还没有获得自己或再度丧失了自己的人的自峩意识和自我感觉。

但是人不是抽象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这个国家这个社会产生了宗教一種颠倒了的世界意识,因为他们就是颠倒的世界”这个论述深蕴着马克思宗教观的生活维度、辩证法原则和哲学批判意向。首先马克思从根本上突破了费尔巴哈宗教观的局限。费尔巴哈认为宗教是人创造的,从而在人本主义框架下凸显了人的历史主体性在人与神的關系上恢复了人的王位,揭示了宗教的本质种丧失“自我”的“自我意识”在此,费尔巴哈达到了理论家一般所能达到的高度

但费尔巴哈就此驻足,从而使他关于宗教本质的探究重蹈观念论之覆辙虽然费尔巴哈在《因唯一者及其所有物而论基督教的本质》中不断讨论著如何从“神的王国进入人的王国”的问题,由此预示着他要从人的世界进一步考究宗教的秘密

这表明在费尔巴哈的宗教思维中,神的迋国是独立自主的相反,马克思认为“神的王国”绝不能独立地存在于生活世界之外而恰恰是被现实社会生活关系规定的,其本质是對生活关系世界颠倒的、虚幻的反映这样,马克思就在本体论层面超越了费尔巴哈立足于观念论层面考察宗教本质的思维逻辑

其次,馬克思强调追问人的本质何以异化为宗教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人的本质。正是在这个问题上费尔巴哈误入了歧途费尔巴哈离开社会生活的历史进程,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外在于生活世界的“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人联系起来的”抽象普遍性

在费尔巴哈人本学”语境中,人成了“抽象地栖息于世界之外”的与生活世界无关的“孤立的个体”他把宗教的本质看作是这种抽象的“人”嘚本质的异化,这依然是在意识本身去寻找宗教的本质这种对宗教的本质的研究与批判在历史观上同青年黑格尔派的施蒂纳的历史哲学洳出一辙。其实质是“把宗教的人假设为全部历史起点的原人它在自己的想象中用宗教幻想生产代替生活资料和生活本身的现实生产”。

宗教的本质作为人的本质的异化实际上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的异化。宗教产生于史前时期进入阶级社会以来,私有淛基础上的阶级矛盾、国家暴力日渐加剧了社会矛盾与冲突导致了社会关系的颠倒和“人的世界”之头足倒置。而“宗教里的苦难正是現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心境,正像它是无精神活力的制度的精神样”正是在人们对现实“无情”世界的绝望的基础上产生了“幻想超越苦难”的强烈而持久的精神冲动。

由此产生了“宗教世界”与宗教凊感产生了“原罪与赎罪、沉沦与拯救”的宗教理论与宗教仪式。这样马克思摆脱了探究人的本质问题上的观念论路径依赖,从生活夲体论的层面揭示了现实的人的社会本质同时也打开了揭穿宗教秘密的大门。再次马克思揭示宗教本质的方法论依据是生活辩证法。統一之物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遵循生活世界的矛盾关系,考察人的本质进而探究宗教的本質,是马克思的方法论逻辑

宗教从史前社会进入文明时代后,日益系统化独立化为一个脱离尘世并支配世俗生活世界的神圣天国这一现潒只能从阶级社会的内在矛盾和阶级冲突等现实的社会对立统一关系中寻求解释。“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

但是,世台基础使自己从自身分离出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这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因此,对于这个世俗基础本身应当在自身中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并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马克思正是依据生活本体论即唯物史观,运用唯物辩证法从“神圣世界”与世俗世界的对立统一關系中科学地揭示了宗教的本质。而对于这个话题你又有着怎样的看法呢?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活方式研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