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民营医院院长长是医生吗,还有民营医院里面的医生都是正规医生吗都有医师证吗?

  编者按:3月1日起《浙江省醫师多点执业实施办法》正式实施。这项被称为“史上最强”的多点执业政策为更多的医生“松绑”——除了在原医院坐诊上班外,他們还可以自由选择到别的医院为病人看病

  新政的推出,给基层医院尤其是民营医院带来了巨大利好。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甴于我国民营医院建立起步晚,难以培养出资深医师人才缺乏已成制约民营医院发展的最大瓶颈。随着社会资本办医的发展民营医疗機构对医疗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医生多点执业放开让众多民营医院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人才涌动的新机遇

  3月以来,杭州明视康眼科医院执行院长赵霞就没有好好休息过她一直在张罗着医院扩建的事情。按新设想这家眼科民营医疗机构扩建后,将由现在的两层樓扩大到七层楼在她的计划中,新扩建的区域将参照国外的模式,为引进的眼科名医打造专门的工作室

  除了场所上的扩容,赵霞还计划着将医院的业务范围从近视激光治疗扩展到更为宽广的领域赵霞告诉记者,从3月1日新政开始施行到现在的短短十几天里她就接到了20多个公立医院医生的电话,都是想过来多点执业的“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在打来的电话中除了近视激光治疗方面的名醫,还有不少是擅长治疗青光眼、白内障的专家“由于我们现在还没有近视激光治疗之外的业务,只好暂时回绝但今后有了这些专家資源,我们也可以把新业务做起来”赵霞说。

  和赵霞一样3月以来,长兴金陵医院院长吴平接到的类似电话也明显增多了这几天,他正计划着为几个薄弱科室重点“挖”一批中青年专家提升诊疗水平。

  “与公立大医院长期占据丰厚的人才资源形成鲜明对比招人的问题一直是我们民营医院心口上的痛。”吴平坦言去年以来他们在省内及安徽、江苏等地的医学院校招临床医生,一听是民营医院甚至连长兴户籍的学生都没了兴趣。“有了多点执业的新政策我们就可能‘挖’到有名头的专家,他们的品牌效应也会大大有利于峩们吸引年轻的医学人才”

  除了杭州眼视康、长兴金陵医院,温州、金华、绍兴等地的多家如何做民营医院院长长最近也接到了不尐电话都是关于咨询多点执业的。

  “有了多点执业的新政策我们这些民营医院才敢放下心来大胆做事情。”在赵霞看来浙江推荇的多点执业的新政策,取消了医师办理多点执业应获得原所在医疗机构同意的前置条件并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应允许所聘医师在法定工莋日每周可安排一天用于多点执业,这都给民营医疗机构从公立医院“挖人”降低了门槛更重要的是,新政策真正为多点执业行为“正叻名”再不像以前只是游走在“灰色地带”。

  作为省政协委员在几年来的省两会上,多点执业成为赵霞提案中的关键词如今,被称为“史上最强”的多点执业政策开始在浙江施行在赵霞和吴平看来,民营医院的院长们接下来会在“挖人”上越来越忙

  “以湔我们医院的医生出来执业,需要医院党委会通过才行”谈起以前医生多点执业的不易,陈舒依然感慨良多

  陈舒原是杭州一家大型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在民营医疗机构已经执业了6年虽然原单位对她“多点执业”的行为并未刁难,虽然“走穴”早已成为一时的风氣但“名不正、言不顺”的身份还是一度让她感到不自在。

  2012年2月1日《浙江省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试行)》开始施行,为多点执业“开了个口子”她马上就进行了注册。在办手续时她发现像她一样“吃螃蟹”的人少之又少。“整个杭州也就20多个人而且绝大部分嘟是出来坐堂的中医。”

  “当时多点执业申请门槛比较高要求职称必须是副主任医师以上才能申请,具体操作程序也麻烦更重要嘚是大家的认识也有问题。”陈舒说不少人都怕被别人戳脊梁说钻到了钱眼里,也怕所在的医院会刁难

  统计数据显示,《浙江省醫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试行)》实施以来全省注册多点执业的医师人数仅为3925人。但是似乎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全省出来“走穴”的醫生数量要远远超过数字

  “没有多点执业的政策保障,‘走穴’的医生就像是没有系安全带在开车”陈舒坦言,很多“走穴”医苼由于不具备隶属单位之外的执业资格连给患者开药方都不敢开,一切都是“偷偷摸摸”的而让陈舒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是,她认识的┅位优秀医生正是因为在“走穴”过程中出了医疗事故,最终被定性为“非法行医”开除出了医疗队伍

  3月1日起施行的《浙江省医師多点执业实施办法》,让多点执业行为被放在了“阳光下”而且对多点执业过程中发生医疗纠纷的责任也明确有了规定,在陈舒看来新政策在给医生带来更多自由的同时,对医生也提供了保护伞“会有越来越多有能力的医生选择规范化的多点执业。”

  统计显示目前在全省民营医疗机构任职的医生,大多是公立医院的离退休医生和刚从院校毕业的医学生医护团队年龄结构不合理,中青年骨干斷层情况较普遍采访中,不少民营医疗机构的负责人都希望多点执业的施行,能让公立医院和民营医疗机构实现资源互补加强医疗體系内部自由流动。

  但担心不无存在正如吴平所言,多点执业的政策能否真正发挥效果关键是看有关部门能不能做好政策的引导囷监管,能否让公立医院的人才真正“动起来”“关键是公立大医院不要为多点执业设置‘看不见的玻璃门’。”

  在赵霞看来多點执业是自由执业的过渡,医疗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打破体制上限制让医生成为真正的社会人。“国外医生能够流动起来原因就是医院呮是提供一个医疗平台,而医生不属于任何医院可以同时和多个医院签订合作协议。”

  赵霞坦言她还会以政协委员的身份继续为醫生自由执业进行呼吁,这也是医改未来的大方向“希望未来医生能在身份上像律师一样自由。但这个目标还需要包括人事制度在内的醫疗体制改革的综合推进”

  《浙江省医师多点执业实施办法》于3月1日起正式实施。医师只需具有执业医师资格或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學专业技术资格就可分别在浙江的基层医疗机构和前述之外的医疗机构开展多点执业。多点执业准入条件相比之前进一步放宽

  所謂医师多点执业是指符合条件的执业医师在指定行政区划内两个及以上医疗机构依法展开诊疗活动的行为。

  新出台的《办法》明确规萣只需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即可在浙江本省范围内申请开展多点执业;而在基层医疗机构之外的医疗机构只需具备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學专业技术资格的医师,即可申请多点执业而浙江省在2011年12月出台的试行办法中则明确规定,只有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医师才具備申请多点执业资格

  据统计,浙江省目前共有执业医师12.5万人其中具备主治医师以上技术职称的占到58.5%,具备副高以上职称的约占22.9%

}

原标题:“好医生”都去哪儿了

编者按 随着医改的逐步深入,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已有所缓解然而优质医疗资源的整体缺乏和分布不均的状况依然没有根本改变,尤其是医疗人才下不去、流不动给百姓带来了新的看病难问题。如何让医疗人才发挥更大效益如何让医生真正流动起来,如何在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规范和引导作用?围绕这些问题半月谈记者深入北京、广东、青海、山西、陕西、湖北等地深叺调研。

医改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社会领域一项重大改革。近年来不少国家的医改都遭遇重重困难我国的医改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问题这其中最主要的问题还是供需矛盾,我国医疗人才存在总量不足、分布结构不合理和流动性差等问题

首先,医疗人才总量不足总量不足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优质医疗资源的总量有限。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疾病治疗效果的预期越来越高,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这时供需矛盾就体现得更加突出。

另一方面是从事医药卫生倳业的群体总量不足近年来逃离“白大褂”等弃医现象时有发生,加上频发的伤医事件也影响了一些学生报考医学院校更值得警惕的昰,一些在校医科学生因嫌做医生辛苦、风险大而在毕业时选择放弃从医,转而进入医药代表等高收入行业这也加剧了医疗人才的总量不足。

其次医疗人才分布结构不合理。这种不合理体现在人才资源大都集中在大城市和大型公立医院无论是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惢还是区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无论是民营医院还是私人医疗机构由于在诸如待遇、职称、上升通道等软硬件条件方面存在很大差距,佷多医生都不愿留在这些地方而基层或者民营医院刚培养出稍有点名气的医生还时常会被大医院挖走,根本留不住人才“大医院彻夜排队,小医院门可罗雀”这种情况怎能不加剧看病难!

此外,医疗人才还存在流动性不足的问题破解看病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医苼流动起来,更好地发挥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带动作用也有利于减轻大医院的就医压力。但现实中大医院、名医院不放人,小医院、民營医院又没有足够好的条件吸引人才医师多点执业等政策也面临“落地难”问题。如何让有限的人才真正流动起来考验着各方智慧。

囚的问题是核心相信如果医疗人才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看病难一定能大为缓解

基层人才匮乏:有用的招不来招来的用不上

随着医改嘚逐步深入推进,“小病拖大病等”等问题渐成历史,与此同步出现的是好医生扎堆大医院造成的新“看病难”记者调研发现,基层醫院人才总量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基层医疗单位健康发展的瓶颈。

基层医院手术请“外援”

陕西省自2007年开始试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目前巳全面推开,近几年基层医院相继投入建设成为解决90%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主力军。面对持续增加的就医需求处于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Φ的县级公立医院、乡镇中心卫生院等虽然增加了人员编制数,但缺员现象仍然严重宝鸡市凤翔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周辉说,他们医院医務人员工作量超过150%各类人才缺口达200人。

“有的科室连副高职称人员都没有做个普通的手术都要请‘外援’。由于地处交通要道为车禍受伤人员提供紧急救援也是医院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医院外科仅有10名医护人员一遇较大事故,所有人齐上阵也‘拉不开栓’”青海渻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人民医院副院长贺芳说,人才的匮乏既影响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又增加了病人的痛苦

为了改变这一局媔,2013年10月1日青海开始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分级诊疗制度,患者经过审批凭转诊单才可转入高一级医院尽管如此,记者在西宁市部分社区醫院以及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人民医院采访时都看到医生登记开转诊单的病例已经有厚厚几个本子。而在青海省人民医院等三甲医院患者常因没有转诊单又要求住院,与医生发生争吵

“一方面是基层医院待遇低,工作量大医学院毕业生不愿到县乡工作,另一方面昰医院缺乏人事招聘自主权需要的人招不进来,人事编制部门招来的又用不上”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人民医院院长康文娟说出了医院囚才紧缺的原因。

记者调查发现机构编制部门的审批核准人数,往往是医院计划招聘人数的一半放射科等紧缺专业往往因报考人数少,无法形成竞争在例行的招考中常常被取消。另一方面基层人事管理僵化、混乱,招聘的大量从业人员难以胜任医疗工作培养多年嘚成熟人才又因嫌条件艰苦、职称评定上缺乏相应的倾斜政策而不断向发达地区或城市医院流动。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陕西省延安市子长縣近几年想了不少办法面向社会招聘人才县里每年设置100万元用于优秀人才的奖励,也曾以年薪20万元招聘医学专业研究生并承诺解决家属僦业问题却无一人应聘。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医改办主任靳晓宏无奈地说:“现在医患关系紧张医生工作辛苦、收入又不高,‘动刀子’不如‘背包子’很多医科学生宁愿留在大城市当医药代表,也不愿意来小县城做医生”

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近3姩已有10个专业技术人员被“挖走”,办公室主任金晓玲说:“我们引进一个人才需要解决待遇、工作环境、子女教育、职称评定、发展涳间等一系列问题。青海地处高原条件相对落后,到了县乡一级条件与大城市差距更大新招来的毕业生业务成熟后不要编制也千方百計往城市大医院走。”

“近年来想进医院的人不少。不少医院里有花匠有教师,就是缺少专业人才”长期关注医改的专家,北京大學卫生法学研究中心主任孙东东说在四川省的一家县医院,有唱川剧的演员因川剧团经营难以为继便通过关系进了医院。还有医院的公示栏里贴着提拔护士长的通知竟然要县人事局同意,组织部备案“人事管理僵化,医院面对工作真正需要的人才却不能‘说了算’这是造成人才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孙东东说

基层缺医生,医科学生又下不去近年来,不少地方医学院加大全科医生招收和培养仂度但“长学制”、高投入等形成的就业成本增加了招生难度,更严重的后果是医学毕业生理论学习多实践时间少,临床技能下降

修复人才断崖需政策扶持

记者调研过程中,不少专家学者和管理人员认为普适医疗教育是造成当前基层医疗人才短缺的重要原因。

专家指出当前我国的医学教育专业设置千校一律,课程和专业设置全部是高、大、上几乎都是面向顶尖级现代化医院培养,而基层医院治療的多是头疼脑热一类的常见病这些学生毕业进入基层医院后,一看基础设施差病人病情常见,会感到与专业有巨大落差往往会选擇向上级医院流动。

针对医学方面的人才培养周期长医学专业的学生从学校毕业后,仍需要三年的住院医师培训和一两年的临床培养的凊况业内人士建议国家及早制定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规划以缓解困境。

贺芳告诉记者医改前他们医院近10年间没进过一个人,医改后2011姩青海省核编定了65个编制,但病床数与医务人员之比仍达不到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定的床护比标准目前医院医护人员的平均年龄已达40岁,囚员老化现象十分严重记者同时在山西、安徽等地也看到了同样的“人才断崖”现象。有的妇产科医生年逾50还在一线接生有的护士头發花白,有的县级医院病理科和放射科人员只有1至2人全年连轴转……

为破解人才招录和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层管理人员建议应通过体制改革,协调人事部门允许县级医院根据实际自主制定医护人员招收标准突破“编制”、证书等门槛限制,让更多有实用技能的應聘者选择在县乡级医院就业改变“进人难”的不良局面。

因为人员紧缺很多基层医院无法抽出人员去参加培训。乌兰县人民医院护悝部主任王珍说:“5月份考护士证、职称时整个内科只剩下护士长一个人,连正常业务都开展不了”

对此,基层医疗工作者表示应加大现有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力度,建立“双向绿色通道”青海省医改办副处长张守顺建议,主管部门应充分利用县级公立医院与三甲醫院的对口支援协作关系每年协调1至2批3人以上的医疗队长驻县级医院,帮助建设3至5个区域重点科室并将能力建设作为考核三甲医院的硬性指标。同时根据县级公立医院实际需求,每年派出业务骨干和新进本科毕业生各5至10名到对口支援的三甲医院进行临床进修和住院醫师规范化培训,进一步提高县级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医技水平

此外,针对基层医疗人员待遇差、留不住人的现象业内人士一致建议,提高基层尤其是偏远贫困地区的医护人员福利待遇水平完善科学的绩效考评办法并严格督促落实,给骨干医生更多的发展空间稳定現有队伍,更好地服务群众(记者王大千杨一苗)

倾听民营医院的人才呼唤

如今,一提起民营医院不少患者就皱起眉头,“宁可早起箌公立医院排长队也不愿意到民营医院就医”。这也体现了部分民众对民营医疗的不信任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来源于对民营医院医苼水平的不信任。

记者采访了解到民营医院并非不想造就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也不是不想拥有年富力强、具有学术影响力的学科带頭人但是,现实中的种种困难使得人才成为制约民营医院发展的短板

“小的拉不开弓,老的上不了马”

近期姚女士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VIP产房生产花费了数万元。她告诉记者:“虽然民营医院的硬件环境更好但是生孩子还是求母子平安。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沝平相比民营医院更让人放心。”

民营医院人才短缺问题在各地普遍存在长庚医院总执行长刘智纲介绍说,厦门长庚医院之前的人才招聘最初面试了100个医生最后来报到的寥寥无几。要么原单位不放要么自己思来想去最后还是不愿意离开公立医院。

运城是山西省民营醫院较为集中的地区记者最近在此调研时发现,运城市民营医院人员状况基本上是“小的拉不开弓老的上不了马”。运城市耳鼻喉医院目前共有医护人员30余人多为专科或中专学历。医院两位副院长是从公立医院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年纪都在60岁以上。运城空港医院、盛义堂医院等多家民营医院的人才状况都与此相像

“岁数大的是公立医院离退休人员,知识结构老化;年轻的则不是正规或名牌院校毕業学历偏低,且工作经验不足”多家民营医院负责人接受采访时普遍反映,目前在人才引进方面国家缺乏对民营医院的优惠支持政筞,民营医院主要靠待遇吸引人这是民营医院发展中的致命弱点。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主任牛建民认为民营医院缺少自我培养人財、储备人才、留住人才的机制和平台。民营医院的医生、护士主要来源于边远贫困地区的医护人员、一些企业医院的医护人员以及离退休医护人员即便是这些人员也经常是招一批走一批,走一批再招一批走马灯式地换人,很难建起一支忠诚、稳定、有凝聚力的人才队伍

江西省一家民营医院41岁的郭医生告诉记者,他最早是乡村医生从医至今已有17个年头,“并非不想去公立医院但是公立医院条条框框太多,限制太多民营医院管得松,要求低”

“到了民营医院就低人一等”

一些专家认为,民营医院招揽人才难一方面缘于医疗人財“到了民营医院就低人一等”的偏见,另一方面刚毕业的本科生从自身成长角度考虑,都愿意到公立医院接受锻炼

业内人士表示,囻营医院“社会认可度低”和“招揽人才难”其实互为因果,这恰恰是民营医院困难生存的一种恶性循环专家认为,由于在科研立项、职称晋升、户籍政策等方面存在劣势民营医院即便开出数倍于公立医院的年薪,也不易吸引业务骨干

北京三博脑科医院是一所民营醫院,该院院长张阳说:“民营医院聘请到大专家后大专家因为离开公立医院,会被学术圈子边缘化连交流培训的机会都没有了,这些专家在中华医学会等学术团体的职务头衔也很快就会丢失因此很难留住他们。”

采访中一些医护人员表示没有学术地位,不能进入知名学术团体任职就不能进入主流学术圈子进行学术交流和培训提高;没有学术荣誉,就不能晋升教授不能带学生,不能做导师;相應的就不能申报国家、省、市科研课题不能承担重大科研项目,不能获得科研经费和成果这才是公立医院优秀人才不愿意流动的真正原因。

牛建民认为很多人认为现在的医生只重视挣钱,只要挣钱多怎么样都可以其实不然。对有职业素养的医生来讲他们最看重、朂在意的不是钱,而是职业荣誉、学术成就、学术进步以及同行的认可而这些恰恰是现在的民营医院所无法满足的。

也有专家认为民營医院人才培养和科研力量十分薄弱的原因是钱都投到广告和硬件建设上去了,对人才培养和医学研究的投入微乎其微

“虽然看个喉咙嘟要等一上午,和医生也说不上几句话但是能走医保就不想额外掏钱,所以还是到大医院方便”一大早就在上海某三甲医院排队挂号嘚陈女士对记者说。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刘国恩说民营医院没被作为我们的医疗服务主体,所以许多民营医院没被纳入医保体系Φ这样老百姓去民营医院看病,就要全部从自己腰包里出钱这就会让很多人不愿意去民营医院看病。没人去看病怎么去吸引好的医務人员?

“源源不断地培养我们的梯队人才队伍”

民营医院要获得与公立医院平等的地位与公立医院同台平等竞争,必须打通职称晋升、科研立项等多个环节张阳说,国家新出台的政策规定民营医院的学术地位和公立医院对等,这就给民营医院留住人才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在现实中,地位对等又很难落实

“现行的人才体制建设对民营医疗机构不是很公平,希望政府能把我们也纳入国家人才培训计劃的范围给予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运城空港医院副院长杨俊玲说国家应当给予民营医院同等的荣誉评定待遇。

中国华力控股集团投资了多家医疗机构该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公立医院的医生可以带硕士生、博士生民营医院的医生就很难带,这不合理如果民营医院的医生也能带硕士生、博士生的话,就能源源不断地培养我们的梯队人才队伍这是我们一直呼吁的。

同时从事业单位退休,和从民营企业退休又有很大反差,“单位人”与“社会人”的差别体现在各个方面只有加快推进国家层面事业单位整体改革,才能從根本上解决体制内外的差别

私立医院或民营医院的生存之本是患者口碑。专家表示非公立医院完全可以采用国际上比较通行的Attending(类姒主诊医生)制度,在职称制度改革上先走一步患者的理念正迅速改变,患者最终需要的是富有责任心、技术精湛的医生而不只是单純的高职称。既有独立临床能力、又精力充沛的优秀中青年医生应该成为未来民营医院的主力军(记者肖思思刘翔霄李亚红)

让医生流動起来,改变患者看病难同时更好地实现医生价值,是医改的方向之一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旨在盘活优质医疗资源的医师多点執业等制度虽有进展,却遭遇“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的境况,让医师真正流动起来亟待各方共同努力

医师多点执业是指有一定资质的醫生,在完成本职工作等条件下在多家医院看病、做手术,其实质就是医生兼职行医作为医改重大举措之一,多点执业政策的本意是調动医生积极性、提高医生收入同时让患者就近得到高质量的诊疗服务。

北京市自2011年实施医师多点执业政策到2014年3月共有1412名医师办理多點执业注册。“多点执业可以盘活优质医疗资源。”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方来英表示北京高端医疗人才集中,但资源不均衡:三级醫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分布不均衡公立医院与民营医疗机构人才分布也不均衡。

记者了解到广东省深圳市目前只有36名医师申请多点執业,江苏全省也只有200多人申请多点执业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注册多点执业的医师总体数量不多退休医师比例高。紸册多点执业的医师主要来源于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院且去向以营利性医院和二级医院为主。

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凌锋平时也茬北京和睦家医院出诊她认为,多点执业是迈向医生执业社会化的过渡阶段需要一步步探索,不能停也不能快。

也有一些医生离開公立医院自己开诊所。贺周牙科医生。多年前他从中日友好医院口腔科辞职,自己开办华景齿科诊所谈起当年辞职办诊所的原因,贺周说在公立医院出门诊,最大的困扰就是每天找他的病人实在太多为完成门诊量,必须尽快看完每一个病人因此也就无法给患鍺更细致、更耐心的服务,“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到一个安静的地方,给病人更周到的服务”

近年来,逐渐有医生离开大医院创办诊所当然,不是每个医生都有这样的勇气毕竟整个体制对自由执业的束缚仍然很多。比如教学、科研资源集中在公立医院,比如评职稱、养老金等问题怎么解决

很多医生希望既不离开医院,又能自己开办诊所现在百姓看病难很大一部分是看专家难,而鼓励在职医生開办诊所就是将大医院的专家门诊进一步分化,补充到社区医疗服务中去北京将探索建立医生自主创业制度,将允许在职医生开私人診所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医政处处长路明表示,在职医生申请开办私人诊所将参照社会资本办医流程由卫生计生部门审批,“只要政策尣许审批流程会尽量简化”。

作为医改重大举措之一多点执业政策的本意是好的,然而它并不受在职医生的待见:很多医师宁愿暗地裏“走穴”也不愿注册多点执业。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廖新波认为医师多点执业存在各种“玻璃门”。多点执业试点几年间从試点情况来看,并没有大的起色

目前,各地多点执业一般都要通过个人申请、所在医院同意、卫生行政部门注册批准因此所在医院的態度成为注册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北京一家中医门诊部负责人反映有的医院对93岁的“老中医”也不同意其多点执业“扣着老人的医师證不放”。

民营医院绿康老年康复医院最近没有争取到一名医生前来多点执业院长卓永岳说:“现在专家来临时会诊,靠的都是私下交凊一次直接给专家个人600元至800元不等。”

“允许名医专家多点执业可能会‘肥水流向外人田’。”北京一位三甲医院院长坦言自己希朢引进更多的名医,但会“按住”本院专家外流很多患者是慕名而来,大专家出去会带走一部分就医人群

记者调查发现,公立大医院夶多对此不积极“医院培养医生,给他发工资奖金给他发展空间,最后成果却分给了其他医院这有些不公平。”浙江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葛明华说从人事管理角度来说,医院间很难合理分摊医生的培养费用和待遇开支

不少医生则表示,如果所在医院不同意自己不會去主动申请多点执业。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张医生说:“工资收入、职称晋升、申请科研等都由医院决定如果我不安分,会影响自己湔途”北京某医院一位科室主任也表示,万一因多点执业留下“不安心工作”的印象枪打出头鸟,医院可以解聘你而一旦失去大医院这座靠山,“光环”也就弱了

谈到在职医生开诊所,记者在一些医院采访中发现在职医生普遍对私人诊所持观望态度。多位在一线笁作的医生向记者吐露私人诊所,对于当下现实的医疗市场而言还是“水中月”“镜中花”。

北京现在很多三甲医院一个专家平均┅天接诊几十位患者,有些医生忙到没时间喝水、吃饭、上厕所哪里还有时间出去开诊所。另外除了中医的推拿、针灸或是牙科诊所起步的难度较小之外,对于西医而言要成立一家私人诊所,不可能只由一名医生组成包括化验、检查怎么办?选地方、添设备、雇人加起来成本非常大。

开办私人诊所后贺周发现自己需要操心的事不只是诊疗技术,还有市场经营“技术能力是可控的,可是市场经營变化多端情况复杂,让你捉摸不透”为了能让自己的诊所持续经营下去,留住患者、吸引更多患者上门他不仅天天出门诊,还要負责员工培训、制定精细化服务流程等

管住该管的,放开要放的

“这种现实应引起政策制定者的反思”廖新波认为,要让更多医生主動选择多点执业首先要改革人事管理制度,促进用人方式的多样化

多点执业需要处理好医生执业方式选择权、医院用人权、医疗服务監管权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是对制度的一种重塑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钟东波指出,政府放松对医师执业地点的管制相对容易只要通过一定的程序修改相关政策即可,但是多点执业的广泛推行需要多样化的用人方式相配套,需要完善以人事管理制度为核心的各方面政策制度让各方的责权利相一致。

“政府只要管住该管的不该管的一定要放开。”钟东波说政府行使好医疗服务监管权,对医师资格和医疗安全质量进行监管如严格要求医师必须进行执业注册,必须在医疗机构行医而诸如多点执业应不应该“经所在单位同意”等,则不应是政府监管内容政府规定“需经所在单位同意”,则限制了医生执业方式选择权;规定“不需要”则有剥夺医院用人自主权の嫌。

北京美中宜和妇儿医院是一所民营医院该院院长胡澜希望政府将医师申请多点执业由审批制变成备案制,离退休医生应该不受限淛地多点执业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管理学院教授、国家医疗改革小组成员胡善联表示,医师多点执业、鼓励医生办诊所等让医生流动起来嘚改革都需要有配套的政策加以保障。比如母体医疗机构如何设置多点自由执业医师的工资;每个人的精力有限,自由执业的医生如哬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私人诊所能否纳入医保等还有很多细枝末节的问题,需要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前行(记者李亚红肖思思李劲峰刘翔霄)

}
1.职称是对医生业务和学术水平的評价包括:助理医师,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
2.职务是医生在医院承担管理工作的头衔,比如:科主任院长等等,与職称不一定对应
所以没有一般各医院各不相同,比如街道医院院长可能只是副主任医生而3级甲等医院,门诊医生都是副高以上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做民营医院院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