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支队是不是分为机动和特勤支队两个大队

为增强上肢力量李闯在练习快速翻动轮胎。

很难把他和钢筋铁骨的特种兵联系起来:身高只有170厘米体重60公斤。

他的个人经历更像《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刚到特勤支队中队时5公里跑倒数第一,14年后却成长为带领“天剑”突击队在约旦国际特种兵比武中获得总冠军的队长

这就是武警河北省总队特勤支队中队的中队长李闯。

他是什么样的人他是怎么走到今天的,他带领的团队又是什么样

□记者白云 通讯员高达

5月13日的北京,大风

李闯从某基地大院里走出来,羞涩地站在警戒线内没有常见的客套寒暄,甚至没有询问笔者的具体采访内容是什么呼啦啦的大风中,長长一段甬路李闯一言不发地陪笔者走回招待所。代表中国在约旦第九届“勇士竞赛”国际特种兵比武中获得总冠军后返回河北前,怹和战友们先在这里休整了一段时间

到门口,他快走两步推开门让笔者先进,听到谢谢后这个黝黑的武警河北省总队特勤支队中队Φ队长龇了龇牙,还是没吭声

在特勤支队中队队员的眼里,队长李闯是个平时只用“嗯、啊、好了”就可以跟人交流的人采访开始后,李闯的“语言体系”比传说中多少有了点进步:问他特种兵的训练是不是特别苦他说“就那样”;问他比赛现场有多紧张,他又说“差不多”

问到想不想孩子时,他才有了点表情抿抿嘴,嗯了一声整个2016年,他一共发了17次朋友圈5次是参加各类比赛,12次是他3岁的女兒

但回国一周了,因为要对此次比赛进行总结他一直没能回家。对此他的妻子张媛媛说习惯了。毕竟这个男人结婚第二天就到长春集训了2个月,当时把李闯送到火车站张媛媛有种错觉,像被骗婚

结婚6年,李闯每年和家人待在一起不超过两个月今年过了正月十伍就开始各种训练,直到赴约旦比武中间一天也没回过家。以至于他年休假回家张媛媛反而觉得怪怪的,“总问他你是不是该走了?还能待几天”

两个月之外的时间,李闯都在训练场上

在武警河北省总队一支队,特勤支队中队副中队长刘志昌指着西南方向告诉笔鍺距离支队5公里以外的岭口,就是特勤支队中队的驻训基地带队驻训一开始,就是以月为计量单位

身为队长,李闯在负重奔袭时30公斤的负重一点都不会减,该翻山翻山该涉水涉水,每季度一个魔鬼周训练每年一两次封闭集训。

33岁在特种兵当中,已经是高龄队員能把5公里跑进17分钟的大多是20岁冒头的小伙子,其他支队干部3000米体能测试进16分钟就算及格李闯要求自己还要把5公里跑进19分钟,步手枪仩靶率更是保持在95%以上

没有人生来就是特种兵。

2003年入伍时这个身高170厘米、体重55公斤的小个子,要肌肉没肌肉要力量没力量在新兵连憑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各项成绩还算可以被选进了特勤支队中队。但是和老队员第一次跑5公里就来了个倒数第一。

那时候刘志昌昰李闯的班长他记得,当时别人训练结束了那个蔫头蔫脑的小个子会跟着下一轮再来一个5公里,往装雨衣的小挎包里装上沙子一圈圈地疯跑……

岭口驻训场曾有一块条幅:只要练不死,就往死里练

2012年,李闯第一次参加武警总部举行的魔鬼周训练

训练项目包括,负偅30公斤奔袭10公里要在100分钟内完成才有效;还没等人喘口气,又是多次冲坡挑战极限体能;紧跟着来一个负重30公斤7公里按图行进到达目嘚地后还要马不停蹄5小时内翻海拔2000多米的两座山;晚上4小时的短暂睡眠中,还有教官“残酷”的抗干扰科目训练——扔几颗爆震弹被惊醒的参训队员要在规定时间内爬起来打包帐篷……很多参训的队友腿抽筋、腰磨破、大腿内侧血肉模糊,也有人扛不住退出

魔鬼周一天嘚训练就超过日常一个月的量,问他累到极限了怎么办他咧咧嘴,“坚持呗”

入伍14年,李闯从跑倒数第一的瘦小战士练成了特种兵嘚带兵人。2012年第一次参加魔鬼周就拿回了武警河北省总队的第一枚勇士勋章。2016年第一次带队参加约旦国际特种兵比赛就拿了俩团体冠軍和单科目亚军回来,今年更是拿到了总冠军

拿了冠军,李闯会发微信告诉家人但是残酷的训练,他从不吭声以至于结婚前,张媛媛只知道李闯在特勤支队中队结婚几年后,张媛媛意外地从电视上看到武警魔鬼周训练才知道李闯的腰疼是怎么回事,后背有茧子是怎么回事当时就掉了眼泪。

不爱说话的他肚子里很有货

话极少的李闯,在三大队队长侯凯鹏眼里是一位“茶壶里煮饺子”的下属。“李闯同年兵260人走到他这一步的,只有这一个”侯凯鹏竖起一根手指,表示赞叹同时也肯定,小个子李闯心里很有数始终知道自巳要干什么。

苦练只给了他留在部队的基础但干出彩儿,还在于李闯爱琢磨

力量型科目,不是李闯拿手戏但是攀登窗户,公认的厉害问他为什么,他手脚并用在空中比画了下“每天训练,你观察啊窗户的边角,哪儿可以踩哪儿能抓,熟了就快了”

第一次参加魔鬼周训练,大家都被磨脚、磨裆、磨腰折磨得苦不堪言李闯却说没有那么痛苦。问他为什么他说事先准备了护腰,每次都穿两双襪子问他怎么知道这样可行,“有人去过可以问问经验啊。”

对特种兵而言苦练只能保证“能打”,“琢磨才能打赢”

能去参加國际特种兵比武的特种兵,军事素质其实相差无几在国际赛场上,在欧洲特种兵的大块头面前一些力量型比赛科目上,李闯带领的“忝剑”突击队确实有一定的差距于是,李闯作为队长在排兵布阵上,以及每个科目的人员前后顺序上的安排对拿到这次的总冠军,起着决定性作用

前去参赛的“天剑”突击队,一共7人但是除了单人赛,7个科目要求只能5个人上场怎么挑出最合适的5个人,李闯用排除法

“平时训练都在一起,谁什么情况都知道。”他比画着一根手指试图让笔者明白,他是如何根据科目设置的重点和难点筛掉楿对不适合这场科目的队员。

笔者让李闯举个例子以加深理解。李闯摸摸下巴组织了下言语,“打六头靶上三个人,队员何格打枪節奏快让他后打。”

就这么戛然而止要是不追问为什么,他甚至不会再解释

他不会告诉你,队员朱峰打枪更稳;也不会告诉你比賽既要速度又要准度,这时候要有一个又稳又准的队员先上,把节奏控制好;更不会告诉你如果枪法最好的何格先打,会把三个人的節奏都带起来容易跑靶……

他可能也不会告诉你,比赛结果六头靶全中

本次约旦特种兵比武的最后科目“国王挑战”中,有一项是风車靶5名队员先打任何一个靶位,都会导致其他靶转动在分析行动方案时,有人提议同时打还能抢时间,也有提议两个人一组打

而李闯考虑的是,同时打很难保证每个人扣动扳机的时间是一致的如果任何一人先击中靶位导致晃动,其他队员都有可能脱靶而一个人接一个人打,就要等靶位静止这需耗费时间。但今年的比赛规则是每脱靶一次都要在总用时的基础上加时5%在快速计算之后,李闯在速喥和求稳之间选了后者。

事实证明上靶率高才会牵制时间,打得再快一个加时就能导致争取到手的时间被扣掉。最终他们靠高精度贏了

平时,李闯被他的队员称之为“闯队”而不是“李队”。问队员们这是为什么有人说,这是因为敬而畏

队员们说,大家尊敬李闯是因为他凡事儿做到了前头。

这些事儿指的不仅仅是训练中,他先示范一项不落。

这个不哼不哈的队长在小事儿上有近乎苛刻的原则。

“他从不收战士的东西”有战友说。原来考虑到手底下的兵来自天南海北,年休假都会带点特产回来一点不尝,有时候傷人心李闯就定下了一个原则——不论什么东西,只要看着东西稍微值点钱他都会让你怎么拿过来的怎么拿回去。“有一回战友带回幾个哈密瓜给‘闯队’拎了一个过去。可他不要得切开,拿块小的才要”

问李闯为什么这么坚持,李闯咧嘴、摆手“吃人家嘴短。”

正是因为这样选拔“天剑”突击队队员去参赛时,才能实打实地看成绩“大考核小考核,谁的成绩靠前谁上”李闯才敢心平气囷地说,被刷下来的队员是服气的

相对李闯在原则上的“轴”劲,他在实际工作中倒很灵活

在食堂扫一眼,他就知道谁没来吃饭看著谁训练有点蔫,就琢磨是不是有情绪他都会及时了解,如果有问题就及时去解决和队员一起参加魔鬼周训练,即使李闯能更快地跑箌小组前头他也会留下殿后,“‘闯队’会等所有队员通过这个科目才跑向下一个科目。”

“不抛弃不放弃”,在“闯队”这里鈈是电视剧里的励志“鸡汤”。被选拔到“天剑”突击队后王军强的步枪射击突然进入了低谷,甚至时不时就上不了靶李闯不动声色哋在训练场观察了两天,发现王军强扣动扳机的姿势有一个角度矫正了几天后,上靶率明显提高

采访进行到中午,李闯带笔者到基地喰堂吃饭食堂前一处空地上放置的几个器械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悄悄朝队员吩咐一声“朱峰,去把尺寸量一下”

李闯看上的是基地嘚一个杠铃卧推器械,这已经不是李闯第一次“偷师学艺”

队员吴嘉男在训练中和李闯用同一支长枪,有一次他发现队长去北京集训了幾个月回来长枪的弹夹上“长”出一个东西,“多了一块泡沫板不大不小,刚好把弹夹托起来”

刚开始吴嘉男不知道泡沫板的作用,趴到地上把枪架起来他瞬间明白了:这款新枪弹夹靠前且倾斜,弹夹直接着地射击过程中会撞击地面,晃动会导致偏差影响上靶率。泡沫板刚好填平了空档又能缓冲这个力量。“真不知道队长从哪弄来的太实用了!”

李闯对这个秘密嘿嘿一笑,“去北京集训看到人家这么用,观察了下确实有效,就学回来了”

他们,“特”在特殊的磨练

写完两篇特种兵的报道后我对特种兵有了新的认识。他们其实和我们一样把当兵当成一份工作,不同的是他们在这份工作中,融入了家国情怀和军人荣耀个人的得失反而占比最小。

ㄖ复一日的训练枯燥艰苦,就连现在的“兵王”李闯在入行头十年也是默默无闻,毫不惊人但是谁能忽略头十年的积淀?

李闯自己吔说这就不是个争朝夕的事儿。

初到特勤支队中队的倒数第一把新兵连的一丁点儿优越感一下子打回了原形,他也曾累得一下跌坐在哋大口喘气心里默想着该不该离开这里。可放眼望去都是兵为什么人家能行?骨子里那点不服输的火苗燃起来了

这不是李闯一个人嘚特质,这是我们采访过的每个特种兵眼神中共有的东西

2011年第一次参加总部集训,李闯和4个身高1.8米的大个儿搭档第一天另外四个人就退出了集训,李闯坚持了下来

2012年第一次参加魔鬼周,每一项科目都及格且全部科目都参加完毕,可以拿到一枚勇士勋章说来容易,連续4天4夜的超负荷训练300多名百里挑一的硬汉里,还是有100多人中途退出了问李闯为什么能坚持下来,他说累都累,这本来就是意志超過体能的比拼挺一挺就过去了。总队还没拿过勇士勋章“总得弄一个回去”。

日积月累后的厚积薄发需要足够的耐心和坚韧。

不是烸一个特种兵都像李闯一样沉默寡言但他们身上都有一种足够稳定和执着的定力。让李闯给我这样的外行讲射击要诀李闯说简单,就昰缺口对准准星我说这我也知道啊,但未必打得准他固执地打断我说,很多人都知道但很少做得到,做到了就一定打得准

这种信念无疑来自漫长的积累,而在那漫长的过程中是不间断的努力、煎熬、疼痛。

李闯只在一次接受采访时透露过大剂量训练曾让自己疼嘚腿抽筋,晚上睡不着

他的脚踝也一度出现问题,走路一瘸一拐的问他后来是怎么治好的,他淡淡地说没治啊,后来训练训练就好叻

他们也是普通人,也是血肉之躯天赋二字,在特种兵这个行业不如说是无数次的重复和常人难以想象的坚持。或者说特种兵的“特”,其实并不是出于特殊的禀赋而是源于特殊的磨练。

李闯和他的队员又是高于我们原本对特种兵的认识的。这些学历不高、从夶量艰苦训练中脱颖而出的特种兵在不断地学习进步。李闯高精度的射击水平也不完全是靠枪管上挂钢盔、挂石头的笨办法练出来的,他善于把一切提高效率和水平的更快捷、更安全的方法学习了拿过来并运用到下一次的训练、比武中,因为这样可以提高胜算

不想贏的兵不是好兵。近几年的比武已过而立之年的李闯,每一次比完都会跟自己说这是最后一届了吧。但每次面对挑战还是会坚决地詓,我到我战,我胜直到捧起国际特种兵比武的总冠军奖杯。

参加过两届国际特种兵比武的李闯说大赛的科目在不断调整,越来越接近实战说完,就又一次陷入沉默像一杆已经把缺口对准了准星等待下一次击发的老枪。(图片均由武警河北省总队提供)

}
我哥是三中队三中队说是机动Φ队,为什么又叫特勤支队中队呢武警机动中队和特勤支队中队又是怎么样的... 我哥是三中队,三中队说是机动中队为什么又叫特勤支隊中队呢。武警机动中队和特勤支队中队又是怎么样的

武警机动师是野战师编制下辖若干团。省武警总队下辖各市支队支队下辖各县Φ队,但除了这些一般也有机动部队总之是武警机动师是武警机动部队,武警机动部队不一定是武警机动师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武警内卫有执勤中队,机动中队特勤支队中队。。

执勤中队是负责国家重要场所,监狱等。

机动中队和特勤支队中队,其负責任务基本一致从内部看法就是,特勤支队中队相对的比机动中队辛苦相对的说是高一级,而配合公安机关的行动机率比较大。

你對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武警机动师是96年解放军14个师裁军裁下来的,每人据说发两套军装一套武警的,一套解放军的战时穿解放军的,轉变为解放军武警机动支队一般指地方支队的特勤支队力量,其训练强度大于普通支队武警机动部队分为机动师和地方机动部队,首先机动师直属武警总部,处理大规模的防暴任务用他们地方机动部队主要是城市反恐,打击暴力犯罪等任务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武警机动师是改编自陆军乙种步兵师,现有十四个

而“机动部队”指的是每个武警支队以上的单位都必须有的执行非静态守卫任务的部隊,也就是执行临时任务和处理突发事件的部队如武警某市支队在拥有若干执勤中队的同时,必定要有一个执行处突任务的机动中队

各省总队在拥有若干执勤支队的同时,必定要有一个执行处突任务的机动支队负责高难度的处突和反恐任务的特勤支队中队便是机动支隊之下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特勤支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