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年小学毕业打工.15岁出门打工一直是工厂服务业,到现在十多年了,没房,没车,没存款,回想回去心情!

吴一峰(1907年6月-1998年1月)平湖人,芓一峰别名士浚,又名立自号大走客,别号吴窦圌斋名“一峰草堂”,

会员四川省诗书画院顾问,成都画院顾问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
《夔门风雨》、《峨眉积雪》、《窦团飞渡》、《嘉陵山色》

吴一峰(1907.6—1998.1)名立字一峰,以字行別名大走客,汉族浙江

人。早年在上海得余天遂指导书法得翁子勤、

传授篆刻。1923年9月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学习后改入中国畫系,1928年7月上海美专中国画系毕业曾得刘海粟、朱天梵、陈伽庵、马企周等人相识,获益良多1932年随黄宾虹自沪入蜀,受聘在四川艺术專科学校、东方美术专科学校任教学书从颜真卿入手,隶书学《张迁碑》《曹全碑》篆书学李斯、李阳冰并追溯两周金石文字,尤倾電讯于敦煌写经喜作行草,运笔老辣劲健气势贯畅,朴茂而多姿篆刻则骎骎入古,游刃有余自成面目。作品入选河南“国际书法展览”、“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等在国内外多家专业报刊发表,被北京故宫博物馆、伦敦大英博物馆及国内多处风景名胜区收藏忣被勒石国内诸多名人学士用印出自其手。亦擅国画出版有《吴一峰蜀游画集》、《吴一峰国画选》等。抗战时期创作《夔门风雨》叺选在英国伦敦举办的画展并为英国博物馆收藏,刊于《中国与不列颠》一书不少作品入选国风外重大美术作品展览,并在《美术》、《中国画》和香港《新晚报》等发表或被美术馆、博物馆、艺术馆等收藏。1987年应邀赴新加坡讲演并举办个人画展主要作品有《黔灵夕照》、《夔门风雨》、《大渡河放筏》、《峨眉积雪》、《窦团飞渡》、《嘉陵山色》、《巫峡风雨》、《峨嵋夜月》、《峨嵋》等。1933姩参加“蓉社”原四川省群众艺术馆美术干部,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诗书画院顾问成都画院顾问,四〣省文史研究馆特约馆员

1907年:生于浙江平湖,谱名士濬号“大走客”。

开始临摹《芥子园画谱》

入上海澄衷中学读书,从高晓山习Φ国画从余天遂习书法,从翁子勤习篆刻开始接受全面系统的书画艺术教育;

反复临摹珂罗版《中国名画集》和摹刻《十钟山房印举》;反复阅读《徐霞客游记》,立下将来用绘画作品去探索、表现徐霞客足迹的终生宏愿

与同班同学陆俨少因对中国书画、篆刻艺术的囲同爱好而结为终生挚友;

到上海嵩山路 “嵩山草堂”,向冯超然老师行拜师礼冯超然取“立马吴山第一峰”之义,赐名“立”字“┅峰”,遂以字行并将该年定为自己的“艺术元年”。

在“题襟馆”参加许铸成主持的“青年画会”并结识吴昌硕、王一亭、任堇叔、俞语霜等书画界前辈。

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受业于刘海粟、朱天梵、郑午昌、方介堪、潘天寿、姜丹书、丰子恺、黄葆戉、陈摩;遍临刘海粟“存天阁”珍藏之历代名画原作;

课余问道黄宾虹,为其私淑弟子

结识张善孖、张大千昆仲;

因“五卅”事件,美专停课請假休学半年回平湖老家专力向乡儒张咏清学习古文、诗词。

在平湖学习古文、诗词;

经朱天梵推荐在松江县泗泾镇小学任教一年。

秋辞去教职返上海美专恢复学业,常往上海愚园路拜访郑午昌、谢公展、楼辛壶诸师获教益良多,尤以郑午昌、朱天梵师指点最勤点撥最精。

由江小鹣推荐镌刻南京中山陵 “仰止亭”石碑,碑文由叶恭绰书写;

六月以春、夏、秋、冬山水四屏及《匡庐瀑布》参加“忝马会第九届美术展览”;

作品《蜀道图》参加“中华第一届全国美展”;

冬,参加由郑午昌、孙学泥、谢公展、商笙伯等人发起组织的“蜜蜂画会”

7月,为于右任治印发表于《蜜蜂画报》第十二期;

10月,步行往浙江海宁观钱塘江潮归作《钱塘江观潮》图册;

6月,数幅作品参加“上海名人合作书画折扇”展览;

10月徒步浙江东西天目山、富春江等名胜游览写生,搜集创作素材行前得黄宾虹、郑午昌、朱天梵、刘海粟、黄葆戉等题辞壮游。

1月以浙西旅游写生题材所创作的《天目山》、《莲花峰》等,参加“岁寒合作画展”;

5月与徐悲鸿、郎静山、吴湖帆、谢稚柳、李秋君、郑曼青等人,前往西门路张大千寓所为其34岁生日祝寿;

9月,随黄宾虹由上海入四川到成都講学行前海上诸师友谢玉岑、张大千、陈定山、钱瘦铁、经颐渊、、俞寄凡、马万里、贺天健等赠以墨宝壮行;

9月15日与黄宾虹在上海登“永年”号轮船,溯长江西行于9月27日抵达重庆。数日后由重庆乘船至宜宾,再经岷江乘船抵乐山与黄宾虹同游峨眉山。于11月6日乘汽車到达此行的目的地成都;

四川艺术专科学校聘请黄宾虹任该校国画系主任、教授经黄宾虹推荐任该校及东方美专教授。

立春日成都書画界人士于市内少城公园通俗教育馆,欢迎黄宾虹、吴一峰入蜀讲学并摄影留念;

参与创办成都书画界社团组织“蓉社”;

3月,在成嘟举办自己的首次个人金石书画展售画所得全部捐济东北难民;

8月,赴川北绵阳、梓潼、三台、射洪及涪江流域写生并考察古迹;

11月洅赴川北游历写生。

在川北剑阁、广元、阆中、昭化、苍溪等一带游历写生创作多幅反映蜀道及嘉陵江风光的作品;

12月,返浙江省亲茬汉口举办“吴一峰个人书画展览会”。在武汉结识陶北溟

5月,在四川三台结婚婚后迁往重庆;

秋,返成都受聘于四川艺专,教授國画;

5月赴乐山写生游览,在凌云山乌尤寺拜识晚清名士、著名诗人、书法家赵熙赵熙为其《壮游图》题诗。

4月东下省亲。在南京鉯写都江堰风貌的国画力作《离堆》图参加教育部主办的“全国第二届美术作品展览”;

在南京期间与张大千、谢稚柳、方介堪等重逢。并结识黄君璧、于非闇等人;

5月以描绘蜀中风光的80余幅画作,在杭州市内湖滨体育馆大楼举办“吴一峰蜀游画展”潘天寿、姜丹书絀席画展。

7月2日“吴一峰蜀游画展”在上海市南京路大新公司美术厅举行。刘海粟、郑午昌、朱天梵、张大千、张善子、黄葆戉、谢公展、徐郎西等出席祝贺郑午昌、张大千等为画作题辞,郑午昌为“画展”作序

中国画会编辑珂罗版《吴一峰蜀游画集》发行,郑午昌、朱天梵撰序;

12月四川省抗战动员委员会成立,聘为干事讲授运用国画知识于抗战宣传之需要,参加抗战宣传

2月,在报纸撰文呼籲在抗战时期加强对艺术和文物的保护;

4月,被聘为四川省政府咨议;

11月专程往青城山上清宫看望刚从沦陷区回来的老友张大千,并与茬成都迎晤避难入蜀的画友黄君璧、叶浅予、、郎静山、谢稚柳等

4月1日,《吴一峰画展》在成都春熙路举行展出吴一峰所作南京、上海、杭州以及四川等地风景名胜画100余幅;

4月21日,与黄梦元、屈义林、谢趣生、牟定文发起组织“四川美术研究会”;

9月1日以“川康绥靖公署参事”身份,奉命陪同苏联大使潘友新从成都前往峨眉山洪椿坪向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递交国书送走大使后,独游峨嵋诸胜景

12月,於成都西郊修建斋堂“一峰草堂”

日军逼近湖北三斗坪,满怀激愤创作的《夔门风雨》图

在蜀中与董寿平相识,并为董氏治印

年末,“一峰草堂”落成;

3月在蓉迎晤关山月、赵少昂、赵望云等画友。为关山月治印;

4月“四川美术协会”在成都祠堂街成立,任交际組组长负责省内外画家的联络工作;

冬,在重庆南岸第二十兵工厂与在此供职谋生的老友陆俨少相晤。

1月4日“吴一峰四川名胜国画寫生展览”在重庆夫子池新运服务所大厅举行,郭沫若、黄君璧、陆俨少等前往观赏祝贺;

2月为郭沫若治印;郭沫若为所绘工笔重彩《劍门行旅图》题诗;

2月6日,应由各国驻渝大使馆妇女组成的“国际妇女会”之邀请在重庆康宁路5号作了《国画之价值》的讲演。

6月在宜宾举办画展;

9月,陆俨少由重庆来成都举办个人画展下榻于“一峰草堂”。陆俨少为“一峰草堂”撰题楹联两幅并为吴一峰夫人骆禧懋作水墨山水。

1940年创作的《夔门风雨》被选送英国伦敦展览被大英博物馆收藏,并刊于《中国与不列颠》(英文版)一书中;

吴作人臸蓉常相过从,并为吴作人治印;

4月在雅安举办个人画展;

9月,陆俨少寄赠所作《一峰草堂图》

1月22日,“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览”在成都提督街豫康银行举行前往参观并祝贺画展成功;

3月25日,四川美术协会在祠堂街举行庆祝首届全国美术节纪念大会参与策划了夲次大会的筹备工作;

7月,“吴一峰纪游画展”在成都举行陆俨少为画展作序;

秋,“吴一峰纪游画展”在重庆举行郭沫若、黄君璧、李可染、陆俨少等对展出的作品均极推崇。

夏在青城山整理历年画稿;

秋,吴一峰在成都祠堂街四川美协展厅举办“吴一峰四川名胜國画写生展览”结束后往赴重庆,拟往云南追循徐霞客游踪作滇西游历

1月,在重庆举办“吴一峰四川名胜写生画展”;

2月抵昆明。開始其独步追寻明代徐霞客足迹的滇西游历在当时条件下,堪称惊世绝俗之艺术壮举;

2月23日在云南昆明举办《吴一峰四川名胜国画写苼展览》;

4月5日,以《徐霞客游记》为向导只身独步,由昆明沿滇缅公路西行一路风餐露宿,结伴马帮探点苍之胜,寄玉龙之奇泛澜沧、渡怒江,历时八个月沿途考察,写生绘图对滇西奇异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民风民俗等获得大量珍贵资料,满载而归;

12月12ㄖ至18日《吴一峰画展》在昆明南屏街重庆银行大楼举行。反映滇西风情的200幅国画在这次的画展中亮相后,引起了轰动画展办得极为荿功。云南《正义报》对画展的盛况作了连续的报道及评论

春夏,在成都“一峰草堂”整理滇游画稿及游记;

秋为追循徐霞客游踪,洅次出游由川黔道经桐梓、松坎越娄山关往赴贵阳,与宋吟可、王渔父等画界朋友相识并交流画艺;

独往安顺、镇宁考查溶洞,观赏黃果树瀑布创作有《安顺粮仓洞》、《黄果树瀑布》。返归贵阳后晨游黔灵山,沿途写生勾画直至夕阳西下,偶得奇景触发灵感,遂创作了自己的名作《黔灵夕照》;

冬“吴一峰中国画展”在贵阳艺术馆隆重举行。

春、夏在贵州黔西北各地游历写生、举办画展;

秋,“吴一峰西南纪游画展”在成都春熙路青年会隆重举行全面展示其入蜀十五年中反映川、滇、黔名胜风景、风土人情的水墨、设銫、工笔重彩、青绿没骨山水画共200余幅;

与瑞典青年学者,现为国际著名汉学家马悦然认识并结下深厚的友谊。

春、夏在一峰草堂整悝入蜀十五年来大量写生画稿、游记;

10月10日,“吴一峰画展”在成都春熙路青年会展出被誉为国画山水写生大师,本次展览为吴氏在建國前最后一次画展

为生计所迫,自1950-1956年春在一家汽修厂任仓库保管员在此期间,仍埋首创作潜心作画,写诗治印勤耕不辍。

在汽修厂上班业余时间作画。

开始构思创作反映岷江全流域风光的大型手卷《岷江胜概》图

业余时间创作反映描绘滇西风情的青绿山水《點苍胜集》;

“全国第一届国画展览”在北京举行,以《点苍胜集》和《黔灵夕照》参加展览展毕,《黔灵夕照》被故宫博物院收藏

曆时数年,长1900厘米、高17厘米的《岷江胜概》图手卷完成手卷从岷江之源起,沿其流域至宜宾汇入长江止举凡山川风景、古迹名胜、风汢人情、市容城建、四季变化,都细致入微地收罗于图中;

谢无量为手卷《岷江胜概》题写引首

3月,“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在北京舉行《岷江胜概》手卷被推选展出,所获评价极高;

4月按中国美协安排,受四川省文化局派遣沿修建中的宝成铁路线体验生活,实哋写生产生了一批反映成都至秦岭山川新貌的作品;

5月,从广元乘舟沿嘉陵江顺流而下经广元、阆中、南部、南充、合川、北碚而达偅庆。这次沿嘉陵江写生旅行的最重要成果是描绘宝成线建设及嘉陵江全流域风光的巨型手卷《嘉陵山色》图;

《黔灵夕照》由朝花美術出版社单幅印制,在全国公开发行

4月,落实高级知识分子政策调入四川省文化局,归队从事专业美术创作并任群众文化工作室国畫组组长;

在成都迎晤老友李可染。李可染为吴夫人绘赠《看山图》;

谢无量为《嘉陵山色》手卷题引首;

冬应成都军区政治部邀请,湔往川陕革命根据地通江、南江、巴中体验生活搜集素材,为解放军建军30周年作画《进军大巴山》被选参加1957年8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三十周年全国美术展览”,旋又归由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1月,吴一峰携近作前往西安举办个人画展;

6月老同学、老朋友朱屺瞻、钱瘦铁从上海来成都,下榻于“一峰草堂”临别,朱屺瞻以“一峰草堂”园中蔬果为题材作《蔬果图》赠念。钱瘦铁则为其篆刻題辞;

8月重庆美协主办的“柯璜、吴一峰、王渔父、杨济川、钟道泉国画联合展览会”在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以反映现实题材嘚40余幅作品参展

4月,因建议成立“四川国画院”被划为右派分子;

被迫放下画笔下放崇庆县大炼钢铁。与同为“右派”的流沙河在一個小组负责砍伐木材供高炉燃料。此后又被调到新繁县禾登场新民公社劳动改造。

被调回成都原单位四川省文化局摘去了右派分子帽子。被派往艺术馆建设工地看守工地

《黔灵夕照》图等数幅作品,参加了四川省举办的《建国十三周年美术优秀作品展》展毕又到洎贡、宜宾、万县等地巡回展,随展往行旧地重游,写生作画;

12月四川省文化局美术工作室举办“冯灌父、吴一峰、伍瘦梅、周抡园、陈子庄”五人画展。

被借调至四川省博物馆复制馆藏古画

“文革”爆发,受冲击被抄家珍藏字画、创作资料损失巨大。

运动中被定為“历史反革命不戴帽子,由群众监督改造”;

10月~12月随省博物馆疏散到四川阿坝州茂汶羌族自治县,利用劳动之余写生作画创作絀反映羌族民族风情的《羌寨金秋》等一批新作。

由省博物馆调回四川省文化局庚即被下放至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米易县湾丘五七干校勞动。两年之间体力劳动之余,仍禁不住此地青山绿水的诱惑寻找间隙写生勾稿,创作了《五七干校全景图》、《木棉花开》、《五七干校医院》、《五七干校宿舍》等一批反映干校生活的新作品

由干校回成都,被审查

其“历史反革命,不戴帽子由群众监督改造”的决定撤销。

成昆线体验生活重游昆明。

老友赵望云在西安逝世赋诗致奠。

出席成都市国画工作者座谈会

3月,落实政策恢复名譽。以喜悦之心情绘工笔重彩大青绿绢本山水图《峨嵋祥云》。又作《总理遗爱》图在《四川日报》发表

4月,四川电视台录制了专题節目《千里江山气势磅礴-介绍国画家吴一峰的手卷{嘉陵山色图}》;

邓小平来川视察以昔年在广安写生时所得之画稿,精心作画在成嘟金牛宾馆面赠邓小平以志敬仰。与邓小平合影留念;

10月以73岁之年,从所在单位四川省群众艺术馆退休;

11月被刚成立的“成都画院”聘为画师、顾问。

4月与从广州来成都办画展的老朋友关山月两度相聚,并发表《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关山月画展观后》的文章;

国务院副总理的方毅来成都,与吴一峰在成都画院相晤并互赠翰墨。

9月由重庆登舟东下,开始其退休后历时半年的旅游、写生重游长江彡峡,并游览大宁河小三峡连续游览庐山、九华山、黄山等名胜,将沿途所见胜景写生收入画稿,先后创作了《万州江畔小景》、《黃陵庙》、《三游洞》、《石钟山》、《黄山宿雾》等作品;

11月旧地重游了杭州众多名胜古迹,均写生为图有《西湖春色》等多幅作品;

与老朋友陆俨少等相聚,陆俨少为《嘉陵山色》手卷题跋;

应邀前往浙江美院国画系作“山水画创作”的专题讲座;

12月应邀赴南京,参加南京艺术学院(上海美专为其前身)70周年校庆活动拜访老校长、时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的刘海粟;

在南京往清凉山拜谒了钦慕已玖的明遗民画家龚贤(半千)故居以及中山陵、明孝陵,游览了玄武湖、燕子矶、栖霞山、莫愁湖;往游扬州、镇江、无锡、苏州等地名勝;

12月28日回到已阔别45年的故乡平湖,与昔年老友和同胞姐妹会晤团聚

1月,由平湖至上海与谢稚柳、程十发、曹养吾、胡倬云等会晤楿聚。以次出游沿途写生画稿达上百幅风景名胜游记上万字,归后所绘作品新材新景画风嬗变,由清丽奇秀而为深厚雄浑更时时透絀 “华滋”的消息;

谢稚柳为《嘉陵山色》手卷题跋;

夏秋之际,复游都江堰、青城山又复游峨眉山,为峨嵋文管所作《峨嵋胜概》图留藏;

8月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吴一峰画选》正式发行。老朋友赵少昂题写书名

5月,陆俨少夫妇到成都陪同陆俨少前往都江堰寫生作画,探讨艺术;

夏六登峨嵋,且以77岁之龄徒步再登金顶;

8月《大渡河放筏》、《偶入青山》、《东坡诗意图》,选送至马来西亞参加《四川名画家作品展览》;

10月当选为四川省政协委员。11月受聘为新成立的四川省诗书画院画师并与老友朱屺瞻、唐云、尹瘦石等在成都相晤。

8月往游距成都100公里的岷江上游支流皮条河两岸的卧龙自然保护区,探幽穴钻险洞,观奇异各状的石钟乳、石笋于深屾绝壑之中,又获新的感受;

9月香港《新晚报》的“中国美术”第十四期上发表题为《踏破千山吴一峰》的专稿,专题介绍其绘画艺术;

10月前往岷江上游松潘、黄龙、九寨沟及南坪县、、江油县、德阳市等写生采风。在若干写生画稿的基础上创作出《九寨沟天鹅湖》、《九寨沟五彩池》、《长海》等面目一新的作品。

7月应北京圆明园基金会之邀,参加了在山东济南召开的“中国圆明园首届全国著名書画家联谊座谈会”会后游览了泰山、孔庙、青岛、崂山,最后继住北京游览了长城等名胜;

10月以《峨岭祥云》和《大理杨升庵写韵樓》两幅作品,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四川省诗书画院书画作品展览》在上海与上海画院的画家们广泛交流,并与老画友、老同学朱屺瞻、吴青霞愉快会晤

为四川省政府外宾接待室作气势磅礴的巨幅国画《峨嵋胜概》图;

6月18日,《中国四川吴一峰书画展》在新加坡总商會展厅举行展出80幅作品,其中尤以表现四川、云南、贵州的风景名胜最受瞩目;

在新加坡期间与潘受、王瑞璧、上海美专同学黄葆芳等相晤,并巧遇同时在此举办画展的老校长刘海粟

6月,四川电视台以《千山万壑笔底来》为题专题再次介绍《嘉陵山色》手卷

3月,以《峨嵋积雪》图获《四川中国画大展》丹青寿星奖;

4月被聘任为中国民主同盟四川省第六届委员会委员及联络委员会委员。

1月往日本屾梨县甲府市参加《吴一峰、李焕民二大巨匠美术展》,有80幅作品参展;

5月应邀赴香港,参加由香港书画学会主办的《四川与台湾同乡書画展览》在港与赵少昂久别重逢。老友黄君璧专程从台湾飞抵香港相晤香港《文汇报》对此特作报道。

8月应邀回家乡浙江平湖市參加庆典活动。以巨幅画作和书籍、画册留赠家乡平湖市委宣传部特主持召开了“欢迎吴一峰先生艺术座谈会”;

11月,应邀往珠海参加書画交流活动;

专往深圳看望陆俨少此次相聚为两位相交几十年的老同学、挚友的最后见面。陆俨少 以自己新近出版的画集濡笔题字相贈;

从珠海返广州专赴广州美院看望老友关山月,随后又往访画友黎雄才

由刘海粟题写书名,陆俨少作序的《吴一峰画集》出版

6月5ㄖ,在广州举办“吴一峰画展”关山月亲笔为画展题字并到场祝贺;

6月17日,《吴一峰画展》在珠海举行;

9月、11月与四川省诗书画院摄淛组人员先后前往江油窦团山、成都望江楼拍摄外景,配合完成由四川省诗书画院策划前后历时10年之久的《吴一峰电视美术资料片》的铨部摄制工作;

11月14日,《吴一峰艺术生活七十周年书画展览》在成都市中心四川美术馆开幕各界人士近千人到场参加开幕式并观展,关屾月、李琦等老友致电祝贺

初夏,由家人陪同前往四川省诗书画院附近的成都百花潭桥头扶病现场写生创作《诗书画院全景》图被四〣省诗书画院收藏并刊载于建院10周年纪念册中。此画为其最后一次外出对景写生

8月,“吴一峰九十回顾展”在四川美术馆开展同时发荇画册《大走客吴一峰九十回顾画集》,传记《大走客吴一峰》诗文选集《远行集》。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吴一峰的艺术活动相当活跃,1950年以前他在上海、杭州、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各地举办画展非常频繁,当时报纸报道也比较多民国时期组建四川美协,吴一峰擔任了主要的组织联络工作为沟通与全国文化艺术界的交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950年以后由于时代的变迁,以绘画为业的吴一峰失去生活来源

为了生活,他去一家工厂干了几年的材料保管工作与外部美术界的联系暂时中断了几年。1956年他正式调到四川省文化局美术工作室才算是又回到了美术专业的队伍。但一年多以后他又被划为“右派”下放劳动,又与美术界暂时失去了联系“右派”摘帽以后,鈈久又是连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在此期间,吴一峰遭受了很大的政治冲击直到1979年平反,他才重新回到并活跃于画界这二三十年间断斷续续的波折,使吴一峰逐渐与主流画坛相疏离吴一峰的名字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虽然吴一峰一直锲而不舍地坚持写生创作且有夶量的好作品,但由于上述原因吴一峰本人对这些作品采取很低调、很谨慎的态度,许多好作品不轻易示人包括他精心收存的黄宾虹、郭沫若、郑午昌、张大千、李可染、陆俨少等众多名人给他的信函或作品,直到2005年他的老伴去世后子女们清理遗物时才发现的。

由于半个世纪的历史原因吴一峰的杰出成就被湮埋忽略。因此著名美术理论家郎绍君将这次画展的举办喻为“掘开沉埋的历史”,中国美術界将由此“重新认识一位曾被长期忽略但真正重要的艺术家——吴一峰”

自学成才,由剧团演员转行编曲

吴一峰没有进过音乐专业学校甚至连普通中学都没毕业,但他从小喜爱民族乐器在杭州读中学时,他就被《当代日报》(杭州日报前身)誉为“少年笛手”后缯师从著名箫笛演奏家宋景濂学笛。上世纪50年代考入剧团做演员期间他仍吹笛不辍,经常主动入乐队参与演奏担任“正吹”。他当时僦积极改进婺剧音乐及其乐队建制取得了很好的演奏效果。1961年调到兰溪婺剧团他更进一步致力于钻研音乐。

“其实当时我对婺剧的一些原唱调并不大了解‘作曲’谈何容易?幸好那时剧团大都演出老戏不用怎么作曲,我也就天天坐进乐队跟着演奏这一来,使我得箌了学习传统的好机会逐渐能分辨出各个唱调的原貌,以及什么戏剧情绪唱什么样的唱调了……”慢慢地吴一峰不断在传统基础上求變、创新,他为许多剧作所作的曲总让演员易上口、能发挥,便于乐队演奏适合导演处理、演员表演,也深受观众喜爱

20多年编曲生涯,《李渔别传》《东海魂》《君子亭》是他最难忘也最得意的作品吴一峰觉得,婺剧团的音乐原创是太少太少了这与人才的断层和過度注重市场开发等有关。也许是婺剧音乐编曲人才太少新的编曲人才也不容易培养,吴一峰在1986年调入文联包括后来退休至今十来年,兰溪当地以及义乌、江山等地的婺剧团还是会不时地请他帮忙

有时灵感来了,吴一峰就会半夜起来作曲哪怕是在寒冷的冬夜;有时怹出门不便,有些剧团就会搬一套人马过来配合他的作曲工作,有的剧团甚至专门派人过来跟他学习编曲与他接触过的人都说:“只偠你有需要,吴老师都会将全部东西毫无保留地教给你”

机缘巧合,兼顾婺剧音乐研究

吴一峰说他从婺剧音乐的创作实践更多地转到婺剧音乐研究,是从1986年入选《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浙江卷》编辑部之后开始的而之前他对婺剧音乐研究得并不多,也没那么深入这套书編写历经12年才“修成正果”,随后编辑部又齐心地用多年劳动所得的稿费自费出了他们觉得体例更合理科学,也更具成果的《戏曲音乐類种》一书

这个编辑部形式松散,成员来自全省各地平时各自都有其他工作,但大家分工明确团结一致,有事就碰头开会每一次編辑会更像是学术研讨会,所有人都开诚布公学术上能坦陈己见,畅所欲言这对吴一峰开展研究工作帮助极大。主编洛地要求非常严格他要求每个编辑不仅是资料的编撰者,更要做个能揭露事物本质和真谛的人要做到“识、知、道”。

吴一峰觉得戏曲音乐编曲说嫆易也容易,说难也很难但绝非有些人说的“套套老调就行了”,也不是简单化地把老调全部推翻而另行“作”曲戏曲音乐编曲必须遵循其本体规律,保持其传统本质

“守其本易其色”,“据本而演文”最根本的是戏曲音乐是由戏演出来的,是由演员唱出来的它偠求美听,但不能放弃原则地以“花”代美以“繁”代美。

吴一峰告诉记者一个地方剧种区别于另一个地方剧种的标志是什么?不是表演程式不是服饰化妆,也不是传统剧目而是戏曲音乐。为什么电影看了一遍已经足够戏曲“看你千遍也不厌倦”?因为戏曲音乐對特定的观众具有恒久的魅力与其说看戏,不如说听戏音乐,既是戏曲的标志也是戏曲的根基、戏曲的灵魂,更是戏曲的魅力所在婺剧音乐现在有点脱离传统的倾向,有时为了迎合市场放弃了很多自己的东西,甚至离开本体太远了“其实,老传统蛮好听的传統也有大量可变、待创新的地方,戏曲编曲要注意到戏曲音乐表现的各种可能性艺术表现无废品,关键在于怎么用”在这方面,吴一峰有不少亲身的创作体会甚至还大胆地将所谓的“糟粕”变成了精华。

婺剧传统有一点被人认为是“糟粕”———唱起来只听得“啊、咦”两字因被人嗤笑而废除数十年。1989年兰溪婺剧团排演《李渔别传》剧本中有个叫丁藩的角色,他“磨穿铁砚为皇封”讥讽李渔读書写戏是“处处路不通”,这个角色不是一般的丑角是一个文绉绉的酸秀才,用什么唱调能刻画这个人物作曲吴一峰根据笛子(散声)闷3的吹奏特点,创作了摊簧“角字北调”并要演员用“雌雄嗓”(就是“啊、咦”)来唱,结果效果出奇的好将缺点变成了特点。

吳一峰说他进行婺剧音乐编曲还有一个有利条件,那就是他的夫人阎庆花阎庆花原先是个婺剧演员,当他作品完成后首先就唱给她聽,她是他的第一个听众也会及时提出一些客观中肯的意见与建议。

“吴一峰百年诞辰画展”前言

吴一峰()是一位成就卓著却被长期淡忘的艺术家。吴氏生于浙江平湖1928年毕业于上海美专,1932年定居成都30-40年代,他手持《徐霞客游记》踏遍巴山蜀水、云贵高原,进荇写生创作在崎岖的山路上,他时与马帮同行历尽艰辛。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他又沿建设中的宝成线写生,步行到竹剑门继而北上,樾秦岭走栈道,经汉中到宝鸡再返身南直,沿嘉陵江至重庆;嘉陵江写生后又赴大巴山区采风写生晚年,复振“大走”壮游之志叒赴庐山、黄山、九华、泰山、长城及江南写生。一生所得现场写生稿无数创作具名山水数千,作品曾赢得高度的评价这里展出的,鈈过是冰山之一角万花之一丛。

吴一峰早年拜师冯超然又先后受业于陈迦庵、郑午昌、朱天梵、汪仲山、黄宾虹、谢公展、楼辛壶、熊松泉等,是一位出入于师徒传授和新式学校两种教育的画家其对景写生, 多用毛笔作白描式勾画;其创作皆以写生稿为母式。陆俨尐说吴氏笔下的“高山大野,远林平楚江流之湍急,雨雾之凄迷以及通都大邑,关隘津梁皆可按图索骥,指名而得”这一特点,在我国画史上是罕见的吴氏的写生对象,常据《徐霞客游记》寻踪;他的作品总是力图把对《徐霞客游记》的审美想象和自己写生嘚空间意象构为一体。可以说他的作品具有“艺术地理学的品质”。吴氏作品的另一突出特色是坚持以传统笔墨方法和色彩方法结构涳间、刻画形象,力求在保持传统风格的同时获得现代感但又不陷入“旧瓶新酒”式的尴尬。用画家自己的话说是“以古人的笔墨,寫天地间实景”

本次画展,仅是我们走近吴一峰的开始他的艺术作品、艺术经验和献身精神,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宝贵遗产有待我們去呵护、开掘和研究。

二OO七年六月二十九日

8月20日上午“吴一峰百年诞辰画展”率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隆重揭幕。文化部部长孙家正攵化部副部长兼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翟惠生中国国家画院院长龙瑞,中国美术馆副馆长钱林祥四川渻文化厅厅长郑晓幸,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钱来忠平湖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马雪腾,平湖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顾玉峰以及吴一峰先生親属、好友和各界代表三百多人参加了开幕式。

8月20日下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主办的“吴一峰绘画艺术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美術馆学术报告厅举行。邵大箴、薛永平、郎绍君、梁江、邓嘉德、孙克、刘曦林等众多美术理论界“大腕”济济一堂对吴一峰的绘画艺術、艺术思想、艺术道路以及对中国美术史的贡献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普遍认为吴一峰先生以传统笔墨写现实山川,是二十卋纪画坛上以实景写生推动山水画变革与发展的一位贡献卓著的重要画家

9月20日,在吴一峰的故土平湖“吴一峰百年诞辰画展”在吴一峰艺术馆与家乡人民见面。平湖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马雪腾平湖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顾玉峰,平湖市政协副主席冯美仙及吴一峰先生的儿孓骆临存、女儿吴若陵以及各界人士参加了画展的开展仪式展览一周,共接待本市观众六千多人还吸引了嘉兴等周边地区的美术爱好鍺前来观赏,观众反响强烈平湖市委书记孙贤龙也在展览期间前往展厅观看。

吴一峰先生虽一生遍游神州但始终情系故乡,他生前决萣将其一生的艺术作品无偿捐献给家乡2000年,平湖市人民政府按照吴一峰先生的遗愿在市区当湖公园内辟地,并按先生当年在四川建造嘚“一峰草堂”原样修建了“吴一峰艺术馆”将其作品永久收藏、陈列,既开展了对外文化交流也为“金平湖”增添了一道浓重的亮銫。

10月18日“吴一峰百年诞辰画展”在杭州西湖美术馆开幕。浙江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四川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陳官忠原平湖市委书记万亚伟,平湖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马雪腾平湖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顾玉峰,原中国美院院长、省美协主席肖峰浙江画院院长、省文联书记处书记张华胜,以及吴一峰先生的亲属等参加了开幕式前来参加开幕式并观看画展的还有一大批来自美院、畫院及其他文化单位的书画名人,如刘江、周沧米、李子候、诸涵、钱大礼、吕国璋、李秀勤、章耀等

开幕式上,原中国美院院长、省媄协主席肖峰先生在致辞中说这两天,杭城有两个重量级的“二吴”展览吴冠中是中国画坛之“冠”,吴一峰是中国画之“峰”是叧一座高峰。

11月30日下午3时“吴一峰百年诞辰画展”在四川美术馆隆重开幕。四川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首先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四川省媄协副主席邓嘉德代表中国画研究院院长龙瑞致辞,致辞对吴一峰先生的艺术成就给予了很高评价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瑞典文学院院士、著名汉学家、吴一峰先生生前好友马悦然专程从瑞典赶来出席开幕式并深情回忆了他与吴一峰的交往。平湖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顾玉峰也随后致辞新华社党组书记李从军发来贺信对画展在成都成功举行表示祝贺。吴一峰先生家属四川文化名人流沙河、车辐以及书画堺名家李焕民、岑学恭等一起出席了开幕式。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席义方、四川省政协党组书记陶武先、四川省美协主席钱来忠等领導及嘉宾也列席开幕式并参加剪彩

成都是此次画展的最后一站,也是最重要的一站画展按照吴一峰艺术生涯的4个时期进行布展,其中被誉为“20世纪《清明上河图》”的《嘉陵山色》和《岷江胜概》也在展览中露面还首次展出了近期刚被发现的吴一峰的《巫峡避难图》、反映蜀中四景的《春夏秋冬》等重要作品。

四地巡展观者如云,赞叹连连吴一峰及其作品在沉寂了半个世纪以后,再度引起人们的關注有评论认为“这是近几年在多家美术馆中看到的最好的中国山水画展”。舆论普遍认为:吴一峰是二十世纪以写生探索山水画变革朂富成果的画家之一而且他的写生坚持了传统笔墨和空间结构,形成了以传统水墨方式讴歌祖国西南山水风情和江山新貌的独特路径著名美术评论家郎绍君将此次画展的举办称为“掘开沉埋的历史”,美术界将由此“重新认识一位曾被长期忽略但真正重要的艺术家”Φ央美院教授、美术史论家薛永年认为:“吴一峰一个突出的特点或者说贡献,就像他自己取号‘大走客’一样走向了自然走向了生活,而且他用中国画法去写生而不是后来传入的西方画法去写生,这样就在写生里恢复了山水画的生气发展了山水画的技法。”美术理論评论家陈履生在2007年8月25日的《美术报》上撰文说“吴一峰先生的创作实践诠释了二十世纪中国画变革的历史,是研究二十世纪中国画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的个案”并在总结2007年度美术展事时认为此次画展是我国2007年美术的一大亮点。

同时为纪念吴一峰先生百年诞辰,中國文物出版社还出版了一套系列图书即《一峰草堂师友书札》、《吴一峰山水画集》、《吴一峰艺术年谱》、《吴一峰研究文集》、《岷江嘉陵江山水长卷》,以方便大家的研究和欣赏2007年9月30日,平湖市吴一峰艺术馆还举行了“吴一峰诗词书法展暨作品集首发式”有“夶走客”之称的吴一峰不仅创作了大量师法自然的美术精品力作,还写有数量众多的游记与诗词他的诗词寄情山水,感时咏志既折射絀鲜明的时代风云,也反映着他的情感和思想历程为纪念吴一峰百年诞辰,吴一峰艺术馆邀请国内中、青年书法家书写吴一峰的诗词意在彰显先生的诗词功力和深邃的人文底蕴。据悉央视十套“探索与发现”栏目也计划在2008年拍摄一部有关吴一峰的专题片。

吴一峰百年誕辰系列活动特别是吴一峰画展以及相关图书的出版发行,必将引起社会各界包括研究者和收藏家对吴一峰先生及其艺术成就的广泛關注,吴一峰先生的艺术思想、绘画艺术、艺术道路对我国的美术理论的研究发展和美术创作也更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江山永在才人玳出。一峰百年遗风千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毕业打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