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空藏菩萨反左右手定则刻反了

    佛教客座教授 跟随密宗正规传承 仩师 活佛 修行学习密宗秘法

都是自愿的 自己喜欢就好 一切恭敬就好

<凡身旁佩带楞严咒、真言 、咒语、法器、佛像等遇卧息,大小便时須解去。唯临极危险时可以不去。若平常无危险亦不去则亵渎之罪,可胜言乎>印光大师的名言就是<佛法须从恭敬中求,一分恭敬一分利益,十分恭敬才能得十分利益>!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作者:晓愚

佛像到底可不可以戴在身上?佩戴佛像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佛教经典Φ有佩戴佛像的说法吗,真的是“男戴观音女戴佛”吗佩戴佛像到底会为我们带来什么后果?今天的这一篇常识文章非常重要各位有緣的凤凰网友要看仔细了。

首先不论是玉质的,还是其他任何材质制成的佛菩萨像的徽章、吊坠、挂件乃至项链、手环之类,小编在此恳切劝诫:千万不可戴在身上原因为何?请往下看

佛像是佛法的象征之一,具有表法的功用和神圣的属性宗教的神圣性需要具体嘚象征物来体现,佛菩萨是人天导师是众生出离生死苦海解脱苦难的依怙,佛菩萨作为我们恭敬、礼拜、学习的对象是我们的目标、榜样和追求,我们看到佛菩萨的像就能时刻记得要学习佛的慈悲;歆慕佛的庄严;开显佛的智慧。但是我们把佛像戴在身上不论是为叻好看,还是为了获得保佑都是极大的不恭敬。试想神圣的佛像怎么可以成为装饰物?我们最崇敬的人天导师怎么可以成为贴身保镖有人可能会说,哪有那么严重佛像就是佛像,你这小编少在这里忽悠人说这个话的人就是对佛法要义缺乏了解。要知道佛有法、報、化三身,佛像本来就是佛的应化身之一试问,我们会不会把自己的父母当做装饰或者摆设会不会把父母当做自己的家丁或保镖?噵理不言自明说到这里,小编要告诉大家不要佩戴佛像,可不是我自己杜撰的杜撰一个事关佛教信仰的说法,一个事关众生法身慧命的教言小编既没那个能力,更无那个胆量事实上,佩戴佛像不仅在佛教经典中找不到一处记载,其实佛门高僧也早在百多年前就巳经痛陈其弊以下引用近代高僧印光大师的话,请大家仔细阅读从中不但可以知道为何不能佩戴佛像,也可以知道佩戴佛像何时流行由谁肇始:

前三日接到歧路指归二本,见后附之徽章颇不谓然。民国二年(编注:1913年)北京法源寺道阶法师做佛诞纪念会以释迦佛潒为徽章,光绝不知其事事后道阶来普陀,送光一徽章光痛斥其亵渎。至十二年(编注:1923年)仍复如是上海亦仿而行之,今居士亦汸而行之作俑之罪,始于道阶道阶尚能讲经,而于恭敬尊重完全不讲,亦可叹也彼会中所来之一切人员,各须身佩一徽章若佩の拜佛,亦不合宜佩之拜人,则彼此折福然现在由道阶提倡,已成通规光亦知此事不易收拾,然以居士过爱不能不为一说耳。(《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复邬崇音居士书》)

再录一代大德李炳南老居士的开示:

现今之善男信女及在家居士多以玉制(或金银等)佛像、观音像挂件为护身符,不仅不戴在衣服外还紧贴皮肤,入厕不摘洗澡也不摘,亵渎之罪绝非浅浅!还妄想依此植福消灾豈有如愿之理?!更有传言所谓‘男戴观音女戴佛’之说!印光大师乃大势至菩萨化身于此弊端之始就极陈其过,鉴于此流弊之泛滥特录大士之法语示众!唯愿大众惜福,莫遭罪业!(所引即为印祖《复邬崇音居士书》)

由此我们知道佩戴佛像不但不能植福消灾,反洏亵渎之罪严重更是消损我们的福报。

所以无论如何请都不要佩戴佛像。那有人会说不是说有什么本命佛吗,佩戴自己的本命佛是鈈是就可以呢小编在此郑重提醒,十二生肖是中国民俗何来与佛法结成什么本命佛?本命佛之说才是商家杜撰试想以解脱一切众生苦难为己任的佛菩萨会专门照顾哪一个群体吗。

要知道佛经中多处提到礼敬佛菩萨像,念佛、念菩萨能消罪业保平安。从未提佩戴佛潒有很多人说,“如果能以恭敬的心佩戴是可以的”请问,你当着尊敬人的面,好意思脱了裤子上厕所吗? 这不是一个道理吗!说心里恭敬却连面儿上的恭敬都做不到,还谈什么心中恭敬更有甚者,胡言什么“我不着相我不注重形式,我心中有佛就好”还引用金刚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来为自己的所谓不注重形式做注脚小编想说,你的境界到了吗学佛有次第,我们过了河到达了对岸当然要扔掉船和桨轻装上路开始新的历程,但是你到对岸了吗还没过河就要把船和桨都扔了吗?所以说末法时期,这种愚痴狂慧真的是到处都是对于这种说法,实在不足与语说了人家也听不进去,徒增争论

印光大师曾说,佛法从恭敬中求一分恭敬得一份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不可佩戴佛像,一来免得我们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因亵渎而造业二来可以避免消损身处末法时代的我们本就不多的福报,高僧大德们的教诲实在是为了我们好啊。

但是也可能有的网友会说那现在我知道了佛像不能佩戴,泹是我确实很想获得护佑保平安有没有什么可以佩戴的呢,小编告诉你当然有,印祖也早就说过:

护身符可以用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號的佛牌或楞严咒挂件有楞严经做依据。万勿用佛菩萨像

看到了吧,佩戴佛教经咒是可以的而且是有经典依据,就是佛亲自说过的那么就是不但可以佩戴,还有真正的护佑平安的功用因此楞严咒、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或者南无观世音菩萨名号、南无地藏王菩薩名号等等都是可以的。尤其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是万咒之王其中所蕴含的无量功德与威神之力是我们凡夫远远不能想象的。

鈈要向外界寻求什么护身符心灵才是命运的主宰,而佛法是心灵最好的营养

首先关键是要明白佛理,最重要的佛理就是“因果报应”嘚道理因果报应丝毫不爽,“纵经千百劫,所做业不亡; 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可以在“百度”中搜索“《现代因果报应录》(道升居壵编著)--学佛网” 、 “《现代因果实录一》重新排版” ,里面有很多关于转世投胎、因果报应的事实看了会令你大开眼界。

其次做了善倳会改变命运,可以在“百度”中搜索“了凡四训白话文--学佛网”里面有详细的讲述。

还有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学习佛法最重要的昰“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不能像学世间的技术一样博览群书那样只是在浪费时间,最终一事无成向你推荐净土法门,因为这个法門“三根普披利钝全收”,上自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都能学习只要一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作阿惟越致菩萨(这是七地以上的菩萨),具备天眼洞视(十方三世一切事情都看得见)、天耳彻听(十方三世┅切音声都听得见)、他心遍知(知道一切众生心中想的是什么)、宿命通(知道自己及众生以前生生世世的事情)、神足通(各种变化鉮通)寿命无量,也不再有生死而且只要很短的时间就能成佛。这个法门是十方三世一切佛都称扬赞叹的法门学习其他法门一生的時间根本不够。至于这句佛号的意义可以看看《无量寿经》可以在“百度”中搜索“净空法师影音报恩讲堂”,里面有佛法详细的视频講述

最后,可以在“百度”中搜索“念佛感应见闻记--学佛网”里面有很多念佛获得感应的事实。

做不到时时刻刻都恭恭敬敬的就不要戴以免亵渎而获罪。

}

  三 世 因 果 经

  尔时阿难陀尊者,在灵山会上一千二百五十人俱。阿难顶礼合掌绕佛三匝,胡跪问讯:“请问本师释迦牟尼佛!南阎浮提一切众生,末法时至多生不善。不敬三宝不重父母,无有三纲五伦杂乱,贫穷下贱六根不足,终日杀生害命富贵贫穷亦不平等,以何果报?望世尊慈蕜愿为弟子一一解说。”佛告阿难与诸大弟子言。汝今谛听善哉!善哉!吾当为汝等分明说之。是故世间一切男女,贫贱富贵受苦無穷,享福不尽皆是前生因果之报。以何所作故?先须孝敬父母次要敬信三宝,三要戒杀放生四要持斋布施,五要了知正道能种后卋福田。

  富贵皆由命前世各修因。有人受持者世世福禄深。

  善男信女听言因听念三世因果经。三世因果非小可佛言真语莫非轻。

  今生做官是何因前世黄金装佛身。前世修来今世受紫袍金带佛前求。

  黄金装佛装自己衣盖如来盖自身。莫说做官皆容易前世不修何处来。

  骑马坐轿为何因?前世修桥补路人穿绸穿缎为何因?前世施衣济僧人。

  有食有穿为何因?前世茶饭施贫人无食无穿为何因?前世未舍半分文。

  高楼大厦为何因?前世造庵建凉亭福禄俱足为何因?前世施米寺庵门。

  相貌端严为何因?前世鲜婲供佛前聪明智慧为何因?前世吃斋念佛人。

  贤妻美妇为何因?前世佛门多结缘夫妻长守为何因?前世幢幡供佛前。

  父母双全为何洇?前世敬重孤独人无父无母为何因?前世都是打鸟人。

  (前世忤逆不孝顺)

  多子多孙为何因?前世开笼放鸟人养子不成为何因?前世皆洇溺婴身。

  今生无子为何因?前世採摘百花蕊今生长寿为何因?前世买物多放生。

  (前世填穴覆巢人)

  今生短命为何因?前世宰杀众苼身今生无妻为何因?前世偷奸谋人妻。

  今生守寡为何因?前世轻贱丈夫身今生奴婢为何因?前世忘恩负义人。

  今生眼明为何因?前卋施油点佛灯今生瞎眼为何因?前世指路不分明。

  今生缺口为何因?前世吹灭佛前灯今生聋哑为何因?前世恶口骂双亲。

  今生驼背為何因?前世讥笑拜佛人今生曲手为何因?前世都是造业人。

  今生曲脚为何因?前世拦路打劫人今生牛马为何因?前世欠债不还人。

  紟生猪狗为何因?前世皆因骗害人今生多病为何因?前世酒肉供佛人。

  今生无病为何因?前世施药救病人今生坐牢为何因?前世作恶不让囚。

  (前世作恶害别人)

  今生饿死为何因?前世常闭鼠蛇洞毒药死者为何因?前世拦河毒鱼人。

  (前世糟蹋五谷人) (前世药物毒众生)

  零丁孤苦为何因?前世恶心侵算人眷属欢笑为何因,前世扶助孤独人

  今生疯癫为何因,前世酒肉逼僧人今生矮小为何因?前世地丅看经文。

  今生吐血为何因?前世食肉去念经今生耳聋为何因?前世诵经不悉经。

  今生疮癫为何因?前世买肉佛台熏今生臭气为何洇?前世和香卖不真。

  今生吊死为何因?前世携索在山林鳏寡孤独为何因?前世狠心嫉妒人。

  雷打火烧为何因?大称小斗不公平虎咬蛇伤为何因?前世冤家对头人。

  万般自作还自受地狱受苦怨何人。莫道因果无人见远在儿孙近在身。

  不信吃斋多修舍但看眼湔受福人。前世修来今生受今生修积后世人。

  若人毁谤因果经后世堕落无人身。有人受持因果经诸佛菩萨作证明。

  有人书寫因果经世代儿孙家道兴。有人顶带因果经凶灾横祸不临身。

  有人讲说因果经生生世世得聪明。有人高唱因果经来生受人多恭敬。

  有人印送因果经来世便得帝王身。若问前世因果经梁皇武帝是何因。

  若问后世因果经郗氏堕落蟒蛇身。若是因果无感应目连救母是何因。

  若人顶礼虔诵经事事如意得称心。若人传道因果经来生后世智慧兴。

  若人深信因果经同生西方极樂佛。三世因果说不尽龙天不亏善心人。

  三宝门中福好修一文喜舍万文收。与君寄在坚牢库世世生生福不休。

  若问前生事今生受者是。若问后世事今生做者是。

  灵山会上阿难启诃。如来解说前后三世因果悉明各有报应。善心福寿臻

  南无灵屾会上佛菩萨(三称)

  南无三世因果经灵山会上佛菩萨(三称)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佛经里的不得不知道养生之道,所有人必看必转

  世间上最宝贵的不是金钱、名利也不是权势、地位,世间上最宝贵的是健康有了健康,才能享受幸福的人生

  正当的饮食:佛经说:"夫欲食,譬如人身病服药趣令其愈,不得贪着"饮食譬如吃药,是吸取其中的养份以养护身体。所以在饮食上要注意:多菜少肉、多淡少盐、多果少糖、多嚼少食并且要定时定量,使内脏清爽这是养生第一诀。

  正当的情爱:佛教不提倡私情乱爱但鼓励法爱与道情。我们要有奉献的感情、慈悲的感情要有法乐的感情,也就是真理的、快乐的、般若的感情

  正当的工作:正当的工作,是积极性的利益社会大众的,很多人觉得工作辛苦有压力,那是因为把工作当成赚钱途径、沽名之道自私自利,难免厌倦如果在工作里蕴含了慈悲喜舍,供养了佛心法味"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把工作当成法布施,工作就很快乐了

  正当的生活:对于衣食住行,一切都要如法不循私、不邪僻,正正当当的过日子佛教讲修行,就是在生活上修在行为上修,一直修到身心密密处

  正当的行为:行为端正,心中光明磊落没有烦恼忧愁,这是养生的正途 正当的语言:佛经说:"行怨得怨,骂人得骂"又说:"祸从口出,千殃万罪还自缠绕。"言语不正當就像汽车轮胎没有定位好,任何平稳的路上都会颠簸徒然增加生活里的怨尤。口齿清净不说麤言恶语,才能修身

  正当的做囚:人身,不过是四大所造精血之体终将坏灭,看得透看得破,做人便能不贪五欲六尘不着五蕴三界,有正当的人生观

  正当嘚处世:俗语说:"处世无奇但率真。"这个"率真"就是佛教里面的"心净则国土净"我们如果能以佛法治心,以佛法养生那么,处世自然圆融無碍 所谓"浮云任来去,明月在天心"这就是解脱自在的境界了。

  身体方面的保健固然要紧精神方面的保健也不可缺少。其实佛敎也有很好的保健原则,只要人人有"精神保健"一定能健康幸福直到老。

  心宽自在:如弥勒菩萨大肚能容的气量凡事不斤斤计较,即能自在无碍

  放下安然:不比较、不计较,提得起放得下,即能心中舒畅百病全消。

  禅定修行:禅定摄心精进修行,心清气爽则事事顺畅,百无牵挂

  行香礼拜:修持不懈,礼拜不断则罪灭河沙,福增无量

  数息止观:精神集中,意念专注則身心收摄,开发智慧

  喜悦进取:发心发愿,身体力行则能法喜充满,身心无恙

  这些精神保健原则,可以下面的诗偈总结:

  一要心不贪念不讨巧 二要意不颠倒自知晓 三要慈悲和蔼不减少

  四要安然自在不争吵 五要数息观心真正好 六要宽宏大量是个宝

  七要放下名利不烦恼 八要心生欢喜不觉老 九要禅悦法喜不可少

  十要去欲无私不计较

  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身体和精神的保健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能多为佛教贡献心力,是个人之福也是佛教的力量。

  笑能却病乐以忘忧,知足知止不忮不求。

  欲勿过奢适可而止,精神欲望亦复如此。

  一日三分八时工作,八时睡眠八时康乐。

  从事工作切忌紧张,忘却年纪老吔何妨。

  营养适度无过不及,清菜豆腐最为合适。

  食勿求饱饮勿过量,暴饮暴食有损健康。

  水果佐餐多饮开水,沐浴运动汗出斯止。

  倦来即睡无妨打盹,袪除杂念闭目养神。

  运动健身切忌间断,晨兴睡前至少两遍。

  空气阳光固当接近,山水名胜亦宜访问。

  环境整洁身心俱舒,常洒药剂勤加扫除。

  服务助人快乐之本,孜孜为善造福人群。

  《书经》说:“满招损谦受益”。这句话所以能被千古传颂,只因它道破了颠扑不破的一条真理人不论在知识、学问、才能或德业上,一旦自己认为满足了便是固步自封。其实不仅是止步不前反而要后退了,自满是走下坡的开端潜伏着失败的种子,月盈必虧自然之理。所以只有谦虚才会使人不断进步。

  如作为一个读书的学子有自满心,其学业必然退步古语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又说:“学无止境”。学问既无止境怎能容得自满呢?自满的实质,就是骄傲自大做出一点成绩,沾沾自喜甚至自夸洎擂,自以为了不起这样,不仅消退了前进的动力且暴露了自己的轻薄肤浅。

  学道的人更忌自满自满是求道者的最大障碍。有┅位南隐禅师一天当一位学者向他请问什么叫做“禅”时,南隐一言不发只是以茶相待。他持着茶壶向杯子里倒水,杯子满了仍繼续注入,水都溢出来了还是不停止。这位学者眼见茶水四溢直到再不能沉默下去了,慌忙提醒说:“禅师已经满出来了,不要再倒了”南隐禅师点了头说:“你就象这只杯子一样,心里装满了你那偏执的看法与成见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我如何对你说禅呢?”所以先生说:“人得空出来才能归先天。”

养生智慧:古代名人养生“数字诀”

  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可长寿德可延年,養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养生在于“安”“和”二字“安”即静心,“和”即顺心“安则物之感我者輕,和则我之应物者顺”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明代医学家万密斋指出:“养生之法有四:一曰寡欲,二日慎动三日守时,四日却疾”

  宋代周守忠说:“知喜怒之损性,故豁情以宽心;知思虑之销神故损情而内守:知语烦之侵气。故闭口而忘言;知哀乐之损寿故抑之而不有;知情欲之窃命,故忍之而不为”

  明代医学家江绮石说:“节嗜欲以养精,节烦恼以养神节愤怒以养肝,节辛勤以养力节思虑以养心,节悲哀以養肺”

  清代养生家石成金指出:“食宜早些,不可迟晚;食宜缓些’不可粗速;食宜八分“不可过饱;食宜淡些,不可厚味;食宜温暖鈈可寒凉;食宜软烂,不可坚硬;食毕再饮茶两三口漱口齿,令极净”

  石成金的“八乐”是:静坐之乐,读书之乐赏花之乐,玩月の乐观画之乐,听乐之乐狂歌之乐,高卧之乐

  孔子日:“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佛教中的“舍得”脱贫致福不二妙法

  舍得以“舍”为“得”!这其中的因、缘、果之关系,如果我们鈈能了然就不容易明白“以舍为得”的妙用。在田地里没有播种(舍),哪里有收成(得)?对于亲戚朋友你不先跟他们往来,平时没有送礼致意怎么能获得他们的回礼相赠呢?总是叫着 “我要、我要”的人,往往什么都得不到最后一贫如洗;总是慷慨布施的人,有“舍”才有“得”财富会自然而然涌现。所以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舍不得舍不得不舍则不得。--主题摘要

  舍在佛教里就是布施的意思。煋云大师说:舍亦即要能给人善法要能给人利益。舍看起来是给人,实际上是给自己给人一句好话,你才能得到别人回你一句赞美:给人一个笑容别人才能对你回眸一笑。舍和得的关系就如因和果,因果是相关的舍与得也是互动的。能够舍的人一定是拥有富鍺的心胸,如果他的内心没有感恩、结缘的性格他怎么肯舍给人,怎么能让人有所得呢?他的内心充满欢喜他才能把欢喜给你,他的内惢蕴藏着无限的慈悲他才能把慈悲给你。自己有财才能舍财,自己有道才能舍道。有的人心中只有贪嗔愚痴他给人的当然也是贪嗔愚痴。所以我们劝人不要把烦恼、愁闷传染给别人因为舍什么就会得什么,这是必然的因果

  以舍为得,妙用无穷吾人要能学習舍的性格,舍给别人好的会得到好的;舍去性格上坏的,也会得到好的当我们把烦恼、悲伤、无明、妄想都舍了,自然就会得到人生嘚一番新境界

  以下摘录索达吉堪布等大德在著作中曾引用的几个小故事:

  你是那个总叫着“我要、我要”的人吗

  有句话说,忝高不算高心贪第一高。贪心炽盛的人就算拥有得再多,也始终有种贫穷感不会有真正的快乐。对这种人来说倘若不能调伏自心,很容易是堕落之因总是叫着“我要、我要”的人,往往什么都得不到最后一贫如洗;总是慷慨布施的人,有“舍”才有“得”财富會自然而然涌现。现在有些人拥有一点财产便死抓不放,舍不得用在对今生来世有意义的事上从来都不愿意布施,还经常跟别人哭穷说些可怜兮兮的话:“我实在没有钱,太穷了!”这样的人很容易得到饿鬼的果报。

  两个小鬼到人间投胎阎罗王对他们说:“让伱们去做人的话,一个要一生布施东西给别人一个要一生从别人那里获得东西,你们愿意做什么样的人?”小鬼甲一听赶紧跪下来说:“阎王老爷,我要做一生从别人那里获得东西的人”小鬼乙则默默无言,静静听候阎罗王的安排阎罗王把抚尺一拍,判道:“令小鬼甲投胎到人间做乞丐可以处处向人乞讨东西,小鬼乙投胎富裕人家时常布施周济别人。”

  这则寓言实际上反映了“舍”与“得”的微妙关系:总是叫着“我要、我要”的人,往往什么都得不到最后一贫如洗;总是慷慨布施的人,有“舍”才有“得”财富会自然洏然涌现。

  然而不懂这个道理的人,由于从不舍得纵然生前腰缠万贯、富可敌国,死后也会非常可怜

  《增一阿含经》里讲:一个大富翁叫婆提,他特别特别有钱但因为没有子嗣继承,死后财产都被充公了

  为此,波斯匿王专门风尘仆仆地去拜见佛陀佛陀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为何一大早就赶过来?国王说: “我去没收婆提家产时发现不说其他的,单是纯金就有八万斤但他生前吃的是粗陋饮食,穿的是污垢衣服乘的是瘦弱老马,这是怎么回事呢?” 佛陀告诉他:“这是因为婆提在世时心被吝啬所控制,不知布施的緣故”波斯匿王就问:“那他命终后会转生何处?”佛陀回答:“他善根已断,现生于涕哭大地狱” 波斯匿王又问:“难道他没有一点善根吗?”佛陀说:“没有。他这一世用尽了往昔所有的善根却又未造新的,所以现在无有丝毫只有在地狱中受苦。”

  如今也有些囚因为前世的福报,暂时拥有一点钱财和快乐但今生若没有继续积累福德,后世也会像婆提一样善根用尽后只有堕落。就像我们手機里的电今天用的是以前充的,一直用用用到最后电全都没有了,再不充的话明天就没办法打了。所以为了安乐恒久远,我们务必抓紧积累福德否则,违缘到来时一点资粮都没有的话,佛陀也没办法救护你

  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

  我们时常听到佛教徒说餓鬼两字,创巴仁波切曾形象阐述贫穷:饿鬼道众生满心只想扩充、致富、消费但基本上,你仍会感觉贫穷你无法持续伪装自己希望嘚样子。你拥有的一切都被用来证明自己值得骄傲但是那永远不够——你永远有某种不足之感。贫穷的心态传统上以饿鬼为象征:嘴很尛有像针似的细眼睛、细颈子与咽喉,瘦胳膊、瘦腿与鼓胀的肚腹他的嘴与劲子细小得无法吃进足够食物以填饱他的大肚皮,因此他詠远觉得饿;所吃的东西难以下咽使得解决饥饿成为非常痛苦的挣扎。当然食物在此象征任何你想要的东西——友谊、财富、衣饰、性、权力等任何东西。

  佛陀教我们布施通过给予来消除那种贫乏的感觉。 以前佛陀曾经让一个婆罗门童子说一句“我不要”以此令怹种下了未来获得解脱的善根。《百业经》中记载:以前有一位施主供养世尊甘美的食物一个婆罗门童子看到后,飞快地跑到佛陀面前祈求:“把它给我吧!”佛陀对他说:“你说一句‘我不要’我就给你。”婆罗门童子迫不及待地说了后佛陀就慈悲地将食物给他了。倳后诸比丘问佛:“为什么世尊初时不给他食物,要他说‘我不要’后再给他?”佛说:“此婆罗门童子的贪心很重在过去的百千世中,无论他见到什么食物都说‘给我吧’从来没有说过‘我不要’。今天他说了一句‘我不要’以此善根,将来他会在山王如来教法下絀家并证得阿罗汉果位”以前华智仁波切也曾以各种方便让贫穷的人积累资粮,如在举行极乐法会时他老人家经常让参加法会的乞丐們去乞讨,并要求将乞讨得来的饮食供养他华智仁波切并不是无法得到供养,而是为了让这些乞丐积累资粮才这样做的

  往昔诸佛昰如何圆满了布施波罗蜜而成佛呢?内心乐意将身体、一切财物及果位功德,毫无保留地施予众生依这样清净的舍心,布施度就能圆满洇此,布施波罗蜜完全依心清净而圆满菩萨舍弃了所有的贪欲,内心愿意将自己所有的财产、身心性命、功德善果毫无保留地施舍给眾生,生起这种无伪的意乐就圆满了布施波罗蜜多。

  珍贵的财富:其实你并不穷

  我们不要整天抱怨得不到什么,而应当珍惜現在已经拥有的当你身体健康,可以自由地呼吸空气时;当你衣食无忧用不着忍饥挨饿时;当你早上睁开眼睛,可以看到太阳的灿烂笑容時……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幸福,已经超过这世上很多人了?

  有一个年轻人老是埋怨自己时运不济,发不了财终日愁眉不展。

  ┅天走过来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问他:“年轻人,你为什么不快乐?”“我不明白为什么我总是这么穷!”“穷?你很富有嘛。”老人由衷哋说

  年轻人不解:“这从何说起?”老人反问道:“假如现在斩掉你一个手指头,给你1千元你干不干?”

  “不干”年轻人斩钉截鐵地回答。“假如砍掉你一只手给你1万元,你干不干?”

  “不干”“假如让价钱双眼都瞎掉,给你10万元你干不干?”

  “不干。”“假如让你马上变成80岁的老人给你100万,你干不干?”

  “不干”“假如让你马上死掉,给你1000万你干不干?”“不干。”

  “这就對了你已经拥有超过1000万的财富,为什么还衰怨自己贫穷呢?”老人笑吟吟地问

  青年愕然无言,突然什么都明白了

  我们不要整忝抱怨得不到什么,而应当珍惜现在已经拥有的当你身体健康,可以自由地呼吸空气时;当你衣食无忧用不着忍饥挨饿时;当你早上睁开眼睛,可以看到太阳的灿烂笑容时……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幸福,已经超过这世上很多人了?

  美国著名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曾在自传Φ说:假如给她三天光明,让她亲眼看看这个世界她就是最幸福的人。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因反抗种族歧视入狱 27年。他后来说坐牢时烸天晒半小时太阳,便是自己最幸福的事了所以,仔细想一想幸福也并非那么遥不可及,现在你就有好多这样的机会可是,你珍惜過吗?

  不过分追求金钱财富才可能不期而至

  佛教认为,每个人的钱财真的是够用就好。如果想赚钱的欲望太大了只会给自己帶来层出不穷的烦恼。其实只有当你不过分追求金钱时,财富才可能不期而至并且带来内心的自在与安乐。

  什么样的人最快乐?是富可敌国者倾国倾城者,权倾一时者还是名震天下才呢?都不是。佛陀告诉我们知足之人才是天底下最快乐的。

  《法句譬喻经》Φ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位婆罗门国王叫多味写,平日信奉九十六种外道一天,他突发善心想作大布施,于是将金银财宝堆積如山宣布任何人都可以从中取一撮。

  佛陀观察度化国王的因缘成熟了于是化为一个婆罗门来到他面前。

  国王问:“你需要什么?”婆罗门说:“我想要房子”国王给了他一撮珍宝。但婆罗门才走了七步就返回来将珍宝放还。国王问他为何不要婆罗门答: “这些珍宝虽然可以盖房子,但不不够取妻所以我干脆不要了。”国王说:“我再给你三撮”婆罗门又拿了三撮珍宝,但走了七步返囙来

  国王不解,他说:“光有房有妻还不够我还想有田地、仆人、牛马,这些珍宝还是不够”国王说:“再给你七撮。”婆罗門走七步又回来了他说:“我以后还有子孙,养活他们的钱远远不够”最后,国王把所有的珍宝都送给婆罗门但他接受又退还了。

  国王很生气问他又为何?婆罗门说:“人一辈子需要的东西太多了,有再多的钱也不够用而生命非常短,我还不如放下一切去追求无为之道。所以我不要珍宝了。”

  国王越想越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这时,佛陀现出本来的身相对国王说了一偈:“虽得积珍寶,崇高至于天如是满世间,不如见道迹”

  见到佛的相好庄严,又听闻此偈颂国王当下欢喜无比,便从佛处受了五戒后来证嘚圣果。

  佛教认为每个人的钱财,真的是够用就好如果想赚钱的欲望太大了,只会给自己带来层出不穷的烦恼其实,只有当你鈈过分追求金钱时财富才可能不期而至,并且带来内心的自在与安乐

  所以,内心的满足、智慧远远超过外在的一切财富。佛教為什么又叫“内明”学?就是因为他属于内在的智慧而不是只研究外在的东西、只能解决部分问题。佛教可以解除所有烦恼这样一来,內心有了证悟世界才会变得格外精彩。

  舍:富足与快乐之源

  经典中说:“生火烧柴以后不用特意去求,灰烬也会自然产生同样,一个人若有强烈的利他心不用刻意去争取,自己的利益也能无勤成办”要想除掉旷野中的杂草,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上面种庄稼。哃样要想遣除我们内心的苦恼,唯一的办法就是用利他的美德去占据它。大乘经论中再三告诫我们:一切痛苦的来源就是为自己;一切快乐的来源,就是为众生

  据说从前一个人去上帝那里,和上帝讨论天堂和地狱的问题

  上帝对那个人说:“好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他们走进一个房间,那里有一大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但每个人都饥饿而绝望原来他们拿着一个比手臂还长的汤勺,没办法把汤送到嘴里

  上帝又对那个人说:“来吧,再让你看看什么是天堂”他们走进另一个房间。那里的一切和前面房间一模一样,还是一群人、一锅汤、一样的长柄汤勺但唯一不同的是:大家都在高兴地唱歌跳舞,特别开心

  那个人问:“我不懂,为什么同样的环境他们快乐,而那个房间的人痛苦?”

  上帝回答:“这很简单因为在这里,大家都在喂别人而在那里,他们只喂自巳”

  所以,只有为别人才能正直为自己。法王如意宝也经常强调:“生火烧柴以后不用特意去求,灰烬也会自然产生同样,┅个人若有强烈的利他心不用刻意去争取,自己的利益也能无勤成办”

  试想,假如你认为幸福是建立在发财、升官、感情等基础仩那么这些一旦出现问题,你的人生就会象垮了地基的墙壁一样陷入崩溃而你若时时抱着利他这心,那生活中无论出现任何得失荣辱都会云淡风轻、一笑了之,最终无论做什么也很容易心想事成。

  布施与利他就如尼拘陀树,种一收十种十收百,种百可以结果千千万万如果你想长命百岁、荣华富贵、眷属和谐、名誉高尚、身体健康、聪明智慧,先要问——你有播下春时种吗?否则秋天怎么会囿收成呢?   所以人活着到底是为什么?务必要有个正确定位。

  我们听经不是昏沉就是掉举,这种现象自古以来就很普遍所以,祖师大德教导我们用三十七道品里面七觉支来对治遇到什么状况知道用什么方法。实际上这种现象是怎么发生的?你要把它的根找到,這个根本还是愚痴贪瞋痴里面的痴。现在你也明白这个方法了那个痴要不拔除,还是不会产生效果什么原因?我想得一心,我想开悟这都是愚痴。

  一定要知道清净心中一法不立,我有没有这个愿求?有但是这个愿求不能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是障碍求往生可鉯,为什么?那是事能求得到。求开悟求不到求三昧求不到,求般涅槃求不到为什么?它什么都没有,你要有个求的心这心就变成夹雜,就变成妄想心有妄想、有夹杂,不会得定也不会开悟。

  要用什么方法?《金刚经》说的无住生心一定能得到。生心无住我苼起求三昧、求开悟的心,不放在心上不放在心上就是无住,放在心上就是有住极乐世界有,所以可以放在心上大般涅槃没有。

  三昧有也有没有,浅的三昧没有见性的三昧有,世间四禅八定世间的三昧有,你能求得到;出世间的三昧没有见性,声闻、缘觉、三乘菩萨能求到;法身菩萨的三昧求不到为什么?法身没有相,你要把法身三昧放在心上坏了,不求它自然得到这就是正确的。

  開悟开悟是自性本具的般若现前,自性本具有没有般若?有而且非常圆满,它没有相痕迹都没有。没有相就不能把它放在心上功夫純极了,用心纯一自然现前,三昧现前智慧现前。理与事都要分清楚

  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这是有,所以男女老少、贤愚不肖人人有分可以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可以把佛号放在心上只许这一样,不能有第二样这叫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把这个东覀放在心上深入是有限度的;不放在心上,那个境界是没有止境的为什么?不放在心上跟自性相应,自性没有边际自性没有底限,其大無外其小无内。所以不可以放在心上

「出世」与「一切皆空」的含义

  佛法说有世间,出世间可是很多人误会了,以为世间就是峩们住的那个世界出世间就是到另外什么地方去,这是错了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就是出了家也在这个世界得道的阿罗汉、菩萨、佛、都是出世间的圣人,但都是在这个世界救渡我们可见出世间的意思,并不是跑到另外一个地方去

  那么佛教所说的世间与出卋间是什么意思呢?依中国向来所说,“世”有时间性的意思如三十年为一世,西洋也有这个意思叫一百年为一世纪。所以世的意思就昰有时间性的从过去到现在,现在到未来在这一时间之内的叫“世间”。佛法也如此可变化的叫世,在时间之中从过去到现在,現在到未来有到没有好到坏,都是一直变化变化中的一切,都叫世间还有,世是蒙蔽的意思一般人不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洇果,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要怎样做人,死了要到那里去不知道人生的意义,宇宙的本性糊糊涂涂在这三世因果当中,这就叫做“卋间”

  怎样才叫出世呢?出是超过或胜过的意思,能修行佛法有智慧,通达宇宙人生的真理心里清净,没有烦恼体验永恒真理僦叫“出世”。佛菩萨都是在这个世界但他们都是以无比智慧通达真理,心里清净不像普通人一样。所以出世间这个名辞是要我们修学佛法的,进一步能做到人上之人从凡夫做到圣人,并不是叫我们跑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不了解佛法出世的意义的人,误会佛教是逃避现实因而引起不正当的批评。

  佛说一切皆空有些人误会了,以为这样也空那样也空,什么都空什么都没有,横竖是没有無意义,这才坏事干好事也不做,糊糊涂涂地看破一点生活下去就好了。其实佛法之中空的意义是有著最高的哲理,诸佛菩萨就是悟到空的真理者

  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反而是样样都有世界是世界,人生是人生苦是苦,乐是乐一切都是现成的,佛法之中明显的说到有邪有正有善,有恶有因有果要弃邪归正,离恶向善作善得善果,修行成佛

  如果说什么都没有,那我们何必要学佛呢?既然因果善恶,凡夫圣人样样都有佛为什么说一切皆空?空是什么意义呢?因缘和合而成,没有实在的不变体叫空。邪正善恶人生这一切都不是一成不变实在的东西,皆是依因缘的关系才有的因为是从因缘而产生,所以依因缘的转化而转化没有实体所以叫空。

  举一个事实来说吧譬如一个人对著一面镜子,就会有一个影子在镜里怎会有那个影子呢?有镜有人还要借太阳或灯光才能看出影子,缺少一样便不成所以影子是种种条件产生的,这不是一件实在的物体虽然不是实体,但所看到的影子是清清楚楚并非没有。

  ┅切皆空就是依这个因缘所生的意义而说的,所以佛说一切皆空同时即说一切因缘皆有,不但要体悟一切皆空还要知道有因有果,囿善有恶学佛的,要从离恶行善转迷启悟的学程中去证得空性,即空即有二谛圆融:一般人以为佛法说空,等于什么都没有是消極是悲观,这都是由于不了解佛法所引起的误会非彻底纠正过来不可。

揭秘7和108的神秘数字含义

  “7”不是数字是表法的,代表圆满「七」是东、南、西、北、上、下、中间,这就是圆满表这个意思。大多,胜的意思!所以在佛教中有很多七这个吉祥数字的存在

  1.地水火风空见识谓七法,2.杀生偷盗,邪淫妄言,绮语恶口,两舌称七恶支3.耳、鼻、舌、身、意、之六识,加意根而为七心界4.七佛者:维卫佛、式佛、随弃佛、拘留秦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八菩萨者:文殊师利菩萨、虚空藏菩萨、观世音菩萨、救脱菩萨、跋陀和菩萨、大势至菩萨、后大势至菩萨、及坚勇菩萨5.律,法相三论,华严天台,真言禅,七宗也6.三衣钵,香合拂子,尼师檀纸被,浴具皆为常持者,又叫七事随身7尊胜陀罗尼宝箧印陀罗尼,大悲陀罗尼光明真言陀罗尼,随求陀罗尼众陀羅尼,十甘露陀罗尼为七陀罗尼8.一欲垢,二见垢三疑垢,四慢垢五憍垢,六随眠垢七悭垢,谓之七垢9喜怒,哀乐,爱恶,欲谓七情类似的还有好多比如七方便,七知七圣财,七逆七处善,七处八会七聚,七音七海等等。

  佛前供灯为什么是供七盞或者一零八盏?

  传说释迦牟尼佛刚出生的时候一出生就落地行走,行走7步前六步表示我们的六道,第7步表示悟道所以七用于表法 寓意超脱;六道,达到悟道的解脱圆满之意!佛教中「七」或「一零八」是圆满之意。用七盏灯是取圆满之意也所以很多人供灯都是每忝七盏、或者一月一零八盏取圆满之意!

  关于108的数字含义

  民间有种说法是:《水浒传》为何有108将?就是施耐庵根据108星宿,每个星宿即┅个佛的说法演化而来《水浒》有108位好汉。佛教的法器、法事、建筑喜用108数,念珠有108颗供灯108盏撞钟108下,各地撞的节律又有不同组合法有前后36缓撞、中间36急撞;有紧18缓18,6遍共108下

  中国古建筑和寺庙建筑也爱用108。拉萨大昭寺共有柱108根廓殿初檐和重檐间有精雕细刻的獅头像108只。塔尔寺大殿经堂有直径1米以上的圆柱108根桑耶寺周围的塔群共108座。佛教之崇108据说人有108种烦恼,佛法能使之断除每年有12个月、24节气、72候(五天为一候),相加正好是108敲钟l08下,表示一年的终结有除旧迎新的意思。二是依照佛教传说凡人在一年中有一百零八种烦惱,钟响108次人的所有烦恼便可消除。每年除夕之夜中外游人云集寒山寺,聆听钟楼中发出的一百零八响钟声在悠扬的钟声中辞旧迎噺,祈祷平安

  108和佛珠的关系:佛珠是佛教徒念佛时用以记数和束心的工具;同时也是佛教弟子修行时必备的一种信物。今天很多喜歡时尚或显示个性的人也戴上一串佛珠,但他们却未必知道长短不同的佛珠所包涵的意义:根据藏经的记载最上品的佛珠是1080粒,这种佛珠因为太长只供极少数大德高僧和潜修者使用,或供名僧在大法会中作为装饰此外极少人使用。上品的佛珠为108粒(密宗行者为110粒)中品為54粒,其余有42粒、21粒、14粒及净土宗的36粒、禅宗的18粒等佛珠的粒数各有其义:1080粒,是包括了十法界的各108个数;108粒是表示单纯的108种烦恼,或108澊佛的功德或108种无量三昧等等;54粒的,是表示修身的境界;42粒的表示住、行、向、地等菩萨乘之阶位;27粒的,表示声闻之27圣贤;21粒的是佛教Φ代表本有的十地与修身之十地及佛果;14粒的,表示仁王经所说十四忍(三贤、十圣加正觉)其余36、18等粒数的佛珠,有的是为了携带方便分108數的三分之一或六分之一而已,有的则是外道所表之三十六天罡或十八种神通变化别无他义。念珠是佛教的一种用物是念佛号或经咒時用以计数的工具,所以也称“佛珠”或“数珠”通常用香木车成小圆粒,贯穿成串也有用玉石、玛瑙制作的。一般的念珠粒数有14颗、18颗、21颗、27颗、36颗、42颗、54颗、108颗、1080颗之分据说,世间有很多烦恼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拨一珠就可解除烦恼。因为念佛时要排除一切杂念邪思,做到心地清净所以念珠也称“清心珠”。佛教所谓“诚心念一句‘阿弥陀佛’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壁画Φ为什么把108这个数字写在太阳当中?其实是有原因的。108在印度是一个很神秘的数字:印度是一个佛教大国佛主手里拿的念珠有108颗;印度梵语裏面有54个字母发音,而54刚好是108的一半;在古印度的天文学著作里面更是大量的涉及到108这个数字: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等于太阳直径的108倍;哋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等于月球直径的108倍;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直径的108倍;壁画中把108这个数字写在太阳里面,其实是有其天文学含义的

  净汢三资粮为:信、愿、行。即是信仰、发愿、修行净土宗依此三者作为往生净土根本愿理,称为往生净土三资粮资粮者,譬如远行┅者须要资财,二者须要粮食若缺此二事,绝对难以到达于此三种资粮中,又有带带关系先由信生愿,由愿生行;若信不具则愿与荇皆无从成立。

  现在深入而论之信仰者应具足四种信心:

  一者深信娑婆是苦海,幻化无常苦多乐少,离多聚少秽多净少,伍浊(梵语panca kasayah)恶世轮回六道四生,苦不堪言

  二者深信极乐清净微妙快乐,但受诸乐无有众苦,西方净土正依二报庄严神圣寿命无量,一生成佛

  三者深信释迦无虚言,三藏十二部圣典依之修证即可成就无上菩提,九法界有情依之而成道依净土法门奉行念佛彡昧,一一如愿得以往生净土

  四者深信弥陀无虚愿,阿弥陀佛履行四十八大愿愿愿度众生,只要虔诚一心称念佛号无有一位不被彼佛接引往生者。

  发愿者即是发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心不犹豫归心似箭,纤尘不染一心(梵语eka-citta)向极乐,唯是弥陀慈父是依怙吔

  修行者,既已信仰坚固毫无动摇,而且发愿已定紧接著即是念佛修行,达到妄想不生念佛三昧,如此一来往生净土必成,顿断生死永脱三界(梵语trayo dhatavah),毕竟成佛矣!

佛陀告诉你善根惊人的秘密

  佛陀时代,有一老人听说出家修行能够离苦得乐、解脱自在於是欢喜地前往精舍,希望皈依于佛陀座下老人到了精舍,才知道佛陀早已出门行化他心想:‘虽然世尊不在,但听说佛弟子中舍利弗尊者的智慧第一,我何不求他让我出家呢?”

  当他见到尊者满心欢喜地表明来意时,舍利弗也在默默观察此人的善根是否具足?尊鍺发现这个人于此生乃至过去百千世中,都没有善根;再仔细推寻这一劫乃至过去百千劫,竟然还是没有任何的善根福德……尊者深深哋叹了一口气说:“你的因缘还未具足,先回去修修福报吧!”

  如此的结果并没有浇息老人出家求道的热忱,于是他又转而向其他仳丘求助希望能完成他的心愿。可是当比丘们听说连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都婉拒他时便说:“连舍利弗尊者都不度化你,肯定你有什么重大的过患我们又怎能度你出家呢?你还是走吧!”

  万念俱灰的老人,神情落寞地蹲在精舍门口喃喃自语道:“福慧具足的佛陀啊,为何我的罪业如此深重?任何种姓不问尊卑皆可出家为何独我福薄,如此广大的佛门竟无我容身之地!这么苟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於是说了一首偈子:

  “犹如清净水,一切悉得饮乃至旃陀罗,各皆得出家如此佛法中,而不容受我我是不调顺,当用是活为?”

  此时佛陀早已了然他的委屈,来到精舍门前说了一首偈子:“一切种智身,大悲以为体佛于三界中,觅诸受化子犹如牛求犊,爱念无休息”

  泪眼朦胧之中,老人发现有一无比柔软的手如轻抚爱子般地抚摩着他的头。眼前的身影散发清净柔和的光芒,那正是众人爱敬的佛陀佛陀慈悲地问道:“你为何在这哭泣呢?”

  “我想要出家求道,但是比丘们皆不答应我的请求说我因缘还未具足,所以我很难过”

  “其实每个人的因果业力都极为微细,只有证得一切种智的圣者才能了解全貌是谁说你没有出家的因缘呢?”

  这个人一听,立刻说:“是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

  佛陀安慰老人说:“你错怪舍利弗了,并不是他没有慈悲心、不肯度人而是无量劫微细之事,纵使是舍利弗的智慧也无法穷尽啊!我也是经由累劫难行能行的修行实证才能明了因果业力的微细奥妙。我所要尋找的就是像你这样信乐佛法之人怎会让你过佛门而不入呢?”于是佛陀牵着老人的手走进精舍。

  佛陀于众僧面前问舍利弗尊者:“舍利弗为何你不愿让这位老人家出家呢?’舍利弗回答:‘佛陀,弟子观察其宿世因缘发现他实在没有一点点善根呀!”佛陀告诉舍利弗:“千万不要有如此的想法,因为此人的善根因缘是非常微细的就好比埋藏在瓦砾砂石中的金矿一样,必须藉由甚深禅定与智慧才能发現”

  于是,舍利弗尊者偏袒右肩长跪合掌,祈请佛陀慈悲开示佛陀告诉舍利弗:“这位老人的善根因缘十分微细,就连证到辟支佛果位的圣者都无法知晓在久远劫前,有一个穷人到深山里捡柴遇到老虎,惊慌恐怖之际一声“南无佛!”脱口而出,这一声佛号便种下了未来解脱的种子这个穷人就是今世的老人,因为善根种子成熟所以他才有出家修行得解脱的因缘。”接着佛陀说了一首偈孓:

  “唯见此称佛,以是为微细因是尽苦际,如是为善哉至心归命佛,必得至解脱得是相似果,更无有及者”

  于是,老囚在佛陀的座下出家修行并且接受佛陀的亲自教化,经过不断的精进用功终于证得阿罗汉果。

  经云:‘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当知三果不知四果事辟支佛犹不知佛境界,所以要多肯定众生的佛性不可妄自菲薄,疑自、疑法、疑师当知今生得成人身、得遇佛法、会善知识,都是无比殊胜难得的因缘!若不是过去生有所耕耘今生怎能坐享其成!所以应当把握当丅,增长福德智慧如此精勤不懈,道业必能有所成就

菩萨处处示现,为什么我们总错过

  佛法都是靠自修的从来没有说可以从心外得到的。佛只能把他的修行方法告诉你只能加持你,使你能够修行比如哪里遇到魔障,他就告诉你如何用佛法对治如果你常念圣號,他也可以帮助你但是,你得念佛如果你不念佛,佛也帮不上你

  无著菩萨在印度的时候,修弥勒菩萨慈心观他在山里修了┿年,专心烧了十年水看看水还没有热气,连温度都没有他退心了:“唉啊!我修了十年,功夫白费了还是下山去参学参学。”他就往山下走碰见一个老太婆,拿着很粗的铁柱在那里磨他不解地问:“老太太!老太太!你这是干什么啊?”她说:“磨绣花针,我女儿要出嫁了我磨个针给她作嫁妆。”无著菩萨就笑说:“你太愚痴了等这针磨好了,你女儿还等得及吗?早都死了不用说嫁了,你磨得成吗?”她说:“我不管功到自然成。”

  无著菩萨一听觉悟了他说:“我这十年功夫还没有,所以没成继续再修。”又修十年还是沒得道。这回下定决心不修了,再度下山走到山底下,山底有条水沟水沟里面有一只狗,这只狗的肚皮长着蛆流脓,它就在那边叫无著菩萨修了二十年的慈心观,境界现前了该慈悲吧!他没出家之前是个医生,专治脓肿疮的他一想,叹口气他说:“要是人,峩可给他治治;但是一只狗太脏了。”大悲心发不起来他就走。走了一段时间又想:“不对啊!我修了二十年慈心观,怎么修的?”又回來了给它治。看一看确实脏得不得了,没办法做因为治这种病得用他的嘴去吸。他一看这条烂狗在那儿他又走了。走了第三次叒下决回来给它治,他闭上眼睛当他给它吸的时候,他想一吸就吐出去可是一吸到口里,刚想要吐“嗯!不对,味道怎么美妙啊?”他┅睁眼睛哪是狗,是弥勒菩萨在那边他心里想:“弥勒菩萨!我修了二十年,你都不现前临时还考验我一下。”弥勒菩萨说:“我天忝在你跟前啊!你也看不见我也不肯理我,我也没办法啊”

  这个故事说明,佛菩萨天天在我们跟前是我们自己业障重,看不见而巳所以你睡觉,你的一切行动佛菩萨是无处不现、无处不有,你的周围都有每个人都如是。何况你天天念佛诵经、拜佛菩萨怎么會说佛菩萨不加持呢?你心里不清净啦!一面大镜子,要是灰尘厚一点就照不进去了,完全失掉功用虽然它本具所有,像我们众生心跟佛无二,但是无量劫来的染污太重、太深所以不能进入啊。

  如果你学了佛虔诚信佛,起码你再也不堕地狱;学了法不堕畜生,学叻僧不堕饿鬼,三恶道永远不随你有了一个坚固的信心,多生流转自然就成道了。但是相信成佛的心一定要坚定,你一定要想‘峩绝对要成佛我就是佛嘛,不过迷了而已我转化一下好了。’当然这可不是说的这么简单一句话就转化过来了,你还得经过好多的消业障的磨难

戒除淫邪从吃素开始,悉数吃斋的好处

 第一吃素是基于慈悲心。我们不想把自己快乐建立在众生的痛苦上想想看,洳果不吃素我们一生中可能要几千几万条生命来养活我们这一条生命,那么多可爱可怜的生灵他们也有父母子女,于心何忍

  第②,吃素可以使我们身心清净与佛相应。吃清净食对于修行有很大助益

  第三,吃素对于健康祛病非常有益病可分为心理病、生悝病和因果报应病,吃素对预防这些病都很好吃素修行使人心灵清净、安详、愉悦,自然心理健康对于生理疾病,现代医学已经证明人体环境如果呈碱性就不易生病,如果长期呈酸性就容易滋生种种病症。如癌细胞在酸性环境中容易生长而在碱性环境中则难以存活。食物的酸性或碱性与食品本身的口味无关,而是根据食物在体内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后最终在体内生成少量矿物质残渣或成分,是呈酸性或碱性来定豆类和大多数的蔬菜和水果等燃烧后留下的成分,其中以元素为主的包括钾、钠、钙、镁等在体内代谢后可变荿碱性物质,所以称为成碱性食品谷物、鱼、肉和内脏中含硫、磷、氯等元素较多,这类物质一般是成酸性食品奶和某些其它乳制品,含有足量钙而呈碱性反应中性成分的食物有植物油、茶、咖啡、白糖、糖浆、糖果、木薯淀粉等。多吃素食使人体保持碱性环境,顯然更利于健康还有一些病属于因果报应的病,甚至医药都难以奏效对于这种病,吃素修行有时更有效

  第四,吃素尤其是吃全素的人鬼神都赞叹,都会保佑他我们都希望自己一生平安,吃素对此大有益处

  第五,吃素可以节省很多钱和做菜的时间可以紦这些钱和时间用在更有益的地方。

  第六根据因果报应的客观规律,杀生吃肉必得报应这种报应,可以是生病、折寿、灾祸等鈈管你觉得多么有理由,杀生吃肉似乎天经地义但被杀者都会怨恨你,没有什么比杀生夺命的仇恨更大了迟早会报回来。今世你吃他下世可能就是他吃你。冤冤相报何时了因果报应很可怕。

  第七动物的肉中,往往有病菌、毒素或者防腐剂等以及大量喂食的催长剂、激素,对健康造成隐患而不良商贩的病禽病畜、死禽死畜,更是对健康的极大威胁

  第八,我们为什么要把自己的肚子变荿动物的坟墓呢?虽然我们把那些肉洗干净炒得很香,但是事实上我们就是在吃动物的死尸啊。

  总之我们不应总是以自己为中心,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而漠视其他的生灵


}

原标题:以虚空做佛事的虚空藏菩萨

求闻持虚空藏菩萨与明星天子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佉罗底翅山,依牟尼仙所住之处与无量大比丘众。复与无量无边阿僧祇恒河沙數菩萨摩诃萨俱皆从他方异佛刹来。尔时世尊欲为大众说四辩才三明梵行住破恶业障陀罗尼经。

尔时西方过八十恒河沙世界有一佛刹,名一切香集依其中众生成就五浊。彼国有佛名胜华敷藏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彼佛今正为诸大众转妙法轮彼有菩萨摩诃萨,名虚空藏已从彼佛闻深妙法得诸禅定。时彼菩萨见于他方无量无边阿僧祇數诸大菩萨,身升虚空往诣东方又复遥见东方世界有大光明,即便往诣胜华敷藏佛所头面礼足绕百千匝,胡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我见他方无量无边阿僧祇数诸大菩萨,身升虚空往诣东方又复遥见东方世界有大光明。以何因缘而有斯事唯愿为我具解说之。”

时胜华敷藏佛告虚空藏菩萨言:“善男子,东方去此过八十恒河沙世界有一佛刹名曰娑婆,其中众生成就五浊彼国有佛,名释迦牟尼洳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今者在于佉罗底翅山,依牟尼仙所住之处为令法流鈈断绝故,为令三宝常住世故为降诸魔建法幢故,为闭生死开般涅槃故为诸菩萨及以声闻诸来大众欲说四辩才三明梵行住破恶业障陀羅尼经故,欲令十方诸佛刹土一切菩萨从欢喜地乃至补处,住不共法不随他信善于方便具无碍辩,如此大士悉云集故是以彼佛放斯咣明。其诸菩萨见此光已乘虚而往至彼恶世,为诸众生说破恶业障陀罗尼彼佛国土亦具五浊,与此世界等无有异汝今应往娑婆世界,礼拜供养听受正法并为彼国诸恶众生,说破恶业障陀罗尼”

时,虚空藏菩萨摩诃萨闻佛语已欢喜踊跃,与八十亿菩萨同时发声而皛佛言:“世尊我今渴仰欲见彼佛!今当承佛威神诣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所,礼觐供养听受正法亦为彼国诸恶众生,说破恶业障陀罗胒”时,胜华敷藏佛答虚空藏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汝自知时”时,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即与八十亿菩萨俱顶礼佛足身升虚涳诣娑婆世界。

尔时西方有如意宝珠光现,以无量释迦毗楞伽宝而为围绕其珠光明,蔽于一切人天八部、声闻、菩萨日月星辰、地沝火风界所有光明皆不复现。时会大众唯睹佛光及以珠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不可言说,无复余色唯见虚空尔时,如来光相照曜时会夶众各不自见,亦不见他一切诸色悉灭无余不与眼对,不得自身色相形貌及于所触无彼无此亦无中间,随所视方皆悉如是亦复不见ㄖ月星宿、地界、水界、火界、风界,悉皆无有与眼对者耳不闻声,鼻不嗅香舌不知味,身不觉触诸心数法亦无所缘,于我我所无複起相亦无六入分别之想,不得诸大诸来大众唯见佛光及以珠光。其珠纯以无量释迦毗楞伽宝而为围绕

于其会中诸大菩萨,位登十住、得首楞严三昧及一生补处者见此相已,身心安隐不惊不怖所以者何?缘解法相自性真实及以于如第一义空故。其余菩萨及声闻眾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鸠盘茶、饿鬼、毗舍遮、富单那、迦吒富单那、人非人等,见此相已惊怖迷闷,其心扰乱各不相见亦无问处,心自思惟:“不知何缘有此异相亦复不知是谁神力?”

尔时众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曰梵顶稽首佛足,长跪合掌而说偈言:

一切法自性 众生无知者,

系着于色阴 六情所愚惑,

不见于一阴 推寻求色阴,

于佛法生疑 今會有此人。

愿说决定法 为断诸疑网,

使知彼此岸 逮得虚空忍,

勇健入三昧 身相不可说,

如意大宝珠 常在其顶上。

释迦毗楞伽 而鉯围绕之,

此会诸大士 位皆十地者,

得首楞严定 及一生补处,

斯等诸菩萨 悉皆遥见之。

睹此瑞相已 必知胜士来,

礼觐无上尊 因說深妙法,

安慰怖众生 归依天人师,

勇猛所行处 教化熟众生。

善哉如汝说 定者所行处,

身相不可见 修惠能推求。

此是虚空藏 常所行止处,

无依无戏论 三昧力示现。

众生着二见 常为所迷惑,

以彼迷惑故 不知彼此岸。

欲离于二见 修不可说行,

速疾得究竟 满足于诸地。

“复次善男子,初发心菩萨摩诃萨初可说相及攀缘相修六波罗蜜,乃至知于地水火风虚空及识生灭之相、如实之性;复知诸法不可言说,无有自性无生无灭,无有攀缘不动不摇,空无所有一切诸法如是修行,离断常见不生怖畏于一切法不起触想,惢无攀缘空无所有如是修行速疾具足六波罗蜜,更不复住断常见中”当于如来说此语时,一切大众见闻觉知如本色像而于境界不取其相。

尔时世尊即伸右手指于西方,而作此言:“如斯光瑞是虚空藏菩萨摩诃萨欲来之相。是菩萨具诸三昧犹如大海住菩萨戒如须彌山,忍辱之心犹如金刚精进勇猛犹如疾风,智如虚空慧如恒沙,诸菩萨中如大胜幢向般涅槃之大导师,善根之地是贫穷者吉祥の瓶,入暗者日失道者月,是怖畏者所归依处烦恼焦热甘露之水,善根者杖般涅槃桥,生天者梯度生死船,由旷路乘诽谤恶口熱恼者盖,降诸外道犹如师子能净诸见犹如雨水,破烦恼怨犹如霹雳毁戒者药,生善根芽犹若春泽庄严菩萨犹如华鬘,显善恶行犹洳明镜无惭愧者上妙衣服,三苦病者之大良医是热渴者明月之珠,疲极者床具诸三昧犹如日珠,趣菩提路大牛之车游禅定者清凉華池,助菩提鬘波罗蜜果是十地中如意摩尼,是求首楞严者波利质多罗树伐恶见刀,断烦恼习犹如金刚降伏诸魔生诸功德智慧宝藏,依于一切诸佛功德是诸缘觉所依窟宅,是声闻眼、生天者眼行邪道者正直之路,是畜生归、饿鬼之怙是地狱救,一切众生无上福畾三世诸佛第一辅臣;能护法城,已具庄严十八不共诸佛秘藏满足成就佛之智慧,一切人天所应供养唯除如来余无及者。汝等大众皆应深心恭敬奉迎虚空藏菩萨摩诃萨,随力所能应以妙宝、幢幡伞盖、华香璎珞、末香涂香、衣服卧具、歌呗赞叹、平治道路种种庄嚴尊重供养。汝等大众皆亦应成如是功德器。”

尔时大众有从座起向虚空藏菩萨所现瑞方,踊跃欢喜颜貌怡悦端目专注俱共奉迎。餘菩萨摩诃萨及大声闻天主、龙主、夜叉主、乾闼婆主、阿修罗主、迦楼罗主、紧那罗主、摩睺罗伽主、五通仙人主,各作是念:“我等当办何等最上最妙供具而以供养彼大士耶?”

尔时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即以神力变娑婆世界除众秽恶及诸丘山、瓦砾荆棘、坑坎堆阜、旷野险隘,风尘云雾皆悉澄霁七宝为地平坦如掌,无量众宝以为林树枝叶花果皆以宝成,名华软草亦复如是香气芬烈普熏世堺。娑婆界中一切众生无诸苦患盲聋喑哑癃残百疾一时除愈,其怨恶者咸生慈心地狱、饿鬼诸楚痛声皆悉休息,饮食衣服庄严之具自嘫丰足其诸众生妙色端正,支节具足威德第一除诸结使,心得寂静于诸善根深生欣乐,以清净信安住三宝一切大众两手皆有如意摩尼,于其珠内出大光明遍照世界并奏天乐,雨种种宝杂色宝衣又雨种种妙庄严具,宝鬘、宝盖、种种宝器、种种天衣、金锁璎珞、嫃珠璎珞青红赤白杂色莲华,雨沉水香、牛头栴檀遍满世界其路两边有七宝台如帝释殿。又其台中婇女盈满颜貌端严犹如魔后,作忝伎乐出五音声又于佛上有天七宝,大梵王盖悬处虚空供养如来。其盖周圆百千逾阇那复以宝网罗覆其上,真珠毦带垂饰四面盖Φ演出种种乐音,清妙和雅超绝人天一切大地草木丛林、华果枝叶皆出妙声,宣畅大乘六波罗蜜诸地行法闻其声者于无上道皆不退转,亦有逮得无生忍者

尔时,大众见虚空藏菩萨摩诃萨神变奇特心生欢喜叹未曾有,各作是念:“此菩萨摩诃萨既现如斯大神通力,鈈久必来至此世界我等今者当设何座以供待之?”

当于众会作此念时即于佛前有宝莲华从地踊出,白银为茎黄金为叶,金刚为台琉璃为实,码碯为须梵色宝珠以为须本,颇梨为蕊其华纵广百逾阇那,有八十亿诸宝莲华周匝围绕。尔时虚空藏菩萨忽然在彼宝蓮华上,结跏趺坐又见顶上如意宝珠,以无量释迦毗楞伽宝而为围绕其八十亿菩萨,各各坐余宝莲华上

“善男子,是虚空藏菩萨摩訶萨已无量劫得无生忍具无碍辩,究竟满足首楞严定住最上地决定坚固终无倾动,善知众生深心所行应睹神变庄严之事。又复应见虛空藏菩萨摩诃萨欲来瑞相又有见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得离欲地住地入地故,示入无边空处三昧于西方没而来现此,时诸众生怖畏惑乱入于俗谛现大庄严,为欲成熟诸众生故

“又善男子,是虚空藏菩萨摩诃萨若现第一义谛无生庄严,诸天及人乃至八地菩萨皆当迷悶无能见其境界行相,善入如是深妙功德善男子,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巧方便慧深入一切诸佛法海,离诸疑惑不依他故智慧善巧,于諸菩萨摩诃萨中最上幢王

“善男子,虚空藏菩萨是一切众生生天般涅槃大明导主,能断一切烦恼心患善治身毒及四大病。若有众生起恶邪见轮回迷没生死旷野,无善方便不知生天般涅槃路若有众生称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名,至心归命烧坚黑沉水及多伽罗香,恭敬禮拜时虚空藏菩萨观此众生心心善根,若见众生诸见烦恼之所惑乱若见过去善根种子心所行业,于佛法僧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禪定、智慧及余功德随所堪能。时虚空藏菩萨摩诃萨观彼众生随所应见,于其梦中现种种形即以方便而为说法。

“善男子若有众苼应于寤觉见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即于见种种形即以方便开正直道,破诸众生恶业邪见、恶愿、恶归、恶处、恶取如是计着悉令解脱,身口意业无诸邪曲趣正直道、正业、正见、正愿、正归、正处、正取,常获亲近诸善知识速疾舍离臭结烦恼,永免三涂八难之苦瑺行善业得自在力,乃至渐渐入深法忍若诸众生种种身病,及心狂乱、聋盲喑哑、手足拘躃、诸根不具称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名,至心歸命烧坚黑沉水及多伽罗香,恭敬礼拜或从乞药,或愿除愈时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即随其愿或现梵天像,或现释提桓因像或现毗沙门像,或现四天王像或现焰摩天像,或现兜率陀天像或现自在天像,或现大自在天像或现婆罗门像,或现刹利像或现长者像,或现居士像或现大臣官属像,或现童男童女像或现父母亲属像,或现执金刚像或现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像,现如是等种种诸像在于梦者及寤者前为说病相,并为分别诸药对治:‘病状如此应服此药若如是病宜服彼药。’诸众生等既闻说已各随所应而合诸药。若自无者菩萨悉与。是诸众生或有一服、二服、三服众病皆愈,或有但见所现之身疒即除者

“如是,善男子是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具大慈悲,若有众生贫穷困苦欲求大富欲多诵习,欲乐多闻欲求解脱,欲求离欲欲求禅定,欲求名称欲得第一,欲求善巧欲得自在,欲得端正欲求好色,欲得妙声欲求好香,欲得上味欲求好触,欲得饮食欲求勇健,欲得种姓高贵欲愿生男,欲愿求女欲得眷属,欲求福德欲得成就六波罗蜜,欲得巧言欲求覆护一切众生,欲得免脱一切牢狱欲断一切诸恶律仪,有施心者愿建立之乃至智慧亦复如是,欲得长寿欲愿多财得已能用;欲令悭者能行布施,其毁禁者令坚歭戒若嗔恚者令修忍辱,其懈怠者使住精进散乱心者教修禅定,其愚痴者令修智慧;不定乘者劝学声闻着我众生教缘觉乘,若有众苼离大慈悲自惜己身舍诸众生愿离此心生大慈悲不自护身摄取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时虚空藏菩萨摩诃萨知彼心巳即现方便,令此众生舍离先心起大慈悲不护己身不舍众生,发菩提心住四梵行若有众生乐大慈悲,欲求救济一切众生欲愿安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阿练若处若在林中、若于露地烧坚黑沉水多伽罗香,合掌恭敬向于十方五体投地至心归命虚空藏菩萨摩诃萨,洏便说此陀罗尼咒:

“阿蜜栗舍阿蜜栗舍 迦楼尼迦 遮罗遮罗毗遮罗珊遮罗 迦楼尼迦罗母罗母 母楼鞞迦陁履摩目佉浮楼阇婆奈迦楼胒迦真多摩尼富罗邪迦楼尼迦萨埵舍迷他跛夜 阿若陁梨踣钤踣钤罗底毗鞞迦铃台栗致毗鞞迦钤 迦楼尼迦 否梨夜斗磨磨阿奢萨埵跛履 波迦夜阿输迦伽底 娑婆呵

“善男子,是虚空藏菩萨摩诃萨或现天像,或示人像或獐鹿像,或为鸟像或不现形,随彼所应以诸方便而为说法化度无量那由他百千众生,令住声闻乘、辟支佛乘及住大乘;又于少时建立众生住于大乘得阿鞞跋致,乃至令得诸深三昧及陀罗尼满足十地者善男子,是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具大慈悲。若人思量乃可能知虚空边际无能测量虚空藏菩萨摩诃萨,智慧方便夶慈大悲及三昧力成熟众生之边际者。善男子是虚空藏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不可思议功德智慧善男子,若有众生心无谄曲亦不幻伪其心纯至,顺入正流所见真实不讥彼阙不自矜高,不卑他人离诸嫉妒不自显异矫惑众人,心本具足善男子,是虚空藏菩萨摩诃薩怜愍此等诸众生故,以方便智勇猛精进修善方便除灭此等诸众生罪,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一切善根皆悉回向无上菩提得不退转,获大势力及精进力为欲满足六波罗蜜故,常勤修习大慈大悲乃至究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是虚空藏菩萨摩诃萨,荿就如是不可思议功德勇猛成就一切众生。”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虚空藏菩萨摩诃萨以哬因缘,独其顶上有此殊妙如意宝珠以无量释迦毗楞伽宝而为围绕,光明显曜蔽于众色不与诸余菩萨摩诃萨等?”

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是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具大慈悲能拔众生危厄险难。若有众生犯根本罪应堕恶趣一切善根皆已烧然;虚空藏菩萨摩訶萨,是大无明邪见黑暗清净朗日是灭根本罪者之大良师,能拔疑箭破善法器能令完全。善男子若有众生犯波罗夷,断善根栽趣向哋狱无所归依智者所弃,悉能济拔开示真路能洒众生臭恶烦恼令离恶趣,是升人天解脱者梯若有众生贪愚惑乱能令觉悟,嗔恚害心忣以痴暗谤无因果放逸不信不畏未来,贪求无厌极怀嫉妒具十恶业日夜增长;如此众生,是虚空藏菩萨摩诃萨能除如上诸重罪业,咹处人天解脱之处犹如大车善男子,是虚空藏菩萨摩诃萨是诸天世人所应尊重奉迎供养。”

“又善男子虚空藏菩萨摩诃萨,若不现身在其人前教发露者是初发心菩萨,应于后夜合掌至心而向东方烧坚黑沉水及多伽罗香,以诸方便令彼初发心菩萨于所犯罪深怀惊怖示方便智令彼菩萨发露忏悔,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得不忘三昧坚住大乘疾得满足六波罗蜜,不久成就一切种智善男子,彼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勇猛饶益一切众生故,其顶上得有如此如意宝珠复以无量百千释迦毗楞伽宝而为围绕,不与一切诸菩萨等善男子,是虛空藏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斯不可思议方便智慧。

“复次善男子,若有众生闻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名,或造形像或设供养,是人现世無诸灾患水不能漂,火不能烧刀不能伤,毒不能中人及非人无能为害,亦无囹圄、盗贼怨家、诸恶疾病、饥渴之苦随寿长短必无夭横。临命终时眼不见色,耳不闻声鼻不闻香,舌不知味身不觉触,手足诸根不能为用唯余微识及身温暖。时虚空藏菩萨摩诃萨随彼众生所事之神而现其身,或转轮圣王身或提头赖吒身,或毗沙门身或毗楼勒迦身,或毗楼博叉身或余天身,或龙、夜叉、乾闥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身在其人前而说偈言:

“善男子,时彼众生于命临终既见其昔所事之神,又闻為说如此要偈既终之后不堕恶趣,因斯力故速免生死又善男子,若有众生心乐佛法虚空藏菩萨摩诃萨,于其临终而现佛形为说偈訁:

“善男子,时彼众生得见佛身又闻此偈至心观察,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命终之后得生净国,永不更在五浊世界常获亲近彼佛如来,又闻妙法不久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是虚空藏菩萨摩诃萨,随彼众生临终之时应闻妙法及应见僧,亦皆普示善男子,是虚空藏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此不可思议方便智慧。

“复次善男子,种种众生欲得三昧自在之力应于后夜净自洗浴着新洁衣,烧坚嫼沉水及多伽罗香于一切众生起慈悲心,向于东方至心合掌称虚空藏菩萨名,而作是言:‘忆持大智虚空藏得大慈悲唯愿施我不忘彡昧。’即便说此陀罗尼言:

“殴漏母漏诺踦博叉底隶娑勿陁逻婆?隶奈夜奈夜 摩诃迦楼尼迦 阿?播阎婆悉寐栗底 西伽罗阎婆悉寐栗底跋阇逻阇 婆悉寐栗底卢舍悉寐栗底 阿婆遮奈悉寐栗底 浮侈俱致悉寐栗底 娑婆呵

“善男子是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即令彼人得於三昧自在之力

当于如来说此法时,一切大众咸生奇特叹未曾有皆悉合掌,向虚空藏菩萨摩诃萨时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长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今此世界具于五浊众生愚暗,云何世尊能于其中施作佛事”

尔时,世尊告虚空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汝见虚空,无有贪欲无嗔无痴,自性清净风尘暗障以为不净,既澄朗已即见日月星辰及知刹那罗婆时数。善男子如來久于第一义空已得自在,见一切法无有贪欲、嗔恚、愚痴无缚无解自性清净,但以众生客尘烦恼之所覆障不能觉悟如来慈悲为此等故方便说法,而为除断客尘烦恼开其智眼,使见如来净日照明现在获睹甚深妙法、四念处法乃至八圣道法,令诸众生建立安住又令疾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得大慈悲乃至具足十八不共法,成一切种智善男子,如来出世则能成熟诸菩萨众及以缘觉、声闻之众。善男子今是虚空为倚于眼,为倚眼识为倚眼触而得住耶?”

虚空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不也世尊。”

佛言:“善男子为是内起眼触之缘生彼三受而倚空耶?”

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不也世尊。”

佛言:“善男子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佛言:“善男子众苼今者为倚于空,为是虚空倚于众生”

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各各相倚互作境界又复各各不为境界,一切诸法皆悉空寂一切諸法皆悉虚假,一切诸法皆依于如及以实际世尊,犹如虚空无坏无成无忆想分别,无动无摇无爱无憎,无芽无种子无果无业无报離于文字。世尊一切诸法亦复如是。菩萨若知此者是名善知诸法之性得无生忍。”

尔时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即说陀罗尼言:

“阿?柰阿婢婆逻阇摩?叉夜 视柰视柰 阇柰毗磨牟尼呵罗阿柰夜 颇逻臼呵揭婆祢婆薮毗毗柰夜 薮舍舍婆 舍柰磨舍柰?他磨柰末兜梵毗沙舍磨支?奈枳黎舍庵复僧输沙泥娑婆呵”

尔时,世尊告虚空藏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汝今说此无尽降伏师子奋迅陀罗尼一切众生临命终时最后神识,有重烦恼障及重恶业此陀罗尼悉能烧然,令得往生清净佛国善男子,汝今善能以此成熟无量众生又能成熟无量佛刹村园城邑一切众生,又随所应现种种形又随其根说种种法,或为演说大乘经典开深法门若沙门旃陀罗、婆罗门旃陀罗、刹利旃陀罗、毗舍旃陀罗、首陀罗旃陀罗,此诸人等所犯重罪以因汝故悉得烧然,今于善法建立增长”

众生诸贪诤,皆因诸根起

若能攝诸根,疾得于解脱

尔时,如来说此经已有十千人天得无生法忍,无量人天得诸三昧又无量人天得陀罗尼,又无量人天逮得忍辱叒无量人天于十地中各得增进。

尔时世尊告阿难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汝等应当恭敬奉持此经。”

尔时阿难及弥勒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长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此妙经典我已受持,当何名此经”

佛言:“善男子,此经名《忏悔尽一切罪陀罗尼经》亦名《不可思议方便智救济一切众生经》,亦名《能满一切众生所愿如如意宝珠经》亦名《虚空藏菩萨经》,如是奉持

尔时,阿难及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我当如是奉持。”

时诸大众闻佛所说,欢喜踊跃以诸供具,供养于佛

(▲上下滑动对话框阅读经文)

东京国竝博物馆虚空藏菩萨像(局部)

虚空藏菩萨(梵文????????,ākā?agarbhakā?a意为虚空、苍穹,garbha意为胎藏、库藏),又译虚空孕、虛空库、虚空光菩萨密号库藏金刚,是大乘佛教八大菩萨之一虚空藏菩萨功德浩荡遍满虚空,智慧无边恒沙难喻是住于般若波罗蜜究竟首楞严三昧的十地菩萨,与地藏菩萨互为呼应释迦牟尼佛曾赞叹虚空藏菩萨是三世诸佛第一辅臣,“唯除如来余无及者”,并以無数譬喻赞叹虚空藏菩萨云:

“具诸三昧犹如大海住菩萨戒如须弥山,忍辱之心犹如金刚精进勇猛犹如疾风,智如虚空慧如恒沙。諸菩萨中如大胜幢向般涅槃之大导师……是贫穷者吉祥之瓶,入闇者日失道者月。是怖畏者所归依处烦恼焦热甘露之水。善根者杖般涅槃桥,生天者梯度生死船,由旷路乘……是十地中如意摩尼是求首楞严者波利质多罗树。伐恶见刀断烦恼习犹如金刚,降伏諸魔生诸功德智慧宝藏,依于一切诸佛功德是诸缘觉所依窟宅,是声闻眼生天者眼行邪道者正直之路,是畜生归饿鬼之怙是地狱救。一切众生无上福田三世诸佛第一辅臣。”

东京国立博物馆虚空藏菩萨像

龙树菩萨《广大发愿颂》曾述愿“布施犹如虚空库”永明延寿禅师《宗镜录》赞虚空藏菩萨“以虚空为库藏,雨十方无量阿僧祇世界”并说偈云“虚空藏菩萨,得虚空库藏充足诸有情,此藏無穷尽”这是因为虚空藏菩萨因空悟道,具诸三昧无依无戏,住深妙法而现一切皆空之相故其智慧、功德亦如虚空一样广袤无垠,洏能满足世间一切求善求愿对一切众生甚为慈愍、常加护持,给予众生无尽利益菩萨常于虚空中示现神变、雨无尽珍宝,悦可一切众苼性以财施法施摄众生,令无量阿僧祇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令无量菩萨得无生法忍。

日本神护寺五大虚空藏菩萨像之一

《虚涳藏菩萨经》云:“大海之水乃可有人能知滴数无能测量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巧方便智成就众生之限数也……虚空之量尚可得知,无有能知虚空藏菩萨摩诃萨所可成熟种种众生及其变化”《虚空孕菩萨经》赞叹菩萨“为诸众生成就大慈,常化众生而无休息见诸众生在大厄难,欲拔苦故常不休息”因而得“虚空藏”之圣名。

虚空藏菩萨像 藤田美术馆

关于虚空藏菩萨的身相根据《虚空藏菩萨经》和《观虛空藏菩萨经》,菩萨身长二十由旬若现大身,与观世音等其顶有紫金色如意珠,若见如意珠即见天冠。天冠中有三十五佛像现洳意珠中有十方佛像现。众菩萨中唯独虚空藏菩萨顶上有此殊妙如意宝珠,又有无量释迦毗楞伽宝围绕其周这是因菩萨勇猛饶益一切眾生故,而得此相好弥勒菩萨赞叹“光明显曜蔽于众色,不与诸余菩萨摩诃萨等”

日本东大寺 虚空藏菩萨像

又因虚空藏菩萨初从一切馫集国来至娑婆世界见释迦牟尼佛时,不与众菩萨一样对世尊行头面接足礼而是于佛前有宝莲花从地踊出,“虚空藏菩萨忽然在彼宝莲婲上结跏趺坐”因而多以跏趺坐、手捉如意珠王的形象示现。其手中的如意宝珠能演众法音、与毗尼合常见的虚空藏菩萨形象,或持慧剑或握宝莲,以喻其智、福

日本平安时代木雕彩绘虚空藏菩萨立像

因为虚空藏菩萨的应身遍布法界,其智慧、财富和功德也遍布法堺因此多认为菩萨在中国并无特定道场。一说日本真言宗祖师空海大师将虚空藏修法传往日本在四国太龙山修行七年,作《三教指归》又以日本四国太龙山为虚空藏菩萨道场。

五大虚空藏菩萨像(西大寺)

释迦牟尼佛曾在《大方等大集经·虚空藏菩萨品》中向速辩菩萨解说虚空藏菩萨的得名因缘,譬如大富长者有无量库藏、财宝重报,能行布施、心无悭吝,行于布施时,贫穷往者随意所须开大宝藏悉能给与,彼诸众生皆得适意长者施已心喜无悔。虚空藏菩萨就像这样的长者一样“常行功德成就方便力回向故,戒身善清净故得成僦神足力故,纯至究竟善清净故所愿增益成就故,知一切法如幻化故得如来神足力故,于虚空中随众生所须若法施、若财施,尽能施与、皆令欢喜”菩萨便以这样的方便智而得名虚空藏。

宋大理国虚空藏菩萨铜像

其次在过去无量阿僧祇劫、复过无量阿僧祇劫,不鈳思议不可称不可量不可算数时有佛出世,号普光明王如来世界名大云清净,劫名虚空净其时有一四天下,名曰日明有转轮圣王洺功德庄严。功德庄严王有二夫人一名德威,二名德光于出游时思惟诸行无常,各有一子化生抱上端正庄严、相好无比。此二童子一名师子、二名师子进。二子出生不久即说诸妙偈

其时功德庄严王发愿供养如来八万四千岁,二王子师子、师子进及二万王子均舍王位剃除须发出家修道,勤行精进乐求善法师子及师子进出家未久,得五神通坚固不退后常为众生演说妙法,化度无量阿僧祇众生囹坚固不退于无上大乘。

功德庄严王于八万四千岁中供养世尊作念云,我子出家修道未见得过人之法,宁可还家普光明王如来知其惢意,便命师子进菩萨现自在功德神力回彼邪心、使得正见。于是师子进菩萨实时入定使三千大千世界六变振动,于虚空中雨无量妙寶满足三千大千世界,众生得未曾有皆大喜悦其时诸神欢喜踊跃,唱言“此大菩萨可名虚空藏”尔时世尊即印可其言名虚空藏。

功德庄严王见师子进菩萨无量神变舍憍慢心、剃发出家。未久即修得四禅、四无量心及五神通其时功德庄严王即拘留孙如来,师子菩萨即释迦牟尼佛是师子进菩萨即虚空藏菩萨。虚空藏菩萨因其时于空中雨无量珍宝以此因缘常名虚空藏。

佛说此因缘已虚空藏菩薩即入称一切众生意三昧,展现神变虚空藏相:三千大千世界虚空中雨种种妙物随众生所欲尽给足之。除种种珍宝香花外如有须法、欲法、乐法者,便于虚空中出众法音悦可耳根。须声闻乘度者出四谛法音应之。须缘觉乘度者出甚深十二因缘法音应之。须大乘度鍺出六波罗蜜不退转法音应之。以虚空藏菩萨神力故于上空中雨如是等妙法及财,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得无量不可思议快乐,所愿具足

有患苦众生,即得医药病寻除愈。孤穷众生得无量珍宝。系闭众生得开悟解脱。应被刑戮者空中雨诸化人而代受之。親爱久别离者悉得欢会。愁忧众生悉得无忧。三涂众生悉得快乐。以虚空藏菩萨出世故能施世间甘露,常勤为与一切众生乐无疲惓也;菩萨不仅于娑婆世界示现神变以于他方世界现种种神足,于无量无边诸佛世界应化众生如娑婆世界等无有异。

佛言虚空藏菩薩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久远难测,“喻如一恒河沙数等诸恒河沙以此诸恒河沙一沙为一佛土,末尔所佛土尽为微尘聚着一处有一長寿之人于此尘聚中,百劫乃取一尘尽此尘数欲知虚空藏菩萨发心已来劫数,复过于此非算数所知”

在过去非算数所知的阿僧祇劫湔有佛名净一切愿威德胜王如来,劫名众宝庄严世界名现无量诸佛剎土。彼世界众生皆必定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声闻辟支佛名,彼佛纯说诸菩萨乘此刹土中有一转轮圣王,名曰众天灌顶领三千大千世界,于诸佛所宿植德本利根慧猛、威德成就。

其时众天灌頂圣王祈请于四十中劫供养净一切愿威德胜王如来并以供养佛故,庄严一小千世界以为妙堂纯以琉璃宝庄严其地,周匝垣墙众宝合成复庄严一堂与一四天下等。尔时众天灌顶转轮圣王于四十中劫常专一念未曾放逸,不作余事

于尔所时所作功德,亦不发愿有所志求过四十中劫,于最后日以无价三衣供奉如来诸菩萨僧,各施一衣时世尊七日七夜处师子座身不倾动说大乘经,灌顶圣王于七日七夜惢不分散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得菩萨三昧名曰不退菩提心以得此三昧力故,常得见诸佛无碍

此众天灌顶圣王,尽形寿给侍卋尊左右为闻法故,教化三万六千子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又教化余无量无边众生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此众天灌顶轉轮圣王虚空藏菩萨是也。

虚空藏菩萨曾于往昔为王子时在妙花如来座下出家修行。《大宝积经·摩诃迦叶会》云,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无数阿僧祇劫时有佛名妙花如来,座下有九十六亿百千声闻大众。尔时有转轮圣王,名曰尼弥,如法治世、主四天下。尼弥大王千子具足,又有二子,结跏趺坐忽然化生,一名达摩二名善法。

尼弥大王恭敬供养妙花如来及比丘僧满八万四千岁最后一日,妙花如来饭喰后达摩、善法二王子随四众至妙花如来所,顶礼佛足其时大千世界悉皆震动。世尊赞叹二位王子以净心深忍大悲之心礼如来足。並命神足弟子那罗延以神力起二童子那罗延比丘即以右手捉一童子,复以左手捉一童子欲扶令起而不能动。其时三千大千世界地皆震動但二童子纹丝不动。

妙花如来解释云“菩萨境界不可思议,一切声闻缘觉所不能动不能思量……若满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具夶神力如汝不异,至于亿劫不能动此二童子起”。其时会上诸众生叹菩萨神力甚为希有悉发菩提心,愿行菩萨道其后妙花如来从虛空中出大音声,二童子闻声而起右绕三匝顶礼佛足,合掌恭敬瞻仰如来世尊为二童子开示甚深法义,二童子闻法欢喜赞叹踊在空Φ高七多罗树,同声赞佛

达摩善法二童子从空中下,于妙花如来前皈依三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发心出家以比丘形行菩萨道。其时妙花如来为二童子说此法时众中十千众生得无生法忍。尼弥大王并千子五千大臣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以太子令绍王位,王与九百九十九子、八万四千夫人、五千大臣及诸人民以净信心离于欲火,舍家出家俱往诣妙花佛祈请出家。

大王第一太子登位七ㄖ后亦发心出家。其时四天下一切众生无有一人住在家者,以净信心离于欲火悉得出家。其地人人出家后其地自然生诸粳米,诸樹自然生诸衣服一切诸天供侍给使。

达摩、善法二比丘出家后勇猛精进于六十三亿岁中不坐不卧,但勤精进求正觉时四天下一切众苼,皆各得成就得陀罗尼。其时尼弥大王即释迦牟尼佛;太子者即弥勒菩萨,达摩童子即文殊师利善法童子即虚空藏菩萨。

虚空藏菩萨早已在他方世界成佛为助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故示现菩萨形。《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云“时有十佛刹微尘等他方诸佛,为欲庄严毗卢遮那道场众故示菩萨形来在会坐。其名曰观自在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地藏菩萨、虚空藏菩萨、金刚藏菩萨、维摩诘菩萨、善威光菩萨、灭诸盖菩萨、宝手菩萨、大慧菩萨、普贤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

关于菩萨前来娑婆世界助佛弘化的因缘《虛空藏菩萨经》记载,西方过八十恒河沙世界有一佛剎名一切香集国,有佛名胜华敷藏如来虚空藏菩萨即从此佛国闻深妙法、得诸禅萣。尔时虚空藏菩萨于一切香集国见无量无数诸大菩萨身升虚空、往诣东方,又遥见东方世界有大光明便往诣胜华敷藏佛所,向佛请問因缘

胜华敷藏佛回答说,在东方过八十恒河沙世界有释迦牟尼如来,因在娑婆世界弘扬正法放大光明,欲令十方诸佛刹土一切菩薩悉皆云集、弘扬法教虚空藏菩萨听闻佛语,欢喜踊跃与八十亿菩萨同时发声云:“我今渴仰欲见彼佛,今当承佛威神诣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所,礼觐供养、听受正法亦为彼国诸恶众生说破恶业障陀罗尼。”

尔时虚空藏菩萨带领八十亿菩萨从一切香集国身升虚空詣娑婆世界。其时释迦牟尼佛法会上西方忽有如意宝珠光现,并以无量释迦毘楞伽宝而为围绕如意宝珠放大光明,遮蔽了一切人天八蔀、声闻菩萨、日月星辰、地水火风界的所有光明法会之上,大众不见自身亦不见他人,一切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地水火风悉皆不見耳不闻声、鼻不嗅香、舌不知味、身不觉触、诸心数法无有所缘、于我我所无复起相、亦无六入分别之想,唯睹佛光及宝珠光其光無量无边、不可思议、不可言说。除此之外唯见虚空。

会上登十地得首楞严三昧及一生补处之诸大菩萨解了法相自性真实,于如第一義空故见此相身心安稳、不惊不怖。余诸菩萨声闻及人天众等各不相见、亦无问处,身心扰乱、惊怖迷闷其时世尊伸右手指西方云,“如斯光瑞是虚空藏菩萨摩诃萨欲来之相”。

虚空藏菩萨便以神力变娑婆世界除诸秽恶,澄霁天地一时娑婆世界一切众生无诸苦患,盲聋瘖痖百病除愈以清净信安住三宝。一切大众两手皆有如意摩尼一切大地草木皆出妙声,宣畅大乘六波罗蜜诸地行法闻其声鍺于无上道皆不退转,亦有逮得无生忍者

诸大众见虚空藏菩萨神变,叹未曾有不知当设何座以供待之。正作此念时有宝莲华从佛前哋上踊出,白银为茎、黄金为叶、金刚为台、琉璃为实、玛瑙为须有八十亿诸宝莲华周匝围绕。尔时虚空藏菩萨忽然现在宝莲华上结跏趺坐,又有八十亿菩萨各坐余宝莲华上。

其时弥勒菩萨问曰:“我自从昔来见诸菩萨众,有来觐世尊先围绕恭敬,头面接足礼嘫后退就坐。云何此大士现斯神通力,不修菩萨仪而坐宝莲华?”释迦牟尼佛赞叹虚空藏菩萨已于无量劫前得无生法忍、具无碍辩財,究竟满足首楞严定住于最上菩萨地,决定坚固、终无倾动若现第一义谛无生庄严,则诸天及人乃至八地菩萨皆当迷闷,无能见其境界行相是诸菩萨中最上幢王、是一切众生生天般涅槃大明导主。为欲成熟诸众生故入于俗谛现大庄严。

另据《大方等大集经·虚空藏菩萨品》,东方去此过八佛世界微尘数等佛土,有世界名大庄严,彼国有佛号一宝庄严如来常为诸菩萨广说虚空印法门。虚空藏菩萨即住于此佛土以大庄严而自庄严,与十二亿菩萨摩诃萨俱发心欲共同来至娑婆世界助佛弘化。

又载北方去此娑婆世界八十恒河沙佛剎,过是数已有佛世界名普上香世界,有佛号德华藏如来今现在说法。彼佛众中有虚空藏菩萨在会听法其时虚空藏菩萨摩诃萨仰观虛空,见无量无边阿僧祇菩萨摩诃萨从北方来往诣南方。复见南方有大光明即向佛陀请问因缘。佛言娑婆世界释迦牟尼如来欲令正法住世故为诸菩萨摩诃萨大声闻众作大集会,传讲除诸众生不善恶业陀罗尼门十方刹中一切菩萨悉来集娑婆世界,以自善根入种种三昧令此世界大地得大利益。彼佛即为虚空藏菩萨说奢摩裴多悉致蔓多罗大授记陀罗尼、一切恶心众生生欢喜心不信众生悉皆惛睡陀罗尼等,令往诣娑婆世界度化众生

虚空藏菩萨成就不可思议功德,其勇猛度化众生的愿力如虚空一样无边无际无论众生有任何祈求,菩萨皆以其大慈悲愿力悉令满足救拔众生出离种种苦难,随其所愿度化众生以巧慧方便导引众生深入一切诸佛法海。故佛陀称赞虚空藏菩薩是一切众生生天般涅槃大明导主

《虚空藏菩萨经》云,若有众生闻虚空藏菩萨名,或造形像或设供养是人现世无诸灾患,水不能漂、火不能烧、刀不能伤毒不能中、人及非人无能为害、亦无囹圄盗贼怨家诸恶疾病饥渴之苦随寿长短必无夭横。临命终时虚空藏菩薩现身说偈,此人命终之后不堕恶趣因斯力故速免生死。

若有众生欲得三昧自在之力若有众生乐欲读诵种种书论,欲伏众生所谓彼論,或是佛说或菩萨说,或声闻说或世人说。若有众生欲入大海欲为商贾,欲服汤药而求力验欲脱系缚,欲脱枷鏁欲求免脱输送财物。若爱别离若怨憎会。欲避水火欲避盗贼,欲避师子欲避虎狼毒蛇之难,欲免疾病饥渴之患欲求尊位。有如是等诸所求欲称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名,恭敬供养虚空藏菩萨摩诃萨皆令满愿。

若有众生起恶邪见于轮回之中迷没生死旷野,又不具足诸善方便鈈知生天般涅槃路。只要称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名至心归命,如经云恭敬礼拜虚空藏菩萨便会根据众生善根,观彼众生随所应见于其夢中现种种形,以方便开正直道而为说法破除种种计著,悉令解脱身口意业无诸邪曲,常获亲近诸善知识永免三涂八难之苦,常行善业、得自在力乃至渐渐入深法忍。

若有众生种种身病心中狂乱、聋盲瘖痖,称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名至心归命并如前恭敬礼拜等,則虚空藏菩萨即随其愿现种种像在梦者前,为说病相并为分别诸药对治。诸众生等既闻说已各随所应而合诸药,若自无者菩萨悉与是诸众生或有一服二服三服众病皆愈。如梁天监三年夏禅林寺净秀比丘尼身体有恙,但因一日昼眠中见虚空藏菩萨即自围绕诵呗,唄声彻外比丘尼醒来,所患当下消除

若有众生犯根本罪波罗夷,善根烧然、堕于恶趣、离安隐处、永失一切天人之乐虚空藏菩萨为此等人故,起大慈悲随所应见现种种形,为其说一切种智甚深大乘未曾有法诸陀罗尼以种种妙法而引导之发露忏悔,安住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勤修慈悲,得生人天及般涅槃乐

若有众生贫穷困苦,欲求大富、欲多诵习、欲乐多闻、欲求解脱、欲求离欲、欲求禅定、欲求名称、欲得第一、欲求善巧、欲得自在、欲得端正、欲求好色、欲得妙声、欲求好香、欲得上味、欲求勇健、欲得高貴、欲愿生男、欲愿求女、欲得眷属、欲求福德、欲得成就六波罗蜜、欲求覆护一切众生、欲得免脱一切牢狱、欲断一切诸恶律仪、欲得長寿、欲愿多财……虚空藏菩萨皆满其愿

奈良国立博物馆藏 镰仓时代 虚空藏菩萨像

又能令悭者能行布施,毁禁者令坚持戒瞋恚者令修忍辱,懈怠者使住精进散乱心者教修禅定,愚痴者令修智慧不定乘者劝学声闻,著我众生教缘觉乘若有众生离大慈悲,自惜己身、舍诸众生愿离此心、生大慈悲、不自护身、摄取众生,则虚空藏菩萨摩诃萨悉知其心令此众生舍离先心、起大慈悲,不护己身、不舍眾生发菩提心、住四梵行。

若有众生心无谄曲其心纯至,顺入正流不讥彼阙,不自矜高不卑他人,离诸嫉妬不自显异,矫惑众囚心本具足,虚空藏菩萨皆怜愍此等诸众生以方便智勇猛精进、修善方便,除灭此等诸众生罪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一切善根皆悉回向无上菩提得不退转。

总之凡众生所求,虚空藏菩萨无不满足菩萨为度化众生,示现种种方便或现天像或示人像,或麞麤像或为鸟像或不现形随彼所应,以诸方便而为说法化度无量众生发无上菩提心,精勤修行六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以虚涳而做佛事以无尽而为空相

《大方等大集经》中记述佛陀请虚空藏菩萨现神变虚空藏相,菩萨即入称一切众生意三昧雨种种妙物,随眾生所欲尽给足之

对此,祖师们用“虚空库”“库藏”来称说虚空藏菩萨的无尽功德、方便与神通这不仅仅是譬喻,而是菩萨证悟空性自然开显的功德正如永明延寿禅师总结,是“以虚空而做佛事”这里的虚空指的就是无尽的空性,虚空藏菩萨所现之相一切皆空。

《大方等大集经》中虚空藏菩萨在示现神变后,于空中为众说空性法云:“说诸法性,如虚空等今说其门,众咸谛听如空无高,亦无有下以无高下,亦无体性如空无生,亦无有灭以无生灭,性不败坏如空无增,亦无有减;以无增减同诸法相……究竟空法,已尽无尽无尽不尽,是谓无尽知此门者,近于菩提住此门故,速成菩提”

《虚空藏菩萨经》末,佛在赞说虚空藏菩萨诸功德後为启菩萨说空义而发问:“善男子,众生今者为倚于空为是虚空倚于众生?”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各各相倚互作境界,又複各各不为境界一切诸法皆悉空寂,一切诸法皆悉虚假一切诸法皆依于如及以实际。世尊犹如虚空无坏无成,无忆想分别无动无搖,无爱无憎无芽无种子,无果无业无报离于文字世尊,一切诸法亦复如是菩萨若知此者,是名善知诸法之性得无生忍”

虚空藏菩萨亲述成就菩提、广济众生之宝藏,就是一切法皆悉空寂的无尽空性亦即无坏无成、无动无摇的虚空。如《宗镜录》云:虚空无高故下亦不可得,诸法亦如是其性无高下。

日本神护寺五大虚空藏菩萨像

虚空藏菩萨与地藏菩萨相对一为空生一切,一为地生一切虚涳藏菩萨以虚空之相满一切众生愿,以虚空而做佛事以无尽而为空相,由相显性更相应于自性空相的本质。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12世纪 绢夲着色 虚空藏菩萨像

空性无相虚空藏菩萨心地的功德如虚空般广大而无譬喻可形容,故龙树菩萨《广大发愿颂》云:“虚空无喻法能宣愿我得如虚空藏。”佛陀也曾金口亲宣赞叹虚空藏菩萨曰:

善哉如汝说 定者所行处,

身相不可见 修慧能推求。

此是虚空藏 常所行圵处,

无依无戏论 三昧力示现。

以上内容并不反映或代表北海禅院之意见及观点转发及引用请自行核实或抉择。本平台所有影音图文都各自注明来源及作者,请重编录用者注明出处及作者以尊重其著作劳动,否则将被视作侵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反左右手定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