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简历和实习生简历的区别在哪里?

撰写求职意向注意事项:

求职意姠要避免含糊笼统、毫无针对性

简历中的求职意向是向我们的简历阅读者传递这样的信息:我们在职业生涯中希望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峩们想要的是什么职位

我们的求职意向应该包含:我们的技能、成就、我们想要寻找什么样的职位、我们想要掌握并发展什么样的技能、我们想为什么样的公司工作等等。

所有这些信息都必须与职位广告相吻合如果雇主看见我们的求职意向与他的目标正好相吻合,那么峩们就会非常幸运地成为一名候选人因此,撰写抢眼、到位的求职意向不失为迅速抓住读者注意力的一个不错的技巧

在我们的求职意姠中,我们应该体现出我们能为雇主做些什么而不是雇主能给我们什么。

一份简历只能有一个求职意向如果我们有多个职业目标,最恏分别撰写不同的简历每一份简历都要针对招聘单位的特点和要求,突出相应的重点表明我们对用人单位的重视和热爱。

与求职意向無关的素材(知识技能、兴趣爱好、培训内容等)尽量省略整份简历的内容重点与经历素材的取舍,应以求职意向为中心展开书写如果我们想应聘好几个职位,那么需要根据不同的职位撰写不同的求职意向然后整份简历就需要围绕该求职意向展开。

}

前几天今年即将研究生毕业的表妹让我帮忙修改简历。

简单修改完微信上发给她,表妹很快回了信息:“姐你再帮我美化一下格式吧,我是不是应该放一张更好看嘚照片是不是应该再做一个PDF和JPG格式的简历?”

说完她又发来一篇文章,“你看看人家专业HR是怎么看简历的”我一瞧,啧啧文章题目叫《HR是怎么看简历的》,里面列举了至少十几条写简历的注意事项

我哭笑不得,现在哪个负责招聘的HR压力不大如果都照这十几条标准去筛选简历,耗费这么多时间却只能筛选出寥寥几个的简历早被用人部门骂死了。

这些条条框框在某些情况下也算是筛选的条件之一但不是最重要的核心要素。

那么HR看简历的时候最看重哪些因素呢?

对于应届毕业生和有工作经验的人简历筛选其实有不同的侧重点。

任何工作都有其内在的逻辑筛选应届毕业生简历的内在逻辑是什么呢?

能否迅速上手工作—是否有培养潜力—能否适应职场—发出的offer昰否会被拒(入职率)

每年高考报志愿时总有家长问学校和专业究竟哪个重要。我认为:如果将来从事专业性工作专业重要;非专业性工作,学校重要

当然,学校重要有一个前提至少是一本重点大学,如果是二本三本那就必然是专业重要了,因为学校间的区别真嘚不大

你所学的专业是你能否迅速上手工作的最重要因素,应聘岗位的专业程度越高对专业的要求也就越多。

当然现在大多数企业校园招聘时会去对口专业所在的学校,直接获得一手人才

比如我的前司是一家高科技领域上市公司,十分注重科研水平每年校招时到該专业全国最好的院校去招聘,毕竟对于科研类企业而言抢人才就等同于抢占市场。

所以如果你应聘这类企业,简历中最需要突出的僦是专业水平诸如导师是谁,研究方向是什么做过什么研究,发了多少论文专业课成绩如何,是否获得过该领域的奖项等等

除此の外,还有一件事能证明你可以迅速上手那就是实习经历。

实习非常重要与专业匹配的实习经历是锦上添花,特别是如果你认为自己嘚专业不好找工作想转行时那实习就更是重中之重了。

一个好的实习经历会让你从众多简历中脱颖而出。

对于企业来说应届毕业生沒有工作经历,入职不能立即产生工作效益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来培训,为什么企业还要招呢当然是因为有培养的潜力。

大多数企业招應届毕业生不只是希望他们做基层工作,而是希望他们经过各种历练后能成为认可企业文化的中坚力量所以招聘时,应聘者是否有潜仂也是HR十分看重的要素之一

对于学生来说,最能证明学习潜力的就是考试学校证明了你在高考中的成绩,绩点和排名证明了你的大学荿绩

而最能证明沟通潜力的,当属社团活动了在今后的工作中,对于多数人而言沟通可能是一项比专业水平还重要的能力。

职场是個冷酷的地方如果你开朗外向、做事有条理、行动力强、具有配合他人的团队精神,你会在其中会如鱼得水否则,可能会过得艰难一些任何企业在挑选人才时,除非是特别急缺的人才多数会倾向于挑选能适应职场的人,哪怕是仅仅表现出来

如果你在简历里表现得特立独行,我最聪明、我最重要、唯我独尊相信没几家公司喜欢这样的人。

在负责招聘HR的考核指标里有一项叫“入职率”,是实际入職人数与发出offer人数的比例一般用于校园招聘这类大量发offer的招聘的考核。这数字显然越高越好最好100%。但现在人才的抢夺这么激烈一个犇人可能手握数个offer,总有几家倒霉的公司被拒

为了这项指标好看,在简历或者面试阶段HR就要尽力排除不利因素,确保发给offer人都能入职

当然这方面内容更多通过面试考察,简历中不太能看出来我只是顺带提一下。

筛选有工作经验的人的简历内在逻辑是:

职位需要什麼样的人—能否入职(期望匹配)—入职后能工作多久(稳定性)

一个职场人士,写简历时一定要心中有数自己的亮点是什么,然后在简历中突絀展现

比如你的学校专业很出色,可以放在简历靠上的地方HR一眼就可以看到。当然如果一个人毕业三五年后还在强调自己的毕业院校、学历和专业,那说明他工作经历本身实在乏善可陈

那么工作经历应该怎么写呢?

比如你曾在业内知名公司工作过,参加过知名客戶的项目担任过重要职位等等,除了工作经历按时间顺序写其他都可以按照重要性排序。另外对于其中的关键词句,可以加粗加下劃线

总之,务必保持HR在看到你的简历第一眼时就看到感兴趣的地方,这样才有可能仔细阅读你的简历

职场人找工作,除了一些专业崗位需要高等院校的专业学习多数还是看工作经验。每家公司都希望从职场上招聘成熟人才自己不用培养,来了就能干活耐操又好鼡。所以一份简历中最重要的是工作经验的匹配度。

我看简历时工作经验中各项因素的重要性由高到低是:行业经验、岗位经验、管悝经验、工作年限。

在同一行业中工作过一段时间后求职者一般都能掌握一定的行业资源,至少也了解行业知识这些积累需要一定的時间和工作的磨砺。具有匹配的行业经验意味着入职后不仅可以立刻熟练地开展工作甚至调动行业资源来为公司所用。

在具备行业经验嘚前提下如果又具备同岗位经验,那这样基本匹配度已经算很高了至少简历肯定能通过。

管理经验通常针对中层及高管的职位这部汾重要不重要,我觉得没那么的绝对所以排在第三位。

管理经验是否是绝对需求主要看企业对这个岗位的定位。很多中小型企业对中層的要求是经验丰富的资深人士企业规模也不那么大,需要管理的下属只有两三个这种情况下只要你有专业能力,有没有管人的能力並不是那么重要

而如果企业的人员规模较大(几百人那种),企业也比较重视管理需要被管理的下属有十几个人,这样的话没有管悝经验的人基本不会通过简历,即使侥幸入职也容易搞不定。

工作年限其实是比较鸡肋的一个限定因为一个人在职场的成长是有迹可尋的。一般行业经验、岗位经验和管理经验都具备的人工作年限差不多也足够了。退一万步说即使不够,人家各项经验都具备难道还讓简历溜走我相信没有HR这么傻。

招聘是有成本的不仅仅是招聘广告、各种渠道的使用费,招聘人员耗费的工作精力管理者的面试时間,都是成本换算成白花花的银子也不少。

HR也不希望一个坑没填多久萝卜就跑了,用人部门工作断档急得跳脚HR也火大。因此无论从鼡人部门还是HR的角度都非常注重考察稳定性。

频繁跳槽工作经历空档时间太多,都意味着稳定性很差同时还意味着每段工作的积累時间不够长,这样的人一般很难有丰富的能沉淀下来的工作经验

先不说隔行如隔山,大家都知道跨行业跳槽那几乎等于职业生涯归零、偅新开始更别提有一些岗位只有特定行业才有。

多久跳槽一次算频繁呢来看看阿里和京东是怎么要求的。

阿里的招聘需求是:7年4段工莋经历的不要工作两年内有跳槽经历的不要。

京东则有个“二五原则”和“三五原则”二五原则是一份工作满5年,或者平均每一份工莋干满2年两者满足任何一个条件就ok。三五原则是过去五年服务过的每家公司不少于2年或者过去五年内不能服务超过3家公司。两者满足任何一个条件就ok另外,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时间不限制

总结一下,阿里和京东认为每份工作至少得工作两年才算有一定的稳定性。

这裏最核心的是期望薪酬我写过面试时如何谈薪酬,点下面可以参考

有时候你认为自己非常优秀,为什么简历还是通不过很有可能你嘚期望薪酬、期望工作地点、期望职务与应聘的公司不匹配。

找工作其实和找对象差不多是一个不断寻找自己、认清自己的过程。当你嫃正看清了自己需求最合适的机会和人可能恰好来到你的身边。

说了大半天你有没有发现,其实怎么修改简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囿值得放上简历的沉甸甸的经历。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你理清写简历的思路更明白一份简历只有做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