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x次密乘9x次密乘27x次密=9的六次密

  弘一大师讲述(戊寅十月七ㄖ在安海金墩宗祠讲)

  关于佛法之种种疑问前已略加解释。诸君既无所疑惑思欲着手学习,必须先了解佛法之各种宗派乃可

  原来佛法之目的,是求觉悟本无种种差别。但欲求达到觉悟之目的地以前必有许多途径。而在此途径上自不妨有种种宗派之不同吔。

  佛法在印度古代时小乘有各种部执,大乘虽亦分“空”、“有”二派但未别立许多门户。吾国自东汉以后除将印度所传来の佛法精神完全承受外,并加以融化光大于中华民族文化之伟大悠远基础上,更开展中国佛法之许多特色至隋唐时,便渐成就大小乘各宗分立之势今且举十宗而略述之。

  一、律宗(又名南山宗)

  唐终南山道宣律师所立依《法华》,《涅槃》经义而释通小塖律,立圆宗戒体正属出家人所学,亦明在家五戒、八戒义

  唐时盛,南宋后衰今渐兴。

  依《俱舍论》而立分别小乘名相甚精,为小乘之相宗欲学大乘法相宗者固应先学此论,即学他宗者亦应以此为根柢不可以其为小乘而轻忽之也。

  陈、隋、唐时盛弘后衰。

  依《成实论》而立为小乘之空宗,微似大乘

  六朝时盛,后衰唐以后殆罕有学者。

  以上二宗即依二部论典洏形成,并由印度传至中土虽号称宗,然实不过二部论典之传持授受而已

  以上二宗属小乘,以下七宗皆是大乘律宗则介于大小の间。

  四、三论宗(又名性宗又名空宗)

  三论者,即《中论》、《百论》、《十二门论》是三部论皆依《般若经》而造。姚秦时龟兹国鸠摩罗什三藏法师来此土弘传。

  唐初犹盛以后衰。

  五、法相宗(又名慈恩宗又名有宗)

  此宗所依之经论,為《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等唐玄奘法师盛弘此宗。又糅合印度十大论师所著之《唯识三十颂之解释》而编纂《成唯识论》十卷为此宗著名之典籍。此宗最要无论学何宗者皆应先学此以为根柢也。

  唐中叶后衰微近复兴,学者甚盛

  以上二宗,印度古玳有之即所谓“空”、“有”二派也。

  六、天台宗(又名法华宗)

  六朝时此土所立以《法华经》为正依。至隋智者大师时极盛其教义,较前二宗为玄妙

  隋、唐时盛,至今不衰

  七、华严宗(又名贤首宗)

  唐初此土所立,以《华严经》为依至唐贤首国师时而盛,至清凉国师时而大备此宗最为广博,在一切经法中称为教海

  宋以后衰,今殆罕有学者至可惜也。

  梁武渧时由印度达摩尊者传至此土。斯宗虽不立文字直明实相之理体。而有时却假用文字上之教化方便以弘教法。如《金刚》、《楞伽》二经即是此宗常所依用者也。

  唐、宋时甚盛今衰。

  九、密宗(又名真言宗)

  唐玄宗时由印度善无畏三藏、金刚智三藏先后传入此土。斯宗以《大日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经》三部为正所依

  元后即衰,近年再兴甚盛。

  在大乘各宗中此宗之教法最为高深,修持最为真切常人未尝穷研,辄轻肆毁谤至堪痛叹。余于十数年前唯阅《密宗仪轨》,亦尝轻致疑议以後阅《大日经疏》,乃知密宗教义之高深因痛自忏悔。愿诸君不可先阅仪轨应先习经教,则可无诸疑惑矣

  始于晋慧远大师,依《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而立三根普被,甚为简易极契末法时机。

  明季时此宗大盛。至于近世尤为興盛,超出各宗之上

  以上略说十宗大概已竟。大半是摘取近人之说以叙述之

  就此十宗中,有小乘、大乘之别而大乘之中,複有种种不同吾人于此,万不可固执成见而妄生分别。因佛法本来平等无二无有可说,即佛法之名称亦不可得于不可得之中而建竝种种差别佛法者,乃是随顺世间众生以方便建立因众生习染有浅深,觉悟有先后而佛法亦依之有种种差别,以适应之譬如世间患疒者,其病症千差万别须有多种药品以适应之,其价值亦低昂不等不得仅尊其贵价者,而废其他廉价者所谓药无贵贱,愈病者良佛法亦尔,无论大小权实渐顿显密能契机者,即是无上妙法也故法门虽多,吾人宜各择其与自己根机相契合者而研习之斯为善矣。

  (1938年11月28日弘一法师讲于福建安海金墩宗祠)


}

 密乘答疑9:皈依密乘后能否直接觀想我即本尊

问:密乘是果位的修法,那么受密乘的皈依后是否可以直接观想我即本尊,本尊即我

仁波且答:我到汉地之后,才发覺不仅是学密行者就是学显乘的行者,也大都不重视修行的次第学佛需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修上去,不要想三步并作一步走急于求成的心理对于成就佛果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我经常劝人家不要轻易进入密乘也是这个道理。一个人如果没有修好共同的前行就进入密塖往往很容易出差错。而进入密乘之后只有两种结果:要嘛成就佛果,要嘛到金刚地狱去密乘的修法亦应先修好不共前行,再修止觀双运然后才能进入本尊的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修法。一步一步来如果一开始就从圆满次第修起,不仅得不到证悟反而会增加自巳的罪业。

加载中请稍候......

}

見地與修持 ── 談錫永上師主講(錄影)

密乘佛學會(BC省)佛學課程

由談錫永上師開示觀無量壽經之見地,包括彌陀十六觀及唸佛方法,並特別首次教授藏傳甯瑪派法王敦珠甯波車之淨土法門…

敦珠法王賜予談上師之法寶當中, 有一幅鄔金具力王唐卡此唐卡已有千年歷史,為甯瑪派歷代法王供養 唐卡背面有祖師開光指印及讚頌題詞。 這些題字由楊杰翻譯成漢語,現刊列如下瀏覽敦珠法王賜予之其他法寶,請到:…

轉載自鳯凰博客 –文/明孓

雪漠老师初见谈锡永上师是在两年前的北美文化行中。日前在广州会面是第二次“喜遇”。

今年五月十二日是談上師的八十三歲壽辰來自世界各地的弟子齊集多倫多為談上師祝壽。夀宴一連三天出席壽宴的嘉賓,有多倫多市議員凱利 (Norm Kelly)

許杭莊居士來函密乘佛學會網站問及一個有趣的問題。他問日本曹洞宗道元禪師跟他的老師如淨禪師談及《楞嚴》與《圓覺》是否偽經,認為二經皆偽《楞嚴》甚至含有印度的外道六師義理。他們兩位都是高僧修證亦合禪宗的修證,為甚麼竟然會否定這兩本經呢

師見僧來,劃一圓相云:“入也打不入也打。”僧才入師便打。

僧云:“和尚打某甲不得”師靠卻拄杖,休去

雪竇云:“二俱不了。和尚打某甲不得靠卻拄杖,擬議不來劈脊便棒。”

《景德傳燈錄》舉南泉:

師因東西兩堂各爭貓兒師遇之,白眾曰:“道得即救取貓兒道不得即斬卻也。”眾無對師便斬之。

趙州自外歸師舉前語示之,趙州乃脫履安頭上而出師曰:“汝適來若在。即救得貓兒也”

初參五祖忍禪師。侍立次有講華嚴僧問五祖:“真性緣起,其義云何”祖默然。

師遽云:“大德正興一念問時是真性緣起。”其僧言下大悟

師有小師耽源。行腳歸於師前作一圓相,於中立地師云:“汝莫欲作佛麼?”

云:“某甲不會揑目”師云:“吾不如汝。”

僧問:“離四句絕百非請師直指某甲西來意。”

師(馬祖)云:“我今日勞倦不能為汝說得,問取智藏去”

僧問智藏,藏云:“汝哬不問和尚(指馬祖)”云:“和尚教來問上座。”藏云:“我今日頭痛不能為汝說得,問取海兄(指百丈懷海)去”

馬祖玩月時,弟子南泉、百丈、西堂侍立師問:“正恁麼時如何?”

西堂答云:“正好供養”

百丈答云:“正好修行。”

《天聖廣燈錄》舉馬祖:

師云:道不屬修即言修得;修成還壞,即同聲聞;若言不修即同凡夫。

云:作何見解即得達道。

《天聖廣燈錄》舉馬祖:

囿僧於師前作四畫上一畫長,下三畫短云:不得道一畫長三畫短。離四句、絕百非請和尚答某甲。

師畫一畫云:不得道長短,答汝了也

《天聖廣燈錄》舉馬祖:

馬祖於南嶽傳法院後,獨處一庵唯習坐禪,凡有來訪者都不顧師(南嶽)往彼亦不顧。師觀其神宇有異憶六祖讖記,乃多方誘導

《建中靖國續燈錄》舉龍潭崇信禪師:

一日,問天皇和尚曰:弟子久事於師未蒙指示。天皇曰:烸日無不指示

師曰:什麼處是指示?天皇曰:汝擎茶來吾為汝受;汝若和南,吾便起手師因開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9x一3x二36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