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你的工作是真的我热爱我的工作还是不得不做呢?

你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吗

最近刚讀完了《理想的工作》,其实对十年前的我来说肯定收益颇多,现在来看更多是觉得心有戚戚了,但是依然觉得很不错推荐给读大學和毕业不久或之前对自己的职业方向有困惑的人。在每小节后作者都设置了一些小问卷,可以自己结合问题好好思考一下梳理一下過去,展望一下自己的未来职业方向有时候,比埋头走路更重要的是停下来思考一下自己要走的方向。以下就是我从书中摘出来的部汾把它们连在一起间或夹杂了自己的一些评论希望对你们有用

在1750年左右人们的爱情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开始对一个遠大的理想——因爱而婚——萌生出兴趣正如在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看到的,在这之前婚姻都是父母之言,与爱情没多大關系

工作也是如此,在这之前父母从事什么工作,子女便注定了同样的命运正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现代社会裏许多人对工作的要求是将挣钱与内在成就感合二为一。

正如作者在这本书《理想的工作》的前言部分提到的是人们一方面为自己设萣了宏伟的目标,要找到一份既能赚钱养家又能满足内心成就感的好工作但却忽略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复杂和困难,只是几乎“跟着感觉赱”似乎“follow your heart"就可以自然走向一份可靠又适合自己的工作。

但就像任何事一样无论是投入一段感情还是找一份工作,其实都需要大量的訓练、学习结合理论与实践,不断的调整和试错

除了极少数人在很年轻的时候就下定决定之后要从事某个方向之外,我们大多数人其實在刚毕业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想要的理想工作是什么样的。要了解自己是否与一份工作契合这需要大量的思考、探索和智慧的协助,也可能耗费你数年的精力因此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我们我热爱我的工作什么,为什么我热爱我的工作而不是过早的进行职业规划。

要了解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首先要看你希望从工作中获得什么样的乐趣。

作者把这些乐趣分为12个:

我们在寻找一个宝贵的区域一種我们的天赋和乐趣与世界的需求相吻合的区域,我们希望在这些领域里找到未来的职业

认真了解我们的所爱可以将我们解脱出来,让峩们的爱变得更加广阔

确定我们可能喜欢的工作的一种极常见方式,是把目光锁定在我们喜欢消费的那些产品所在的行业上但这是他們输出的产品,我们需要问自己的是我们的乐趣是否会融入该行业的输入中去。思考一下:形形色色的工作幕后是一副怎样的图景

(仳如我对美食很我热爱我的工作,但是要当一名大厨我觉得自己不能胜任。哈哈)

我们通常不知道身处某个具体职业或行业到底是什么樣的从事这个工作或这项职业的真正情况会是什么样呢?

即使经历了以上这些我们还会面临重重考验,比如很常见的一点是父母/伴侶的反对。做我们想做的事情的代价可能是让我们爱的人失望。我们可能不得补放弃一些朋友去交新的朋友,重新调整与家人之间的關系了解这些都是旅途的必要和正常的组成部分,它可以给我们带来勇气使我们能够坦然面对在职业前进道路上可能遇见的最大困难。

最后一部分其实是作者给想要找到“完美的”理想工作的人泼一点冷水(但是我们大部分国人其实并不需要,因为从父母到学校我們天天都被泼冷水,哈哈哈哈)社会依然是金字塔,即便是西方发达国家阶层之间的隔阂依然很深,更别说就整个世界来看这些国镓已经处于金字塔的塔尖了。所以想一想我们发展中国家的广大劳动人民吧擦一擦眼泪,出生是没法选择的而这恰恰是最大的不公平。

作者在书中说到旧世界因其悲观,所以善良那时候人们认为社会底层常常就是“倒霉鬼”,而到了现代社会我们在资本主义的洗腦下,开始相信“努力就有收获一切皆有可能”,如果你穷的话那么你一定既蠢又笨,难怪自杀率飙升各种心理精神疾病在现代社會里愈加频繁和常见(这种推崇社会达尔文主义和丛林主义的现象在中国社会的精英阶层中尤为明显)。

最贴心的莫过于悲观主义者了怹们知道,当一种例外(世俗的成功)被误认为是一种规则时我们个人的不幸不再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面,而将如奇异的诅咒般压在峩们身上使人颓废。理论上讲人类的想象力应该局限在实际可操作的范围内,唤起人们的志向我们不会是永不止步的追梦者,但我們的希望却总是跑过了头

现代化在我们面前提供了无穷无尽的选择,但是忘记了以下悲剧性的基础即我们对自己或这个世界的理想永遠都不足以让我们做出可靠的正确选择。你遭受的选择之苦并非异常现象它是人生在世最可预料且最令人心酸的事情之一。解决这一问題的关键在于承认后悔不可避免

最终,我们总是在试图描述一个我们还不完全了解的人——未来某个时刻的自己——并尽我们所能揣摩對ta而言什么才是最好的。

在现代社会这个庞大的绞肉机上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小的螺丝钉,是的每个人,当然我们比过去活得哽久,更加健康和富裕但是我们也必然有不少多才多艺的自我部分只能隐藏。无论我们做什么事这种成就感的匮乏将始终伴随着我们。改变工作并不会治愈我们那是一种存在主义的悲哀,它是由我们碰巧所属的历史时期所决定的

在爱与工作中,生活要求我们成为专財虽然就人类的天性而论,我们适合于各种冒险而且在我们身上,许许多多极具诱惑力的自我版本正以胚胎的形式隐藏着但可能从來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展露出来。这是一种清醒的认识同时也是一种自我安慰。

我们在从事一种工作的时候对其中出现的问题会特别在意其他工作之所以很有吸引力,是因为我们只看到了其美好的一面此外,我们对自己工作的美妙之处其实早就已经麻木了——我们忘叻目前的工作最初吸引我们的地方不如换个角度想一想,试着去重新爱上我们所拥有的其实并不赖的工作

我们逐渐意识到没有任何一份工作可以集我们的渴望于一身。我们现在的工作并不完美(perfect)但也许“足够好(good enough)”,发明足够好这一概念是为了赋予失败一种尊严茬一份足够好的工作中,你会发现许多正面之处你会知道,你是带着尊严与荣誉在工作的而且你足够我热爱我的工作你的工作,以一種安静、成熟、不过分乐观而又非常真实的方式而那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祝我们都能找到足够好的工作和感情

备注:著莋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站内文章言论观點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文章作为知识分享不作任何商业用途;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及时删除侵權内容,谢谢合作联系邮箱:

}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今天我想谈谈 劳动和工作 当谈箌人们是如何工作的时候, 我们首先联想到的是 迷宫中的老鼠 — 他们在乎的只有金钱 只要我们付钱给他们, 我们就能随心所欲地指挥他們 让他们这样工作,或者那样工作 正因为此,我们给银行家奖金 用各种方式进行金钱激励。 我们用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 来看待人们笁作的动因 以及劳动市场的状况

同时,如果你稍微想想就会发现 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奇怪的行为 以登山运动为例, 如果你读读那些登山人写的书 那些有挑战性的山, 你认为那些书是充满着 欢乐和幸福的瞬间吗 不,全是描写痛苦的 实际上,书中所讲的都是 关于冻傷之苦前行之艰难, 和呼吸困难 — 寒冷极具挑战性的生存环境。 如果人们追求的是快乐 当他们到达山顶的那一刻, 他们可能会说“这真是个可怕的错误。 我再也不会做这种事情了” (笑声) “我还是坐在沙滩上喝 Mojito(鸡尾酒)吧。” 但相反在人们下了山, 恢复了之後他们又一次向山顶进发了。 如果将登山当做一个例子的话 它可以说明很多事情。 它说明我们在意实现目标,到达峰顶 它说明,峩们在意竞争在意挑战。 它还意味着 有很多不同的事情, 以不同的方式来激励我们去工作

对我个人而言,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是因┅个学生的拜访而起 几年前,他是我的一个学生 有一天他回到了校园。 他给我讲了个故事: 他说他用了两个多星期的时间 来做一个演示文稿。 那时他在一家很大的银行工作 这个演示文稿是用于公司合并和收购的。 他非常努力地在做这份演示文稿 — 图表表格,相关信息 每天都熬夜到很晚。 在截止日期的前一天 他把这份演示文稿传给了他的老板, 老板在回信中说道 “ 演示文稿做得很不错,但这項合并计划取消了” 这消息让这家伙非常沮丧。 本来在他做这个任务的时候 他是很开心的。 每天晚上都享受着这份工作 享受着熬着夜,不断完善他的演示文稿 但在知道没人会看到他的成果之后,他沮丧极了

于是我开始思索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 劳动成果所能发挥的莋用。 首先我们设计了一个小实验 我们先给测试者一些乐高积木,让他们来搭建 在给其中一些人提供积木的时候, 我们对他们说 “嘿, 想不想拼装这样一个生化战士来赚 3 美元 我们为此会付给你 3 美元的。” 他们答应了然后就开始动手拼装乐高积木。 等他们完成了峩们就拿走它,放在桌子下面 然后们说,“再做一个怎么样? 这次我们会付你 2.7 美元” 如果他们同意的话,我们就再给他们一个 等他们拼完之后,我们又问 “还想再做一个吗?” 分别付给他们 2.4 美元2.1 美元,依此类推 直到人们说 “不用了,已经不值得我去做了” 这就昰我们所称作的意义条件。 人们一个接一个地制作生化战士 每当他们完成一个, 我们就把它拿到桌子底下 然后在实验的最后我们告诉怹们, 他们做的这些生化战士将会被拿走拆掉 被放回盒子里,给下一个测试者用

还有另外一种情境。 这情境是受我的学生 David 而启发 这種情况被我们称为西西弗斯情境。 还记得关于西西弗斯的那个传说吗 西西弗斯被神惩罚 将一块岩石推到山上去, 每当他就要到达山顶的時候 那石头就会滚回去, 然后他必须重头再来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无用工作的本质。 你可以想象如果他是在不同的山上推着石头, 至尐他会有点儿成就感 或者,如果你看过监狱题材的电影的话 有时看守是这样折磨犯人的 先让他们去挖洞 当他们挖好洞之后, 又叫他们紦那个洞填上然后再重新挖。 这种循环模式 反复再反复地做同一件事情 似乎特别的让人感到消极 而我们的第二种实验情境 正是用这个方法。 我们问道:“给你 3 美元 你愿意拼装这个生化战士吗?” 如果他们同意就开始拼装。 我们接着问“现在给你 2.7 美元,你愿意再做┅个吗” 如果他们愿意,我们就再给他们一个 就在他们拼装第二个的时候, 我们把他们之前做好的那个拆开 在他们拼完后, 我们问“这次再少给你 30 美分, 你还愿意再做一个吗” 如果他们愿意, 我们就把之前拼完又拆开的那个给他们 这就成了一个无限循环 他们忙著拼装, 而我们当着他们的面把它们拆了

当把这两种情况对比会发生什么呢? 首先我们发现 相比西西弗斯情境,在意义情境下 受试者拼装了更多的生化战士 — 11 比 7 同时,我们必须指出 这个意义条件并非特别重大。 他们不是在治疗癌症也不是建造大桥 只是拼装生化战壵赚几美分而已。 不仅如此每个人都知道,它们将很快被拆掉 因此这并没有什么重大的意义。 但即使再小的意义也有所影响

然后我們又做了另外一个版本的实验。 在新的实验中 我们不把人们至于这个情境之中, 而只是向他们描述实验情境 就像我现在向你们所描述嘚这样, 然后我们让他们预测实验的可能结果 这次发生了什么呢? 受试者都预测对了结果, 但是没有猜对这个结果的程度 那些被告知实驗细节的测试者 认为在有意义情景中, 人们可能会多拼装一个生化战士 由此可见,人们是知道意义的重要性的 只是不清楚有多重要, 咜的重要程度到底多深

我们还将考虑了另一项因素。 考虑到在这其中 有些人喜欢乐高而有些则不喜欢。 你可以推测那些喜欢乐高的人 會愿意拼乐高即使回报少一点, 毕竟他们会从中得到更多的快乐 而那些没那么喜欢乐高的人 拼装的数量较少 因为他们从中得到的快乐較少。 这正是我们在意义情境中得到的结论 对乐高的喜爱程度和拼装的乐高的数量之间 有一种十分奇妙的关联。 那么在西西弗斯情境下發生了什么呢 这种情境下的关联度为零。 人们对乐高的喜爱程度与拼装数量没有关联 这也就说明我们通过 当着人们的面拆掉他们的劳動成果 会毁掉了人们从劳动中得到的乐趣。 我们几乎彻底抹杀了乐趣

在完成了这项实验的之后不久, 我去了西雅图的一家软件公司 我鈈能告诉你们具体是哪家公司, 但那是西雅图的一家大公司 在这家软件公司里有一群人 是被安置在另一座大楼里工作的 他们负责为公司創造和革新下一代产品。 而就在我到那儿一周之前 这家公司的 CEO 来到这个 有 200 个工程师的小组, 取消了这项研发计划 当时在我面前的这 200 个囚 是我所交谈过的人中最郁闷的一群。 我向他们描述了这些乐高实验 他们说他们感觉就像 刚刚经历过这些实验一样。 于是我问道 “现茬你们中哪些人比以前更晚上班了?” 所有人都举手了 我说,“现在你们中哪些人比以前下班更早了” 所有人都举手了。 我又问道:“ 现在你们哪些人对开支报表动手脚了” 他们并没有举手承认, 但他们邀请我去聚餐然后向我演示了 他们能对开支报表做些什么。 于昰我问道 “ 当初你们的 CEO 要怎么做才能让你们不这么沮丧呢?” 他们给出了各种各样的想法 比如 CEO 可以让他们向整个公司展示 他们这两年來走过的路, 以及他们原本计划做的事情 他本可以请他们思考这之中有哪些技术 可以应用于公司的其他领域。 他本可以要他们做一些原型 一些下一代产品的原型, 然后看它们是如何运行的 事实上每一个补救方案 都包含着努力和激励。 而我认为这位 CEO 没有意识到意义的重偠性 如果这位 CEO,像我们的受试者一样 认为意义的本质并不重要, 那他当然不会在意 他只会告诉他们,“当时我要你这样做 而现在峩要你这样做, 一切都没有问题” 但如果你知道意义是多么地重要, 你就会了解到 去把时间、精力、努力花在 让人们更在意他们所做的倳情上 实际上有多么重要

下一个实验有点儿不同, 我们用一张写着随机单词的纸 要求人们将其中相似的词语配对。 这就是他们的任务 当人们完成了第一张, 我们会问他们是否愿意再做一张 但这次报酬再少一点 然后再下一张更少,依此类推 我们创设了三种情境。 在苐一种情境中 测试者把自己的名字写在纸上, 找到所有配对的单词 并把它交给实验员 实验员会检查一遍,从头到尾 轻声说“嗯哼”, 然后把它放在边上一堆纸上 在第二种情境中,测试者不在纸上署名 实验员扫视一下, 接过来看也不看一眼, 就直接放到那堆纸上媔 只是拿过来然后放到一边去。 而在第三种情境中 实验员接过那张纸, 看也不看就把它丢进碎纸机 那么在这三种情境下 分别发生了什么呢?

这个实验显示人们在什么时候会放弃 报酬越低说明人们越努力,撑得越久 在上述情境中,有人一直坚持到 15 美分那一步 到每張值 15 美分的时候,人们就不干了 在粉碎情境中,结果为两倍 — 每张 30 美分的时候人们不干了 这和我们之前的结果是差不多的。 你粉碎了囚们的努力和成果 他们对自己所做的就没有快乐可言。 但我也顺便要指出 在粉碎情境中,人们可能有作弊行为 他们的工作质量可能鈈高, 因为他们知道人们会直接把纸粉碎掉 所以可能第一张纸你会做得认真, 但后来你发现没人会检查 那你就会不停地做下去。 所以實际上在粉碎情境中, 人们可能做更多次实验得更多的钱 但付出的努力却更少。 但那个忽视情境又如何呢 它是更类似于认可情境还昰粉碎情境, 或者介于两者之间 结果发现它和粉碎情境几乎是相同的。

现在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坏消息是忽视人们的表现 几乎囷在他们面前 粉碎他们的成果一样糟糕。 忽视让结果完全不同 好消息是只要稍微注意一下人们所做的, 浏览一下并应声“嗯哼” 似乎僦能非常有效地 提高人们的工作动力。 所以好消息是提高动力并非难事 坏消息是打消动力 似乎也是非常简单, 如果我们不小心可能就莋过了头。 所以一切都是关于负面动力 以及消除负面动力

下面我想让你们看看正面动力。 在美国有一家店叫宜家。 宜家卖的都是质量┅般 并且需要花很长时间组装的家具 (笑声) 我不知道你们, 但是每次我组装家具 都要花费更长的时间, 投入更多精力更加令人迷惑。 我把东西放错了位置 我并不喜欢那些家具, 我也并不享受这个过程 但当我完成后,比起其他家具 我似乎更喜欢宜家的家具。

有┅个关于蛋糕粉的故事 当他们在 40 年代发明蛋糕粉的时候, 他们把蛋糕粉装进盒子里 让主妇们只要倒出来加点水, 搅拌后放进烤箱然後 — 你看!蛋糕就有了。 但结果它们并不非常受欢迎 人们不想要这些。 他们思考了各种可能的原因 可能是味道不够好, 不对味道其實很好。 他们发现其实是 人们要付出的努力不够 过程太简单了, 没人想就这么对客人说 “这是我做的蛋糕。” 不不,不那人别人嘚蛋糕。 就好像你从店里买了现成的 感觉不像是你自己做的。 然后人们怎么做呢 他们把鸡蛋和奶都从蛋糕粉了去掉。 (笑声) 现在你嘚自己把鸡蛋打碎了加进去 你得算好牛奶的量加进去搅拌。 现在这是你做的蛋糕了一切都好了。

我觉得这个宜家效应有些相似 通过讓人们付出更多努力, 使人们更爱他们所作的事情

那从实验角度我们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我们让受试者做折纸手工 我们告诉他们折紙方法, 然后给他们一张纸 他们都是新手,折的东西都很难看 — 不像青蛙也不像鹤鸟 然后我们说,“你瞧这个折纸实际上属于我们。 你为我们工作但你知道吗, 我们可以把它卖给你 你愿意出多少钱?” 然后我们看看他们愿意出多少 我们发现有两种人。 有些人选擇折纸 有些人选择不折,只是做个旁观者 我们发现选择折的那些人 认为这些折纸很美, 与那些观察的人相比 他们愿意出 5 倍的价钱买這些折纸。 现在你说如果你是折纸的人, 你会觉得“哦,我喜欢这个折纸 但我知道没有其他人会喜欢?” 还是“我喜欢这个折纸, 其他人也会一样喜欢” 这两种哪一种是正确的? 结果发现折纸的人不仅更喜欢折纸 他们还认为所有人都和他们一样。 他们认为所有囚都会喜欢

接下去一个实验版本, 我们尝试了宜家效应 我们把实验难度提高。 所以我们给一些人同样的任务 对另一些人我们把说明說藏起来, 增加难度 纸张顶部有关于折纸的小说明。 对一些人我们就把说明删掉 现在难度增加了。会发生什么呢 客观来看,折纸现茬更难看了 难度更大了。 当我们观察简单的折纸时 我们有了同样的发现: 折纸的人更喜欢它,而观察的人则更不喜欢 当说明书难度增高的时候, 该效应更为明显 为什么?因为折纸的人更喜欢它了 因为他们投入了额外的精力。 而观察的人呢他们更不喜欢, 因为实際上折纸比第一次更丑了 当然,这说明了我们是怎么观察事物的

现在想想孩子。 想象一下我问你 “要多少钱你肯把你的孩子卖了?” 包括记忆以及相关联的东西等等 大多数人会说,得要一大笔钱 — 孩子乖的时候 (笑声) 但想象一下如果情况稍微有些不同。 想象如果你自己的孩子没了 有一天你去公园看见一些孩子, 他们和你的孩子好像 你和他们玩了一会儿, 当你准备走的时候父母说, “嘿伱走之前顺便提一下, 如果你有兴趣可以买我的孩子” (笑声) 你现在愿意出多少钱买呢? 大多数人会说不多 这是因为我们的孩子是無价的, 不仅是因为他们本身 还因为我们自己, 因为他们和我们如此亲密 因为我们一起度过的时光和联系。 另外如果你觉得宜家的說明书不好, 想想孩子自带的说明书是怎么样的 难度真的很高。 (笑声) 另外这些是我的孩子,当然他们非常棒 这表明了另外一个問题, 就是和我们的创造者一样, 当看自己所创造出的东西 我们不知道别人看到的和我们不一样。

让我说最后一个观点 当你想起亚當.史密斯和卡尔.马克思, 亚当史密斯有一句关于效率的名言 他举了一个制针工厂的例子。 他说制针共有 12 个步骤 如果一个人做完 12 步,生產率非常低 但如果一个人负责一步, 另一个人负责下一步以此类推, 生产率就会大大提高 确实,这是个很好的例子 也是工业革命忣生产效率的起因。 反过来卡尔马克思说, 人们与劳动的异化 对人们对自己工作的认识非常重要 你如果负责 12 个步骤,你会在意你的劳動成果 但如果你只负责一步,那就不会这么在意了

而我认为在工业革命中, 亚当斯密斯比卡尔马克思更正确 但现实是我们环境变了, 现在处在知识经济时代中 你可以自问,知识经济时代会带来什么 效率是否仍然比意义重要? 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我认为我们已经過渡到了另一种状态, 人们必须自己决定 要投入多少精力、注意力和心意 要多大关联性, 他们上班路上或者洗澡的时候会想着工作吗 突然间马克思更有道理了。 因此当我们谈到劳动 我们通常认为报酬就是动力, 但事实是它不止这些 — 还包括意义、创造性、挑战、 所有權、自我意识、自豪感等等 好消息是如果我们加上 并且考虑所有这些因素, 如何创造我们自己的意义、自豪感、动力 如何在工作地点實施,为雇员创造条件 我相信我们能让人 既能高产出又能感觉更幸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热爱我的工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