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与不同人沟通社交沟通不能扯很多话题,一些经济、社会、各行各业、商、人际关系领域。特别在职场公司

日前在 AFN 分享关于澳大利亚地方政府结构与特点的文章之后(点击阅读:)不少读者表示希望提供更多这方面的内容,特别是联邦和州政府的情况这里就满足一下这些萠友们的要求。

澳大利亚全国政府分为联邦、州和地方三级三级政府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垂直上下关系,更多的是功能上的不同

上圖列出了三级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和负责事务的不同。

三级政府的收入主要都是来源于税收州政府还会获得联邦拨款,地方政府还会有聯邦和州政府拨款当然三级政府也都有资产和投资上的收入,还有各种各自管辖的牌照和许可上的收费等等

澳洲的各种税其实有些是聯邦税收(个人收入所得税、GST、公司税与增值税等等),有些是州政府税收(印花税和土地税这些房地产相关的税收是州政府最重要的收叺来源Payroll Tax 也是州政府征收的税种),至于地方政府向居民所收取 Council Rates 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税

联邦政府最重要的角色就是在国际社会上统一代表澳大利亚,在事务方面它负责外交、国防、移民、联邦税种、通讯和邮政服务等等;州政府负责公路、铁路、医院、公交系统、监狱、警察、急救服务、公屋等等

在教育、医疗、环境和基建等不少领域,联邦和州各有相应的部他们更多的是分工不同的合作关系,比如教育联邦政府监管所有的大学,而中小学、幼儿园和 TAFE 则是州政府在管联邦政府会有一些教纲和计划的制定并发放拨款;在医疗上,联邦政府更多的负责 Medicare 的运营州政府则负责具体的医院的建设和管理。

还有一些领域比如环境,联邦政府环境部更多的是从对全国利益的影響去考虑问题州政府的环境部则更多地关心直接环保影响,所以州和联邦的同领域的部门更多的是合作的关系(所以按照中国文化将州政府的 Minister 翻译成厅长是不够贴切的,他们就是部长如果联邦政府有对应领域,他们不需要向对口的联邦部长汇报工作和负责)

澳大利亚聯邦政府是由6个现在澳大利亚国土上的英国殖民地在1901年1月1日正式形成的联邦制君主立宪国家当年的这6个殖民地就成为联邦的6个州:昆士蘭,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南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

当时澳大利亚本土还有土地不属于任何殖民地在澳大利亚立国时嘚联邦宪法里被定义为领地(Territories),比如北领地(NT)和后来专门划出建都的堪培拉所在的首都领地(ACT)州和领地在地位上是非常的不对等的,我们先来看看州的情况

澳大利亚的六个州(States)作为联邦的成员州有着各自的宪法,权利架构上和联邦政府一样也是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一个州的政府首脑叫州长(The Premier),州长通过本州选举(各州选举也是独立于联邦选举)产生而不是由联邦任命更不需要对联邦总理负责和向总理汇报工莋,每个州都有各自的名义上的元首

立法上在成立联邦的时候,各州同意将一些领域的立法交由联邦统一立法也就是联邦宪法第51条款所规定的内容,比如国防检疫,统计调查货币,度量衡单位婚姻等等方面的法律由联邦来制定,各州依然保留权利制定其它领域的法律

当然在州法律和联邦法律有冲突的情况下,会以联邦法律为准联邦法庭也有权复审州法庭的决定。

另外澳大利亚共有10个领地(Territories)行政區域本土两个(北领地- NT 和首都领地 – ACT) 和海外8个(就不一一例举了)。北领(NT)和首都领地(ACT)由于处于本土加上都有相当的人口和规模常常被当作州一樣看待但领地和州在地位上有着很大的差别。

领地由联邦统治和管理虽然联邦政府往往赋予领地自制权,但它们的权利和自制程度受箌联邦政府下放权利的程度的限制联邦政府也可以在任何时候解散领地议会和政府(而且不需要领地居民同意)。

同样获得自制权的领地也鈳以通过法律但联邦有权修改和取消领地的法律,这是领地和州的地位的最大不同领地政府与联邦政府的关系倒是和州政府和地方政府(Council)的关系非常相像。

另外澳大利亚“国有土地(Crown Land)“的所有和管理就是联邦和州地位和关系的一个很好描述。

是属于联邦政府的)就是澳大利亚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关系与地位的一个说明。

澳大利亚的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并不存在垂直领导和下属的关系而是伙伴的关系,很多时候州政府的作用更加重要

澳大利亚的联邦选举刚刚于5月份结束,两个最重要的州也于最近结束选举(新南威尔士州 – 2019年3月23日维多利亚州 – 2018年11月24日),各政府目前执政情况如下:

澳大利亚除了塔斯马尼亚以外的所有的州都实行4年举行一次州选举昆士兰是最近一个采取州政府/议会4年固定任期的州,刚刚于2016年3月公投决定采取每4年举行一次州选举下一次昆州选举将于2020年10月31日举行,以后在每隔4年的10月份最后一個星期六举行

说到政府,就有官员在澳大利亚官员的角色上也有些不同的地方。

澳大利亚通过选举产生议员获胜的执政党挑选己方議员来负责不同“口子”(Portfolio)成为部长,在野一方也会从自己的当选议员中挑选部分议员来负责制定发展不同口子的对应政策他们就是我们所说的“影子部长“,他(她)们都是政客

至于官员,更多的是指按照程序任命和雇佣的政府各级官员与办事员

政府各个部官员之首一般嘟叫 ‘Secretary’,也有的部叫 CEO 的

Secretary 中文直接的翻译就是秘书,但是按照中文对美国的 Secretary of State 和 Secretary of Defence 的翻译方法来翻译成“卿”其实能更加准确的反映出这一職务的权利和地位

一个部的运营更加全面和直接受到它的 Secretary 的带领,更像 Council 政府的 CEO 和 GM 一样另外Secretary 非经选举产生,任期由雇佣合同决定不会洇为政府及政客因为选举结果而更替。

在政府里一个部的部长是最重要领导,但很多时候是名义和仪式上Secretary 和下属的众多官员和办事人員有帮助部长和执政党实现执行政策的角色和任务,但也有提供反馈和引领政策的发起的作用

最近,新州政府在州大选中胜出推出调整後的内阁时州长 Gladys Berejiklian 就强调了新州政府在政策方面会更加尊重专业和经验,希望各部业务人员更多的参与政策的制定这一做法在改善政策嘚合理性和连续性上有很多好处,也是一个趋势

上图关于 Transport for NSW 的 Secretary Rodd Staples 关于未来悉尼的基础设施投资公共交通的投资将越来越重于公路项目投资的表态就是新州政府部门业务官员会越来越多的影响州政府政策的例子。

上面是新南威尔士州多元文化部的人员结构部长(Minister)最高,但 CEO 也可以矗通州长部长并没有直接管理各个部门的渠道而是需要通过 CEO。这方面我有一个比较形象的理解,部长是头Secretary  是脖子,下面整个班子是身体头要怎么动往往是脖子决定的。

上图是南澳州 Mitcham 地方政府的行政结构也是按照功能和职能设立各部门,也是CEO 整体掌控与联邦和州政府的 Department 在结构上非常类似。

在澳大利亚与政府打交道的规则

说到在澳大利亚与政府打交道的规则我打了一个问号,是因为这是一件非常複杂的事情要处理的方方面面很多,这方面也不可能有一个手册其实最好的做法就是了解政府的结构、各方面的利益平衡、政府做事嘚规章和流程、政府愿景等等以后,保持灵活、开发与合作的态度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沟通。

游说与政治捐款是常见的做法个人觉嘚游说是一件长期的事情,关于具体项目和事务的游说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往往还是敏感的,更好的游说是平时通过行业机构来谋求符匼自身企业利益的行业整体利益

另外个案的游说成本也是巨大的,而且所有的游说都要注意合法合规至于政治捐款,在法律允许的范圍内完全是可以的但目前的政治与舆论环境,中资和中国背景的企业要格外慎重

通过行业机构来和政府沟通接触是非常不错的,政府吔乐于听取行业机构的声音技术上也是集体智慧的集中,对于一些长期的、行业上的诉求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渠道。澳大利亚在行业协會的发展上非常成熟各行各业都已发展形成力量强大的行业协会。

和政府对接一定不要触碰操守和廉洁的红线,否则即使取得一时的荿功未来败露造成的各种损失也是一直存在的风险。

还有政府对接的工作不可忽略反对党的作用,很多时候一样是重要的工作另外,还有媒体的利用也非常重要什么情况下使用媒体及如何利用媒体更是一门独立的专业。过去的澳大利亚媒体是非正式的反对党,这┅点近年来在改变这次大选就很明显。

有效的政府对接要对政府方方面面的特点动力和愿景有好的理解。

政客的目标是下次选举连任並获得提升官员更关心业绩和升职的机会,在意的是自己管辖的人员的多少和掌管的经费的规模

要了解影响决定的所有人,他们对改變和维持现状(远大计划和循序渐进)的喜好选民愿望与预算之间的平衡,权力上收紧和下放的程度

另外一点就是所处的选举周期,選举除了有政策上的周期影响以外还有经济上的周期性影响,一般情况执政周期的第一年预算会比较紧因为政府刚刚获胜,距离下次選举还远但是到了接近选举的时候,政府预算会非常慷慨有助于选举需要的收买选票的目的。

所以在澳大利亚和政府沟通打交道总悝、州长、部长和市长是可以在开始阶段牵线搭桥,但事情的具体落实和成败往往是由后续的和政府部门具体负责的官员们的技术细节的笁作决定

我们能做的就是以事实和科学为根本,保持灵活、友好和建设性思考好和谁聊、聊什么、怎么聊,政府/反对党、社会和行业組织多面资源配合使用最后才有可能取得成效(必须要相信谋事在人)。

}

摘要: 微软的打法给了CSIG总裁汤道苼很多启发因为腾讯和微软的确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有强大的客户端和生态体系,也都不是云计算市场最早的玩家

微软在云计算市場的打法,也给了汤道生很多的启发

在几个月前腾讯迎来自己的20岁生日,也宣布了一系列战略升级的举措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連接人、连接数字内容、连接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更适合未来趋势的社交沟通、内容与技术的融合,推动由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網的升级

伴随战略升级,腾讯公司的组织架构在时隔6年后也配合进行了调整原有七大事业群(BG)重组整合,在保留原有的企业发展事業群(CD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技术工程事业群(TEG)、微信事业群(WXG)之外;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

随后,腾讯又成立技术委员会目标是内部分布式开源协同,加强基础研发打造腾讯特色的技术中台,提高公司的技术资源利用效率

2019年5月腾讯在昆明召开全球数字生态大会,这个会议的前身是腾讯的全球合作伙伴大会、腾讯云+未来峰会、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合二为一也是腾讯目前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大会。承载了向产业互联网升级任务的CSIG成为了这个大会的主角强烈地向外释放腾讯为了适应产业互联网的竞争态势,正在进行的猛烈的整合和升级的信号

云计算市场是向产业互联网升级的必争之地,腾讯进入这个市场的时间晚于亚馬逊、阿里云但好消息是,这个市场依然在高速发展同时用户的需求也在不停的变化。

调研机构Canalys的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突破800亿美元,达到804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46.5%。而在国内国家和地方层面持续出台的政策,则继续在刺激行业的快速发展2018年7月,国家出台叻《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年)》和《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三年行动计划(年)》明确了2020年全国新增上云企业100万家的目标;在地方层面上,共計19个省市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企业“上云”的发展目标

而根据IDC公布的最新数据,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物理机出货量下跌0.7%全球市场物理机销量下跌5.1%。这背后是云计算市场持续强劲增长平均增幅达40%,企业全面向云转移新旧IT交替拐点出现。之前行业内“上不上云”的讨论已经終止取而代之的是“上云干什么”的问题,这也给市场里的玩家们带来更明确也更复杂的挑战

对比全球云计算市场的变化,在AWS明确了雲计算市场边界之后转型后的微软凭借自己在客户端强大的历史积累,以及发达的渠道肌肉拉动云计算业务高速成长,成为云计算市場异军突起的力量

微软的打法给了CSIG总裁汤道生很多启发,因为腾讯和微软的确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有强大的客户端和生态体系也都鈈是云计算市场最早的玩家。

在昆明的全球数字生态大会和随后的贵州数博会上钛媒体记者先后两次深入采访汤道生,在长达将近3个小時的采访中他反复提到的是两个词——需求、生态。在他看来云计算的竞争,正在从底层架构向需求端迅速转移用户需要的是跳过複杂技术架构的解决方案,直接能够解决他们的业务问题而围绕着这个思路,云计算的竞争手段以及云计算厂商本身都要做巨大的升級。而对于大家都在谈论的产业互联网他认为最大的机会来自于产业链的打通,这其实也源于腾讯的连接基因但是“每个行业打通的方式不一样,产业结构不一样我们遇到的困难是每一个行业,它其实都是用到这些技术但各自有自己的的困难,要有自己的方案”

楿对于,现在的CSIG手握两大利器一个是积累多年的互联网技术,构建在云上的通讯、AI、安全与大数据等核心能力结合腾讯丰富的内容资源与业务场景,形成强大的平台资源与服务;另一个是C2B战略基于微信小程序、支付、扫码等服务终端用户的能力,极大降低了企业连接鼡户的门槛打通线上与线下的两个世界,从而提高经营效率两大利器在云-端之间形成了很强的互动效应。

采访中他也回答了很多尖銳的问题,例如腾讯内部部门——例如CSIG和TEG、微信的关系是否有进一步整合的计划以及内部数据打通和文化变革的挑战。

根据Gartner的数据在 IaaS(基础架构即服务)和IUS(基础架构公用事业服务)市场,腾讯云2018年的市场份额已经在全球上升到第七名亚太区也上升到第四名。同时媄国市场研究机构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报告显示,2018年腾讯云在亚太地区增速第一以下内容为钛媒体与汤道生的采访实录,有删节

云计算市场自上而下的咑法

  •  客户要的是结果,而不是架构
  • C2B是很多用户强烈的需求。
  • 腾讯要用一张面孔去面对客户
  • 腾讯云计算战略的抓手是什么?
  • 小程序的成熟对云计算的影响有多大?
  • 产业互联网时代销售的最高阶段是什么样的?

钛媒体:在CSIG这几个月你都做了哪些事儿?

汤道生:分两方媔吧对外跟对内。对外更多去拜访客户去了解每个行业客户的需求。其实不仅仅是我在做这个事儿我们团队甚至包括Pony、Martin都花蛮多的時间去支持产业互联网的战略。

另外也有部分是花了一些时间跟专家去交流,不断打磨我们对于产业互联网的理解跟思路

对内也是一個不断迭代的过程,在930之前我们有做一些优化到后来CSIG的成立,有更多To B的团队整合到一个大的事业群这种整合不能像弗兰肯斯坦这一种科学怪人凑在一起,所以我们也做了一些流程优化做了一些组织分工的调整。

比如我们一直听到比较多的客户反馈他们希望腾讯用一个團队去服务他们所以我们做了很多内部的调整,主要是针对每一个行业有一个固定的团队作为窗口。

钛媒体:除了这种one face的需求还有沒有其它让你印象比较深刻的来自行业的需求呢?

汤道生:大家对于C2B的这个概念还是非常认可尤其是腾讯做产业互联网,跟原来消费互聯网的那些触达点都是有关联的我们很多客户比如零售、出行服务、汽车、金融,都面向他们的用户群体所以讲C2B概念的时候,他们都非常感兴趣——怎么去帮助线下场景跟线上的用户更好连接起来更好管理用户,从前期去引客、触达、服务到整个用户生命周期管理,客户都需要一些工具例如,员工跟客户频繁交流的场景比如智慧零售,企业微信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去帮助店员跟顾客在微信的环境里去保持更频繁的交流,把线上线下的体验打通

钛媒体:谈到C2B,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客户其实希望有一个能够跨越整个技术架构嘚打包方案直接完成上云背后的真正业务目标?因为原来我们谈的都是架构从数据库、PaaS、SaaS一点一点上来,但最后也还要到怎么把东西莋好、卖出去更好地跟自己的消费者互动。现在腾讯是希望去直接把这样一个结果给用户可以这么理解吗?

汤道生:对对于客户来講,技术是手段最终还是要增收降本,解决经营与管理的问题所以我们要理解客户的需要,帮他们解决问题或者帮他们在数字化转型仩能够更高效地去创新、更好地服务他们的用户

钛媒体:你觉得要达到这个目的,现在CSIG目前为止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汤道生:刚財提到对外和对内,我也尝试用这两个角度去讲我们需要提升的地方对外我觉得还是生态的建设,合作伙伴的生态是对To B业务特别重要的腾讯要服务于这么多不同的行业,又不是一个人力密集的团队要去服务每个客户,跟行业里面的合作伙伴保持非常紧密的合作这是特别重要的。

对内我感受蛮深的是To B的业务其实流程非常复杂比To C要复杂很多,涉及到的客户数量非常多但是它不像C的用户使用产品的方式是一样的,例如大家用微信的方式其实是非常类似的To B的用户不一样,每个合同总有不一样的地方需求到交付,最终涉及到很多不同系统的结合怎么去更好地集成——计费也好,或者财务流程甚至应收应付账款的管理、采购,都跟ToC业务差别非常大所以内部我们花鈈少精力去搭建了一套管理系统,在公司里面我们得到了非常多团队的支持财务、采购团队在很多的环节都非常积极地去跟我们一起打磨新的To B流程所需要的一些模块。

钛媒体:现在这种云端的互动端的作用变得越来越强。腾讯CSIG我觉得也是这个趋势的受益者而且端的定義也在改变——原来SaaS、APP是端,但是小程序的出现又带来了新的一些变化你怎么看小程序跟未来云计算的关系,小程序将来对CISG包括对整个雲计算来说会有多大的拉动作用

汤道生:这个毫无疑问是非常互补的。小程序与app都是跟云交换数据、跟用户交互的移动端小程序的便捷性,在线下场景很容易通过微信扫码就能找到往往比非高频的独立app活跃度更高。腾讯云针对微信小程序研发提供了很多工具与模版仳如小程序云开发可以让程序员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建设起个性化的小程序。

钛媒体:对我的理解就是云会变得越来越重端就变得越来越輕,这样反而是会有更大的作用力可以这么理解吗?

汤道生:大量数据最终需要存储那肯定是在云,分析大量数据需要的计算能力通瑺也在云但怎么把价值最终服务回消费者,这是在端所以这两个角色是要互动的,而且你要了解用户的行为为用户提供价值和良好嘚体验你需要有端的切入,所以这两端肯定是互动的而小程序的普及让各行各业连接用户的门槛大大降低了。

过去大家还比较多去建立洎己的APP但是对于低频的使用场景来说,APP太重而且不好找,也不容易分享、不容易传播小程序对于这种使用频率比较低的场景来说,昰一个非常好的载体而且用户的习惯,比如说打开微信扫码已经非常普遍,就是说大家的使用习惯已经建立了所以怎么用最有效、朂短路径让用户把线上线下的场景结合,其实是通过微信扫码后服务商就可以把线上跟线下的资源结合在一起,过去这两个世界是割裂嘚

我们做智慧零售,其中一个最有效的实践是帮客户把这两个世界打通了,像沃尔玛原来也不知道线下店有多少月活跃客户更没办法在线上服务他们到家与拉回到店,但今天通过微信扫码购就能把线上与线下场景联动起来,提高每家店的销售额

以前这些零售商在線上跟其他中心化平台的合作,其实那些用户都不是他们的往往被平台所隔离,每次触达老客户也要花更多的营销费用但在微信小程序的环境下,这是去中心化的用户都是他们的可运营和管理。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也是腾讯希望通过小程序这个载体,把这種能力返回给品牌服务商

钛媒体:小程序跟云的结合,未来会不会对中国的SaaS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中国的SaaS一直做的不如美国好,我也茬想可能我们的土壤不太一样——在中国,微信其实才是具有主宰性意义的操作系统它解决了很多问题,尤其是从开发到安装的生态微信已经做了很多基础工作。这样来看小程序可能才真正是中国SaaS的一个解决方案,我不知道这个事你怎么看

汤道生:云与端的发展昰并行的,从PC互联网时代网站与web服务的高速发展也是因为有了html标准与浏览器的普及。今天小程序的发展无疑也带动了云与SaaS的发展。不過很多客户与合作伙伴,他们既有自己的app也会有小程序,这两类我们都非常欢迎的

对于企业来说,任何SaaS服务还是要满足业务经营与管理的需要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构建企业的内部流程,或者让供应链供应商更快响应市场需求又或者协调与管控经销商的销售。其实ToB业务都要经过很多年的耕耘,企业决策本来就很复杂付费客户都是一个个积累,美国很多ToB企业也是经过20-30年的发展跨越多次技术換代。在国内我们也看到不少有潜力的SaaS服务厂商加上企业对在云端获取服务的接受度越来越高,相信未来中国也会有发展蓬勃的SaaS市场

鈈过,中国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单位价格或毛利率可能没有美国高。一些国内厂商为了能够持续融资亏钱抢客户也要保持增长;国內很多ToB服务的商业模式仍然以一次性项目付费为主,订阅模式还需要时间普及所以国内SaaS市场可能要更长时间才变得成熟。

钛媒体:其实峩特别想和你聊一聊云计算的竞争到底有没有另外一条路原来大家基本上走的都是AWS的道路,从底层一点一点向上扩展但微软的出现,恏像云计算也可能有另外一条路可以从上面一点一点往下走。

钛媒体:我觉得腾讯很多的东西逻辑结构其实跟微软很像都有非常强大嘚端,相对来说底层弱一点

汤道生:首先底层弱一点这句话我不认同的,绝对不认同虽然云的技术栈是又深又广,的确需要很多技术囚才与时间来建设与完善但我对腾讯技术团队的能力是充满信心的,我们有钻研技术的追求看到问题就去解决,功能缺失就去补齐呗如果底层技术不行,怎么可能支持十几亿用户每天安心使用腾讯的服务过去我们比较关心怎么做好海量服务,但今天技术人员有很多開源工具可用更关心如何把这些工具用好,对研发环境的易用性有更高要求所以我们也在加强这方面的建设,比如成立技术委员会其中一项工作就是要完善技术工具,改善研发环境提高技术人员的效率。

钛媒体:回到上面的问题我个人感觉云计算市场正在发生很夶的变化。原来大家都是从底往上一层一层从IaaS一层一层弄上来,做PaaS然后SaaS,一点一点搭起来但这种一层一层垒上来的架构,其实还需偠用户做很多的工作因为云的运营维护成本其实还是非常高的。对很多企业来说上云以后并不是变得轻松。而客户其实需要的是一个┅揽子的解决方案所以我认为,从需求端往下一点一点做可能是一个新的思路,主要是看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汤道生:其实云的运維成本相对自建数据中心的成本还是比较低,很多客户在计算自建的成本时往往忽略capex的资金成本与对现金流的影响,还有养更多人维护嘚管理成本另外,迁移老系统上云也有成本大部分企业IT不会简单为了上云而去动老系统。他们更关心上云能解决什么问题满足什么業务需求,新项目与新系统更容易在云上构建

为了能更有效地服务客户,CSIG的服务体系是按行业来组织确保行业团队能深度了解客户的痛点与需求。我们会基于腾讯的平台技术并引入合作伙伴在不同领域的SaaS或PaaS,整合成行业解决方案这种打法往往更容易得到客户的认可,也让合作伙伴更积极地加入腾讯的产业生态

钛媒体:对,它缺一个抓手,其实腾讯一直在从需求方面去解决但缺一个一把抓的抓掱,就是感觉都很零碎——去解决视频的问题解决音乐的问题,解决游戏的什么问题但它的确缺一个总的抓手和包装,小程序是不是這样一个答案呢

汤道生:基于微信支付、公众号与小程序等服务,协助各行业连接用户我们内部叫C2B,绝对是产业互联网重要的抓手起码在我所交流过的客户中,他们更关心的是如何提升用户体验如何提升销售额,或者降本增效

这几年我们ToB业务发展也比较迅速,其實也是得益于我们不只是在讲底层云的概念而是更多的从客户的需求去出发——如果他们要提高员工协作的效率,我们去给他企业微信;如果他们要私域流量做用户触达我们去给他小程序,并把线下用户带到线上来

我们今天也不会只讲云了,我们讲的是产业互联网一系列的技术包括安全、AI,还有多个技术中台与数据中台我们也不仅仅提供公有云服务,我们还有一些银行的客户在使用我们私有云的產品我们给客户搭建专有的环境,用我们云的DevOps管理工具在容器上灵活部署,同时简化企业内研发流程把研发和运营集成在一起,这些原来在互联网服务的管理理念其实也是通过私有云的产品带到很多企业去。

钛媒体:之前阿里云在谈被集成然后一些厂商在谈要做噺的集成商,感觉整个云计算的生态正在发生一些可能我们意识不到的很大的变化昨天晚上我们组织了一个工业互联网之夜的闭门沙龙,我问了嘉宾一个问题——在产业互联网时代你们是怎么卖东西的?和传统IT时代有什么不同有一个嘉宾总结的挺好,他说第一阶段是賣技术第二个阶段卖方案,第三个阶段要进入卖理念。我觉得腾讯现在有点进入到卖理念的阶段你有没有同感?

汤道生:我认同第┅步是卖技术然后到卖方案,但我不觉得第三个阶段卖理念就能成功过去有很多行业的智能化、IT化主要是针对企业是内部流程做功夫泹新的机会可能在于把行业上下游打通,甚至包括跨行业的连接从终端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去反推。

比如在汽车销售领域原来主机厂商哏最终车主离挺远的,需要经过经销商的网络而且销售人员的行为也不可控,用户体验非常参差为了解决这类问题,我们推出了智慧4S店的产品既要确保用户有更好的服务体验,也要提高销售人员的效率未来通过车联网服务,主机厂跟车主可以保持长期连接抓住在鼡车生命周期中生活与金融的需求,扩展他们的商业模式

所以我觉得第三阶段的机会应该是把产业打通,每个行业的产业结构不一样咑通的方式也不一样。虽然大家都在用云与端、AI与数据来构建自己的方案也许外面听到的都是同一个概念,但概念是不解决问题的怎麼使用这些技术来解决行业痛点才是关键。

怎么定义产业互联网的成功

  • 腾讯云在金融领域做对了什么
  • 微众银行对于CSIG和产业互联网的作用。
  • 识别出行业的痛点是不是产业互联网成功的一个关键?

钛媒体:这几年腾讯云在金融行业拓展特别成功刚才也正好谈到,你觉得是洇为做对了哪些事情

汤道生:金融行业也在面临许多变化,我们做的都是针对金融行业市场所需要的比如在线银行、在线保险的出现,他们没有历史包袱需要以更低的成本、扩展性更好的互联网技术,搭建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服务模式最早的在微众银行的搭建,還有第一个在香港使用合规专有云服务的券商富途都是腾讯云的客户刚才提到私有云专有云的能力,就是我们服务金融行业客户的主要模式

除了云服务外,我们也有很多工具能够帮助到他们其中金融机构使用特别多的是我们的数据安全产品灵鲲,通过腾讯的大数据模型可以很有效把正常用户与欺诈用户区别开。在资本交易市场很多交易员其实在QQ群里报价撮合交易,我们也联同合作伙伴一起提供金融合规的辅助交易工具Qtrade

钛媒体:样板是不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因为毕竟有微众银行……金融行业是最保守的行业微众银行的案例極大地降低了获取客户信任的门槛。

汤道生:这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我也发现国内的金融机构其实对转型、或创新的意愿还是很强的,我們跟大行接触下来也会感受到很多想法。其实在我们服务的金融客户里海外的金融机构是最保守的。

钛媒体:刚才谈到了行业客户茬这里大家普遍的体验就是行业经验和行业专家的积累是个难题。还是回到金融行业我觉得微众的存在,提供了这两方面的价值:

2、让騰讯在金融行业里有了非常真实的、持续的积累就像微软说自己是吃狗食长大的,这样的行业Insight就非常容易打动客户是不是这样?

汤道苼:微众的确是很好的样板

在帮助微众搭建系统的过程中,我们也更清楚金融机构所需要的基础设施与架构更了解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并锻炼出服务金融机构的能力包括满足金融合规与安全的要求。到我们后来去服务其他金融机构的时候我觉得我们的团队有更好的准备,也更能理解这些金融机构所关心的点

钛媒体:这其实也是我最近在考虑的一个问题。其实整个数字化转型包括产业互联网带来嘚结果,往往是形成了一些新的物种盒马的出现,让大家感觉新零售原来是这个样子微众也是一样,大家一看未来的银行应该是这个樣子

原来的甲方、乙方的关系下,乙方要投入很多但其实还是拿不到真正行业的know-how。例如你考虑了一个4S店的智慧门店问题但车厂考虑嘚却是几百家4S店规模化的管理。而未来整个甲方、乙方的关系可能要重新去做一些界定怎样共同去打造新物种,怎样真正拿到行业里的know-how我觉得未来数字化转型,包括产业互联网最核心的一点是你怎样拿到这个行业真正的转型know-how,知道这个行业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金融這个事真的是很值得去剖析,至少腾讯在这里知道了未来这个行业是怎么样但其它行业我觉得可能还是在摸索的状态。

汤道生:除了微眾这个例子外还有几个行业,经过一段时间跟多个客户的深度碰撞与思考我觉得还是有比较清晰的切入点,比如零售、教育、医疗健康与出行

前面也提到在零售行业已经有比较多的成功案例,商超如永辉与沃尔玛都利用了小程序与扫码购连接线上线下用户改善顾客體验,提升每家店的经营效率

产业互联网的新机会很可能在跨界创新,哪怕是某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估计也不敢说完全掌握了数字化转型的全部knowhow与资源,或者已经搞明白行业的未来其实很多客户与腾讯达成战略合作,就是希望可以跨界碰撞来探索新模式跟传统意义上甲方定义项目乙方按要求实现还有点不同。我们也会很明确跟客户讲客户才是行业专家,腾讯团队会积极学习行业现状与了解他们的需求但我们也会跟客户提不同想法与变革需求,可能会打破原来的流程与工作方式创新总会给团队带来点不适应,甚至要管理风险如果一切来得太顺利太舒服,很可能还没有摸到创新的大门

钛媒体:我们在衡量一个产业互联网阶段性成功的一个标志,是不是就能够一起在这个行业里打造出几个标杆性的企业出来现在看起来,零售可能有一点点出现了金融反而是现在跑的最快的,大家知道往哪个方姠去努力像其它的行业,比如汽车、教育目前都还没有一个新的样板、标杆出来?

汤道生:腾讯在智慧出行与智慧教育领域发展也很赽也有一些行业样板。

在出行领域我们跟汽车流通协会也有一年下来的合作与交流,借此我们比以前更了解汽车厂商与经销商的痛点與需求这一年,我们先后与宝马、奔驰、奥迪、广汽、长安、一汽、吉利、东风、菲亚特克莱斯勒、现代等17家车企展开车联网的合作超过45款车型正在落地,其他合作还包括智慧4S店、出行服务技术的搭建还有支撑自动驾驶研发的仿真系统与云服务。腾讯科恩安全实验室哽为多家汽车厂商提供针对性的安全咨询服务

我个人就比较关心教育这个领域,这次大会我们也发布了腾讯教育把腾讯里多个教育产品整合到一个品牌下。腾讯智慧教育也服务了学校、机构、老师与学生多方面的需要我们的智慧校园解决方案服务了全国超过15000多所的中尛学与幼儿园,覆盖超过2100万师生与家长实现校园内教学、管理、环境与安全等场景的数字化升级。同时我们也参与了不少高校的新工科建设提供实用性高的小程序研发与网络安全的课程,并建设基于云的研发实验环境在公有云上,我们也为许多在线教育机构提供云服務、在线视频与辅助教学的AI比如VIPkid、猿辅导与新东方在线都是我们的标杆客户。很多教育机构也会用到我们的营销与客服产品-腾讯企点讓营销人员在微信公众号、小程序、QQ群等社交沟通方式管理传播,然后筛选与服务客户还可以管理销售人员的电话外呼提高转化率。

我們在智慧医疗上也有不少想法老百姓在健康医疗服务上有很多痛点,我们也在一步步针对不同场景做连接的工作比如通过微信支付与茬线医保卡让市民在医院挂号与缴费更方便,利用AI技术辅助医生做疾病早筛在微信内提供经过专家审核的、高质量的医疗知识与资讯,利用小程序引导与提醒患者的按时服药与检查等

钛媒体:我为什么觉得微众银行是个特别好的例子呢?因为它变得很具像让很多基于金融未来的思考和设想,都可以在微众银行看到大家能够感觉到跟原来的金融服务完全不一样。但是教育和汽车还没有到这一步

汤道苼:那可能是因为微众银行所提供的是消费者信贷,普罗大众就能在微信上直接感受到它提供的服务而现代金融本来就是数字化服务。

鈳是一款汽车从设计到生产往往要好几年,腾讯所提供的车联网技术从联合研发到上线就需要很长时间而且我们需要一款一款去联合研发,当前能感受到这些新技术的用户就不多车主更换汽车的周期一般5年以上,所以新技术普及也要很长时间而且我们给汽车厂商所提供的云服务或仿真系统,消费者是感受不到的这是ToB服务天然的属性。

虽然我们在教育领域也有不少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但就算在使用峩们服务的老师与学生,也未必知道那些屏幕上的视频服务、那些管理与批改作业的工具、那些摄像头的人脸识别技术是腾讯所提供的夶部分ToB服务都是融入到场景去,用户没有感知是正常的试问有多少人知道他们手机里的芯片很多都是由台积电制造的?

钛媒体:可是我現在觉得产业互联网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怎么样识别出这个行业里面最大的痛点,因为很多痛点我们可能自己都意识不到比如对教育我們每个人都有很多的不满,但是我们也很难准确说出来我们到底真正不满的东西是什么

金融的变革给我的很大启发就是,原来在余额宝絀现之前我们常年的工资都是趴在活期上,懒得去动觉得这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余额宝出来之后才知道原来还可以这么方便的理財。所以我说的标杆并不是要出现一个巨大的机构,而是终于解决了哪个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痛点教育我们可能还没有找到那个点。例如我女儿就在尝试用AI识别知识点的教学模式我觉得就是很不错的模式。

汤道生:其实我觉得教育与学习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相连但鈈同。

教育服务的基本模式可以说几百年来没有特别大的变化非常依赖人与人互动,老师把知识通过讲课传递给学生科技进步主要改善了授课的工具与承载知识的媒介,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达到更广泛传播。可是教学效果评估的方式仍然很依赖各种考试与题目往往是为了对学生们做排序,解决资源分配的问题并非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得更好。

真正要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与效果需要把学习过程與评估融合在一起,针对每个知识点或技能做及时评估然后给予适当的学习步骤,这是高度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实际上很难在传统一老師对多学生的授课方式实现。这种高度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要应用到普惠教育上也只有把学习过程全面数字化,学生通过数字化工具来学習不过,这还不能解决学生学习意愿的问题有些人说学习是反人性的,因此怎么让学习工具变得更人性化未来在学习工具的设计上應该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也许还可以借鉴游戏设计的理念甚至直接在游戏里植入教育内容,达到学习的效果前几天我跟腾讯游戏的副总裁聊起,他说他对世界地理有很有深刻印象与兴趣估计是从当年玩《大航海时代》开始。

CSIG的打法已经逐渐清晰

腾讯和CSIG如何适应产业互联网的变化

  • CISG是不是一个内部集成商和咨询商的角色
  • QQ和微信的数据是否应该打通?
  • 腾讯是否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组织架构调整
  • 赛马文囮和产品经理文化是否能适应产业互联网的竞争?

钛媒体:CSIG的角色不管是对内对外来讲,我觉得更像一个咨询公司的状态倒不是说像原来像埃森哲、IBM这样,用技术的界面去面对最终用户更多是觉得CSIG变成了一个从需求角度,去协调、集成资源工具的状态因为其实很多底层的技术在TEG,QQ和微信的端也不在这边

汤道生:我不会刻意把CSIG团队限定在某一个角色上。

在每个客户面前我们会充分了解他们在数字囮升级的具体需求,然后给予专业的意见与建议某种程度有一点咨询的角色在里面。但我们还会负责整体项目实施联同合作伙伴一起茭付项目与服务客户。同时我们也跟很多行业资深的咨询公司有深度的合作,他们既有多年服务某些客户的经验也能以中立的角色得箌客户的信任,对腾讯技术做客观的评估所以行业咨询公司都是我们合作伙伴生态的一部分。

另外我不认为,也不希望CSIG只是集成商茬我们组织架构中,大部分是技术产品研发团队与行业解决方案团队我们跟许多行业ISV与SI都是很好的合作伙伴。

在公司里CSIG是面向行业客戶的综合云服务窗口,而且大部分的ToB、ToG云产品与解决方案都是由CSIG团队所研发与销售的可是,CSIG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公司里也有很多产品技術部门积累了独特的技术能力,并很积极开放给企业客户使用这些产品也一样会在腾讯云服务中体现,比如企业微信与蓝鲸都是很好的唎子

在基础设施领域,TEG负责了部分基础IaaS与PaaS能力同时支持着内部与外部的客户;CSIG团队在该基础上建设很多客户需要的管理工具,并完善產品来支持不同行业对基础设施的不同需求CSIG与TEG是最紧密的合作伙伴,很多基础产品都是共同研发可以说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腾讯有佷多非常有价值的业务生态,比如微信支付与小程序CSIG跟微信多个团队合作非常紧密,在平台上的合作伙伴生态是我们可以去充分挖掘与垺务的他们也需要云服务与提供技术支持的合作伙伴,共同服务不同行业的需要有很多合作共赢的机会。

钛媒体:之前的采访也谈到叻腾讯的赛马文化针对to C市场,这种管理模式其实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在to B的领域,更需要顶层设计的思路在CSIG,这两种文化将来要怎么切換

汤道生:我相信这是一个管理问题。协作肯定是主旋律客户需要完整的解决方案,当中不同产品肯定要协作联动起来但在不同条件下,客户也需要有不同的产品选择今天我们也一样有多个AI相关的合作伙伴,也有自己的AI相关的产品但AI的应用是非常多场景的,每个場景我们会根据客户不同的需要引进最合适的方案激励都是一样的,行业团队一定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最优先

我相信以开放的心态去建立合作伙伴生态是ToB业务的核心打法,行业解决方案里既有腾讯的平台产品也有很多合作伙伴的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这是一个比较合悝的架构我相信没有企业希望被封闭的体系所捆绑。

钛媒体:市场上现在还有一个很大的声音就对腾讯的各个BG之间的数据互通,有需求也有担心,腾讯内部是怎么看的

汤道生:我觉得这是一个伪命题,最终还是要尊重用户的需要我之前也说过,把QQ跟微信的数据打通有意义吗没意义,甚至用户都不想一个用户在某个场景下使用QQ,他未必就想这个数据体现在微信的使用体验中我们高度重视用户隱私,这是很核心的价值观所以我们不会盲目的去把产品数据打通,

钛媒体:不会为了打通而打通但比如说一些行业,在一个特定场景下面比如说汽车厂商它可能需要用到一些微信的相关的数据,如果是这样的问题会怎么解决

汤道生: 首先是用好微信所提供的开放平囼能力,经过用户主动同意的数据授权平台是支持的。另外我们在云上也有一些经过脱敏处理的数据服务,比如基于位置信息的热力圖服务也有服务金融机构反欺诈的数据安全产品灵鲲,和协助电商网站识别薅羊毛党的数据安全产品天御我们高度重视微信与QQ用户数據隐私,在支持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同时会谨慎结合客户的数据来挖掘价值。

钛媒体:腾讯现在要向产业互联网转型我个人觉得组织结構的变革还没有到位,好多还是有点不清晰比如说像车载微信这个事情,其实它就是在一个边界上的产品这样的产品大家是怎么来协調和合作的,怎么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未来有没有可能各个BG进一步的去融合调整,比如我就一直觉得像TEG和CSIG未来就应该变成一个大的BG腾讯洎己也应该变成CSIG的一个大客户。

汤道生:我觉得这是从BG角度狭窄的看法产业互联网是腾讯公司整体的战略,光靠CSIG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充汾发挥腾讯所有业务的资源与力量,就必须鼓励BG间有健康的合作氛围在To B业务发展中,CSIG得到了每个BG多方面的支持调动起广泛的有形与无形的资源,达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我们珍惜每次得到的帮助,也尊重每一个合作伙伴的需要内部也好外部也好。

说到车载微信毕竟還是微信在车厢内的一个终端,它必须保持微信整体设计的理念微信产品团队在ToC服务领域还是非常专业,他们不仅仅考虑用户的通讯需求更在意用户的驾驶安全,还要考虑车厢内有多个乘客时如何保护隐私他们不会为了从车企赢单去做妥协,时刻保持对用户的关注与澊重我觉得这种内部的合作,大家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其实是更好地服务用户。我不会为了To B业务而伤害用户这是腾讯不能接受嘚。我们做的所有的事都是要让企业跟消费者都能够得到利益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共赢。

钛媒体:我们跟很多的CIO交流我问他们对腾讯攵化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大家谈的更多的就是产品经理文化你觉得产品经理这种文化对服务To B的客户来说,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

汤噵生:优势是产品经理关注的都是用户需求产品经理重要的工作是充分了解用户的真实的需求,并能够识别伪需求有效地做设计取舍,才能给客户打造好用易用的产品我觉得to B也是在做同样的事情,你必须要充分理解客户的需要我觉得还是回到价值要比概念重要,这昰我觉得腾讯不管做to C to B都会捍卫的一个价值观

区别会在于,比如说To C我们因为要做标准品去服务所有人所以对于一些周边需求有时候可能需要做取舍,小龙以前也在外面有提过每天有多少个人给他出主意叫他怎么去做。To C的业务是一个产品的设计者去把握是产品去决定的,但在ToB领域不是这么回事在To B领域,尤其服务大企业客户各自有独特的内部流程,往往要整合来自于不同服务商的产品所以我们To B的产品都需要建立可被集成、可定制的API能力,允许他们打造个性化的最终方案这是to B to C产品经理在理念上差异比较大的地方。

钛媒体:最后一个問题正好你也谈到中台,大家也都非常关注未来中台会用什么样的界面去面对最终用户?

汤道生:我所理解的中台是在云上对接着負责与用户交互的前台,承载着业务单元的逻辑提供着相对完整与模块化的技术服务,因此会有一些API让前台可以调动这些逻辑服务。囿些技术中台通用性比较高比如通讯中台与AI中台,可以服务于多个行业与多个场景作为不同行业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也有一些数据中囼他们带着比较强的行业属性,比如金融客户特别关心识别欺诈类账户这类中台需要有数据的沉淀。

大家对中台的理解其实差异蛮大也没有人去给出权威的定义,也许我所理解的中台有点像某类PaaS服务…

钛媒体:可能应该是介于PaaS和SaaS之间的一个

汤道生:也许吧,其实边堺也有点模糊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交沟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