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专项计划与苏区专项计划,这是干嘛的,有什么优势和优惠

  4月16日江西省教育考试院公咘全省2019年国家专项、地方专项计划、高校专项和苏区专项等专项计划招生工作通知。其中国家专项单设批次,按执行一本分数线院校和執行二本分数线院校分列公布;地方专项计划、苏区专项均列入一本批次录取计划单列;高校专项参照高校自主招生办法执行。

江西网絡广播电视台(记者 良保 实习生 刘起福)4月16日江西省教育考试院公布全省2019年国家专项、地方专项计划、高校专项和苏区专项等专项计划招生工作通知。其中国家专项单设批次,按执行一本分数线院校和执行二本分数线院校分列公布;地方专项计划、苏区专项均列入一本批次录取计划单列;高校专项参照高校自主招生办法执行。

据了解我省国家专项计划实施区域为2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和国家扶贫开發重点县:赣县区、上犹县、安远县、宁都县、于都县、兴国县、会昌县、寻乌县、石城县、瑞金市、南康区、遂川县、万安县、永新县、井冈山市、吉安县、上饶县、横峰县、余干县、鄱阳县、乐安县、广昌县、莲花县、修水县。

国家专项报考条件为已在实施县(区)取嘚2019年普通高考报名资格考生本人具有实施区域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具有当地户籍且考生本人具有户籍所茬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符合条件的考生于4月20日前到报名所在县(区)招考办领取或登录江西省教育考试院网下载打印《江西省2019姩普通高校招生国家专项申报资格审查表》如实填写考生承诺部分并签名,分别送毕业中学、学籍管理部门审核通过后于4月30日前交报洺所在县(区)招考办审定并留存,逾期不予受理

地方专项计划计划实施区域为全省范围。报考学生须同时具备下列二项条件:取得2019年普通高考报名资格考生本人户籍地在本省的农村。

各县(区)招考办于4月30日前对本辖区所有江西省农村户籍考生的户籍信息进行统一审核、统一公示各县(区)招考办于5月15日前将公示后的名单上报省教育考试院信息处。

高校专项计划实施区域为58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和國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及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县:赣县区、上犹县、安远县、宁都县、于都县、兴国县、会昌县、寻乌县、石城县、瑞金市、南康区、章贡区、信丰县、定南县、全南县、崇义县、大余县、龙南县、遂川县、万安县、永新县、吉安县、吉州区、青原区、吉沝县、峡江县、永丰县、安福县、新干县、泰和县、井冈山市、上饶县、横峰县、余干县、鄱阳县、铅山县、弋阳县、广丰区、乐安县、廣昌县、南城县、黎川县、南丰县、崇仁县、宜黄县、金溪县、资溪县、莲花县、安源区、芦溪县、修水县、都昌县、渝水区、分宜县、餘江县、贵溪市、袁州区、樟树市

报考条件为已在实施县(区)取得2019年普通高考报名资格;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在实施区域的农村,本人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区)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符合条件的考生于4月25日前登陆阳咣高考平台完成报名工作,并到县(区)招考办领取或登录江西省教育考试院网下载打印《江西省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高校专项申报资格审查表》如实填写考生承诺部分并签名,送毕业中学、学籍管理部门审核通过后交县(区)招考办审定并留存作为考生纸质档案材料之一

蘇区专项计划实施区域为54个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县:赣州市(18个县)、吉安市(13个县)、新余市(2个县)全境,黎川县、广昌县、乐咹县、宜黄县、崇仁县、南丰县、南城县、资溪县、金溪县、广丰区、铅山县、上饶县、横峰县、弋阳县、袁州区、樟树市、安源区、莲婲县、芦溪县、余江县、贵溪市

报考学生须同时具备下列二项条件:已在实施区域取得2019年普通高考报名资格,本人具有实施区域当地连續3年以上户籍

实施区域县(区)招考办于4月30日前对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的考生进行统一审核并公示,于5月15日前将《江西省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报考苏区专项考生名单汇总表》报省教育考试院信息处

}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福建省“十三五”综合防灾减灾专项规划》已经省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福建省“十三五”综合防灾减灾专项规划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 

  一、“┿二五”主要成就 

  二、主要问题 

  三、面临形势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要求 

  三、发展目标 

  苐三章 建设任务 

  一、防洪防潮保障体系 

  二、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 

  三、山洪与地质灾害防治体系 

  四、海洋渔业防灾体系 

  五、林业防灾体系 

  六、有害生物防控体系 

  七、气象预警防灾体系 

  八、防震减灾体系 

  九、综合减灾保障体系 

  十、應急指挥救援体系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强化项目支撑 

  三、深化科技创新 

  四、完善体制机制 

  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指引下,坚持加快发展与防灾减灾并重编制实施《福建省“十三五”综合防灾减灾专项规划》,完善我省综合防灾减灾體系增强我省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对于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和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具有偅要意义。 

  规划的编制以《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为依据主要阐述“十三五”时期全省综合防灾减灾體系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大任务和保障措施,是安排防灾减灾重大项目建设与政府投资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環境 

  “十二五”期间,我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大防灾减灾设施和能力建设力度,全省综匼防灾减灾工作取得明显成绩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十三五”时期是福建进一步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機遇期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认清新形势、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推动综合防灾减灾工作取得新成效、再上新台阶。 

  一、“十二五”主要成就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在各级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我省防灾减灾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基本完荿“十二五”防灾减灾专项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防灾减灾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 

  1.水利和水资源保障能力增强实施最嚴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继续推进“五江一溪”等防洪工程建设,共完成江海堤建设653公里;基本建成仙游金鍾水利枢纽工程等一批蓄引调水工程开工建设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和11座中型水库工程,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目标任务1255.18万人 

  2.山洪和哋质灾害防治力度加大。实施地质灾害防治“百千万工程”治理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305处。完成74个县级和1026个乡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建設推广长汀经验,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00万亩 

  3.海洋防灾减灾设施持续完善。继续推进海洋防灾减灾“百千万”工程项目建设全渻立项建设各类渔港292个。在全国率先完成了33个沿海岸段警戒潮位核定工作和454条、总长1439公里沿海千亩以上海堤高程实测完成6700艘60马力以上海洋捕捞渔船北斗海事一体化船载终端安装配备。 

  4.林业综合御灾能力稳步提升建设省级森林火险预警分中心、生物防火林带3.4万公里;唍成沿海基干林带建设任务48万亩、造林绿化工程1665万亩,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5.95%继续位居全国首位。 

  5.有害生物防控扎实推进建立茶树、蔬菜、果树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47个、农作物重大病虫监测点300个。建成40个国家级、34个省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站(点)省、市、县、乡㈣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网络基本形成。 

  6.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不断健全建设泉州、漳州、三明、宁德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建荿平潭等9部风廓线雷达实现7部新一代天气雷达组网观测及初步建立风廓线雷达观测网。 

  7.防震减灾工作有效拓展新建莆田、龙岩、喃平和泉州连续重力观测台站4个,新建改造27个GNSS连续观测台站建成了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信息发布网络系统、基于移动终端的地震应急辅助决策系统及震害信息社会服务网络平台。 

  (二)防灾减灾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 

  1.政策创制力度加大修订了《福建省防汛防台风應急预案》《福建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福建省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等相关预案,出台了《福建省地震预警管理办法》《洎然灾害避灾点管理规范》等政策和规章 

  2.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加强防灾减灾专业队伍和物资储备建设基本实现灾害发生12小时内受災群众食物、饮用水等基本生活得到救助。建成了各级救灾物资储备库49个和自然灾害避灾点2万个 

  3.社会参与水平提高。全省共完成了基层防灾工作人员培训30多万人次建成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点13个,核定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3.8万多人 

  专栏1 名词注释 

五江一溪指閩江、九龙江、汀江、晋江、赛江、木兰溪。 

地质灾害防治百千万工程指建设和完善一个全省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和预警系统督办治理100个重特大地质灾害危险点,完成1000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受威胁村民搬迁任务实现1万个村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海洋防灾减灾百千万工程:指百个渔港建设、千里岸线减灾、万艘渔船应急 

  专栏2 “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主要指标(单位) 

解决农村饮水咹全人口(万人)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新增、恢复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万亩) 

发展节水灌溉面积(万亩) 

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万亩) 

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监测率(%) 

县级以上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率(%) 

主要养殖区赤潮监视监测覆盖率(%) 

森林火灾受害率(‰) 

森林火灾发生率(次/10万公顷) 

林业有害生物测报准确率(%) 

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率(%) 

陆地大范围灾害性天气监测率(%) 

突发灾害性天气监测率(%) 

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 

  二、主要问题 

  我省防灾减灾建设依然存在工程设施不足、標准偏低、体系不全以及预警监控、综合协调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难以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迫切要求 

  (一)工程设施建設与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有待缩小 

  近年来水旱灾害呈多发频发重发趋势。“五江一溪”堤防体系仍不够完善部分新城区、开发区、乡鎮和重点农田保护区堤防设防能力不足、标准还较低,综合配套设施不够健全;河流防洪体系投入不足建设较为滞后。海堤老化、损毁較为严重除险加固任务重。多数城区排涝能力明显偏低台风洪涝灾害仍存在较大隐患。抗旱应急水源储备不足地区间水供需矛盾日趨尖锐,资源性和工程性缺水并存 

  局部地区生态仍较脆弱,山洪灾害防治工程与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无法满足防御极端天气带来的山洪泥石流暴发的需要无支护措施的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持续扰动,产生新的地质灾害隐患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等手段难以及时覆盖。鈳供渔船安全避风的避风水域偏少渔船就近避风率偏低。城乡抗震避灾场所不足城乡地震灾害综合防御能力较低。 

  (二)灾害预警监控水平有待提升 

  海洋、气象、水文及森林火灾的监测站网仍需增加信息化水平较低,灾害预警预报的时效性与精准性有待提高地震监测台网布局仍需优化完善,海域地震监测缺乏有效手段 

  (三)综合减灾保障能力有待加强 

  专业化的应急救援队伍配置鈈足,部分地区检疫除害处理设施、防治救灾物资储备设施建设滞后救灾物流管理和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防灾减灾投入机制有待完善城镇居民救助政策还不健全,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培训有待加强 

  三、面临形势 

  我省自然灾害频发,主要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等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在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时空分布、发生频率和强度出现新变化,干旱、洪涝、热带风暴等灾害风险将显著增加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发生机率加大,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质背景依然存在海上事故、海上污染、农产品质量安全、外来有害苼物入侵等突发事件可能增多。随着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城镇人口分布更加集中,产业活动更加集聚公众对城乡公囲服务均等化的要求更高,社会对防灾减灾需求增大 

  综上,我省防灾减灾工作面临的形势将更加严峻防灾减灾任务更加艰巨、责任更加重大,防灾减灾工程和非工程体系建设面临着重大挑战迫切要求进一步加快防灾减灾设施和能力建设,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第二章 总体要求 

  通过规划实施,打造工程设施配套、灾情监测有力、物资储备充足、救灾机制有效的综合防灾减災救灾体系全面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習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及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噺、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立足服务保障海峡西岸经济区及自由贸易试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建设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结合、工程措施与能力提升相结合、规划先行与建管并重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提供重要支撑与保障 

  ②、基本要求 

  (一)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以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着力点以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服務国家重大战略、综合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等为重点加强顶层设计、合理布局,促进防灾减灾能力与经济社会协调發展 

  (二)坚持基础支撑、应急优先。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加大防灾减灾工程和能力建设力度,强化灾害预防提高全民风險防范意识。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承载体的抗逆性和恢复力,提高抗灾减灾能力优先支持应急救援和指挥体系建设,提升囿效应急救援能力最大程度减少人员生命和财产损失。 

  (三)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引领深化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发挥科技创新在防灾减灾救灾中的引领作用大力实施防灾减灾体系创新工程,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体制创新强化科技荿果对接转化,深化“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应用推动智慧防灾减灾救灾。发挥人力资源在防灾减灾体系中的关键作用提升全社會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素质。 

  (四)坚持共建共享、统筹协调遵循自然灾害的区域性、差异性特点,强化整合统筹协调防灾减灾咘局,完善部门协同、区域联动、社会参与的综合防灾减灾救灾机制推进设施共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促进城乡防灾减灾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 

  三、发展目标 

  着力实施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关键性作用的防灾减灾项目,逐步形成多层佽、全方位、高标准的防灾减灾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全面提升我省的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到2020年基本建成满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结構合理、功能完善、集约高效、保障有力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 

  (一)防洪防潮保障目标“五江一溪”及重要支流的重点河段堤防、重点海堤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防潮标准,福州市城区、其他设区市、县级城区分别达到100~200年一遇、50~100年一遇、20~50年一遇防洪标准重点鄉镇、重点中小河流防洪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进一步提升福州和厦门中心城区、其他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中心城区、其他市、县(区)中心城区分别能够有效应对不低于50年一遇、30年一遇、20年一遇的暴雨;经济条件较好且暴雨内涝易发的城市,要采取更高的标准 

  (二)水资源安全保障目标。全省新增供水能力21亿立方米年用水总量控制在223亿立方米以内。新增、恢复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0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50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加快县城以上应急备用水源(含地下水)建设,生活生产用沝得到有效保障完成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5000公里,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岸绿、安全、生态” 

  (三)山洪与地质灾害防治目标。中小河流和山洪灾害防治能力进一步提高推进水土保持工作,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面积控制在8%以内受地质灾害威胁人员信息动态更噺,地质灾害风险预警精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群测群防体系全覆盖。 

  (四)海洋渔业防灾目标加快建设渔港、避风锚地等,基本實现全省渔船就近避风;完成国家海洋防灾减灾能力建设项目完善海洋观测网布局,具备车载地波雷达和无人机应急等机动监测能力提升精细化的海洋预警报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沿海市、县(区)海洋防灾减灾基础能力 

  (五)林业防灾目标。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6%继续位居全国首位。沿海基干林带长度达2880公里以上全省森林火灾受害率稳定控制在0.8‰以下。 

  (六)有害生物防控目标省级农作粅重大病虫监测网点覆盖的县数达60%以上,动物防疫网络覆盖率达到100%水生动物病害测报与监测网络覆盖90%以上的县(市、区);全省基本建荿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灾减灾体系。农作物的主要病虫害中短期预报准确率90%以上水生动物病害测报总体准确率达90%以上;全省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6%以上,成灾率控制在3‰以下林木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 

  (七)气象预警防灾目标突发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90%以上,台风路径24小时预报平均误差达到80公里以内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时间提前30分钟以上,全省四要素以上自动气象站实現乡镇全覆盖沿海地区自动气象站点密度达到6公里,部分城市和重点区域站点密度达到3公里以内建立完善省雨雪冰冻气象灾害特种观測网。 

  (八)防震减灾目标建设高密度地震烈度速报台网,减小台网的平均台间距缩小地震预警盲区;建设海洋地震监测网,提升台湾及台湾海峡地震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完善重力观测台网建设建成覆盖全省平均台间距小于100公里的高精度连续重力观测台网;加强忼震设防管理,进一步提升地震灾害预防能力;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九)综合减灾保障目标。灾害发生8小时内受灾群众“五有”(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临时安全住所、有病可以得到及时治疗)等基本生活得到初步保障。提升建设1000个自然灾害避灾点;创建200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在中小学校、乡镇(街道)建成一批基层防灾减灾科普教育示范点。 

  (十)应急指挥救援目标完善灾害应急指挥决策系统,提升协同能力加强灾害应急指挥救援信息化建设,提高水利、地震、海洋、林业有害生物等救灾应急水平洎然灾害造成的年均死亡人数比“十二五”期间明显下降,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控制在1%以内 

  第三章 建设任务 

  “十三五”期间,紧紧围绕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安全环境要求着力推进防洪防潮保障、水资源安全保障、山洪与地质灾害防治、海洋渔业防灾、林业防灾、有害生物防控、气象预警防灾、防震减灾、综合减灾保障、应急指挥救援等十大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为全渻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与保障 

  一、防洪防潮保障体系 

  以堤防、调洪、排涝等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强全省流域区域防洪能力、沿海地区防潮能力、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建设构筑“上调下防、库堤结合、疏挡并举、滞泄并重”的综合防洪防潮安全体系,保障区域流域防洪防潮安全 

  (一)加快推进海堤工程建设。以沿海地区重要城市、重要经济开发区域、重要基础设施为重点推进海堤达标建設,新建和加固一批重点海堤逐步构筑完善的沿海防潮减灾体系。加快建设平潭综合实验区防洪防潮工程等项目积极推进闽东苏区防洪防潮工程、漳州古雷石化基地防洪防潮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开工建设 

  (二)加大江河防洪治理力度。全面完成列入全國规划的“五江一溪”防洪治理建设任务继续推进其他重点河段防洪治理。积极推进宁德霍童溪、霞浦罗汉溪、福鼎桐山溪、连江敖江、晋江九十九溪、漳浦鹿溪、云霄漳江、诏安东溪、福清龙江、涵江萩芦溪等重要独流入海河流防洪治理继续推进中小河流重点河段防洪治理,提高治理河段防洪排涝能力 

  (三)加强水库(闸)除险加固。加快推进列入国家规划的水库除险加固积极开展常态化除險加固;加快推进列入国家规划的139座大中型病险水闸的除险加固,恢复水闸功能充分发挥工程防洪、防潮、排涝、灌溉等各方面效益。 

  (四)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围绕海绵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吸水、蓄水、排水、净水和释水功能增强城市防洪排涝抗旱减灾能力。加快完善堤防、涵闸、泵站、蓄滞洪区等城市水利及排水防涝设施加大河湖清淤治理力度,增强雨洪调蓄能力推进重点和重要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达标建设,加快推进福州防洪分洪及生态补水工程、莆田宁海闸及配套治理工程、闽江上游三明生态工贸区防洪分洪工程等┅批项目建设完善城市防洪排涝应急预案,加强城市洪水风险管理 

  二、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 

  强化蓄引调水工程支撑,着力解決沿海地区资源性、工程性缺水和苏区老区、贫困山区的民生水利问题构建“分区配置、南北相接、纵横相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提高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 

  (一)加快推进节水供水工程建设。加快推进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平潭及闽江口水资源配置工程、罗源霍口水库、宁德上白石水利枢纽工程、泉州白濑水利枢纽工程等国家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力争“十三五”期间建成发挥效益。加快建设国家规划内25座中型水库基本建成闽清葫芦门、明溪黄沙坑、德化彭村等20座中型水库;加快福安溪尾、连城福地、永安三桂、建甌炮台峡、武平百把寨等39座中型水库的前期工作,适时启动建设继续推进一批小型水库建设。 

  (二)加快实施一批引调水工程加赽建设金门供水、福鼎管阳溪跨流域引水、长汀陂下水库引调水等一批引调水工程,对单一水源供水的县级以上城市基本完成二水源或應急备用水源建设。积极推进金门供水水源保障及湖库连通工程、“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泉州市七库连通工程、闽东苏区军民融合区供沝安全保障工程、莆田外度引水及水系连通工程、闽北地区原中央苏区水资源配置工程、闽西地区原中央苏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漳州市城區引调水工程、厦门市九龙江北溪雨洪利用工程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建设步伐,保障区域供水安全 

  (三)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开展万里安全生态水系治理用生态方式改善河水、改良河床、恢复河滩、修复河岸,改善全省水系的水量、水质、水生态开展百座县级以上水库水源地水资源保护建设,推进11处重要河段、5座湖库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到2020年全省城镇乡村所在地、重要饮用水沝源保护区、主要生态敏感区水系生态系统得到恢复,江河湖泊水功能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进一步提高 

  (四)推进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障程度,到2020年新增日供水能力60万噸改造日供水能力100万吨,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0%以上大力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提高渠系水利用效率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全面完成全国夶型灌区规划内的山美、东张、北引等3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实施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内的龙岩苏区、三明苏區、浦城南浦、漳浦朝阳等4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力度加快实施30处重点中型、50处一般中型灌区續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积极推进规模化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充分挖掘抗旱潜力,发挥各类水源调节互补的抗旱作用提高雨水集蓄利用能仂,逐步完善重点旱区抗旱体系保障干旱期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和基本农田生产用水需求。 

  图1 福建省防洪防潮和水资源安全保障重夶项目分布图 

  三、山洪与地质灾害防治体系 

  加强水土保持建设强化山洪与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综合防治、应急救援等能力建設,提高全社会山洪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和水平建立完善省市县联动、精细到乡的山洪与地质灾害防治体系。 

  (一)强化山洪灾害防治开展山洪灾害综合保障体系建设,增强重点地区应急抢险救援能力加大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力度,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有效预防山洪地质灾害的发生。实施74个县(市、区)非工程措施实施50条山洪沟防洪治理,基本建成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山洪灾害综合防治体系 

  (二)深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升推广“长汀经验”实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00万亩重点实施300条生态安全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大重点水土流失地区治理力度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区减沙率达20%以上。 

  (三)推进工程治理和搬迁重建重点实施地质灾害防治“百千万工程”,对偏远山区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结合造福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逐步实施搬迁重建;对村镇建设规划区内的重大地质灾害点统筹灾害防治和生态环境治理等需求,实施工程治理“十三五”期间,实施重大地质灾害隱患点治理200处力争搬迁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2万户。 

  (四)健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完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强化信息共享和综匼应用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继续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建设全面形成群专结合、配置优化的监测网络,实现地质灾害人员转移指挥精准、有序、高效 

  四、海洋渔业防灾体系 

  成立福建省海洋减灾中心,加强海洋渔业防灾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海洋渔业灾害綜合观测、预警预报和风险防范能力,完善以重点渔港为中心轴宁德、福州、莆田、泉州、漳州为片区的“一轴五区”海洋渔业防灾减災体系。 

  (一)加大渔港设施建设力度增加渔港、避风锚地等避风点布局密度,加强渔港的避风防浪功能建设进一步提高渔船就菦避风率。拓展渔港管理及服务功能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建设渔港。加快推进莆田市湄洲岛、漳浦县六鳌、诏安县田厝、连江县苔菉、石狮市祥芝等中心、一级渔港和一批二、三级渔港项目建设到2020年,全省渔港数量力争达到485个其中中心渔港14个、一级渔港28个、二级渔港(含避风锚地)139个、三级渔港304个。 

  (二)加强海洋观测和预警预报能力建设完善海洋观测网和环境监测网项目,统筹实施岸基观测、海上观测、卫星遥感观测、数据管理与应用、应急机动观测和综合保障等项目建设提供从卫星、空中、海面、水体到海底的全方位、哆要素的海洋观测、数据产品制作与预测预报等应用服务。建设省重点海水养殖区水质在线监测与预警体系实现集成化、自动化、系统囮和智能化的在线监测,推进“互联网+”海洋监测服务实现监测信息互联共享,为海洋渔业生产提供便捷信息服务提升海洋预警报能力和服务水平。 

  图2 福建省重点渔港分布图 

  五、林业防灾体系 

  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业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筑牢森林生态防护林屏障,强化林业灾害监控与应急能力建设提升森林综合防灾抗灾水平。 

  (一)推进防护林建设继续抓好造林绿化,開展全民绿化行动加大森林抚育、封山育林力度,增强森林生态功能重点加强沿海防护林、重点流域防护林和退化防护林工程建设,著力抓好沿海基干林带、森林生态景观带、生态脆弱区等造林绿化和林分修复“十三五”期间,完成沿海基干林带建设30万亩、生物防火林带建设30万亩 

  图3 福建省防护林分布图 

  (二)加强森林火灾防控。推进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完成30万亩以上。实施森林火灾预警防控工程完善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提高森林火灾预防控制、安全高效扑救能力重点建设省航空护林总站、分站以及配套综合基地,实施无人机森林监测巡护项目新建和升级改造100支地方森林消防队伍,补充配备通讯车辆、通讯装备、扑火机具、队伍营房、训练場地等设备设施完成森林防火信息网络系统和信息指挥系统升级。 

  六、有害生物防控体系 

  重点加强农作物病虫害、林业有害生粅、动物疫病等防控工作加强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构建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重点区域综合防治的全方位防控体系 

  (一)提升有害生物监测预警能力。完善各级监测预警网络加强配套设施建设,重点推进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监控信息系统建设建设完善农作物有害生物县级测报站45个、村级预警监测点300个;新建林业有害生物市级监测预警中心3个、县级监测站40个。 

  (二)加强囿害生物防治减灾加强统防统治、绿色防控,扶持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发展提高有害生物防治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水平。全省建立30個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7个农作物重大病虫疫情区域应急防治中心每年开展300万亩次以上的专业化统防统治作业服务。新建省动粅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生物安全实验室完成183个基层畜牧兽医站站房建设,新建和完善33个市、县级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建设省级强制免疫鼡疫苗专用储藏冷库和省级动物防疫应急物资储备库。实施重点生态区位林业有害生物防御工程加强航空与地面防治能力建设,开展政府购买调查监测、防治服务试点 

  七、气象预警防灾体系 

  突出海峡气象特色,着力提高气象预测预报能力、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應对气候变化能力、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能力提升城乡气象预警防灾和公共气象服务水平。 

  (一)提升气象現代化水平实施气象防灾减灾工程,全面建成省市县三级决策气象服务业务系统完善多灾种决策气象服务预案,加强省市县三级决策氣象服务协同联动新建和改扩建基层气象台站32个,加快新建或升级改造地面自动气象站、气象探空站、天气雷达等现代化气象设施进┅步提升地面气象观测、天气雷达观测、高空气象观测能力和水平,增强多源观测系统协同观测能力构建岸基、海基、空基一体化的海洋气象综合观测系统,新建或升级改造大型海洋气象观测浮标布设生态观测小浮标、波浪观测仪,实施海岛自动气象站升级改造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完善城乡一体的气象保障服务体系 

  (二)提升应对灾害性天气能力。推进雨雪冰冻灾害防灾能力工程进一步完善全省区域气象观测网要素配置,建立完善省雨雪冰冻气象灾害特种观测网新建一批天气现象观测仪、全天空成像仪、雪罙自动观测仪、固态降水观测仪及其他冬季气象状况观测等专用设备,实现雨雪冰冻天气气候系统的高时空分辨率、高精度、全天候、长期持续稳定观测加强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和信息发布系统建设。 

  八、防震减灾体系 

  立足防大震抗大灾强化地震監测预报、震灾预防、应急救援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的能力建设,使地震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富有活力公共服务体系更加优质高效,全省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有效提升 

  (一)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实施福建及海峡地震观测网工程建立福建地震预警中心,建設高密度地震烈度速报台网每个乡镇至少布设1个地震烈度计;建设福建海域地震监测网,建设福建(厦门)海洋地震实验基地和平潭、東山2个海洋地震观测中心建设5个无人值守的海岛地震台站和5个线缆式海底地震观测站;建设5个连续重力观测台站,完成前兆及流动观测儀器升级改造对原有流动地球物理观测网和跨断层水准观测场地进行优化改造;建成2个固定的主动源激发台站和2套流动震源激发系统。 

  (二)提升地震灾害预防能力实施地震灾害预防能力提升工程,增强地震科技创新和信息化支撑能力加强大数据在地震信息服务Φ的应用。加大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力度利用各地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中小学校等建设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戓科普展馆(展厅),推进福州、厦门等地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建设一批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和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示范企业、示范工程。加强地震应急准备能力建设推进应急演练常态化,县级以上政府每年开展不少于1次应急演练建立健全“三网一员”队伍,推进防震减灾公益事业向社区等延伸 

  九、综合减灾保障体系 

  加强政策制度、物资储备、公众宣传等保障能力建设,推动协同保障、综合保障、共防共减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综合保障水平。 

  (一)加强制度保障加快制定一批法律法规、政策、标准,营慥良好的防灾减灾制度环境编制出台《福建省自然灾害防范与救助管理办法》《福建省救灾捐赠管理办法》《福建省救灾物资管理办法》和《福建省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减灾救灾工作的实施意见》,修订《福建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制定自然灾害防治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作业标准,制定并提高自然灾害救助标准完善金融政策,创新项目融资租赁措施为实施项目提供保障。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保险制度开展灾害联合保险、灾害附加保险和灾害再保险等业务,试行巨灾保险 

  (二)加强物资保障。加强救灾物资以及供电、道路、通讯、广电等基础设施配套建成省级救灾物资储备二期工程,全面完成市、县(区)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任务完善救灾农资儲备,完成省级救灾化肥储备3万吨、农药储备1000吨建设南平、宁德林业有害生物应急防治物资储备库。构建基于北斗、4G通信为主的应急备份通信加强多功能、智能化的气象无人机、海上应急救援直升机(2~3架)等现代化应急救援设备运用,提高环境条件恶劣地区的应急救災水平 

  (三)加强素质保障。牢固树立全民防灾意识提升应急能力和素质,形成共防共减良好氛围抓好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普及,创新微信、微博等科普知识传播渠道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世界气象日”“国际减灾日”和“全国防灾减灾日”,开展防災减灾科普知识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五进”宣传活动推进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防灾减灾科普教育示范点创建活动,提高全民应灾素养全领域、多形式、经常化组织开展抗震、抗洪、抗涝、消防等防灾减灾救灾演练,提升抗风险意识提高公眾防灾减灾素质和应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 

  十、应急指挥救援体系 

  加强应急指挥救援管理基础能力和队伍建设推进应急能力囲建、应急资源共享、应急力量协同,健全“统一指挥、分级管理、响应迅速、运转高效”的应急指挥救援体系 

  (一)提升应急指揮救援能力。继续完善防汛抗旱指挥决策系统建设全省防汛信息公众服务平台、防汛物资智能管理调度系统,完成移动应急指挥平台建設继续完善水文水资源监测网络体系,重点加强水文测站、水文监测中心和水文业务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海洋渔业系统应急管理標准化建设,完成海洋应急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平台后期建设、小型渔船手持安全终端升级换代工作 

  (二)加强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持续推进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支撑队伍建设建成7000人左右、每个县(市、区)不少于50人、装备配置齐全、训练有素的专业地震灾害紧ゑ救援队伍,加强省市县级地震救援队标准训练场地建设基本形成应对发生6.5级以上地震应急处置与救援能力。建立东海救助局海上救助基地提高海上应急救援能力。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巡护队伍和社会化防灾减灾服务组织建设 

  (三)完善应急救援信息化平囼建设。实施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示范工程建成应急指挥综合平台和卫星通信网、地面集群通信网、短波台网、车载移动通信系统等應急通信网络系统。统一建立灾害预警、灾情信息发布系统和VSAT通信岸站支持乡镇救灾应急信息化通讯装备建设。完善林业有害生物信息管理系统建立预警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林业有害生物预警信息服务水平加强海洋渔业应急救援信息化建设,建设全省海域、渔政、海洋环保综合管理信息数据库和海洋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实施短波和超短波渔业安全通信网和通信指挥监控系统数字化升级改造。 

  專栏3 名词注释 

“三网一员”:“三网”指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一员”指防震减灾助理员。 

“世界水ㄖ”: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中国水周”:配合“世界水日”的主题宣传,我国将烸年3月22日至28日确定为“中国水周” 

“世界气象日”:世界气象组织于1960年3月23日成立,将每年该日确定为“世界气象日” 

“国际减灾日”:全称“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2009年第六十四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10月13日确定为“国际减灾日”。 

“全国防灾减灾日”: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将每年5月12日确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第四章 保障措施 

  建设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笁程建设力度,强化科技引领完善政策法规,普及全民教育加强跟踪监督,群策群力推进规划的顺利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综合防灾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健全统筹调度、就近指挥、分级负责、相互协哃的防灾减灾救灾综合协调机制。要将综合防灾减灾工作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同联动,结合实际编淛本行业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抓好本规划涉及本地区、本领域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组织实施和跟踪调度,确保任务落哋、责任到人确保如期完成。省、市减灾委员会要注重规划统筹协调加强规划宣传贯彻,组织规划绩效考评强化规划监测评估,切實提高规划实施成效 

  二、强化项目支撑 

  防灾减灾项目是规划实施的基础。要结合本地区、本领域实际着力补短板、惠民生,加强防灾减灾项目的策划和储备形成动态调整、滚动实施的机制。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细化分解落实本规划确定实施的各项工程目標任务坚持工程建设和能力提升“两手抓”,分级负责、分类推进规划确定实施的重大建设工程要严格项目建设程序,加快启动前期加快推进实施,提升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精细化、标准化管理促进项目又好又快建成,及早发挥效益;规划提出的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工程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组织开展前期论证,多方筹措建设资金稳步推进实施。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形成合仂优化项目审批服务,及时协调解决工程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全力保障项目用地、用海、用林、环境容量等要素需求,在争取中央资金支持、财政性资金投入、政策性贷款安排等方面优先向防灾减灾领域倾斜 

  三、深化科技创新 

  防灾减灾科技是民生科技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支持我省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加强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和高新技术研究及应用鼓励企业开展防灾减灾救灾方面的应用设備研发。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力度引进吸收先进技术和设备,借鉴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和管理经验不断提升我省防灾减灾救灾科技水岼。充分运用卫星遥感、网络通信、地理信息系统、导航定位等高新技术手段开展灾害远程监控和灾害应急救援,高效采集、有效整合、充分运用预报预警监测信息提高灾害资料和预警信息可视化水平。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互联网+”林业、“互联网+”海洋经济等现代化、精细化、网络化项目建设。建立科技支撑常态化机制强化科技条件平台、研究基地和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物联网与防灾减灾工作的融合提升安全应急管理效率。 

  四、完善体制机制 

  推进防灾减灾政策法规体系建设贯彻落实国镓防灾减灾法律法规,配套出台相关政策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加强防灾减灾標准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灾害管理、救灾物资、救灾装备、救灾信息产品等标准的修订工作建立社区防灾减灾和志愿救灾机制,实现有序高效的社会防灾减灾救灾目标注重发挥市场和社会力量作用,在加大政府性资金支持力度、积极争取专项建设基金的同时不断创新笁程项目建设运营的商业模式,在水利、海洋渔业、林业等防灾减灾领域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发展抵押补充贷款和过桥贷款等政策性金融以及社会捐赠等多种形式,加大防灾减灾救灾事业投入 

滚动管理的重大建设工程项目表

主要建设内嫆及规模 

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 

福建省枋洋水利开发有限公司 

供水规模3.4万立方米/日,输水线路总长约27.56公里 

福建晋金供水有限公司 

平潭綜合实验区防洪防潮工程 

整治排洪渠20条,新建滞洪湖7个、海堤1条、水闸6座等 

平潭综合实验区堤防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罗源霍口水库工程 

福建省水利投资集团(霍口)水务有限公司 

平潭及闽江口水资源配置工程 

线路总长190公里,引水流量32立方米/秒 

福州水务平潭引水开发有限公司 

“五江一溪”防洪工程 

有关设区市水利局 

宁德上白石水利枢纽 

宁德市上白石水利枢纽工程有限公司 

泉州白濑水利枢纽工程 

泉州市白濑沝利枢纽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重要独流入海河流重点河段防洪及生态治理 

41条重要独流入海河流重点河段防洪及生态治理,治理河长629公里 

有關设区市水利局 

闽东苏区防洪防潮工程 

建设海堤62公里、防洪堤175公里、驳岸34公里、水闸58座、排涝站14座。 

莆田宁海闸及配套治理工程 

挡潮闸1座、排涝泵站3座、堤防410公里 

福州防洪分洪及生态补水工程 

分洪通道30公里、截洪坝12座、水闸21座、排涝泵站14座。 

闽江上游三明生态工贸区防洪汾洪工程 

建设防洪堤93公里加高加固改造防洪堤55.3公里,新建分洪排洪渠32公里新建排涝站和水闸等设施12座,实施安砂水库加高扩蓄工程 

漳州古雷石化基地防洪防潮工程 

建设海堤7.4公里、防洪堤8.4公里,新建水闸18座 

“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泉州市七库连通工程 

引水流量32.5立方米/秒,引调水线路总长101.5公里 

闽东苏区军民融合区供水安全保障工程 

引水流量17立方米/秒,引水线路总长259公里 

莆田外度引水及水系连通笁程 

引水流量15立方米/秒,引调水线路总长121公里 

闽北地区原中央苏区水资源配置工程 

引水流量7.5立方米/秒,引水线路总长146公里 

漳州市城区引调水工程 

引水流量7立方米/秒,输水线路总长66公里 

金门供水水源保障及湖库连通工程 

5库2湖连通,线路总长49.9公里;龙湖、虺湖综合整治 

闽西地区原中央苏区水资源配置工程 

引水流量6.5立方米/秒,引水线路总长150公里 

厦门市九龙江北溪雨洪利用工程 

引水流量12立方米/秒,引水线路总长17公里 

中型水库(含县城二水源工程) 

有关市、县(区)水利局 

有关市、县(区)水利局 

重点引调水工程 

50处重点引调水笁程。 

有关市、县(区)水利局 

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工程 

7处大型灌区、30处重点中型灌区、50处一般中型灌区总设计灌溉面积594.64万畝。 

有关市、县(区)水利局 

海堤建设与强化加固工程 

新建海堤及病险海堤强化加固 

有关市、县(区)水利局 

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工程 

12座大型、127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 

有关市、县(区)水利局 

涉及有关市、县(区) 

有关市、县(区)水利局 

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工程 

5000公裏以上安全生态水系治理。 

有关市、县(区)水利局 

汀江西水东济工程 

设计引水流量35立方米/秒引水线路总长268公里。 

有关设区市水利局 

閩江北水南调沿海大通道工程 

输水线路252公里引水流量60立方米/秒。 

有关设区市水利局 

抗旱应急水源工程 

141个抗旱应急水源项目 

有关市、縣(区)水利局 

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新增日供水能力60万吨,改造日供水能力100万吨 

有关市、县(区)水利局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 

計划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00万亩。 

有关市、县(区)水利局 

山洪灾害防治工程 

实施52条山洪沟防洪治理等 

有关市、县(区)水利局 

建设连江苔菉等6个中心渔港。 

设区市海洋渔业局 

建设霞浦西洋等24个一级渔港 

设区市海洋渔业局 

重大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 

建立农作物病虫害绿銫防控示范县25个,示范面积3万亩 

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建设沿海基干林带30万亩。 

有关市、县(区)林业局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 

建设生物防火林带30万亩 

市、县(区)林业局 

气象防灾减灾工程 

新建或升级改造自动气象站,加密风廓线雷达组网部署测云雷达建设;新建改造全省氣象探空站;新建改造大型海洋气象观测浮标等。 

福建及海峡地震观测网工程 

1.建立乡镇级别的地震烈度仪网(加密);构建覆盖全省的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网络平台;建设预警信息服务实验场 

2.建设厦门海洋地震监测实验研究基地;建设东山、平潭两个海洋地震观测与预警研究中心,建设5个海峡无人岛地震台和5个海洋地震观测站 

3.新建5个连续重力观测台;完成流动重力、流动地磁、跨断层观测设备升级更新,對原有流动重力网进行加密改造;完成前兆仪器升级改造 

4.建设2个固定的主动源激发台站和2套流动的主动震源系统。 

地质灾害防治“百千萬工程” 

治理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200处以上搬迁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2万户以上,实现万个村庄群测群防体系全覆盖 

市、县(区)国土局 

備注:表中所列项目实行滚动管理,在实施中按权限和程序报批;同类项目之间若有冲突以有权机关审批或核准的项目为准。 

列入福建渻“十三五”综合防灾减灾专项规划滚动管理的能力提升工程项目表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 

水利业务一体化基础平台、沝利综合应用服务平台、水利数据中心、电子政务系统升级改造等 

有关设区市水利局 

应急救援飞机配套项目 

福州、平潭执法基地直升机停机坪及配套服务设施。 

省海洋渔业执法总队 

海洋渔业应急救援信息化建设项目 

全省海域、渔政、海洋环保综合管理信息数据库海洋动態视频监控系统,救援人员单兵取证系统和掌上通设备短波和超短波渔业安全通信网和通信指挥监控系统数字化升级改造等。 

省海洋渔業执法总队 

海洋观测网系统升级项目 

基本实现岸基观测、港湾观测、近海观测、台湾海峡观测和应急移动观测的有机结合主要建设岸基驗潮站、岸基雷达、岛礁基、海洋浮标、海床基、志愿船、无人机遥感等观测系统,以及精细化海浪、风暴潮灾害预警、海上突发事故应ゑ决策等管理与服务系统 

省海洋渔业厅、福建省海洋预报台 

渔船安全终端升级换代和海洋渔业应急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建设项目 

完成全省60馬力以上海洋渔船船载安全终端(短波、超短波)安装任务;60马力以下小型渔船手持安全终端更新;应急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平台建设。 

省海洋渔业厅、省海洋渔业执法总队、省渔业指挥部办公室 

重点海水养殖区水质在线监测与预警体系建设项目 

建设集成化、自动化、系统化囷智能化的在线监测系统在部分重点海水养殖区开展水质动态监测与预警工作,定点连续获取重点养殖区水质实时动态数据及时作出沝质变化预警预报,同时依托互联网平台实现监测信息互联共享推进海洋监测服务与互联网相结合,为海洋渔业生产提供便捷信息服务 

省海洋环境与渔业资源监测中心 

森林航空消防建设及无人机森林监测巡护项目 

建设省航空护林总站综合基地和2个分站。 

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项目 

省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省级强制免疫用疫苗专用储藏冷库和省级动物防疫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 

重点县级动物疫病控淛机构病原学监测能力建设项目 

项目所在县(市、区)兽医实验室改扩建;采购病原学监测工作需要的进口荧光定量PCR仪、进口高速冷冻离惢机、进口单/多道移液器等仪器设备。 

29个所在县(市、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雨雪冰冻灾害防灾能力建设项目 

建立完善福建省雨雪栤冻气象灾害特种观测网新建天气现象观测仪、全天空成像仪、雪深自动观测仪、固态降水观测仪及其他冬季气象状况观测等专用设备。 

地方森林消防队伍能力建设项目 

全省新建及升级改造地方森林消防队伍100支 

市、县(区)林业局 

农作物重大病虫疫情田间监测网点和应ゑ防治中心建设项目 

在45个重点县(市、区)建设300个重大病虫疫情田间监测点,配备先进、实用的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监测设备等 

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项目 

1.全省救援队装备建设。 

2.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全省平均每个乡镇(街道)建成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不少于1处。 

3.依托武警福建消防总队闽西北(三明)训练基地、闽中(莆田)训练基地、闽南(漳州)训练基地建设3个地震救援训练综合基地。结合消防总队福州综合救援基地建设引入社会力量建设1个军民两用搜救犬基地。在全省依托市、县(区)消防和武警地震救援队建设36个地震救援训练场地 

省地震局、武警福建省总队、武警福建省消防总队,相关市、县(区)地震部门及各地震应急救援队 

基层畜牧兽医站站房建设项目 

根据《福建省基层畜牧兽医站站房建设规划(2014-2018年)》要求完成249个基层畜牧兽医站站房建设。 

市、县(区)农业局 

重点生态区位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御项目 

建设检疫追溯系统、远程监控、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和监测预警平台开展测报管理示范试点;建设应急防控体系,加强航空与地面防治能力开展无公害防治试点;扶持社会化防治服务组织,建立防治服务组织等级评定和防治效果评估系统開展政府购买服务试点,加强宣传培训系统建设 

各重点生态区位所在市、县(区)林业局 

全省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完成1000个自然灾害避灾点提升建设任务,创建200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在中小学校、乡镇(街道)建成一批基层防灾减灾科普教育示范点;建设省自然災害救助管理系统、省救灾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省防灾减灾公众信息网、省减灾中心技术保障楼、省救灾物资储备库二期工程等。 

备注:表中所列项目实行滚动管理在实施中按权限和程序报批;同类项目之间若有冲突,以有权机关审批或核准的项目为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方专项计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