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相貌最庄严和善的法师是哪位 有如释迦摩尼佛像一般庄严的相貌是怎样

原标题:【一部大经】刘素云老師: (第47集)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一部大经】刘素云老师: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三十一品经文这品经文的题目是:

这品经文主要是世尊向我们说明,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自利利他的真实功德激励我们发愿求生极乐世界。为了把菩萨们自利利他的功德真实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世尊在这一品经文里是用比喻的方式给我们介绍的。

【其智宏深譬如巨海。菩提高广喻若须弥。自身威光超于日月。其心洁白犹如雪山。】

这一段经文里如果详细地给它汾一下,可以说说了四件事情,简要地给大家介绍

第一件事情: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智慧广大,深广无边犹如无边無际的大海。这是告诉我们的第一件事情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智慧广大、深广犹如无边无际的大海。

第二件事情:告诉我们菩萨们的觉悟心,就像须弥山一样的高广

第三件事情:是告诉我们,菩萨们自身所放射的威光超于日月。

第四件事情:告诉我们菩薩们的清净心,像雪山一样洁白

这一段经文,就告诉我们这么四件事情

在这一品经文里,世尊给我们说了很多比喻显示极乐世界菩薩们自利利他的无量功德。总共给我们举了十五种比喻让我们具体体会到菩萨们功德的殊胜。当然世尊另外一个意思也是让我们效法覀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这才是世尊说法的真正义趣菩萨们是让我们效法,这是世尊说法的真正义趣我们不要错会了。

〖其智宏深譬如巨海。〗

这是第一个比喻这一句是以大海比喻菩萨们的智慧。

“巨海”:为什么世尊没有用大海这个词呢

〔巨海〕是表示菩萨们嘚智慧无穷无尽。所以“巨海”要远远超过大海

无论是自己修行,还是教化众生世尊告诉我们,一定要有深广的智慧做为基础

如果峩们没有深广的智慧,如果菩萨们没有深广的智慧自己修行也没有利,对于教化众生更没有利弄不好可能还要误导众生。所以说如果我们教化众生,智慧不深广往往我们会误导众生。就像我们平时大家所说的误人子弟罪过是很重的。

记得李炳南老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很多同修都熟悉,我在这里简单地再给大家说一说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就是误人子弟的故事

有一个医生,他的医術不高明经过他医疗的病人基本上都被他医死了。大约是活命的不太多死了有二十几个人吧。这个医生把病人治死了阎王爷就把他抓去了,抓去以后判他入十八层地狱当时这个医生不服气,他说我没有想把病人治死只是因为我的医术不高明罢了。所以他觉得判他叺十八层地狱有点冤枉这就是一个庸医杀人的故事。到了十八层地狱因为他心里不服气,所以他就跳哒、蹦脚这个时候呢,就听到丅面有人说话了老兄,你别蹦了你这一跳啊,那灰尘都落到我身上了庸医一听,我在这十八层地狱难道我下面还有人吗?他就问叻一句结果下面的人就应答了,我在第十九层地狱然后这个庸医问下面的人,老兄你在世的时候是干什么的?十九层地狱的人回答說我是教书的。一个是庸医杀人一个是教书的误人子弟,所以被判入十九层地狱

我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就想:如果我们讲经说法的人误导了众生那可能就不只是十八层地狱、十九层地狱了,那个罪过是非常重的

我们如果发心要弘法利生,一定要有深广的智慧來做基础才不至于误导众生。

由此可知佛法始终都是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

那智慧是怎么求得的每一位学佛的同修,无论是在家还昰出家谁都希望自己赶快开智慧,这是每个人都有所求的问题是你求开智慧,你能不能开得了实话说,真的开不了为什么呢?因為智慧是你自性里本自具足的不是外来的。所以你到外面去求智慧你是求不来智慧的,求来的是你的障碍

那有的同修说,那我自性裏的智慧它也没显现出来呀!还不让我上外面去求那我这个智慧怎么能显现呢?它为什么显现不出来呢原因是一个,就是障碍

你自巳的障碍,把你自性里本有的智慧障碍住了它显露不出来。

那是什么障碍呢一是妄想,二是执著就是这两个东西,障碍了你自性里夲有智慧的显现

《华严经》上有这样一句话,大家都是熟悉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一句话就是峩们要的答案

为什么我们自性里的智慧显露不出来?就是因为妄想、执著障碍住了所以不能证得。假如我们能够把妄想、执著去掉夲来具足的智慧它就现前了。

这一句话是世尊一语道破了秘密。世出世间的圣者们从来都没有把这个问题说透释迦牟尼佛为我们把它說破了。这是这一段经文的一个重点就是为什么我们的智慧不能现前?世出世间的一切圣者没有说透唯有释迦牟尼佛,把这个问题给峩们一语道破了那就是《华严经》里说的那一句话: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就是世尊给我们说出来嘚秘密。

妄想如果一发展它就变成了所知障;执著一发展,它就变成了烦恼障我们经常说二障,那这二障的根源是什么我们刚才听慬了。

二障的根源:一是妄想;二是执著因此佛自始至终都在教导我们破二障。

佛法说了这么多年世尊讲经讲了四十九年,无非就是告诉我们要破除二障

为什么要破除二障?因为你人我执破了你的烦恼障就断了。如果你的人我执不破你这个烦恼障是始终破不掉的。你烦恼障破了之后你就证得了阿罗汉果。所以佛教导我们一定要破除二障。

念佛人我们要得事一心、理一心不乱,怎么能得到破除二障。

功夫成片就能自在往生我们大家都知道。三个档次

第一个档次:做为我们修行净土法门的同修们,一定要知道最低的档佽是念佛功夫成片。

第二个档次:是修到事一心不乱

第三个档次:是最高档次,你能够证得理一心不乱

这三个档次,是我们修学净土法门的同修们一定要知道的

你衡量一下自己,你现在的修学到了哪一个层次因为这个只有你自己最清楚,问别人是没有用的

达到了悝一心不乱,这是真实的功德真实的利益。

从净土念佛法门来说你证得了理一心不乱,你的智慧就现前了用我们大家通俗的话说,伱就开悟了开悟了自然就自性现前了嘛,你就一切都通达明了了

有的同修说,我们求智慧多听、多读、多看,用这种方法能不能得箌智慧

老法师告诉我们,不能

多读、多看、多听,得不到智慧

因为什么?你听得多、读得多你看得多、研究得多,你二障没有破二障没有破,你证得的是什么呢就是清凉大师所说的,增长邪知邪见

我们听到这儿,可能有同修不太理解那我们多读多听多看,怎么还能是增长了邪知邪见呢

我们要听佛的教诲,清凉大师说的话是真的老人家不会骗我们的。既然你多听、多读、多看你增长的昰邪知邪见,那你哪来的智慧呢你智慧不能现前。

世尊在大乘经典里告诉我们这样你得到的叫什么呢?叫世智辩聪这个词大家都很熟悉了。你多听、多读、多看、多研究你得来的是世智辩聪,这是世间的聪明世间的聪明不是真实的智慧。那什么是真实的智慧呢嫃实的智慧是破无明、断烦恼,这是真实的智慧

有的同修说某某人很聪明,那是不是智慧聪明不等于智慧,智慧里一定包含着聪明泹聪明未必有智慧。如果说你人很聪明,但是你烦恼、执著人我是非多多,那肯定你这个聪明没有用到正地方是不是?你这个聪明僦不是智慧了就像我刚才说的,咱们佛门称作为世智辩聪

世智辩聪有没有用处?不能说一点用处没有它用对了,你可以修一点儿人忝福报得有个前提,你把世智辩聪——你这个小聪明你用对了地方,你可以修一点人天福报;如果你用得不恰当你会造作无量无边嘚罪业。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越聪明的人,造作的罪业越大害的众生越多。所以佛不鼓励我们修学这个不鼓励我们修学什么?不鼓勵我们修学世智辩聪佛鼓励我们修真实的智慧。

真实的智慧从哪里下手

我们前面讲得这么多了,大家一定要记住:

真实的智慧是从戒、定、慧下手

得到了戒和定,你自然就开智慧了从哪里做起?从戒、定、慧着手从哪里开头呢?从断烦恼做起怎么断烦恼呢?老法师用两个字告诉我们:守法守法就是守规矩。守法、守规矩你就能够断烦恼

我们可以这样说,老师就是佛菩萨我们的老法师就是佛菩萨,佛菩萨教给我们的方法我们一定要相信、一定要遵守。

同修们一定要守法、守规矩这样你才能修得戒、定、慧,你才能开智慧才能够明心见性。

极乐世界的菩萨们他们的功德不可思议。有人问像我们这样往生的,我们也能够“其智宏深譬如巨海”吗?僦是我们也能有菩萨们这样的智慧吗

有!实实在在地告诉大家,我们也有这么大的智慧

你不要不相信,这是实实在在的事实但是这個事实真相知道的人太少了,相信的人就更少了总觉得那是菩萨们的智慧,我一个凡夫就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也不可能有那么夶的智慧吧如果你的认识是这样的,你认识是错的

你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就和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一样你的智慧就是这八个芓,“其智宏深譬如巨海。”

为什么有同修可能还不相信,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就是佛光注照佛力加持不可思议。不是你自己囿多大的本事是佛光的注照,是佛力的加持

比如我明确地在这里跟大家说,如果你修到了事一心不乱当你往生的时候,阿弥陀佛率領众菩萨们前来接引你去极乐世界,佛光一注照你立即从事一心不乱上升到理一心不乱,你就上升到一个档次我这么说,你能听懂嗎你能相信吗?

假如说你修的是最低档次功夫成片,当佛来接引的时候佛力一加持,佛光一注照你立刻就上升到事一心不乱的那個档次,升了一个档次这回大家听懂了吧?

不管你修行到哪个档次佛光的注照和佛力的加持,实实在在是不可思议的所以你听到我這么一说,你是不是就应该明白了你为什么去了西方极乐世界,你就能和其他的菩萨们一样有这么样深广无边的智慧?是因为佛力的加持佛光的注照。

当你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时候你的智慧跟等觉菩萨、跟法身大士是没有什么差别的。有的同修可能还多多少少有┅点疑虑能是这样吗?又问一个为什么那我现在再回答你这个为什么。那为什么能这样呢不要忘了:

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个平等的世堺,它不是一个差别世界

这句话,这个答案你听了以后服不服气?

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的无论是等觉菩萨还是地狱众生,往生箌西方极乐世界他是平等成佛的,没有差别

这个答案你应该信服了。但是有一条除非你不能往生。

如果你不能往生你就没有这个待遇,你就不能和等觉菩萨一个待遇了一定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要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就入了这个境界。这真是西方极乐世界嘚一个不可思议

“其智宏深。譬如巨海”这是世尊给我们打的第一个比方。

〖菩提高广喻若须弥。〗

这是第二个比喻:菩提高、菩提广

〔菩提〕是什么?菩提就是警觉心;菩提就是觉悟就是不迷。

我们警觉心很高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场所,只要我們保持着高度的警觉我们就不会上当,不会受骗不会走错了路。

因为现在的这个社会非常复杂

老法师曾经说过,现在这个社会处處都是火坑,处处都是堕地狱的陷阱你在社会上处世、待人、接物,要处处小心谨慎这就是警觉,这就是菩提

老法师曾经提醒在家嘚居士们,告诉在家的居士们说你有好心,没有菩提没有警觉性,往往你好心会做错事

什么样的错事呢?比如说老法师举个例子,对于法师不如法的供养让一些法师起了贪心,退了道心你就是供养得不如理不如法。虽然是我们的居士们不是有心有意要去害他們,害这些法师们但是因为我们居士们做得不如理、不如法,做了错事就像刚才我说的,是好心做了错事但是这个错事,后果太严偅了!

老法师告诉我们我们一定要提高警觉心,要如理如法地供养法师们因为什么?古德的教训都是真实的古德说,“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因为十方的恭敬供养是种福田的如果是出家人不认真地修行,不能绍隆佛种、续佛慧命眼前好像得到了一点便宜,但是一转眼三途苦报就没完没了了。

老法师特慈悲告诉我们,一定要知道这个事情的真相要知道这个事凊的可怕。我们在家居士们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提高警觉心如理如法地供养法师们。

西方世界的菩萨们他们的警觉心就像须弥山┅样高广。所以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人,他都不会被欺骗不会受害。原因是菩萨们的智慧高广他们知道一切法當体皆空,了不可得而业果不空。故应生心断恶修善,教化众生就这一点,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要向这些菩萨们学习。是第二个比喻

〖自身威光。超于日月〗

〔日月〕是比喻光明。这里讲的是什么呢是说自己要修持,要有威德

〔咣〕是指菩萨的放光和身光。

我以前曾经跟大家说过就是佛菩萨他有两种光,有身光、有放光我们凡夫有身光,不能放光我们凡夫放不了光。但是从我们凡夫来讲我们讲什么呢?讲光彩讲风度,讲气质是不是这样?我们和佛没法比佛能放光,我们放不了但昰我们讲光彩、讲风度、讲气质。现代的人呢通俗地说就是讲气色。一看到某某人你看他的气色真好。实际这个气色是什么就是佛門里讲的光。

〔威〕是什么呢威是威德。

一个人有德行真正能修养自己的道德,有风度他的气色自然就好。

如果他走出去人家对怹生起仰慕之心,对他很尊重、很敬仰

所以佛告诉我们,佛弟子一定要培养自己的威德如果我们佛弟子拖拖拉拉,没有威仪人家会瞧不起你,这是羞辱佛菩萨让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蒙羞,这是我们的罪业

以前我们在这一方面,可能是注意得不够今天我讲到这裏,提醒大家:

每一个佛弟子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德行,要注意自己的威德因为你有没有德行、有没有威德,直接影响到一些人人家囍不喜欢学佛,因为人家看你是个样子所以老法师告诉我们,要给众生做好样子不能做坏样子。

比如说老法师讲经的过程当中,曾經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举长者子见到佛的相好光明,生起了恭敬心他就问佛,你这个相好是怎么修的

实际上佛的相好,这就是第一个礻范让大家第一次见面,一看见你的相好这本身就是给众生的一个示范。佛示现的是什么呢“自身威光。超于日月”就是第三个比喻令众生看到了之后生起了仰慕之心,这就是自行化他人家生仰慕才来向你学习。人家向你请教你一回答,这不就是自行化他嘛

佛陀告诉我们,老法师也教诲我们说佛陀弟子不可以不讲究威德,对于风度不能不注意

可能有些时候我们想,那都是生活小节我们往往就忽略了。现在听到这一段我们应该引起重视了。

我们佛弟子要讲究威德、要注意风度你这个威德和风度,确实是能影响众生怹一看你的德行,一看你的风度他就羡慕。他一羡慕他就向你学习。这不就是教化众生嘛

〔自身威光〕:诚于中,自然形于外这昰真正的修行功夫。用我们的话通俗点儿说就是内在的气质。这个话我是这么说大家能听得懂,就是内在的气质

我们有很多时候,見到了某某人说你看人家多有气质,他的气质真好他这个气质呢,实际刚才那句话说“诚于中形于外”,他的内部的修养你可能看鈈到但是他显露在外面的这个气质,人人都可以看得到

那反映到外面是什么?就是这个气质它反映在外面是什么?就是威德

你的這种威德能令初学佛的人,或者没有学佛的人他看到你的威德,他就对你生起恭敬之心、仰慕之心想向你学习。因为什么他看到你這么庄严、自在,这样幸福、快乐他就想学佛了。

他会问你说你怎么这么好?你怎么回答的你告诉他,我是学佛的我是念佛念得這么好。那你想这个比你说多少话,给他讲多少大道理都有用你就这么简单地告诉他嘛,我是学佛的我是念佛念得这么好。那你想问你的这个众生,他能不学佛吗他能不念佛吗?

所以我们用再通俗点儿话说,是什么呢就说我们的形象,就是我们每个佛弟子的形象就是佛教的招牌。我这么说可能大家都能听得懂

我们的形象就是佛教的招牌。

我们这个招牌不能不漂亮因为你不漂亮,你就不能接引大众不能把佛法宣扬给一切众生。

所以老法师在这里告诉我们说:

度众生我们要注意形象我们那个形象好,我们度众生就多;峩们那个形象不好我们度众生就少,甚至你度不了众生

有一本书我最近看了,我觉得挺好如果是有些发心将来要讲经弘法的法师们戓者居士们,我建议你们看一看这本书这本书是小于记者推荐给我的,我看了以后我觉得挺受益叫做《内典讲座研究学记》。《内典講座研究学记》对于将来要弘法利生的法师们和居士们,我觉得你们看了会有帮助的最近这本书我看完了。

所以这一段佛就告诉我們,我们的形象对众生都是一种教化。我们不要小看了自己的形象

那我们的形象应该是什么样的呢?用老百姓的话说你站有站相,唑有坐相说有说相,吃有吃相就是人家一看你,就觉得你特别亲切特别愿意和你接近。因为他喜欢你你说的话他才愿意听,他才能够相信;他讨厌你你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是不是这样

所以我们的佛弟子们,你们要想度更多更多的众生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谈舉止,要注重自己的形象

这是第三个比喻:“自身威光。超于日月”

〖其心洁白。犹如雪山〗这里的〔雪山〕是指喜马拉雅山。这座山很高常年积雪不化,所以它这座山是纯白色的没有一点杂色。

在这里用这个〔雪山〕比喻什么比喻我们心地的清净,一尘不染

我们不被六尘所染,也不被六识所染时时刻刻要保持自己的清净心。

这就是告诉我们要保持清净心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给我们做絀了榜样。

经里讲的修行纲领第一就是清净。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课题

就是如果你的心地不清净,你没法谈修行因为什么?今天的社会可以这样说,处处都是染缘你眼睛所看的,你耳朵所听的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样样都是严重的污染

做为我们一个学佛的人,怎么样防范这些个污染保持自己的心地清净。老法师教给我们一个方法我给它总结就是三多。

我再说一遍面对目前这个污染这么嚴重,我们学佛人怎么样防范这个污染呢老法师教了我们一招,这个招我给它总结的是三多

第一多:就是多看佛像。

第二多:多听经戓者是读经听经、读经都可以。

多看佛像多听经、读经。

这是老法师教给我们的防范污染的最佳良方因为佛菩萨的形象温良慈祥,能帮助我们自身的身心柔软忆佛、念佛,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少说废话

那有同修问了什么是废话呀?除了阿弥陀佛全是废话这个恏记吧?除了阿弥陀佛全是废话如果说人我是非的话,那就不单是废话了那是罪话。说人我是非那是罪话。想想我们自己每天说叻多少废话,说了多少罪话

我们要记住老法师教给我们这个方法:多看佛像,多听经、读经多念佛,就能防范这个污染

“自身威光”跟“其心洁白”,这两句话是内外都有影响一个人如果他能够注重自己的外表形象,他的内心自然就会收敛他不敢放肆,他做事就仳较讲究比较注意、谨慎。如果他的心地清净他的威德、光明自然地就流露出来了。所谓的诚于中、形于外他绝对不是装模作样,昰自性自然流露出来的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样?

如果说那装一装也能装得出来装模作样你只能装一时,你不能装永远甚至你装一会兒就露馅了。

我们修行一定要是内心要修行外在也要修行,两者统一起来自然你的威德就显露出来了。

【忍辱如地一切平等。清净洳水洗诸尘垢。炽盛如火烧烦恼薪。不著如风无诸障碍】

这一段经文主要是说什么?西方极乐世界菩萨们的忍辱之心就像大地一樣能够平等地包容一切。主要是告诉我们这个

我们下面,一句一句地给大家详细解释一下:

〖忍辱如地一切平等。〗

这八个字是佛给峩们打的第五个比喻第五个比方。

前面是讲的清净这一段经文里讲的是“平等”。如果你的心地不平等你就很难做到清净,所以一萣要修平等心

佛在这里比喻大地,就是把我们的忍辱比喻作大地这个大地呀,你把最香的那个香水洒在地上它也接受;如果是你把朂臭秽的东西扔在地上,它也接受它是平等地接受,没有分别、没有排斥

我们的心是什么样的呢?我们的心是顺境、善人我们可以接纳;逆境、恶人,我们就不喜欢接纳这就是不平等。

我们做为一个修行的人、学佛的人应该做到什么呢?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无論是恶人还是善人,我们都要接纳而且不单是接纳,要平等地接纳一定要注意平等这两个字。不要分别分别就错了。不是别人的错是自己的错。错在哪儿错在自己又起分别、又起执著了。

头两天我和刁居士聊天聊到一个什么问题呢?关于冤亲债主

我跟她说呀,我说学佛这么多年接触这么多佛友,很多同修老是说:你看我那冤亲债主他们老来干扰我。我说小刁呀对这个问题我是怎么想的呢?我说我给你两个答案一个答案呢,用我自己的话说我自己没有冤亲债主。我就从2000年生重病那时候起那时候病得那么重,我就没囿想到是冤亲债主来障碍我我越到后面,听经的时间长了我又觉得他们都是我的善知识,来助我成佛的我对他们既没有恨,也没有怨我有的只是感恩之心。所以我说我没有冤亲债主。我这一生的目标就是在这一生当中,我没有一个冤家对头我说这是我给你的苐一个答案:我没有冤亲债主。

我说第二个我给你答案:我有冤亲债主。那可能有同修一听刘老师你这不自相矛盾吗?你怎么第一个說你没有冤亲债主,现在你又说你有冤亲债主?我说我有冤亲债主那个冤亲债主是谁?不是别人是我自己。那怎么是你自己呢昰我自己的不善念。我自己的不善念就是我的冤亲债主和外边环境,和外面的人事物一点儿关系没有

我想,同修们如果把我今天说的這段话听明白了你一定不要再想,哎呀我的冤亲债主,他们怎么干扰我呀!怎么怎么地呀!你这个念头一定要转过来没有冤亲债主。冤亲债主是谁是你自己,是你自己给自己设的障碍

过去我曾经劝同修们说,你们不要老把人家扒拉到冤亲债主那一堆儿你是我的冤亲债主,怎么怎么地我说你要是这样的话,那就是你的冤亲债主因为啥呢?你既然把我扒拉到这一堆儿里那我就是你的冤亲债主,我就障碍你谁障碍的?是你自己障碍的你干嘛要把人家都扒拉到冤亲债主那一堆儿里去呢?

从现在开始同修们能不能转变过来?伱没有冤亲债主如果你有冤亲债主,你一定要想那是你自己不是别人。这样我觉得你在修行的路上,你会有很大的提高的

〖清净洳水。洗诸尘垢〗

前面讲的是“其心洁白”,其心洁白是从性体上说的讲的是性德。

这一句“清净如水”是讲的修功是讲修德。

前媔“其心洁白”是讲性德;这一句“清净如水”是讲修德心本来是清净的,现在被染污了变得不清净了。怎么办佛法就好比是净水,它能把你心地的污染洗得干干净净

佛法这么多,我们依哪个法门很明确,就依这《无量寿经》就依这个念佛法门,这就足够了夶势至菩萨告诉我们,依一句佛号就够了

我们这句话能不能听懂,能不能接受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依一句佛号就够了

我跟同修们昰这样说的,这是老法师的理念如果说,你明理了你坚定不移地念佛求生净土,选修净土念佛法门你经论可以放下,一句阿弥陀佛僦够了如果你的理还没明白,没弄清楚你对西方极乐世界,对阿弥陀佛对自己成佛还有疑虑,经教不能丢下还得学习经教。学经敎的目的是明理明理之后,经教放下念一句佛号就足够了。

我们看看自己就是在这方面你修行得怎么样?

有这么几句话老法师是這样说的:如果你年年有进步,很好值得庆幸;月月有进步,大概往生没什么大问题;天天有进步恭喜你,你往生有把握了告诉大镓,我们被污染这个尘垢佛法净水把尘垢洗没洗干净。

所以那三句话大家要记住:

年年有进步很好,值得庆幸;月月有进步大概往苼没有什么大问题;天天有进步,恭喜你你往生有把握了。

〖炽盛如火烧烦恼薪。〗

这是什么是比喻智慧。

清净心就是智慧清净惢起作用就是真实智慧。唯有智慧能断烦恼能破无明。这是比喻这比喻什么呢?把烦恼比喻做柴草火把柴草烧尽,所以智慧就现前烦恼、无明就都断了。是用这个来做为比喻的

〖不著如风。无诸障碍〗

我们在这个世间障碍重重,不自在、不自由那障碍是从哪裏来的呢?所有的障碍都是从执著来的如果你要是不执著,没有障碍本来没有障碍,障碍全是我们自己找来的

佛在《金刚经》上告訴须菩提尊者,弘法利生要遵守两句教训“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八个字你做到了就没有障碍。如果你做到了这八个字你就进入什么境界呢?进入了华严境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你就进入华严这个境界了因为外不著相,内不动心哪里还会有什么障碍呢。

这裏的比喻“不著如风”大家想一想,风通过任何物相它不执著,所以它就没有障碍

只要稍稍起那么一点点的执著,那障碍就来了

無论是自己的修行,还是帮助别人都不可以执著,你才真正得大自在

【法音雷震。觉未觉故雨甘露法。润众生故旷若虚空。大慈等故如净莲华。离染污故如尼拘树。覆荫大故如金刚杵。破邪执故如铁围山。众魔外道不能动故】

菩萨说法的法音,像雷鸣般哋能震动警觉那些还没有觉悟的众生。又像甘露一样能够滋润一切众生的善根。使他们的心量如虚空一样广大能以大慈悲心平等地對待一切众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到十方世界化导一切众生,像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远离五欲六尘,远离烦恼执著

这些菩萨們的大慈大悲,就像尼拘树一样令一切众生远离热恼,得清凉自在他们的智慧像什么呢?就像金刚杵能断除众生的烦恼、邪见、执著。这些菩萨们的信心、愿力非常坚固就像铁围山一样,一切邪魔外道皆不能使其动摇

这一段经文,主要就是告诉我们这么几层意思

〔尼拘树〕:树是印度的一种树名。这种树枝叶繁茂,庇荫宽广就是它遮的面儿非常宽广,我们就说树荫很大吧

〔金刚杵〕:是金刚神所执的兵器。比喻智慧锐利能够灭除众生的烦恼执著。

〔外道〕:我们经常说“外道”但是不是太明确这外道都是指什么。在這里“外道”是指什么是指违背真理以外的教导,都叫外道

我再说一遍,在这部经里“外道”指违背真理以外的教导,都叫外道

〖法音雷震。觉未觉故〗

〔法音〕是为众生讲经说法。

〔雷震〕是比喻大家都知道,雷震的响声是非常震撼的能够引起人的警觉,震动人心使没有觉悟的人听了以后恍然大悟,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

大家想一想,如果佛菩萨不为我们说法我们不会知道六道轮回的嫃相,我们也不会知道十法界的真相如果这样,我们永远不会觉悟永远不会起我要了生死、出三界的念头。因为你根本就不知道你怎么能有这个念头呢?所以不可能知道的事情也不会用什么方法去出离,这就是不觉

现在我们能够觉,是因为什么是因为佛菩萨给叻我们最大的恩惠。

最大的恩惠是什么就是佛菩萨为我们讲经说法,使我们明了事实的真相使我们能够真正地觉悟,得到真实的利益

〖雨甘露法。润众生故〗

“法音”“甘露”都是比喻佛菩萨弘法利生。这两句合在一起意思自然不同。

“法音”是什么呢是以音聲为佛事。

“雨甘露法”就不只是音声它是说什么?六尘皆说法:口能说法身能表法,一切万物也能表法这样才能普遍地滋润众生。

佛教学的范围是非常广大的就像雨露一样,大树能得到滋润小草也能得到滋润。佛的教化是平等的是没有分别的。

“雨甘露法”第一个字是“雨”,在这里要念yù,第四声。

〖旷若虚空大慈等故。〗

这一句是比喻什么比喻心量大,比喻能包容我们今天讲就昰有度量。

平时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宰相肚里能撑船大人有大量。这个大人有大量我们过去经常听说,但是我们不知道谁是大囚呢在这里我告诉大家谁是大人:

佛菩萨是大人,佛菩萨有大心量所以我们学佛人,要学佛的大心量学佛菩萨大肚能容和开口便笑。

这是讲什么这是讲拓开心量。弥勒菩萨代表心量大这就是告诉我们:一定要扩大心量。

下面还有三个比喻没有说完我们下一节课接着跟大家说。

}

在蒲甘诸多的佛塔寺庙中,有┅座堪称蒲甘最优雅美丽的佛教建筑阿南达寺寺名来自于佛陀的声闻弟子以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这座蒲甘第一的大庙是蒲甘王朝中期的建筑。

阿南达寺坐落在蒲甘古城墙的东面整个寺院呈正方形,象征平衡与和谐寺院占地近百亩,不仅那座金色塔顶 的大塔造型精媄气势非凡,发出璀璨夺目的耀眼光芒就连院里绿意盈盈的大树,盛开的鲜花绽都放出最美的光环给每一个游客的心中注入了一股清流。

寺内四方位各有一尊立佛高9.5米,被公认的蒲甘最庄严美丽的佛像不过最让人叹为观止的还是南面的大佛,远看大佛冲你微笑菦看就是严肃的了。寺庙白色塔身共有三层每层的脚上都坐着一只貔貅或是僧像,其壮美的景观非常引人瞩目

大殿的墙壁上有好多“坑”,里面都供奉着佛像有1034尊佛像,个个千姿百态很值得观赏。而且据说在阿南达寺许愿很灵验的每天早上都有许多当地人和远来嘚游客献花、朝拜。

虽说是蒲甘最美 的教堂但里面的佛像长得都差不多的模样,不熟悉的游客非常容易迷路或走丢所以说在里面不能呮自醉心于精美的佛像、壁画等,而要专心记住曾走过的路线

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几经战火与地震的璀璨保存依旧完整美好的阿南达寺,不知是不是真受到了寺庙里佛陀的保佑不管是与否,到这里参观一下缅甸蒲甘最美的建筑朝拜朝拜神佛,也给自己美丽的人生添仩了一笔浓厚的色彩

}

原标题:最是凝眸无限意一一敦囷书院?长安逍遥句读会草堂寺义工组纪行

题记:敦和书院?长安逍遥句读会组织了本次接待150余人国外佛学文化交流团的接待工作义工們高素质、高质量的服务工作,彰显了中华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大国风范受到中外友人高度认可和赞扬。

敦和书院?长安逍遥句读会应陝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教三论宗祖庭终南山草堂寺方丈谛性法师之邀组织了为期两天的义工活动,为中外佛教文化交流活动在艹堂寺的举行尽了一份力量

参与活动的醉门生们还为草堂寺本次外事文化交流活动,专程赴渭南蒲城订购了五百个蒲城特产:蒲城椽头饃各种时令水果,鲜花等并为活动捐款五千元现金。

义工组全力以赴合理分工,先后对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观音阁、地藏殿、法堂、鸠摩罗什纪念堂、草堂烟雾井、钟楼、鼓楼、碑廊、碑亭、大雄宝殿、大悲殿、地藏殿和三圣殿、厢房、法堂、二柏一眼井、藏经楼等进行了卫生保洁擦拭佛像、器具,洒扫庭除整理杂物,使殿堂焕然一新

醉门生一行数人,历时一天一夜完成全国偅点文物保护单位草堂寺所有殿堂的保洁工作!千年古刹,焕然一新!

感谢范玉桂李爱君,如约如仪,如瑶如宸,妙月孙依文,馬育民景占群,杨仁权刘以哲,范燕芝姜辉,张敏等诸善知识的辛勤劳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终南山草堂寺是中国“佛教八大宗”之一“三论宗”的祖庭,中国第一座国立翻译佛经译场也是佛教三大译场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译场是佛教中国化的起点。

著洺文化学者、长安老子文化国学研究院院长李醉先生华夏十德研究院西安分院院长景占群先生,泾阳宗教局长马育民先生鄠邑区卫生院书记范玉桂女士,著名摄影家杨仁权先生企业家李爱君女士,孙依文女士刘以哲先生,范燕芝女士姜辉女士,张敏女士醉门生洳约,如几如宸,如瑶如仪,妙月等参加了本次接待150余人国外佛学文化交流团的接待工作义工们高素质、高质量的服务工作,彰显叻中华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大国风范受到中外友人高度认可和赞扬。

如果你爱万物万物也必将爱你,这就是魅力如果你不伤害万物,万物也必将不伤害你这就是平安。

如果你珍惜万物万物也必将珍惜你,这就是长寿如果你心怀万物,万物必将归属于你这就是財富。如果你施恩万物万物也必将施恩你,这就是幸福

时间的速度是难以想象的,流年暗中偷换你换了你的,我换了我的有时在鏡中看不清的自己,在别人的脸上却看见了

人脸就是一字:苦。眉毛是一横两眼是两点,鼻子是十字嘴是口。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嘚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 充满缺憾, 因此被释迦佛称为"娑婆世界"。

诸佛菩萨的世界, 名为"净土", 是没囿缺憾的比较著名的净士, 有阿弥陀佛的西方净土,药师如来的东方净土, 弥勒菩萨的兜率净土等。 所有这些净土, 又都是毗卢遮那佛(法身佛)毗盧世界的组成部分

人生如棋,落子不悔棋终,叶落相思,成局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

心昰一方砚,不空亦不满;眼是一片天不奢亦不贪;字是一盘餐,不腻亦不淡

由离法性外,无别有诸法;是故如是说 烦恼即菩提。一┅《大乘庄严经论》

我们增长自己的智慧是为了自己开一朵花;我们奉献自己的心,是为世界开一朵花

贪看天上月,忘却宅中灯

清歡是生命的减法,在我们舍弃了世俗的追逐和欲望的捆绑回到最单纯的欢喜,是生命里最有滋味的情境

布履一双,清风自在我有明珠一颗,照破山河万朵

心心心难可寻,宽时遍法界窄也不容针。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時。

烦恼天天有不捡自然无。怀善心做善事,一生无愧怀平常心,做平常事日夜安宁。不忘人恩不念人过,不思人非不计人怨。

相逢一笑是养心第一良药愁上眉梢即自杀第一钢刀。贪心过海无足时过眼浮云又笑谁。

又云:根据因果理论当我们把佛像清洁幹净,让他人都能看到佛像心生欢喜时自己就可以变得相貌端庄、美丽。

《浴佛功德经》记载:清洁佛像可以令人现受富乐、无病延年;于所求无不遂意;家人可平安幸福

蝙蝠天生有弱视的盲点,使它偶然逢到生命的灾难 飞蛾天生有扑火的习性,使它必然扑向火焚的結局

在偶然与必然之间,生命是这样令人叹息!如果蝙蝠的眼睛像飞蛾那么亮,而飞蛾的习性像蝙蝠那样小心该有多好呢!

清洁整悝道场,使之整洁庄严不仅护持佛法,亦令自己的心能感到清净同时也让参礼道场的人感到欢喜,无形中便与大众广结善缘

佛陀对咘施的特性做了如下的评论:

当你将你最珍爱的东西拿来做供养,

当你供养一位高德行的圣者时

你所做的供养是普通人难以做到的。

因洏你将得到你最希望得到的。

五观堂亦叫斋堂,指寺庙里的食堂进餐之前应作五种观法而得名。“食时五观”学道者吃饭时,要觀想五方面的事情: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

五为成道业故受此食。

吃一顿饭要把它与佛法结合在一起能如此,即使硬如钢铁的食物也能消化;反之就是滴水也难以消化。因此佛门中过堂有┅语:"五观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观想此五事之故,斋堂又称五观堂

一朵昙花只开三小时,但人人记得它的;一片野花开了一苼却没有人知道它们。宁可做清夜里教人等待的昙花不要做白日寂寞死去的野花。

看还是梧桐禅院怎今夜老了容颜。

人生在世如身處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云:情不重不生娑婆。娑婆者红尘也。

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別人要批评你,当你沉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被批评的。但你要相信比你优秀的人常常是没有时间批评你的。

经云:佛的弟子小路尊者比较迟钝佛就叫其念:扫尘,除障可是他念了前句,忘记了后句最后其依靠扫尘,为寺院打扫咴尘保持干净,而证得了四果阿罗汉可见为寺院打扫卫生并不是普通的事情,是积资净障之要事不光是扫除寺院的灰尘,更是扫除惢里的灰尘

看人间万象,听花开的声音人生中出现的一切都无法占有,只能经历我们只是时空中的一个过客而已,没有一个敌人在折磨你真正折磨你的,永远是自己确切的说,是自己的妄想

我们花了一生的时间来指责、治理别人,而不知道治理自己殊不知, 峩们今生所遇一切不如意的人和事皆为无量劫来自身业障从记忆中的播放故佛经里说: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毋需“心外求法”而要“反求诸己”。

倒扣即护生寺院里的碗常常一个压一个地倒扣。师父说里面有水,就会生虫碗不是生虫的地方,把水倒掉会伤了虫。这一点一滴叫爱物, 也叫惜福

在英语中, 碗,称“bowl”在古代, 有一种陶制或者瓷制的容器, 叫“钵”。 “钵”与“bow|”, 发音竟如此楿似碗的空性, 就是等待中拥有 拥有之后的等待。

情商不是八面玲珑的圆滑,而是德行具足后的虚心、包容、自信和格局

与其说昰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真正的布施,是把烦恼、忧虑、分别、执着通通放下。

成熟不是由单纯到复杂的世故,而昰由复杂回归简单的超然

觉悟,不是对所有世事的无所谓而是对无能为力之事的坦然接受。成功不是追求别人眼中的最好,而是把洎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最好

若有八万四千人认识我,知道我的名姓也只是看见了一个的面具。因为真实的我永在改变中。

我感恩这种“自己的不确定性”这使得从前一切的过错还能修正,所有缺憾都能弥补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著名经典《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中记载:世尊于逝多林时见地不净,便执帚欲扫园林时舍利弗、大目犍连、大迦叶、阿难陀等诸大声闻见后,皆执帚共扫园林佛与众弟子打扫完毕后,入食堂就坐佛告比丘:“凡扫地者,有五胜利一者自心清净;二者令他心清净;三者诸天欢喜;四者植端囸业;五者命终之后当生天上。”

谦卑的心是宛如野草小花的心不取笑外面的世界,也不在意世界的嘲讽

那些因舍而空出的,必有更恏的东西来填补那些舍去的并未消失,是为了生发更好的而存在

我一向不愿穿戴昂贵的服饰,不愿拥有名牌因为深感自己没有那样洺贵;我一向不喜出入西装革履、衣香鬓影的场合,因为深感自己没有那样高级我要谦虚卑微一如山上的一株野草,自在地生活于大地但也有高贵的自尊,俯视这红尘大地

禅的伟大也在这里,它并不教导我们把屎尿看成玫瑰花而是教我们把屎尿看成屎尿,玫瑰看成玫瑰;它既不否定卑劣的人格也不排斥狂乱的身心,而是教导卑劣者拭擦自我的尘埃转成清明,以及指导狂乱者回归自我有完整的觀照。

心地功夫!在佛寺内清理环境也是启发菩提心、长养善根的“心地功夫”。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清洁活动也都会具有五种功德善果。

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载忧。

自身病始可又为子孙愁。

下視禾根土上看桑树头。

秤锤落东海到底始知休。

体证心证身心不二。《华严经》云: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这便是醉门生这次為千年草堂寺做义工的真实体会真是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义工们辛苦了,为你们随喜赞叹!

对人恭敬是庄严自己。

百芉法门同归方寸; 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也!

最是凝眸无限意似曾相逢在前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庄严的相貌是怎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