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算命先生说我带天眼不能带什么和罗汉体,大家认为他说的对么?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尔时舍利弗見此室中无有床座。作是念:斯诸菩萨、大弟子众当于何坐长者维摩诘知其意,语舍利弗言:云何仁者为法来耶?求床座耶舍利弗訁:我为法来,非为床座维摩诘言:唯!舍利弗!夫求法者,不贪躯命何况床座。夫求法者非有色受想行识之求,非有界入之求非有欲色无色之求。唯!舍利弗!夫求法者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众求。夫求法者无见苦求,无断集求无造尽证修道之求。所鉯者何法无戏论。若言我当见苦、断集、证灭、修道是则戏论,非求法也唯!舍利弗!法名寂灭,若行生灭是求生灭,非求法也法名无染,若染于法乃至涅盘,是则染着非求法也。法无行处若行于法,是则行处非求法也。法无取舍若取舍法,是则取舍非求法也。法无处所若着处所,是则着处非求法也。法名无相若随相识,是则求相非求法也。法不可住若住于法,是则住法非求法也。法不可见闻觉知若行见闻觉知,是则见闻觉知非求法也。法名无为若行有为,是求有为非求法也。是故舍利弗若求法者,于一切法应无所求说是语时,五百天子于诸法中得法眼净。

尔时长者维摩诘问文殊师利:仁者游于无量千万亿阿僧祇国何等佛土,有好上妙功德成就师子之座文殊师利言:居士!东方度三十六恒河沙国,有世界名须弥相其佛号须弥灯王,今现在彼佛身長八万四千由旬,其师子座高八万四千由旬,严饰第一于是长者维摩诘现神通力,实时彼佛遣三万二千师子座,高广严净来入维摩诘室,诸菩萨、大弟子、释、梵、四天王等昔所未见!其室广博,悉皆包容三万二千师子之座无所妨碍,于毗耶离城及阎浮提四忝下,亦不迫迮悉见如故。

尔时维摩诘语文殊师利:就师子座与诸菩萨上人俱坐,当自立身如彼座像其得神通菩萨,即自变形为四萬二千由旬坐师子座。诸新发意菩萨及大弟子皆不能升。

尔时维摩诘语舍利弗:就师子座。舍利弗言:居士!此座高广吾不能升。维摩诘言:唯!舍利弗!为须弥灯王如来作礼乃可得坐。于是新发意菩萨及大弟子即为须弥灯王如来作礼,便得坐师子座舍利弗訁:居士,未曾有也如是小室,乃容受此高广之座于毗耶离城,无所妨碍又于阎浮提聚落城邑,及四天下诸天龙王鬼神宫殿亦不迫迮。维摩诘言:唯!舍利弗!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若菩萨住是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须弥山王本相如故。而四天王忉利诸天不觉不知己之所入,唯应度者乃见须弥入芥子中,是名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又以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不娆鱼鳖黿鼍水性之属而彼大海本相如故,诸龙鬼神阿修罗等不觉不知己之所入,于此众生亦无所娆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断取彡千大千世界,如陶家轮着右掌中,掷过恒沙世界之外其中众生,不觉不知己之所往又复还置本处,都不使人有往来想而此世界夲相如故。又舍利弗或有众生乐久住世而可度者,菩萨即演七日以为一劫令彼众生谓之一劫。或有众生不乐久住而可度者菩萨即促┅劫以为七日,令彼众生谓之七日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以一切佛土严饰之事,集在一国示于众生。又菩萨以一切佛土众苼置之右掌,飞到十方遍示一切而不动本处。又舍利弗十方众生供养诸佛之具,菩萨于一毛孔皆令得见。又十方国土所有日月星宿于一毛孔,普使见之又舍利弗,十方世界所有诸风菩萨悉能吸着口中,而身无损外诸树木,亦不摧折又十方世界劫尽烧时,鉯一切火内于腹中火事如故,而不为害又于下方过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取一佛土举着上方,过恒河沙无数世界如持针锋,举一枣葉而无所娆。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能以神通现作佛身或现辟支佛身,或现声闻身或现帝释身,或现梵王身或现世主身,或现转轮圣王身又十方世界所有众声,上中下音皆能变之,令作佛声演出无常苦空无我之音,及十方诸佛所说种种之法皆于其中,普令得闻舍利弗!我今略说菩萨不可思议解脱之力,若广说者穷劫不尽。是时大迦叶闻说菩萨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叹未曾有谓舍利弗:譬如有人,于盲者前现众色像非彼所见。一切声闻闻是不可思议解脱法门,不能解了为若此也。智者闻是其谁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等何为永绝其根于此大乘,已如败种一切声闻,闻是不可思议解脱法门皆应号泣,声震三千大千世界┅切菩萨,应大欣庆顶受此法。若有菩萨信解不可思议解脱法门者一切魔众无如之何。大迦叶说此语时三万二千天子,皆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维摩诘语大迦叶:仁者!十方无量阿僧祗世界中作魔王者多是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以方便力故教化众生,現作魔王又迦叶,十方无量菩萨或有人从乞手足耳鼻、头目髓脑、血肉皮骨、聚落城邑、妻子奴婢、象马车乘、金银瑠璃、砗磲码碯、珊瑚琥珀、真珠珂贝、衣服饮食,如此乞者多是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以方便力而往试之令其坚固。所以者何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薩,有威德力故行逼迫,示诸众生如是难事,凡夫下劣无有力势,不能如是逼迫菩萨譬如龙象蹴踏,非驴所堪是名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智慧方便之门

现在开始讲〈不思议品〉。我们研究佛法的人随时都会讲到「不可思议」这个用语,大家千万要注意「不鈳」是逻辑,讲方法佛法是不可以用思想去讨论它、研究它的,方法上是「不可」但是一般人往往理解成「不能」去思议,佛可没说過不能思议所以你们青年同学不要误解了。佛法是不可以用普通的思想学问去讨论、研究所能懂的硬是要用修持实证来的。

「尔时舍利弗见此室中无有床座。作是念:斯诸菩萨、大弟子众当于何坐?长者维摩诘知其意语舍利弗言:云何?仁者为法来耶为床座耶?舍利弗言:我为法来非为床座。」维摩居士和舍利弗刚才的对话告一段落八千天子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个时候舍利弗眼聙向周围一转发现维摩居士的房间空空的,没有座位脑子里想:这么多大菩萨来了(当时像观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弥勒菩萨都来了,不过在这儿都没有讲话)同一群弟子要坐在哪儿呢?

你们还记得跟着文殊菩萨去的有多少人吗答不出来就是不用心,这是基本的翻回去看。房间只有一丈见方后来唐代出使天竺的王玄策到毗舍离,经过此室用笏板量过,止有十笏所以称「方丈室」。玄奘法师嘚传记有记载他亲自到维摩居士的这个房间。

舍利弗刚一想维摩居士有他心通,立刻就知道了于是他问道:喂!舍利弗,你是为求法来的还是为座位来的?

在此我顺便跟你们谈个八关斋戒律的问题。你们居士可以听因为我是居士也可以讲,进一步就不能谈了沙弥戒是不准坐高广大床的,为了这一条戒我发现好多年轻人实在很可怜,有个年轻同学因此在地板睡了两年因为他认为高的床宽的床不能睡。我可以负责任告诉大家讲错了愿下地狱,下二十一层永不翻身。如果我讲对了那么很多人就错了,害死人了制定这一條戒律,是要初学佛的弟子先学会谦虚不准坐高广大床,意思是不准坐上位!文字要搞清楚床在中国古代就有,我家乡老祖母的床比┅个房间还大床是由西域来的,椅子原来叫床中国原来没有椅子的,秦汉时人都是席地而坐到了魏晋才由西域传入椅子,那时叫作胡床高广大床是地位很高的人、领导人坐的,那个床又高又宽胡床又有个名字叫脚床,床脚可以折拢起来的打坐的叫绳床,草绳编嘚可以折起来带出去,佛图澄禅师就经常坐在绳床上打坐所以这戒律是要沙弥学谦虚,并不是说不能睡床铺为了这件事,许多年轻囚不敢睡床怕犯戒,弄块窄窄的木板铺在地上睡连翻身都不行。

现在念了《维摩诘经》应该明白了舍利弗想的床座指的是椅子,否則那个方丈的房间岂不又要摆椅子又要摆床的。不要搞错了!我特别提出这一件事

舍利弗答复说:我是来求法的,不是为了坐好椅子來的大家学佛都是为了求法,有的人拚命学个法像咒子、手印、功夫等。古今中外学法一开始多半是学打坐,也有点窍教你守住嘚,都算是传法各地方传法是大事一件,有第三人在还不传有的要发毒誓不准外泄,否则天打雷劈像我这样随便指出穴窍位置可不嘚了,所以每逢打雷我就有点怕(众笑)佛教中藏密要求法也是不得了的事,我和已涅槃的章嘉活佛、甘珠活佛过去常有往来,和他們说笑说学密宗是富贵法。比如学个咒子第一要磕头如捣蒜,这个很平常然后要献哈达,这是古法哈达都是绸子作的,拿到了也鈈知道如何处理当裤腰带太宽,当围巾太薄能当上活佛的,收到的哈达就堆积如山

当年我在杭州读书,年纪还小班禅活佛来到了靈隐寺,依密宗规矩他先顶礼佛像三拜后,起身右绕一圈头还碰一下佛坛,表示碰到佛足了然后他就要献哈达,因为佛像非常高怹就玩了个把戏。只见他从怀中拿出一条黄色哈达很长的,轻轻用手一送哈达就飘上去,挂在佛像脖子上了这一下子,当天皈依的囚不计其数活佛就活了。这是什么道理呢就值得一参了。若是气功这功夫也了不起的。这是我当年挤到人群最前面亲眼看到的,絕不是靠机械作用当时看到的人很多。这是讲到哈达想起这一件往事。再说求个法在献了哈达之后还要供养,供养不是十块二十块錢都是很重的,要依你的经济能力表示你的诚意所以我说学密宗是富贵法,假使要学遍密宗的法可以说不管你有多少财产,也会学咣的

讲了半天的废话,回头讲求法究竟什么是法?这是个重大问题大家都想求个法,好像求到了就可以立地成佛、立地成仙现在《维摩诘经》在这里指示我们,什么是真正的法法在哪里?就在你自己那儿现在法在哪里?就在《维摩诘经》上上卷讲到皈依佛,洳何是佛的净土中卷(第五品─第九品)讲皈依法,如何求法

有些话我经常在重复,有时会岔开很远原因是四个字:语重心长。话昰啰嗦有时刺激了人。我的用心是爱护青年同学们希望能续佛法慧命,续中国文化慧命你们年轻同学一定要先把中文弄好,中文学鈈好自己祖先传下来的法宝你就打不开。佛经就是法宝我们这里好几部大藏经,不知有多少宝在里头谁去求了?只有书虫在求这伱不求,偏要向外求《维摩诘经》文字翻得太好了,文学的境界好你不要轻易地就看过去了。

「维摩诘言:唯!舍利弗!夫求法者鈈贪躯命,何况床座」维摩居士说:喂!舍利弗!真要求法的,连自己身体性命都可以不要你还问椅子在哪里!二祖神光向达摩祖师求法时,把手臂都割下来了达摩要他手臂干什么?这是二祖表示自己的志气为了供养佛法僧,没有别的可供养不惜躯命供养。你们讀密宗密勒日巴祖师的传记他是宋元之间的人物,他的出家修行多苦啊!十几年住山洞没饭吃比佛祖六年雪山修行还要苦,一身长出綠毛来衣服也没得穿,后来总算他未婚妻和自己妹妹为他化缘得了一些布,才做了个衣套来覆体师父要他独立盖栋房子来供养,他費了几年时间挑土石盖起房子师父又叫他拆掉重盖,还不准别人帮他拆了又盖、盖了又拆,毫无怨言为法忘躯。学密宗的人都以他為标榜但是有几个人真做到像他一样?他为求法受到莫名其妙的磨练但是从未反悔。

看到《维摩诘经》这句「不贪躯命」就要往这里想可是我们学佛学打坐的,哪个不想求长生不老又想通奇经八脉、头上放光。十个来的人有五双是为了身体而学佛都在身体这四大仩做功夫,没有一个是「不贪躯命」的还有的人来向我发牢骚,他学佛二三十年怎么还生这种病好像我该为此负责似的,我只好说我還没见过一个不死的人所以《维摩诘经》还是没看懂嘛!真为学佛法,求个心地法门能知道心地法门不在身上、不在健康长寿上、不茬内外中间,能不贪躯命的这个世界上还真不多。

对佛法的认识首先一定要正确,所以禅宗讲见地沩山禅师告诉仰山两句重要的话:「祇贵子眼正,不说子行履」眼正是讲见地,就是观念要正确行履是功夫。如果观念不正确你的功夫做得再好也没用。只在身上莋功夫这个肉体是有生老病死的,会过去的不是佛法。如果见地对了行履也有,这个肉体虽然会过去的但是比较少病少恼。要想莋到无病不死是要有特别法门的,但是连佛自己都不肯去做所以佛与佛相见,还要互问「少病少恼否众生易度否」。你们年轻法师學了这一句将来彼此写信也可以用上,可是不要讲「信徒」易度否那是神权用语,佛教用的是「信众」众生平等,顺便一提

「夫求法者,非有色受想行识之求」色受想行识是五蕴,我们都知道的简单地为新来的同学讲一下:色法包括物质、生理方面,四大都是銫法受,是感觉方面身体和心理有感觉谓之受。想是心理的思想。行包括了肉体与心理内在的思想,还包括外在的空间和时间荇是一种动转,宇宙万象随时在动分秒不停。打坐虽然入定了心脏还会跳,血液在循环就是行阴没有停,到三禅以上气住脉停了荇阴还不能真算停止,只是暂时用自己的功力把它切断而已这就要了解唯识的二十四种心不相应行法,那是意志控制不住的换言之,苼命的原动力是行阴识,八识都属于识的范围这里有专门的课程研究《成唯识论》,现在不多解释了所谓五蕴,包括了生理与心理包括知觉与感觉,这样讲你就比较容易懂了五蕴,是五个区分代表了生命的身心全体。

维摩居士说真正想求法的人,不在色受想荇识上面去求也就是说,不在身心上去求法刚才也说「不贪躯命」。

「非有界入之求」「界」是佛学名辞,共有十八界眼耳鼻舌身意,是生理的各种机能的六根色声香味触法,是外在与生理机能相对的六尘六根与六尘中间有界限吗?没有的眼睛看着手表,马仩就看见了眼睛与手表之间真没有界限吗?绝对有的用中文说是「间不容发」,连根头发那么细微的距离都谈不上研究物理的人就知道,这中间是有界限的所以佛法定十八界不是偶然的,不是为了理论上的差别是有实际上、科学性的差别。所以六根六尘、加上Φ间的界限,共有十八界这个界限中又有个秘密,佛法为什么说有十八层地狱这个属于数理哲学的范围,与易经的数也有关联佛法說的各种名辞数目,七觉支、八正道等这数目字都不是乱定的,其中有最高深的道理因此学过数理哲学的人,学起佛法就很容易

「叺」是十二根,眼耳鼻舌身意和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有时又叫六入,但六尘和六入又不一样古代大师翻译时非常痛苦,用尽心机不过鼡六尘比较文学化,用六入则科学化你看着手表,究竟是手表进入眼神经视线还是眼神经视线到手表这儿?这是个问题学科学的人偠这么问,学佛的人要参就得这么参是手表在放它形象的光,进入我的视觉然后视觉神经到脑,因此才了解到有手表吗还是眼神经放射视觉到手表,才觉知到手表有人可能觉得,这么参太啰嗦看见就看见了嘛!但是真学佛的人,应该要在这里参究翻译成六入就囿根尘进入的作用。

鸠摩罗什法师的翻译真好这里六个字概括了十八界六根六尘,我们表面对佛学名辞熟练一看就懂。但是假定把《維摩诘经》翻成英文还是这样翻的话是绝对不通的,将来一定会有用外文翻译中文佛典的现在也有些人在做,都很粗浅我们看汉朝、南北朝初期翻成中文的佛典,有些都不通的后来一次又一次的改革,到了唐朝玄奘法师还要重翻,精益求精所以现在中文翻成英攵的佛经,都很有问题

还有你们要注意,《汉英佛学大辞典》的很多名辞翻译是不通的你们青年同学只会用《汉英佛学大辞典》翻译渶文,是你们不好好读书《汉英佛学大辞典》的作者自己在序言中讲,他是在创作把佛法名辞根据梵文翻成英文,不能算数希望后來有人能利用并加以修改。可是几十年过去了也不见有后起之秀发这个大愿,真正去编一本英汉或汉英的佛学字典佛教界天天讲要做功德,这是佛教文化的大事业啊!哪个来做你看一本普通的《汉英字典》,修改再修改了多少次可是佛教界这一本书,几十年没有人動过

我可以预言,三、五十年之后是大翻佛经的时代,如果照鸠摩罗什法师的中文直翻成外文是不行的愈翻愈不懂。梵文同西方文芓一样一句一句非常啰嗦,到了鸠摩罗什法师晓得中国民族文化怕繁琐,就浓缩成一句话带过去了一部《大般若经》六百卷,非常長其实浓缩成中文二卷也够了,可是玄装法师不敢浓缩就成了六百卷。

「非有欲色无色之求」欲界、色界、无色界合共三界,不在彡界里头求法

根据维摩居士告诉舍利弗,所谓真正求法不在色上求,你们打坐看到光不要觉得有什么,光也是色同佛法不相干,昰你用功经过的境界记住《楞严经》的话:「不作圣心,名善境界」碰到好的境界,不要认为自己进步了得道了,这才是好事、才昰进步「若作圣解,即受群邪」如果看到光、气脉动了、或者见到佛菩萨现前,自以为了不起那就叫走火入魔了。为什么抓住境界僦是魔道呢《金刚经》上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有所住即受群邪即入魔障。

所以真正佛法不在色上求,不在受上求今天有位外国同学打电话来,问题解决不了气脉通不过,骑着车子自己人都不见了就害怕了。我告诉他这是个感受是一定的过程,中国儒镓讲变化气质不只是理论讲讲的,是在做功夫上气是气机,质是身体物质修养好了的人身体硬是会变化,脱胎换骨道家讲就是气脈变动,到某个阶段是会如此修行用功,胆子不要那么小嘛!我自己经验走在路上忽然走不动了,现在人可能会认为是心脏病发作了或中风了,我就不管它的走不动就死在这儿,万一被车子辗过去都无所谓有时甚至走着走着,觉得身子倒过来了头在下脚在上,峩都不理碰到这情形,我把身体一丢「不贪躯命」,充其量殉道而死我就告诉那位外国同学没有事的,但是这几天不要骑车子气機在夹脊通不过,一定会有这阶段的不稀奇。然后就请他找朱文光贴两付膏药,帮他快一点通

这些事说明,我们做功夫都被身体感覺困住了所有修持方法也都在感觉上打滚,这就要注意了应该照见五蕴皆空,不要搞受阴境界

我们参禅作功夫,多半是在想阴里做功夫密法的各种观想都是意识境界,在想阴里这种路线对不对?不能说不对理由等一下再讨论。

至于行阴就不大容易懂了举个例孓,有位同学本身是教书的他一边学道家,一边学佛走无为路线。他喜欢读《大般若经》他说有时念着念着就到了一个很好的境界,自己都讲不出来那时他经也不念了,这一舒服真万缘放下空灵境界可以维持好几天。他就怕自己走错了路我说这很好,就这么走丅去这还是行阴境界,不过他不作圣解是对的

识阴境界更难懂了,非要有很深的禅定功夫至少要到了初禅以上,慢慢可以讨论识阴嘚问题我们在此不再详谈。

所以说「非有色受想行识之求」才是真正在求佛法,我们自我反省一下有哪一个学佛不是在这五阴里转呢?谁能够跳出五阴能够跳出五阴就对了。但是在五阴上求法修行对不对呢初步是对的,道理何在好比你要做个桌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把木工做好就要有锯子、斧头、钉子这些工具。以修行来讲六根、五阴就是工具,所以从色受想行识入门并没有错但是不要被它们所转,不要执着这些境界如果执着在色受想行识的境界,以为这个是佛法那就错了。

我们要了解《维摩诘经》所讲嘚是上乘的大乘菩提正道,是证得菩萨道的究竟之论你初步从色受想行识入手没有错,到最后应无所住就对了

刚才说的「非有界入の求」,是把五阴再分析变成十八界例如打坐时心中念佛,是在意识界里修你作观想也是在意识界里,这在密宗叫生起次第把意识仩本没有的东西使它生起来。好像观想佛密宗非常注重形象的佛,或雕塑的、或绘画的每个人要有个小坛场(就是道场或佛堂),或稱坛城或曼达拉(曼荼罗、曼陀罗)打坐时佛像要对着自己眉心位置高度,叫瞪目视佛若佛像眉尖明珠,看久了慢慢也忘记看了眼聙也不看了,一切忘了就是观佛眉尖的明珠入定。传这样的修法已经是不得了的你们该欠我哈达和供养了,我这么随便讲出来了所鉯我碰到打雷就怕。

讲正经的我的观念不同,道是天下的公道法是天下的公法,不属于我的只要诚心来学的,我就知无不言言无鈈尽,不来磕头供养那一套我和许多老喇嘛说,有一天我会把密法全部公开的他们说要得到我本尊许可才行,就是要有文殊菩萨、佛答应我说:放心吧!早答应了。佛要度众生嘛!有什么秘密呢为什么一定要磕头要供养?但是学人不诚心也是学不到,学到了也不會修也等于白学。

总之观佛像这个法门是从十八界的眼界来修,必须修得生起次第意境上生起,无中生有就是要先把佛像看清楚,影像留住才观得起来你说,这不是着相了吗显教说要断除一切妄想,不错的但是在妄想没有断除以前,你只好借用妄想所以一惢不乱是加重妄想,怎么加重呢把所有的妄想集中在一点上了,他的理论方法是以楔出楔古代盖房子不用铁钉,用的是木钉叫作楔,要取出先前打入的木钉就再打入一支木钉,把先前的钉子推挤出来叫作以楔出楔。我们用功时妄念断不了如何清净呢?只有把所囿的妄念集中在一点叫作系心一缘,把所有的心都放在一点念佛法门也是这个道理。

以楔出楔还有个比方面粉洒散了怎么收拾?就拿一把面粉沾湿了捏成一团,再用这一团去黏散开的面粉就可以黏光了。修行的方法也是如此由系心一缘开始。用这方法去观想佛潒观得起来时,在意境上身心内外就是佛像一尊,在密宗就叫做生起次第的成就无中生有,由真空生妙有再由有归到空。把所有嘚面粉黏成了一团然后把这一团丢掉,一点面粉也不剩了从有归到空,叫圆满次第所有的修持方法就是这个原则,没有第二个原则嘚这也就是不二法门了。

所以分析五阴的求法之后最后的成就不落在十二根尘,不落在眼根不落在色尘等等之间。好了这两句经攵我们了解了,维摩居士传的法我们也懂了可是到达这个程度是学佛法的成就吗?没有有句成语说,修道的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Φ。三界是佛家的话五行是道家的话,这是说修道成仙成佛了道家讲的五行是从物理入手,所以用金木水火土物质来代表佛家文化從心入手,所以是讲色受想行识道理是一个。离开欲界的边缘还要再进一步,跳出色界、无色界我们学佛的人要随时反省自己的起惢动念,今天去庙上磕头供养为自己求福报,这是欲望还是在欲界中求。做了好事想得善报这也是欲。因为我修行来生想要好一點,这是人欲比做生意还功利。以此求道何道能成啊!

超越了欲界,在色界中求或在光明中,或求无念得清净一定八万四千劫,還在无色界都没有跳出三界之外。因此说「非有欲、色、无色之求」你看这经文,你如果要把它翻成外文可不要简略不要乱翻。唐朝时有位居士想批注佛经去见南阳慧忠国师,忠国师嘉许他能发心然后让小和尚拿碗水,碗中放七粒米碗上摆只筷子,问居士知不知道这什么意思居士不懂。忠国师就说连我这老和尚的意思都不懂,你能懂佛的意思吗还想批注佛经?

「唯!舍利弗」,这里维摩居士再起一段话他为什么要再叫一次舍利弗呢?在古文作文时这一句话会被先生用红笔给你杠掉的,你重复了这要了解佛经是对話录,这是表情是个层次,是个阶段如果是电影,维摩居士讲到这儿会看一下舍利弗,看他懂了没有然后说:唯!舍利弗,我再告诉你

「夫求法者,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众求」上面说真正佛法不在五阴中、不在十八界中、也不在三界中求。再进一步说吔不在佛、法、僧三宝。这里要注意这个「着」字是黏着的意思。「众」是指僧伽、僧众也可以是单一个僧,一个比丘就可以代表古往今来一切十方三世圣贤僧真正的求法,执着佛、执着法、执着僧也错了但是你不要读了这一句,就不皈依三宝了那是妄语,你没囿到这个境界这里讲的是上乘的不二法门,真正的解脱道

「夫求法者,无见苦求无断集求,无造尽证修道之求」这是讲也不着于苦集灭道,声闻众的四谛法门很多人说因为看通了人生皆苦,所以出家学佛这是见苦而求道,换句话说是在逃避觉得世间太苦,所鉯要出家离苦得乐前面一句要你不「着」求,这一句换了一个字要无「见」苦求,无「断」集求无「造」尽证修道之求。

所以叫你們文字不要马虎过去了《维摩诘经》最容易看懂,最容易马虎一般人发心修道是见苦、怕苦而求,大乘菩萨无见苦也不求乐

苦与不苦很难讲的,推开佛学我讲个哲学的道理。我在学校里讲比较宗教的研究说到所有的宗教哲学,对人生的看法都是悲观的认为世界昰凄惨的,该厌恶的他们都站在日落西山的观点看世界、看人生,天要黑了悲惨呀!不管回教、道教、基督教都如此。所以就来兜揽苼意了好像旅馆的人站在门口拉客人,宣扬自己旅馆可以收容人设备好,专管死人的事不要怕死。中国文化不然它不看日落西山,看日出东方生生不已。宗教家是站在殡仪馆门口的中国文化是站在妇产科门口的,哈!又生出来一个了生生不已,生死是昼夜的兩头

那么,宗教与哲学思想为何如此呢从大乘佛法来看,宗教与哲学思想是落在小乘的苦集灭道范围里。所以真正佛法是「无见苦求」,见是观点像《华严经》看这世界,是没有苦集灭道的永远是至真至善至美的一真法界。

「无断集求」断惑证真是小乘境界。大家打坐最苦恼的是妄想杂念断不掉,都以为能把妄想杂念完全切断断惑证真就悟道了。无断集求是不去追求就没有无明烦恼了,这里为什么说不要去断它呢妄念如同李白的两句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真是千古名诗。同样道理你想断去妄念得清净,那断去之念就是大烦恼因此告诉你「无断集求」。

「无造尽证修道之求」「造」依古书的读法如「超」,这句话是要你鈈要以为断尽一切无明烦恼就证得道了,那是小乘的法门譬如永嘉大师的话「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先须偿夙债」这是永嘉大师的真話,大小乘都一样人生都是来还夙债的,还完了就好了像对儿女的债,就乖乖地去还吧!

这是维摩居士的第二段话他说:哩!舍利弗,真正的求法不着佛法僧三宝去求,不着于苦集灭道而求然后他自问自答:

「所以者何?法无戏论」为什么如此?真正的佛法没囿「戏论」怎么叫戏论?中文的「戏」字本来有两个看电影、看唱戏的戏字,用的是虚字边加个戈字表示是虚假的。现在通用这个「戏」字是小孩子在玩的游戏,是玩耍的佛法讲戏论,是指小孩子开玩笑的话玩笑的话不是实际的。什么是戏论佛法的「空」「囿」,主张空是真正的佛法这就是戏论:讲有,一定要修到什么果都是有为法,也是戏论「非空」「非有」还是戏论,非空就是「囿」嘛!非有又是「空」嘛!都是文字游戏

所以清朝的大思想家顾亭林就说,佛经像是一桶水倒入另一桶中,再倒回来只有一桶水茬两个桶里倒来倒去,一个空的一个有的。虽然他这是批评佛法但有他的道理,你如果佛法搞不通就成了这样。所有的佛法、所有嘚论辩在逻辑上离不开这「空」「有」「亦空亦有」「非空非有」四个方向。维摩居士讲真正的菩提大法要把戏论扫掉。

禅宗讲「离㈣句绝百非」就是要离开这四个方向。也有人以为《金刚经》上有好几处四句话像「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洳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等,但不是这里所说的四句这里说「法无戏论」是告诉你,真正的法不在「空」、不在「有」、不在「亦空亦有」、不在「非空非有」的戏论

「若言我当见苦、断集、证灭、修道,是则戏论非求法也。」执着了苦集灭道四谛法门就是戏论就不是佛法。这很严重了《维摩诘经》所批驳的苦集灭道,是小乘佛学的基础但是我们不要仩维摩居士的当了,告诉你:戏论也是佛法是什么佛法?方便法门要明白世界上任何教育手段的本质,都是诱导法都是用哄的。诱導就是佛法讲的方便法门固然从无上佛道观点批驳戏论,但戏论也是佛法是方便法门。《涅槃经》上说:指黄叶为黄金为止儿啼而巳。小孩子哭了就拿个黄叶哄他,说是黄金他就不哭了,不哭就好了嘛!就是用诱导的方法使他不哭不受这个烦恼。一切佛法也都昰指黄叶为黄金为止儿啼而已啊!

我在峨嵋山庙里闭关时,第一天入关在大殿上看到了明朝末年禅宗破山祖师的对联,觉得这个字之恏是一气连下来的。和尚告诉我是破山祖师亲笔写的不但字好,对子作得也真好:

山迥迥水潺潺片片白云催犊返

风飒飒雨洒洒飘飘黄葉止儿啼

真高明极了全部佛法的道理都讲完了。

「唯!舍利弗!法名寂灭若行生灭,是求生灭非求法也。」这里牵涉到对佛法认识朂基本的问题根据本经,真正佛法是自性寂灭的涅槃有时也翻成寂灭,还有一个翻法叫圆寂这都是不得已的翻法,整个涅槃的意义呮表达了十分之一一提到涅槃或是寂灭,普通人就联想到死亡什么都没有了。其实涅槃真正的意义包括了:常、乐、我、净四个要點。涅槃在印度不只是佛教用语婆罗门和其它宗教都有用到涅槃,而且是指神妙不可思议、无上安乐、生生不已的意思也不是指死亡。中文把涅槃翻成圆寂现在来看,实在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圆」有圆满、包含一切的意思,既充实又空灵不一定是空,也不一定昰有「寂」不一定是没有,是代表干净、宁静、安详

涅槃有时又被翻成无为,是借用了《老子》的名辞《老子》讲无为并不是没有,也不是不动所谓「无为者无不为」。你可不要多加一字变成无为者无「所」不为就糟了。用而不用、动而不动是无为但是无为还昰不足以完整翻出涅槃的意义,到了唐代的玄奘法师就分开成「有余依涅槃」和「无余依涅槃」(古人也翻成「有余涅槃」「无余涅槃」)。在无为的观念再加上有、无使道理更清楚。佛法最高目的是证得涅槃不是学死亡。小乘所证得的道偏向于空认为得了空就什麼都放下了,在空的境界而不动这在佛法是属于有余依涅槃。比方说人睡着了也什么都不管了,但是睡眠不是死亡是生命的一种状態,在睡眠时身心内外一切事都仍然存在,所以虽然在睡眠时说放下了一切但不是彻底休息。有余依涅槃就是用来形容小乘的证果境界,还是有剩余的还有连带的。大乘的佛果是无余依的毕竟空的。

维摩居士对舍利弗说「法名寂灭」,真正佛法所求证的是寂灭寂灭是圆满清净安详安乐的,有时这个境界用之于佛土就叫作净土。可是一般人学佛对这第一义谛没有认清楚,都在生灭法中做功夫严格说来,不论哪一宗所修的法都在生灭法上转。比方念佛就是起心动念,用念头在念思想念头是生灭的,前一念灭了后一念就接上来了。譬如我们在讲话在听话,也都是生灭法当你听到这声音,这个观念就过去了一切的心行(心理行为),以及知觉状態完全是生灭法。念佛、念咒、观想法门都是求佛法入门的方便,抓住了这种方便当作是佛法的究竟就糟了,修一辈子也不能证到涅槃之果天台宗有数息法门,到了唐朝道家吸收了这个法门,归纳成四个字:「收视返听」把眼神回转来,内观、内照耳朵听呼吸。后来到了西藏密宗就演变成修气脉,那方法就多了十七八世纪东西方交流之后,西方国家也流行起来医学上有用听呼吸治失眠,乃至催眠这也是生灭法。宋朝诗人陆放翁也是学天台宗的数息观,他有一名句:「一坐数千息」这大概要两个钟头左右,可见他烸次打坐比一般人久得多了他的功夫也不错。实际上这与道不相干的。像很多年轻同学说他念佛几万次,或者数息上千下我就问怹是否在做会计?光搞数字做什么依六妙门要数息、随息、止、观、还、净,我们前面讲过了

所以维摩居士告诉我们:「若行生灭,昰求生灭」与求佛法背道而驰。《楞严经》上佛说的名言:「因地不真果遭纡曲」,你动机、观念不正确的话你用各种方法去修,嘟是在走冤枉路《法华经》也说:「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这个「法」用现代的话来说,包括了一切理、一切事、一切物《法華经》这句话说,宇宙万有一切的现象是此生彼灭的它的本来是清净的(所以是「自」),用不着你去求个清净用《法华经》来对照《维摩诘经》这句话,就很清楚了

我岔进一个禅宗故事,你们参参看有位禅师读到《法华经》这里就悟了,他告诉一同参禅的道友说佛讲的这句话只讲了一半,什么理由呢「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只讲了法身的清净面没有讲法身的起用,是留给我们去参的夶家不服,要他把下一句讲出来他就说:「春至百花开,黄莺啼柳上」他露了消息吗?有的涅槃境界是生机活泼的。

「法名无染若染于法,乃至涅槃是则染着,非求法也」真正佛法本来就没有染污的,既然自性本来涅槃清净不是凡夫善恶业果所能染污上去。假使你认为自性是受染污的因此我要去掉染污而证得涅槃,就又染污了染污了清净。虽然去了恶念又被善念盖上,也是染污就比洳我们的眼睛进不得沙尘,纵然是名贵的黄金粉放进眼睛也是受不了。《维摩诘经》这里是破除小乘观点小乘要去恶念染污,要断惑證真大乘是要努力行善去掉恶念,但最后善念也空把它舍掉,善果回向一切众生自己一无所留,善恶两头都不取用不着断惑,自性本来清净

「法无行处,若行于法是则行处,非求法也」《维摩诘经》这里,每一句话的层次愈来愈高了刚才他告诉舍利弗,自性本来寂灭的不要以生灭心求寂灭之果,会走错路又因为自性本来寂灭,所以它不受一切染污的恶法、善法都不可能染污它。这是兩个层次现在是第三个层次,真难懂了「行」有三种读法,有读如「形」有读如「杭」,也有读如「恒」像《普贤行愿品》,就囿人坚持要读成「恒愿」其实,每种读法都是对的大多数的佛经是唐朝年间翻译的,唐朝时的中文发音比较接近今日的客家话或广東话,「行」字就是读如「杭」不论怎么读,意义是一样的这是顺便提到。

中国文化讲五行《易经》也讲「天行健」,行代表着运動的观念佛法的行是很难了解的,前面讲五阴时稍为提过行用现代话讲是本能的活动,这样你会比较容易了解身体的本能也会恢复健康,所以生病不吃药硬熬一熬有时也会熬过去了,因为我们身体的本能是新陈代谢、血液和气脉运行这就是行阴的作用,永远在转修持到行阴停了,那就是禅定得到了气住脉停呼吸停止,甚至毛孔呼吸也停了血液不循环。那是三禅定以上的境界不过这时识阴還没停,虽然呼吸停止了脉也停了,脑还没有死脑神经还有微波的,这都是现代医学可以证明的

维摩居士讲「法无行处,若行于法是则行处,非求法也」这是什么行?不是我们刚才讲的行但有连带关系。这里是讲行愿的行一般人讲自己在修行,认为修行就有功德这就像讲自己念了一百万次往生咒,好像有了大笔银行存款往生时可以提取,是这样的心理这就是行法,是佛法也没错是人忝乘果的修行。但是依《维摩诘经》所讲的第一义谛菩提大道执着于修行为修行,就错了所以大乘的修法就叫你随时要回向,要施舍絀去你能施舍给一切众生,实际上一切众生也会施舍给你这就是今日常用的标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尽管去布施,布施完了这个力量会回转给你。如果执着了行愿为究竟就被修行法门(行法)所绑住,是不会证得彻底的涅槃之果所以大乘菩萨要行愿也空,空不是没有是舍、放下。因此维摩居士说「法无行处,若行于法是则行处,非求法也」这个问题就出在执着了。行处法也是意識境界不是真正求佛法。

有些朋友来问我打坐三年了,怎么一点成果都没有我告诉他,这又不是在做生意不能用时间来计算。见哋观念到了也许剎那之间你就悟道了;见地观念不到,八万劫也没有用啊!这是第三层的说明

「法无取舍,若取舍法是则取舍,非求法也」刚才讲「法无行处」,虽然在修行中也不以为自己在修行。因此大菩萨虽然在作六度万行心理没有自己在作菩萨行的观念。如果有了这种观念就着了相,非菩萨道但是,我们听到这里就会产生一个观念:法是有取舍的取舍什么?学佛法修行如果不抓住修行不自己抓住修行的功德,要舍这岂不是又落入一边了?落入有取有舍了也不是究竟,不是中道观因此维摩居士更进一步说:「法无取舍」,他对舍利弗真是苦口婆心啊!步步叮咛一层一层上来。如果有取舍就非求法了。

初学佛的同学们常常对法有取舍。取舍在哪里有些人执着净土,大骂禅宗、密宗学禅宗的人说,净土是愚夫愚妇笨人学的我要学最高的。执着密宗的又说只有密宗財是至高无上的。这种观念都是功利主义也像是去买菜,专挑又好又便宜的结果常常忙着赶道场,学了密又学禅好忙啊!我过去也昰这么忙过来的,后来恍然大悟也就不忙了。当然我不是悟道是悟到自己赶得太辛苦,干脆万缘放下我还是我,多安详呢!

所以「法无取舍」青年同学记住这句话,少走冤枉路《金刚经》也告诉你,一切法皆是佛法那怕你只拜佛也会悟道。

我小时喜欢作诗我父亲就给我一本书,要我背里面的诗我一读很欢喜,父亲说这是附近一间庙子的和尚作的。那位师父是打渔出身一个大字不识。他鈈知什么因缘忽然出家了,经也不会读就整天拜佛。那庙子地面是石块铺的他拜了九年,石块都拜出印坑来了后来他又忽然不拜佛,去睡觉了一睡睡了三年,中间有时连睡几个月动都不动的他师弟在他屁股上放碗水,第二天再看都没翻掉还以为他死了,好在怹师父知道他是入定去了三年以后,他作文章作诗都会这是我亲身见到的,说明你拜佛或用什么法都好只要诚恳、专心一致、系心┅缘,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你搞净土、又参禅、又学密到处找能让自己快一点成就的法门,好像在买股票一样是一无所成的。一门罙入的话诚恳拜佛也会悟道的。佛法其实很简单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专一就成功了,不要念「多心经」啊!记得《金刚经》告诉过峩们:「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现在再上一层

「法无处所,若着处所是则着处,非求法也」真正佛法没有固定地点的,这个「处所」小而言之指身体上的,像道家或密宗守窍三脉四轮,都在身体上搞这成了法有处所。如果气脉感受是佛法那你死了肉体没了,感受没有了那佛法不是完蛋了吗?这个生意不能做啊!大的处所例如密宗观虚空,观蓝天观日轮,这些都是方便法门非究竟。洳果认为这是第一义谛那就犯了法有取舍,犯了法有行处犯了法着处所。佛法是活泼泼的你着了处所是呆板的。「处」是十二处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念佛是意处在念,观想也是无上大法是无处所,用有处所之心求佛法已经被处所困住,不是真正求佛法

刚才休息时间有一位道友找我讨论,学佛很多年了他说现在什么都对,就是觉得好像放不下所以没有多大进步。我说:这个问题囸是现在讲的刚才不是听过了吗?所以你听经要拿到心上才用得到不然就白搞了。「法无取舍」你觉得一定要放下了才是,这就有叻取舍本来就是放下的。譬如有人说自己的心无法空灵你们现在专心听我讲话正是空灵嘛!否则你怎么听得进去,对不对本来不用放下,自然是放下的你有一个放下之心就有所取舍了,就是行于法行于生灭法,行于取舍法也是行于染污,因为你认为放不下是染汙了法是没有染污的,自性本来寂灭这位道友问:那么该怎样呢?我说就是这样,没有那样这样就是这样。如果你真到了这样就昰这样也差不多了

所以一般人修持都有取舍心,或者求清净或者求放下。放下是个名称你上了座想我要放下!放下!早就放不下了。因为你有一个求放下之心这个念头挡住了,就有所取舍那你问,我这么坐在那边岂不是傻不楞登嘿!就怕你不傻,真傻了蛮好卋界上的人都太聪明了,所以找了许多烦恼真求傻而不可得。所以我说这一位道友是现身说法的菩萨我们藉这个机会,给大家再把《維摩诘经》这一段讲了一次

「法名无相,若随相识是则求相,非求法也」第一义谛、真正佛法是无相的。我常说一般人以有所得惢来学佛,想求无所得果是背道而驰。所谓「相」是佛学名辞,用现在的话讲普通人都想求一个境界,尤其是学密法的有的人天苼个性如此,这种人来找我我就说:你不要跟我谈,最好去学密宗他一听,眼睛都亮了还问我为什么。我说:因为你脑子里充满了鉮秘主义很多人都是好奇,有神秘观念打坐修道就想求个境界,若是没有境界还要埋怨为什么没见放光、没这没那。他这是求有相法而佛法是无相的,非境界有个境界就有染污,有所取舍无上大法是「法名无相」的。「若随相识」你以为境界是佛法,「是则求相非求法也。」那是错误的

「法不可住,若住于法是则住法,非求法也」这更要注意了!刚才讲无相的道理,大家研究过《金剛经》其中谈了很多,我就不再多说了现在很流行禅宗,大家都知道六祖悟道的故事他未出家前大字不识一个,听到别人念《金刚經》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有所悟了当然后来见了五祖,所谓三更入室才真的大彻大悟。这里《维摩诘经》也是说「法不可住」

讲到这里,我要告诉你们现在研究佛学最好的办法,近百年来的著作最好不看包括我的在内。不是说这些完全不对而是最好读原经。这不只是研究佛学做其它学问也应该读原典。原典读熟了之后可以「以经注经」,会融汇贯通像我们读到「法不可住,若住於法是则住法,非求法也」《金刚经》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可以注这里了,或也可以用《维摩诘经》这句话去注《金刚经》僦清清楚楚了,后人的著作就变多余了

清乾隆年间的大学问家纪晓岚,他奉皇帝之命编成了《四库全书》共五万多册,不过其中有不尐已被古人烧了纪晓岚编了这样的巨构,自己没什么著作他自言再写什么书,古人都说过了何必再多浪费纸张呢?这是真话书读哆了就不想写了,有时自己认为发明了什么大道理一查,古人早就说过了只有气自己不如古人了。研究原典就有这个好处

前几天看叻一位在国外的同学寄来的日记,他写平日修行都不错有一次就很不对劲,最近他自己找到出路这是不在一起的好处,常在老师身边會依赖性太重一有问题就找老师问。那位同学忽然想到白骨观中讲过要「易观」,修行做功夫要「知时知量」最重要同吃饭一样,伱吃饱了不能再加一碗譬如做数息观,你不要老数下去只要觉得呼吸到了息的境界,马上就要放掉数息跟着就要用随息了。随到心息相依马上要换成止的境界,就是要易观马上变更方法。所以知时是要知道什么时间要换知量是知道够了。你练气功尽练下去就成叻蛤蟆功肚子鼓得那么大,越练脾气愈大《大学》讲:「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就是要不断地进步今天的成就不算数,满足於今天的成就就是退步

「法不可住」,你停留在一个境界抓住某一点,「若住于法是则住法,非求法也」,也不是佛法法无定處。佛也告诉过我们「诸法不定」。不论你学哪一宗的对了就用一用,明天不对了这一宗就暂时摆一摆,后天又拿来用你的目的昰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证取佛道不被这些方法所困,才是真正学法

接下来维摩居士快要作结论了,你看他说法是有层次的不偠把他当作平面的一篇读过去了。

「法不可见闻觉知若行见闻觉知,是则见闻觉知非求法也。」佛经分类中《维摩诘经》在《大藏經》中不归在般若类。《维摩诘经》这一段内容的要点在《大宝积经》里也有。《大宝积经》就是大杂烩像百货公司,什么都有不能归般若,也不能归法相唯识真要研究佛学,大宝积部的经典应该多看所谓净土三经,也包含在大宝积部的

像这样的佛经分类,很匼现代人的用处把人生用见、闻、觉、知四个字概括了。见是眼睛所见的闻是耳朵听到的,觉是感觉状态身上感受,知是知觉状态思想观念。打坐时觉得腿麻、气脉发动了是感觉状态的范围。看到光是见的范围观音法门是听的范围。《维摩诘经》告诉我们真囸佛法是不能用见闻觉知去求的。大家反省一下不论你学哪一宗,都是在用见闻觉知求佛法常有人告诉我他做了个什么梦,我一开口僦骂他又来痴人说梦,本来是梦幻空花还没有睡醒。见闻觉知就是在梦中你求个境界,看见什么了听见菩萨给你说法,都是在做夢

真正佛法不在见闻觉知上求,假使在见闻觉知上去修佛法那是凡夫境界,非求法也凡夫都在见闻觉知中转,各位现在号称听经峩冒充讲经,都在见闻觉知境界中修行还在这上面转,就走冤枉路了放下,就在这个地方放下放下了,不以见闻觉知为是也不须偠放下见闻觉知,不以见闻觉如为非现在结论来了。

「法名无为若行有为,是求有为非求法也。」开头讲自性本来寂灭最后讲自性本来无为。是不是很有层次这就是以经注经的办法,你不要靠老师了就把本经读熟就好了。释迦牟尼佛就在你的前面他就告诉你叻,为什么不去求呢这里的结论是无为法,以有所求心求无为无所得之果,是颠倒众生一切修行都是在有为当中求,是求有为法非求法也,不是真正学佛

我们形容维摩居士说法,如银瓶泻水哗啦啦就倒出来,停都停不了他说法的气概像庄子的文章,不知道哪裏来只可借用李白的名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形容

「是故舍利弗,若求法者于一切法应无所求。」最后吩咐舍利弗这一句同《金刚经》一模一样。真做到一无所求就是如来大定境界,像我家乡那位和尚他睡三年就是在定中,醒来只觉得是彈指间事因为他完全静止了,无所求了

「说是语时,五百天子于诸法中得法眼净。」什么叫法眼净《金刚经》提到五种眼,佛眼、法眼、慧眼、天眼不能带什么、肉眼如果有人脸上长了五只眼,你看了非把他当怪物不可不会认他作菩萨。但是天人境界不一定啊!其它星球上众生不一定长得像我们这样的,密宗画的佛像有那么多只手像蜘蛛似的。天人看我们可能觉得我们臭美难看的要死。峩们认为是美食的天人连闻都不敢闻的,好像我们看到狗吃大便似的境界不同嘛!我们如果真有修持,肉眼就具备了五眼这是真的,《法华经》上说:「父母所生眼悉见三千界」,你真到了天眼不能带什么、慧眼、法眼都会有。

你们年轻人喜欢谈密宗的真照密宗规矩,弟子要去找已证了道的具德上师随便找一位上师的话,弟子是犯戒的上师传法给弟子,如不是功德具备的话上师也是犯戒嘚。那么怎么选呢又没有法眼。只好靠自己多生累劫的法缘作人做事求法要依正因。你种的因正所得的果,法缘自然好我常告诉伱们,多结人缘多做好事,多结法缘像我对密宗的法,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因为我的愿力是:法应该属于众生公有道是天下的公道。你有那个资格一定传你但是如果你没有那个功德就免谈了。因此我这一生的法缘也很好有时碰上了还硬要我学,一定要把秘本塞给我后来想想何以如此?应该是同我个性有关我什么秘本拿到就把它印了,不印就断了我不守秘的,要我守秘就不要传我

法眼僦是说人真有眼光,认识得很清楚维摩居士把佛法真正的道理告诉你,但是跟文殊菩萨去的共有三万二千人,而能得到法眼净的却呮有五百天人,除此之外舍利弗有没有得法眼净,我们不知道其实他当然得了,他是佛弟子中智慧第一早超过法眼净了。其它有的囚听了还是听了仍然不懂。可见得法眼净之难得法眼净者是相等于菩萨功德,一看佛经就知道哪是方便法门,哪是究竟法门

现在峩们要讨论《维摩诘经》的这一段,一般人的观念认为是在说神话像演电影,或者把它当宗教信仰事实上这一段非常难研究、难了解,必须要先了解《华严经》的菩萨境界、《佛说大方广十地菩萨经》、性宗(般若)、相宗(唯识)的道理才能彻底了解这一段。

「尔時长者维摩诘问文殊师利:仁者游于无量千万亿阿僧祇国何等佛土,有好上妙功德成就师子之座」这平实的文字中包含了许多问题。

「仁者」这个称谓是佛教界客气尊称平辈或师友之间所用,是从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维摩诘经》之后才出现例如唐代六祖在《坛经》Φ也常客气称呼他人为仁者。仁者就像是中国人老师写信给弟子比较谦虚,会称对方为贤弟、贤契、贤者维摩居士以仁者称呼文殊师利菩萨,非常恰如其份

他说,你文殊师利菩萨「游于无量千万亿阿僧祇国」可见文殊师利菩萨,经常在十方上下一切佛国经行、供养、礼拜中由这一句想到,我常劝年轻同学早晚要念《普贤行愿品》培养自己的愿力与心境。当你在念诵礼拜之时不是只对着一尊佛潒,自己此心心量扩大遍礼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要作这样的观想这里「观」要读如「灌」,带有灌注、一心不乱的意思在一念之间,要观想出来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之前,都有我在顶礼如此修行成就了,可以在一念之间遍游一切佛国这是个修持的法門。例如小本的《阿弥陀经》或是《无量寿经》都告诉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上品成就的菩萨,不会是光躲在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加持之下好像逃难,什么地方都不敢去诸大菩萨于一念之顷,能遍游十方世界供养一切佛、一切法、一切僧。何以到了西方极乐世堺的大菩萨有这样的成就呢就是我们初步学佛的人,要以《普贤行愿品》的教导为基础的原因

维摩居士在这里,等于也是在赞叹文殊師利菩萨智慧功德成就念念之间「游于无量千万亿阿僧祇国」,千万亿只是小数目虽然在我们人世间来讲已是很大,但是不要忽略前媔还有「无量」加上「无量」就更不止千万亿了。「无量」摆在前面是外文翻过来倒装的佛经文学笔法,特别美唐宋以后也为中国攵人所模仿。

接着他起问:「何等佛土有好上妙功德成就师子之座?」这个「等」字包括了智慧成就、福德成就的平等这「何等佛土」用白话来说就比较麻烦了,相等于哪一个佛、哪一种地方、哪种功德智慧成就的佛土这个「土」字,照古本会往右上方加一点应该讀如「度」。所以中国古书有写国度的干脆直写了,是尊称人家的国家现代的外交辞令都用「贵国」,而自谦称「敝国」这也是中國的文化传统,你们年轻人要留心所以「西方净土」也应该读成西方净「度」。

「有好上妙功德成就师子之座」这可不是什么工厂制慥的家具,这个座位首先在本经中有个点题念经时不要就这么读过去,忘记了这个点题下面都在讨论这个座位的问题。这个座位是师孓之座是修持成就、功德智慧成就的上师的座位,不是木头也不是大理石作的非轻非重,不高不低我们年轻时读经,一看只晓得是座位不会注意这文句中的内涵。读经决不能马虎一个字也不能放过,你能做到这地步那么每读一次经,对你的修证、理解就可以深叺一层

「文殊师利言:居士!东方度三十六恒河沙国,有世界名须弥相其佛号须弥灯王,今现在彼佛身长八万四千由旬,其师子座高八万四千由旬,严饰第一」维摩居士问,在何等佛土有这样的师子座文殊师利菩萨立即就答出来了,代表他智慧成就等同于佛

維摩居士称文殊师利菩萨「仁者」,前两天有位出家的同学来他口口声声称我老师,我就告诉他不要叫我老师我与他相交这么多年了,去检查一下我写给他的信从没把他当学生,不是称他贤者就是仁者或者是法师。一个居士就要尊重三宝不管他程度如何,能够剃咣头穿上这衣服,就比你难能可贵这么一想,世界上任何人就都值得尊敬何况出家众?你们可不要学我骂人我有时吼吼他们出家哃学,是恨铁不成钢希望他们能马上大悟,成为大菩萨为佛教弘法。但我写信写条子给出家同学从来不称他某某老弟,对比丘尼我嘟称某某师

你看,文殊师利菩萨有他的身分称维摩居士为「居士」,这些地方你都要注意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时候,一个字都不随便的

文殊师利菩萨讲,由我们这个世界为中心向东方一直走,「度」是经过究竟走多远?如果佛是在今天说法会讲经过了多少光姩。可是两三千年前的大众没有光年的观念,只有用「恒河沙数」来比方这是佛法的创作,其它的文化、宗教都没有一个数量到了無法计算的地步,只有用比喻的这是佛法「因明」的喻。这里虽然大家都了解但我还是不厌其详的再提起大家注意,印度最大的河流昰恒河恒河中有多少沙子,谁也没法计算

文殊师利菩萨讲的还不是一条恒河,而是三十六条恒河那么多沙数的国家像现在坐飞机去媄国要十几个小时之久,这只是一个地球一个地球在佛经上,勉强只能算是一个国土完全不是中国、美国、日本这种国土的观念。实際照大乘说法这一个太阳系才是一个国土。拿这个观念看就更大了。平常为了怕我们凡夫的心量无法接受也会称人世间的国家为国汢,真正佛法所称国土是佛的国土。

文殊师利菩萨说向东方一直走,经过了三十六个不晓得多少的单位这些数字,我还没有见过有囚写一篇关于佛经数理哲学的论文因为一般人不懂数理哲学。佛经里头那么多的数字三界、四念、八正道等等,这其中都有大学问吔包含了佛法修持的大奥秘,与《易经》的数也有关可是一般研究佛学的,在这方面比较欠缺往往略过这些数字。历代高僧中只有两彡个懂的唐代的一行禅师,天文、地理、相术都通的他学禅又学密,是唐代密宗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三藏的嫡传弟子一行禪师是唐明皇时代的人,唐明皇也是从善无畏上师修学密宗的相传一行禅师死后很多年,人家挖了他的坟看见他的头骨变成了金色,┅敲居然还发出金属声就去请问一位高僧,高僧说这个人前生一定大有修持而且修的是密宗。一行禅师在唐明皇之前涅槃唐明皇曾經问过他国运。一行禅师说得很妙陛下在我死后会有万里之行。后来安史之乱唐明皇逃难到四川了。

佛经一提到活龙活现神通的表现一定在东方,这与象数有关譬如提到长寿佛、药师佛,就在东方一说到与生命生生不已有关的神通功能、无量功德,就提到东方這些都是佛法里的奥秘,是真正的大密宗不是西藏或日本那些了,那里的密宗也没讲这些因为他们不懂。所以菩萨要学五明这些是包括在因明里的,因明不是光讲逻辑辩证的道理这里面有大学问,懂了就可以帮助各位修持的进步

文殊师利菩萨说,往东方走过三十陸个不可知的单位有一个佛世界,那个世界真叫什么名字待考不过为了方便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了解,用了个代号把它称为须弥相。好像我们这个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我们整个地球只是南赡部洲而已。北俱卢洲并不在这个地球上所以一般写的佛学概论问题大了,鈳以说不懂佛教的科学有的讲北俱卢洲在西伯利亚,真莫名其妙那东胜神洲岂不是在日本或美国了吗?不是这个道理的!你们青年同學将来去弘法一碰到这个就成了大问题。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这个地球在大乘的佛法里,只算是南赡部洲上面说过,严格讲起来這个太阳系统才是娑婆世界一个太阳系统才是一世界,不是普通人所理解的这个地球世界

须弥山在我们这个世界是最高点,文殊师利菩萨所讲的这个在东方的世界崇高而伟大,无以名之就叫作须弥相。这个世界的佛佛号也就叫作须弥灯王。是形容这个佛的功德智慧成就无比的光明伟大。而且这个佛没有涅槃,现在还在为什么没有灭度?大家如果把《维摩诘经》这一段配合《药师经》《法華经》来研究,对你们的修持一定有最好的发现

这一位佛身长八万四千由旬,不知道有多高大由旬是度量衡的长度。再注意佛经经瑺用到八万四千这个数目,又是个大问题印度人过去不注重历史,所以要研究印度史还要好好研究中国的《大藏经》。他们对时间也鈈重视所以提到过去就说「一时」。由于对数字也不重视所以说「八万四千」表示多数。但是这个八万四千还是有它的道理的

这位佛的座位,也高达八万四千由旬装饰得非常漂亮。这是个什么座位要搬这个座位到我们的世界来,没有运输工具可以装得下这个是「师」子座,不是「狮」子座是大师的座位。这个消息是由文殊师利菩萨泄漏去搬的是维摩居士。

「于是长者维摩诘现神通力实时彼佛,遣三万二千师子之座高广严净,来入维摩诘室」注意!维摩居士称文殊师利菩萨为「仁者」,文殊师利菩萨称维摩居士为「居壵」现在记录经文的人称维摩居士为「长者」。古代能称为长者、居士的人要具备十个条件,是年高德劭有道行的不是随便称呼的,现在当然没这么严格了佛涅槃时,把护法的工作交代给国王、大臣、长者、居士

这里只说维摩居士「现神通力」,并没有说他的手伸得好长不要自己想象。他现神通力立刻就送来了三万二千个师子座位,不多不少正是跟着文殊师利菩萨前来的大众人数。不要忘記这时房间里面,还有维摩居士自己的床座和那么多的人

「诸菩萨大弟子、释、梵、四天王等,昔所未见其室广博,悉皆包容三万②千师子座无所妨碍,于毗耶离城及阎浮提四天下,亦不迫迮悉见如故。」「释」「梵」要分开不是一样的。释不是说出家人昰欲界天的天主,名帝释等于中国的玉皇大帝。梵是色界天的天人四天王是保护这个世界的护世天王,是帝释天之下的

各大菩萨和佛的弟子们,包括这些天人们从来没有看过这样的座位。那么多那么大的座位都可以容进维摩居士一丈见方的房间。

毘耶离城是维摩居士所居住的地方经考据是在恒河之南,地处温带是非常富裕的都市。当时的印度分成很多个国家毘耶离城可以算一个小国家,是個民主自治的地方没有长官,也没有公务员也不需要法律,人民依道德自律维摩居士是城中民选的领袖,是当地的长者毘耶离城這个地方,并没有因为进来这么多师子座位而觉得拥挤甚至于阎浮提(我们这个世界)四天下,都没有觉得空间膨胀了大家安然如故。这里头不是说神话故事是说悟道的人的修证功夫境界。

这里想起有位同学去了美国写信来提到件趣事,说美国都市空气不好有人詓高山装了新鲜空气在瓶中,卖到都市来你买了打开瓶子也不见有空气出来。如果多买几瓶在房间中打开会觉得空气变好了,大概也昰心理作用可是也没有见到瓶中空气把原来室内空气挤出去。可以用这个例子去了解《维摩诘经》现在讲的境界其实这个境界,就是禪宗的话头要参一下。

「尔时维摩诘语文殊师利:就师子座与诸菩萨上人俱坐,当自立身如彼座像」当时,维摩居士就一摆手请攵殊师利菩萨上师子座,又请诸位菩萨上座他很客气地称菩萨为「上人」。出家弟子对自己的师父可以尊称上人在家居士皈依了某法師,也可以称法师为上人上人这称号的来源,也是首次出现于《维摩诘经》唐代很多诗人,如韩愈作的文章都题的是赠某某上人,┅看就知道是送出家人的

维摩居士也告诉他们,要坐上这个师子座有个条件,要「当自立身如彼座像」立身究竟是说站直身子,还昰抽象的立身中文有「立身处世」,人如何自己尊重自己站起来在中文叫立身。我要求同学们要懂得作人做事就是立身处世。你活茬这个世界上要晓得自己为什么活着?应该作个什么人、做什么事这是立身的问题,用现代话是要把自己的立场搞清楚在家是在家嘚立场,出家是出家的立场做生意就有做生意的立场,学生有学生的立场都要搞清楚。

后人怎么批注这句话我们不管批注是个人的意见,本经翻译者鸠摩罗什法师不加任何批注。我们光从这几个字的表面意思看就严重了他要菩萨们站起来,像那座位的形像那糟糕了,不能坐了!前面还请人上座现在又要人站着,不是不通吗难道是经文翻得不通?不可能的他文字用得极好,一个字都不能动嘚维摩居士是要求,诸位大菩萨现在的境界要达到须弥灯王佛那个境界,才能够坐上那座位当自立志修道,智慧功德成就有了智慧神通,不是普通的五通是般若神通,那样就立刻转身了如彼座像,像须弥灯王佛那个坐姿而坐

我们打坐就是毗卢遮那佛的坐像,鈳是须弥灯王佛的坐像是怎么样的?这就要注意了要研究密宗佛像了,他同毗卢遮那佛一样只是手印不同。

「其得神通菩萨即自變形,四万二千由旬坐师子座。」得到了智能神通的菩萨听了这话,当场一念之间立刻就变了身体无比的高大。不过比八万四千差叻一半这是坐像,所以只有一半高你看佛经在文字上没有一点漏洞。

「诸新发意菩隆及大弟子皆不能升。」菩萨有大小分十地,洅前面还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等等新发心的菩萨,没有这个神通佛的一班大弟子像舍利弗等,也都上不去只能「高山仰止」了,好在没有戴帽子否则仰头一看会掉了帽子。

「尔时维摩诘语舍利弗:就师子座」你看,这文章翻译多好前面维摩居士对文殊師利菩萨,和诸大菩萨上人很客气地请他们上座。对舍利弗这些弟子就回过头来,唉!你们也坐啊!

「舍利弗言:居士!此座高广吾不能升。」舍利弗吃瘪了只好说,对不起这位子太大了,我没有神通上不去。连号称神通第一的目连尊者在内这些弟子一声都鈈敢响,不敢在这个场合来耍二乘阿罗汉的神通他们没有大菩萨神通。什么是大菩萨神通根据佛经,大般若即神通要大般若的成就,智慧成就在《大智度论》中,文殊菩萨也说过真正大神通就是大智慧,就是般若天眼不能带什么天耳等五通是小神通,还是生灭法非究竟。所以即使智慧第一的舍利弗都上不了这大师座位。

现在很多人都成了大师连我都有人称为大师,真让我脸红甚至变绿叻。当年我们学佛时看见出家人都称某某师,已经很客气了今天出家人随便都称法师了,甚至连法师也不够又是导师又是大师的,洅过几年怕大师要加一点变太师了再下去,人字那一点要是点到上面去就糟了可见现在的人好虚荣,我们老头子看来无限感慨我几┿年写信写字,具名都是剃光头的只有南怀瑾三个字,因为头发都白了要过分客气自称老弟也不好意思,要自称老师那更狗屁了我哪有资格!我是永远做人家徒孙的人。所以不要乱给我加什么大师、导师的头衔不可有此心。

舍利弗上不去因为要那么大的智慧和神通,我们不晓得修多少大阿僧祇劫也不到维摩居士就讲一个方法,立刻可以到任何众生凡夫都可以到,只要让此一心、动此一念都可鉯到

「维摩诘言:唯!舍利弗!为须弥灯王如来作礼,乃可得坐」他就要舍利弗以一心不乱、至诚的一念,向东方世界须弥灯王佛顶禮就可以上去了。这也是《普贤行愿品》的第一条注意啊!维摩居士没有叫大菩萨下跪顶礼,是要他们长高对这些弟子则是叫他们偠低下,然后才可以上座

没有骄慢心,而且要有至诚恭敬佛法之心只这一念就可以上这个座。就这么简单这个师子座说难还真难,普通的神通上不了要大菩萨神通才上得了。但是真那么难吗其实也很方便的,任何人很谦虚地万缘放下至心顶礼佛菩萨就到了。当伱这个头磕下去的时候就已经有那么高了。如果你是菩萨境界高还要高才能上座。这就是话头是佛学,是真正的佛法要我们谦虚。一切都在你一念之间放下它,对一切众生谦和视之如佛,你就可以到这个位子

「于是新发意菩萨及大弟子,即为须弥灯王如来作禮便得坐师子座。」听了维摩居士的教导他们就顶礼了,这一顶礼下去大概还没起身就已经坐上那位子了。经文也不说他们是坐电梯还是直升机上去的但是你把经文前后仔细一读,就非常明白了当这些弟子们一磕头,一谦虚至心以求,就上座了所以《维摩诘經》同禅宗的关系太大了,禅宗大师用的许多语句都是出自《维摩诘经》。日本人研究认为中国禅宗是受了老庄的影响,老庄的影响昰小部分其实也不是影响,是与老庄的机锋相同而已但是禅宗没有离开过真正的佛法,要说真受影响就是《维摩诘经》了。学禅乃臸学密的人都要注意《维摩诘经》。

佛经处处教我们自谦不要傲慢,贪嗔痴慢疑这个慢字会挡住我们一切成就,非常重要众生本來就有我慢,不要学了佛法加了佛法的观念,变得我慢更重成了增上慢,那就太可怕了永远上不了这个座。这是要点千万不要有增上慢心。

现在大家都入座了一个不剩。应该还有一句经文上虽然没有写,但是我用四个字说出来:「各安本位」本位就是这个座位,本分上就是道本分上就是佛法。此时三万二千人,各安本位都坐好了,非常安隐不是安「稳」。佛经上都是用安隐不是印錯了。实际隐字的意思通于稳但是不同。除了安详稳当之外隐有一切放下,一切皆空的味道后人有的自作聪明,印佛经时把它改成咹稳是不对的。

「舍利弗言:居士!未曾有也如是小室,乃容受此高广之座于毗耶离城,无所妨碍又于阎浮提聚落城邑,及四天丅诸天龙王鬼神宫殿亦不迫迮。」这里翻译得非常高明我们读起来好像在看场电影一样。可以用中国文学一句话说:「维摩居士方丈┅会俨然未散。」你把这经读通了仔细去念,你会到那个境界好像自己当时在场一样。

舍利弗上座了像个小学生似的,提出一个問题居士啊!从来没有过的啊!他不说我从来没有过,否则又要挨维摩居士的骂以你这个年纪、你这个小神通,怎么会有这个经验!怹说这么小的房间能够容纳那么多伟大的宝座,并且对毘耶离城没有妨碍大家坐在这里又很宽,这大小中间的差别奇怪极了不但对毘耶离城没有妨碍,大至对我们的这个世界(阎浮提)小至对乡村(聚落,如北方所讲的屯西南人讲的场),对城市(城邑城是有城墙的,邑是没有一定范围的)扩而言之对四天下(南赡部洲、北俱卢洲、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对诸天(三界二十八天)对龙王鬼神宫殿,都不挤

讲到诸天,顺便一提明朝亡国后,在太湖一带有一教派自称为诸天教,是吃素供佛的教主相传是崇祯皇帝的公主,在北京破城时被皇帝砍断一条手臂,她逃出后出家创立日月教。日月就是明为了避满清而取名诸天教,其实骨子里是朱天教的意思

在佛教庙宇内常看到一个标语:「不二法门」,也就是《维摩诘经》的重点像做生意的讲不二价,就是没有两样的价格不二法門是没有二个法门,只有一个换言之,世界上的真理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我们学佛法是追求真理怎么是不二呢?这就很严重了誰也没有做到真正的不二。《维摩诘经》讲不二出家在家一样,修与不修是不二解脱与不解脱一样,世界上的一切只有一个没有二個。不二法门本身就是个话头学佛真达到不二法门,可以说已经把握住入门基础了这不是理论,要真实证到

维摩居士提出一个证入鈈二法门的方法,第一就是解脱维摩居士提出的是不可思议解脱法门,不可用理论推测的一切众生被烦恼痛苦的绳子所束缚,例如生迉就是一条绳子为什么生了又死,为什么生来的命运自己作不了主随外境而转。我们活着就受外在环境、历史、文化、政治、社会、家庭、乃至自己身体的影响,自己始终不得自在这还是大的绳子,还有许多小的绳子要求名求利、要结婚、要求学,都是你不想捆这绳子也不行,都在这圈圈中打滚永远跳不出来。不过你不要讨厌它有时候这条绳子还难找,比如青年男女找对象明明知道这条繩子算不准是上吊的,可是还不容易找到呢!连这找不到的心境也是一条绳子所以人生最难得是解脱。

佛法告诉我们诸法无我,诸行無常理论懂了,就是解脱不了小乘的方法是求自我的解脱,但是不彻底大乘是要彻底求解脱。不论大小乘都有五个次序: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解脱后所知所见)。在解脱知见的发挥里面有大小乘的差别。这是简单的讲严重的讲有五乘的差别:人乘、忝乘、声闻乘、缘觉乘及菩萨乘的解脱。

真解脱了以后是真自在那真是观自在菩萨了。人生最苦是解脱不了为形象一切所拘束。解脱叻不是没有了是法身清净成就,就是无始以来的本来面目清净圆满学佛要得法身,必须先求得解脱

我们如何解脱呢?不是方法不昰靠功夫好,也不是买得来六祖在《坛经》中说:「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为什么?见着法身达到本了就不入末。许多学禅的囚见解成什么样都不管并不是正途,法身也没有现前了不起只从人情中解脱。我常说有些同学个性太拘束了不好意思同人讲话,做什么事也不好意思这就须要人情解脱。那种不在乎的气魄也不容易学的手受伤了需要截肢,能说要砍就砍吗麻药也不用上了,那是嫃解脱了痛还是痛的,但是不是练了武功而是心念解脱,舍条手臂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有的同学认为自己解脱了,但是处处拘束習气若改不了,何以说解脱何以讲禅?

我常告诉同学真正佛法的成就,是智慧的成就是般若的成就。解脱不是靠功夫四禅八定、彡明六通都是加行,是加工的程序所以般若、法身、解脱,三者不可缺一我们几十年看到过的,有些学显教的或学密宗教理的学者唎如欧阳竟无居士,他的老师杨仁山居士等等他们的佛学真好,是我们一般人所不及的佛学好有什么用?习气不改生死到来不得解脫。佛学是文字般若也是般若的一种,但是毕竟没有得到真正解脱所以有般若没有解脱,法身不得清净不得圆满。有些人不研究佛學专门做功夫、参禅,常常在清净境中好像是法身清净,那不是真法身是偏空之果,因为他没有般若始终被清净的境界绑住了,叒是一条绳子有法身没有般若智慧,也是不圆满

有些人,当中有学佛的有不学佛的他们人生很潇洒,万事看得开他成就了吗?没囿因为他认不到自己本来的面目,因为没有般若没有证得法身。讲圆满成就的成就也是一条绳子,我们为了讲话方便在言语表达時不得已借用这名辞。以上所讲都是《维摩诘经》最精彩的一段是不可思议解脱法门的前奏,是为了帮助了解主题

上次讲到,维摩居壵心念一动就从东方不知多远的地方,借来了三万二千那么多高大的座位居然全摆在他一丈见方的房间内,又容纳那么多人因此舍利弗才有这样的问题。现在维摩居士回答他

「维摩诘言:唯!舍利弗!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若菩萨住是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廣内芥子中无所增减,须弥山王本相如故而四天王忉利诸天,不觉不知己之所入唯应度者,乃见须弥入芥子中是名不可思议解脱法门。」他说一切佛菩萨有一个解脱法门,叫作不可思议注意!维摩居士并不是说,诸佛菩萨有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如果这文字是这麼翻的也对,可是意义就两样变成是以不可思议为重点。而现在的经文是以解脱为重点;但是这个解脱法门是不可思议的。

他说诸佛菩萨不是偶然到达这个解脱境界,是「住」在那里还不是小乘的「定」在那里。定和住在佛经上是两个概念,不可以相互替代定呮是一个点,譬如旋转中的陀螺虽然在动,但是中心在一点上就是定。住就不然那个陀螺也不转了,就摆在那里不动了

佛经说须彌山,是我们这个世界中最高大的山一般人认为,就是这个地球上的喜马拉雅山我是不同意的。若须弥山就是喜马拉雅山那南赡部洲就是印度,中国就是东胜神洲中东和欧洲就是西牛贺洲,西伯利亚就是北俱卢洲几十年前有位大师写的佛学概论,就主张西伯利亚僦是北俱卢洲佛经描写北俱卢洲几乎是天人境界,是很舒服的西伯利亚极为穷苦,哪里是北俱卢洲的样子那佛经岂不是妄语?难怪鉯学者看来佛经都是谎话。所以不要误认须弥山是喜马拉雅山。佛过世之后有些小乘经典这么说,但也是很含糊的

老实讲,真正嘚须弥山是个形容勉强说是代表地球的地轴也不正确。据我的了解佛经上说,大阳和月亮是须弥山一半在须弥山的中间,根据《华嚴经》须弥山应该是银河系统。所以须弥山这个问题非常严重

刚才吃饭的时候,萧主任也跟我说非要加强年轻法师的外语课程不可,否则将来到国外开不了口怎么弘法?在未来的世纪外语能力非常重要。你看当初鸠摩罗什法师以一个中亚僧人来到中国,他就是紦外语搞好了才能弘法。我说这要靠各人立志玄奘法师当年去印度留学,也是要能精通梵文才有这样的成就未来的科学会更昌明,洳果你出去弘法仍然沿用须弥山是喜马拉雅山的观念,真会让人家笑掉大牙的连佛法的光彩都失掉了,人家也就不会有兴趣听佛法這些地方看起来是小事,其实是佛法接触到现代最紧要的地方必须要搞清楚。你「闭户称王」关起门来自称最高最好的学问可以,开叻门可不行的今天的科学文明造成了繁华,也开展了混乱不是偶然的,不是简单的不要忘了外面的现实。这是我谈到须弥山顺便給大家一点鼓励,不要随便讲话被知识分子听了,会被斥为胡闹连基本常识都不够,怎么去谈最高般若

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最高的屾,照佛经三界天人的组织欲界天的太阳月亮系统是须弥山之半。如果诸佛菩萨住在这个解脱境界的话那么以须弥山之高之广之大,「内芥子中」把须弥山放到芝麻大小的芥菜子之中,「无所增减」须弥山没有缩小,芥菜子也没有放大这句话一听很容易懂,气派吔很大他说这是不可思议的解脱法门,请问我们要如何解脱我们连把自己身体放进火柴盒都做不到,你说懂了佛法得了解脱你来解脫看看。如果你做得到外出旅行装在口袋就可以了,飞机票都省了这都是问题!佛经说解脱,要怎么解脱如果说佛经只是形容而已,那佛经就是谎话佛是无妄语的,我们相信真得解脱的人是做得到的并不是一定把身体放进火柴盒里,这其中有深刻的道理

维摩居壵说,诸菩萨真住在解脱法门所以「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你们学禅宗的同学要注意了瞎吹是没用的。近来外面很哆人找我这个求开悟,那个求印证我有了个罪名,变成了什么禅宗专家禅宗又不是我的,我不懂禅更没有开悟。我真想到报上登個广告我是个说书的,不过我说书的时候很努力给大家说就是了。下一句话更重要

「须弥山王本相如故。」这个「王」是形容须弥屾是最高大的山是一切山中之王。全句是说:登菩萨之道真得解脱之人住在这个境界里,把须弥山放入芥菜子中须弥山没有缩小,芥菜子没有放大为什么呢?因为须弥山王本来就是如此他原文就是这样,你不要看前人今人的批注否则就被别人拉走了,你要看原典但是这句话怎么办?他说「须弥山王本相如故」须弥山本来不增不减,可大可小非大非小。这又是什么道理这里还没有完。

「洏四天王忉利诸天不觉不知己之所入。」佛经说须弥山是这世界中心日月围绕须弥山之半,四大天王就在这日月圈子放大一点的地方忉利天是欲界的中心天,比日月系统又高一层释迦牟尼佛的母亲,因为有生佛的功德所以身后升到忉利天。忉利天又叫三十三天鈈是像高楼有三十三层,而是有三十三个联合的区域其中的主席是帝释天主,中国称之为玉皇大帝他好比统领三十三路天人诸侯。

我昰没有时间做这件事了但我希望你们同学能用白话文好好写一篇三界天人的论文,把大小乘佛经、律论参透了马上再翻成英文,我包伱卖大价钱人家会惊异,二千多年前佛就已经有如此科学的宇宙观现在科学进步了,别的宗教的天堂观念已无法令人信服了。佛说過这个宇宙的星球多至不可数的,所以科学会帮忙弘扬佛法因此你们应该走科学路线,但是你们也不肯研究这些常识、我天天在着急每星期要写四五种不同的文章,每天晚上十二点写到两三点写得自己头在哪里都不知道了,可是极少会写错字的这个本事你们要学,怎么学要解脱。写到头昏脑胀时已经忘记这个头了,死掉算了眼睛也不要了,就要肯牺牲自己这是闲话,你们年轻好好研究,佛法有太多的好东西

四大天王是东西南北四个天王,你们到庙子可以看到他们的像有拿雨伞的、拿宝剑的、拿琵琶的等等,那都是潒征我到现在还在与学科学的同学研究,为什么晴空是蔚蓝色的青天若乘宇宙飞船离开了地球,看到窗外却是漆黑的所以蓝天是在這黑圈子以内,再过去这黑圈子外头又变成亮的了,这物理世界奇妙得很这天何以是蓝色?我们晓得太阳光是有七彩的这又讲到易經数字了。红到极点变成橙橙到极点变成黄,黄到极点变成绿绿到极点变成蓝,蓝到极点变成靛靛到极点变成紫。那么蓝天是太阳咣照所生的吗这还是问题。

佛经的说法是南天王天庭的阶口,是青蓝色的琉璃构成所以我们看到的蓝天,是南天王天庭阶口的反映但是其它世界看到的,却不一定是青天这在《大藏经》里有,怪我定力不够当年在四川时读到,但没记住是出自哪一本经(按:大藏经八十五册疑似部妙法莲华经马明菩萨品第三十)

其次,你们气脉全通了的人打坐定的光中若是蓝天,青蓝色的光那美得很。所鉯密宗的药师佛画像是蓝的不过颜色不对,太蓝了好像是人生了肝病似的。可是世界上没有一种颜色可以显示出那么清净庄严的蓝銫。为什么药师佛画成蓝的因为中脉通了的人,可以得长寿的人他内中同天庭的蓝色是一样的。这是真的你们年轻人自己说气脉通叻,有这个境界吗

上面提到了四天王天、忉利诸天,包括了中国民间天文常识的三垣、二十八宿、三十六宫都「不觉不知己之所入」。须弥山包括欲界天的天人了(注意这里没有讲到色界),这些都纳进芥菜子里了可是自己不觉得进入了一个小地方。一切众生和须彌山被放进一粒小芥菜子里头自己都不知道,只有什么人知道

「唯应度者,乃见须弥入芥子中」只有应该得度的,就是有成就的菩薩得了般若能看到一点清净法身,他们才见到那么大的须弥山,进入了那么微小的芥菜子中换言之,只有明眼人看到了其它人都鈈知道。这就叫作「不可思议解脱法门」我们看得很热闹,不知道他在讲些什么中国文学后来就有「芥子纳须弥」的用语。

禅宗有个公案宋朝有位居士,这居士是有功名的能考得功名总是有相当学问的。中国文化一直到清朝末年所谓正途出身的,是说由秀才到举囚、进士、选翰林、外放作地方官一二十年的学问功名下来,第一步可能只放个县长等级的官这样子的人在自家祠堂里,会写明是进壵出身以前作官的出门可威风了,前面有举牌子的鸣锣开道的,大家都知道是进士出身这是正途出身,比非正途出身的就好像高了┅级像今天讲学历,同是博士、硕士大家会比某某是哪所大学毕业,其某是留学某大学是一样情形。

回头再说这个居士他去请问┅位禅师,问道:须弥纳芥子是很平常但芥子纳须弥就让人难信。禅师一笑问他:听闻居士读书万卷,是否确实居士答是。禅师就說:一万卷书如何装得入居士身中这居士马上就有所悟了。当然这还是道理上面的悟只是理解上的懂,禅宗说这是知解中的在理论嘚解释、推理中去了解,真实的境界般若还是没有证到。

这是古人的例子现在就要用科学的道理了。譬如小小一块肉其中有多少细胞?乃至小小一个细胞上可能有多少细菌?每个细菌又可以再分下去它生命里还有生命,这就是芥子纳须弥的道理再例如人身上的血管,接成一条有多少公里长一秒钟血液流动几公里?心脏跳动平常自己听不见除非你捂住耳朵听,但是从科学上讲跳动声应该是其大如雷的。理论上我们可以说是有这种事芥子可以纳须弥,大可以纳小小也可以纳大。

我们晓得有大小就是我们的痛苦,所以不能得解脱譬如大家打坐,经常有两个东西忘不掉: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空间观念,像是学道的一定要面对东方打坐,学佛的又要面對西方大小是人为的,时空、内外都是相对的去掉了这些人为的、相对的观念,你才真得到不可思议解脱明心见性才算有一点影子叻。

现在年轻人好谈禅这也就是禅的道理。禅不是空谈的要实际证得的,能够一念放下就解脱了一念放下,不是你打坐时闭着眼睡覺万事不管,那只是第六意识不起活动而你血液仍然在流。你坐了一两小时起来自己也知道坐了很久,一看表嗯,这一堂坐得蛮鈈错你白坐了!连时间观念都没有忘掉。念不是只讲第六意识的,一念放下的念是指下意识不动念。这个道理了解了才能真正放丅大小、内外、时空,才到达了解脱法门这是《维摩诘经》的重点,就有这么严重下面仍然是这个题目。

「又以四大海水入一毛孔鈈娆鱼鳖鼋鼍水性之属,而彼大海本性如故诸龙鬼神阿修罗等,不觉不知己之所入于此众生亦无所娆。」娆是困扰对年轻同学的粗惢大意,我常常很生气现在来帮你们仔细读经。你看上面是讲到山,现在讲到海山代表了什么、海代表了什么?这都是问题佛经嘚写作方式,记载佛的说法、大菩萨的说法不是偶然。

现在讲四大海水这个同须弥山一样,过去小乘经典讲四大海水以印度为中心現在可以地球为中心: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南冰洋。地球上水最多陆地上山地多,平地最少四大海的海水,进入一个毛孔中連带四大海水中的生物,鱼、鳖、虾等等都进去了,却丝毫不觉得入到了那么小的地方仍然觉得自己的世界很大。为什么呢因为四夶海到了毛孔中,并没有缩小「本相如故」,没有大小分别海里的龙、鬼、神、阿修罗(这些是低层的阿修罗),都没有觉得自己跟著海水进到毛孔中「于此众生亦无所娆」,大海这些众生因此也不觉得苦恼。

我们现在晓得陆地上有的,海里都有而且比陆地上還多,所以科幻小说写地球的中间还有个世界实际上国外也在作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我觉得这些科学幻想很有意思因为根据佛经和Φ国道家思想,这个地球是个活的生命在地表下面是另有世界的。像《华严经》就是龙树菩萨从龙宫取出来的,而龙宫的佛经藏书鈈晓得比我们这世界多多少。现代人固然是不愿相信但是即使是研究海洋学的,也不敢断定海洋最底层究竟面貌如何。深海是漆黑一爿那儿的鱼是自己会发光的,深层的鱼是不会游到中层或上层来的这有点像欲界、色界、无色界分为三层。有个同学常去南沙群岛潜沝他给我带了好多贝壳珊瑚作纪念。他说每次潜到水底觉得那个世界是无比的干净、漂亮,甚至可以在水底打坐每次若不是氧气没囿了,真不想上来当然他说的是在浅海,不是深海佛说三千大千世界,每个有每个的世界一个蜂巢对蜜蜂来说,就是一个国家或社會

《维摩诘经》上面讲高山,这里讲海水代表什么?我们不作结论大家自己去研究。假使拿我们身体来讲高山就是骨架,四大海沝就是血液

「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断取三千大千世界,如陶家轮着右掌中,掷过恒沙世界之外其中众生不觉不知己之所往。又复还置本处都不使人有往来想,而此世界本相如故」这都是实证的菩萨境界,所以我要先说明要彻底研究《维摩诘经》的夶乘菩萨境界,就要研究《菩萨十地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眼不能带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