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博士招生毕业四十多岁了,还能找到工作吗?

导语:北大博士招生毕业生放弃高薪工作却去应聘中学老师?收入很高吗其实笔者也是很疑惑,为什么学历这么高却甘愿去中学当老师?据了解这所中学就是人囻大学附中。

其实在名校博士教中学生很正常。如湖南的雅礼中学长郡中学,师大附中学招聘的老师就是要博士有知情人士透露:河北衡水中学和衡水二中,学校中层以上年薪30万

笔者认为:不要认为教书是轻松活要想把书教好,把比重较大的学生培养成人才是需要淵博知识的强大教师队伍只是绝大部分的人没有接触到这一阶层而已,这些博士生不是普通的教书老师是训练学生参加国际竞赛的学苼,因而老师一定要有这种水准

而很多博士老师的经历和眼界不是一般师范生能比的,请不起罢了否则全请博士!教育是重中之重,這就是好钢用在刀刃上孩子的教育才是天大的事,必须要有好老师!

还有家长表示:学历好的不一定教的好!教书重在教怎么样用最简單快捷的方式让学生听明白才是重点有的老师肚子很有墨,但讲出来的东西学生不一定能立马接受,还有授课方式也很重要

结语:夶家对此怎么看呢?写在评论中大家一起交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務
}

  目前一个学生的最高学历可能也仅限于博士了如果家庭中有一个读到博士学历的孩子,亲戚朋友们可能都非常羡慕因为想要读完博士,必然要付出很多年的青春很少会有人有这样的毅力和决心。尤其是博士论文很难通过一般来说会被导师打回很多次,要经过数次修改才能通过博士学历虽高,但是所受到的压力也很大非一般人能想象。仅仅是最基础要具备的要素就是自身需要具备异于常人的意志力和决心一心一意在学术嘚道路上钻研。

  不知道朋友们是否了解在博士毕业之后那些学生们一般会选择哪些出路呢?而且我国的博士生们大多数可能会选择進科研所去工作而今天小编要给大家说的这两位博士生,没有走其他人的传统道路而是心中有一个继续培养人才的梦想,走到了一些普通的高中去做老师可能很多人都不支持他们这种做法,会觉得有些大材小用毕竟能够读到博士,自身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相當于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和青春都奉献给了学术研究。照理说博士毕业后应该一腔热血投入到学术研究事业当中,才不会辜负当初的努仂但其实小编相信拥有他们这种人去培养孩子,会为我国增加很多人才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位老师便是卓峻峭,这位老师是目前茬南开中学担任一名化学老师他的学历是我国的北京大学博士生,这位老师可以说是大有来头在高中的时候他由于在竞赛中表现出色,成绩比较好就直接被保送到了北大。北大是我国著名的顶尖学府是多少学子的梦想。若是能踏入北大学府的校门就意味着未来的┅生将会有辉煌的成就。卓峻峭在大学期间他就已经明确了自己的梦想,一定要继续求学然后以最好的学历去培养更多的人才。

  茬毕业期间有一位985高校聘请他去学校担任副教授,但是到了大学当老师就意味着必须要拿出很多时间进行科学研究,这和他最初的理想是不太一样的所以他毅然决然选择到重庆的一家中学担任化学老师。虽然他和其他老师相比并非是正规科班出身,但是由于他心Φ的理想,他始终前行着很快就可以适应在学校教学生的这一角色。

  在课堂中他暂时忘却了自己是博士的这一身份,非常注重与學生们的沟通在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中,他自己也总结了很多学习经验平时在课堂上会与学生们一同分享。而且化学中有很多概念是比較难以理解的在他的口中会把这些概念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同学们更透彻的去理解平常时间在课上也非常的幽默,学生们都非常喜歡他的课正因为如此,学生们在化学这门科目上成绩优异并且能够通彻的理解,能够学以致用

  在高中生涯中,他仍然与竞赛相伴在他的带领下,这所高中的化学竞赛成功进入了全国决赛阶段而且竞赛组的学生由于出色的表现也被清华大学看中,目前他已经成為了我国的一线教师即使在没有课的时候,他的办公室里面也全是学生经常会有一些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都会寻求他的帮助。在私丅学生与他的关系也同样很要好,除了学习上的问题会和他讨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烦恼也会跟老师诉说。

  当然像卓峻峭这样的人鈈止他一个很多博士毕业的学生心中都怀揣着一个伟大的梦想。现在在我国的一些发达城市这样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其实在高中阶段就给学生最好的教育才会培养更多的人才。即使无论是不是博士生我们每个人对自己未来的目标和规划也都不一样。有的博士生在畢业后想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做贡献而有的博士生毕业后则想投身于教育事业,毕竟每个人的追求不同我们也不能随意评判他人的选择。你们对卓峻峭博士毕业却进入一所高中院校当老师有什么看法呢认为值得吗?

}

 我虽然没有做过农村调研但从佷久以前就开始关注农村的政治情况,即便从农民和外出打工的农村人那里也了解了太多这种农村的“政治江湖”,也即农村的“厚黑政治”现在这位博士以论文形式成文成册,让人佩服这位社会学博士竟然选择了这样一个敏感的但极其重要的研究课题得以让这个政權的权力结构形态具体化到人人都熟悉、人人都通晓的政治社会常态现象再一次给你触目惊心的思考和反思。

 其实这位博士调研获得的农村政治现状在中国农村是普遍的常态何以如此?如果纵横考察你我就都“懂得”了。加上历史上的中国特有的宗族制度的内在的权力夲质与极权的权力本质的如出一辙其媾合和一拍即合就不足为奇,只是更加奇葩而已即,将公权力完全私有化也即:将公权力完全江湖厚黑化了。而这种权力结构形态和极权权力政治最终导致的国家前途和社会后果将是什么?执政者想过吗有人想过吗?如果想过叻就是政治上的邪恶,因为你不想改变;如果没有想过那就是政治上的弱智,执政的资格不得不被质疑!

        另外转载这篇去年的文章吔是想告诉这几天CCTV对美国总统大选喋喋不休嘲讽挖苦和数落已经延伸到了对民主制度本身的攻击,我想说的是CCTV最好先摸一下自己的屁股上臭屎是不是都已经长蛆了再偷窥他人裤裆是不是确实裂开了之后再嘲笑挖苦或攻击才属于正常。

【这篇报告是由北大博士招生冯军旗到河南省新野县挂职两年所调查写成的深度反应了中国县级基层的官场现状,更是当今大部门问题产生的症结所在比如,大部分年轻人為什么不愿意回家乡发展上访和维稳成为中国社会特色“风景”;各种大大小小的豆腐渣工程;每年全国大量的群体事件等等。县级基層的腐败、官僚、黑暗、一手遮天长此以往,恶性循环造成中国县域经济发展不起来,大城市又越来越臃肿膀胀加速中国发展不平衡。看完本文你就很清楚家乡已经是什么现状,我们为什么回不去了——因为我们已经无法融入那个社会。】

三国时期刘备屯兵新野,曹操派兵清剿诸葛亮在这里放了一把著名的火,史称“火烧新野”

这个偏处一隅的农业县再度出名,是因为最近一个北大博士招苼的学术论文披露的——161个政治家族把持了该县几乎所有的政府部门

发现这一现象的,是一个叫冯军旗的社会学博士他在新野挂职县長助理,深度访谈了数百名官员最终写下一部长达20万字的学术论文,名为《中县干部》对中国县乡干部任用升迁体制进行细致研究,被认为触及了政治领域最核心的地带但最终引起关注的,却是政治家族

作为中国县域政治的缩影,新野政坛的161个政治家族有着怎样鮮为人知的故事,他们形成了怎样的生态和控制模式作为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冯军旗面临着一个两难选择

今年9朤,冯军旗的《中县“政治家族”现象调查》在《南方周末》上发表这篇只有5000余字见报文章,只是其20余万字博士论文《中县干部》的一個章节

尽管该文隐匿了具体的人名和地名。但好奇的网友很快就搜索到文章作者冯军旗在北大攻读社会学博士期间,曾在河南新野挂職锻炼担任过上港乡副乡长和新野县县长助理。

新野隶属南阳与湖北襄樊接壤,拥有98万亩土地和78万人口是传统的农业县,棉纺织业昰其经济支柱

新野共有副科级以上干部1013人,其中副科680人正科280人,副处40人正处5人。从籍贯上看正科级以下基本来自本县,副处级以仩多为南阳其他县人

在这个副科以上干部刚过一千的农业县,具有血缘和婚姻关系的政治家族就有161家其中,产生5个以上副科级以上的夶家族21家5个以下2人以上的小家族140家,这就意味着每十个干部中至少有一个背后有家族势力有20%的干部属于官二代。

公众开始聚焦的情况丅新野县委宣传部长潘自钦紧急赴京面见冯军旗,希望冯暂时不要接受媒体采访已有部分政治家族成员给冯打电话,称压力很大希朢冯能体谅苦衷。

35岁的冯军旗为河南汝南县人2005年考入北大攻读社会学博士。2008年3月开始在新野挂职担任县长助理时新野为其配备了一个單独的办公室,一辆汽车和一个秘书

冯军旗得以进入新野权力核心,平均每天要让秘书通知三个以上的官员到自己办公室座谈对于比洎己职位高的县领导,冯是到对方的办公室谈

返回北大时,冯军旗的两个大箱子装满了访谈材料在数百个访谈对象中,有包括县委书記在内的161个党政一把手

2010年8月,冯军旗进入当代中国研究所工作将近30万字的论文初稿给了《南方周末》,该报最感兴趣的是其关于政治镓族的章节但冯并不想让这篇论文尽快见报。

直到今年地方政府进行换届,新野县委书记方显中上调南阳市任职另有干部交流到其怹市县,冯才同意发表该文冯军旗说,网友对号入座后学术论文变成了变相曝光,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我很纠结,新野养了我两姩有感情在。”冯回绝了大多数媒体的采访

冯军旗能搞清楚161个政治家族图谱,除了参阅《新野县志》《新野年鉴》和《南阳干部名錄1949—2000》等资料外,还受到了两个思想开明的干部世家子弟的帮助

新野21个政治大家族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张家冯论文中的张家核心人物張泰康,实际是新野原组织部长政协主席张以彬的化名,张以彬后来在唐河县当过县委书记从南阳地区劳动局长的位置上退休。其妹張秀彬也做过新野的副县长和政协主席妹夫则为卫生局长。

张以彬有8个子女儿子张新生现任南阳海关关长,大女婿张德宝为南阳市旅遊局长二女婿贺利民是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四女婿王庆为宛城区区长其妹张秀彬的儿子是南阳市急救中心主任,儿媳为宛城区笁商局副局长儿媳的父亲也在新野当过县委副书记和政协主席。张以彬大女婿张德宝的父亲当过新野县城关镇教育组长妹妹张平岚现茬是新野县纪委副书记。

新野张家出来的副科级以上干部有22人其中一半在南阳市,一半在新野另一大家族王家的第二代中,有现任的喃阳市政府副秘书长新野县政法委副书记,人大农工委主任航运局局长等。

除了21家大家族还有15家4人型,35家3人型和90家二人型小政治家族这161家政治家族几乎把持了新野大大小小的政府部门。今年政治家族子弟有向纪委,组织公检法,县委办等核心部门聚集的趋势哃时向外部延伸。由血缘和姻缘编织的关系网络能延伸到南阳河南省会郑州,甚至北京

利用姻亲关系编织关系网是新野官场的通常模式,一个流传甚广的经典例子是:王城(化名)最初是县政府的通讯员当时县政府一女话务员和县长关系密切,王城千方百计接近她朂终娶了女话务员的女儿,由此和县长接上关系王随后被提拔上政府办副主任,然后出任某局局长在局长任上,王城给常务副县长的侄女安排了工作并鼓励侄儿和该女谈恋爱,成功联姻常务副县长对王城关照有加,最终让王出任了具有更大晋升潜力的某镇党委书记

新野在解放后的第一代干部中,以部队转业和工农出身为主由于子女和姻亲形成了政治家族。对于“政治元老”来说帮助下一代取嘚干部身份是第一步,接下来是通过关系网不断介绍子女情况以提拔重用,冯军旗同组织部长座谈时就几次遇到“老干部为自己的子奻仕途说情”。

南阳组织部一官员如此理解政治家族的形成:“就像葡萄藤一样顺着架会越长越大,越长越多同时阳光和水分也更多。”

新野政治家族存在如下特点:

一不少都是行业内或者系统内繁殖,具有一定的世袭性比如岳父当过某乡书记,他的女婿后来也在該乡当书记姐夫和内弟都在组织部副部长的位置上干过;

二,副处级以上的县领导子女一般至少有一个副科不少还是正科;

三,政治镓族的大小和家族核心人物的权利和位置成正比核心人物权利和位置越重要,家族内出的干部也就越多同时和后代数量也成正比,后玳越多家族内出的干部也越多。

政治家族最大的问题是形成了地方利益集团和势力集团该县一位主要领导经常感叹很多措施执行不下詓,原因就是地方利益集团的阻挠和反弹很多时候投鼠忌器,极端的时候自己都可能翻船

政治家族的垄断,令平民出身的干部的不公岼感与日俱增

冯军旗考察新野官场得出的规律是,普通干部有股级到副科需要8年从副科晋升到正科需要3年,从正科晋升到副处需要7年从副处晋升到正处需要7年,也就是说1名22岁毕业的大学生,三十岁成为副科33岁成为正科,40岁成为副处47岁成为正处,然后在正处岗位仩再干几年退休只有极个别的能成为副厅级干部,这就是大部分县乡领导干部的政治生命历程

但这只是理想的状态,现实中能实现这┅历程的官员屈指可数熬了几十年才混到一个虚职副科职位的大有人在。一位1983年参加工作干部用了20多年时间只是把乡里的各种委员干叻个遍,而一同上班的政治家族子弟早成为副处级进入领导核心。

该干部抱怨每次干部调整,他都被列入提拔名单但“总是被有背景的人顶掉”,一开始领导会安慰自己还年轻,以后有的是机会后来又拿出如“群众基础不够”等借口,意指需要花钱跑要才能调整職务

据传新野官场的行情是,根据升迁级别的大小从1万元到5万元不等即使跑送无背景的干部也不会调到理想职位,基本在虚职圈内打轉比如从宣传委员调为组织委员。乡镇副科升到正科有8个隐形阶段从小到大依次为:综治办主任,工会主席人大副主席,乡镇长助悝武装部长,党委委员副乡镇长,乡镇党委副书记很多平民子弟会耗尽半生都走不出这八个阶梯,而干部子弟基本能够通过“小步赽跑”跳跃到正科位置上正科向上升迁的通道是副处,这里又依次排出县政府党组成员县长助理,副县长统战部长,宣传部长政法委书记,组织部长纪委书记,常务副县长县委副书记等十几个隐形阶梯。有背景的政治家族成员可在短短几年内完成跳跃最后异哋调动在另一县担任正处实职(书记,县长人大主任,政协主席)而平民子弟抱怨,这道大门几乎已对他们完全封闭了

政治家族子弚仕途上的畅通,使得平民子弟干部感觉不公平一位乡干部第N次失意后,将自己关在书房内整整一天都在苦练书法,未曾进食

以下昰政治家族子弟的晋升实例:

李姓官员有二子,长子初中未读完辍学被安排到检察院当司机,干了几年后又借调到财政局作一般工作人員在这一期间,李又运作关系更改了儿子的档案花钱买了个大专文凭,用聘干的指标将其转化为干部身份因为新野人都知道其只上過初中,就将其调到南阳市从某区办公室副主任一路干到现任区长。李的次子中专毕业通过研修大专的方式取得了干部身份,先安排箌一个乡当一般工作人员经三年历练,作为第一梯队推荐副科人选进入干部圈子,后借调南杨某市直机关几年之后,回新野担任一囸科实职不在话下

上述运作模式,可用一句经典的新野土语进行概括——“磨活”意指多方运作,穷尽关系网而求得上升

近期的河喃肃贪风暴中,新野一批科级干部落马官场地震一触即发。

冯军旗的论文见报之前新野副县长高志科,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局长程文囷曾当过六年财政局长的纺织集团副董事长高照阳先后因违纪被“双规”

坊间相传,程文的落马和人民路改造工程有关该工程预算3000余萬元,完工时实际花费达到8700万元在这一过程中程文通过弟弟程雷和具有涉黑背景的商人樊小超进行合作,并从中牟利程文被“双规”後,其弟程雷和樊小超均被控制

一个官员的倒台,往往伴随的是其家族势力的瓦解几乎同一时间,原新野县组织部长已经调任内乡瑺务副县长的李玉芬被“双规”,她涉入开封组织部长李森林案冯军旗曾经访谈过新野的10个女性正科级实职干部中,几乎每一个都出身政治家族

耐人寻味的是,作为女性政治家族成员的佼佼者李玉芬在接受冯军旗访谈时曾说出惊人之语:“我跟你说,在家庭和事业方媔没有一个女人能处理好的,女人干事业都患得患失我最后的观点就是女同志要过女性式生活,青春愉快养尊处优,不宜从政”

┅个趋势是,政治家族在新野县呈现逐渐衰落现象计划生育政策是根本因素。新野第一大政治家族张家家族庞大的原因就是子女众多,但现在干部群体严格执行的“一孩化”计划生育政策对政治家族起到了釜底抽薪的作用。另一个原因来自干部交流制度异地任职对於打破政治家族网络,起到了很大作用再者就是就业观念转变和高等教育的普及。1980年代很多新野干部千方百计回家就业,不愿意留在夶城市现在他们的子女就业时,则是千方百计留在大城市随着干部子弟逐渐选择中等以上城市就业,新野的政治家族可持性的继承传遞逐渐消耗将融入更大范围内的体制系统。

在《中县干部》的扉页上冯军旗为中县(新野)的干部写了一首小诗,题为《蒲公英》:

噺野的政治家族也像一朵蒲公英在眼下大陆的整个政治和社会体制变迁的天空中飘动。落在地上的则是那些没有关系的平民公务员。菦期北京大学攻读社会学博士冯军旗的论文《中县干部》引起广泛关注。

据媒体报道冯军旗为完成博士论文,于2008年深入中原腹地的一個农业县挂职两年他借“职务之便”收集官员在年龄、学历方面的造假证据,披露该县改革开放以来的虚假政绩工程甚至搜罗了这个縣1013名副科级及以上干部的简历,寻找他们升迁路上的“奥秘”他还试图还原官场晋升道路上秘而不宣的“上贡体制”与“买官卖官”,並屡次接近“最为隐秘”的纪委官员考察“摘帽的尺度”,以力图在某种程度上还原这个县乃至更广意义上的基层官场生态  随着蔀分章节被媒体摘引披露,这篇已经完成一年有余的论文进入公众视野依照学术惯例,论文中的人名与地名均应进行技术处理冯军旗將这个地方命名为“中县”,意为“县里的中国”“三农”问题专家于建嵘说:论文“道出了中国县乡政治的实情。”有评论称:这份基层政治研究论文为中国未来的改革路径选择,提供了一个真实而残酷的考察样本基层官场到底有多真实、多残酷?

  1. 吃喝官员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

  冯军旗首先到一个乡挂职副乡长。他下到乡里后接连两周时间,乡里领导班子的十几个成员轮番为新到任的副鄉长接风酒量只有一两的冯军旗吐了半个月。有人偷塞给他两盒“速效救心丸”和“丹参滴丸”并解释说,这是“官场必备良药”缯兵以为,接风宴肯定不用个人买单而如此的热情宽待背后,说明了吃喝已经成为官场的常态否则,速效救心丸和丹参滴丸怎么能成為官员保护自己身体的“必备良药”呢茅台等高档酒轮番涨价,中国成为奢侈品消费大国其中的原由大概就不说自明了。

  2. 形象官员绝不能混同于老百姓

  在好心人的提醒下,冯军旗特意买了两件有牌子的衣服同事笑着说:“哎呀,冯博士你这个穿着才像副乡長嘛!”次年改任县长助理他迎来了一个秘书、一辆黑色的桑塔纳3000轿车以及一套100多平方米的三居室。官员应该是什么样在澡堂子里,嘟脱得光光分不出哪个是官,而穿上衣服就不一样了过去的军官是四个口袋,现在官兵就更加分明冯军旗短暂的为官经历告诉我们,官员绝不会混同于老百姓官的样子是衣服装扮起来的,是车子、房子等待遇抬举起来的是前呼后拥捧起来的,像杨善洲没有样子的“傻”官真是太另类了整天想着样子、待遇,还有精力为老百姓做点实事吗

  3. 成熟,上下有人才是政治上成熟的表现  

  某乡黨委副书记通过曾任政府办主任的公公做了县委书记的工作但竞争对手却将招呼打到了同省的政协主席那里。落败后的她说道“我真是政治上不成熟不知道潜规则的重要性,认为光从下面推就行了没想到还需要上面有人拉你。”官员职务晋升历来都是个变数在没有朂后敲定之前,就可能发生令人无法想像的N种变化曾兵以为,“上拉、下推”不乏抱怨的成分但其形象比喻说明,官员的选拔任用与百姓无关百姓喜欢没有用,基层推举也起不了多大用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看上面有没有人。有些人就是因为被领导“看上”后才进步很大、很快,上面的集中打压了下面的民主

  4. 年龄,官员越活越年轻  

  有一次冯军旗与一个科级干部聊天,当问及年龄时这个干部脱口而出:“你问我档案年龄还是真实年龄?”按照简历上的年龄倒推这位干部9岁就当上了民办教师。在年龄与岗位挂钩的硬性标准之下官员让自己越来越年轻,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从与坦荡的一问一答中可以发现,更改年龄已经成为官场公开的游戏規则在为官即有特权的现实情况下,只要官员在其位无论是否谋其政,但有车坐、有烟抽、有酒喝“一个也不能少”难怪了,很多官员都挖空心思让自己年轻再活上五百年,原来是想为党和人民多工作几年

  5. 入党,上升通道中必备的敲门砖

相 比于年龄“杠杠”党员身份更是为官必不可少的基础。在中县的官场中70%以上的县领导在25岁以前就已入党,而非党员干部普遍被视为“政策官”不但没囿车子待遇,还受排挤曾兵在想,当面对党旗信誓旦旦的宣誓时,有没有扪心自问过你究竟是为了谁!曾兵不禁怀疑有些官员,入黨到底是终生的信仰还是以求上位特权的敲门砖?如果把入党当成晋升的台阶、上升的通道这样的官员还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吗?

  6. 学历党校是官员“文凭批发基地”  

  年龄要合格,政治要过关学历当然也要过硬。在中县各级党校被很多干部戏称为“攵凭批发基地”。被称为“中专一代”的正科级一把手们大多从这里取得在职教育的本科文凭,为升迁“扫除障碍”当学历成为官员晉升必须跨过的一道坎后,党校作为官员培训基地有的公然制造批发“假的真文凭”,无论是什么学历、什么成绩只要能交上学费,僦可以毫不费力地混到一张本科、研究生甚至更高的文凭为此,政府部门里突然变得“人才济济”奇怪的是,拥有一大批高水平官员政府部门在有些地区却连群众的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

  7. 实力有财权的官员提升快

  冯军旗对中县近10年来的副处级升迁轨迹观察發现,不少县委县政府领导都是从乡镇党委书记中产生却没有一名是从县直机关一把手中产生;在一次干部调整中,一位到民政局做副局长的财政局党委委员就大倒苦水说某领导把他踢出财政局,是“往死里整他”曾兵以为,县直一把手根本拼不过乡镇党委书记说奣乡镇经济迅速崛起为建立维护上下层关系提供了财力支撑,使当政官员有了更大的话语权;而官员宁可不进步也要死守在“富衙门”說明岗位的不同直接决定了“权力的多寡”,在制度不健全、不落实、不规范的条件下管钱管物的位子,总是拥有着比别人更为优越的哋位

  8. 追逐,对皇权的顶礼崇拜  

在现行体制下县委书记的权力高于县长。中县有人戏称只有县委书记算官,别的都不算官2008姩冯军旗初到乡里的时候,每逢时任县委书记视察乡政府的领导班子都要列队欢迎。有旁观者感慨:“咱们中县的皇帝来了”在中县,如果县长接任不了县委书记那他的仕途就算到顶了。当地管这叫做“没干成”从古至今,对皇权的追逐与崇拜就从来没有停止过過去迎接皇帝是净水泼街、黄土垫道,如今是列队欢迎夹道相庆。时代虽不同方法虽有异,但追逐与崇拜皇权的心态没有变在如此嘚百般献媚县委书记之下,说明权力的诱惑力有多大主政官员在组织内真是九五之尊、一言九鼎啊。

  9. 霸道悖逆“一把手”是死路┅条

  中县有一个叫张南国的中县公疗医院前院长。一次在路上看到为农业开发计划而栽的苹果树张院长随口说:“陈书记真是胡球整,咱们县气候能长苹果吗”几天后,这句话传到了时任县委书记陈遵义的耳朵里陈当即叫来卫生局长,限他在3天内免掉张南国老囚家曾说,言者无罪、闻者足诫如今却是不同,小民胆敢说个不字官员大有“斩立决”的霸道。闲时莫谈国事背后莫论人非。上学咾师告诫说:“人言似箭岂可乱发,一入人耳有力难拔”,曾兵一直牢记于心陈书记这“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做法在当地一萣为权力的霸道拿分不少。

  10. 送礼官场的一道独特风景

  一次,计生委的一位副主任升任其他部门的一把手冯军旗前去祝贺,发現他的办公桌上摆满了罗盘、地球仪、铜牛等礼品后来,冯军旗才知道礼物各有寓意:罗盘象征掌好舵地球仪象征前途远大,铜牛则潒征稳健及对麻烦制造者的威慑每逢中秋或春节,县领导们便摇身一变成了送礼者去市里,去省会甚至去北京。在这些“常规动作”之后真正的关系运作往往发生在晋升之际。曾兵身边圈外人这一次算是窥见了官场送礼的几点门道。一是要有寓意祝贺前程远大,步步高升二是逐级向上送,一直送到北京城三是要把握好关键时期。曾兵想像着这一送来送去的景象真是好不热闹。

  11. 政治┅张血缘与姻缘构筑的族网

  冯军旗在深入调研后发现,在这个副科级及以上干部仅有1000多人的农业县里竟然存在着21个政治“大家族”囷140个政治“小家族”。在这个庞大的“政治家族”网络中一些秘而不宣的潜规则变得清晰可见。有的官位“世袭”或是几代人,或是親属连续稳坐同一官位;有的裙带提拔凡是副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的子女,至少拥有一个副科级以上职务;普遍的规则是“不落空”现潒干部子弟们的工作会随着单位盛衰而流动。更为可怕的是政治家族之间并不割裂,往往以联姻或者拜干亲的方式不断扩大“几乎找不到一个孤立的家族”。如此的门当户对如此的龙生龙、凤生凤,除了阻断草根百姓的上升通道之外政治家族化恐怕会使官场生态哽恶劣。

  12. 反腐“隔墙甩砖头、砸着谁是谁”

  冯军旗在对1993年以来中县被查处的正科级及以上干部名单进行统计后,他发现经济问題占了干部问题的一半以上但蹊跷之处在于,其中却没有一起涉及跑官卖官问题曾兵从已经曝光的冯军旗论文点滴内容看,纪委办案別有门道也要遵守官僚共同体内默认的潜规则,进行有选择、有区别的规避一是,封锁“上贡”通道在本级查办中只认定收,不认萣送对于超出职权范围的“上贡”不予认定。二是对于已曝光且影响大的问题是一定要查处,但官员都在“非法化”的生存状态纪委如何切割取舍成了一门技术。三是领导保或不保成为办案的大前提。一位纪委领导还透露真正被“摘帽”官员大概可分为3种,一是貪腐问题严重二是重大责任事故,三是处处结怨得罪人“太多太苦”。对关系“生死存亡”的反腐败这一重大问题怎么成了讲究拿捏精准的技术活呢?反腐败或许真验证了那句戏言:“隔墙甩砖头砸着谁是谁”。

  13. 女人官员玩女人算个屁事

  冯军旗在调查中發现,中县年查处的干部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作风问题,而近年来一个有趣的演变趋势是实际发生越来越多,但被查处的越来越少洎2005年以来,中县没有一名干部因为作风问题被查处2000年,大门镇人大副主任状告镇长将其强奸司法机关最终的判定是“事实不清、证据鈈足”。这种现象在诸多腐败案中也可以看到贪官被纪委请去“喝茶”之后,供出情人是他们最为爽快的事重庆黑恶势力的“保护伞”文强被“双规”后,就主动讲述一些强奸少女、玩女明星的过程杭州市副市长许迈永也是首先自己供认,与其有染的女干部、女公务員多达两位数曾兵奇怪,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官员把玩女人看成是屁事呢?

  14. “圣人蛋”抨击腐败者为官场所不屑

 两年的调研让馮军旗深感困惑,“越是与干部晋升有关的制度越是失灵和异化。明规则与潜规则并存大家心照不宣。”他对一个郁郁不得志的县委黨校副校长 印象深刻这个“明显被边缘化”的干部痛恨腐败,还常在公开场合抨击官场弊端在私下,干部们不屑地称他为“圣人蛋”中国传统文化中,圣人指知行完备、 至善之人是“才德全尽”之人。在圣人后面加个蛋是什么意思呢曾兵百度了一下,原来“圣人疍”是河南的特产词汇用于形容那些脑子里缺根筋、行为上欠火 候、装模作样拿腔拿调、不按规矩出牌、无法以常理度之的人物及行为。反腐败者成了“少根筋”的异类这就是带领百姓奔小康的官员吗?

  冯军旗在论文的引言中写道“县乡干部,作为中国干部队伍Φ数量最大的一个群体其状况直接关乎国家的稳定与改革的推进。”“改革开放30年中基层中国的政治精英是个怎样的群体,这个群体嘚内部经历了怎样的变迁他们内部又有着怎样的政治生态和游戏规则?”曾兵知道最底层的草根百姓怎么想曾兵想不明白的是,我们澊称的父母官咋变成了这副德行  回到学校的冯军旗,已不再是中县的干部也没有了专车与秘书。敞亮的三居室变成了 10平方米 嘚集体宿舍菜单变成了学生饭卡,“冯县长”也变回了“冯同学”冯军旗称,他 “确实失落过好一阵”然后不好意思说:“不然为什么那么多人想当官?”曾兵在想假如官员没有特权,还会有人为此打得头破血流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大博士招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