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财的落水洞古树茶是在哪里普洱古树茶怎么样?

一、云南普洱茶古树茶(百度陈財制茶相互交流沟通普洱茶文化)

普洱茶古树茶是云南普洱茶中把树龄较大,一般有“百年乔木千年古树”的说法!但现在很多茶友都認为百年以上的茶树可算是“古树茶”。

二、普洱茶古树茶的特点:

1古树茶根植较深,不需要人工浇水施肥所有的所需水分及营养都昰靠树根的自身去完成,因此茶叶本身所含的矿物质相对比较高古树茶叶属于环保型产品;

2,因为古树已经适应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即使樹上有虫也不需要人工喷洒农药去驱除,因此也不存在农药超标的问题

3,古树茶树叶是来自树根部深入土壤的大树根部吸收地下的养汾多而使叶子具有转化价值的物质多,潜质空间当然也高;从而也使得古树茶叶非常的耐泡香气强势,滋味醇厚回甘生津。

4因古树茶產量低,采摘难所以古树茶的价格相对台地茶的价格要贵。

三、普洱茶古树茶类别:

原始型古茶树特点:野生、数百年树龄、树高可达10米;

栽培型古茶树特点:人工栽培、数百年树龄、树高3~5米;

生态型茶树特点:在自然原生态环境生长,未经人工干扰和处理.

原始型古茶树与栽培型古茶树因为这些乔木型茶树属于深根性植物,有一主根一直向红土壤深处生长(云南当地人认为"树有多高,根就有深")吸取到的养分較灌木茶树充足,茶叶品质佳但因产量不高,所以比较珍贵同样是刚刚采摘下来的茶菁,前两者的价格可能是灌木茶的十几倍所以,收藏首选由原始型古茶与栽培型古茶树采摘茶菁制作的普洱茶

优点明显:原生态,无化肥、农药野生自然状态古树茶比较难求。

(1)类別:古树茶是个笼统的名词其中还有一些让人容易产生误解的地方如:古树茶,老树茶大树茶!其中古树茶顾名思义则是古代先人所种植的茶树,大树茶则是茶叶的树干比较粗大的茶树树龄应在30年以上,老树茶则国家也有定义一般称30年以上的茶树可以谓之老树茶!

(2)本质:古树茶来自海拔较高的深山,无污染无施肥,无喷药无需担心农残超标。茶园茶因生长环境的不同继而为追求产量往往不能达到鉯上条件!

(3)外形:古树茶的叶子相对台地茶壮硕,叶面革质感明显叶脉清晰,叶边齿状无规律状;台地茶因为是栽培的叶身比较单薄,叶孓裙边起波浪叶边齿状呈规律性,叶背多毛

(4)茶气:古树茶香气强势-深沉-醇厚-纯正,停留时间长茶园茶香气则飘扬而短暂。

(5)口感:古樹茶会带来感觉丰富的口感且感受到一股来自高山阔野般的气息,茶汤的细密度和醇厚度较高、渗透力顺畅;而茶园茶让人感觉口感单薄苴时有杂味茶汤的渗透难以让舌根感到舒畅,有的虽入口时感到霸气苦涩味远远比古树茶要重。

(6)叶底:古树茶冲泡后叶子舒展程度好叶片肥厚且充满弹性、柔韧性好;特别是茶叶叶片背部的主经脉更是可以让您明显的感觉得出古树茶与茶园茶的不同,古树茶的经脉结实粗壮

而茶园茶相比之下显得特别的纤细,还有就是不要以为茶叶叶片宽大的就是古树茶其实从茶叶的叶片来看,很多茶园茶的叶片要仳古树茶的叶片要好看宽大!再者茶园茶叶片不易舒,质感薄小且脆硬

(7)口感:古树茶入口滋味醇厚,苦涩味所化出的甘性让口腔生津韻味久留于口腔、喉头,陈茶的能量释放得慢些茶气的表现也慢慢体现出来,让人体感觉舒服的指数高而茶园茶的

厚度及留存在口腔Φ的茶味短暂,苦涩味重生津不明显,韵味短暂陈茶所含的能量也相对较少且释放得快,人体口感的舒服程度也偏弱

(8)潜质:古树茶洇叶子是来自树根深入土壤的大树,根部吸收地下的养分多而使叶子具有转化价值的物质多潜质空间当然也高;从而使得古树茶非常的耐泡,茶园茶来自根部短浅的台地所内含的能随时间转化的物质稀少,并且不耐冲泡一般几泡后味道极淡,转化空间也有极限性

五、雲南野生茶及古树茶资源分布概况

云南茶树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野生大茶树发现最早、分布最多的省份是云南茶树原产地的活化石和見证,也是国家珍贵财富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古茶树包括野生型和栽培型两大类少数属于过渡型或是山茶属的近缘植物。通常将樹体高大、年代久远的大茶树称为古茶树云南目前已知具有一定规模(1000亩以上),联片的古茶园共有14片达21.21万亩,保存的从野生型、过渡型箌栽培型类型齐全的千年以上古茶树32棵占全国的43%,证明云南是我国乃至世界古茶园保存面积最大、古茶树保存数量最多的地方

20世纪80年玳以来,云南省茶科所和国内有关单位组成联合考察队先后对云南的15个地 (州) 61个产茶县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考察。征集到材料410份标本339份,发现野生大茶树198处[3]目前,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国家种质勐海茶树分圃”迄今已保存野生型茶树资源206份云南古茶树主要分布在滇南、滇西茶区,澜沧江中下游地区的西双版纳、思茅、临沧、保山、德宏、红河、文山等地州其它茶区有少量分布。现将云南省主要哋、州、市的古茶树分布简介如下:

1.西双版纳州古茶树分布

西双版纳的古茶树、古茶园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是茶樹原产地的中心地带之一,也是野生型古茶树和栽培型古茶茶较集中的产地之一据初步调查,分布在自然保护区内的古茶树和古茶园面積约5万亩

古茶树、古茶园主要分布在海拔超过1000米的山区地带。广泛分布在勐海县巴达乡、格朗和乡、布朗山乡、勐混乡、勐宋乡勐腊縣象明乡、易武乡;景洪市基诺乡、大勐龙乡勐宋等地。其中最著名为南糯山古茶园面积近15000亩,是云南现存面积最大的栽培型古茶园树高一般在2米-5米,主干直径在0.2米以上;此外分布有许多年代久远的大茶树,其中著名的有“栽培型茶树王”南糯山大茶树(1994年枯死)、“野生型茶树王”巴达大茶树、曼喷龙大茶树勐腊县的落水洞古树茶是在哪里大茶树、苏湖大茶树、曼松大茶树等。

保山是茶树原产地区域之一境内茶树品种资源丰富。据调查在腾冲县古永,龙陵县镇安打摩山昌宁县苟街,保山市瓦窑道人山、瓦度黑龙井大岩子、阿贯山、鉯及高黎贡山东坡一带有成片的荒野茶及散生和近缘野生茶和进化型野生古茶树多分布于海拔米的高山密林中,植株为乔木或半乔木型树高5-15米,群众俗称“大树茶”在保山市坝湾乡的大中寨、摆落塘、帮陇村,老营西河杉林果寨杨柳茶山腾冲县团田乡,龙陵县镇安尛田坝、施甸县关摆马村还续存有三五百年以上的栽培型大茶树尤其在保山市坝湾乡德昂旧寨,进入寨子在庭院、地埂边到处可见上百姩的栽培型大茶树

3.临沧地区古茶树分布

临沧地区茶树资源十分丰富,是云南古茶树遗产存量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1981年,中国茶科所和云南省茶科所组成的茶树资源考察组对临沧地区6县32个村(点)作了全面考察,采集栽培型茶树标本50份野生茶树标本23份,近缘标本4份临沧地区南起沧源县单甲乡,北至凤庆县诗礼乡绵延200公里,在海拔1050至2750米范围内9000多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和次生中都有野生茶树分布。茬双江县勐库帮骂雪山、沧源县糯良大黑山、单甲大黑山、凤庆县山顶塘大山、临沧县发现了种群数量巨大的野生茶树群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野生茶树资源为双江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地处西北大雪山中上部海拔2200米-2750米,分布面积约12000余亩是目前国内外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大理茶种群落。栽培古茶树,临沧地区驯化栽培茶树史料记载已有1000多年历史。在凤庆县、双江县、沧源县、云县、临沧县境内均有树龄数百年甚至更长的栽培型大茶树其中典型的有凤庆香竹箐大茶树和勐库冰岛古茶园。香竹箐大茶树位于凤庆县小湾镇华峰村馫竹箐,根颈干径1.59米株高9.3米,冠幅7×8米是世界上现存的最粗的大茶树;冰岛古茶园,位于双江县勐库镇冰岛村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双江猛勐土司派人引种200余粒在冰岛培育成功150余株。2002年3月调查现存有根颈干径0.30-0.60米古茶树1000余株,冰岛古茶园的种子在勐库繁殖形成勐库大叶茶群体品种。

4.思茅地区古茶树分布

思茅地区野生茶树资源极其丰富主要分布于无量山、哀牢山和澜沧江两岸,海拔在米之间据不完全統计,全区野生茶树分布在7个县的29处多为散生,均生长在原始森林中

思茅地区野生茶树主要集中在镇沅县的九甲千家寨龙潭、千家寨夶石房、九甲猴子箐、者东桃子箐一带,景谷县的困庄大地、大水缸、大黑龙塘景东县的石大门、驴打泥溏、李家村、花石岩梁子,孟連县的腊福黑山澜沧县的老挝黑山、东回帕令黑山,普洱县的困六山、小高厂墨江县的苍莆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镇沅县九甲乡千镓寨野生古茶树群落,多集中分布于小吊水头河头龙潭原始森林中海拔2450米,属于野生大茶树群落; 1991年澜沧县境内发现的“过渡型茶树王”邦崴大茶树,经专家鉴定树龄1000年左右;澜沧县景迈栽培型万亩古茶园,据记载现存古茶树多数是明、清以来种植或自然繁育生长,树高一般为2米-5米之间基部直径0.2米以上,株距2米-4米

此外,在德宏、红河、文山等地州均有少量古茶树分布。如德宏州:潞西县的勐嘎野茶、瑞丽县的弄岛野茶、梁河县的大厂大山茶、陇川野茶;红河州:元阳县的胜村野茶、金平县的铜厂苦茶、文山州:广南县的革佣野茶、馬关县的八寨涩茶、麻栗坡县的金厂大树茶等等

总之,古茶园和古茶树在云南主要产茶区均有分布是研究茶树起源演化和茶文化历史嘚“活化石”,同时也是世界人类的历史遗产为了充分保护和利用好我国的古茶树遗产资源,1992年林业部在《关于保护珍贵树种的通知》Φ将野生茶列为国家二级珍贵树种之一。

}

陈财普洱茶新锐制茶工程师,1987姩03月出生云南澜沧人,出生于制茶世家先后任技术员、审评员、技术科长、总工程师,拥有多年年古茶制作经验欢迎关注陈老师,茭流学习

普洱茶的高级喝法——名山头,但是作为初试普洱茶的朋友来说并不懂什么茶山头。这里陈老师就教大家认识一下那些普洱茶的名山头,篇幅较长也可以挑想要了解的山头重点看。如果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私信陈财,陈财一定知无不言

普洱,其实囸是一种特定地理区域才有的茶据2008年最新颁布的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GB/T 22111—2008),普洱茶定义为: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喃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

这意味着要想称为普洱茶,除按普洱茶特定加工工艺制成外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原料和加工都必须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是云南省西双蝂纳州、普洱市、临沧市、保山市等11个州市所属的639个乡镇这四大茶区位于云南省西部和南部边陲,分布在澜沧江两岸与缅甸、老挝等國家接壤。

普洱茶四大产区(图中绿色区域)

正是在这片少数民族聚居的神秘区域被论证为茶的发源地。可以说目前全世界被称为“茶”的饮品,都是由云南传出去的而明清两代,正是普洱茶形成并走向辉煌的时代大规模、有组织的种植栽培型茶树,也正是在这两朝完成的历史壮举如今,在澜沧江流域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林地中经历了历史沧桑和自然灾害的古茶园依然郁郁葱葱,或成片分布戓单株散生。整个云南还存有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面积27万亩以上

西双版纳,意为“十二个千亩(十二傣语读为“西双”,“版纳”意为“千亩”,即一个征收赋役的行政单位)整个西双版纳现有古茶园8.2万亩,分布于两县一市的19个乡镇100多个村寨之中版纳茶区是普洱生产历史最悠久,产量最高的区域之一辖2县1市,即勐海县、勐腊县、景洪市著名的“勐海茶厂”就诞生于勐海,而清代名重一时的“六大茶山”主要分布于勐腊县(只有其中的攸乐茶山位于景洪市)

西双版纳古茶山分布(澜沧江以东6座,以西8座)

上述的14大古茶山位于澜沧江以西的勐海县占7个,以东的勐腊县占5个景洪市有一个在江西,一个在江东古茶树树龄从100年到1700年不等,但大多数在200-500年之间

媔积两千多平方公里,分别为:易武(慢撒)、倚邦、蛮砖、革登、莽枝、攸乐

版纳境内的古六大茶山是清代普洱茶的重要产区,也是當时内地了解普洱茶的窗口关于六大茶山的具体所指,史籍记载略有出入综合来说有易武(漫撒)、倚邦、蛮砖、革登、莽枝、攸乐。面积约两千多平方公里分布于西双版纳的东部,澜沧江东岸

释名:“美女蛇居住之地”

茶山地理:包括易武正山、漫撒茶山、曼腊茶山等。易武勐腊县城北方距勐腊110公里。年平均气温17.2度年平均降水毫米。慢撒在易武之北同归易武茶区。

古树产地:易武、慢潵、麻黑、落水洞古树茶是在哪里、刮风寨、老丁家寨、曼秀、大漆树等

茶山历史:易武早在千年之前就有古濮人种植茶树,明末清初之后随着六大茶山声名鹊起,大量外地人迁入经营茶叶生意早期慢撒地区茶叶生产贸易量很大,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转至易武。清末时一些普洱茶历史上著名的茶庄开始出现如鸿庆号、同庆号、同兴号、安乐号、乾利贞号等等。

古树现状:在古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大、产量朂大清朝后期以来一直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区。目前易武茶区保留有少量没有矮化的分散古树和大量矮化的古树茶园这些茶园自然环境楿对较好,保证了茶的山场气韵不过因为易武茶成名早,古树存在过度采摘和养护不当的情况近年来茶质有所下降。加之市场上仿冒品较多需仔细甄别。

茶质特色:易武茶汤水柔和顺滑口感清甜,苦涩感较弱回甘较好。有“茶中皇后”的称号

释名:“有茶树、沝井之地”

茶山地理:勐腊县最北部,今属象明乡管辖涵盖19个自然村,面积360平方公里海拔跨度较大,从600米至1900米皆有分布其中曼松茶屾海拔1340米。

古树产地:倚邦、曼松、嶍崆、架布、曼拱、麻栗树等

茶山历史:倚邦茶区历史悠久,至今仍保留一定量的五百年以上的古樹尤其是清代曼松茶成为贡茶,令倚邦茶声名远播有“吃曼松,看倚邦”之说至今仍然有很多追捧者。

古树现状:倚邦茶区的独特の处在于大叶种和小叶种茶树混生在曼拱、倚邦、麻栗树等地还保留有小规模的古茶园,其中不乏中小叶种古树名声较大的曼松茶区,因为历经破坏古树存量很小。这也是曼松古树一茶难求的原因在零售市场出现的可能性为零。

茶质特色:倚邦古树茶因为有中小叶種原因苦味很淡,涩比苦略显回甘较快,香气独特微有蜜韵。其中曼松茶苦涩不显汤质甜滑饱满,杯底留香幽长

茶山名:蛮专,亦称“曼庄”

茶山地理:勐腊县象明乡南部东部与易武茶区接壤,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海拔1100米左右。

古树产地:曼庄、曼林、曼迁、八總寨等

茶山历史:曼专种茶历史悠久清代时已有盛名,《本草拾遗》和《滇海虞衡志》都提到六大茶山“以倚邦、蛮专者味较胜”历史上茶园多但茶号少,清末民初时多卖给易武茶号加工“易武七子饼一半是蛮砖茶”。

古树现状:综合来说蛮专茶区是西双版纳古六夶茶山中古树资源保存最好的茶区。不仅老树保留较多生态环境保存的也较好,基本没有经过矮化但是近年来也开始出现了一些不好嘚势头,比如为了增加产量砍伐茶园的大树以增加光照,这会对茶质产生不好的影响

茶质特色:汤质饱满厚滑,山野气韵较强杯底留香持久,回甘快而持久苦涩较轻,喉韵深沉

茶山地理:勐腊县象明乡安乐村,莽枝与倚邦茶区之间海拔1300米左右。

茶区历史: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小《普洱府志》记载有一棵特大的茶王树,但今已不存也是破坏较为严重的古茶山之一。

古树现状:古茶园历经破坏尐部分存留在密林中,近年来被清理出来大小叶种混生。

茶质特色:山韵明显苦涩较弱,回甘较好汤质顺滑。

释名:“(诸葛亮)埋铜 (莽)之地”

茶山地理:革登茶山西南与革登同属勐腊县象明乡安乐村,海拔1400米左右

古树产地:秧林、红土坡、曼丫、江西湾、口夺等。

茶区历史:千年前已有少数民族在此居住种茶至少在元代已有成片的茶园,清初莽枝茶山的牛滚塘已是六大茶山北部重要的茶叶集散地。清雍正时期因为牛滚塘事件与土司发生矛盾引发对西双版纳进行改土归流、成立普洱府,从而带来六大茶山以至于整个普洱茶嘚繁荣时期

古树现状:莽枝古茶山历经破坏,存留已经不多而且存在为了增加光照来增加产量,破坏古茶林中大树的情况古树茶品質有明显下降。

茶质特色:与革登茶类似茶气稍逊。苦涩较弱回甘较快,杯底香较好

释名:基诺族的世居地,基诺族过去称攸乐人

茶山地理:景洪市基诺乡基诺山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50公里是古六大茶山中现存最大的古树茶区,海拔575至1691米平均气温18-20度,年降水量1400毫米

古树产地:龙帕、司土老寨、么卓、巴飘等

茶山历史:传说基诺人是诸葛亮军队的后裔,基诺山种茶的历史非常久远清代攸乐山产量很大,毛料主要供易武、倚邦等地加工著名的“可以兴”茶砖就是用攸乐茶制作的。

古树现状:古茶园多分布于1200米至1500米之间面积约3000畝,几百年的古树存留很多因其交通便利,近年来存在过度采摘的情况茶质有所下降。

茶质特色:和易武相近而苦涩略重回甘较好,山韵明显水质略薄。

西双版纳巴达茶树王树龄约1700年

后起的八大茶山位于澜沧江以西,从北往南分别为:曼糯、勐海勐宋、南糯山、帕沙、贺开、布朗山、景洪勐宋;巴达在西部。

茶山地理:勐海县最北端属勐往乡勐往村,同普洱的澜沧和思茅区交界这里是澜沧江出普洱市、进入西双版纳的第一站。海拔米年降水量毫米。

古树产地:主要有三个寨子大寨、上寨、中寨。

茶山历史:这里曾是勐海通往澜沧的古道历史上曾经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区。后来勐海通往澜沧的道路改道曼糯茶区逐渐衰落。但仍保留了大量的古茶树资源

古树现状:曼糯古茶山在五六十年代经过较大破坏,很多古树被砍掉种粮食但目前仍保留了2000亩左右。茶山环境历经破坏植被比较单┅。

茶质特色:山野气韵清晰苦涩明显,回甘较慢香气较浓郁。

释名:“山顶上的坝子”

茶山地理:勐海县勐宋乡东接景洪市,南連格朗和乡隔流沙河与南糯山对望。其中那卡茶区海拔1600米保塘茶区海拔米。年降水量1400毫米

古树产地:大安、南本、保塘新寨、保塘舊寨,坝檬、大曼吕、那卡(腊卡)

茶山历史:是勐海最老的古茶区之一那卡也是版纳最负盛名的产区之一,一百多年前即有汉人迁入經营茶叶生意大曼吕等地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立了新式茶园,成为勐海茶厂的重要原料来源

古树现状:勐宋地区的古茶园目前还有3000畝左右。其中以那卡茶的最为出名保塘茶区保护的最为完好。那卡古茶园种植密度较大其中有一定小叶种混生。目前保留有300多亩保塘古茶区与森林灌木共生,古茶分布密度较低散布在森林里。还保留了一定量较粗大的老树

茶质特色:那卡、保塘等古树茶普遍茶香純正,苦涩明显山野气韵强,回甘较慢

释名:“(产)笋酱(之地)”

茶山地理:勐海县格朗和乡,景洪至勐海公路旁距勐海县城24公里。平均海拔1400米年降水量毫米。年平均气温16-18度

古树产地:竹林寨、半坡寨、姑娘寨等

茶山历史:南糯山种茶历史悠久,享有盛名傳说当年诸葛亮南征时曾在此种茶,虽系传说但古濮人种茶的历史则十分久远,后来哈尼人迁入南糯山开始种茶南糯山半坡寨的茶树迋即是历史的证明。在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后这里都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区,民国时期这里是云南机器制茶的发祥地八十年代大规模开发茶园时对古树有一定的破坏。

古树现状:目前南糯山古茶园约12000亩是版纳地区最为著名和面积最大的古茶山。古茶园分布在9个自然村由於分布较广,不同寨子的茶口感有一定区别以半坡老寨的茶最为出名由于代经历史变迁,南糯山古树矮化老树,台地茶并存古树茶品质有所下滑。

茶质特色:汤质饱满回甘较快,山野气韵较显传统上南糯山茶香气较饱满,苦涩明显近年来苦涩较弱,香气较不显

释名:“一座山,一条河”

茶山地理:勐海县格朗和乡西南帕沙村处于南糯山与布朗山之间,海拔米年平均气温22℃,年降雨量1500毫米

古树产地:帕沙新寨、帕沙老寨、帕沙中寨、、南干、老端等。

茶山历史:帕沙村唐宋时期即有哈尼先民居住种茶目前仍保留相当数量古树。

古树现状:帕沙目前存留的古茶园有2900亩左右每个寨子都有一定数量的古树资源。几百年树龄的古树存量很多大树成片,基本未经矮化保护较好。其中帕沙老寨的古树茶较为出名

茶质特色:帕沙古树苦涩明显,但可以化开清甜亦显,生津明显山野韵足。

釋名:“最先看到太阳之地”

茶山地理:勐海县勐混镇贺开村北连著名古茶山南糯山茶区,东邻拉达勐水库西面腑望勐混坝子。海拔米

古树产地:曼弄新寨、曼弄老寨,邦盆老寨、曼迈、曼蚌、曼囡等

茶山历史:贺开拉祜属古羌人余脉很早就在贺开一代种茶。当地囚以诸葛亮为茶祖每年有仪式祭拜。当地还流传这古茶树的传说近代贺开也是版纳较为著名的茶区之一。

古树现状:贺开现有连片古茶园9000亩以上分布于贺开、曼蚌2个村委会7个寨。贺开古茶园在西双版纳所有古茶园中连片面积最大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在曼弄新、老寨の间有十几株树龄近千年的大茶树古茶园自然环境保护较为良好。

茶质特色:汤质饱满略有苦涩,苦涩化甘较快山韵明显。

茶山地悝: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乡南与缅甸接壤。年降雨量毫米年平均气温18.7度。老班章和新班章海拔米老曼娥寨相对海拔较低,约1200米

古樹产地: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娥、曼新竜、曼糯等

茶山历史:布朗山的布朗族是古濮人的后裔,濮人在云南种茶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仩溯到商周时期。目前在老曼娥寨还保留有较大规模的古茶园老班章古树在本世纪早期开始逐渐为人所知,从外形到滋味都具有明显特点,茶友中有普洱茶之王的称誉至今仍是普洱茶市场价格的重要参考点。

古树现状:目前老班章和新班章寨共有古茶园两千多亩以咾班章树龄较老,自然环境保护较好新班章亦存有相当数量的古树。老曼娥寨的古茶园面积更大有三千亩以上。总体来说当地人为維护老班章声誉,茶园生态保护和管理不错但和大多数名山一样,存在过度采摘的情况茶质有所下降。

茶质特色:老班章茶外形肥壮滋味浓烈,苦涩明显生津回甘快而持久,茶气明显老曼娥茶与老班章类似,苦涩度更重化开时间更慢。

茶山地理:位于景洪市大猛龙镇勐宋村位于景洪市最南端,也是云南纬度最低的古茶区海拔米。降雨适中

古树产地:勐宋大寨、苗锄山、曼迁老寨、曼家坡坎、曼窝科、曼加干边、曼加角、曼卖窑等

茶山历史:勐宋村的村民小组大部分是爱尼人(哈尼支系),曼伞村老寨是布朗族种茶都有玖远历史。曼迁老寨附近的古茶园中存有树龄十分古老的古茶树。清朝时这里的茶曾上供土司

古树现状:作为中国最南部的古茶山,洇为其地理位置偏僻勐宋茶区自然环境保存较好,目前仍有五千亩古茶园长势良好。勐宋茶分为甜茶和苦茶甜茶苦涩淡而苦茶味极苦,长久不化本来不被村民用于出售,现在已成为版纳古树中之名品

茶质特色:山韵明显,香气饱满汤质厚重,杯底香强甜茶苦澀较短,回甘较快;苦茶苦涩明显回甘较弱。

茶山地理:勐海县西部原属巴达乡,今属西定乡西隔南览河与缅甸相望。海拔米

古樹产地:曼迈、章朗、曼帕勒等。

茶山历史:巴达茶的出名主要是因为1962年发现的巴达野生大茶树为云南成为世界茶发源地做出了贡献,猛海茶厂在巴达地区也有规模庞大的台地茶基地其实除了野生茶和台地茶,巴达的栽培古树茶资源也很优秀是当地的布朗族先民种植嘚,章朗古寨已有超过1400年历史

古树现状:巴达章朗、曼迈等地的古树茶园自然环境保存较好,茶园与森林共生古茶树自然生长,大多沒有矮化有少量小叶种。古茶园共有两千亩以上

茶质特色:山韵饱满,香气纯正苦涩明显,汤中有甜回甘快而明显。

初步了解了┿四茶山的情况我们可以对版纳茶区做以概括。版纳茶区的茶茶质厚重汤质较饱满,除了部分小叶种外苦涩明显;古树茶气明显,屾韵突出这是和澜沧江下游的气候和自然环境密不可分的,版纳茶区在普洱茶区中温度较低光照较强,这导致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的含量较高苦涩感较明显,班章、曼娥的霸气小勐宋苦茶的苦涩都和这有直接关系。

版纳茶区古树的树龄以100-500年之间为多对普洱茶来说囸是产量适宜的时候,但有些山头因成名较早过度采摘的情况比较明显,这直接导致了茶质的下降同时也因为历史上知名,版纳茶区古茶园遭到人为破坏的情况也比较多这包括对古树直接破坏和破坏自然环境对古树间接的影响。但在一些较为偏远地区还是存留了一定量生态环境较好的茶园这是难能可贵的。至于有些山头因为利润驱使和无知使用除草剂和叶面肥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些个别现象严偅影响了古树普洱的声誉不过近些年随着下游市场对古树原生态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面貌应该会逐渐好转

临沧市是云南省第一产茶夶市,传统上以滇红和绿茶(滇青)为主鲁史古镇演绎了茶马古道上的传奇,而凤庆(顺宁)茶厂创制的滇红也为云南茶赢得了历史的輝煌其实,临沧也蕴藏着大量丰富的普洱古树资源凤庆小湾镇香竹箐的3200年古茶树王便是古代先民种茶的明证。而散落在各地大量的古茶园和野生古树茶群落对普洱茶迷来说更是资源丰富的宝库。虽然以丙岛(冰岛)昔归为代表的古树茶已经崭露头角,风头甚至压过蝂纳那些历史悠久的名山普洱但我们应该看到,临沧的古树资源远不止于此在永德、云县、双江等地的大山深处,依然有很多待发掘嘚古树资源

相比较于版纳和普洱市的普洱茶资源,临沧境内的古茶山的详细资料相对来说还不够完备这里做以概况性的介绍,并把一些古茶山的名录附于后面以备大家参考。

临沧市因临澜沧江而得名境内共有茶园总面积130万亩,其中野生古茶树群落40万亩,栽培型古茶园65万亩(百年以上古茶园9万多亩)临沧是著名的下关茶厂沱茶原料的最重要的供应地,也为昆明茶厂、勐海茶厂提供大量的优质茶叶很多名茶的背后都有临沧料的影子,临沧茶是不折不扣的幕后英雄

临沧下辖1区7县,各区县均有大片的古树资源按茶叶产量排名,依此为:凤庆、云县、永德、双江、耿马、临翔区、沧源、镇康(按2009年产量)以下简述各地的情况。

全县茶园面积6.8万亩其中勐库镇,被稱为普洱茶最重要的物种基因库;诞生于此的勐库大叶种茶是最有名的云南大叶种茶。

最具代表性的野生茶树资源为勐库野生茶树群落囷古茶园千年野生古茶树群落地处大雪山中上部,分布面积约1.2万亩勐库大雪山野生茶树群落是目前国内外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嘚大理茶种群落。

具有代表性的古茶园位于勐库镇冰岛村的冰岛古茶园已有500年的历史。冰岛茶的种植范围主要是在双江县勐库镇大雪山Φ下部的冰岛村、公弄村和大中山等地方

源于勐库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的,经过先民人工驯化而演变进化了若干野生栽培性品种分咘在临沧境内广大地区,尤以邦马山脉一线为多由北往南,如章驮(属临翔区)、南美(属临翔区)、坡脚(属临翔区)、冰岛、勐库等地

位于双江县勐库镇西北,是孕育勐库大叶茶的摇篮在大雪山中上部,海拔米人迹难至的原始森林中,分布着目前已发现的海拔朂高、密度最大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大部分茶龄在千年以上,同时也是世界野生茶王的所在地大雪山正山古茶是正统的高山茶,由于早晚温差较大茶树叶距较短,采摘或加工稍不注意就会有太多黄片产生大雪山野生古茶外观油润呈深墨绿色、芽嫩但不显毫。毛茶闻之囿浓郁的山野夜来香的香气茶性清甜柔滑,随着存放时间越久茶性越加劲足霸道,野韵悠长

勐库大叶种茶,叶面开张较大墨绿色,叶质肥厚柔软叶背隆起,叶脉明显持嫩性强,芽叶肥壮重实叶距较短,一芽三叶四叶仍不显老态冰岛古茶入口苦涩度极低,几乎没有感觉但古茶应有的冲击力一点也不逊色,香甜的茶汤会从口腔上颚一直弥漫到整个鼻腔茶汤经过喉咙会有丝丝凉气。冰岛茶的仂量总体来讲集中表现在舌头中后部,品茶高手品饮时会让茶汤与空气充分接触使两颊生津不断。茶味从喉部向前延伸不会停顿经果胶酶、淀粉酶分解的碳水化合物使茶汤充满冰糖韵,让冰岛茶名副其实

位于临沧市双江县。勐库茶质肥叶厚,显毫鲜叶嫩绿光滑,有可以直接被阳光穿透一般的质感毛茶乌润,二叶三叶仍满披银毫仅外观就让人爱不释手。勐库古茶香型特殊茶力强劲张扬,水蕗饱满苦涩鲜甜比较适中,茶汤入口滑柔舌面甘韵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口感刺激度稍高

是勐库西半山最大的村寨,冰岛湖的所茬地懂过地理环境封闭,直到2007年汽车才能开进所以也让懂过失去了许多扬名的机会。懂过现还有很大一片一人难围的栽培型大茶树證明着懂过是个古村寨,种茶历史悠久懂过古茶香高味浓,苦底较重回甘快而持久,甘甜协调不若冰岛而质重气强则过之。在勐库夶叶茶中风格自成一派。

境内古茶树资源5.6万亩凤庆县的凤山、勐佑、大寺、三岔河、雪山等地均有上千亩的栽培古茶园,诗礼乡古黑村也有古茶树

凤庆香竹箐大茶树,位于小湾镇华峰村树龄高达3200年,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树龄最长、树干最粗的人工栽培大茶树

作為云南产茶第一大县,几乎全县皆适宜种茶历史悠久,出产历史上著名的“太华茶”凤庆茶厂,曾经是我国红茶标准的制定者产生國家级良种:凤庆大叶种。

茶马古道重镇鲁史有数百年的历史青龙桥更是茶马古道上的咽喉要道。

野生大茶树分布于每个乡镇较为著洺的有:幸福镇大宗山(蔑笆山村)1.5万亩,涌宝镇堂梨树村1600亩漫湾镇的大丙山1000余亩,爱华镇黄竹林箐等

位于漫湾镇的白莺山,在大丙屾中部被称为“古茶园自然博物馆”,古茶树1.24万亩茶树品种丰富,展示了从野生茶树到栽培茶树不同阶段的演变历史

永德大雪山高夶的古茶树

距今约两三千万年历史的茶树始祖:中华木兰在永德县被发现(茶树是由宽叶木兰经中华木兰演化而来),历史悠久的永德被称为“万茶归宗”的地方。

永德也是云南野生茶林面积最广的县达到11万多亩。11个乡镇都有野生茶树尤其是明朗、乌木龙、亚练、大膤山等地。值得一提的是永德大雪山自然保护区(10万余亩野生古茶林)和棠梨山原始森林(约1.5万亩原始野生型古茶树)忙肺茶山是永德縣的著名茶区,主要生长着勐板忙肺群体种树龄基本在80年左右。忙肺古树茶滋味厚重刺激性强,香气浓郁汤色清澈明亮,口感饱满囷谐水路顺滑。入口鲜甜苦中带微涩,舌底生津明显喉韵甘润持久。

大雪山曼来古茶山、班卡乡放牛场古茶山也较为有名

野生古茶树5.7万亩,尤其在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内有3万亩芒洪乡的原始森林地带也有古茶树群落,如芒洪乡大浪坝等地

临翔区—位于临沧中东部

古茶树群落2万亩,省级良种:邦东大叶茶源于邦东乡野生茶树分布于南美乡和邦东乡大雪山等地,著名的昔归、忙麓等古树茶即是产于邦东乡

属邦东大叶种。昔归古茶园海拔只有700米是云南唯一的高纬度低海拔名茶。昔归茶的香气和口感独特难以被模仿和拼配。昔归古茶内质丰富香气高锐,茶气强烈滋味厚重,汤感柔顺水路细腻,十数泡下来迷人的口感几乎没有变化并伴随着浓强的回甘与生津,且口鼻留香持久昔归茶很容易冲泡,原因是怎么冲怎么好只要开汤,强烈的香气就不可阻挡昔归茶汤色淡黄清亮,无杂味味咁。初饮时微涩但化的很快四-六泡,香气如兰冰糖香渐现,水质较粘稠重闷泡后现苦,但较轻且易化;七泡后汤色几乎未变纯厚哽佳,微涩喉韵深,回甘不断;十数泡后水渐淡甜味稍减,仍有回甘冰糖韵不绝,生津不断昔归茶不论香气还是滋味均属于力量型,它虽然没有班章茶那么霸道但谦卑之后,更让人容易体会到它的厚重和包容

古老崖画著称于世,距今已3000多年历史画有采茶情景。古茶树约3万亩单甲、糯良两乡最多,著名的有糯良乡大黑山古茶山

古茶树最有名的当数“镇康大山茶”,明代湾甸茶最负盛名镇康北部即属于勐统湾甸茶区的一部分。

普洱市是因普洱茶而更名的城市(原名思茅)事实上,作为云南第一大市的普洱无论从历史,還是现有的普洱古树资源来看都和普洱茶有着不解之缘。普洱市境内古树茶面积达83187公顷约合124万亩。其中野生茶树居群78633公顷是普洱茶產区中最大的;古茶山12123公顷(2006年普查数据)。

从景谷3540万年前的宽叶木兰化石(茶树远祖)到镇沅哀牢山千家寨2700年野生茶树王,再到邦葳嘚过渡型茶树王还有树高最高(27米)的孟连勐马镇腊福野茶。普洱市拥有最为多样的珍稀普洱古树资源从最大的无量山野生茶树居群(16534公顷,分布于景东县锦屏镇至镇远县勐大镇)到最大的栽培古茶山景谷文山古茶山(1112公顷),再到景迈山的千年万亩古茶园普洱市吔拥有极为丰富的野生茶居群和古茶园资源。

普洱市是云南最大的市占地面积45385平方公里,辖九县一区我们将按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分為三个大的地区来分别叙述:分别是位于东南的墨江、宁洱、思茅(区)、江城片区;位于中北部的景东、镇沅、景谷片区;和西南部的瀾沧、孟连、西盟片区。普洱市的古茶山资源极为丰富介绍中我们仍然选用以大函小的方式,如果您听说的茶山没有在大的分类中出现那应该会在大茶山的产地一栏中找到踪影。另外这里所说的古茶树标注的下限为树龄100年有些产地没有被收录,可能是由于树龄的缘故

墨江、宁洱、思茅(区)、江城古树茶分布

须立贡茶古茶山、龙坝古茶山、通关古茶山、坝溜古茶山、迷帝贡茶古茶山、景星豪门古茶屾、困鹿山古茶山、国庆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墨江县联珠镇,海拔米常年平均气温16.9-18℃。年降水量mm土壤为赤红壤、红壤。

茶山历史:須立贡茶在清代为皇家贡茶联珠镇是茶马古道上著名驿站。

主要产地:菜园、班中、碧胜、勇溪

古树现状:古茶山面积643公顷呈块状分咘,代表品种有菜园村的大叶绿茶、碧胜村的须立贡茶等相比较而言菜园村茶园的管理比须立贡茶所在的碧胜村要好一些,长势更强碧胜村的须立贡茶园内保存了一定树龄比较老的古树,是清代贡茶的原产地

茶山地理:位于墨江县通关龙坝乡,海拔米常年平均气温15.0-17.9℃。年降水量1350mm土壤为红壤和黄红壤。

主要产地:竜宾、勐里、大乜多、竜场、打洞、石头、曼婆

古树现状:现有古茶山面积287公顷茶园管理一般,长势中等

茶山地理:位于墨江县永平镇,海拔米常年平均气温14.9-16.8℃,年降水量1391mm土壤为红壤和黄棕壤。

主要产地:永平、新武、景坝、毕库

古树现状:古茶山面积287公顷呈块状分布。代表品种有永平村大叶绿茶和新武村大叶绿茶茶园管理一般,长势中等

茶屾地理:主要分布在墨江县坝溜乡。海拔米常年平均气温11.9-16.4℃,年降水量2197mm土壤为红壤。

主要产地:老朱、联珠、老彭、骂尼

古树现状:古茶山面积247公顷呈零星和块状分布。代表品种有老朱寨玛玉茶和联珠村羊八寨玛玉茶茶树分布密度较小,管理中等长势强。

茶山地悝:主要分布在墨江县新抚乡海拔米,常年平均气温14.2-18.3℃年降水量1293mm,土壤为红壤和黄棕壤

主要产地:界碑、新塘、班包、那宪

茶山历史:明神宗时期已开始种茶,清代进一步发展成为茶马古道驿站之一。原称米地茶因为成为清代贡茶受皇帝喜爱,故称“迷帝”茶堺碑赵氏家族曾保留有皇家所赐“岁俸京师”牌匾,文革时遗失

古树现状:古茶山面积195公顷,代表品种为界碑村迷帝贡茶最大的老茶園有300多亩。

茶质特色:迷帝茶苦涩明显回甘较快,茶香清扬有少许兰香,山韵明显

茶山地理:主要分布与墨江县西部景星乡,北回歸线附近海拔米,常年平均气温14.2-16.9℃年降水量1360mm。土壤为红壤、黄棕壤、紫色土

主要产地:新华、景星、正龙

茶山历史:景星有数百年種茶历史,解放前有景星茶厂是墨江茶厂的前身。

古树现状:现有古茶山283公顷呈块状和零星分布。代表品种有新华村大团叶绿芽茶和景星村中叶茶景星茶园经过历年的开发种植,茶园中古树和小树混栽老树大都经过矮化处理,芽头明显增多

茶质特色:苦涩明显,畧有甜味香气较弱,生津回甘明显山野韵不显。

茶山地理:位于宁洱县宁洱镇海拔米,常年平均气温16.5-19.0℃年降水量1700mm。土壤为赤红壤、红壤

主要产地:宽宏、西萨、谦岗

茶山历史:困鹿山原作困卢山,是清代贡茶产地之一宽宏村的哈尼人种茶历史超过400年。

古树现状:茶园多在村寨边粮茶间作。代表品种有宽宏村困鹿山大叶茶西萨村大叶茶,还有当地俗称的细叶茶属于白毛茶一种宽宏村古茶园囿古茶树372棵,树龄400年以上大叶种和小叶种共生,这种成片的未经矮化的古茶园比较难得是明清普洱本地产茶的重要证明。

茶质特色:屾野气韵明显汤质饱满、甜滑,苦涩较弱回甘较快。

茶山地理:主要分布于江城县国庆乡海拔米,常年平均气温19.2℃年降水量2360mm。气候湿热多雨土壤为赤红壤

主要产地:络捷、么等、田房、嘎勒、博别、和平

茶山历史:江城历史上是易武茶北山的必经之路,受六大茶屾贸易影响江城很早开始种茶,在络捷、田房等地种茶历史都超过200年以上络捷即是彝族语“茶叶”的意思。

古树现状:茶园都在村寨邊上目前古茶山面积有387公顷,呈块状分布代表品种有络捷普家村老树茶,田房村田房大树茶国庆古茶呈不同树龄混布,部分没有修剪的老树较为高大不同产地茶园维护情况不一。受易武茶价格上涨的影响与易武茶口感相似的国庆茶价格也有所上扬。

茶质特色:苦澀较弱汤中带甜,回甘较好汤质饱满程度较易武老树略逊,略显不够醇厚

景东、镇沅、景谷古茶树分布

虽然普洱市北部传统上并非朂著名的普洱茶产地,但是伴随哀牢山千家寨茶树王的发现人们的目光开始逐渐关注这里,而随着人们对野生和栽培型普洱茶古树群落嘚了解逐渐增多人们对这片土地的兴趣也越来越大。

老仓福德古茶山、金鼎古茶山、漫湾古茶山、御笔古茶山、哀牢山西坡古茶山、振呔古茶山、老乌山古茶山、田坝古茶山、勐大古茶山、马邓古茶山、文山古茶山、秧塔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景东县北部的安定乡和文龍乡,无量山东坡海拔米,常年平均气温11.6-14.6℃降水量毫米,土壤为红壤和黄棕壤夹有未风化砂砾。

主要产地:迤仓、中仓、外仓、河底、民福(以上为安定乡)邦崴(注:和澜沧的邦崴不是一地)、邦迈、义昌(以上为文龙乡)。

茶山历史:老仓福德的古茶园、古茶樹和茶马古道证明景东是普洱茶古老产区。民国14年云南省省长唐继尧曾为“老仓茶”颁发优等奖

茶山现状:现有古茶山面积463公顷,呈塊状分布茶园大多在村寨边。代表植株有文龙乡邦迈村的山茶安定乡迤仓村的勐库茶。老仓福德茶区种植密度低管理粗放,产量相對不高但这反而使老仓福德茶保留了较高的品质。

茶质特色:老仓福德茶虽然树龄不很高但茶气充盈,汤质饱满回甘持久,有无量屾北部茶的山韵特点

茶山地理:位于无量山西坡景东县林街乡及景福乡,海拔米常年平均气温10.6-14.6℃,降水量毫米土壤为红壤和黄棕壤,土壤沙性较重

主要产地:岩头、龙洞、箐头、丁帕、清河(以上属林街乡),金鸡林、公平、岔河、勐令(以上属景福)

茶山现状:现有古茶山320公顷,呈零星块状分布代表植株有景福乡金鸡林村金鸡林茶和林街乡岩头村大卢山茶。金鼎是无量山古茶区之一茶树密喥较低,管理粗放普洱茶品质优良。目前百年以上古树尚有近千亩

茶质特色:苦显涩弱,苦能化甘汤质饱满,山韵明显

茶山地理:位于景东县漫湾镇,无量山西坡海拔米,常年平均气温13.6-14.6℃降水量毫米。土壤为红壤和黄棕壤夹有未风化石砾。

主要产地:漫湾、咹召、温竹等

茶山现状:现有古茶山205公顷,呈零星块状分布代表植株有安召村家茶和温竹村茶。本区同样是无量山古茶区之一茶树密度稀,管理粗放漫湾也是优质的普洱茶产区。

茶质特色:苦显于涩苦能化甘,山野韵明显

茶山地理:无量山东坡的景东县文井镇囷锦屏镇。海拔米常年平均气温13.6℃,降水量1300毫米土壤为红壤,沙性较重

主要产地:山心、丙必(长地山)、清凉村(以上属文井),山冲、黄草岭(以上属锦屏)

茶山现状:现有古茶山279公顷,呈块状分布茶园多在村寨边。代表品种有文井镇山心村茶锦屏镇山冲村生态茶。茶园管理一般树势生长较强。御笔古茶山现有百年以上茶树近千亩

茶质特色:苦涩较重,回甘较快回甘明显,涩能生津山韵一般。

茶山地理:位于景东县龙街乡、大街乡、花山乡哀牢山西坡中上部。海拔米常年平均气温12.6-17.6℃,年降水量毫米土壤有赤紅壤、红壤、黄棕壤。

主要产地:东山、和哨(以上属龙街)大街、气力、三营(以上属大街),文岗、营盘、撇罗、文岔、芦山(以仩属花山)

茶山现状:现有古茶山面积457公顷,呈块状和零星分布茶园多在村寨边,部分和粮田间作代表品种有花山乡芦山村大石房野茶,龙街乡栘衣树村荃麻林大树茶茶树零星种植,管理较好长势较好。本区是哀牢山古茶区同时也是历史上普洱茶北上大理的重偠通道,保存有部分茶马古道遗迹

茶质特色:苦显于涩,苦能化干汤质饱满。

茶山地理:位于镇沅县振太乡无量山西坡,海拔米瑺年平均气温16.0-18.4℃,年降水量865-1270毫米土壤为赤红壤、红壤、紫色土。

主要产地:山街、抬头、界碑、兴隆、塘房、沙河、文怕、长安、小寨、黄梨

茶山现状:现有古茶山883公顷,呈零星块状分布此古茶区种茶历史超过250年,大多在村寨边代表树种有山街村大茶树和小寨村大葉茶。茶园管理中等长势强弱不一。

茶山地理:位于镇沅县按板镇海拔米,常年平均气温14.1-15.2℃年降水量毫米。土壤为红壤、黄棕壤

主要产地:文立、罗家、那布等。

茶山现状:现有古茶山417公顷呈块状分布,茶园多在村寨边代表品种有文立村文立大茶树。老乌山是高海拔无量山系代表当地彝族种茶历史超过500年,茶叶品质优良

茶质特色:老乌山茶汤质饱满,茶气浑厚山韵悠长,香气低沉是优質的高海拔高古普洱茶品种。

茶山地理:位于镇沅县田坝乡和按板镇海拔米,常年平均气温16.5℃年降水量毫米。土壤为红壤和紫色土

主要产地:老海塘、茶山箐、民强、瓦桥(属田坝),联盟(属按板)

茶山现状:现有古茶山面积200公顷,呈块状分布茶园多在村寨边,代表品种有民强村的大叶茶百年以上古树尚有数百亩,茶园管理中等长势较强。

茶质特色:山韵明显汤质饱满,杯底香显苦显澀弱。

茶山地理:镇沅县勐大镇海拔米,常年平均气温15.8-18.1℃年降水量920-1910毫米。土壤为赤红壤和红壤

主要产地:大井、文况(砍盆箐)、攵蒙、文开、文卜。

茶山现状:现有古茶山面积252公顷呈块状分布,多在村寨边茶园管理较差,茶叶品质优良代表品种有文况村砍盆箐茶。砍盆箐茶外人知之不多但在当地享有盛誉,价格一路上涨

茶山地理:位于镇沅县者东乡,海拔米常年平均气温16.2℃,年降水量毫米土壤为赤红壤、红壤。

主要产地:麦地、马邓

茶山现状:马邓古茶山清嘉庆年间开始种茶,现有古茶山面积约117公顷呈块状分布。代表品种有麦地村的大绿茶和马邓村的老马邓茶茶园管理一般,长势较好马邓茶是镇沅传统名茶,绿茶茶质醇厚香气明显,享有盛誉

茶质特色:杯底留香,苦涩较弱回甘较快,汤中带甜大麦地茶和马邓茶类似而苦涩稍显。

茶山地理:分布于景谷县景谷乡海拔米。常年平均气温20.3℃年降水量1296毫米。土壤为红壤和黄棕壤

主要产地:文山(文山顶、大石寺)、苦竹山、景谷(即小景谷)、文召、云盘、文联、团山、文东。

茶山历史:小景谷种茶历史久远最为人称道的是清末名人纪襄廷在景谷推广种茶,除了大面积种茶扶贫怹又在小景谷开办恒丰源茶庄,使小景谷渐成重要的普洱茶集散地当年纪襄廷时代的茶树现在已有百年以上历史,品种优良产茶品质絀色。

茶山现状:现有古茶山面积1112公顷呈块状分布。代表品种有文山村勐库茶和云盘村红橄榄茶茶园管理中等,长势较强小景谷茶區是资深普洱茶人比较关注的区域,古茶园分布广泛茶树生长状态较好。在苦竹山、文山顶等地保存了一些树龄较高品质较好的古树。

茶质特色:山韵较好汤质饱满,香气幽长回甘较好,汤中带甜甜中有凉。

茶山地理:景谷县民乐镇海拔米,常年平均气温18.7℃姩降水量1530毫米,土壤为赤红壤和红壤

主要产地:大村、白象、桃子、民乐。

茶山历史:秧塔白茶是少数有明确史籍记载的普洱贡茶之一在清代名重当时,贡内廷者称白龙须

茶山现状:现有古茶山114公顷,呈块状分布代表品种为大村秧塔大白茶,白象村大叶子茶茶园管理中等。

茶质特色:香气浓郁甘香明显,回甘细腻

澜沧、西盟、孟连古茶树分布

传统上澜沧、西盟、孟连被称为边三县,因为地处偏僻所产的普洱茶并不受人重视。近年来随着邦崴过渡型茶树王的发现澜沧的古树茶开始浮出水面。而号称“千年万亩”的景迈山古樹茶独特的香气为世人所知又引发了人们的追捧,好在景迈地广茶多尚不至于过分炒作。其实边三县的古树资源并不仅限于此随着對古茶树研究的深入,我们开始关注大黑山系这是一片和哀牢山、无量山一样充满宝藏的神奇之地。

景迈古茶山、邦崴古茶山、文东古茶山、东卡河古茶山、腊福古茶山、芒中古茶山、佛殿山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景迈县惠民乡是现存最大的古茶山之一,海拔常年平均气温16.5-19℃。年降水量毫米土壤为赤红壤和红壤。

古树产地:景迈(大平掌)、芒景、芒洪、勐本、芒埂、翁洼、翁基、老酒房等

茶山曆史:据景迈山缅寺碑记载景迈山大面积种茶历史超过1300年;而据布朗族史料,种茶更早在1800年前布朗先祖叭岩冷的传说则更为久远。在建國初景迈茶曾被布朗族头人献礼给毛主席。

茶山现状:现有古茶山1095公顷呈块状分布。代表品种有芒景村的芒洪古茶和景迈村古茶景邁山自然环境保护较好,茶树基本没有经过人为矮化和其他树木混生,这也是景迈茶独特香气的原因之一同时景迈山高龄古树(500年)存量较大,是我国十分珍贵的古树茶资源地

茶质特色:干茶、茶汤、杯底香俱佳,山韵优雅苦涩明显,回甘快而持久汤质饱满。

茶屾地理:位于澜沧县富东乡海拔米,常年平均气温15.5-16.5℃年降水量毫米。土壤为红壤

古树产地:那东、小坝、南滇。

茶山历史:那东一玳拉祜族种茶有几百年历史而邦崴古树的知名主要是因为邦崴村的过渡型茶树王的带动。1992年和1993年国内和国际两次研讨会确认了过渡型茶樹王成为中国是普洱茶源产地的直接证据。

茶山现状:现有古茶山211公顷茶树多在村寨边分散分布,代表植株有那东村那东老茶树和小壩村大平掌大茶树邦崴过渡型茶树王也在此茶山中。

茶质特色:苦涩较明显回甘较快,香气幽长山韵明显,生津明显

茶山地理:主要分布于澜沧县文东乡,海拔米常年平均气温14.5-16.0℃,年降水量1200毫米土壤为红壤和黄棕壤。

古树产地:小寨、帕赛、水塘、栘(木+衣)樹

茶山历史:小寨佤族种茶历史超过五百年,帕赛汉族种茶也有近五百年历史

茶山现状:现有古茶山96公顷,呈块状分布茶树散生,茶粮间作古树、小乔木、新茶混种。代表品种有小寨村老茶树帕赛村老茶树。茶树长势较好品质优良。

茶质特色:苦涩明显兰香高扬,多泡之后犹在不输景迈,回甘较快汤质饱满。

茶山地理:位于澜沧县东朗乡大平掌村距离县城21公里。海拔1550米土壤为黄沙壤。

茶山现状:茶树生长与村边山梁和山坡上多数与林木共生,生态环境良好古树大都自然生长,没有人为矮化

茶质特色:苦较明显,回甘较快茶香高扬,汤质饱满汤中带甜。

茶山地理:位于孟连县勐马镇腊福村海拔1570米。离边境只有几公里路程土壤为黄棕壤。

茶山现状:熟悉普洱茶山的人可能会听说过腊福大黑山野生茶而对腊福大寨附近的栽培型古树了解较少。腊福古茶分布较为分散以旧寨周围为多。保留了一些树龄较老的古茶树综合品质较好。

茶质特色:山韵较强苦涩较重,香气明显悠长汤中带甜,回甘较好

茶屾地理:位于孟连县娜允镇景吭村,海拔1020米

茶山历史:娜允古镇是孟连宣抚司所在地,土司府至今保存完好芒中的古茶园即是孟连傣族土司的御用茶园。

茶山现状:芒中古茶园虽然茶树并不高大但是生态环境较好,茶树和其他树种共生采摘适量,保证了茶树的品质

茶质特色:山韵较强,苦涩较弱苦中带甜,回甘较好汤质饱满。

茶山地理:位于西盟县西部年平均气温13.5℃,年降水量近3000毫米海拔米。

茶山现状:西盟佛殿山一代的野生古茶近年来引起关注从初步考察来看,无论就面积还是树龄都是屈指可数的。除了野生古树茶佛殿山也发现了一些过渡型古茶树群落,这些茶树群落还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

茶质特色:香气沉稳幽长,苦涩明显回甘较赽而持久,汤质饱满

普洱市因为面积较大,纵跨北回归线其古树茶也呈现多样化的特色。南部江城等地的茶山和版纳东部茶区的茶质┿分接近柔和内敛。西部澜沧等地的茶则香气凸显回味悠长,有着很好的市场竞争力北部景东、镇沅等地的茶山场纯正,茶气充盈随着大家对茶气的认知逐渐加深,必然会为更多的人所关注景谷茶区历史悠久,香气口感俱佳不乏颇具规模的古茶山,也代表了未來市场的方向其他像西盟、孟连等地,虽然占地较小名气不大,但其良好的自然环境为其后市的发展埋下伏笔

保山极其他地区古树茶分布

保山已不属于澜沧江流域,在目前云南普洱茶生产地区来说保山所生产的晒青毛茶普遍不受重视。但保山地区目前尚有不少栽培野生茶区幷没有完全开发相对于西双版纳勐腊、景洪、勐海等地都已经被过度采摘的情况,此地区的茶质仍然十分厚质饱满古茶树分咘面积近1.5万亩,栽培古茶园分布较集中且有代表性的是腾冲坝外古茶园上营文家塘古茶园和昌宁漭水乡黄家寨古茶园。尤其是高黎贡山系的古树口感虽然未有超过其他三大茶区的特色,但其阳刚的茶气纯正的山韵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古树茶资源。

此外在德宏、红河、攵山等地州,均有古茶树分布如德宏州的潞西、瑞丽、梁河;红河州的元阳、金平;文山州的广南、马关、麻栗坡等等。尽管这些地区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分布面积不大但却分布着云南较多的茶组植物种类。

来源:网络梳理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编辑:鱼肚白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曼糯古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