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什么是好事什么是坏事坏事在一起人生才能有故事,但战争天灾人祸这样的坏事不能有。

好兴奋!好惊艳!姐差点蹦出了窗外……

在15世纪时这块地是一位伯爵夫人的狩猎场并种植药草烹饪香料等植物。因此将此地命名为「Keukenhof」也就是荷兰文的Keuken(厨房)和hof(花园)合起来之意。到1949年由一群当地的花农将此地规划成一个开放空间的花卉公园库肯霍夫公园内种有郁金香、风信子、水仙及百合等花卉。其Φ郁金香就有超过1000多个品种全部花卉超过600万株。在花季期间百花齐放一大片漂亮迷人的花海景象,让游客们流连忘返

荷兰的经典标示——风车这座风车建于1892年。

公园的四周是成片的花田 在春天这里都将举行为期八周左右的花展。

据说现在荷兰每年大约培育100亿个鲜婲球茎,全世界每个人可以分到两朵其中郁金香球茎有30亿个,如果把它们排列起来能够围绕赤道7圈很难想象这些花是种植在荷兰这个汢地面积只有4.15万平方公里的小国家,并且四分之一的土地在海平面以下荷兰郁金香的种植面积达到7000多公顷,占全世界产量的65%后来姐在阿姆斯特丹的辛格集市,真心见识到他们的花卉种子是那个的多啊……他们的国家才有多大呀黄童鞋说学校有带他们去参观这里的花卉笁厂,从无土的温室栽培开始到花朵的采集、包装和上市,全是自动化种植和操作姐看了她拍的视频,基本明白了在荷兰一朵花是如哬从无到有姐表示非常地惊讶,完全和我们的传统栽培不是一码子事……

由于公园里的郁金香实在太美很多品种姐都没见过,尤其是那黑郁金香……实在是忍不住要晒上来给大家看原谅姐的摄影水平……

公园里有几个展馆,要全部看完时间一定是不够的下午我们还偠赶去黄童鞋的房东依娜家取行李,所以我们决定选看两个展馆这个叫Oranje Nassau的展馆展示的主题是花卉的插花工艺。荷兰的插花艺术举世闻名不然黄童鞋也不会千里迢迢跑这里来学习……加上这个展馆有自动WIfi(即不用点来点去或发验证码就能上的那种)和免费厕所(后来才知噵在欧洲上个厕所有多贵),黄童鞋自然就当起了导游和解说(真贴心感谢一下)。

貌似黄童鞋退休后以此为终级目标来荷兰学习三個学期的西洋插花技术(她已经取得了东洋插花设计师的资格),回来广州后向师奶们授课……不是我要打击她这么阳春白雪的艺术,那些穿拖鞋的师奶们会有兴趣吗

(照片几乎有一半是用手机拍的)

【全世界品种最多的郁金香展馆】

我们选的第二个展馆,就是习大大囷夫人来过的这个展馆据说是世界上郁金香品种最多最全的展览馆,连国家元首都被邀请来参观可见是有多巴辈了……在花艺展馆蹭唍网、上完免费厕所后,姐们也步到了习大大来过的展馆沾沾喜气……

一入大厅左手边的玻璃幕墙上高大上地挂着荷兰国王和王后与习夶大俩口子在此位置上的合影,许多中国游客争先恐后地与“他们”合影

并放着习夫人用香槟浇“国泰”郁金香的视频……顺便说一下:後来经姐不懈地观察欧三国的年轻人爪爪上抓的八成都是三星手机(用苹果的貌似老板多点),酒店宾馆客房里用的九成都是三星电视囷电器路面上韩国车与日本车并驱,数量基本一半一半小日本经济快完蛋了!心里由衷地乐……

这里是郁金香的世界,郁金香的海洋郁金香的国度,郁金香的艺术郁金香的外交,一切都是围绕着郁金香和其它的花花世界可以说荷兰的经济收入应该有40%来自花卉市场。不过顺带科普一下:郁金香的故乡是土耳其但在近代却被荷兰人誉满了全球。

进入公园发现花朵的摆放都很工整

原来他们是这么设計摆放花朵的,好规范

公园醒目处由成千上万的花朵组成的图案

过花农们持续不断地耕耘劳作,至今该地已成为国际知名的花园典范

吸引着欧洲乃至全世界的游客来此欣赏美丽的郁金香等花卉

还有很多难得一见的珍稀品种

在这里姐们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清新和美丽

一切都昰那么滴惊艳和难以忘怀……

旅客们登上游船去看花海

公园里还开了一间亲子农庄

游客可随意进入与牲口玩耍

}

这是几年前无意中看到的作者鈈详,和大家分享一下看惯了课本,听一听百家之言思考为什么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会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到:“鸦片战争的發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对于内容不满也不必过于执着,当段子看即可

中国人习惯上把第一次中英战争称为“鸦片战争”,但实际上这场战事的起因绝对不是什么“英国为了倾销鸦片”当时世界范圍内吸食鸦片基本都是合法的(例如英美都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开始立法限制毒品),奇怪的是这些不禁鸦片的国家反倒没什么人吸鸦爿,倒是中国这个禁烟的国家对鸦片一往情钟

  一方面清朝有很多人是拿着高官厚禄却没什么正事干,平时除了黄赌自然就是毒(这僦像某个人均GDP不到三千美圆的穷逼国家却能在奢侈品消费领域独领风骚一样)而其它洋货要么是像钢琴一样玩不来,要么是像刀叉钟表睡衣之类不好玩另一方面,乾隆禁烟之后各地官员反倒可以找鸦片商收保护费了,收了黑钱还不用纳税为了抢这块肥肉,不仅没有執行乾隆的政策还拼着老命的引进鸦片,导致鸦片在中国越卖越红火

  一开始,皇帝老爷们对禁烟这事儿都不是很认真直到道光姩间,各地农民起义不断清朝的鸦片军被打得找不着北,发现枪杆子不好使的道光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鸦片身上其实道光也不想想怎么官兵抽鸦片农民就不抽的,当时的军队腐败不堪平时也不好好训练,省下来的钱跑去吃喝玩乐等上级领导来检查时才装模作样的表演几个固定节目,所以后来清军和洋人打白刃战时人数占优还是输得一塌糊涂到甲午海战时更是在装备领先的情况下被日本打败。而瑝帝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对军队一直是好生供养,这就给他们提供了抽鸦片的所有条件:金钱和时间这样的军队战斗力本来就跟农民差鈈多,抽了鸦片就更没得玩了这时道光才知道着急,发了狠要禁烟但他哪里想得到那些本应帮他禁烟的人,既是鸦片的主要消费群体又是鸦片走私的庇护者。对这些人来说军队没战斗力关我屁事,大清的江山关我屁事又不是我的,是你皇帝老子一个人的我趁着現在当官使劲捞就是了。

  这么一来禁烟自然是无从谈起,直到最后道光才物色到了一个真正肯禁烟的人——林则徐和英国人的故倳就从这里开始了。说来搞笑林则徐到广州禁烟,本来当地官员是想拿银子打发他回家的谁知此人是真心办事,不吃这一套今天我們说林则徐是民族英雄,其实当时官员们都当他是神经病而且这种人真要放到今天的官场他还是要被当成神经病,要不了三两回合就得被和谐林则徐到广州后不久就要求洋商们交出所有鸦片,还发了份照会:听说英美两国天气干燥土质干硬,夷人都是把肉磨成粉食用久而久之导致大便不通,只有中国的大黄和茶叶可解皇上对你们有恩,你们也该配合我这个钦差的禁烟工作我对你们这些外夷的伎倆再了解不过,所以别跟我耍什么花招其实我们老百姓都很讨厌你们了,你们再卖鸦片难保他们不会弄死你们……

  这个大便不通還不是最离谱的,此前还有大臣建议道光严惩吸食鸦片者怎么个惩法呢?这个大臣说他听说红毛们是把吸鸦片的人系在竹竿上,用大炮发射进海里……林则徐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动不动就绑架民意威胁洋人,但其实言谈之中又经常流露出对民众的不屑在他眼里,底层囻众只有两种人:洋人的走狗与洋人的潜在走狗可惜洋人对中国的了解程度,往往远胜这些政府官员鸦片战争爆发之前,英商安德森僦建议英国政府:据我观察中国的老百姓普遍讨厌清政府,等打进去时我们不能伤害一般群众,而且应该张贴告示说这场战争不是針对他们的。后来英军也照作了于是清廷又大骂洋人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

  林则徐的照会一来洋人第一反应是又他妈来要保护费叻,正商量着该花多少钱摆平呢其实当时洋人们是混得很悲惨的,清朝闭关锁国重农轻商,本就看不起做生意的又自封天朝上国,覺得自己天生就不用跟外夷讲什么平等所以指定只有广州十三行才能进行洋货买卖,而且还不是洋人卖而是由中国人中转,洋人不能隨意接触其他中国人而且也不能随意在中国走动,只能在圈定的范围内活动换句话讲就是“外国人与狗不得外出”。清朝关税虽低泹那只是理论税,洋人在中国总免不了被横敲竹杠而且那些贩卖洋货的中国人必须靠贿赂换取外贸执照,这个钱当然要算在商品价格里导致洋货价格像中国的房市一样一路走高,本来中国人就不感兴趣这么一来就更卖不出去了。所以说鸦片除了导致中国的白银外流還有一个很重要的职能,就是把民间的财产转移向了政府

  在此之前洋商们一直都没遇到林则徐这款的,一时摸不清对方的来意打算先观察观察敌情,回复林则徐说要用七天时间商量商量林则徐本来觉得自己在这些夷人面前是充满优越感的,完全应该说一不二想鈈到对方还要开什么委员会搞民主决议,一下把他给惹火了林则徐查清英商颠地是“拖延战术”的主要智囊,立刻派人前去捉拿后来差人去执行任务时耍了个滑头,说是“召颠地入城”但英国人还是不放心,要求林则徐承诺24小时内放颠地回来大清可从来没什么拘留朂长期限之类的说法,都是想关多久关多久所以林则徐一听,你这不是他娘的放屁吗马上抓了两个买办(即汉奸)到英国人那里示JB威。这下英国人才明白事态严重了一时间竟不知所措。

  这时另一个主角——英国驻华商务总督义律——登场了说来搞笑,此人作为鴉片战争引发者之一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反鸦片者,他认为鸦片本身就是不道德的在一个明令禁止鸦片的国家内走私鸦片更是有辱英王嘚名誉。义律一听林则徐要动颠地马上急了,匆匆跑到商馆去谁知林则徐给他来了个有去无回,等义律一进去就把商馆给封闭了撤赱所有的中国人,勒令中国人不得再与洋商接触否则以汉奸论处,还来了个断水断粮义律一看这架势,是要把人活活逼死马上给林則徐写了封信,大意是威胁说你再这样难保两国不会打仗林则徐在下面加了批语:“天下万方,何处与天朝相提并论‘两国’称谓,難道是指英国和美国说的”其实义律与林则徐交涉数次,基本处于鸡同鸭讲双方都以武力威胁对方,但又都不惧怕对方的武力只不過义律是嚣张但有底气,而林则徐根本是无知者无畏所以两个人都奇怪了,靠他怎么就不怕我呢?其它内容基本上也是有听没懂例洳林则徐对这封信是这样回复的:先大谈因果报应学说,举了一些坏人突然暴毙的实例接着谈中国对英商的恩情,又讲到没有茶叶洋人僦会大便不通而死的问题另外民意沸腾,举国激昂再不交出鸦片,小心吾皇天威降临……

  但总体而言林则徐没直接进去把洋人殺掉,已经是非常客气了至于他不这么做的原因,其实就是想展现泱泱大国的风范表达天朝对这些外夷宽宏大量的姿态。义律那边被斷水断粮也受不了再加上搞走私本就理亏,于是跟英商们商量能不能把鸦片全部上缴这里他也耍了个滑头,说你们这些鸦片损失将由政府来处理英商一听乐坏了,这等于是把鸦片送给中国人再从英国政府那里拿钱,当然是十二万分的乐意当然他们也知道义律是在咑官腔,他本身也没那么大的能量给赔偿问题打包票于是又集资给一个马上要回英国的商人,让他到议会去活动活动理论上来说英商夲来是一毛钱都拿不到的,在鸦片战争打响之前英国政府的态度一直是“你们走私你们活该”,大清爱咋咋地我们才不管你们的损失連英国军舰都回复义律说不会保护违反他国法律的走私行为,但后来随着鸦片战争打响情势直转急下,也算这些鸦片贩子好运了看到這里各位应该发现一点,其实英国之所以来侵略中国跟虎门销烟是完全没有关系的,他们的政府本来没打算跟鸦片走私扯上关系(当时渶国政府也不了解英商的处境对英商来说,鸦片贸易怎么看都不像是“走私”因为来接头的不是政府官员,就是清朝水师)战争的嫃正起因其实是以下两件事:甘结与林维禧案。

  英商在义律的怂恿下把所有的鸦片全部交了出来,林则徐也终于解除了对英商的包圍但禁烟的事却还没有完。林则徐又要英商签订“甘结”其实就是保证书一类的东西,内容是禁止“一切来人”进行鸦片走私否则┅经发现,“货尽没官人即正法”。这甘结的有趣之处是带有中国特色的连坐效应他要英商不仅对自己的船负责,还要对别人的船负責不仅对英国人负责,还要对所有国家的人都负责其实林则徐早在对付吸食者时就采用了“五户连环保”政策,但他不知道洋人是绝對不会答应这种要求的不然万一哪天船上有人夹带鸦片,弄不好自己小命也要玩完林则徐觉得义律是这帮人的头头,要他代表所有洋商签字义律告诉林则徐:我不能代表那些英商,就算英国国王也代表不了他们林则徐一听又怒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这不是存心忽悠我吗?但他还是很有风度的教育义律:你骗我说你自己不能代表也就算了但你说英国国王都不能代表,你这可是叛国啊叛国大大的不好……

  又是鸡同鸭讲。义律死活不签最后全体英商撤出虎门,到葡萄牙人的地盘澳门交易去了但林则徐连洎己地盘以外的事也要管一管,命令义律要么回来甘结要么从此滚出中国,义律却坚决不从提出以下几点:清朝将无辜者和走私者一起在商馆里拘禁七个星期之久;鸦片贸易受到中国官员的鼓励和保护,事实上他们所从事的贸易里没有一项是像鸦片这样有“固定收费”的(言下之意其它产品要交的苛捐杂费更多)。义律一是担心英商人身安全再受威胁二是希望林则徐先检讨一下大清自己的错误,但怹们还没注意到一点:林则徐对付过吸鸦片的中国人对付过提供鸦片的英国人,对付过卖鸦片的中国人惟独没有对付那些保护鸦片走私的人,这就是清朝官场官官相互的微妙“潜规则”英国人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理解的。林则徐又搬出民意恐吓义律:沿海民人莫不视波涛如平地,倘一触动公愤则人人踊跃思奋,虽欲阻之而不能矣……

  甘结的事久拖不下双方旧怨未平,新仇又起当时几个英国沝手醉酒后与中国人发生冲突,双方群殴一名叫林维禧的同志不幸为国捐躯。事发后英国水手立即花钱私了,请家属封口但两天后還是让义律得知此事,前来调查先给受害人家属赔偿,再分别悬赏请目击者指出致命一击是哪个水手造成的、是英国人先挑事还是中國人先挑事。又过了两天林则徐也知道了(英国水手的钱真是白花了)二话不说,要义律立即交出凶手杀人偿命。义律哪敢把人交出來啊那时英国人判案还得给被告个申诉的机会,而我国的衙门就是八个字:大刑伺候从实招来,狗熊被打完都会承认自己是兔子而苴林则徐根本不在乎是谁杀了人,反正我死一个你也得死一个随便哪个都行,这一点对尚未查清真相的义律来说更是无法接受当时英國已经采用陪审团制度,义律提出要设立一个英式衙门请林则徐前来观摩,林则徐一听愣了你们这些外夷还有衙门?当下拒绝后来義律自己把人给审了,五名水手分别监禁三个月至半年不等并处以罚金义律还特别强调,这些人必须被关押在英国而不是中国的监狱

  义律当时的处境是很尴尬的,水手在中国杀人本来应该接受中国的法律审判,但当时中英之间的文明程度实在差距太大到了不能為人接受的程度,这就好象今天中国人到哪个非洲国家打工一不小心触犯了当地法律,结果被判用火烧死后由当地土人分而食之中国囚肯定也受不了。当然中国政府肯定不管这事儿就是了义律却表示绝不会让大英公民接受“野蛮肉刑”,拒不交出凶手后来义律无奈の下想了个庸招,他骗林则徐说根据《万国公法》他是拥有“领事裁判权”的,这件事应该根据英国法律来判谁知林则徐还真找自己嘚美国私人医生伯驾翻译了一下《万国公法》,虽说翻译出来的内容是一个字也看不懂但据伯驾所说,没有“领事裁判权”这一说而Φ国第二次接触《万国公法》已经是二十多年后了,从这个角度来说讲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倒也不算错,可惜“第一人”也僦是这么个“没有茶叶则大便不通”的水准

  说到这个伯驾,虽说他是林则徐的医生却从来没有见过林则徐,因为林则徐不愿与外國人直接接触好在他的毛病伯驾靠远程治疗也给解决了,伯驾在林则徐的病历上是这么写的:“从医学上看这个病案没有可以值得引起兴趣的地方。事实上这位病人从来也没有见到过,但是我想对于这样一位着名人物,他的行为是中英这样两个大国间破裂的近因”后来伯驾想给林则徐送三样礼物:一本地图册、一本地理书、一架地球仪,谁知林则徐要伯驾先填“请愿书”意思是说给我送礼是你嘚荣幸,得先请愿我答应了才行。伯驾一气之下便没有再送不然不知林则徐是否能真正的“开眼看世界”了。

  义律这招算是昏到極点了他想利用中国人对国际法的无知来解决此事,但就算“领事裁判权”真的存在他眼中无知的中国人们又怎么可能遵守呢?更倒黴的是又遇到这个“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一听《万国公法》里没有什么领事裁判权,一下火了甘结的事还没搞完,你丫又忽悠峩看来对你们这些野蛮外夷是客气不得了。林则徐故伎重施又来了个遣散华工、断水断粮,逼义律交人当然了,针对对象不仅是义律而是所有英国商人。这种事情连续发生两回义律是真的受不了了,内心早已动了杀机但他还想着能和平解决此事最好。对于甘结义律先是提出可以具结,但只能“货尽没官”绝不能“人即正法”,林则徐却一口否决坚持要砍人。后来林则徐也玩了个花招说偠么这样,你不具结也可以但船要让我搜查一遍,看你还有没有鸦片以林则徐的看法,是个人都该知道大清是怎么搞搜查的义律应該不会笨到答应这种要求,具结只是签个字的问题相信义律还明白个中利害关系。但义律还偏偏不明白说这个好,欢迎来搜林则徐這下被搞郁闷了,琢磨着义律这红毛可能还不太了解大清国的基本国情只好亲自教育义律“大清式搜查”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我们效率比较低,需要花两百天才能完成搜查到时你的货物也该发霉了;另外搜查过程中肯定会弄坏弄丢点东西,大清可不负责任但义律觉嘚钱的事小,甘结可是要人命的啊于是老话一句:欢迎来搜。

  这可把林则徐气得不行此时一票英国人也快渴死了,双方都感觉道悝说不通了有武力解决问题的打算。义律去九龙寻找淡水遭到当地官员“五六小时的延宕和令人发怒的拖辞推诿”,终于发出最后通牒:再不给淡水将击沉眼前一切中国船只!而当地官员根本没拿这些不知哪个旮旯里冒出来的野蛮人当回事,中英间的第一次冲突就这麼开始了我一直觉得,如果仅仅因为义律不肯具结就将第一次中英战争称为“鸦片战争”来混淆视听的话那称其为“淡水战争”应该吔完全说得过去。后来各种小冲突又出现数次水勇们向林钦差汇报自己的“辉煌战果”,林则徐不疑有诈发挥了我国“村骗乡,乡骗縣一直骗到国务院”的光荣传统,告诉道光我军“七战七捷”其实你看当时的战报是相当有意思的,里面文学创作的气息非常浓读起来很像武侠小说。清朝士兵笔下的英国人从来不会留下尸体不是滚落悬崖就是落水无法打捞,只看到水面上漂浮着洋夷的帽子而我們的兵器上则沾满血迹。一句话:战果丰厚证据没有。而道光和林则徐这两个人已经被忽悠得快要高潮了

  消息传到英国后,议会進行了辩论双方就出兵与否的问题争得不可开交,主要观点如下:中国人以优越人种、天朝上国自居对英商横加侮辱,更屡次侵犯人權以性命相威胁,甚至两次危及没有进行鸦片走私的无辜英商并影响到鸦片之外的贸易;中国的法律仿佛是专门为贪官勒索而设置的,既无法执行又荒谬野蛮透顶而且与中国进行贸易需要交纳比关税高得多的保护费。结论:对这样的野蛮民族讲道理讲不通,只有先紦它揍服帖了再说271:262票,九票之差战争打响,蒋廷黻有一句话精辟总结了鸦片战争的实质:战争之前我们不给他们平等战争之后他們不给我们平等。其实战争打响之前英国还是给过中国和平解决问题的机会派人坐船来送最后通牒,但中国守军看不懂船上挂的白旗子昰什么意思照面就打。之前中国水师曾挂着红旗子满地乱蹿被英军误以为是来打架的,也是见面就轰我时常觉得,两国既然已经沟通不能到这种地步了真的没什么比打一架更好了,就算这最后通牒送到了双方的战争也不可能因此终止啊。

  林则徐在开战之前还給英国国王写了封信其实本来是想给美国国王和英国国王各写一封的,后来一打听发现美国连个国王都没有而英国的国王是个女人,這下对两国更是鄙夷了为了翻译这封信林则徐破天荒的见了几个外国水手,请他们代为翻译水手看完信之后差点没笑喷出来:首先吹噓大清皇帝有多牛B,统治了整个天下恩泽四方;然后夸奖英国女王一贯恭顺,仿佛在表扬一个藩属国的酋长;接着大谈中国对英国的恩惠无非又是没有茶叶英国人就要大便不通而死;再来教育女王因果报应学说,讲述坏人突然暴毙的实例;最后像命令下属一样让女王“接到此文之后即将杜绝鸦片缘由速行移覆,切勿诿延”否则“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

  后来的战事就不做细表了反正清朝一路胜利胜利再胜利,前进前进再前进突然不知怎么回事一下就失败了,至少在道光眼里是这样然后大家签条约,坐下来吃個饭这事儿就算完了。至于那《南京条约》的内容除了我们教科书上学的割香港、赔白银、开五口之外,还要求清朝赦免一切在华关押的英国人不得对那些和英军有接触的中国人(俗称汉奸)秋后算帐(看人家这人权工作搞的),关税必须是固定的并且明确的不准洅用法律规定以外的项目敲诈勒索英商,允许英商在沿海五口居住贸易不必再通过广州十三行之类机构中转。还有一条:双方政府来往必须平等,清朝不能再用训孙子的口气和英国人说话到后来又通过《五口通商章程》获得了真正的领事裁判权,说到底这些“不平等条约”的内容除了打开贸易壁垒、防止敲诈勒索之外,其实就是为了防止前文所述的一切状况再次重演割香港和领事裁判权这两个主意正是由义律提出的,目的就是要给英国人一个能安全居住的地方

  顺便一提,现代人讲割让香港是丧权辱国但其实道光当时用的詞叫“暂行赏借”,都被打成猪头了他还时刻不忘天朝上国的威仪,所以我认为讲“割让”是对前清先帝莫大的侮辱而中国鸦片战争支出的战费比英国人还高三倍,这里面有多少钱是正儿八经花在战争上的还真没人能说得清至于鸦片贸易问题,当时中方代表问英国为什么你们本土不禁止栽种鸦片为什么要拿鸦片来毒害中国,英国代表璞鼎查回答:

  “这(在英国禁种鸦片)是不合乎英国宪法的這是做不到的。即使英国政府用专制的权力禁止鸦片的种植对中国亦毫无益处。中国人不将吸烟的习惯彻底扫除这只能使鸦片的贸易從英国手中转到别国手中去。事实上鸦片问题应由你们自己负责,假使你们的人民是具有道德品质的他们绝不会染此恶习;假如你们嘚官吏是廉洁守法的,鸦片便不会到你们国中来所以在我们的领土以内,鸦片种植的前途主要的责任是在中国,因为几乎全印度所产嘚鸦片全销于中国假设中国人不能革除吸食鸦片的恶习,假设中国政府的力量不能禁止鸦片那么中国人民也要设法得到鸦片,不管其法律如何因之,若将鸦片的入口使之合法化,使富户和官吏都可参加合作这样便可将走私的方便大加限制,下便人民上裕国课,豈不甚好”

  其实早在鸦片战争以前,大臣许乃济就提出:现在的情况已经发展到了哪怕英商不入港中国人也会争先恐后前去接货嘚地步,既然禁也禁不住还不如将鸦片合法化算了。不仅要合法化还要引进本土种植这样还可以阻止白银外流。确实等大清牌鸦片苼产出来,再加上领先世界几十年的鸦片吸食和烟枪制造技术(这是大清国最可引以为豪的高科技一如今日的金盾工程),那GDP是哗啦啦嘚涨啊道光一听当下便有点动心,但后来许乃济又加了一句话:吸鸦片的都是社会渣滓这些人吸死也不足为惜。这句话一下得罪了好哆不该得罪的人再加上驰禁本身就是违反各地官员利益的(不然他们怎么收保护费啊),道光又被林则徐那几“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刺中要害后来许乃济便成了清朝道德堕落分子的总代表。

  璞鼎查又教育中方代表英国强大的真正原因是“自由的制度和商业”,请中国也效仿当时可不说“西方的制度不适合中国”,而是干脆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所以基本都是左耳进右耳出,而且中方代表比較为难不敢跟道光提鸦片合法的事,于是提议:不如这样以后我们关照你们的鸦片贸易,有我们罩着合不合法都无所谓啦。璞鼎查鈈想搞中国特色说英国政府不愿承担走私的不义之名,中方代表一商量最后说:鸦片就算合法,难保那些人不偷税漏税如果英国政府能先代交500万两税款,我们可以代为跟大皇帝商量商量璞鼎查一听愣住了,你们自己缉私不力还要英国政府帮你收税?开玩笑璞鼎查发现这些人害怕跟道光提鸦片合法化的事,根本就说不通干脆不再提鸦片的问题,后来鸦片贸易就继续以走私形式存在了二十年这無疑是给历史教科书一记最响亮的耳光。当然“强行打开中国的门户”这个“罪名”倒是不假,不过我觉得这没什么值得悲伤的因为閉关锁国本就是件坏事,何况它也不是中国人民的民意而是皇帝老爷一个人的旨意,皇帝自己悲伤就算了老百姓跟着瞎起什么哄?

  另外“鸦片战争”在英国不属于必修课范畴,所以虽然中国人很拿这个当回事动不动就血泪控诉一番,但你要去问英国人基本上嘟不知道鸦片战争是怎么一回事。你要说“第一次中英战争”对方就更惊讶了什么,中国和英国还打过仗……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後,中国其实完全没有意识到英国人的军队到底有多厉害很多未参战者,包括皇帝老子还觉得双方实力其实相差无几,只不过胜败乃兵家常事而已(因为我们一直在胜利是最后不知怎么搞突然一下就失败了),对民间就更不能讲朝廷惨亏了因此,虽然英国人提出要“平等”但在很多清廷官员和普通百姓眼里,蛮夷依旧是蛮夷这种态度便决定了之后还要有第二次鸦片战争。

  本来根据《南京条約》洋人有权入五口定居,但由于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人和广州人打过架后来广州人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入城斗争”,阻止英国人叺城当时的两广总督耆英表面跟英国人说这事我们一定处理,背地里其实暗中怂恿乡勇把这事儿一拖就拖了五年。这些英国人也是好耐心当年义律才体验了五个小时的中国特色的政府办事效率就动武了,这些人居然能忍五年但到了1847年,终于忍无可忍挥军攻陷虎门,准备武力入城耆英是知道英国人的厉害的,一见对方动粗就怕了急忙允诺英国人“目前条件还不具备,两年后一定让你们入城”渶国人哪知道耆英马上就要调走了,中了对方的奸计还真傻兮兮的等了两年,结果到1849年英国人满心欢喜的来到广州,迎接他们的是新任总督徐广缙和巡抚叶名琛带着十万乡勇准备和英国人决一死战呢。英国人这时候才发现中国人说话就跟放屁似的但当时也没准备打仗,于是掉脸就走了洋人这一走,广州举城欢腾重大胜利啊!徐叶二人都轻而易举成了民族英雄,得道光封爵嘉奖后来叶名琛想,這事儿既然能拖七年再拖七十年也无妨,更总结出对付洋人的“独门秘诀”就是压根别搭理,对方提什么要求一律拒绝就行这样问題就“解决”了,还能得皇帝褒奖升官发财,因此“遇中外交涉事略书数字答之,或竟不答”当然洋人也不会那么好欺负,其实心Φ积怨已深一忍再忍,只等一个借题发挥的机会

  到1854年,英国援引《中美望厦条约》中关于十二年期满双方可协商修约的规定以及《中英虎门条约》中的“最惠国待遇”也要求协商修改《中英南京条约》。其实英国的要求是完全没有道理的首先最惠国待遇根本不包括“修约”这一项,其次《虎门条约》到1855年才到修约之期而英国人却说它是《南京条约》的粘附条约,所以时间要从《南京条约》算起这种问题只要大清援引几条国际法就可以打得英国人哑口无言打道回府了,偏偏大清闭关锁国又狂妄自大举国上下竟无人懂法,而渶国人想利用的正是这种无知美国发现中国人是真呆,马上也兴奋的说要修约其实《望厦条约》要到1856年才能修约,但是美国人也说我囿“最惠国待遇”英国人能修我也要修。法国一看我靠,还能这样玩啊!于是也要修约(《黄埔条约》)但其实都是扯淡。

  顺便一提美国人与法国人的约可不是打来的,而是借英国人的光“吓”出来的当时中方代表耆英在签《南京条约》时深刻体验了英国人嘚厉害,将同为白人的法国人和美国人都视为同一级别的强悍国家两国只需稍以武力恐吓之,耆英就只得老老实实的在条约上签字了當时美国人对清朝那套天朝上国的作风已经是非常了解了,知道对中国这样无知自大的国家只有用残酷的事实教育对方你稍微讲点礼貌嘟会被当作是来朝贡的,所以美国代表顾盛收到的硬指令是假如中方不肯签约那么一定要面见皇帝,而且绝不下跪不满足这条要求,兵戎相见而耆英怕的正是这个,让一个美国人站着和皇帝说话这还得了?对他来说要确保两件事第一不能跌皇帝的面子,第二不能洅打仗至于条约什么的爱签多少都无所谓了,爽快的就把《望厦条约》给签了到后来法国人来中国时,带了八条军舰此时耆英已有洳惊弓之鸟,法国人还没开口威胁呢耆英就卖国了。反正一回生两回熟的也不是头一回签,破罐子破摔了说实话只要不是赔钱割地嘚条约,清朝都是很爽快的

  当时法国人对中国也不是特别了解,还想拉拢中国人入伙呢提出几条要求:第一互派公使,大家就算結盟了;第二给中国进贡天文学家算是示好;第三让中国派人去法国深造,学习造船和水战对付谁呢?当然是对付英国人了法国自稱是“英国的老师”,只要中国肯跟着他们学对付英国不成问题。耆英一听法国要往北京派什么公使当下拒绝,至于天文造船水战这些东西我们很牛逼的,不需要你们来教法国人一听傻了,靠这是怎么回事啊天上砸馅饼都不要?于是面露狰狞:给你三条路选第┅法国派公使进京见皇帝,第二法国给皇帝送一个天文学家第三开放天主教,不然大家只好开打了我怎么听都觉得还是选前两条比较恏,但耆英一听就蒙了你这三条路都是要我的命啊!前两条他甚至都不敢跟皇帝讲。思前想后见皇帝是肯定不行的,因为法国人不肯跪啊那就只有跟皇上商量下开放天主教的事了。后来耆英对道光连哄带骗带吓终于交涉成功,洋教冬眠多年总算又在中国复苏了。

  这边英美法还自作聪明的发着青天白日大梦想欺负中国人不懂法那边叶名琛又是“略书数字”,除了严禁三国公使入城以外对三國公使的各项要求只有两种回答:要么拒绝,要么干脆不回答当时英国人对这个叶名琛的作风是非常了解的,知道跟此人讲理绝对讲不通而且当时广州人民又忙着起义推翻清政府,想必叶名琛也没空搭理他们于是三国公使一路挥师北上,准备到上海一带寻找别的官员傳达修约的请求谁知这叶名琛可没闲着,这头拒绝了那头就汇报了咸丰,寥寥数语只说英国人要修约,请皇上放心此事为臣自能搞定,洋夷若来叫他们来见我就行。当时满朝上下其实连“修约”是什么意思都搞不清楚《望厦条约》里关于修约的内容早被他们忘嘚差不多了(本来就也没记住),可见“丧权辱国”这种说法是严重失实的至少对清廷是如此。叶名琛因是民族英雄又平叛有功,咸豐对其充分信任回复说“你办事我放心”。

  这下糟了三国公使跑到上海,会见了江苏巡抚吉尔杭阿吉尔杭阿头脑还算清醒,当時正剿着长毛知道三国公使暂时不能惹,也知道叶名琛的德性于是提议咸丰赶紧派个钦差同叶名琛一起处理此事,其实是想防止叶名琛独揽大权刚愎自用,坏了大事咸丰一听这话就不耐烦,把吉尔杭阿大骂一顿吉尔杭阿没办法,只好转告三国公使:老大叫你们找葉名琛处理此事三国公使刚从那里过来,怎么可能再回去呢于是继续北上,到了天津离皇帝老子也越来越近了。这回只出来两个副科级干部接待公使一句话:修约我们管不了,老大请你们再去找叶名琛这时三国公使终于体会到什么叫“踢皮球、打太极”了,虽是憤懑却又无计可施,修约至此又不了了之三国此时已达成共识:对付中国,不动点武力是不行的

  但列强们此时都处于师出无名嘚状态,因为这次修约仅仅是“骗约”所以他们都在等一个名正言顺的切入点。1856年这回是真到《望厦条约》修约之期了,来的美国公使正是林则徐的洋医生伯驾伯驾联络英法公使一起去修约,但英国公使认为去了也白去何况英国的“修约”性质本来就类似用棒棒糖誘拐无知儿童,真诱拐成功了反而落下话柄所以虽然他们很想痛揍中国一顿,但不打算利用修约问题大作文章法国公使称没有收到政府指令,暂不行动这回美国单独来修约,由于合乎法律倒是理直气壮,但美国始终绕不过叶名琛这道坎而叶名琛仍是采用先前的两條秘诀:踢皮球加拒绝。这还真是前所未闻的外交手段不过伯驾倒是没有调兵谴将跟大清大干一场,他就像英国人当初放弃了入城一样放弃了修约。伯驾跟当年一样敏锐他知道中英上次因林则徐决裂,这次还得因叶名琛决裂到时再坐收渔利也不迟。

  就在洋人们對大清的不满逐渐积累到顶峰时亚罗号事件发生了。中学历史知识比较扎实的应该记得我国教科书把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归结为亚羅号事件与马神甫事件,对这两件事语焉不详且定性为“英法入侵中国的借口”而香港的教科书归纳了四个原因,除了以上两件事另外两件就是“入城问题”和“修约问题”。事实上列强们正是由于“入城”和“修约”问题而积累了大量怨气,而亚罗号事件仅仅是怨氣的爆发点而已大陆的教科书却不能如香港一般客观,有意忽略或淡化了前两件事下三滥赖皮狗式的“反入城斗争”在教科书里更成叻什么了不起的重大胜利和反帝斗争,和一百五十年前愚蠢清廷的想法别无二致

  亚罗号事件的真相至今仍有争议。亚罗号为在香港紸册的船只叶名琛当时认为船上有一名海盗,将一船十二名中国人全部缉拿并且扯掉了船上的英国国旗(争议点就在这里,叶名琛坚稱中方没有扯英国国旗另外也有学者认为亚罗号的执照已过期,法律上不能再挂英国国旗所以扯掉了也不算是对英国的侮辱,还有观點认为船上并没有所谓海盗)这件事本来可大可小甚至可无,但当时的英国海军上将包令和驻广州领事巴夏礼对“入城”这口恶气已经憋了快十年了他们想要的就是小题大作,不仅要求中方立刻释放船上的水手还要向英方道歉。英方的要求其实相当无理因为叶名琛緝拿的罪犯是中国人,按双方条约领事裁判权是不起作用的,而叶名琛非但没有抓住对方的把柄据理力争反倒把人给放了(主要是太岼天国运动势如破竹,咸丰下了命令让叶名琛尽量不要再开战端,不然估计放人也是没戏的)但是拒不道歉,总而言之面子最要紧,其它可商量

  叶名琛还没看出这回英国人就是来打架的,于是就为了这么一句道歉广州又被英军蹂躏了。真开打之后英国人倒也鈈提道歉这码事了一句话:让我入城。这时叶名琛虽然兵败如山倒但他一听,什么呀原来英国人只是想入城啊!叶名琛过去的经验使他深信一点:在入城问题上,英国人玩不出什么花样来这次一定又是闹一闹就滚蛋了。这时他还认为英国人只是来吓唬他的只要挺┅挺就好了,于是汇报咸丰说打了大胜仗还干掉了英军的总司令,咸丰则批示说:干得好不过也别把英国人逼急了,等他们来悔罪时給个台阶下就行了当时曾有大臣秉明实情,结果咸丰回复说这是英夷“造言耸听”令该大臣“勿为所惑”。此后叶名琛派人去香港收集英国的情报不过他犯了个大错:他自己对咸丰撒谎,手下又怎么可能对他说实话呢搜集回来的情报不是英国被俄罗斯痛揍,就是英國被印度痛揍要么就是财政紧张、入不敷出、经济危机、失业狂潮、工人罢工,总而言之一句话英国日薄西山,即将完蛋这下他更堅信英国人玩不出什么花样,干脆连战备都不做还要士兵不要开炮还击,夷人“天黑就走”直至英军破城,叶名琛正好出去烧香没給英国人逮到,英国人又兵力不足暂时撤出广州,叶名琛更相信对方是来唬人的就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叶名琛出乎意料的镇定后卋戏称其为“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六不将军”,一直到他被英国人抓走为止

  对于本国军舰在广州的行动,英国议会认為是“滥用武力”投票要求英军撤军,结果强硬派的首相巴麦尊解散议会重新选举并在大选中大胜,不然英国要是真的撤军了叶名琛可又要成民族英雄了。后来由于此人一手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对他的态度立刻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民族英雄一下又成了千古罪人不可不说是讽刺。其实叶名琛“六不”倒也有原因当时内战打得正凶,军饷都发不出来人家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与其说叶名琛是真的相信英国“开几炮就走”还不如说他是无奈之下,大搞自我催眠呢

  姑且把时间轴往前拉一年,回到马神甫事件上当时根据中外条约,洋人只能在通商五口活动其它地区依然处于洋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状态,法国神父马赖同志却闯入广西传教(教科书上说此人是无恶不作广西是“依法处理”,于史毫无根据纯属胡扯),结果被就地正法按双方条约,发生此类事件应先将人送至附近領馆,再作处理绝不可上刑,更不能杀头了法国这回是理直气状的要找中国讨个说法,要求的仅仅是赔款和道歉偏偏两广总督又是葉名琛,两个字:拒绝结果马神甫事件又成了悬案。

  美国要求修约英国要求入城,法国要求赔偿道歉全都卡在了叶名琛这个硬角头上,统统成了悬案所有的不满在1856年完全爆发了。不过美国虽然很想揍中国一顿但当时黑奴问题闹得正凶,而且第一次鸦片战争又嘚了甜头你们上去打,我负责事后出来吓人就行了于是不肯发兵。法国其实也想再沾一次英国的光但一个国民被杀又得不到说法,洅不出兵就说不过去了只好跟着英国一起上。而俄罗斯对中国眼馋已久此时也跳出来兴风作浪,准备坐收渔利于是乎,一支英法联軍承载着英美法俄这四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野望,向着广州进发了

  广州瞬间破城,叶名琛被捉走咸丰收到奏折,顿时如丈②和尚摸不着头脑怎么我们一直胜利胜利再胜利,突然就破城了于是批阅道:览奏实深诧异!

  英国跟中国打交道,累积了不少经驗其中一条就是:你就是捣翻中国的半壁江山,大皇帝也不会在乎的必须直接捣他的家门。这时距第一次鸦片战争已近二十年天朝諸臣早就忘了洋人打仗到底是什么样的了,结果等号称最强的大沽炮台惨遭秒杀咸丰还在那里莫名惊诧。怎么办签约呗,签完约吃饭这回清廷还觉着这四个是连体婴儿,对没参战的美国和俄罗斯也是有求必应结果美国又白捞一个条约,俄罗斯也狐假虎威正式进入Φ国,法国和英国更是没的说了顺便一提,这回主持工作的仍旧是耆英同志咸丰觉得此人和洋人交情应该大大的好,说不定可以讨点便宜谁知广州破城时,英国人便从衙门公文里查清耆英当年在入城问题上那套假调解、空城计的把戏对耆英百般奚落,耆英一气之下返回北京留下几个既无外交经验又无交割权限的菜鸟官员,在谈判桌上基本是任人玩弄后来咸丰一气之下,赐耆英自尽理由“擅自返京”。

  《天津条约》相对之前的条约主要变化是允许外国军舰进入长江,允许外国人进入内地增开通商口岸,允许外国人进入丠京设立使馆综观两次鸦片战争所签各个条约,内容其实并无什么不平等之处大开国门本就是与时俱进,赔款属于国际惯例至于理論上比较出格的军舰入江、割让香港、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这四条,军舰入江只能怪清廷无能长年内战,无力保护外侨那就只好让囚家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割让香港则是因林则徐两次给所有英国商人断水断粮,说到底还是安全问题;领事裁判权盖因中国文明程度太低法律极其野蛮,外人不能接受;至于协定关税就只能责怪那些敲诈勒索外商的贪官了。

  当然了方式是极其不平等的,法律上仍稱其为“不平等条约”但这样的不平等也是中国自己招来的,若是中国能早点放下身段先摆出一点平等的姿态,本来也不会无端遭此命运除了俄罗斯与日本确实野蛮以外,英法美大体上都是讲道理的而中国若能早日和洋人平等互待,学习对方的先进技术日后更不鈳能任俄罗斯与弹丸之地的日本宰割。薛福成这些第一批出使西方的人目睹中西方的巨大差距,传统观念逐渐崩塌敏锐的指出:西方囚对中国人以诚相待时,中国人想的从来是怎么再多捞点小便宜而当西方人转用武力威胁时,中国人马上就妥协退让事实上,清朝的曆史就是这么个循环:因自己的自大和愚蠢惹怒洋人——被揍——签条约——清廷不肯执行——再次惹怒洋人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一直歭续到1900年庚子之战,上国的威仪终于被揍得荡然无存这段期间内,中国在某些方面得到了长足的提高而唯一失去的,大概就是虚浮的瑝家尊严和那不能为人民所分享的所谓“主权”了

  现在故事还没发展到1900年,所以皇家的尊严还是暂时不能丢的根据《天津条约》,签定之后外国使节应进京换约了,这是所有的残酷现实里最让咸丰慌张的——外国人要进京面圣了而且不会三跪九叩!这是对遗续芉年的那点帝皇威望和“万国来朝”之类梦呓的最致命的一击,也是咸丰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咸丰恐慌到了什么程度呢?他甚至想以鴉片合法、取消一切关税、再多赔几百万两白银为筹码阻挡洋人进京面圣,后来又想在上海换约、在海上换约千方百计阻挠,足见皇渧心中的价值取向——一切现实的国家利益都可以对其皇者之尊让步——只可惜战败者在谈判桌上是没有发言权的。此时咸丰亲自主持外务但水平实在不比叶名琛高竿多少,他所能使的那点计谋无非就是“先派乡勇与夷交战,朝廷再出面调解”之类老掉牙的帝王权术满脑子柔远羁縻之类安抚藩属国用的老套路,殊料洋人根本就不吃咸丰的智库里所保存的任何一套方案这种完全超越自身理解范畴的危机,再加上他那阻止洋人入京的莫名其妙的坚持此时的咸丰可以说是大脑短路,行事作风已完全不可理喻咸丰帝本人成了继林则徐、叶名琛之后的第三个二百五,而且他的二百五行为直接导致了“万园之园”圆明园的被焚

  《天津条约》上虽然有咸丰亲笔签名,泹清廷朝野上下竟把该条约当成一纸空文,仅作“缓兵之计”负责签字的桂良上奏说:“此时英、法两国和约,万不可作为真凭实据不过假此数纸,暂且退却海口兵船将来倘欲背盟弃好,只须将奴才等治以办理不善之罪即可作为废纸。”咸丰觉得此计甚妙只待時机一到便可执行,这样舍桂良一人便可阻止洋人设公使驻京。可洋人又哪会理会这种丢车保帅的伎俩这分明是想再讨一顿打。洋人堅持进京换约咸丰又规定人数不得超过十人、不得坐轿、不得列阵仪仗、换约后立即离京。但老外们早看透清廷那点心思这次来就是想教育教育朝廷“你们在世界上到底排老几”,得到的指示是拒绝一切贬低使节身份的接见仪式为了保证这一点,必须有海军随行护航因此对咸丰的要求一概拒绝。咸丰决计不能让别人看到自己和洋人“平等相待”折损了威严,于是指示清廷唯一的一员悍将僧格林沁:若洋人不肯按照藩属国朝贡的仪式入京可以“悄悄击之,只说是乡勇不是官兵”,并且堵塞航道让洋人走北塘绕一个大圈进京,若洋人不从则可“师出有名”。

  天知道这时咸丰的大脑里到底在想什么英国人把船开到大沽口,发现航道受阻想上岸又被民团阻挡,中方解释说:此地没有政府官员也没有军队,只有这些自发组织的爱国民兵团僧格林沁晓谕公使改道,当时英法坚决不从要求清理航道,美国则答应绕道而行(因为中美条约之间根本就没有换约的协定其实本来是不能换约的,但就像前几年修约事件一样清廷无人懂法,没人看出这点所以美国公使不敢得了便宜又卖乖,马上见好就收)于是美国公使又被“民团”允许登陆,接着被几个乞丐用骡车拉到北京又遭软禁数日,而且约还没换成皇帝没见着,后来又被拉回北塘终于换了约。此事被西方各国视为“奇耻大辱”这就完全属于中国自己背信弃义,皮痛找打了而英法两国在大沽口干耗数日,连个政府官员都见不着只有一堆“民团”,其实这种破绽百出的伎俩哪里瞒得了外国公使而清朝政府甚至全体大清子民,长期以来却沉迷于自己的这些“小聪明”里结果给列强们留下了┅个印象:愚蠢、自作聪明、毫无荣誉感。

  后来英法决定人力清通航道直驱北京。这帮人正干得热火朝天呢大沽炮台却是连半个清兵或民团都没有——表面看来是如此,其实人家僧格林沁正埋伏着准备按咸丰指示,给这些不肯改道的洋夷们“名正言顺一击”呢後来一些英国将领承认:他们知道清军埋伏在那里,但根本没把对方放在眼里这回他们可是大错特错,僧格林沁可说是继林则徐之后第②个正儿八经能办事的大员在腐朽的清廷里可算是珍兽,此人调教出的军队绝不可与英法之前遭遇的腐败军们同日而语结果大沽口之戰,英法大败捷报传回京城,朝廷里已是一片欢乐的海洋而英法两国暴怒不已,南下调兵遣将此举又被朝廷看作对方认输投降的信號,于是觉着自己的军事实力好象瞬间上了好几个台阶这下事态总算是“正常发展”了。咸丰觉得这时差不多该“恩威并用、柔远羁縻”了于是和僧格林沁玩起了红白脸的把戏,又摆起了天朝上国的谱来宣布中英和中法《天津条约》作废,不过念在洋夷恭顺若肯“洎悔求和”,可按中美《天津条约》另立新约换约在上海进行。

  英法当然不会“自悔求和”第二次卷土重来时,清军手里那点烧吙棍又不够看了等到发现事态不妙时,咸丰又慌了(一个人不知是如何完成如此大起大落的心理转换而又屡教不改的)于是又耍起了尛聪明,派人每天给英法发去照会内容都差不多:你们怎么来打我们呢?这是误会一场啊!快来北京换约吧我们等着你们呢。意思就昰我们大家就当大沽口之战从来没发生过坐下来好好谈吧。说实话咸丰自觉这封信“暗藏巧机”,相信聪明人一定“一悟就懂”英法却偏偏不是他这等“聪明人”,觉得这些照会简直是莫名其妙英法还是自打自的,等到大沽炮台完全沦陷后清朝终于改口了:别打叻!我们投降……

  这次来当然就不是天津条约那么简单了,大沽口之战的帐也要好好算一算后来英国派出巴夏礼和威妥玛谈判,本來所有条件都谈好了结果咸丰一看:妈呀,又要进京还要带一千卫兵!这还得了,咸丰这回是彻底犯甩了他想起古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于是指示僧格林沁俘虏英国使团一行39人,准备以此为人质与英法谈判。袭击使团国际法之大忌,世界震动打,打死怹丫的!联军一直挺到了北京城外大清也震动了,这种情况是闻所未闻啊咸丰仿佛都能感觉到自己的龙椅在震动,但死到临头了居嘫还在嘴硬,后来跟英法谈判一句话:什么都可以谈,使节进京的问题绝对不能谈!

  不能谈就继续打此时法国得到情报,皇帝在圓明园休假于是派兵前往,大溃清军但是皇帝不在,结果扑了个空法国人一入圆明园,虎躯一震妈呀!长这么大没见过这么多宝貝!这真的是在中国吗?法国人二话不说马上动手洗劫,可惜人手有限没能洗完。周边淳朴的大清子民闻讯而至终于将圆明园洗劫┅空,顺便放了把火——请注意圆明园的第一把火是中国人放的,只不过手法太不专业杀伤力有限,至于第二把火还得过会儿再说仗都打成这样了,连皇帝的别墅都给打残了咸丰只得放下自己那点可怜的坚持,终于答应了外国公使的一切要求包括入京面圣。

  鈈过外国公使最后还是没能见到咸丰因为咸丰一口气咽不下去,挂了看来看去,第二次鸦片战争打响除了有叶名琛的自负以外,事凊发展到这种程度咸丰皇帝也是“功不可没”。不过对咸丰来说这种坚持也算是有道理的,因为自古以来还没说是哪个藩属国的使節见了皇帝可以说是不用三跪九叩的,这礼数要是坏在了咸丰这一代手上那可是前所未有、闻所未闻的千古之耻、万世骂名啊,无论如哬他也要保住这点面子以至后来咸丰郁郁而终,给人的感觉便如“殉道者”一般而对诸列强来说,他们是无法理解咸丰这种心态的對他们来说,两国交往就该平等相待,清国虽然战败之后派官员出使国外时,外国也是以礼相待偏偏中国的皇帝把他们当成藩属国,其最重要的标志就是逼使节向皇帝下跪这跪礼之争从乾隆时期开始算起,已持续大半个世纪到咸丰这代总算是划上了记号。

  更囹人震惊的事发生了英法要求中方释放使团,于是巴夏礼等一行39人不对,是19人被放出来了。这19人的状态用三个字形容叫“半条命”剩下20个干脆被大卸八块。这简直是莫名其妙中方本想拿使团做谈判筹码,结果还没谈完就先行撕票了说到这里,我已经不知该怎么解释清政府的行为了总之,友邦莫名惊诧英法一商量,这口恶气忍不下去不给个迎头痛击是不行了,一定要在皇帝头上撒泡尿后來两国产生了分歧,英国说要烧圆明园法国说烧那有球意思,不过是个皇帝的度假村要烧就烧皇宫。双方争执半天最后英国说服了法国,于是大队人马杀进圆明园这回是专业纵火队,圆明园基本所剩无几

  这里要顺带一提的是中国对国际法的理解。咸丰死后恭親王主持外务反正联军打到皇城根下,说什么也得服了不过恭亲王发现一点:洋人和过去那些藩属国很不一样,签完条约之后居然能照之执行说撤军就撤军绝不拖延,也不多讨小便宜而这些人又处处以所谓“国际法”攻击大清,大清自该以对方最重视的“国际法”囙击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中国人终于接触到了中文版的《万国公法》这距离林则徐上次询问伯驾有关“领事裁判权”的内容已經过了二十多年了。但是清廷学习了国际法后只想以此对付洋人,从来没想过要自己遵守这种务虚的态度使得清政府不可能有太高明嘚法学造诣,在谈判桌上依旧惨亏给对手无论胜仗败仗,一旦签起条约永远都是中国吃亏。再加上后来西太后独揽大权签约之事总被个别人的意见所左右,虽然民间有人指出“外国这不合法那不合法”中国完全不必退让,但腐朽的清廷却毫不理睬而民间又不能怪罪皇上,只能怪罪外国使中国人逐渐产生一种观点:国际法是强国用来欺负弱国的工具。这种理解一直流传至今

  圆明园第二次被燒已经是四十年左右后的事情了,这回纵火的是八国联军关于拳乱,中国史学界的有识之士早就要求拨乱反正没办法,义和团做的实茬是太过分了但也有人为义和团辩护,说是“外国侵略在先义和团排外在后”,这种说法不值一哂且不说“侵略”有一大半是中国洎找,义和团所谓的“排外”行动几乎不杀外国人,专杀中国人毁坏洋货亦是对私人和公共财产的严重践踏,从仇视洋人发展到仇视洋纸、火柴甚至铁路、电线杆严重阻碍国家建设和科技进步,及至后来扬言要攻击外国使馆等真招来洋人后又不战而败,除了打着民族主义的旗号不断招致灾难于国于民无半点利处,哪有半点“排外”的样子这样的愚昧暴民、乌合之众,居然被中国的教科书奉为民族英雄我又时常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只能理解为:教科书的编者和义和团其实是一丘之貉

  人常说“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却始终将“落后”理解为拳头的力量其实文明的落后、观念的落后,才是中国挨打最根本的原因一方面愚昧闭塞、弱小落后,一方面却又自作聪明、自以为是这两点结合,使的中国对外来文明、外来人士都充满排斥感以至“全民弱智”。反观中国的邻国日夲在国门被炮火打开之后,立即打出“文明开化”的旗号知耻后勇,励精图治使两国的命运在未来发生根本性的差异。到今天中國除了经济与科学技术有所进步,愚昧闭塞、弱小落后、自作聪明、自以为是这几点相对清朝而言几乎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对现代文明規则毫无尊重接纳之意对外国仍视其为亡我之心不死,对本国的理解也不过停留在“风水轮流转咸鱼也翻身”的水准,事实上从清朝的故事里,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大量现今现实的影子

  对于这种停步不前,当权者要负起主要责任几年前袁伟时曾有一篇文章《现玳化与中国的历史教科书问题》刊登于《冰点》上,指出教科书中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庚子之乱的诸多硬伤结果竟引起朝廷关注,导致《冰点》停刊整顿足见当今圣意。就如咸丰可以为了个人的九五之尊放弃所有白银和领土一样对某些人而言,当现代文明威胁到皇權之时保持中国人的这种低智状态也是相当有必要的。

国人必修的鸦片战争真相 (作者不祥)

  中国人习惯上把第一次中英战争称为“鸦片战争”但实际上这场战事的起因绝对不是什么“英国为了倾销鸦片”。当时世界范围内吸食鸦片基本都是合法的(例如英美都是箌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开始立法限制毒品)奇怪的是,这些不禁鸦片的国家反倒没什么人吸鸦片倒是中国这个禁烟的国家对鸦片一往情钟。

  一方面清朝有很多人是拿着高官厚禄却没什么正事干平时除了黄赌自然就是毒(这就像某个人均GDP不到三千美圆的穷逼国家却能在奢侈品消费领域独领风骚一样),而其它洋货要么是像钢琴一样玩不来要么是像刀叉钟表睡衣之类不好玩。另一方面乾隆禁烟之后,各地官员反倒可以找鸦片商收保护费了收了黑钱还不用纳税,为了抢这块肥肉不仅没有执行乾隆的政策,还拼着老命的引进鸦片导致鸦片在中国越卖越红火。

  一开始皇帝老爷们对禁烟这事儿都不是很认真,直到道光年间各地农民起义不断,清朝的鸦片军被打嘚找不着北发现枪杆子不好使的道光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鸦片身上。其实道光也不想想怎么官兵抽鸦片农民就不抽的当时的军队腐敗不堪,平时也不好好训练省下来的钱跑去吃喝玩乐,等上级领导来检查时才装模作样的表演几个固定节目所以后来清军和洋人打白刃战时人数占优还是输得一塌糊涂,到甲午海战时更是在装备领先的情况下被日本打败而皇帝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对军队一直是好生供養这就给他们提供了抽鸦片的所有条件:金钱和时间。这样的军队战斗力本来就跟农民差不多抽了鸦片就更没得玩了,这时道光才知噵着急发了狠要禁烟。但他哪里想得到那些本应帮他禁烟的人既是鸦片的主要消费群体,又是鸦片走私的庇护者对这些人来说,军隊没战斗力关我屁事大清的江山关我屁事,又不是我的是你皇帝老子一个人的,我趁着现在当官使劲捞就是了

  这么一来,禁烟洎然是无从谈起直到最后道光才物色到了一个真正肯禁烟的人——林则徐,和英国人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说来搞笑,林则徐到广州禁烟本来当地官员是想拿银子打发他回家的,谁知此人是真心办事不吃这一套。今天我们说林则徐是民族英雄其实当时官员们都当怹是神经病,而且这种人真要放到今天的官场他还是要被当成神经病要不了三两回合就得被和谐。林则徐到广州后不久就要求洋商们交絀所有鸦片还发了份照会:听说英美两国天气干燥,土质干硬夷人都是把肉磨成粉食用,久而久之导致大便不通只有中国的大黄和茶叶可解,皇上对你们有恩你们也该配合我这个钦差的禁烟工作。我对你们这些外夷的伎俩再了解不过所以别跟我耍什么花招,其实峩们老百姓都很讨厌你们了你们再卖鸦片,难保他们不会弄死你们……

  这个大便不通还不是最离谱的此前还有大臣建议道光严惩吸食鸦片者,怎么个惩法呢这个大臣说,他听说红毛们是把吸鸦片的人系在竹竿上用大炮发射进海里……林则徐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動不动就绑架民意威胁洋人但其实言谈之中又经常流露出对民众的不屑,在他眼里底层民众只有两种人:洋人的走狗与洋人的潜在走狗。可惜洋人对中国的了解程度往往远胜这些政府官员,鸦片战争爆发之前英商安德森就建议英国政府:据我观察,中国的老百姓普遍讨厌清政府等打进去时,我们不能伤害一般群众而且应该张贴告示,说这场战争不是针对他们的后来英军也照作了,于是清廷又夶骂洋人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

  林则徐的照会一来,洋人第一反应是又他妈来要保护费了正商量着该花多少钱摆平呢。其实当时洋囚们是混得很悲惨的清朝闭关锁国,重农轻商本就看不起做生意的,又自封天朝上国觉得自己天生就不用跟外夷讲什么平等,所以指定只有广州十三行才能进行洋货买卖而且还不是洋人卖,而是由中国人中转洋人不能随意接触其他中国人,而且也不能随意在中国赱动只能在圈定的范围内活动,换句话讲就是“外国人与狗不得外出”清朝关税虽低,但那只是理论税洋人在中国总免不了被横敲竹杠。而且那些贩卖洋货的中国人必须靠贿赂换取外贸执照这个钱当然要算在商品价格里,导致洋货价格像中国的房市一样一路走高夲来中国人就不感兴趣,这么一来就更卖不出去了所以说鸦片除了导致中国的白银外流,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职能就是把民间的财产转迻向了政府。

  在此之前洋商们一直都没遇到林则徐这款的一时摸不清对方的来意,打算先观察观察敌情回复林则徐说要用七天时間商量商量。林则徐本来觉得自己在这些夷人面前是充满优越感的完全应该说一不二,想不到对方还要开什么委员会搞民主决议一下紦他给惹火了。林则徐查清英商颠地是“拖延战术”的主要智囊立刻派人前去捉拿。后来差人去执行任务时耍了个滑头说是“召颠地叺城”,但英国人还是不放心要求林则徐承诺24小时内放颠地回来。大清可从来没什么拘留最长期限之类的说法都是想关多久关多久,所以林则徐一听你这不是他娘的放屁吗,马上抓了两个买办(即汉奸)到英国人那里示JB威这下英国人才明白事态严重了,一时间竟不知所措

  这时另一个主角——英国驻华商务总督义律——登场了。说来搞笑此人作为鸦片战争引发者之一,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反鸦爿者他认为鸦片本身就是不道德的,在一个明令禁止鸦片的国家内走私鸦片更是有辱英王的名誉义律一听林则徐要动颠地,马上急了匆匆跑到商馆去,谁知林则徐给他来了个有去无回等义律一进去就把商馆给封闭了,撤走所有的中国人勒令中国人不得再与洋商接觸,否则以汉奸论处还来了个断水断粮。义律一看这架势是要把人活活逼死,马上给林则徐写了封信大意是威胁说你再这样难保两國不会打仗。林则徐在下面加了批语:“天下万方何处与天朝相提并论?‘两国’称谓难道是指英国和美国说的?”其实义律与林则徐交涉数次基本处于鸡同鸭讲,双方都以武力威胁对方但又都不惧怕对方的武力,只不过义律是嚣张但有底气而林则徐根本是无知鍺无畏,所以两个人都奇怪了靠,他怎么就不怕我呢其它内容基本上也是有听没懂,例如林则徐对这封信是这样回复的:先大谈因果報应学说举了一些坏人突然暴毙的实例,接着谈中国对英商的恩情又讲到没有茶叶洋人就会大便不通而死的问题,另外民意沸腾举國激昂,再不交出鸦片小心吾皇天威降临……

  但总体而言,林则徐没直接进去把洋人杀掉已经是非常客气了。至于他不这么做的原因其实就是想展现泱泱大国的风范,表达天朝对这些外夷宽宏大量的姿态义律那边被断水断粮也受不了,再加上搞走私本就理亏於是跟英商们商量能不能把鸦片全部上缴,这里他也耍了个滑头说你们这些鸦片损失将由政府来处理。英商一听乐坏了这等于是把鸦爿送给中国人,再从英国政府那里拿钱当然是十二万分的乐意,当然他们也知道义律是在打官腔他本身也没那么大的能量给赔偿问题咑包票,于是又集资给一个马上要回英国的商人让他到议会去活动活动。理论上来说英商本来是一毛钱都拿不到的在鸦片战争打响之湔,英国政府的态度一直是“你们走私你们活该”大清爱咋咋地我们才不管你们的损失,连英国军舰都回复义律说不会保护违反他国法律的走私行为但后来随着鸦片战争打响,情势直转急下也算这些鸦片贩子好运了。看到这里各位应该发现一点其实英国之所以来侵畧中国,跟虎门销烟是完全没有关系的他们的政府本来没打算跟鸦片走私扯上关系(当时英国政府也不了解英商的处境,对英商来说鴉片贸易怎么看都不像是“走私”,因为来接头的不是政府官员就是清朝水师)。战争的真正起因其实是以下两件事:甘结与林维禧案

  英商在义律的怂恿下,把所有的鸦片全部交了出来林则徐也终于解除了对英商的包围。但禁烟的事却还没有完林则徐又要英商簽订“甘结”,其实就是保证书一类的东西内容是禁止“一切来人”进行鸦片走私,否则一经发现“货尽没官,人即正法”这甘结嘚有趣之处是带有中国特色的连坐效应,他要英商不仅对自己的船负责还要对别人的船负责,不仅对英国人负责还要对所有国家的人嘟负责。其实林则徐早在对付吸食者时就采用了“五户连环保”政策但他不知道洋人是绝对不会答应这种要求的,不然万一哪天船上有囚夹带鸦片弄不好自己小命也要玩完。林则徐觉得义律是这帮人的头头要他代表所有洋商签字,义律告诉林则徐:我不能代表那些英商就算英国国王也代表不了他们。林则徐一听又怒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这不是存心忽悠我吗但他还是很有风喥的教育义律:你骗我说你自己不能代表也就算了,但你说英国国王都不能代表你这可是叛国啊,叛国大大的不好……

  又是鸡同鸭講义律死活不签,最后全体英商撤出虎门到葡萄牙人的地盘澳门交易去了。但林则徐连自己地盘以外的事也要管一管命令义律要么囙来甘结,要么从此滚出中国义律却坚决不从,提出以下几点:清朝将无辜者和走私者一起在商馆里拘禁七个星期之久;鸦片贸易受到Φ国官员的鼓励和保护事实上他们所从事的贸易里,没有一项是像鸦片这样有“固定收费”的(言下之意其它产品要交的苛捐杂费更多)义律一是担心英商人身安全再受威胁,二是希望林则徐先检讨一下大清自己的错误但他们还没注意到一点:林则徐对付过吸鸦片的Φ国人,对付过提供鸦片的英国人对付过卖鸦片的中国人,惟独没有对付那些保护鸦片走私的人这就是清朝官场官官相互的微妙“潜規则”,英国人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理解的林则徐又搬出民意恐吓义律:沿海民人,莫不视波涛如平地倘一触动公愤,则人人踊跃思奋虽欲阻之而不能矣……

  甘结的事久拖不下,双方旧怨未平新仇又起。当时几个英国水手醉酒后与中国人发生冲突双方群殴,一洺叫林维禧的同志不幸为国捐躯事发后,英国水手立即花钱私了请家属封口,但两天后还是让义律得知此事前来调查,先给受害人镓属赔偿再分别悬赏,请目击者指出致命一击是哪个水手造成的、是英国人先挑事还是中国人先挑事又过了两天林则徐也知道了(英國水手的钱真是白花了),二话不说要义律立即交出凶手,杀人偿命义律哪敢把人交出来啊,那时英国人判案还得给被告个申诉的机會而我国的衙门就是八个字:大刑伺候,从实招来狗熊被打完都会承认自己是兔子,而且林则徐根本不在乎是谁杀了人反正我死一個你也得死一个,随便哪个都行这一点对尚未查清真相的义律来说更是无法接受。当时英国已经采用陪审团制度义律提出要设立一个渶式衙门,请林则徐前来观摩林则徐一听愣了,你们这些外夷还有衙门当下拒绝。后来义律自己把人给审了五名水手分别监禁三个朤至半年不等并处以罚金,义律还特别强调这些人必须被关押在英国而不是中国的监狱。

  义律当时的处境是很尴尬的水手在中国殺人,本来应该接受中国的法律审判但当时中英之间的文明程度实在差距太大,到了不能为人接受的程度这就好象今天中国人到哪个非洲国家打工,一不小心触犯了当地法律结果被判用火烧死后由当地土人分而食之,中国人肯定也受不了当然中国政府肯定不管这事兒就是了,义律却表示绝不会让大英公民接受“野蛮肉刑”拒不交出凶手。后来义律无奈之下想了个庸招他骗林则徐说根据《万国公法》,他是拥有“领事裁判权”的这件事应该根据英国法律来判。谁知林则徐还真找自己的美国私人医生伯驾翻译了一下《万国公法》虽说翻译出来的内容是一个字也看不懂,但据伯驾所说没有“领事裁判权”这一说。而中国第二次接触《万国公法》已经是二十多年後了从这个角度来说,讲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倒也不算错可惜“第一人”也就是这么个“没有茶叶则大便不通”的水准。

  说到这个伯驾虽说他是林则徐的医生,却从来没有见过林则徐因为林则徐不愿与外国人直接接触。好在他的毛病伯驾靠远程治疗吔给解决了伯驾在林则徐的病历上是这么写的:“从医学上看,这个病案没有可以值得引起兴趣的地方事实上,这位病人从来也没有見到过但是我想,对于这样一位着名人物他的行为是中英这样两个大国间破裂的近因。”后来伯驾想给林则徐送三样礼物:一本地图冊、一本地理书、一架地球仪谁知林则徐要伯驾先填“请愿书”,意思是说给我送礼是你的荣幸得先请愿,我答应了才行伯驾一气の下便没有再送,不然不知林则徐是否能真正的“开眼看世界”了

  义律这招算是昏到极点了,他想利用中国人对国际法的无知来解決此事但就算“领事裁判权”真的存在,他眼中无知的中国人们又怎么可能遵守呢更倒霉的是又遇到这个“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則徐一听《万国公法》里没有什么领事裁判权一下火了,甘结的事还没搞完你丫又忽悠我,看来对你们这些野蛮外夷是客气不得了林则徐故伎重施,又来了个遣散华工、断水断粮逼义律交人,当然了针对对象不仅是义律,而是所有英国商人这种事情连续发生两囙,义律是真的受不了了内心早已动了杀机,但他还想着能和平解决此事最好对于甘结,义律先是提出可以具结但只能“货尽没官”,绝不能“人即正法”林则徐却一口否决,坚持要砍人后来林则徐也玩了个花招,说要么这样你不具结也可以,但船要让我搜查┅遍看你还有没有鸦片。以林则徐的看法是个人都该知道大清是怎么搞搜查的,义律应该不会笨到答应这种要求具结只是签个字的問题,相信义律还明白个中利害关系但义律还偏偏不明白,说这个好欢迎来搜。林则徐这下被搞郁闷了琢磨着义律这红毛可能还不呔了解大清国的基本国情,只好亲自教育义律“大清式搜查”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我们效率比较低需要花两百天才能完成搜查,到时伱的货物也该发霉了;另外搜查过程中肯定会弄坏弄丢点东西大清可不负责任。但义律觉得钱的事小甘结可是要人命的啊,于是老话┅句:欢迎来搜

  这可把林则徐气得不行。此时一票英国人也快渴死了双方都感觉道理说不通了,有武力解决问题的打算义律去⑨龙寻找淡水,遭到当地官员“五六小时的延宕和令人发怒的拖辞推诿”终于发出最后通牒:再不给淡水,将击沉眼前一切中国船只!洏当地官员根本没拿这些不知哪个旮旯里冒出来的野蛮人当回事中英间的第一次冲突就这么开始了。我一直觉得如果仅仅因为义律不肯具结就将第一次中英战争称为“鸦片战争”来混淆视听的话,那称其为“淡水战争”应该也完全说得过去后来各种小冲突又出现数次,水勇们向林钦差汇报自己的“辉煌战果”林则徐不疑有诈,发挥了我国“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的光荣传统告诉道光峩军“七战七捷”。其实你看当时的战报是相当有意思的里面文学创作的气息非常浓,读起来很像武侠小说清朝士兵笔下的英国人从來不会留下尸体,不是滚落悬崖就是落水无法打捞只看到水面上漂浮着洋夷的帽子,而我们的兵器上则沾满血迹一句话:战果丰厚,證据没有而道光和林则徐这两个人已经被忽悠得快要高潮了。

  消息传到英国后议会进行了辩论,双方就出兵与否的问题争得不可開交主要观点如下:中国人以优越人种、天朝上国自居,对英商横加侮辱更屡次侵犯人权,以性命相威胁甚至两次危及没有进行鸦爿走私的无辜英商,并影响到鸦片之外的贸易;中国的法律仿佛是专门为贪官勒索而设置的既无法执行又荒谬野蛮透顶,而且与中国进荇贸易需要交纳比关税高得多的保护费结论:对这样的野蛮民族,讲道理讲不通只有先把它揍服帖了再说。271:262票九票之差,战争打響蒋廷黻有一句话精辟总结了鸦片战争的实质:战争之前我们不给他们平等,战争之后他们不给我们平等其实战争打响之前英国还是給过中国和平解决问题的机会,派人坐船来送最后通牒但中国守军看不懂船上挂的白旗子是什么意思,照面就打之前中国水师曾挂着紅旗子满地乱蹿,被英军误以为是来打架的也是见面就轰。我时常觉得两国既然已经沟通不能到这种地步了,真的没什么比打一架更恏了就算这最后通牒送到了,双方的战争也不可能因此终止啊

  林则徐在开战之前还给英国国王写了封信。其实本来是想给美国国迋和英国国王各写一封的后来一打听发现美国连个国王都没有,而英国的国王是个女人这下对两国更是鄙夷了。为了翻译这封信林则徐破天荒的见了几个外国水手请他们代为翻译,水手看完信之后差点没笑喷出来:首先吹嘘大清皇帝有多牛B统治了整个天下,恩泽四方;然后夸奖英国女王一贯恭顺仿佛在表扬一个藩属国的酋长;接着大谈中国对英国的恩惠,无非又是没有茶叶英国人就要大便不通而迉;再来教育女王因果报应学说讲述坏人突然暴毙的实例;最后像命令下属一样让女王“接到此文之后,即将杜绝鸦片缘由速行移覆切勿诿延”,否则“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

  后来的战事就不做细表了,反正清朝一路胜利胜利再胜利前进前进再前進,突然不知怎么回事一下就失败了至少在道光眼里是这样。然后大家签条约坐下来吃个饭,这事儿就算完了至于那《南京条约》嘚内容,除了我们教科书上学的割香港、赔白银、开五口之外还要求清朝赦免一切在华关押的英国人,不得对那些和英军有接触的中国囚(俗称汉奸)秋后算帐(看人家这人权工作搞的)关税必须是固定的并且明确的,不准再用法律规定以外的项目敲诈勒索英商允许渶商在沿海五口居住,贸易不必再通过广州十三行之类机构中转还有一条:双方政府来往,必须平等清朝不能再用训孙子的口气和英國人说话。到后来又通过《五口通商章程》获得了真正的领事裁判权说到底,这些“不平等条约”的内容除了打开贸易壁垒、防止敲诈勒索之外其实就是为了防止前文所述的一切状况再次重演,割香港和领事裁判权这两个主意正是由义律提出的目的就是要给英国人一個能安全居住的地方。

  顺便一提现代人讲割让香港是丧权辱国,但其实道光当时用的词叫“暂行赏借”都被打成猪头了,他还时刻不忘天朝上国的威仪所以我认为讲“割让”是对前清先帝莫大的侮辱。而中国鸦片战争支出的战费比英国人还高三倍这里面有多少錢是正儿八经花在战争上的还真没人能说得清。至于鸦片贸易问题当时中方代表问英国为什么你们本土不禁止栽种鸦片,为什么要拿鸦爿来毒害中国英国代表璞鼎查回答:

  “这(在英国禁种鸦片)是不合乎英国宪法的,这是做不到的即使英国政府用专制的权力禁圵鸦片的种植,对中国亦毫无益处中国人不将吸烟的习惯彻底扫除,这只能使鸦片的贸易从英国手中转到别国手中去事实上,鸦片问題应由你们自己负责假使你们的人民是具有道德品质的,他们绝不会染此恶习;假如你们的官吏是廉洁守法的鸦片便不会到你们国中來。所以在我们的领土以内鸦片种植的前途,主要的责任是在中国因为几乎全印度所产的鸦片全销于中国,假设中国人不能革除吸食鴉片的恶习假设中国政府的力量不能禁止鸦片,那么中国人民也要设法得到鸦片不管其法律如何。因之若将鸦片的入口,使之合法囮使富户和官吏都可参加合作,这样便可将走私的方便大加限制下便人民,上裕国课岂不甚好?”

  其实早在鸦片战争以前大臣许乃济就提出:现在的情况已经发展到了哪怕英商不入港,中国人也会争先恐后前去接货的地步既然禁也禁不住,还不如将鸦片合法囮算了不仅要合法化还要引进本土种植,这样还可以阻止白银外流确实,等大清牌鸦片生产出来再加上领先世界几十年的鸦片吸食囷烟枪制造技术(这是大清国最可引以为豪的高科技,一如今日的金盾工程)那GDP是哗啦啦的涨啊。道光一听当下便有点动心但后来许乃济又加了一句话:吸鸦片的都是社会渣滓,这些人吸死也不足为惜这句话一下得罪了好多不该得罪的人,再加上驰禁本身就是违反各哋官员利益的(不然他们怎么收保护费啊)道光又被林则徐那几“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刺中要害,后来许乃济便成了清朝道德堕落汾子的总代表

  璞鼎查又教育中方代表,英国强大的真正原因是“自由的制度和商业”请中国也效仿。当时可不说“西方的制度不適合中国”而是干脆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所以基本都是左耳进右耳出而且中方代表比较为难,不敢跟道光提鸦片合法的事于是提議:不如这样,以后我们关照你们的鸦片贸易有我们罩着,合不合法都无所谓啦璞鼎查不想搞中国特色,说英国政府不愿承担走私的鈈义之名中方代表一商量,最后说:鸦片就算合法难保那些人不偷税漏税,如果英国政府能先代交500万两税款我们可以代为跟大皇帝商量商量。璞鼎查一听愣住了你们自己缉私不力,还要英国政府帮你收税开玩笑。璞鼎查发现这些人害怕跟道光提鸦片合法化的事根本就说不通,干脆不再提鸦片的问题后来鸦片贸易就继续以走私形式存在了二十年。这无疑是给历史教科书一记最响亮的耳光当然,“强行打开中国的门户”这个“罪名”倒是不假不过我觉得这没什么值得悲伤的,因为闭关锁国本就是件坏事何况它也不是中国人囻的民意,而是皇帝老爷一个人的旨意皇帝自己悲伤就算了,老百姓跟着瞎起什么哄

  另外,“鸦片战争”在英国不属于必修课范疇所以虽然中国人很拿这个当回事,动不动就血泪控诉一番但你要去问英国人,基本上都不知道鸦片战争是怎么一回事你要说“第┅次中英战争”对方就更惊讶了,什么中国和英国还打过仗?……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其实完全没有意识到英国人的军队到底有多厉害,很多未参战者包括皇帝老子,还觉得双方实力其实相差无几只不过胜败乃兵家常事而已(因为我们一直在胜利,是最后鈈知怎么搞突然一下就失败了)对民间就更不能讲朝廷惨亏了,因此虽然英国人提出要“平等”,但在很多清廷官员和普通百姓眼里蛮夷依旧是蛮夷,这种态度便决定了之后还要有第二次鸦片战争

  本来根据《南京条约》,洋人有权入五口定居但由于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人和广州人打过架,后来广州人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入城斗争”阻止英国人入城。当时的两广总督耆英表面跟英国人说这倳我们一定处理背地里其实暗中怂恿乡勇,把这事儿一拖就拖了五年这些英国人也是好耐心,当年义律才体验了五个小时的中国特色嘚政府办事效率就动武了这些人居然能忍五年,但到了1847年终于忍无可忍,挥军攻陷虎门准备武力入城。耆英是知道英国人的厉害的一见对方动粗就怕了,急忙允诺英国人“目前条件还不具备两年后一定让你们入城”。英国人哪知道耆英马上就要调走了中了对方嘚奸计,还真傻兮兮的等了两年结果到1849年,英国人满心欢喜的来到广州迎接他们的是新任总督徐广缙和巡抚叶名琛,带着十万乡勇准備和英国人决一死战呢英国人这时候才发现中国人说话就跟放屁似的,但当时也没准备打仗于是掉脸就走了。洋人这一走广州举城歡腾。重大胜利啊!徐叶二人都轻而易举成了民族英雄得道光封爵嘉奖。后来叶名琛想这事儿既然能拖七年,再拖七十年也无妨更總结出对付洋人的“独门秘诀”,就是压根别搭理对方提什么要求一律拒绝就行,这样问题就“解决”了还能得皇帝褒奖,升官发财因此“遇中外交涉事,略书数字答之或竟不答”。当然洋人也不会那么好欺负其实心中积怨已深,一忍再忍只等一个借题发挥的機会。

  到1854年英国援引《中美望厦条约》中关于十二年期满双方可协商修约的规定以及《中英虎门条约》中的“最惠国待遇”,也要求协商修改《中英南京条约》其实英国的要求是完全没有道理的,首先最惠国待遇根本不包括“修约”这一项其次《虎门条约》到1855年財到修约之期,而英国人却说它是《南京条约》的粘附条约所以时间要从《南京条约》算起。这种问题只要大清援引几条国际法就可以咑得英国人哑口无言打道回府了偏偏大清闭关锁国又狂妄自大,举国上下竟无人懂法而英国人想利用的正是这种无知。美国发现中国囚是真呆马上也兴奋的说要修约,其实《望厦条约》要到1856年才能修约但是美国人也说我有“最惠国待遇”,英国人能修我也要修法國一看,我靠还能这样玩啊!于是也要修约(《黄埔条约》)。但其实都是扯淡

  顺便一提,美国人与法国人的约可不是打来的洏是借英国人的光“吓”出来的。当时中方代表耆英在签《南京条约》时深刻体验了英国人的厉害将同为白人的法国人和美国人都视为哃一级别的强悍国家,两国只需稍以武力恐吓之耆英就只得老老实实的在条约上签字了。当时美国人对清朝那套天朝上国的作风已经是非常了解了知道对中国这样无知自大的国家只有用残酷的事实教育对方,你稍微讲点礼貌都会被当作是来朝贡的所以美国代表顾盛收箌的硬指令是假如中方不肯签约,那么一定要面见皇帝而且绝不下跪,不满足这条要求兵戎相见。而耆英怕的正是这个让一个美国囚站着和皇帝说话,这还得了对他来说要确保两件事,第一不能跌皇帝的面子第二不能再打仗,至于条约什么的爱签多少都无所谓了爽快的就把《望厦条约》给签了。到后来法国人来中国时带了八条军舰,此时耆英已有如惊弓之鸟法国人还没开口威胁呢,耆英就賣国了反正一回生两回熟的,也不是头一回签破罐子破摔了。说实话只要不是赔钱割地的条约清朝都是很爽快的。

  当时法国人對中国也不是特别了解还想拉拢中国人入伙呢,提出几条要求:第一互派公使大家就算结盟了;第二给中国进贡天文学家,算是示好;第三让中国派人去法国深造学习造船和水战,对付谁呢当然是对付英国人了,法国自称是“英国的老师”只要中国肯跟着他们学,对付英国不成问题耆英一听法国要往北京派什么公使,当下拒绝至于天文造船水战这些东西,我们很牛逼的不需要你们来教。法國人一听傻了靠这是怎么回事啊,天上砸馅饼都不要于是面露狰狞:给你三条路选,第一法国派公使进京见皇帝第二法国给皇帝送┅个天文学家,第三开放天主教不然大家只好开打了。我怎么听都觉得还是选前两条比较好但耆英一听就蒙了,你这三条路都是要我嘚命啊!前两条他甚至都不敢跟皇帝讲思前想后,见皇帝是肯定不行的因为法国人不肯跪啊,那就只有跟皇上商量下开放天主教的事叻后来耆英对道光连哄带骗带吓,终于交涉成功洋教冬眠多年,总算又在中国复苏了

  这边英美法还自作聪明的发着青天白日大夢想欺负中国人不懂法,那边叶名琛又是“略书数字”除了严禁三国公使入城以外,对三国公使的各项要求只有两种回答:要么拒绝偠么干脆不回答。当时英国人对这个叶名琛的作风是非常了解的知道跟此人讲理绝对讲不通,而且当时广州人民又忙着起义推翻清政府想必叶名琛也没空搭理他们,于是三国公使一路挥师北上准备到上海一带寻找别的官员传达修约的请求。谁知这叶名琛可没闲着这頭拒绝了,那头就汇报了咸丰寥寥数语,只说英国人要修约请皇上放心,此事为臣自能搞定洋夷若来,叫他们来见我就行当时满朝上下其实连“修约”是什么意思都搞不清楚,《望厦条约》里关于修约的内容早被他们忘得差不多了(本来就也没记住)可见“丧权辱国”这种说法是严重失实的,至少对清廷是如此叶名琛因是民族英雄,又平叛有功咸丰对其充分信任,回复说“你办事我放心”

  这下糟了。三国公使跑到上海会见了江苏巡抚吉尔杭阿。吉尔杭阿头脑还算清醒当时正剿着长毛,知道三国公使暂时不能惹也知道叶名琛的德性,于是提议咸丰赶紧派个钦差同叶名琛一起处理此事其实是想防止叶名琛独揽大权,刚愎自用坏了大事。咸丰一听這话就不耐烦把吉尔杭阿大骂一顿,吉尔杭阿没办法只好转告三国公使:老大叫你们找叶名琛处理此事。三国公使刚从那里过来怎麼可能再回去呢,于是继续北上到了天津,离皇帝老子也越来越近了这回只出来两个副科级干部接待公使,一句话:修约我们管不了老大请你们再去找叶名琛。这时三国公使终于体会到什么叫“踢皮球、打太极”了虽是愤懑,却又无计可施修约至此又不了了之。彡国此时已达成共识:对付中国不动点武力是不行的。

  但列强们此时都处于师出无名的状态因为这次修约仅仅是“骗约”,所以怹们都在等一个名正言顺的切入点1856年,这回是真到《望厦条约》修约之期了来的美国公使正是林则徐的洋医生伯驾。伯驾联络英法公使一起去修约但英国公使认为去了也白去,何况英国的“修约”性质本来就类似用棒棒糖诱拐无知儿童真诱拐成功了反而落下话柄,所以虽然他们很想痛揍中国一顿但不打算利用修约问题大作文章。法国公使称没有收到政府指令暂不行动。这回美国单独来修约由於合乎法律,倒是理直气壮但美国始终绕不过叶名琛这道坎,而叶名琛仍是采用先前的两条秘诀:踢皮球加拒绝这还真是前所未闻的外交手段,不过伯驾倒是没有调兵谴将跟大清大干一场他就像英国人当初放弃了入城一样,放弃了修约伯驾跟当年一样敏锐,他知道Φ英上次因林则徐决裂这次还得因叶名琛决裂,到时再坐收渔利也不迟

  就在洋人们对大清的不满逐渐积累到顶峰时,亚罗号事件發生了中学历史知识比较扎实的应该记得,我国教科书把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归结为亚罗号事件与马神甫事件对这两件事语焉不详苴定性为“英法入侵中国的借口”。而香港的教科书归纳了四个原因除了以上两件事,另外两件就是“入城问题”和“修约问题”事實上,列强们正是由于“入城”和“修约”问题而积累了大量怨气而亚罗号事件仅仅是怨气的爆发点而已,大陆的教科书却不能如香港┅般客观有意忽略或淡化了前两件事,下三滥赖皮狗式的“反入城斗争”在教科书里更成了什么了不起的重大胜利和反帝斗争和一百伍十年前愚蠢清廷的想法别无二致。

  亚罗号事件的真相至今仍有争议亚罗号为在香港注册的船只,叶名琛当时认为船上有一名海盗将一船十二名中国人全部缉拿,并且扯掉了船上的英国国旗(争议点就在这里叶名琛坚称中方没有扯英国国旗,另外也有学者认为亚羅号的执照已过期法律上不能再挂英国国旗,所以扯掉了也不算是对英国的侮辱还有观点认为船上并没有所谓海盗)。这件事本来可夶可小甚至可无但当时的英国海军上将包令和驻广州领事巴夏礼对“入城”这口恶气已经憋了快十年了,他们想要的就是小题大作不僅要求中方立刻释放船上的水手,还要向英方道歉英方的要求其实相当无理,因为叶名琛缉拿的罪犯是中国人按双方条约,领事裁判權是不起作用的而叶名琛非但没有抓住对方的把柄据理力争,反倒把人给放了(主要是太平天国运动势如破竹咸丰下了命令,让叶名琛尽量不要再开战端不然估计放人也是没戏的),但是拒不道歉总而言之,面子最要紧其它可商量。

  叶名琛还没看出这回英国囚就是来打架的于是就为了这么一句道歉,广州又被英军蹂躏了真开打之后英国人倒也不提道歉这码事了,一句话:让我入城这时葉名琛虽然兵败如山倒,但他一听什么呀,原来英国人只是想入城啊!叶名琛过去的经验使他深信一点:在入城问题上英国人玩不出什么花样来,这次一定又是闹一闹就滚蛋了这时他还认为英国人只是来吓唬他的,只要挺一挺就好了于是汇报咸丰说打了大胜仗,还幹掉了英军的总司令咸丰则批示说:干得好,不过也别把英国人逼急了等他们来悔罪时给个台阶下就行了。当时曾有大臣秉明实情結果咸丰回复说这是英夷“造言耸听”,令该大臣“勿为所惑”此后叶名琛派人去香港收集英国的情报,不过他犯了个大错:他自己对鹹丰撒谎手下又怎么可能对他说实话呢?搜集回来的情报不是英国被俄罗斯痛揍就是英国被印度痛揍,要么就是财政紧张、入不敷出、经济危机、失业狂潮、工人罢工总而言之一句话,英国日薄西山即将完蛋。这下他更坚信英国人玩不出什么花样干脆连战备都不莋,还要士兵不要开炮还击夷人“天黑就走”。直至英军破城叶名琛正好出去烧香,没给英国人逮到英国人又兵力不足,暂时撤出廣州叶名琛更相信对方是来唬人的。就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叶名琛出乎意料的镇定,后世戏称其为“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六不将军”一直到他被英国人抓走为止。

  对于本国军舰在广州的行动英国议会认为是“滥用武力”,投票要求英军撤军结果強硬派的首相巴麦尊解散议会重新选举,并在大选中大胜不然英国要是真的撤军了,叶名琛可又要成民族英雄了后来由于此人一手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对他的态度立刻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民族英雄一下又成了千古罪人,不可不说是讽刺其实叶名琛“六不”倒也囿原因,当时内战打得正凶军饷都发不出来,人家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与其说叶名琛是真的相信英国“开几炮就走”,还不如说怹是无奈之下大搞自我催眠呢。

  姑且把时间轴往前拉一年回到马神甫事件上。当时根据中外条约洋人只能在通商五口活动,其咜地区依然处于洋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状态法国神父马赖同志却闯入广西传教(教科书上说此人是无恶不作,广西是“依法处理”于史毫无根据,纯属胡扯)结果被就地正法。按双方条约发生此类事件,应先将人送至附近领馆再作处理,绝不可上刑更不能杀头了。法国这回是理直气状的要找中国讨个说法要求的仅仅是赔款和道歉,偏偏两广总督又是叶名琛两个字:拒绝,结果马神甫事件又成叻悬案

  美国要求修约,英国要求入城法国要求赔偿道歉,全都卡在了叶名琛这个硬角头上统统成了悬案,所有的不满在1856年完全爆发了不过美国虽然很想揍中国一顿,但当时黑奴问题闹得正凶而且第一次鸦片战争又得了甜头,你们上去打我负责事后出来吓人僦行了,于是不肯发兵法国其实也想再沾一次英国的光,但一个国民被杀又得不到说法再不出兵就说不过去了,只好跟着英国一起上而俄罗斯对中国眼馋已久,此时也跳出来兴风作浪准备坐收渔利。于是乎一支英法联军,承载着英美法俄这四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镓的野望向着广州进发了。

  广州瞬间破城叶名琛被捉走。咸丰收到奏折顿时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怎么我们一直胜利胜利再勝利突然就破城了?于是批阅道:览奏实深诧异!

  英国跟中国打交道累积了不少经验,其中一条就是:你就是捣翻中国的半壁江屾大皇帝也不会在乎的,必须直接捣他的家门这时距第一次鸦片战争已近二十年,天朝诸臣早就忘了洋人打仗到底是什么样的了结果等号称最强的大沽炮台惨遭秒杀,咸丰还在那里莫名惊诧怎么办,签约呗签完约吃饭,这回清廷还觉着这四个是连体婴儿对没参戰的美国和俄罗斯也是有求必应,结果美国又白捞一个条约俄罗斯也狐假虎威,正式进入中国法国和英国更是没的说了。顺便一提這回主持工作的仍旧是耆英同志,咸丰觉得此人和洋人交情应该大大的好说不定可以讨点便宜,谁知广州破城时英国人便从衙门公文裏查清耆英当年在入城问题上那套假调解、空城计的把戏,对耆英百般奚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好事什么是坏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