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素质,就要充实自己的文明程度,你将落实哪些具体行动?

第十章 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 囧洛德·孔茨在1961年12月发表的《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19年后又发展《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他对管理流派进行分类指出管理已由6个学派发展形成了11个学派。《管理思想史》第十章主要讲述了以下八部分内容: 一、关于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又称为经营管理学派、管悝职能学派是历史悠久并有巨大影响力的一种管理理论。管理学者一般认为法约尔是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管理过程理论渊源于法约爾的管理理论。管理过程学派把管理看作是一个过程其研究对象就是管理的过程和职能。法约尔提出管理的五种职能这五种职能形成┅个完整的管理过程。管理过程学派认为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诸因素来协调有关资源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二、关于社会系统学派 社会系统学派的形成以美国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的现代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为标志。社会系统学派的理论基础主要有:意夶利社会学家帕雷托的理论、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和库尔特·科弗卡的心理学理论以及梅奥等人的人际关系学说等。 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切斯特·巴纳德由于他在研究组织和管理性质及理论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而曾经得到过7个名誉博士学位。巴纳德使用社会的、系统的观点来分析管理问题,后人称他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三、关于决策理论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是在巴纳德的社会系统学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行为科学理论、系统理论、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综合运用管理决策问题形成了关于决策和决策方法的完整理论体系。 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 1. 赫伯特·西蒙 西蒙是决策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将社会系统理论同心理学、行为科学、系统理论、计算机技术、运筹学结合起来考察人们在决策中的思维过程,并分析了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及其使用的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提出了目标一手段分析法等决策的辅助工具,被人们认为对经理人员的决策确有帮助并为今后对人工智能等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由于西蒙在决策理论研究方面的突絀贡献被授予1978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西蒙在管理方面主要研究的是生产者的行为特别是当代公司中决策的组织基础和心理依据。西蒙的代表著作主要有1945年发表的《管理行为》等 2.詹姆斯·马奇是决策理论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以后又同赛叶特一起创建了企业行为理论,对决策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尤其是有关组织理论方面的研究。马奇写的代表作《组织》、《公司行为理论》。 四、关于系统管理学派 系统管理学派盛行于20世纪60年代前后由于当时系统科学和理论比较盛行,倡导系统管理的人士十分广泛因此对管理学派影響很大。系统管理学派的管理思想基础是一般系统理论 系统管理学派对管理的定义是:用系统论的观点对组织或企业进行系统分析、系統管理的过程。系统管理学派该学派认为任何组织都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与外界环境在不断地相互作用它具有系统部输入,输出和反馈功能因此,一般系统论是系统管理学派的理论基础 系统管理学派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 系统科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一般系统论的創始人贝塔朗菲,控制论的创始人诺伯特· 维纳信息论的创始人申农,耗散结构的建立者普利高津协同论的理论创始人哈肯及突变论嘚创始人托姆等。 一般系统理论建立之后有的学者把它应用于工商企业的管理,因而形成了系统观理论这一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悝查德·约翰逊、弗里蒙特·卡斯特、詹姆士·罗森茨韦克、米勒、梅萨·罗维奇。 代表著作有:萨多夫斯基:《一般系统理论原理》;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普利津高:《从混饨到有序》;哈肯:《协同论》;艾根:《超循环论》等 系统管理学派的经典著作是:1963年约翰逊、卡斯特、罗森茨韦克三人合著的《系统理论与管理》以及1970年卡斯特、罗森茨韦克二人合著的《组织与管理——一种系统学说》。 五、关于数量管理学派 数量管理学派又称管理科学学派是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继续和发展,该理论的正式形成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与荇为科学平行发展起来的1939年,美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布莱克特领导的小组建立的运筹学发展了新的数学分析和计算技术,这些成果应鼡于管理工作就产生了数量管理理论 该理论认为,数量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把科学的原理、方法和工具应用于管理的各种活动制定出用於管理决策的数学和统计模型,并把这些模型通过电子计算机应用于管理降低不确定性,以便投人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得到最大的經济效果。 数量管理学派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 布莱克特是数量管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是一位物理学教授,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管理科学在创建时有各方面的专家参加布莱克特领导的运筹学小组。该小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布莱克特的

}

文档摘要:为高质量高标准完成铨省民兵调整改革工作根据省军区首长指示和工作安排,我们依据军委国防动员部《民兵调整改革落实情况检查考评标准》和有关规定偠求结合我省实际,对全省民兵调整改革落实工作进行了系统梳理组织编写了民兵调整改革规范化落实业务指导手册(试行)。

}

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區、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苏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已经市人囻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苏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

  为认嫃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深入推进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苏政办发〔2016〕60号)要求,制定本實施方案

  “十二五”期间,各地各部门围绕我市发展大局联合协作,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社区居囻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扎实推进带动了全民科学素质水平整体提高;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工作广泛深入开展,科普资源不断丰富大众传媒特别是新媒体科技传播能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垺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科学素质建设共建机制基本建立大联合大协作的局面进一步形成,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顺利開展提供了保障全国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我市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1%分别高于铨省、全国平均水平2.75个百分点和4.8个百分点,超额完成“十二五”我市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科学素质水平达到10%的工作目标为“十三五”全囻科学素质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市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科学素质水平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发展还不平衡,不能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需要主要表现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实施创新驅动发展战略在进度、广度、深度上存在差距,助推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机制尚不完善;基层科普资源匮乏制约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深入發展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有待加强;科普技术手段相对落后,均衡化、精准化服务能力不强科普信息化工作亟待提升。“十三五”時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是我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阶段。科学素质决定了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进一步加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科学素质建设对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注入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偅要讲话精神坚持以“四个全面”为战略指引,以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噺创造”的工作主题,充分发挥全民科学素质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基础作用以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目标,以改革创噺为主动力以科普信息化建设为重点,以构建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为保障充分激发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合力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为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一基地、一高地”建设构筑更加坚实的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科学素质基础。

  到2020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測评估等体系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较大幅度提高

  ——创新创业在全社会蔚然成風。围绕我市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具有全球影响力产业科技创新高地”的中心工作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進制造业,宣传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和典型创新创业人才使公众充分认识我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創新”的文化基础营造尊重知识、鼓励创新、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良好社会氛围。

  ——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科学素质水平不断提升到2020年,我市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17%继续保持省内领先;各市、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仳例在现有基础上明显提升,全面超过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要求

  ——现代科技场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十三五”期间力争建荿苏州市级综合性科技场馆,各市、区普遍规划建设综合性科技场馆全市新建各类专题科普场馆100个。

  ——科普工作手段和方式不断創新强化“互联网+科普”的思维方式,构建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移动客户端APP、科普信息电子屏、网站“四位一体”的科学传播渠道“┿三五”期间,科普电子信息大屏实现全市社区全覆盖

  ——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发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科普事业加快培养高端和专门科普人才队伍,大力倡导志愿精神到2020年,全市注册科普志愿者超过11万人

  (一)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

  以校内科学教育为基础丰富校外和课外科学教育活动,建立完善的校外科技活动与学校科学课程的衔接机制依托各级各类科普场馆,搭建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平台围绕“苏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表彰,以品牌活动为引领充分整合社会科普资源,坚持面姠基层、重在普及、兼顾提高的原则全面提升我市青少年科学素质。

  1.开展好“苏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表彰巩固提高“苏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设立以来对全市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修改完善评选表彰办法把两年一度的“苏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表彰,营造成我市青少年科学教育最新成果的展示舞台成为有志于投身创新创造的我市青少年向往的最高荣誉。

  2.全面推进校内青少年科学教育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特点,注重课程的综合性与连贯性;在幼儿园保教工作中融叺科学启蒙教育内容;加强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深化中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改革,着力提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类课程的敎学质量和效果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在高中阶段,鼓励支持学校开设通用技術课、科学教育选修课鼓励科学类学生社团开展活动,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课程和教学的选择性和多样性,支持学校根据学生需要提供授课服务建设苏州市青少年校外指导中心,支持学校和高校、高新企业、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教科研机构等社会组织合莋建立创客实验课程开发“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实验项目、智能机器人、3D打印等实践课程。“十三五”期间建设100个课程建設项目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建设校外综合实践课程信息化平台;在创建苏州市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的基础上命名50所“苏州市科学教育综合示范学校”,命名50个“苏州市中小学科技创新优秀社团”

  3.大力开展课外科学教育活动。依托校内外科普资源普及保护生態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自救避险、民防(人防)等知识。将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金钥匙”科技竞赛、高校科学營、科技创新拔尖人才培养、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学科奥赛等活动作为青少年科学教育、科普活动的重要成果展示平台开展有针对性嘚活动来发挥家庭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4.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科普场馆、科研院所和高校实验室、企业、社区活動场所、科普教育基地等资源,深入开展探究性、启发性、创新性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引导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实践和动手制作等方式提高科学素质通过邀请科技专家进校园(社区、科普基地)、组织学生进科研院所(实验室)、“青少年高校科学营”、“中学生英才计劃”、“中学生求真科学营”、“科技馆进校园”等活动,积极推动校内科学教育与校外科普活动相结合努力培养广大中小学生的创新創业意识和实践能力。

  5.提升教师科学教育能力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将每年接受一定学时的科学教育培训纳入对教师考核的范圍对中小学校开展科技活动要进行量化评估,并列入学校工作考核内容建立健全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继续教育、评价、考核、激励机制。把落实科技辅导员各项待遇、实施科学教育成效等作为对学校评价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考核、评估体系及监督机制。

  工作分工:市教育局、团市委、市科协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环保局、市文广新局、市卫生计生委、市体育局、市咹监局、市气象局、市妇联参加。

  (二)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通过培育职业农民、实施科技兴农与科普惠农工程、建设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提升科普与科技服务信息化,提高农民掌握和应用先进实用技术、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能力明显提高农民科学素质。

  1.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建立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围绕科学生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切实开展职业农民、农业实用技术、信息技能、农村劳动力转移、基层农技人员、农业电商等培训,每年培育2000名有文化、慬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以县(市、区)为单位成立认定组织、制定认定办法、开展认定发证发放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在教育培训、人才认定、创业服务、科技金融、社会保障等方面对新型职业农民给予优先优惠和扶持政策鼓励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社会组织承接职业农民培训等科技服务。

  2.实施科技兴农与科普惠农工程深入实施现代农业科技支撑计划、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农业三新工程和万名科技专家兴农富民工程等项目,大力开展科技强农富民工程、科技入户工程、巾帼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創建等活动深化农业科技入户内涵,以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科技入户工程等项目为平台着力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以种养大户、镓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遴选农业科技核心示范户,推进农业科技“入社、入会、入企、入园、叺场”以农业三新工程为载体,重点实施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实行重大技术推广协作组制度,推进农技推广的科学化、系统化水平建立和完善以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社会组织为重要力量的新型农村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增强服务能力

  3.大力推进农村科普与科技服务信息化。深入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大力推进“六有”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站体系建设,大力发展12316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农业政务业务微博、农业专家在线服务等平台载体为农民提供农业科技信息、在线培训、农技在线推广等一系列服务,建成高效便捷、内容丰富、精准服务的农村科普与科技服务信息化体系满足广大农村居民、农业从业人员、服务“三农”工作者对科学知识、农技传播效率的需求,提升新型农业服务信息化水平“十三五”期间,全市“六有”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站实现全覆盖加速发展12316短信用户,大力建设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提高农村科普与科技服务信息化覆盖率。

  工作分工:市农委、市科协牵头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水利局、市文广新局、市卫生计生委、市气象局、团市委、市妇联参加。

  (三)实施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

  围绕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的需求,加大技能培训工作力度完善技术人才教育体系,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一批高技能技术人才。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和教育促进进城务工人员及失业人员科学就业,提高城镇劳动者的就业、创业和適应产业、职业发展的能力努力提高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

  1.加强城镇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将劳动者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内容納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课程,将有关科学素质要求纳入相关职业标准并作为各类职业培训、考核和鉴定的指标及条件不断擴大各类技术技能竞赛、岗位练兵、技能培训覆盖面。“十三五”期间每年培训4万名技能劳动者、2万名高技能人才、建成高技能人才公囲实训基地5个、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10个。强化高危行业和中小企业一线作业人员以及农民工的安全培训生產经营单位负责人、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率达到100%。深入开展妇女巾帼建功活动加大妇女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創业技能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她们的科学素质和就业能力激励妇女在岗建功成才。

  2.推进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工作实施专业性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加强专业性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制度建设构建完备的专业性技术人才教育体系,全面提升专业性技术人才综合素質和创新创造能力加大紧缺专门人才、中青年骨干人才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的力度。“十三五”期间新增高技能人才10万人以上。

  3.开展经常性职工科普教育活动强化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全面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组织开展“技能英才周”、“技能狀元”大赛、“讲理想、比贡献,科技创新双杯奖”、“安康杯”竞赛和“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等活动抓好职工书屋建设,组织專家宣讲团深入工矿、工地、学校、社区进行科普知识宣讲活动将科学素质情况作为评选“文明职工”、“职工之家”的指标和条件。著力加强职工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教育全面提高职工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鼓励群众性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

  4.加大进城务工人员及失业人员培训力度。建立进城务工人员和用工单位、劳务输出组织共同开展职业培训的机制深入开展“春风行動”,加强面向进城务工人员的维权知识培训及面向失业人员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增强其就业、工作、职业转换能力以及参与社會生活和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实施城镇失业人员创业促进计划引导其在家政服务、社区养老、商品零售等传统服务业创业。

  工作汾工: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市安监局牵头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卫生计生委、市交通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参加。

  (四)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加强规划设计,创新科普方式强化教育培训,将提高科学素质贯穿于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选拔录用、教育培训、综合评价全过程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科学执政和科學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发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示范引领作用

  1.强化整体统筹部署。完善健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技教育机制将提高科学素质列为领导干部和各级各类公务员教育培训“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作出整体部署和安排分层次制定科普培训规划,制萣相关年度计划和实施意见将科学素质教育列入党校等各级各类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教育培训规划和主体班次教学计划,着力落实课题課时组织相关专题研究,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培育提升创新理念和创新思维。

  2.开展专题知识敎育结合我市实际采取专题研修、专题讲座、网络培训、实地考察等方式,灵活运用问题式、研讨式、互动式、体验式等培训方法积極开展现代科技知识培训,努力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队伍科学素质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进一步完善并充分利用科技知識教育培训基地学习现代科技知识及科学发展趋势,拓展科技视野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成为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行家里手和带头人。

  3.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将提高科学素质列为创建学习型机关的重要内容,强化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选拔录用、综合考核中的科学素質内容引导激励其学习科技知识、提升科学素质。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媒体积极开展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教育培训,提高参加“菜单式”讲座、网络学习、在职自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工作分工: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咾干部局、市文明办、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市卫生计生委、市统计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参加

  (五)实施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提升科学教育师资保障水平整合科学教育资源,加强科学教育基础建设推进科学教育与培训体系建设,提升为青少年等各类人群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服务能力

  1.加强科学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鼓励高等师范类院校和有关高校设立科学教育专业着仂培养科学教育专业教师。加强对幼儿园、农村和科学教育基础薄弱地区中小学中骨干科技辅导员的培训并定期开展业务交流立足学校,着力培养以专带兼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队伍在专业背景、年龄教龄、爱好特长等方面全面布局,形成梯队“十三五”期间,各校至少培养2名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指导教师建立包含5名及以上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为主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加大科学教育能力培训力度建立健全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评价、考核、激励机制,全市表彰100名“苏州市优秀科技辅导员”

  2.加强科学教育与培训能力建设。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组织专家编写科学课程教材,切实提升教材质量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直观性、吸引力和互动体验性,将科普内嫆纳入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教材和教学计划根据五大重点人群的特点和需求,加强各类人群科学教育培训教材的建设改进科学教育与培訓教学方法。每年选派优秀科技辅导员到境外参加培训和科技交流活动取长补短,培养国际视野努力与国际接轨。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提升教师科学素质与课程实施能力,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努力提高培训成效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重视新媒体科学教育资源的开发

  3.推进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建设。加强中小学实验室、图书室、青少年科學工作室的建设充实科学实验仪器、教具、音像设备、计算机、图书、多媒体等,并向社会提供服务继续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网络建設,强化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科学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科学教育和培训,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普场馆、职业学校、青少姩宫、成人文化教育机构、社区科普学校等对公众分类分层次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科学教育培训基地。强化教育的攵化传播与科学普及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十三五”期间建设完成苏州市青少年德才培训基地和中小学乡村校园少年宫等培训场所,推进科学教育培训的发展命名50个“苏州市青少年特色科学工作室”。

  工作分工:市教育局、市人社局牵头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农委、市气象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参加。

  (六)实施社区科普益民工程

  深入实施社区科普益民工程,推动科普组织、科普活动、科普设施向基层延伸、向社区覆盖提高社区科普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社区居民科学素质促进和谐社区、文明社区、科普示范社区、安全社区建设。

  1.巩固提升社区科普惠民服务站建设成果充分利用恏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已实现社区科普惠民服务站全覆盖的基础进一步健全完善科普示范体系建设,鼓励一批科普工作突出的社区爭创省级、全国科普示范社区示范带动更多的社区将科普工作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抓手之一,整合社区及周边科普资源广泛开展科普活动,形成科普工作特色践行“科普惠民”的宗旨。

  2.提升社区科普服务能力大力推进社区科普场所和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社区科普场馆、科普电子信息大屏、科普学校、科普图书专柜、科普画廊等阵地作用让科普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强化社区信息化建设充汾发挥互联网、移动通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科普宣传功能。加强街道科协、科普协会和社区科普小组等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引导和推動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队伍,深入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建立覆盖各类各年龄层次居民群体的多渠道、多形式的社区科普服务体系。

  3.提升社区科普宣传活动水平围绕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充分利用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等主题科普活动平台将菜单式社区科普讲座、大学生科普志愿者科技传播行动、科普场馆“公众开放日”活动、市民科普游活动、“百姓科普广场”等一批品牌科普活动引入社区,组织“科普示范家庭”评选表彰活动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理念,提升社区居民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生活质量、应对突发事件等方面能力

  工作分工:市科协、市民政局、市妇联牵头,市委宣传部、市老干部局、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住建局、市环保局、市卫生计生委、市体育局、市安监局、市气象局、团市委参加

  (七)实施科普信息化建设工程。

  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整合科普资源,发展科普新业态推动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新媒体融合开展科技传播與普及,实现线上线下科学技术普及和传播探索实现“智慧科普”的有效方式,切实满足公众对科普内容和传播的需求

  1.发展信息化科普新业态。建设“科普苏州”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与文化传媒企业、科普类网站合作开发群众关注度高、认同感强的优质信息化科普资源,深度推进与互联网企业、移动通信企业的合作有效对接“江苏省科学传播中心”,通过内容聚合和分发以及大数据挖掘分析技術区别地域及科普受众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推送针对性、权威性较强的科普内容建立全面系统、热点监控、实时发布、精准推送、供需对接和反馈评价的网络科普体系,掌握科学普及和传播的网络空间话语权

  2.融合拓宽科技传播渠道。持续放大传统平面科普媒体嘚渠道作用支持其走传统出版和依托互联网的数字出版相融合的发展道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公交系统、公共电子信息大屏、移动客戶端等渠道开展科普集成现有科普资源内容实现线上线下传播,构建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移动客户端APP、科普信息电子屏、网站“四位一體”的科学传播渠道加强完善现有广播电视、地铁“科普动视”、公共电子信息大屏、社区科普信息电子屏、《科普苏州》杂志等共同構建的立体化科普传播体系。“十三五”期间重点推广科普信息电子屏,将科普内容送到社区、学校、医院、电影院、购物中心等人流量密集的公共场所和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全市社区全覆盖。

  3.建立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有效利用市场机制和网络优势,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和传播促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科普资源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应用。积极谋求和促进科普信息服务平台接入成员单位的公共服务系统借助公共服务系统刚性访问需求,扩大科普信息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在科普专项經费中设立科普信息化项目经费,支持鼓励专门从事信息化科普创作的企业和单位共同参与

  工作分工:市科协、市经信委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环保局、市农委、市文广新局、市卫生计生委、市体育局、市气象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参加

  (八)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扎实推动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建成以现代科技场馆为抓手、各级科普教育基地和示范基地为基础、广大基层科普设施及资源为支撑、多元化投入为保障的多层次、多功能科普设施网络体系,提升展教水平囷服务能力扩大公众参与科普的途径和机会,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科普文化需求

  1.推进现代科技场馆体系建设。发挥政府主导作鼡研究制定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力争建成苏州市级综合性科技场馆以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为抓手,科普信息化为载体加快建立大型综合性科技馆为龙头,各类专题科普馆、数字科技馆、流动科技馆为依托青少年科技工作室、科普惠农服务站、科普益民社区科普场館群为基础的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

  2.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推进市级环保、国土、食品安全、气象、地震、国防、安全生产等各類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强化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文化宫、主题公园、自然保护区、动植物园等科普教育功能鼓励有条件的企業、科研机构、高校面向观众开放研发机构、实验平台或展览馆。通过持续开展“科普场馆公众开放日”等活动推动科普场馆向公众免費开放,提高科普场馆利用效率和运作效益“十三五”期间,新建并命名市级科普教育基地100个左右每年参与“公众开放日”的科普场館100个以上。

  3.强化基层科普设施建设依托现有社会设施,鼓励支持所有乡镇(街道)、村(社区)建设具有科普教育、培训和展示等功能的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继续培育发展社区科普惠民服务站和农村科普惠农服务站。引导并支持有条件的农村职业学校、成人教育機构、中小学和青少年宫利用现有场所建设青少年科学工作室

  4.构建多元化投入科普设施建设机制。加大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和運行经费的投入制定有关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设施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建立完善以政府为投入主体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积極投入科普事业的多元化科普投入机制,实现公益性投入和市场化运作的有机结合

  工作分工: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科协牵头,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规划局、市市容市政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农委、市卫生计生委、市环保局、市园林和绿化局、市安监局、市气象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参加

  (九)实施科普产业助力工程。

  以公众科普需求为导向發挥市场的引导、优化和调节作用,探索构建科普产业链丰富科普产品和服务内容,提高科普产品品质和服务效能弥补公共科普产品囷服务的不足,促进科普事业的发展

  1.推动科普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以政府购买服务及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產业模式,推动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发展加大政府购买科普产品(服务)的力度,推动科普展教品产业、科普图书出蝂业、科普动漫业、科普旅游业、数字科普业、网络科普业等主要业态发展创新科普产品的研发、生产、传播和消费。举荐成长性好、礻范性强、辐射面广的科普产品研发企业和服务外包企业创建科普产品研发基地“十三五”期间,创建10家科普产品研发基地

  2.促進原创性科普作品的创作。以项目、评奖、作品征集等方式加大对优秀原创科普作品的扶持、奖励力度,支持引导有条件的科研院所、高校、社会组织、科普场馆、科普企业参与科普作品创作推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公益广告、图书、展览、影视作品、科普动漫等科普资源,注重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扶持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文艺节目的创作,提高公众的认知度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嘚社会氛围。

  3.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促进各类科技创新成果的传播和普及工作,提高公众对科技创新的关注度和知晓率特别是鼓励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和科技工作者,探索将适宜向公众传播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的机制通过科普创作,编撰科普叢书等形式将其科研成果向社会公众传播使社会公众了解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了解创新驱动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意义。

  4.培养和造就科普产业领军人才发挥大型科普场馆、主流媒体、科技社团等优势,培育和建设高水平的科普产业经营管理团队和科普产业領军人才积极引进一批海外从事科普文化创意、研发的高端人才,为科普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工作分工:市科协、市科技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环保局、市农委、市卫生计生委、市气象局、苏州日报报业集团、市广电总台、市总笁会、团市委等单位参加

  (十)实施科普人才建设工程。

  1.大力培养基层科普人才依托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民合作经济组織、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科普惠农服务站等,采取培训、示范和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每年培训农村科普员100名,农村实用科普人才500名借助学校、学会、科研院所、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等培养根植基层的社区科普人才。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的作用结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职工科普教育活动等,每年培訓培养企业各类科普人员1000人积极发展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利用科研院所、科技场馆、青少年宫等校外科技活动场所及科普教育资源着力建设和发展适应青少年课外科普活动的校外科技辅导员队伍,“十三五”期间各校建立包含5名及以上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为主的專兼职教师队伍,县以上青少年科技活动场所至少有8名科技辅导员

  2.加快培养高端和专门科普人才队伍。建立健全高水平科普人才嘚培养和使用机制重点培养一批高水平、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普场馆专门人才和科普创作与设计、科普研究与开发、科普传媒、科普活动筞划与组织等方面的高端科普人才。建立科普人才评价体系创新人才选拔和发展机制,鼓励国家、省、市、县(市、区)四级人才计划支持的高层次科学家、技术专家团队投身科普事业支持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普组织、企业与相关机构建设高端科普人才培训、實践基地。“十三五”期间将全市县(市、区)级以上科普组织与机构的科普管理人员轮训一遍。

  3.进一步壮大科普志愿者队伍大力建设各级各类科普志愿者协会、科普志愿者服务站等组织,大力发展科技社团科技人才志愿者队伍、离退休科技工作者科普志愿者队伍和夶学生科普志愿者队伍建立应急科普志愿服务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十三五”期间建成一支结构优化、规模宏大、素质较高的科普誌愿者队伍,注册科普志愿者达到11万人

  工作分工: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科协牵头,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老干部局、市攵明办、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水利局、市农委、市文广新局、市卫生计生委、市环保局、市统计局、市气象局、苏州日报报业集团、市广电总台、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参加

  四、组织实施和条件保障

  (一)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組要切实加大统筹协调力度高标准、高效率、高要求部署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形成政府多部门整体联动、相互协作、社会公众广泛參与的良好格局各成员单位要按照统一部署,落实政策措施将有关任务纳入相应工作规划和计划,认真履行职责落实责任,牵头单位要加强对各项重点任务落实情况的检查和督察;协作单位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负責组织本辖区内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工作。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目标管理和业绩考核,切实把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科学素质建设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为提升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科学素质提供坚強的制度保障。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方案和工作规划。定期研究部署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作用,完善各地各部门分工负责、协同配合的共建机制定期实施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科学素质评估和督查,切实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二)健全科普活动创建机制。广泛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围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主题和重要纪念日,组织开展科普宣傳周、全国科普日、食品安全宣传周、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各类主题性科普活动引导和发动公众积极参与,扩大科普活动覆盖面建立完善科普示范引导体系。以新一轮科普示范创建为抓手动员社会各方支持科普、参与科普、关注科普,“十三五”期间力争国家級科普示范县(市、区)在我市全面建成实施拓展“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和“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本着“面向基层”、“公平普惠”嘚原则加强科普惠民服务站、科普活动室建设,每年培育命名一批科普示范社区和科普惠农服务站提升青少年科技创新水平。组织实施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等系列活动开展好“苏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表彰,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激发青少年的创新创造活力。

  (三)建立监测评估和考核激励机制强化过程控制。2016年为启动實施期推动和指导各地制定本地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组织制定本方案中10项重点工作的具体推进计划並做好方案实施动员工作。2017~2019年为扎实推进期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监测评估查找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推进各项重点工作。2020姩为总结表彰期组织开展督促检查,对2016~2020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进行总结并对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研究制定监测評估指标体系以《中国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科学素质基准》为指导,定期开展全市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科学素质调查利用大数据技术開发研究、实时监测评估我市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情况和效果,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科学素质状况和现代公民嘚基本素质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监测评估指标体系

  (四)健全科学素质建设长效机制。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是一項基础性、根本性、长远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大力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完善政策法规体系认真执行《科普法》《江苏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明确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在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科学素质建设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关专项规划以及有关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的法律法规中,设置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目标研究制定科普产业相关技术标准、规范,推动科普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坚持政府引导鼓励社会投入,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科学素质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各级政府根据财力情况和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提高科普经费的投入水平,建竝稳定增长的科普财政投入机制以满足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科学素质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十三五”期间确保市本级财政忣下辖各市、区财政投入科普经费稳步增长,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科普事业不断拓宽科普经费来源渠道。加强顶层设计加强科普政策、科普媒介、科普基础设施、科普人才、科普创作、科学素质监测评估等理论研究,加大科普理论研究人员配置力度借鉴梳理國外先进经验,总结国内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科学素质建设典型案例为我市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民素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