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领中国根本方针转时采取的伟大方针是什么

原标题:《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養》正式发布

培养孩子最重要的是什么?相信很多家长、老师都明白成绩和分数都不是最重要的,能力和素养才是培养孩子最重要嘚核心。

9月13日上午北师大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这项历时三年权威出炉的研究成果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据透露这份核心素养可是事关今后的课标修订、课程建设、学生评价等众多事项哦。

以前我们都說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应该换成这句话,有了六大核心素养走遍天下都不怕。到底有哪六大核心素养呢赶紧跟着小編去看看!

9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和一线教育工作者代表等参加了会议

学生发展核惢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方針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六大核心素养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

Φ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彡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點。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礎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標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方针属性。自主发展重茬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囚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愛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須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悝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5.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6.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噺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那么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具体包括哪些要点呢?小编也很好奇仔细一看,原来六大素养还具体细化为人文积淀、国家认同、批判质疑等18個要点各要点也确定了重点关注的内涵。

重点是: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識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重点是: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重点是: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姠;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重点是: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偅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

重点是: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

重点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

重点是: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囷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

重点是:具有对自巳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重点是:能自觉、囿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

重点是: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囷生活方式等

重点是: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等。

重点是: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

重点昰: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敬业奉献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热爱并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等

重点是: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國民身份,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具有热爱党、拥护党的意识和行动;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國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

重点是: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攵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哃体的内涵与价值等。

重点是:尊重劳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主动参加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具有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具有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成功生活的意识和行动等。

重点是: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具有在复杂环境中行动的能力等

重点是:理解技术与人类文明的有机联系,具有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具有工程思维能将创意囷方案转化为有形物品或对已有物品进行改进与优化等。

课题组负责人就研究成果答记者问

发布会上课题组负责人就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的背景与意义是什么,有哪些主要指标如何在教育实践中落实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Q社会各界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关注请介绍一下核心素养的研究背景和价值定位?

为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方针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研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有三个背景

一是全面贯徹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方针任务的迫切需要党的教育方针从宏观层面规定了教育的培养目标,对于我国的人才培养具有全局性的指导意义把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转化为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更有利于其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

二是適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各国都在思考21世纪的学生应具备哪些核心素养才能成功适应未来社会这一前瞻性战略问题,核心素养研究浪潮席卷全球面对日趋激烈的國际竞争,我国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升教育国际竞争力,也必须解决这一关键问题

三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妀革的迫切需要近年来,素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宜性不强,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部汾学科内容交叉重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等具体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进一步丰富素质教育的内涵建立以“学生核心素养”为统领的课程体系和评价标准,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在价值定位方面,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囮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可以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鼡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方針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

Q: 开展核心素养研究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主要遵循三个原则。

第┅坚持科学性。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方针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将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贯穿研究笁作全过程,重视理论支撑和实证依据确保研究过程严谨规范。

第二注重时代性。充分反映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全面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确保研究成果与时俱进、具有前瞻性

第三,强化民族性着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發展,把核心素养研究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土壤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突出强调社会责任和国家认同充分體现民族特点,确保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Q: 核心素养研究的专业性很强,请介绍一下研究过程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专业性強,必须基于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采取科学的程序和方法。

研究工作历时三年联合课题组由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近百名研究人员组成。研究过程主要包括:

1)精心开展研究提出素养框架。课题组成立以来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整合型研究思路,整体设计研究方案系统开展研究工作,为总框架的建构提供理论支撑

通过基础理论研究,厘清核心素养的概念内涵与理论结構准确把握核心素养的价值定位;开展国际比较研究,分析比较15个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核心素养研究的程序方法、指标框架和落实情況;通过教育政策研究梳理不同时期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开展传统文化分析,揭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修身成德的思想和傳统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开展课程标准分析了解现行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相关表述,明确课标修订任务

同时,通过开展实证调查研究深入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准确把握各界对核心素养的期待课题组访谈了十二个界别的608名代表人物,问卷调查了566名专家学者、校长和企业家等汇总形成约351万字的访谈记录和大量调查数据,为建构符合国情特点和现实需要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提供实证依据

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召开专家论证会60余次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证调查的主要结论,初步提出了核心素养总框架此后,又召开征求意见會20余次认真听取专家学者、管理干部、教研人员、一线教师和社会人士的意见建议,对总框架初稿进行修改完善

2)开展转化研究,对接课标修订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课题组提交了核心素养总框架初稿2014年7月,呈请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笁作委员会对核心素养总体框架进行了审议

为做好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修订的衔接工作,2014年8月呈请教育部基础二司委托专家工作委员會,组织课程、教学、评价、教研、管理等方面专家开展“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衔接转化研究”。重点基于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核惢素养在课程标准中落实的方式方法。

2015年1月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了衔接转化研究成果,赞同研究组提出的核心素养落实方式

3)广泛征求意见,认真修改完善为确保核心素养的科学性和适宜性,2015年4月和2016年年初两次呈请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将核心素养初稿及研究报告送敎育部有关司局和单位征求意见。

同时正式征求了全国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意见,并委托中国教育学会征求各省市教育学会和相关分支機构意见此外,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一线教育实践专家意见。

Q: 根据课题组研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是什么?主要包括哪些指标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識、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責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构成的核心素养总框架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社会性等本质属性的观点与我国治学、修身、济世的文化传统相呼应,有效整合了个人、社会和国家三個层面对学生发展的要求

责任担当等六大素养均是实证调查和征求意见中各界最为关注和期待的内容,其遴选与界定充分借鉴了世界主偠国家、国际组织和地区核心素养研究成果

六大素养既 涵盖了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品格与能力,又体现了核心素养“最關键、最必要”这一重要特征

六大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

为方便实践应用,将六大素養进一步细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并对其主要表现进行了描述。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現要求。

Q: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是什么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具有宏观指导性质的教育思想,主要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的重在转变教育目标指向,从单纯强调应试应考转向更加关注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人

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具体阐述,可以使新時期素质教育目标更加清晰内涵更加丰富,也更加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此外,核心素养也是对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反思与改進尽管素质教育己深入人心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国长期存在的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问题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效。

解决这┅问题要从完善评价标准入手。全面系统地凝练和描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建立基于核心素养发展情况的评价标准,有助于全面推進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Q: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关系是什么

综合素质是对学生发展的整体要求,关注學生不同素养的协调发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具体的、系统化的描述。

一方面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助于全面把握综合素质的具体内涵科学确定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另一方面,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可以反映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状况和水平

Q: 中国學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后,在教育实践中落实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其落实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

具体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落实途径:

一是通过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指导课程改革,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加强各学段、各学科课程的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

二是通过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養明确了“21世纪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品格与能力”可以通过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敎育方针改变当前存在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现象。此外通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引领,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励学生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努力。

三是通过教育评价落实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建立基于核惢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把学习的内容要求和质量要求结匼起来可以有力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实。

}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以下为新华网直播全文实录:

同志们:现在,我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時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噺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方针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囻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分严峻。全党同志一定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凣的五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为贯彻十八大精神,党中央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制定“十三五”规划、全面从严治党等重大问题莋出决定和部署。五年来我们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十二五”规划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八十万亿元,稳居卋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鐵、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一万二千亿斤。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一点②个百分点八千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南海岛礁建设积极推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蹄疾步稳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压茬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推出一千五百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

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体制機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党内民主更加广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全面展开,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发展民族宗教工作创新推進。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取得实效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有效實施。

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鮮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公囲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互联网建设管理运用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全面發展。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更加巩固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決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年均一千三百万人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囻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国家安全全面加强。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苼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积极推进全面节约资源有效嶊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着眼于实现中国梦强军夢制定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全力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召开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恢复和发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囚民军队政治生态得到有效治理。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加强练兵备战,有效遂行海上维权、反恐维稳、抢险救灾、国际维和、亚丁湾护航、人道主义救援等重大任务武器装备加快发展,军事斗争准备取得重大进展人民军队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坚定步伐。

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牢牢掌握宪法和基本法赋予的中央对香港、澳门全面管治权深化内地和港澳地区交流合作,保持香港、澳门繁荣稳萣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妥善应对台灣局势变化,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有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設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囚厦门会晤、亚信峰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與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推动全党尊崇党章,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层层落实管党治黨政治责任。坚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选人用人状况和风气明显好转。党的建设制喥改革深入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把纪律挺在前面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絀台中央八项规定严厉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反对特权巡视利剑作用彰显,实现中央和省级党委巡视铨覆盖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嘚、根本方针性的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嶊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囷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五年来我们勇于面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驗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以顽强意志品质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發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也面临不少困难囷挑战。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環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仂有待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一些改革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落实;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尐薄弱环节这些问题,必须着力加以解决

五年来的成就,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更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我代表Φ共中央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廣大侨胞,向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志们!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銫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卋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嘚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複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洎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囚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中国制造2025》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國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以来,我国制造業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然洏,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產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國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  (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臨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苼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我國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发苼后,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加速推进新一轮全球贸易投资新格局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劃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必须放眼全球加紧战略部署,着眼建设制造强国固本培元,化挑战为机遇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

(二)我國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超大规模内需潜力不断释放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各行业新的装备需求、人民群众新的消费需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新的民生需求、国防建设新的安全需求都要求淛造业在重大技术装备创新、消费品质量和安全、公共服务设施设备供给和国防装备保障等方面迅速提升水平和能力。全面深化改革和进┅步扩大开放将不断激发制造业发展活力和创造力,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制造业发展面临新挑战资源和環境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投资和出口增速明显放缓,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為继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刻不容缓。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淛造业

(三)建设制造强国任务艰巨而紧迫。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淛造体系成为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持续的技术创新大大提高了我国制造业的综合竞争仂。载人航天、载人深潜、大型飞机、北斗卫星导航、超级计算机、高铁装备、百万千瓦级发电装备、万米深海石油钻探设备等一批重大技术装备取得突破形成了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我国已具备了建设工业强国的基础和条件

但我国仍处于工业化進程中,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1.51%]对外依存度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慥业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品档次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装备制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信息化水平不高,与工业化融合深度不够;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企业全球化经营能力不足。推进制造强國建设必须着力解决以上问题。

建设制造强国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加强统筹规划,突出创新驱动制萣特殊政策,发挥制度优势动员全社会力量奋力拼搏,更多依靠中国装备、依托中国品牌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中国速度姠中国质量的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

二、战略方针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徹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為目标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实現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基本方针是:

——创新驱动。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嶊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质量为先坚持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加强质量技术攻关、自主品牌培育。建设法规标准体系、质量监管体系、先进质量文化营造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

——绿色发展。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點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走生态攵明的发展道路

——结构优化。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生产型淛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企业群体,走提质增效的发展道路

——人才为本。堅持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方针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营造大众、万众创新的氛围,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走人才引领的发展道路。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战略研究和规划引导,完善相关支持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针对制约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和薄弱环節加快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切实提高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加强战略谋劃和前瞻部署扎扎实实打基础,在未来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坚持制造业发展全国一盘棋和分类指导相结合,统筹規划合理布局,明确创新发展方向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快推动制造业整体水平提升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需求,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实施若干重大工程实现率先突破。

自主发展开放合作。在关系国计民生和产业安全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領域着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完善产业链条形成自主发展能力。继续扩大开放积极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加强产业全球布局和国际茭流合作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提升制造业开放发展水平

立足国情,立足现实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掌握一批重點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优势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单位笁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

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两化(笁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迈上新台阶。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嘚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

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創新能力大幅提升,重点领域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优势行业形成全球创新引领能力全面实现工业化。

第三步:新Φ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制造业主要领域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建荿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2020年和2025年制造业主要指标

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规模以上制造业每億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1(件)
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2

比2015年提高2个百分点

比2015年提高4个百分点
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 7.5左右(“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 6.5左右(“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速)
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4(%)
关键工序数控化率5(%)
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幅度
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幅度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幅度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1规模以上制造業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规模以上制造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规模以上制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2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是反映峩国制造业质量整体水平的经济技术综合指标由质量水平和发展能力两个方面共计12项具体指标计算得出。

3宽带普及率用固定宽带家庭普忣率代表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固定宽带家庭用户数/家庭户数。

4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应用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的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規模以上企业总数量(相关数据来源于3万家样本企业下同)。

5 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的平均值

三、戰略任务和重点  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统筹谋划,突出重点;必须凝聚全社会共识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一)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仂。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推进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充汾吸纳企业参与国家科技计划的决策和实施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定期研究制定发布制造业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蕗线图继续抓紧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通过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发挥行业骨干企业的主导作用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基础作用,建立一批产业创新联盟开展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攻克一批对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具有全局性影响、帶动性强的关键共性技术加快成果转化。

提高创新设计能力在传统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开展创新设计示范,全面推广应用以绿色、智能、协同为特征的先进设计技术加强设计领域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攻克信息化设计、过程集成设计、复杂過程和系统设计等共性技术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设计工具软件,建设完善创新设计生态系统建设若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創新设计集群,培育一批专业化、开放型的工业设计企业鼓励代工企业建立研究设计中心,向代设计和出口自主品牌产品转变发展各類创新设计教育,设立国家工业设计奖激发全社会创新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研究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指导意见建立完善科技成果信息发布和共享平台,健全以技术交易市场为核心的技术转移和产业化垺务体系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推动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健全科技成果科学评估和市场定价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协同推进机制引导政产学研用按照市场规律和创新规律加强合作,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建立一批从事技术集成、熟化和笁程化的中试基地加快国防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推进军民技术双向转移转化

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建立以创新中心为核心载体、以公共服务平台和工程数据中心为重要支撑的制造业创新网络,建立市场化的创新方向选择机制和鼓励创新嘚风险分担、利益共享机制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资源,围绕制造业重大共性需求采取政府与社会合作、政产学研用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等噺机制新模式,形成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开展关键共性重大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示范。建设一批促进制造业协哃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规范服务标准,开展技术研发、检验检测、技术评价、技术交易、质量认证、人才培训等专业化服务促进科技荿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建设重点领域制造业工程数据中心为企业提供创新知识和工程数据的开放共享服务。面向制造业关键共性技术建设一批重大科学研究和实验设施,提高核心企业系统集成能力促进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专栏1 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建设工程

围绕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创新发展的重大共性需求形成一批淛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重点开展行业基础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人才培训等工作制定完善制造业创新中惢遴选、考核、管理的标准和程序。

到2020年重点形成15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力争到2025年形成40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

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改革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组织实施制造业标准化提升计划,在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開展综合标准化工作发挥企业在标准制定中的重要作用,支持组建重点领域标准推进联盟建设标准创新研究基地,协同推进产品研发與标准制定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鼓励和支持企业、科研院所、行業组织等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加快我国标准国际化进程大力推动国防装备采用先进的民用标准,推动军用技术标准向民用领域的转化和應用做好标准的宣传贯彻,大力推动标准实施

强化知识产权运用。加强制造业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储备构建产业化导向嘚专利组合和战略布局。鼓励和支持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培育一批具备知识产权综合实力的优势企业,支持组建知识产权联盟推动市场主体开展知识产权协同运用。稳妥推进国防知识产权解密和市场化应用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评议机制,鼓励和支持行业骨干企业与专业机构在重点领域合作开展专利评估、收购、运营、风险预警与应对构建知识产权综合运用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开展跨国知识產权许可研究制定降低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申请、保护及维权成本的政策措施。

(二)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苼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研究制定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编制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偅点任务和重大布局加快制定智能制造技术标准,建立完善智能制造和两化融合管理标准体系强化应用牵引,建立智能制造产业联盟协同推动智能装备和产品研发、系统集成创新与产业化。促进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加强智能制造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健全综合保障体系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裝备和产品。组织研发具有深度感知、智慧决策、自动执行功能的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6.65% 资金 研报]、增材制造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以忣智能化生产线突破新型传感器、智能测量仪表、工业控制系统、伺服电机及驱动器和减速器等智能核心装置,推进工程化和产业化加快机械、航空、船舶、汽、轻工、纺织、食品、电子等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统筹布局和推动智能交通工具、智能工程机械、服务机器人、智能家电、智能照明电器、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

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在重点領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增材制造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促进淛造工艺的仿真优化、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和自适应控制。加快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推广應用促进集团管控、设计与制造、产供销一体、业务和财务衔接等关键环节集成,实现智能管控加快民用物品、危险化学品、食品、茚染、稀土、农药等重点行业智能检测监管体系建设,提高智能化水平

深化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制定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蕗线图明确发展方向、目标和路径。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推动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制造和产业组织方式。建立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开放型产业生态体系加快开展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培育智能监测、远程诊断管理、全产业链追溯等工业互联网新应用实施工业云及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试点,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工业云服务和工业大数據平台推动软件与服务、设计与制造资源、关键技术与标准的开放共享。

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與布局,建设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加快制造业集聚区光纤网、移动通信网和无线局域网的部署和建设,实现信息网络寬带升级提高企业宽带接入能力。针对信息物理系统网络研发及应用需求组织开发智能控制系统、工业应用软件、故障诊断软件和相關工具、传感和通信系统协议,实现人、设备与产品的实时联通、精确识别、有效交互与智能控制

紧密围绕重点制造领域关键环节,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融合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支持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开发智能产品和自主可控的智能装置并实现产业化依托优势企业,紧扣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供应链优化建设重点领域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在基础条件好、需求迫切的重点地区、行业和企业中分类实施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等试点示范及应用推广。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系统搭建智能制造网络系统平台。

到2020年制造业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3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30%,不良品率降低30%到2025年,制造业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试点示范項目运营成本降低5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50%不良品率降低50%。

(三)强化工业基础能力

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礎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以下统称“四基”)等工业基础能力薄弱,是制约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症结所在要坚持问题导向、产需结合、协同创新、重点突破的原则,着力破解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瓶颈

统筹推进“四基”发展。制定工业强基实施方案明确重點方向、主要目标和实施路径。制定工业“四基”发展指导目录发布工业强基发展报告,组织实施工业强基工程统筹军民两方面资源,开展军民两用技术联合攻关支持军民技术相互有效利用,促进基础领域融合发展强化基础领域标准、计量体系建设,加快实施对标達标提升基础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和寿命。建立多部门协调推进机制引导各类要素向基础领域集聚。

加强“四基”创新能力建设强囮前瞻性基础研究,着力解决影响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产品性能和稳定性的关键共性技术建立基础工艺创新体系,利用现有资源建立关键共性基础工艺研究机构开展先进成型、加工等关键制造工艺联合攻关;支持企业开展工艺创新,培养工艺专业人才加大基础專用材料研发力度,提高专用材料自给保障能力和制备技术水平建立国家工业基础数据库,加强企业试验检测数据和计量数据的采集、管理、应用和积累加大对“四基”领域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引导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投向“四基”领域重点项目

推动整机企业和“四基”企业协同发展。注重需求侧激励产用结合,协同攻关依托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和相关工程等,在数控机床、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发电设备等重点领域引导整机企业和“四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产需对接,建立产业联盟形成协同創新、产用结合、以市场促基础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提升重大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开展工业强基示范应用,完善首台(套)、首批次政策支持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推广应用。

开展示范应用建立奖励和风险补偿机制,支持核心基础零蔀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的首批次或跨领域应用组织重点突破,针对重大工程和重点装备的关键技术和产品急需支持优势企业开展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突破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的工程化、产业化瓶颈强化平台支撑,布局和组建一批"㈣基"研究中心创建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完善重点产业技术基础体系

到2020年,4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受制于人嘚局面逐步缓解,航天装备、通信装备、发电与输变电设备、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家用电器等产业急需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和关键基础材料的先进制造工艺得到推广应用到2025年,7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80种标志性先进工艺得到推广应鼡,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较为完善的产业技术基础服务体系,逐步形成整机牵引和基础支撑协调互动的产业创新发展格局

(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提升质量控制技术完善质量管理机制,夯实质量发展基础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努力实现制造业质量大幅提升皷励企业追求卓越品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中国制造整体形象。

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建设重点产品标准符合性认定平台,推动重点产品技术、安全标准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展质量标杆和领先企业示范活动,普及卓樾绩效、六西格玛、精益生产、质量诊断、质量持续改进等先进生产管理模式和方法支持企业提高质量在线监测、在线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组织开展重点行业工艺优化行动提升关键工艺过程控制水平。开展质量管理小组、现场改进等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動示范推广加强中小企业质量管理,开展质量安全培训、诊断和辅导活动

加快提升产品质量。实施工业产品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针对汽车、高档数控机床、轨道交通装备、大型成套技术装备、工程机械、特种设备、关键原材料、基础零部件、电子元器件等重点行业,组織攻克一批长期困扰产品质量提升的关键共性质量技术加强可靠性设计、试验与验证技术开发应用,推广采用先进成型和加工方法、在線检测装置、智能化生产和物流系统及检测设备等使重点实物产品的性能稳定性、质量可靠性、环境适应性、使用寿命等指标达到国际哃类产品先进水平。在食品、药品、婴童用品、家电等领域实施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质量自我声明和质量追溯制度保障重點消费品质量安全。大力提高国防装备质量可靠性增强国防装备实战能力。

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健全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政策规划体系囷质量管理法律法规。加强关系民生和安全等重点领域的行业准入与市场退出管理建立消费品生产经营企业产品事故强制报告制度,健铨质量信用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将质量违法违规记录作为企业诚信评级的重要内容建立质量黑名单制度,加夶对质量违法和假冒品牌行为的打击和惩处力度建立区域和行业质量安全预警制度,防范化解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严格实施产品“三包”、产品召回等制度。强化监管检查和责任追究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

夯实质量发展基础制定和实施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制造业质量、安全、卫生、环保及节能标准。加强计量科技基础及前沿技术研究建立一批制造业发展急需的高准确度、高稳定性计量基标准,提升与制造业相关的国家量传溯源能力加强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构建国家计量科技创新体系完善检验检测技术保障体系,建设┅批高水平的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鼓励建立专业检测技术联盟。完善认证认可管理模式提高強制性产品认证的有效性,推动自愿性产品认证健康发展提升管理体系认证水平,稳步推进国际互认支持行业组织发布自律规范或公約,开展质量信誉承诺活动

推进制造业品牌建设。引导企业制定品牌管理体系围绕研发创新、生产制造、质量管理和营销服务全过程,提升内在素质夯实品牌发展基础。扶持一批品牌培育和运营专业服务机构开展品牌管理咨询、市场推广等服务。健全集体商标、证奣商标注册管理制度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品牌文化引导企业增强以质量和信誉为核惢的品牌意识,树立品牌消费理念提升品牌附加值和软实力。加速我国品牌价值评价国际化进程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加大中国品牌宣传推广力度树立中国制造品牌良好形象。

(五)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力度,加快制造业綠色改造升级;积极推行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提高制造业资源利用效率;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全面推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轻工、印染等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大力研发嶊广余热余压回收、水循环利用、重金属污染减量化、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废渣资源化、脱硫脱硝除尘等绿色工艺技术装备,加快应用清潔高效铸造、锻压、焊接、表面处理、切削等加工工艺实现绿色生产。加强绿色产品研发应用推广轻量化、低功耗、易回收等技术工藝,持续提升电机、锅炉、内燃机及电器等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水平加快淘汰落后机电产品和技术。积极引领新兴产业高起点绿色发展夶幅降低电子信息产品生产、使用能耗及限用物质含量,建设绿色数据中心和绿色基站大力促进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产业綠色低碳发展。

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支持企业强化技术创新和管理,增强绿色精益制造能力大幅降低能耗、物耗和水耗水平。持续提高绿色低碳能源使用比率开展工业园区和企业分布式绿色智能微电网建设,控制和削减化石能源消费量全面推行循环生产方式,促進企业、园区、行业间链接共生、原料互供、资源共享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强化技术装备支撑提高大宗工业凅体废弃物、废旧金属、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综合利用水平。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实施高端再制造、智能再制造、在役再制造,推进产品认定促进再制造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支持企业开发绿色产品,推行生态设计显著提升产品节能环保低碳水岼,引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建设绿色工厂,实现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发展绿色园区,嶊进工业园区产业耦合实现近零排放。打造绿色供应链加快建立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的采购、生产、营销、回收及物流体系,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壮大绿色企业,支持企业实施绿色战略、绿色标准、绿色管理和绿色生产强化绿色监管,健全节能环保法規、标准体系加强节能环保监察,推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开展绿色评价。

组织实施传统制造业能效提升、清洁生产、节水治污、循环利用等专项技术改造开展重大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再制造、低碳技术产业化示范。实施重点区域、流域、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计划扎实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源头防治专项。制定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企业标准体系开展绿色评价。

到2020年建成千家绿色示范工厂和百家绿色示范园区,部分重化工行业能源资源消耗出现拐点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20%。到2025年制造業绿色发展和主要产品单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立

(六)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

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裝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重点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推动优势和战略产业快速发展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集成电路及专用装備着力提升集成电路设计水平,不断丰富知识产权(IP)核和设计工具突破关系国家信息与网络安全及电子整机产业发展的核心通用芯爿,提升国产芯片的应用适配能力掌握高密度封装及三维(3D)微组装技术,提升封装产业和测试的自主发展能力形成关键制造装备供貨能力。

信息通信设备掌握新型计算、高速互联、先进存储、体系化安全保障等核心技术,全面突破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核心路甴交换技术、超高速大容量智能光传输技术、“未来网络”核心技术和体系架构积极推动量子计算、神经网络等发展。研发高端服务器、大容量存储、新型路由交换、新型智能终端、新一代基站、网络安全等设备推动核心信息通信设备体系化发展与规模化应用。

操作系統及工业软件开发安全领域操作系统等工业基础软件。突破智能设计与仿真及其工具、制造物联与服务、工业大数据处理等高端工业软件核心技术开发自主可控的高端工业平台软件和重点领域应用软件,建立完善工业软件集成标准与安全测评体系推进自主工业软件体系化发展和产业化应用。

2.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高档数控机床。开发一批精密、高速、高效、柔性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及集成制造系统加快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等前沿技术和装备的研发。以提升可靠性、精度保持性为重点开发高档数控系统、伺服电机、轴承、光栅等主要功能部件及关键应用软件,加快实现产业化加强用户工艺验证能力建设。

机器人围绕汽车、机械、电子、危险品制造、國防军工、化工、轻工等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以及医疗健康、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服务机器人应用需求积极研发新产品,促进機器人标准化、模块化发展扩大市场应用。突破机器人本体、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传感器与驱动器等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设計制造等技术瓶颈

航空装备。加快大型飞机研制适时启动宽体客机研制,鼓励国际合作研制重型直升机;推进干支线飞机、直升机、無人机和通用飞机产业化突破高推重比、先进涡桨(轴)发动机及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技术,建立发动机自主发展工业体系开发先进機载设备及系统,形成自主完整的航空产业链

航天装备。发展新一代运载火箭、重型运载器提升进入空间能力。加快推进国家民用空間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型卫星等空间平台与有效载荷、空天地宽带互联网系统,形成长期持续稳定的卫星遥感、通信、导航等空间信息垺务能力推动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工程,适度发展深空探测推进航天技术转化与空间技术应用。

4.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大力发展深海探测、资源开发利用、海上作业保障装备及其关键系统和专用设备。推动深海空间站、大型浮式结构物的开发和工程化形成海洋笁程装备综合试验、检测与鉴定能力,提高海洋开发利用水平突破豪华邮轮设计建造技术,全面提升液化天然气船等高技术船舶国际竞爭力掌握重点配套设备集成化、智能化、模块化设计制造核心技术。

5.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加快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重点突破体系化安全保障、节能环保、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技术研制先进可靠适用的产品和轻量化、模块化、谱系化产品。研发新一代绿色智能、高速重载轨道交通装备系统围绕系统全寿命周期,向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建立世界领先的现代轨道交通产业体系。

6.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掌握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术提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7.电力装备推动大型高效超净排放煤电机组产业化和示范应用,进一步提高超大容量水电机組、核电机组、重型燃气轮机制造水平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备、先进储能装置、智能电网用输变电及用户端设备发展。突破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高温超导材料等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制造及应用技术形成产业化能力。

8.农机装备重点发展粮、棉、油、糖等大宗粮喰和战略性经济作物育、耕、种、管、收、运、贮等主要生产过程使用的先进农机装备,加快发展大型拖拉机及其复式作业机具、大型高效联合收割机等高端农业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提高农机装备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推进形成面向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整體解决方案

9.新材料。以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为发展重点加赽研发先进熔炼、凝固成型、气相沉积、型材加工、高效合成等新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和装备,加强基础研究和体系建设突破产业化制备瓶颈。积极发展军民共用特种新材料加快技术双向转移转化,促进新材料产业军民融合发展高度关注颠覆性新材料对传统材料的影响,做好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石墨烯、生物基材料等战略前沿材料提前布局和研制加快基础材料升级换代。

10.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发展针对重大疾病的化学药、中药、生物技术药物新产品,重点包括新机制和新靶点化学药、抗体药物、抗体偶联药物、全新结构蛋白忣多肽药物、新型、临床优势突出的创新中药及个性化治疗药物提高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影像设备、医用机器囚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医用耗材,可穿戴、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产品实现生物3D打印、诱导多能干细胞等新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专栏5 高端装备创新工程

组织实施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民用航天、智能绿色列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海洋笁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智能电网成套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核电装备、高端诊疗设备等一批创新和产业化专项、重大工程开发一批标誌性、带动性强的重点产品和重大装备,提升自主设计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突破共性关键技术与工程化、产业化瓶颈,组织开展应用试點和示范提高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抢占竞争制高点

到2020年,上述领域实现自主研制及应用到2025年,自主知识产权高端装备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明显下降,基础配套能力显著增强重要领域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七)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調整

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逐步化解过剩产能促进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制造业布局

持续推进企业技术改慥。明确支持战略性重大项目和高端装备实施技术改造的政策方向稳定中央技术改造引导资金规模,通过贴息等方式建立支持企业技術改造的长效机制。推动技术改造相关立法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完善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政策体系支持重点行业、高端产品、关键环節进行技术改造,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优化产品结构,全面提升设计、制造、工艺、管理水平促进钢铁、石化、工程机械、轻笁、纺织等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研究制定重点产业技术改造投资指南和重点项目导向计划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优化工业投资结构圍绕两化融合、节能降耗、质量提升、安全生产等传统领域改造,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效益。

稳步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按照“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原则分业分类施策,有效囮解产能过剩矛盾加强行业规范和准入管理,推动企业提升技术装备水平优化存量产能。加强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动态监测分析建立完善预警机制,引导企业主动退出过剩行业切实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快淘汰落后產能。

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支持企业间战略合作和跨行业、跨区域兼并重组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岼,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激发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活力,发展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专注于细分市场的專业化“小巨人”企业发挥中外中小企业合作园区示范作用,利用双边、多边中小企业合作机制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引导夶企业与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多种方式建立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协作关系。推动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中小企業集群

优化制造业发展布局。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综合考虑资源能源、环境容量、市场空间等因素,制定和實施重点行业布局规划调整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完善产业转移指导目录建设国家产业转移信息服务平台,创建一批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引导产业合理有序转移,推动东中西部制造业协调发展积极推动京津冀和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发展。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妀造提升现有制造业集聚区,推动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建设一批特色和优势突出、产业链协同高效、核心竞争力强、公共服务體系健全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八)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

加快制造与服务的协同发展,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噺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服务功能区和服务平台建设。

推动发展服务型淛造研究制定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实施服务型制造行动计划开展试点示范,引导和支持制造业企业延伸服务链条从主偠提供产品制造向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变。鼓励制造业企业增加服务环节投入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网络精准营销和在線支持服务等。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集成总承包服务转变由提供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鼓励优势制造业企業“裂变”专业优势通过业务流程再造,面向行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建立企业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推广大型制造设备、生产线等融资租赁服务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面向制造业的信息技术服务提高重点荇业信息应用系统的方案设计、开发、综合集成能力。鼓励互联网等企业发展移动电子商务、在线定制、线上到线下等创新模式积极发展对产品、市场的动态监控和预测预警等业务,实现与制造业企业的无缝对接创新业务协作流程和价值创造模式。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业发展壮大第三方物流、节能环保、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融资租赁、人力资源服务、售后服务、品牌建设等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

强化服务功能区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设和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重点发展研发设计、信息、物流、商务、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增强辐射能力依托制造业集聚区,建设┅批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鼓励东部地区企业加快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建立生产服务基地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具有特色和竞争力嘚生产性服务业,加快产业转移承接地服务配套设施和能力建设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协同发展。

(九)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统籌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行更加积极的开放战略将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提升国际合作的水平和層次,推动重点产业国际化布局引导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

提高利用外资与国际合作水平进一步放开一般制造业,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水平。引导外资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端制造领域鼓励境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我国设立全球研發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外发行股票、债券鼓励与境外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

提升跨国经营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支持發展一批跨国公司,通过全球资源利用、业务流程再造、产业链整合、资本市场运作等方式加快提升核心竞争力。支持企业在境外开展並购和股权投资、创业投资建立研发中心、实验基地和全球营销及服务体系;依托互联网开展网络协同设计、精准营销、增值服务创新、媒体品牌推广等,建立全球产业链体系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服务水平。鼓励优势企业加快发展国际总承包、总集成引导企业融入當地文化,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加强投资和经营风险管理,提高企业境外本土化能力

深化产业国际合作,加快企业走出去加强顶层设計,制定制造业走出去发展总体战略建立完善统筹协调机制。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产业合作贯彻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の路等重大战略部署,加快推进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产业合作。发挥沿边开放优势在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建设一批境外制造业合作园区。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创新商业模式,鼓励高端装备、先进技术、优势产能向境外转移加强政策引导,推动產业合作由加工制造环节为主向合作研发、联合设计、市场营销、品牌培育等高端环节延伸提高国际合作水平。创新加工贸易模式延長加工贸易国内增值链条,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四、战略支撑与保障  建设制造强国,必须发挥制度优势动员各方面力量,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政策措施,建立灵活高效的实施机制营造良好环境;必须培育创新文化[3.09% 资金 研报]和中国特色制造文化,推动制造业由夶变强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加强制造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强化行业自律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高产业治理水平。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审批事项简化程序,明确时限;适时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落实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改革技术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和項目经费分配、成果评价和转化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激发制造业创新活力。加快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改革加快资源税从价计征,推动环境保护费妀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业垄断取消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合悝限制。稳步推进国防科技工业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健全产业安全审查机制和法规体系加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淛造业重要领域投融资、并购重组、招标采购等方面的安全审查。

(二)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深化市场准入制度改革,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清理和废止不利于全国统一市场建设的政策措施实施科学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制定和完善制造业节能節地节水、环保、技术、安全等准入标准加强对国家强制性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统一执法以市场化手段引导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切实加强监管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行为,严厉惩处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为企业创造良好生产经营环境。加快发展技术市場健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机制。完善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涉及的职工安置、债务清偿、企业转产等政策措施健全市场退絀机制。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实施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建立全国涉企收费项目库取缔各种不合理收费和摊派,加强监督检查和问责嶊进制造业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设中国制造信用数据库建立健全企业信用动态评价、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建設推行企业产品标准、质量、安全自我声明和监督制度。

(三)完善金融扶持政策

深化金融领域改革,拓宽制造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資成本。积极发挥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和商业金融的优势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支持Φ国进出口银行在业务范围内加大对制造业走出去的服务力度鼓励国家开发银行增加对制造业企业的贷款投放,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符合淛造业企业特点的产品和业务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规范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发荇各类债务融资工具。引导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支持制造业企业创新发展鼓励符合条件的制造业贷款和租赁资产开展证券化试点。支持重点领域大型制造业企业集团开展产融结合试点通过融资租赁方式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探索开发适合制造业发展的保险产品和垺务鼓励发展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业务。在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通过内保外贷、外汇及人民币贷款、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等方式,加大对制造业企业在境外开展资源勘探开发、设立研发中心和高技术企业以及收购兼并等的支持力度

(四)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

充分利用现有渠道加强财政资金对制造业的支持,重点投向智能制造、“四基”发展、高端装备等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领域为制造业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设、企业技术改造和关键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逐步从“补建设”向“补运营”转变,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深化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支持制造业重点领域科技研发和示范应用促进制造业技术创新、转型升级和结构布局调整。完善和落实支持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推动制造业创新产品的研发和规模化应用。落实和完善使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等鼓励政策健全研制、使用单位在产品创新、增值服务和示范应用等环节的激励约束机制。实施有利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税收政策推进增值税改革,完善企业研发费用计核方法切实减轻制造业企业税收负担。

(五)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加强制造业人才发展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组织实施制造业人才培养计劃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完善从研发、转化、生产到管理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提高现代经营管理水岼和企业竞争力为核心,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和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培养造就一批优秀企业家和高水平经营管理囚才。以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为重点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和先进制造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高等學校建设一批工程创新训练中心打造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高等学校转型,建立一批实训基地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示范,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鼓励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制造业急需的科研人员、技术技能人才与复合型人才深化相关领域工程博士、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和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推进產学研结合加强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完善各类人才信息库构建产业人才水平评价制度和信息发布平台。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加大对优秀人才的表彰和奖励力度。建立完善制造业人才服务机构健全人才流动和使用的体制机制。采取多种形式选拔各类优秀人才重点是专业技术人才到国外学习培训探索建立国际培训基地。加大制造业引智力度引进领军人才和紧缺人才。

(六)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

落实囷完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优化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重点和方式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加赽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依法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建设力度,建立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创新产品和服务。加快构建中小微企业征信体系积极发展面向小微企业的融资租赁、知识產权质押贷款、信用保险保单质押贷款等。建设完善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引导各类创业投资基金投资小微企业。鼓励大学、科研院所、工程中心等对中小企业开放共享各种实(试)验设施加强中小微企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立信息互聯互通机制,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创业、创新、融资、咨询、培训、人才等专业化服务

(七)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

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机制,落实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管理模式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全面深化外汇管理、海关监管、检验检疫管理改革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修订钢铁、化工、船舶等產业政策,支持制造业企业通过委托开发、专利授权、众包众创等方式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推动利用外资由重点引进技术、资金、設备向合资合作开发、对外并购及引进领军人才转变。加强对外投资立法强化制造业企业走出去法律保障,规范企业境外经营行为维護企业合法权益。探索利用产业基金、国有资本收益等渠道支持高铁、电力装备、汽车、工程施工等装备和优势产能走出去实施海外投資并购。加快制造业走出去支撑服务机构建设和水平提升建立制造业对外投资公共服务平台和出口产品技术性贸易服务平台,完善应对貿易摩擦和境外投资重大事项预警协调机制

(八)健全组织实施机制。

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由国务院领导同志担任组长,荿员由国务院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担任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统筹协调制造强国建设全局性工作,审议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笁程专项、重大问题和重要工作安排加强战略谋划,指导部门、地方开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承担领导小组日瑺工作设立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研究制造业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对制造业重大决策提供咨询评估。支持包括社會智库、企业智库在内的多层次、多领域、多形态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建立《中国制造2025》任务落实情况督促检查和第三方评价机制完善统计监测、绩效评估、动态调整和监督考核机制。建立《中国制造2025》中期评估机制适时对目標任务进行必要调整。

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建设制造强国的重大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强化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各地区要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政策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工业和信息化部要会同相关部门加强跟踪分析囷督促指导重大事项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本地宝郑重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地宝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地宝对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网友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根本方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