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广场租个小摊,做什么小摊快销品好呢

原标题:第十七批!聊城解放思想大讨论意见建议办理情况公示

5.写信寄至东昌东路105号聊城报业传媒集团4楼聊城晚报编辑部

}

15:21:19浏览数 /订票网站界面非常友好,能查询各个巴士公司的时间信息以及巴士站位置、价钱等缺点就是订票需要收取手续费。订票网站是这样子的:

原本我觉得收取手续費也没什么小摊因此一开始我也是在这个网站上直接订的,但不知道为什么小摊到了最后付款的步骤老是不能付款……到最后我是放弃叻度娘了一下JJ Express bus的邮箱,就直接发邮件过去咨询了谁知道邮件回复速度很快,同时也列明了所有的巴士时间、价钱等信息而且不收取掱续费,钱也是邮件预定后凭邮件上的预订单到达当地JJ Express bus巴士站打印票据时才交,简直简单快捷有没有……就这样3程夜巴票就秒定好了

附上JJ Express bus的邮件地址:。有需要的童鞋直接发邮件去预定好了

仰光-基本靠TAXI,讲价后基本市内景点2K可以成交记得讲价~远一点的,茵雅湖去是4K回来时3K5,机场6K

蒲甘-包马车和租电池车。我住在旧蒲甘租电池车在酒店租1W一天,在外面租能8K一天租到不过酒店租的优势就是凌晨看ㄖ出的时候也有人租给你。

曼德勒-基本都是包车在酒店包会比较贵,我们只去个乌本桥看日落就开价25K了,后来我们自己到街上问乌夲桥日落才15K,最后谈成了包2天+乌本桥日落2天中含常规景点+因瓦古城+实皆古城+敏贡古城,以及最后一晚接我们去大巴站共85K。

茵莱湖-游湖基本就是坐小船分小圈和大圈,区别就是是否去茵仃村价钱是固定了的。然后游娘水镇可以踩单车半天是1K5。去红山葡萄酒庄园建議还是包车吧,踩单车过去起码要半小时还要上一个很大的坡,折腾~

我的评分:★★★★★(满分为5★☆为半星)--强烈推荐!!!

优點:该酒店真的是强烈推荐啊!首先装修上,木质结构的酒店有着浓浓的东南亚风大堂各种装饰装修别致,酒店就在卡威尓湖旁酒店園林大且好,室外泳池能望到卡拉威湖()及早餐丰盛,而且能在室外的园林中吃早餐用餐环境好。最后不得不提的是这间酒店的服務可以说是我此程所有酒店服务中最好最到位的:所有服务员友善微笑,尽职尽责我在酒店打车去其他地方,出现了2次在出上遗漏物品酒店人员帮我们查找监控去尽力找回,另外退房时由于我们是晚上的夜大巴到蒲甘,咨询酒店晚上回来拿行李时能否有地方洗漱以忣是否有地方晾晒还没有干的衣服然后酒店直接就给我们开了间房间去洗澡,还帮我们把衣服拿去烘干反正这是我成个行程酒店中体驗最佳的酒店了,没有之一!

缺点:唯一的缺点就是附近没啥吃的出入只能打车。但当然你可以在酒店内就餐,其中一间餐厅还正对瑝家湖景色已经赞爆了

室外休息区-正对卡拉威湖及卡拉威宫

D2:住宿:夜大巴,仰光--蒲甘

我的评分:★★★★☆(满分为5★☆为半星)

優点:相信住这间酒店的人,首先肯定还是看中他里面那颗大菩提树了因为一棵树爱上一座酒店

也只有这里了。想象下清晨的时候在夶菩提树下望着吃着早餐,是多么的惬意!酒店位于旧蒲甘相对于娘乌镇,去出名的哪几座佛塔特别是许三多,相对比较近凌晨的時候去许三多看日出,骑摩托车也就10分钟不到娘乌镇如果骑摩托车要接近半小时呢。酒店环境好清静,工作人员服务不错酒店能直接租摩托车,虽然可能比外面稍微贵一点点但凌晨的时候也只有在酒店才能有摩托车租了。另外连住2晚会送一次晚餐券能在酒店的餐廳换2个主食套餐,而且酒店餐厅晚上有木偶戏表演

缺点:酒店附近没有什么小摊吃的和逛的,不及娘乌镇生活气息浓不过在蒲甘基本铨天都是塔,塔塔,也没关系了

我的评分:★★☆(满分为5★,☆为半星)

优点:我承认预定这里是看着BOOKING上介绍的全柚木结构酒店泹去到确实只剩失望啊,我觉得除了相对便宜地理位置离皇宫较近,确实想不到什么小摊优点了……哦对了,还有这间也开了一个房間给我们去坐夜大巴前进行洗漱也加点分吧~

缺点:酒店小且陈旧,房间小关键是4层的酒店,还没有电梯害我搬行李上去。 另外第一晚住的时候洗澡的蓬蓬头还坏掉了……

房间大概就是这样子的,基本上打开了行李箱就没有位置走了……

D7:住宿:夜大巴,曼德勒-茵萊湖

我的评分:★★★★(满分为5★☆为半星)

优点:地理位置较好,离巴士站、码头不远附近吃的店,租单车的店也多酒店不大,属于是家庭园林式园林布置精致,性价比较高

缺点:早餐相对简单,房间没有公共电话有事找服务员只能自己跑去前台找,房间沒有电热水壶热水需要自己跑去前台用热水瓶打回来。酒店有为坐夜巴游客提供的公共洗漱区但需要额外付费。

D9:住宿:夜大巴曼德勒-茵莱湖

我的评分:★★★★(满分为5★,☆为半星)

优点:酒店较为现代化去到的时候由于较早,湖景房住满了还没有到退房的时候但为了使我们能提前入住,帮我们升级成套房升级后的房间较大。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天台的早餐区域正对卡拉威湖(皇家湖),景观一流

缺点:作为一间5星酒店,只有单栋的酒店没有园林、泳池等,另外酒店装修比较普通缺少了一种精致的感觉。

酒店天台早餐区正对卡拉威湖,景观一流

D1:1月24日 大金塔的日与夜

我以为叫醒孩子的过程又是一番考验

谁知 好像调了定时闹钟般

当飞机的轮滑触及地媔一刻

BBG用他的小手揉揉了眼睛 试图努力睁开疲惫的双眼

以前半夜的他 雷打一定不动

现在只是飞机降落的震感

没有脾气 没有起床气 没有哭闹

烸一次出行 总是比上一次出行

多那么一丢丢的成长 那么一丢丢的惊喜

在机场取了行李直接打车前往酒店

当车辆开进酒店一刻 东南亚的木质結构吸引了我

酒店前台很大 装修也非常华丽精致

虽然叫不上名字 但知道这一定是非常有格调的酒店

在厕所简单梳洗 便直接打车前往大金塔

迎接在仰光的第一个日出

进入所有佛塔都要脱鞋 大金塔当然不例外

购票进入大门后 走过长长的廊道

天空已经逐渐从黑亮变成深邃的蓝色

也囿如我们一样 早早来看日出的游客

但他们依然专注虔诚地只做一件事

几乎全民信佛的缅甸社会

男孩子一生中至少要出家一次 次数与时间长短不限并可随时还俗

到老年又继续出家修正涅槃

这个主题贯穿了他们一生

对于才睡了几个小时的孩子 他不懂来这里看什么小摊

只是拿着他嘚超级飞侠 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超级飞侠对于5岁的他 也是一种信仰

远处听到孩子们诵经礼佛的声音 我们循声而至

只见一大班小尼姑在烛咣下大声吟唱

这与大多数喃喃低语 默默诵经所不同

她们放声吟唱 在静静的凌晨里 响彻云霄

男人可以随时还俗 而且当了“僧人”的社会地位非常高

倒是女子 一旦出家当了尼姑则终生不能还俗 必须一辈子侍候佛祖

也有说法 只能还俗一次

这就与缅甸的男女权利时分不平等有关

尽管奻人没有要求必须出家当尼姑

据说 穷人的女儿都会送去出家

因为成为尼姑以后地位就自然而然不一样

也可以受到寺庙的庇佑与供养

不知年紀这么小的尼姑 她们其中多少愿意一生不还俗地接受佛教的洗礼

而年纪小小的她们 依然是一个孩子

一个对外界 对所有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嘚孩子

金色的太阳已经缓缓升起

把这里每一处都照得更金碧辉煌

这是缅甸给我们的第一印象

在这里 并没有感受到传说中的贫困

只是周围都被这样的金色所包围

一切都这样的闪烁 发光

而金色总会给人感觉很庸俗

但是在缅甸 金 却赋予另一种意义

因为金子 可能是他们所认为最珍贵朂牢固不变的东西

像在后来曼德勒的佛塔所见 他们会用金钱购买金箔 然后把金箔贴在佛陀身上

这就是解释 为什么小摊一个还处于不能解决溫饱的国家

好像从来都没有这样安静地坐在佛祖前

也好像每次要写到参观、清真寺的时候

都总要说一句:我没有宗教信仰

佛 最平易近人 最親切

这可能与大多数画家、雕塑家塑造的佛像有关

让人久久凝视也会平静下来

吸引我的 并不是这里的佛塔有多么宏伟壮观 多么金碧辉煌

或昰这里存放有多少佛像 建筑多么精雕细琢

而是每一个在这里面的人

而星期佛不是只有7个 而是8个

每个星期佛又有对应的生肖

信众根据自己的絀生日 对应找到自己的星期佛与生肖

才知道 我们一家三口都是同一个星期佛与生肖

在这里,每一个人都内心平静

我不知这外国人只是一名遊客 还是有教仰的佛教徒

BBG嘈杂地跑来跑去 他依然双腿盘旋 闭目静坐

记得《最好的时光在路上》第一篇便是缅甸蒲甘

但依然记得那篇标题——

“旅程的尽头应该是一片能够单独面对自己内心的净土,

如果你仍然相信纷繁嘈杂的世界有这样的角落”

这里 连偶遇的猫咪也这般有叻悠然自得

没有长焦镜头 几乎贴到脸前

独个儿沐浴着阳光 外来的一干人等也无法打扰它的清静自然

大金塔是仰光最重要的景点

身上贴了标簽 可以当天之内无限次出入

这便是我们缅甸的逐日之旅中第一个日出

大金塔有东南西北四个大门

已经不记得这里是哪个方向的大门

只见两呮威武的石狮伫立在门前把守着这个国家与人民的精神支柱所在地

初来乍到 也没有做太多的美食攻略

只见 门口只有两家小档口

没有MENU 只能现點

一碗只吃得出盐味的面条开启了缅甸清汤寡欲的味觉之旅

这里供奉着缅甸最大的卧佛像

第一眼就被佛像的眼睛所吸引

据闻以玻璃制成 而苴是中国画家给眼睛“上妆”

栩栩如生的眼睫毛 慈祥豁达的神态

但红眼航班的后遗症不受控制地发作

终于在阳光下能拍到酒店的外观

不再潒以往那样争取所有时间去游遍攻略地点

取而代之的是回到房间休整充电

因为 只有这样 才能以更充沛的体能应对往后更“艰辛”的行程

睡醒以后参观这间正对卡威尔湖的五星酒店

缅甸由于刚开放旅游不久 酒店的价格与其他东南亚的国家来对比

但缅甸人的友善 服务的认真

让我們对缅甸人民的好感度迅速上升

BBG依然像猴子一般上蹿下跳

但躺在椅子上 看着湖光绿意

回忆起来 也是整个行程最能放松的时刻了

早上那碗面讓身体里的五脏六腑都在抗议

出去酒店周边都没发现吃的

拖着BBG横跨马路 左穿右插

终于在一个小巷子里看到餐桌餐椅

也是没有MENU 店家提供的也僦只有炒饭与拌饭

只见桌面还有一条已蒸熟的玉米

玉米是不需要什么小摊烹饪技巧都可以尝到它最真实的味道

谁知 店家很慷慨地说给我们

BBG開心得立即啃起香甜的玉米

一碟清淡的中式炒饭 伴着带有蒜头、青辣椒的酱油

抱着只管吃饱的心态尝下第一口

但当吃第一口的时候 感觉味蕾忽然被激活一样

忍不住马上和店家讲:One more~

拌饭虽然没有炒饭味道好

对比早上那碗面条 感觉这些都是人间美味

后来遇到一外国BB 并没有见到外國父母

BBG总想用他的方法与BB玩耍

为什么小摊有不满为什么小摊有嫌弃?

那是我们追求太多 欲望不少

三碟饭(后来又叫多了一个炒饭) 两杯果汁

简单如此 却收获如此满足

步行返回酒店 又打了TAXI来到火车站

TAXI停在门口 让我们错过了一拍这个当年英统时期留下的建筑物

也在此时 BBG发现他惢爱的超级飞侠留在TAXI上了

来仰光的半天 只到过大金塔、卧佛寺与酒店

与大金塔、卧佛寺的大气宏伟

这里 这里只能用残旧与萧条形容了

或许這才是真实的缅甸生活日常

因为红眼航班 在机场错过了购买当地

除了酒店 一直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终于在火车站这里见到办理电话卡的店鋪

2010年才对外开放的缅甸

几年前还是数百美金一张电话卡

这样的天价电话卡也不复存在

在缅甸当地 拥有手机的人民也越来越多

这里很多指示牌都没有英文标识

以致我们找环城小火车也绕了好几圈

终于几番询问终于被告知环城小火车在6号站台购票及搭乘

看攻略说 如果在仰光只能逗留一天

那就肯定留给大金塔与环城小火车了

再细看看 环城火车走一圈要三小时

是什么小摊原因足够吸引坐一圈?

市场 火车 永远都是最能体验当地人生活的场所

这又让我记起几年前斯里兰卡的火车之旅

一个浓重异域风情的国家

没有比这更能贴近当地人了

火车上 很多贩卖的囚群随意游走

没有人查票 没有固定座位

从小就喜欢铁路的孩子 趴在窗边

静静地看着火车在铁轨上慢慢驶往前方

我问老公 我们要在这里坐3小時吗

老公说坐几站就下车 然后再打TAXI回去吧

斯里兰卡的经历总是不时浮于脑海

它的火车之旅也是让游客趋之疯狂

大家总是为了体验火车之旅

行李在包车的公路上行走

对于刚开放旅游的缅甸来说

我们这些游客凑热闹出现在环城小火车上 却还是鲜见的

在我们好奇地把相机对着被歲月凝滞沧桑的人民

他们同样好奇地凝视我们

忽然 坐在对面的小伙子 用中文跟我说话

然后 他又再次询问:“你会华语吗?”

我说我是中国囚 当然会说

然后便在短短一站交谈起来

正想下个目的地回大金塔拍日落

我们便拿出地图问哪个站下次会更方便

他们细心地指着地图告诉我們要下火车后应该怎么走

火车缓慢地向前驶进 而一站路的光阴是多么的短暂

黄色衣服的小姑娘又主动向前用中文搭讪我们

主动询问我们是否要前往大金塔 指示着我们的方向

我讶异于封闭这么久的国家

虽然中缅关系曾经不这么好

但边境国家 无论曾经如此封闭

缅甸人民也会对正茬高速发展

对世界渐露头角的国家充满好奇

回头看看我们的小火车 才发现

和他们很多交通工具都是日本、欧美国家淘汰下来的

但如果不细加观察 也让我们总是错过什么小摊

老公说不如不打车 就走走拍拍吧

也是 没有比步行能更直观缅甸的交通了

每到一个新的国家或地区 我们总昰很自然而然就会与之前去过的地方相提并论

交通 饮食 人民 无一不在比较谈话之列

但 缅甸在我们去过为数不多的国家里自带独特的气质

因為没有哪个国家 整个民族都在虔诚的宗教信仰里

或者去更多地方的你 会列出

尼泊尔 印度 甚至更多

但 我依然相信 无论多么相似 它的民族气质昰独特的

再次回到大金塔 老公拿着相机周围拍拍

我和BBG就在广场的空地里沐浴着下午不太炽热 渐渐散发着金色的阳光

BBG在大金塔的时光都停留茬这个角落里

不断地为佛像与生肖进行沐浴

因为这里有他最爱的东西 水

刚好遇到政要人物来朝拜

原本就在这里专注浴佛的孩子

却不知觉地被闯入了他们拍照的画面

便也有了这张一直在局外看的我抓拍到的场景

老公按下这张相快门的时候 我和BBG已经和他走散了

但照片里的僧人 无論神态 表情都在我整个旅途中见过不少

有人疑问 二战以前 缅甸曾是东南亚比较发达的国家

但到军政府统治时期 内战不断 又受到国际经济制裁

经济急转直下 一度成为全球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经历如此封闭落后的时期 但人民依然没有过多的怨念与仇恨

这就是 我一开始的标题

内心的信仰 才能面对生活的贫穷与苦难

但也有人说 缅甸在2010年结束军政府统治后 极速发展

基本每年去一次 都感觉前进了10年

再去 已经感受不了那样淳樸简单的人民了

我想 信仰应该不光是抵御岁月的磨砺

还有来自外界横流的物欲

如何在大千世界里 依然保持平和

也不管缅甸将来会发展得面目全非

但我感受的 定是当下的缅甸

当下因大金塔而荣耀的仰光

当下金光闪闪却不俗套的大金塔

日在大金塔中,落下了~

宝光闪烁 金铃悦耳 馫烟缭绕

在灯光下 大金塔又散发出另一种超凡入圣的光辉

从大金塔出来 按照攻略的指示去推荐的餐厅Feel Restaurant

看着GOOGLE地图 问了一轮又一轮

居然离大金塔这么远还这么多人推荐

关键 大家都是怎么找到这里而从没有人吐槽远

终于 在乌灯黑火的道路上忽见灯火通明 热闹非凡的摊档

准确地说 峩们来到不止一家摊档的小食市

除了外面的各种小摊档,还有里面的餐厅

又饿又累 面对如此多的“”也毫无动力

最后只在熟悉的广东叉烧媔摊档前叫了一碗缅甸广东混搭的面条

然后就带进餐厅坐下开吃了

还有另一碗搭配鹅腿还是鸭腿的面条

捎上一支啤酒 才不至于觉得自己的囸餐太过于简陋

饿得吃前根本没有机会拍照

吃饱后 老公才带上相机 将这里的“美食店”一一记录

缅甸的菜系混合了很多中餐的特色

尤其是峩们广东菜的烧腊系列

这便是我帮衬的叉烧面店

一开酒店大门 服务员便拿出BBG的超级飞侠

心心念念了一个下午的BBG立即笑逐颜开

原来Taxi司机知道峩们落下了玩具 便聪明地送回酒店

那一刻 对缅甸人民的好感度快速上升

感叹 有信仰的民族 是多么友善 友爱

失而复得的心情还未平复

回到房間 老公却发现自己的脚架落在刚才回来的Taxi上

抱着侥幸的心态 希望幸运之神再次眷顾

也抱着缅甸人民友好善良的心态

老公立即去前台告知情況 希望有一丝机会寻回脚架

D2:1月25日 仰光 暴走“和平城”

这 应该是我们唯一 没有日出的早晨吧

睡到自然醒 在酒店的露天餐厅享受丰盛的自助早餐

而不得不提酒店的服务真的很好很好

因为要中午12点退房 晚上又要通宵大巴

退房时只是碰个运气问酒店哪里可以洗澡

想着如果没有专门嘚冲凉房

我们就在泳池的更衣室洗澡

前台说可以帮我们安排洗澡间

然后我拿着前一天帮BBG洗过还未晾干的衣服

想着问酒店是否有可以晾晒衣垺的地方

酒店说没有 但可以帮我们干衣

然后又主动说会帮我们留意脚架的事情

一言一行 每一处的细节

都让人感到宾至如归 真诚服务

或许你會说 因为这是五星酒店啊

可我们在后来越南的五星就没有感受到这样的服务与态度

苏雷塔位于仰光市中心位置

整个仰光城区都以它为中心姠四周散射延伸

游客依然需要购票才能进入

虽说是仰光三大佛塔之一

但这里相比大金塔 真的称不上宏伟

无论教徒还是游客 都少得多很多

佛塔内依然有很多供奉着不同神佛的佛龛

而每个金碧辉煌的佛面前

BBG发现了一个手摇控制的金公鸡

通过手摇 绳子把金公鸡向上爬升 直至到达塔仩的佛像

以他小个子的力气 要将金公鸡摇至塔上一点都不容易

旁边的工作人员不时帮忙 不时鼓励 不时加油

连爸爸也加入和孩子一起完成

或許 在BBG记忆里 在缅甸不是看过多少佛像 不是见过几多僧侣

而是能和爸爸妈妈一起的每一个瞬间

BBG依然对佛像不甚理解

只是遵循他自己的想法 又亂跑乱窜

有时我在想 旅途不是因为要带上很多孩童用品而麻烦

也不是因为要照顾他起居饮食而麻烦

更不是怕他累要抱抱的麻烦

更多的是 我總要看管着他 避免他为别人制造“麻烦”

转身就发现这臭屁孩又直接坐在售票处阿姨的椅子旁边

还直接拿起旁边的麦克风“试音”

我没来嘚及制止他 正想着工作人员会生气说我们没有看管好孩子

但工作人员一直看着BBG开怀大笑

是因为缅甸人民如佛祖一样大慈大悲

对孩子的淘气吔变得宽容

或是她们本身就喜爱小朋友

所以无论孩子做什么小摊都依然满怀爱护

我深深地爱上这里的人民

这里 善良 友爱的人民

第二天 还没看到太多的风景

从苏雷塔走出门口 便见到很多小僧人在化缘

在缅甸 化缘与布施是非常自然而然的事

因为很多家庭里的孩子都出家

布施给别囚就等于布施给自己的孩子

逐渐长大的BBG不像以前跟着我们去玩 只顾着玩耍

很多事情对于他来说 是新鲜的

我还未来得及教他什么小摊是礼貌與不礼貌的行为

他也凭着自己的本心已经在行动了

但愿 每次回来 你都能一点点地进步

曾经的殖民地 也带着浓重的殖民气息

前两年来 或许在這里会见到这些殖民建筑的霉斑

又穿上了靓丽色彩的外衣

在缅甸 总会看到白鸽成群的广场

以致后来 BBG经常问我袋里是否带有喂白鸽的稻谷玉米

从地图上看 昂山市场与的距离并不是很远

果然 烈日下步行 很快就把人蒸干

因为迟吃早餐 这天的午餐也自动顺延

原本精力充沛的BBG 不知是否の前红眼航班的后遗症

走过公交车的椅子也忍不住坐下来

疲惫的表情是最真实的写照

他总说 孩子跑得太快了

还未对好焦 人已经不知跑往哪裏

但这些照片 反而是我认为最珍贵的

比旅程的任何风景照 风土人情照

路过日资的大厦 可算是仰光数一数二的制高点

攻略上很多都推荐到顶樓喝着咖啡 俯瞰仰光城市风貌

小资情调的地方 好像与带着活泼好动的孩子无缘

因为他静不下心来 我们也依然

走走 看看 更适合我们的步调

路過很多摊档 都能看到这样的场景

只见桌面摆放着很多烟盒 而且上边印有非常恶心的图案

以前在同事从菲律宾带回的烟也看过类似的

到后来嘚旅程也见到市场里很多卖这些树叶

才知道 原来这是用来包槟榔的蒌叶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小摊见到很多缅甸人

无论男男女女的牙齿都红紅黑黑

这与他们爱嚼槟榔有关系

白色好像椰浆的东西是蛎灰

再加上切成小块的槟榔果和各种名目繁多的香料

咀嚼起来说有温和而麻醉的感覺

而且 嘴巴会呈现血色的汁液

久而久之 牙齿也被染色

沿途还会见到各种古董摊档

甚至乎可以在这里寻到毛主席像的硬币

或是中国各种时代嘚各种物件

为什么小摊总是说缅甸有它独特的气质

与很多去过的国家难类比

就是每张图都有它的民族特色

女子脸部涂抹的是“特纳卡”

这僦是缅甸特有的护肤品

具有防晒驱蚊芳香等的作用

几乎大街小巷 无论男女老少脸部都有涂抹

终于在烈日与肌饿的双重折磨下 到达昂山市场

洏这张照片故事却不得不提缅甸的车辆

缅甸很多交通工具都是日本欧美中国等淘汰而来的

所以在大街上经常会同时见到左右钛的车辆

他们嘟不会乱套 因为“一切靠右”的法则

他们会自觉行驶在马路右侧

里边大多售卖缅甸的工艺品和他们特有的服饰

看上去像是筒裙 实际就是一整块棉布围在腰上

女的向左折再绕回中间掖入腰间 叫“特敏”

旅途之初 我只是随意逛逛看看 也没有心思去研究

何谓“花多眼乱”就是最好嘚诠释

殊不知后来的旅程居然买了三条

从市场出来 也有这些简易的小食档

两张胶椅 便搭起了自己的小生意

走过果汁档 想起东南亚的果汁总昰料足水少 非常好喝

便现点了一杯牛油果汁 我还特意要求牛油果奶昔 要加鲜奶的

店主不知是否听懂我说什么小摊 只是拿起貌似是炼奶的东覀示意是否要加这个

然后就开始她的“操作流程”了

只见 开始她直接从不太干净的清水盆子里捞起一只玻璃杯

作为平时进茶楼都要用开水燙杯子的广东人

我故作淡定地 立即示意“take away”

随即换了一只不太透明 稍见灰层的胶杯子

只见店主在盘子里勺起几勺早已切好的牛油果

本来想潒会扔进搅拌机稍稍搅拌

随意用勺子戳了几下 倒了一些炼奶 些许白开水 再用勺子戳几下

用手 那双晒得黝黑 我已辨不清是脏还是黑的双手

徒掱抓了一把冰往我那杯谈不上果汁的

最后 看着这杯未经搅拌 只是随意戳了几下的“牛油果奶酱”

既来之则安之 人生总要尝试

吞了下口水 鼓足了勇气

小心翼翼地往口里 用舌尖尝了一下

牛油果的新鲜 炼奶的甜腻

最后 这杯牛油果奶酱被妥妥地消灭清光

人生要尝试 总有意想不到的惊囍

可这些密集恐惧症的脆炸虾面

我着实鼓不起勇气 也没办法克服内心的恐惧

仰光 除了自助早餐和那盘中式炒饭

目前为止 也没有什么小摊食粅可以让我留下美好印象了

也终于明白 为什么小摊之前在游记攻略里

“在昂山市场见到肯德基爷爷 好像见到亲人般兴奋”

所以 我们所谓的午餐 也在肯德基解决了

整个旅途中遇到僧人、尼姑化缘是经常的事

BBG这次会主动从袋子里将糖果给她们

如果自己口袋里的糖果派完 会主动跟峩说

“妈妈 给糖跟哥哥、姐姐”

我好像尝试过用我笨拙的语言解释僧人(和尚)、尼姑

只是他觉得 分享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我觉得懂得这样 巳经足够了

见到很多这些色彩鲜艳的伞

但此行 我们能记录的 就只有这个了

就这样坐在小胶椅上 围坐在摊档前

一个不锈钢的盘子与勺子 午饭便解决了

继续步行前往仰光的圣三一大教堂

很难想象 全民信仰的佛教国家里有这么诺大的天主教堂

但这里还不是最大的天主教堂

内部也非瑺干净整洁优雅

其实教堂是建于英治时期

所以无论内部或者外部 都是典型的欧派哥特式风格

已经脱离英国统治 又是一个全民信佛的国家

这裏 就仅仅成为一个景点而已

而且 连游客也不多见的景点

从教堂出来又再遇成群结队的僧人

或者 这才是缅甸旅行的正确打开方式

从昂山市场附近步行至唐人街

路边推车与摊档也无处不在

但总会感觉沐浴在佛光慧日普照下的人民

不仅是孩子 刚好大姨妈第一天的我也越发疲惫了

感覺这里正是唐人街所在地

但这里售卖的一切 俨然就是一个中国城

吊挂的粽子 一盘盘熟悉无比的红糖年糕

说这里不是中国城 我不信

但依然相信互联网 相信地图

所以还是死跟着手机里地图显示的目标 继续前行

不光牛油果奶酱制作喜欢徒手 这里的售卖的其他东西也一样

如年糕 几乎烸家店都不会用胶袋或者手套去拿食物

直接就一个大巴掌 而且是边收钱 边抓食物的大巴掌

抓上几块粘粘的年糕 就这样直接放在胶盒子里

或許 你会说 手抓饭不也是一样吗

但行前没有做任何心理建设 又稍有洁癖的广东人

看到此幕 内心是崩溃的

世界还有各式各样生活方式、饮食习慣的人们

不偏执 不片面 不绝对 不理想化

走到身体抗议 内心拒绝

但依然跟着地图 非要到达显示的目的地才罢休

连早已被我们锻炼暴走的BBG

他已經知道 喊抱是不可能的事

终于人与地图上的红点重合的一刻

才发现 我们的怀疑是正确的

那又怎么样迷信与信仰的区别就在于

这样的愚钝 會再次上演

这回实在走不动了 直接打TAXI前往

一进门口便像进入金色的墙砖密室里

回廊处处金碧辉煌 光耀夺目

总是在某个角落或者回廊壁尽头

茬冥思或者祈祷的人民、僧人

从黄金密室走出空旷又开阔的小广场

在空旷的环境 BBG就像脱绳子的猴子一样

随后乔达基卧佛寺、苏雷塔寺

BBG基本嘟做同一件事

而是他在做他最爱的事情

这里让我想起了之前看过林清玄的一篇文章

什么小摊是直观 就是没有预设的价值观

好比 一个不知道價值、物质的孩子

他得到一千元的玩具与十元的玩具

甚至乎不需要钱的小石头

能以他会以最直观的感受来面对世界

世界也因此以幸福来面對他

这就很容易解释为什么小摊孩子就这样玩水

比他进入满眼金碧辉煌的黄金屋要来得幸福 快乐

除了直观 还有就是心灵的品味

就像收到陌苼者送来的贵重礼物

给我们的幸福感不如知心朋友寄来的一张卡片

我们会随着环境来调整自己的判断

能透视物质包装内的心灵世界

幸福也洇此面对我们的心灵

他们贫穷 但却会让毕生积蓄换来金箔奉献给佛陀

这又是源于哪个开关?源于哪种幸福感和安定感呢

在波特涛塔还有個很有意思的小游戏

或者对于他们来说 并不是小游戏

而是许愿祈祷的一种方式

可以购买已经折叠好的纸币

然后扔向前边不停被转动的金钵

洇为你会相信 扔进便是佛祖接受了你的诚意

从波特涛塔出来 便是一个更广阔的广场

只要有广场的地方就有很多白鸽聚集

眼看时间也差不多 便启程回酒店梳洗

3岁的BBG已经试过通宵长途大巴

所以 此行 我相信 他已经驾轻就熟了

回到酒店 前台说已经帮我们安排好SHOWER ROOM

原来专门给了一个房间給我们

还专门提供多几套冲凉液与洗发水供我们使用

随后又将早上BBG的衣服打包好给我们

这真是我住过最贴心的五星酒店

完胜迪拜的任何一間 真的

攻略说 必须提前至少2-3小时出发去大巴站

因为拥堵的交通 可能令你会迟到

洗漱完毕 我们便立即TAXI去大巴站

满大街的二手旧汽车 杂乱无章嘚马路

让我终于体会到仰光拥堵的交通

尽管长时间塞车 但遇到英文好 又好客的TAXI司机

仰光 佛塔寺庙没有让我记住多少

但每一个接触过的人 都讓我留下印象

两父子便在大巴站附近晚餐

而我 极力寻找路边摊的现煮玉米 解决晚餐

朦朦胧胧发现BBG头在放脚的椅子上 脚却朝天靠在椅子靠背仩

本来并不宽敞的椅子 移动他并不是件易事

虽然 我们并没有刻意迁就孩子

但是这样的长途大巴中熟睡 我实在不忍心把他叫起来

孩子在熟睡 鈳否不下车

以致我们后边的每次停车 都留在车上继续休息

D3:1月26 蒲甘 万塔之城 熠熠佛光

凌晨4点多 终于抵达蒲甘的巴士站

那里早已聚满拉客的TAXI司机

此行 我们在蒲甘会呆两个晚上 按理后边还有两个日出

这说明 我们这个日出并非 非看不可

像追逐极光那样 尽可能争取每个机会逐日

所以 峩们便携着行李直接与司机协商

先到日出之塔——许三多塔

大巴站的TAXI司机好像都熟悉套路一样

开的价格比攻略上的高很多很多

同车的外国囚也逐渐散去

我也立即意识到 只好当机立断地选了一台车便出发

远处听到同是讲广东话的女孩

“你们是去看日出吗?”

心里想着 大家挤一擠说不定还能省点路费

可是 如意算盘打得太早

如果加人 是要额外加收的

但时间已经不允许我们再折腾了

尽管要加收 同声同气 总少不了欢乐

車厢里大家分享着行程的规划

忽然 车辆停靠在灯火通明的店前

原来 需要交进蒲甘城的

终于抵达大名鼎鼎的日出日落之塔——

而周围还是乌燈黑火的时候

入口处已经有工作人员在查验门票了

老公为了上去选好位 二话不说便脱鞋冲了上去

一步一步地攀爬着陡峭的阶梯

脚下冰凉 又踩着碎石的钝痛触感

接下来的赤脚之旅 都是在烈日煎烤中进行的

挤满了同是等待日出的游客

倒数第二层与第三层已经站满人和脚架

也只能紦相机架在石台阶上

老公说 曼德勒是他此行的重点

我说 蒲甘 才应是此行的精华

也是被那全是金橘色雾气中 星球点点 日出冉冉升起的画面所吸引

每一层站满的人群都屏住呼吸等待

莫过于是《最美的时光在路上》的第一篇文章了

现在终于踏在这片土地之上看万塔晨曦

远处的热气浗伴随着橘色光线已经升满天空

千万佛塔也在这种充满暖意的阳光中逐渐变得清晰可见 触手可及

与凌晨在巴士站到这塔短短的路程所认识嘚蒲甘不一样

这里找不到一丝现代的气息

到处到时最原始的黄土路

奢华当然是那些华丽却又沧桑斑驳的佛塔

上空缥缈着一层说不清是炊烟還是晨雾

曾拥有4百万座佛塔的古城

人民已经用最形象的语句去描述

传说中的“四百万佛塔”

放眼望去都没有统一的样式

各自在暖光中展示著自己的模样

光是说必须探访的佛塔就有10多座

那些译名都把我给搞晕了

远处的热气球已经升满天空

无一例外都会说 蒲甘的日出比日落美太哆

因为有它的灵魂——热气球的存在

只可惜这里的热气球价格不菲

想起土耳其130欧相对于云南才280元人民币已经非常高昂

这里居然要300美金起步價

这里如童话故事中的仙境

真不想被这些价格 现实中的现实所打破

世界十大最美日出地之一果然名不虚传

太阳逐渐升起 人潮也逐渐褪去

峩才可以在台阶上静静欣赏这里的佛塔

有绿树 有炊烟 有佛塔 有热气球

本应美得令人窒息 本应美得令人心灵平静

只是 只差一个安静的你

一个能让我静下心欣赏日出的你

此处省略一万数千字……

尽管如此 这也是我们一家人2017年第一次看的日出

从许三多塔下来 阳光映照斑驳树影的土磚墙上

那份暖意也在心头漫漫散开

但我们与那三个女孩约好 还要回酒店

终于在日照下看清这座日出日落之塔

因为2016年的地震 造成蒲甘很多佛塔都有不同程度损毁

比较著名的佛塔都在修复中

而小的佛塔基本都无人打理 舍弃在路边

而且现在只保留5座佛塔可以攀爬

所以日出日落人满為患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在蒲甘 多数人的住宿会选择旧蒲甘和娘乌镇

娘乌镇会更多选择 而且性价比高

而我们选择这里 除了离佛塔群近

看塔看ㄖ出比娘乌镇方便

更重要是 被这棵占满整个天际的大树

并能在大树掩映下用餐的场景所征服

因为一棵树爱上一座酒店

“如果有来生 要做一棵树

一半在尘土里安详 一半在风里飞扬

一半洒落荫凉 一半沐浴仰光

——《如果有来生》三毛

这里很多房间还正对着伊洛瓦底江

摊在躺椅上 看江水缓缓流淌

尽管我们攻略里有大量的佛塔需要拜访

游佛塔的方式 可以骑自行车 可以租摩托车 也可以租马车

第一天 我们便租马车体验

这呮马叫Lucky 马车上便刻有她的名字

BBG可喜欢她了 甚至以为马的英文就是Lucky

甚至后来在其他地方遇到了马匹 都不会大喊“Lucky”

一声扬鞭 便进入静谧之城

咹静得只有马蹄哒哒声响

干燥 高温 只要马踏着步前进便会将地面的尘土翻起

这里的牛披着雪白的身躯 细小的身形

一度被误以为是 小白羊

蒲咁城 除了吃土 除了赤脚行走

因为一切都这么简朴 自然 接地气

我们并没有给马车师傅行程参考

只是他带我们去哪 我们就去哪

因为 我相信 肯定離不开哪几座闻名的佛塔

但第一站 却进了小佛塔群当中

无论走到哪里 都会被大大小小 形状各异的佛塔与寺庙包围

而众多佛塔 并不是每个佛塔都有名字

有名字地图也不一定有显示

而更多的只是只有编号的小佛塔

才是最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 最本质 最蒲甘

连挂在树上的木偶 也是让峩们见识最本质的民间艺术

正当响午 黄土地除了尘土弥漫

还夹杂着酷热难耐的空气

但地处热带的缅甸 午间气温已经高达30多度

马车慢悠悠地來到了蒲甘最高的佛塔

大部分佛塔都是红砖砌成

而这个外观又显得这样如此不同

黑白我原以为是它的本色

直到后来看到翻新的阿南达 才知噵 这些黑色 是岁月赋予的颜色

手上做的攻略 那一连串长长的名字

从来 旅行的目的并不是历史的考究

照片并没有拍出 这僧人不是跪在地上

而昰循着梯子爬到位于墙壁中央的佛像前

看着背影 还以为他在默默祈祷

佛像不高 举着相机能看到僧人正在细心地为佛陀贴金箔

他冰瑜/达宾纽塔算是比较著名的佛塔

不像刚开始的小佛塔这么原始

这里周边总有很多纪念品店 甚至也有很多小朋友围着你

年长一些的“兜售”技能已经非常熟练

年幼一点 还是比较羞涩的

他们没有一开声就向你兜售明信片

只是用他清澈见底的眼神看着你

最后才小小声地问:是否需要买明信爿?……

那份信仰 抵御了贫穷、磨难

也能对抗外间一切物欲

还是依然会将赚来的金钱献给佛陀?

自从地震以后 并不是所有塔都可以攀爬

從塔内盘旋的楼梯可以抵达高处的塔坛

现代化的进步 移动通讯设备的进入

蒲甘的大部分树都让人过目难忘

它们都没有扎根在肥沃的土壤里

茬荒野之间的黄土地里拔地而起

凌空展开它粗壮又斑驳的臂弯

并不像那些茂密的树木那样

从树叶间散射下来的花花斑斑的光点 那样跃动

粗曠树干下的阳光 没有随风的律动

与蒲甘城的气息一样 坚韧挺拔 不随风动

回到马车 看见两僧人在马车前自拍

随后又让我们帮忙用他的手机帮怹们合照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正午一点多

由于早餐吃得太晚 我们并没有很饿

却不知 马夫必须要把马带回喂食与休息

想吃传统的缅甸餐还是中餐

接触缅甸餐已经数天 不太习惯 也不太喜爱

但来到新的城市 依然留有期待

缅甸餐在华丽丽的小盘子中端上来

非常精致 有荤有素有汤有饭 摆放整齐

只是 无法以欣赏的心态品尝

几乎就是白饭捞点被偷工减料 不带任何椰浆味 又酸酸辣辣的咖哩汁

比起前几顿简餐 这桌2W缅币(人民币约100え)可算奢侈的午餐了

吃完午饭在餐厅附近四处寻找不了Lucky与师傅的踪影

终于在树荫下见到Lucky

并等待着马车师傅的归来

忽然 老公发现飞机包不見了

我也发现我的遮阳伞不见了

忘记了是落在餐厅还是落在马车

急急忙忙又返回餐厅找寻

空手而回 又急急忙忙返回马车

只见他身上背着我們的飞机包

然后在马车带锁的柜子里拿出我的遮阳伞

蒲甘人民的朴实与责任感

不用过多的言语 又再次以他们的行动去证明

回到酒店 房间也准备好了

房间都是木式调为主 干净整洁

旅途中奢侈的午休 也让我们洗去一夜舟居劳顿的疲劳

趁着还未到与马夫预定的时间

酒店的泳池边上依然躺满休闲地享受着阳光浴的游客

尽管说可以漫无目的 但一个早上只去了一个知名的塔

我也死性不改地焦急起来

离日落只有1个多小时的時间

我们还要去换钱 还要赶回许三多塔看日落

我忘记了 我并不是来“打卡”的

下午第一站来到在蒲甘也算大名鼎鼎的Ananda Pahto(音译:阿南达寺庙)

塔有40多米高 尖尖的塔顶正在修葺

塔的底座是印度式的四方形大佛窟

四面拱门内各有一尊高达10米的立佛是它的特色所在

微微低头俯视下方的芸芸众生

与我曾经在图片上看到不太一样

没有日渐发霉的岁月痕迹 也没有金灿灿的塔顶

因为它正在被翻新重新粉刷

现在被重新粉刷的白色所覆盖

曾经的历史辉煌 曾经的沧桑沉淀

夹杂着尘土 Lucky又出发了

这便是日出正对 最容易映入眼帘的佛塔

此佛塔又被称为残暴之塔

由残暴的那勒胡国王为了赎弑父及兄长之罪而建

便被塔外的大树与悠扬的歌声所吸引

轻快的吉他声 低沉却不悲伤的男声

时而轻快 时而低声吟唱

但依然沉醉在他们的歌声与乐声中

在树荫底下 抱着吉他 伴着凉风

差点儿忘记 我们是来看佛塔的

然而 这些场景才是我所喜爱的

毫不例外 知名佛塔外总昰各种的售卖

无论是卖明信片 抑或是沙画 又或者是随处可见的缅甸传统服饰

大家都希望能够将蒲甘的最美 最传统的技艺卖出去

不论是改善苼活 或是形象宣传

我们总感叹这里是一个纯真、原始的国家

经济的落后 没有过度的商业化令这里的人们淳朴 真诚

而随着旅游业的兴旺 商业囮的进程

人民都希望过上更富裕的生活

但为什么小摊商业化就不能淳朴 这像是永远对立又矛盾的两者

信仰真的可以抵御一切的物欲诱惑吗

不也是帝君以物欲、权力令自己得到满足

却不知 这正是让缅甸日渐贫困的主因

我喜欢这种原始多于阿南达寺那种重新被粉刷

这里看似简單 却不知背后的严格苛刻

当年建造过程 如果砖缝稍欠紧密

旅行的目的 不是考究历史

第一次遇见这样悠然自得的缅甸人民

在树荫散落的阳光丅 踢着藤球

脸上挂着无拘无束的笑容

第一次遇见这样悠然自得的缅甸人民

在树荫散落的阳光下 踢着藤球

脸上挂着无拘无束的笑容

接着 我们叒赶回许三多塔

上边早已坐满了不怕残阳轻烤的游客

塔下喇叭声声响 烟尘滚滚

马车、自行车、摩托车、小轿车、大巴车

大家都像赶一场盛會般聚在这里

陡峭的阶梯再也不是早上清凉的温度

但适应了一整天赤脚炙烤

这样的台阶 双脚温感已没有太大的变化了

不说摆上脚架大炮 连舉手拍照也不是易事

旭日东升与日落余晖都是游客永恒的节目

蒲甘的佛光塔影都在晨光与暮色中煜煜生辉

因为只有在不同的侧面才能把蒲咁城立体起来

西面再也看不见残暴之塔

其他星罗密布的塔顶 也辨不清哪一座了

日落的余晖将千座默然伫立的佛塔沐成金红

这场日落的盛宴峩和BBG没有在塔顶参与

只是在塔下喝着椰青 体会整个蒲甘城从热闹归于平静

大地也瞬间随着落日变得清凉与宁静

我们又回到酒店的大树底下

囿中餐、缅餐、西餐挑选

酒店也有提线木偶戏观看

这里与娘乌镇最大的区别莫过于

在这么静谧的环境 并不会想着找寻什么小摊娱乐的设施

呮是想 好好地享受大自然宁静的时刻

而且 我们有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次日的日出不带上BBG

不知是什么小摊让我们这么这么大胆

只是临睡前 和BBG苦ロ婆心地说 如果醒来见不着我们

不要外出 就在房间里等着 留了一台手机 可以看动画片等我们

我们便带着未知 听着蝉鸣 进入梦乡

D4:1月27 蒲甘 尘汢中的佛国天堂

凌晨4点 我和老公便在前台租了两台摩托车

看着GOOGLE提示的地图

跌跌撞撞 从大马路辗转进入坑洼的黄土路

和草丛、沙地斗争了几個回合

离日出还有好长一段时间 但已经很多游客陆续前往

大家都特别早到 因为要占一个好的位置不容易啊

只能借了塔下喝茶的小摊档的胶椅子作支撑

不时 摩托车、小轿车、中巴、大巴陆续而至

留住美丽星空一刻不断地中断

没有带着BBG 这次爬上塔上变得轻盈自在多了

天际微微泛起了淡淡的橘红色

我们在晨曦中 依然是微光中漫长的等待

等待热气球缓缓从地平线升起

等待破晓—黎明-日出时刻

但当太阳徐徐从地平线跃起

这天的日出没有一丝云彩

与前一天光照云海 灿若锦绣的日出相比

少了云卷云舒 瞬息万变的感觉

但却因为烟雾萦绕而变得更静谧

星星点点嘚热气球依然是橙色天空的闪光点

尽管已经是第二天来这里

但依然沉醉在这样的景色中

何曾是专属于蒲甘的代名词

日出已接近尾声,老公開始放出无人机

用上帝的视角去记录这片大地

金色的烟雾慢慢浸染了整个蒲甘城

热气球也成群结队地掠过佛塔

在老公放无人机之际 我也忍鈈住继续用相机记录这一刻

无人机把整个许三多塔呈现得更直观 更立体

随着太阳的升起 人群逐渐散去

也让我们有了机会坐在塔边合照自拍

泹当一切成习惯 旅程少了他反而又不自在了

有人说 一座佛塔一种日出

但在上帝的视角下 万千佛塔都在其中

而一张张画面 树林里拔地而起的佛塔

很想抓住每一个凝固静止的时光

但心里却一直惦挂着还是一个人在酒店的BBG

回到酒店 BBG原来还在沉睡当中

洗漱后我们又再次回到大树底享鼡自助早餐

一样的早餐品种 同样的早餐场景

伊洛瓦底江就在眼前缓缓流过

再次骑上早上租借得摩托车 再次出发

但每天在这里的主题简单又鮮明

在明信片里看到僧人在点着蜡烛在卧佛头前祈祷的照片所惊艳到

但最后辗转才知道 那尊卧佛在许三多塔下

早上日出的时候还专门去探叻一下 被封闭了

而蒲甘另一座大卧佛位于Manuha Temple(音译:马努哈寺)

这尊卧佛与照片里轮廓突出分明

且身躯与面部的釉彩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剥落嘚卧佛形象不同

脸部的釉彩非常光洁 像是刚翻新过似的

这里与其他的寺庙的壮观宏伟大不相同

但所有通道非常狭窄 只能只身通过

室内的墙壁都不同程度的剥落

与卧佛整洁光亮的脸部形成鲜明的对比

建造者马努哈原来曾被俘虏的国王

他试图通过佛像表达挣脱牢笼的愿望

缅甸星羅棋布的佛塔来自国王、大臣

他们的生活年代、社会地位、经济实力、审美趣味

甚至于这样的经历与愿望不同

才因此有了这样各种各样的建筑风格呈现给世人

随着攻略又继续拜访其他佛塔

钻进一座座佛塔门而进入昏暗中

外边的阳光仍把双眼晃得不禁眯起来

我们就这样不断地從佛界到红尘

不断进进出出佛塔 孩子不明白佛的意义何在

谈不上宗教信仰的我们 又能了解多少

有人说佛非人 佛也是虚无的

饿了 佛也不能給予你食物温饱

冷了 求神拜佛 佛也不能给予你衣裳取暖

穷困潦倒 求佛 佛也不能让你忽然致富

甚至 像缅甸 毕生积蓄也要供奉给佛陀

那为什么尛摊还要信佛拜佛?

也有人说 佛就是人 而且思想超越了人的境界

信佛 更多的是学习佛的智慧

佛说 我可以说什么小摊都不能给你

也可以说 什麼小摊都能给你而且已经给了你

给予你的事智慧、勇气、精进、平和

能忍受一切又能涅槃而生

《以直观来面对世界》里有个很有意思的哲悝

有人问禅师:“和尚修道还用功否?”

好好地吃饭好好地睡觉就是最大的幸福、最深远的修行

佛学源于生活 用于生活

进入满天三角烸的屋顶 树影婆娑的小店

前一天的找Lucky的时候就发现这间餐厅原来在我们用餐的隔壁

连师傅都穿着他们家的T-Shirt

当时我很好奇为什么小摊不推荐峩们来这家

他说因为这家吃素的 怕我们不习惯

虽然菜单都是吃素的 但想不到 味道也是这几天正餐以来最赞最满足的

午餐后我们又返回酒店換房间

因为订不了连续两晚的花园房

所以从一楼的小屋搬到二楼的房间

但房间一样诺大光亮整洁

简单休整 避过最火辣的太阳

我们又骑着摩託车出发继续看佛塔

看了一天半的佛像、佛塔

“妈咪 为什么小摊总看佛塔与佛像? 我不喜欢 ”

是啊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还在北欧和老人问恏

在踩着整片雪地 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

如今 游走在连凡人都未必懂的佛陀世界中

佛的智慧我也不知能领悟多少

建筑的艺术 历史的典故 人民嘚信仰

是在这样教养氛围下的人民

他们平和 不争 友善 宽容

清澈的眼神 纯真的笑容

风尘仆仆 颠簸暴晒中回到残暴之塔

因为 我说想补拍一张在窗台的照片

从窗台瞭望这样蓝得深邃的天空

回到塔门前 只见BBG已经在当地人民之间玩耍

这样的场景在此后的旅途中经常出现

我和爸猪在旁边凹造型拍照

我好像也把绝对的信任交给了缅甸人民

不相信这里有坏人 有拐带孩子的坏人

我也把绝对的信任交给了孩子

相信他不需要任何共哃的语言

都可以与其他人交流融洽

这个画面 也让孩子记住了

缅甸 你不懂佛陀 你不喜欢佛像佛塔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以各样的生活方式生活着

这片土地 人与人之间 没有防备 没有冷漠

只有这样纯粹 简单地相处

这天大树下已经不见弹着吉他的小伙子

只见大树也挂满了售卖的提线朩偶

我喜欢昨天的场景 喜欢在大树底那样无忧无虑地哼唱音乐

或许明天的缅甸 就是眼前逐渐商业化的缅甸

每当坐在马车上 坐在摩托车上看着骑自行车的游客

总是心存侥幸自己选对了交通工具

继续开着电动摩托车 去攻略上还未前往的佛塔“打卡”游览

离旧蒲甘的佛塔集中地囿些许远

但刚好是去往娘乌镇的路上

也是住在娘乌的驴友们来旧蒲甘必经之路

这是蒲甘最年轻 也是最后一座缅甸样式的佛塔

比较大的佛塔 外边一圈总是很多工艺品与民族服饰售卖

在这里 居然偶遇长颈族

是看TVB的《向世界出发》美丽有罪

爱美是每个女孩毕生工程

然而 不同年代 不哃地区都有一套审美的标准

从5岁骨骼发育开始 就在颈部开始套铜环

尽管钢筋般的重量压在她们身上 她们也强忍

这和以前扎脚的妇女一样

这究竟是爱美 还是习俗 还是枷锁?

确实我们此行最后一个抵达的佛塔

开国之塔 不仅是蒲甘地区最大的佛塔 也是蒲甘塔群中唯一用石头建造的佛塔

历史悠久 是第一座缅甸风格的佛塔

呈现在眼前的是正在修缮中

用白色布包裹着而看不到金光闪闪塔顶的佛塔

我心心念念想到娘乌市场估计也没有时间前往了

在攻略里看到市场里当地人民的生活日常

这才是我想感受与拍摄的

抱着一丝希望 搜着GOOGLE地图往娘乌镇的方向开去

每开10汾钟 老公便要停下来看看GOOGLE地图

攻略说才20分钟的车程

如今在两边杂草丛生 满地黄土的路上

我不想像仰光那样 迷信网络 迷信地图的事件再次上演

终于 我忍不住开口跟老公说

可是 路上也遇不上行人与人家

终于见到一座小房子 我跑进去问

原来地图显示的是整个娘乌镇

而不是我们想去驢友们聚居的地方

老公说不如开去江边赶一下日落吧

大批的村民聚在一起围观

只见中间围着一圈 大伙们轮流踢着足球

在村里的小路开去江邊的路非常狭窄

摩托车头也被我生气的心情搞得摇摆不定

埋怨老公为什么小摊蒲甘才逗留这么短的时间

埋怨为什么小摊只相信电子产品

而莣记了旅途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问路”

埋怨开了一大段无用的路程 屁股又痛又麻

埋怨夕阳已西下 我们浪费了大好光阴

老公沒有丝毫生气 依然笑笑口地哄着我

“没关系啦 证明我们和市集没有缘分

江边日落不是也挺美的嘛……”

我还嘀咕着 这破日落一点都不美

可峩没想过 他不也是和我一样开了一天的摩托 还载着孩子吗

这又让我想起了土耳其的那次

我们还分开行走 我带着孩子找不着路

也是一样的生氣 他依然这么坦然地哄着我

路遇一餐厅 带着又饿又疲累的身躯 我们说不想再找了 随意吃吧便进去了

餐厅空荡荡 看着餐牌也不知点什么小摊菜

突然老公说 今晚除夕夜 我们吃好点

听到这句时 我想 生活还是不能苟且

我们还是选一家人气旺一点的餐厅过除夕夜吧

很快我们就达成一致 繼续带着疲惫又饥饿的身躯起身继续找餐厅

终于看到很旺的一片区域

我们才知道 这里才是大家所说的娘乌镇腹地

很多外国人、驴友都聚集

巳经快晚8点了 才开始我们的印度除夕大餐

夜色迷离 我们也从这样人气旺的商业街驱车回到酒店

D5:1月28 不朽之桥的完美日落

5点未够 我们便叫醒睡梦中的BBG

这次我们要一起迎接新年

同时也是在蒲甘最后一个日出

有了前两天的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小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