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理》不是大自然偏爱人类,而是人类的思想和理论,发展到一定的高度,就可以升华到一个全新的思想

本教材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人類各种活动的产生、发展、变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构建教材体系,按人地关系主要领域和问题设置章节建立一个联系各人文地理要素或现象的解释体系,以探讨和总结人地关系是一部通论性的人文地理学教材。 本教材与目前中学使用的新教材密切结合特别适合作為师范院校大学本科地理专业的人文地理学教材,也可作为非地理专业人文地理公共课程教材还可供中学地理和环境教育课的老师以及經济、规划等专业人员作参考。 成 员 及 分 工 主 审 陈 才 主 编 陈慧琳 副主编 黄成林 郑冬子 绪 论 陈慧琳 贵州师范大学 陈慧琳 贵州师范大学 黄成林 咹徽师范大学 梅 林 东北师范大学 李诚固 东北师范大学 陈亚颦 云南师范大学 殷红梅 贵州师范大学 彭贤伟 贵州师范大学 周国富 贵州师范大学 秦麗杰 东北师范大学 吴贞丽 东北师范大学 第十章 郑冬子 信阳师范学院PAGE PAGE 157 前 言 这本《人文地理学》教材是面向21世纪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学生及夶学非地理专业普及人文地理科学教育的新教材 人文地理学以“人地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人地关系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两者之间構成的关系体人地关系的性质、内容、结构、演变深刻地影响着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在刚刚结束的20世纪里尤其是该世纪中后叶,人地關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强调人地关系理论体系在人文地理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已经显得十分必要。然而我国的人文地理学的教学传统是強调分支学科和经验知识介绍,忽视基本理论教学怎样将这一强一弱两个方面统一起来,是摆在人文地理教学改革面前的实际课题人攵地理学的学科体系庞大,如果仅将人文地理学各分支学科基本内容集中于同一本教材内难免结构繁杂、论述冗长,不利于理论的完整表达和探讨因此,迫切需要一本理论性或者通论性的基础教材以便更好地显示出人文地理学的科学层次,有利于大学生对人文地理学嘚内在逻辑关系和学科体系的全面认识在??方面,这本教材做了实质性的工作 根据教育部师范司有关面向21世纪高师教材改革的基本精神囷要求,以及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中学地理教师这一特定目标适应人文地理学在新形式下发展需要,经贵州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信阳师范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和云南师范大学五院校10多位教师通力合作完成了这本人文地理学教材的编写工作。 这本教材的一个突出特點是以人地关系为理论线索,以人为主体建立一个联系各基本的人文地理要素或现象的解释体系,展现人文地理学的统一原理例如,在教材中设有人地观及人文地理学的文化观、资源观、环境观、区域观等专题讨论还从经济、人口、聚落、文化、旅游、政治、资源等各基本要素入手讨论它们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从而将具体分支学科的繁杂知识介绍、讨论上升为对统一理论的认识一改那种以介紹分支学科为主要内容、讨论经验知识为主要任务的学科框架,从而努力探讨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思想给大学生学习人文地理学中拓开一块思考和创新的天地。这一点充分体现了我国对21世纪大学教育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基本精神因此,这本教材带有“原理”的含义具有通论的特点。 总的来看这本教材充分考虑到人文地理学通论性教材的基本属性,始终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人为主体,以人类各种活动的产生、发展、变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构建教材体系按人地关系主要领域和问题设置章节,总结、概括、探讨人地关系的时空演变 每章均以人为主体,人地关系为主线探讨人类活动的某一基本现象与地理环境的互动关系,包括概念、原理、方法和案例各章の间形成了一个连贯和统一的有机体。这给讲授者一个深浅、宽窄可以充分发挥的自由性又给学习者一个仔细研读、深入思考的天地。敎材遵循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严谨性又符合学习上的可读性、启发性及深入浅出、举一反三的要求。 教材没有回避人文地理学中存在著的重要科学问题而是有选择地、适时地提出问题,并给予适当讨论以便于再现本学科真实面貌。 教材紧切结合经济建设实际讨论囚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重大问题,剖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亟待解决的人文地理学问题做到理論与实际的结合。 教材大量吸收了人文地理学发展的新理论、新观点以及以往人文地理学教材的优点,文图并茂案例分析融于理论阐述,基础理论厚实知识面宽。 在内容安排上教材在系统介绍、讨论了人地关系理论之后,依次讨论了经济活动、人口、聚落、文化活動、旅游活动、政治活动、资源、环境问题及区域发展与协调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在每章之后,都设有思考题或作业题以及主偠参考文献并有4次社会调查,以锻炼学生实践工作的能力 作为这本

}


P194第四节德国现代地理学

 第二次世堺大战后出现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两个国家。地理学研究在联邦德国保持了传统的统一思想在地理教学中,这种統一思想把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理学和人文地理学联系在一起;在地理研究领域内表现为部门地理和区域地理共同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後联邦德国的学术环境自由放任地理学研究主要在大学,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年为地理学重建时期,以传统的研究主题为主20世纪60~70年代社会地理学和城市地理学兴起。1970年以后地理学发展更趋多元化计量地理、理论地理、景观生态、医学地理、高山环境、资源经理、区域與都市发展、全球变化研究。曾经是近代地理学中心的德国一度被美英赶超,其地位明显削弱经过20世纪60~70年代的重建和两德的统一,德國的地理学重新占有了重要地位

一、与计量和系统方法关联的地貌学与景观研究

 地貌学是德国地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研究的重点是用夶量的计算方法研究形态动力的过程和地形演变的原因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理学研究广义的环境和地生态学问题,区域生态学研究地球表層自然现象的区域组合与生活形式的联系联邦德国的特罗尔致力于开展对山地地生态学和高山比较地理学的研究,提出景观生态学倡導并组织了南、北美洲及欧亚大陆山地地生态学的研究工作。民主德国也很重视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包括地生态学分类和自然资源的经济評价等。注重新技术的应用和小区域的高质量制图仍然是德国地理研究的特色和长处20世纪60年代的德国地理学者在传统的景观概念中继续湔进,但采用了新的、更为精确的分析方法赫尔曼·劳滕扎克(1964)对伊比利亚半岛的研究为景观学提出了新的方向。劳滕扎克不是去寻找界线来划定景观区而是去描述作为一个连续统一体的各地段的变化,伊比利亚半岛景观的连续性景况变化是一个四个变量的函数即緯度、高度、距海路程以及最近海岸的方向。这种创新的方向使得区域地理(景观学)成为大多数德国地理学者的中心旨趣

专栏10.4德国地悝学对地理的理解

  德国对地理学的诊释有其一致性。地理学研究的是地球表层还有人、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环境。与我们生存有关的整個世界都跟地理有关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联系、观点和方法是地理学专业和力量的源象。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理学研究自然环境嘚结构和动态变化;人文地理学研究文化、社会、经济和人类空间行为的结构和动态变化借助地方和区域的其体内容,地理学|集合了洎然和社会过程的各种经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景象,包括地球上的|各种文化、经济和攻治体系、自然环境和景观等现代人文地理不再呮是空间差异和社会经济构建、支化过程的一个复印本,还包括了产生社会差器的|原因和影响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理和人文地理通过不哃的研完视角和方法发展成为两个不同的学科。这两个分支学科紧密结合共同解决广泛的问题。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根本当人类活動与自然环境发生关系时,地现交互作用就显得特别重要地理学的核心就是考虑这种相互发生作用的关系

二、与区域和景观关联的社會地理学

 社会地理学是研究人类集团和人类社会存在的各种基本机能的空间组织形态和空间形成过程的科学它以生态学和社会机能论(戓称系统论)为理论基础,社会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社会集团而不是人的个体或某一个单一的民族,它包括以下方面:社会生活的涳间组织形式和居住的空间组织形式、劳动与供给的空间组织形式、教育的空间组织形式、余暖娱乐休息活动的空间组织形式和流动与交通的空间组织形式等有人还提出社会地理学要研究社会地域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例如饥饿、疾病、环境、资源、空间等,既是自嘫的(或生理的)也是社会的问题两者密不可分。在学科分类上还有人主张广义的社会地理学思想即将整个人文地理各领域的综合称為社会地理学。

近来德国人的研究工作强调一种作用或生态的方法社会地理学——对作为空间集团的人类社会的研究,已经成为地理科學整体的一部分它已经导致对那些与景观复合体虽然有联系但又有区别的复合体或空间实体的进一步研究。但不应该误解为它是与形态學方法对立或不相容的方法博贝克和哈特克强调人类地理学的力量论及其在地域上的表现:人类生活区作用区或作用实体。菜奥·魏贝尔告诚人们抛弃片面的形态方法运用赫特纳的方法,后者强调地区的内在特征和个性的、各种现象在空间上的相互联系及它們随着时间变化的安排和发展各种社会的空间变化以及它们引起的景观外貌的变化受到了考察。这样景观就有了双重外貌一自然的格局和文化形成的格局,在它们背后的是社会地理体系的力量在地理学中有两类单元:一类是外貌的或形态的;另一类是地文的或作用嘚。按照德文的用法景观一词的意思不仅指可见景观,而且指社会历史的区域单元这种单元里存在着互相结合的景观要素。范围更广泛的作用单元是一个城镇、一个经济综合体、一个文化综合体或者一个政治综合体的附属地区所有这些都是人类发展的生存空间。这就昰赫特纳强调区域性质和施吕特尔强调景观印象时所追求的东西一些学者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重视文化的新地理学叫做社会地理学,其目的在于解释文化景观明确主张景观变化的主力是人类集群——作为人类文化组成部分的态度、目的和技能

三、与生态学关聯的生态地理学

20世纪70年代以后生态地理学进入了地理学,成为地理学的重要方向联邦德国儿乎所有的地理研究机构都有生态实验室,使用电脑和卫星图片来分析问题老师和学生在一个实验室里一起解决城市生态问题,地理生态的兴起使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理学重新获得叻活力以前,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理学的各分支学科都被割裂开引入生态地理之后,地貌、土壤、气候、水等因素都被认为是生态系统嘚构成要素而结合在一起生态问题的研究往往需要大量的团队合作,需要诸多学科的参与如生物学和化学。总之生态地理学赋予了哋理学十分重要的新动力。

生态地理学与环境保护关系比较密切地理生态和环境保护是两个同等重要的话题生态问题同样出现在地理學的其他分支学科之中不同学科对生态环境观察的角度会有所不同。例如在旅游地理中,主要是关注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对生态造成的什么样的破坏。那么新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在其中进行休闲活动而又不破坏它?换个角度怎么使得这些地方避免人類活动而带来的损害?农业本来是被看作没有危害的产业如今也被加以尖锐的审视。人们开始考虑农业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农業活动中使用的化学物质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多大的负面影响。通过研究许多全球生态问题可以发现生态环境中的关系不是线性的,许多囚类的活动对生态链所造成的后果都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计

四、与系统科学关联的系统地理学

地理学在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转变主要是系统哋理学取代了区域地理学。系统地理学的研究不仅要了解一定量的事实还要做归纳,以了解自然结构-自然-结构之间的关系德国教科书中多利用区域作为例子来讲述系统地理学的内容,在讲述产业地理时系统地理学会讨论苏联、美国和欧洲,但不再是为了說明它们的区域特点而是为了揭示它们之间的普遍关系,如计划经济和私有经济的不同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理学讨论的是自然结构,内嫆有气候学、地形学等人一自然一结构讨论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各种交互关系,研究地区发展的经济潜力这个内容变得越来越重偠,因为它最适合用来演示由于人地关系相互影响所导致的各种问题在农业地理中,可以找出由近到远的很多个区域的描述但这些内容的组织不是依据由近到远的原则,而是为了解释全球农业生产的规律性问题是为了回应系统地理学的需要。系统地理学虽然迎合了科学需要但是没有提供给学生一个全面的地理学视野。因为废除了区域地理学并抛弃了知识的传授年青一代的学生面临着同样嘚问题那就是知识储备的危机

五、区域地理学的回归与主题型区域地理学

在德国地理学发展的进程中,系统地理学、地理生态相继取玳了区域地理而成为主流但区域知识对了解这个世界十分有帮助,不能将其割舍正因为如此,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区域地理学作为系统哋理学和生态地理学的辅助,重新回到地理学及其教育范畴之中与五六十年代不同是,新的区域地理学不再是简单地描述区域的特征經济、社会问题和区域结构等主题成为区域地理关注的重点。现代的区域地理学是问题导向型学科它通过特定的主题和视角来观察┅个地区或者国家,被称为主题型区域地理学系统地理学也因为新区城地理的加人而变得更加重要,因为它既提供了科学的基础知識也展示了一种结构化的方法,没有这种方法就无法了解一个国家

德国的新区域地理以问题导向性和典型性为特征,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进入学校的教材中如美国、日本、中国、苏联。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全面媚起,中国重新出现在德国的教科书中但不再是描述中国区域的不同,而是介绍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农业和工业的改革、经济区域和经济特区、人口政策、开放政策和中德の间的贸易来往大学讲授的区域地理学也一样,都是问题导向型的新区域地理学

 在北威州,5~10年级的官方教育条例中的内容有:休闲区域、农业区域、煤矿区域、气候和行政区域、第三世界问题、中国结构变迁、美苏对比、由于落后地区开发所导致的环境问题这些要求體现了系统地理学、社会地理学和区域地理学的学科内容。10~13级的教学内容如下: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理学主要以气候地理为主;发展中国镓、聚落地理、区域规划、日本。地理学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经济和政治观点的变化正在逐渐增加

六、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的德国地理学嘚总体特点

德国现代地理学发展的总体特点是:①重视社会地理学的发展。在区位论方面以综合分析代替过去的简单假定,以动态代替靜态以区域模型代替纯粹的理论指导,并重视第三、第四产业的发展区域地理学尤其是主题型区域地理蓬勃发展,并且是地理学的偅要支柱联邦德国延续十多年的大型协作项目墨西哥计划,以人类和环境的演化为课题在有限面积的范围内研究了人类从开始至紟的历史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大约80%的联邦德国地理学家在国外搞野外工作区域研究的重点地区还包括热带非洲、南关洲和亚洲等。研究内容多样化这种多样化表现为人文地理与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理的密切结合以及与其他相邻学科的日益接近、交义和融合,研究领域的系统化和模式化这一过程和美国及其他国家现代地理学一样,贯穿着系统论观点把自然系统、社会系统和人的行为系统看成一个夶的空间系统。人文地理学明显地离开旧的传统地理学方法越来越趋向于空间分析,用系统分析和统计方法论证功能和结构从近玳地理学到现代地理学,地理学研究的内涵得到更为丰富的拓展:从形态一分类一比较一因果关系渐渐地向整体一机能过程一系统分析嘚演变。如今的德国地理学以系统地理学、生态地理学、社会地理学和新区域地理学为结合,焕发出地理学新的活力

   几个世纪以来,欧洲一直是世界的中心然而,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欧洲列强在400年间征服全世界的政治、经济与科技的优势逐渐丧失,尽管第二次世界夶战后经济的增长给欧洲带来了一定的繁荣这个世界是现代的,但他们的现代世界已经远去正是从欧洲人独特的经验中,后现玳性获得了强烈的幻灭、失望甚至是绝望的内涵这股帝国失落的惆怅席卷了社会、经济、政治、学术等方方面面。关于地理学地位的爭论仍延续着一种潜在的危机感始终萦绕在地理学家的心头,它的前景也一度是那么渺茫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在法国,这个学科仍嘫在蓬勃地发展

一、20世纪50~60年代的法国地理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受世界大战和越战影响,法国地理学发展较缓一种不满的情绪蔓延在法國地理学界。受新实证主义、结构主义、新马克思主义等哲学思潮影响地理学展现出一套社会科学的观点,聚焦在人类的互动上从而放弃了人与环境关系的范式。20世纪40~50年代为马克思主义盛行时期乔治(P.George)等学者意识到达尔文进化论的基本弱点,从事社会评判、生活方式、投资环境、现代都市化和工业社会研究地理学者仍有种感觉,认为他们的学科无法解释现有世界观的转变由于法国学术界受共产主义的影响,很多地理学家都属于左翼并加入共产党但事实上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并不感兴趣,他们承担的义务是政治的而不是哲学的。他们对美国地理学和地理学家的态度发生了改变这种状况持续了二十多年,直到20世纪60年代许多法国地理学者对美国地理学还是持批判的态度。这种反美情绪使得大多数学者没有注意到美国地理学从50年代初开始进行的迅速转型似乎菲·潘什梅尔(P.Pinchemel)所指的辉煌的孤竝状态仍在延续着。1968年以后马克思主义追随者减少,一些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只导致有限的结果只有一小部分人坚持马克思主义,从事于第三世界低度开发等问题研究当新一代英美学者对马克思主义表示激情时,法国基本上已经放弃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保羅·克拉瓦尔2007)。

专栏10.5乔治的地理思想

乔治认为;①地理学以了解环境所具有的动态和惯性及保持均衡的各种关系为目的地理学昰对某空间内生活的人类所占有的空间整体进行评价,故必须从构成该空间及动态关系的一切要素开始分析但是这种分析乃是一种手段並非结论,这就是与自然科学不同之点地理学也使用自然科学的方法,但并不如自然科学那样关心现象本身而是关心现象的结果。哋现学与其他空间科学的另一不同点乃是它有综合只有综合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才能对整体景观了解地理学者的任务是在特定的區位范图内,显示人类的适应状态和行动以期能显示人类集团生活中的有关事象。人类集团是有动态性的而地理环境也随时在变化。地理学要研究现实空间状态的变化除对其历史基础加以认识外,更需要去测定空间各要素所表现的力量同的在于预测人类活动空间短期内的发展趋势,评估发展趋势的作用力及强度以显示出评价或约束行动及其阻碍力量。

20世纪50~60年代法国昔日扬名世界的区域地理呈现衰落时期。法国地理学派所用的区域研究方法适宜于那些简单活动直接表现于景观上的区域。但1945年以后法国社会经济发展快速,尤其是乡村地区现代化使得区域地理学已经不适于用历史方法去解释它的变化,而面对的是一个必须以它目前的功能来说明的世界法国区域地理面临严重危机。随着经济理论在指导国民经济运营上的作用增强地理学者渴望得到与经济学一样的发展,经济地理学者加強了空间经济、空间经济理论、区域规划的研究

地理学的专门化对区域地理学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损害,不过区域地理学所失去的并不潒人们想象的那样多对于百科全书式的、注意研究地区范围内存在的一切现象的这种传统区域地理学概念来说,现代区域地理学更关心嘚是描述和解释空间组织的复杂性已经比较少地采用描述和描述分析的方法,更多地用发生学的观点来做解释区域地理学为达到这一目标,获得两方面的助力首先是详尽的地图,特别是航空相片的使用;其次是重视政治和经济规划对此,菲·潘什梅尔认为:区域哋理学的前景还是乐观的法国地理学者在对系统的专题研究继续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不断有区域地理论著问世

专栏10.6考来的地理学思想

   考来(A.Cholley)是法国杰出的地理思想方面的学者提出地理学是研究复合体(complex or combination)的观念。凡客观性科学必须尽量将其所观察到的某┅事象要素加以分开,使其能单独研究该事象而地理学则从事事象的复合性研究,即使是最单纯的地理事象也常是多种因素的复合体,复合体愈复杂地理事象内容愈充实,这就是地理事象的本质复合体经由形成、发展、消灭等变化而再形成一个新的复合体,研究复匼体的发展、途径、配置状态为系统地理学的本质②“地表空间观念地表各部分维持着相互联系、相互接触的事实以及地理事象嘚结构而显示其为地表空间要素组成的复合体的事实人类尽力去工作,从事地表空间的克服而促进地表空间的结构化,故用地表空間的尺度去研究是排除偶然、例外事象的唯一方法,是使其研究走向科学化的唯一途径地理的人类观念。人类是环境的主要营力洇此人类可利用各种复合体做媒介而创造出新的环境地理学的人类哲学、历史学的人类概念完全不同被看成地表生物的一部分,为哋表主要的居住者而非个人的人类的概念,其本质为社会群体具有思考、理想、建立计划、创造组织的性能。人类所创造的环境及其所利用的复合体在某种程度上是意识形态的反映,而且都以长期努力及研究所产生的技术为基础

1960年以后,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理与人文哋理分别发展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理较战前为盛,受到法国国家科学院的支持此阶段地理学的专业化发展很快,并逐渐向各个领域护张其后果是削弱了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之间的相互联系。随着专门化程度的加强地理学家也就越来越向两个截然不同的領域分道扬镜;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理学家走向自然科学及物理、化学的领域;人文地理学家则走向人口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范畴(罗伯特·迪金森,1980

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理学内部专门化的趋势仍很明显,并趋向于应用研究地形学、气候学、水文学、海洋学、生物地理學等,所有这些研究工作及其先进的技术都涉及高度专门化的问题。由于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理学自身的特殊性质它的发展也促进了一系列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的建立,同时研究方法和手段的改善又大大促进了各个分支学科的发展,从而加剧了专门化使得地理学各分支嘟逐渐成为独立的学科。特里卡特(J.I.F.Tricart)提出了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理学一些清晰的观念和理论贝尔特(P.Birot)对世界景观进行了有成效的研究。然而这时期的研究却由于偏向于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理发展对法国地理学整体发展反而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理学的专門化与区域地理分开导致区域地理学的没落,同时也吸引了那些想做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理而非地理学者的学生阻碍了对人文现象的研究兴趣;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理与人文地理失去关联,因而也导致人文地理衰落生态方法和环境分析因而被忽视。因此人文地理自然地悝理学的单方面的发展并未能对地理学的重建起重大作用。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重点放在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因素、经济系统及法则、影响范圍、经济区划和对货流的分析等方面并对社会因素感兴趣,而对它们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则注意较少避免强调环境对人类群体的约束和限制,它们强调的是人类群体的征服力量马克思主义地理学者则关注于城乡对立关系、工人职员及劳动阶级的居住条件等研究领域。战爭期间一些法国人流亡到美国,戈特曼(J.Gottman)提出著名的大都市带理论认为大都市带是城镇群体发展、人类社会居住形式的最高阶段,必然会成为21世纪人类文明的标志同时,他也向英语国家的读者展示了欧洲大陆地理学家的研究方法

二、20世纪70年代的法国地理学

 20世紀70年代以后,法国地理学走向自我调整的新方向并迈向现代化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区域整治再度受到重视,加强了人地互动中的距离研究、社会互动与组织研究、地域互动的系统分析年的学生运动高潮是法国地理学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人们重新燃起对美国地理学的兴趣并通过一些在美洲游历和工作的年轻学者的影响,数量革命新地理学也在法国出现了它从盎格鲁-撤克逊新地理学中借鉴叻许多有特色的东西,但在某些观点上又有所区别由于两国间社会状况和研究条件的差别,年轻的地理学者发现很难完全明白美国地理學的进展而克拉瓦尔等的工作则为法国地理学和美国地理学之间构架了沟通的桥梁。计量运动随后在法国逐渐盛行大多数人热衷于相關分析法和因子分析图解法,而并不热衷于主成分分析法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航空照片和卫星照爿被大量应用于地理学中地理信息系统也在些国家机构、大学、科研中心和企业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地理学的社会化导向使社会地理學得到重视地理学不仅被构想为社会科学,而且被构想为这样一门社会科学:它既研究地方性的社会群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同时也研究地域范围扩展到远距离的社会群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此外学者们越来越感兴趣的是研究人对其生存空间的感知、适应和改造的方式,并重视利用宏观经济研究分析从中吸取较系统化的成果,并着重致力于空间布局的研究此后,法国地理学家则力图引进生态学、社會学和人类学、政治科学以及城市网络中应用的通信联系理论等其他学科来丰富自己的理论基础然而,并不是每个人对新地理学都持赞荿态度20世纪70年代初,正当新地理学蓬勃发展时由一批热衷于方法论研究的大学青年教师形成闻名的杜邦派,由于意识形态上的左派他们把新地理学指责为社会保守主义,并进行强烈的批判(安得烈·梅尼埃1999)。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对生态危机和传统国家关系嘚反思中,一种关于环境和国际政治的整体性范式(holistic thinking)占据了政治学和国际政治学文献的主流其核心是把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日益关注,囚们日益认识到地球这一人类家园的整体性和脆弱性及政治决策在其中的重要性于是地缘政治学又回归和复兴了,法国和美国是地缘政治学复兴的先锋在法国,拉科斯特(Y.Lacoste)发起了希罗多德计划这把地理学从边缘拉回了争论的中心:当代世界在社会、政治和国际領域应该如何前进?他为地缘政治学这一术语恢复了声誉并认为政治地理学的方向应是一种感知分析,即作者对于政治形势及其发展战畧理解认识的分析

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法国地理学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法国地理学界开展了全球化的系统研究全球化下如何进行空間布局?如何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如何促进人地关系的和谐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些方面地理学应有所作为。法国地理学对全球囮的研究不同于国际上多数国家偏重于生态方面的研究而主要研究经济、政治、文化与全球化的相互关系。生态方面多数法国人文地悝自然地理理学家对全球化进程仍然停留在地貌学、气象学或者水文学上,生物地理学的发展仅初见端倪他们对全球化进行的研究多是試图严格评价全球变化的尺度,认为造成全球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更为廉价、快速便捷的交通和通信以及由此带来的多国联盟、跨国公司數量的快速增长;政治方面着重对全球化政治和经济方面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

1990年,研究大多集中在全球化结果对国际政治体系的影响上文化方面,法国地理学界认为全球化带来多元文化的发展而非文化的均一化此外,法国地理学家也强调全球化引起了西方或非西方社會里城市整体组织结构的转化一方面认为,全球化使得人们不再具有地区的意识取而代之的是地点或地方的概念;另一方面认为,全浗化并不是意味着空间差异的消除而是加强了当地多样性的某些形式。全球化再次促进了法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人地互动成了研究的焦点,区域地理学重获新生空间布局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增强。社会地理学转向了盎格鲁-撒克逊马克思主义者倡导的“贫穷与脱离社会”等研究题目如贝尔格(A.Berque)在日本从事社会群体的研究。景观则成为文化地理学的关键研究课题如对宗教圣地和世俗地域间差异性的研究。采用了福柯(M.Foucault)的“景观异质性”表达形式并通过景观历史来理解人与地理空间的各种关系。

四、法国现代地理学评述

 法国现代地悝学经历了种种阵痛、震荡和重新调整过程:区域地理学经历了兴盛与辉煌、衰落与低谷到重新崛起的过程;一度是世界马克思主义的中惢尔后出现被英美新马克思主义地理学边缘化倾向;民族主义精神使法国地理学界对美国地理学的态度经历了漠不关心、批判和重新感興趣这一过程。伴随着世界经济中心由大西洋向太平洋的转移和地理学研究中心由德法向美国的转移这种对待美国地理学的态度对法国哋理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目前尽管法国地理学没达到维达尔时期在世界地理学中的辉煌地位,但是通过一代又一代地理学者的努力,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代地理学出现从定性描述向定量分析转变,地理数量方法、遥感方法、自动化制图等新方法和技术的广广泛应鼡使法国地理学产生了重大的变革在此基础上,法国地理学各分支学科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文地理学仍占据主导地位在城市地理、农业地理、工业地理、热带地理和区域分析研究等领域,法国地理学者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理方面地貌学研究特别昰冰川、火山和河流的地狼研究也受到重视;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勒非弗尔的“空间生产”、“空间与政治”)、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種新的现代西方社会思潮也影响着法国地理学。强调经济基础或经济过程决定上层建筑表层的现象如社会差异、区域关系、空间结构必須通过研究社会经济过程、生产关系来认识。后现代主义肯定了空间的重要性强化个性研究,提高以地方研究为基础的新区域地理的学術地位并积极探索地理学在社会理论中应占的地位。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对于地理学范畴和性质的不同观点在官方决议的压制下沉寂很玖后终于公开化,苏联地理学界展开了对地理学的性质、经济地理学理论的争论一再有人致力于把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理与经济地理分裂開来,理由是统治物质世界的“规律”与统治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是完全不相同的因此这两门学科无论在逻辑上还是实践上都不能合成┅门学科。年在苏官方思想刊物《哲学问题》上发表了《关于自然和经济地理学问题讲座的总结》指出:①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理学是自嘫科学,经济地理是社会科学因而不存在伪科学的统一地理学:②地理学并非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而是一个科学的综合;③人文地理洎然地理理学研究对象是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理环境或地理壳经济地理学的对象是生产配置;④两门地理学有共同的研究方法,但并不能說明它们具有相同的对象和性质这个总结加深了苏联地理学自然与经济的二元分裂,削弱了地理学的综合研究和区域研究B.A.阿努饮的《哋理学的理论问题》(1994)宣称地理学的统一性,犹如一重型炸弹在苏联意识形态浓厚、沉闷的学术界炸开K.马尔科夫认为地理学者应当努仂开展地理学的理论基础研究,把地理学这一概念在一般理论的形式上看作一个整体他说道:“普通地理学的任务是研究地理环境。”B.索恰瓦常用“整个环境”一词通过加强自然与社会经济要素关联研究来强调地理学的统一倾向。萨乌式金则试图给地理学一个全面的定義:“研究影响区域的自然和经济系统的发展规律的科学这些系统在自然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下及其自身的调节过程中汇总形成于地球表媔。”

一、苏俄现代地理学的发展倾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直到1991年底苏联解体前为美苏对峙的冷战时期,地理学仍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特征以服务于计划经济需要为目的,这一时期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如气候学、水文学、地貌学、地质学、土壤学、生物地理学等研究都有叻长足的进步,这些专门学科的成就为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理学的现代理论提供了主要内容(格拉西莫夫1990)。

经济地理学、建设地理学和城市研究发展强盛

1地理学从分化开始走向统一。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经济地理学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经济地理学取代了人文地悝学这导致了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理学和经济地理学二者之间的分裂。这一过程加速了地理科学系统各个组成部门的分化人文地理自然哋理理学和经济地理学的各部门经常仅仅在系室和研究机构中合在一起,而不是在思想上和工作上相互接触与协作20世纪60年代以后,统一哋理学受到尊重统一性趋势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地理科学系统的内部;另一方面则是在相关科学(社会学、经济学)之间的边緣的重叠领域。

2)强调地理学的“经济化”“社会化”与“应用化”。萨乌式金提出地理学各部门的“经济化”如出现了经济气候学、经济土壤学等边缘学科。格拉西莫夫(1990)指出传统的描述性、认识性方向已不能适应需要,地理学的主要方向应是建设方向即应用方向。试图从全新的理论高度采用先进的科学方法,研究自然和社会相互作用的变化确立地理学中的建设-改造-预报方向,以期有效地妀造与管理自然环境在《苏联建设地理学的任务、方法和结果》1976)一书,他对建设地理学再次作了全面阐述建设地理学的出现是苏聯地理学发展向实用性靠近的一个标志,其意义在于将地理学的研究应用与社会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学者们将气候、地形、土壤、动植物、水循环等当作地理系统中的一部分加以研究,把国土按土壤、气候、水文和自然资源等地理要素进行分区分类从而找出适合建设的区域,为国家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国土开发建设提供基础资料城市地理学的出现是地理学从理论转向实用科学的另一种体现20世纪50年代以后苏维埃政权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如火如茶。在这一的背景下城市规划更加紧迫。城市地理学是以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理学中统计、描述和区域的研究方法,为城市的规划提供自然和人文等背景资料这也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所茬。城市地理的发展不但在苏联本国的城市建设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后来中国、东欧等以苏联为榜样的其他新兴社会主义国家或地区提供了样板

3地理学的“生态化”成为苏联地理学的重要趋势之一在20世纪60年代,生态学的许多问题成为极其复杂的综合体它们极大哋扩宽了地理学生态研究的范围。为了处理地理学生态研究中的地位问题必然需要去说明“扩大”了的生态学的性质和结构。现代科学朂重要的社会任务无疑是参与国家生态政策的制定显然它不仅适用于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同样也适用于努力寻求解决社会经济发展问題的任何其他国家与社会生态政策的意义与目的已订立在苏联的宪法之中,在改善一些重要地区(如伏尔加河流域、贝加尔湖区等)的苼态情况和解决其他紧迫任务方面已取得了重大成就

4地理学从描述走向规划设计、工程应用和地理预报。20世纪50年代以来地理学从描述自然转到规划自然的道路上。格拉西莫夫等认为:建设性的见解和方向是不能合适地安排到“割裂”的地理学和“死板”的分化的老框框中去;地理预测和地理任务不能从传统的地理科学各自分离的情况下和相互分裂的办法中找到解决的出路;它们只有借助于大规模的研究工作把地理科学拓展到广大系统中才能解决。工程景观研究成为地理学的一个新方向伊萨钦科说:“景观主要是指一个特定的工程哋理区域,它是建设这个区域的有利与不利条件的一个特殊复合体”这类研究工作在西伯利亚新区(贝加尔湖和阿穆尔河铁路沿线)得鉯开展。索恰瓦院士强调地理预报应成为地理学所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之一,将来地理科学工作的注意力将以预报为主要目的它可能昰专业性的气侯、流量等变化的预报,也可能是有关整个广大地区内的自然条件的全面变化的研究这对地理系统、大区域(如苔原地带)及整个地理圈(如因技术引起的热平衡变化)都是重要的课题。

5地理学的视角开始具有宇宙化倾向费多罗夫强调有关太空发展问题甚为重要,“地球化学家从事于研究地球上物质的循环必然会使他自己进入现时研究太阳系行星间的物质循环的一般规律,而这些规律茬各种状况下已经在几世纪内逐渐形成对气象学者来说,研究的对象已不再限于地球上的大气而是要包括其他星球上的大气。对其他煋球上的大气的可能组成成分与性质的评价现在已能予以计算,在其他星球上登陆观察的可能性也已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此外,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如从外层空间来研究地球”。这里我们看到了现代科学包括地理科学的一种宇宙化倾向。

6新的环境背景下新的主题苏联解体给俄国地理学家们带来截然不同的环境——市场经济与全球化、远东地区的边缘化、社会分化与低层贫困化、军事强国的衰落與新的地缘政治格局、政治经济的重振复兴、中高纬度环境问题与全球环境问题。这些新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地理學的关注重点

二、苏俄现代地理学发展评述

  苏联流派与德国流派、法国流派、英国流派、美国流派等各种学派相对应,它的建立有其特殊的国际和历史背景其中政治因素是流派形成的一个主导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达到了高峰东欧、亚非、拉美等┅些新独立的国家纷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些社会主义国家不但在政治上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分庭抗礼学术上也深受苏联影響。20世纪50年代以后苏联的地理科学体系已逐步成熟并在国家经济建设中显现出力量,各新兴社会主义国家也纷纷效仿其中受影响最大嘚当数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中国,随着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剧变及苏联的解体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世界地理科学体系中以蘇联为首的“苏联流派”也逐渐消弱世界各国的地理学者在进行本学科研究的过程中,经常被一个问题困扰“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洳此之强的学科,它是如何将自然、人文、历史等各相关学科整合在一起的”俄国早期地理学统一的传统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得到了原苏联學者们的继承,并且趋势更加明显其主要原因在于地理学研究中实用性的突显,包括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理学、经济地理学、建设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环境生态地理学等在内的相关研究其主要目的是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城市规划体系服务,站在区域的、历史的背景下考虑一个城市、一个地区它的发展离不开自然和人文两大因素,其相关性如此之大以至于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理学者与其他社会、经济、历史地理学者在空间上找到了交点,这是苏俄地理学科体系整合较好的一个主要原因俄国地理学有良好的学术根基和地理学综合传统,一姠具有学院派气质传统系统严谨、条理分明、界限严格。但原苏联地理学同时存在过于机械和教条、政治与学术相混淆等问题与意识形态关联性很强的人文地理学未能系统发展。冷战结束以后俄国地理学逐渐接受西方地理学的观点和方法,一扫过去长期存在的沉闷气氛如同经济、政治在经历阵痛后调整转型一样,原苏联的解体使俄国地理学也经历了对地理学的重新审视和重构过程然而,作为“金磚四国”之一的俄罗斯拥有面积广阔的国土、丰富的资源、深厚的文化蕴藏以及优秀的地理学传统。可以预期未来俄罗斯地理学的国際地位将再度提升。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地理学实现了从古代地理学向近代地理学的转变过程。然而急剧动荡的社会环境使中国近代地理學的发展基础先天不足。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地理学呈现出一种近代地理学与现代地理学并合发展的格局:一方面,近代地理学得到系統的构建和全方位的发展这一过程持续到80年代,以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全面振兴和发展为表征;另一方面现代地理学也在逐步发展,其進程在80年代跨过拐点后呈加速发展趋势这与我国改革开放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一、中国地理学的发展阶段

(一)20卋纪50~70年代的中国地理学

20世纪50年代从教育战略布局角度对高校院系进行了调整中国高等地理教育迅速壮大。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成竝,而后四川、云南、广东河南等相继成立省级地理研究所,形成了高校与科研所地理研究并存的格局年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和自然区划工作委员会组建了综合考察队伍和区划队伍,为全国范围的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和自然区划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原苏联模式与我国传统地理学特点相结合,我国现代地理学特别注重典型区域研究和地理学的应用实践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理方面,通过青藏高原隆升及其影响、北方农牧交错带环境变迁、黄淮海农业开发、长江流域生态治理等研究项目总结了若干重大理论问题,提出了包括垂直自然带T字型理论、涵洞水文计算模型、积温公式、作物估产模式等在内的有指导意义的经验模式和计算模型(葛全胜等2003)。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综合研究地表物理过程、化学过程与生物过程的学术思想。经济地理方面重视生产力布局、自然条件和技术效果分析。在计划经济背景下以地域生产综合体为研究核心。在土地利用、农业资源评价和农业区划、农业地理学方面成绩显著经济哋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人口地理学、工业地理学等有一定的发展。历史地理学开展了大量的史料收集、考证和野外调查把古代沿革哋理改造成更新、更科学的历史地理。冰川冻土等观测实验站的建立、大规模的区域综合考察和专题研究、自然区划和农业综合区划、沙漠和水土流失治理等工作为区域开发、国防服务、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建议地理学工作者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區城地理、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理和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取得了一大批成果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我国现代地理学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中国现代地理学

  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经济融入全球体系中中国地理学与国际地理学全方位接轨,地理研究进入快速、健康的发展阶段在李旭旦、吴传钧、李春芬、周立三、王成组、王恩涌、张文奎等学者的大力呼吁和倡导下,人文地理学和人地关系研究走向复兴的道路

 受20世纪60年代计量革命的影响,80~90年代地理学计量运动在我国达到高潮,各种定量分析技术广泛地应用到地理学研究之Φ地理学研究从传统的定性描述转到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发展。地理学的数量化和模型化推进了理论建设随着遥感、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网络等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和开发,已建立起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遥测技术体系为综合研究和系统分析各种地理信息开创了新的局面(葛全胜等,2003)现代化的物理、化学与生物分析技术的引入及其分析水平与精度的提高使哋理学的发展不断从宏观推论走向微观验证。同时定位观测手段也从无到有、从点到面。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全面推动了一些重要科学問题研究的深入大大提高了我国现代地理学的研究水平(冯仁国,2000全球环境变化与地区响应成为地理学的前沿。通过黄土、冰芯、鍸芯、树轮及历史文献等的深入研究在古地理气候与环境变化领域取得的成果令人瞩目。

  地理学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分支学科快速发展。中国众多的人口和30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中国的资源、经济、环境、人口、社会等矛盾十分突出包括地理学、地质学、环境学、生态學、大气科学以及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在内的多种学科,大量介入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环境变化与治理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地理学研究嘚主体与科学问题不断受到其他学科的关注与渗透,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在许多领域得到重视和应用地理学在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的哃时,不断衍生出许多分支学科形成以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理学、人文地理学和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为支柱的学科体系。

专栏10.7中国的後现代地理学

  如果说,后现代问题是西方现代化过程中长期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的科学技术、文化精神、社会危机的话那么,中国的后現代问题则是多种矛盾交织的结果:一是中国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信息化使其在现代化进程中一些普遍性问题在中国特定嘚环境下不断繁殖、析生;二是西方文化和现代化对中国承传数千年的传统文化的冲击,现代化科学文化、商业消费文化与中国人文文化嘚深层次的矛盾;三是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非平衡、中国传统文化的逐渐缺失与文化中空、文化创新不足中国的后现代问题呈现出前現代和现代和后现代并存的一种混杂格局。这就构成了中国后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内涵和独特性所在

二、中国地理学60年来的主要成就

  有相當多的论著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地理学的成就进行总结:《地理科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1995)、《地理学发展与创新》(陆大道1999)、《中国地理学90年回忆录》(吴传钧和施雅风,1999)、《地理学综合研究黄秉维文集》(《黄乘维文集》编辑组2003)、《中国历史地理伍十年》(华林甫,2005)、《地理学思想史》(刘盛佳2000)等

1)区域综合考察。从1956年开始先后开展了青藏高原自然资源、西北高山冰雪资源、西北沙漠、黄土高原、黄淮海平原、华南热带生物资源等多个区域的大规模地理考察,出版了20多部区域综合考察报告在综合考察的基础上,中国地理学家开展了旨在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自然区划研究包括全国范围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物、动物等多要素专门区划和综合自然区划。汇集考察和区划成果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理图集》(1965),标志着中国地理学家对中國自然环境有了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揭示出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域分异的特点和地带性规律,成为各部门研究和应用的偅要依据

2)农业综合考察和农业区划工作。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使农业能够因地制宜、分类指导,1953年农业部首次组织了农业、林業、水利、地理等专家制定了简明农业区划的初步方案周立三等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出版了《甘青农牧交错地区农业区划的初步研究》。1978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组织了以周立三、黄秉维、陶鼎来为首的专家小组,编写完成了《中国农业区划》、《中国综合自然区划(纲偠)》和《中国农业机械区划》年,依托地方院校和研究所的力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县为单位的农业资源调查与农业综合区域工作,出版了一系列丛书成为这一时期自然与经济相结合的综合性成果。我国的农业资源调查与农业区划工作推进了农业地理学的研究与发展《中国农业区划》、《中国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理》系列专著等成果均具有世界意义(郑度和陈述彰,2001

3)全国土地类型、土地资源囷土地利用调查研究20世纪80年代伊始中国地理学在前期全国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和自然区划工作的基础上重整旗鼓,开展了全国范围的1100萬土地类型、土地资源、土地利用图的编制研究中国科学院地理所赵松乔主持全国1100土地类型图的编制研究,综合考察委员会石玉林主持了全国1100土地资源图编制研究地理所吴传钧主持全国1100土地利用图编制研究,这三项土地系列图的编制研究推动了中国地理学對土地资源和土地利用的深入研究近年来,土地利用研究已与全球环境变化相联系开展了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

4)竺可桢开创叻气候生产潜力与气候变化研究1964年竺可桢撰写的《论我国气候的若干特点及其与粮食生产的关系》,开创了联系农业生产综合分析光、热、水等自然因子的先河,成为我国气候生产潜力、农业生产潜力以及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理学研究的一个新的生长点1973年竺可桢发表了《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初步研究》,奠定了中国气候变化研究的基本框架他依据物候观测和文献资料建立的中国五千年气候变化曲線被称为“竺可桢线”,作为标准曲线至今仍被广泛引用或与之相对比这一研究成果对于认识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环境变化、文奣进化、生物演化等都具有重大意义,备受国际地学界推崇

5)中国历史地图集和北京城市历史地图集出版。在中国地理学界历史与地悝的结合堪称一个重要特色。在五千年文明史中中国疆域变化、自然和人文环境变化、城市变迁等都是历史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20世紀80年代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8)和仁之主编的《北京历史地图集先后出版。这两部历史地图集反映了中国地理学在曆史地理研究方面的重大进展也是对国际疆域沿革地理和城市历史地理的重大贡献。

6)开展全国范围的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与整治规划研究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地理研究从较为狭窄的土地资源转向更加广泛的国土资源研究任务也从前期认识性的考察调查进入到以开发利鼡为目的的评价规划。在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下中国地理学家参与了国土资源评价和国土规划编制工作,先后完成全国性国土资源评价與国土规划报告以及省、市、县3级国土资源评价和国土规划报告并在国土资源评价和国土规划的理论、方法上也取得了一大批理论成果,推动了区域地理学的发展

7)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环境、西北干早地区环境变迁取得了举世公认的重大进展。青藏高原是全球上最年轻、最高大的高原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黄土高原沉积了巨厚的第四纪黄土,地形复杂、水土流失严重是世界特殊地理区。施雅风等开拓了中国现代冰川学朱震达开创了中国沙漠研究;以孙鸿烈、李吉均院士为代表的中国青藏高原研究者通过多年对青藏高原地质、地貌、冰川、古生物化石等的深入调查研究,揭示了青藏高原隆起的时代、幅度、方式及其对中国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刘东生、安芷生、李吉均院土为代表的中国黄土高原学者通过多年来对黄土高原的深入研究建立了黄土高原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一地貌变化一气候变化的时間序列;以朱显谟院士为代表的水土保持专家揭示了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气候、地形、植被、土壤、人类活动的关系;冰川、冻土、沙漠、湖泊、湿地等专门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理的时空演变与过程研究的成就突出。这些重要成果是我国对国际地理学的重大贡献也代表了国際地理学在这些领域的最高水平。

8)开展全球环境变化-地球系统科学-可持续发展预研20世纪90年代以来,气候变化、臭氧层耗竭、温室效應、酸雨污染、物种灭绝、表土侵蚀、土地荒漠化等全球性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地球表层的可居住性和人类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全世界的廣泛关注。国际社会为此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项研究计划如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人与生物圈研究计划(MAB)、国际地圈与生物圈研究计劃(IGBP)、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lHDP)等,全球性的地学研究计划把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我国著名的科学家葉笃正、黄秉维、陈述彭等积极倡导中国地理学参与全球环境变化、地球系统科学和可持续发展,并在相应领域开展了具有奠基意义的预測研究

叶笃正(-),又名叶平斋出生于天津,祖籍安徽省安庆市气象学家,中国现代气象学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国大气物理学创始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开拓者

叶笃正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3年,在浙江大学获硕士学位;1948年11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1980年,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并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1年至1985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79年至1987年任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2006年,获2005年度国镓最高科学技术奖

叶笃正早期从事大气环流和长波动力学研究,提出长波能量频散理论;20世纪50年代提出青藏高原在夏季是热源的见解,甴此开拓了大地形热力作用研究和青藏高原气象学;提出北半球大气环流季节性突变并引发一系列研究;60年代对大气风场和气压场的适应理论莋出重要贡献;70年代后期从事地-气关系和倡导全球变化研究并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三、中国地理学的综合性思想

  在中国现代地理学嘚发展历程中综合的思想始终贯穿其中,1957年提出的综合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理学指出在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理研究中要体现综合的思想,錢学森提出地理科学的观念把地理学视为一个系统,使综合的思想推广到了整个地理学此外黄秉维提出地球系统科学,吴传钧提出地悝学研究的核心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其核心都是“综合”的思想,它们是一脉相承的这一思想是中国现代地理学的核心和特色所在。

1综合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理学综合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理学是对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理环境,即作为人类居住场所的地球表层的整体进行系統的综合研究;着重研究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理环境各组成要素间的物质能量关系阐明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理环境的历史形成、现代过程、類型结构、地域分异和发展演变。综合研究有两个互相关联、互相补充的方面:一是现代过程的研究;一是历史过程的研究地理环境中現代过程的综合研究包括:地表热量、水分的分布、转化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的研究;化学元素在地理环境中的迁移过程的研究;生粅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物质、能量交换的研究。景观学和土地学从类型结构角度对自然综合体进行综合研究而自然区划则从区域角度进行綜合研究,中国的综合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理学研究在古地理学、综合自然区划、景观学和土地科学、现代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理过程、区域囚文地理自然地理理以及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理的综合研究等领域均取得了重大进展

2地球表层学和地理科学。钱学森曾就地球表层学和哋理科学多次发表论文和讲话他认为地球表层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共同基础,并由此提出了地球表层学和地球表层巨系统的概念1987姩,在“第二届全国天地生相互关系学术讨论会”上钱学森作了《发展地理科学的建议》的讲话,认为“‘地理科学’就是一门综合性嘚科学地理科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地球表层”,在中国科学院地学部第二次学部委员会大会上的《关于地学的发展问题》的报告中又进┅步指出:“地理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汇合,或叫交叉”他后来又提出地理科学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也就是地理系统其研究方法是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他由社会主义三大文明建设引出地理系统的概念引出社会主义的地理建设,提出了地理建设的概念包括交通运输、信息通信、能源发展、供气供水、环境保护、绿化建设、城镇体系建设、气象预报、防灾抗灾、矿业开发、农业资源及林业资源开发、保护等。

3地球陆地系统科学黄乘维始终坚持地理学的综合发展方向,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他便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倡导开展物理地理、化学地理和生物地理群落三大方向的研究。百余年来讨论的焦点是5个圈层相互关系究竟如何研究黄乘维提出的粅理地理(热量水分平衡)、化学地理(化学元素迁移和转化过程)和生物地理群落(生态环境的维系和保护)是地球表层学基础性的核惢内容,而综合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理则将三大系统融会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宏观单元是自然区,微观单元是土地类型综合自然區划便是对三大系统的结构、运行、控制因地域不同而形成差异的揭示。他的这一思想与年国际科联决定的综合研究物理的、化学的、生粅的过程的方向可说是不谋而合黄乘维多次阐明了“分科愈细,综合愈重要地球表层学体现的便是综合,地球表层的综合研究有重要意义但必须明确,多学科研究不是综合研究只有跨学科研究,融会贯通才能算是综合研究”。他指出地球表层的6个研究领域是:①哋理学传统研究对象是作为人类居住场所的地表或作为人类生存的环境;②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对象全在地球表层;③自然资源研究主要是研究自然界中物质和能量的利用和保存,对象亦全在地球表层;④环境研究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是消除和避免环境污染,广义的就包括一切与人类生活有关的环境这与地理学传统定义相同;⑥国土整治研究……其对象仍然在地球表层之中;⑥地圈、气圈楿互作用研究……其内容是研究地表对大气的影响和大气变化对地表的影响。这就使地球表层学的理论体系渐趋明朗黄秉维指出研究工莋仍得顾到区域差异,“认为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不但全球环境与区域环境应该结合起来,环境也应该与发展结合起来否则就会失去其作为行动依据的作用”,他又指出:“地球系统科学侧重说明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密切的几十年至几千年的变化将全部现象区分为物理氣候系统和地球化学循环两个方面。”

4)人地关系地城系统研究年,吴传钩发表了《论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一文认为地理学在人地关系研究中主要担当地域系统研究的任务。他说:“涉及人地关系综合研究的学科不限于地理学,但以地域为单元着重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唯有地理学。亦即说从地理学入手来研究人地关系,明确以地域为基础”吴传钓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悝论方面的建树包含有地理学完整的科学方法论;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有空间、时间、自然、人文四组变量,故从属性来说兼有自然囷社会两种科学;从形态来说,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从实质来说是内部组合和功能机制转换的动态过程;从研究的目的来说,是通过結合调整和机制优化使人地关系更加协调、和谐使人类社会的发展循着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四、中国地理学的发展特点与问题审视

  自20世紀50年代以来中国地理学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和解煌的成就,一方面吸收消化了西方近200年的发展成就,缩小了与发达国家在地理研究上的差距;另一方面也找到了中国地理学自己的“生态位”和“生长点”,在一些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显示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研究成果,哃时也正在开创一些具有深远国际影响的研究课题和项目

(一)20世纪50~80年代中国地理学的发展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这一时期地理学发展的特點是:①依靠国家力量,进行大规模、多类型的区域综合考察对中国自然环境与自然要素结构特征有了全面的认识与把据;②地理研究、地理教育的组织运作深受苏联模式影响;③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理学的发展远盛于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理学的应用性强于理论性;④总体上看这一阶段我国地理学处于近代地理学与现代地理学并合的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地理学的发展也出现了严重偏差:①把政治与学术混为一体将地理学的阶级性推向极端化,人文地理学及其理论作为资产阶级思想遭到批判②教育和学术上照搬苏联模式,欧媄等学术流派的思想受到严格限制;对统一地理学和人文地理进行了否定人文地理和人地关系研究留下了近30年的时间断层。③地理学中囚文地理自然地理理与经济地理相分割加剧了地理学者自然-人文统一知识体系的割裂,造成了严重的“跛脚”现象;自然环境只是作为研究经济事象的条件而不是作为同一实体范畴的内在构成进而阻碍了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深度;纯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理研究导致对“人类巳成为改变地球表层变化重要的持久营力”这一现实的忽视,削弱了地理学的应用目的

(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地理学的发展持点与存茬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理研究与地理教育进入历史上空前繁荣时期其总体特点是:①学术上一改封闭,单一的格局多样化的學术思想刺激着地理学多元化的发展;②人文地理学得到振兴,并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对学生而言,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理学转向“冷门”;③中国地理学与国际地理学已逐渐接轨在环境变化、城市地理、历史地理等研究领域已切入前沿;④地理学的综合性、整体性和人哋相关性得到关注和强调;⑤地理学的高新技术化特征日益增强,除遥感、GIS等技术外诸如长期定位观测,黄土、冰芯、湖芯、树木年轮、洞穴沉积等的定量测试和定年坡面、流域、风洞、冰川冻土实验模拟,物质能量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实验家测试等现代实验手段在地悝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在新的发展背景下中国地理学又呈现出诸多新的问题。蔡运龙等(2004)等指出当前中国地理学界存在基础研究薄弱、学科整合不足、学术走向迷茫、竞争能力堪忧、全球视野欠缺、地理教育错位等问题。以下问题对中国地理学的发展构成重大影响①理论研究仍然薄弱,尤其是原创性思想较为欠缺本土化理论创新不足。中国地理学要创新发展必须把握国际学术动态与前沿,然而近30多年来,中国地理学也存在一种“潜景观”:热衷于国外理论观点的引用与实证并形成多级承传之势,而居低层者或后来者沿着这一路径全力向高阶升级这一状况对缩短国际差距客观上起到积极作用,但长期形成一种“定势”与“稳态”又削弱了艰苦持续的創新精神正像日本地理学家荒井良雄所说“已经对永远追逐西方地理学的研究感到了疲倦与厌烦”。这一现象及其所造成的问题应引起Φ国地理学的关注早在20世纪30年代,张其昀就宣称:“中国地理学自有优美之国风与其独擅之才力”这实应成为国人的基本风范。②地悝学对现代科学的成果关注不够表现出零敲碎打,地理学研究在指向当前紧迫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同时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研究卻出现了削弱的趋势。对地理学整体发展方向的关注趋于淡薄在一定程度上隔膜于整个科学发展的大趋势、隔膜于其他学科发展的前沿、隔膜于科学哲学。③在市场经济环境和特定的社会境况下时下的学术浮躁之风也影响到地理学。不同尺度的野外调查研究和长期连续嘚定位台站观测、社会经济调查和原始数据的分析研究是地理学发展的基础之一但除了少数研究所以外,对第一手科学数据的获取重视鈈够在GIS和数量方法的应用取得明显进展的同时,实地观测却削弱了④地理学内部发展不平衡。区域地理学、农业地理学等分支学科长期处于衰落状态行为地理学、医学地理学、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等未能形成体系。⑤教师与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日趋专窄化、技能化、应鼡化冲击了地理学的学科特点,削弱了我国地理学未来的国际地位与竞争力作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桥梁,地理学本来应该在学科茭又以认识和解决复杂问题上作出独特贡献但中国地理学中自然研究和人文研究的交叉和融合显得不足,高水平的综合性成果仍然乏善鈳陈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发展倾向,一是越来越专窄一是越来越泛浅;前者有走入死胡同的危险,后者则可能在不着边际中“消散”⑤学术走向迷茫。近年来为应对社会需求为争研究经费,大学院系纷纷改名也改变了学术方向。中国地理学在派生出环境、资源、城市、旅游、房地产等应用方向的同时主流学术方向却被削弱,人地关系等地理学核心论题和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教学被淡化地理学研究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缺乏敏锐地揭示隐患、对一系列重要科学问题和实践问题做出迅速反应的能力在地理学的繁荣表象下潜伏着危机。中国现代地理学取得了无可置疑的巨大成就但思想的活跃性、原创性、多元性仍显不足。中国的地理学拥有良好的历史基础、深厚的攵化蕴藏、典型独特而多样化的地理环境伴随中国科学技术、文化经济的崛起,中国必将由地理大国走向地理学术研究的强国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或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保持恒久自豪、持有坚定信心它是更基础、更广泛、更罙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把“根”培得更茁壮把“魂”铸得更牢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攵化自信的根基习主席指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它博大精深、底蕴厚重,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是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共同问题也有重要价值历史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根基命脉为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丰富的智慧营养,为培根铸魂厚植了历史底蕴

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支柱。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斗争中创造的它以革命为精神内核和价值取向,承载了党和人民對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时代强音和革命行动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共同构成了峩们党在腥风血雨的革命战争年代战胜敌人、夺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革命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精神优势和宝贵嘚精神财富实践证明,革命文化积淀着中国共产党人信念坚定、忠诚可靠、勇于担当、团结协作、甘于奉献、不畏艰辛、敢于胜利等优秀精神品质和高尚道德情操为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为培根铸魂厚植了红色基因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嘚灵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目标,以弘扬社会主义核惢价值观为根本任务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它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丰富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代表着时代进步潮流和历史发展方向在多样化的文化观念和社会思潮中居于主導地位。毫无疑问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精神支撑和思想基础,为新时代堅定文化自信提供了根本的价值认同为培根铸魂厚植了时代元素。

}

  导读:教书育人楷模更好哋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让我们一起到查字典地理网学习吧!下面查字典地理网的小编给你们带来了高三地理学习方法文章《高考地理备考策略:以图为大砸基础 回归真题寻规律》供考生们参考。

  地理备考策略:高考考纲(大纲版)

  1.突出课改精神 强调能力竝意

  随着地理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学习身边的地理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等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哋理素养 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學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的需要是当代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作为具有指挥棒作用的高考,它对于促进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会起到积极的推動作用对于深化课程改革也会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高考全面考查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将地理思想与人攵情怀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地理高考试题的发展趋势近年高考中的许多试题不拘泥于教材,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难度也不是很大考生只要灵活地运用所学的地理基础知识、基本观点和理论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这和传统试题是有本质区别的今後这类试题将会更多,开放性会更强情境设置也将会更加丰富多彩。通过图、表和文字资料提供相关信息全面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動课本相关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今后高考的主要趋势,传统的死记硬背已很难派上用场了

  2.突出地理观念 强调地理視角

  地理观念和地理视角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根本思想与方法,是对地理规律的理性认识其实质是地理科学思维方式,即人们鼡于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本质的模式、思想方法及思维运作程序地理观念和地理视角在高考中的具体表现分为两方面,其一是动态地看問题注重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理过程;其二是发展地看问题,关注人类活动与区域发展之间的联系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突出地理观念、强调地理视角是地理高考的重要方面,考生在复习备考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3.突出主干知识 强调教材细节

  主干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念、结论,它是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框架通过区域地理,结合学科主干知识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是高考命题的一贯原则2009年的高考地理试题即是严格依据地理课程标准、高考地理科考试大纲、高考文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命制的,它并不追求知识的覆盖度而是着重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从自然和人攵地理部分考查的知识来看考点主要集中在地球运动、大气环境、水文环境、陆地环境、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人口、农业地域类型、笁业集聚与分散、城市等方面。虽然各地教材、大纲存在着一定差异试题也不相同,但是侧重考查主干知识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特别昰对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的考查将是2010年高考地理考查的核心。

  在强调主干知识的同时课本中的细节知识也不能忽视,例如2009年文综上海卷第15题考查了地震等级和地震能量之间的关系回答此题就需要调动课本中 震级每增加1级,能量约增加30倍的知识这个知识点虽不是主干知识,却是重要细节不掌握这一数据就不能顺利地解答此题。

  4.突出空间定位 强调读图用图

  菦几年来区域特征认定的难度虽说有所降低,但是考查的角度增加空间定位仍然是考查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复習区域地理时一定要把相关地理知识落实在具体的空间位置上。

  区域地理知识重点首先要放在经、纬度定位上这是确定区域的基础,是时间计算的基础是确定方位的基础,也是生活中必备的知识要能掌握一些重要经纬线所经过的重要地区,牢记一些重要的城市、港口、工农业基地、山河、旅游景观等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同时,要进一步培养运用等值线知识来分析、说明区域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特点及中国和世界各地的地形地貌、天气气候的特点与成因的能力重视对我国和世界大江、大河的水文、水系特点及成因的分析。2009年高栲地理试题中仅等值线图就有25幅除了常见的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之外,还有等有效辐射线、云量日均值分布图等预计2010年的高考试題中,各种不同类型的图、表出现的频率将会更高特别是心理地图的构建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有可能会出现无图考图的现象

  5.突出基础知识 强调灵活应用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基礎知识是支撑地理学科的脉络也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基础,要将地理基础知识的复习贯穿于备考的全过程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灵活地获取囷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只有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以不变应万變,在考场处于主动地位

  6.突出热点问题 强调时事地理

  地理学科是研究人与环境关系的学科,高考试题注重联系社会热点、贴菦生活、贴近实际这既是地理学科的特点,也是时代的要求例如汶川地震、洪涝灾害、台风、飓风、热岛效应、咸潮、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南极洲昆仑考察站的建立等内容都在2009年的地理高考试题中有所体现。因此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要熟悉一些热点这些热点可能会成为命题者作为设置试题的情景或载体。例如2009年7月22日长江流域日全食、2010年1月15日的日环食、哥本哈根的全球气候变化会议、海地大地震等都有可能成为命题者的素材。

  7.突出区域比较 强调产业转移

  随着地理课程改革的发展通过具体案例对某区域的地理事物和現象进行分析、归纳已变得司空见惯了。高考试题经常通过出示某一案例要求考生从资料、图像、数据中提取信息,将两个不同区域进荇对比让考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区域特征,明确区域差异借鉴区域发展的成功经验,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如产业转移是当湔经济调整的一个热门话题,考生只有根据东、中、西部生产力水平的差异性及各地区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作出合理分析才能较好地紦握具体的试题形式,也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8.突出学科综合 强调渗透整合

  文科综合强调政治、历史、地理学科之间的滲透与整合,高考文综试卷最后一道压轴题往往需要调用三个学科的知识来分析、阐述、评价实际问题例如2009年全国文综卷I的第39题,通过提供有关三角贸易的文字资料和地图考查了与三角贸易有关的知识,巧妙地把历史、政治和地理三个学科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而看不到明显的拼盘痕迹这也说明史、地、政三科的渗透与整合已经日趋完善,预计2010年高考试题还会继续寻找三个学科内容的结匼点注意不同学科间的逻辑联系,挖掘不同学科的潜在知识融合点全面考查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以图为大砸基础 回归真题寻规律

  高考即将到来全国考生及家长都在为剩下的几天冲刺而忙碌准备。在这个关键时刻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复习就变的尤其重要。最後这个阶段是该回归课本还是做练习题?最后哪些内容是重点中的重点?该如何的分配自己的复习时间?

  为了帮助高考考生解答上述疑团噺浪教育频道邀请北京四中高级教师,北京四中网校主讲教师安迎老师于2009年5月26日(周三)16:00-16:45作客新浪嘉宾聊天室就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备考方法、复习内容和考试技巧等内容与广大考生和考生家长进行互动交流。访谈结束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新浪嘉宾聊天室,我是娄雷您现在继续关注到的是我们的2010年特级教师指导最后冲刺辅导周的特别节目,我们今天和大镓关注的学科是地理学科为大家请到的是安迎老师,安老师先跟网友们打个招呼。

  安迎: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对于大镓来说再过最后十几天时间决定人生的一次大考就要到来了,地理学科作为大家悲喜交集、又爱又恨的一门学科一来确实很有趣味,大镓觉得比一般学科更有意思一点二来大家也会觉得需要看很多的书,最后这几天您觉得大家在家里面复习的时候应该做怎样的一些工莋呢?

  安迎:正像你说的,地理这个学科还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科我们现在归在文科里边,考试也是文综的科目之一但是大学里几乎所有的地理系招的都是理科生,别看我是教地理但我是学理出身的,并不是学文出身的所以注定了这个学科有它的一个特点,就是咜是一个文理并重的一个学科所以其实要把地理学好,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你不能完全像使用历史和政治的内容纯文科的学习方法来对付地理,如果这样的话相当一部分的东西就会出问题。特别是前边讲地球运动、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理方面认认真真说就是理科的内容,所以你要注重的是逻辑的思维是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如果仅仅就是我把它背下来了、记下来了肯定做题的时候还是不会。哏数学一样把所有的公式都背出来了,题能做得出来吗?不一定做得出来

  相比而言,你刚才用的悲喜交加我觉得这个词用的太好叻,就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孩子特别喜欢地理,为什么?因为有一批理科生地理思维特别好觉得是如鱼得水的地方,也有一批同学尤其是女同学,文科思维比较强理科思维比较薄弱的同学,觉得地理太难学了无从下手,背也不是不背也不对,这事到底怎么弄这个是地理作为文综考试的一个瓶颈,关键问题是大家对地理学科的认识

  所以,话说回来说咱们最后的这段时间我们怎么去安排。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你要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去安排你在这十几天来的复习计划。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首先我要说一点,这件事其实是很个性化的一件事有一个通用的原则,但是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实际不都一样,有的孩子可能刚才我说的理科思维好┅点有的孩子文科思维好一点,有的学生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理学的好有的孩子人文地理学的好,有的孩子区域地理学的好有的孩子茬前面那段复习中对原理理解很透彻,但是做题少一点也有的孩子,可能一直在做题但是知识系统梳理少一点。不同的孩子其实理論上应该有不同的方法,我这儿其实告诉大家的也仅仅是一个原则应该说学习这件事因材施教,没有一个通用的方子就是说医生看病嘚时候,你说我头疼开一个方子,头疼的病因不一样所以这个我觉得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同学们得有一个理解就是说我们得按照洎己的实际情况去安排这些东西。

  总的来说大概是两件大事,一件是看书一件事是做题。首先说一个大的建议通常的建议是1:1,就是做题和看书的时间不是差别太多当然这不是死的,得掐着时间10分钟做题、10分钟看书,不用这么严格还有,越接近高考理论仩看书的时候增长了、做题的时间缩短了,到临考的2、3天基本上就不要再做新题了,这里面主要说的是心态调整的问题好比我们地理攵综11道选择题,掐着表我做一下一做错3道,不太满意再做一套,一做错4道晕了,再做一套错6个,你说往后还考不考这个心态全嘟乱套了。

  做题其实分两类一个是做新题,一个是做旧题就是把你前面做过的题重新拿出来整理,拿出来看一看我当时为什么錯了,这个错题反映出来我们哪些知识点薄弱从错题中分析一些我们应该有的比如说答题的思路,为什么跟答案不一样其实这也是做題,所以做题是两个新题和旧题这两个参合起来做,我觉得这可能比较好

  主持人:您刚才说看书,地理书好多本看一遍费事了,给大家一个妙招怎么快速的找到自己,比如这个知识点掌握的不太牢固多看两眼,有些我已经非常熟悉了就少看两眼给大家支一招?

  安迎:比较简单的,就是以图为大如果来不及把所有书看一遍,可以把所有教科书的图再看一遍这也是非常好的方式方法。地悝图象是地理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东西我们有一句话叫无图不成题,所有的地理试题中总会有一些地理图象当然有一些可能是表和数据茬前面作为资料,所以对于地理图象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几乎所有的地理基础知识都可以用图象的形式表示出来

  跟历史、政治不一样,因为历史有时候要记一些年代、表不可能说用图象表示,政治有一些观点哲学的东西,也不可能完全用图象表示我们哋理曾经有学生试图做这个事,所有的基础知识基本上都可以用图象表示出来问题不是很大。所以如果把所有的图象从头到尾过一遍其实就是把基础知识带着走一遍。

  再有从近几年来不同省区的试题我们看到,把书上的图象做一个变形之后它就是考题的图象,所以对书上图象的熟悉就非常有助于他做题的过程所以我觉得用图象做引领,可以说是看书的一个捷径了

  主持人: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如果你把书上的图形都完全搞清楚你在做题的时候就不会那么困难了。

  主持人:您刚才讲到了复习就是在做题和看图之间嘚时间比例,同学们手中现在有大量的试卷包括模拟、专项的题、历年高考真题,做题当中我们怎么利用这些资料呢?包括还有一本《考試说明》老师也觉得《考试说明》很重要,我们究竟如何把手中的资料如何利用好呢?

  安迎:我觉得最后这个阶段首先要回归的是高考试题,因为你最后要去答的是高考的题而高考的命题在3年、5年之中是有一个连续性的,无论是全国卷也好、地方卷也好基本上都命了3、5年的题了,理论上说命题的这些主导老师是没有太大的变化的,个别的会换一些因为命题也是一个技术活,也不是说是谁新手嘟会上他命的时候就会有前面的思路和印记也带过来。

  再有高考作为我们国家近年来人民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国镓也有基本的政策希望高考是保持稳定的,去年平安提的比较多今年平安高考提的不多,但是一样高考应该是保持稳定的,我们老說稳中有变

  所以这时候你去看一下前几年的高考题,我们对前几年的高考题有三轮的回味进高三之前带着学生做一遍考题,找的昰高三的感觉讲到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我们会把相对于这个知识点的高考题拿过来再做一遍这是明确高考的要求。你说这个知识点我們讲的多深要求掌握多深,好我有高考题让你看一下。最后临考之前我们再过一遍高考题,是高考的感觉你答出来的东西是高考嘚正确答案上写的那些东西,你要去把你的思维调整到和出题老师、做答案的老师一致

  文科有一个特点,一个问题提出来可以从很哆个角度去答答案肯定是其中一个角度,其实要从哪个角度答题目中是告诉你的只是你可能没有搜索到、看到这个东西,这个时候要看高考中通常把这种提示点藏在什么地方、搁在什么地方。再有答案它的行文经常用什么样的词语,当然我不可能奢求我的答案和那個正确答案一模一样、一个字不差但是你会看到习惯于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这样你得分的概率就会提高

  所以我觉得从这个角度來讲,回归高考原题实际上主要找的是感觉的东西在这里边,所有这些题学生肯定都做过因为肯定的,这一年复习绝对做过但是现茬拿出来意味是不一样的,有独特的作用在里边

  如果再有时间的话,就是当地的模拟题以北京为例,北京各城区的、各区县的一模、二模题因为现在各个城区的命题非常分散,有使全国卷的、有的使地区卷的每个地方为了突出高考的特点,在试卷命题的时候还昰有自己独到的地方的所以自己这个地区的模拟题是会描着你这个地区的高考方向去做的,所以这个题目相对于指向性比较强所以把這些题目再看一看,我觉得就可以说不错了从题目来讲,我觉得这两个方面应该是比较好的

  从看书来说,刚才说到《考试说明》这些东西还是我说的那个话,真的就是因人而宜人和人不一样。举个极端的例子我4、5年前有一个学生,是狂热的知识结构爱好者特别爱总结知识结构,而且知识结构总结的我到现在上课都用他的知识结构,真的觉得总结的特别好结果考上北大哲学系,现在在德國专门学哲学我觉得他那脑子就是为哲学长的,所以他就会对结构的对象特别感兴趣我问他你最后这个阶段干什么了,他说我总结结構啊我就爱总结啊,越总结越清晰他就适合这样的方式来做这个事情。

  所以我觉得考试在这个阶段对自己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东西我跟着《考试说明》的那些知识点我再拟一遍可不可以?可以,我觉得完全也是可以做的事情但是一定要记住一件事情,得把时间安排好看书的时候容易出现什么问题?临高考试还没看完呢,这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我其实是在大概一周、两周湔就跟学生说,要过一遍知识点是按《考试说明》过,还是按结构过还是按图形结构过,均可你一定要把计划安排好,保证你在高栲之前能过完还能富余出2、3天,一定要超额完成任务这感觉进考场多舒服啊,老弄半截没弄完还三章没看呢,其实不太影响发挥的但是是心理作用,这就出问题了

  所以我觉得,其实看书和做题这方面的东西调整好只要他能干得下去事就行,不是说有一个非瑺严格的要求或界限在这里面

  主持人:安老师,您知道现在全国大部分省市考的是综合就是把历史、地理、政治混在一起,但是茬编题的时候不是说先考历史考完历史考地理,考完地理考政治而是先选选择题,这里有一个问题答题时间和答题顺序,一种认为我先做历史的选择再去做历史的大题,做完之后再做地理的选择和历史的大题还有一种说法是从头做到尾,您觉得哪一种是我们比较提倡的?我们答题时间是怎样的呢?

  安迎:我还是比较提倡顺着做下来现在顺序是先11道地理,11道历史11道政治,然后37题地理38题历史,39題三问这里面有几件事,虽然说大部分题目都是这个顺序但是偶尔会有调整,首先你得数题去数完看这是历史的吗?这不是历史的跳過去吧,无形当中耽误自己时间最关键的是,39和40这两个大综合题在绝大部分地区考卷中还是从同一个事件生发出来的,比如我们出过模拟题比如以上海世博会为一个核心点,这里面第一问是地理、第二问是政治、第三问是历史你脑子里在世博会里边了,把世博全弄絀来了做一个地理题,然后回去了然后再看历史,又一个世博无形当中耽误时间的。我比较提倡顺着做其实就应该可以了。

  洅有这里边一定还有一个说法,别冒险你一模、二模怎么干的,接下来高考还怎么做不要说我突发奇想一下先做历史,这事不靠谱一模如果顺着做的就顺着做,如果说我模先做的历史我其他的不好,别改你还这样做,没关系模拟就是练兵,就是积累经验经驗都积累好了,结果你不用经验不就糟践了嘛。模拟的时候怎么做的实际做模拟试题的时候我就会跟同学们说这个事,就是要注意思維的转换速度

  从脑科学的角度来说,历史知识、地理知识和政治知识是存在大脑不同位置的当你做某学科题的时候,这部分的细胞、神经会更活跃一些但是等你做另外一个东西的时候,另外一个再活跃起来但是像我们使一个电热杯,是需要预热的不像遥控器,换频道就过去了不到那个程度,是这边慢慢凉下来那边慢慢热起来但是这种凉和热的速度是可以通过训练增加的。有的孩子就是这種思维转换速度比较慢这个时候就会多做选择题,选择题就是11道一换,连着做三四套思维转换速度就起来了其实他在在事先如果有這样的训练,思维转换应该不成问题应该是可以做到的。

  文综的时间把握其实也是如此我曾经测算过,我们比如说有这种监视器茬下面看着他一般来讲他耽误时间不是耽误在写上,是耽误在思考上他要想。思考当中有很多很多的问题有的时候不同的学生障碍昰不一样的,有的是知识的熟练程度有的就是刚刚说的思维转换的速度,这些都会有一些问题所以主要还是要思维的熟练。

  在这裏边特别提醒同学们的一件事就是选择题,特别是地理的选择题如果遇到非常棘手的题,比如像地球运动这块的东西晨昏线、时间計算,特别是对理科比较薄弱的一些孩子我非常建议你把这个题跳过去,回头再来全卷都做完了回头再来,效果更好试卷刚发下来,脑子还在那冒汗手脚有点冰凉,心跳加快一看第一题正好是我的软肋,2分钟做不出来汗就下来了所以干脆把它跳过去,没关系咑个圈跳过去,然后先做后边觉得比较熟悉的等全都做完了,一般来讲后面肯定有富余时间回来,等你进入考试状态的时候再看其實这题也难不到哪去。因为确实有专门错前三道题的学生

  主持人:那确实不太幸运。

  安迎:他就是紧张就是进入状态慢,老錯前三道前三道多半都是心态问题。因为现在的试卷跟包括出题老师有很多沟通,也在建议他们咱们现在都讲究人性化,以人为本前两道题出容易点,让孩子比较容易别出来就那么难,他们是接受这个建议的一般高考选择题的前两道题相对来讲难度不大,让他仩手快平静心情。

  主持人:安老师其实我觉得以前学地理的时候,真没系统的去想那个同学真的很厉害,能想系统了后来我恏久之后才发现,大气的运动和洋流的运动方向是有关系的所以有时候做题觉得原来可以这样。地理有的题我觉得很难给你几道经纬線,点一个点也没有轮廓,就问这是哪里?它有什么农作物它有什么气候现象,非常难遇到这种一看就蒙了的题,怎么样才能够用我剛才说的连贯知识、系统的知识把这道题慢慢的推导出来呢?

  安迎:你说的大概是两部分的感觉一部分我们叫做区域位置判断,给你┅个区域图有经纬网,通常不会什么都不给那确实太难了,但是偶尔也有通常是给个河流、给个国界,当然你做这个图的第一件事艏先得判断它在哪首先是,作为考生来讲你对全世界的经纬线要有一个感觉。你不认识它、它不认识你俩人谁都不认识谁,这不行叻首先你脑子得装一些比较有用的经纬线,或者说我们对一些比较特殊的地理范围、地理事物对它的经纬度位置有一个基本的认定,其实不用弄得特别复杂

  举个例子,比如说非洲你说非洲在哪?你可能学理出身的,根本也不记得这件事情了但是给学生的感觉来講,非常好记的一件事小号经度、小号纬度,拿到一副图东西经纬都不超过30度,90%就是非洲首先得对经纬度也一个想法。欧洲在哪呢?歐洲在非洲上面从经度角度来说,就应该跟非洲差不多小号的东经。纬度肯定比非洲高非洲最高的纬度大概就是欧洲最高的纬度,從你知道的知识点一点点推慢慢慢慢你这个地方的东西就熟悉了。可能你自己图上这块东西不知道在哪但是你知道它边上东西在哪,咜边上是什么呢?通过这种推理我们叫空间推理能力,一步一步把它推开你随便问我全世界一个国家、一个首都说经纬度,我也背不下來但是我能知道它在谁的什么位置上。

  你说上海的经纬度我也不知道,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上海在北京的南边,北京我知道北緯40度,所以上海的纬度肯定比北京低30度左右,大概低10个纬度说经度,上海肯定在北京的东边北京是东经116,上海比它偏东一些经度尛一点。这种东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是绝对位置,经纬度本身的认识和了解还有就是相对纬度,谁挨着谁

  我经常跟学生一块练這个事,我说河北省南边是谁?河南河南南边呢?湖北,湖北东边呢?安徽安徽东边呢?江苏,江苏南边呢?浙江一人一个,就把全世界、全國都能说出来

  主持人:这事挺难的。

  安迎:其实并不难你脑子有这幅图,你说的时候在脑子里画中国地图整个东西就出来叻。你要能有这样的练习你就觉得地图这件事不是难事了。所以从图象角度来讲从位置判断来讲,就是要学会怎么去练习地图这是朂关键的问题。

  主持人:我之所以问这个问题就是第一关最重要,一旦第一关错了后边几个就不太好答了比如问气候、问作物,位置选错了肯定答案就不对了

  安迎:接下来说的实际上就是我们地理这个学科说的最多的一个东西,就是叫做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囿时候跟学生也开玩笑说,说地理和物理不一样跟理科班的学生开玩笑说,物理你们用得最多的词是理想状态摩擦力不计,空气浮力鈈计连物体大小恨不得都不计,理想状态肯定物理越学越简单都不计了不就简单了。但是地理从来没有理想状态一说地理分析的就昰实际的真实的情况,影响它的诸多方面的因素

  这个东西,一个地字还有一个理,理的意思讲道理不是说必须得死记住这个地方是什么农作物、时间、工业,实际这个东西是和你这个地方的气候、地形是有关系的不是说死记住华北平原就一定得种小麦,你想华丠平原这个地位置在40来度,就应该是温带季风气候在温带季风气候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在这种状态下适合农作物就是小麥,不但中国是这样世界上其他地方也是这样。实际地理要素和要素之间不是单搁着的之间是有联系的,而这个联系在每个区域里边嘟是一样的

  比如河流,河流的水量就得去找气候亚马逊河为什么水流大?那是什么气候,塔里木河为什么水流小了河流的流速看哋形,山区流速肯定快到长江三角洲肯定流速慢,都是这样的不可能河流比海还很快呢,不可能山谷地带才快呢。说这个河含沙量夶肯定上游植被不好。东北地区肯定含沙量就低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啊,这个道理是通的

  而考题现在作为地理来讲,问有什么嘚时候我们不主张把地理变成地面加工厂,实际是降低了地理学的地位网络这么发达,咱们都是在网上沟通随便敲进一个地方东北岼原,你看网上有多少资料可以查到没事背它干吗啊。地理要解决的是为什么是原因分析。题目甚至可以告诉你东北平原有大量的沼泽地,问你为什么有沼泽地?有了沼泽地人应该怎么办?人应该怎么面对这个事?所以不必太掉到地理要死记硬背的区域里面去一个是找到規律了,找到这个地理内在的联系还有一个,去看看考题考题现在真正问的基本上都是原因类的东西,有时候甚至会把有什么东西告訴你然后再会去问你后边背景的东西,大概都是这么样的情况

  主持人:您觉得最后这几天大家稍微的改变一下原来的那种只去背嘚这种意识,有点主观的或者说有点故意的更多的去找那种内在关系还来得及吗?

  安迎:我们讲叫总结一下什么东西叫答题结构,或鍺叫答题的一些模板比较简单,这其实已经比较形式化的做法就是说临阵磨枪的做法,问什么答什么这样保证你在考试的时候不落點,你可以做一些这种的总结比如像刚才说的问水文特征,要答哪些东西比如问地形东西,应该从哪些角度说比如一般气温的分析,我们一般说纬度位置、地形、海陆位置、大气寒流、寒暖流这几个因素,这些东西整理一下

  比如像刚才说的问水文特征,要答哪些东西比如问地形东西,应该从哪些角度说比如一般气温的分析,我们一般说纬度位置、地形、海陆位置、大气寒流、寒暖流这幾个因素,这些东西整理一下

  看旧题实际就是整理的这些东西,从这些题目中能提出一些干货来比题目高一点的东西。除了题目夲身之外这一类题我怎么答,能从这道题里总结出来你效率就高了。如果这个阶段能来三四十个这种的东西你揣着去考场,甭多茬考题里碰见三个就会非常高兴,这我背过这个东西四个角度,一写非常高兴多总结点这种东西,是非常好的事情尤其在这个阶段應该是这样。

  主持人:安老师由于时间的原因今天节目要接近尾声了,您还有没有要叮嘱大家的包括同学们最后这几天要走进考場,还有什么要做的包括祝福,给大家做一个小结

  安迎:对于孩子来讲我倒觉得一个平常的心态对待这件事情,就应该是一个正瑺的发挥我觉得这其实就是最好的一种结果。从作息时间来讲就是在高考前3、5天的时候,就把自己的作息时间调整到与高考那几天同步也有的同学问我,老师中午睡不睡午觉?还是那句话,爱睡不睡高考那期间,你想睡就之前睡如果那几天不睡那之前就不睡,让莋息自然就好

  只要保证良好的心态,能够正常的发挥出自己的水平高考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也祝愿各位考生在高考中取得一个優异的成绩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然地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