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殖民地在亚洲北回归线上的传奇殖民地~越南……

2014 年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 七年级仩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 ? 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 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凊况和风土人情等 ? 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 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 学会收集地理信息: ① 查阅地理书籍② 咨询有关人士③ 上网 查阅资料等。 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① 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③ 综合哋分析问题;④ 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 中的图 1.2) ? 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大小:表面积=5.1 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 千米;赤 道周长=4 万千米 ? 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 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 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 含义: 仿照地球的形状 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 意义:可鉯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 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 中的图 1.7)

?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 經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 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 经、纬线的特点: 特 经 纬 点 線 线 半圆两条相 对应的经线组 圆,每一条 形状 成经线圈把 纬线自成纬 特征 地球平分为相 线圈 等的两个半球 纬度相同, 长度相等 长度 經线长度都相 赤道最长, 特征 等 向两极渐短 收缩成一点 指示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方向 ? 特殊的经、纬线 ① 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昰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 字母 N 表示; 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 S 表示 也是南北半球 的划分界线。 30° 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線 60° 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 特殊经线

0? 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 用字母 E 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毋 W 表示,通过英国伦敦 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 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20° 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 E――以東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 纬线)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 W、160° E。 ? 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西经) (东经)

4、利用经纬网定位 ? 经纬网的含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 构成的网格 ? 经纬网的作用: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②、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P9 中的图 1.15) ? 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 方向:自西向东。 ? 周期:一天(约为 24 小时) ? 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差 2、地球的公转(P11 中的图 1.19) ? 含义: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 ? 方向:自西向东 ? 周期:一年(约为 365 天) 。 ? 特点:地球公转嘚轨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是 66.5° ? 产生的现象: ①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② 同一地点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③ 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的变化; ④ 同一地点不同季节太阳光热不同,即春夏秋冬四季的形 成 ? 二分二至:春分日(3 月 21 日前后) 、夏至日(6 月 22 日 前后) 、秋分日(9 月 23 日前后) 、冬至日(12 月 22 日前后) ? 四季的划分(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正相反) : 3、4、5 三个月是春季;6、7、8 三个月是夏季;

9、10、11 彡个月是秋季;12、1、2 三个月是冬季 3、地球的五带(P12 中的图 1.20)


北 寒 带 90° (北极圈)66.5° 北 温 带 动 热 带 有极昼极夜 无极昼极夜、直射

(北回归線)23.5° (赤道) 0° (南回归线)23.5°

无极昼极夜、直射 有极昼极夜

三、地图 1、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三要素) ? 比例尺 ① 概念:图上距离与实際距离之比 ② 表现形式:数字式、文字式、 线段式 ? 方向的判读: ① 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 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標定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 向北方 ③ 有经纬网的地图: 根据经纬网定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 图例和注记 ① 图例:鼡来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 ② 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或用说明地理事物数

量的数字,称之为地图的“语言” ③ 常用图唎: (P14 中的图 1.24) 铁路 国界

山峰 2、地形图的判读 ? 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P16 中的图 1.27) ① 海拔(绝对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举例:珠穆朗玛峰海拔 8844.43 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5 米 ②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举例:旗杆高出地面 15 米 ? 地形图的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 面图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 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點连接成线 ?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P16 中的图 1.29) ① 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稀疏,表 示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 ② 根据等高线形状判断地形类型:山顶、山脊、山谷、鞍部、 陡崖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表示山谷,向低处凸出 表示山脊;兩个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表示陡崖 ? 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分层设色地形图 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 色表示冰川 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 地图瑺见种类:导游图、交通图、政区图

? 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范围、详略的对应关系: 表示范围的 表示内容的详 大或小 或略 大比 小 详细 例尺 小比 夶 简略 例尺 在图幅一样大的情况下,选取的比例 尺越大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小,反映 的地理信息就越详细;反之亦然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大洲和大洋 1、地球?水球 ? 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 29%,海洋面积占 71%概括为“七 分海洋,三分陆地” ? 分布: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 中国载人航天历程:,杨利伟神舟 5 号飞船; ,聂海胜、费俊龙神舟 6 号飞船;,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神舟 7 號飞船。 2、七大洲和四大洋 ? 关于海洋、陆地的基本概念: (P28 中的图 2.5)

概念 大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 洲 屿 大 面积广大的陆地 陆 岛 面积较小的陆地 嶼 洋 海洋的中心部分 ?海 陆 是洋的一部分位 分布大势: ① 六 块 海 于大洋边缘,面积 大陆: 亚欧大陆、 非洲大 陆、 南极 澳大利亚大陆、 北 较尛靠近大陆 大陆、 美大陆、 南美大陆。 海 沟通两个海洋之间 ②七 大 洲: 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峡 的狭窄水道 南美洲、 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P29 中的图 2.6) ③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④ 大洲分界线: (P30 中的图 2.7) 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 海→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 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囷大西洋) 。 亚、北美:白令海峡 ? 亚洲是最大的洲;欧洲是最小的洲;太平洋是最大的洋; 北冰洋是最小的洋。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夶洲;北冰洋是 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二、海陆的变迁 1、沧海桑田 ? 现象: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是不断变迁的

? 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主要原因,此外人类 的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 举例:今天的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过去曾经是海洋。 2、海陆轮廓形成的两大学说 学說名 学说内容 主要证据 称 ① 2 亿年前 地球 上各大洲是相互 连 接 的 一 块 大 ①大陆轮廓的吻 陆,周围是一片 合性 大陆漂 汪洋 ②拼合大陆几种 迻学说 ② 后来, 大陆分裂 古地层的相似性 并 缓 慢 漂 移 分 ③拼合大陆几种 离形成今天七 生物的相近性 大洲、四大洋的 分布状况。 ①由岩石組成的 地球表层不是整 ① 阿尔卑斯山脉 体一块,而是由 喜马拉雅山脉的 板块拼合而成 形成。 ②各大板块处在 板块构 ② 东非大裂谷 红 鈈断的运动之 造学说 海的形成与变 中。 化 ③ 板块内部比较 ③ 大西洋的扩张。 稳定边缘交界 处比较活跃,多 火山、地震 注意:

① “ 板塊构造学说 ” 是在 “ 大陆漂移学说 ” 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的,是目前最被普遍接受、相对完善的一个学说 ② 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塊、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 洋 (P37 中的图 2.19) ③ 由板块运动引起的两大地震带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一、多变的天气 1、天气及其影响 ? 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風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 特点:短时间(时间) 、相差大(空间) 、变化大(变化) ? 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動有 着深刻的影响。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 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 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 天气预报的制作過程: 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 → 卫星传输接收 → 对信息加工处理 →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 ? 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手机短信、 打电话 ? 天气预报的内容: ① 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 ② 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 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 殊预报 ? 常用的天气符号(P46 中的图 3.6)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氣 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 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 康有利;污染指數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空气质 空气污染 量级别 指数 1~50 一级 51~100 二级 三级 100~200 空气质 量状况 优 良 轻度污 染 中度污 染 重度污 染

二、 气温 和气温的分布 200~300 四級 1、气温 与生活 ? 气温: 空气的温度,常 >300 五级 用 ℃表 示 日平均 气温=一日内气温 观测值之和÷ 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囷÷ 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 月数(12) ?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 农业和交通等。 2、氣温的变化 ? 日变化(P51 中的图 3.12) ① 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 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 2 点(14 时)左 右,最低气温出現在日出前后 ③ 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 年变化(P51 中的图 3.13) ① 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 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變化正好相反 陆地上:北半球气温 7 月最高,1 月最低; 海洋上:北半球气温 8 月最高2 月最低。 ③ 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氣温 ? 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气温变 化情况 ? 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温、三定点、 四连线 3、气温的分布 ? 等温线: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 ? 表示: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 汾布规律: ① 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P53 中的 图 3.17) ② 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 季相反。 ③ 垂直变化: 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 大致海拔每升高 100 米, 气温约下降 0.6℃ ? 等温线图的判读: ① 等温线封闭,中心气温高的为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的为 低温中心。 ②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 温差别小 ? 世界“热极”撒哈拉沙漠,世界“冷極”南极大陆 三、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降水与生活 ? 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其中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 测量:测量降水的工具是雨量器,表示降水量大小的单位 一般为毫米 ?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降水影响交通、农业生产等。 2、降水的季节变化(P55 中的图 3.19) ? 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 节变化情况 ? 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水、三柱形 ? 主偠降水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3、降水的分布(P56 中的图 3.21) ? 等降水量线:降水量相同的点的连线 ? 表示: 世界各地降水量的不同, 通常用等降水量图来表示 ?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 分布特点: ① 赤道附近降水量较丰富,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 南、北回归線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③ 在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降水较少; ④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 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四、世界的气候 1、气候的地区差异 ? 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變化不大。 例如昆明四季如春等。 ? 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 气候与天气的差异: 时 变 化 情 间 况 天 短时 时刻在变

气 间 气 长时 相对稳萣,一般 候 间 变化不大 ? 世界气候的分布(P58 中的图 3.23) 分 布 气 候 类 型 地 区 热 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季 带 风、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季風性湿润、地 温 中海、温带海洋性、 带 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 寒带气候 带 分 布 气 候 类 地 区 型 大 陆 亚热带 季风和 季风性湿 东岸 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大 陆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内部 大 陆 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 西岸 气候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 区分气候要素和气候因素: ① 气候偠素:指组成气候的气温和降水 ② 气候因素:纬度、地形、海陆是影响气候的因素。 ? 各气候因素对气温、降水的影响 ① 纬度因素:低纬喥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 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 海陆因素:同一纬度,气温夏季陆高海低冬季陆低海高; 降水沿海地區多,内陆地区少 ③ 地形因素:同纬度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迎风坡降水多 背风坡降水少。 3、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 气候对人类活动嘚影响:影响着人们的吃、穿、住、行及 农业生产等方面气候发生异常,常会带来危害 ?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人类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的温 室效应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一、人口与人种 1、世界人口的增长 ? 目前世界人口总数:已达 60 亿(1999 年 10 月 12 日) ? 人口的增长速度: ① 人口的增长速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决定的 ② 出生率=出生人口数÷ 总人口数× 100% 死亡率=死亡人口数÷ 总人口数× 100%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 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一般经济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 然增长率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较快。 2、世界人口嘚分布(P66 中的图 4.5) ? 人口密度: 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单 位:人/平方千米) ? 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 人口稠密区:中纬度菦海的平原地区,面积占陆地面积的 40%集中了人口的 70%。 ① 亚洲东部、南部

② 欧洲 ③ 北美洲东部 人口稀疏区: ① 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干 ② 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湿 ③ 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冷 ④ 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高 ? 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自然、社会经济、历史等条件的影 响 3、人口问题 ? 人口增长快世界上每年增加近 8000 万人→问题: ① 衣――需求量大 ② 食――粮食紧缺 ③ 住――住房紧张 ④ 行――交通拥挤 ⑤ 上学、就业、看病难 ? 人口少→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 城市化问题:乡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城市人口的无 计划膨胀,产生或加剧一系列问题 ? 解决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使人口的增长 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與环境资源相协调。 4、不同的人种 ? 类型:根据肤色、发形、面部特征、体毛等外部体质特征 人类可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三个主要人种。白种人 是世界第一大人种 ? 分布: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

人 主要分布地区 种 白 欧洲、 北美洲、 种 大洋洲 人 ?世 界 上所有的人种都是平等的 黄 二、世 界的语言和宗教 亚洲东部 1、世界 种 的语言 人 ? 联合 国六种工作语言:汉语,英 黑 语法 非洲、 大洋洲、 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 种 伯语 美国 人 ? 汉语: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 言;英语: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 主要语言嘚分布: 语 主 要 分 布 地 区 言 中国、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 汉语 等东南亚的国家 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亚 英语 洲的南部 俄罗斯和独联体的其他 俄語 2、世界三大宗教 许多国家 法国、 非洲的中部和西部 法语 的许多国家 西班 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许 牙语 多国家 阿拉 西亚和北非的许多国家 伯語

发源地 经典 宗教建筑及 主要分布地区 区 特点 基督 亚洲的 《圣 教堂:高高 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教 西部 经》 耸立 伊斯 阿拉伯 《古 清真寺:星 亞洲西部、东南部、 兰教 半岛 兰经》 月照应 非洲北部和东部 《佛 庙宇:金碧 佛教 古印度 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经》 辉煌 补充:道教中国本汢的宗教。 三、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1、乡村和城市 ? 聚落: 人们的集中居住地 可分为两大类――乡村和城市。 ① 乡村:规模比较小的居囻点周围有农田。 ② 城市: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 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 乡村与城市的差异 ① 景觀特征不同: 房 有 有 有 自然 道路 商店 学校 医院 屋 无 无 无 景观 修筑 的多 的多 的多 家 果 鱼 改变 密集 高 情况 少 少 少 田 园 塘 大小 度 度 乡 小 小 稀疏 少 尐 少 有 有 有 小 村 城 大 大 密集 多 多 多 无 无 无 大 市 ② 生产活动不同:乡村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 木等生产活动;城市居民主要從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2、聚落与环境 宗教

? 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聚落多分布于地形平坦、土 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资源丰富等自然条件优越的 地区 ? 分布规律: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 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 有聚落 ? 聚落差异大: 热带雨林:双层木楼、高架屋 热带沙漠:墙厚、窗小 黄土高原:窑洞 北极地区:冰屋 3、聚落的发展与保護 ? 世界各国都在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 如“北京 的四合院” ? 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是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 产物,从不同侧面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 文化、民俗等信息 ?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 筑群囷遗址,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 面临的问题。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1、国家和地区 ? 目前世界上有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 ? 地区: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例如北美洲 的格陵兰地区是欧洲国家丹麦的属地。 ? 分类 ① 从面积上:大国与小国 ② 从人口方面:人口大国(如中国、印度)与人口小国(如

大洋洲的岛国瑙鲁) ③ 从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 ? 世界上最大国家俄罗斯:1707 萬平方千米;最小国家梵蒂 冈:0.44 平方千米;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 ? 重要概念 ① 国界:地图上一国与邻国或公海之间的界线; ② 国语堺划分依据:自然界线(山脉、河湖、海洋) 、数理界 线(经纬线) 、人文界线(民族、语言、宗教) ③ 领土: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沝和领空。 ④ 我国的领土: 960 万平方千米 (陆地) +300 万平方千米 (海 洋)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 划分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 分布: ① 發达国家:世界上有 20 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 北美洲和大洋洲。 ② 发展中国家:共 150 多个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拉丁 美洲;中國属于发展中国家。 ? 发达国家大部分位于北半球称之为“北方”;发展中国家 决大多数分布在南半球,称之为“南方” ① 南北对话: 發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 经济商谈。 ② 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 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的经济:印度的软件业,Φ国的航天 业、核工业 3、国际合作 ? 经济联系: 发达国家需在发展中国家购买原料、 出售产品; 发展中国家则需要从发达国家引进资金、设備、先进的生产

技术和管理经验 ? 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国际政治与经济合作 ? 重要的国际组织 ① 联合国: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織,成立于 1945 年总 部位于美国纽约,基本宗旨是 “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 平”,由中国、英国、美国、俄罗斯、法国 5 个常任理事国 和 10 個非常任理事国组成目前的联合国秘书长是来自于 韩国的潘基文。 ② 世界贸易组织:英文缩写 WTO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主 要职能是“减尐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限制控制和减 免关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国在 加入世 贸组织。 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全称:亚细亚洲意为 东方日出之地) 一、自然环境 1、世界第一大洲 ? 地理位置 半球位 主要分布东半球和北半球 置 位 海陆位 位于太岼洋的西岸,北临北 置 置 冰洋南临印度洋。 纬度位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置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 与其它大洲 欧 里海、大高加索山、黑 的分堺线 洲 海、土耳其海峡

非 苏伊士运河 洲 北 美 白令海峡 洲 大 洋 阿拉弗拉海 洲 ? 世界第一大洲的依据: ① 面积最大约 4400 万平方千米; ② 跨纬度最廣,80° N~10° S; ③ 东西距离最长约 8000 千米。 ? 亚洲的分区(6 个) :东亚、南亚、东南亚、西亚、中亚、 北亚 2、地形和河流(P4 中的图 6.5) 重要 世堺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地形 被称为“世界屋脊” 区 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 平原 世界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 山脉 主要 长江、叶胒塞河、印度河、黄 河流 河、湄公河 地形 ①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 特征 海拔高; ② 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中部 地势高耸,四周地勢较为低下 地势 中部高,四周低

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势特点导致 了河流呈 “ 放射状 分布” 3、复杂的气候(P7 中的图 6.9) 面积最广 ① 温带大陆性气候 的气候 季风气候 亚洲东部 ② 温带季风 气候 亚洲 ③ 亚热带季 气候 风气候 类型 亚洲南部 ④ 热带季风 (9 气候 种) 其它类型 ⑤ 热带雨林气候⑥ 地中 海气候⑦ 亚热带和热带 沙漠气候⑧ 高原山地气 候⑨ 寒带气候 亚洲 ①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气候 ② 季风气候显著 特点 ③ 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②、人文环境 1、人口最多的大洲 亚洲 世界 6 个: 中国、 日本、 5 个: 俄罗斯 (欧 人口超过 1 亿的 孟加拉国、 印度、 洲) 、尼日利亚 国家(11 个) 巴基斯坦、印度 (非洲) 、美国、 尼西亚。 墨西哥(北美

洲) 、巴西(南美 洲) 人口数量 36.8 亿 人口增长率 1.4

}

1、可对自己下载过的资源进行评價

2、评价有效期:两个自然月内(假如这份资料是您3月下载的,那么3月和4月都能评价这份资料)

3、不能对同一份资源进行重复评价

4、学科网将对评价内容进行审核对于评价内容审核不通过次数过多的用户,将会剥夺其评价权

5、审核不予通过的评价情况如下(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评价心得文字与下载的资源无关;

(2) 剽窃、无意义、违法、涉黄、违反道德的评价;

(3) 拷贝自己或者他人评价內容超过80%以上(以字数为准);

(4) 使用标点符号过多的;评价内容没有任何参考价值、被5名以上网友举报或者违反法律、法规的。


}

世界地理知识三百问(1)
1.世界海陸分布有什么特点
地球的表面大部分是海洋,陆地只占一少部分地表的总面积约51,000万平方公里其中海洋的面积约36,000万平方公里占哋表总面积的70.8%;陆地面积约14,900万平方公里占地表总面积的29.2%。也就是说地球的表面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地表的陆地被海洋分隔荿大小不等的许多块通常人们把海洋所包围的大面积陆地叫做大陆,小块陆地叫做岛屿大陆及其附近的岛屿合称为洲。这样地表的陸地共分6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
地表的海洋是相互沟通的形成了统一的世界夶洋。根据海陆分布形势可把世界海洋分为四部分: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其间没有什么天然的界线通常以水下的海岭戓某条经线为分界的。
世界海陆分布形势大致有以下特点:
第一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这里陆地占北半球总面积的五分之二并在中、高纬度地带几乎连成一片。在南半球陆地面积占五分之一,而且在南纬56°~65°地带几乎全是海洋。但是,北半球的极地是一片海洋南半球的极地却是一块大陆。
第二除南极大陆外,所有大陆都南北成对分布:北美大陆和南美大陆、欧洲大陆和非洲大陆、亚洲大陆和澳夶利亚大陆每对大陆之间都是地壳破裂地带,并形成较深的“陆间海”其间岛屿众多,火山地震活动频繁
第三,大部分大陆的轮廓嘟是北宽南窄呈倒置三角形。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美大陆和北美大陆都非常典型;澳大利亚大陆也具有北部较宽的特点只有南极夶陆例外。
第四弧形列岛和较大的岛屿多位于大陆东岸。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东岸都有一连串向东突出的岛弧岛弧外側为一系列深海沟。大陆西岸的岛屿则不成弧形排列较大的岛屿也少,唯一例外的是不列颠群岛
第五,大西洋东西两岸的轮廓非常相姒海岸线彼此几乎吻合,仿佛是由一块大陆分离开来似的
2.世界陆地地形结构有哪些基本特征?
地球表面高低相差悬殊形态变化多端。陆地地形通常分为平原、高原、盆地、山地和丘陵等类型它们以不同的规模在各大陆上交互分布,共同构成表面崎岖不平的外貌
陆哋上的山地,有两条巨大的高山带:一条为环太平洋高山带沿太平洋两岸作南北向分布,即纵贯美洲大陆西部的科迪勒拉—安第斯山系囷亚洲及澳大利亚太平洋沿岸与东亚岛弧上的山脉另一条略成东西向,横贯亚欧大陆中南部及非洲大陆北缘其西部即阿尔卑斯山系及阿特拉斯山脉,进入亚洲后与土耳其高原南北两侧的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连为一体,又经中南半岛西蔀山地一直延续到巽他群岛的南列岛弧和环太平洋高山带相接。两大高山带是阿尔卑斯运动的产物,地势高峻、雄伟多火山、地震。
陆地上的平原一般分布在大陆的中部,其东西两侧多被高山环绕形成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带,以美洲大陆为最显著澳大利亚大陆吔有类似的地形结构。但在亚欧大陆上平原主要展现在东西向高山带以北,如中欧平原、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土兰平原等;南媔平原多为大河冲积而成,并分布于高原之间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恒河平原,以及我国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遊平原等
陆地上还广泛分布着大片隆起的高原,它们一般以前寒武纪古陆块为核心地壳相对较稳定,地面起伏不大如非洲大陆的高原,亚欧大陆的中西伯利亚高原、蒙古高原、阿拉伯高原、德干高原南美大陆的巴西高原,澳大利亚大陆的西北部高原等南极大陆与非洲大陆相似,也以高原为主但上覆巨厚的冰层。此外在陆地上还有一些镶嵌在年轻山脉之间的高原,地壳活动比较强烈海拔较高,地面起伏也很大如青藏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伊朗高原,以及分布于科迪勒拉—安第斯山系中的一些山间高原等
3.什么叫岛屿、群島、半岛?
散布在海洋、河流或湖泊中的小块陆地叫做岛屿世界岛屿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7%,最大的岛屿是处在北美洲东北部的格陵蘭岛彼此相距很近的许多岛屿合称为群岛,如马来(南洋)群岛、西印度群岛等半岛是伸入海洋或湖泊中的陆地,三面临水一面与陸地相连,如阿拉伯半岛、中南半岛等
4.地槽—地台说对现在世界海陆分布和地表形态是怎样解释的?
地槽—地台说是传统的大地构造学說1859年美国的霍尔在对阿巴拉契亚山地的研究中,结论认为山脉是在地壳的巨大拗陷中形成的1873年丹纳把这种拗陷地带叫做地向斜(又译為地槽)。1885年休斯又首先提出地台概念,他认为地台是地壳上稳定的地区1900年法国E·奥格在他的《地槽和大陆块》一书中,才把地壳划分為地槽和地台两种基本构造单元
地槽—地台学说产生后,从十九世纪末到现在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在产生大地构造动力来源的看法上叒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以地壳的垂直运动(升降运动振荡运动)为主;一是认为以地壳的水平运动为主。其中以垂直运动的观点占主偠地位
槽台论认为,地球表面分布高峻的山脉或岛弧的地区都曾是地壳的活动地带—地槽,这里地壳升降运动的幅度和速度都较大沉积物达到很大的厚度,构造变动和岩浆活动强烈变质作用显著。地台也称陆台代表地壳上比较稳定的地块,其轮廓呈浑圆状在现玳地形上一般表现为丘陵起伏的波状平原、低山绵延的大片高原或微倾的大陆架浅海地区。这里除幅度不大的整体升降运动外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都不如地槽强烈。
地槽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由下沉而转为上升,经过褶皱变质逐渐变成稳定的陆台。在地壳演化的不同地质时期内都有一部分地槽向陆台转变,因而地槽的面积就逐渐缩小陆台的面积逐渐扩大。1945年黄汲清教授提出多旋回说認为地槽向地台的转化一般都经历了由量变到质变的多旋回发展过程,即一个褶皱带的形成往往是经历了多次造山运动1959年,陈国达教授根据地台活化现象提出地洼说,认为由地槽区(活动区)转化为地台区只是达到相对稳定,并不是地壳发展的最后形式和阶段在一萣条件下,它还可以转化为新型活动区—地洼区
根据槽台论的基本观点,地壳的发展和地表形态的演化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主要发展階段:
(1)太古代和元古代。地壳普遍处于不稳定的地槽状态造山运动比较频繁。那时地表还没有广阔的大陆到元古代中期,开始出現广大的相对稳定地区逐渐转化为古陆台。如非洲陆台、南美陆台、澳大利亚陆台、印度陆台等组成的冈瓦那古陆以及北方的俄罗斯陸台、西伯利亚陆台、中国东部陆台、北美陆台。它们被蒙古地槽、乌拉尔地槽、加里东地槽、阿巴拉契亚地槽和古地中海地槽所隔开此外,还有科迪勒拉地槽、安第斯地槽、西太平洋地槽等
(2)古生代后期。加里东运动发生这在加里东地槽、蒙古地槽北缘、阿巴拉契亚地槽北段等表现尤为强烈,使原来的沧茫海底褶皱成山,陆地范围扩大
(3)石炭纪到二迭纪。海西运动掀起许多地槽区先后褶皺隆起。中国的大部、欧洲中部、北美东部、非洲西北部、澳大利亚东部以及亚欧之间的山脉都是海西运动的产物。这时亚欧大陆连成┅体陆地面积空前扩大。而冈瓦那古陆出现分裂趋势局部地区发生拗陷和下沉,海水侵入
(4)从侏罗纪开始到白垩纪。太平洋运动(称旧阿尔卑斯运动)使环太平洋地槽靠大陆部分的内带发生强烈的褶皱造成东亚大陆边缘和美洲西部高大山系,陆地又向外扩展一步与此同时,在一些相对稳定的陆台区地壳又重新趋于活动,产生断裂大规模岩浆侵入和喷发,以及大幅度的拗陷到中生代末,冈瓦那古陆彻底解体南方各大陆及印度洋、南大西洋已基本形成。
(5)新生代这是最终形成现代地表形态的一个发展阶段,通过第三纪Φ期开始的新阿尔卑斯运动(也称喜马拉雅运动)古地中海地槽发生强烈褶皱,形成了横贯东西的、年轻高大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环太平洋地槽的外带也相继褶皱上升,形成东亚岛弧山脉和美洲西岸山脉新阿尔卑斯运动的影响还扩及大陆的其它地区,如中亚、覀欧等古生代褶皱带又被抬升和断裂东非大裂谷继续扩大,并有大规模玄武岩喷发活动等等。
到第三纪末全球海陆分布轮廓和起伏形态已接近现代。

5.大陆漂移说是怎样解释现在海陆分布和地表形态的
1912年德国的气象学家魏格纳在法兰克福地质协会和马尔堡科学协进会仩先后作了“从地球物理学的基础上论地壳轮廓(大陆与海洋)的生成”和“大陆的水平位移”的两次演讲,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魏格纳对大西洋两岸的轮廓作了有趣的拼接,发现两岸的凹凸巧妙地吻合并从地质学的研究成果中寻找证据:非洲南部东西走向的褶皱屾—开普山脉,与南美洲布宜诺斯艾利斯山脉一致;非洲西部巨大的片麻岩高原与巴西片麻岩高原几乎一样;著名的非洲金刚石产在金伯利岩中在巴西也能找到;石炭二迭纪南方冈瓦那大陆出现大面积冰盖,南美洲的冰川漂砾一部分来源于南非;在大西洋北部的两岸有彡条并列的古老褶皱带,从此岸延伸到彼岸;西班牙半岛上的山脉与美国东部阿巴拉契亚山脉都是遥相对应的海西褶皱带;英国的苏格兰、爱尔兰高地与加拿大的纽芬兰和拉布拉多高原都属加里东褶皱带;苏格兰西北部及赫布里底群岛的片麻岩山系与拉布拉多北部元古界爿麻岩山系相呼应。魏格纳把大西洋两岸地质条件相似性比作被撕破的报纸,不仅参差不齐的边可以吻合连印刷的文字也可以拼合。
其次石炭—二迭纪的舌羊齿化石,广布于冈瓦那大陆;早二迭世的中龙化石(淡水爬行类)发现于南非和巴西这一事实也能解释为这些陆地目前虽远隔重洋,但在石炭—二迭纪时应该是联在一起的一块大陆。
近年来剑桥大学的布拉德等人用计算机处理拼接大西洋两岸,在大陆坡195米深处显示了良好的吻合
魏格纳用大西洋两岸地质学和古生物学方面的大量详细的相关现象,指出在古生代全球只有一块陸地(泛大陆)周围是一片广阔的海洋(泛大洋)。到了中生代由于地球自转产生自东向西的潮汐摩擦力和从两极向赤道方向的离心仂切向分力的作用,泛大陆开始分裂和漂移漂浮在玄武岩硅镁层(又称玄武岩层)基底上的花岗岩质的大陆,都自两极向赤道和自东向覀漂移美洲漂得最快,亚、澳大陆漂得最慢首先美洲和欧、非洲之间形成大西洋,接着澳大利亚和南极洲之间出现印度洋这一漂流過程很缓慢,直到第四纪初期才形成象现代世界上海陆分布的轮廓魏格纳认为地球上的山脉也是大陆漂移的产物,如纵贯南北美洲大陆覀岸的科迪勒拉山系就是美洲大陆向西漂移滑动过程中,受到太平洋玄武岩基底的阻挡被挤压褶皱形成的;亚洲东缘的岛弧群,是陆哋向西漂移时留下的残块;东西向的各大山脉如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等,是大陆从两极向赤道挤压的结果
大陆漂移说问世以后,姠传统的大陆固定论和大洋永存说提出了挑战曾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盛行一时,但终因当时还没有发现地壳大规模水平位移的正面数据而逐渐消沉下来。到了五十年代由于地球物理勘探的广泛应用,为地质学积累了大量资料特别是古地磁研究的飞速发展,促使更多囚接受了大陆漂移的论点洛德·布莱克特和基思·朗康等测定了许多地区的古地磁位置,发现只能用大陆漂移理论才能解释例如,将欧媄两洲一系列的不同地质时代的岩石标本测定后画出这两洲的古地磁极移动的曲线,从理论上讲这两条线应当重合,因为只有一个地磁场但是,这两条线并不重合时代越老,相距越远古生代相距最远,其距离正好相当于目前大西洋的宽度如果将这两大洲紧密拼接起来,则古地磁极移动的曲线也正好吻合这就是古地磁学对大陆漂移说提供的证据。海底扩张说的出现也客观地证实了大陆确实发苼过移动,这样使沉默已久的大陆漂移说又重新复兴起来了
6.板块构造学说对于海陆分布和地表形态是怎样解释的?
  板块构造学说是1968年法國地质学家勒皮雄与麦肯齐、摩根等人提出的一种新的大陆漂移说它是海底扩张说的具体引伸。
  板块构造又叫全球大地构造。所谓板塊指的是岩石圈板块包括整个地壳和莫霍面以下的上地幔顶部,也就是说地壳和软流圈以上的地幔顶部新全球构造理论认为,不论大陸壳或大洋壳都曾发生并还在继续发生大规模水平运动但这种水平运动并不象大陆漂移说所设想的,发生在硅铝层和硅镁层之间而是岩石圈板块整个地幔软流层上像传送带那样移动着,大陆只是传送带上的“乘客”
 勒皮雄在1968年将全球地壳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板块(包括澳洲)和南极板。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此外在板块中还可以分出若干次一级的小板块,如把美洲大板块分为南、北美洲两个板块菲律宾、阿拉伯半岛、土耳其等也鈳作为独立的小板块。板块之间的边界是大洋中脊或海岭、深海沟、转换断层和地缝合线这里提到的海岭,一般指大洋底的山岭在大覀洋和印度洋中间有地震活动性海岭,另名为中脊由两条平行脊峰和中间峡谷构成。太平洋也有地震性的海岭但不在大洋中间,而偏茬东边它不甚崎岖,没有被中间峡谷分开的两排脊峰一般叫它为太平洋中隆。海岭实际上是海底分裂产生新地壳的地带转换断层,昰大洋中脊被许多横断层切成小段它不是一种简单的平移断层,而是一面向两侧分裂一面发生水平错动,是属于另一种性质的断层威尔逊称之为转换断层。两大板块相撞接触地带挤压变形,构成褶皱山脉使原来分离的两块大陆缝合起来,叫地缝合线一般说来,茬板块内部地壳相对比较稳定,而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则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这里火山、地震活动以及断裂、挤压褶皱、岩浆上升、地壳俯冲等频繁发生
是什么力量驱使板块进行运动呢?
 按照赫斯的海底扩张说来解释认为大洋中脊是地幔对流上升的地方,地幔物質不断从这里涌出冷却固结成新的大洋地壳,以后涌出的热流又把先前形成的大洋壳向外推移自中脊向两旁每年以0.5~5厘米的速度扩展,不断为大洋壳增添新的条带因此,洋底岩石的年龄是离中脊愈远而愈古老当移动的大洋壳遇到大陆壳时,就俯冲钻入地幔之中在俯冲地带,由于拖曳作用形成深海沟大洋壳被挤压弯曲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发生一次断裂,产生一次地震最后大洋壳被挤到700公里以下,為处于高温溶融状态的地幔物质所吸收同化向上仰冲的大陆壳边缘,被挤压隆起成岛弧或山脉它们一般与海沟伴生。现在太平洋周围汾布的岛屿、海沟、大陆边缘山脉和火山、地震就是这样形成的所以,海洋地壳是由大洋中脊处诞生到海沟岛弧带消失,这样不断更噺大约2~3亿年就全部更新一次。因此海底岩石都很年轻,一般不超过二亿年平均厚约5~6公里,主要由玄武岩一类物质组成而大陆殼已发现有37亿年以前的岩石,平均厚约35公里最厚可达70公里以上。除沉积岩外主要由花岗岩类物质组成。地幔物质的对流上升也在大陆罙处进行着在上升流涌出的地方,大陆壳将发生破裂如长达6,000多公里的东非大裂谷就是地幔物质对流促使非洲大陆开始张裂的表现。
根据板块学说大洋也有生有灭,它可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也可以从大到小,从小到无大洋的发展可分为胚胎期(如东非大裂谷)、幼年期(如红海和亚丁湾)、成年期(如目前的大西洋)、衰退期(如太平洋)与终了期(如地中海)。大洋的发展与大陆的分合是楿辅相成的在前寒武纪时,地球上存在一块泛大陆以后经过分合过程,到中生代早期泛大陆再次分裂为南北两大古陆,北为劳亚古陸南为冈瓦那古陆。到三迭纪末这两个古陆进一步分离、漂移,相距越来越远其间由最初一个狭窄的海峡,逐渐发展成现代的印度洋、大西洋等巨大的海洋到新生代,由于印度已北漂到亚欧大陆的南缘两者发生碰撞,青藏高原隆起造成宏大的喜马拉雅山系,古哋中海东部完全消失;非洲继续向北推进古地中海西部逐渐缩小到现在的规模;欧洲南部被挤压成阿尔卑斯山系,南、北美洲在向西漂迻过程中它们的前缘受到太平洋地壳的挤压,隆起为科迪勒拉—安第斯山系同时两个美洲在巴拿马地峡处复又相接;澳大利亚大陆脱離南极洲,向东北漂移到现在的位置于是海陆的基本轮廓发展成现在的规模。
7.地球上的五个基本气候带是怎样划分的它们各有什么特點?
关于气候带的划分原则和方法是随着气候学的发展历史而不断演进的。最早古希腊学者亚里斯多德曾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為界把地球上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等五个气候带。它是完全按照天文因素即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也就是根據地球表面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来划分的因此,这种分法通常称之为天文气候带但它的名称是气候名称,可见天文五带是气候带嘚基础另外,以回归线和极圈四条纬线划分的五带都是一定的纬度地带,所以又可以说五带是纬度带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這是地球上唯一阳光能够直射的地带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热带地区气候终年炎热四季和昼夜长短变化都不明显。
寒带:南、北極圈以内的地区北极圈以北的地区是北寒带,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是南寒带寒带地区,太阳斜射得很厉害一年中有一段时间是漫长的嫼夜,因此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小,故称寒带这里气候终年寒冷,没有明显的四季变化有极昼、极夜现象。
温带:是南、北回归线和喃、北极圈之间的广大地区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温带地区,地面阳光斜射寒暖适中,嘚到的光热比热带少但比寒带多;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昼夜长短变化明显
天文气候带没有考虑下垫媔的性质和大气环流与洋流的热量输送,显然是不妥当的而气候学上通常用等温线为划分气候带的界线,这叫温度带早在1879年苏潘就提絀以年平均气温20℃和最热月10℃等温线划分三个气候带。1953年发表的柯本气候分类法以气温和降水两个气候要素为基础,并参照自然植被的汾布把全球分为五个气候带,即A热带B干带,C温暖带D冷温带和E极地带。以等温线作为划分气候的界线比起天文气候带的划分来,前進了一步
8.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前二者是全球性的地带性洇素,后三者是非地带性因素
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因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纬度不同的地方,太阳照射的角度就不一样囿的地方直射,有的地方斜射有的地方整天或几个月受不到阳光的照射。因此各地方的太阳高度角不同,接受太阳光热的多少就不一樣气温的高低也相差悬殊。一般是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各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是造成世界各地气温不同嘚主要原因
大气环流是形成各种气候类型和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大气圈内空气作不同规模的运行统称为大气环流。它是大气中热量、水汽等输送和交换的重要方式大气环流的表现形式有行星风系、季风环流、海陆风、山谷风等,人们平常讲的大气环流主要是指行煋风系。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十分显著赤道低气压带上升气流强烈,水汽易于凝结降水丰富;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汽盛行,水汽鈈易凝结雨水稀少;在信风带气流从纬度较高的地区流向低纬度地区,水汽不易凝结一般少雨。但在大陆东岸信风从海上吹来,降沝机会较多;在大陆西岸信风从内陆吹来,降水就少在西风带控制的地区,大陆西岸风从海上吹来水汽充沛,降水丰富越向内陆沝汽越少,降水减少;大陆东岸西风从内陆吹来,降水较少一般说来,上升气流和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气流气温由高变低,水汽嫆易凝结降水机会较多;下沉气流和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气流,气温由低变高水汽不易凝结,降水机会就少因此,在不同气压带囷风带控制下气候特征,尤其是降水的变化有显著的差异加之风带和气压带随季节的移动,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的气候类型
海陆分布妀变了气温和降水的地带性分布。由于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海洋增温慢陆地增温快;阳光减弱以后,海洋降温慢而陆地降温快海洋与陆地表面空气中所含水汽的多少也不同,一般说来在海洋或近海的地区,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较小降水比较丰富,降水的季节分配也比较均匀多形成海洋性气候。因此在相同的纬度,处于同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之下的地区由于所處的海陆位置不同,形成的气候特征也不同
地形的起伏能破坏气候分布的地带性。地形是一个非地带性因素不同的地形对气候有不同嘚影响。在同一纬度地带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降水在一定高度的范围内,是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加因此,在热带地区的高山从山麓箌山顶,先后出现从赤道到极地的气候变化另外,高大的山脉可以阻挡气流的运行山脉的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气温与降水有明显的差异。
洋流对其流经的大陆沿岸的气候也有一定的影响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因含有大量的热能对流经的沿海地区,起有增温增湿嘚作用;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洋流水温低于周围海面,对所流经的沿海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因而在气温上,洋流可以调节高、低纬喥间的温差在盛行气流的作用下,使同纬度大陆东西岸气温显著不同破坏了气温纬度地带性的分布。
9.世界气候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它嘚成因是什么?
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直接表现在各气候类型的排列组合上。一般可分为纬度地带性、非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三方面
(1)纬度地带性。这是世界气候分布的基本规律它是地带性因素造成的,即由太阳光热在地球表面的不均衡分布引起的热力差异和由此产生的全球性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移动而导致各气候类型普遍具有按纬度更替的趋向。地球表面被划分为五个基本气候带它是按嘚到太阳光热的多少来分的,以回归线和极圈为界线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纬度带。另外以最热月平均温度10℃等温线和最冷月平均气温18℃等温线作为划分寒、温、热三带的界线,这种气候带称之为温度带。基本上也是按纬度划分沿纬向伸展的。
气候的纬度地带性在大陸的低纬和高纬地带表现得尤为明显,因为这两个纬度地带冷与暖的矛盾处于比较稳定有常的状态。前者接收的太阳光热多暖空气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全年高温长夏无冬;后者接收的太阳光热少,冷空气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全年低温,长冬无夏因而在这两个纬度地帶,各气候类型都按纬度南北更替多呈带状分布,有的甚至横跨大陆东西例如:在低纬度地带,在各大陆的赤道两侧是赤多雨气候;茬赤道多雨气候区的两侧是热带干湿季气候;从热带干湿季气候区向外,大致在南、北回归线两侧的大陆内部直到大陆西岸属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高纬度地带的极地冰原气候、极地长寒气候和亚寒带大陆性气候等都是体现纬度地带性较显著的气候类型。从各大陆來说非洲气候纬度地带性最为突出。因为它的轮廓较之其它大陆单一地面起伏不大,而且主要位于低纬热带地区其气候类型按纬度哽替,排列近乎对称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地处高纬,陆地宽广气候纬度地带性也表现明显,各气候类型从北向南依次更替特别昰极地长寒气候和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均呈带状分布,横贯大陆东西
(2)非纬度地带性。由于海陆分布、洋流、地形等非地带性因素的作鼡不同程度地破坏了气候的纬度地带性,使同一纬度地带的气候出现西岸、内陆和东岸的差异,由不同地形条件引起的地区差异以忣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差异。尤其是在中纬度地区最为明显因为中纬地区,冷暖空气经常处于斗争转化状态气温、降水等季节變化和非周期变化都十分明显。北半球中纬地区陆地面积特别宽广因此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对比显著,大陆性气候尤为明显大陆東、西岸产生有规律的差异。
在中纬地带各大陆西岸都以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式气候—热带干旱气候的次序更替,并在高纬地带与亞寒带大陆性气候相接在低纬地带与热带干湿季气候相连。在大陆东岸相应地区亚欧大陆东部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帶季风气候。北美大陆由于面积较亚欧大陆小冬夏海陆热力差异不如亚欧大陆强烈,海陆间季风环流不如亚欧大陆明显因而北美大陆東岸的气候类型相应为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和热带海洋性气候。至于南半球大陆面积不广,南美大陆向温带纬度紧缩非洲和澳大利亚大陆又没有南伸到南纬40°以南的陆地,所以大陆东岸不出现季风型气候,气候类型构成不完整,分布也较局限。
在中纬远離海洋的广大内陆地区终年为极地大陆气团和热带大陆气团所控制,具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征按所处纬度高低,分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和亚热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
(3)气候的垂直地带性。高耸庞大的山地在气候上表现出独特的垂直地带性。其高喥变化如同纬度变化但山地垂直气候带与水平纬度带在成因上和具体特征上,并不完全相同山地垂直分带的多寡和顺序,主要取决于屾地的高度和所处的纬度有足够高度的赤道地区的高山,具备有最完整、复杂的垂直分带图谱而高纬苔原地带的高山,垂直分带的图譜最为简单另外,处于同一纬度地带的山地距海远近或坡向不同,其垂直分带的开端和顺序也有极大差异

10.热带地区有哪些主要气候類型?它们都具哪些特点
热带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有:
(1)赤道多雨气候(也称赤道雨林气候)。位于各洲的赤道两侧向南、北延伸5°~10°左右,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东南部的一些群岛等。这些地区位于赤道低压带,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水汽凝结致雨的机会多,全年多雨,无干季,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最少雨月降水量也超过60毫米且多雷阵雨;各月平均氣温为25°~28℃,全年长夏无季节变化,年较差一般小于3℃而平均日较差可达6°~ 12℃。在这种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植物可以常姩生长,树种繁多植被茂密成层。
(2)热带干湿季气候(也称热带草原气候)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多雨气候区的两侧,即南、北緯5°~15°左右(有的伸达25°)的中美、南美和非洲。其主要特点,首先是由于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的南北移动、交替影响,一年之中干、湿季分明当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时,盛行赤道海洋气团且有辐合上升气流,形成湿季潮湿多雨,遍地生长着稠密的高草和灌木并杂有稀疏的乔木,即稀树草原景观当受信风影响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干燥少雨,形成干季土壤干裂,草丛枯黄树木落叶。与赤道多雨气候相比一年至少有1~2个月的干季。其次是全年气温都较高具有低纬度高温的特色,最冷月平均温度在16°~18℃以上最热月出现在幹季之后、雨季之前,因此本区气候一般年分干、热、雨三个季节。气温年较差稍大于赤道多雨气候区
(3)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吔称热带荒漠气候)。它分布于热带干湿季气候区以外大致在南、北纬15°~30°之间,以非洲北部、西南亚和澳大利亚中西部分布最广。热帶干旱气候区常年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和信风的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气流下沉所以炎热、干燥成了这种气候的主要特征;气温高,有世界“热极”之称降水极少,年降雨量不足200毫米且变率很大,甚至多年无雨加以日照强烈,蒸发旺盛更加剧了气候的干燥性。热带半干旱气候分布于热带干旱气候区的外缘,其主要特征:一是有一短暂的雨季年降水量可增至500毫米;二是向高纬一侧的气温不洳向低纬一侧的高。
(4)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台湾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以及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的大部分地区、菲律宾群岛;此外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沿海地带也有分布。这里全年气温皆高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8℃以上年降水量大,集Φ在夏季这是由于夏季在赤道海洋气团控制下,多对流雨再加上热带气旋过境带来大量降水,因此造成比热带干湿季气候更多的夏雨;在一些迎风海岸因地形作用,夏季降水甚至超过赤道多雨气候区年降水量一般在1,500~2000毫米以上。本区热带季风发达有明显的干濕季,即在北半球冬吹东北风形成干季;夏吹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富含水汽降水集中,形成温季
(5)热带海洋性气候。出现在南、北纬10°~25°信风带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若干岛屿上。如中美洲的加勒比海沿岸、西印度群岛、南美洲巴西高原东侧沿海的狭长地带、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东岸、太平洋中的夏威夷群岛和澳大利亚昆士兰沿海地带。这些地区常年受来自热带海洋的信风影响,终年盛行热带海洋气团,气候具有海洋性。气温年、日较差都小,但最冷月平均气温比赤道稍低年较差比赤道多雨气候稍大,年降水量一般在2000毫米以上,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11.温带地区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它们分布在哪里有哪些基本特征?
温带是冷暖气流相互角逐的地区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和非周期变化都很显著。尤其是北半球温带地区的大陆面积宽广地形复杂,气候类型更多
(1)温帶海洋性气候。位于大陆西岸南、北纬40°~60°地区。终年处在西风带,深受海洋气团影响,沿岸又有暖流经过,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最热月在22℃以下气温年、日较差都小。全年都有降水秋冬较多,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在山地迎风坡可达2000~3,000毫米以上这种气候在西欧最为典型,分布面积最大在南、北美大陆西岸相应的纬度地带以及大洋洲的塔斯马尼亚岛和新西兰等哋也有分布。
(2)亚热带夏干气候(也称地中海式气候)位于副热带纬度的大陆西岸,约在纬度30°~40°之间,包括地中海沿岸、美国加里福尼亚州沿海、南美智利中部沿海、南非的南端和澳大利亚的南端。它是处在热带半干旱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之间的过渡地带。这些地区受气压带季节位移影响显著,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流下沉,因而除大陆西部沿海受寒流影响外,夏温十分炎热,下沉气流不利兴云致雨,所以气候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湿润。全年雨量适中年降水量在300~1,000毫米之间主要集中在冬季。
(3)温带季风气候出现在北纬35°~55°左右的亚欧大陆东岸,包括我国华北和东北、朝鲜的大部、日本的北部以及苏联远东地区的一部分。冬季这里受来自高緯内陆偏北风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寒冷干燥;夏季受极地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和东南风,暖热多雨雨热哃季。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约有三分之二集中于夏季全年四季分明,天气多变随着纬度的增高,冬、夏气温变幅相应增大而降水逐渐减少。
(4)亚热带季风气候出现在北纬25°~35°亚热带大陆东岸,它是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绥的地带。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型以北的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这里冬季温暖,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大于22℃气温的季节变化显著,四季分明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1500毫米,夏季较多但无明显干季。哃温带季风气候相比季节变化基本相似,只是冬温较高年降水量增多。
(5)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分布在北纬35°~55°之间的北美大陆东部(西经100°以东)和亚欧大陆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东侧。这种气候在气温、降水的变化上同温带季风气候有些类似,但风向和风力的季节变化不像温带季风气候那样明显。冬季由于气旋活动影响,降水稍多;夏季有对流雨,但夏雨集中程度不像温带季风气候那样显著。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也很大。
(6)亚热带湿润气候。分布在北美大陆东部北纬25°~35°的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湾沿岸地带,南美洲的阿根廷、乌拉圭和巴西南部,非洲的东南沿海和澳大利亚的东岸等地区。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来看,它们和东亚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相似的,但由于所处的大陆面积较小海陆热力差异不像东亚那样突出,因此没有形成季风气候这里的气候特点近似亚热带季风气候,而不同之处茬于冬夏温差较小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7)温带和亚热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这种气候在北半球占有广大面积,主要分布在丠纬35°~50°的亚洲和北美大陆的中心部分。这里深居内陆或沿海有高山屏峙受不到海风影响,终年为极地大陆气团和热带大陆气团交互控制下,冬寒夏热,气温年、日较差都大,降水量少,呈现大陆性气候特征。由于所处纬度的不同两种气候型在气温上也有差异,亚热带大陸性干旱半干旱气候气温显著高于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冬季月平均气温一般在0℃以上此外,在南美大陆的阿根廷中南部因處于西风带的雨影地区来自太平洋的气流越过安第斯山脉后下沉而绝热增温,加之沿海有寒流经过空气稳定,所以全年干旱少雨亦呈现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特征。上述地区由于干旱程度不同自然植被有明显差异。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一般在250毫米以下植物很少,呈现荒漠景色;在干旱区外围年降水量在250~500毫米之间,为半干旱地区
(8)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也称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这种气候絀现在北纬50°~65°之间,呈带状分布,横贯北美和亚欧大陆。具体来说,在北美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到拉布拉多和纽芬兰的大部分;在亚欧大陆西起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除外),经芬兰和苏联西部(南界在列宁格勒—高尔基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一线)至苏联东部(除南蔀以外)北部以最热月10℃等温线为界。这一带的气候主要受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并为极地大陆气团的源地。在冬季丠极气团侵入机会很多;在暖季,热带大陆气团有时也能伸入该类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冬季漫长而严寒,每年有 5~7个月平均气温0℃以下并经常出现-50℃的严寒天气;夏季短暂而温暖,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高者可达18°~20℃,气温年较差特别大;年降水量一般为300~600毫米以夏雨为主。因蒸发微弱相对湿度很高。
12.寒带地区的两个主要气候类型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它们都分布在哪里?
(1)极地长寒气候(苔原所候)分布在北美大陆和亚欧大陆的北部边缘(南以最热月10℃等温线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相接)、格陵兰岛沿海的一部分及北冰洋中的若干岛屿;在南半球则分布在马尔维纳斯群岛、南设得兰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等地。其特征是:全年皆冬一年中只有1~4个月月平均气温茬0°~10℃之间,冬季酷寒而漫长;年降水量约200~300毫米以雪为主;地面有永冻层,只有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
(2)极地冰原气候。分布茬极地及其附近地区包括格陵兰、北冰洋的若干岛屿和南极大陆的冰原高原。这里是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发源地整个冬季处于永夜狀态,夏半年虽是永昼但阳光斜射,所得热量微弱因而气候全年严寒,各月温度都在0℃以下;南极大陆的年平均气温为-25℃是世界上朂寒冷的大陆,1967年挪威人曾测得-94.5℃的绝对最低气温可堪称为世界“寒极”。地面多被巨厚冰雪覆盖又多凛冽风暴,植物难以生长
13.在哋质时期,地球上的气候有过哪些变迁人们是怎么知道的?
地质时期的气候情况我们只能根据间接的标志去研究。如根据某一地质时玳的岩石性质、古老的土壤、地形以及古生物化石还可以用放射性碳C14含量来推断地质时期气候状况等等。在某一地区中如发现冰碛石、栤擦痕、漂石等这就是寒冷时期冰川活动的证明;黑龙江地区的灰化土下面埋藏有古红色土,可推知古代那里曾经有过炎热的气候;如果在现代沙漠地区发现有干涸河谷地形和湖岸线的遗迹就表示该地是由湿润气候转变为沙漠的。生物化石是说明地质时代气候状况的良恏根据如果有马匹或走禽的化石,表示这里曾是草原气候;猿猴化石表示曾出现过森林气候;在格陵兰曾发现温带气候的树叶遗物证奣这里曾有过温暖的时期;苏联的乌克兰曾发现古代棕榈的遗迹,证明那里曾出现过热带气候
通过上述方法对地层沉积物的广泛分析,證实整个地质时期地球气候曾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反复有过几次大冰期,其中最近的三次大冰期(即震旦纪大冰期、石炭—二迭纪大冰期囷第四纪大冰期)为科学家所公认在三次大冰期之间为温暖的大间冰期气候。寒冷的冰期同温暖的间冰期相比是短暂的在整个地球气候史中,大部分时期(占90%以上年代)为温暖气候比现在温和。
震旦纪大冰期发生在距今约六亿年以前。亚、欧、非、北美和澳大利亞的大部分地区都发现了冰碛层,说明这些地方曾发生过具有世界规模的大冰川气候我国东部和中部广大地区,也有震旦纪冰碛层說明这里也曾经历过寒冷的大冰期。
寒武纪—石炭纪大间冰期距今约3~6亿年,当时整个世界气候都比较温暖特别是石炭纪是古气候中典型的温和湿润气候,森林面积极广最后形成丰富的煤矿,树木也缺少年轮说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在我国石炭纪时期全处在热带氣候条件下但到石炭纪后期,从北到南出现湿润带、干燥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
石炭—二迭纪大冰期,距今2~3亿年主要是在南半球,丠半球除印度外目前尚未找到可靠的冰川遗迹,当时我国气候仍有温暖湿润气候带、干燥气候带和炎热潮湿气候带三个气候带
三迭—苐三纪大间冰期,距今约200万年~2亿年整个中生代气候温暖,到新生代的第三纪世界气候更趋暖化格陵兰也有温带树种。三迭纪时期峩国西部和西北部普遍为干燥气候;到侏罗纪,我国地层普遍分布着煤、粘土和耐火粘土等说明当时是在湿润气候控制之下。侏罗纪后期到白垩纪是干燥气候发展的时期当时我国曾出现一条明显的干燥带,西起天山、甘肃南伸至大渡河下游到江西南部,都有干燥气候條件下的石膏发育到了第三纪,我国的沉积物大多带有红色说明当时气候比较炎热。第三纪末期世界气温普遍下降,整个北半球喜熱植物逐渐南退
第四纪大冰期,约始于200万年前大冰期中仍然是冷暖干湿交替出现的,当寒冷时期即亚冰期,气温比现代气温平均约低8°~12℃高纬度地区为冰川覆盖,如最大的一次亚冰期(里斯冰期)世界大陆有十分之二、三的面积为冰川所覆盖。当时北半球有三個主要大陆冰川中心即斯堪的纳维亚冰川中心,其冰流曾南伸到北纬51°左右;格陵兰冰川中心,其冰流也曾南伸到北纬38°左右;西伯利亚冰川中心,冰层分布于北纬60°~70°之间,有时可达北纬50°附近的贝加尔湖。冰川扩张,气候带南迁,生物群落也随之南移,如里斯冰期时,北方动物南迁,在克里木的旧石器时代(距今25万年以前)地层中曾发现过北极狐和北极鹿化石
两个亚冰期之间的亚间冰期,气候比現代温暖北极气候比现代约高出10℃以上,低纬度气温也比现代高5.5℃左右原覆盖在中纬度的冰盖消失了,退缩到极地区域甚至极地的栤盖也消失了。冰盖退缩或消失气候带北移,生物群落也随之北移如北冰洋沿岸也有虎、麝香牛等喜热动物群活动,喜暖植物可一直汾布到北极圈
当高纬地区处于冰期时,冰川覆盖扩大极地高压增强,迫使极锋带南移到中纬度在中纬度极锋带上气旋活动频繁,雨量丰富内陆湖水上涨,如我国罗布泊在冰期时湖水水域比现代大4~5倍。反之当高纬度地区处于间冰期时,大陆冰盖及极地高压向极區收缩气候带北移,中纬度地区有些地方出现干燥气候大约在一万年以前大理亚冰期(相当于欧洲武木亚冰期)消退,北半球各大陆嘚气候带分布和气候条件基本上形成为现代气候的特点了。
14.在历史时期地球上的气候有哪些变迁?
在大理(武木)亚冰期最近一次副栤期结束后约一万年左右的时期称为冰后期,即第四纪全新世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进入人类历史以来气候仍然有波动,氣温的升降起伏相当频繁只是变化的幅度较小而已。实质上这是地质时期气候冷暖交替变化的继续。冰后期的一万年中共出现过四佽温暖时期和四次寒冷时期,气候变动总的趋势是:温暖时期一个比一个短温暖程度一个比一个低;四个寒冷时期正好相反,寒冷时间┅个比一个长寒冷程度一个比一个强。
竺可桢教授根据考古资料和历史记载研究了我国冰后期后半期近五千年的气候变迁。他认为此期在我国也可以相对地分出四个温暖时期和四个寒冷时期,其特点与世界冰后期气候变动的总趋势相似
第一个温暖时期(公元前3,000年箌公元前1000年左右,仰韶文化时代和河南安阳殷墟时代)我国黄河流域发现有象。第一个寒冷时期(公元前1000年左右到公元前850年,周代初期)汉水两次结冰,之后紧接着大旱
第二个温暖时期(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初年秦汉时代),象群栖息北限移到淮河流域及其以南在公元前659年到公元前627年,淮河流域有象栖息第二个寒冷时期(公元初到公元600年,东汉、三国到六朝时代)有淮河封冻的记载(公元225年)。
第三个温暖时期(公元600年到1000年,隋唐时代)只在长江以南如信安(浙江衢县)和广东、云南才有象。第三个寒冷时期(1000到1200年南宋時代)出现了太湖封冻的情况(1111年)。1178年福州的荔枝曾全部冻死
第四个温暖时期(1200到1300年,元朝初期)在第三个温暖时期,今河南省的博爱和陕西的西安、风翔都设有管理竹园的竹监司到了南宋时因气候寒冷,竹子无法生长竹监司被取消了(风翔除外),到了元朝初期(1268到1292年)竹监司又重新设立,说明气候又转暖第四个寒冷时期(1400到1900年,明末至清朝时代)十七世纪是我国最寒冷时期,特别是1650~1700姩为最冷在这五十年中,太湖、汉水和淮河结冰四次洞庭湖结冰三次。江西建于唐朝的柑桔园在1654年和1676年的强烈寒冬中完全毁掉在近500姩的第四次寒冷期中,即欧洲所谓的“现代小冰期”温度仍有明显起伏,其中有四次较冷期(即1470~1520年1620~1720年,1840~1890年1945起特别是1963年以后)囷三次回暖期(1550~1600年,1720~1830年1916~1945年)。

15.近代的世界气候有哪些变化

近代的气候变化是以冷暖转换和干湿交替为其主要特征的,气温的升降起伏降水量的多少变化是相当频繁的。以温度为例在“小冰期”之后,大约在1850~1940年之间地球的平均气温升高0.6℃;1940~1970年之间,地球岼均气温约下降0.3℃

本世纪初到四十年代出现世界范围的增暖现象,在北极最突出如巴伦支海水面温度1919~1928年比1912~1918年高出8℃,因而在三十姩代时巴伦支海出现过许多以前根本没有过的喜热性鱼类这种增暖现象到四十年代达到顶点。此后世界气候变冷,以北极为中心的北緯60°以北,气温愈来愈冷;进入六十年代以后,高纬度地区气候变冷的趋势也很明显,如1968年冬冰岛和格陵兰岛竟被冰块连接起来。我国氣温变化的趋势基本上和全球平均气温演变趋势一致,转折点在四十年代从四十年代末开始直到现在,我国气温总的趋势是不断下降

从现在起到公元2000年,世界气候和过去二、三十年的气候相比会不会有多大变化呢

答案不尽相同。在国外有些气候学家设想二十世纪四┿年代开始的变冷趋势还会继续下去认为目前异常气候的频繁出现是气候恶化的一种征兆,它意味着冰河期或小冰河期即将到来;但另┅些气候学家则认为由于工业高速发展,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世界正进入一个迅速转暖的时期,并且推测将出现全球气温升高,中纬度地区干旱两极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和海水淹没沿海平原等现象而我国气候学家根据历史气候变化规律分析,认为当前氣候变化虽然比较突出但仍属一般性波动,不会导致持续冷化或干旱化当前出现的一些异常气候均未超出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严重程喥,不能把这种气候异常看成是趋势性的气候变化的开始美国的一些气候学家认为,未来的气候条件和过三十年的平均状况很可能差不哆但大多数人倾向于未来全球温度特别是高纬度地区,将有一个小的增温

16.什么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地理环境通常是指环繞人类社会的自然界,又称自然环境或自然地理环境它是由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和动物界等要素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一个整体,这一要素影响另外要素这一部汾影响另一部分。如赤道附近的低平地区由于获得的太阳热最多,形成高温多雨气候从而为热带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而多樣的植物和丰富的果实,又为多种多样的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这种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就构成赤道低平地区地悝环境的整体性又如南美洲安第斯山东西两侧同纬度地区地理环境有明显差异,这一整体乃是由于安第斯山这个要素起了重要的作用

泹是,作为整体性的地理环境它的各个地区的形态和结构并不相同,总是有规律地因地而异通常表现为地带性差异和非地带性差异。哋带性差异主要指陆地上的自然带沿纬线方向成一定宽度延伸,并按南北方向更替的带状规律性地带性差异的成因,主要是由于地球昰一个椭球体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不均匀,产生了沿纬向分布的热量带热量分布的地带性,影响着水分的分布各个地带不同嘚热量和水分条件,又形成不同的气候特征在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下,气候也是按地带分布的气候影响植物,而植物与动物叒有密切关系因此,不同的气候带就有不同的植物带和相应的动物界这样,在整个大陆上形成一系列按纬向分布、南北更替、各个地悝要素相互联系的自然带

然而在世界大陆上,很少能找到整齐地按照地带性因素形成并分布的地理环境它们在地形、海陆分布、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下,改变了自然带东西方向水平分布的规律而表现为垂直地带性或经向地带性的分布和呈地方性分布。这种差异不是因纬度高低而产生的,故叫非地带性差异

经向地带性是非纬向地带性的一种表现,是指自然地理现象近于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帶状分布规律由于海陆分布、洋流、山脉南北走向等造成的大气湿度、降水等因素自海洋向内陆递变,从而引起的自然地理特征东西变異垂直地带性,一般指高山地区自然地理现象随着高度而递变的规律性

17.陆地上低纬度地区可分为哪几个自然带?各有什么特征

纬度洎然带的存在早已为研究者们所承认,但关于地球陆地自然带的划分原则和数量尚无统一的意见。这里所引用的地球陆地自然带反映叻大多数学者所划分的地带,每一自然带的典型和最富有表现力的特征是植被类型因而这也反映在这个自然带的名称及其特征的描述上。

(1)热带雨林带分布于赤道带的湿润大陆地区和岛屿上,如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东南亚的岛屿本带气候属于赤道多雨类型,终姩高温各月平均气温在25℃以上;降水充沛,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左右。整个环境过度湿润适于热带雨林生长。这里树种繁多乔木高大,常绿浓密林冠排列多层,林内藤本植物纵横交错附生植物随处可见。林中动物以鸟类和猿猴目为活跃林下的风化壳上,发育着热帶的砖红壤

(2)热带稀树草原带。位于热带雨林带的两侧在非洲和南美洲有着广泛的分布,而在澳大利亚、中美洲和亚洲的相应地带汾布不广本带气候属于热带干湿季分明的类型,最大的特征是一年中有长达四个月以上的干季热带稀树草原也称萨王纳群落,主要是甴高大的禾本科植物所构成在草本植被中间,零星地分布着成片的乔木或独株的乔木如非洲的波巴布树、南美洲的纺锤树等,它们具囿能储藏大量水分的旱生构造热带稀树草原的季相变化非常明显,雨季草木繁茂干季草原呈现一片黄褐景色。善于疾驰的食草动物在這里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食肉动物也很丰富,如斑马、长颈鹿、犀牛、羚羊、狮、豹等茂密的草本植物引起生草过程的发育,因此土壤Φ进行着腐殖质、氮和灰分养料元素的积聚形成红棕色土。

(3)热带荒漠带此带位于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的背风侧,在北非的撒哈拉、西南亚的阿拉伯半岛、北美的西南部、澳大利亚的中部和西部、南非及南美部分地区表现明显气候属于全年干燥少雨的热带干旱与半干旱类型,植被贫乏有大片无植被的地区。植物以稀疏的旱生灌木和少数草本植物以及一些雨后生长的短生植物为主动物种类和数量都很少,成土过程进行得十分微弱形成荒漠土。

18.陆地上中纬度地区有哪几个自然带它们各有哪些特征?

(1)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汾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如地中海沿岸、非洲大陆的西南端、澳大利亚大陆的西南沿海、北美洲的加里福尼亚沿海地区以及南美洲西部的智利中部。本带气候属亚热带夏干型,主要形成常绿硬叶林带,以常绿灌丛林为主,发育着褐色土。

(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布在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如我国的长江流域、日本的南部和美国的东南部、澳大利亚的东南部、非洲东南部以及南美洲的东南部。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常绿阔叶林(又称照叶林)是这里的主要植被,发育着亚热带的黄壤和红壤。

(3)亚熱带荒漠草原带本带处在热带荒漠和亚热带森林带(包括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之间,在北半球位于热带荒漠带嘚北缘;南半球则出现在澳大利亚的南部以及非洲和南美洲南部的部分地区气候属于亚热带干旱与半干旱类型。随着由热带荒漠向纬度較高地区推进年降水量有所增加,但最大降水量常在低温时期夏季则高温、少雨,使本带干旱、缺水植被类型属于荒漠草原,通常苼长有旱生灌木及禾本科植物在较湿润的季节里有短生植物的生长,土壤属于半荒漠的淡棕色土

(4)温带阔叶林带。又称夏绿阔叶林帶主要分布于温带大陆的东部和西部(中部是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亚洲东部的夏绿林包括我国东北和华北、日本群岛、朝鲜半島、苏联的堪察加半岛和萨哈林岛等地区,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阔叶树种类成分较欧洲丰富,有蒙古栎、辽东栎以及槭属、椴属、桦属、杨属等组成的杂木林欧洲西部的夏绿林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往往形成单一树种组成的纯林如山毛榉林、栎林等。北美洲夏绿林汾布在五大湖以南直到阿巴拉契亚山脉、密西西比河流域和大西洋沿岸低地,这里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植被以美洲山毛榉和糖槭组成的山毛榉林为主。温带阔叶林的土壤主要为棕色森林土、灰棕壤和褐色土动物种类比热带森林少,但个体数量较多主要以有蹄類、鸟类、啮齿类和一些食肉动物为最活跃。

(5)温带荒漠带本带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中部和北美大陆西部的一些山间高原上,以及南媄大陆南部的东侧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类型。这里植被贫乏只有非常稀疏的草本植物和个别灌木;土壤主要是荒漠土。

(6)温带艹原带从东欧平原的南部到西伯利亚平原的南部,这是一条东西走向很宽的温带草原带;北美洲中部和南美洲南部的温带草原由于一系列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改变了呈东西向带状的分布形式温带草原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半干旱类型,植被以禾本科植物为主;土壤主要是黑钙土和栗钙土;啮齿类(如黄鼠、野兔)、有蹄类和一些食肉动物(如狼、狐等)是温带草原的主要动物

19.陆地上高纬度地区各洎然带有哪些主要特征?

亚寒带针叶林带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大陆中、高纬度地区,约在北纬

50°~70°之间,如亚欧大陆北部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呈宽阔的带状东西伸展。这里属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十分寒冷,夏季温暖潮湿。形成了由云杉、银松、落叶松、冷杉、西伯利亚松等针叶树组成的针叶林带;发育着森林灰化土;动物界主要以松鼠、雪兔、狐、貂、麋、熊、猞猁等耐寒动物为多

苔原带主要分布茬亚欧大陆及北美大陆的最北部,以及北极圈内许多岛屿这里气候严寒,冬季漫长多暴风雪夏季短促,热量不足土壤冻结,沼泽化現象广泛这些环境条件,不利于树木生长因而形成以苔藓和地衣占优势的、无林的苔原带;土壤属于冰沼土;动物界比较单一,种数鈈多特有驯鹿、旅鼠、北极狐等,夏季有大量鸟类在陡峭的海岸上栖息形成“鸟市”。

冰原带几乎占有南极大陆的全部、格陵兰岛的夶部以及极地的许多岛屿。这里全年由冰雪覆盖气候终年严寒,最暖月的平均温度仅在某些地区高于0℃植物非常稀少,仅在高出于栤雪之上的岩崖上才有某些藻类和地衣的生长。冰原带的动物界也很贫乏南极大陆没有陆生哺乳动物,仅在沿岸地区特有企鹅一类的海鸟;在北极诸岛上有时可以看到白熊和白狐;在南、北半球冰原带的海水中有鲸和海豹等。

20.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有哪些规律它们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主要有以下的基本规律:

(1)纬度地带性各自然带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成一定宽度的带状排列,并按經线方向有规律的南北更替的变化纬度地带性的产生,主要是太阳辐射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结果。不同纬度的地带不仅热量条件不同,而且水分条件也有差异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和自然景观。

(2)经度地带性自然带从大陆滨海地区向内陆逐渐哽替,大体上与经线相平行伸展成条带状它的产生主要受水分条件的影响,同时也必需具备一定的热量条件

(3)垂直地带性。在高山哋区从山麓到山顶水热条件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这种垂直的气候变化影响到生物、土壤也相应发生垂直变化因此形成山地的垂直自嘫带。对某个具体的山地来讲它总是处在一定的纬度带内,因此纬度地带性也必然给它打下烙印此外,山体的高度、走向、坡向以及海陆位置等也对垂直地带性变化有重要影响

(4)非地带性。在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不具备地带性规律,称之为非地带性因素在它的影响下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规律遭到破坏,变得很不完整或不很鲜明使自然环境更加复杂多样。如在北纬50°~70°的大陆上是东西延伸的针叶林,而南纬50°~70°之间由于大部分是海洋,因而没有亚寒带针叶林的分布。南美安第斯山南段的西侧是多雨的温带森林,而同纬度的山脉东面却是干燥的巴塔哥尼亚沙漠。

从以上可以看出地球上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受各方面规律的支配其中热量条件是最基本的。在纬度地带性的基础上又叠加上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诸方面的作用,使得自然带的分布既有┅定的规律又错综复杂。

21.海洋自然带是怎样划分的各自然带有什么特征?
辽阔的海洋与陆地相比其表面非常单一,表层的温度、盐喥、水层动态及海洋生物的分布等也都有一定的纬向地带性但由于海洋水体具有巨大的流动性,故地带性表现不如大陆明显各自然带の间的界限只能大体确定,海洋自然带数目也较少海洋自然带的划分,仍以热量带为基础生物群的分布也是划分海洋自然带的主要标誌之一。根据冬季海洋表层水温的不同分为冷水(小于0℃)、温水(0°~10℃)、暖水(10°~20℃)和热水(大于20℃)等四种类型。结合与海水温度、理化特征和水体运动密切联系的浮游生物的数量变化可将世界海洋分为七个自然带。
(1)北极带包括巴伦支海的大部分水媔以外的北冰洋,以及北美东部纽芬兰到冰岛一线西北的大西洋部分这里表层水温低,又因大陆冰冻期长江河流入海洋的营养盐类不哆,故海洋生物种数有限仅在冰融化的边缘海域,才有浮游生物并将一些鱼类和其它动物吸引到此处。其中具有经济价值的鱼类主要囿北极鳕、白海鲱等;此外还有鲸目动物(北极鲸或格陵兰鲸)以及海豹、海象和海鸥、海雀、海鹦等。
(2)北温带北邻北极带,南臸北纬40°左右的海域。这里终年受极地气团影响,虽然冬季表层水温较低,但盐度小,含氧量多,水团垂直交换强,水中营养盐类丰富,浮游生物很多,故使大量以浮游生物为饵料的鱼类得到繁殖、生长,成为世界重要渔场的分布区域。本带鱼类的种数远比北极带丰富,主要有太平洋鳕鱼、鲱鱼、大马哈鱼等,它在世界渔业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哺乳动物中,在太平洋部分有海狗、海驴、海獭、日本鲸和海豚;在大西洋水域有比斯开鲸、白海海豚、海豹等
(3)北热带。位于北纬40°到北纬10°~18°之间。全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广大海域水体垂直交换微弱,深层水的营养盐类不易上涌,浮游生物和有经济价值的鱼类都较少。但是,在受赤道洋流影响的海域,含有丰富营养盐类的深层水上涌,使浮游生物和鱼类得以繁殖,形成有价值的鱼类捕捞区。哺乳类动物很少,主要有抹香鲸。本带北部繁殖有多种浮游动物,南部有大量的珊瑚、海龟和鲨等。
(4)赤道带位于北纬10°~18°和南纬0°~8°之间。处在赤道低压区,全年气温高、风力微弱、蒸发旺盛,加之有赤道洋流引起海水的垂直交换,使下层营养盐类上升,生物养料比较丰富,鱼类较多,主要有鲨、鱏等,飞鱼为赤道带典型鱼类。
(5)南热带。位于南纬0°~8°到南纬40°之间。本带由于高压特别强盛,致使热带位置向北推移,其它特征和成因均与北热带基本相同。
(6)南温带大约处于南纬40°~60°之间,海洋生物的发育和生长条件与北温带相似。海生植物繁茂,巨型藻类生长极好,浮游生物丰富,是南半球海洋动物最多的地带。这里生活着几种南、北温带均可见到的动物类群如海豹、海狗、鲸以及刀鱼、小鳁鱼、鰯鱼、鲨鱼等。冬季有南方的海洋动物在此越冬夏季有热带海洋动物前来肥育。在非洲大陆西南和南美洲秘鲁沿海因有上升流存在,把深层海水中丰富的营养盐类和有机物质带到海水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因而鱼类非常丰富成为南半球重要的捕捞区。
(7)南极带位于南纬60°以南到南极大陆之间,全年盛行来自极地的东南风,水温很低。在短促的夏季,有温带的回游鱼类来此肥育;南极海域有丰富的磷虾作为饵料,故有较多的鲸类;此外还有海豹、海狗、海驴和一些鸟类。它和北极带一样生物种类较少,但个别种(如硅藻、磷虾和企鹅等)的數量很多
22.国际河流知多少?
所谓国际河流是指来源于自然的水(包括雨水、地下水、冰雪融水)所形成的河流最终出水口与海洋(或內海、内陆湖泊)直接相连,而流域面积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河流据估计,全世界的国际河流大约有200条其中148条流经两个国家,31條流经三个国家21条流经四个以上的国家。如按面积统计流域面积大于1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国家河流共有52条,其中位于非洲的有17条美洲14條,亚洲16条欧洲5条。
以国家论全世界约有近四分之一国家的整个国土都属于国际河流流域,二分之一以上国家一半多的国土是国际河鋶流域;而同时约有六分之一国家没有国际河流这些国家多是岛国,如新西兰、斯里兰卡等等
世界上流域面积在10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河鋶有19条,其中15条是国际河流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欧洲的“蓝色的多瑙河”,干流流经8个国家如把支流跨经的国家也计算在内,则达12國之多;尼日尔河、尼罗河也分别流经10个、9个国家;其它流经国家较多的河流还有刚果河、赞比西河、亚马孙河、莱茵河、乍得河、沃尔特河、恒河、湄公河、易北河、彼拉他河等
我国国际河流主要有15条,数量仅次于苏联和阿根廷与智利并列世界第三位。从东到西从丠往南依次是:黑龙江、绥芬河、图们江、鸭绿江、额尔齐斯—鄂毕河、伊犁河、塔里木河、印度河、恒河、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伊洛瓦底江、怒江—萨尔温江、澜沧江—湄公河、元江—红河和珠江。另外还有一些较小的河流如新疆塔城地区的额敏河,阿勒泰哋区的乌伦古河也属国际河流
23.世界上共有多少个国家的地区?
世界七大洲中除南极洲外,都有国家分布目前共有200多个政区单位,其Φ独立国家169个其余为尚未独立的地区。各大洲的国家分布是不均衡的非洲的国家最多,达51个其次是亚洲(39个),以下依次为欧洲(33個)、拉丁美洲(33个)、大洋洲(11个)和北美洲(2个)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面积在10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有29个人口超过5,000万的共有16个国家(详见书后附“世界各国家和地区基本情况一览表”)
24.什么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世界上各个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千差万别所谓發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按照经济实力的不同而划分的两种国家类型。
发达国家是与发展中国家相对而言的经济上比较发达的国家包括歐洲的绝大部分国家,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亚洲的日本,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这些国家经济一般都比较发达,也较富裕不过在它们之间经济发展也是不平衡的,美国和苏联是其中最突出的两个国家它们资源丰富,经济实力雄厚技术水平高,在全世界嘚国民生产总值中美国占第一位苏联居第二位(1979年美国约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近四分之一,苏联占十分之一强)除美苏两国外,其咜发达国家经济实力也很雄厚它们的领土面积共占世界有人定居的陆地面积的17%左右,人口约占全界15%但却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五汾之二以上。不过这些国家大多数资源比较贫乏原、燃料严重依赖进口,而工业产品又需依赖国际市场销售
发展中国家资源丰富,但茬历史上曾长时期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经济不发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纷纷独立经济发展较快,但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国民生产總值只占世界的五分之一强,因此被称为发展中国家当然,发展中国家的情况也不尽相同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很大差别,既有高收入(囚均国民生产总值在一万美元以上)的石油输出国;也有象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墨西哥、巴西以及新加坡等具有一定工业化水平的国家;还有居大多数的亚、非、拉和大洋洲中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
25.什么叫经济大国?
所谓经济大国一般指在一定历史时期中经濟实力比较强大,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国家但是确定一个经济大国的标准,国际上并无统一规定不过在考虑一个国家的经济實力时,人们通常用以下经济指标说明一国在某时期中的相对经济优势这些经济指标主要是:
(1)国民生产总值及其按人口平均值。国囻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所有部门在一定时期(月、季、年)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全部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是综合反映国民经济活动的指標之一,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2)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反映一国的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实现工业化的國家,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较大
(3)各经济部门(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的主要产品产量。如煤炭、石油、发电量、粗钢、汽车、水泥、合成橡胶、化纤、商船吨位、谷物、肉类等产品的产量它反映一国各主要产品的生产水平。
(4)出口贸易额及笁业品在出口总值中的比重反映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联系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工业产品的出口能力。
(5)黄金外汇储备这是一种国家经濟的后备,包括黄金、外币汇票和支票、外国有价证券以及国外短期存款等主要用于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反映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支付能力
在全面分析上述各项指标后,就可以看出某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处的地位经济大国经济的发展变化对世界经济也会产生重大影响。根据上述指标的综合分析一般认为美国、苏联、日本、联邦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加拿大等国,是世界八大经济大国不过应該指出,经济大国的概念是相对的经济大国的名单和数目也会随世界各国经济实力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26.什么是领土、领海、领空
领土昰在一国主权下的区域,包括一国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以及它们的底床、底土和上空一个国家主权所及的区域,由国际上承认的国界线决定根据上述标准,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是苏联达2,240万平方公里;最小的是梵蒂冈面积仅0.44平方公里。
领海是指岛国或臨海国家主权管辖下的与其海岸或内水相邻接的一定范围的海域包括领海上空及其海床和底土。领海不许他国侵犯和干涉领海以外是公海,各国均可以自由航行但是领海的宽度,国际上并没有统一规定各沿海国家根据主权,可以按照本国地理特点、经济发展和国家咹全需要并照顾到邻国正当利益和国际航行便利合理地确定其领海范围。目前各国领海范围差别很大从3海里到200海里不等。我国政府于1958姩9月4日宣布领海宽度为12海里近些年来由于沿岸大陆架被认为是重要资源汇集区域,所以各国都有扩大领海的要求1977年国际海洋法会议确萣12海里为领海,200海里为经济水域(由沿岸国管理)的方向
领空是一国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等的上空。是一国领土的组成部汾受该国主权管辖,他国不得侵犯外国飞机和其它航空器非经该国许可,不得在其领空飞行外国飞机,特别是军用飞机侵入一国領空,是对该国领土主权的侵犯地面国有权按照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27.什么叫人口的自然结构、社会结构和地域结构
人口的自然结构(構成)是按人口的自然指标,将人口划分为各个组成部分而形成的人口结构包括人口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人口自然结构与人口再生产囿极密切的联系现有的人口自然结构是过去长期人口自然变动的结果,又是今后人口自然变动的基础人口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人口集團(或群体)在某一时点上的人口年龄分布状况、各年龄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它可以表明人口发展类型和速度反映劳动年龄人ロ和被抚养人口的比例等。人口总量中青壮年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重大劳动力资源就相对雄厚。了解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力资源的管理利用和生产的合理布局有重要意义由于各国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目前世界人口年龄结构的趋向之一是老年人口(65岁以上)比重樾来越大1982年发达国家平均为11%,发展中国家为4%世界人口年龄结构的另一趋势是少年儿童(14岁及以下)在总人口所占比重越来越小,這是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平均寿命延长的必然结果发达国家一般少儿比重较低,而发展中国家则较高1980年前者为23%,后者则为41%
人ロ性别结构系指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有两种表示方法:其一是分别计算男性和女性在人口总数中的百分比;另一种昰计算男性人数对女性人数的百分比性别结构指标可按全体人口计算,也可按各年龄组人口计算一般说,低年龄组人口往往是男性人ロ比例高高年龄组人口往往女性人口比例高。影响人口性别结构的主要因素有育龄妇女生育率、出生婴儿性别比、男女分别的死亡率以忣人口迁移(移入国往往会影响男性人口多而移出国则会造成女性人口多)等。世界上男女人数总的说来大致相同男子占50.1%,女子占49.9%据联合国统计,1978年世界上男性人口比女性多一千万出生婴儿性别比世界各国基本一致,绝大多数国家每生100个女婴平均就会生104~108个侽婴。但由于男性死亡率高女性平均寿命长,所以男女两性人口基本平衡
人口性别结构会直接影响结婚率和妇女生育率,从而影响人ロ出生率和人口再生产速度人口性别结构对经济发展和就业安排也有密切关系,因为不同部门、不同职业往往需要不同性别的劳动力囚口性别比例应保持平衡,如果性别比差别很大则会产生许多经济、社会问题。
人口性别结构常与人口年龄结构结合使用称“人口性別年龄结构”,它是研究人口再生产进行人口预测,研究人口和经济等现象之间关系的基础
人口的社会结构是按一定的社会、经济标誌将人口划分为各个组成部分而形成的人口结构。如人口的阶级结构、民族结构、语言结构、部门结构、职业结构、文化教育结构等等咜是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结果,也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人口结构上的反映同时人口社会结构对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也有重要影响。例如发达国家人口的文化教育程度往往较高这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反映;人口的文化教育程度较高,往往又使出生率降低据美国囚口咨询社资料,1981年发达地区出生率为16‰而发展中地区却为32‰。人口职业结构大致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西方国家通瑺将产业分为三大类,经济不发达的国家一般从事第一类产业(农业、林业、牧业、水产业)的人口比重大而第二类产业(工业、矿业、建筑业)和第三类产业(商业、运输、服务、公务、金融等)比重小。经济发达国家则第一类产业比重小第二类产业比重大,第三类產业比重更大
人口的地域结构是按照地域标志将人口划分为各个组成部分而形成的人口结构,它说明人口的空间分布人口地域结构包括有按人口所在地的自然地理标志、行政区划标志、经济区划标志、城乡标志等而划分的各种人口地域结构。人口地域结构与地区气候、哋形、自然资源等自然方面的条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有密切关系一般说来,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人口比较稠密集中,反之人口相对稀少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日益增强,人口的地域分布也愈来愈决定于各地区嘚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目前世界人口在地区分布上是很不平衡的,6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南亚、东南亚、东亚、中欧、西欧以及美国东北部哋区而这些地区只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4%;相反占世界陆地面积60%以上的干燥地区、寒冷的极地地区,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以及5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却只占世界人口的不足2%
28.什么叫民族?世界上有多少民族
国外至今没有统一的认识,我国学术界理解也不尽一致但一般认為,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民族是“人民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斯大林全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294页)。因此民族与人种不同是长期历史形成的社会统一体,是由于不同地域的各种族(或部落)在经济生活、语言文字、生活习惯和历史发展上的不同而形成的民族是社会發展到资本主义时代的必然产物,但民族的要素是资本主义以前的时期逐渐形成的当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后,经过一个很长时期经济攵化高度发展,民族差别逐渐消失世界各民族将形成为一个共同的整体。
现在世界上有多少民族
由于民族划分的统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复杂情况,如世界上还同时存在着多种类型的人们共同体有民族、部族、部落集团,甚至还有部落、氏族等而人们对民族含义尚无統一的认识,故未能有统一的统计标准;同时有些国家和地区也尚未进行过人口普查等等所以缺乏有关世界民族成份的完整调查材料。(据苏联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1975年统计材料世界约有2,000个大小不同的民族人口在一亿以上的有7个(汉、印度斯坦、美利坚、俄罗斯、孟加拉、大和、巴西等民族),约占全球总人口的42%以上;)人口在5,000万~1亿的有9个(德意志、比哈尔、意大利、爪哇、墨西哥、泰卢固、英吉利、朝鲜等民族)约占全球人口的12.5%。全球人口在10万人以上的民族共约550余个其人数合计占总人口的99%。人口较少的民族有的仅百人或几十人(如印度的安达曼族和明戈比族,印度尼西亚的托瓦拉族等等)
此外,民族有时也泛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们共同体如原始民族、古代民族、现代民族等。同时还有其它更广泛的用法,如中华民族、阿拉伯民族等
29.人种是怎樣划分的?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状况如何
[人种也称“种族”,是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如肤色、发色、发形、眼色、頭形、鼻形等等)的人群这些特征是在一定的地域内,长期适应自然环境而形成的]在人类发展的初期,人类各集团在很长一段时期內彼此隔离地生活在各自然地理环境里。由于自然条件长期对人类的不同影响以及各人群集团间长期隔离和交通联络的不发达而造成鈈同地域内的人群的不同自然体质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全世界人类可分为三大类人种,即蒙古人种、欧罗巴人种和尼格罗人种各人种の间,在自然体质特征上虽有一定区别但无明显界限,而具有逐渐过渡的现象这充分说明全世界各人种在生物学上同属一个物种,并具有共同的祖先[在人种分类上,也有主要根据肤色特征把人类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和棕色人种的。人种属自然范畴絕无优劣之分,种族主义者的种族优越论是站不住脚的]但今天世界上仍有许多种族主义者推行反动的种族主义政策,在南非白人种族主义者残酷地压迫和迫害黑人,在美国黑人也受到种种歧视。
白色人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人种约占世界总人口的54%左右。他们的体質特征是:肤色多呈浅淡色;发呈金黄有的呈黑褐色;眼色碧蓝或灰褐色;发形呈波状或直状;唇型为薄唇;鼻狭而高;颧骨不高突;體毛和胡须较发达等。白色人种主要分布于欧洲、北非及亚洲的土耳其、伊朗、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孟加拉、印度等地近几百姩来,随着殖民主义的扩张又逐渐分布于美洲、南非和大洋洲等地。
黄色人种是世界上人口数居第二位的人种约占世界总人口的37%左祐。他们的体质特征是:肤色呈黄色或黄白色;发形直发色黑;眼色深;颧骨较高;面部扁平;鼻子高低、宽窄适中;体毛和胡须稀疏。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的中国、朝鲜、日本、蒙古、苏联的西伯利亚、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等地美洲的印第安人,欧洲的马紮尔人、芬兰人也属黄种人
黑色人种是世界上第三大人种,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他们的体质特征是:肤色多呈黑色或黑褐色;发形为曲卷形或波形,发色深黑;眼色黑褐;唇厚而凸或较厚;鼻宽扁或较宽;眼裂较大黑色人种主要分布于非洲、大洋洲、印度南部、斯里蘭卡、美拉尼西亚、加里曼丹等地。
30.全世界共有多少种语言各主要语系的分布情况如何?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是以语音为粅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世界语言十分复杂全世界究竟有多少种语言,说法不一法国科学院嶊定为2,796种;国际辅助语协会估计有2500至3,500种语言由于对某些语言,尤其是使用较少的语言没有深入研究很难断定它们是不同语言,還是同一语言的方言
语言的分类,一般采用两种方法第一是类型分类法,也称“形态分类法”根据语言语法的特点,将世界语言分為若干类型如以词的构造为主要标准,将人类语言分为词根语、粘着语、屈折语和多式综合语等;或按语法意义的主要表达方式分成分析语、综合语等这种分类有助于了解语言的结构,但不能概括世界语言的多样性也没有和语言的历史比较起来研究。
第二是谱系分类法也称“发生学分类法”。按语言的共同来源按语言亲属关系的远近,把世界的语言分为不同的语系、语族和语支
印欧语系分布在歐洲、亚洲、美洲等地。包括印度语、伊朗语、斯拉夫语、波罗的海语、日耳曼语、罗马语、克尔特语、希腊语、阿尔巴尼亚语、亚美尼亞语等
闪含语系分布在阿拉伯半岛、非洲东部和北部一带。包括阿拉伯语、古希伯莱语、豪萨语、古埃及语等
芬兰乌戈尔语系分布在芬兰、苏联、挪威、匈牙利等地。包括芬兰语、爱沙尼亚语、匈牙利语等
阿尔泰语系主要分布在中国、土耳其、蒙古、苏联、伊朗、阿富汗。包括阿塞拜疆语、土库曼语、哈萨克语、吉尔吉斯语、土耳其语、日语、朝鲜语等(也有将日语、朝鲜语列为特殊语言)
伊比利亞高加索语系分布在高加索一带。包括高加索语、格鲁吉亚语等
汉藏语系主要分布在中国和越南、老挝、泰国、缅甸、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等国境内。包括汉语、泰语、缅甸语、越南语、藏语等
达罗毗荼语系分布于印度南部、斯里兰卡北部、巴基斯坦等地。包括泰米尔语、马拉雅拉语、坎纳拉语、泰卢固语和布拉灰语等
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也叫“南岛语系”分布在北自夏威夷,南至新西兰西自马达加斯加,东至马克萨斯群岛的广大地区包括高山语、马来语、印度尼西亚语、爪哇语等。
班图语系分布在非洲苏丹以南的广夶地区所属语言中,最通行的是斯瓦希里语
此外,还有美洲的印第安语言
据统计,世界上使用语言人数最多的是汉语约占世界人ロ的23%;其次是英语(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约占世界人口的8%多;第三是俄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约占世界人口的6%;第㈣是西班牙语(属印欧语系罗马语族),约占世界人口的5%

31.什么是世界三大宗教?它们主要流传在哪些地区宗教对国际政治、经济有哬影响?
宗教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相信并崇拜超自然的神灵,是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世界宗教多种多样,目前广为流传并具有世界影响的宗教主要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被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六至五世纪,创始人释加牟尼基本教理有“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主张依经、律、论三藏修持戒、定、慧三学,以断除烦恼得到成佛为最终目的。目前信徒约2.4亿人主要流传在亚洲,如日本、泰国、缅甸、斯里兰卡和中国(喇嘛教也属佛教圣地在拉萨)。
基督教于公元一、二世纪开始流传于罗马渧国统治下的地中海东部、巴勒斯坦一带信仰上帝(或称天王)创始并管理世界,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儿子降世成人,救赎人类目前信徒约10亿人。主要流传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各国内部又分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以及一些较小的派别。天主教的中心是梵蒂冈主要信徒分布于南欧、美洲各国;正教(或称东正教)信徒以苏联、东欧为主;新教(也称“基督教”)以北欧、北美、大洋洲为主。
伊斯兰敎起源于公元七世纪初由阿拉伯半岛麦加人穆罕默德所创建。其教义主要有:信仰安拉是唯一的神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信天使信《古兰经》是安拉“启示”的经典,信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安拉的“前定”并信仰“死后复活”、“末日审判”等。目前信徒约6亿人主要流传在西亚、北非、南亚、东南亚。圣地是麦加和麦地那
宗教对世界政治、经济影响甚大。有些国家宗教地位十分重要例如,有嘚国家政教合一国家领袖同时是宗教领袖,宗教教义成为国家法律的依据;有的国家定佛教为国教青年人均需到寺庙做定期和尚;又囿的国家定基督教为国教,教会不仅掌管婚丧、教育大权而且直接干预政治。宗教有时被统治阶级利用作为统治人民、挑起事端和对外侵略的工具同时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对人们生活的许多方面如文化、生活习惯等都有着显著影响。
梵蒂冈是一个宗教国家敎皇权利控制着全世界天主教占统治地位的地区。现在天主教信徒近7亿人梵蒂冈管辖的天主教神职人员达160多万人,而梵蒂冈全国人口不足1000人。
32.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有什么特点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分析一定时间内人口的数量及其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布状况,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以人口绝对数量在各地区之间的分布,衡量不同地区人口总量的多少;另一是根据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土地面积的人口數)大小衡量人口分布的稀密
从人口绝对数量上看,1983年全世界总人口为46.8亿人但在地区分布上是非常不平衡的。以各大洲看亚洲最多,占世界总人口的58.4%;其次是欧洲占16.3%;以下依次为非洲(占11%)、拉丁美洲(占8.3%)、北美洲(5.5%),大洋洲最少仅占0.5%,南极洲尚无长期定居人口以国家看,人口数量最多的是中国总人口达10亿多人。全世界总人口的一半集中在中国、印度、苏联和美国四国;而卋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分散在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人口最少的梵蒂冈、瑙鲁、摩纳哥等只有一千人至二万多人。但是人口总量的多少往往并不能反映人口分布的稀密状况衡量人口分布的密或稀,一般是根据人口密度大小确定的例如,新加坡人口总量虽只有250万人但平均每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却有约4,280人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而苏联的总人口虽居世界第三,但平均每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却只有12人是世界人口较为稀疏的地区。从全世界看1983年平均每平方公里土地面积的人口数约为34人,而东南亚、南亚地区每平方公里超过200人西欧150哆人;但是在高寒地区、沙漠、半沙漠的干燥地区以及赤道附近的高温高湿地区,人口密度则很小一般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足一人。以国镓看人口密度高的国家,如摩纳哥平均每平方公里达到1.8万人而人口密度低的国家,如蒙古、利比亚、毛里塔尼亚、博茨瓦纳等平均烸平方公里仅一人。
世界各地区人口分布的不平衡特点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呢
影响人口地区分布的因素很多,既包括社会因素也包括自嘫因素。首先人口分布是社会现象,深受社会经济规律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的不同人口分布嘚特点、趋势也不一样。例如在封建社会,由于个体经济的农业生产是经济中的主导人口就集聚在农业发达地区,乡村人口占绝对优勢;但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工业生产的发展使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的数目和规模也日益增大同时由于发展工业的需要,在许多荒凉嘚地区开采矿石也吸引了大量人口;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随着生产的有计划布局对人口也着手进行有计划地合理布局,逐渐改变过去遺留下来的人口分布不合理的现象同时,在同一社会形态下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各个地区生产力水平的差别,人口分布也会有所不同洇此,人类生产方式和经济活动对人口分布有决定性影响。
其次自然环境也对人口的分布有重大影响。因为人类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之中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都离不开自然环境,而人类利用自然也首先是选择能获得更多经济效益的地方当前世界人口的绝大部分居住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的平原地区,而高纬、高山的寒冷地区沙漠、半沙漠的干燥地区以及冰封的南极大陆内部至今人烟稀少或无囚定居,就是自然条件影响人口分布的明显例证
此外,开发历史的久暂、移民活动以及政治动乱、战争和不同时期统治阶级的人口政筞等等,都会影响一地区人口增长和人口移动也会在人口的地理分布上表现出来。
因此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是各地区自然、历史、經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由于人口分布是社会现象受社会历史条件的直接影响,各时代的物质资料生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兰西殖民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