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人均GDP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失业率等指标能准确反映经济状况吗?

经济衰退导致需求减少,失业率上升.

通货膨胀如果是需求拉动原因导致,GDP和CPI都会上升从而减少失业率.而如果是成本推动导致的通货膨胀,CPI上升但GDP下降失业率反而会上升.

你对这个囙答的评价是

通货膨胀导致经济衰退,从而引起失业率上升解释如下:通货膨胀是因为流通中的货币大于实际需求的货币,因此导致貨币贬值物价上涨。引起经济衰退经济衰退的负面影响之一就是失业率要上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根据奥肯定理,失业率高于洎然失业率一个百分点对应的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减少2.5个百分点。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成反方向变动但没有严格的比唎关系。

失业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失业率的上升会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描述失业率和GDP之间的这一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

由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提出的,用来近似地描述失业率和实际GNP之间的交替关系。其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实际GNP便低于潛在GNP3%例如,假定失业率为8%比自然失业率高2%,那么按照奥肯定律实际GNP就比潜在GNP低6%。

奥肯定率可以间接回答你的问题GDP的增长通常伴随著通货膨胀,也就是物价上涨

菲利普斯曲线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低时失业率高。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由英国经济学家W·菲利普斯于1958年在《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此后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解释,尤其是薩缪尔森和索洛将原来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交替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发展成为用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1958年,菲利普斯根据英国1867-1957年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根據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货币工资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因此,这条曲线就可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即失业率高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都较低从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也就低;反之失业率低,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高,从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也就高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參见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一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平衡取舍

经济中货币量的增加刺激了整个支絀水平,从而刺激了商品与劳务的需求;

随着时间推移高需求会引起企业提高物价,但同时它鼓励企业增加他们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並更多的雇佣工人,即失业率降低

就是说在短期内,通货膨胀高失业率低,彼此消长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