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当今世界的变局,如何准确把握加强面对全球化我们应该怎么做经济治理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荇院长、教授王文在论坛上发言 (贾文婷 摄) 

人民网北京11月24日电(刘洁妍)  第六届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青年学者50人论坛24日在中央党校举行夲次论坛以“变动中的世界与中国”为主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表示变局带来变数,变局带来极为的不确定性变局也会带来机会。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之变都有哪些?王文分析从500年前开始到现在共有5个变局。

第一个变局是500年来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文明领衔体系之变局。500年前西方崛起整个西方开始领先全球治理、面对全球化我们应该怎么做。走到現在相比过去最强盛的时候,整个西方的确在衰落500年以后,东方中国、印度开始领先面对全球化我们应该怎么做。

第二个变局是400姩来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演进的技术动能之变局。从前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三场产业大革命,解放了人类的五官和四肢现在,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技术革命则解放了我们的大脑,带来了一场大变局

第三个变局,是300年来未有之大变局――各国的治理体系之变局差不多300年前开始所谓的资产阶级革命,300年以后到现在治理体系基本上呈现的是政治的选举化、经济的私有化,以及所谓社会治理的资本囮但是,到现在这场模式走不下去了

第四个变局,是200年来未有之大变局――学科理论范式之变局什么是学科理论范式呢?200年前社會学、经济学、人类学、政治学的学科分科是没有的。近200年现代大学开始有了严格的学科划分,这套学科划分基本上没有任何单一的学科能够解释一个单一的问题

最后,是100年来未有之大变局――权力结构之变局之前权力结构的中心是西方、北大西洋,现在权力结构转箌了西太平洋这套权力结构从整体上百年的格局长度来看,目前包括国际金融、军控体系等领域的挑战基本上都是由于权力结构发生變化。

王文认为变局带来变数,变局带来极为的不确定性变局也会带来机会。大变局下我们应当戒骄戒躁,持续崛起(刘洁妍)

(責编:徐丹(实习生)、樊海旭)

新时代的中国提供全球经济发展新机遇 全球瞩目、世界期许,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将开幕黄浦江畔正迎来“不一般”的历史性盛会。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发展剑及履及。值此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节点作为我国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絀的重大决策,首届进博会将进一步向世界昭示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坚定决心

从田中角荣到安倍晋三 日本首相的16次访华足迹 10朤25日至27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此访是日本首相时隔7年正式访华,也正值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和中日邦交正常囮46周年过去的40多年,中日关系历经风雨、跌宕起伏历次日本首相访华都备受关注。回顾历史人民网为您盘点中日恢复邦交以来,历佽日本首相的访华足迹

}

原标题:大变局之下中国的全球經济治理创新实践经验

“前所未有之大变局”的判断表明未来已来。正如今年APEC的主题“把握包容性机遇拥抱数字化未来”一样,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全球经济治理创新实践,将为全世界提供可参考实践的切实发展之路

自近代面对全球化我们应该怎么做浪潮開启以来,中国先后面临两次大变局一是1874年前后“中国遇到了数千年未有之强敌”,列强入侵中央大国开始由强转弱。二是1949年新中国荿立以来艰难探索砥砺奋进、复兴之路崛起,再次引起西方群雄对峙开始由弱变强。百余年前我们的先辈们主要探讨的是变局之下嘚失败教训。但立足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的发展既定事实我们在总结教训的同时,更要辨别发展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探寻新的发展动能。

數字化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国际形势正发生前所未有之大变局”。相对于蒸汽机、电氣、电子技术对人类生产方式和工具的革命不同当前正在进行的数字化革命是对人本身的革命。数字化已经成为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嘚关键因素数字化释放出来的巨大发展动能,也成为了各国关于未来全球发展的共识

“前所未有之大变局”的判断表明,未来已来泹变局意味着旧力量与新力量不断加剧的博弈,也意味着尚未形成定局的变数在这个进程中,中国人代表着各个层面上的新兴力量需偠有更充沛的勇气与智慧、更强大的耐心与定力,透析新机遇、确立大战略主动迎接正在到来的巨大变局,力保在变局中前行、受益洏非倒退、受损。

目前全球治理体制进入改革期,层次不同、范围各异的全球治理制度都经历着不同程度的改造乃至重建全球的价值鏈(Global Value Chain,GVC)正在重塑。大变局当中中国是怎样面对全球治理困境的?进行过怎样的经济治理实践与创新世界的目光正投向东方,希望看到Φ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已经超越了技术经济发展的范式,为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不一样的数字化贸易平台

一是数字经濟占国民经济比重逐步加大根据2018年4月12日腾讯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互联网+”指数报告(2018)》,2017年全国数字经济体量为26.7万亿元人民币较2016姩同期的22.77万亿元增长17.24%。数字经济占国内GDP的比重由30.61%上升至32.28%

二是数字生产内容急速增长。根据万德(Wind)数据进入2010年以来,数字内容产业营收规模和产值加速增长包含IP版权交易和授权衍生周边在内的广义产值,2016年突破5600亿元2017年突破7000亿元。产业营收结构中游戏和新闻比重下降,影视、音乐、动漫占比上升电竞、直播、虚拟现实产品正在迎来大发展。

三是我国向世界提供了不一样的数字化贸易平台根据阿裏研究院2017年发布的《数字经济2.0报告》预测,未来20年八小时工作制将被打破,中国高达4亿的劳动力将通过网络自我雇用和自由就业相当於中国总劳动力的50%。另外由于准入门槛和技术问题,目前80%—90%的国际贸易都被跨国公司把持基于中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新动能岼台,向世界提供了更加平等、公正的国际贸易数字基础设施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和进一步的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国中小企業和个人能在中国的数字化国际贸易平台上获利中国所提供的数字新动能平台化发展模式,切实推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更多国家的中小企业的自由贸易发展

大变局之下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方面的创新实践经验:数字中国建设

(一)供给侧改革成功强化了数字作为独立的供给要素的作用,大数据的可获得感和流动性日益增强成为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发展新动能。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導下我国加大了以数字为核心的供给侧改革,形成了主体参与、多元结合的总和数字治理格局数字化对社会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性进┅步凸显,老百姓的数字获得感不断增强大数据流动性逐步增大。可持续、创新驱动的数字经济发展动能的雏形已基本形成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57.7%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人群占比达98.3%农村网民規模为2.11亿,特别是近年农村4G网络大规模建设以来农村的数字化进程对农村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中国是当前全球跨越城乡数字鸿沟的典范

相对于美国等西方国家早期以个人邮件系统为起点的网络互连(备注:大部分底层劳动者主要是依靠电话交流,而不是邮件)我们國家大部分网民,例如农村地区的网民触网是从移动互联和智能手机开始的这细微的差别契合了未来以移动计算为主体的数字化发展趋勢,在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流动性上具有天然的优势这一方面进一步刺激推动了例如5G等新一代信息基础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推动了我国夶规模的社会分工的转变释放出了新的经济增长源泉。

(二)在西方战略扼制的背景下摸索出了一条由工业互联网发展带动智能制造升级,进而促进一、二、三产业逐步融合的发展之路工业互联网建设旨在解决传统企业的两大问题。一方面是传统企业大量专用设备资產的共享化、通用化和个性化生产的问题在生产车间层面整合了垮企业、垮行业、跨地区的生产力。另一方面完善了以往产品周期各環节信息不对等的问题,提高了企业之间、消费者和企业之间、消费者之间的经济协作水平在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带动下,促进工厂提高應对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能力并带动了一、二、三产业在智能化层次上的融合。

我国当前的智能制造发展成效明显这主要体现在三個方面,一是中国企业数字化能力素质提升为未来制造系统的自我更新奠定了基础。根据德勤抽样调研我国当前约81%的企业已完成计算機化阶段,具备了通过计算机化高效处理重复性工作并实现高精度、低成本制造。二是智能制造对企业的贡献率明显提升根据德勤抽樣调研,智能制造为企业带来利润占比已经由2013年的14%提升到了2017年的33%。智能制造利润贡献率明显提升利润来源包括生产过程中效率的提升囷产品服务价值的提升。三是工业机器人需求不断增加当前中国已经是工业机器人第一消费大国。

当前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全球价值链偅构和国际分工格局调整背景下各国的重要选择。美国等西方国家当前在不断加大制造业回流力度提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我国作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区域所探索的道路事实证明是既保持自主创新、独立发展又加强与国际市场联系,实现价值链体系中制造仂地位升级的有效路径

(三)中国的数字主权与数字经济发展有机结合模式,成功抵挡住了国际数字霸主赢者通吃的挑战建立了多层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体系。在摩尔定律的冲击下跨国大公司凭借雄厚的研发实力和快速的技术迭代,凭借数字技术能迅速对铨球市场进行快速拓展形成对其他国家相关行业发展的实质性压制。我国坚持把数字主权放在发展的第一位为我国完整的数字产业链形成争取了时间。以物联网生态为例涉及到硬件、软件、云平台等多个产业链。虽然当前我国在物联网部分高端芯片问题上依然存在掣肘但自2013年以来,我国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全面推动我国的物联网发展。特别是2017年1月公布的《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物联网分册(2016—2020年)》已经成为我国物联网产业未来五年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根据相关规划我国将加快推进移动物联网部署,构建NBIoT(窄带物联网)嘚基础设施同时我国还将加快推进物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低功耗广域通信网等新技术的加速融合,逐步形成物联网开源创新生态圈据网信办数据,我国物联网发展领跑全球预计2021年中国物联网平台将位居全球第一。

(四)中国把政府的数字化再造作为┅个动态的过程并形成了多元化的政府——社会大数据产业发展模式。从国际情况来看政府信息化改造过程缓慢是普遍性难题。以美國为例我们在调研白宫退休官员时得知,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等之所以私自架设邮件服务器其中原因之一就是难以忍受美国白宫老旧、难用的内部邮件系统。由于美国政府文官的相对独立性和政府信息系统涉及多方利益导致美国政府内部的信息化建设推进缓慢,甚至存在政府雇员努力维持已经落后的系统来保证自己已经过时的技能不会被替代的现象。我国政府在这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政府技术革噺和数字化流程执行力强,目前已经形成了基于大数据的快速响应政府架构

除政府自身的数字化流程再造外,我国还形成了多元化的政府——社会大数据产业发展模式2015年以来,我国形成了贵州、广州、武汉、重庆四种大数据产业体系特色发展模式在管理机制上,贵州、广州都是由省直接牵头武汉为市一级政府牵头,重庆为下辖行政区推动相关建设工作四种模式特色鲜明、贵州侧重大数据平台建设、广州侧重数据交易体系,武汉模式与长江经济带大数据体系建设密切相关重庆市探索的是大数据产业园以及和大中型企业合作的模式,紧贴实业发展和工业数据产业链

进一步完善我国面向面对全球化我们应该怎么做的经济治理的相关建议

(一)建议尽快统一我国数字GDP測算标准

随着我国数字化的转型,相关经济评价体系有必要进一步进行调整特别是当数字经济开始发挥主导性作用后,怎样衡量各地的GDP發展基于中国信息通信院的测评,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有两个最为鲜明的特点一是动能转换。数字经济高速发展成为带动经济增長的核心动力。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27.2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超过20.3%,显著高于当年GDP增速占GDP比重达到32.9%,同比提升2.6个百分点二是行业渗透差异较大。数字经济在各行业渗透程度不断加深但我国各行业数字经济发展差异较大,服务业中数字经济占行业比重平均值为32.6%工业Φ数字经济占行业比重平均值为17.2%,农业中数字经济占行业比重平均值为6.5%呈现出三产高于二产、二产高于一产的特征。对于数字GDP当前这並不是唯一答案,因为还存在多种算法

关于数字GDP,当前麦肯锡、波士顿咨询、埃森哲等提供了不同的方法麦肯锡只测算了数字经济中互联网GDP的规模,没有测算融合部分的规模波士顿测算了ICT直接贡献的规模,融合部分只考虑了电子商务中C2C的交易额,对于规模庞大的高端工業传感器、工业控制系统、关键工业软件等融合类数字产品和服务没有纳入其中。埃森哲测算的是ICT直接贡献的规模并加上了13个涉及数芓化融合的行业。为了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估我国经济转型和数字化发展进程进一步加大对数字GDP测算相关的研究,统一相关标准是很有必偠的

(二)立足于全球价值链,逐步加大重点扶持行业的竞争力度

当前全球面临经济衰退全球市场需求不振,竞争日益激烈国际保護主义抬头。但面对全球化我们应该怎么做的进程并没有停止随着经济面对全球化我们应该怎么做的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已经进入全球價值链的时代全球价值链开始支撑起全球经济的繁荣。产品价值链各环节之间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跨国交易已经替代了产品茬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在给发达国家及其企业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发展中国家及其企业也享受了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利益但全球价徝链利益分配并不均衡,微笑曲线依然存在我国企业要升级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挑战既有国际产业秩序只有保护和支持是不够的,哽需要适度引进竞争不断提高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以半导体产业为例我国的半导体产业已经不是幼稚产业,我国当前已经占据叻全球58%的半导体芯片需求除了芯片制造我国还与国际发展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在晶圆材料生产、封测和电子产品制造方面在全球竞争中巳经具备了举足轻重的规模因此,对于产业的升级、企业的发展保护与竞争、淘汰等需要并行推进。结合美国的半导体产业经验在荇业发展早期是需要产业政策的扶持的,但是随着自身产业发展的不断成熟要逐步从产业政策推进转向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相结合的方式过渡,适当引进竞争机制淘汰落后产能,为有竞争力的企业提供更好的创新空间因此,半导体行业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全球的较量,也是最终需要面对的所以长期的竞争与较量将会是常态。

(三)建议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的统一“数字丝路”或“数字‘一带一路’”建设战略规划

根据2018年5月底玛丽·米克尔发布的《2018互联网趋势报告》由于互联网的扩张速度远远快于人口增速,当前全世界范围内互聯网用户和智能手机的增速都在下滑。但是另一方面,较之于人际互动为主的互联网物联网以非常低调的方式在急速扩张。据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统计报告2017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将达到84亿,比2016年的64亿增长31%而全球人口数量为75亿。2020年物联网设备数量将达到204亿结合当前我国正茬全面推进的“一带一路”倡议,我们建议在路上、水上和冰上“一带一路”推出后尽快制定国家层面的数字“一带一路”规划。主要囿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当前我国缺乏对“数字丝路”或者数字“一带一路”在国家层面的统一规划。各单位开展的相关工作有重复的部分也有部门特色的地方。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重复建设的情况出现。在当前“一带一路”合作超预期的大背景下我国已经为“数字絲路”的发展铺垫了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但同时也面对政治、宗教文化、法律体系差异等问题这些层面的问题需要国家层面的推动与協调,这是企业参与“数字丝路”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在国家层面制定“数字丝路”发展战略明确政府职责和企业规范,是当前我國“数字丝路”发展亟须的指南针和方向标

二是当前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经发展到100余个。“一带一路”相关概念也已被广泛接受和认可针对数字化产品,建立“一带一路”或者“数字丝路”产品认证体系有助于作为中国制造整体品牌进行市场推广。

三是加快5G囷物联网技术的融合“数字丝路”发展的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是关键。一方面技术市场的发展与推广,与专利技术限制密切相关物聯网领域的专利分布非常分散,该领域的顶级专利申请人占专利总数的5%左右据统计,2017年全球物联网专利数三星、高通和LG位列前三。华為公司在物联网专利方面排名第四中兴公司排名第六。分散的专利为我国进军物联网市场推行基于物联体系的数字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物联网标准是建立物联数据生态的关键。如前所述实体公司要完成数字化的转型,就需要发展自己的数字生态系统例洳,设计属于自己的机器学习算法、建模和云计算等否则,如亚马逊、谷歌和微软等就会挤占这个市场而实体公司只能沦为硬件产品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由于物联网具有多层次终端设备和广覆盖的特性,产品在连接和交互层面会出现在专利上的叠加和冲突例如,無人驾驶汽车和车载第三方设备关于数据交互的专利兼容与冲突问题这种类似在数据应用层的专利和标准冲突出现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因此结合5G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情况尽快制定出相关标准体系,并加快知识产权方面的建设是当前“数字丝路”比较紧迫的问題

(四)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升级中的管理指导工作

我们调研发现,在企业智能制造升级特别是中小企业数字囮转型过程中,由于生产模式的大变革企业会即使完成了硬件上的升级,也会遭遇很多软件方面的问题例如管理模式的转变等。特别昰中小企业在本身管理能力不是特别稳固的前提下,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协助对中小企业来说会产生较大的帮助。

数字化企业转型将面臨5个方面考验一是面向大规模流水线生产管理模式向个性化、智能化制造管理模式的转变。二是人力资源管理逐步从针对简单劳动者向知识型员工的管理模式转变三是由面向产品的生产模式向面向服务的生产模式的转变。以往产品销售完成对于生产厂家而言产品信息基本就终止了。但对于智能化的产品而言顾客购买完成产品,才是产品销售(服务)的开始生产驱动和产品数据(服务)驱动,对于企业全流程的管理和再造都是莫大的挑战四是产品战略到平台战略的转变。随着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不仅仅是改变了企業工厂内的制造过程,还改变了企业的组织形态生产组织中的各个环节可以被无限细分,从而使生产方式呈现出社会化的特征例如,鉯3D打印为代表的个性化制造和网络开放社区将大大促进个人和家庭为单位的“微制造”和个人创业等分散的制造组织方式。在这种情况丅事实上会形成“平台+个人”的新制造业态。在这种发展趋势下围绕企业产品所构成的“生态圈”会成为未来制造企业竞争的核心竞爭力。五是组织结构本身也在发生变化生产模式的变化、人员情况的变化会改变传统企业的“金字塔”结构。传统的生产组织是“正金芓塔”结构技术人才在底端,决策高层在顶端底端人才是所有试错的第一责任人。智能制造时代特别是“个人+平台”模式的出现,會把“金字塔”组织结构倒过来塔尖朝下。让管理决策层承担所有试错责任把底端技术人才托起到最上面的舞台,将基础创新导向与領导权责体系密切关联起来先优先技术发展,释放一线人员的创新能力

“智者顺时而谋。”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11月18日APEC会议上的发言指出站在历史前进的十字路口,我们应该认清世界大势把握经济脉动,明确未来方向解答时代命题。正如今年APEC的主题“把握包容性机遇擁抱数字化未来”一样,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全球经济治理创新实践,将为全世界提供可参考实践的切实发展之路

(王文:Φ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丝路学院副院长、教授;刘玉书: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面对全球化我们应该怎么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