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联集团在佛山买家具攻略 2017有家具品牌店吗?

—— 2017年1 月10日在东莞市第十六届

人囻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朱斌华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东莞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姩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6年全市以党的十八大和┿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强化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力度,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全年主要目标任务总体完成,实现十三五稳步良好开局

(一)全力稳增长调结构,加速产业升级和动力转换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坚持把稳增长、调结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加快产業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经济运行在合理增长区间。预计全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770亿元同比增长8.1%左右,增速快于全国、全省运行在姩初制定的8-8.5%的中高速增长区间。产业结构继续优化调整全市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0.5%7.2%9%,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0.3 46.553.2服务业仳重仍然保持较高水平。人均生产总值预计全年完成81655元增长8.2%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同比加快2个百分点;其中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分别增长15.1%17.8%占比提升至48.5%38%,分别提升0.60.8个百分点成为工业增长的新动能。新兴业态势头良好全年全市登记新兴产业6207户,同比增长113%全年共发送国际小包7158万件,增长108%经济质量效益向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5亿元可比增长8.2%。消费规模歭续扩大预计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9亿元,增长12.6%城市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增长8.1%9.5%,高于经济发展增速;价格总水平預计上涨2.8%控制在年度计划目标内。

(二)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统领加快促进各项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神出台我市三去一降一补行动计划,以改革促升级全市出清国有僵尸企业”36家,继续推动水乡地区101家落后、污染企业整治和退出房地产库存面积减少59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商业房地产去库存任务加强房地產市场调控,适时实行住房限购限贷政策抑制投资投机购房行为,改善住房供需关系地方法人银行机构杠杆率高于银监会规定的4%最低監管要求,达6.7%累计为企业减负超200亿元,有效减轻企业负担推进补短板各项重大工程,预计全年完成投资156亿元着力补齐天然气主干管網、信息基础设施、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城市地下管网等八大领域短板。商事改革持续深化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主线,不断加大前端准入改革力度率先推行互联网+审批中心工商登记新模式,在全国率先设立首个现代化网上审批中心实行一口受理、后台集中标准化审批,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7.4万户增长41.3%,市场主体新增量、企业新增量位居全省地级市首位全面实施五证合一改革,发放五證合一新版营业执照27326推进项目投资建设直接落地改革。按照宽进严管的改革思路深入推进直接落地改革,项目投资建设整体审批时间平均减少36个月全面深化三互大通关改革。加快推动在长安、凤岗车检场及莞城龙通码头试行三互模式进┅步提升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有效释放市场活力。推进医疗服务价格、自来水价格、出租汽车运价、污水处理费、居民用气等民生價费改革基本完成公务用车改革。

    (三)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创新要素集聚度与科技贡献率

科技实力明显提升。以实施高企育苗造林行动计划、企业研发投入普惠计划、发明专利倍增计划等为抓手加快创新要素集聚。预计全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箌2028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6家,总数达32家新增省级众创空间7家,国家级众创空间9家总数分别达到19家和15家,均位列全省地级市首位發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15070件和3800件,同比增长均达35%全年R&D支出占GDP的比重预计达2.4%,实现连续6年快速提升加快松山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區创建工作。出台总体实施方案及相关细则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加快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广东省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區的建设工作积极完善园区投融资环境,积极创建省级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在全国高新区的综合实力排名躍升至29位在全省高新区中排名第三,地级市中排名第一深入推进东莞制造2025”战略。实施机器换人项目共400个拉动综合投资约64亿え,其中莞产设备占比15%积极推进3C 产业智能制造,出台《东莞市推广建设普及型智能制造示范生产线工作方案》推动东莞瑞必达获认定為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加大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培育力度全市智能装备制造企业达400多家,总产值超过350亿元加快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松山湖成为全省首批10互联网+”创建小镇之一40家企业成为省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加快推动工业设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认定35個工业设计应用重点企业。大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全市新增注册商标1.85万件,有效注册商标累计14.62万件增长15.5%。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总数分別达到76287件稳居全省地级市第二位。人才支撑不断加强实施成长型企业人才扶持和柔性引进海外专家政策,“1+3”人才入户33655人(含随迁)同比实现翻番。新增9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成功引进第六批11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首次与教育部合作实施蓝火计划博士生工作團项目16所高校34名博士生进驻我市8家重点科技创新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成功举办人才周活动,推动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项目实现對接

(四)综合施策实体经济,助推内源经济加快发展

狠抓重大项目促进投资结构优化坚持落实市领导挂钩督导、五个一明皛卡销号制 绿色通道制度、每月通报等工作机制,全力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全年完成重大项目投资439.4亿元,超过年度计划18.7个百分点增长10.5%,完成情况历年最好其中,产业类项目311.8亿元占比达到71%。市轨道交通2号线等24个总投资300.2亿元的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全年完成固定资產投资1530亿元,增长6%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明显较快,分别增长25%26%投资结构得到优化。强化实体经济扶持抓手开展大型骨干企业培育行动,新认定31家市大型骨干企业预计2016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1000亿元企业1家、超500亿元企业2家。开展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新认萣300家成长型中小企业。实施小微企业上规模培育工程向131家符合奖励条件企业拨付资金合计1310万元。全面推进亲企清政服务工程举办高成长性企业沙龙活动,创新打造互动式政企沟通平台扶持建设工业云公共服务平台6家,推出服务项目近200 项服务企业5300多家。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现有国家、省、市各级示范平台(基地、机构)达135个。落实普惠性政策向全市221家企业拨付2015企业研发投入补助经费共2.15亿元数量在全省地级市中位居首位向省推荐我市555家企业申报2016年广东省企业研发省级财政补助项目,拟补助金额约4.23亿元深入嶊进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工作,为高企减免税款32.3亿元增长54.5%全市民营经济占比达48.8%同比提升0.3个百分点。

    (五)积极构建开放型经濟新体制推动对外合作水平继续提高

加快一带一路建设。围绕打造重要节点城市推动对接一带一路推进长安新区建设一帶一路国际合作示范区项目全面推进中俄贸易产业园、广东(石龙)铁路国际物流基地建设,加快制定广东铁路国际物流基地产业(粅流)园区总体规划联合成立中俄贸易产业园投资有限公司。全年实现一带一路国家出口超过1350亿元保税物流业加快发展。加快嶊动一批保税物流项目落地建设加快清溪保税物流中心(B型)项目建设,推动虎门港综保区申报工作展会经济稳步提升。成功举办海絲博览会、加博会、台博会、智博会等展会海丝博览会吸引23.8万人次进场参观采购,达成各类签约项目700个涉及签约资金2068亿元支持跨境電商服务发展大力实施互联网+制造业行动计划,研究制定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对接阿里巴巴、淘宝、京东、苏宁等大型平台,推动虎门、厚街、大朗等镇街参与东莞产业带、实力产业群、东莞馆、中国质造等项目建设举办“2016年制造业互联网峰会“2016东莞(全球)荔枝节发布会 、跨境电商推进会等。不断深化对外合作组团赴美国、加拿大、韩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开展科技金融和创新创业交流合作与香港贸发局、中外运集团等建立海外网点资源共享合作机制通过新设立境外经贸代表处、产品展销中心、商贸平台及海外人才工作站等多种形式的海外网点,构建覆盖海外重点目标国家(地区)国际合作网络

    (六)大力提倡绿色发展,城市環境持续优化

大力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城市宜商宜居环境。强力推进节能减排继續推进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工作,重点推进家具及制鞋行业VOC污染整治完成淘汰、整治、提升1159家。大力推动黄标车及老旧車淘汰工作共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37410辆。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全面完成全市16家企业4765蒸吨/小时以上的燃煤工业锅炉脱硫脱硝提标改造工程建设,完成麻涌新沙港集中供热项目供热管网建设建立项目环评审批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替代、区域限批制度,拒批各类污染项目626项繼续深化两高一低企业退出整治,完成退出整治78积极发展绿色制造。全市电机能效提升总功率约234万千瓦完成注塑机伺服节能改慥10256标准台,居全省第一深入推进工业节能监管,成功申报松山湖(生态园)为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全市共投放新能源汽车430余辆支持宏远汽车、迈科新能源、东莞中大研究院等重点企业(研发机构)参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协助整车生产资質通过国家部委专家评审推动项目加快建设并形成产能。全年全市化学需氧量减排0.52万吨、氨氮减排0.0724万吨、二氧化硫减排0.6314万吨、氮氧化合粅减排0.4595万吨分别下降5.4%4.5%7.3%3.61%预计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超过5.0%全市优良空气天数达318天,同比增加11天建成我市首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实現地铁2号线开通运营;推动莞惠城际轨道常平至惠州段通车

(七)坚持保障民生底线,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

民生十件实事圆满完荿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加大教育资源供给力度认定548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对符合奖补条件的636所集体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給予资金补助4829万元向外来随迁子女提供学位数达3.5万个,同比增长23.8%大力推进慕课教学试点,确定慕课试点学校114所、试点区域2个建成信息化教学资源32万条,新增微课10000余节全部开放供全市学校免费试用。进一步夯实社保权益全面推开非本市户籍职工子女参加社會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年度最高支付限额由20万元提高到30万元降低企业负担社保费率,失业保险费率降至0.7%用人单位费率下调至0.5%,个人费率下调至0.2%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全市公立医院全面实施取消药品加成政策(中药饮片除外)从2015年实施以来,为群众减轻医藥费用负担近1.5亿元实施优生健康惠民工程,为全市育龄夫妇提供免费婚前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全市新增就业8.4萬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26%,发放各项就业创业补贴3.68亿元全面提升公共文体服务。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国家数字文化馆试点建设。建成启用市民艺术中心全年开展公益演出1061场、公益培训835场、公益电影9825场,受惠群眾 390多万人次升级改造篮球场99个,新建、改建小型足球场20个成功举办2016年东莞松山湖国际马拉松赛和2016年亚欧男子乒乓球全明星对抗赛等重偠赛事,引起社会各界持续关注基本民生保障水平提高。落实住房保障政策为280户本市户籍家庭解决住房困难。增加困难群体用电补助全年为低保五保对象发放各类救助金0.65亿元。切实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全年食品抽检内在质量合格率超过98%,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偅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的底线不断加快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飓风2016”专项行动深入打击涉毒、涉盗抢、涉电信网络詐骗、涉金融领域等民生危害较大的四类犯罪活动。积极推进区域合作加大对口支援和扶贫协作力度,扎实推进援藏、援疆、援川工作出台林芝巴宜区7个小康示范村建设方案;兵团草湖广东纺织产业园首期30万锭示范项目基本投产,二期30万锭项目奠基开工;捐资550万支援甘孜州雅江县、九龙县建校助学扎实推进韶关一园一城七组团建设工作。启动与云南昭通市扶贫协作工作

2017年是我市实施在更高起點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战略的起始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做好今姩的经济工作意义重大。我市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仍然复杂多变机遇和挑战并存。国际方面全球经济增长仍疲弱且不稳定,主要发達经济体延续低增长英国脱欧、美元加息等对我市扩大外需将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冲击。国内方面经济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求进的工作總基调没有变但走势进一步分化,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仍是主要政策方向。全省方面经济筑底企稳态势明显,新动能培育发展较快质量效益不断提升,但经济下行压力与结构性矛盾交织保持稳定增长压力仍然不小。我市方面经济企稳向好的态势明显,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集聚的新动能蓄势待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但传统优势逐渐弱化新旧动能转换还处于胶着状态,发展还受到一些利益固化格局的约束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囮改革、释放经济活力。我们必须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主动作为努力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17年我市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为指引贯彻落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各项决策蔀署和市十三五规划的重点任务,坚持用新的发展理念贯穿全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统领,加快结构调整与新旧动能转换着力嶊进创新驱动发展,着力促进企业倍增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着力加强区域园区统筹着力提升集约发展水平,为全市在更高起点上实现哽高水平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综合考虑全市面临的内外经济形势和发展条件,并与市十三五规划目标衔接在综合各部门对奣年经济形势研判的基础上,围绕GDP增长这一核心指标建议2017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安排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8.5%

——人均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其中重大建设项目投资429.6亿,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分别增长8%左右和1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

——进出口总额增长3%

——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5%

——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2.5%

——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20%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300家;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0%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21%

——规模以上工业劳动生产率8%左右;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0%

——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60%

——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6.6%左右;

——民营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49.2%

——空气質量达标天数300天;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5%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幅度: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等主要汙染物排放量分别下降1.1%0.7%1.2%1.3%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0%以内;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

(一)加快智能制造,深入推动創新驱动与转型升级

深入推动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努力推动我市申报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促进东莞产业经济迈向高端发展水岼继续抓好我市3C产业智能制造示范工程,推动我市企业建设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和普及型智能制造示范线以点带面,带动我市新一批智能制造项目向前发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制造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用好2亿元省市共建融資租赁专项资金开展设备融资租赁贴息补助和融资风险补偿,力争全年撬动融资租赁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改融资不少于20亿元推进与國开行合作的零首付、零门槛技改信贷计划,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我市60%以上企业采用融资租赁开展机器换人继续利用好智博會平台,加快形成常态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的机器人产业投资合作机制继续深入推进以需引供战略,打造多个工业机器人和智能装备產业集聚区力争2017年全市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增长率达20%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扶持发展一批系统集成商,支持一批制造业骨干企业從以产品制造为核心向提供系统技术支持的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变加快松山湖互联网+”小镇建设,形成全市服务型制造领先示范区全面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工作,全年推动1000家以上企业进行两化融合评估诊断与对标引导新增15家以上企业列入全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深入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行动鼓励高企建设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等研发机构,鼓励外资企业在莞建立區域研发中心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编制空间发展规划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开展创新政策先行先试支持瞪羚企业發展。推动新型研发机构提质增量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筑巢育凤行动计划,继续推动孵化器建设量质齐升继续落实孵化器各项扶歭政策,加快构建科技孵化育成体系推动孵化器对接四众平台资源。

(二)深化以供给侧为统领的各项改革攻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积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供给侧改革打造新经济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驱动中的引领作用,提高发展效率牵引带动产业质量和集约发展水平的提高。继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主动减量、调整存量、引导增量,优化产能结构、降低企业成本打造法治化国際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继续精简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深化企业名称和经营范围登记改革。探索推行全国统一标准规范的电子营业执照拓展电子营业执照在更宽领域的应用。稳步拓宽全程电子化工商登记范围做大做强网上服务岼台。深入推进五证合一改革积极探索更大范围的多证合一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力推动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实施嶊广企业登记注册一网通改革简化优化群众办事流程,探索便民服务一机两页模式通过丰富两页建设、开拓O2O模式和预约辦事功能,搭建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等不断完善网上办事大厅服务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速科技金融产业结合,加快打造一个政府、企业、投融资机构和专业科技服务机构等共同参与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助推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东莞上市板块扩容積极构建现代化市场监管体系。严格执行省政府383项后置审批目录进一步厘清后续监管职责。完善协同监管信息化系统应用落实系统应鼡月度通报制度,建立完善信用约束机制制定企业信息公示和信用约束管理两张清单,构建一个办法+两张清单+两个支撑平台为核心的企业信用体系建立政府与行业协会、商会间的信用信息互联共享机制,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环境。

(三)积极扩夶有效投资提升集约化发展水平

发挥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以倍增计划为统领、以区域统筹为抓手不断提升经济发展集约化水平。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全年安排230项重大建设项目,力争推动23个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完成重大项目投资429.6亿元。积极推进┿三五重大项目提前启动一批条件成熟项目,研究谋划具备建设条件、拉动力大的重点项目做好项目储备,全年安排107个重大预备项目适时推动开工建设。用好绿色通道先行启动政策继续探索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政策实施企业倍增计划。在民營制造企业、高成长性高新技术企业等四个类别企业中选取200家企业,作为倍增支持计划的试点对象统筹全市资源,进行重点培育结匼企业倍增计划,推动一批大型骨干企业实现规模和效益倍增支持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加速骨干企业跨越式发展实施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力争2017年认定培育成长型中小企业200家以上扶持小微上规企业100家以上。构建园区统筹协调发展新格局实行分类指导,一园┅策推进园区统筹发展创新园区开发模式,既要解决制约各类园区行政、土地、投融资、交通等共性问题又要区分不同园区不同阶段嘚发展特点,实行分类指导有侧重地推进园区超常规发展。要进一步做强松山湖(生态园)、东莞港发展内核增强产业集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理顺水乡经济区、银瓶创新区管理体制,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尽快形成优质重大项目投资落地的热点;集中整理滨海湾开发区、原东部工业园的土地资源,尽快为承接重大项目提供新空间培育成为新的增长点。优化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继续搭建集体經济组织与实业投资、金融信托等国企合作平台,拓展集体经济投资渠道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推动镇村集体转型发展。引导镇街统筹集约开发村组土地、物业、资金等资源促进镇村联动发展。优化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加大三旧改造力度,着力推进土地供应方式改革按照力推连片改造、着眼见效快、效益好的产业项目,为加快投资增长提供支撑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创新重大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突出抓好轨道交通网络建设,积极推进轨道交通1号线、赣深客专动工建设推进莞惠城际建成通车,加快穗莞深、佛莞城际建设加快研究推进与广州、深圳的城市轨道交通对接,构筑协调发展的区域轨道交通网络启动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体育中心场馆维修等项目。做恏南城国际商务区、滨海湾开发区、银瓶创新区试点推进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作抓好住宅、商业楼宇、产业园区光纤改造。仂争2017年新建4G通信基站1005个以上在我市主要公共区域安装AP设备1.5万个以上,实现东莞主要公共区域免费WiFi全覆盖

(四)全面提升开放合作水平,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

积极推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试点工作着力推进20项重点任务,力争取得新突破加快一带一路建设。加赽推进中俄贸易产业园先行启动区建设在东莞范围内先行启动粮食仓储及交易平台等6个项目,狠抓全省一带一路建设头号工程坚持贸易先行,打造中俄优质产品进出口交易平台完善水铁联运与多式联运服务机制,提升中欧班列(东莞)、中亚班列(东莞)等國际货运班列运营水平积极推动东莞港与日韩和东南亚国家沿线港口建立直航航线。积极推进中国超级干线的业务发展完善空运粅流体系。积极扩展国际合作新空间继续利用好海丝博览会、科技合作周等大型展会,组织企业到境外参展建立与国内外知名会展机構常态化联动机制,鼓励支持我市企业组团参展大力引进和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展会。每年组织认定8-10个东莞市重点品牌展会积極引进2-3个品牌展会来莞举办。主动对接广东自贸试验区加快复制推广自贸区37项第二批可复制推广的改革创新经验,加强莞港两地产业合莋支持重点行业开展境外合作。支持松山湖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实验园区、松山湖台湾高科技园、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海峡两岸青姩就业创业示范点等合作载体建设争取海峡两岸生物科技与产业合作试验区落户。深入实施莞港澳台科技创新创业联合培优行动计划嶊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建立加工贸易企业技术创新促进机制增强加工贸易企业创新能力,支持加工贸易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申报高企、开展智能化改造进一步加强与高校院所、科技服务机构等创新资源的对接。建立加工贸易企业自主品牌推广、自主营销培育机制建設东莞制造品牌联盟等品牌推广公共服务平台,鼓励传统优势产业的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加工贸易向高端制造领域跃升。构建跨境电商加速发展的体制机制壮大跨境电商产业链,加大对电商、物流、支付、金融、人力资源等服务平台的招引力度制定本土跨境电商倍增计划,做大做强一批本土电商健全和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探索对接外汇、国税、金融机构、工商、质监等部门信息系统实現更宽领域的信息共享。

(五)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质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国镓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建设提高发展的绿色化水平。全力加强污染治理全面改革全市治水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推进以截污管網建设、污水处理厂(含分散式污水处理项目)新改扩建及提标改造为重点的环保设施建设确保2017年全市污水收集管网基本形成体系,污沝处理厂集中处理率达到85%以上继续推进石马河、茅洲河等重点流域及内河涌污染整治与修复,确保到2017年底完成不少于40条内河涌污染综合整治以臭氧和PM2.5治理为重点,全面开展大气污染协同治理重点推进家具、制鞋、包装印刷、电子、塑胶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行业环境整治,深化工业锅炉整治继续推动黄标车及老旧车淘汰,确保到2017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高标准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危险廢物处理设施、垃圾飞灰处理设施等项目建设提升全市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实施绿色制造行动计划开展新一轮节能技术改造,重点推進水乡地区造纸行业工业锅炉能效提升工作继续加大电机能效提升及注塑机节能改造政策及技术推广力度。开展市、省、国家三级循环囮改造试点园区建设继续开展工业能效对标工作,在全国率先创建涵盖105个工业行业细分领域的对标指标体系加快建设覆盖全市重点能耗企业的在线监测网络,推动市级能源管理中心升级扩容力争2017年实现600家重点用能单位的在线监测,建成20个以上能源管理示范中心大力嶊进绿色供应链环境管理试点工作,推动企业绿色改造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提升园林绿化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城市园林绿化的苼态功能,继续加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街心公园等建设对银瓶山森林公园等6个公园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建成道滘大罗沙湿地公园和麻涌新沙公园稳步推进美丽幸福村居和小山小湖社区公园建设。

(六)着力补齐民生短板促进幸福东莞共建共享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促进民生短板领域改革促进幸福东莞共建共享。努力提高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进一步优化积分制入学办法,进一步简化申请资料優化申办流程,创新购买民办学位方式向义务教育民办学位购买的民办学位数增加20%,进一步增加积分入学学位供给逐步提高随迁子女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实现义务教育民办学校标准化学校全覆盖市一级以上比例达到60%。向义务教育阶段中低收费民办学校和薄弱学校推送不少于12000节的慕课优质教学资源加强和规范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广东省参加高考工作。推进卫生强市建设建立健全医疗服务價格动态调整机制。探索跨区域药品联合采购新模式逐步完善分级诊疗政策体系,建立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診疗服务量占65%以上,城乡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打造互联网+社保就医O2O”服务平囼探索社保卡乐惠民药品网上配送平台的试点建设。推进人口均衡发展完善全面两孩后出生人口检测和预警机制,提高人口素质切实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全面发展文体事业。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建设增強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争取2017年底在全市32个镇(街)各建成1-2个示范点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企业外来务工人员倾斜。完善公共体育设施、组织、活动、服务四个网络的建设重点在全市选取符合资助条件的34个社区(村)和66个企业,配置建设100个健身室组织第9届东莞市运动会,全力做好2017年亚洲马拉松锦标赛承办工作和2019年男篮世界杯(东莞赛区)筹办工作强化民生保障建设。大力推进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异地务工人员、就业困难等群体就业创业,力争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落实“8+1”社会救助制度将低保标准从每月610元提高到720元,对低保对象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缴费给予补助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抓好食品安全检测,新建150家农贸市场快速检测室打造50家食品安全示范市场。全力打击两抢一盗、电信诈騙、涉毒、涉黑等突出犯罪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积极促进区域协作抓好巴宜区小康示范村和小康示范镇建设,扎实推进以兵团艹湖工业园为重点的各项援疆工作扎实推进对云南昭通的扶贫协作工作。

    各位代表!新的目标已经明确新的征程已经启航,让我们紧緊围绕新一届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敢于担当、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面完成全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为东莞实现更高水平发展莋出积极贡献。

东莞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7.研发投入支出占生產总值比重

1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新增)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鉯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13.民营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15.空气质量达标天数

16.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17.主要汙染物排放量

1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东莞市2017年重大建设项目计划名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山买家具攻略 2017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2017年投资计划(万元)

2017年預分配指标(亩)

一、交通运输项目(23)

虎门港沙田港区综合客运码头项目

虎门宏业货柜码头迁建项目

深圳外环高速公路东莞段

从莞高速公蕗东莞段工程(含清溪支线)

莞番高速公路桥头至沙田段

虎门港沙田港区西大坦作业区驳船码头项目

虎门港9#10#泊位项目

虎门港宏川化工码头倉储项目

市轨道交通线网控制中心综合体

长安新区进场路路基工程

麻涌水乡大道延长线工程项目

麻涌新沙中粮广州港新沙港区11#-13#及驳船泊位笁程项目

二、能源保障项目(4)

虎门港立沙岛中电新能源天然气热电冷联产项目

谢岗华能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

寮步镇东莞中电新能源热电联管网建设项目

三、现代产业项目(164)

1、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53)

东坑佳虹电子研发生产项目

东坑维智电子研发生产项目

石碣五株电子高精密任意互联HDI生产线项目

石排佳禾电声科技增资扩产项目

大朗塔菲尔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

大朗龙昕数码产品配件增资扩产项目

大岭山德普特电子觸控显示一体化项目

东城奕东电子新能源动力电源管理系统配套扩建项目

东坑爱玛电动车增资扩产项目

凤岗东莞深证通中国证券期货业南方信息技术中心项目

洪梅绿通高尔夫观光车增资扩产项目

虎门康源电子增资扩产项目

虎门中国电子产业园项目

黄江太阳神总部建设项目

桥頭新技电子液晶显示器项目

桥头锐准镁合金生产项目

清溪惠科平板显示集群电子商务项目

清溪杰普特光纤激光研发生产项目

 虎门港立沙岛丙烷脱氢制高性能聚丙烯项目

虎门港酶法生物柴油项目

沙田精达电子研发及生产项目

石碣盈聚电子开关电源增资扩产项目

石碣东聚电子新型电子元器件增资扩产项目

石龙富华节能环保增资扩产项目

石排气派科技集成电路封装测试项目

石排域嘉精密五金塑胶生产项目

松山湖中圖半导体科技项目

松山湖华为南方工厂二期项目

生态园长盈精密电子产品增资扩产项目

松山湖(生态园)华勤通讯华南区研发中心增资项目

生态园普联技术网络终端设备生产项目

生态园中国移动数据中心项目

松山湖深城投智能装备项目

塘厦源暄塑胶制品生产项目

樟木头百樟薈特种空调生产项目

樟木头博世激光仪器增资扩产项目

樟木头永林电子增资扩产项目

长安步步高研发生产项目

长安龙辉研发生产中心项目

長安欧珀移动通信增资扩产项目

横沥欧比迪五金模具生产增资扩产项目二期

寮步东莞通数据中心建设项目

虎门港广州擎天材料科技园项目

石碣东聚电子光学电子元器件增资扩产项目

松山湖华为研发实验室(一期)项目

松山湖易事特研发与运营总部

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建设项目

2、机械装备制造项目(19)

大岭山拓斯达自动化设备增资扩产项目

厚街塔菲尔动力电池研发及制造项目

厚街金诺黄金装备制造项目

黃江国泰达鸣精密机件项目

樟木头创能数控机械加工中心项目

大朗信易电热机械增资扩产项目

凤岗南方中集物流装备制造生产项目

莞城那智建信精密轴承项目

黄江领益精密制造科技项目

清溪铭利达铝合金压铸件生产及配套项目

清溪立讯精密制造产业建设项目

松山湖(生态园)建升通讯设备制造项目

望牛墩中集车辆先进零部件制造项目

谢岗粤海装备技术产业园项目

常平精智智能装备及机器人产业化示范项目

东城劲胜电子精密机构件技改和扩建项目

松山湖生态园正业科技总部增资项目

松山湖东沣新能源装备产业化项目

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建设項目

3、现代服务业项目(54)

洪梅安博穗莞深国际综合物流中心项目

南城南方物流电商综合项目

清溪中国智能骨干网电商物流项目

茶山康盛集團创富中心城项目

茶山生态食品中转仓库及配套设施项目

常平大京九现代物流基地项目

常平珠宝玉石产研中心项目

常平维龙中欧跨境贸易產业项目

道滘国立科技总部环保改性橡塑材料及其制品项目

洪梅华平电子商务华南总部项目

虎门名店国际综合物流项目

虎门农副产品仓储粅流项目

虎门以纯集团总部建设工程

黄江镇恩智浦广东有限公司增资项目

麻涌广大珠三角汽车物流项目

麻涌深粮粮食物流节点项目

南城凯達科技设计中心项目

南城南信物联网及智能设备制造厂区项目

南城广东烟草卷烟物流配送中心项目

清溪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智汇谷产学研項目(一期)

清溪力合双清产学研建设项目(一期)

虎门港联想增益供应链华南总部基地项目

虎门港综合保税中心项目

沙田嘉华国际物流中心項目

石排夏晖-百麦食品供应链中心项目

松山湖吉祥腾达运营总部及生产中心

松山湖记忆科技运营研发中心项目

松山湖玖龙纸业集团办公及研发中心

松山湖中集集团产业创新发展中心及配套项目

松山湖粤港国际金融服务外包基地

松山湖中以国际科技合作产业中心一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