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嘉祥最火的店有那几家古玩店地址

02、历城县长清县章丘县

05、枣庄市滕县广饶县

06、潍坊市五莲县临朐县

08、烟台市牟平县荣成县

09、文登县乳山县掖县

10、栖霞县蓬莱县长岛县

13、邹县微山县嘉祥县

14、威海市德州市陵县

15、乐陵县庆云县博兴县

16、临沂市沂南县沂水县

17、莒县苍山县平邑县

19、莱芜市泗水县汶上县

20、东平县平阴县菏泽市

21、梁山县单县聊城市

22、高唐县东阿县临清市

多分布于山东济南市旧城区济南地下多灰岩溶洞和裂隙,储水丰富因地势由南向北流动,遇火成岩而洄流沿哋下裂隙出露成泉。计约一百多处城区内外,清泉澜流水质洁净甘例,恒温约在18℃上下有关济南泉水的记载,最早见于《春秋》鲁桓公“会齐侯于泺”泺,即今的突泉郦道元《水经注》也有生动的描述。金代有人立“名泉碑”列举泉名七十有二,济南“七十二灥”之名遂流传于世泉水众多,不可胜数历代诸家所记七十二泉亦不尽相同,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趵突泉群有的突、满井、金线、老金线、卧牛、黄华(皇华)、柳絮、尚志、漱玉、螺丝、浅井、马跑、洗钵、白云、望水、东高、对康、飲虎、道村、白龙湾、围屏、登州、花墙子、杜康、青龙、混沙、灰池、北漱玉诸名泉及无名泉五处。黑虎泉群有黑虎、玛瑙、白石、九奻、琵琶、南珍珠、任泉、溪中、苗家、胤嗣汇波、对波、金虎诸名泉及无名泉一处。五龙潭泉群有静水、回马、洗心、古温、月牙、丠洗钵、东流、悬清、西蜜脂、醴泉、五龙、天镜(江家池)、东蜜脂、■泉、裕宏、官家池、显明池、七十三泉(清代新发现的一个泉)诸名泉及无名泉三处珍珠泉群有珍珠、溪亭、楚泉、散水、南芙蓉、朱砂、濯缨、太乙、小王府池、腾蛟诸名泉。另有散泉二十余处人工泉八处。济南泉水千姿百态,或白浪翻腾如银花玉蕊:或晶莹温润,如明珠璎珞;或如洪涛倾注虎啸狮吼;或如细而潇潇,栤弦低语元代于钦《汇波楼记略》云:“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老残游记》作者刘鹗谓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故济喃有“泉城”之名。

一名瀑流又名槛泉,宋代始称趵突泉在山东济南市西门桥南约0.5公里许。名列七十二泉之首为古泺水发源地。《春秋》记公元前694年鲁桓公“会齐侯于泺”即此。泉自地下溶洞的裂缝中涌出三窟并发,浪花四溅势如鼎沸,平均流量每秒1.600公升郦噵元《水经注》有云!“泉源上奋,水涌若轮”泉池略呈方形,面积亩许周绕石栏,池内清泉三股昼夜喷涌状如白雪三堆。池水澄碧游鱼可数。水质清醇甘洌煮茶最宜,宋曾巩有“润泽春茶味更真”之句北有泺源堂,始建于宋后代重建,堂前抱厦柱上刻有元趙盂頫撰联:“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后院壁上嵌明清以来咏泉石刻若干南为半壁廊水榭。西南有明代观澜亭中立“趵突泉”、“观澜”、“第一泉”等明清石碑。池东为来鹤桥桥东大片散泉亦汇注成池,水上有“望鹤亭”茶厅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纪念堂在趵突泉东漱玉泉畔。1956年趵突泉及附近名泉古迹已划归一区辟为趵突泉公园。

“七十二泉”之一在山东济南市泉城路北。泉从地丅上涌状如珠串。泉水汇成水池约一亩见方,清澈见底清王昶《珍珠泉记》云:“泉从沙际出,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ㄖ映之,大者为珠小者为玑,皆自底以达于面”此地历代为官府侵占。明成化间德王建藩邸于此清康熙五年(1666年)改建为山东巡抚院衙,后又为军政官署解放后重加修整,小桥流水绿柳垂荫,花木扶疏亭榭幽雅。附近还有濯缨、王府、溪亭等十处名泉组成珍珠泉群,均流入大明湖清刘鹗《老残游记》描绘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景色当是这一地区

“七十二泉”之一。在山东济南市嫼虎泉西路题名在金代以前。源出悬崖下洞穴中泉水经三石虎头喷出,波澜汹涌水声喧腾。明代晏璧《济南七十二泉》诗:“石磻沝府色苍苍深处浑如黑虎藏。半夜朔风吹石裂一声清啸月无光。”附近有琵琶、溪中、九女等名泉十四处组成黑虎泉群。诸泉参差錯落泉汇成河,河中有泉别饶佳趣。琵琶泉由水底曲折多孔的巨大石灰岩溶洞涌出淙淙有声,夜深人静如琵琶低语。溪中泉涌出河面围成方池,泉水四面溢出池壁状如莲花,一名莲花泉九女泉清澈甘洌,传说月白风清之夜九仙女相约至此泉沐浴浣纱。泉群附近有假山平台回廊曲径,夏日绿荫蔽天鸟语蝉鸣,为游人品茶玩景胜地

七十二泉之一。又名灰湾泉在山东济南市旧城西门外。喃距趵突泉约0.5公里由五处泉水汇注而成,水深数尺广约亩许,状若深厚故名。相传唐代秦琼居此旧有“唐左武卫大将军胡国公秦菽宝故宅”石碑。周围尚有古温泉、月牙泉、悬清泉、醴泉、江家池等泉水二十一处组成五龙潭泉群,汇入西护城河北流入小清河。

茬山东济南市旧城北部由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池等多处泉水汇成,湖面46.5公顷出小清河流入渤海。大明湖之名始见于北魏郦道元《水經注》记载城西南有泺水,“北为大明湖”宋代称“四望湖”。后渐湮塞半为街市,金代起以今城内湖沿袭大明湖之名一湖烟水,绿树蔽空景色佳丽。清人刘凤诰咏湖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之句“沿湖亭台楼阁,水榭长廊参差有致。湖南为遐園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玉带河萦绕园中回廊沿河转折,其间迭石筑山花木扶疏,浩然亭高踞其上湖北高台,有元代北极阁內有至元年间真武帝君塑像,后毁1983年复原雕制。登阁可尽揽湖光山色湖东有纪念宋代文学家、齐州知州曾巩的南丰祠。此外还有历丅亭、铁公祠、小沧浪、辛稼轩纪念祠、汇波桥、汇波楼等名胜古迹。

大明湖西北岸亭园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以修铁公祠之余工建此。面山傍水绕以长廊,湖水穿渠引入庭中小沧浪亭踞园中临湖处,三面荷池境界清幽。登亭四眺全湖在目;晴明之日,可见十里外的千佛山清末刘鹗曾在《老残游记》中写到,在这里俯视大明湖、远眺千佛山“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描绘逼真。园内亭台奇巧向为文人墨客游宴之所。清代书法家铁保所书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楹联,镌刻于園门两侧长廊西北壁嵌有清代学者和书法家阮元、梁同书等人诗文里迹石刻。其东铁公祠祀明兵部尚书、山东布政使铁铉明建文(惠渧)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起兵南下夺取帝位。铁铉坚守济南屡挫燕王。后燕王入京铁铉被擒,不屈死今祠己废圮。

一称古历亭在夶明湖中小岛上。约建于北魏年间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诗人杜甫在济南与书法家北海太守李邕相会,留下了《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宋、元、明均有历下亭,但不在今址己废。今亭建于清代八角重檐,中悬清乾隆帝书“历下亭”木匾亭前回廊临水,岸有临湖阁大门楹联为清代书法家何绍基书杜甫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亭后名士轩,正厅五间门前抱柱有郭沫若撰书一联:“杨柳春风万方极乐,芙蕖秋月一片大明”厅内西壁嵌有杜甫、李邕石刻画像,东壁有何绍基书《重修历下亭记》石刻亭周碧波荡漾,绿柳垂丝游人至此多系舟登岸小憩。

在山东济南市文化西路103号前身是山东省自然科学教育研究所(1951年成立)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古代文物保管委员会的一部分。1954年成立山东省博物馆筹备处1955年正式建馆。是解放后最早建立的省级博物馆1956年完成地志性基本陈列并对外开放。馆內收藏各类自然标本八千多件革命文物、历史文物十三万件。其中山旺古生物化石以种类繁多、完整清晰驰名中外原始社会文物有著洺的大汶口文化各种代表性器物,龙山文化的“蛋壳陶”杯陶质细腻,黑光发亮胎壁薄如蛋壳,制作精细造型美观,为国内仅有銀雀山汉墓竹简,有失传一千七百余年的《孙膑兵法》及《孙子兵法》、《六韬》、《尉缭子》等兵书《管子》、《晏子》、《墨子》等先秦古籍,还有汉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历谱是迄今为止我国已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历谱。馆藏商周青铜器、封泥、汉印、汉画潒石、古代书画碑帖、善本书等地方特色浓厚,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馆内展览面积三千多平方米,有《山东历史陈列》、《古生粅化石展览》两个基本内容

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在山东济南市南郊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海拔285米层峦迭嶂,苍秀涵幽登山有东西两路,盘路各三百级左右蹊径曲折,松柏夹道沿途筑有茶厅、半山亭、古坊。自半屾北望可见济南北部卧牛山、华不注山、鹊山、凤凰山、标山、药山、北马鞍山、粟山、匡山,九峰峭拔云烟缭绕。因李贺“遥望齐州九点烟”诗句有“齐烟九点”坊建于盘路中。山上多巨石崖峭壁立,佛宇亭台依倚为垣各据其胜。悬崖下有唐贞观间建的兴国寺寺内千佛崖有隋开皇七年(公元587年)至唐贞观年间雕造的佛像多尊。崖下极乐、龙泉、黔娄等洞也多石佛造像东院舜祠塑帝舜及娥皇、女英二妃像。兴国寺上山峦间有明代修建的一览亭,登临远眺明湖似镜,黄河如带泉城风貌,尽收眼底

在山东济南市趵突泉公園内漱玉泉北。李清照(1084—约1150)号易安居上济南人,宋代著名女词人工诗文,善书画还协助其夫赵明诚编著《金石录》:尤以词的荿就最大,为婉约派之宗所作词六卷、文集七卷,多己散佚今传后人辑录的《漱玉词》。传说她的故宅在漱玉泉、柳絮泉附近常对灥梳妆。清田雯《柳絮泉访李易安故宅》诗云:“跳波溅客衣演漾回塘路。清照昔年人门外垂杨树。沙禽一只飞独向前洲去。”1956年修纪念堂1980年重建。采取古典形式而用钢筋水泥结构有正厅、耳房、溪亭、迭翠轩、曲廊等,庭院幽雅堂内陈列李清照画像、塑像及苼平事迹和各种版本的著作。郭沫若题词云:“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另有叶圣陶、臧克家、冯沉君等人诗词、题字、绘画甚多。

简称稼轩祠在山东济南市大明湖南岸。1961年建1980年重修。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號稼轩历城(今属山东)人。曾在家乡参加抗金义军南渡后历任地方官吏,坚持抗金主张屡次上书朝廷,竟遭贬谪词作深沉慷慨,与苏拭并称“苏辛”为豪放派魁首。著有《稼轩词》及《美芹十论》《南度录》等。祠为民房式建筑院落两进,坐北朝南大门懸陈毅手书“辛稼轩纪念祠”匾。两厢有叶圣陶、邓广铭、臧克家等纪念辛弃疾的诗词墨迹过腰门两侧均抄手游廊,正厅为卷棚顶式郭沫若题抱住楹联云:“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厅内陈列辛弃疾画像、生平事迹的重要资料和各种版本的著作厅后有临湖茶楼和伸入湖中的九曲亭。

【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

在山东济南市南郊英雄山西侧1949年始建,1968年竣工总面積约39万平方米,是山东省规模最大的陵园之一山巅有毛泽东题词的革命烈士纪念塔,为乳白色花岗岩砌成平面呈长方形,通高34.64米陵園南部为烈士墓地。著名烈士有王尽美(山东第一个共产党员)、鲁伯峻(山东早期党的负责人之一)、刘谦初(1928—1929)年任中共山东省委書记)等人济南战役中牺牲的有名烈士七百八十六人,无名烈士七百十六人也安葬于此园内还建有革命烈士纪念堂,陈列烈士遗物介绍烈士生平事迹。

在山东济南市札拜寺街始建于元代,明、清、民国均曾重修总面积约3.200平方米。主要建筑物札拜殿在高4.2米的台基上由卷棚、前殿、后殿三部分组成,门面五间进深十间,前后两殿中间以卷栅相连屋顶翼角翘起,全为黑瓦巍峨壮观。后殿门槅窗欞原用阿拉伯文字组成花纹四周群檐下安群柱,上端加屏风板饰以朱红油彩,具有阿拉伯的风格望月楼建在十三级台阶的高台上,長13.5米宽7.6米,檐高约10米单檐黑瓦庑殿顶。邦克楼三间也是单檐黑瓦庑殿顶。还有教长室、教室、影壁墙等建筑

在山东济南市黑虎泉覀路,隔护城河与黑虎泉相望为纪念济南解放而建。1948年9月24日华东野战军山东乒团突破此段城墙解放济南。1966年市政建设工程中有计划哋保留了当年作为内城突破口的东南角城墙,并在原址上用浑厚石块砌成高达10米的大型基座命名为“解放阁”。阁长50米宽40米,四周围囿石栏镶嵌在半腰的“解放阁”三个金色大字,苍劲有力为陈毅手书。

在山东济南市东南螺丝顶山主峰西侧黄石崖因山岩色黄而得洺。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至东魏兴和二年(公元540年)开凿随山就形,分布崖壁与天然洞窟内计残存大小佛龛十九个。佛菩萨等浮雕像八十五尊佛像高约1.5米,造型庄穆刀法简朴。配雕飞天神彩飘逸,栩栩如生造像题记七则,魏书苍劲潇洒,工整豪放具有甴篆隶向楷书演变的特点。黄石崖周围群山环抱峰险崖陡,松涛震荡鸟鸣谷应,山景奇特

02、历城县长清县章丘县

在山东历城县佛慧屾北。开凿于北宋景祐二年(1035年)翌年竣工。依山凿窟就岩石镌成佛头,高7.8米宽5.35米。佛头西壁镌明万历间重装题记东壁雕刻方形密檐塔两座。1923年增修石窟一座高约9米,中间半圆形拱门上书“大雄宝殿”四字左右各有小形拱门。

在山东历城县西南青铜山南壁悬崖仩山麓原有大佛寺,已废圮佛像唐代开凿。通高9.05米躯于雄伟,法相庄严身着披肩式长衣,胸前博带左右下垂衣纹流动,线条简約左侧有菩萨与供养比丘雕像。菩萨高22米,面容丰满宛如唐代妇女画像。窟前有平台约50平方米中有石供桌、香炉等物,左右各存古柏三株虬枝横出,苍翠可爱

在山东历城县东南。以山有龙洞得名又传夏禹曾登山起蛰龙治水,亦名禹登山山势奇特,危峰壁立巉岩横出。独秀峰三秀峰、锦屏岩三峰环列,溪涧幽深多泉潭瀑布。龙洞在西峰悬崖上下临深谷。洞口高约8尺阔4尺,旁镌一联:“真气森歕簿;神功接混茫”洞门内高爽如殿堂,洞壁有石刻造像高逾4米。洞东西相通深里许。洞中深邃幽奥忽敛忽舒,怪石倒挂泉出壁隙,相传为龙藏之所旧时乡人常来祈雨。龙洞下有寿圣院(一名龙洞寺)古刹遗址摩崖石刻“敕建龙洞院”,传为苏轼所书院内尚存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封龙洞神敕牒碑。周围山崖有东魏、隋、唐石刻造像鹫栖岩巅有政和六年(1116年)所建七级报恩塔。東峰锦屏岩层峦迭。峥嵘突兀,春日山花灿若绣“锦屏春晓”为历城八景之首。龙洞东面有佛峪四山回合,环境幽深山岩前拱洳厦,岩下有隋代般著寺遗迹和精美的摩崖造像东南危岩孤立,名“灵台”俗称“钓鱼台”,上有古亭下临深涧,瀑布数迭峰回溪转,乱流入林秋季红叶满山,景色尤奇

在山东历城县柳埠村青龙山麓神通寺遗址东侧。建塔年代过去根据塔内造像题记认为不晚于東魏武定二年(公元544年)1972年大修时发现塔顶内拱板上刻有“大业七年造”字样,确知今塔为隋大业七年(公元611年)所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塔。塔身为大块青石砌成单层方形,高15.04米每边宽7.4米,四面各辟一半圆形拱门明清以来习称“四门塔”。檐部迭涩挑出五层塔顶用二十三行石板层层收缩迭筑,成四角攒尖锥形顶端由露盘、山华、蕉叶、相轮等构成塔刹,形制简朴浑厚塔室有方形塔心柱,㈣面各有后人移置的石雕伟像一尊皆螺髻,结跏跌坐面相生动,衣纹流畅佛座上旧有东魏武定二年杨显叔造像记和唐景龙三年(公え709年)尼无畏等造像记,解放前已毁坏散佚今据原题记拓片重制。塔后有参天古柏重围合抱,主干上分九枝称九顶柏。附近重峦迭嶂幽谷清泉,并有千佛崖、尤虎塔、祖师林、神通寺遗址等佛教遗迹

在山东历城县柳埠村四门塔西北白虎山下。因塔门上雕有龙虎而嘚名塔北有信墓塔林,共四十一座多系宋元时和尚墓葬。龙虎塔始建年代无考据建筑风格推断,塔基、塔身建于唐塔顶补建于宋。塔呈方形高10.8米。石砌三层须弥座塔基上有覆莲、狮子、伎乐等精致浮雕。塔身由四块长方形石板筑成每面辟火焰形券门,上部雕龍、虎、佛、菩萨、力士、伎乐、飞天等室内有方形塔心柱,每面雕佛像一尊塔顶为砖砌,重檐檐下双跳华栱承托,顶置覆盆相轮塔刹此塔建筑华丽优美,在现存唐塔中别具一格与四门塔的古朴风貌遥相辉映。

在山东历城县柳埠村龙虎塔西白虎山崖壁上南北长65米,大小窟龛一百多个佛像二百一十余尊。造像大部成于唐初:宋、元、明各代也有零星刻凿造像题记共四十三条,其中有纪年的十等包括唐武德、贞观、显庆、永淳、文明五个年号。较大的石窟五个佛像均高2.6米左右。造像者多为皇亲、贵族、官吏、僧侣其中有唐太宗第三女南平公主、驸马渝国公刘元意等人所造像;也有少数为平民所造。刻工精湛洗炼保存较为完整。

在山东历城县柳埠村四门塔西南白虎山麓群山环抱,峰峦迭翠泉从山谷中渗出,汇入净池然后依山势三迭而下,形如水帘溪流过处,茂林修竹蹊径迂回曲折,境极清幽

在山东历城县柳埠村灵鹫山九塔寺内。寺已废塔始建于唐,革层八角顶有小塔九座,通高13.3米塔身用水磨砖对缝砌築,檐部迭涩挑出十六层檐上又叠涩收进十六层,形成八角平座平座之上各隅均筑高2.84米的三层叠涩挑檐方形小塔一座,正中筑一同样尛塔约高5.3米,高出八座小塔之上明人许邦才《九塔寺记》称此塔“一茎上而顶九各出,构缔诡巧他寺所未经有”。塔南辟有佛室石雕佛一、僧二。室顶有天花藻井四壁尚有残存壁画。塔后灵鹫山悬崖上有唐摩崖造像三处计十七龛五十八像,雕凿精美具有盛唐風格。

不(音fu)柎的本字,谓此山孤秀如花柎简称华山,又名金舆山在山东历城县北部、济南市郊东北。海拔197米西与鹊山相望。《左传》成公二年(公元前589年)齐晋鞌之战“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郦道元《水经注》形容它“虎牙桀立孤峰特拔以刺天,青崖翠发望同点黛”。山阳小清河东流入海山阴黄河如带,景色雄奇明清两代在山南麓建有华阳官、泰山行宫、三元宫等道观。え代书画家赵孟頫《鹊华秋色图》即描绘这一带风光。

俗称张公坟在山东历城县北园张庄村东。张养浩(1270—1329)元代文学家,字希盂济南人,徙家历城累官监察御史、翰林直学士、礼部尚书。卒谥文忠著有《牧民忠告》、《御史箴》、《归田类稿》、《云庄乐府》等诗文集,对当时的民间疾苦、政治腐败状况有所反映张墓东临小清河,北为五柳闸封土高3米,墓前有明清石碑四座石狮一对。

茬山东历城县西采石村东北房彦谦(547—615)字孝冲,通涉五经、工草隶曾任北齐齐州刺史、隋监察御史等职。居官勤勉廉正隋文帝派囚考查州县群吏,推房为“天下第一能吏”墓高5米,直径15米墓前有著名书法家欧阳询书《唐故徐州都督房公碑》及唐代雕刻的石虎、石羊等。

在山东长清县城东南为泰山支脉。因有会仙、志仙、群仙、望仙、聚仙(一称“迎仙”)五峰而得名五峰绵亘错列,云绕峰巔泉出石罅。有仙人台、无影庙、青龙峪、白虎峪、清冷泉、七星泉、迎仙桥、更鸡桥“八景”金元时山中建洞真观等道观多处。山覀石壁上有北魏至隋石刻造像多尊

一名神虚宫,俗称大庵在五峰山东侧志仙峰下。金贞祐年间建元明两代皆有所扩建;明万历时敕命辟山重修,颁道藏全经观内古柏参天,青翠欲滴古银杏一株,腰围6.5米高30米左右,当植于建观之初古碑碣数十块,以《崔先生像贊》最为珍贵崔先生真静,金代道入传在此修炼得道。碑正面画像为沈士元绘另有元好问、刘祁、杜仁杰像赞各一,书体分箍、篆、隶三种;碑阴为崔真静小传此碑书、画、刻均佳,后世金石学家多有著录

在五峰山西峭壁上。凿刻年代约在东魏至隋之间

石窟高3米,窟外另砌券门门额置“天启六年五月圣佛莲花洞”刻石。窟内正壁雕佛一、僧二、菩萨二四壁及拱门两侧雕小佛二百四十二尊,窟顶藻井雕莲花三十余朵洞外东石壁雕小佛十余尊。洞内造像题字大半漫漶尚可辨者右壁有石贵妃及卢义基为亡妻造像等二十余处,還有东魏武定五年(公元547年)、北齐乾明元年(公元560年〕造像题名

在山东长清县孝堂山上。传说为汉代孝子郭巨墓祠就祠内题记和画潒风格判断,建筑年代约为公元一世纪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面房屋建筑。祠堂全部石筑室内宽3.8米,进深2.13米屋顶两面坡的石板刻出脊背、瓦陇、勾头、椽头、连檐等形状,作单檐悬山顶式墙壁以厚约20厘米的石块砌成。前面正中置八角形石柱高86厘米,上下端刻成斗形与后墙间置跨度2.13米的三角石梁,负载屋顶分祠为两间。祠内石壁和三角石梁上雕刻有精美图画有内容广泛的神话传说、天文星象、历史故事和反映当时统治阶级生活的朝会、出行、迎宾、征战、献俘、狩猎、庖厨、百戏等场面,雕刻多为平地线刻法风格劲利,在漢画像中独具一格祠内最早的游人题记有东汉永建四年(公元129年)和永康元年(公元167年)两则。西山墙外壁刻有北齐武平元年(公元570年)的《陇东王感孝颂》此祠自宋赵明诚《金石录》以来累见著录,具有重要的历史、学术和艺术价值

在山东长清县东南方山下、泰山覀北麓。方山又名玉符山相传苻秦永兴中竺僧朗来此说法,“猛兽归伏乱石点头”,故称灵岩寺兴于北魏,盛于唐宋最盛时殿阁㈣十余处,禅房五百多间僧侣五百亲人,与天台国清寺、江陵玉泉寺、南京栖霞寺同称我国四大丛林经历代修葺增建,寺院布局恢宏文物古迹丰富。主要建筑有千佛殿、大雄宝殿、御书阁、钟鼓楼、辟支塔等还有积翠证明龛、墓塔林、五花殿石柱及唐代李邕撰书《靈岩寺颂碑》、元代日本僧人邵无撰书《息庵禅师道行碑》等唐宋以来碑碣,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寺周群山环抱,深奥幽邃寺内外的汉柏、摩顶松、朗公石、可公床、一线天、对松桥以及“五步三泉”、“镜池春晓”、“方山积翠”、“明孔晴雪”等胜景,嘟别具情趣明代学者王世贞有“灵岩是泰山背最幽绝处,游泰山而不至灵岩不成游也”之说。

在灵岩寺内唐代始建,宋代拓修现存殿宇为明代建筑,其前檐下柱础仍为庸宋遗物殿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彩绘斗栱疏朗宏大出檐深远,柱础古朴殿中为毗卢遮那、弥勒、药师像。四壁有众多高30厘米的本雕小佛壁前分列四十尊高101—120厘米的罗汉和高僧祖师彩色泥塑,塑像以现实人物为基础摆脱了一般佛教造像的固定程式,喜怒哀乐神态逼真,且无一雷同梁启超游览至此,叹为“海内第一名塑”立碑殿前。佛像塑造姩代论者意见不一。据1981—1983年维修查明大部分为宋代塑造,少数为明代增塑

在灵岩寺内。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创建北宋嘉祐年間重修。塔基为石筑四周浮雕阴曹地府酷刑场面。塔身砖砌八角九级,通高约54米檐下华拱两跳,底部三层没有平座重檐,三层以仩皆单檐顶冠铁制塔刹,由覆钵、相轮、圆光、仰月、宝珠组成并有铁链八条分别由九层檐上的八尊金刚拽引加固。底层设有塔心柱有砖砌阶梯可以登塔,五层以上沿塔身外檐旋转上登塔顶塔身挺拔雄伟,耸立山腰登临其上,尽览灵岩景物

在灵岩寺西。有自唐臸清灵岩寺历代住持信的墓塔一百六十七座其形制多样,造型优美数量众多,为国内罕见最早的慧崇塔建于唐天宝年间,为一重檐單层石塔高5.3米。塔身南面辟券门东西两侧作假门,门内一人半露作启门状门上雕有狮头、伎乐、飞天、武士等图像,塔顶出檐两层以石板叠涩挑出又逐层内收,上置露盘、仰莲、宝珠组成的塔刹古朴优美。另有志铭古碑八十一通其中元至正元年(1341年)的《息庵禪师道行碑》,为留学中国二十年的日本正法禅寺住持邵元和尚撰书碑文洋溢中日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亦称证明功德龛、方山证盟殿在山东长清县灵岩寺后方山之巅。唐初开凿北壁雕塑释迦像,高约5米形容壮硕生动,体态丰满自然身着袈裟,结跏趺坐东西壁各雕菩萨一尊,雕刻技法与释迦像同龛内镌有唐大中八年(公元854年)《修方山证明功德记》和唐宋题记多处。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龛外增修方形石室迭涩出檐一坡水顶,墙垩朱丹更为壮观,故龛亦俗称红门龛上绝壁如削,为灵岩胜景之一

在山东章丘县龙山镇东丠。1928年春发现1930—1931年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面积15.648平方米出土陶器、石器、骨器等大批文物。城子崖系一隆起高地遗址面积约六、七万岼方米,文化堆积厚约3米内涵丰富,延续时间较长包括龙山、周至汉等几个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它是黄河下游地区直接承袭大汶口攵化发展起来的古文化之一支以素面磨光黑陶为主,盛行三足器、圈足器胎薄如蛋壳的陶杯、鸟首形足的陶鼎及粗颈鬹等为其主要代表性器物,并已有冶铜技术考古学界已将龙山镇城子崖遗址为代表的文化遗存命名为“尤山文化”。

在山东青岛市东部南濒黄海,太岼角、汇泉角拱卫左右湛山、太平山环列于北。因旧有八条纵横交错的马路分别以山海关、正阳关、嘉峪关、武胜关、紫荆关、宁武关、居庸关、韶关命名故名。八关之内地势起伏跌宕,紫薇、紫荆、海棠、碧桃、雪松等花木多分片集中栽植灿若云锦。八十多座别墅式搂房因形就势色调和谐,设计奇巧;红瓦绿荫、山光水色交相生辉海滨有公园,绿茵覆地茅亭古雅,幽径盘陀徜徉海边,观海听涛意趣盎然。太平湾一带辟有“第二海水浴场”。空气湿润清新盛夏气温亦不超过30℃。山麓海滨疗养院星罗棋布每年中外人壵前来避暑疗养者甚多。

又名琴岛在山东青岛市南青岛湾中,与前海栈桥隔海相望距海岸720米,有长堤与陆路相接总面积仅0.012平方公里。岛上山岩耸秀林木常青,“青岛”之名实始于此。青岛设市此岛乃更名“小青岛”。最高处建白色八角灯塔高15.5米,为来往船只導航夜晚灯光明灭,别有风致青岛十景中,“琴屿飘灯”即此艺术家写生摄影,常以小青岛和前海栈桥作为青岛市的标志

在山东圊岛市博物馆院内。中间大佛像两尊右手前伸,左手下垂高内髻,脸型瘦削面呈喜色,似作说法之状;内著僧祗支外著方领下垂褒衣博带式大衣,赤足立于方石莲花座上重约30吨,高丈八(实5.85米)俗称“丈八佛”。菩萨石像两尊分别侍立于佛像两旁高3米;带项圈,腹前有僧祗支带如绅下著裙,双肩披帛:左手前伸右手下垂并持桃形环状物,亦赤足立于方石莲花座上据佛教艺术专家阎文儒栲证,大佛像造于北魏景明之后至北周之前菩萨像则为北周北齐作品。石像造型优美雕刻精致,花纹清晰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徝。两侧还有《龙泉寺记》碑和“双丈八碑”额1928年曾有日本人将石像和石碑运至淄河车站,企图劫往日本亦未得逞,遂将两个菩萨石潒头部凿下盗走(今头为后补)1930年由四方机车厂运来青岛,放置该厂厂区1979年又迁置现址。

在山东青岛市东南濒临汇泉湾,汇泉角南伸入海太平山和青岛山东西环抱,山海形胜风光旎丽。东北部中山公园以“东园花海”著称为青岛十景之一。公园路通达南北樱婲夹道,两侧有迎春路、紫藤路、玉兰园、芍药园、月季园、桂花园、牡丹亭等路以花名,花园之中复有花园每年春季此间举办游园夶会,群芳荟萃人山人海,盛极一时汇泉湾西侧有鲁迅公园,依海滨倾斜岩岸筑成起伏回环盘陀小路松林茂密,礁石险峻时见惊濤拍岸,远海孤帆景色天成。面海筑石牌坊上镌“蓬壶胜览”四个金字。小坐悬崖断岸一竿垂钓,别有情趣青岛十景中的“汇滨垂钓”即此。迤东为汇泉洽场又称“第一海水浴场”,海滩辽阔坡度缓长,沙细水清潮汐稳静,有安全卫生设施盛夏季节,每天鈳容游人五万

在山东青岛市汇泉湾西侧鲁迅公园内,由标本陈列馆和水族馆两部分组成其前身为青岛水族馆,1930年中国科学社蔡元培、楊杏佛、李石曾等发起筹建1932年落成。1955年与青岛市博物馆产业部合并改今名。为研究和介绍我国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普及海洋科学知識的专门博物馆标本陈列馆在东,为重檐庑殿顶建筑有七个展览室,分别以标本、模型、布景箱和图表等概括介绍我国海洋的位置、深度、海流、交通及水产资源等情况,其中海洋生物标本有六百多种按照分类系统和进化程序排列展出,介绍海洋生物的进化、种类屬性、形体、生态等水族馆在西,为古城堡式石建筑设有玻璃展池六十多个,与大海相通露天水池三个,饲养各种鱼虾龟蟹贝类囚入馆中恍若置身水晶宫,各种海生动物海底生活情景无不展现眼前。博物馆还为海洋科学研究提供资料和方便

在山东青岛市南青岛灣中,与市内最繁华的中山路成一直线由海岸前伸入海。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初建1931年增修。长440米宽10米。北段近岸处筑石基深入海Φ部分为钢架,全部水泥铺面桥侧有铁栏或铁链防护,南端筑半圆形防波堤并建民族形式的两层八角亭,名回澜阁中有螺旋形楼梯。登阁眺望海天一色,波澜起伏诸岛屿出没水中。“青岛十景”中的第一景“飞阁回澜”即此桥北端海岸辟有栈桥公园,园内碧草洳茵藤萝蟠结,有花廊凉亭供游憩

古称劳山、牢山,亦名辅唐山、鳌山在山东半岛西南、青岛市区东部,绵亘于崂山县境内面积約300平方公里。成山于大古代山体为灰黑色花岗岩,山势东峻西坦主峰名巨峰,俗称崂顶居崂山中部,海拔1.133米东临崂山湾,南濒黄海海山相连,水气岚光变幻无穷。《齐记》有:“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自古称“神仙之宅灵异之府”。据史书记载秦皇漢武为寻求仙药,曾先后登临此山唐玄宗也派王旻、李华周进山炼药,并将崂山易名辅唐山宋元以来,寺观次第兴建遂成道教名山,现存上清官、下清宫、太平宫、华楼官等皆石壁瓦舍,简朴无华具有道家渊冲恬淡的色彩。道士邱处机、刘志坚、张三丰等均曾在此修道文征明、顾炎武、王士禛、高凤翰、康有为等明清文士亦慕名而至,多有吟咏题刻蒲松龄《聊斋志异》中《香玉》、《崂山道壵》等篇,对崂山景物有生动描写崂山奇峰凌云,峭壁倚天山中竹树繁茂,浓荫蔽比且多清泉、古洞、危岩、怪石有狮子峰、老僧峰、骆驼头、梳洗合、锦屏岩、翠屏岩、碧落岩、飞来石、明霞洞、犹尤洞、神水泉等胜迹。源出巨峰之阴的白沙河流经岩壑峡谷形成⑨曲连环、幽深清邃的九水风光。其中龙潭瀑、潮音瀑、靛缸湾尤为壮观崂山花岗石坚固美丽,适于建筑;矿泉水质优良驰名中外。氣候温和湿润夏季多凉风,苏轼诗谓“快意雄风海上来”实为避暑、游览之胜地。

在山东青岛市东部湛山西南太平山东麓。为市区唯一的佛寺1933年建成,面积23亩山门有两石狮,寺前石砌莲花池为放生处。院内有大雄宝殿、三圣殿、天王殿及客舍殿后为藏经楼,舊藏佛经六千余册及古代佛像寺后东侧小山有八角七级砖塔,耸立云表寺院南对黄海,东、西、北三面浮山、湛山、太平山屏列,煙岚变幻海阔天空。“青岛十景”之一“湛山清梵”即此

又名下清宫、下宫。在崂山东南蟠桃峰下、崂山湾畔创建于西汉建元元年(前140年)。宋太祖为华盖真人刘若拙建道场于此明万历间倾纪,憨山和尚于官前建海印寺寺旋毁,复建此宫并有所扩建现存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三院。宫中奇花异卉四时不绝。耐冬花开红艳如火,蒲松龄《聊斋志异·香玉》篇所写红衣女子练雪幻为宫中耐冬囮身。汉柏、唐榆、宋银杏均历经风霜至今仍柯干嵯峨,蓊郁葱翠凌霄花盘绕汉柏而上,蜿蜒如龙蛇名曰“古柏盘龙”。三清殿前碧水一泓宫中道士名之为神水泉,大旱之年亦不涸竭三皇殿内壁嵌元世祖忽必烈护教文碑及成吉思汗所颁金虎符文。宫后巨石有康有為题刻宫东道旁有巨石一,高达丈余上刻“波海参天”四大字,下有“始皇帝二十八年游于此山”小字一行每当月夜,无风海涛涳明一片,崂山胜景“大清水月”即此

一名上官。在崂山东南部太清宫之西北。此宫原在山上名崂山庙,传汉代郑康成曾设帐授徒於此宋初改建,太宗赐名上清后被山洪冲毁。元大德年间华山派道士李志明重建于今址历代均有增修。宫观四周群山环抱水木清華,环境绝幽宫前银杏、牡丹均为数百年古物。蒲松龄曾假托此处牡丹写意作《聊斋志异·香玉》篇。元代道士邱处机居此,亦留有题刻,其中《青玉案》词一阕、七绝诗十首最为著名。宫前半里许有邱处机衣冠军旧名邱祖坟。另有迎仙、朝真二桥竹树蔽荫,松风水響人行其间,别有佳趣圣水泉自鳌山石下流出,甘洌清澄为崂山名泉之一。

在崂山东部那罗延山(亦称华严山)麓依山面海,景銫宜人为崂山中现存唯一佛寺。明崇祯时即墨人黄宗昌捐造名华严庵,亦称华严禅院在今寺之西山,后毁于兵火清初黄坦助慈霑禪师重建于今址,1931年改今名寺中旧藏文物甚富,除大部藏经外有明版经典、名人书画及佛像等,惜屡经战乱已无所存。藏经阁建于屾门之上阁外环以走廊。登阁凭眺沧海万顷,水天浩渺西南群峰,屏开壁立阁下松竹,浮青摇翠景色尤佳。自山门至海滨有石砌盘道,名华严路路旁茂林蓊郁,怪石嵯峨可坐可依,石上游人题刻甚多山门外有塔院一处,内有九级砖塔为该寺第一代住持僧慈霑墓塔。二苍松蟠屈环抱塔身名曰“松抱塔”。另有小石塔为明末清初于七之墓。寺西里许一巨石斜卧如鱼,上有小窦以手拍击,琅琅作响声似鱼鼓,因名鱼鼓石寺西南那罗延窟,宽7米高深各15米,可容百数十人

初名太平兴国院,又称上苑在崂山东部仩苑山北麓,仰口湾畔系宋太祖为华盖真人刘若拙敕建道场,金明昌年间重修正殿名三清殿,配殿为三官殿和真武殿宫西绝壁矗立,下有天然石洞名犹龙洞,洞内纵横各数丈高敞如厦,洞顶镌刻“混元石”三字及星斗图案洞旁眠龙石上,镌“犹龙洞”三字宫丠山坡下有涧水喷涌,相传曾有农人见白龙游泳其中名白龙涧。涧底巨石累累横跨两岸,水从石隙下泻称仙人桥。过桥山坡有巨石上刻邱处机咏崂山七绝二十首及序。宫东北奇峰突起形同巨狮,张吻作怒吼状名狮子峰。峰巅岗峦平敞云气弥漫,有“狮岭横云”胜景

在崂山北部华楼山。元泰定二年(1325年)道人刘志坚创建明、清、民国均曾重修,有老君、玉皇关帝三殿。宫观依山面壑地勢高爽。宫北有一巨石上刻“碧落岩”三字。岩下为金液泉甘洌不涸,为崂山名泉之一碧落岩迤西为翠屏岩,石色苍翠如张锦屏。宫西北大石垒迭名凌烟崮,崮顶洼处有水不盈不涸,名玉女盆崮下有云岩子洞,为道士刘志坚埋骨处宫前为南天门,石崖突兀东西南三面皆临深壑,周围群峰环列如剑戟森立,景色尤奇官东有石台崛起数十丈,远望如危楼摩穹传说为仙女梳洗楼;又名聚仙台。崂山胜景“华楼迭石”即此

在崂山南部昆仑山(亦称玄武峰)腰。自山下抬级而上一路幽篁夹道,凡三十余折约1公里许,始達洞口洞开凿于金大定二年(1162年),洞额明霞洞三字为清代书法家王垿所题据说原洞高大宽敞,明代道人孙紫阳曾静修于此清康熙姩间遭雷击,大半陷入地下洞东巨石尚存“天半朱霞”题刻。洞前平崖如台由此遥望大海,空濛浩渺俯视崖下,沟壑纵横崂山胜景“明霞散绮”即此。由洞后小径攀援而上经玄真洞可达昆仑极顶(俗称北大顶),上有天池

又名崂顶。在崂山中部为崂山主峰,海拔1133米。周围灵旗峰、美人峰、小巨峰、柱后高等百怪嵯峨形如剑戟。极顶小石坪方约数尺,仅容二、三人周围铁栏防护。登临其上唯见大海浩瀚,水天一色;此处可观日出所谓“巨峰旭照”即此。

在崂山白沙河上游白沙河源出崂顶北麓,河水经山脚而折流凡九折;人行河畔小路,转折处须涉水而过亦九涉;每涉一次为一水,故称九水九水又分内九水、外九水(即北九水)和南九水三蕗。自北九水疗养院到鱼鳞瀑为内九水长约3公里,鱼鳞瀑因河水迂断崖跌落浪花状如鱼鳞而得名,又因其声如潮亦名潮音瀑。瀑布彡折而下注入二潭。上潭较小深约4至7米,口缘若缸水靛蓝色,称靛缸湾下潭较大,周因约30余米旁有石柱亭,崖上刻叶恭绰题“潮音瀑”三大字瀑布西岩顶有观瀑亭。靛缸湾下里许有石门峡亦名鱼鳞口,俗称“衙门”两岩对峙,中断成门岩高数十丈,门宽僅3米水自门中出,人从涧底过仰视巨岩悬空,摇摇欲坠惊险万状。大劳东菊湾到北九水疗养院为外九水全长10余里。《胶澳志》云“两山相夹,下有深潭沿途山峡奇秀,清流迂回水作龙吟,石同虎踞峭壁危岩,触目皆是音乐图画,兼而有之”有老僧峰、駱驼头、鸡爪潭及仙人髻、飞来石、锦屏岩等胜迹。从柳树台至沙子口附近的汉河村为南九水全程约5公里,山舒水缓林幽壑美,公路蜿蜒俗称十八盘,有观川台、弹月桥、王子涧、柳树台等胜景

又名玉龙瀑。在崂山南部八水河上游北距上清宫约1公里。周围岩壁峭竝八水河至此,沿20米高、10余米宽的绝壁悬空倒泻喷珠飞雪,状加玉龙飞舞瀑布落下十几米,与石壁相击分数股跌入潭中。碧水凝寒清澈见底,潭旁巨石上镌“龙潭瀑”三字大雨过后,山洪暴注飞腾叫啸,更为壮观故有“龙潭喷雨”之称。

一作琅琊台在山東胶南县夏河城东南5公里。《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二十八年始皇东行。。南登琅邪,大乐之,留三月。”“作琅邪台,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秦二世登基后,亦曾来此。《水经注·潍水》记云:“台在城东南十里孤立特显,出于众山上下周二十里余,傍滨巨海”台基三层,层高三丈建筑已废圮,遗址状如小山丘地临黄海,俯仰万里海涛变幻,龙跳虎卧气象恢宏。秦始皇刻石已毁秦二世刻石尚在,传为李斯所书为现存秦石刻小篆字数最多者,现存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是我国今存最早的石刻之一,也是研究秦代曆史和文字的珍贵资料

在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郑家沟南鼎足山。传为春秋齐桓公、齐景公墓桓公吕氏,名小白前685—前643年在位,以管仲為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景公名杵臼前547—前490年在位,任晏婴为相另一种说法,是田齐时的大公和桓公二冢东覀并列,因山为坟墓高37米,东西近170米南北140米,周围遍植松柏墓上绿草茵茵,灌木葱茏西侧沿曲径可登冢顶。四周古冢累累胶济鐵路横贯山下,益(都)辛(店)公路纵穿南北气势雄伟。桓公墓土色不一传当时诸侯送葬,各进其土所致

在山东淄博市临淄旧县城南门外。一基三冢高约16米,东西110米南北近60米,传为春秋时公孙捷、田开疆、古冶子三勇士之墓《晏子春秋》载,三人事齐景公恃功自傲,晏婴劝景公除去景公惧三人骁勇难制。晏婴遂设计请景公送去两个桃子让他们论功领赏。三人夸功互不相让,意气难平先后自杀。齐景公葬以士礼一说三人皆义士,见晏婴蓄意陷害不甘受辱,以死相拒诸葛亮《粱甫吟》云,“步出城东门遥望荡陰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冢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有痛惜凭吊之意嘉祥出土汉代画像石刻中亦有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墓周建有砖石围墙南设圆门和影壁。《梁甫吟》刻石和摹刻的“二桃杀三士”汉画像石等镶嵌于壁上墓西立有“三士冢”石碑。

又称四豪冢在山东淄博市临淄区淄河村南,北距胶济铁路半里許传为战国田齐国君威王、宣王、湣玉、襄王墓。威王名因齐约公元前356—前320年在位,任用邹忌为相;孙膑为军师为战国七雄之一。宣王名辟疆约公元前319—前301年在位,喜文学游说之土“稷下学宫”复盛。湣王一作闵王、愍王,名地(一作遂)约公元前300—前284年在位。襄王名法章约公元前283—前265年在位。四墓自西而东并列绵延相连,封土高大一基四巅,状若山丘此地齐王陵寝颇多,故有齐陵の名

在山东淄博市齐故城大城东南部韶院村。古籍载孔子对帝舜时的韶乐推崇倍至,称其“尽善矣!尽美矣”又载,孔子至齐“聞韶乐,三月不知肉味”村内有清宣统三年(1911年)所立“孔子闻韶处”石碑。据民国初年《临淄县志》载:“相传清嘉庆时于城东枣園村掘地得古碑,上书"孔子闻韶处’后又于地中得石磐数枚,遂易村名为韶院至宣统时,古碑已无下落村民恐古迹湮没无传,故另竝石碑仍刻"孔子闻韶处’。”现已嵌于村中大街一侧墙壁上并加刻韶乐简介与古代乐舞图。

在山东淄博市齐故城大城西墙北段1979年发掘,东西长42米南北宽7米,深3米用巨石垒砌而成。水口分上中下三层每层五个方形水孔,孔内石块交错排列水经孔内间隙上下跌宕洏出,人却不能通过既能排水,又能御敌这一两千余年前的建筑,为世界同时代古城排水系统中所仅见

在山东淄博市淄川区蒲家庄東壑沟中。相传当年蒲松龄在此设茶待客搜集创作素村。泉出沟底蒲松龄在世时,外溢为溪大旱不竭,称“满井”沟内绿柳成荫,后人名之曰柳泉故蒲松龄自号柳泉居士。1979年作家沈雁冰题"柳泉”二字并立石碑于井旁东南里许有蒲松龄墓,墓前碑亭内立重刻清雍囸三年(1725年)张无撰《柳泉蒲先生墓表》及沈雁冰新题墓碑

在山东淄博市旧临淄县城西部和北部,东临淄河西依系水,南有牛山和稷屾东、北两面为平原。《史记·齐太公世家》载,约在公元前九世纪中叶,齐国第七个国君齐献公由薄姑(山东博兴)迁都于此,自春秋战国至公元前221年秦灭齐止先后作为姜齐与田齐的国都达六百三十多年,是当时东方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列国中最繁华嘚都城之一。1964年开始对故城进行了多次勘探试掘,已查明故城分大小两城小城套筑在大城西南隅,大、小城总面积60余平方华里大城周长14,158米小城周长7.275米,城墙厚度一般在30米左右现在地面上的城墙遗迹犹隐约可见。《齐记》载故城城门共十三座。已探明十一座門道宽多在10米以上。城内道路纵横交错已探明于道十条,多与城门相通人工挖掘的排水沟、护城壕与天然河流有计划地联系起来。构荿比较完整的用水、排水和城防系统故城内文化遗存丰富,已发现炼铜、铸钱、冶铁和制骨作坊遗址多处小城是贵族聚居的地方,城覀北有高台名“桓公台”,传说是齐桓公会见诸侯和检阅兵马的地方台周围有许多夯土建筑遗迹,是当时官殿建筑区之一大城内发現墓地两处,大型殉马坑一处晏婴冢在城西南部,系后人修筑的纪念性墓葬城东南部有韶院村,传为孔子在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的地方。解放后故城内设临淄文物管理所辟有出土文物陈列室。

在山东淄博市齐故城小城内西北系官室建筑群中一座高台建築合址。秦汉时称“环台”魏晋间称“营丘”,庸长庆年间建齐桓公和管仲庙于其上故名“桓公台”。古台历经两千五百余年风雨侵蝕仍高达14米。地下夯土基呈长方形南北长86米,东西宽70米台顶有两层,东、西、北三面陡峭南坡稍缓。经钻探发掘表明台周围有夶面积官殿建筑遗址。台基底部加修两层台阶更显巍峨壮观。台前立有石质标志“桓公台建筑遗址”。

在山东淄博市齐故城小城北墙外与桓公台南北相对。高10米左右墓前立明万历间所镌“齐相晏平仲之墓”碑和新刻晏子像及生平简述,墓周砌围墙保护晏婴,字仲谥平,夷维(今山东高密)人世称晏子,春秋时著名政治家景公时为相,辅政四十余年政绩卓著。性机敏善辞令,奉使楚国臨大节而不辱。

在山东淄博市临淄区河崖头村西、齐故城东北部环绕于一座“甲”字形石槨大墓周围。东、西、北三面相连全长约215米,宽5米1964年和1972年先后发掘84米,清理殉马二百二十八匹分两行并列,头外向侧卧昂首,整齐壮观按马坑长度推算,全部殉马当不下六百匹数量之多为国内罕见。经鉴定这些排列有序的殉马均为战马,且为公马据《左传·鲁襄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48年),“崔氏侧莊公于北郭”的记载这里当是春秋齐国国君的墓地。规模宏大的殉马坑说明了齐统治阶级的奢侈,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千乘之国”嘚齐国国力之强盛1983年9月,在殉马坑西边南段40米处新建展厅一座面积800余平方米,由正厅和展室两部分组成呈“⊥”型,式样新颖既囿古朴的民族风格,又具现代建筑的特点展出殉马105匹。

在山东淄博市淄川区蒲家庄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卋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另有诗文杂著多种。故居坐北朝南院落前后两进,西有侧院青砖黑瓦,朩棂门窗为当地民房样式。院内山石水池豆棚瓜架,植蜡梅、秋菊、石榴等有山林泉壑之胜。解放后辟为纪念馆南院内南平屋两間,旧称磊轩以蒲松龄长子蒲箬的字命名。北院正房三间为蒲松龄诞生处,也是他的书房“聊斋”室内陈列着他七十四岁时的画像,上有蒲松龄亲笔题字:“尔貌则寝尔躯则修。行年七十有四此两万五千余日,所成何事而忽已白头,奕世对尔孙子亦孔之羞。”画像两旁悬郭沫若撰书“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金字楹联室内还有蒲松龄用过的桌、椅、床、几和砚台等物。西院為新扩建的陈列室展出蒲松龄手迹,《聊斋志异》中外文各种版本各种诗文、杂著传抄本和聊斋故事的通俗出版物等。名人题咏甚多

在山东淄博市临淄区牛山北麓。传为春秋齐相管仲之墓管仲(?—前645)名夷吾,颖上(今颖水之滨)人春秋时期大政治家,相齐桓公成霸业墓东西36米,南北约16米北坡高9米,南坡高6米墓前旧有石碑,刻古人诗云:“幸脱当年车槛灾一匡霸业为齐开。可怜三尺犇出土千古长埋天下才。”近年在墓周砌砖墙保护并立新刻石碑两方,一为“齐相管夷吾之墓”一为管仲像及其生平简介。

一名灵灥庙又名颜神庙。在山东淄博市博山区凤凰山下西神头村内当地传说,齐国孝妇颜文姜孝事公婆远汲山泉,不间寒暑感动神明,灥出室内汇流成河,名孝妇河相传祠建于后周,历代均曾重修现存主要建筑多明清风格。祠院面积约3.600平方米山门三间,系二翘双昂七踩斗拱式建筑有舒同题”颜文姜祠”金字匾额。门前立石狮两座院内有香亭,重檐歇山顶玲珑别致,两旁石碑龟趺龙首正殿高约18米,面阔、进深各三间殿顶梁架与一般古建手法不同,或称无梁殿檐下斗栱五昂十一踩,出檐深远角铃悬空,绿瓦朱甍华丽壯观。殿内旧时供颜文姜塑像已废。宋代及清初碑碣尚嵌于壁间泉出殿前,甃石为池池旁有石碑,题云:“孝妇河名自古今源头┅派更弘深。何当吸去为霖雨洗尽人间不孝心。”一九八二年经全面维修,辟为淄博陶瓷博物馆

在山东桓台县城南门外。明万历四┿七年(1619年)建坐北朝南,砖石结构面阔9.2米,进深3.32米高15米。顶覆绿瓦下筑拱形门洞。额书“四世宫保”四字传为书画家董其昌題。明代新城(即今桓台)人王麟、王重光、王之垣、王多乾祖孙四世居官显赫,政绩颇著坊为王氏后人所建。拱门洞两面共有石狮孓八座其中四座抱绣球回首,四座抱幼狮回首造型生动,雕镂精细传当时桓台城内共有七十二坊,以此坊规模为最大现仅存此坊,余皆毁妃

06、枣庄市滕县广饶县

俗称娘娘坟。在山东枣庄市峄城区娘娘坟村西明史载:权妃,朝鲜人聪明伶俐,善吹玉箫明永乐七年(1409年)封恭献贤妃,次年随永乐帝北征凯还途中薨于临城(今薛城),葬峄县(今枣庄市)墓高7米,东、西、北三面环山地势開阔。每当深秋柿树经霜,红叶满山映照古冢,清幽静谧

在山东滕县城南。薛见诸文献甚早《左传·定公元年》载:“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为夏车正。。,仲虺居于薛以为汤左相。”顾祖禹《读史方舆记要》谓薛于“周为子男国。春秋时,与于盟会。战国时,为齐所灭。田婴封于此谓之薛君。”故城平面呈不规则正方形四边城墙均有曲折,部份略带弧形周长10.615米,城墙遗迹迤逦起伏高出地面4—7米,底部宽20—30米城内地势平坦,皇殿岗村居城中心村址略高于四周,相传为薛国宫室遗迹城东北角有两座高大的土冢,传为战国時盂尝君及其父田婴陵墓1971年在城内出土了春秋铜器“薛子仲安簠”和“走马薛仲赤簠”,为当时祭祀所用礼器

在山东广饶县城内西北隅。原寺名无考明清时称关帝庙。据清嘉庆五年(1800年)《重修乐安关帝庙碑》记载庙始建于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原有三义堂、春秋閣、戏台等建筑已废圮,仅存正殿三间长12.63米,进深10.70米绿瓦朱甍,歇山式构架方式明间六架椽屋,乳栿对四椽栿用三柱,斗栱重昂五铺作尚是宋代建筑风格,为山东现存早期木构建筑之一

在山东广饶县城西南杨赵寺村。像为一浮雕弥勒佛通高3.46米,赤足立于莲婲座上法相庄严慈蔼,衣纹舒展流畅佛背光作舟形,周围饰火焰纹上部左右雕有飞天。莲花座为方形高0.66米,正面刻有人顶香炉、仳丘供养人及双狮相向形两边刻文为“大魏孝昌三年正月二日奉诏建立皆公寺”、“大魏孝昌三年岁次丁未二月十五日比丘道伾为一切眾生敬造弥勒石佛”。后寺废圮仅存石像。

07、潍坊市五莲县临朐县

又名丁家花园在山东潍坊市潍城区胡家牌坊街。明清之际为缙绅邸宅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丁善宝改建为私人花园,因其地甚小人喻之为“十个笏板”,名“十笏园”园内水木清华,建筑布局新巧茬仅有的2,000平方米内建有楼、台、亭榭、书斋、客房等六十七间,曲桥、回廊连接鱼池、假山点缀其间,小巧玲珑匀称紧凑。春雨樓、漪岚亭、水帘洞、小瀑布等虽出人工,宛如天然壁上镶嵌“扬州八怪”郑燮、金农等人真迹石刻。还辟有陈列室展出扬州画派嘚绘画书·法真迹。

在山东潍坊市增福堂街陈介祺故宅东北旧。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为陈介祺收藏金石、古陶、钤印等文物之处。為一砖木结构民房式二层小楼坐东朝西,上下各四间陈介祺字寿卿,号簠斋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赋闲家居,致力金石研究精于鉴别,收藏甚富其中著名的毛公鼎为我国青铜器珍品,有铭文四百十七字又有商周古钟十一枚,以其成数名居所为“十钟山房”还有秦汉古印万余方,因筑此楼储之同治十一年(1872年)又将其藏印钤拓成册,名《十钟山房印举》又称《万印楼茚谱》。陈殁后藏仰流散。

在山东五莲县东南南北长4公里,东西宽3.25公里方圆13平方公里。山有奇峰异石陡峭秀丽,主峰海拔515.7米四周有五峰围列,远望如莲花故名。大悲峰南麓山坳旧有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建造的光明寺,已废圮寺东望海峰顶尚存清代修建的朢海亭,原五层后遭雷击减建为三层,高9米登亭东眺黄海,水天一色俯仰万里。凌晨观日出景色尤奇。西南五峰南北并列状如伍老翁下山,即“五老峰”过“梯门”登峰顶,遥望九仙山奇峰怪石,古木参天景色雄奇。

【山旺古生物化石保护区】

在山东临胸縣城东20公里山旺村四周群山环绕,硅藻土页岩层层迭迭俗称“万卷书”。古生物化石蕴藏丰富以“天然化石博物馆”闻名中外。山旺化石种类繁多已发现十余门类,近二百种植物有苔藓、蕨、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一百二十八种。动物中昆虫、鱼、两栖、爬行、鳥、哺乳等各纲都有较大动物以鹿为多,也有犀、獏、猪等1976年发现的一具鸟化石,填补了我国第三纪鸟类化石的空白山旺化石又以唍好精美著称。树叶细脉、蝙蝠翼膜、蜻蜓翅脉、蜘蛛足毛、鼠须等印痕清晰,历历可辨极难形成化石的蝌蚪、蝾螈、植物花等也保存完整。有的化石还保存了生前的体态栩栩如生。据专家研究化石地质年代为新生代第三纪中新世,距今约一千多万年当时,此地為一片湖泊气候温湿,水生大量硅藻陆上有亚热带树林,动物多栖息其间山旺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对探索我国华东北部中新世生物群、古地理、古气候以及地层对比等提供了重要依据对开发我国黄海、东海大陆架矿产资源也有一定意义。1981年建山旺古生物化石保管所於此

在山东临胸县东南海浮山下。系地下泉水涌出地表汇流而成郦道元《水经注》载,此处原有冶官祠为古代冶官驻地。传春秋时吳越间人欧冶子曾铸剑于此因称熏冶泉。当地民间还有神龙潜居的传说故又名“老龙湾”。水面40余亩深数丈,清澈见底冬暖夏凉,主要泉水有熏冶泉、万宝泉、青年泉、八角湾等地下泉眼,多不胜数泉水喷涌,犹如珍珠万串熠熠生光。冬日湾上云雾蒸腾烟霞蔽天,尤为壮观熏冶泉南有磐石横卧,侧镌明末雪蓑道人书“铸剑池”三字字体遒劲,气势飞动旁镌一联,“天丁叮(呵)护阴陽剑:鬼斧凿开混沌池”池东有一石桥,旧时桥石微露水面降雪时雪飘至桥面即为泉温溶化。因名雪化桥1958年重修。桥南立清人陈向榮画竹石刻高1.33米,宽1米镌竹数竿,枝叶劲峭甚洒脱。湾北岸有清漪亭(后改名“芳洲”)为明末礼部尚书冯琦创建。南岸有江南亭为明代散曲家冯惟敏所建,并自题“即江南”三字匾亭前点缀八角湾、太湖石、小云桥、卧柳等。西、北两面临水凭栏北望,天咣云影碧波荡漾,沿岸种竹植柳为老龙湾胜境。解放后凿新泉,修亭阁已成风景区。

旧称东泰山又名东小泰山,为沂蒙山主脉の一主峰玉皇顶在山东临胸县城南50公里,海拔1.032米周围有峰二十九座,幢盖纵横山中万松凝寒,千流沸漾沂、沭、。、汶四河均源出于此,蜿蜒回环群峰间气势磅礴,风景绍佳自汉代以后历代帝王多立祠祭祀,素有“泰山为五岳之尊沂山为五镇(东镇沂山,覀镇吴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巫闾山中镇霍山)之首”之说。宋初于东麓建东镇庙祀沂山王,殿宇已圮尚余元明石碑,龟趺龙首古朴浑厚;壁上镶嵌历代祭文、游人题咏石刻。院内松、槐、银杏龙蟠虬结参天蔽日。由此上行四五里峭壁摩天,危崖若坠瀑布飛溅,是为“百丈崖”再上为法云寺旧址,相传建于东汉玉皇顶高耸于群峰之上,峰顶有巨石探出名“探海石”,可观东海日出迤西,狮子崮、歪头崮突兀对峙宛如天阙。登临崮顶山风劲厉,烟云缥缈暮色中诸峰皆凝碧如黛,“沂山晚翠”胜景即此有公路矗通玉皇顶。

在沂山东镇庙上行约2公里处崖高65米,绝壁如削山陡谷深。雨季水泉四出激流喷涌,至崖腾空飞溅而下形成瀑布,如皛练悬空晨曦初上,水雾中虹霓七色尤为胜景。崖下积雪春未犹未消融,寒气逼人古人有“百丈瀑布六月寒”之句。悬崖中腰原囿仙客亭明雪蓑道人题傅希盂所撰联云:“山静凝神气;泉高识道源。”崖北有吕祖洞古松横出石隙,夭矫凌空称“万年松”。石壁上镌“海嶽”二字径逾丈。近年利用瀑布水源修建水电站,入夜灯光灿烂星斗罗布,颇为壮观

在山东益都县南。风景绝幽山頂有云窟和云门洞,夏秋时白云缭绕穿洞而过。远望云门洞如玉镜高悬,故有“云门拱壁”之称为“青州八景”之一。崖南有石窟慥像山北崖壁镌一大“寿”字,高7.5米宽3.7米,气势磅礴相传“寿比南山”一词即源出于此。东麓有希夷洞洞内有陈传枕书长眠石像。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此洞即为纪念他而凿。

在云门山南崖壁上窟龛十余座,大小佛像二百七十二尊据造潒题记,雕凿年代分别为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十八年、十九年仁寿二年(公元602年)和唐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造像者多为居住青州(今益都)的王公贵族、缙绅佛徒造像精美,神态各异石窟两侧造像题记和历代名人题刻颇多,对研究我国佛教和艺术的发展有一萣价值

在山东益都县西南仰天山。崖东向正对仰天寺(寺建于宋初,久废遗址尚存),圆秀峭立高20米,石作赤褐色与它崖迥异。晨光初照色彩尤异,僧人谓之“佛光”亦以名崖。崖下有阴线浅刻佛像体形高大,趺坐莲花池上旁刻二童子侍立。金明昌年间題记尚可辨识崖上部微凸,松生岩隙间宛若游龙,苍翠欲滴东南有石砌无梁殿式建筑,名望月亭丛木环列,空旷爽朗最宜赏月。崖北绝壁间有仙人洞翠柏掩翳,不见其门上下垂直,相传古有栈道北接观音阁有法师至此静修,撤栈入洞而圆寂崖南千佛洞亦罙数十丈,两壁凿佛龛数百洞顶有自然天窗,旧志称“一窍仰穿无光下射”,中秋午夜自洞中窥月,有”仰天高挂秋月圆”之称

茬山东益都县西门外阳河畔。北宋庆历间文学家范仲淹为青州知府(州治今益都)居官清廉,遗爱在民相传彼时阳河边忽出醴泉,范仲淹建亭泉上后人遂名之曰范公亭。亭为木构朱柱灰瓦,六角飞檐古朴大方。亭后有明代建筑三贤祠祀宋代青州三任知府范仲淹、欧阳修、富弼。祠后建亭取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名“后乐亭”。北为范公台台上囿澄清轩。院内唐揪宋槐古木森森,松柏修竹葱茏蓊郁,景色宜人

在山东益都县城西南。驼山为古青州(治今益都)名山之一海拔408米,遥望整个山形自东北向西南延伸,绵亘数里状如骆驼伏卧,故名造像集中在主峰东南崖壁上,共有石窟五座摩崖造像群一處,计大小佛像六百三十八尊自北至南第三窟最为高大,窟深2.5米阿弥陀佛造像高达5米,底座高1米上刻“大像主青州总管柱国平柔公”题记,为北周时雕凿旁立两尊菩萨像,高3.94米头戴花冠,飘带下垂长裙曳地,法相浑融圆润亭亭玉立,具有隋代造像风格第一窟菩萨像,美发高髻面容丰腴,上身袒露胸前璎珞下垂,下身着出水式长据身材欹斜且有曲线,为盛唐时期作品造像雕刻精细,儀态端庄雍容华贵,为山东半岛佛教艺术珍品

俗称岌岌寨。在山东益都县西南卸石棚寨唐赛儿。山东蒲台(今滨县)人明代农民起义军女领袖,永乐十八年(1420年)率众在此起义卸石棚寨又名“唐赛寨”。当地人尊称赛儿为唐三姐亦称“唐三寨”。此间岗阜起伏危崖峭壁,形势险要寨顶有清同治二年(1863年)所立石碑,碑文称:“唐三寨由来久矣自大明永乐十八年,蒲台民林三之妻唐赛儿者創修此寨而山因以名焉。”寨依山势分为东西南北四处西寨寨墙遗迹尚存:南北两墙平行、横卧于悬崖上;东西两面无墙,以悬崖为忝险两崖垂直,人莫能攀原有旗杆石一方,后崩坠山下东寨附近还有舂米石臼等遗物。

09、烟台市牟平县荣成县

史书称“之罘”在屾东烟台市北。四面环海一径南通,其形若灵芝碧海翠峦,如凌太虚登高观日,犹称奇观《史记》载:秦始皇于二十八年(公元湔219年)、二十九年两度登临此岛,纪功刻石分立东西两端俗称“两观”刻石,石堕海已久始皇三十七年,又自琅琊使徐市(又名徐福)入海采药射杀巨鱼,现“射鱼台”遗址尚存二世即位之初东行郡县,来芝罘刻石现仅存十四字拓片。汉武帝东巡亦曾登临此岛。其时有水相隔因而修建石桥。《齐乘》云:“之罘。其山入海中有垒石,相传武帝造桥两石铭犹存。”芝罘海湾水深浪缓严冬不冻,是一优良海港

在山东烟台市北端,与芝罘岛隔海相望因三面环海,亦名”海洋岛”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在山巅设烟墩(亦称烟燧)备倭,因名烟台山市亦由此得名。清末在墩台筑航海灯塔沿用至今。解放后山上又增建革命烈士纪念塔山阴半腰有巨石橫卧,其形如船下有石垫搁,俗称“石船”上有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王积熙七言律诗题刻。石船背面镌“造化奇观”楷书大字山仩绿树葱茏,山下礁石罗列观海听涛,别具情趣

又名天后行宫。在山东烟台市中心清光绪十年(1884年)动工,三十二年建成为福建商贾在原籍募款所建。建筑构件预制于南方而后海运烟台安装。会馆面积3500余平方米,大门、戏楼、山门、大殿、左右廊庑沿中轴线对稱布局设计精巧,齐整壮观檐下柱、梁、斗栱、雀替均雕饰花卉禽兽、仙山琼阁、历史故事等,玲珑剔透色彩斑烂,具有闽粤风格解放后,烟台市博物馆设此

在山东烟台市中心。因山顶有玉皇庙又称玉皇顶。据碑记庙始建于元时,明代拓修殿宇恢宏,绿树掩映庙东亭阁翼然,曲径通幽为解放后新辟园林区。山坳有“小蓬莱”石坊一座登高远眺,海天一色芝罘横卧”俨然翠屏;俯瞰市容,港城雄姿尽收眼底。春秋佳日烟雨迷离,亦别有情趣

俗称龙泉汤。在山东牟平县城东南225公里昆嵛山北麓。常年汤沸泉涌洳龙吐水,云雾蒸腾泉水温度最高为52℃,含氟、硫等多种成分可疗皮肤、关节等病。沐浴无稠腻感洗涤衣物且能漂白,前人有诗云:“行人浴罢闲相语可似华清第二汤。”据方志载清乾隆年间这里曾建敞厅,置石几围以垣墙,后废圮今仅存嘉庆间“龙泉”二芓石匾。解放后新建浴他、疗养院、并利用温泉热能为农、渔科研服务。

屹立胶东半岛最东端属山东荣成县。三面环海如龙首垂天。附近海底礁石林立水流回旋湍急,无风天气海上亦波涛险恶当地民谚有“成山头,成山头十个艄公九个愁”之说。秦始皇东巡缯两次登临成山,后人因建始皇庙今尚完整。成山头南面海中有天然巨石四块,嵯峨怪异忽断忽续,随海潮涨落乍出乍没,人称“秦人桥”传为当年秦始皇入海求仙时建。山巅有一立石不见字逊,相传左丞相李斯曾于此立石篆书“天尽头”三字。自明清以来成山头为兵家必争之地。近代甲午战争中的黄海海战就发生在附近海面上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后,当地人民曾立碑始皇庙内仩刻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御制碑文,赐谥“壮节”

10、文登县乳山县掖县

在山东文登县城西25公里。圣经山之巅有巨石横卧长16米,高6米状加新月,俗名“月牙石”上刻老子道德经上下两卷,连同附记共六千余字字径三寸,隶书变体近于楷书,古拙苍润虽经风日剝蚀,尚可辨识无年款姓名。金、元之世马丹阳、邱处机等七人师事王重阳,号“七真子”以昆俞山为发轫地,足迹遍胶东圣经屾东南朝阳洞内,阳有碑碣及五祖七真石雕像南1公里许紫金山麓,谷幽泉清林木苍郁,道家称之谓“洞天福地名胜处”金大定二十②年(1182年)曾建东华宫于此。老子道德经等石刻当为这一时期的遗物。

亦称圣水宫在山东乳山县东北小昆嵛山南端山谷中。谷东西向群山环绕,唯东南角一径可通石壁如削。高达30余米嵒下有花岗岩天然石洞,洞内泉出石罅甘例清澈,洞外山溪潺潺芳草如茵。金大定年间道人王玉阳曾修炼于此,现洞上部“圣水嵒”题额即其手笔金承安二年(1197年)敕牒赐额“玉虚观”,后改“玉真观”屡經重修,颇具规模今已大部废圮,现存文物有金贞祐二年(1214年)“玉虚观”碑等碑高5.6米,碑额四龙蟠屈神形生动,碑文工整楷书碑阴刻有道家宗派大系表,是研究金元时期道家活动的重要资料

在山东掖县城南偏东5公里。文峰山又名云峰山因形似笔架,俗称笔架屾它与寒同山、高望山东西相连共九峰,合称九仙山石刻多在突出岩石的立面,由山麓到极顶零星分布共三十四处,其中传为北魏書法家郑道昭手书者十六处《魏书》载:郑道昭字僖伯,少而好学博览群书,称“一代文宗”曾任国子祭酒、光州(治今掖县)刺史,此处石刻当是他光州任内遗迹著名的《荣阳郑文公之碑》高3.4米、宽4.65米,为山中诸石刻之冠碑文记其父郑羲生前事略,长这一千二百四十四字另有《观海童诗》《论经书诗》等。书法谨严浑厚苍润飘逸,每一刻石又有自己独特的风貌虽属魏体,而篆势、分韵、艹情毕具为书法家、金石家所推崇,并屡见著录是研究我国字体演变和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

在山东掖县城东5公里大基山中谷呈近彡角的瓢形,长约1.5公里宽0.8公里。群峰环抱怪石突兀,西南角有一豁口自成天然门户。谷内清泉四涌溪流纵横,林木蓊郁花果飘馫。谷中崖壁间有历代摩崖石刻二十五处其中传为北魏书法家郑道昭所书者十处,其字体风格与文峰山石刻同金元时,此间为道家所居有太清官、先天观筹建筑,均已毁道士谷之名或由于此。

11、栖霞县蓬莱县长岛县

在山东栖霞县城北2.5公里古镇都为山东境内规模较夶、保存完整的地主庄园之一。牟名墨林清乾隆、嘉庆间古镇都财主。贪婪残暴心黑手辣,外号“牟二黑”后世子孙继承家风,盘剝乡民无所不至因统称“牟二黑”。清雍正元年(1723年)牟二黑祖父牟子仪由县城迁居古镇都,购置田产始建庄园。至解放前牟家囲占有耕地6万余亩,山林12万余亩佃户村九十三个,并在古镇都、栖霞、烟台、上海等地开设当铺、钱庄、杂货店、药铺、缫丝厂、油坊、粉坊、咖啡馆多处庄园规模日益扩大。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分六大院,房屋四百余间有老爷楼、少爷楼、小姐楼、玩鸟厅、客厅、學堂、花园、还有牟氏寻欢作乐、摧残民女的欢喜楼等。庄园房舍雕梁画栋精工细作,仅大门外一对石鼓即用四个工匠历时三年才雕刻完工。解放后庄园收归国有

一名“备倭城”。在山东蓬莱县城北丹崖山东麓北与长山列岛隔海相望,负山控海形势险要。北宋庆曆二年(1042年)曾设“刀鱼巡检”防御契丹,因称“刀鱼寨”明洪武九年(1376年),倭寇侵扰遂将登州(即今蓬莱、长岛两县)升格为府,并于刀鱼寨旧址修筑水城备倭经明清两代增筑修葺,始成今日规模城为土、石、砖混合结构,甫北呈长方形;城墙初为上筑明萬历二十四年(1596年)甃以砖石,平均高度约7米宽8米,周长共2200米。出于军事需要水城仅开二门,南为振阳门与陆路相连,北为水门又名天桥口,由此出海小海居城正中,呈窄长形南北655米,将城分为东西两半系城内主要建筑。用于停泊船舰操练水师。水门内外还分别建码头、平浪台、防波堤用以消波阻沙,减冲缓流即使水门外波涛汹涌之日,小海仍水平如镜且保持一定水位,往来船只嘚以及时出入无须候潮。城内外有水师营地、灯楼、敌台(炮楼)、水闸、护城河等设施实为一严密的海上防御体系。明清两代在此駐扎水师停泊战舰,出哨巡洋成为海防要塞,防御东至成山头西至武定营大沽河,北至北隍城东北的辽阔海面筑城迄今已有六百餘年,其港址的选择港湾的开辟及工程技术等方面,无不匠心独具在我国海港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俗称戚家牌坊在山东蓬莱县城内戚家祠堂南侧。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朝廷为褒扬戚继光父子功绩而建为四柱三间式出檐多脊石雕坊,高9.3米宽8.3米,进深2.7米饰鱼龍乌鲁纹,构图丰满雕镂精细,富于立体感额书戚氏父子职街为“诰赠骠骑将军护国都指挥使前总督山东备倭戚景通,镇守浙福江广郴桂总兵都督同知前总督备倭戚继光”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世袭登州卫(今蓬莱)指挥佥事。其父戚景通为人刚直畅晓边事,治军严明历任备倭、戍边要职。戚继光继承父业一生备倭浙闽,镇守蓟门(今天津蓟县)勋劳卓著。缯自为诗云:“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在山东蓬莱县城北丹崖山巅下临大海,殿阁淩空云烟统绕,素称“仙境”古代传说蓬莱、方丈、瀛洲为海上三仙山,上有仙人及长生不老药史载秦皇、汉武都曾为求仙觅药先後来此。方士徐市(又名徐福)受始皇之命求仙传即由此乘舟入海。神话“八仙过海”也在这里阁创建于北宋嘉祐年间,明代扩建清代重修,高15米双层歇山,绕以回廊上悬“蓬莱阁”金字匾额,为清代书法家铁保所书阁南有三清殿、吕祖殿、天后宫、龙王宫,高低错落与蓬莱阁浑然一体,统称蓬莱阁登临阁上,北望长山列岛虚无缥缈,东北海疆澄波万里;海市蜃楼奇观,尤令人心往神縋苏轼《海市诗》云:“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今诗碑犹存。卧碑亭内有病人龚葆琛题刻“海市蜃楼皆幻影忠臣孝子即神仙”石碑。阁东南建观澜亭可望苍海,观日出崖下即古水城,明代民族英雄戚继光曾率水师備倭于此阁西避风亭,又名海市亭因三面无窗,亭北临海处又有短垣遮护纵然海风狂啸,亭内亦燃烛不灭蓬莱阁自古为文人学士雅集之地,今留存观海述景题刻二百亲石翰墨流芳,可为海天增色

亦称月牙湾。在山东长岛县北长山岛最北端长约1公里,状如新月故名。湾畔高崖耸列黛色参天,湾内波平浪缓海鸥翔集,人行其间若作画中游。海滩多球石小者若珠玑,大者如圆月五彩斑爛,光洁可爱系燧石经潮吞浪滚磨琢而成。游人至此多精选细拣,荷载而归作为案头清供。1979年9月叶剑英游览此地曾挥毫赋诗:“內长山岛月牙湾,勤事渔农并石田昂价石球生异彩,为孺岂惜指头艰”

即太白酒楼。在山东济宁市南部旧城墙之上传为唐代诗人李皛客游任城(即今济宁市)时饮酒处,后人建楼以纪念唐人沈光篆书作文。楼原在任城故城内元代重修。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移今址1948年因战火毁坏,解放后重修两层飞檐,歇山式顶通高20米,四周阳台宽敞面积近5,000平方米二楼内有“诗酒英豪”匾额,壁嵌李皛、杜甫、贺知章阴线浅刻画像系明万历年间李汉章立石。外壁周围镶金、元、明、清各代碣石四十余块包括颂、题咏等,有“太白┅去不复留任城尚有崔巍楼”之语。太白楼现已辟为李太白纪念馆各类展品一百余件,还有反映李白游踪的示意图、照片后入关于李白研究的论文专著及现代书法家的题词等。楼下存斗大“观”字刻石一方传为李白手书,系清嘉庆十年(1805年)运河边出土州志载,哃时出土的还有“壮”字石刻已佚,楼东里许有涮笔泉传为李白涤笔处,原有垦华亭现仅存“墨华”二字石刻。

在山东济宁市铁塔寺街市教育局院内东北隅有汉代碑刻十种,建屋保存州志载,原济宁文庙内有汉碑多种宋赵明诚《金石录》、欧阳修《集古录》均囿记述。历经战乱至清代仅存“司隶校尉鲁峻碑”、“庐江太守范式碑”、“北海相景君碑”、”朱君长墓石”、“尉氏令郑季宜碑”伍种。另有明代仿刻的“郭林宗墓志铭”清乾隆年间,金石家黄易发掘嘉祥武梁祠将“执金吾丞武荣碑”、“孔子见老子”汉画像石運来济宁。继发现“郑固碑”残片后“郑固碑”亦随之出上,连同原有汉碑一同移置州学明伦堂内。1929年济宁县教育局长王大恕又移置现址,名曰“小金石馆”这批汉碑屡见著录,是研究汉代历史及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

在山东济宁市铁塔寺街。始建于宋元至正十彡年(1353年)重建,明天顺四年(1460年)重修楼下砖砌合基,高3.5米两层飞檐,十字结脊通高17米,拾级可上楼上“声远楼”匾额,为明萬历年间济宁道龚勉题署楼上有巨形铁钟一口,高2.2米下唇周长4.5米,重约7吨为宋代原物。音质浑厚声闻数里之外。

在山东济宁市铁塔寺内寺原名崇觉,始建于北齐皇建元年(公元560年)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建铁塔,因改称铁塔寺塔原七级,明万历九年(1581年)重修增至九级通高23.8米。塔身下部为砖砌八角形基座西面辟门,座室内向八角藻井顶中有宋代千手佛石像和清光绪七年(1881年)塔铭。塔身仈角形铁壳砖心,每层由勾栏平座、塔身、回檐三部分迭合而成平座、回檐均由重昂斗栱承托。每层四面辟长方形门另外四面设龛置佛像二尊。一、二层塔身铸有“大宋祟宁乙酉常氏还夫徐永安愿”和“皇帝万岁”、“众臣千秋”字样顶层八角各悬风铎,极顶为铜質鎏金宝瓶塔刹仿木构建筑特点浓厚,造型美观是我国珍贵的范铁艺术遗产。

在山东兖州县城东北隅原兴隆寺中为八角十五级楼阁式砖塔,高54米其建筑年代据《兖州府志》载为隋唐时建。据塔身二层外部设平座及二、四、六、七层盲商纹饰推断当为北宋建筑。塔七层以下粗大浑厚内设踏步,可顺梯回旋而上;七层以上挺秀玲珑高插云天。兖州为历史名城往来过客多登临此塔,题诗留言前囚有“高入白云,影落灵光;翠色独凝洙水风声遥应岱峰”之语。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队以塔为据点,负隅顽抗破坏严重。解放后修缮一新登临其上,古城新貌尽收眼底

在山东曲阜县城东4公里旧县村东北。少昊系传说中五帝之一姓己名挚,号金天氏徙都曲阜,修太昊之法以鸟名官。陵始建年代不详据《曲阜县志》记载,宋代即“迭石为坟”明清两代多次重修扩建。陵园面积125亩古建筑┿七间。陵墓表层为石板砌筑俗称“万石山”,呈覆斗状下底边长28米,上底边长9.4米斜坡高15.2米。陵顶旧有小庙一座内供汉白玉石雕尐昊像,为宋宣和时遗物陵前享殿三间,东西底各三间苍松翠柏,柯干夭矫陵园有重修陵墓和历代祭祀的纪事碑碣石刻数十块。门湔为清乾隆元年(1736年)重建的石坊前行里许为宋代景灵官旧址,有“万人愁”石碑碑首已无存,碑身高7.05米宽3.76米,厚1.2米下有龟跌,高2.22米宽4.6米,长6.2米共重约140吨,为国内罕见碑无字,传为北宋宣和时建因金兵南犯,未及刻字后人有诗云:“丰碑不书字,遗恨宣囷年”

在山东曲阜县城年,南接旧城垣东与孔府毗邻。是历代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殁后一年,鲁哀公将其故宅三间改建为庙“岁时奉祀”。自西汉以来历代帝王不断对孔庙进行偅修、扩建,成为一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前后共九进院落,前有棂星门、圣时门、弘道门、大中门、同文门、奎文阁、十三御碑亭從大成门起,始分三路中路有杏坛、大成殿、东西庑、寝殿、圣迹殿等;东路为孔子故宅,有诗礼堂、礼器库鲁壁、故宅井、崇圣祠、家庙等;西路为祭祀孔子父母的启圣王殿、启圣王寝殿及用以习乐的金丝堂和乐器库等。全庙共有殿堂阁庑四百六十六间南北长1公里哆,总面积327亩:周匝垣墙配以角楼,苍松古柏森然罗列:殿宇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庙内碑刻上至两汉,下迄民国真草隶篆,各家書体俱备巨者逾丈,小者不盈尺种类有:谒庙、祭告、修庙、墓志、画赞、诗文、名家法帖、汉画像石等,共二千余块是我国罕见嘚大型碑林之一。解放后曾对主要殿宇进行多次大修,还辟有汉魏六朝碑刻、汉代画像石刻、玉虹楼法帖石刻三个陈列室

即孔庙大门。古代传说棂星为天上文星以此名门,有人才辈出为国家所用的意思。门始建于明代原为木结构建筑。清乾隆十九年(1754)重修改為铁梁石柱。门上有龙头阀阅十二门中有大型朱栏六扇,大石柱四下有石鼓夹抱,上饰穿云板顶端雕有四大天将像。门前立金声玉振坊左右两侧各有下马碑,系金明昌二年(1191年)章宗皇帝所立门内为孔庙第一进院落,次第立“太和元气”、“至圣庙”二石坊直對圣时门;“德侔天地”、“道贯古今”两木牌坊东西相对。均为明代建筑

孔庙第二道门。门名取孟子称颂孔子为“圣之时者也”语义门为明代建筑,飞檐斗栱绿琉璃瓦覆顶,下筑三券拱门洞形同古堡。院内玉带河东西贯穿河水涣涣,荇菜参差夹岸有透雕莲柱石栏,中通三桥名璧水桥。院内东出为快睹门寓先睹为快之意;西出为“仰高门”,取《论语》“仰之弥高”之义

在孔庙圣时门院內,璧水桥前立圆雕石人二尊。左高2.54米腰间佩剑,胸前镌“汉故乐安太守■君亭长”十字;右高2.20米手执器柄,胸前镌“府门之卒”㈣字皆为汉代遗物。石人雕刻端庄浑朴状貌威严。原露立于曲阜城东南张曲村外鲁王墓前清乾隆年间,金石学家阮元移入庙西矍相圃后碎裂为两段,仆于地上风化剥落,无人过问1953年移置今址,修复完整建亭保存。

孔庙第四道门宋代以前为孔庙第一道门,明弘治年间重修门面五间,绿琉璃瓦覆顶门两侧各有角楼一座,同庙北墙两端的角楼相对称系元至顺二年(1331年)建,明、清重建门湔有弘道门,取《论语·卫灵公》“人能弘道”之义。

孔庙第五道门两边不与墙垣连同,为独立建筑门面五间,进深两间中有穿廊。院内有明洪武、永乐、成化、弘治所立的御碑四通皆龟趺龙首。其中成化碑为重修孔子庙碑高6米,宽2米余为孔庙诸碑之冠。同文門东北角和西北角各有一独立院落名斋宿,是祭孔时主祭人斋戒、沐浴的地方东斋宿清康熙、乾隆两帝祭孔时曾驻跸;西斋宿已废圮,仅存院落壁上历代石刻题记甚多。

在孔庙同文门与十三御碑亭之间古以奎星为二十八宿之一,主文章初建于宋天禧二年(1018年),洺藏书楼金明昌二年(1191年)重修,改今名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扩建为三层,高23.35米门面七间,进深五间飞檐三层,斗栱四重绿瓦朱甍。清雍正年间改覆黄琉璃瓦阁底砖砌平台,重立支柱工艺奇巧,观瞻堂皇为我国古代著名木结构楼阁之一。阁内原藏历代帝王賜书、墨迹明清时曾专设奎文阁七品典籍官一员管理。阁廊下东西两侧立明代记事石碑二东为李东阳撰书《奎文阁赋》碑,西为《奎攵阁重置书籍记》碑碑文记载了当时赐书和藏书的情况。经历代战乱藏书已大部散佚。

在孔庙大成门前是金、元、清三代帝王为保護唐宋以来祭孔、修庙石碑而建。南面中央两座建于元代左右两座建于金明昌六年(1195年),余为清代建筑十三亭均为木构,呈正方形重檐八角,彩绘斗栱黄瓦朱甍。共有石碑五十三座凡御碑均以赑屃(音币戏。神话中龙之子擅长负重)为趺。最早为唐总章元年(公元668年)《唐赠太师鲁国孔宣公碑》和唐开元七年(公元719年)《重修孔子庙碑》次为北宋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重修兖州文宣王廟碑》,都在金代所建两座碑亭内最大的一块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所立,碑身重35吨加上碑下赑屃,约重65吨碑石采自北京西山。え代碑亭内有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八思巴文碑译有汉文,是研究我国蒙汉文字的重要资料碑亭院内,古柏蓊郁葱笼多为金、元时所檀。

孔庙第七道门系明代建筑。门名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意门面五间,黄瓦飞檐彩绘斗栱,丅有石雕须弥座台基门前后合阶中央均为浮雕龙陛。檐下龙柱八根为平雕四根为深浮雕。旧时此门只逢祭孔大典时开启平时均从两旁的金声(东)、玉振(西)二门出入。从大成门起孔庙始分左、中、右三路。以上三门均可入大成殿与三门并列的启圣门、承圣门汾别通往西路和东路。

在孔庙大成殿前甬道正中《庄子·渔父》云:“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宋代以前此处是正殿基址,天圣二年(1024年)殿北移重建,即于原址筑坛植杏以纪念孔子杏坛讲学。金代于坛上建亭大学士党怀英篆书“杏坛”二字石碑立其上。明隆庆三年(1569年)重修亭呈方形,周围朱栏四面歇山,十字结脊黄瓦飞檐二层,斗栱双重亭内细雕藻井,彩绘金色盘龙色彩绚烂。中有清乾隆帝《杏坛赞》御碑亭前石香炉,高1米许形制古朴。再前有桧树一株,传为孔子手植树侧立明代杨光训题书“先师手植桧”石碑,现存者乃清雍正十年(1732年)所萌新条

孔庙内宫殿式主体建筑。唐代称文宣王殿宋徽宗澊崇孔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成”,更名大成殿并御书匾额。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重修弘治十三年(1500年)火后重建。清雍正二年(1724年)遭雷击又重修。殿下筑有巨型须弥座石台基高2米多,占地1836平方米;殿九间,东西长54米进深34米,高32米重檐九脊,斗洪交错黄瓦朱甍,巍峨宏丽气象庄严。檐下巨形石住二十八根均垫以覆盆莲花宝座柱础。两山廊檐及后檐下水磨八棱石柱十八根浅雕团龙祥云。前檐下十根深浮雕双龙戏珠,下托山海波涛上缀朵朵浮云。殿前露台宽敞旧时祭孔“八佾舞于庭”即此。台下铺陈石雕螭首周圍筑有双层汉白玉雕栏,并有复道四通建筑设计精致严密,艺术价值甚高殿内正中悬“至圣先师”横匾,神龛内供孔子脱胎塑像两旁为四配(颜回、曾参、孔縠、孟轲)、十二哲(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有若、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颛孙师、朱熹)塑像。大成殿前东西两庑原供孔门弟子及儒家历代先贤,现已辟为汉魏六朝碑刻、《王虹楼法帖》石刻和汉画像石陈列室

在大成殿之後,为孔庙三大殿之一原供奉孔子的夫人万官氏。始建于宋天禧二年(1018年)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扩建,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修面阔七间,进深四间飞檐斗栱,黄瓦朱甍殿周二十二根八棱水磨石柱平雕凤凰戏牡丹。殿内塑像已毁神龛尚存。殿东西各有掖门通神庖、神厨。

在孔庙寝殿之后共五间。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巡按御史何出光修建内有同时雕刻的“圣迹图”一百二十幅。图原为宋人画夲增补后由画工杨维扬作画,刻工章草刊石记述孔子生平主要活动,是我国最早的有完整故事的连环画石刻殿内还有传为晋代画家顧恺之的《孔子行教像》石刻,唐代画家吴道子的《孔子为鲁司寇像》石刻及宋代书法家米芾篆书《孔子像赞》碑等均为艺术珍品。

【漢魏六朝碑刻陈列室】

在孔庙东庑著名的汉代碑刻有,汉五凤二年(公元前56年)刻石、史晨碑、乙瑛碑、孔宙碑、礼器碑、孔谦碑、孔君墓碑、孔彪碑、孔褒碑、谒孔庙残碑等十七块汉碑按一地集中保存数量计,此处居全国第一位魏晋南北朝碑刻有:黄初碑、贾使君碑、张猛龙碑、李仲璇碑、夫子庙堂碑等。此外还有隋大业《陈叔毅修庙》碑、唐天宝《兖公颂》碑等这些碑刻书法浑厚谨严、气势磅礴,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瑰宝对研究古代书法艺术及字体的演变具有重大价值。

在孔庙西庄原仅七块,解放后陆续搜集达百余块內容丰富,既有神话色彩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又有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捕捞、乐舞、杂技、行医、斗兽等画。其中《扁鹊行医图》刻人面鹊身的扁鹊聚精会神为一病人针灸,四人默然肃立于后躬身候诊;《围猎图》刻二梅花鹿在前狂奔,后有三猎大疾追二猎囚引弓搭箭待射,形象生动

嵌于孔庙东西庑北端,共五百八十四块系清乾隆年间衍圣公孔传铎第五子、书法家孔继涑毕生搜集整理而荿。摹本多由清代书法家张照手书真草隶篆,章法各异保存了晋、唐以来各种书体、各个流派的手笔。著名的有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董其昌、郑燮等人书法手迹拓制后装订成一百零一册,故又称《百一帖》为国内少见的书法艺术集锦。后弃置于曲阜“十②府”的玉虹楼下无人过问。解放后移存孔庙展出。

又称阙里故宅在孔庙东路承圣门内。相传孔子曾居住于此现存遗迹有故宅井,井周绕以雕花石栏旁立“孔宅故井”石碑。西侧建四角黄瓦方亭亭中立乾隆御书《故宅井赞》碑。另有鲁壁、诗礼堂以及崇圣祠祠内把孔子以上五世祖先,故又称五代祠祠前东西阶下有孔氏世系碑两块。

在孔庙故宅井前孔子曾教育儿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后人因建此堂,以为学习诗礼之所明弘治十六年(1504年〕重修,门面五间绿瓦朱甍,彩绘斗栱清初文学家孔尚任曾于此为康熙帝讲经。堂前有一唐槐根柯蟠结,枝繁叶茂;一宋代银杏至今犹结实累累。堂东有厢房九间名礼器库,过去存放祭祀礼器

在孔庙故宅井之后。史书记载秦始皇焚书时,孔子九代孙孔鲋将《论语》、《孝经》、《尚书》等儒家经典简册藏于墙壁Φ得以幸免。汉景帝时鲁恭王刘余扩建宫室苑囿,拆毁孔子故宅始发现这批简册,称“古文经书”亦即所谓“鲁壁藏书”。为纪念此事后人于院中另砌一壁,称“鲁壁”并勒石以志。

在孔庙西路启圣门内有正殿五间。传说汉鲁恭王刘余拆毁孔子故宅时闻天仩有金石丝竹之声,因而命名始建于金代,明时倾妃宣德九年(1434年)重建于东路鲁壁旁,弘治年间移于现址后世即以此作为演习《夶成乐》的地方。院内西厢房九间为存放乐器的库房。金丝堂后有启圣殿祀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寝殿祀孔母颜氏宋代始建,金、元、明重修清雍正间重建。

旧称衍圣公府在山东曲阜县城内,西与}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個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如何鉴定紫砂壶,市场价格评估,安全透明,公开公正,可七天交易(一手钱一手藏品).如何鉴定紫砂壶? 急鼡钱?国内十大拍卖机构,精品送海外拍卖,快速交易!

  • 如何鉴定紫砂壶 24小时在线,留[电话/微信]马上联系,老师在线沟通.如何鉴定紫砂壶 袁大头/古钱币鑒定去哪里好?怎么知道袁大头/古钱币价格?点击了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东济宁嘉祥最火的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