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帮忙改一下如何改论文格式式吗

这个帖子发布于3年零140天前其中嘚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我知道要按照所要投稿数据库期刊的instruction for authors里的要求来改并且最好参考该期刊里文章的格式进行修改,我嘚疑问是instruction for authors里对字体大小,行间距都没有规定,我从要投稿数据库里的杂志上下文章都是pdf格式看不出它的字体行间距啊什么的,是不昰要把pdf转换成Word文档再参照修改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原标题:如何改论文格式式大全(要求、操作)

下文是传统的论文排版要求如果你看下文比较头晕的话,文章末尾有论文排版神器哦!

首先进行页面设置在页面布局里點击小箭头。

在页边距的设置里最要紧的就是根据学校的要求设置这里有个效果看着比较舒服的仅供参考:上:3.7cm,下:1.7cm左:1.0cm,右:1.4cm装订线:1.35cm。紙张方向一般都是纵向除非有大表格要横着打。

纸张选项卡里的纸张大小绝大多数都是A4个别要求B5。在版式选项卡里设置有关页眉页腳的布局。

最后项文档网络则是用于锦上添花一般学校不会做硬性规定。但毕业论文这样篇幅的文章那些年纪大的评审们读起来都挺費劲的,为了让文字更清楚普通青年都用增大字体的方法,不过效果么只能说一般。

而文艺青年就会在页面设置中来调整字与字、行與行之间的间距间隔大了自然看着更清楚。在网格中指定行和字符网络然后将字符数和行数适当调小就可以了。

一开始就提到长篇嘚毕业论文的标题很容易把自己给搞晕,那怎么办呢?这就要靠样式了让同级的文字风格高度统一,快速套用样式还能简化排版并且搞恏样式还能让我们之后用到word中的很多自动功能。

在Word里有很多样式模板用的时候稍微改改参数就可以了。一般情况下摘要、章节标题,結论、附录、参考文献之类的都是一级标题其余的是二级三级标题,以此类推

在所有常用样式都定义好后可以将其保存起来,避免重複工作一般是保存到模板,只要点击“文件”—“另存为”—“文件类型”选择“Word模板(*.dotx)”以后要用的话,只要打开这个文件之前定義的样式就都在啦。

【分离各章页眉页脚页码】

从目录可以看到前面摘要和正文的页码标识是不同的,这个效果就要通过分节来实现了还有诸如奇偶页不同、纵向版面与横向版面混排等等都需要分节。

分节符的插入也在“页面布局”里在“分隔符”中点击相应的分节苻就行。这里主要说说纵向版面与横向版面混排问题有时候表格或图片太大,打印时候需要切换成横向版面怎么做呢?

在该页面前后都插入分节符,再在页面设置里将该页设置为横向就可以了注意,分页符只是分页前后还在同一节;分节符是分节,可以同一页中不同节也可以分页的同时下一节。

毕业论文中一般学校都要求在每页的顶端也就是页眉处标明“XX学校XX学院(系)毕业论文”,如果只是标明这句話一般同学都没有问题。但是有些页面不需要这个内容比如目录,封皮等这时问题就出现了,往往是把文字删除了但是那条多出來的横线却删不掉。

解决办法很简单双击页眉处,然后点击“格式”—“边框与底纹”—“边框”“设置”选无,“应用于”选“段落”确定退出。那条讨厌的横线就消失了

将光标放在正文,插入页码时页码编号不可以选择“续前节”,页眉也是同样的方式

1. “設置图片格式”的“版式”为“上下型”或“嵌入型”,不得“浮于文字之上”

2. 图的大小尽量以一页的页面为限,不要超限一旦超限偠加续图。

3. 图名居中并位于图下编号应分章编号

4. 图名与下文留一空行。

5. 图及其名称要放在同一页中不能跨接两页。

6. 中文图名设置为宋體五号,居中英文名称设置为Times New Roman,五号居中。

实验测量和计算数据是科技论文的核心内容作为数据表述主要形式之一的表格,因具囿鲜明的定量表达量化信息的功能而被广泛采用三线表以其形式简洁、功能分明、阅读方便而在科技论文中被推荐使用。三线表通常只囿3条线即顶线、底线和栏目线。其中顶线和底线为粗线栏目线为细线。

这里介绍一个快速制作方法:点击“表格”—“表格自动套用格式”在“表格样式”中选择“古典型1”同时将“将特殊格式应用于”里的“首列、末列、末行”前面的勾去掉,点击“应用”在弹絀的对话框里输入你需要的列数和行数。一个三线表就快速做好了

一般论文都有一定数量的参考文献,标注参考文献多用脚注两种方法这里可以用Endnote进行管理和调整格式。

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文后以“参考文献:”(左顶格)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咗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序号]主要作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中译本前要加国别)

最后,将光标移动到你要插入目录位置(一般在卷首)點击“引用”—“插入目录”。目录生成后对于其中的字体可以右键修改样式。修改你的目录样式修改过的目录还可以加入目录库(目錄—将所选内容保存到目录库)。是否

文末彩蛋:中教数据库论文写作平台是在基本论文框架内写论文,即摘要在哪个地方?用几号字?是否需要加粗?摘要内容会和别人雷同?这些在中教数据库的写作平台上都可以解决按照框架要求写好论文后,保温word格式就是一篇完美的论文排版后的格式内容。

}

摘要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寶在教会学生读的基础上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词。而要让学生扎实地学好古诗文就必须做到教学资源与文本的合理整合、教学方法与课文内容的有效整合、教学媒体与教学目标的高效整合

  关键词 古诗文教学 语言感悟 教学整合

  听王菘舟老师教学《长相思》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来古诗文是可以这樣教的真是让人受益匪浅。其中一首两行32字的词如果是我一堂课就讲完了。可王菘舟老师整整花了两堂课的时间而且两堂课之间没囿休息,一口气让学生从不会读到会读从不理解到感同深受。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没有一个学生显得无精打采,与会的听课老师都认真哋抬头听着不时地做好笔记。是什么吸引了这么多的老师和学生呢回到住处后我翻看着听课笔记认真思考,发现以下几点是值得我学習和借鉴的

  片段一 师:“默读,看图、看注解试想这首词在讲什么意思?”(生认真地阅读起老师的补充材料)这时学生刚读通課文王菘舟老师就让学生读下发的补充材料,这样是有一定用意的这首词描写的是纳兰性德长年征战在外思念亲人的浓浓思乡之情,這对于现在的孩子没有经历那样的年代,没有经历过那样的磨难他们哪里会读得懂呢?所以要使学生读懂首先就要让学生了解作者

學生阅读了这些资料后,学生就能更好地了解作者读懂作者在词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了这样的教学辅助材料对这首古诗文就能學得更扎实。我想这就是课文教辅资料和课文的合理整合

师:“读了老师给的这份补充材料,大家对这首词的大概意思掌握了没有你知道作者身在何方?”生:“‘水一程’作者可能站在高高的山上”(让回答后的学生站着,这时我有点不解)生:“‘水一程’作者鈳能站在船上”生:“‘深夜千帐灯’作者可能站在营帐前。”师:“作者的‘身’就在同学们所站的位置上作者经过无数座高山,無数条江河走到哪里就安营扎寨在哪里。作者身在――征途上”板书:身在征途。师:“老师再提第二个问题作者的心在哪儿?”苼:“家乡”师板书:心系家乡。师:“身在征途却心系故园,把他联起来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生:“纳兰性德虽然征戰在外心里却记挂着家里。”生:“纳兰性德在征战的途中十分寂寞非常思念自己的家人。”生:“纳兰性德是很想家的但是为了国镓还是要在外征战,他是那么的无奈”……师:“请你放声再读,带着这种心情、这种感觉”(这里反复指名读)

  在老师有效的提问中,学生的思维之门打开了智慧的火花在不断碰撞,深刻地体会到纳兰性德此时的矛盾心理其实老师并没有过多地讲解,而是学苼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喜欢征服难题王菘舟老师就掌握了学生的这一特点,抛出了一个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让学生有了展现自己的机会。

  不得不提到我刚刚感到疑惑不解的地方――王菘舟老师让回答完毕的同学站着本来学生回答正确了,王菘舟老师也肯定了却叫学苼站着。其实这是王菘舟老师设计精妙的一步当听完学生的回答,王菘舟老师就此总结他走到学生的身边,指着学生的位置说:“作鍺的身就在同学们所站的位置作者经过无数座高山,无数条江河……”王菘舟老师从第一排走向第二排再走到第三排,原来他想告诉學生纳兰性德征战所走的路途遥远征战的时间长久,为下一问设下伏笔这么细小的环节,但确是学生理解课文不可缺少的一步王菘舟老师的心思缜密让我佩服不已。以情感为主线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给学生创造有效的思考空间,这种教学手段的亲密整合不正是最有效嘚教学方法吗!

师:“请大家来听一段音乐”(这段音乐先是一段夜深人静时无境荒野中的风声,接着是一段古琴演奏的乐曲)音乐毕老师带着缓慢的语气说:“闭上你的眼睛,让我们跟着音乐走进纳兰性德的生活听师配音朗读。”师:“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生:“我听到了塞外那一阵阵寒冷的风声我看到纳兰性德一个人站在帐篷的外面。”生:“我听到虫子的叫声和人们熟睡的声音可纳兰性德却睡不着,一个人站在帐篷的外面”生:“我听出了这时已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了,可纳兰性德却一个人站在帐篷嘚外面望着那明亮的月亮思念着家里的亲人。”……

  这自然而然的感悟不是老师塞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受。是什么让學生产生了共鸣是那段看似简单,却蕴涵着深意的音乐那一段令人深思的音乐却给了学生想象的起点,给了学生想象的空间也给了學生想象的翅膀。而这段音乐它不是普通的音乐是老师经过深思熟虑,精心挑选出来的因为王菘舟老师想借着这无声胜有声的音乐在姠大家诉说纳兰性德此时的心情,学生的回答也证明了这段音乐的价值这样的媒体运用才是最合适的,最有技巧的是与课文有效整合嘚。

  许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将语文课上成了信息技术课语文教学应回归传统,避免在舍本逐末中忽略整合的目的――为了更好地凸現语文的特色和神韵进一步有效地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训练,营造开放的语文课堂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探索性。“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系统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识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这里王菘舟老师就给我们做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改论文格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