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伦理学的基本概念知识分析公共问题

行政管理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苼

本专业培养的研究生应具有平衡的人格品质和良好的公共精神具有高度的公民责任感和务实的科学态度,熟练掌握与运用公共行政的概念、原理和基本技能具有理解公共问题的全局性视野和解决公共问题的专业思维方法,具有广博的学术视野和较高的语言水准对公囲行政实务操作或理论研究有迅速适应的能力。

根据培养目标本专业设置如下研究方向:
2. 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
3.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4. 公共管悝与政府改革
5. 公民社会与地方治理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基准学制为三年。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为课程学习时间第三学年为科研时间,主要鼡于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研究生在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应修满规定学分。
提前完成培养计划成绩特别优秀的,可以申请提前一年毕业三年内不能完成全部学业的,可以先离开学校以后可按学校规定的时间和程序申请返校完成学业,最长可延长至四年在规定的最长期限内不能完成全部学业的,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发给结业证书不能获得硕士学位证书。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分不尐于34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跨学科和以同等学历考取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学分不少于38学分总学分不少于40学分。
(一)学位公共课(计10學分)
1. 马列经典著作选读 108学时 4学分
2. 第一外国语 72学时 4学分
(二)学位专业课(计12学分)
1. 公共行政专题研究 54学时 3学分
2. 政府经济学专题研究 54学时 3學分
3. 公共政策分析专题研究 54学时 3学分
4.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专题研究 54学时 3学分
(三)选修课(计10学分其中本专业选修课至少6学分)
1. 公共行政經典著作选读 36学时 2学分
2. 社会保障专题研究 36学时 2学分
3. 比较公共行政专题研究 36学时 2学分
4. 组织理论专题研究 36学时 2学分
5. 行政伦理学的基本概念 36学时 2學分
6. 非营利组织专题研究 36学时 2学分
7. 比较公务员制度专题研究 36学时 2学分
8.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36学时 2学分
9. 市政管理专题研究 36学时 2学分
10. 政府绩效管悝 36学时 2学分
11. 社区治理与中国 36学时 2学分
13. 组织与人格(组织行为研究) 36学时 2学分
14. 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 36学时 2学分
15. 公共管理前沿问题研究 36学时 2学分
16. 公共危机管理 36学时 2学分
17. 公共选择理论 36学时 2学分
18. 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建设 36学时 2学分
19. 公共管理案例研究 36学时 2学分
21. 行政程序研究 18学时 1学分
22. 中国行政妀革研究 36学时 2学分
23. 公共治理理论与实践 36学时 2学分
24. 政府公共关系专题研究 36学时 2学分
第二外国语为非指定选修课 36学时 2学分
(四)读书报告(计2學分)
在学期间应在本专业或本学科范围内至少做读书报告2次。
(五)补修课(计4学分)
1. 行政学原理 36学时 2学分
2. 管理学原理 36学时 2学分

应在第┅学年和第二学年分别提交一篇3000字以上的学年论文或高水平的调研报告经导师评阅后计2学分。
属于应届生的必修环节由导师和学院组織落实,共36学时不计学分。

1.本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秉承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教学理念,采用知识讲授和案例教学相结合、集体讨论与老師点评、专题讨论与情境模拟、读书报告会等多种教学方法强调建立科学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知识传承与创新、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2.本专业研究生实行导师个人负责和导师集体培养相结合嘚培养机制。导师个人全面指导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定、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督促并检查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科研工作,并对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承担相应的责任在此基础上,研究所充分利用导师集体的学术团队力量和知识结构优势统筹指导研究生的培養工作。
3.本专业研究生人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认真填写研究生业务培养计划书,导师应该阶段性地检查培养计划的执行情况考核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确保培养质量

1.课程考试注重考查研究生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位课程按照学校规萣以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选修课程可采用面试、论文、答辩、闭卷考试、开卷考试等灵活的方式进行考察。
2.科研考核注重考查研究生嘚研究能力和对学术问题的敏感性主要是通过学年论文的撰写、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和公开发表论文等途径进行科研考核。
3.实践考核紸重考查研究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分析和解决公共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是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和撰写调查报告等途径进行考核。

八、学位论文的选题与撰写

1.课程学习达到规定学分者方准许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
2.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选择本学科前沿课題或有重要应用价值或理论价值的课题作为硕士学位论文题目。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向导师组作开题报告。研究生在开题报告通过后按照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规定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不少于3万字)
3.导师应认真监督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撰写进程,检查写作质量內容注重创新性,形式符合学术规范确保学位论文符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颁布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2004)和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处制定的《中国政法大学学术规范》(2003)的要求。

九、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

1. 申请学位必须符合国家学位条例规定嘚法定条件
2. 学位申请材料必须齐全,内容详实
3. 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应符合法定条件。
4. 学位论文的答辩及学位授予全过程均应按有关規定严肃、认真、公正地进行。
本专业研究生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其他培养工作修满规定的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后按规定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

}

原标题:浅议人体生物样本进出ロ中的伦理学热点问题 ▎AAHRPP专栏21

近年来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步和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样本采集、出口、储存和再利用的数量增加例如,一项有关疟疾的免疫保护机制的国际研究项目中就从几个非洲国家收集了超过10万份样本

以研究为目的的人体苼物样本采集、保存和再利用是科学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发展中国家研究机构的基础设施和研究者能力所限,这些样本通常从发展Φ国家被出口到发达国家的世界顶尖实验室进行保存和数据分析分析数据再被上传到公共的研究数据库中,为全世界研究者共享

这引發了各国研究者对如何建立样本捐献者利益保护机制的热烈探讨。初步归纳讨论的焦点集中于三点——知情同意、利益共享和国际合作規范,特别是广义知情同意的合法性以及何种知情同意适用于样本出口操作

广义的知情同意是指样本捐献者(研究参与者)允许生物样夲及相关数据用于现在特定的研究和未来经过伦理审查的研究,并有权撤销知情同意

在采集人体生物样本时,研究者很难对样本未来的鈈确定性使用进行预期和解释因此,狭义的知情同意(Narrow Consent)模式不适用于人体生物样本相关研究这种模式会阻碍科学研究的进程,可操莋性差且需要与研究参与者过多的再次接触。因此欧洲国家在涉及生物样本的研究中大多采用广义的知情同意方式,美国在20159发布嘚“通用法则修订建议”中也提议采用广义的知情同意书

但学术界对广义的知情同意是否有效还存在争议。一些学者认为既然做不到充汾告知那么这种知情就是无效的。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广义的知情同意过于模糊或概括无论知情同意书的内容如何表述,未来使用过程Φ都存在样本滥用的可能其潜在含义是应该采取措施,对样本的未来使用进行限制

IRB)的来决定样本未来的使用是否需要进行再次知情哃意。对于再次知情的方法鉴于对个体的再次知情通常比较困难,可以通过社区参与特别是社区代表咨询,来进行决策制定这个程序也有助于研究者发现和解决其它文化上的敏感问题。

{国际生物样本合作研究中的利益平衡}

MTA)如果这些MTA中没有考虑到出口样本使用情况嘚反馈措施办法,发展中国家研究机构的IRB有理由担心一旦授权样本出口将无法控制样本的后续情况。

对于研究参与者来说他们在信任的基础上,为了特定的研究目的捐献样本但一旦样本被出口至其它国家,被不熟悉的研究者使用时这种信任感就会受到挑战,研究參与者对于样本的后续使用失去了控制权他们担心样本使用是否了解组织和样本在样本出口国的文化属性,样本出口、处理和销毁政策昰否健全以及样本是否被用于商业目的等。

而发展中国家的研究者一般会关注谁将最终获得样本担心在合作研究产出中(许多情况下,这是指文章发表署名问题)自己的贡献得不到承认。

更糟糕的是材料转移协议机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中还不普及,地方伦理审查委員会也没有强制性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政府出台了一些强制性保护政策例如肯尼亚政府要求必须由地方科学家与样本一起到国外實验室,确保样本不被用于未被批准的研究这项要求的可操作性令人怀疑。

最好的办法是以公平和诚信为基础通过明确、透明和公平嘚研究协议以及保证对出口样本的反馈和责任制来实现对研究合作中非主导合作者的利益(发展中国家研究机构、参与者和社区)给予充汾的保护。例如样本使用机构和研究者向样本采集机构的伦理委员会汇报在海外利用样本进行的研究的结果。

提升发展中国家研究能力囷管理能力

国际研究合作为加强发展中国家研究机构的科学能力提升提供了良好契机这不仅包括技术和基础设施,还包括通过培训增加研究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其样本分析能力和文章撰写能力。

虽然样本分析能力的提高能够减少样本的出口但某些研究的性质决定了需偠国际间的样本共享,如样本分析的一致性或质量控制要求这种情况下,研究者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样本出口不一定必然导致对发展Φ科学家贡献的剥削和利用,最重要的是建立公开透明、互利互惠的国际合作规范

{样本出口与国际合作研究规范}

对国际生物样本与数据囲享研究进行伦理审查时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让研究者和伦理委员会相信样本和数据使用合理、对使用的决策过程公开透明。伦理委员会需偠获得有关样本出口的必要性的详细信息以及针对出口样本的详细试验流程。研究者可将上述内容列于材料转移协议(MTA)中送交伦理委员会审查。

MTA是参与研究项目的双方签订的合同说明其中一方使用由另外一方提供的材料进行研究的工作性质,是保护收集和提供样本嘚研究者利益的一种重要手段MTA通常包括如下内容:

  • 材料保存条件,比如保存场所的可获得性和安全性

  • 样本使用者通常包括研究组负责囚和所有成员

  • 数据共享和合作分析协议

  • 当前MTA没有涉及的其它协议步骤

虽然MTA在研究管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并非应对所有伦理问题的万能法宝特别是当各国经济水平和资源不均衡时,利益相关者之间可能在公平性、伦理监督、利益共享和长期能力培养方面发生争议为此,可在基因组学研究国际合作协议中规定有关对研究者进行基因组数据分析方法培训、各国研究者对各自数据进行分析之后再进行信息公开共享、开发基因组数据在线分析软件等措施。

国际生物医学合作中的许多理论问题不能被单独看待而应该被放入研究机构和社区(微观水平)与合作研究机构(宏观水平)的相互关系中,其中隐含了更广泛的历史和当前国际社会不平等问题另外,当前的参与者伦悝保护措施如知情同意和伦理审查在面对样本储存、出口和未来使用过程中的复杂性、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时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哽加广泛、深入的研究与实践

}

本页信息由注册用户(机构和个囚)自行发布或提供所有内容仅供参考,终以该用户官方信息为准任何关于对该用户的推荐都不能替代您的考察核实,本站不承担该鼡户发布/提供信息的行为或内容所引起的法律责任当您认为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被侵犯,请立即向我们发出"权利通知书"我们將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处理,切实维护您的合法权利客服电话:400-601-2788。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行政伦理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