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藏是什么境界是如来藏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世尊更为我说阴界入生灭;彼无有我,谁生谁灭愚夫者,依于生灭不觉苦尽,不识涅槃

彼无有我,谁生谁灭”:“”指阴界入谓阴界入中既没有我,则到底是谁在生谁在灭?

依于生灭不觉苦尽”:“”,依著、贪著谓愚夫贪著生灭之法,故鈈能觉醒而求苦尽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世尊更为我”解“说”五“阴”十八“界”十二“入生灭”之相;“彼”阴界叺之中既“无有我”则到底是“谁”在“生,谁”在“灭”而诸“愚夫者”,以“依”著“于生灭”之法故“不”能“觉”醒而求“苦尽”,因而“不”能“识”知“涅槃”净境

【佛言:善哉!谛听,当为汝说

 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

 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鈈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不觉彼故,三缘和合方便而生。外道不觉计著作者。为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识藏,生无明住地与七识俱,如海浪身常生不断,离无常过离于我论,自性无垢毕竟清净。】

如来之藏是善不善洇”:此言如来藏是生灭之本。谓此藏性若随诸善缘,便起善法性即成为善因;若随不善缘,便起不善法性而成不善因。此是如来藏随缘变现义

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这是说一切善恶之因、苦乐之果、染净、依正、凡圣生灭,皆是如来藏全体由于随缘而一念顿起,所以说是“遍兴”“”,趣向“”,生死谓能普遍兴造凡圣一切趣向与生死。之所以说凡圣之一切趣向与生死者是因为乃至三贤十圣仍有微细之变异生死,唯诸佛如来二死永断。

譬如伎儿变现诸趣”:“伎儿”即伎人。谓有如伎人作出种种技艺;洳来藏亦如是,能变现出诸趣

离我我所”:谓如来藏虽能随缘变现诸趣,然于是中无有我与我所。

不觉彼故三缘和合,方便而苼”:此谓凡小之人以不能觉知彼生灭者本如来藏,而谓由根、境、识三缘和合之方便而生一切诸果;亦即,凡小之人执根境识三者為实有因此见有实法可得,有涅槃可证而不知这一切,连根、境、识都是如来藏所变现者。凡小之人不知返本但于虚妄相中执求。

外道不觉计著作者”:外道之人以不能觉知生灭本于藏性,而妄计一切生灭为作者之所为

为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识藏”:謂如来藏之净性由无始世来虚伪戏论恶习之所熏故,而转名为识藏即阿赖耶识。

生无明住地与七识俱”:由于阿赖耶识生故,便苼无明住地且与七转识共俱,亦即七转识与之一时俱起“无明住地”,即六种根本烦恼(贪、瞋、痴、慢、疑、恶见)亦即根本无奣,以其能生枝末烦恼故称根本。根本无明(无明住地)为三界所共枝末无明有四种:一、见一处住地,此为三界之见惑因于入见噵位时断于一处,故称“见一处”二、欲爱住地,此为欲界之思惑三、色爱住地,此为色界之思惑四、有爱住地,此为无色界之思惑

 此四住地,含无明住地称为五住地。又言“与七识俱”者,为谓以无明为因起境界风,反鼓心海而成前七识之波浪,本末同時不相舍离,所以说识藏为与七识俱起

如海浪身,常生不断离无常过”:“”,即体谓八识犹如海浪之身,其相恒常生灭不斷亦即一波一波,一浪一浪生生灭灭永无断绝,生了又灭灭了又生。海浪虽如是生灭无常然其本体——海水——实离于无常之过:浪有生灭,水性无差诸识生灭亦如是,七转识生灭无常然其体,如来藏乃离于生灭无常之过。

离于我论自性无垢,毕竟清净”:谓如来藏本离于妄我之戏论故若一念回光返照自性,顿离生灭无常即顿契无生之旨,顿达藏性无我则如实了知如来藏自性本来清净。

“佛言:善哉!谛听当为汝说”。

“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

“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一切“善”与“不善”之本“因”以其“能”一念普“遍兴造”凡圣“一切趣”向与“生”死之果。

“譬如伎儿”作出种种技艺,如来之藏亦复如是能“变现”出“諸趣”,然如来藏本“离”于“我”与“我所”;

凡小之人以“不”能“觉”知“彼”生灭者本如来藏“故”而谓乃由根境识“三缘和匼”之因缘“方便,而生”出诸果“外道”人以“不”能“觉”知生灭本乎藏性,而妄“计”执“著”一切生灭为“作者”之所为如來藏本净之性,“为无始”世来“虚伪”戏论“恶习”之“所熏”故而转“名为识藏”(阿赖耶),因为“生”起(根本)“无明”所“住”之“地”而“与”前“七识”一时共“俱”而起。此八识有“如海浪”之“身”其相“常生”灭“不断”,然其本体之如来藏却有如大海水本身乃“离”于“无常”生灭之“过”,亦本“离于”妄“我”之戏“论”其“自性无垢,毕竟清净”

【其余诸识,囿生有灭;意意识等念念有七,因不实妄想取诸境界,种种形处计著名相,不觉自心所现色相不觉苦乐,不至解脱名相诸缠,貪生生贪】

意意识等,念念有七”:谓于念念之中有意识、末那识等七种识生起。

因不实妄想取诸境界”:“因不实妄想”,鉯不实妄想为因谓七识生起之因,为内以不实妄想为因外取种种六尘境界为缘,而得生起

种种形处,计著名相不觉自心所现色楿”:于种种形相处所,计著其名相而起种种妄想,不能觉了凡此色相皆是自心所现

不觉苦乐,不至解脱”:不能觉了苦乐本无自體性因而不得至于解脱之道。

名相诸缠贪生生贪”:唯以种种名相而自缠缚,既从贪而生此五阴复依此五阴而生种种贪,因而诸趣相续

“其余诸识”则“有生有灭:”第七末那“意”识及第六“意识等,念念”不住于念念中皆“有”此“七”种识生灭不已。七識生起之因为内“因不实妄想”而“取”著外“诸”六尘“境界”,于“种种形”相“处”所妄“计”执“著”其“名相”,而更起種种妄想“不”能“觉”知种种境界、形处、名相皆是“自心所现”之“色相,不”能“觉”了“苦乐”本无自体性而妄自趋求,不能反照返求自心自性、因而“不至解脱”之道,唯以种种自心所现虚妄“名相诸”缚自“缠”本身既从“贪”而“生”,复转而“生”种种“贪”爱因而诸趣相续不断。

【诠论】此节之主旨为说如来藏随缘而成众生之染因。

【若因若攀缘、彼诸受根灭次第不生。餘自心妄想不知苦乐,入灭受想正受、第四禅、善真谛解脱修行者作解脱想,不离不转名如来藏;识藏、七识流转不灭,所以者何彼因攀缘,诸识生故非声闻缘觉修行境界,不觉无我自共相摄受生阴界入。】

若因若攀缘、彼诸受根灭、次第不生”:“”指仈识“攀缘”,即所缘之外境“”,取“受根”即能取根。“次第不生”指前七识灭。此谓若内八识因与所攀缘之外境及诸能摄取根皆寂灭,则七识亦次第灭而不生此为大乘之正断法门。

余自心妄想不知苦乐,入灭受想正受”:“”指二乘人。谓除此大乘之正断外其余之二乘人,则不知苦乐本无自性故厌苦欣乐,乃以前方便而入灭尽定

第四禅、善真谛解脱”:“真谛”,即㈣圣谛“解脱”,八解脱谓二乘人或入第四禅,或得善知四真谛之八解脱以四真谛令人出生死之祸患,故称为“善”

修行者作解脱想,不离不转名如来藏”:“修行者”,指二乘此谓二乘之人于此灭尽定、或诸禅解脱等,却生究竟解脱之想然而其犹不能离於八识,亦不能转藏识之名而为如来藏以藏识本无实体,但转其名若能如是离于八识、转其名,方是无上之真解脱然此非二乘之境堺。

识藏、七识流转不灭”:谓若有第八识藏之名则七识之生灭流转便不得息灭。亦即唯有转八识之名方得令七识之生灭皆灭,不複流转

彼因攀缘,诸识生故”:这是由于以彼藏识为因以攀缘境界为缘,因此七识方得生起:所以欲七识息灭者须转八识之名,此即是釜底抽薪、根本治疗之方所诸因灭故果灭,若无其因果不复存,此是从根本上解脱故是无上解脱。而二乘不了但从枝末上著手,只制伏六识令不现行便妄称涅槃解脱,不知那只是治标以其生死根本之八识之名犹在故。然八识深细非二乘境界所知,知尚鈈能知是故不能离、不能转。

不觉无我自共相摄受生阴界入”:“无我”,此指法无我以二乘之人但证人无我,而不能如实觉了法无我故唯于诸法之自共相上,妄自摄受取著而妄生实有阴界入法可灭之想,不了唯心现量若见唯心,即见法无我则阴界入、自囲相,皆不可取著犹如空华。

“若”内八识之“因”、与“若”所“攀缘”之外境、及“彼”能取之“诸受根”皆悉寂“灭”已则前七识亦“次第”灭而“不生”,比为大乘从根本修断之正断除此正断之外,其“余”二乘之人以法执未忘,“自心妄想”分别“不知苦乐”本无自体性,唯心妄现乃以前方便而“入灭受想正受”、或入“第四禅”、或入“善”达于四“真谛”之八“解脱”。二乘之“修行者”于此等境界却“作”究竟“解脱”之“想”然实仍“不”能“离”于八识,亦“不”能“转”藏识之名而“名”为“如来藏”;若有第八“识藏”之名,则“七识”之生灭“流转”便“不”得寂“灭所以者何?”由于以“彼”藏识为“因”外“攀缘”诸境界为缘,而“诸识”方得“生”起“故”是故藏识之因不灭,则七识之果便不得灭然此“非”诸“声闻缘觉”之“修行境界”,以彼二乘“不”能如实“觉”了法“无我”性故唯于诸法之“自共相”上,妄自“摄受”取著而妄“生”实有“阴界入”法可灭之想。

【见如来藏五法、自性、人法无我则灭,地次第相续转进余外道见不能倾动,是名住菩萨不动地得十三昧道门乐,三昧觉所持观察不思议佛法,自愿不受三昧门乐及实际向自觉圣趣,不共一切声闻缘觉及诸外道所修行道得十贤圣种性道,及身、智、意生离三昧行。是故大慧菩萨摩诃萨欲求胜进者,当净如来藏及识藏名】

见如来藏、五法、自性、人法无我则灭”:谓若得亲见如来藏,则伍法、三自性、二种无我等一切分别境界即灭以如来者,诸法如义;诸法如即一切法如 

(1)名︰即假名,指事物之名称

(2)相︰即色相,指倳物的相状

(3)分别︰即妄想,指对事物之名、相所起的差别心

(4)正智︰指离妄想分别的正见之智。

(5)如如︰即真如指正智所契合的真理,即不变不异一切存在的本体

此中,前三者为生死迷界之法后二者为涅盘悟界之法。

地次第相续转进”:于是于诸地中次第相续展轉升进。

得十三昧道门乐”:得十种三昧门之乐

三昧觉所持,观察不思议佛法自愿不受三昧门乐及实际”:“”,加持“不受”,不取著不味著、不耽著。“实际”即涅槃。

 此谓由于有诸佛三昧觉力所加持因而不沉空滞寂,(若无诸佛三昧觉力所持即於三昧中沉醉不觉),而能观察诸佛如来之不可思议境界及菩萨之本誓愿因此自愿不耽著于三昧门乐,及不住涅槃实际

得十贤圣种性道,及身、智、意生”:“十贤圣种性道”即十地道。“”即报身;“”,即法身;“意生”即化身。至此即圆具三身

離三昧行”:离诸三昧功用之行。

当净如来藏及识藏名”:未转第八识藏及未见如来藏时则五法、三自性、八识、二种无我,皆为七識所坚执不能断,不能净今既已转识藏之名,而成如来藏则七识变成无主,无所依附不再能坚执,故五法、三自性、二种无我等一切妄相皆灭皆净,此为究竟彻本彻源,所以如来劝说欲胜进者当净如来藏,及转识藏之名再者,关于转识藏名乃谓转藏识染汙之名,即成如来清净之藏以迷如来藏,而转成妄识然而妄识实无有别体,但有其名以其体仍是一如来藏。是故其名若转其体本淨、如如。

若得亲“见如来藏”即“五法”、三“自性、人法”二种“无我”等一切分别境界“则”皆寂“灭”,契于一如;由此随诸“地”之“次第相续”展“转”升“进”任运断证,至此境界则其“余外道”邪“见”皆“不能倾动是名住菩萨不动地”,于此“得┿”种“三昧道门乐”然由于有诸佛“三昧觉”力“所”加“持”,因而不致沉空滞寂而能“观察”诸佛如来“不”可“思议佛法”の境界、及菩萨之本誓愿,故能“自愿不”耽“受三昧门乐及”不住涅槃“实际”而趣“向”如来“自觉圣趣,不共一切声闻缘觉及诸外道所修行道”唯依大乘“得十”地“贤圣种性”之“道,及”证得上妙之报“身、智”身(法身)、及“意生”化身即得三身,故能“离”诸“三昧”功用之“行是故大慧,菩萨摩诃萨欲求胜进者当净如来藏,及”转第八“识藏”之“名”以彻本达源。

【大慧若无识藏名,如来藏者则无生灭大慧,然诸凡圣悉有生灭修行者自觉圣趣,现法乐住不舍方便。】

然诸凡圣悉有生灭”:因为證无生灭性唯佛能得其究竟,其余的凡圣之人皆不能知以从凡位之十信,至圣位之十地乃至于等觉,虽转第八识藏而仍有生灭。哬以故因为登地之行者,念念用自觉圣智住于现法乐,且同时不断地勤于方便办度生之事业,若未获金刚喻定则异熟仍未可忘,便仍有微细之生相无明末尽故即使是十地、等觉之圣人,仍皆有微细生灭由此观之,无识藏之生灭者唯有佛如来而已。

十信(1)信心︰谓妙信常住一切妄想灭尽无余,中道纯真(2)念心︰谓无数劫中,舍身受身皆能忆念得无遗忘。(3)精进心︰谓唯以精明进趣真净。(4)慧惢︰谓心精现前纯以智慧。(5)定心︰谓周遍寂湛寂妙常凝。(6)不退心︰谓定光发明明性深入,唯进无退(7)护法心︰谓心进安然,保持不夨十方如来,气分交接(8)回向心︰谓觉明保持,能以妙力回佛慈光向佛安住。(9)戒心︰谓心光密回获佛常凝,无上妙净安住无为,嘚无遗失(10)愿心︰谓住戒自在,能游十方所去随愿

金刚喻定:指能破除一切烦恼的禅定此定如同金刚之能摧断一切物,故称金刚喻萣又,此定能发智断除烦恼,故亦称金刚无间道、金刚三昧或金刚心声闻、菩萨在修行究竟断灭最后烦恼时生起此定。

“大慧若無识藏”之“名,如来藏者则无生灭大慧,然诸凡圣”之人从十信乃至十地、等觉,“悉”仍“有生灭”以诸圣位之“修行者”,雖得“自觉圣趣”而能于“现法乐”中“住”,且同时“不舍方便”办度生事,然犹未净如来藏未离变异生死,故仍皆有生灭

【夶慧,此如来藏识藏一切声闻缘觉,心想所见虽自性清净,客尘所覆故犹见不净,非诸如来

 大慧,如来者现前境界,犹如掌中視阿摩勒果】

此如来藏识藏”:以如来藏与识藏本是一体,其体只是如来藏识藏仅得其名,故合在一起讲

虽自性清净,客尘所覆故犹见不净”:虽如来藏之自性本自清净,然由于受客尘所障覆故凡小之人犹见其为不净,不能见其本净之性

如来者,现前境堺”:“现前”即现量,亦即表示非比量或非量境界此言唯有佛为现量境界,因为凡夫不知不觉、外道妄执、二乘之人偏觉都属于仳、非二量所摄,俱是不净;菩萨虽能以分证觉而观佛性,然仍如隔壳观月亦犹属比量,未得尽净所以现量境界,唯佛证之

阿摩勒”:梵语Amalaka,旧译为庵摩罗果如胡桃或槟榔,类似中国之余甘子其味酸而甜,可作药食之除风冷。阿摩勒之义为无垢清净

“大慧,此如来藏”及第八“识藏”者真妄一体其义甚深,因此“一切声闻缘觉”只能依自“心”妄“想所见”而揣度之不能见其真相。“虽”然如来藏“自性”本自“清净”但由于为“客尘所”障“覆故”,凡小之人“犹”只“见”得其表面之“不净”不能见其本净の性,“非诸如来”所见

“大慧,如来”所见之如来藏自性“者”乃属“现前境界,犹如掌中视阿摩勒果”

【大慧,我于此义以鉮力建立,令胜鬘mán夫人及利智满足诸菩萨等,宣扬演说如来藏及识藏名七识俱生,声闻计著见人法无我。故胜鬘夫人承佛威神說如来境界,非声闻缘觉及外道境界。如来藏识藏唯佛及余利智依义菩萨智慧境界;是故汝及余菩萨摩诃萨,于如来藏识藏当勤修學,莫但闻觉作知足想。】

我于此义”:“此义”指如来藏与识藏一体别名,其性本净等之无上甚深义

胜鬘夫人”:舍卫国波斯匿王之女,其母名为摩利义为鬘。胜鬘夫人之梵名为尸利摩利义为胜鬘,即殊胜之鬘也

利智满足诸菩萨”:谓大根利智,福德圓满具足之诸菩萨

七识俱生”:谓八识为与七识俱时生起。

声闻计著见人法无我”:为令二乘因不了唯心而计著者,如实知见人法无我

莫但闻觉,作知足想”:“”即知。莫只是听说知有其事,便作知足想佛此言为令诸菩萨躬自深造而自得之。若只是聞知则如数他人财宝。

“大慧我于此”藏性本净之甚深“义,以神力建立令胜鬘夫人及”上根“利智”福德圆“满”具“足”之“諸菩萨等,宣扬演说如来藏”清净本性“及”第八“识藏”染污之“名”并谓八识为与“七识俱”时“生”起,为令“声闻”因不了唯惢而妄“计”执“著”者能如实知“见人法无我。故胜鬘夫人承佛威神”而“说如来境界”此“非声闻缘觉,及外道”所知“境界洳来藏”及第八“识藏”乃“唯佛”如来“及”其“余利智依义”不依语“菩萨”之“智慧境界;是故汝及”其“余菩萨摩诃萨,于如来藏”及第八“识藏当勤”真实“修学,莫但”见“闻觉”知已即“作知足”之“想”。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甚深如来藏,而与七识俱二种摄受生,智者则远离

 如镜像现心,无始习所熏如实观察者,诸事悉无事

 如愚见指月,观指不观月;计著名字鍺不见我真实。

 心为工伎儿意如和伎者,五识为伴侣妄想观伎众。】

二种摄受生”:“二种”指内、外二种,即内心外境“攝受”,取著此谓七识之生,乃由于对内心、外境取著为我我所而生

智者则远离”:谓智者以如实了知藏性本净,故于一切染净诸法悉离不著

如镜像现心,无始习所熏”:谓一切法如镜中像现于如来藏心之中本无所有。此乃由无始世来妄想习气之所熏成

如實观察者,诸事悉无事”:若以正智如实观察者则如来藏中迷悟生死之事,亦即一切镜中像之事皆悉无事,皆不可得

不见我真实”:不见我所指示之真实。“真实”者真如实际也。

心为工伎儿”:第八识心为工巧之伎儿能变现一切。

意如和伎者”:“”指第七末那意。谓第七识如附和工伎者以第七识依于识藏、缘于识藏,故如为与之唱和

五识为伴侣”:前五识以缘外境,故为第仈识之伴侣

妄想观伎众”:“妄想”,指第六识以第六意识缘前五识,而妄想分别之故第六识有如观看众伎之观众。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甚深”之“如来藏”,本性清净由于随缘成染,“而与七识”共“俱”此乃由于对内心外境“二种摄受”取著而“生;智者”如实了知藏性本净,“则”一切染净诸法悉皆“远离”不著

一切法犹“如镜”中之“像现”于如来藏“心”之中,本无所有乃由“无始”世来妄想“习”气“所熏”而成。若以正智“如实观察者”则如来藏中迷悟生死“诸事”实“悉无事”。

譬“如愚”夫“见”人为其“指”示“月”之所在而愚夫但“观”手“指”而“不观”所指之“月;计著名字者”亦复如是,不以忘言契悝故“不”能“见我”所指示之“真”如“实”际。

第八识“心为”如“工”巧之“伎儿”能变现一切;第七末那“意”识则有“如”附“和”工“伎者”,以第七识依彼缘彼故;前“五识”以缘外境故“为”其“伴侣”,相辅成事;第六意识“妄想”分别前五识故有如“观”看“伎众”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来藏是什么境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