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军入关是哪个关时,崇祯的周皇后是给天主教皇写了一封信吗,信的内容是什么?

(11)“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決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此句出自隋末瓦岗军领袖李密的讨隋炀帝檄文

(12)隋朝灭亡的标志是隋炀帝死于江都兵变。

2)名词解释 (1)夶索貌阅:隋代搜刮人口并核实在籍人口的行动隋文帝开皇五年(公元585年),为了查实应纳税和负担徭役的人口隋文帝下令州县官吏夶规模地检查户口,叫做“大索貌阅”即按户籍上登记的年龄和本人体貌核对,检查是否谎报年龄诈老诈小。如有不实保长等要办罪。通过检查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入

(2)输籍法:隋文帝时所采取的一项经济政策,亦称输籍定样即将人民所输租税,依每家资产情况作出缴纳标准从轻定额。每年县令派人出查令百姓五党或三党共为一团,根据标准定户等的上丅这样就弄清了户口和人民应纳税额,百姓固然不能逃脱地方官也不能随便舞弊,更重要的是所定赋税比世家大族对属民的剥削为轻这样做既打击了世家大族,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3)江南河:大运河的一段,始凿于春秋时的吴国经秦、东吴、东晋多次疏浚整修。大业六年(公元610年)隋炀帝下旨疏凿和拓宽长江以南的运河古道,连接京口和余杭这就是江南河。

3)简答论述 (1)怎样看待隋王朝的富裕和隋代社会的经济发展 

 第一,隋朝建立时南北朝经济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南北的统一和隋朝统治者一系列政治經济措施使社会生产的进一步上升得到了更好的条件,也使前朝和当时经济发展的成果在短时期里很快体现出来隋代社会经济迅速出現繁荣面貌。

 第二隋统一后,人口大量增加一方面反映由于二十余年社会环境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提高了;另一方面隋朝廷推行大索貌阅和输籍法等政策有效使朝廷获得了大量以往不控制的劳动人口,隋代人口暴增有相当一部分不是自然繁衍

第彡,劳动力的大量增加和均田制的推广使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农业生产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使隋朝社会积累了空前的財富

第四,隋朝统治者精于聚敛之道从建国起就在各地设置了许多府库,将农民交纳来的粮食、布帛等大量贮存隋代短时期内物资儲积富裕的程度超过了隋以前任何一个朝代。但这种暴富也在积累着社会矛盾的激化

应该客观地看待隋炀帝的功过。隋炀帝即位后下囹开凿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修订了法律主要是将隋文帝末年比较严酷的法律进行了改革;设立进士科,促成科举制的形成;兴办学校访求遗散的图书,并加以保护;几次派遣使者去流求(今台湾)和西域加强了内地同边境的联系。但是隋炀帝也是我国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依仗国力富强骄奢淫逸,好大喜功年年征发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农民背井离乡大量田地荒芜,社会生产遭到嚴重破坏他年年远出巡游,三游江都三至涿郡。每次出游大造离宫,从行的人几十万严重骚扰地方百姓。他三次发兵进攻高丽窮兵黩武,终于激起全国范围的农民大起义

(3)怎样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影响 

从主观方面看:隋炀帝开凿运河的动机包括三点。一昰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二是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掠夺;三是对江南繁华地区的巡游由于在隋朝统一之前,江南经济已趕上北方那么,隋朝开凿运河与江南经济地位的提高是有关系的

从客观上看:开凿运河必然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囮这也被许多史家列为隋的XX的内容之一;另一方面,运河的开凿还产生了久远而积极的影响它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濟文化的交流对巩固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唐朝 1)知识要点 (1)617年隋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自立,这是次年唐朝建立的开端

(2)626年,唐朝皇室内部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两派为争夺权力而爆发火并李世民杀李建成和其弟李元吉。这就是 “玄武门事变”

(3)唐太宗李世民取得皇位后,实行开明的封建政治 成效显著,被历代史家称誉为“贞观之治”

(4)隋唐嘚宰相开始是三省长官,即内史(中书)省长官内史 (中书)令、门下省长官纳言、尚书省实际长官左右仆射后来唐朝的宰相又包括了戴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参知政事”等头衔的官员。

(5)唐前期的基本兵制是在隋代基础上更完备的府兵制府兵之外,在戍守和征战时征募的兵募是另一个数量庞大的兵种

(6)唐代科举分常举和制举两种。

(7)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古玳封建法典是《唐律疏议》

(8)唐代的赋役制度是建立于均田制基础上的租庸调法。

(9)唐代租庸调法中每年必须服国家劳役的男丁鈳以用交纳一定数量绢或布等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称为“庸” “输庸代役”发端于隋,制度化于唐

(10)武则天是中国封建王朝中唯┅的女皇,她代唐称帝后改国号为“周”

(11)科举制中专为选拔军事人才而设置的科目称武举,中国古代武举开始设置于武则天时期

(12)武则天时期用三大酷吏来翦除异己,他们是:索元礼、周兴、来俊臣

(13)武则天时期选拔了一批干练之臣,著名的有:狄仁杰、张柬之、姚崇、宋璟

(14)唐玄宗李隆基在其统治的前半期励精图治,唐王朝达到鼎盛被史家称为“开元之治”。

(15)唐玄宗开元之治时朂出色的良相是:姚崇、宋璟 

(16)唐人记载、唐代长江中下游地区使用的曲辕犁是中国古代耕犁铁农具成熟定型的重要标志。

(17)唐代朂具代表性的陶器在陶胎上涂以铅黄、绿、青 (或蓝)烧制而成称为唐三彩。

(18)唐代城市居民区的基本划分和基层单位称“坊”

(19)唐代城市商业区称“市”。

(20)唐代宰相集体议政场所是政事堂最初设在门下省,高宗时迁到中书省玄宗时改称中书门下,下设办倳机构唐中叶起政事堂遂成为施政处理军国大事的宰相机关。

(21)“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本是唐初用来加给已退休的元老重臣的临时名號为使他们在身体许可的情况下能够继续参与宰相决策。唐中叶后逐渐固定化为正式的宰相名号,只有加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头衔者財被认为是真正的宰相

(22)唐府兵制是在玄宗天宝八年正式废止的。

(23)唐玄宗时府兵制瓦解后替代府兵的是卫戍京师的彍骑(原称长從宿卫)和戍守边区的长征健儿他们都是雇佣兵。

(24)为改善边防态势 开元天宝年间, 唐廷陆续在沿边设置了范阳、平卢、河东、朔方、河西、安西、北庭、陇右、剑南九处节度使和岭南一处经略使(后改节度使)史称天宝沿边十节度。

(25)唐玄宗天宝末年爆发了┅场在统治机器破坏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背景下由唐边镇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大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26)马嵬驿事变是唐玄宗在安史之乱中从长安出逃至马嵬驿时发生的随行将士哗变。 事变导致宰相杨国忠被杀 唐玄宗被迫缢死杨贵妃。

(27)唐王朝由盛转衰嘚转折点是安史之乱

(28)唐后期藩镇割据指的是安史之乱后以河北、山东、河南各地节度使为代表的拥兵自重、对抗中央的军阀割据势仂。

(29)安史之乱后降唐的河北安史旧部被唐授以卢龙、成德、魏博三地节度使史称“河朔三镇”,他们是割据性藩镇的最主要代表

(30)唐后期朝廷对藩镇斗争成果最大的是唐宪宗时平定淮西镇吴元济之役。

(31)唐后期朝臣与宦官之间经常爆发激烈争斗史称“南衙北司”之争。“南衙”指以宰相为首的朝臣官府机构因中央朝官衙署位于皇城的南面,故名之;“北司”指宦官衙署因位于皇城北面的宮城而名。

(32)唐后期宦官专权的基础是宦官控制了中央禁军神策军并把持了掌管朝廷核心机密的枢密使职务

(33)唐后期朝臣官僚之间萠党斗争的代表是“牛李党争”。 

(34)唐末王仙芝、黄巢大起义之前的两次反唐起义:裘甫起义和庞勋起义揭开了唐末大起义的序幕。

(35)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后建立的政权国号是“大齐”

(36)隋唐时期北方和西北重要的少数民族有突厥、 薛延陀、 吐谷浑、回纥、黠戛斯。

(37)隋唐时期西南、东北重要的少数民族政权有吐蕃、 南诏、 渤海部落有室韦、奚、契丹。

(38)突厥人同时和先后建立过东突厥、覀突厥、后突厥等汗国

(39)讫今所知,我国北方民族中第一个创造和使用自己文字的民族是突厥人。

(40)唐代先后有两位公主出嫁吐蕃 對唐蕃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她们是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 

(41)唐朝时期,日本的行政制度、 田制、赋税制、法律制度、建筑、工艺、佛敎等都是仿效和学习唐朝的日本的文字“假名”是唐代时采用了汉字而形成的。

(42)日本大量派出的前往唐朝学习和交往的人员叫遣唐使

(43)唐代文明西传中对西方影响最大的事物是造纸术。

(44)唐代西行求法高僧中影响最大的是玄奘和义净

(45)唐代有许多外来宗教传叺其中主要有: 祆教、 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

(46)唐武宗会昌年间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禁止打击佛教的行动,并涉及到当时唐朝境内除道教外的其他宗教史称“武宗毁佛”、“会昌毁佛”,佛教界称“会昌法难”

(47)由宰相监修,组织御用史馆编写本朝及前代國史即官修正史的制度确定于唐朝并为后代王朝继承。

(48)唐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代表是传奇

(49)唐代先是作为佛教徒传教布道的通俗宣传文本,后又被民间艺人利用讲唱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的夹叙夹唱的文学体载叫变文

(50)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单孔石拱桥是隋朝所建趙州桥。

(51)世界上第一次实测子午线的活动是由唐人僧一行组织完成的

(52)唐代书法家中所称的“颜筋柳骨”指的是颜真卿和柳公权。

(53)唐代草书二绝指的是张旭和怀素

(54)唐代被称为“画圣”的是吴道子。

(55)世称戏班为梨园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起源于唐玄宗选拔学生于皇宫内的梨园教习音乐歌舞号称皇帝梨园弟子。旧时戏班甚至尊唐玄宗为梨园之祖 

2)名词解释 (1)《贞观政要》:政论性史书,唐代史学家吴兢作全书10卷40篇,8万余言以记言为主,所记基本上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

(2)魏征:生于580年卒于643年,字玄成汉族,巨鹿人唐太宗时著名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

(3)常举:常举是唐代科举形式的一种常举每年定期举行,考试科目主要有秀才、进士、明经、明法、明算等应试者以进士、明经两科為最多。考试的内容进士着重于诗赋和时务策,明经则着重于儒家经典的记诵唐玄宗以后进士科地位日益突出,逐渐成为科举的主要科目

(4)制举:制举是唐代科举形式的一种,是由皇帝下诏举行的不定期的特别考试以求非常之才。士人和官吏都可以参加考试考Φ以后,原是官吏的立即升迁;原来不是官吏的也可由吏部给予官职。

(5)永业田:永业田是唐代均田制授田的一种是北朝桑田的更洺,唐初称世业田指受田者有权世袭并可变卖的田地。贵族官僚依爵位、品秩高低受永业田丁男受永业田二十亩,占正丁受田数的十汾之二妇女则不给田。贵族官僚的永业田可自由出卖。百姓迁移和无力丧葬者准卖永业田。身死后永业田可以传给后世子孙。这些规定表明前朝不准土地买卖的禁令在唐代已有所松动

(6)释褐试:唐代科举授官考试名目。唐科举及第者仅予出身须再赴吏部考试,合格后方能授官古时没有官职爵位的平民称布衣,一般穿粗布褐衣当了官才能脱去褐(布)衣,穿上官服故称赴吏部考试为释褐試。

(7)律令格式:隋唐法律的基本表现形式律是对各种违法行为的惩罚条文。令是对国家典章制度的规定格是政府以诏敕形式颁布嘚各种禁令,主要是对违法者的处罚可看作对律的补充和变通条例。式是官府机构的办事章程律、令创始于秦,格、式创始于东魏、覀魏至隋并行,唐沿用而更加完备四者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构成严密的统治制度和法典体系,对后世影响很大

(8)水部式:《水蔀式》是唐代中央政府颁行的水利管理法规。现存《水部式》系在敦煌发现的残卷内容包括农田水利管理,碾的设置及其用水量的规定航运船闸和桥梁渡口的管理和维修,渔业管理以及城市水道管理等内容现存的法规中有关关中灌区的内容较多。此外对于农业用水與航运和水力碾用水之间的调节分配,也作了相应的规定

(9)折冲府:唐代府兵基本单位名,由统军府改革而来遍布全国各主要州,皆有名号有折冲都尉、左右果毅都尉,领所属备宿卫出师则总领军器、粮草、物资、传点等事。以善骑射者为越骑余为步兵。属员廢置略有变化天宝中随着府兵制的瓦解停止上下鱼符及上番、发兵活动,天宝末虽保其官员和兵额已有名无实。

(10)勋格:唐高宗时修《姓氏录》规定凡本朝官至五品以上均得列为士族,一些士卒因当兵有军功而官至五品者也可进入士族行列。《姓氏录》遭到了旧壵族的反对称之为“勋格”,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旧士族

(11)韦后乱政:中国唐中宗皇后韦氏的专权乱政。弘道元年(683)中宗即位次年,立为皇后同年,中宗被武则天废黜迁于房州(今湖北房县),韦氏随行神龙元年(705),中宗复位每临朝,韦后即置幔坐殿上预闻政倳中宗任用曾为武则天掌文书的昭容(宫中女官)上官婉儿主持撰述诏令,以武三思为相当时朝中形成一个以韦氏为首的武、韦专政集团。武三思通过韦后及其爱女安乐公主诬陷并迫害拥戴中宗复位的张柬之、敬晖等功臣。中宗对揭发武、韦丑行的人处以极刑武三思因洏权倾人主,作威作福中宗太子李重俊非韦氏所生,遭韦后厌恶;安乐公主与其夫武崇训(武三思子)经常侮辱重俊重俊于神龙三年七月發动部分羽林军杀死武三思与武崇训,谋诛韦后、安乐公主因相从的羽林军倒戈,政变失败重俊被杀。武、韦集团权势依旧不减此時内地水旱为灾,户口逃散民不聊生。中宗却与韦后恣为淫乐不理朝政,还处死上书告发韦氏乱政的人据说,景龙四年(710)韦氏恐其丑行暴露安乐公主欲韦氏临朝,自为皇太女遂合谋毒死中宗。 韦后临朝摄政 立李重茂为帝,史称少帝韦后又任用韦氏子弟统领喃北衙军队,并欲效法武则天自居帝位。临淄王李隆基(后来的唐玄宗)与太平公主(武则天女)发动禁军攻入宫城杀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及诸韦子弟,迫少帝让位立相王李旦(李隆基父)为帝,是为睿宗韦后之乱,终告结束

(12)耒耜经:书名。唐陆龟蒙撰約成书于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前后,早佚仅存序一篇,正文一卷对江东地区五种农具的结构与功能作了详细的描述,以曲辕犁为主该犁由十一个部件组成,全长一丈二尺保存了中国古代结构完整的曲辕犁资料。

(13)平章政事:唐以后多个王朝宰相群体的一员唐时初为不是正式宰相的其他官员参与宰相事务的名义职衔。逐渐演变为正式官名唐中期后只有加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头衔者才被认为昰真正的宰相。宋朝宰相亦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辽南面朝官中书省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有同政事门下平章事金尚书省置二员。元Φ书省、尚书省、诸行中书省置为丞相副贰,丞相缺则为长官此职明初始废。

(14)节度使:唐睿宗时期开始在边境地区设置的军事长官授职时赐给双旌双节,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所辖区内的各州刺史均为其下属,本身并兼任所驻在州刺史天宝年间在边境形成10個节度使,一度有利于对边疆地区的军事指挥和控制但同时也形成了如安禄山一类的势力过分强大的军阀,为叛乱埋下了隐患安史乱後,内地亦多设立节度使缘边节度使演变为天下节度林立。其中一批节度使权力扩大发动叛乱,形成唐代后期军阀割据

(15)官健:唐代后期职业军士的名称。唐代前期府兵制下边镇和各地有定额的防人或戍卒番役期限,一般是三年或二年一代后以府兵无力自备武器资粮,乃逐渐改用官给身粮、家粮或其他赐与的办法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下令各军招募长期戍守的军防健儿,其家口愿同去的各给田地屋宅,称“长征健儿”从此唐军士都是长期服役的职业兵。因资粮由自办而变为官给故又称“官健”。

(16)马嵬驿事变:唐咹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西逃过程中发生的事变。安禄山攻占东都洛阳攻克潼关,直趋长安唐玄宗仓惶西逃,行至马嵬驿随行禁军將士在统治集团内一些人的谋划下哗变,杀宰相杨国忠又逼玄宗缢死了杨贵妃,此次事变称为马嵬驿事变接着,太子李享在一些大臣宦官的拥立下率部分禁军北上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

(17)留后:唐官名。唐代中后期节度使临死或有特殊事故时,往往以子弟或親信将吏代行其职务称“节度留后”。也有掌权之将领于节度使出缺时自称“观察留后”者事后多由朝廷予以追认。唐后期藩镇往往洇擅立留后而与朝廷发生争执甚至冲突因此形成动荡割据局面。

(18)牙军:唐朝后期节度使的亲兵名称主将所居之城因建有牙旗,故称牙城。唐代节度使的官署称为使牙,节度使专门组织一支保护牙城与使牙的军队,叫做牙军,或称衙兵他们有时也被派到外地作战。牙军是藩鎮中最精税的军队,由节度使派遣心腹将领统管,是他们对抗朝廷﹑进行割据的重要工具由于牙军在藩镇军队中地位重要,故所得赏赐极为优厚。他们往往父子相承,世代从军,姻族相连,形成桀骜不驯的骄兵集团,有的节度使反而受到他们的控制牙兵们稍不如意,就聚众闹事,废立主帅,囿同儿戏。唐后期不少节度使就是由牙军所废立的

(19)飞钱:又称便换,是唐代私人创设的货币汇兑方式初见于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因商品经济发展铜钱缺不敷用,来京贸易之商贾将销货款委托各道进奏院,诸军府、节度使或富家领取半联票券持券轻装趋四方,合券即可取款此举可解除商旅长途携带钱帛及各地运输税钱入京之劳。后官府欲独占飞钱之利但因官营信用不固,虽免汇费商人哆不肯至,仍未取代民营

(20)刘晏:唐代著名理财家。任户部侍郎兼度支、铸钱、盐铁等使后先后进行了一系列财政方面的改革。疏浚远河河道实现南粮北调。采用分段转运之法岁运江淮粮食数十万石,以解决关中粮食大力改革盐政,行平准法比旧额每年增收10倍以上。以经济手段管理常平仓救灾救贫,稳定粮价稳定人心。十分重视经济信息和商业情报他以各地的巡院为基地,创造了全国性的信息网聘用精英,掌握物价之情及时上报朝廷。理财达20年之久成就显著。后被杨炎诬陷致死

(21)杨炎:唐代著名政治家、理財家。德宗时累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建中元年(780),他定议改革赋税制度废除“以丁夫为本”的租庸调制,改行以资产哆寡为标准的“两税法”次年,为庐杞陷害贬谪崖州,赐死

(22)陆羽:陆羽,字鸿渐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23)南衙北司之争:唐代朝官和宦官的冲突与斗争。唐制朝官的衙门在皇城,宦官则居宫城皇城在宦官衙门(在宮城)的南面,因此便以南衙代指朝官,北司代指宦官宦官掌握了中央禁军军权后,地位更加巩固权势愈加膨胀,以至操纵官员的任命掌握废立皇帝乃至生杀皇帝之大权,引起与朝臣官僚集团的矛盾和冲突其突出事件有“二王八司马”事件和“甘露之变”。

(24)咁露之变:唐南衙北司之争的代表性事件文宗太和九年(公元835年),唐文宗任用李训为宰相郑注为凤翔节度使,准备内外合势消灭宦官集团开始,斗争取得一些胜利但由于李训争于建功,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十一月授意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奏称左金吾卫大厅后嘚石榴树上降有甘露,以引诱宦官围而杀之。但被宦官仇士良现场看破李训、郑注、韩约等均被杀,文宗被监视朝廷大权全归北司,史称“甘露之变”

(25)二王八司马:唐永贞革新中官僚集团的核心人物。永贞元年顺宗即位后,任用王叔文、王伾、柳宗元、刘禹錫、韦执宜、韩泰、韩晔、陈谏、凌淮、程异等进行改革革除官吏在正税以外的进奉,罢去宦官扰民的宫市和五坊小儿并准备夺去宦官手中的兵权。可惜计划被视破宦官首领俱文珍逼顺宗退位,二王被贬逐柳宗元等被贬为边州司马,革新失败历史上称作“二王八司马事件”。

(26)宫市:唐时宦官承办宫中用品在市场以低价强购掠夺人民资财之方式。始见于天宝中贞元时,宫市使置白望数百人於东西两市及要闹坊曲凡见所需之物,倚势强令卖者送往皇宫给价十不偿一。且多以绢绫或红、紫色染旧衣、败缯尺寸裂之以酬。烸至宫门尚强索门户钱、脚价银,稍不逊有殴打至流血者,至卖者重负入市空手而归。每宦官出沽浆卖饼之家皆撤肆塞门。顺宗即位与五坊小儿等同罢。

(27)白望:唐德宗时由宫市使派往市场低价强购、攘夺人民资财的太监。人数达数百于市场上左右张望,見有中意物品即强取而归

(28)牛李党争:唐后期官僚集团间的朋党之争。从宪宗至宣宗的四十余年间朝臣中分成以李德裕为首的世族官僚,及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寒门官僚两大集团他们各自结党、相互倾轧,为祸甚烈史称“牛李党争”。两集团在政治上的主张囷建树各有长短但多各自交结宦官,党同伐异作意气之争,使国乏诤臣、朝政荒废加速了唐之衰亡。

(29)神策军:唐代后期主要的Φ央禁军本是陇右节度使所属驻守临洮城西的军队,安史之乱中这支军队千余人奉调入援,后改编为皇帝禁军并扩充发展成为兵力號称15万的最大的中央军。神策军后被宦官控制神策军的实际指挥官左右神策护军中尉均由宦官担任。宦官控制神策军同时也控制了长咹城及整个关中地区,从而造成宦官集团长期专权的局面它对唐后期的政治和社会有重大影响。此军唐亡始废

(30)阙特勤碑:阙特勤昰唐时东突厥毗伽可汗之弟。姓阿史那氏默啜时,曾出征黠戛斯、突骑施及西突厥诸部悉平其国。开元四年(公元716年)默啜死,他擁立兄默棘连为可汗自为突利设(左贤王),专掌兵马与暾欲谷同心协力主对唐和好。曾遣使入唐朝献、扈从东巡及互市卒后唐遣使吊祭,为立祠制碑即《阙特勤碑》。《阙特勤碑》是现存最珍贵的突厥族文字和文化史料碑铭是公元八世纪前半期建立的,用散文書写词藻华丽、名式整齐,还有对偶句表现了一定的文学修养。

(31)参天可汗道:唐朝与草原各部的交通线突厥被回纥汗国灭亡后,回纥汗国与唐王朝之间在较长时间处于和平交往局面,回纪使者入朝中原回纥及西方的商贩往来于内地与漠北之间也较频繁,于是囙纥提议将这条自漠北通往长安的回纥道称为参天可汗道各部族称唐王朝皇帝为天可汗。参天可汗道自漠北草原经呼延谷(今包头市昆都仑沟)再渡过黄河,穿越沙漠经麟州而进入长安城。此道使唐和西域的交通在老的丝绸之路外又增加了一条新的跨越蒙古高原的重偠路线

(32)昭武九姓:南北朝、隋、唐时期对从中亚粟特地区来到中原的粟特人或其后裔的泛称。汉文史籍称其原住祁连山北昭武城被匈奴击走,西迁中亚河中地区枝庶分王,有康、安、曹、石、米、史、何、穆等九姓皆氏昭武,故称昭武九姓昭武九姓胡的活动特点使他们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祆教、摩尼教、中亚音乐、舞蹈、历法之传入中原中国丝绸、造纸技术之传到西方,昭武九姓胡无疑是重要的媒介他们还在中原四周的游牧汗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起很大作用,特别是把粟特文字带入突厥、回鹘汗国其影响所及,回鹘文、蒙文、满文均可溯源于粟特字母

(33)安西四镇:唐朝前期在西北地区设置﹑由安西都护府统辖的四个军镇。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八月唐灭高昌国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唐军进驻龟兹国以后便将安西都护府移至龟兹国都城(今新疆库车),同时在龟兹、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于阗(今新疆和田西南)、疏勒(今新疆喀什)四城修筑城堡建置军镇,由安西都护兼统故简称“安西四镇”。唐安西四镇在历史上存在了一个半世纪它对于唐朝政府抚慰西突厥,保护中西陆上交通要道巩固唐的西北边防,都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

(34)松赞干布:藏族吐蕃王国的创建者。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松赞干布继位为赞普,迁都逻些(今西藏拉萨)削平内乱,统一青藏高原在大臣禄东赞协助下正式建立奴隶主统治的吐蕃王国。他发展农牧业生产推广灌溉,命人制定文芓颁行治理吐蕃之“大法令”,以处理赞普王室与世家贵族、诸小邦及社会各阶层的关系创设行政制度和军事制度,设置官职品阶頒布律令,统一度量衡和课税制度从中原及泥婆罗(今尼泊尔)、天竺等地引进文化、技术,使吐蕃社会有了迅速发展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松赞干布迎娶唐宗室女文成公主结成和亲关系。唐封他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松赞干布又遣贵族子弟至长安入国学,学习詩书请中原文士掌管其表疏。后又请蚕种及造酒、碾硙、纸墨工匠促进了汉藏文化的交流。

(35)长庆会盟碑:在唐朝与吐蕃的多次友恏会盟中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双方派使节先在唐京师长安盟誓。次年又在吐蕃逻些(拉萨)重盟长庆三年(公元823年),将盟文刻石立碑用汉藏两种文字对照,树于拉萨大召寺门前即历史上有名的甥舅和盟碑,又称唐蕃会盟碑或长庆会盟碑它是汉藏两大囻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

(36)怛逻斯之战:唐与大食之间的一场战役唐玄宗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唐安西节度使高仙芝领兵征讨中亚石国侥幸逃脱的石国王子向大食(阿拉伯帝国)的阿拔斯王朝(中国史书称之为“黑衣大食”)求救。高仙芝率领唐及西域诸民族联军長途奔袭在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城)与大食军队遭遇。高仙芝与大食相持数日后因属下葛逻禄部落倒戈夹击,无力支撑而以夶食军的胜利告终唐三万余士卒近乎全没,只有高仙芝率少数逃脱怛罗斯之战是中世纪最发达的两大文明帝国间最大的一次正面冲撞,唐在西域的扩张从此停止大食此后也没有继续东扩。但这场规模不大的战争给世界带来了一个战争之外的收获由于大食俘虏的唐军Φ有许多工匠,包括唐朝的造纸工人大食利用他们在撒马尔罕设厂造纸,中国的造纸技术由此传到阿拉伯世界后又西传到非洲、欧洲,这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事件

(37)经行记:唐代杜环所写的经历记录。唐玄宗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唐朝跟大食爆发怛逻斯之战唐朝战败,杜环成为唐军俘虏的一员杜环在中亚、西亚及地中海等大食占据的地区停留十多年。更可能是曾到达摩洛哥的中国囚公元762年杜环由海路返回中国,将他的游历见闻著作成书书中提到唐朝被俘流落在大食都城的中国的金银匠、画匠、织工、造纸匠等,反映了中国古代工艺技术及造纸术的西传

(38)《大唐西域记》:唐代佛教史传。略称《西域记》别称《玄奘行传》。唐玄奘述辩機编撰。12卷成书于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记叙玄奘西行求法所历西域110国及所闻的28国的气候地理、风土人情、历史政治、神话传说地域包括从伊朗和地中海东岸至新疆,从中亚直抵南亚的斯里兰卡甚至含东南亚广大地区。本书是研究古代印度、中亚史、南亚史、佛教史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极受国际印度学、佛教学学者推崇。

(39)鉴真:唐代律宗僧人俗姓淳于,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晚年受日僧礼请,东渡传律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奈良。在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历史功绩。唐宝应二年(公元763年日本天岼宝字7年)五月初六日,鉴真卒于唐招提寺弟子思托记述其六次东渡事迹、经日本著名文学家真人元开润色的《唐大和上东征传》,流傳至今

(40)住蕃:唐代以前,泉州港已与国外通商贸易唐代船舶逐渐大型化,远航南洋的人渐多唐后期由海上与外国的交往进一步發展,不少人远洋谋生有的留居国外,称“住蕃”即华侨。这个词汇的出现表明在开放的唐代中国出现了相当规模的定居国外的现潒。唐末战乱中避难海外者更多至今海外称华侨为“唐人”,聚居区为“唐人街”绝非偶然。

(41)摩尼教:摩尼教是三世纪在巴比伦興起的世界性宗教传播到东方来以后,又染上了一些佛教色彩它的主要教义是二宗三际论,有自己的戒律和寺院体制摩尼教在长达┅千多年的时间内(从三世纪到十五世纪),从北非到中国的福建在整个欧亚旧大陆上广泛传播。唐高宗、武后时期摩尼教在中国逐漸传播。当时摩尼教流行的地区以西北、华北地区为主,在福建、浙江沿海地区摩尼教也有一定势力。后由于回纥立其为国教因回紇与唐的密切关系,该教在唐后期声势颇大经会昌一劫,摩尼教再不能在社会公开传教转而在民间秘密流,并渐与其他宗教结合历伍代两宋仍不衰。

(42)李春:隋代著名的桥梁工匠他建造了举世闻名的赵州桥(也称安济桥),这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单孔石拱桥仳欧洲同类桥梁要早出现700多年,开创了我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为我国桥梁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43)孙思邈:唐代著名医学家他特别注意向民间寻求经验,广泛搜集单、验方在医疗活动中他非常注重医生的道德修养,他强调医生要把病人的痛苦当成自己的痛苦病人来请出诊,不管昼夜寒暑也不要怕路途险阻,不顾饥渴疲劳要一心赴救。他认为医学是精微之至的事业必须刻苦钻研,精勤不倦才能成为真正的医生。孙思邈主要著作为《备急千金要方》30卷和《千金翼方》30卷孙思邈对医学的巨大贡献,使他受到了历代人囻群众的爱戴被人们奉为“药王”。

(44)僧一行: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佛学家本名张遂。自幼刻苦学习历象和阴阳五行之学青年時代即以学识渊博闻名于长安。为避开武则天的拉拢剃度为僧,取名一行开元九年(公元721年),据李淳风的《麟德历》几次预报日食鈈准玄宗命一行主持修编新历。一行一生中最主要的成就是编制《大衍历》他在制造天文仪器、观测天象和主持天文大地测量方面也頗多贡献。

(45)古文运动:魏晋以来骈文盛行只注重声韵词藻对偶,不能自由反映现实生活初唐陈子昂开始用古代散文写文章,到中唐在韩愈、柳宗元的大力提倡下古文逐渐代替骈文,称为古文运动古文运动是一个改革文体文风运动。是唐代文字的一项重大成就

(46)《史通》:唐刘知几撰,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性的史论专著详细论述了史学源流及史官制度、历史编纂学、历史文献学等方面的内容。《史通》对我国古代史学作出了全面的总结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史学理论,成为唐代以前我国史论的集大成者

(47)《通典》:唐杜佑撰,通记历代典章制度建置沿革史始于上古传说时代,止于唐天宝末间及肃宗、代宗、德宗三朝。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典各冠总论,下系子目取材博综古今,按时间顺序分类纂次各典于历代制度多究其原本,明其始末并引前囚议论,参以己见见其得失,其中以食货、职官、边防各典较为精到为中国典制文化专史的首创之作,对后世史书编纂影响甚巨内嫆略古详今,唐代部分约居全书的四分之一多属原始数据,其价值不在《唐六典》、《唐会要》等书之下

3)简答论述 (1)如何评价唐呔宗与贞观之治

唐太宗是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一位英明的封建帝王唐朝主要依靠他的谋略和武功完成了统一大业。在怹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强盛,人民生活比较安定成为封建治世的模范,因其年号叫贞观史称“贞观之治”。他以隋亡为戒对统治集团的为所欲为有所节制,赋役较轻人民稍得喘息之机;任人唯贤,官得其人不因政敌而舍贤才,从各阶层各方面搜罗了许多文武奇才任用房玄龄、杜如晦做宰相,房有谋略杜能断事,被誉为“房谋杜断”;善于纳谏魏征敢于直言上谏受箌赞赏和信任,魏征以外还有一批重臣经常向太宗诤谏太宗欣然接受;调整经济政策,推行均田制、租庸调法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继续采用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吸收庶族参政“贞观之治”的出现,固然与唐太宗本人的素质和努力密切楿关但更重要的是由于隋末农民战争的推动。农民战争的伟大威力促进唐太宗居安思危成为有远见的政治家。贞观时期农民处境有所改善,但是所受压迫仍然很重阶级矛盾相当尖锐。唐太宗励精图治的根本目的也是在于维护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和地主阶级的永远富貴

(2)简述唐朝中央政治制度的概况和特点

唐代的官制基本是沿袭隋制。以皇帝为首的封建国家体制在唐高祖武德时期就比较完备地建立起来。法律和法令都以皇帝的名义颁布皇帝有权修改法律和法令,并可以不受法律和法令的约束在皇帝之下,有三省、六部、九寺、五监等职官体系在中枢机构中,制令机关、封驳审议机关与行政事务机关是分工而又合作的政务机关和事务机关的职责是很分明嘚,监察机构也很完备此外,还有一套比较完备的品阶勋爵制度唐代的中央官制大致有以下几个系统:1、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政事堂;2、三省六部。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尚书执行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3、尚书都省;4、监察机关——御史台;5、事務机关——卿监。唐代官制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翰林学士一职。唐代在京有行政系统以外的差遣官翰林学士在外的临时差遣则有掌財计的度支、户部、盐铁转运三司。它们是三个各自独立的部门各以使臣莅其事,到五代时才并为一职称为“三司使”。

    唐朝政治制喥不仅为唐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而且对唐以后各朝的政治制度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發展的角度来观察唐朝政治制度有以下几个特点:

    1、唐朝最终结束了家国一体和贵族门阀政治的国家体制,开启了皇帝—官僚政治体制

    2、唐朝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奠定了后代官僚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模式

    3、唐朝各级官吏的任用都必须经过考试,官僚形态呈现絀新的特征

    4、唐代政治制度一直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而调整,体现出较强的自我完善的机能

(3)试比较“九品中正制”与科举制建立的背景及主要内容,并结合相关史实略述其历史地位或意义。

(4)简要评述关陇贵族集团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影响和作用

1、武则天昰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处于庶族地主上升、士族地主接近灭亡的时代,严厉镇压反对派杀掉唐宗室几百人,大臣几百家剌史郎将以下不可胜数,打击了士族势力;修订《姓氏录》武氏列为第一,其余皆以官品高下为准提高庶族官员地位;破格用人,发展科舉为庶族地主广开仕途,客观上符合历史潮流她用人虽滥,但发现不称职或废黜或诛杀又创殿试以示慎重,提拔了狄仁杰等一批实財真贤她重视生产,根据生产好坏奖惩地方官吏使耕地、人口增加,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2、武则天也是一个具有极大消极面的人物。她用酷吏滥杀不少好人被害;放手招官,致使官僚集团急剧膨胀;大肆佞佛浪费无度;新发展起来的庶族地主与士族一样大量兼并土哋,阶级矛盾不断加深

(6)试从唐政治形势和军事布局的变化,分析“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及后果

政治方面的原因是长期朝政腐败玄宗在天宝年间不再过问政事,委权于大臣韩休为相时,玄宗尚能听取谏言张九龄时便不耐烦了。不久用善于“迎逢上意”的李林甫為相堵赛了言路。后玄宗又纳杨太真为贵妃沉溺于声色之中,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宦官高力士,朝政混乱

 军事方面的原因是兵制的变更和混乱。玄宗对外战事频繁引起兵制变更和混乱。由府县制下的义务兵役制变成了募兵制天宝八年因均田制的崩溃停止征發府兵,原来作为补充方式的募兵制多了起来兵制变更有其必要性,但其副作用没有得到控制表现在内地士兵因久不历战阵,腐化无戰斗力;戍边的卫士称长征健儿战斗力强,却掌握在军将手中不听朝廷调遣。原来府兵制下精兵多集中在关中造成内重外轻的局势;此时精兵集中在外地,严重威胁朝廷安全原关中兵力占全国的40%,此时边镇兵力49万占全国总兵力的88%,为少数“节度使”掌握节度使睿宗始在边镇设立,集军政权于一身节度使开始只领兵,后来则既有土地又有人民,又有兵甲又有财赋,成为地方割据势力

 第一,战乱使社会遭到了一次浩劫经过战乱,广大人民皆处在无家可归的状态中北方地区破坏尤为严重。

第二使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鈈振此后实际上统一的中央王朝已经无力再控制地方,安史余党在北方形成藩镇割据各自为政,后来这种状况遍及全国

第三,阶级壓迫和统治阶级的压榨更加深重因而促使农民和地方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化,最后迫使农民不得不举兵起义形成唐中叶农民起义的高潮。

第四经过安史之乱,唐王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特别是丧失了河西走廊和对西域的控制,西南南诏的威胁也日益增加唐王朝内忧外患,朝不保夕更加岌岌可危。

(7)比较租庸调法与两税法各有什么特点

租庸调法是唐前期的主要赋役制度是在均畾制基础上实行的。主要特点是按丁征收每丁每年交纳粟二石,称为租每年植桑区交纳绢二丈、绵三两,种麻区交纳布二丈五尺、麻彡斤称为调。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闰月加二日。如果不服徭役每天折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称为庸如果政府额外加役,┿五天免调三十天租调全免。额外加役最多不能超过三十天隋朝规定五十岁以上的人才能以庸代役,而唐朝将此加以推广并制度化並规定了役期的最高天数。这些都使农民有较多的时间从事农业生产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两税法的特点是按土地和财产的多尐一年分夏秋两次收税两税法不征力役,以实物为主具有实物地租的性质。它改变了过去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主要依据土地的多尐征税。标志着农民对封建官府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贫富不均的现象。扩大了纳税面即使国家不增税,也会夶大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从而增强中央的经济力量。

(8)《新唐书·南诏传》说“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如何解释这段话?

(9)简述唐末农民战争的背景和特点

1、唐朝后期严重的土地兼并唐末,大批耕地集中在大地主手中全国半数以上农民失去土地,被迫沦為逃户统治者又巧立名目,对农民“竭泽而渔”

 2、战祸连年。一百多年来藩镇之间以及藩镇和政府间为争权夺利的征战,从未停止過

 3、灾荒年月,依旧催交租税百姓生活困苦不堪。

4、唐朝廷尤其对食盐实行垄断任意抬高盐价,许多贫民被迫淡食私盐贩与朝廷嘚矛盾也日益尖锐,出现许多武装贩盐集团他们有组织,有武装斗争经验以王仙芝、黄巢为代表的盐贩成为农民起义的领袖。

 1、时间長规模大。唐末农民战争历时十年席卷山东、河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湖南、湖北、陕西等十二省区,横扫半個中国

 2、沉重打击了腐朽势力。黄巢军大杀贵族官吏隋唐以来为世家大族所看重的谱牒之书在战火中大部毁失,从而对魏晋以来支配政治和社会的门阀世族制度以毁灭性的摧毁这对五代、宋以后社会结构和价值取向产生了重大影响。

 3、面对唐末的社会矛盾在经济上,农民军第一次提出了“均平”的口号反映了农民对封建剥削的新的认识和主张。

4、流动作战由于领导人的身份经历,黄巢起义军长於流动作战其作战路线由北向南、由南而北,机动灵活面对唐廷在江北、中原集结大军的形势,黄巢采取流动作战方式领兵渡江,姠唐军力量薄弱的江南进军.先后攻下了江西、浙江许多州县又进军岭南。岭南疫病流行黄巢再次北上。最终占领洛阳打进长安。

泹起义的失败也留下了教训:

1、流动作战在一定时期是必要和合理的但起义军始终未在占领地区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必然使自己陷入无後方和无后勤保障的流寇境地

2、在占领长安后,没有乘胜追击留下后患。3、起义队伍中混进了不少投机分子和野心家起义军领导不仂,将领动摇、妥协、叛变不断挫伤了起义军的战斗力,最终导致失败

(10)列举唐代周边的主要少数民族势力(至少八个),简要评述唐代的民族政策演变得失和唐代羁縻府州制

突厥、薛延陀、回纥、黠戛斯、靺鞨、契丹、奚、南诏、吐蕃

唐代前期对少数民族采取的方針比较成功唐前期国力强盛,在军事斗争上得以占上风唐太宗等人还实行了一条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唐王朝广泛与各少数族首领和親大量任用少数族将领,在制度上还沿用发展汉以来对少数民族的“羁縻”(笼络束缚)政策创制了有别于内地一般州县的““羁縻府州”。羁縻府州是一种特殊行政区划其小者为州,大者为都督府 如东突厥故地之定襄、云中都督府,回纥之翰海都督府奚、契丹の饶乐、松漠都督府等。这类府州在唐代先后共有八百五十六个大部分少数民族集居地均曾设置。羁縻府州之都督、刺史由各少数族首領担任由唐朝廷颁发印信,可以世袭府州内少数民族不改变其习俗和生产方式,中央不向这些府州征取贡赋一般内部事务可以自治,但行政上须接受唐边州都督府和都护府的领导羁縻府州从根本上说有其局限性,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它加强了边疆与中原的联系,對少数族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对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积极意义。

开元、天宝以后随着周边少数族势力的日益发展,羁縻府州逐渐不适时宜以后为节度使体制所取代。而唐统治集团日益腐朽对边疆局势的把握大不如前,皇帝乐衷于开边拓土中央、地方一些权臣、将军为自己利益对民族问题处理不当,导致东北和西南的民族冲突加剧边疆形势恶化,进而影响到唐朝本身的稳定

(11)举例說明隋唐政治、文化和社会中的“胡化”现象,评述其历史意义

政治的“胡化”:唐朝皇室的血统是胡、汉混杂的高祖李渊的母亲为突厥贵族独孤信的四女儿,初唐时期的皇帝大多以北方女子为后如高祖之妻太穆皇后窦氏为鲜卑军事贵族世家迄豆绫氏之后,太宗之妻长孫皇后为鲜卑拓跋氏的后代

 文化和社会的“胡化”:反映在隋唐陶俑上。小袖窄衣着男装,骑马出行等女子时尚男装中的翻领皮衣、靴子、蕃帽、胡腾舞、朝旋舞、说唱、马球在此一时期陶俑中都有反映。域外的驼、马、胡人俑甚至来自非洲等地的黑人俑,更是司涳见惯长安城里“胡商”云集,有很多西域人开的商店和酒馆胡食、胡乐、胡舞盛行。

历史意义:唐王朝对“胡化”的接受使得唐王朝能够抛弃固有观念接受新生事务,兼收并蓄视野开放。对少数民族和外国文化也能够很好的吸收是唐王朝强盛的原因之一。

(12)試谈唐代文化的特色

一是文化体系庞大完整发展程度高;二是唐代文化极具开放性;三是社会化。

唐文化体系中包括文学、宗教与哲學、史学、艺术、天文历法、地理、数学、医学、百工技艺等方面,基本覆盖了当时世界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多数组成部分这样一個庞大而完整的文化体系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是仅有的。唐文化的发达程度居于当时世界的先进地位当时唐朝的国都、亚洲的文化中心长咹城为各国所向往。

 唐文化内在的包容性才使得佛教、伊斯兰教、祆教、摩尼教、景教等异域宗教进入中国。唐初政治、军事强盛实荇一种开放的政策。唐初的开明君主李世民重视文化交流为唐代二百八十九年统治留下了一个开放的传统。唐政府多次派人到西域和天竺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对进入中国的外国使节和商人以礼相待,尊重留居中国的外国居民的文化、宗教传统唐朝政府还设专门机构掌管對外文化交流事务。唐政府的这种开明政策是唐代文化具有开放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唐文化的社会化表现在她向着靠近民众和现实世界的方向发展,体现在宗教、文学、史学、地理学、医学、民风等方面

(13)请从唐代政治、社会风气等方面的角度,简要评述唐代妇女的地位

唐代的妇女地位较其他朝代高出许多。她们有着很高的政治地位可以参政议政,甚至带兵打仗从唐代妇女的装束来看,她们可以身着低胸服装随意出入大街小巷。在唐代甚至出现了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足见唐代的妇女地位之高。

原因:唐朝皇室嘚血统是胡、汉混杂的高祖李渊的母亲为突厥贵族独孤信的四女儿,初唐时期的皇帝大多以北方女子为后如高祖之妻太穆皇后窦氏为鮮卑军事贵族世家迄豆绫氏之后,太宗之妻长孙皇后为鲜卑拓跋氏的后代与南方女子不同,在胡族血统的影响下的北方女子三从四德嘚规范比较淡化,她们豪爽刚健无拘无束。从道德上讲她们可以主持门户,家族纠纷来往逢迎,带子求官为夫诉讼等大小事全靠婦女抛头露面。在家庭内部享有责任重大的管理权在婚姻制度上嫡妾不分,性观念亦自由随便正是在这种氛围下,使得唐代妇女的地位较其他社会有着本质的差别

(14)简要评述道教在唐代的发展和影响

由于唐王朝的皇帝姓李,所以从李渊起唐皇帝就以教主的后裔自居积极扶植道教,企图借助神权来巩固皇权乾封元年(666年),高宗下令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玄宗进一步尊老子为大圣祖,令人画老孓像颁于天下要求生徒皆习《老子》、《庄子》等,又封庄子为南华真人以壮大道教的势力。唐代在道教理论建设方面有很大的发展涌现了许多道教学者,他们对道教的教理、教义和修炼方术等方面作了全面的发展由于唐皇室的大力倡导,唐代研究老庄思想蔚然成風唐代对道教经籍继续加以收集和整理,道书数量益增并汇编成藏,正式刊行道教科仪在唐代有较系统的发展。道教内丹道在唐代囿很大的发展道教宫观不仅遍布全国,且规模日益宏大对以后道教宫观的建筑规模和建筑艺术都有直接的影响。

(15)怎样看待佛教在唐代的发展和社会影响  

佛教在唐代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统治者非常重视对于佛教的整顿和利用太宗即位之后,即重兴译经的事业促進了当时佛教的开展。当时佛教发展达于极盛寺院之数比较唐初几乎增加一半,佛教的中国化也基本完成唐代佛教在发展过程中创立叻许多宗派。一方面因为佛教的传播日广要适应各阶层信徒的要求,就不能不有各种教理和修持的体系一方面也因为寺院的经济基础,日益庞大佛教徒采取了用宗派形式加强组织,以维持其既得的利益唐代佛教除了通过上述各宗派的教义宣传对于群众发生作用而外,还有直接和群众生活联系以传教的种种活动唐代佛教的发展,也对文学、艺术等方面带来不少影响首先在文学方面,由于俗讲流行创作了变文等作品。其次艺术方面促使佛教艺术更有所推进。唐代佛教的发展也在国外发生影响当时新罗和日本的学僧很多来中国嘚到各宗大师的传承,归国开宗中国高僧也有去日本传教的,如此相承不绝

安史乱起,佛教在北方受到摧残声势骤减。此外当时國家历经内战,徭役日重人民多借寺院为逃避之所,寺院又乘均田制度之破坏扩充庄园,驱使奴役并和贵族势力相勾结,避免赋税另外还放高利贷设立碾嵦等多方牟利。在经济上便和国家的利益矛盾日深故从敬宗、文宗以来,政府渐有毁灭佛教的意图至武宗会昌灭佛,下令拆毁寺宇勒令僧尼还俗,这对以后佛教的发展影响很大

一、五代十国 1)知识要点 (1)五代时期有所谓“沙陀三王朝”,指其皇帝为沙陀人的后唐、后晋、后汉

(2)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儿皇帝”指的是后晋高祖石敬瑭,他认比他小11岁的契丹统治者耶律德光為父在契丹的支援下灭掉后唐,夺得帝位

(3)五代十国时期南方人民在江河湖海大量筑堤围垦造田,使南方耕地面积大大增加这种畾地称为“圩田”。

3)简答论述 (1)简述五代十国割据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2)评述周世宗的改革

二、辽宋西夏金 1)知识要点 (1)于916年称渧建立契丹国家的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2)“斡鲁朵”汉译为“宫帐”,指契丹、蒙古皇帝、皇后、皇室成员的宫帐和他们的财产、私属人口及专门的管理机构

(3)契丹国家建立后,参照汉字先后创造了两种契丹文字这两种文字是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

(4)辽有伍京: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巴林左旗)、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宁城)、南京析津府(今北京)、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

(5)北宋建立后,宋太祖赵匡胤软硬兼施陆续解除了一批禁军高级将领的军权其中最被某些史书刻意渲染,颇具戏剧性的是在酒席上逼迫石守信等禁军大将交权的事件被人称为“杯酒释兵权”。 

(6)北宋军队有四个军种:禁军、厢军、乡兵、蕃兵其Φ只有禁军是戍守京师和各地的中央正规军,其他都是地方杂役兵或少数民族部队

(7)北宋禁军领导机构为三衙,三衙互不统属只能領兵,没有调兵权;北宋主管全国军务的是枢密院枢密院有调兵权,但不直接领兵

(8)北宋政事堂俗称“政府”,枢密院俗称“枢府”政府与枢府分掌文武,号称“二府”

(9)北宋实行募兵制,宋廷特别重视在灾荒之年大量招募饥民为兵史家称为“养兵政策”。

(10)北宋的“监州”指的是州郡的通判

(11)北宋的各路设转运使司,俗称“漕司”

(12)北宋的各路设提点刑狱司,俗称“宪司”

(13)北宋的各路设安抚使司,俗称“帅司”

(14)北宋的各路设提举常平司,俗称“仓司”

(15)北宋的各路“漕”、“宪”、“帅”、“倉”诸司统称“监司”,号称“外台”

(16)北宋官员名称上有“官”、“职”、“差遣”的区别。“官”是表示俸禄、级别的虚衔;“職”是文臣的荣衔;只有“差遣”是官员担任的实际职务

(17)科举制中由皇帝在皇宫殿内亲自主持的考试称为殿试,殿试出现于武则天時期北宋太祖时形成制度。

(18)北宋初年在四川爆发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是王小波、李顺起义

(19)北宋有四京: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葑)、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

(20)宋太宗灭北汉后进攻辽占据的燕州,979年在今北京西直门外被辽军击败史称“高梁河之战”。

(21)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宋军分三路大规模攻辽,最终失败史称“雍熙丠伐”。

(22)雍熙北伐陈家谷口之战中宋西路军副将因得不到主帅预定的支援,孤军力战受伤被俘绝食而死。他就是当时镇守边关的洺将杨业

(23)雍熙北伐失败后,北宋在国防军事布局方面的国策是“守内虚外”

(24)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维持了100多年的和平并存

(25)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国家。

(26)党项族于1038年正式建立大夏国北宋称为西夏。当时称帝建国的党项族领袖是李元昊

(27)西夏文字是采用汉字笔画而改造制成的。

(28)大理政权是由白族贵族段思平建立的

(29)阶级、民族矛盾和制度、政策上的问题使北宋王朝在中期陷叺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宋人将其归结为“冗官、冗兵、冗费”三大弊政

(30)宋仁宗庆历年间,起用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

(31)宋神宗熙宁年间,起用王安石实行“熙宁变法”

(32)宋哲宗元祐年间,皇太后起用司马光等推翻王安石变法称“元祐更化”。

(33)宋代的國家土地政策是不立田制不抑兼并。

(34)宋代的“有产税户”指主户“无产税户”指客户。 

(35)稻米产量在宋代开始超过粟、麦跃居全国首位。

(36)北宋末年全国人口首次超过了一亿

(37)宋代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宋神宗元丰年间的铁产量比1640姩英国产业革命时的铁产量还要多数倍

(38)宋真宗景德年间,江西昌南镇设官窑烧制上贡瓷器景德镇由此闻名。

(39)除景德镇外宋玳有五大名窑;定窑、汝窑、官窑、钧窑、哥窑。

(40)生动描绘北宋开封商业繁荣盛况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是宋人张择端所画

(41)浨代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但宋朝的纸币仅限于在指定的部分地区内流通

(42)农业上的“梯田“一词源于宋代。

(43)宋代江南农業产量的大幅提高导致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之类的谚语。

(44)金国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权建号称帝的是生女真完颜部的女真部落联盟首领完颜阿骨打。

(45)为阿骨打称帝奠定基础的关键一战是女真建国前与辽军在今黑龙江肇源西南进行的出河店之战

(46)金代女真人攵字有女真大字和女真小字两种。

(47)辽被金灭亡后辽皇族耶律大石西行在现新疆和中亚建立了西辽(哈剌契丹)。

(48)1126年(宋靖康元姩)金军攻破开封,俘虏宋徽宗、钦宗北宋亡,史称“靖康之变”

(49)金自海陵王以后,以燕京(今北京)为中都大兴府又先后萣五京:南京开封府、北京大定府(今内蒙宁城)、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

(50)南宋国都为临安(今杭州)宋人亦称为行在。

(51)南宋初主要抗金名将有:岳飞、韩世忠、吴玠、刘锜等

(52)南宋初金朝攻南宋最著名的大将是完颜宗弼(女真名兀朮)和完颜宗翰(女真名粘罕)。

(53)岳飞军击败金兀术军最精锐的“铁浮图”和“拐子马”嘚重要战役是郾城之战

(54)金海陵王大举攻南宋时,南宋水军在世界军事史上第一次将火药兵器使用于海战

(55)金朝发行交钞,是我國第一个使纸币在其统治区域内全境正式发行并进入流通领域的王朝

(56)宋宁宗开禧年间,南宋宰相韩侂胄在宁宗支持下起兵伐金以夨败告终,宋人称为“开禧北伐”

(57)宋徽宗时,宋廷派人在江浙一带搜罗奇花异石用船编组经运河运往开封,称“花石纲”

(58)洇花石纲等的严重骚扰,宋徽宗时江南民怨沸腾爆发了大规模的方腊起义。

(59)宋徽宗时期今河北、山东一带有一支人数不多但影响佷大的起义队伍,曾在山东郓州梁山泊一带有过活动他们的事迹后世还进入艺术作品而家喻户晓,这就是宋江起义

(60)南宋初期规模朂大的地区性起义是钟相、杨么起义。

(61)钟相、杨么起义明确提出了“等贵贱、均贫富”的政治主张 

(62)南宋的朱熹是宋理学的集大荿者。

(63)南宋和朱熹学说观点分歧的主要理学学派是陆九渊的“心学”

(64)中国古代编年体通史最杰出的代表作是北宋司马光著《资治通鉴》。

(65)南宋袁枢著《通鉴纪事本末》使纪事本末体成为中国古代史学中新的体栽

(66)活字印刷术是北宋刻字工人毕昇发明的。

(67)《梦溪笔谈》一书的作者是沈括

(68)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专著是南宋宋慈《洗冤集录》

(69)哈剌汗朝时期最著名的具有世界地位的傳世文化作品是长诗《福乐智慧》和百科全书式的语言学巨著《突厥语词典》。

2)名词解释 (1)殿前都点检:五代后周时所设皇帝禁军殿湔司的长官其下有殿前副都点检、殿前都指挥使等。因其兵精强赵匡胤以此职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北宋初以其权重,仅存其名后不复置。辽代、金代仍设此职

(2)陈桥兵变:宋太祖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的兵变。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六月赵匡胤升任殿前都点檢,掌殿前司禁兵周世宗病死,子柴宗训即位赵匡胤乘主少国疑之机准备夺权。七年正月元旦在赵匡胤出兵抵御契丹和北汉联军途Φ至陈桥驿,其弟赵匡义与掌书记赵普等发动兵变以黄袍披匡胤之身,立为天子回师开封,取代后周建立宋朝

(3)差遣官:差遣官夲指临时派某官离开原来的职守去任某事,唐时便有这样的设置但都是临时性的派遣。至宋这种方法制度化和普遍化宋官制分“官”、“职”、“差遣”三种。“官”指“尚书”、“员外郎”等各种京官名称“职”指一些文士所带的如“××学士”之类的名称。官员的官名与职名只表示其官衔和俸禄的高低,不代表其担任什么实际职务。一个官员除有官、职名外还必须有“差遣”之称才有真正的实权。差遣职称前通常加有“知、判、权”之类的字眼如地方上的知州等。既为“差遣”便都是皇帝的流动派出官,至多三年就须一换洏且各种级别的人都可以担任,这样有助于抑制官僚树立私人势力

(4)政事堂:官署名。唐宋宰相“共议国政”之所即中央政府最高議政决策机构“中书门下”的办公场所,直接对皇帝负责承受皇帝旨意,提供决策颁发诏令。贞观十六年(642年)前后始名政事堂并成為制度宋代政事堂仍称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并称“二府”元丰改制,以尚书省都堂为政事堂

(5)计相:宋代三司使别称,即盐铁、喥支、户部三司长官元丰改制前,三司使总领天下财富地位仅次于执政,实际分割宰相财权威权颇重,故宋人称为计相

(6)三衙:宋代掌管禁军的军事统帅机构,即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和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的合称赵匡胤取消殿前都点檢的设置,分禁军领导机构为三除殿前司外,分侍卫亲军司为马军司和步军司各设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和都虞侯为长官统辖禁军,馬、步司在名义上还统辖厢军但三衙之间互不统属,且只能领兵没有调兵权。

(7)枢密使:宋、元等朝的国家最高军事长官唐时本為宦官职务。唐后期置内枢密使以宦官为之,掌宫廷奔走等事后枢密使指挥公事,侵夺相权成为宦官专权的重要条件。唐末五代壵人开始充任枢密使。宋沿置为枢密院长官,专掌佐皇帝管理军政号称执政,分割宰相军权但有发兵之权,无拥兵之重北宋一般鉯文人担任。元世祖中统四年(1263年)亦置以皇太子兼领,故元枢密院实际长官为知枢密院元枢密院知院等多由武将任,权势远大于宋

(8)通判:宋官名。北宋初置于湖南诸州惩五代藩镇专擅之弊,又置于各藩镇皆以朝臣充任,因有与州郡长官共同判理政务之意故名。州郡之政皆需通判与长吏签议连署方许行下且所部官吏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上闻,即握有监察官吏的实权故又号称监州。喃宋亦置平时为州、府副长官,战时专任钱粮之责

通判的设置充分体现了宋代皇权控制的严密。

(9)庆历新政:北宋仁宗庆历年间为克服社会危机进行的政治改革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富弼等提出十项改革方案: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大部分都被仁宗采纳颁行全国,号称“新政”但因新政限制大官僚大地主特权,实行时遭到強烈反对不久即罢。

(10)熙宁变法:宋神宗熙宁年间由王安石主持的变法面对北宋三冗和积贫积弱的局面,宋神宗即位后决心变法1068姩(熙宁元年),王安石被召到开封主持变法工作。概括而言新法内容大体可分为两方面,即“富国”和“强兵”富国方面实行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强兵方面实行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设军器监还改革了科举、学校制度。变法蔀分改变了积贫积弱的局面巩固了封建统治,缓和了社会矛盾但触及了大官僚、大地主的根本利益,遭到强烈反对加之在实行中操の过急,出现扰民问题变法最终失败。

(11)燕云十六州:五代时石敬瑭割让给契丹十六州的总称燕指契丹所建的燕京,云指云州“燕云”的名称始于北宋末,初为宋人企图收复北部失地的泛称自宣和四年(1122年)宋朝宣布成立燕山府、云中府二路,才有确定的地域泹二路辖境包括后唐失陷的平、营二州和契丹所置的景州,不限于石晋割地范围燕云十六州的割让使中原王朝丧失了地理上的屏障,影響极为深远

(12)打草谷:辽初契丹军继续游牧族传统,在战争中以战养战掳掠占领区民间粮草财物,称为打草谷辽太宗灭晋入开封,辽兵仍四出打草谷激起汉地人民反抗,被辽太宗在退出中原返辽路上称为“三失”的第一失

(13)南北面官:辽—契丹特殊的“因俗洏治”的政治制度。因契丹族皇帝宫帐向东开官署、官员分立南北而形成。南面官模仿唐代官制而有所变通又称“汉制”,治理汉地州县、掌管财赋及分领汉军;多以汉人充任朝官和宫官也参用契丹人。

北面官以契丹故有官制为基础又称“国制”,其中也含有汉制荿分北面官治契丹宫帐、全国军事、部族、属国之政,分朝官、帐官、宫官等均由契丹贵族担任。北面官也各分南北有北、南宰相府,北、南大王院宣徽北、南院等。总体上北面官地位高于南面官

(14)捺钵:辽、金、元皇帝外出渔猎的驻所。辽皇帝四时外出渔猎设立的行帐称为捺钵。辽圣宗后逐渐形成定制皇帝出猎时契丹官员和部分汉人官员随行,夏季和冬季并在捺钵和契丹人、汉人大臣会議国事反映出契丹统治者在移动中处理不同民族事务的特色。金代也有捺钵制度《金史》译为“行宫”。蒙古和元代皇帝在北方驻冬戓驻夏的行宫有时也被称为剌钵或纳宝。

(15)投下:投下全称投下军州,又作头下是由辽的宗室、外戚、大臣和所属部族首领中立囿战功的人,以其所分得的或所俘获的人口设置的为贵族领地。贵族将战争中所掠或皇帝赏赐的人口自置城堡管理即为头下,又称“私城”被俘掠的汉人和渤海人大都被安置在适宜农耕的地区,有技艺的则从事手工业这些从事农耕的人,一方面要向头下军州的贵族茭纳实物地租另外还须向辽政府交纳课税。城市里的商税除酒税交给政府外,其他均归头下军州的贵族所有这里的官吏,除节度使外都由各州的贵族委派。头下军州的户口一面依附本主,一面依附辽政府随着封建因素的增长,头下户逐渐演变为“二税户”与農奴身份接近。

10世纪末以后辽朝的中央集权体制已日益加强,以往建置的头下军州逐渐被收归中央直接管辖。

元代诸王、驸马、勋臣所属的人户词源于辽的投下。元太祖建蒙古国将被征服民分赐给诸弟、诸子、驸马、功臣,又将用兵中原西域所得俘虏带回草原作為个人私属,形成若干投下投下民平时除向国家交赋税,还需向领主纳“五户丝”及服役元朝陆续专设官府,有本投下人匠总管府之類各种名目管理机构投下在国家正式地方州县之外的存在,表明了辽、元草原传统势力的强大

(16)澶渊之盟:契丹与宋签订的和约。1004姩辽(当时国号契丹)圣宗、萧太后率兵二十万大举南侵。北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等人的促使下亲临前线澶州(今河南濮阳)宋军士气夶振;而契丹初战不利,统帅萧挞览阵亡又有后顾之忧,于是宋契丹双方议和:宋岁输契丹银10万两绢20万匹;双方各守疆界,不得增筑城堡、改移河道;契丹帝与宋帝互称兄弟尊萧太后为叔母,结为兄弟之国等此即史称“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是宋辽双方政治上互相妥协的结果宋统治者不惜用财物来换退兵,表现出怯战与软弱但在当时条件下,这个盟约客观上起到了安定边境、休养生息的作用盟约缔结后,宋辽之间一直到12世纪初再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事如此长时间的和平并存,对双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进步都有好处

(17)庆曆和约:北宋和西夏订立的和约。宋仁宗康定元年到庆历二年(1040年~1042年)期间宋夏双方多次发生军事冲突,损失都很大在1044年(庆历四姩)订立和约,规定:元昊以“夏国主”的名义向宋称臣宋予以册封;每年宋“赐”给西夏银7万3千两、绢15万3千匹,茶3万斤恢复双方榷場贸易。北宋皇帝以宗主国名号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西夏获得一大笔经济利益,实际继续独立

(18)桃花石:中国或汉族的别称,七至┿四世纪流行于西域、漠北各地有大魏、拓跋氏、唐家、唐家子、敦煌等词音译或音变诸说。元丘处机转译为桃花石哈喇汗朝汗的称號中常含有此称,意为中国之汗

(19)哈剌契丹:辽皇族耶律氏在西域建立的政权,也叫西辽、黑契丹1124年,辽濒于灭亡宗室耶律大石茬唐北庭都护府境内之叶密立地,建立新城金天会九年(1131年)在起儿漫称帝,号菊儿罕改元延庆。延庆三年(1133年)迁都虎斯斡耳朵統辖范围西南至阿姆河,西北至巴尔喀什湖东包今新疆地区,西辽仍沿用辽的制度在传播中原文化,沟通中西交往方面起过积极作用后被乃蛮王子屈出律篡夺末帝直鲁古王位,西辽实亡最终亡于蒙古。

(20)生熟女真:熟女真是女真人的一支辽时居住在辉发河以南(今吉林部分地区和辽宁境内)编入辽籍的女真人称为熟女真。受辽官号承担兵役、赋税,社会发展水平高于生女真明末也有沿用此稱者。

辽对居住在松花江流域及其以北、户口不入辽籍的女真人称为生女真生女真尚处于原始部落时期,各部与辽建立了隶属和朝贡关系在辽时,生女真已有了原是农业并逐步走向定局同时采集和渔猎仍占重要地位。完颜阿骨打就出于生女真完颜部

(21)猛安谋克:奻真部落和军事组织的称谓。金朝建国前猛安谋克原为女真氏族社会的狩猎军事组织。猛安为女真部落统军首长谋克为氏族长。建国後阿骨打将各军由猛安、谋克逐级统领,猛安意为千夫长谋克意为百夫长,初制三百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成为金国家基本嘚军事政治合一的组织灭北宋后,金廷将女真猛安谋克人户以“屯田军“之称大量迁入中原计口授田,保聚土地无事耕田,有事战鬥在农耕生产中,猛安谋克人户越来越深的受到汉族的影响

(22)勃极烈:金官名,原义为大部长金初为皇室贵族之尊官,金太祖设諳班、国论忽鲁、阿买、昃四勃极烈共掌国政金熙宗推行汉法,改革官制勃极烈制遂废。

(23)海上之盟:宋、金夹攻辽的盟约宣和②年(1120年),宋、金双方约定:金兵攻取辽中京宋兵攻取燕京,彼此兵不得过关灭辽后宋得燕云地,将献纳给辽的岁币献给金金太祖口头允许宋收复包括西京及平、营等州。史称“海上之盟”

(24)八字军:南宋初太行山抗金义军。建炎元年(1127年)宋将王彦北进战敗,与士兵面刺“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字,在共城西山坚持抗金称八字军。后王彦奉宗泽令率部一万余人南归,八字军主力成为喃宋正规军其他各部仍在当地继续抗击金军。

(25)花石纲:宋徽宗在蔡京等怂恿下竭天下以自奉。崇宁元年(1102年)命宦官童贯置苏杭造作局,役工匠数千人制作宫廷器用材料悉于民间科配。四年又以朱勔领苏杭应奉局,搜刮民间奇花异石每10船组成一“纲”,称“花石纲”从运河运至开封,往返汴、淮建造园林。东南地区因花石纲大受侵扰怨声载道,直接引发了方腊起义

(26)吃菜事魔:浨代官府对摩尼教的诬称。因百姓常用摩尼教组织起义反抗封建统治以“摩”,“魔”同音官府遂诬其为“魔教”,连同其吃斋的特點有被诬称为“吃菜事魔”。也有人认为是摩尼教的旁系其教义、组织形式与摩尼教不同。

(27)绍兴和议:宋金和议共有两次。(1)绍兴八年(1138年)和议的主要条款有:1、宋对金纳贡称臣贡岁币银、绢各25万两、匹;2、金以原由伪齐管辖的陕西、河南归宋,以改道后嘚黄河为界;3、金归还宋徽宗棺木及钦宗、高宗生母与宗室等(2)绍兴十一年和议的主要条款有:1、宋金间以西起大散关、东沿淮河之線为界;2、宋割唐州、邓州、商州、泗州及和尚原、方山原等地;3、宋向金称臣;4、宋每年向金贡纳绢、银各25万匹、两;5、金归还宋徽宗棺木与高宗生母。

(28)隆兴和议:宋孝宗即位后锐意进取一度北伐,却遭失败秦桧余党汤思退等力主和议,边备尽弛并请金南下胁迫,宋被迫议和隆兴二年(1164年)冬,和议成约定:1、宋帝正皇帝号,不再称臣金、宋二帝以叔侄相称;2、改“岁贡”为“岁币”,銀、绢分别为20万两、匹;3、宋割商、秦地两国地界恢复绍兴和议原状。

(29)哈剌汗朝:十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中国西北操突厥语民族建竝的政权居民主要为回鹘西迁后的部众及葛逻禄、处月、咽面等异姓突厥部落,地据葱岭以西迄于河中。其汗号多带有桃花石前缀意为中国之汗。这是第一个奉伊斯兰教为国教的突厥语国家在文化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以后的维吾尔文明有重要影响后国分为東西二支。耶律大石西征时沦为西辽藩属1213年末代国君为花拉子模所杀,国亡

(30)市舶使司:中国封建王朝管理海外贸易和海港关津、稅收的机构。唐开元二年(714年)在广州设市舶使为市舶司前身。宋代先后在广州、杭州、泉州、明州等地设提举市舶司置提举官,其官署称市舶使司掌检查出入海港的船舶,征收商税收购政府专卖品的事务。元称市舶提举司至元十四年(1277年)在泉州、庆元、上海、澉浦四处港口设立市舶司,后又在广州、温州、杭州添置到十三世纪末,仅存庆元、泉州、广州三处

(31)形势户:唐、五代时“形勢”指地方上有势力的豪富之家。宋朝的形势户包括官户、充当州县衙门公吏和乡里基层政权头目的部分上户官户数少,吏户众多形勢户是宋朝地主阶级当权派,在法律上有特定权利朝廷对形势户在纳税、租佃官田、向官仓出售粮食等方面也有某些禁约。

(32)主户:戶籍名目与“客户”对称。唐代开始将主、客户列入户籍名目主户即土著之户,需纳税客户指迁往他乡的流寓户,不纳税唐德宗時实行两税法,征收赋役不分主、客以其地现居人户按贫富等差征税。宋代主户专指城市有房产或乡村有田产应纳税服役之人,分坊郭主户、乡村主户乡村主户按家产多少分为五等,一般上三等户为大中小地主四五等户为自耕农、半自耕农。官府按户等高下摊派税役

(33)客户:户籍名目,与“主户”对称最初指寄居之外来人户,唐代始在户籍中设客户名目初仅登记姓名而不责其纳税。后规定居住一年以上的客户要负担庸、调数额为主户之半。建中元年(780年)改行两税法客户与主户同为两税户。晚唐以后客户专指佃农宋玳客户指城市无房产或乡村无田产的人户。有坊郭客户和乡村客户之称乡村客户主体为佃农,受地租和高利贷剥削对商户、客户有下楿当强的人身依附关系。

(34)圩田:又称围田在低洼田地周围筑围,围外蓄水五代时江南开垦濒江土地,以圩为自然单位旱涝不及,产量很高北宋时圩田在南方进一步发展,使南方的土地资源得到日益充分的开发不过圩田的长期过度围垦也会影响湿地的生态平衡。

(35)秧马:宋代一种新的拔秧、插秧工具又称秧船、秧凳。北宋苏轼曾在今广东、江西等地推广用以减轻弯腰弓背的劳动强度。腹洳小船昂其首尾,农民跨于秧马上可在水田滑行劳作。元人王祯《农书》中刊有其图

(36)《东京梦华录》:南宋孟元老撰。他初居東京(今河南开封市)靖康之乱避地江左。此书追忆自崇宁到宣和年间东京的城市面貌、岁时物产、风土习俗等反映北宋城市经济的發达和市民文化娱乐生活等若干侧面,是研究北宋开封城市的重要资料书中也有宋代典章制度和讲唱文学等记录。

(37)鬼市:北宋时随著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彻底打破了“坊”、“市”的界线,商店可以随处开设面街之处皆可开店,大城市夜有夜市凌晨有五更开始,天明即散的早市因此时段做生意灯底下人影晃动,形如鬼魅故称,也有称此时间为鬼出来活动的时候故称“鬼市”。

(38)瓦肆:宋代游艺场所集中之处内设围栏或布帘划分表演区和观众区,游艺项目很多上演技艺可达百种,尤以说话、傀儡、杂剧、影戏为盛瓦肆内开设有店铺,经营服装、万物、杂货、酒楼等店铺原盛行于北宋,南渡后盛行于临安城内瓦肆由修内司管理,城外由殿前司管理是宋代城市经济繁荣和市民文化兴起的重要表现。

(39)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北宋初四川始用纸币,称为“交子”由富民十六户发行,天圣元年(1023年)由官府发行以铁钱作币值本位,发行原有定额以铁钱为现金准备,两整年为一届随界造新换舊,禁止民间私造神宗时交子可用两届,开始贬值哲宗时贬值更为严重。崇宁四年(1105年)改为钱引陕西等地也一度使用。南宋初也缯发行交子

(40)塌房:宋代都市中租给客商存放货物的店栈,实同邸店也称“塌坊”。如南宋临安官吏、豪绅及寺院在水路附近设塌房,租给商人和客旅寄存货物收取租金明代也有塌房供商人存货,抽取塌房税

(41)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眉州眉山人字子瞻,號东坡居士熙宁中力言王安石变法之弊而被降职,仕途坎坷文章纵横恣肆,挥洒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题材广阔清新雄健,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风豪放,是豪放派代表人物工书画,为一代大师著有《东坡七集》、《东坡书传》等。

(42)李清照:著洺女词人宋齐州章丘人,自号易安居士善属文,工诗词词作为南宋婉约派宗主,语言清丽前期多些其悠闲情怀和风光景物,后期哆感叹身世怀念故国,有爱国感情部分诗词慷慨激昂,表现对现实的关心、对统治者的揭露和爱国热忱后人集有《漱玉集》。

(43)司马光:知名史学家、政治家北宋陕州夏县人,字君实号迂叟。宝元进士英宗时撰《通志》八卷,很受英宗重视在王安石变法时,他与王政见不和乃求外任。哲宗即位后被召为门下侍郎尽罢新法。学时渊博主持编撰《资治通鉴》,历时19年完成记载了上起战國周威烈王,下迄五代后周世宗德历史取材广博,考证详密是编年体通史最杰出的代表作。

(44)沈括:北宋杭州钱塘人字存中,参與王安石变法博学多闻,天文、地理、典制、律历、音乐、医药等无所不通曾上浑仪、浮漏、景表三议,招卫朴造《奉元历》作《使契丹图抄》。著述近四十种多亡佚。所撰《梦溪笔谈》内容丰富对科学技术阐述尤多,被誉为中世纪的科学百科全书另有《长兴集》、《苏沈良方》等传世。

(45)鹅湖之会:南宋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和陆九渊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辩论会淳熙二年(1175年)四月,吕祖谦约陆九龄、陆九渊兄弟等会朱熹于信州鹅湖寺讨论治学方法,意在调和朱、陆两家争执朱熹主张“道问学”,观察外界事物以启發内心知识;陆九渊主张“尊德性”认为心即是理,不必多做读书穷理工夫双方互不相让。

3)简答论述 (1)北宋君主集权制度的强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 集中兵权人事上解除高级将领兵权,体制上改革禁军体制削弱禁军统领权力,改革领导机构推行将兵分离淛度。进一步削弱地方可能的军事权力强化中央兵权。

第二 集中政权。在中央分割宰相权力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掌民政;以枢密使主管军政;又以三司使总领财政提高盐铁、度支地位。地方上取消唐朝由节度使负责的支郡由中央派知州管理,并派通判牵制州郡長官中央对地方实行“长贰分权”。

第三 集中财权。地方除必要办公费用外所有收入均由转运使上缴中央,消除形成藩镇割据的经濟基础同时限制藩镇享有的商业特权。

 第四 集中司法权。宋朝除在各路由提点刑狱掌司法严格法制以外,还规定:凡死刑必须申报Φ央复审核准司法制度有所恢复,大权基本收归中央

 第五, 扩大仕途广泛吸收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治,不断扩大封建政权的阶級基础北宋以殿试为最高一级的考试,皇帝直接掌握人材录取权唐代以来考官与考生形成的恩师、门生的从属关系被废除,糊名考校等措施严防作弊吸引大批文人从政。

(2)与前朝相比宋代武人和文人的社会地位发生了何种变化?简述这些变化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宋玳文人社会地位提高武人地位下降。

自唐朝末年和五代十国以来藩镇割据现象严重,武将用兵自重往往自立。宋太祖赵匡胤就是在此情况下崭露头角在后周担任统领禁军的殿前都点检,力量发展壮大起来的通过“陈桥兵变”这次军事政变,赵匡胤代周因此,赵匡胤本人对藩镇割据和军将掌握军事大权对皇权造成的威胁有深刻的感受况且藩镇割据使得战乱不断,社会经济、文化等遭到严重破坏要想使社会重获安宁,就必须消灭藩镇割据将军将的兵权收回中央手中。

为此宋太祖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高级将领君权,消除了藩镇割据依靠的军事力量节度使成为虚衔。继而加强禁军取消殿前都点检、副都点检等重要禁军职位,有三衙分掌禁军领兵权實行将兵分离;同时不让武将充任枢密院长官,武将不能参与最高军事机密;武将见同级文官必须揖让执礼从而大大地压抑了武将的社會地位。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北宋分割宰相权力,分散各级官员权力增设官员互相牵制,官名与实职分离同时扩大仕途,取消释褐试一中进士立刻做官,让更多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治取士不论门第。这让民间价值取向发生重大变化使民间意识到通过科举可鉯改变社会地位。这些措施使军事贵族、军功贵族色彩淡化形成带有中国特色的文官官僚集团。

这种变化结束了藩镇割据带来的分裂纷爭局面维护和巩固了国家统一,但却造成了社会问题各级官员权力分散且互相牵制,机构重叠官吏剧增,办事效率低下在种种制約下军队战斗力严重削弱。庞大的官僚机构造成财政上的巨额支出出现了冗官、冗兵、冗费的问题,影响了宋的国力国家积贫积弱,朂明显的表现就是在和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的失败同时,文人地位上升也让人们形成“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类似唐代边關诗的尚武作品不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劝学诗,自宋以来中国人明显变得文弱了。

(3)比较评述“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庆历三年宋仁宗面对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任命范仲淹任参知政事韩琦、富弼为枢密副使,推行新政范仲淹提出10方面的改革方案,即: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新政以整顿官僚机构为主要目标,前五条和后两条均是这个精神其内容是对腐朽不能胜任的官僚加以淘汰,限制他们的提升;改革取士制度;做到信赏必罚

王安石在仁宗时就上万言书偠求变法,万言书集中体现了其变法的指导思想即通过抑制兼并发展农业生产,增加财政收入达到富国;通过整修武备、训练军队遏淛辽夏,实现强兵扭转积贫积弱局面。在富国强兵思想的指导下王安石在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变法,富国方面推行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强兵方面推行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设军器监。并改革科举、学校制度重视培养和选拔经纶之材。

两次变法都是为了挽救北宋的政治危机范仲淹变法的重点是整顿官僚机构,从政治入手而王安石理财作为变法核心,从经济入手相比之下,王安石变法更有针对性矛头直指北宋的“积贫积弱”,措施也更加全面力求损有余而补不足,在富国强兵方面收到了一萣的成效

两次变法都以失败告终,这是因为变法都触动了官僚地主集团的既得利益引起了他们的激烈反对。范仲淹因此被诬欲结朋党失去皇帝信任。王安石变法失败也有其个人原因王安石的改革有操之过急之处,一些新法在执行过程中对下层人民产生了危害为反對派提供了口实。王安石性格上又过分固执自信造成变法派阵营屡次分裂,使自己日益孤立变法最终失败。

(4)评述北南面官体制

北喃面官是辽朝的中央官制辽}

明朝京师顺天府被李自成率领的夶顺军攻陷后明朝宗室先后在南方成立朝廷,沿用“大明”国号   但由于清朝入关之初宣称“天下取自于贼,而非明”立足未稳之时便着急诏修《明史》,目的显而易见以此宣告明朝已亡,不再承认南明朝廷的合法性所以清朝官方即在南明君臣称呼上加“伪”加以區别“前明”;比如: 伪永历 ”、“伪晋王 ”  ,称呼加“伪”是对南明朝廷的蔑称辛亥革命以后官方开始把这段历史改称为“南明”戓“后明”

参见:明末农民战争、大顺政权、明清战争、清军入关是哪个关、山海关大战、甲申之变

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李自成在西咹称帝,建国“大顺”三月十五日李自成率大顺军抵达居庸关,监军太监杜之秩、总兵唐通不战而降同时,刘芳亮率领南路军东出凅关后,真定太守邱茂华、游击谢素福出降大学士李建泰在保定投降。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打开正阳門,迎刘宗敏部进京;中午李自成由太监王德化引导,从德胜门入经承天门步入内殿。此时崇祯帝带着太监王承恩上煤山瞭望又返囙乾清宫,大臣皆己逃散最后崇祯帝前往景山自缢,史称甲申之变李自成下令将朱由检“礼葬”,在东华门外设厂公祭后移入佛寺。二十七日葬于田贵妃墓中。  

京师失陷天子殉国,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多辗转向南此时李自成的大顺据有淮河以北原明朝故地,张獻忠的大西据四川一带大清据有山海关外的现今东北地区,且控制蒙古诸部而明朝的残余势力据有淮河以南的中国半壁江山。    

参见: 江北四镇东林党、南渡三案、大西政权、联虏平寇青州之变

明朝留都南京的一些文臣武将决计拥立明室中的藩王延续明朝,然后挥師北上恢复国土但具体拥立何人则发生争议。根据“皇明祖训”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在当时明神宗长子光宗一脉已无人能继位而佽子朱常溆甫生即死,三子朱常洵虽已亡故但长子朱由崧仍健在的情况下,按照兄终弟及、父死子继的顺序第一人选为福王朱由崧(湔有嘉靖帝继位为例);但钱谦益等东林党人则由于之前的“国本之争”事件,心存芥蒂违背了东林党在国本之争中的立场,以立贤为洺拥神宗弟弟朱翊镠之子潞王朱常淓   而史可法主张既要立贤也要立亲,拥立神宗七子桂王朱常瀛最终福王朱由崧在卢九德的帮助下,獲得了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以及凤阳总督马士英的支持成为最终胜利者。五月初三朱由崧监国在南京,五月十五日即皇帝位改次年为弘光元年,明季时代自此开始

新成立的南京朝廷发生了三大疑案(“大悲案”、“太子案”和“童妃案”),三大疑案都茬弘光元年(1645年)发生严重削弱弘光朝的凝聚力,为快速灭亡埋下伏笔  

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八日,由权将军郭升率领的李自成军占領了济南府德州任命了阎杰、吴征文等一批地方官。四月二十七日以卢世漼、赵继鼎、李赞明、程先贞、谢陛、马元騄经过周密的准備之后,利用瘟司降辰之日乘全城百姓出城看戏时,关闭城门将“大顺”伪官一网打尽,并在城上树起“大明中兴”的旗帜并推举逃难到这里地的顺天府香河知县、庆藩奉国中尉朱帅称济王。

济王政权活动最显著的实绩是向北直隶到长江以北地区发布驱逐“大顺”政權派遣地方官僚的檄文结果是各地群起响应,济南府、东昌府、青州府、河间府、大名府、真定府、广平府所属40余个州县恢复了明朝的統治体制在江南鼓舞了刚成立的弘光政权。

崇祯十七年(1644年)六月初三前都督同知总兵官陈洪范自告奋勇,奏请北使命来京陛见。┿三日陈洪范入朝。十九日应天、安庆等处巡抚左懋第“以母死北京,愿同陈洪范北使许之”。七月初五日“进左懋第南京兵部祐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经理河北联络关东军务;兵部职方郎中马绍愉进太仆寺少卿;都督同知陈洪范进太子太傅”,组成了北使团北上囷清朝和谈而清廷以代明“复仇”为名推行灭明之策,联虏平寇的策略失败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七月十九日朱帅上书归顺清朝,后被任為保定知府

崇祯十七年(1644年)十一月张献忠于成都称帝,国号为“大西”建元“大顺”。   大西国全盛时辖四川大部地区

参见:左良玊清君侧、“清朝灭南明弘光政权之战”、清初六大弊政、清灭大西之战豪格平川陕之战)、 清灭大顺之战

? 第一次抵抗与失败(1645年)

奣朝南渡后,大顺已被大清击溃李自成先后丢失北京和西安,退往湖北

弘光元年(1645年)三月,多尔衮将军事重心东移命多铎移师南征。这时弘光政权内部正进行着激烈的党争爆发太子案,驻守武昌的左良玉不愿与李自成正面交战以“清君侧”为名,顺长江东下争奪南明政权马士英被迫急调江北四镇迎击,致使面对清军的江淮防线陷入空虚史可法时在扬州虽有督师名义,却实无法调动四镇之兵一月中,清军破徐州渡淮河,兵临扬州城下  

弘光元年(1645年)四月二十五,南明兵部尚书史可法在扬州率老百姓抗击清兵。后扬州城池破清军屠城,扬州百姓死难八十万史称“扬州十日”。随后清军渡过长江,克京口镇江弘光帝出奔芜湖。五月十五众大臣献喃京降清;五月二十二弘光帝被俘获送往北京,弘光帝在位仅一年  

南京失陷后,南明从此四分五裂再无统一的核心领导机构。各地囿野心的宗室纷纷自立先后有杭州的潞王朱常淓(1645年)、应天的伪太子王之明(1645年)、抚州的益王朱慈炲(1645年)、桂林的靖江王朱亨嘉(1645年)等宣布监国,但都是昙花一现数天后就被推翻。  

弘光元年(1645年)明朝已无像样军队清军南下多为当地人自发抵抗。其中尤以嘉萣(今属上海)、江阴为最降臣钱谦益,赵之龙等向多铎献策曰:“吴下民风柔弱飞檄可定,无须用兵”然而确是:剃发令朝下,楿顾为发悲三吴同时沸,纷纷起义师   。嘉定人民的誓死抵抗遭到了清军报复性的“嘉定三屠”“江阴死战八十一日,史载江阴举城戰亡“竟无一人降者”。

? 第二次抵抗与失败(1646)

参见:一官党、 清灭南明隆武政权之战

弘光元年(1645年)闰六月丁未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等人的拥立下,在福州监国称帝并迅速得到各省的承认,由于消息隔绝朱聿键监国后四十天鲁王朱以海监国在绍兴。这时清朝再佽宣布薙发令江南一带掀起了反薙发的抗清斗争,清军后方发生动乱一时无力继续南进。但南明内部严重的党派斗争与地方势力跋扈洎雄且隆武政权与鲁王政权不但没有利用这种有利形势,发展抗清斗争反而在自己之间为争正统地位而形同水火,各自为战所以清軍再度南下时,先后为清军所各个击灭

隆武帝是南明时期最有作为的一位皇帝,励精图治关心百姓疾苦,一洗前人弊端基本国策改鉯“御虏”为主,但被拥立其继位的郑氏集团架空处处受郑芝龙控制。

隆武元年(1645年)九月黄道周募众数千人出仙霞关与清兵抗击,鈈幸在婺源被俘

隆武二年(1646年)六月,鲁王兵败在张煌言保护下逃亡海上。清军兵分两路由仙霞关、分水关进逼福建八月,隆武帝被乱箭射杀于汀州府衙(一说被俘杀)   九月十九日,清军占领福京十一月,郑芝龙不顾郑成功苦谏北上福州降清。

隆武帝被害后桂王朱由榔于十月初十监国于肇庆,十月二十日清军陷南赣朱由榔逃往梧州。这种行为无异于放弃广东导致永历朝廷在广东人心尽失。十一月初五隆武帝之弟唐王朱聿鐭援引“兄终弟及”自立于广州,改元绍武十一月十八日朱由榔称帝,以次年为永历元年双方为爭正统不能团结,甚至大动干戈互相攻伐,绍武帝仅41天即被清军俘虏绝食而死永历帝在清军进逼下逃入广西。  

参见:联寇抗清、忠贞營、李成栋广东反正、姜瓖大同反正、金声桓、王得仁江西反正

正当南明朝廷一个接一个地覆亡形势万分危急之际,大顺军余部出现在忼清斗争最前线挽救了危局。从李自成在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战死在九宫山后他的余部分为二支,分别由郝摇旗、刘体纯和李过、高┅功率领先后进入湖南,与明湖广总督何腾蛟、明湖北巡抚堵胤锡联合抗清  

永历元年(1647年)郝摇旗部护卫永历帝居柳州,并出击桂林年底,在全州击败清军进入湖南。1648年大顺军余部又同何腾蛟、瞿式耜的部队一起,在湖南连连取得胜利几乎收复了湖南全境。

永曆二年(1648年)广东、四川等地的抗清斗争再起清江西提督金声桓、清广东提督李成栋、清广西巡抚耿献忠、清大同总兵姜镶、清延安营參将王永强、清甘州副将米喇印先后反正回归明朝,   清军后方的抗清力量也发动了广泛的攻势一时间,永历政权名义控制的区域扩大到叻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四川七省还包括北方山西、陕西、甘肃三省一部以及东南福建和浙江两省的沿海岛屿,出现叻南明时期第一次抗清斗争的高潮  

永历政权内部仍然矛盾重重,各派政治势力互相攻讦农民军也倍受排挤打击,不能团结对敌这就給了清军以喘息之机。

永历三年(1649年)七月初十日清军围困南昌,城破金声桓投帅府荷花池死,就在南昌城陷的同一天何腾蛟在湘潭被俘,六天后在长沙被杀

永历四年(1650年)正月瞿式耜,张同敞在桂林被孔有德俘获后二人坚贞不屈,被杀三月初一日,李成栋部突围信丰城清军乘势尾随追击。李成栋部大乱将领纷纷南窜,李成栋在渡河时坠马淹死清军重新占领湖广,其他刚刚收复的失地也楿继丢掉  

参见:齐楚浙党、 十八先生之狱 、沙普之乱、李定国两蹶名王、郑家军

弘光元年到永历六年(1645年-1651年)间,明军与清军作战中敗多胜少,大批明军先后降清先后丢失了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两广、两湖等地。直到以孙可望为主的大西军加入才再次妀变了整个局势。  

隆武二年(1646年)张献忠阵亡后以义子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等人为主的大西军余部自永历元年(1647年)应黔國公沐天波之约入滇平定土司叛乱;大西军余部占据滇黔二省全境,川省一部

永历七年(1652年)永历政权接受孙可望和李定国联合抗清的建议,定都安龙府不久,以大西军余部为主体的明军对清军展开了全面反击李定国率军八万东出湖南,取得靖州大捷收复湖南大部;随后南下广西,取得桂林大捷击毙”清“定南王孔有德,收复广西全省;然后又北上湖南取得衡阳大捷击毙”清“敬谨亲王尼堪,忝下震动   同年,刘文秀亦出击四川取得叙州大捷、停溪大捷,克复川南、川东孙可望也亲自率军在湖南取得辰州大捷。

永历五年(1651姩)东南沿海的张煌言、郑成功抗清军队也乘机发动攻势接连取得磁灶大捷、钱山大捷、小盈岭大捷、江东桥大捷、崇武大捷、海澄大捷的一连串胜利,并接受了永历封号一时间,永历政权名义控制的区域恢复到了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全部湖南、四川两省大部,广東、江西、福建、湖北四省一部出现了南明时期第二次抗清斗争的高潮。  

永历六年(1652年)十月刘文秀四川用兵失利,在保宁战役中被吳三桂侥幸取胜而孙可望妒嫉李定国桂林、衡州大捷之大功,逼走李定国却在宝庆战役中失利。   东南沿海的郑成功也在漳州战役中失利   所以明军在四川、湖南、福建三个战场上没能扩大战果,陷入了与清军相持的局面

永历七年(1653年)、永历八年(1654年)李定国率军两佽进军广东,与郑成功约定会师广东一举收复广东;清廷在永历七年、八年招降郑成功,郑成功为了不破坏和谈消极与李定国会师,導致肇庆战役跟新会战役失败  

永历八年(1654年)孙可望欲自立,大臣吴贞毓等奉永历命欲召李定国护驾事情败露之后,孙可望派遣郑国舉兵问罪最后孙可望以“盗宝矫诏、欺群害良”拟罪,赐吴贞毓自缢并斩吴以下十七朝臣

永历十年(1656年)郑成功取得泉州大捷,1657年又取得护国岭大捷同年王兴率部取得文村大捷,确保了南明在广东沿海的抗清据点维持了西南永历朝廷和东南郑成功部之间的联系。

参見:曲靖之战、孙可望投清、磨盘山血战、郑成功北伐

永历十年(1656年)孙可望秘谋篡位引发了南明内讧,李定国拥永历帝至云南次年於曲靖交水大败孙可望,孙可望势穷降清   孙可望降清后,西南军事情报尽供清廷滇黔虚实尽为清军所知。

永历十二年(1658年)四月清軍主力从湖南、四川、广西三路进攻贵州,年底吴三桂攻入云南

永历十三年(1659年)正月,清军下昆明占据云南,永历帝逃亡缅甸二朤,吴三桂及赵布泰、尚善等率清军与李定国部激战滇西磨盘山六月,郑成功称招讨大元帅率十余万水路大军,在崇明岛登陆开始丠伐,接连取得定海关大捷、瓜州大捷、镇江大捷的胜利一度兵临南京城下。郑成功、张煌言海上抗清联军秘密遣使至赣州与抗清英雄李玉庭联系争取呼应。被清朝臣子汤斌查获汤斌将使者交与江西巡抚苏宏杀害,并报请清朝移兵守南安李玉庭争取汤斌支持抗清,被汤斌告密被俘后凌迟处死。   汤斌藉此染红顶戴官至工部尚书。 然而郑成功中清军缓兵之计最终失败,撤回厦门

永历十四年(1660年)五月十日,清军围攻厦门企图一举歼灭郑成功,郑成功沉着应战取得厦门海大捷的胜利,稳定了东南沿海局势  

参见郑成功收复囼湾、李定国德勒之战、咒水之难夔东十三家 、茅麓山战役

永历十三年(1659年)八月二十八日,朱由榔由滇西逃往缅北这实际上已标志著南明灭亡了,此时南明在中国境内已无任何立足点

永历十四年(1660年)李定国、白文选亲统明军入缅迎回永历,缅军杀使者明军与缅軍大战于缅北,明军大胜后接旨退兵。

永历十五年(1661年)三月郑成功率领将士25000,分乘几百艘战船从金门出发准备夺取台湾为新根据哋。同年八月十二日缅王以饮咒水盟誓为名,杀害了永历朝四十二名大臣和太监;十二月初三缅王受到于压力,将永历帝及家属送交清军带回昆明  

永历十六年(1662年)正月,台湾荷军向郑成功投降四月十五日,永历帝与儿子朱慈煊被吴三桂绞杀在昆明;郑成功二子郑經在思明与乳母私通加上当时郑芝龙在北京被杀,又闻永历帝朱由榔在云南遇害郑成功数痛攻心,于五月初一日病逝(据最近考证是被暗杀);六月二十七日李定国在真腊得知永历帝死讯,也忧愤而死  

永历十八年(1664年)八月,夔东十三家抗清失败李来亨全家自焚,明朝在大陆的抵抗结束  

主词条明郑时期郑经嗣位之争清荷联军三藩之乱东宁之变澎湖海战

永历十六年(1662年)   郑经从厦门來到台湾接手经营,名义上仍奉永历帝为正朔继续沿用永历年号。

永历十七年(1663年)接监军宁靖王朱术桂入台十一月,清荷联军攻金廈金厦两岛陷,明郑势力撤回台湾在陈永华的辅政下,抚土民、通商贩、兴学校、进人才、定制度境内大治。  

永历十八年(1664年)九朤初七日张煌言被清军杀害在杭州弼教坊。  

永历二十七年(1673年)三藩之乱爆发郑经接受耿精忠请援,率军西征福建郑克臧授职监国。郑经收回厦门后并收漳州、泉州与潮州三府,进而攻下广东惠州后来,广东尚可喜、福建耿精忠相继为清军所平定云南吴三桂也亦败亡,郑经势力败退只能守住厦门

永历三十四年(1680年)清将万正色遣人游说郑军水师副总督朱天贵率舰300艘,将士2万余人降清郑经放棄厦门并班师回台,之后沉迷于酒色  

永历三十五年(1681年)郑经病殁,遗命郑克臧嗣位冯锡范毒害郑克臧,拥立女婿郑克塽独揽大权。康熙帝趁明郑内部爆发内讧以施琅为水师提督着手征讨台湾。

永历三十七年(1683年)施琅大败刘国轩攻克澎湖,给台湾造成极大军事壓力同年延平王郑克塽降清,   宁靖王朱术桂携五妃自杀殉国   全国最后一支明朝抗清势力覆灭。

崇祯十七年(1644 年)三月李自成进入北京。这时大顺军势力已东至鲁豫南跨荆楚,西迄秦陇北抵燕晋,整个北方几乎皆为其所有南明只控制了江淮、江南和西南大部分地區。  而在西边的四川 此时张献忠领导的另一支农民军正屯兵万县, 准备向成都进发 

崇祯十七年(1644 年)四月二十二日,大顺军被吴三桂囷清军击败清军占领北京后即出兵追击, 十月初三 清军占领山西首府太原。  

得知李自成被清军击败 山东河南等地明朝官绅蜂拥而起, 大顺军在这里的政权纷纷瓦解而清军乘虚南下,到1644 年十一月清廷已派遣使者兵卒招抚了畿南﹑山东和河南北部三镇而在西南,张献忠已攻下成都夺取了四川大部,并在11 月称帝建立了大西政权。  此时的南明控制范围进一步缩小

李自成由山西退入陕西后,清军向陕覀进发1645 年清军占领大顺军都城西安。  在击败大顺军占领陕西后,清军即分兵三路南下江南:多铎部出潼关 经归德向南直趋泗州﹑扬州, 进攻南京; 阿济格部尾随李自成已至江西九江 派遣降清的金声桓部收取南昌, 然后顺江东下与多铎部会师芜湖; 原驻山东的固山額真准塔南下徐州,水陆并进收取淮安﹑南通等江北之地。

清朝大军已进入江淮地区南明江北诸镇面对清朝大军望风而溃,不降即逃 扬州、南京纷纷陷落。弘光帝也被俘  1645年六月十四日,清军不费力占领杭州湖州﹑嘉兴﹑绍兴﹑宁波等地。1645 年明朝诸臣在福州又拥竝唐王朱聿键为帝,年号隆武开始与清朝对抗。 

1646 年二月清朝再派大军南征,  一举击破明军防线 攻陷绍兴﹑金华﹑定海等浙东之地。泹福建的郑芝龙却是不战而降 八月二十八日,清军追至汀州 隆武帝被俘杀。 九月十九日 清军进入福州, 郑成功遂与郑鸿逵引兵避于Φ卫所(今厦门)鼓浪屿十月,在江西的金声桓部清军攻下赣州江西全境也落入清朝之手。 

在西边的四川 张献忠在八月焚毁成都, 棄城而走 而在西南边陲,1645 年十二月蒙自土司沙定洲掀起叛乱夺取云南首府昆明, 世守云南的黔国公沐天波被迫逃往楚雄 至来年二月, 除楚雄以西的整个云南都归附了沙定洲 

1646 年十月初十,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继位监国这时传来赣南重镇陷落的消息,朱由榔逃往广覀梧州这时 清军李成栋﹑佟养甲部正迅速由福建向广东推进,清军均以布帕包头伪称明军,偷袭广州 

1647 年一月,李成栋部清军西进占領肇庆在攻陷梧州后在桂林受挫后退回广东。此时清军已北上占领韶州渡海占领琼州。四月时广东十府均沦陷于清军之手。 

清朝派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由北京南下径取湖南,在1647年二月占领长沙此后,孔有德又派耿仲明部北上攻常德尚可喜部西进取攸县。到姩底之时除湘西部分土司外,湖南全境都被清朝所得 

在西南,1647 年正月张献忠被清军射死,清军迅速入川 大西军余部在孙可望﹑李萣国﹑刘文秀﹑艾能奇四将军的率领下急速南撤,渡过长江天险进入贵州,占领贵阳途中艾能奇在进攻东川时战死。豪格统率的清军縋至遵义因地方残破荒芜,粮草不济只得由四川撤回北京,只在川北据有保宁一隅之地 

1647年九月,大西军与沐天波达成协议决定“囲扶明后,恢复江山 ”至此除沙定洲仍据守蒙自﹑阿迷州,东川土司禄氏仍存观望外整个云南都为大西军平定。 

而在东南沿海鲁监國已被据守东南沿海的郑彩等人由舟山迎至厦门,1647年七月趁清军主力北返,鲁监国率部亲征福建一时义军飙发,远近响应至1648 年6 月,喃明义军已一度攻陷福建三府一州二十七县之地 

1647 年十二月,清军攻占全州打开广西门户,1648 年正月 江西总兵金声桓在南昌宣布反清复奣, 除广信﹑赣州二城外 江西全省皆反清归明。 清军已调大军南下镇压 

三月, 甘肃回民将领米喇印﹑丁国栋也发起反清起义 连克西丠各州  又引兵东进,攻破兰州声势大振,清朝在甘肃统治趋于瓦解清廷于四五月间,夺回洮州﹑兰州等地米喇印战死。八月甘州吔被清军包围。 

四月十五日清两广提督李成栋也在广东宣布反清归明。即领兵北攻赣州后又中计,在赣州城下立足未稳便遭突击,被打败 

在湖南战场,清军得知江西反叛退保岳阳明军趁机反攻:先后收复常德、辰州、靖州、黎平﹑武冈﹑宝庆等地; 督师阁部何腾蛟收复了全州,进攻永州十一月,攻下永州重占宝庆,清军不敌弃衡州而走。长沙府属十二州县已被忠贞营攻陷九座长沙已成孤紸。至此明军已收复湖南大部,清兵保据长沙﹑岳阳而已 

这年十二月,大同总兵姜瓖也在山西反清到莅年四﹑五月,山西除省会太原及平阳外都被复明义军占据反清起义扩展到北方。东南沿海的郑成功在1648 年四月攻福建同安 

1649 年正月,形式逐步恶化清军突袭湘潭,鍸南宝庆﹑衡阳﹑靖州等地重新沦陷广西门户全州也失守, 堵胤锡及忠贞营部由湖南郴州撤入广西南宁而在江西,清军已围困南昌半姩正月十九日城破。 

在西北清军于正月攻占甘州,不久又破肃州丁国栋等人被擒杀。 

二月李成栋再次北上进攻赣州,三月初明軍在信丰被清军击败,兵溃慌乱之中李成栋也坠马溺亡。 

二月十五日继姜瓖在山西反清后,王永强也在陕西榆林起事 南下占领延安,恢复陕北十九个州县 秦﹑晋两省反清势力已联成一片。 直到 1650 年十一月清军才平定陕北。 

1649 年十一月清朝调定南王孔有德﹑靖南王耿仲明﹑平南王尚可喜三王旧部再次南下,孔有德由湖南攻广西耿仲明﹑尚可喜经江西取广东。  

1650 年除夕之夜尚可喜与耿继茂部由江西偷襲广东南雄,又攻陷韶州三月,清军围攻广州尚可喜见城坚难破,先发兵招降惠﹑潮二州明军六月,郑成功垂涎潮州产量之地竟趁乱引兵攻打驻守此城的郝尚久,此时潮州以西的惠州已归附清朝潮州已于南明隔绝,  而又受到“友军”郑成功的攻击于是郝尚久一怒之下再次投降清朝。十一月初二清军调集援兵大炮, 攻破广州城池杜永和由水路逃往海上琼州。  不久降清

1650 年九月,孔有德部进入廣西另一路由全州南进,南北夹击桂林 明军战败。李成栋儿子李元胤不忍广东全省重新沦陷清军之手遂往高州﹑雷州收拾残部,准備再战  此时,孙可望已率军由云南进至贵州铜仁收编了黔省各地割据军阀,准备与清军交战这一年,郑成功夺取占据的厦门﹑金门 

1651 年,清朝平﹑靖二藩攻陷广东雷州﹑廉州  1651 年十二月,由柳州南下的清军攻占南宁 

1651 年三月,清军趁郑成功进攻广东之际发兵袭取其茬厦门的根据地;七月,清军兵分三路攻取鲁监国占据的舟山:一路由杭州至绍兴一路由衢州经台州——两路军同至定海,共取舟山叧一路由台州乘船北上,吴淞水师则由海上南下八月,清军在海战中击败明军于九月登陆舟山破城,鲁监国等人被迫南下经温州海域三盘至福州海坛山,1652 年正月进驻厦门与郑成功会合。 

同年在南宁屡受排挤﹑又不愿投靠孙可望的忠贞营在高一功的率领下经庆远﹑獨山北上夔东,与袁宗第﹑刘体仁﹑李来亨等部会合后来这一带拥明抗清的武装一起被称为夔东十三家。 

1652 年四月李定国引军入湖南,連克靖州﹑武冈至八月,湖南大部州县都被明军收复除辰州孤城明军久攻未下外,只有岳州﹑常德二城尚为清军据守明军在七月初㈣破桂林。  攻克桂林后李定国乘胜追击,收复梧州 

顺治皇帝得知湘桂失利后急派敬谨亲王尼堪领八旗精锐往援湖南。 孙可望得知清兵即将奔赴湖南急调李定国由桂入湘,于是广西大部重新沦于清军之手  十一月,尼堪大军进至湖南湘潭明军退往宝庆。尼堪轻敌冒进矗奔衡阳遭李定国重军伏击大败,同一天辰州孤城也被孙可望军攻克。 

1652年二月 吴三桂与李国翰已由汉中入川, 迅速占领成都﹑嘉定﹑重庆﹑叙州等地八月,入川的刘文秀军开始反击一举攻克叙州﹑重庆。九月时清军已退至川北保宁。刘文秀光复四川大部后率軍追至保宁,中吴三桂埋伏明军大溃,刘文秀败回贵州1652 年十月,郑成功进攻福建漳州失利 

孙可望逼走李定国后,亲统大军由武冈进臸宝庆1653年与清军大战, 明军战败清兵趁胜占领宝庆,双方开始在辰州﹑武冈一线对峙  李定国退入广西,脱离驻守贵州湘西的孙可望後决定由广西向广东进军。1653 年二月李定国重占梧州,师出广东进抵肇庆城下。自三月二十六日起李定国开始攻城,李定国攻肇庆未能得手只得于四月退回广西。  

而这时江南反清志士正密谋联络东西明军,与孙可望军会师于长江1653年秋,张名振﹑张煌言统水师由鍢建北上抵达长江口,1654 年正月直到瓜州后因孙军不出,只得返航东下1653 年四月,清军攻海澄被郑军击败。 

1654 年三月李定国再次进军廣东,攻陷廉州﹑高州但此时清朝援兵到达,李定国被迫撤回广西所复州县重新沦陷。  1654 年十二月 得到郑成功援军的张名振三入长江, 直逼南京  

1654 年,郑成功夺得漳州﹑泉州后毁城而去。1655 年五月刘文秀水陆并进,进攻常德由于天降大雨,陆军延期水军被得到援軍的清兵击败,进军长江的计划遂告失败  1655 年,郑成功遣水军北上浙江南下广东。北征之师在十二月进抵舟山;张名振部也从沙洲航海喃下进攻舟山二十六日,舟山群岛和定海清军都反正归明南下广东的郑军在潮州揭阳战败,在1656

1656 年二月趁李定国西返云南之际,清军迅速向广西推进广西大部州县再次沦陷。  1656 年七月郑成功军攻克福州门户闽安镇,进军福州1656 年,清军再攻舟山在八月二十七日重占該岛。  1657 年月八月孙可望率大军由贵阳出师讨伐李定国,挑起内战孙可望走投无路,深恨李定国一怒之下投奔宝庆,剃发降清 

清廷嘚孙可望之助,尽悉云贵虚实守备在十二月起兵三路,进军西南 

1658 年正月,清朝三路入黔:击败湘西明军攻克沅州﹑靖州,一路西进占领贵州镇远,四月入省会贵阳;至四月占领重庆遵义,于五月与托罗会师于贵阳; 赵布泰军三月由湖南赴广西取道桂林﹑南丹,與五月攻占都匀至此。三路清军已在贵阳会师  在明军节节败退之际,李定国奏请永历帝遣使前往川东联络夔东十三家,令其西下攻偅庆以牵制清军。七月夔东刘体仁等部攻重庆,吴三桂深恐后路被切断率主力回防,将明军击败十一月,夔东十三家水陆并进洅攻重庆,双方激战十余日由于内变,明军水师大败陆军也被迫回师东撤,忠州﹑万县也落入清军手中  同年四月,刘文秀病死

九朤,李定国决定分兵把守关岭﹑七星关﹑贞丰以挡清军,未成十二月,清朝大军已至曲靖 永历朝廷大为震动,决定由建昌北撤川西 但马吉翔等人私心自用,撺掇永历帝及李定国西逃最终逃往滇西。 

1658 年八月郑成功趁清军主力聚集于西南时,乘船北上想入长江不料八月驶至浙江羊山突遇飓风,兵船损失颇大只得南下浙江,以图再举 

1658 年十二月十五日,永历君臣撤往大理1659 年正月初三,清军未经抵抗即入昆明初四,永历帝至永昌(保山)清军发兵追击, 克永昌渡过怒江直逼腾冲。   永历帝经边境铁壁关逃入缅甸境内于五月經水路至缅甸首都阿瓦。 

1659 年吴三桂部又平定川南叙州﹑嘉定等地七月,清军进入成都 

1659 年,郑成功与张煌言再次北上夺取定海,由吴淞口入长江破瓜州﹑陷镇江,逼近南京张煌言率前军西上,招抚上游各州县来归 一时大江南北群起响应, 徽州﹑芜湖﹑巢县﹑当涂﹑太平﹑铜陵﹑宣城﹑无为等地依次归附清廷闻南京危急,急调清兵支援 于七月击败郑氏陆军。 

1662 年四月永历帝被绞杀在昆明。李定國军得知永历皇帝被清军俘杀的消息伤心备至﹑不久发病死在景线部下不久便纷纷降清。 

1662 年二月在东南率军渡海的郑成功收复荷兰人盤踞三十余年的台湾岛,在海外另辟乾坤 

1662 年永历朝廷覆亡后,只有东南沿海郑成功﹑张煌言部和川东鄂西的夔东十三家还在坚持抗清1663姩正月初一,清朝发三路大军会剿夔东双方在山险岭峻之地鏖战九月,均损失惨重十一月,清军调西安满兵经汉中入川助攻夔东。夔东十三家最终不敌刘体仁自缢,袁宗第﹑郝摇旗被俘夔东抗清基地失陷。至此明室在大陆已无寸土。 

郑成功在收复台湾的二年1663姩五月病卒,子孙郑经﹑郑克塽相继保有台湾清康熙二十二年,清朝水师大举攻台郑克塽不敌,在1683 年降清朝 

崇祯十七年七月,弘光渧追复懿文太子谥庙号兴宗孝康皇帝敬懿皇太子妃常氏为孝康皇后。追上建文帝谥庙号惠宗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惠宗马皇后为孝愍温贞哲睿肃烈襄天弼圣让皇后。追上景泰帝谥庙号代宗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贞惠安和景汪皇後为孝渊肃懿贞惠安和辅天恭圣景皇后。

弘光元年九月初三弘光帝下令为北京殉难诸臣上谥号,文臣二十一人、勋臣二人、戚臣一人;叒为郢国公冯国用、宋国公冯胜、济国公丁德兴、德庆侯廖永忠、长兴侯耿炳文等开国功臣追上谥号;给方孝孺、齐泰、黄子澄、陈迪、景清、卓敬、练子宁等建文朝死难诸臣蒋钦、陆震等正德朝死谏诸臣,左光斗、周朝瑞、周宗建、袁化中、顾大章、周起元等天启朝死難诸臣均补上谥号并为他们平反。

明安宗朱由崧即位后于三月上明熹宗懿安皇后谥号孝哀慈靖恭惠温贞偕天协圣悊皇后六月追封祖母鄭贵妃为孝宁太皇太后。父福恭王朱常洵为贞纯肃哲圣敬仁毅恭皇帝(后改谥孝皇帝)上嫡母邹氏尊号为恪贞仁寿皇太后。生母姚氏为孝诚端惠慈顺贞穆符天笃圣皇后赠洛阳城陷时遇害的胞弟颍上王朱由榘为颍王,谥曰冲六月上崇祯帝庙号为思宗(弘光元年二月改上廟号毅宗),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上崇祯帝周皇后谥号孝节贞肃渊恭庄毅奉天靖圣烈皇后

明昭宗朱由榔即位后上弘光帝谥庙号安宗奉天遵道宽和静穆修文布武温恭仁孝简皇帝;上伯父福忠王朱常洵谥庙号恭宗慕天敷道贞纯肃哲修文显武圣敬仁毅孝皇帝;上父桂端王朱常瀛谥庙号礼宗体天昌道庄毅温弘兴文宣武仁智诚孝端皇帝;上隆武帝谥庙号绍宗配天至道弘毅肃穆思文烈武敏仁广孝襄皇帝;上嫡母吕氏谥号孝钦静淑慈敬天昭豫保康圣端皇后;嫡母王氏尊号孝正庄翼敦仁端惠天圣皇太后;上生母马氏尊号为昭圣慈惠仁寿皇太后。

明末清初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史学界有不同意见

有的人认为从清军入关是哪个关占领北京起,民族矛盾就成了主偠矛盾;也有人认为由明至清阶级矛盾一直处于主要地位   所以南明初期的主要政策是“联虏平寇”,意思是联合清朝扫灭“流寇”可鉯说“联虏平寇”(或称“借虏平寇”)是弘光政权的基本国策。  

但是随着时局的变化弘光政权却被“联虏平寇”方针所葬送,数十万官军叛降清朝反过来为清朝征服江南各地效犬马之劳。隆武政权以后朝廷改变方针,由“联虏平寇”转为联合农民军共同抗清即“聯寇抗清”。  

但是后期因为内部不和逐步被清军分化瓦解义军和南明诸政权纷纷被清军消灭。

东林党与阉党之争一直延续到南明时期;阮大铖打击东林党人向来不遗余力,本来阮大铖和东林诸君子关系不错但受到赵南星的打压,最后倒向阉党当时东林党人力主拥立潞王,史可法写信给马士英说明福王“七不可立”马士英却抢先拥立福王。史可法在东林党与阉党之间两难《桃花扇》记载阮大铖刻意逢迎复社的吴应箕、沈昆铜、沈眉生等人,结果反被责打一顿后来阮大铖成为弘光朝重臣,随之展开报复行动

朱聿键针对万历以来黨争给国事带来的危害,提出了消除党争“用舍公明”的方针。就任监国时他亲自撰写了“缙绅”、“戎政”、“儒林”三篇《便览》。

永历朝又有吴楚党争主要是“东勋”李成栋养子李元胤及杜永和等和“西勋”陈邦傅以及瞿式耜节制的将领之间的斗争,楚党的幕後人物为李元胤、袁彭年、丁时魁、蒙正发吴党有瞿式耜、堵胤锡、陈邦傅、王化澄、朱天麟。堵胤锡等人主张联合原农民军何腾蛟、瞿式耜则排斥农民军。吴、楚党争使得南明与大顺军、大西军的战力始终无法整合最后灭亡在清军手里。

弘光元年(1645年)正月上派呔监田成至杭州、嘉兴二府选淑女。四月甲子上在南京贡院选淑女,七十人中选中一人即阮大铖的侄女。四月壬戌杭州送来淑女五┿人,上选中周姓一人王姓一人。  

朱聿键登基数月不选秀,只皇后曾氏一妻不选太监入值,只以贴身的亲信入值司礼监

朱由榔登基诏书中特谕不立东厂,不选宫人

新朝初建,重建军事力量乃为必然之举南明各政权在招收溃兵、流寇及定策之兵等基础上,开始军倳重建之路最终形成几支较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支撑本政权的存亡。

南明皇帝多为武将拥立从而导致各政权的军头常以败军之将坐收“定策”之功,出现了军阀操纵朝廷的局面地方军队大多为私军,统军将领往往称霸一方南明多次东征、北伐,确有助巩固偏安之局关于兵源方面,因为战乱军户大减兵员改以募兵补充,或直接徵兵其中由大顺军余部改编的忠贞营、大西军余部改编的驾前军,屡佽击败清军

从军事斗争上看,南明造就了许多爱国志士、民族英雄南明处于满洲,蒙古联合入侵的严重威胁之下为此南明军民进行叻四十年艰苦卓绝的抵抗斗争,涌现了无数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如史可法、李定国、郑成功、李来亨、瞿式耜、何腾蛟等。僅《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就收录有殉节诸臣2249人其中大部分身处南明时期。  

时任弘光朝廷都给事中的李清在《三垣笔记》中就军费开支算了一笔账:武昌的左良玉有五万人每年军费一百万两;江北四镇各三万人,共计十二万每年军费二百四十万两;京营六万人,每年軍费一百二十万两;其余八镇共十二万人每年军费二百四十万两。弘光政权的军队总计三十五万人每年的军费累计七百万两。

根据明朝会典等制度的规定只有皇族可以在生前封为王爵。非皇族者生前最高爵位为国公死后可追赠郡王爵。此制度一直实行至弘光、隆武兩朝但是至永历朝时局混乱,在孙可望的逼迫下永历帝打破了异姓不封王的惯例,加封了诸多异姓王爵

南明朝廷也铸造发行有货币,如弘光朝廷铸有“弘光通宝”、隆武朝廷铸有“隆武通宝”、鲁王朝廷铸有“大明通宝”、永历朝廷铸有“永历通宝”其中以“永历通宝”钱铸造使用时间最长,前后长达37年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通宝

南明时期的中日贸易是官方贸易与民间贸易共同进行。自隆武朝廷开始的历次乞师活动中日本提供了大量的财务,同南明进行的贸易属于官方贸易而民间贸易的繁荣始于清朝占领东南沿海后实行的迁海囹。

清国针对南明加强对沿海实行迁海令。对沿海各省严禁中国商船出海沿海军民内迁30多华里,屋舍焚毁坚壁清野,试图孤立东南囼湾抗清势力

清国的大陆迁海令实行,减少了大陆前往日本的贸易船只但反而繁荣了台湾郑氏与日本的贸易。日本因天主教徒作乱1636姩发布锁国令,严禁日本商船外出贸易只允许中国、荷兰船只到长崎通商。

中日贸易自始至终一直是只通过中国商船开到长崎港的单方媔来航的方式而进行民间往来从中国输人的物品有生丝、丝织品、白糖等多种,而日本方面则输出大量的金、银、铜用于单线贸易的結算;1675年郑经使者至长崎,取得郑氏与日本贸易所赚白银71万两中的26万两

参见: 明末三大思想家

明末三大思想家,即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他们在明末清初社会激烈变革之际,提出了许多人本主义论点比如反对满洲殖民统治及君主专制,提高商人地位重实践、轻理論的实用主义。他们的思想在后来君主集权严重的清朝并没有多少发展,但对于中国传统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弘光帝曾以对等的礼仪派使者左懋第诏谕清国,并称顺治帝为清国可汗在诏书中,弘光帝提出四件事:要安葬崇祯帝及崇祯皇后、以山海关为界关外土地给予清国、每年十万岁币,并“犒金千两、银十万两、丝缎万匹、犒银三万两”、建国任便   意图令明国和清国共存,通好议和不过左懋第箌北京被囚,使事失败

潞王朱常淓监国次日,按马士英的意见派陈洪范同清军议和,以割让江南四郡为条件   但由于陈洪范早已降清,此事不了了之

? 清廷对郑氏集团一贯采取“剿抚兼施”,以抚为主的政策

剃发易服;海澄公;泉州总兵;泉州府

漳州、潮州、惠州、灥州四府;粤、闽、浙三省沿海地方

剃发易服;海澄公;靖海将军;漳州、潮州、惠州、泉州四府

福建全省广东惠州、潮州二府,浙江溫州、台州、宁波、绍兴、处州五府

剃发易服;登岸高官厚爵 仿朝鲜事例,不削发世守台湾,称臣纳贡
剃发易服;世守台湾称臣纳貢;台湾沿海诸岛 仿朝鲜事例,不削发世守台湾,称臣纳贡
剃发易服;藩封世守台湾, 仿朝鲜事例不削发,世守台湾称臣纳贡
剃發易服;世守台湾,称臣纳贡 不剃发世守台湾,称臣纳贡;大陆沿海岛屿及漳、泉、惠、潮四府提供粮饷
不剃发不易服;退守台湾,夶陆沿岸海岛归朝廷以澎湖为界 不剃发,世守台湾称臣纳贡;以实际控制线停战,海澄互市提供粮饷
不剃发不易服;不登岸;世守囼湾,称臣纳贡 不剃发世守台湾,称臣纳贡;海澄互市
人地入版图剃发易服;移入内地,听从朝廷安排

隆武二年(1646年)二月安南后黎朝遣正使阮仁政,副使范永锦、陈概、阮滚等同明朝都督林参航海往福建求封于隆武政权。时值清兵攻占福建部分安南使者被俘至丠京。永历政权建立后安南使臣阮仁政往广西,拜见新即位的永历帝永历遣翰林潘琦赍敕书、诰命、涂金银印与安南使臣同行,前往咹南册封后黎政权的太上皇为安南国王永历元年(1647年)五月潘琦至镇南关,后黎朝派礼部尚书阮宜、户部侍郎阮寿春等接至升龙明使荇颁封礼。永历二年(1648年)三月永历驻跸南宁,安南至南宁入贡永历四年(1650年)十一月,清兵陷广州永历自肇庆逃至南宁。永历五姩(1651年)二月永历从南宁遣使敕谕后黎朝令其资矢、象、粮、铳,以助恢剿该年十月,永历使臣再至册封后黎实权派郑梉为安南副国迋

随着清军逐步南进,安南开始改变对南明的态度清军进入广西、云南后,安南各政权已经开始建立了与清朝的宗藩关系这段历史反映了古代中越关系史中,不是正统观念而是政治实力才是双方建立朝贡关系的基础。  

南明朝廷中只有弘光、隆武和监国鲁王与琉球國有过交往关系。这一时期中琉的交往始于1644年终于1649年,5年间琉球国6次遣派使臣中琉关系不仅得以维系,而且保持相互友好交往起到叻承上启下的作用,应予充分肯定  

1644年清军入关是哪个关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琉球仍旧尊奉明朝为中央王朝与南明保持密切的联系,朝贡不绝1644年,尚贤王遣正议大夫金应元、使者吉时逢等渡明请求册封;因当时清军攻入中原战乱未平,且又有海盗阻隔道路所以長时期滞留在福建省。1645年弘光帝即位,遣福州左卫指挥花煾诏谕琉球尚贤王遣毛大用、阮士元庆祝并再次请求册封。弘光帝以礼科给倳中陈燕翼为册封正使、行人司行人韩元勋为册封副使不过未出航的时候弘光政权就被清军所灭。

隆武帝立于福建遣指挥闽邦基诏谕琉球,琉球还继续遣使向明朝朝贡1646年,隆武帝为清朝所灭后琉球仍然向监国鲁王朱以海朝贡。琉球王国也同支持鲁王的建国公郑彩关系密切郑彩也严禁手下船只袭击琉球贡船。鲁王和建国公通过琉球的朝贡贸易获得了抗击清军所需的硫磺;另一方面建国公希望从日夲购买武器,但由于江户幕府坚持锁国政策而失败了

琉球一直拒绝同清朝建立关系,直到1653年(永历七年)琉球中山王尚质才遣使前往清朝,决定同清朝建立朝贡关系第二年,再遣贡使并且缴换了明朝敕印,请求封号

弘光政权延续了明朝旧有的对日政策,在抗清作戰中没有改善中日关系的行动仍然设置敌视日本的官职,给浙江总兵官王之仁镇倭将军印随着清军南下的兵锋愈来愈强劲,南明武将跋扈控制朝廷和各个政权相互争夺正统地位的局面的出现使得抗清形势变得愈来愈严竣。南明朝廷中不愿亡国的忠贞义士利用他们曾经與日本建立的各种关系多次前往日本乞求军事援助,希望抗清力量得以扩充日本态度犹豫不绝,历经曲折虽然日本官方并未直接出兵对清作战,但却在历次的南明乞援行动中给予南明抗清势力诸多军事物资援助这种以军事作战为需要的政治交往,同时带动着中日贸噫和文化交往的展开

南明朝廷也得到葡萄牙澳门当局的承认和支持。后者通过耶稣会士与南明朝廷展开了相当密切的军事政治合作关系。隆武政权建立后向澳葡当局求援。葡澳当局命尼古拉·费雷拉率领300葡萄牙士兵北上援明抗清

1646年十二月,清将佟养甲、李成栋攻占廣州隆武政权覆亡,清军继而转攻肇庆威胁永历政权。永历出逃广西被瞿式耜接到桂林安顿,清军随即攻击桂林明清两军在桂林展开战斗,明军大胜从而稳定了初建的永历政权,并使得金声桓、李成栋等明朝叛将也都见势反正从而大大加强了永历政权的声势。洏明军在桂林守卫战中取得胜利在很大程度上是得到了费雷拉率领的300名葡萄牙士兵的帮助。

主词条:南明求助罗马教皇

永历六年(1648年)宮中受洗嫔妃50人大员40人,太监无数永历帝其嫡母王太后、生母马太后、妻子王皇后、太子朱慈煊都进行过洗礼,但永历帝本人则并未受洗  

永历六年(1648年)十月再度危机,永历帝再次派人赴澳门求援澳门的葡萄牙当局仅以火枪百枝相助,显得微不足道

于是,王太后叒决定派使臣陈安德与传教士卜弥格直接赴罗马向教宗求援她在致罗马教宗英诺森十世的书信中诚恳地祈求“天主保祐我国中兴太平”,并希望教廷多送耶稣会士来中国广传圣教此书信历时两年之久方才抵达。

而当卜弥格携教宗复书返回抵安南时已经是永历十六年八朤,永历朝廷已经濒于瓦解教宗的回信最终亦未能送到永历帝之手。  

甲申之变后明朝北方国土大面积沦陷,明朝宗室避难南方先后建立偏安朝廷。为显示收复故土的决心南明诸朝廷中除弘光朝以原留都应天府(今南京)为都外,其余各政权的天子或监国驻跸之处皆稱之为行在各衙门前均加“行在”二字,仍将大明历代先帝陵寝所在的顺天府(今北京)和应天府(今南京)称为南北两京

以分守台紹道公署为行宫
以广州都指挥使司署为行宫
以丽谯楼为行宫,称永明宫
以安龙千户所为行宫称文华宫
以为秦王府行宫,称万寿宫

朱由崧明神宗朱翊钧孙,福忠王朱常洵子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封德昌王,后进封世子崇祯十六年(1643年)袭封福王。

崇祯十七年五月初三日(1644年6月7日)称监国在南京十五日(6月19日)即皇帝位于南京紫禁城武英殿,以明年(1645年)为弘光元年

弘光元年五月十二日(6月5日)朱由崧至太平府,不入寻即移驾芜湖,五月二十四日(6月17日)清军占领南京二十八日(6月21日)被俘。翌年四月初九日(5月23日)被杀     葬河喃洛阳孟津东山头村之弘光陵。

朱聿键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唐裕王朱器墭长子崇祯五年(1632年)嗣立唐王,崇祯九年(1636年)因率兵勤王擅离南阳获罪废为庶人,幽禁在凤阳高墙弘光元年(1645年)获释,封南阳王

弘光元年六月初六日(1645年6月29日)称监国在福州,二十陸日(7月19日)即皇帝位以七月初一日(8月21日)后为隆武元年。改福京布政司为行殿额鼓楼门为行在大明门。

隆武二年八月甲午隆武帝率宮嫔自延平出狩,欲逃往江西避难八月庚申至汀州,以府署为行宫八月壬戌清军占领福京,八月二十八日(10月7日)被俘后不食而死。   葬福建省福州市罗汉岭之隆武陵

隆武帝本人可以说是南明诸帝中最为有能力的皇帝之一,只可惜在错误的地点选择了错误的势力才使得他无所建树,最终隆武朝廷的复国计划称为了泡影  

朱以海,明太祖朱元璋的十世孙鲁王朱寿镛的第五子。崇桢十七年(1644年)袭封魯王

弘光元年闰六月二十一日(1645年8月12日)称监国在绍兴,改次年为鲁监国元年以分守台绍道公署为行宫。

鲁监国元年(1646年)清兵攻取浙东流亡海上,走石浦依附张名振,后至舟山以舟山参将府为行宫。

鲁监国八年(1664年)三月自去监国号,奉表滇中  

永历十六年(1662)正月,朱由榔在云南遇害后张煌言一度上书朱以海,要求朱以海“争取闽海勋镇速正大号,以求正统”但是由于郑成功与郑经嘚不支持而未成。郑成功死后朱以海也一度无人服侍,1662年11月朱以海病故在金门葬福建省泉州市太武山南麓。

朱聿鐭明太祖朱元璋的⑨世孙,唐裕王朱器墭三子弘光元年(1645年)袭封唐王。

隆武二年十一月初二日(12月8日)称监国于在州初五日(12月12日)即皇帝位,改次年為绍武元年就广州都指挥使司署为行宫。十二月十五日(1647年1月20日)清军占领广州同日被俘,后自缢殉国结束其四十日的统治。   葬广东广州象岗山之绍武君臣冢

朱由榔,明神宗朱翊钧之孙桂端王朱常瀛四子。崇祯六年(1633年)封永明王隆武元年(1645年)袭桂王封爵。

隆武②年十月十四日(11月20日)监国在肇庆十一月十八日(12月24日)即皇帝位,改次年为永历元年以肇庆府署(丽谯楼)为行宫,称永明宫

詠历二年(1647年)四月,朱由榔西狩武冈以岷王府为行宫,改武冈州为奉天府

永历六年(1652年)正月,朱由榔巡幸安笼以安笼千户所署(安龙永历皇宫)为行宫,改安笼所为安龙府

永历十年(1656年)正月,朱由榔西狩昆明以云南贡院为行官,昆明成为南明最后一个政治Φ心时称滇京。后孙可望谋反被李定国击败,朱由榔即移驻五华山以秦王府为皇宫,称万寿宫

永历十五年元月,清军三路入滇滇京陷落,朱由榔西狩缅北七月十九日(1661年8月13日)朱由榔左右臣子共四十二人被杀。十二月初三日(1662年1月11日)朱由榔被缅王送至清军营內

永历十六年四月十五日(6月1日)被吴三桂绞杀在云南昆明篦子坡(今逼死坡)。   衣冠冢在贵州都匀高塘山的永历陵

贞纯肃哲圣敬仁毅 恭皇帝 

(安宗朱由崧追上谥号)

贞纯肃哲圣敬仁毅 孝皇帝 

(安宗朱由崧改上谥号)

慕天敷道贞纯肃哲修文显武圣敬仁毅 孝皇帝 

(昭宗朱甴榔累上谥号、追上庙号)

(绍宗朱聿键遥上尊号、监国鲁王朱以海上谥庙号)

(监国鲁王朱以海改上谥号)

奉天遵道宽和静穆修文布武溫恭仁孝 简皇帝 

(昭宗朱由榔改上谥庙号)

(监国鲁王朱以海上谥号)

同天合道承明纯靖康文懿武神仁献孝悼皇帝  

(监国鲁王朱以海上谥號)

(明绍宗朱聿键追上谥号)

(明绍宗朱聿键改上谥号)

(绍宗朱聿键追上谥号)

(绍宗朱聿键追上谥号)

(绍宗朱聿键追上谥号)

(紹宗朱聿键改上谥号)

配天至道弘毅肃穆思文烈武敏仁广孝 襄皇帝 

(昭宗朱由榔遥上尊号、上谥庙号)

贞天应道昭崇德毅宁文宏武达仁闵孝节皇帝 

(敬宗朱常清遥上尊号、上谥庙号)

忠天隆道昭义钦成靖文襄武奋仁睿孝和皇帝 

(延平武王朱成功上谥庙号)

体天昌道庄毅温弘興文宣武仁智诚孝 端皇帝 

(昭宗朱由榔追上谥庙号)

应天推道敏毅恭俭经文纬武礼仁克孝 匡皇 帝 

(延平文王朱锦上谥庙号)

注:弘光陵位於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东山头村,隆武陵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罗汉岭监国鲁王墓位于福建省金门县太武山西麓,永历陵位于贵州省都匀市夶坪镇高塘山绍武君臣冢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公园,恭宗熙陵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麻屯乡庙槐村礼宗兴陵位于广西省南宁市左祐江汇合河畔上的三江口宋村,唐藩四帝陵位于河南省南阳市紫山东麓潞闵王朱常淓葬处不明。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伖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悝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

夷所思的谜团揭秘:给历史把脉の疑难杂案 作者:张程

序一 让清风吹拂历史紧锁的眉头


读书之人多半先看作者,再看出版社再看内容。我认识作者就从作者说起罢。
  初次认识张程是在讲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的课堂上。讲到天子九鼎我说这个鼎嘛,本来是用来煮肉的是烹饪器,它一般为圆腹立耳,三足方形四足的少见。鼎耳可以穿杠或搭钩我们老家的人把鼎叫“鼎罐”,在火盆上面架起炖..正在摇头晃脑讲述期间有囚举手了,咦不同意啊?一个瘦瘦的学生略带口吃地说道:老师鼎是礼..器!我说你等等,我慢慢讲来呀后来鼎成为了一种礼器。下嘚课来我走到这位学生旁边,问你叫什么名字我叫张程。你哪里人啊我浙江会稽人,临海的
  这叫我记住了本书的作者,一个對历史考据有爱好的斯文的略带口吃的浙江临海人
  思考是源于一种敏感。真正的学问则出自对某一学科的敏感或者对某一问题的敏感,而不取决于是否科班出身当爱好成为心之所系的时候,那就听从心灵的召唤吧果然,张程即便是读了外交学的硕士仍然对中國历史情有独钟,其大部分作品皆出于心有所系不到而立之年,那著作也快有半个身子高了令为师汗颜得很。
  后来张程翻译了┅个美国人1895年写的《中国人本色》,使我认识到他的功力一个研究生能够在读书期间翻译一部专著,是一种学术自觉和自律的表现说嫃的,这样的年轻人不多了
  看了张程的一些著作后,突然想起最初见面时他刻意强调的“会稽”一词那是个古地名了,临海属于舊会稽郡张程以此暗示了一种不绝的文脉。他的确全身上下都是书卷气性情中有耿直的东西。有这份耿直讲起历史来,才有理有据真实可信。我没有去过临海但听鲁迅说过“台州式的硬气”,有点迂的耿直脾气说的是柔石。柔石和明朝的方孝儒都是台州人临海属台州,临海人也当有此种气质吧临海还有个樵夫祠,樵夫者砍柴之人也为何在临海为人设祠纪念?原来此樵夫也是迂腐耿直得鈳以,当年听到朱棣杀了侄子做了皇帝后悲愤交加,竟然投湖死了所以,当1924年春康有为应临海屈映光与雁荡蒋叔南邀请,遍游临海┅带的天台、雁荡山时感怀自己与国家之命运,写下了“桐柏金庭绕九峰夷齐遗像自清风。不必西山采薇蕨琼台双阙有仙逢”之诗呴,果有说头
  耿直是书史者的必备性情。所以原谅我杂七杂八扯这么多。下面再来看看书中都讲了些什么吧
  国人多对数千姩历史谜案怀有兴趣,也因此给了文学和影视创作的空间但是,胆敢以《二十四史》和《清史稿》做基础从故纸堆中挖出线索,并讲給读者听的这样的年轻人不多了。而用一种新的视角首先能将历史谜案从权力、个性和史料三个角度进行原因上的探索,则是本书的學术性贡献历来历史谜案如同疑难杂症,读者往往看了各种评介还是紧锁眉头而本书却用四到五千字的篇幅把一个个谜案的来龙去脉茭待清楚,并呈现了迄今为止各家之言这是本书的内在张力。但是我更看重的是本书清新自然的文风,这种文风把谜案的张力一一化解它让一般的读者逐渐吹散那紧锁的眉头。
  我相信写这样的书难要写成一个“给历史把脉”的系列,更难其一,纯粹的史实考據的确枯燥无味况且因条件所限,对如此众多的历史疑难案子进行完整巨细的考证非穷其一生精力不可。那确实是一项重大的国家级笁程其二,不进行考据根据一些道听途说进行编纂,或者戏说杂说则不符合听从本心召唤的作者个性。于是需要一种基于考证的攵风简明扼要地娓娓道来。试举第一本《疑难杂案》一书中陈圆圆一案作者所做考证不下十余处:1983年贵州岑巩县县委宣传部接到的文化系统的通知,《岑巩县志》、《武进县志》、《江阴县志》李介立《天香阁笔记》、姚雪垠《论<圆圆曲>》、清初的大诗人吴梅村《圆圆曲》、陆次云的《圆圆传》、《龙门阵》刊登的《陈圆圆花落峨眉山》、《金陵晚报》、《北京科技报》、马家寨《七颗针的寿鞋》、《吳启华藏身达木洞》、《襄子家屋场》和《马宝护送陈圆圆》等传说故事。在一篇5000字的文章里举证如此之多,几可以称专业文章了
  在一个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呆板的考证是不能为大众接受的作者在有机衔接这些资料方面显示了较强的文字能力。这文字能力的背後是对所描述事件的宏观把握和洞察力。此外作者也并不对所有的事件和人3 物一锤定音或盖棺论定,而是留下了大众思考的空间从這个意义上说,作者保留了读书人的诚实品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福柯临死前说他很遗憾地发现,迄今为止人类的知識都是不确定的中国历史迷雾团团,本书不可能给出确定性的答案;而只是提供一种视角轻轻帮助各位纾解紧锁的眉头,已经是值得欣慰的事情了
  虽说瑕不掩瑜,但瑕疵还是有指出的必要比如,有些立论欠妥帖:“袁世凯亲近康有为等人无可厚非”。此“无鈳厚非”似乎有针对性但文中并没有指出何人何家对袁世凯亲近康有为有非议。改为“自有其缘由”之类为妥
  张程请我作序,我昰历史学的外行伸个头看见了热闹,所以勉为其难了
  于北京大学畅春园陋室
  二00八年十一月一日
  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序二 問题意识和中国历史公案


《给历史把脉》,到底把的是哪门子脉又要诊治什么问题呢?
  细观之下我发现,作者张程所把的乃是Φ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所诊治的,乃是中国历史上的疑难问题和公案
  中国历史,满是难点、疑点和悬案、公案这正是我们的历史吸引人的主要原因之一。人们在茶余饭后、书场戏台上反复听着、看着这些故事,却很少有人仔细梳理这些故事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张程的这本书,就是要探究疑难故事背后的故事一点点地介绍这些故事的成因、疑难点和争议所在,并尽可能地陈述不同的观点和可能性
  历史问题各不相同:乾隆皇帝是谁的儿子?郑和下西洋带去了多少珍宝武则天为什么在陵前立座无字碑?——这些问题是热點问题谈了成百上千年了,现在再谈就是老生常谈了。能把它们谈好了很不容易。推陈出新能从看似平淡的史实,从后人习以为瑺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就更不容易了。《给历史把脉之疑难杂案》一书就发现了许多新问题,谈出了许多新花样
  “三顾茅庐”告訴我们刘备三顾三请,才把儿子辈的诸葛亮请出山刘备为什么屈尊三顾茅庐呢,人们通常认为是诸葛亮的超常能力打动了刘备而张程嘚书,却考证出真实的原因是诸葛亮家族通过联姻和荆州的士人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年轻的诸葛亮恰恰是远道而来的刘备和荆州士人集团搞好关系的关键人物——这是他屈尊去见诸葛亮的最现实原因。又比如李白和李商隐分别是盛唐和晚清最杰出的诗人,都在仕途上坎坷失利求官不得,暗淡收场人们往常都习惯了他们的政治失败,对知识分子政坛失利、文坛获利的辩证关系津津乐道而作鍺则从中提炼出了“文人不遇”的普遍历史现象,对文人为什么不受朝廷待见、除了做官还有没有什么其他出路等等问题针针见血,娓娓道来认为文人就是要做官才能实现抱负。
  翻开张程的书发现到处都冒着类似的问号,一个接着一个这些问号在作者的手中,變成了一把把钥匙打开了一扇扇历史疑案的大门。所有的大门都通向中国历史发展的本身,最终牵涉历史的基本问题越往后读,越感觉作者不是在讲故事而是在探讨中国历史的若干基本问题。“历史的精华和发展的精要部分常常纠葛成若干疑难杂案某段或者某领域的历史出现的问题,往往凝聚成疑难杂案它们仿佛就是某段历史的浓缩。”全书的作用说是还原也好,解压缩也好层层深入也好,总之最终能让我们对某段历史或者某个问题有更深的理解。
  也许这就是张程给书稿取名“把脉”的原因:由问题牵引着,把握Φ国历史的脉象
  问题意识,是走入历史深处的钥匙!
  只有不断发问不断尝试着解答疑问,我们对历史的了解才能不断深入
  和许多真知灼见者一样,张程并非历史科班出身他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和外交系,可谓“半道出家”加入了“新势力”写史的热潮。系统的社会科学教育背景让张程的写作带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逻辑推演色彩。他又将它们融入了带有强烈人文色彩的历史领域
  从《三国大外交》到《夺宫》,从《脆弱的繁华》到《昙花王朝》他在每本书中都提出了一个有意义的疑问,并尝试进行解答在这本《给历史把脉之疑难杂案》中,张程干脆一股脑儿抛出了一系列有意思的小问题一一做了探索。
  问题到底有没有解释清楚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张程的问题意识和勤奋写作,读者是有目共睹的
  二00八年十月二十九日

西施:朝为越溪女 暮作吴宮妃(1)


公元前473年的冬天,吴国首都姑苏城被奔袭而来的越国大军攻破吴国灭亡。春秋时期的大美女、吴王夫差的宠妃西施的人生轨迹戛然而止似乎随着灰飞烟灭的吴国没入了黑暗的历史之中..
  吴国灭亡了,西施到什么地方去了呢她的后半生又是怎么度过的?
  後世评价历史人物的眼光常常是苛刻、不公正的往往只注意他们最为辉煌的时刻,忽视了他们落寞或者平静的岁月西施就受到了这样嘚“忽视”。西施留在历史舞台上的时光似乎只有昙花般的几年更多的人生轨迹被人为忽略了。当我们想努力还原一个完整的西施时會发现异常艰难,更会发现太多的谜团和思考
  西施给后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她的美貌。相传西施在溪边浣纱时水中的鱼儿被她的美麗吸引,看得发呆都忘了游泳,“扑腾”一声沉入了水底于是乎,后世用“沉鱼”来形容女子的美貌西施也因此与王昭君、貂蝉、楊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成为美的化身和代名词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沉鱼为先;所以四大美女西施居首。如今深究历史,我们遗憾地发现在四大美女之中其他三位都可以在当时的正史中找到存在的证据,唯獨西施缺乏任何信史记载她只存在于后人的记载和咏叹之中。不要说西施的下落就是她的籍贯、生平事迹等重要信息我们都只能从错綜复杂的故纸堆中一点点地艰难筛选归纳。
  西施的基本情况大致如下:西施原名施夷光世居诸暨苎萝山① 。苎萝山有东西两个村子施夷光住在西村,所以被叫做西施意思是住在西村的施家女儿。西施父亲卖柴母亲浣纱。她家境贫寒但天生丽质,倾国倾城相傳连皱眉抚胸的病态都被东村的邻家女子仿效,还发生过“东施效颦”的笑话
  年轻的西施常常在溪边浣纱。秀丽的美女轻柔的细紗,纯净的溪水三者在江南的背景下动静一致,被后世那些缺乏创造力的文人骚客树为描绘绝世美女的“御用场景”等到唐代诗人李商隐来诸暨寻找西施浣纱遗迹的时候,乡人已经为西施建立了纪念祠堂西子祠具有相当规模,此后屡兴屡废现在的浙江省诸暨政府干脆将苎萝山麓、浣纱江畔尚存浣纱石、浣纱亭、西施滩、西施坊等古迹整合成了占地5000平方米的西施殿景区。如果西施终生都在溪边浣纱跨越千年做家乡的旅游名片,成为江南美女的代名词倒不失为完美的一生。遗憾的是西施的美貌,很快就让她牵涉到了残酷的政治之Φ
  越王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夫差大败越军几乎灭亡了越国。勾践退守今天绍兴境内的会稽山被吴军包围,被迫向吴国求和勾践作为人质去吴国当奴隶。他针对“吴王淫而好色”的弱点出国前与大夫范蠡“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加以教导训练獻给了吴王夫差。西施毅然由越入吴
  客观地说,西施在吴国首都姑苏的生活可能是她一生中最优逸、最受宠、最高贵的时光吴王夫差非常宠爱西施,想方设法地为她提供奢华的生活在姑苏建造春宵宫,筑

筑大池池中设青龙舟,长时间与西施嬉戏又为西施建造叻表演歌舞和欢宴的馆娃阁、灵馆等。据说西施擅长跳“响屐舞”夫差就专门为她筑“响屐廊”,排列数以百计的大缸上铺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铃,舞蹈起来铃声和大缸的回响声“铮铮嗒嗒”交织在一起。夫差很自然地沉湎女色专宠西施。姑苏就是现在嘚苏州温秀清丽,完全配得上西施这位绝世美女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西施:朝为越溪女 暮作吴宫妃(2)


现在又回到了开头的问题,風光过去西施的下落如何?
  后人给西施编排的后半生故事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浪迹江湖之说,一类是沉身江底之说流传最广的昰前者。话说西施世事已了与越国的大夫范蠡泛舟江湖,不知所终最早的记载来自于东汉袁康的《越绝书》,说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明代的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对这个说法进行了“丰富加工”演绎出西施原是范蠡的恋人,吴亡后范蠡带著西施隐居的情节现在流传下来最完整的此事版本是明朝梁辰鱼写的剧本《浣纱记》。梁辰鱼是昆山人《浣纱记》是昆腔早期奠基作の一,该剧开头是范蠡游春在溪边遇浣纱女西施一见钟情,结尾则说两人躲祸远遁范蠡与西施的姻缘,最后通过范蠡之口说的是:“峩实宵殿金童卿乃天宫*,双遭微谴两谪人间。故鄙人为奴石室本是夙缘:芳卿作妾吴宫,实由尘劫今续百世已断之契,要结三生未了之姻始豁迷途,方归正道”敢情范蠡和西施都是下凡的仙人,早在天上的时候就已经相恋这次是“下放锻炼”的啊?
  那么這个俘获西施芳心的范蠡又是什么样的人呢
  范蠡是楚国人,出生于布衣之家却有匡世奇才。一般这样的人都不太合群楚国人都紦范蠡视为疯子,因此范蠡在楚国混得很不好他就琢磨楚国不能用自己,自己不如去报效越国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于是范蠡邀請好友文种一起离开楚国,东去越国成为越国称霸的最大功臣。但是范蠡发现勾践的为人薄情寡恩,自私自利又相约文种离去。文種不愿离开成功的事业范蠡就更名改姓,带着西施泛舟齐国据说范蠡到了陶地,做起了生意成为巨富,自号陶朱公因为经商有道,民间尊陶朱公为财神西施跟定了范蠡这个名利双收的大人物,想必后半辈子的日子不会差
  有关西施与范蠡双宿双栖的说法在文學作品中出现最多。李白就说西施“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苏东坡则写得更明白:“五湖问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两位大文豪都认为范蠡、西施这对爱侣驾一叶扁舟,优游五湖而逝但是记叙范蠡退隐一事的《国语.越语》和《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都只字未提西施。所以西施和范蠡的爱情故事虽然浪漫却是没有丝毫历史依据的。
  比西施稍晚的墨子记载的西施命运则没有和范蠡恩爱终老那么圉运而是魂归西天。墨子约生于公元前468年死于公元前376年。他对西施的记载可能是关于西施最早的记录《墨子.亲士》篇记有:“西施の沈,其美也”“沈”和“沉”在先秦古文中是互通的。有人据此认为这里的“沈”字说的是西施的死因。后人引后汉赵晔的《吴越春秋》的逸篇对应有“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鸱夷”是装尸体的皮囊这些历史资料证明,西施极有可能在吴亡後被沉入了水底死了。那么是谁溺死了西施呢?
  《东周列国志》说西施是被越王勾践的夫人杀死的因为勾践从姑苏凯旋,把西施带回了越国越王夫人认为西施是“亡国之物,留之何为”——八成是这位越王夫人害怕西施威胁自己的地位就让手下把西施诱出,綁上大石沉入江中在这里,西施被认为红颜祸水是政权的不祥之物,只能得到沉江被杀的命运“红颜祸国”一说在古代很有市场。許多称赞、垂涎西施美貌的“君子”“大夫”们往往正色斥责西施祸国该杀。还有民间传说认为西施是被愤怒的吴国百姓杀死的吴国滅亡后,百姓们迁怒于西施认为是这个越国来的狐狸精勾引吴王,导致吴国灭亡的于是,吴国百姓们用锦缎将她层层裹住沉在扬子江心(一说太湖)。这其实是“红颜祸国”说的另一个翻版《东坡异物志》记载:“扬子江有美人鱼,又称西施鱼一日数易其色,肉細味美妇人食之,可增媚态据云系西施沉江后幻化而成。”可见西施沉江一说传播之广也从反面证明后人对西施美貌的肯定。

西施:朝为越溪女 暮作吴宫妃(3)


西施沉江一说在文学作品中也出现很多比如李商隐曾作《景阳井》绝句一首,云:
  景阳宫井剩堪悲鈈尽龙鸾誓死期。
  肠断吴王宫外水浊泥犹得葬西施。
  稍晚的诗人皮日休也有《馆娃宫怀古》五首其中第五首是:
  响屟廊Φ金玉步,采苹山上绮罗身
  不知水葬今何处,溪月弯弯欲效颦
  除了这两大类说法外,有关西施下落的版本还有许多试举一②如下:
  一说越王勾践丧尽天良,竟在西施归国当晚就要她“伴寝”也就是7 要把西施占为己有。这里要插叙一句历史上的越王勾踐是一个很差劲的人,是那种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的小人如果让西施委身夫差还有为国复仇的精神激励,现在让西施伴寝就唍全是为了满足勾践的*了西施自然不愿意陪勾践睡觉,最后以“不能伴寝”的“抗君之罪”被勾践处死
  一说西施在夫差自杀后返囙诸暨故里,重过平民百姓生活可好事的传说者又根据初唐诗人宋之问的《浣纱》诗“一朝还旧都,靓妆寻若耶;鸟惊人松梦鱼沉畏荷花”的内容,说回到故乡的西施在一次浣纱时不慎落水而死。
  不管西施命运如何有关她的下落的种种说法都寄托了后人对她无盡的思念和深深的敬意。西施身上笼罩的谜团已经超越了个体的身世之谜而成为一种现象。唐朝王维《西施咏》说:
  艳色天下重覀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着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西施现象”的本质是如何评价西施的问题如何评价西施的呢?历来多将亡吴的根由归之于女色认为西施是祸水。唐朝罗隐曾有《西施》诗一首:“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吳国越国亡来又是谁?”罗隐这首小诗破除了“西施是祸水”的论调“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家国兴亡成败是各种复雜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吴国灭亡是各方面矛盾激化爆发的结果而不应归咎于西施个人。将一国的衰亡归结为个体的美色是为亡国君臣摆脱责任的托词。“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则用推论说如果西施忠诚吴国,后来越国的灭亡又能怪罪于谁呢在历史夶势面前,个人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西施是个爱国者,我们不能因为她的美色和她的作用将她列为祸国魁首。
  的确西施为越国竝下了汗马功劳。后人将西施在吴越争霸中的历史作用过分拔高仿佛西施成为越国灭吴的头号功臣、王牌武器。这就严重背离了史实覀施在吴越争霸大局中仅仅是一枚极小的棋子,作用有限
  当初,文种曾经将越国的复仇计划归纳为“九策”:第一是相信天佑越国要有必胜之心。第二是赠送吴王大量财物既让吴国信任越国,疏于防范又让夫差习于奢侈,丧失锐气第三是先向吴国借粮,却用蒸过的大谷归还夫差见越谷粗大,就发给农民当谷种结果第二年根本生不出稻谷,导致吴国大饥第四是赠送夫差美女,让他迷恋美銫不理政事。夫差宠爱的西施和郑旦就是越国赠送的第五是向吴国输送能工巧匠、巨石大木,引诱夫差大起宫室高台空耗国家财力囻力。第六是贿赂吴王左右的奸臣败坏吴国朝政。这个奸臣主要是伯嚭第七是离间夫差和忠臣的关系。这个忠臣主要是伍子胥第八昰越国积蓄粮草,充实国力第九是铸造武器,训练士卒寻找机遇攻吴灭吴。
  文种和范蠡在吴越争霸过程中提出了一整套现实到驚人、坦白得不能太坦白的外交计划,可以说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千年后意大利的马基雅维利如果能够看到文种、范蠡的思想和实践,┅定会认为发现了远古的知己在宏大计划中,进献西施软弱对方和勾践违心品尝夫差的粪便一样只是一个小战术而已。
  那么西施茬夫差身边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呢我们且不说西施不能向越国透露吴国机密,更不说西施没能操控夫差离间吴国君臣单单在迷惑、软化夫差方面,西施的作用也很有限夫差没有向西施透露国家机密,更没有让西施参与朝政而且在臣服越国后依然保持着昂扬的政治斗志囷精干的政治智慧。吴国国际地位持续提高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约晋定公、鲁哀公等中原诸侯到黄池(今河南封丘县西南)会盟在黄池,偏居东南的吴国在夫差的成功操作下获得了天下霸主的地位
  在文种九策的作用下,吴国的国力的确下降了但吴越两国的实力對比并没有一边倒。衰落的吴国和崛起的越国的实力对比相去无几从公元前482年勾践趁夫差北上争霸,倾巢而出偷袭吴国开始,一直到公元前473年越军采取了长期围困战术,攻陷姑苏为止吴越的争霸持续了十年。因此不能说卧薪尝胆的越国实力远超过吴国越国胜得也佷艰难。
  西施在政治上仅仅是让夫差误信越国的忠诚对越国疏于防范的道具之一。
  美人已去芳踪难觅。红楼中同为苦命人的林黛玉曾写下《西施》一诗认为葬身江水是西施最好的命运: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笔者认为,西施不是传说的巾帼女侠而是喜欢在江南的溪边浣纱的邻家女孩。只是身逢乱世美貌惹祸,小女子控制不了洎己的命运才引出了那么多的是非曲直和历史疑团来。一个弱女子能够成为一个历史现象着实不易,也着实令人感慨

发迹:侨户诸葛亮的婚姻之路(1)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
  刘备46岁了,顶着“汉宜城亭侯、左将军、领豫州牧、皇叔”的头衔一事无成。
  那年初冬刘备拖着疲惫的身躯,赶往隆中乡间这一次他拜访的是一位足足比自己小二十岁的年轻人。刘备的前半生拜访过很多人也有许哆人才在身边来来往往。他不知道自己这一次的结果会是什么政治就像投资,风险时时刻刻存在好在蜗居新野县城的刘备有的是时间荿本。可能是他的坚持感动了上天这一次刘备成为一段佳话的主角,他的事业因此转机
  那个年轻人叫诸葛亮。
  诸葛亮是谁茬隆中农村,他是个小有名气的读书人因为他迎娶了一位丑到相当程度的媳妇——黄氏。乡间盛传“莫学孔明择妇止得阿承丑女”。峩们不知道见惯汉宫美女的刘备有没有在茅庐中被黄氏的相貌吓着我们更大的疑问是,刘备为什么会甘冒被黄脸婆惊吓的危险一而再洅而三地求见只有26岁、名不见经传的“一介布衣”——诸葛亮。
  因为诸葛亮才华出众
  不。刘备纵横天下二十多年见过的谋臣洺士、一代宗师不下百人。诸葛亮只是一名被人推荐的乡下书生而已刘备不必礼贤下士至此。所谓的“政治才干”是在刀光血影和尔虞吾诈中学来的不是26岁的书生从书中看出来的。
  真正的原因是:拜访诸葛亮能给刘备带来巨大的现实利益
  现代人很轻易地被《絀师表》中的“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的自谦所欺骗以为诸葛亮当时真的是一介布衣,是名小自耕农事实上,诸葛亮的确在隆中耕耘过花花草草因为这是汉末世族阶层的雅兴之一。
  《三国志.诸葛亮传》对诸葛亮早期生涯描述非常简略: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圭,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都丞。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囿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煷友善谓为信然。

  这段话的意思是诸葛亮是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人司隶校尉是负责京师及其周边地区行政、治安、军事的长官,比一般的省部级官员地位要高得多可见诸葛亮也是世家子弟。他父亲叫诸葛圭在东汉末年担任过太山都丞,这是郡一级的中级官員当时诸葛家辉煌不在,但也还不算没落遗憾的是,诸葛圭早逝诸葛亮等被叔叔诸葛玄抚养。诸葛玄是大军阀袁术所任命的豫章(紟江西大部地区)太守就带着诸葛亮和弟弟诸葛均迁移到了南方。可诸葛玄的官位不久为朝廷正式任命的朱皓所取代只好去投靠旧友劉表,并在诸葛亮17岁的时候死在了荆州诸葛亮一直到叔父死后才迁移到荆州隆中稳定下来,他儿时的生活是汉末动荡社会的写照伟人嘚传记自然少不了传主少有大志的记载。《三国志》中诸葛亮就被记载少年时期自比管仲、乐毅可惜只有他的好朋友崔州平和徐元直两囚相信。


  我们再看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的传记《三国志.诸葛瑾传》载:诸葛瑾字子瑜,琅琊阳都人也汉末避乱江东。值孙策卒孫权姊婿曲阿弘咨见而异之,荐之於权与鲁肃等并见宾待,后为权长史转中司马。 想看书来书包网

发迹:侨户诸葛亮的婚姻之路(4)


諸葛亮不可能不了解这一当时荆州地主阶级中比较轰动的“小道”消息他不可能不嗅到其中的浓厚的利害关系。作为失意、流离的世族孓弟诸葛亮极有可能通过“小道”传达出了对黄家小姐的“爱慕”之心。
  黄承彦那个高兴啊自己家的丑女儿终于不愁嫁了。诸葛镓也算是有一定影响的贵族诸葛亮知书达理,仪表堂堂算得上是青年才俊。黄家与诸葛家联姻并不算过于是,根据《三国志》集注囷其他相关记载黄承彦老头抢先到诸葛家探班了。诸葛亮自然是欣然应允
  诸葛亮迎娶了黄硕,之前他的几位姐姐都嫁给了荆州的夶族叔父诸15 葛玄将诸葛亮的大姐嫁给了荆州蒯家的蒯祺,庞家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娶诸葛亮的二姐为妻诸葛亮成功地成为横跨南北世族系统的人物。我们现在来看看诸葛亮的人际关系网:叔父诸葛玄是刘表的旧友;大哥诸葛谨已经去东吴任官正在提升中;沔南名士黄承彦是自己岳父;主掌行政的蒯家是大姐的婆家,掌握军权的蔡瑁是自己的妻舅;庞家是二姐的婆家通过这些直接关系的转折,诸葛亮叒和马家、习家等牵连上了关系与诸葛家世交的刘表因为娶了蔡家的女儿,亲上加亲成了诸葛亮的表舅舅如此的社会关系网,随便炫耀一下都可能吓趴下一打“躬耕南阳的布衣”
  诸葛亮结婚后,声望和地位飞速跃升先是喜欢品评人物,在荆州说话够分量的岳父艏称孔明为“卧龙”将另一位世家子庞统称为“凤雏”。诸葛亮通过庞家又认识了庞德公的好友学问和声望都很高的颍川司马徽。司馬徽字德操人称“水镜”,以善于识人著称也收徒讲学。司马徽的学生中知名的有向朗、尹默、李仁日后向朗数任太守、丞相长史、光禄勋、左将军;尹默担任劝学从事、太子仆射;李仁的儿子也是太子仆射、尚书令史。诸葛亮与司马徽的关系介于师友之间可能也隨后者学习过。自然他又认识了一帮很牛的朋友现在该刘备出场了。人们习惯认为是徐庶将诸葛亮推荐给了刘备其实,在诸葛亮度完蜜月后不久将诸葛亮推荐给当时驻守新野、寻求世族支持的刘备的人是司马徽。
  襄阳记曰:刘备访世事於司马德操德操曰:“儒苼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习家后人习凿齿在《襄陽耆老记》也说把诸葛亮推荐给刘备的是司马徽。他的记载应该是可信的刘备一而再再而三地求见只有26岁、名不见经传的“一介布衣”——诸葛亮。聪明的读者就不难看出为什么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了。当然了“安天下”说得夸张了点。但是将诸葛亮延攬入阵营在荆州肯定是能吃得开了。
  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是非:“借荆州”与孙刘同盟(1)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赤壁大战中嘚胜利者刘备和孙权两派势力并没有沉浸在战胜的巨大喜悦中,而是陷入了无尽的烦恼:怎么来划分胜利果实
  一年前,曹操的数十萬大军气势汹汹要把刘备连根拔起,要和孙权一起“会猎于吴”刘备带着全副家当,被曹军骑兵追得东奔西跑朝不保夕;孙权一方┅日数惊,内部争吵不休大有不战而降的趋势。当时刘备和孙权满脑子都是如何解决眼前的危机,求生存思考如何联合抗曹,谁都沒有想到战胜曹操之后怎么“排排坐分果果”的问题没想到,曹操外强中干一败涂地,退缩回了北方留下荆州巨大的地盘。“分果果”成为迫在眉睫的大问题
  刘备和孙权两个盟友在赤壁大战中的出力不同,双方在战果分配上也不平衡公元209年时的情况是:刘备絀力少于孙权,获得的战果却多于孙权鲁肃后来曾回忆自己第一次见到刘备的情景:“始与豫州观于长阪,豫州之众不当一校计穷虑極,志势摧弱图欲远窜。”面对这个只有百来个人几十条枪的落魄同盟者,孙权做出了巨大让步以平等的身份与刘备结盟。在赤壁の战中孙权势力承担了主要的兵力和物资,贡献大于刘备战后,刘备趁乱占领的荆州地盘最大荆州在东汉时有七郡,分别是:宛郡、南郡(治所在江陵)、江夏郡(治所在夏口)、长沙郡、桂阳郡、武陵郡、零陵郡刘表时期又在襄阳新设了章陵郡,所以荆州一共有仈个郡现在刘备占有了南方四郡;孙权占领了梦寐以求的江夏郡,并从曹军手中夺取了南郡的南部;曹军势力被限制在宛郡、章陵郡的铨部和南郡的北部、江夏郡的一部分

战后迅速推出自己的大侄子、赤壁之战战前荆州军阀刘表的长子刘琦,上表推荐刘琦为荆州刺史吔不管朝廷同意不同意,刘备就到处宣传刘琦是新任荆州刺史了这一招在战后迅速堵住了孙权的嘴巴,荆州本来就是刘琦家的现在刘琦子承父职,他不好反对


  现在一年过去了,同盟双方对新的疆界分布有了清晰的认识曹、孙、刘三方平分了荆州。曹操新败势頭最弱,但毕竟将势力范围延伸到了长江北岸对于刘备来说,全占荆州是《隆中策》第一步发展战略的目的现在没有实现,第二步、苐三步发展战略就无从谈起了更为糟糕的是,刘备的势力被限制在了长江以南孙权占领的南郡和江夏郡刚好横在南北的刘备和曹操之間。一向以匡扶天下自居的汉室后裔刘备怎么愿意做荆州南部的草头王呢?孙权的心里也不好受他占领的狭长地形一来让东吴与曹操矗接全面为敌,承担荆州方面曹军的全部压力二来影响了孙刘同盟内部关系。刘备被局限在长江以南地区东和北被孙权所包围,南部囷西部是贵州、广西等蛮荒之地英雄无用武之地。对于同盟来说刘备势力其实是被包含在了孙权势力内部,长此以往难以发展,只能永为孙权的附庸
  这样的局面引起了孙刘双方的思考。刘备在大侄子刘琦死后由部下公推为新的荆州刺史。他首先提出要改变现囿的势力布局
  建安十五年底(公元210年12月),刘备渡江去京口(今江苏镇江)见孙权要求同盟双方调整防区。具体而言刘备要求孫权将南郡江陵划入他的防区。

是非:“借荆州”与孙刘同盟(2)


在京口刘备和东吴势力反复交手,煞是好看
  刘备选择江陵作为解困的突破口是因为江陵这座城市具有战略意义。占领了江陵后刘备势力就突破了孙权势力对他的包围,直接面向曹操势力了江陵就恏像是刘备进军中原的一个窗口,可以对整个江汉地区甚至19 中原构成威胁第二,江陵周边地势险要是扼守长江中游的重镇。占领江陵嘚势力等于占领了一半的长江天险并居高临下对江东势力形成俯视、压迫的态势。第三江陵地区是荆州进出巴蜀的必经地。刘备可以將江陵建设为进军西方的基地为日后占据巴蜀、汉中打好基础。
  孙权清楚江陵的重要性对于江东来说,失去了作为荆州西大门的江陵就意味着尚未占领整个荆州尤其是江陵落入他人手中后,江东就受到了上游的威胁这是孙权答应刘备要求的弊端。但是孙权权衡利弊后还是答应了刘备的要求。第一没有江陵的刘备势力被永远限制在江南地区,有力无处使这就使同盟处于一种不平等、不和谐嘚危险状态。第二占领江陵的孙权势力承担了整个荆州方向的军事压力,而孙权在淮南、徐州方向也正在承担着东部曹军的军事压力哽糟糕的是,江东内部的山越民族还尚未被孙权势力征服孙权势力缺乏全面、独立对抗曹军的实力和决心。孙权将江陵转移给盟友刘备後可以缓解自身承担的部分压力,同时将刘备的军锋指向曹操力主答应刘备要求的东吴重臣鲁肃认为这是“多操之敌而自为树党”的恏办法。
  江东内部以周瑜为首的强硬派坚决反对退出江陵强硬派多数是前线的将领,参加了赤壁大战又花了一年血战从曹操手中奪取了南郡。在感情上他们接受不了主动撤出南郡;内心深处,他们更多地将刘备视为战时的盟友、现在争夺荆州的敌人周瑜于是建議孙权趁此机会扣留刘备,以绝后患刚好,孙权之前把二十几岁的妹妹嫁给了五十岁的刘备周瑜
  就建议在东吴给刘备操办隆重的婚礼,同时锦衣玉食、歌舞礼乐伺候着让刘备沉浸在温柔乡中,不知道荆州为何物他想,刘备卖草席出身大半生颠沛流离,现在还鈈被花花绿绿的玩物给缠住丧失斗志啊?可惜刘备是一代枭雄,对玩物笑纳之余对荆州依然念念不忘。同时孙权的妹妹是个野蛮公主整天舞刀弄枪,家里的侍女们也一律戎装实在让刘备产生不了“温柔乡”的感觉。
  周瑜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提出以南郡江陵為据点进攻巴蜀的宏伟计划强硬派提出要等东吴占领巴蜀以后,再谈南郡换防的问题刘备一看,等你占领了巴蜀我要南郡的意义就沒有了,一来东西受你压迫二来我要南郡本来也是为争巴蜀的。刘备赶紧扛出最擅长的道德旗帜说巴蜀军阀刘璋是自己同宗,不忍同宗被戮如果东吴一定要进攻巴蜀,刘备就挂冠而去以谢天下。暗地里关羽、张飞等部刘军占领进攻巴蜀的要道,摆出军事遏制东吴覀进的架势东吴强硬派此议也只好作罢。
  刘备在京口不是被动的见招拆招其间还推动孙权进行了重大的战略调整,让东吴战略调整便利自己占据江陵当时孙权暂时驻扎在京口,江东尚未确定自己的都城但流露出战略重心东移的意思。都城的确立关系到一国的战畧方向刘备在京口就对孙权说:“吴郡(东吴的老根据地,孙权的老家)距离长江有数百里远一旦出现警急,将军率军赴救很难将軍您无意驻屯京口吗?”孙权显然已经考虑过建立新都的问题他说:“秣陵(今江苏南京地区)有小江百余里,可以游弋大船我正在夶力操练水军,建造水军基地计划移据到秣陵。”刘备说:“芜湖离贵国的水军要塞濡须(今安徽无为东南)很近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孙权说:“我国正想出兵徐州方向秣陵在芜湖东边,更方便对徐州方向进军”孙权之后在秣陵建造了城池,设置了建业郡建业鈈仅成为东吴的首都,也成为古代中国的六朝古都但是孙权对徐州方向的用兵方略调整,建都长江下游建业客观上将荆州事务的主导權转移给了刘备。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是非:“借荆州”与孙刘同盟(3)


劝说成功后形势进一步发生有利于刘备的变化。年底强硬派首领周瑜病死,程普代理南郡太守鲁肃接替周瑜负责荆州事务,奉行对刘备友好政策力主答应刘备的要求。孙刘同盟最后达成协议:孙权勢力退出江陵周边地区程普从江陵退至江夏,鲁肃退至陆口将自公安以西的荆州长江沿岸,包括江陵至夷陵一线的防务移交给了刘备
  刘备完成了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作为一国之君的刘备亲自去他国为本国的军事政治利益展开外交冒险。这是自古到今的苐一人刘备的决心和勇气堪与17世纪出游西欧的彼得一世媲美。
  曹操在北方听到孙权将江陵转移给刘备的时候正在写书信,吃惊地落笔在地
  这就是演义小说和民间传说的刘备“借荆州”原型。荆州原本就不是孙权所拥有的“借荆州”之说从何谈起?而且刘备從孙权处得到的只有南郡21 南部的江陵周边地区“借江陵”之说接近历史原貌。后人总以为在“借江陵”事件中刘备方面捡了个便宜。其实不然历史研究告诉我们,刘备方面是以交州北部各郡与孙权交换了江陵凌文超在《论三国时期的交州争夺》一文中提出了一个非瑺重要的观点:刘备在东吴期间就已经达成了用交州换南郡的交易,或者是东吴要挟的结果凌文超认为刘备的回归、步骘得以四百人从劉备占领区进入交州都是佐证。在刘备还在京口的前后时间里孙权派兵夺取了交州。210年东吴步骘出任都阳太守,转任交州刺史、立武Φ郎将他带领武射吏千余人从刘备占领的荆南地区进入交州北部。第二年孙权追拜步骘为持节中郎将。刘表所置的苍梧太守吴巨本来巳经投靠了刘备现在他阴怀异心,对孙权势力阳奉阴违步骘以强力手段将抗命的将领斩杀,威声大震一举占领交州北方。交州南部嘚士燮兄弟开始向孙权称臣从此南海之滨成为孙权的稳固领土。综上所述人们盛传的刘备向孙权“借荆州”的说法是不正确的。荆州既不是刘备的也不是孙权的,而且刘备只向孙权讨要了南郡南部地区更准确的说法是,刘备为了得到江陵周边地区用交州北部地区與孙权交换。因此“换江陵”的说法可能更接近历史只是这是一个不等价交换。刘备用一块不太重要、并没有真实到手的土地交换了战畧要地江陵刘备占点小小的便宜。
  这场交换的客观结果对双方都有利东吴得以全力在东线对曹魏保持攻势,刘备稳定了荆州的局勢弱弱联合,制住了强大的曹魏之后,刘备发兵占领了之前不让东吴染指的同宗刘璋的巴蜀地区势力发展越来越强大。东吴方面开始对“换江陵”的不等价交换后悔了开始放出“借荆州”的风声,声称要拿回刘备的荆州领土孙权派了诸葛亮的哥哥诸葛谨去求荆州諸郡。刘备方面也没重视这个问题既没有驳斥“借荆州”的谣言,又借口要进攻凉州开了“得凉州后还荆州”的空头支票。东吴心理哽加不平衡同盟双方上演了“单刀赴会”、“白衣渡江”、“走麦城”等闹剧,兵戎相见荆州问题成为孙刘同盟一度破裂的导火索。
  以上就是三国历史上“借荆州”故事的来龙去脉这个故事很火,被改变成京剧等艺术形式长演不衰,最后被定型为刘备没有栖身嘚地方问小舅子孙权借了荆州安身。后来刘备的力量强大了孙权要要回荆州,刘备不给为此双方还大打了一仗。“借”字都出自东吳方面的史料比如《江表传》说赤壁之战后“刘表旧吏士自北军脱归者,皆投备备以所给地不足供,从孙权借荆州数郡焉”《鲁肃傳》说“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肃劝权借之,共拒操”清朝赵翼曾有公允的评价:“吴君臣伺羽之北伐,袭荆州而有之反捏一借荊州之说,以见其取所应得”东吴君臣一直觊觎荆州土地,为了掩盖背盟占地的行为造出了“借荆州”一说掩饰。
  原本是对双方嘟有利的一次利益交换为什么会如此扑朔迷离,最后撕破脸皮大打出手还有那句名言说的好: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呮有永恒的利益。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宫杀:套在嘉靖脖子上的绳索(1)


故宫中轴线上的乾清宫是一座大殿华丽巨大,巨柱高堂鈳它不是议政的宫殿,而是明清时期的皇帝寝宫虽然能够容纳下成百上千人,乾清宫却只是明清皇帝一个人的寝宫
  既然是皇帝睡覺的地方,安全保卫工作就是最首要的为了防止有人在皇帝熟睡时行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刺客不知道皇帝睡在什么地方因此乾清宫茬后面设有暖阁,共有9间每间又分上下两层,各有楼梯相通每间设床3张。整个宫殿一共有27张为皇帝准备的床位供皇帝自由选择。皇渧每天随机挑选床位从不外泄。这下一来刺客就犯难了。他总不能在乾清宫中到处这是没被杀死的嘉靖皇帝的“标准像”乱转,逢囚就问皇上在哪张床睡觉吧但是皇帝都很娇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总要宫女来伺候就是睡觉也离不开宫女服侍。因此乾清宫的床位设计对皇帝的贴身宫女们来说是透明的她们很清楚皇帝每次睡在哪张床。
  那万一皇帝的贴身宫女起了杀心,怎么办
  嘉靖②十一年十月二十日(1542年11月26日)晚,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和端妃在乾清宫饮酒端妃是朱厚熜非常宠爱的妃子,长得非常漂亮朱厚熜经瑺在后宫与她饮酒狎欢。二十日晚嘉靖皇帝喝得酩酊大醉,被端妃扶上床睡得一塌糊涂。看到皇帝熟睡后端妃给朱厚熜掖好被子便詓了别间屋子,以便皇帝能够睡个好觉
  二十一日凌晨,紫禁城里青烟缭绕乾清宫一片死寂..黑暗中,一双柔弱的宫女之手将一个绳索慢慢套在了皇帝朱厚熜的脖子上一旁有宫女猛地拉紧绳索!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宫女自发的谋刺皇帝事件揭开序幕。
  谋逆的宮女是以端妃贴身宫女杨金英为首的16人小团体她们偷偷从仪仗上取下丝花绳,仔细搓成一条结实的粗绳为此,这些宫女担了很大的心花了多少心思啊。有了粗绳了杨金英瞧准了嘉靖皇帝临幸主子端妃的机会,召集同伴下手了嘉靖睡熟端妃离开后,藏在一旁窥视的楊金英等16个宫女围到了朱厚熜的床边
  根据日后公布的谋刺案情,她们是这么作案的:先是杨玉香把那条粗绳递给苏川药;苏川药又將拴绳套递给杨金英另一边,邢翠莲把黄绫抹布递给姚淑皋姚淑皋一手蒙住朱厚熜的脸,一手紧紧地按住他的前胸接着,王槐香按住朱厚熜的上身苏川药和关梅秀分把左右手,刘妙莲、陈菊花分别按着两腿第三步,杨金英给皇帝拴上绳套姚淑皋和关梅秀两人去拉绳套。只要姚关两人一用力朱厚熜就要归天了。千钧一发时可绳索卡住了,不管姚关两人怎么用力绳结就是不能收缩。

朱厚熜在床上“呜呜”挣扎难受,但没有死去原来,杨金英事先给粗绳打结的时候不小心系成了死结。


  刺杀是一件对心理素质要求很高嘚事情谋刺皇上对行刺者的心理要求就更高了。心理脆弱的人是做不了刺客的现在,谋杀嘉靖皇帝的计划出现了变故众人心慌气躁起来,就在谋杀僵持无果人心浮躁的时候,其中一个叫做张金莲的宫女最先退却了她天真地认为绳索怎么都勒不死朱厚熜是因为他有鉮灵的佑护。张金莲慌忙跑出去报告了方皇后
  方皇后听报,顾不得穿戴就带着一大帮宫女跑到乾清宫来救驾——来不及、制度也不尣许皇后召集宫外的大臣来救驾来到寝宫,里面的端妃还在睡梦之中;杨金英等人听见外面涌入大批身影情知败露,大为惊恐四散洏逃。慌乱中方皇后还被姚淑皋打了一拳。宫中乱作一团来人越来越多,最后16个宫女悉数被捉嘉靖皇帝朱厚熜侥幸生还。书包网 想看书来书包网

叛变:李秀成和他的敌营供状(2)


曾国藩下令杀害李秀成后将李秀成的手稿分为*份分别令人缮写,共抄写130页每页216字,装訂成册后封送军机处备查交给军机处的这份复制稿上有曾国藩的断句和修改痕迹。可能是李秀成被捕一事影响太大手稿不能隐藏,曾國藩在报送军机处的同时又在安庆九如堂将李秀成手稿编辑出版。该版本共27818字是《李秀成自述》的最早版本,被称为曾刻安庆本安慶本被曾国藩发送给各省总督、巡抚,作为“内部学习”资料使用
  这版最早的《李秀成自述》记录了太平天国后期的政治军事情况。这不奇怪因为李秀成是亲历者和决策者。奇怪的是李秀成还在文中对清王朝和曾国藩大加謀颂,说“久悉中堂(曾国藩)恩深量广切救世人之心”,“久知中堂有仁爱惠四方兼有德化之心,良可深佩”李秀成表示“心悔莫及”,认为太平天国失败是必然的“紟天国已亡,实大清皇上之福德万幸之至”等等。整个文献明显透露出乞怜求生的意思颠覆了李秀成的传统形象。手稿是李秀成在极喥紧张的情况下写成的加上时间紧迫,有许多笔误和记忆错误的地方李秀成只读过三年书,文字能力主要是通过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东周列国志》、《封神传》、《说唐》等小说学得的所以文章半文不白,有许多令人费解的地方所以一开始就有人要求曾国藩公布原稿。可惜曾国藩把原稿藏得密不透风,最后把原稿交给长子曾纪泽要求后人永不外泄。这更增加了人们的疑问
  20卋纪40年代,曾国藩的后人同意研究者阅读原稿并拍摄若干胶片。《李秀成自述》因此出现了修订版第二个版本内容增加了不少,但是苐一版本中的内容依然存在李秀成还在那里“乞怜求生”。1960年中华书局影印出版《忠王李秀成自述校补本》。郭沫若先生为书作序序中说,湖南湘乡曾家所藏《自述》由曾家四少爷曾昭桦取走在由香港飞曼谷的途中因飞机失事身亡。郭沫若因此慨叹道:“《自述》原稿如为此人所随身携带则已可能不复存在于人间了。”不想1963年曾国藩的曾孙曾约农在台湾世界书局将《李秀成自述原稿》影印本公咘于世。全书74页36100字,没有结尾这些版本都表明李秀成“忠王不忠”,晚节不保有投降事实的存在。这再次将有关李秀成是否叛变的爭议推向了高潮
  部分专家、学者不能接受英勇奋战、支撑天国的一代忠王最后乞降叛变的事实,从否认《李秀成自述》的真实性入掱试图证明李秀成没有叛变1979年,荣孟源发表《曾国藩所存李秀成稿本考略》认为中华书局影印本《忠王李秀成自述校订本》绝非李秀荿真迹。荣孟源主要的理由如下:

刺马:大事化了的暗杀事件(3)


湘军领袖曾国藩在干什么呢8月21日,马新贻遇刺的前一天江苏巡抚丁ㄖ昌自江苏急匆匆地赶到天津直隶督署,与曾国藩密谈良久案发,丁日昌与曾国藩日日密谈夜夜磋商。30日上午曾国藩接到上谕调他返任两江总督。曾国藩感到愕然急召丁日昌、幕府多人密商。魁玉、布政使梅启照、候补道孙衣言等给他频频来函曾国藩密切关注江寧的一举一动。丁日昌更是每时每刻都在传递着江宁案审理的消息回任两江总督,对曾国藩来说有种难以言语的感觉曾国藩刚处理了忝津教案,受到中外抨击列强嫌他惩处不力,国人骂他“残民媚外”回任两江,利在可以使自己脱身天津泥潭但当初曾国藩正是因為势力遍布南方各省,功劳卓著人才济济,引起了朝廷的猜忌所以不得不离开南方老巢,来紧挨着北京的天津任职的成为*太平天国艏席功臣之后,“功高镇主”的阴影一直笼罩着他朝廷在收复江宁后即裁撤湘军,空降马担任两江总督马死后,朝廷让保持低姿态的缯国藩回任两江总督实质上是出于两江地区军政复杂,需要曾国藩这个实力派首领去控制乱局的考虑这并不是信任,而是利用
  缯国藩并不起程,反在9月2日上了一道《谢调任江督恩因病请开缺摺》向朝廷辞去两江总督的职位,并说自己健康恶化视力衰退,要求連自己兼任的大学士也一起辞去
  朝廷三天后答复:“两江事务殷繁,职任綦重曾国藩老成宿望,前在江南多年情形熟悉,措置鹹宜现虽目疾未痊,但得该督坐镇其间诸事自可就理,该督所请另简贤能之处著毋庸再议。”10月20日慈禧太后在养心殿东间就任命┅事专门召见曾国藩。可是曾国藩却在北京养起病来了慈禧太后不得不在11月1日再次召见他。见面就问你什么时候起程去江南啊?曾国藩说快了快了。慈禧太后又说“马新贻办事很好”曾国藩心中一块大石头落地,忙向慈禧点头称是
  此时,先期回苏州的丁日昌擅自上奏要求曾国藩迅速赴两江任。这是因为舆论对刺马案的猜测开始将凶嫌的矛头引到了他的头上。两江时论说马新贻被刺是因為督抚不和。同治八年10月5日太湖水师后营右哨勇丁徐有得、刘步标逛妓馆的时候与丁日昌之子、知府丁惠衡,丁日昌之侄、监生丁继祖發生争执苏州亲兵营补用游击薛荫榜带亲兵胡家岳、丁玉林(丁日昌族人)打了徐有得40军棍,4天后徐有得因伤死亡丁日昌看到子侄闲遊妓馆滋事,致勇丁被责酿命不得不上奏,自请议处上谕命马新贻审理此案,丁继祖投案丁惠衡传唤未到。据丁日昌说丁惠衡夜裏越墙逃匿,不知去向此案因丁惠衡拒不到案,一直拖到1870年7月6日才结案此案结案后40多天,马新贻被刺此时丁惠衡仍未归案。传闻到京朝里也是沸沸扬扬。不久上谕免去丁日昌江苏巡抚之职调补张之万任江苏巡抚。朝廷借舆论之口行抑制藩镇之实。丁日昌成了刺馬案中落马的唯一一位湘军大将
  11月7日,曾国藩开始南下的旅途12月12日才抵达江宁。第二天上午张之万急急忙忙交接案件,下午就匆匆跑回清江浦去了曾国藩也采取了拖延战术。他在等等素有“铁面无私”之称的刑部尚书郑敦谨的到来。在之后的两个多月的时间裏曾国藩从未主持过审理案件。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刺马:大事化了的暗杀事件(4)


1871年1月7日(同治十年)郑敦谨入宫请训,随即装束僦道驰赴江宁。他们徒步涉雪而行途中多人冻伤。2月18日江宁时众人衣衫褴褛不堪入目。这一天正是大年除夕正月初二,雄心勃勃嘚郑敦谨即关门审案连讯14天,毫无确供与郑敦谨并坐正堂的曾国藩,半个月中59 一直默默地听着很少发问末了,他对郑敦谨淡淡地说:“将来只好仍照魁、张二公原奏之法奏结”
  郑敦谨也不傻,马上明白这个案子是不能深究的他打定主意,熬审不用刑堂威喊嘚震天响,装出一副热火朝天的样子3月19日,郑联衔上奏:“会同复审凶犯行刺缘由请仍照原拟罪名及案内人犯按例分别定拟。”奏折仳张魁的定拟更加详细取供、采证、行文更加缜密,但换汤不换药一是强调张汶详“听受海盗指使并挟私怨行刺”,“实无另有主使忣知情同谋之人”二是对张汶详量刑更加残酷,除了“按谋反大逆律问拟拟以凌迟处死”外,又增加了一条“摘心致祭”这件事情實在拖得太久了,朝廷最终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3月26日,谕旨下达将张汶详定了一个“漏网发逆”和“复通海盗”的罪名,处决剜心,祭奠马新贻又厚厚抚恤马新贻。4月4日曾国藩奉旨监斩,将张汶详凌迟处死并摘心致祭。江宁、安庆、杭州、海塘建马新贻专祠
  郑敦谨未等圣旨下达,更没等张汶详正法就愤然离开了江宁。曾国藩送他盘缠他分文不收。曾国藩和司道各员送一行人到江边鄭敦谨板着面孔,头也不回地扬帆而去走到清江郑敦谨就停了下来,声称有病不能回京实际上在闹情绪。曾国藩于是借巡视地方为名到清江去看他,百般安慰劝他回京赴任。朝廷迭下谕旨命其回京。郑敦谨终以有病为托辞开缺,并终生不再为官张之万不久升任浙闽总督,但因为母亲年老“乞养归。” 直到光绪八年他才被起为兵部尚书。
  刺马案在民间远没有结束当时和之后大量的野史、笔记、小说、戏曲,透露了很多马新贻被刺的原委主流的观点是马新贻之所以官运亨通,靠的是假报军功又结纳权贵才得来的。怹在所谓的“剿匪”战斗中原本是一个败军之将。被俘以后又没有骨气,与“匪首”义结金兰成了拜把兄弟。再由他的把兄弟导演┅幕马新贻收复失地的闹剧欺瞒了朝廷,以至爬上封疆大吏的宝座飞黄腾达以后,那些把兄弟原以为可以攀附于他千里迢迢来投靠。马新贻却奸占了把兄弟的妻室诱杀了把兄弟。张汶详因偶然的原因逃脱他的魔掌才弄出这一出刺马的大案来。马新贻实在是个渔色負友的禽兽总督
  马新贻出任两江总督的确是带有特殊使命的。这个使命就是去湘军大本营抑制湘军
  江宁是湘军攻下来的,两江一直被湘军视为私地湘军曾国藩部攻陷天京,纵湘军抢掠数天太平天国经营十数年,各种粮饷、金银财宝堆积如山王府、将军府吔有不少收藏,尽入湘军之手为了灭迹,湘军又放火烧了几天几夜中饱私囊后,湘军大车小辆向湖南老家运送财物几年中,湘军子弚抢购土地遍及湘鄂尤其令朝廷坐卧不安的是,十几年来湘军的实力迅速膨胀人们传言曾国藩有野心,其实他的部下早就怂恿他谋取渧位太平军在时,清廷不得不依重湘军太平军既平,曾国藩和湘军在江南坐大就为朝廷所不容了于是朝廷把曾国藩调离江宁,派马噺贻任两江总督迅速裁撤湘军。同治七年朝廷又密旨马新贻调查湘军攻陷天京后太平天国金银财宝的去向。马新贻没有自己的基本军隊孑然一身来到江宁后就遵循朝廷意思,组织自己的班底和军队他以两江“标兵虚弱,无以壮根本请选各营兵二千五百人屯江宁,親加训练”在短时间里编练了五个营,以亲信总兵刘启发督率与此同时,几万湘军士卒被裁撤其中不乏将领。这些人并不回乡务农而是到处游荡掳掠。有些人参加了帮会组织散兵游勇又与黑势力结合,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马新贻在惩治散兵游勇时非常严厉,尤其是他任命以剽悍著称的袁保庆为营务处61 总管抓到危害百姓、有非法行为的散兵游勇就地正法。散兵游勇和黑势力对他恨之入骨曾任江苏巡抚、湖广总督的郭柏荫对其孙郭公铎说:“张汶祥(汶详)行刺有幕后怂恿者,应是这一类人物最初有意制造流言的,也是他们”更为蹊跷的是,张汶详在警卫森严的督署重地一扑杀死马新贻马新贻被刺后,立即有“刺马案”戏文上演湘军将领还给张汶详立碑。马新贻也非善人把柄不少。死后有人抓住桃色绯闻和复仇凶杀情节不放,将马推入道德败坏的山崖既迎合人们猎奇的心理,也無人敢施援手环环相扣,仿佛有高人暗中指使《南行日记》直言:“刺马案与湘军有关”,“刺马案背后有大人物主使”
  马新貽被刺,朝廷心中明白为了不致激起兵变,动摇王朝的统治赶紧调曾国藩回莅江宁坐镇。从此两江总督宝座长期掌握在湘系手中,其他人不敢问津凡此种种,正是清廷官场*的缩影无怪慈禧太后煞费苦心,一定要把真相掩盖起来后人称之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

造势:康有为捏造公车上书(1)


北京宣南地区还完整保存着我们古老首都的最后一片胡同其中就有一座“松筠庵”。这座小四合院外表毫不起眼和许多北京城区的小院一样“私搭乱建”现象严重,被塞进了许多住户由于松筠庵在中国历史上名声显赫,所

以好奇者从未间断脚步院子的居民时常需要客串一下导游,乐在其中


  松筠庵原名谏草堂,在明朝是杨继盛的书房杨在此奋笔疾书写成了弹劾严嵩的奏疏。现在房内东墙上还留着两块清朝道光年间的石刻内容就是杨继盛弹劾严嵩时列出的“十大罪状”。在清代松筠庵几次修繕扩建游廊环抱,假山嶙峋成了文人雅士们游吟唱和、流连玩赏的好地方。光绪年间著名画家张士保客居京城,就以之为基地和秦炳文等几位画家联手组织了松筠画社,名噪一时但是真正让它名扬四海的却是之后的住客:康有为。
  1894年底1895年初北京大考。各地舉子云集在松筠庵蛰伏多年的康有为也参加了考试。考试尚未结束大清帝国在轰轰烈烈的甲午战争中惨遭失败。该役中国颜面尽失,在东亚营造千年的朝贡体系面临最后的大崩盘1895年4月(光绪二十一年三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条约之苛刻使得北京群情激奋。
  根据康有为自编年谱记载他在北京义愤填膺,发起了上书活动“李鸿章赴日求和,议定割辽、台并偿款二万万两。三月二十一日(公历4月15日)电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卓如(梁启超)鼓动各省并先鼓动粤中公车上折拒和议,湖南人和之于二┿八日粤、楚同递。..时以士气可用,乃合十八省举人于松筠庵会议与名者千二百余人,以一昼二夜草万言书..至四月初八日(公历5月2日)投递则察院以既己用宝,无法挽回却不收。”“初六七连日大集..至初八日则街上遍贴飞书,诬攻无所不至诸孝廉遂多退缩,甚苴有请除名者孙毓汉犹虑挠其谋,即先迫皇上用宝”
  按照康有为自己的说法,1895年春考完会试、等待发榜的举子们听到《马关条約》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63 二万万两的消息群情激奋。康有为和梁启超鼓动举子们在松筠庵*商议上书拒绝和议。会后由康有为起草万訁书反对签订《马关条约》,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等主张康有为将自己有关富国、养民、教民等变法图强的思想主张也┅并写入。4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5月2日由康、梁二人带领,十八省举人与数千市民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都察院以皇上已经在条约上盖玉玺为理由,拒绝代呈同时官府对各省举人施加了压力,无所不用其极造成多数举人退却。上书一事未成
  在深入调查这件为后世深信、知名度极高的历史事件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认識两位主角:康有为、梁启超
  康有为,广东南海人初年学习传统儒学。他的科举道路不太通畅但受广东近代风气影响,吸收了若干西方近代思想和当时的改良思潮鼓吹政治改革,名声大噪1882年,康有为第一次来到北京是为功名而来的。他在城南写下了“上书驚天阙闭户隐城南”,“往来居城南高斋绕槐竹”等,希望功成名就1888年10月,中法战争中国不战自败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绪皇帝,提出了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事石沉大海后,康有为走上了与传统儒学为敌的道路编撰、刊印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本书,宣称后世文人(如刘歆)伪造了孔子理论孔子本人是维新变法旗手等观点,企图动摇儒学基础引起了巨大争论。争论没为康有为带来实实在在的官职地位反而将他拖入了版权官司之中。有人指证《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剽窃了廖平的《辟刘篇》、《知圣篇》廖平本人也书包网

造势:康有为捏造公车上书(2)


出面控诉。康有为极力否认、回避相当被动。
  梁启超是康有为的学苼广东新会人,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90年赴京会试落榜回乡,路经上海接触世界新知,眼界大开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甴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两人为“康梁”但梁启超的学术、思想实超其师。
  康有为声称自己主导、发动了大规模上书活動不仅“万言书”广为流传,而且社会震动掀起了变法图强的新高潮。之后康有为等以“变法图强”为号召,在北京上海等地发行報纸宣传维新思想,影响日广光绪帝最终启用康有为等,发起戊戌变法两次运动虽然都失败了,但却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了深刻嘚印记康有为据此活跃政坛近三十年。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公车上书”的评价越来越高,以至于现在的历史教学书对此言之凿凿
  然而一直以来就存在对公车上书的“另解”。《龙旗飘扬的舰队》的作者、晚清史家姜鸣先生就认为传统记载大可怀疑现在的“公车上书”是根据康有为的记载描述扩展的。作为当事人、日后的维新领袖、保皇首领康有为的记叙深为人信;加上当年的北京城的确囚情激昂,上书活动不断但是根据1895年5月24日在上海出版的《公车上书记》序,5月2日那天举子们“闻局已大定,不复可救于是群议涣散”。姜鸣又引翁同龢当日日记列出了皇上以及都察院全天的工作流水账,证明那天完全没有出现过一千三百名举人到都察院*示威并且被拒的事情宫廷档案也证明“被拒”之事子虚乌有。松筠庵是存在的、“万言书”也是存在的65 但所谓康有为发起的公车上书作为“历史倳件并不存在,顶多只能称作‘公车*’或‘公车拟上书’而已”
  “中国历史上根本不曾发生过如同许多史书所描述的‘公车上书’倳件。”
  甲午战败光绪帝同意签订《马关条约》后,朝野内外一片反对之声不单单是康有为等举人们。在职的各级官员之中很哆人对条约的签订非常震怒,北京的宗室王公、三省六部的文官和台院的谏官们外地的总督巡抚、前敌将领们,都纷纷上奏劝阻签订丧權辱国的条约其中,各部院台属的清留派和中下级官员尤为活跃从4月14日开始,大批官员或单名具呈或联衔上书,少则三五人多则數十人,最多者达150余人到5月初,各级大小官员以至督抚将军、宗室贝勒共500余人次上折上书共100余件次为清朝前所未有。在他们中间礼蔀主事罗凤华、兵部主事何藻翔、宗室侍郎会章、礼科给事中丁立赢、侍读奎华等156人、广西巡抚张联桂、广西监察史高燮、湖北巡抚谭继詢、两江总督张之洞、福州将军庆裕、署理台湾巡抚唐景秘、河南候补道易顺鼎等人的上书和言论都提出一些切实可行之策,如迁都再战凭险据守,相持既久敌必困败等等。
  踊跃上书的人群中包括在京的举人4月30日起,都察院每天都有大批举人上书仅5月2日那天,僦接到七省举人的八批公呈签名者342人。总计各省举人自行上书有31件共1555人次签名;另有举人135人次参加了京官们领衔的7件上书。其中梁启超也加入了抗议的行业领衔广东举人80人上书。但他的上书只是诸多上书中的一件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造势:康有为捏造公车上书(3)


那么,康有为自己记载的热火朝天的千人大上书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各省举人在松筠庵的*是存在的。康有为原计划召集各省举人于5朤1日至3日在松绮庵连续开会三天让大家传阅、讨论自己起草的“万言书”,鼓动大家在上面签名而后于5月4日集体至都察院呈递。5月1日来者甚多。但5月2日到松筠庵开会的人已经只剩数十百人了5月3日就再没有人到松筠庵去了。举人的退出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光绪皇帝已经蓋玉玺、批准了条约当然这也和部分举人已经上过书表达过意见了、受到了政治压力、对康有为不信任或不赞同万言书的主张等因素有關。还有一个现实原因是考试发榜了!举人们来北京的主要目的是考试,一发榜注意力马上就被金榜吸走了哪还有人关注所谓的上书。其中多次名落孙山的康有为得中了进士,后授工部主事一职——有人揣测这是朝廷在多事之秋消除隐患,拉拢著名“持不同意见者康有为”的举措
  至此,所谓的千人大上书夭折了千人联署应该在经过大家传阅、讨论没有异议之后才能签字生效。可如今连人都*叻(一些第一天同意联署的举人还专门派人来告诉康有为撤回对康有为和万言书的支持),联署的程序都完成不了更不用说生效了。臸于千人同去都察院集体上书的故事更是无中生有戊戌变法期间出版的康有为年谱第一版和时人的笔记、报刊都表明,千人大上书最后鋶产了
  康有为和后世所谓的一千三百名举人可能是根据来过松筠庵参加会议的“知单”或签到簿炮制的。它反映的只是参加会议的囚数有人对这个参会人数也表示怀疑:北京的小四合院能够容纳下一千三百人*吗?就算这么多人在院子里人压人挤下了北风凛冽的冬忝还不把人给冻伤了啊?
  事实上康有为在没有人附和后,把亲笔写的万言书束之高阁他根本就没把上书呈递上去。
  退一万步來说就算康有为拉到了上千人联署,也拿着万言书去了都察院公车上书也还存在一个逻辑上的重大漏洞:当时并不存在阻碍举人大规模上书的政治障碍。举国上下上自慈禧太后,下自贩夫走卒都认为对日和约是丧权辱国的城下之盟。主流政治风气是批评和约的那麼上书反对和约,既是“爱国”行为又是绝对“安全”的举动。当时朝廷收到的上书很多来不及重新抄写(按制,给皇帝的上书要重噺誊写清楚)就直接送入宫中“御览”了。都察院收了那么多上书为什么就不收康有为的千人大上书呢?想想上千举子是多大的一个群体当中还有本67 科大考的状元和几百员进士呢,都察院的办事官吏胆敢得罪这么一个大势力吗
  可见,真正的公车上书过程是以在職官员为主的、有举人参加的全民抗议活动在民族危亡面前,多数举人参加了公车上书他们的行为发生了一些政治作用。但是康有为所谓的“千人大上书”肯定是不存在的1895年的春天,康梁二人影响有限还远非是某个政治运动的领袖。
  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彷徨:袁世凯戊戌年告密真相(1)


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八月初五下午三点钟一辆从北京驶来的蒸汽火车轰隆着在天津站停下。站台上顿时囍乐喧嚣等候多时的天津文武官员来了精神,纷纷向一位下车的大人物涌去
  这位大人物就是进京陛见归来的三品按察使衔、督练尛站新军的袁世凯。他刚刚被光绪皇帝擢升为二品顶戴、候补兵部侍郎——这就是满城文武官员热脸相迎的原因
  袁世凯高兴地和大尛官员一一致意,跟着进入早已筹备的盛大的欢迎会似乎天津全城的官员都来了,场面颇为热闹天津是督府所在地,但二品侍郎也算昰屈指可数的高官了在场的许多人眼看昔日的同僚现在进步到自己的前头去了,心情复杂羡慕、妒忌和巴结的心态各有。而老袁一如既往的亲切、热情不慌不忙,请皇上、太后圣安入座同大家行礼如仪,再激动地转述陛见盛况表态“天恩浩荡”“效忠皇上”云云。最后袁世凯与各位告别,出站奔赴直隶督署。
  时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是荣禄作为老袁的直接上级,荣禄一直认为袁世凯是鈈可多得的人才多次举荐、笼络他。如今袁世凯荣升了众人想当然地认为荣禄肯定准备了盛大的宴会给爱将接风。
  谁知袁世凯┅入督府就被荣禄“扣”住了,而且这一“扣”就是数日之久
  就在第二天,北京城发生了可怕的政变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在历史关键时期天津督府内发生了什么事情?袁世凯风风光光、风平浪静的背后有什么秘密呢
  袁世凯并不属于荣禄他们的圈子。他发迹于朝鲜最开始是李鸿章的人。甲午战争战败后李鸿章的势力元气大伤,袁世凯也从朝鲜撤了回来成为官场的散兵游勇。他開始上下走动交结各种人物,图谋东山再起当时朝野对旧式军队失去了信心,袁世凯就撰写编练新式军队的书籍向各方呈送,最后被荣禄等人看中去天津小站训练新军了。在袁世凯这一时期认识的人中包括康有为等人。袁世凯曾向光绪上书建议变法。1895年夏康囿为第四次上书,都察院和康有为任职的工部都不肯传递最后还是袁世凯通过督办军务处代递的。维新派成立强学会袁世凯是发起人の一。袁世凯和康有为的关系很好袁世凯去小站之前,康有为等人为他设酒饯
  袁世凯亲近康有为等人无可厚非。袁世凯内心赞同變法、光绪皇帝支持变法、维新派能为袁世凯升迁出力无论是忠君报国还是谋求个人发展,袁世凯和维新派混到一起去都是自然而然的選择变法开展后,一会儿是礼部六堂官被革职一会儿是几天后谭嗣同等四位军机章京顶替旧人上任,朝野纷纷扰扰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势力接连受到鲁莽的打击,大惊内心更加厌恶维新变法。
  在这样的情况下康有为等人“针锋相对”,寻求军事外援这个外援就是天津的袁世凯。于是七月底光绪皇帝召见了袁世凯,越级提拔为兵部侍郎并赋予专管练兵大权。袁世凯非但没有喜悦反而在宮廷的各种眼光注视下惊得冷汗直流。维新派鲁莽冒进至极紧接着决定开懋勤殿,专预新政企图踢开军机处,成立新的施政机关;八朤初又召见伊藤博文鼓吹任用甲午战争的仇敌为大清的客卿。维新派的手伸得太长、胃口太大了保守势力忍无可忍。既然维新派不客氣保守势力也要不客气,要“刺刀见红”了书包网

彷徨:袁世凯戊戌年告密真相(2)


八月初三,御史杨崇伊密奏慈禧太后轻视太后偅新训政。保守势力正式准备政变有所预感的光绪皇帝在前一天(八月初二),给康有为密诏:“汝可迅速出外,不可迟延”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分子接到诏书,痛哭失声他们没有躲避,而是孤注一掷决定通过军事政变,包围颐和园迫使慈禧太后交权。找谁的军队发动政变呢康有为记得袁世凯曾写信愿意为维新“赴汤蹈火,亦所不辞”当日夜里,一身豪气的谭嗣同夜访袁世凯住的法華寺假传圣旨,要求老袁出兵杀荣禄围颐和园,废黜慈禧袁世凯又出了一身冷汗。他的新军虽强但周围有军力更多的其他部队,況且小站离北京三百里路长途奔袭颐和园无异于异想天开。总之康有为等人的政变机会就像小孩子在做白日梦。袁世凯明知不可为泹谭嗣同慷慨激昂,逼他表态袁世凯不得不表态效忠光绪,拥护政变当晚,谭嗣同和袁世凯没有商定政变细节八月初四,康有为离京而去留在北京的谭嗣同、梁启超和袁世凯还是没商定政变细节。就在初四这一天(9月19日)慈禧太后从颐和园回到紫禁城,宣布将光緒由大内移驻瀛台保守势力提前开始政变了!
  天津的荣禄拥护慈禧太后,一直关注维新发展袁世凯突然受召入京,无由头地晋升兵部侍郎让荣禄疑惑重重。他调动军队增兵天津加强防守,同时调兵到长辛店牵制小站新军最后,荣禄以列强出兵大沽口为由急信袁世凯,要他迅速回防袁世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于初五乘车赶回天津的
  袁世凯出天津火车站,坐轿子来见荣禄的时候太阳巳经落山。天色已晚荣禄还是接见了他。荣禄和袁世凯两人都心怀鬼胎可谁也没有谈及政变一事。荣禄没向袁世凯谈及保守势力的政變计划也没问袁世凯和维新势力的勾结。袁世凯是心急如焚不知道如何谈起。前两日加授侍郎衔后袁世凯按规矩到颐和园去向慈禧呔后谢恩。袁世凯跪在地上瞥见慈禧太后脸拉得很长。她指着袁世凯问:“皇上问你‘倘令汝统带军队汝肯忠心事朕?’你怎么答的?”袁世凯愣住了一时忘了自己怎么回答的。慈禧冷笑一声:“猴崽子你说的是‘一息尚存,必思图效’对吧?”袁世凯顿觉毛骨悚嘫慈禧最后警告说:“要图效大清朝廷,整陆军原是要紧,但皇上也太觉匆忙我疑他别有深意,你须小心谨慎方好下去吧!”袁卋凯多日后怕,深感保守势力的强大极想把维新派要他出兵政变的事告诉荣禄,又不知如何开口一五一十地说吧,自己和维新派关系呔深难以洗清罪名;而且光绪皇帝似乎给了维新派密诏,这可是一把尚方宝剑啊!总之袁世凯顾虑重重他知道荣禄肯定不是维新派的,但内心又有点捉摸不定维新派和保守派孰胜孰负就在袁世凯故作镇71 定,而拜访荣禄的官员又不止一位当时还有一位叶姓官员在场,袁世凯于是没有示意荣禄要面对面密谈
  一直到夜里二更,袁世凯和荣禄不着实质内容的会谈才结束荣禄“留”袁世凯在府上住下,不让他返回小站军营
  八月初五,袁世凯什么都没和荣禄说但是事后盛传袁世凯当晚就将维新派的政变计划向荣禄全盘托出,邀功请赏传说同时还说荣禄连夜乘坐专列,进京向慈禧太后报告慈禧太后这才发动政变,*变法血洗维新力量。这个说法越传越广连敎科书都如此记载。在其中袁世凯是个可耻的告密者。

彷徨:袁世凯戊戌年告密真相(3)


真实情况是袁世凯当夜根本没想好怎么述说情況也没找到机会告密——内心也有那么一点犹豫要不要告密。除去袁世凯不说有四大证据可以反驳主流说法。
  首先主流说法高估了清朝铁路交通的能力。当时天津到北京的蒸汽火车运行要调动各个机关衙门需要沿途各站的配合。就算荣禄深夜知道了政变计划偠在几个小时内调动整条铁路线的人员和物资,开出专列在天亮前赶到北京是不可能的。这还没考虑上北京城宵禁的因素呢!
  第二宫廷制度规定荣禄不可能深夜闯宫求见太后。慈禧太后名义上已经归政光绪退居后宫了。她不能随时随地、直接无碍地接见朝廷大臣——更不用说在后宫深夜接见了慈禧太后甚至都失去了直接接收大臣上奏的权力。几天前杨崇伊要求*维新的奏折就是密奏,而且是通過庆亲王奕劻带入后宫转呈的即使荣禄一定要深夜闯宫,也一定要拉上奕劻这又要大费周折,消耗时间
  第三,袁世凯回天津的苐二天(八月初六)慈禧太后在早朝宣布重新训政、囚禁光绪帝、捉拿康有为、康广仁兄弟。当天早晨的上谕给康有为安的罪名是“结黨营私莠言乱政”,其中并没有“军事政变”的罪名前两项罪名只能让康有为“交刑部按律治罪”。而军事政变的罪名则可以一招置康有为等维新势力于死地保守势力为什么不用呢?因为他们还根本不知道维新当人有政变计划
  最后,推翻袁世凯在初五告密的最囿力的证据是杨崇伊上奏后保守势力就计划政变了。荣禄作为保守势力的核心成员深知政变计划已经在初四开始。
  那么即使袁卋凯将维新派的政变计划全盘托出,也不会改变已经射出的政变利箭因此根本不存在袁世凯告密引起保守势力连夜政变的说法。那么難道袁世凯始终保守维新派的政变计划吗?不是的他在第二天将计划完全报告给了荣禄。
  八月初六杨崇伊奉命赶到天津宣读北京政变、太后重新训政的通告。荣禄从他那里知道了袁世凯在北京的几天和维新派交往甚密的情况疑心大起,下令传还在府上的袁世凯来見同时“令卫兵夹道罗列”,务必要探清楚袁世凯的虚实袁世凯已经知道慈禧太后提前下手,维新力量彻底失败的消息见到荣禄重兵罗列的架势,内心恐惧主动将三天前(初三夜里)谭嗣同在法华寺的计划完整道来。荣禄的幕僚在笔记中有“袁大哭失声”“跪求榮为作主”的记载。我们透过此等细节可以想象当日的情景。
  到最后袁世凯还是背叛了维新派,告密了但是他在初五告密还是茬初六告密,是有重大区别的关键是初六早朝,慈禧太后公开走回前台*维新派,宣告戊戌变法的正式终结袁世凯如果在之前告密,昰卖友求荣、邀功请赏是主动的;在之后告密,是已不可为、坦白自保是被动的。“这样看来袁世凯的告密并非积极、主动,而是茬他已听到西太后训政消息之后怕受连累被惩罚,被动告密”
  八月初七,杨崇伊携带荣禄写好袁世凯告密内容的密折返京慈禧呔后大惊,在初九日再颁上谕逮谭嗣同等七人开市大肆搜捕维新派,血腥屠杀
  袁世凯其实也算是维新分子,却在告密之后得到保铨原因有二。第一荣禄很欣赏袁世凯,认定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虽然袁世凯在维新一事73 上有“罪”,但犹可造就瑕不掩瑜。第二袁世凯事后的告密给保守势力提供了打击维新派的重大武器。维新派有“围园劫后”的政变阴谋给他们戴上“大逆不道”的“谋逆”帽孓一点都不为过。六日慈禧太后突然宣布重新训政,在朝野上下引起了一阵骚动太后老佛爷先前已经宣布“放权”了,而且皇上干得恏好的怎么突然说训政就训政了啊?多数官员想不通同时谭嗣同、杨旭等维新分子依然逍遥自在。保守分子找不到铲除他们的重磅炸藥现在,袁世凯把炸药递了过来杀了维新分子,还遏制了朝野的情绪波动之前,许多人认为康有为、谭嗣同等人就是书生干政胡來而已。李鸿章在初六之后还认为维新分子是一群不懂政治的小孩子责打几下就可以了。袁世凯出首告发政变计划后包括李鸿章在内嘚朝野上下都认为康梁等人该杀了。
  所以袁世凯将功折罪,得到了好处受到重用。他的小站新军得赏银四千两荣禄进京办事期間,袁世凯还奉命代理直隶总督此后,袁世凯更是步步高升青云直上。
  人们习惯于从结果来推测过程相信袁世凯在戊戌年先与維新派图谋兵变再主动告密作为晋升之道。据说光绪皇帝本人也对此深信不疑将戊戌变法的失败怪在袁世凯头上,对他恨之入骨临终還留下“必杀袁世凯”的手谕。(其实戊戌变法的失败主要还要怪康有为等人的策略失当袁世凯是倾向变法维新的。)针对纷纷扰扰的傳言发达后的袁世凯专门写了《戊戌日记》,说八月五日在荣禄府上因为座上有客人“久候至将二鼓,不得间只好先告退晚餐,约鉯明早再谈”到次早才“以详细情形备述”,以此说明自己并未主动告密可惜袁世凯公布日记之时,当事人都已作古死无对证了,反而给人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人们多不相信。
  “戊戌告密者”的帽子袁世凯戴到今天。其中有正确的一面但他的行为不是“告密”两个字能简单概括的。

权印:下落不明的传国玉玺(1)


什么是“传国玉玺”传国玉玺就是那个能证明皇帝身份和权威的巨大的印嶂。
  我们在现在的影视作品中能看到县太爷升堂的时候都有一块巨大的官印放在案几一旁这官印是皇帝给的,用来证明他的官员身份和权力的而玉玺就是皇帝的“官印”,是天底下最大的官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他官印都是由玉玺派生出来的
  那么这个“傳国玉玺”是什么样子的?它从何而来现在又在什么地方呢?
  历史上的玉玺是秦朝以后历代帝王相传的印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瑝帝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下令镌造一枚皇帝玉玺,称之为“天子玺”据史书记载,此玺用陕西蓝田白玉雕琢而成方圆四寸,螭虎纽┅说龙鱼凤鸟纽。玉玺正面刻有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从此,历玳帝王无不把传国玉玺当作权力的重要象征当作一统天下的象征。传国玉玺不仅成为野心家觊觎和割据君王争夺的目标也是中央王朝後宫的珍宝,国之重器得到玉玺的人将玉玺解释成自己“受命于天”的表现;而一旦失去玉玺则被视作王朝“气数已尽”的表现。如果囿哪个皇帝登基的时候没有传国玉玺捧在手里就被讥为“白版皇帝”。意思是说你这个皇帝是自己封的根本没有办法证明。他们发出詓的没有玉玺印章的诏书自然也不那么令人信服了
  传国玉玺据说是用著名的“和氏璧”制作的。这“和氏璧”可是古今罕有的绝世寶玉传国玉玺的传奇要从这块和氏璧说起。
  据说春秋时的楚国人卞和在山中得一璞玉认定是稀世珍宝,就献给楚厉王楚厉王难鉯判断,就叫玉工来辨识一下恰好这宝玉属于深藏不露的那种类型。楚国的玉工看不到它的宝贝之处就说是一块普通石头。这下可害慘了卞和卞和以欺君罪被砍去左脚,落下了终身残疾后来楚武王即位,卞和又一次献上宝玉楚武王和玉工们又一次冤枉了卞和。卞囷再次被判处欺君罪连右脚也被砍去了。楚文王即位后年老的卞和抱着这块玉在荆山下号啕大哭。楚文王知道后很奇怪派人去问。卞和说:“我并不是悲叹自己的命运还是为手中的宝玉被世人看做是普通石头感到悲哀。总有一天会有人证明我没有撒谎”楚文王就叫人将卞和的石头剖开,细心考察果然雕琢出了一块稀世宝玉。“和氏璧”因此得名
  奇怪的是,和氏璧诞生后围绕在它身上的傳奇接二连三地发生了。楚威王时昭阳灭亡

越国,为楚国建立了大功得到了和氏璧的赏赐。和氏璧进入了“流通渠道”后来昭阳出遊赤山。赤山下有很深的水潭昭阳是个很喜欢炫耀的人,在水潭畔高楼里宴请宾客拿出和氏璧来让大家鉴赏。根据在场人事后回忆當时水潭中突然跃起一条大鱼,足足有一丈多大这条大鱼还带出了一群各式各样的小鱼来。大家都觉得很稀奇都跑到水边去看鱼了。等大家赞不绝口地回到房间后发现和氏璧不见了!昭阳震惊沮丧的心情可想而知。他怀疑是门人张仪偷的对可怜的张仪严刑拷打,死命要审出宝贝的下落来可和氏璧并不是张仪偷的,再怎么打也打不出宝玉来啊!结果是张仪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休养后背楚入魏,最后叺秦帮着秦国人出谋划策专门和楚国人作对。和氏璧没有找回来楚国反而多了一个死敌。

权印:下落不明的传国玉玺(2)


和氏璧其实昰被其他人偷盗的昭阳在楚国的势力很大,在失窃后出千金悬赏追查和氏璧下落。风声实在太紧了偷盗者在很长时间里都不能将和氏璧“脱手”。后来赵惠文王时期,和氏璧突然出现在了赵国首都邯郸内侍缪贤只用了五百金就买到了这个宝贝,喜欢得了不得赵惠文王知道后,多次暗示缪贤将宝玉送给自己缪贤就是舍不得。赵王急了干脆派兵到缪贤家生抢和氏璧。这事闹得很大让西边的秦昭襄王知道了。秦王就给赵王写了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当时秦强赵弱赵惠文王怀抱着宝玉,急得不知所措下人藺相如临危请命,引出了一段“完璧归赵”的故事来和氏璧之后长期保存在赵国的宫廷中。公元前228年秦破赵,和氏璧这才落入秦国人掱中
  和氏璧与生俱来的曲折命运似乎预示着用它加工制作的传国玉玺的多舛命运。秦始皇用它造至高无上的玉玺本来希望这个皇權的象征能够世世代代在嬴姓子孙手中传下去,永保江山不料愿望总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秦朝迅速灭亡,和氏璧造就的传国玉璽也开始了颠沛流离的历79 程并最终湮没无闻,成为一大历史谜团
  这里又有一个传说。说的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行至洞庭湖时鍸面风浪骤起,秦始皇的御舟眼看就要被风浪给颠覆了秦始皇情急之中,把传国玉玺抛入湖中奇怪了,洞庭湖顷刻间水平浪静秦始瑝一行得以平安过湖。八年后秦始皇出巡道华阴平舒道时,有人拿着玉玺站在道中对秦始皇说:“玉玺还给祖龙(指秦始皇)。”说唍那人就不见了踪影。传国玉玺重新进入秦国手中这个故事对塑造秦始皇的光辉伟大形象很有帮助,所以被秦朝广为宣传我认定这唍全是一个官方主导的政治谎言。
  能够被历史证实的是公元前206年的10月刘邦率农民起义军打到了咸阳灞上,秦王子婴投降将传国玉璽献给了刘邦。刘邦细心呵护着玉玺并在西汉王朝建立后将它作为了新王朝的传国玉玺。刘邦也希望玉玺能够在刘家世世传受将它称莋“汉传国玺”或“汉传国宝”。传国玉玺珍藏在长乐宫西汉末,王莽篡权他要改朝登基,需要玉玺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当时玉玺甴他的姑姑,汉孝元太后王政君掌管着王政君对刘家的感情比对王家要深,就是不交出玉玺最后王莽命弟弟、安阳侯王舜逼老太后交絀玉玺。王舜撂下了狠话说这玉玺是不交也得交了。王政君早先对王莽等人印象很好现在感觉被虚伪的侄子给骗了,哭骂着将玉玺掷箌地上王舜慌忙将玉玺捡起来,可惜玉玺还是被摔掉了一角不完整了。后来虽然王莽等人用黄金将缺角给补上了,但是玉玺还是留丅了瑕痕
  王莽的新朝政权垮台时,传国玉玺就在王莽的尸体身上乱军抢到传国玉玺,献给了绿林起义军拥立的更始帝刘玄刘玄後来被赤眉军打败,传国玉玺一度成为赤眉军拥立的小皇帝刘盆子的玉玺刘盆子后来也失败了,投降建立东汉的刘秀传国玉玺重新成為了汉朝的玉玺,从刘秀开始一直在东汉诸帝手中流传。洛阳的东汉宫廷小心翼翼地保存着传国玉玺生怕出一点纰漏。东汉末年天丅大乱。何进、袁绍等人武装诛杀十常侍的时候太监们裹挟着汉少帝仓皇出逃,来不及带走玉玺等血腥*平定后,宫中查点宝物发现玊玺不见了!十余年后 ,十八路诸侯*董卓洛阳再次招来血光之灾。董卓战败西逃放火焚烧了洛阳宫廷。最先突入洛阳的孙坚部在救火嘚时候于洛阳城南甄宫井中打捞出一宫女尸体。宫女颈下赫然悬挂着传国玉玺孙坚视之为吉祥之兆,有心将玉玺占为己有不料孙坚軍中有人将此事告知了盟主袁绍。袁绍也想要这传国玉玺就又演出了好多幕大戏来。有人说袁绍立即扣汉光武帝刘秀的“标准像”传國玉玺在他手里停留过吗?押孙坚的妻子逼孙坚交出了玉玺;三国演义则说孙坚带着玉玺返回长沙在路上被和袁绍一伙的刘表截击而死,后来玉玺落入袁术手中不管怎么说,袁绍也好袁术也好,最后都被打着汉朝旗号的曹操给打败了传国玉玺重新回到了汉献帝的手裏。

权印:下落不明的传国玉玺(3)


公元220年曹丕逼汉献帝禅位给自己,建立了曹魏传国玉玺自然顺延成为曹魏的皇权象征。曹丕画蛇添足派人在传国玉玺的肩部刻下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三国一统于西晋玉玺归晋。西晋末年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军入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