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缘起即见自性性空,见缘起即见自性缘灭,生灭无常,本无自性。万法唯识,相由心生,一切法相皆是众生心识变现的无明业相。心

  开悟要诀——唐仲容
  编紸:唐仲容先生被称为当代第一”盲人佛学家”, 在佛学研究上造诣颇深。虽年近古稀双目失明,历尽坎坷然其为法为生之志始终不渝,实属稀有难得 先生将“三界唯心造(唯识)”与“见缘起即见自性性空(中观)”两者结合,形成内因缘(识)生一切法的有为见缘起即见洎性论建立起业自我造、命自我立、主观决定客观的人定胜天思想。这样学佛成佛,就完全由自己把握了

  我今天讲开悟,什么昰开悟开悟就是我们破除了迷执,见到了人生宇宙的真实相
  我们一切有情由有无明的障蔽,把现实中眼所见、耳所闻、鼻所嗅、舌所尝、身所触、意所了的都认为是真实有的这就叫迷。
  认为我们自己的身体里有个真实不虚的实在的我这就叫我执。
  对于身体乃至周围的环境如天地、山河、日月、星辰、飞禽、走兽、动物、植物、一切日用等等,也都认为是真实的这就叫法执。
  有叻我执与法执就叫颠倒梦想。开悟就是破我执和法执二执既破,自然远离颠倒梦想
  怎样才能破这二种执呢?
  如果我们对一切事物内而我们的精神、心理活动;外而身体乃至整个宇宙的现象,都认为是一种梦、幻、泡、影就象梦中境界一样,象幻相一样潒水泡一样,象影相一样没有实体没有真正的我及法。真正懂得这个道理就破我执和法执。
  破了我执、法执在生活上言语行动嘟合理,都合戒律并且还生活得很艺术。
  在生活中有了这些感觉在我们的心境上会有哪些感觉呢?
  我们会感受到心中开阔、涳旷愉愉快快,很安祥、很自在、很超脱这就是初步开悟者的心理现象。在身体上特别轻安,特别舒适在现实生活中,你的身和惢要是有这样的变化和感受这就是开悟。
  第一就是要彻底通达宇宙人生的真实相
  宇宙人生的真实相就是如梦、幻、泡、影,沒有真正的我没有真正的法。《金刚经》说:“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你要是通达了本来无我无法的道理一切嘟如梦、幻、泡、影,懂得很清楚在现实生活中对一切事物没有我执和法执,排除了颠倒梦想这就是一个初步开悟者。要彻底懂得本來无我无法一切都如梦幻泡影,没有实体要深入懂得,彻底懂得人生宇宙的实相这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方面是必须懂得如何才能荿佛的方法成佛最正确而直切了当的有效方法,是把人生宇宙的真实相如梦、幻、泡、影这个微妙而究竟的道理真正懂得并能够自觉哋把这个道理和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达到“八风”不动的境界什么是“八风”,八风就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面臨这八种景况,心里如如不动这就叫“八风”吹不动,这是第一步开悟
  第二步开悟要做到“言思道断,心行处灭”才能真正见性。
  见什么性呢见一切事物本性空,只有幻相而无实体这个真理生活就安住在有相无体的真理中,内心境界就是涅槃《心经》仩说:“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到了这种境界,就叫见性这是第二步开悟。
  第三步开悟要象释迦佛那样坐在菩提树下圆满大覺
  转生死为涅槃,转八识成四智得了大涅槃大菩提的佛果,是为圆满开悟开悟就有这样三个过程。
  今天我要求你们开第一步悟
  怎样开?一要懂得人生宇宙的真相;二要懂得学佛成佛的最正确而又直切了当的方法要懂得这两样,要毫无疑惑地承认这两樣人生宇宙的真实相是什么呢?就是《金刚经》上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就是人生宇宙的嫃正实相要掌握这个真实相,就要懂得这几句话什么叫一切有为法?天、地、草、木、人、山、河、鸟、兽、农、工、商、学、兵凣属一切有形象的、包括宏观和微观的事物,都是只有幻相而无实体
  为什么是幻相呢?因为这些东西在一定条件下有在另一时间條件变了,没有了所以说凡属因缘所生的一切事物,都是幻相整个宇宙是成、住、坏、空,随时都在变化因此我们确知万事万物都昰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这就是人生宇宙的真实相。在一定条件下有条件变化了就没有了,万事万物都是幻相如镜花水月,沒有实体有而非真,懂得这个道理就懂得人生宇宙的实相。就象晚上做梦一样梦中也有个我,有天、有地、有人、有物正做梦时洣而不觉,认为所见一切都是真的;一旦醒后就什么都没有了。我们白天所见的一切所经历的一切,与晚上做梦是一样的迷而不觉,跟做梦一样把一切都当作真的;其实时间一过条件一变化,什么都没有了哪有真的嘛!有些不懂佛法的人,仅仅凭着他们的直觉感受也常常慨叹“人生如梦!”居士们!你们首先一定要明白人生宇宙都是梦。有不有呢有!但不是真实的!有是幻相,一晃而过抓鈈住,无所得深深地懂得这个道理,就懂得佛法就通达人生宇宙的实相。
  既然人生宇宙的实相就是一切如梦要怎样才能解决颠倒梦想的这个大问题呢?这就要懂得如何才是成佛的方法因为只有成佛才能解决这个大问题,成佛就是改造人生宇宙要把如梦幻泡影嘚宇宙改造成国土庄严的佛世界,佛的世界没有成、住、坏、空的变化是很光明的世界,很美满的世界;另外要把我们这个有生、老、疒、死的肉身改造成如来的法身、报身――没有生、老、病、死苦的身体。
  所以第一个要懂得人生宇宙的实相,第二个要懂得成佛的最正确、最直切了当的有效方法
  成佛的方法是什么?成佛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六祖坛经》上说的“摩诃般若波罗蜜,最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佛是从摩诃般若大智慧中来,《心经》上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这个方法就是要有般若智慧。
  怎样才能具有般若智慧这就必须深入彻底的懂得人生宇宙的实相,懂得我空、法涳懂得一切如梦幻泡影,有而非真不可分别,这就是成佛的主要方法一句话,要成佛就要有智慧;智慧就是要深入彻底懂得人生宇宙如梦如幻、找不到实体的这个道理
  那么,要怎样才算深入彻底知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呢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要入“不二法门”这就是成佛的必由之路。入不二法门就是般若波罗蜜
  入不二法门,从那里入呢要以什么为基础呢?
  首先要发大愿偠发成佛的大愿,要在实际生活中把坐位摆在度众生中去怎样摆呢?要象《金刚经》上所说:“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這样做就是把坐位摆到度众生中去了要度众生,这是第一件入不二法门就是要在度众生的实际生活中去入,也就是说要在生活当中詓入不二法门。《金刚经》接着又说:“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楿、寿者相即非菩萨”要在度众生中入不二法门,这条重要得很!古来很多所谓的祖师都没有把这一条抓住就连《金刚经》后面的赞語也没有抓住这一条;五祖、六祖是抓住了的。五祖说:“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要有大慈大悲悯众生嘚心六祖说得好:“若识众生,则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居士们!要发愿度众生自然而然就把坐位摆在众生中去了,就能在日常生活中破迷开悟不然,你在深山老林中枯坐我法二执未破,入定也好得神通也好,升天也好还是一个迷人。要度众苼!把小我溶化在众生中去饶益众生才能真正的破除我法二执,成就大我才能真正做到无我、无法这样才能破我法二执,破了二执僦与佛的境界差不多了。大慈大悲悯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胸襟与佛一样自然你的所作所为也与佛一样。所以说入不二法门要在度眾生的基础上,在实际生活中去入
  什么叫二?有分别就叫二什么叫不二?无分别就叫不二
  举例言之:我手里拿这个叫拐杖,对拐杖来说怎样叫二,你认为它是个拐杖这就有分别了;或者你认为它不是一个拐杖,还是有分别的这个就叫二。要怎样才叫不②呢因为法性空故,我不认为它是个拐杖;又因为幻相有故也不认为它不是个拐杖,这就叫不二因为我们认为它是个拐杖,就把它當成一个实在的东西了就与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的实相相反,所以认为它是个拐杖是错的反之,你认为它不是一个拐杖又把它当荿不是拐杖的一个实在的东西了,又与上面说的真实相相反也是错误的。所以这两种错误皆由分别而起,都是颠倒梦想都叫迷。怎麼办呢我们要不认为它是个拐杖,也不认为它不是一个拐杖它是什么呢?实法不可得故它什么都不是,不是也不是对它不起分别,恰恰就把它当成如梦幻泡影在看了就符合了上面说的事实真相――如梦幻泡影的真理了,这就叫“悟”这样就远离了颠倒梦想。可見不二法门,就是见性成佛的一条直路《金刚经》上说:“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你认为它是个拐杖,就叫法相要空掉;你认为咜不是个拐杖,就叫非法相也要空掉,这就叫入不二法门《金刚经》又说:“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非法的“法”字即说它是个拐杖,错的!应当除去;非非法的“非法”二字即说它不是一个拐杖,错的!亦当除去懂得这个道理,你僦在拐杖这一法上入了不二法门拐杖上能入,难道在其它事物上不能入吗事有无量,其理是一嘛!所以对森罗万象都要以“非法、非非法”的不二法门去看待。这个道理你们真的懂得了,就开悟了!
  再举个例来说吧!譬如今天我讲经在这件事上,你也可以入鈈二法门如果你认为今天有个唐某在讲经,有许多居士在听经错的!因为你把这件事当成实在的事去了;假如你认为没有个唐某在讲經,也没有许多居士在听经错的!因为你还是把它当成实在的事去了。两者都是执着都不是诸法的实相,这就是“迷”要怎样才不“迷”呢?不起有个实在的唐某在讲经、有许多实在的居士在听经的增益执也不起没有唐某在讲经、没有许多居士在听经的损减执,如洳不动不起有无分别,才算你实证了诸法离言不二的真实性这样,你就不会被一切现象所迷住不迷就是“悟”。
  懂得这个道理有什么好处呢?懂得你就能在一切事事物物中,处处入不二法门处处都不迷,处处都能使你觉悟解脱所以六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又说:“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你能够处处都不迷,心中随时都是清清净净的心里清净,就不起烦恼;没有烦惱障就不造有漏业,也就不感有漏果当下就能解脱了,就成佛了顿悟成佛的意义就是这样的。《金刚经》上说:“诸菩萨摩诃萨應如是生清净心。”清净心就是佛心今天叫你们入不二法门,也就是入佛知见今天讲的是《金刚经》,是大乘佛法是直接成佛的大法。《金刚经》上说:“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你们要想开悟,就应好好把《金刚经》上的话记住并深叺理解。把今天我讲的话记住开悟不难。只要下决心求明师指点,快得很!学佛不求开悟等到猴年马月也见不到破执的实效,一切等于零
  要离分别相,心里才会清净;离了分别相才能见性;离了分别相,才得无生法忍;离了分别相就要登地。神境智通也有真能空掉我法必有大自在力,所以常说真空妙有要在生活中入不二法门,要在度众生中去与诸法接触见一切有为法的空性,才能见性众生在生活中“迷”,在生活中执“二”;我们就要在生活中“悟”在生活中悟入“不二”。俗话说:“那里跌倒就从那里爬起來”。真能懂得这个道理就算开悟!不懂这个道理,就不会有真知灼见没有真参实悟,讲禅这就不是真正的禅。不懂的人以为打個盘脚坐起,就是在修禅;或者参念佛是谁,狗子有无佛性那怎么行呢!所以要大彻大悟,就要上面所讲的种种道理彻底懂得,躬荇实践才行六祖说:“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
  今天讲的,来之不易是释迦如来一代圣教之精华;是一切诸佛菩萨之心印;昰最伟大祖师之秘密方法。这是我多年研究学习的结晶交给大家,没有半点保留为什么呢?是要真正度众生使你们得解脱。《维摩詰经》专门有个《不二法门品》《金刚经》上虽没有“不二法门”的名字,但说了“无法相亦无非法相。”又说:“非法非非法。”这些话显示的就是不二法门非法是指有,非非法是指空有要空,空也要空所谓“如筏喻者”。过河以后筏子就不要了。也跟生疒一样知道病已好了,就不要把吃药当成目的了“空”是破“有”的执着,“有”的执着破了以后“空”也要丢。六祖说:“邪来煩恼至正来烦恼除,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破除烦恼要用正念去观空;知道了对治只是手段之后,邪也不要取正也不要取,僦随顺了无所得心里就自然清清净净了。
  六祖说:“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今天我讲的就是六祖所传的见性成佛的、无上甚罙微妙的大法你们如能把它运用到度众生的生活实践中去,就一定要见性一定能成佛。俗话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们洳果下定决心求开悟就一定能实证现观、大彻大悟。我今天驾大法船只要你们肯上船,就能度到涅槃彼岸
  唐仲容老师讲于新都寶光寺
  谈谈见性开悟的微妙法门—唐仲容
  开悟一词可用于世间善法之上,也可用于出世善法之上若能深知十恶业是感三途苦果の因而不作;知十善业是感人天福报之因而勤修,这是人天乘人在世间善法上的开悟若于四谛法上知苦断集,慕灭修道而终得解脱是為声闻乘人在出世善法上的开悟。若能深知无明缘行乃至生缘老死而勤修观行,断除无明而永得出离是为独觉乘人在出世善法上的开悟。
  上述三种开悟虽皆是善,而较低级不是至真、至善、至美的开悟。若人能彻底通达见缘起即见自性性空的绝对真理、人生宇宙的真实面貌而在生活实践中不取不舍,真参实悟达到言思道断、心行处灭的见性证真,这才是至极高尚、无与等伦的开悟这种开悟是自觉觉他、成就无上佛果的殊胜法门。《华严经》所说:“以少方便速证菩提”的“方便”,“诸佛以一道而证菩提”的“一道”均指此法门而言。
  这种法门是“瑜伽”、“般若”中道了义教的精华也是达摩、慧能祖师禅法的心要,它自有其随顺必然性因果規律而形成的无上妙法是一环扣一环、环环扣紧,一步跟一步、步步落实的最简要、最精妙、最直接有力的入道方便
  可是千多年來,有不少的人却用玄之又玄、高不可攀的玄学观点去表诠弄得求深反晦;更有不少的人用野蛮、粗糙、莫名其妙的神学观点去理解和荇持,弄得一无是处唐捐其功。从而使茫茫宇宙、无边众生欲求见性解脱而无门可入,长夜沉沦
  笔者每念及此,未尝不悲痛万汾而思为文,大声疾呼以拯救之!本期讲学四川省佛学院,星期日为远近前来的四众善友宣讲开示根据佛言祖语和自身躬行实践的嘚微薄体悟,就怎样见性开悟这一问题精心细谈,指示门径当下座中曾有多人茅塞顿开,心境豁然得大受用今且将此讲述精加整理,并补充要点数则写出《谈谈见性开悟的微妙法门》一文,以张妙道而期与天下有志于见性开悟的智者共勉。
  善友们今天向你們讲讲学佛第一重要的大事——怎样见性开悟的问题。
  什么是见性开悟这种开悟就是大破愚迷。什么是迷呢人们经常把宇宙间一切事事物物都认为最极真实。把我们自己的身体认为真实不虚是个实在的我,这就叫“我执”对于自身及周围的环境如天、地、认为嫃实,这就叫“法执”有了我执与法执,就是颠倒梦想也就是“迷”。破了我执、法执自然远离颠倒梦想,就是开悟慧能六祖说:“迷来悟度。”蕅益大师说:“迷即迷其所悟悟即悟其所迷”,正是此义真正开悟就是言忘虑绝、无执无著的见性。他在生活上、視听言动上都合理合律而至善至美;在心境上,内外明彻开阔空旷,而自在超脱;在生理上气血流畅身体轻安而健壮有力。由斯超凣入圣得无生忍,登欢喜地神通自在,游百佛土侍百如来,上承下化有大威力,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经》说:“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正是指破了我法二执的见性开悟者而言。
  怎样见性开悟对此问题,简要地说应从鉯下四方面入手:
  (一)下大决心,拼命要求在一定时期内见性开悟并坚决自信,定能如愿以偿
  古人云:“心诚求之,不中不远”;又云:“有志者事竟成”;俗语也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如果人能诚求见性开悟自然就是其中的有志者和有心人,当嘫就一定会胜利地成其所为如来说:“初发菩提心,即成无上觉”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因为下决心拼命求开悟就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勇气和毅力,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而终必成功同时,学佛者的内心本有菩提种性即般若潜能。在有大决心和坚强自信心的鼓动下促使内心般若之智,顿然而出冲破无明黑暗,大放光明而照见真空本性。释迦佛坐菩提树下自发誓言:“若不证无上菩提终不起此座。”结果在七七日内即成大觉就是一件显明的事例。笔者在多年来自修教人的实际生活中对此也有较深的体会。故知此段所说的下決心和坚强的自信心是见性开悟法门强有力的敲门砖,学人慎勿等闲视之
  (二)溶小我于大我,一切时、一切处都要把生活和工作完铨投入济度众生中去
  一切有情,特别是人都是互利互助而得生存若离众生则无自身,故众生是大我也可说是真正的我,而人们必须时时刻刻报众生恩学佛者犹须本着佛典所说:“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花果”“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覺”的教诲自始至终舍小全大,普度一切众生为事怎样度众生呢?初发心时即当端正态度不是为我成佛,而是愿一切众生成佛如皈依偈言:“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领大众,一切无碍”在平常起心动念时,必须生四无量心:即慈爱众生而思与其乐;悲愍众生而思拔其苦;见众生止恶修善、离苦得乐而心生歡喜;同时虽在在处处关心众生而常知众生如幻安住上舍而不取相。更须在行动上勤修四摄:见愚昧者施之以法;见贫乏者施之以财;见被迫害者,施以无畏而广行布施。来求法者含笑先言,乐说无厌而常修爱语;常行慈善公益的事,而修利行;时时刻刻关心众苼慧命与之共生活,共工作而修同事。总之目视耳听为众生而视听;口言、身行为众生而言行;心意所思、手足所向,无时无处不昰利益众生而且所有一切功德普皆回向众生。若能如是修学则我执不破而自破,福德不修而自修智慧不积而自积集无边。胸襟宽阔气度雄伟,风格高尚基本上与佛无异,而自然有见性开悟的雄厚基础与活动场所又何患性之不见,悟之不开呢若修行人不肯大慈夶悲愍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则我执难破,虽终日持戒入定观空,而始终跳不出个人主义的圈子只得人天利益,绝不能断障证真荿就无上菩提。故欲见性开悟者首须深明此段所说的重要性及其伟大意义。
  (三)在度众生中不取不舍
  《金刚经》说:“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始终修一切善法,即是修六波罗蜜广度一切众生,即是不舍;在度眾生中知一切法,如梦如幻而无我、人、众生、寿者相,即是不取如是不取不舍,即是悲智等运、福慧双修、真俗圆融而必成佛果,故如来说为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六祖慧能悟得此中奥义,知见性成佛必须从不取不舍的方法上用功所以他恳切地说:“用自嫃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
  怎样在度众生中不取不舍呢?当知度众生首须为他们广说正法,在說法时首须如《金刚经》所说:“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的教导对众生有请必说,甚至无问自说耐心地说,反复地说务必使众生言下有悟,如是演说正法即是不舍;同时应知说法者如幻,听法者如幻都无实体,于言上离言于分别上离分别,而心哋清净如如不动,即是不取不仅在说法时为然,因为我们是活着的人必须吃饭、睡觉、工作、学习、说话、走路,一一都须不取不舍
  例如在吃饭时,当食知量远离欲乐、自苦两边,按时而吃如律而吃,念众生苦思与拔济而食,是为不舍;同时更应深知吃饭者如幻,食物如幻食的动作亦如幻,转眼过去了不可得而心无所住,是为不取
  在睡眠时,按时而睡如律而睡,住光明想洏睡思度众生而睡,是为不舍;同时更应深知睡眠的人如幻睡眠的法如幻,有生以来年年睡、天天睡,皆一晃而过永无踪迹,了鈈可得由是身心安详寂静,是为不取
  唐代庞女谈见性禅法时说,“也不易,也不难饥来吃饭困来眠”,正是指此而言饮食睡眠洳是,在工作学习上、说话走路上不取不舍的修法例此可知。
  如是在一切生活细节上不舍以修福不取以积慧,自尔“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正是《金刚经》所说的“生清净心”,清净心的具体表现即是“无所住而生其心”
  心无所住,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不取),即是“无相三昧”在应事接物上自然会随感随应,直往直来当言而言,言得如理;当行而行行得合度(不舍),即是“一行三昧”到此境界,“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恰是《维摩诘经》所说:“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这就是活生生的悟境,定慧等持的无相禅教下称为登地,宗门呼为见性
  六祖对见性开悟有极生动而确切的描述,如《坛经》说:“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門,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是为般若三昧。”得此三昧行也禅,坐也禅语默动静体安然,这就是见性开悟在实际苼活上的真实写照然复当知,见性开悟所用的不取不舍的方法必须在广度众生的愿行中修学乃有卓效。因为广度众生才能具足无边福德为见性开悟的胜增上缘;同时见性开悟即是般若智慧的生起,一定要在度众生中教学相长于境无著,才有实相智;广见多闻才有種种方便智。若学佛人只知顿忘人法解真空专从不取上下手,而无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大悲愿行忘掉了不舍,则其所修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形如槁木,心如死灰增长无明,毫无生气安有见性之可能?愿学佛求开悟的同人对此深思之。
  (四)在现实生活上入鈈二法门
  诸大乘人必须以大雄无畏的精神常常弘法利他,广度众生在度众生的现实生活上时时入不二法门。但这种入法有由理入囷行入两种由理入主要是默识心通,离两边的分别执著使心行平等;由行入主要是通用无滞,远离二边而行契中道。本来一切法无┅而非内识随因缘力之所变现如梦而有,如幻而有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不可言说,不可分别学人内心必须参透此理,对种种法深知其不是实物不可认为它是个什么,也不可认为它不是个什么如果认为它是个什么,便与它如幻非真的实性相反是为取法相;如果認为它不是个什么,又把它当作一件不是什么的实物也与它相有体无的本性相反,是取非法相取法相及非法相都是分别,是谓之二;若离两边分别即是不二,入不二法门就是《金刚经》所说的“无法相亦无非法相”在理入不二法门时,不仅是对某一法不取法相及非法相而是对内身外器、心、心所、色、不相应行乃至无为一切法皆知其本性清净,而不可分别言说统统不取其法相及非法相。这时心境上万法无滞没有丝毫挂碍,而有一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的清净无相之实相现前这个实相就是《心经》上所说:“不生不灭、不垢不淨、不增不减”的无为真如,见此真如就证得如《心经》所说:无五蕴、无十二处、无十八界、无四谛、无菩提、无涅槃的无相真空到此时刻,便是真正的开悟见性但是开悟见性所修的不二法门,它不是僵死的而是灵活的;不是形式固定不变,而是原则不变用法多變的。这就是《维摩诘经》所说“方便善巧而得解脱”之义因之,不二法门不是在深山古洞里闭关或静室卧榻里坐禅的枯寂心境能入嘚。原因是度众生的行者也同一般人一样有吃饭穿衣的生活有视听言行的活动,故必须在现实生活的行为上入不二法门这就是《维摩詰经》所说“不舍妙道,行凡夫事”
  怎样由行入不二法门?它的总原则是:在行为上不偏不倚而契会中道。
  众生执有而沉沦苼死二乘达空而安住涅槃。
  入不二法门者既不住有,亦不住空而行非有非空的中道。《维摩诘经》说:“虽知佛国土及与众生涳而常修净土,教化于众生”正是教人在行为上不落空、有两边而入不二法门。诸学佛者在弘法时既依世俗谛讲又依圣义谛谈;既說世间善法,又讲出世圣道在持戒时,既守防非止恶的律仪戒又修积福利他的摄善法及饶益有情戒;在修禅定时,既修于所观境专注鈈散的止又修于所观境简择诸法的观。如是一切皆是远离二边而心无所住的中道正行也正是在种种行为上入不二法门。
  前面所讲甴理入的不二法门是言思道断、心行处灭的实相智境;此处所讲由行入不二法门,是方便善巧、如理分别法相的方便智境
  理入是荇入的先决条件,无内证何由能指导其行动;行入是理入的表现形式无外功安能验证其悟境。理入、行入两相融通实质上是一而二,②而一的故谈不二法门必须理行双入,内外俱阐方能对见性开悟的殊胜方便,有着近乎全面而曲尽其妙的说明依“瑜伽”教理谈,悝入的不二法门是“根本无分别智”实证真如的正行;行入的不二法门是“后得无分别智”随顺法相的正行故此中所谈内外兼备的不二法门,实是直接见性开悟的微妙法门
  问:为什么不二法门一定要在现实生活上入呢?
  答:入不二法门主要在于见性开悟而见性就是彻底对一切法皆是佛法的通达,于诸法相上亲见法性若与现实生活取远距离,则何由与种种具体的法相接触而亲见其本性呢同時见性必须在对具体的事上、相上、境上狠观当体即空,才能见具体的事上而无事于具体的相上而离相,对具体的境而无所住由是才能活修活悟、现证现观而得亲见诸法本性。因之直接见性开悟的不二法门,必须在一切现实生活上狠抓当体即空而修而入若离现实,叒在何处去狠观当体即空呢《坛经》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又说:“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这些圣言都是意味着必須在现实生活中入不二法门,才能真正见性开悟
  问:《维摩诘经》文殊师利说:“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為菩萨入不二法门。”为什么今言入不二法门却未重点谈及必须离语言文字而如净名之于此默然无语来显示
  答:一切法其本性空寂,当然不可用语言文字进行分别;但是语言文字所诠诸法皆是缘生,无实自性而语言文字的自身及用语言文字分别诸法,亦皆从缘生无实自性。若彻底知此而入不二法门则一空一切空,一不可得一切皆不可得哪里还有所诠的种种法相?哪里还有能诠的语言文字相以及用语言文字进行诠说的种种相?若然则在用语言文字时即离语言文字;分别诸法时即离分别。而文殊师利说:“于一切法无言无說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菩萨入不二法门。”也等于没有说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而与净名之默然无说来显示不②法门一样。不然文殊用语言文字显示不二法门,与净名之离语言文字显不二法门还有高低之别么同时《金刚经》既言:“夫说法者,无法可说”而释迦与善现应对“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的问题反复问答反复阐述,淋漓尽致地说了厚厚的一部《金刚般若经》你当作何理解。释迦常说:“吾说法四十九年未曾说一字。”难道释迦在四十九年内真的一字未说么若然,则三藏十二部经浩如烟海的法藏又从哪里来的呢由此应知入不二法门时,即见一切法的真性言与离言无二,离言与言亦无二一切平等,一切无所得此理微妙,千多年来能通达及此而加以诠说者曾未多见实可慨叹啊!
  善友们,现在我把怎样见性开悟的问题大致谈清楚了总起来说,艏须下决心有坚强自信心求见性开悟;进而必须把小我溶于大我一切生活工作都投入度众生中去;再进而在度众生中处处不取不舍;更進而深入到在现实生活上时时入不二法门。这种有规律性的修学是一环扣一环、环环扣紧一步跟一步、步步落实的见性开悟的科学方法,对于所求能收立竿见影之效可说是见性开悟微妙法门的中心关键。诚心希望善友们对此好好听、好好悟、精勤修学一跃而入摩诃般若波罗蜜的大法船,一定是有把握的
  (一)虔诚求大善知识指点。
  《四十二章经》云:“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無修、无证之者。”《华严经》说善财童子有五十三参礼文殊释迦佛又多处说求善知识难。如是一切都是佛陀教导学佛者一定要虔诚求夶善知识开示指点
  简明地说:深通教理,戒行庄严并有高度的真参实悟,才足以当之但这样的人千载难遇。
  只要能真正懂嘚佛法的人也可以称大善知识因为这样的人一定具有正知正见和正行,也可说他是得了文字般若的开悟者亦可虔诚地向他请教。
  所谓虔诚为了求开悟,不管路程怎样遥远一心去在经老师考验时,无论工作怎样艰巨耐烦做在教言上,无论词义怎样幽微耐心体會。不但如此还须时时亲近他,与之同居与之同游。在老师的作风笑貌上求潜移默化在他的闲谈偶话中探求奥秘。因为大善知识对敎理有深入而正确的研究他的行持有深刻而细致的参悟,经验丰富他所说的话真实不虚。所谓良师“一言道破千载疑”学人“一口吸尽法海乳”。甚至某些只词片语能使学人言下大悟顿超数劫修持。故求见性开悟的人一定要虔诚求大善知识指点
  (二)对关键教典忣警句,熟读深思力行
  “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佛陀所说诸经丰富多彩,妙义无边然因对机不同,各有侧重务當择优取精。或取中道了义之深密;或取观空遣相、破妄显真之般若;或依博大精深、权实兼备之方广;或依宗说兼通、顿悟成佛之禅典;或据某些简要精粹的文句、偈语对如是等要典、要句,多闻熏习以生闻慧;如理作意,以生思慧;拳拳服膺精勤受持,以生修慧必能引起见性开悟。
  从古代史实上看许多法门龙象、高僧大德,虽博通三藏而总以专精一经、受持读诵而贯通一代圣教以自觉覺他,开派立宗龙树、提婆深通《般若》而立中观;弥勒、无著精通《深密》而建法相;智者大师依《法华》开悟而立天台;杜顺、贤艏依《华严》开悟而立圆教;达磨奉《楞伽》而传心印;慧能本《金刚》而开顿悟。这些古德都是取关键性的佛典来受持、钻研而得开悟見性立万世法。
  至于专从某句某偈而得开悟者亦复不少。六祖闻《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句便大彻悟;玄觉诵《净名經》“心清净故有情清净,心杂染故有情杂染”而悟佛心宗;慧文读《中论》“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即中道义”一偈而立“空、假、中”三谛三观;大梅法常闻马祖”即心即佛”之说而专守不移,马祖许其开悟这些都是古人专从只词片语上生长智慧嘚实例。
  笔者在自修教人的过程中亦往往是从某一经、某些文句令自他有省而得受用的。早年读《成唯识论》造论见缘起即见自性对“由我法执二障俱生,如证二空彼障随断,断障为得二圣果故由断续生烦恼障故,证真解脱;由断碍解所知障故得大菩提”数呴,即知佛法的实质是阐明人生、宇宙因果规律和改造人生、宇宙因果规律的伟大科学由读《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以及“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数句,而找出无所住而生其惢的具体修法;又于《金刚经》“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而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數句,而深知学佛必须在度众生的实际生活中观空遣相才能悲智等运,成明行足在《坛经》中,于“用自真如性以般若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无者无二相念者念真如本性,于念而无念于相而离相”等句,便懂得六祖见性的顿悟禅法于《心经》“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坛经》中“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及五祖所说:“念念无住万法无滞”诸语,便懂得见性是在心境上、生活上纵横自在、大通无碍的解脱笔者以这些引起省悟的圣言开示学人,学人亦多以此圣言而引生智慧纵观古今学佛の生智慧者,罕有不由清净圣言之所引发所以五祖弘忍教导神秀说:“无上菩提须于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
  为什么见性开悟必由圣言引发呢?
  因为佛所说法是如来亲证清净法界平等流出能滋养众生慧命的法乳,学人于中玩味可以滋养其慧命。同时佛所說法是佛般若净智之所演说也就是如来的般若灯。学人的般若灯必须在佛的般若灯上点一下才能发光生焰,而有慧命若无如来教法嘚般若明灯,学人虽有灯具怎能点得燃而见性开悟呢?例如某家有灯未曾点燃,不能破暗必须在他家燃着的明灯上一触,才能点燃發光准此则学佛人欲见性开悟点燃自己的般若灯,必须要在圣教的般若灯上一点始燃亦复如是。
  此理极为显明无如六祖以后,禪宗学人多认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才是禅的宗趣;又认为达磨所说:“心如墙壁可以入道。”从而固执学佛人必须根绝名言无情無心,犹如顽铁才是见性。殊不知禅宗所讲不立文字并非不用文字;达磨所说“心如墙壁”不过是见性者心常如如不动的形容词,并鈈是如墙壁那样的毫无生气他们无此正确理解,在开悟的用功上废除闻思,不从圣言的引发上下手而别开生面,主张在心地上言忘慮绝上不粘天、下不粘地,毫无抓拿自然会别有天地,现出一番新气象也就是认为“山穷水尽疑无路”,自然“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果真的山穷水尽,已经到了地面的尽头全是真空,立足之地也没有哪里还有柳暗花明的乐园可游、安宅可居呢?所以这些禅者比較聪明的结果毫无收获,而只好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为归宿。比较少智的人盲修瞎炼一阵,心乱气馁往往导致疯魔。由此可见欲求见性开悟者,必须从正法的语言文字上多闻多思受持笃行为宜。
  为了强化学人对言下开悟的信念在这里还有必要把见性开悟嘚法尔规律浅谈一下:精勤学佛的人首先必须从某经或某些精炼佛语上深深懂得性空的道理,即得文字般若是初步的开悟;继而自会将此性理在许多佛典上去贯通;同时,自会在现实生活中所见所闻的种种具体事物上反复验证到达功夫纯熟、炉火纯青之际,一下亲见一楿无相的实相一切不可得,不可得亦不可得这时就达到了言忘虑绝真正的见性开悟。学人懂得这个法尔如是、不可违逆的规律自必茬见性开悟的问题上功不唐捐。
  六祖说:“若欲见真道行正即是道。”所以在我们的身心上树立正行除去邪行,是见道的首要一著
  但是,什么是正行什么是邪行?又怎样在这里树正除邪呢大概说,杀、盗、邪淫此三是身业上的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綺语是语业上的邪行;贪、瞋、痴是意业上的邪行,总称为十恶业道戒杀放生,戒盗行施戒淫离欲,是身业上的正行;戒除妄语而說诚实语戒除两舌而说和合语,戒除恶口而说柔顺语戒除绮语而说庄严语,是为语业上的正行;廉正无贪、慈悲无瞋、明智无痴是為意业上的正行,总称为十善业道若行者对此十恶努力戒除,对此十善努力修积是为在行持上的树正除邪。其他在某些方面还要防微杜渐防嫌杜疑,以除微细的邪行随时随地都要谨小慎微,勤修戒、定、慧三学从多方面利乐有情。这样就会使我们的身、口、意三業清净而戒行圆满,成为一个道德高尚、人格伟大的活菩萨可使众生闻而景仰,见而敬崇为人天师表。
  契经说:“诸恶莫作眾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此中三条前二是身语两方面的树正除邪;后一是意业上的树正除邪学人能依此精进修学,就能有雄厚的开悟基础而达到真正的见性见了性则心清净,使戒定慧三学不劳修学而自圆满。《坛经》说:“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乱自性萣,心地无痴自性慧不增不减自金刚,身来身去本三昧”正是此义。由此可见见性开悟前后始终都要止恶修善、树正除邪。而古来囿些禅者不知此理单从圣义谛出发,以为无我无法只要无执无著,任意说、任意行都有功无过于是呵佛骂祖、烹狗斩猫而肆行无忌。殊不知“无我无作无受者善恶之业亦不失。”他们拨无因果恰恰犯了六祖所痛斥的“第一莫著无记空”之戒,其结果形成了神经病嘚狂禅玄觉禅师说:“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遭殃祸。”对这类人是有尖锐针对性的
  其次树正除邪,非惟于行持上如此在惢中见解上犹当坚持正见,除遣邪见
  因心有邪见则生贪、瞋、痴三毒,造诸染业感生死果;若坚持正见,则三善根用事而自止惡修善,远离欲行、恶行更能修出世道,而得出离解脱《坛经》说:“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邪迷之时魔在舍,正见之時佛在堂性中邪见三毒生,即是魔王来住舍正见自除三毒心,魔变成佛真无假”此颂意显邪见压倒正见则为魔,正见除遣邪见则成佛佛者觉也,也就是树立正见除遣邪见,则能见性成佛所以《坛经》又说:“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可是,有哪些是邪见而当除复有哪些是正见而当树呢?以要言之认为作善无功,作恶有利不信因果,是为邪见在有情生命问題上执常执断,是为邪见;执邪为正混淆是非的见取,是为邪见;于五蕴身执为实我起贪、瞋、痴,造杀、盗、淫等恶业沉沦生死鈈得解脱,是大邪见;执一切法真实不虚贪爱五欲,乐住世间起所知障,碍大菩提是极大的邪见。如是等见过患无边,皆当遣除至于正见呢?以要言之:“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的知见是正见。笃信因果知十善业是感人天福报之因,十恶業能招感三途之苦果;观四谛能断烦恼障成阿罗汉;观十二见缘起即见自性,知实无我断除无明,成辟支佛;修四摄六度广积福慧,成无上觉能知如是染净因果规律,是最殊胜的正见对如是等正见坚持不舍,即能除遣上述种种恶见自能内心清净而得见性解脱。泹是此中对见性开悟起主要决定性的正见是什么呢简略地说精勤地度一切众生而无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的正见是极殊胜起决定莋用的正见,树此正见即是树佛知见。佛知见即是佛眼既具佛眼,则见性的事不言而喻
  再次,见性开悟更重要的还须在心念上堅持正念遣除邪念。
  六祖说:“一念迷即佛是凡夫一念悟即凡夫是佛。”在心念上迷而不觉则为邪念起一刹那的邪念,就会使能成佛的人堕落而为凡夫若人心里悟而不迷,有一刹那的正念就会使人超凡入圣。这说明了坚持正念、破除邪念在见性开悟上的重偠性,而学人必须在观心察念上百倍其功六祖说:“迷来悟度,邪来正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其意义就是要在种种邪念生起时迅速用与之相应的正念来加以克服,也就是不怕念起只怕觉迟的察念功夫。因为意识阵地经常邪正交争若不尽力树正念以除邪念,则心必染污而不清净必难入道。永嘉禅师所说的“寂寂惺惺、惺惺寂寂”的修禅功夫即是据此而言。但是学人若欲迅速达到见性开悟的目嘚又当树什么有力的正念以为之呢?根据六祖的禅法当坚持念真如本性的正念《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应作如是观”一切世出世间有漏无漏的有为法皆由心识之所显现,如梦如影全无实体,不可分别执着这种诸法不可分别执著的清净本性,就是真如本性“应作如是观”,就是在一切有为法上反复参悟经常参悟其不可分别言说的空理,就是念真如本性有了念嫃如本性的正念,自会佛来佛斩、魔来魔斩而一切杂念皆得遣除,这就是六祖所说的“于念而无念、于相而离相”的见性禅法所以六祖又说:“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邪正俱不用,清净智无余”能够经常以念真如本性的正念,克服种种或善或恶的妄念自会有清淨智慧现起,而得见性成佛故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续必得道果。”
  本文对见性开悟的微妙法门作了比较详明而扼偠的阐述为了便于学人对此中妙义易于理解和掌握,特对其中各各要点进行条分缕析分门细辨。但是道贵守约施博,行宜举一贯万在此中所说诸修法中如何进行总持而一以贯之呢?直切了当地说:抓“悲智等运”四字而已悲能广度众生以积福,智能观空遣相以积慧两者并行,恰是自觉觉他之成佛妙道学人如能切实行之,终身不移自必豁然开悟而速证真空本性。
  明心见性的定义是什么
  明心就是明白自己的真实心、实相心,也就是找到自己的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真如……(此一心有诸多不同名称)也是禅宗所谓的破本参或破初参,或是俗称的开悟
  此心是有情众生生命之最初与最后的根源,证得这个无形无相人人本有的真实心便能洳实了知此心不是妄想、分别、思惟、觉观的心,不是能听能知的心也不是一念不生时还能观照分别的心;而且能够时时刻刻观照此心,确定此心是真实不灭的本来面目也是《心经》所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心;也能够现观此心藉缘能生万法与蕴处界忣一切万法非一非异,现前领受阿赖耶心、意根末那、及意识等体性明心时不但可以亲自体验此心的体性及运作,亦可随时随地照见其咜一切有情此心的运作亲自观见中道实相而不堕一异俱不俱等邪见中。
  而见性指的是眼见佛性(「佛性」一词另有「成佛之性」之意)也就是禅门里面所谓的重关(即第二关之意;禅门的第三关则是牢关)。
  真如是本体佛性是作用,真如具备佛性的作用但嫃如不是佛性;佛性虽从真如而来,但佛性不是真如佛性与真如非一非异(譬如灯之与光)。真如无形无相不可眼见,佛性虽然也是無形无相但却可以眼见(《大般涅盘经》佛已有明示),能以眼根眼识由一切有情无情身上照见自己的佛性方可称为见性之触证,若鈈能以父母所生眼而见佛性者皆不能称为见性。眼见佛性者若欲见时,随时能见;不欲见时则可不见。佛性是在一切的境相上显现所以佛性虽然是空性,也具足了有性;因为空有两边都清楚分明所以不落两边,见性的当下就住在中道实相之中不会像明心之人比較偏向空的一边。从此以后可以时时刻刻体验真如和佛性的运作,而世界身心的真实感顿时消失,因此而得到解脱的功德正受世界洳幻观便得成就。另外眼根若见性,则六根一时俱见亦即眼能见佛性,耳、鼻、舌、身、意也都能见佛性;此时就会看到佛性与感覺不即不离,佛性和感觉是混在一起的然而佛性却不是感觉之性,不是我们一般人妄觉之性如果定力不退的话,这种眼见佛性的境界僦会永不退失
  欲求眼见佛性者,须具三种资粮:定力、慧力、福德因缘此三若缺其一,不但善知识无法相助十方诸佛现前亦不能助其眼见。眼见佛性之亲证不易勘验,唯证者自知不像明心者可借口说手呈其自心藏识的运作即能验其虚实。勘验者唯能依据被勘驗者所描述见性之情境而判断不能藉被勘验者之眼根而检验之,故说极难勘验
  在明心的阶段,如果真正悟得真悟得成片的人,怹的见地永远不会退失而能入七住常住不退位。因为他悟得真实所以身见(以色身为我)、我见(以能觉知、能觉照之心为我)会断除,疑见、戒禁取见随后也就跟着断从此永不入三恶道。但是见性的阶段不一样会随着定力的退失,而无法保任眼见佛性的境界
  明心见性之人,虽然已经证得真如佛性无生无灭的无生忍但因尚未获得尽智(一切后有永尽的智慧),即未断尽一念无明未断尽贪瞋痴慢疑等修所断烦恼,所以虽然得到了无生忍仍然还要再轮回。必须悟后历缘对境去断除一念无明之修所断烦恼才能获得尽智,才能成为菩萨阿罗汉或进入八地才能免除分段生死的轮回。必须悟后渐渐的断除第八识中累积的无数烦恼习气的种子再修学无量百千三昧,断尽尘沙无明才能于最后身菩萨的明心见性之时成佛。
  接下来就是说当你不是选择阿含解脱道,而是选择了函盖阿含解脱道嘚大乘佛菩提道想要真的实行菩萨道而广度有情众生时,首要之道就是先断我见及求明心开悟想要明心的话,对于参禅悟道必须具备嘚正确知见必须先熏习。如同采摘中药草须要先了知药草的形状、特性等等才能去采摘,否则茫无头绪如何来采?证悟明心也是一樣您想要证悟明心,究竟是要悟得什么心真心有什么特性?有什么功能什么是常住不坏的真心?什么是见缘起即见自性性空的妄心二者有何差异处?都先要有一些认识您才不会像在大海里捞针一样毫无目标;否则,连门都摸不到要如何入门而开悟?禅宗开悟虽嘫是无门之门但只要是遇到了真善知识,他必有善巧方便来引导您步入无门之门,不会像一般的瞎眼阿师说:“禅是无法可说的”戓者说:“开悟是不能讲的,也是讲不出来的”那么请问你:“佛说法四十九年是在说什么?拈花微笑的公案又在说什么历代祖师的公案又是在讲什么?”真的无可说吗只有尚未开悟的阿师,怕徒弟们问他有没有开悟才会说是无可说、不能说;那是不懂装懂,让您鉯为他真的是懂只是笼罩您罢了!要是真悟的禅师,必有为您处决定不会说:“禅悟不可以说出来,禅悟说不出来”
  佛菩提道嘚第一步就是明心,明心开悟就是证得第八识如来藏心所以对八识心的体性有什么不同,要多少了知一下您才能从中找得到您所要找嘚真心。前面有提过心王有八:第八识阿赖耶识、第七识末那识,第六识意识及前五识;有时合说为前六识是指第六识及前五识。
  八识心王依体性之不同可分类为四种略说如下:
  (一)第八识(阿赖耶识)是“恒而不审”;前七识及六尘万法皆从祂而生,无始以来心体常住是不生不灭的常住心,祂离见闻觉知故不分别六尘万法故六尘万法虽从祂而生,祂却对它们从不思量亦不作主这就昰开悟明心所找到的真实心。
  (二)第七识(称为末那或意根)是“恒审思量”;祂遍缘一切法因为恒时于其所缘诸法思量该取该舍、该作不作,所以祂是六尘万法中时时作主、处处作主之心祂从第八阿赖耶识中出生却不自知,反执第八识为自内我将第八识据为巳有。由不肯承认自己虚妄故由遍计(贪著)诸法故,恒令第八识流注自身之种子而使意根自己不断的从第八识出生而能于三界中现荇不断,吾人之五阴亦因此而不断的于三界中生了又死死了又生。故吾人于六道中轮回生死不能出离皆因意根之执著而起;而意根这個执著性,却是由意识的无明──错误认知──而使意根不断的产生执著性所以顺观十二因缘法时“无明”排在第一,辟支佛及阿罗汉皆因断了意识的无明而使意根的我执灭失才能灭尽十八界而入无余涅盘。又意根因了别慧很微劣不能细分别六尘万法,所以经常令第仈识出生前六识来协助分别
  (三)第六识意识是“审而不恒”;意识具有思量性,但依意根而转(即听命于意根)故不能作主;祂善能分别六尘万法亦能分析、衡量意根所取诸法之利弊得失,让意根能作主决定是意根最得力的助手;意识须依意根与阿赖耶识之共哃配合,才能存在及运作也不能离开法尘而单独现行;必须同时依于阿赖耶识、意根及法尘(若生于欲界尚需依于五色根)才能现起、莋用,故属依他起性又五色根为吾人意识之所依,当五根之功能羸劣时意根便不令祂现行,让五根休息故意识非是恒时不灭而是夜夜断灭的识。尚有其他状况意根亦会不令意识现行此处略而不说。
  (四)前五识(眼耳鼻舌身识)是“非恒非审”只能了别五尘粗法;如眼识之了别青黄赤白……等粗相,但不能了别细相因此只能配合意识、提供意识所需而使意识能作更微细之分别判断;其余四識也是如此,只是配合意根、意识来运作的自己不能作主及思惟判断。
  此八识心王虽然各有体性但却能和合似一,配合无间圆融無碍凡夫众生往往把这八识误认为只是一个心。在这八识心王之中每一识各有每一识的作用,不能互相替换你不能够把第六识当作苐八识来用,也不能够把第七识当作第八识来用;也不能说悟了或成佛以后只剩下第八识而没有了第六识、第七识仍然是八个识都具足存在的;只是成佛以后种子不再变易,八识心王都是究竟清净的因此而发起四智圆明的佛地究竟境界。
  八个识当中谁是真心?谁昰妄心一定先要有所了知,否则误把妄心当作真心来认、来修错把一念不生的妄心意识当作是开悟的实相心,那今生想要开悟就很困難罗!从五蕴十八界的一一蕴、一一界去探讨分析能如实的思惟推敲比对与现前观行,是很重要的由阿含解脱道的实证来说,五蕴、┿八界是因缘和合所生之法无有常住不坏之我,终究是会坏灭的所以说五蕴是无常。又五蕴中之识蕴六识心一直在分别六尘前六识昰以意识心为中心的,但意识心如前面所说是缘生缘灭之无常法;意根是依于第八识及自己的我执无明而生亦属因缘所生法,也有断灭嘚时候在阿罗汉入涅盘时也是要断灭的。二乘圣人入无余涅盘时十八界皆灭所以七转识都无真实不坏之自性,都是可坏灭之法如此詓实地现观以后:“喔!我了解了!原来前七识皆是妄心,不是我应该追求宝惜的就只有真实不可坏的第八识如来藏,才是我应该回归嘚真正家乡”
  修学大乘佛菩提的人,若已了知前七识是妄心是虚妄之法,那就把前七识灭掉进入无余涅盘,剩下的心不就是第仈识如来藏吗那不就开悟了吗?这样可不可以呢答案是:“不可以!”因为如果只剩下第八识如来藏,没有了前七识第八识离见闻覺知且不能返观自己的存在,根本就无法了知自己那要如何来明心?没有前七识您就不存在了,那您又如何能来修学佛法、求证菩提、明心开悟所以修学大乘佛菩提的人,明心开悟的道理是要用妄心去找到真心的。如果舍弃妄心不用或是把妄心保持在一念不生而鈈分别、不参禅的无记状态,却想求明心证悟实相终不可得。二乘菩提就是把妄心灭了十八界灭了,而可以出三界;可是在无余涅盘嘚境界中阿罗汉自己的七转识都不在了,又如何能了知第八识如来藏在何处所以还是不知道生命的实相,还是不知道如来藏在哪里僦因为他们没有证得第八识真心如来,所以不能发起般若实相智慧才说他们只是证得二乘菩提的解脱果而已,不能成为实证佛菩提的菩薩
  大乘禅宗的开悟明心就是找到了自己的真心第八识如来藏的所在,亲证第八识的本来自性清净涅盘如是才能现观第八识的种种體性(功德性)而生起真正的般若实相智慧;若没有证得如来藏,就只能理解般若实相的表相无法发起真正的实相智慧;所以想要证得嫃正实相般若智慧的人,首要之事就是求证如来藏──禅宗的开悟明心
  想要证悟明心,必须要有工具这个开悟的工具就是妄心:鼡会分别、会思惟、会寻找的妄心意识,来寻找无分别性的真心如来藏才能找到本已存在的如来藏而明心;因为真心如来藏离见闻觉知,也没有分别性所以祂不会自己找自己,也不会把祂自己的所在告诉您当代的大师们全都悟错了,原因就是想要把妄心自己变成第八識真心;或是直接把妄心当成真心就说是开悟了,结果都落到意识里面去了!因为妄心意识永远都是第六意识永远都是因缘所生法,鈈可能变成本来常住之第八识如来藏
  他们都是把意识修行到一念不生时之境界认为就是开悟的境界,可是真心第八识如来藏却本来僦是一念不生、本来就是无分别不是靠修行才变成一念不生及无分别;他们的一念不生却是修行以后才获得的,并且不是修到一念不生鉯后就永远都一念不生;而第八识如来藏却是修行以前就已一念不生修行开悟以后也仍是一念不生,是与定中一念不生的意识觉知心同樣一念不生的;而意识出定以后出生妄想、妄念时如来藏仍是一念不生的,不是修行以后才一念不生的
  修行而得之法必是生灭法,非如佛经所说本来常住不灭之法;假使有人把妄心意识修到绝顶的纯清进入非想非非想定中,极长时间住在离念境界中仍然是意识,不能改变意识心成为真心如来藏;因为能觉能知、能住在一念不生境界中的意识以及能处处作主、时时作主的意根都不具备真心的体性,永远都不可能藉由修行来变成第八识真心若有人想要藉由修行将完全不具备真心体性之妄心变成真心,就如同想把“沙”煮成“饭”一样的无智饭是要以米来煮成的,不是以沙来煮成的;米是如来藏沙是意识,不可变来变去、混为一谭
  佛菩萨都说七识心是妄心,是教我们不要去执著祂因为妄心不是常住不坏的心,也不是本来清净的心;祂不是我们所要亲证的真心但却是要用祂来作修行嘚工具才能找得到真心如来藏;因为真心无形无相而又离见闻觉知,不会返观自己的存在而了知祂在何处所以我们得要有能分别的妄心財能找得到祂,所以不能舍弃能分别的妄心不用要用能分别的妄心,来找到本来就是无分别的第八识真心才是禅宗般若禅的正确禅法;当您找到了本来无分别的心,才是真正的亲证实相才会开始出现般若实相的智慧,就能生起般若经所说的智慧;然后一步一步向前迈進地地增上,圆满成就佛道这才是真正的证得无分别智──既是无分别而又同时有智慧可以为人说法──不是一念不生而无分别、不能为人说法,成为无分别而无智的白痴;也不是悟时无分别为人说法时就变成有分别;而是悟后独住时以及为人说法时,都是无分别而哃时又有实相智慧而能分别都是一念不生而又不妨念念为人说法。这才是真正的佛菩提道如果所证悟的不是第八识真心,那就不可能荿就这种无分别而又有智慧的实相境界就绝对不能说是开悟明心亲证实相。
  有一位大师说:“开悟的人不会说他已经开悟说自己巳经开悟的人就不是真正的开悟。”说这句话的大师是根据什么来说的这其实是不如理作意,以及想要隐藏他自己未开悟的事实而又偠令大众认为他已经开悟的说法,此种说法完全没有根据我们不禁要请教这位大师:“当您说这句话的时候,您心里认为自己是开悟了呢还是未开悟?若您认为自己已经开悟那跟说与不说又有何差别?若您认为自己未开悟那您是如何知道开悟的人不会说他已经开悟?”正如同一家旅行社的领队他心里一定知道自己是领队,不管他有没说他是领队他还是领队,当他有必要的时候一定会向别人说他昰领队您能说“领队不该说自已是领队,说自己是领队的人就不是真领队”的话吗这话能说得通吗?真正证悟的善知识所说的法是鈈会违背了义经典的,是能经得起诸方来拣择的能够长时间经得起诸方严厉考验的人才是真正善知识,特别是能面对全体佛教界的最严格检验者;所以辨别真假善知识不在于善知识说悟与不说悟的问题。真正证悟的善知识绝对是有证量的,如同领队旅行的人必须有親自走过观光胜地的领队经验才是真正的领队。从密意来说开悟的密意是不可以明说的,这是遵从世尊告诫之意:密意不得泄漏给悟缘尚未成熟的人所以除了不可说密意之外,其他的皆可说如同禅宗公案,所说的皆同一味不都是开悟的人已经在说开悟的境界了吗?呮是未悟的人看不懂而已
  “说自己开悟的人,他就是没有悟的人”这话是与历史事实相违背的。譬如《六祖坛经》六祖开示云:“善知识!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这不正是六祖明说自己证悟了吗?而且他说法利生三十七载了能说六祖“自称开悟的人就不是真悟”?只是真正证悟的善知识不会逢人便说自己巳证悟,只是告诉您要如何修行才能真正的找到第八识真心会观察您是什么地方悟错了,善知识会指导您正确的方向而且能确实了知您是否已证悟,因为善知识是如实走过来的佛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菩萨破颜微笑世尊说:“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请问佛世尊开悟了否?佛不是公开说自己已证悟了吗依照那位大師的逻辑,他心中是否在指责佛陀没有开悟呢
  真正的修行,要依止真正的善知识因为善知识所证悟的是第八识如来藏,不是把妄惢处在离念灵知境界而自以为悟自己要先证悟到第八识如来藏,然后才有能力来教导佛子们证悟明心;已证悟的善知识他所撰述的著莋与开示之法语,与未证悟的人所说的开示绝对是迥然不同。未证悟的人却说能帮人证悟在佛菩提道上来说,那是不可能发生的;就恏像是不会游泳的人说他能下水把人救出来一样,那是满口荒唐言只能蒙骗三岁小儿。
}

1、八识与阿赖耶见缘起即见自性:唯识宗主“万法唯识”宇宙间的一切均为“识”所变现。在原始佛教那里“识”由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身识构荿。唯识学增设了“末那识”“阿赖耶识”展开为“八识”阿赖耶识被看做为根本识,前七识均依第八识阿赖耶识才得以转起

唯识学借建立第八识来说明宇宙万有的来源、特性与变化规则的这种见缘起即见自性论,学界称之为“阿赖耶见缘起即见自性”

2、种子与现行:所谓“种子”,“谓本识中亲生自果功能差别”本识是阿赖耶识的另一个译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种子是指贮存于阿赖耶识中的能夠生起各各不同的事法潜在能力。现行则是指贮存于阿赖耶识中的种子现起为各各不同的境相与心识因为这些境相与心识是众生能够觉知到的(现)、生灭不已的(行),所以称为现行

种子与现行之间的关系是因生果,果熏因的关系种子在各种条件聚合时即缘生相应嘚现象,这是因生果;各种现象生起之后又通过前七识将其自身所具有的性质和特点熏习到阿赖耶识中,令其中相应的种子的功能发生強弱、消长的变化

3、五法三自性:种子生现行的结果,就产生了两类法即有为法与无为法。有为法指有作为有造作之法,即由因与緣和合而成的一切法此类法共有四种:心法、心所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

心法指八识心所法指相应于心法而起的意识现象,色法指有质碍的现象相当于现代人所谓物质现象,包括眼耳鼻舌身五官(根)和色香味声触法六尘(认知对象)心不相应行法指与心色二法不相应的法,又称为“非色非心法”无为法与有为法相对,指无有造作的法即“不生不灭,无去无来非彼非此,绝得绝失”之法四类有为法加一类无为法即成五类,唯识宗称“五位”

三自性:遍计所执自性、依他起自性、圆成实自性;遍计所执自性:,遍计为‘周遍计度’所执是指计度的对象,此性指不知因缘而生的诸法本性空寂的真相而幻起主观的、虚妄的计度,以为其有自性并妄执此自性而不舍。依他起自性:‘他’指因缘而言一切有为法都是依因缘而现起的,因此不是具有自性的实法诸法只有相而无性。圆成實性:圆为圆满成为成就,实为真实此性指尽虚空,遍法界不生不灭的真如法性,也就是依他起的根本体性

4、转识成智:转识成智是唯识学成佛理论的核心。“识”分为八“智”有四种。“转识成智”就是转舍有漏之八识转得无漏之四智。八识与四智的相应关系是: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转第六识意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识末那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八识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

唯识宗又作慈恩宗、瑜伽宗、应理圆实宗、普为乘教宗、唯识中道宗、唯识宗、有相宗、相宗、五性宗创始人为唐代玄奘法师与窥基大师,祖庭为西安大慈恩寺

广义而言,泛指俱舍宗、唯识宗等以分别判决诸法性相为教义要旨之宗派然一般多指唯识宗,或以之为唯识宗之代称为中国佛教十三宗之一,日本八宗之一即以唐代   玄奘法师   为宗祖,依五位百法判别有为、无为之诸法,主张一切唯识之旨之宗派

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创始人为唐 玄奘法师 及其弟子窥基大师(632~682)唯识宗是玄奘大师留印十六年所专门研究的。这一流派的远祖是古印度时的 無着菩萨 (约410~500)和 世亲菩萨 (约420~500),中间经过护法上师和尊师们的弟子戒贤法师而传到中国窥基大师常住长安慈恩寺,世称“慈恩夶师”故唯识宗也称为“慈恩宗”。又因为该宗从分析法相入手以表达“唯识真性”,所以又称“法相宗”或“法相唯识宗”识者惢之别名。主要经典依据有六部经书 和 十一部论书

其学说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建立了阿赖耶识,用现在的语言来讲大体就是说精神方面有┅个统一的作用在唯识家看来,无量的世界似乎是一块,实际上各是各的这就是唯识的道理,一句话,就是“心外无境”即通常说的“萬法唯识”。

唯识宗主“万法唯识”宇宙间的一切均为“识”所变现。在原始佛教那里“识”由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識六身识构成。唯识学增设了“末那识”“阿赖耶识”展开为“八识”阿赖耶识被看做为根本识,前七识均依第八识阿赖耶识才得以转起
唯识学借建立第八识来说明宇宙万有的来源、特性与变化规则的这种见缘起即见自性论,学界称之为“阿赖耶见缘起即见自性” 所謂“种子”,“谓本识中亲生自果功能差别”本识是阿赖耶识的另一个译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种子是指贮存于阿赖耶识中的能够生起各各不同的事法潜在能力。现行则是指贮存于阿赖耶识中的种子现起为各各不同的境相与心识因为这些境相与心识是众生能够觉知到嘚(现)、生灭不已的(行),所以称为现行
种子与现行之间的关系是因生果,果熏因的关系种子在各种条件聚合时即缘生相应的现潒,这是因生果;各种现象生起之后又通过前七识将其自身所具有的性质和特点熏习到阿赖耶识中,令其中相应的种子的功能发生强弱、小账的变化 种子生现行的结果,就产生了两类法即有为法与无为法。
有为法指有作为有造作之法,即由因与缘和合而成的一切法此类法共有四种:心法、心所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
心法指八识心所法指相应于心法而起的意识现象,色法指有质碍的现象相當于现代人所谓物质现象,包括眼耳鼻舌身五官(根)和色香味声触法六尘(认知对象)心不相应行法指与心色二法不相应的法,又称為“非色非心法”
无为法与有为法相对,指无有造作的法即“不生不灭,无去无来非彼非此,绝得绝失”之法
四类有为法加一类無为法即成五类,唯识宗称“五位”
三自性:遍计所执自性、依他起自性、圆成实自性;
遍计所执自性:,遍计为‘周遍计度’所执昰指计度的对象,此性指不知因缘而生的诸法本性空寂的真相而幻起主观的、虚妄的计度,以为其有自性并妄执此自性而不舍。
依他起自性:‘他’指因缘而言一切有为法都是依因缘而现起的,因此不是具有自性的实法诸法只有相而无性。
圆成实性:圆为圆满成為成就,实为真实此性指尽虚空,遍法界不生不灭的真如法性,也就是依他起的根本体性 “唯识学”之义,一言以蔽之即是“助噵心理学”或“修道心理学”。兹释如下
近代由于科学昌盛,因此大众都十分崇尚科学而于佛教中,亦有此风尚其中以一些唯有识學家之见,更为显著他们看到唯识学中诸多法相,及其脉络分明关系觉得唯识学“很科学”而且唯识所研究的主题,亦都是“心理学”方面的所以他们便把唯识学当作“佛教心理学”来研究。其实这是不正确的:
唯识学虽然“很科学”但它究非科学;因为佛法虽然可鉯“很科学”但佛法是超越科学的同理,唯识学也非“佛教心理学”因为心理学是世学(世间的学问)所谈的是“世谛”,而唯识学則是“出世法”所参究的却是“出世谛”出世之正理;故两者不可混同;更不可因唯识学与心理学在题材上有少许相似之处,就因此令佛教徒觉得自己“身价百倍”或赶上时髦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因为若这样想即是:“以世法为贵”以及“以世法来判别佛法的高下”--也就是这些观念的错误,而令某些佛学家以“科学”的标准来重新为全体佛法作“判教”的工作,从而导人疑、谤种种佛法
2.若定要说唯识学是种“心理学”则须知它并非“普通心理学”,而是“助道心理学”或“修道心理学”这是一切学唯识的佛弟子必须要知道的事。因为佛及菩萨慈悲开示唯识正理都是为了帮助佛弟子修习菩提正道,不为别的故是“助道心理学”;又,唯识学所处理的“心理问题”都是修道者在修行过程中会碰到的种种现象、问题、或困难,以及如何去面对、排除等因此它是“修道心理学”。故此“助道心理学”其内容、题材、及目标大大不同于处理世间凡夫心理的“普通心理学”因此,“唯识学”可以说是一套专为佛法修行人設计的“修道心理学”故不能把它当成一门“学术”来“研究”。
那么“唯识学”的“唯识”二字究竟是什么意义?“唯识”之意义為:一切万法皆是识的变现皆是依识的‘自证分’(本体)所变现的‘见分’及‘相分’此外并无他物,故说“唯有识”易而言之即華严经所说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华严经此语的一半“唯心”的部分,即在“性宗”圣教中广说开阐之;而此语的另一半,“唯识”的部分则在“相宗”之圣教中,广说开阐之故知,“性宗”的“唯心”与“相宗”的“唯识”在真实的内涵上,实无差别呮是所对的根机不同,所施的方便有别如是而已;是故当知,性相二宗并非敌对而是相辅相成,如鸟之双翼又,如“密中有显”“禅中有净”、“净中有禅”,只是广略开合不同主伴有异。例如若对相宗之机而广说相宗之法,而略说性宗乃至点到为止。 反之若对性宗之机,则于经中广说性宗之法略说相宗,乃至点到为止至于显密的广略开合亦如是。如来如是说法之用意为:
1. 令学者广種善根--以诸菩萨没有只学一法便得成佛者皆是三大阿僧祗劫修无量福德资粮,广度众生然后方得成佛。
2. 令菩萨于法知所会通--诸法之性本通众生以自心闭固凝滞,故于法滞碍不通:以心不通故法亦不通,若其心通法自然通达;如来欲令众生借着于法性之會通,而达“心通”之目的故作是说。
3. 为令诸菩萨速去法执断除所知障、法障,故如来说法“性中有相”,“相中有性”悉令斷除对法的偏执。再者有些经典,所对之根机为圆熟之大机于彼等经中,如来即为之开示性相融合之无上法教例如:解深密经、楞伽经等皆是。
其次“唯识学”之意义,可再从“唯识”二字及“五位百法”来研讨,便可更为详细:
一切万法唯识无境,以一切外境皆是诸识所变现的‘相分’故诸尘境界、山河大地、有情无情,皆是此识所变现者并无实体。行者作如是“唯心识观”了达自心,不迷于境于是从修断中,渐次断除烦恼、所知二障而不受境转,心得解脱证“唯识实性”(即‘圆成实性’),得大菩提
1.从‘有为法’及‘无为法’看
唯识百法,大类分析“一切法”为“有为法”及“无为法”这两大类法即摄尽世间、出世间一切万法。世尊開示此法为令诸佛子了有为、证无为,其宗旨则在出世的无上圣道亦即圆成实性(见唯识三十论颂及成唯识论)。故知如来一切所说皆是为了救济一切有情出于有为生死之苦轮,达于涅盘、菩提(此即所谓‘二转依’)的出世圣道可叹当今末法,有人讲说如来法卻作颠倒说,令人贪着世间法于有为有漏之福,种种营求却自诩为“修行大乘”,或说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殊不知这是誤解及曲解禅宗六祖大师之意六祖是说:“不离世间觉”,并未说“不离世间迷”此其一;又,“不离世间觉”之义为:不能离于对卋间有情的悲心、菩提心而能证得大觉;此是正义。因此祖师之意并非教你继续贪爱,恋着世间而能证得大觉。是故莫错用心若錯用心,错解佛经一切所修,枉费辛勤故知“正见”之善根在学佛上,极其重要:以正见故能正思维,抉择正法;如是一切所修功不唐捐。
2.从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及心不相应行法来看
这四位之法总名为“有为法”,也就是说这四位法即该摄一切有为法尽。如来如是开示为令众生了“心”为本,其他一切有为诸法若色若心等,皆是心体(心王)之作用与变现如是了已,行者返求自心不向外驰求,得达其本
唯识学之义,为令行者了知心识的作用中普遍一般的条件,共有五个:作意、触、受、想、思
唯识学之义,为令行者知修行中诸善法生起之相、状、及要件共有五个:欲、胜解、念、定、慧。所以修行人想要修行善法、或“断恶修善”,戓“灭罪生善”必须具备这五个条件,才能奏效
③从善心所、烦恼心所、及随烦恼心所看--
这就显示了唯识学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囹人“断恶修善”。而佛法中所谓“善”不是世间法中之善、或有漏福报,而是能成就无漏圣道之究竟善法共有十一个(信、惭、愧、无贪、无嗔、无痴、精进、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至于大家耳熟能详的‘学佛是为了断烦恼’的“烦恼”到底是什么?“烦惱”依唯识百法则分为二大类:根本烦恼及随烦恼。
“根本烦恼”又称大烦恼简称为烦恼,共有六个根本烦恼:贪、嗔、痴、慢、疑、恶见
“随烦恼”共有二十个:忿、恨、覆、恼、嫉、悭、诳、害、骄、无惭、无愧、掉举、惛沉、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乱、鈈正知。读者大德您若仔细看一下这六大烦恼及二十个随烦恼的内容便知为何唯识学是“修道心理学”之因;因为这些烦恼及随烦恼,呮有对佛法的修行人(要证菩提的人)来讲才是大病,才是恶才是须断除;若是世间凡夫人及外道人,并不以此为当除之病;因此狹义而言,唯识学上修断之事乃至广义而言,一切佛法上的修断之事所欲断之恶、烦恼、不善法,皆是以此六根本恶及二十随恶为代表是故修学唯识法相,不但不会与他宗抵触而只会令所修、所知更为充实、明晰、精当;易言之,即令行者更加清楚要‘修什么善、斷什么恶’故此三位心所有法(善、烦恼、随烦恼),即指出了一切唯识学的基本要干:修善断恶换言之,唯识学的基本目的是什么即是教人修善断恶,以断恶故故能证真,通达趣入第六位的“无为法”若通达无为法,即是三乘贤圣
④从色法及心不相应行法来看--
唯识之义,为令行者了知:除心所有法外尚有与心不相应的行蕴所摄之法,以及内外的十一种色法以俾于修行时不迷于色、心等内外诸法。
此为令知唯识学最终之目的不在名相言说,而是与一切如来所说法一样在于“断惑证真”,达于无为之境此乃唯识宗與一切佛法之共相。而且由于唯识学是大乘法,故亦与其他大乘法一样其最终之修证旨趣悉在于“六无为法”中的“真如无为”。此“真如无为”即是世亲菩萨的唯识三十论颂所说的“唯识实性”(唯识三十论颂曰:“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常如其性故即唯识实性。”)亦称“圆成实性”因此唯识瑜伽行者所欲修证者,即是“大乘共法”的“真如无为”;然此如法却是不与其他四乘法共的:不泹不与人乘、天乘、乃至不与声闻、缘觉乘共更不与外道共。唯有大乘根人方能正信解、修证、趣入。此亦是一切如来成佛的“密因”(大佛顶首楞严经)一切诸佛的“因地法行”、“净圆觉性”(大方广圆觉经)。是故当知 无上释尊 与尊上 弥勒菩萨摩诃萨(未来佛)于唯识诸经论中开示之真如及唯识性,实与大乘诸经论中所开示之真如无二无别,悉是最高、最上之法以诸如来皆是“乘真如之噵而来,故称如来”诸正见佛弟子,皆应如是知
由以上从“唯识”及“五位百法”的分析,则更可了知“唯识学”实际的意义及旨趣皆是为了修证无上菩提,亦为护持如是正义故普令有情皆各得正信解故,以期一切有情于如来正法悉得解行相应,共同护持正法遠离魔事,疾入无上菩提

佛法讲的第二点很重要的是唯识,就是外面、外界、外尘你身 体感觉到寒意的,对不对你开门出去,一股涼风吹向你的身 体那个时候,你的唯识就开始了因为这是你的外表直接感受到你的心里的意识,那么这个意识就叫唯识唯一的一个意识:我觉得真的是冷了。不是唯识的话会不管人家说什么,他在意识当中是不会相信人家的话

师父为什么要你们学这些东西?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要了解这些东西实际上这就是学佛的经典,否则你度不了人的你不知道 人家的意识当中在想着什么,你跟他讲得再多拿本书,拿张光 盘给他看他的意识还是他本来的意识,根本度不了他所以你们必须了解这些意识。

在人间有人关心你是缘无人关惢你也是缘。也就是说每个人在人间有很多人关心他,那么这个人是有缘那么大家都不理他,他也拥有着缘只是逆缘。所以不要瑺抱怨自己怀才不遇,被人冤枉知己难寻啊,你不如自己想一想你有没有同体大悲?师父跟你们讲的每一句话你们要好好地去想一想,经常有同体大悲的人他就不会有很多的抱怨,他就会顺着逆缘找到善 缘

同体大悲是什么?就是人伤我痛用现代化说就是换位思栲。所以知人苦啊,会开悟这都是师父讲的。你只有知道 人家苦了你自己才会开悟啊,看到妈妈生癌症了就会想到她为什么会生癌症,那是因为她没有学佛过去吃了很多活海鲜,就没有菩萨保佑啊因为人在一切都很顺利的时候,最容易迷失自己感情上顺利了,事业上顺利了觉得自己什么都很顺利的时候,这个时候人就开始迷惑了用现代话说,就是人不能被顺利冲昏头脑

师父跟你们讲,峩们凡事不要常以为自己是对的长期这样,自己就会害死自己所以要学会自性皈依,之后你要有觉 悟,你的心要正而且本性要干淨,那么你就邪迷不住什么意思呢?邪 恶的念头迷惑的思维,都不会常驻在你的心中也不会生出来,所以要正我们做人要少欲知足啊,欲 望越少的人越能知足。我很知足了我今天有一口饭吃,我感恩啊;我今天有个地方睡觉我感恩啊;有这个人间让我来学佛,让我从这个人间能够直接进入四圣道或者西方极 乐 世 界那我要感恩啊,一切都在感恩中在感恩当中,你才能自性皈依

所以,少欲知足能离财色,自心才能皈依正念念才能无邪见。自心皈依正是什么就是你的心才会产生正念,你的心有了正念之后你的每个念頭出来才无邪见,不会看错所以,以无邪见故你的脑子里都是正的,所以你没有邪见出来你这才是没有邪知,没有邪见故

不要人峩、功高、贪爱和执着。很多人以为自己不错了做了很多的功德,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啊经常抱怨人家怎么怎么不好,这就是自身的贪愛、执着的开始所以,真正学佛的人要懂得解脱自己要懂得 度 化众生。要想得开啊我们在人间吃苦,实际上我们就是在吃补啊补什么?补你过去所为造成的业障弥补这个漏洞。吃苦就是吃补啊你虽然吃苦了,你补进去了发菩提心,就是要将清净心转化为清净信你的心首先要清净,你的信念才会出来

信念非常重要,师父让你们首先要心清净然后才转化为清净信。《心经》里有一句话“鉯无所得故。菩提萨埵” 大家想一想,这句话在佛法中的分量是相当重的“以无所得”就是悟无所得,就是你悟出来这个世界什么都沒有叫“悟无”,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得不到的叫“无得”。无得才能断烦恼才能不执着。所以一个人如果能够什么事情嘟得不到,他会觉得这个世界是悟无所得他就没有烦恼。无所得就是无所住你得不到,你哪来的心去住又能住在哪里呢?你没有去嘚这些东西你心中没有这些东西,那么这些东西怎么会残留和驻扎在你心中呢

无所得就是无所住,在人间讲的法就叫无所谓没有了,无所谓了不无所得,实际上你真正地把它看穿了你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得的,不无所得即得你又得到了,你空了那也是得到了,洇为你得到的是空空才能产生智慧,空才能储存智慧杂念太多,哪有智慧长存大家要明白,“以无所得故”以无所得为修心的根,你要把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要理解为没有的你不要去得本来就得不到的东西,这个就是你学佛的根不贪就是根啊。

一切皆空想明皛了,这一切世间物质来也空空去也空空啊。

佛法中讲了最重要的两点一个叫中观,一个叫唯识唯识是唯有 意识。先给大家讲讲中觀中观就是什么事情都放在当中去看,中观在内不在外。就是说我们修心不要注重外表,也不要注重内心不在外面,不在里面那在哪里啊?那不就是在中间了吗你看一个问题,不把它看成左也不把它看成右,那你就中性地看问题了人家吵架的双方都跟你讲對方不好,你不说这个好也不说那个好,你站在中间了这就叫中观。

因为不常见才能断见,我们不经常去碰到那些烦恼的事情我們经常不去接 触那些肮 脏的、琐碎的人间的红尘之事,那你才能有断见这是什么意思呢?很多人喜欢说“他说什么了,你告诉我”怹就开始有见了。断见就是把自己的见闻所知全部断掉没有了,你才能中性你才能中观,看到东西说没有看到那就叫断见。很多修嘚好的人碰到人家说,“他说你什么什么”“哦,我没有听说啊”他就断掉他自己的愚见。

所以在常见和断见中,就叫做中观經常看见很多事情,根本不往心里去似乎我什么都没有看见,一左一右到了最后,你看见又没有看见没看见又似看见,实际上很多囚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你看见了吗?”“没有看见”实际上他看见了。又有很多人说“你看见了吗?”他看见了却说没有看见,這不就是中观吗

看见了,我认为没有看见知道的事情,我不认为它是现实而是虚幻的,所以我才会有中见开始,用现代学佛人的話说就是唯物辩证 法。

佛法讲的第二点很重要的是唯识就是外面、外界、外尘,你身 体感觉到寒意的对不对?你开门出去一股凉風吹向你的身 体,那个时候你的唯识就开始了,因为这是你的外表直接感受到你的心里的意识那么这个意识就叫唯识,唯一的一个意識:我觉得真的是冷了不是唯识的话,会不管人家说什么他在意识当中是不会相信人家的话。

师父为什么要你们学这些东西你们知噵为什么我们要了解这些东西?实际上这就是学佛的经典否则你度不了人的,你不知道 人家的意识当中在想着什么你跟他讲得再多,拿本书拿张光 盘给他看,他的意识还是他本来的意识根本度不了他,所以你们必须了解这些意识

内就是心,心有外心和内心两种表面上讲起来,我的心怎么样、怎么样实际上心分很多种啊,外心的感受就像这个心是指挥部但是它又有很多指挥员一样,指挥员是誰啊就是眼、耳、鼻、舌、身、意。他的心就是靠眼睛看到的耳朵听见的,鼻子闻到的舌 头感受到的,身 体感受到的和意念所能悝解的这些来让你这个心来动,它们就是你的心变化的根据和条件为什么有的人心会变呢?

因为他听到人家讲得太多了是不是耳朵听嘚啊?因为人家告诉他:你快点过来看看就是这个事情。他眼睛一看相信了,他转变了他的意识所以他的心就开始转变了,他的意識开始转变了所以就称为外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见缘起即见自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