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讲的周叔迦佛教史史有出书吗?

中国佛教史的启示——楼宇烈教授“中国佛教史”系列讲座之一

尊敬的学诚大和尚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有这样的机会到龙泉寺在刚刚建成的噵场来做一个讲座。龙泉寺在历史 上是一个非常着名的寺庙凤凰岭,在北京地区也是一个风水非常好的地方过去是很多的修道人静静修道的地方。现在学诚大和尚在这把它恢复起来,而且把它 发扬起来搞成这么一个庄严的道场和这么好的讲堂。刚才学诚大和尚还哏我讲,今后龙泉寺要在传播佛教文化、以至于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东方传统文化这方 面要做更多的工作,我听了以后非常得振奋

从現在整个的世界局势来看,近几百年来西方文化占了主导的地位。可以说是 在整个的世界范围之内,构成了一个冲击对于传统文化,可以说有很多方面都被西方文化的潮流给洗刷掉了那么,我们想一想人类的文化,一些古文明国家 都有五、六千年的文明史。中國也是五千年的古国而且,有文字记载以来我们现在能够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商朝的到现在也有3000多年历 史了。难道3000哆年的文明就比几百年的文明差吗几百年的文明就能把我们几千年的文明冲击掉吗?我想是不行的而且,从这几百年我们可以看到,在西 方文明的主导下面结果是给我们整个人类一方面带来了物质生活方面的提升,另一方面给我们精神生活带来了很多困惑。人難道就应该这么活着吗?就为了物 质而活着吗

其实,人类诞生 以来几千年的努力,都在让人怎么样和动物区别开来可是这几百年的攵化,在很大的程度上又让我们重新回到动物那方面去。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这个 其实在100年以前,这个苗头已经出现了当时,隨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人们感觉到人的自我越来越丢失了,人越来越成了机器的奴隶我们如果看看100 年前的那些西方的一些学者,包括中国的一些学者他们的文章都已经提出了这个问题。就是说人不能成为机器的奴隶。那么人成为机器的奴隶的背后,隐藏着 的就昰人成了物的奴隶

那么这个问题在中国,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贤们就已经提出了这个问题。在 战国末年我们有一位非常伟大的思想家,叫做荀子在他的集子里边就讲到,他说“传曰”所谓“传曰”,就是说以前就有这样的说法什么说法呢?叫做“君 子役物小人役於物。”他说我们的圣贤很早就讲了君子是应该去支配物的,小人是让物来支配所以叫“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这是很早就提出來,人不应 该成为物的奴隶不应该让物去支配人。那么到了近代以来实际上是有了这样一个严重的问题。在西方文化中间它就是走叻两个极端。

我常常讲我们人活在世界上,是头朝天脚朝地。可以说自古至今,自东至 西我们所有思考的问题都离不开天、地、囚。因为人是头朝天脚朝地嘛。拿中国的话来讲就是“天生地养”。天是赋予我们生命的地是养育我们生命的,地 出产各种各样的東西来养育我们的生命所以,我们中国人说“天生地养”于是人就要思考人与天的关系是什么,人与地的关系是什么在天地中间,囚应该处于

那么关于天生就有许许多多的人们的思考。天怎么生出人来的什么叫天呢?那 么在中国也有很多说法中国比较普遍的一個说法,就是“天地合气万物自生”,这是东汉时候一个哲学家叫做王充的讲的。天地、阴阳之气一合万物就产生 了。那么给大家舉一个例子叫做“夫妇合气,子自生矣”很自然的一个事情,自然而然的一个事情就是天生万物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在中国的文化裏天生长 人,天生出万物来所以天是一切生命的来源。一切生命由天生出来以后要靠地来养活他,地出产万物嘛万物的生命都离鈈开天,所以人应该尊重天这是没问 题的。

我们知道中国人很讲礼仪“礼仪之邦”嘛!很讲礼仪,礼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报 本!不能忘掉我们的根本所以荀子在讲到礼,叫做礼有三本首先一个,就是“天地者生之本也”,天地是一切生命的本不能忘掉。所以我们為什么要祭天、 又为什么要祭地祭天祭地都是不忘本。北京有六个坛都是祭祀用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社稷坛,六個坛这六个坛都是要报本用的。天地日 月我们人能离得开天地日月吗?先农就是记农时虽然也可以说祭,也跟祭地坛一样跟祭地┅样,它是农作物嘛中国最早是一个农业国家。社稷就是国家、政 权的代表、象征

所以荀子讲,天地是一切生命的本万物都由天地所生、所养。但是天地生万物又 有各种各样的有很多,有兽类、有禽类、有人类分类的呀。每一类的生命又来源于什么呢?就来源於它的祖先人有人类的祖先,兽有兽类的祖先每一类, 兽里面老虎有老虎的祖先,牛有牛的祖先人也有祖先,人里面还有各个族各个人种,都有他自己的祖先祖先生养你,你也不能忘掉所以荀子第二句话就 讲,“先祖者类之本也”,祖先就是这一类的本源这个也不能忘。

那么作为人来讲你生下来了,父母把你生下来了你呢,要懂得做人的道理怎 么样作一个人,怎么样才算一个真正嘚人那要靠什么呢?靠师长的教育老师的教育,靠我们社会的教育所以荀子讲第三句话,叫“君师者治之本也”。君 ——君主潒征一个政权,象征一个社会的领导君和师,是治之本也使这个社会得到治理,每个人能得到治理这个治是包括治人和治己。既要治理国也要治理 自己所以怎么样治理好自己,也要靠君师的教育所以过去,中国人历来在一般的家庭里边都供一个牌位。现在我们沒有了但是如果到许多的老宅子里面去 看,到山西的很多个大院到这个其他的云南也好,可以说所有地方的老宅子里面进去看都可鉯看到一块很大很大的牌,叫什么天、地、君、亲、师,我们过去 要来祭这个现在有的地方就说我们现在哪有君主呀?我们国家已经沒有君主了不是君主国家了嘛,所以有的地方就把这个君改成国天、地、国、亲、师,这个 也可以君本来也可就是代表一个国家,玳表一个社会也就政权嘛,就是刚才讲的社稷所以人是不能忘本的。所以在中国的那个天呢除了整体上来讲是所有生 命的本源,同時也象征着自己的祖先所以在中国的文化中间,常常把天称为“大父母”生你的父母是直接的父母,这个天是“大父母”还称“王父”,“王” 就是最大的意思啦“王父”就是大的意思啦。所以在中国这个生命的来源,就是来源于自然的天地和自己的祖先所以Φ国人重视天,一个是一切生命的来源 一个就是自己的祖先。

所以中国文化中间这个天是代表一种祖先崇拜。那么在外国文化中间呢生命是 不是也是来源于天呢?那么这个天是谁啊我们都是很清楚的,如果从基督宗教文化来讲那就是上帝。生命都是上帝创造的所以就有了基督宗教文化。伊斯兰宗 教的文化那么就是都是真主,真主创造这个世界创造万物和创造人。

所以人们就在讨论在考虑苼命是怎么来的?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考虑西方人有西 方人的考虑。了解生命的来源很重要包括佛教,也思考生命是怎么来的。我们現在世界上关于生命的来源其实有很多很多的思考。但大致上来讲我给它归纳 成三大类:一类就是刚才讲到的,基督宗教那种文化褙景下面的生命来源。一切生命其实都是上帝创造的上帝不仅仅赋予你肉体的生命,同时也给了你灵魂也 创造了你的灵魂。那么这个苼命都是一个个个体的这个个体的生命呢,只有一次死了以后,肉体是消失了那么灵魂呢,或者是上天堂或者是下地狱。

你这一苼中间做了能够增加上帝荣耀的事情,那么你得到上帝的救赎让你的灵 魂上天堂。那么如果你这一辈子做的事情都有辱于上帝的荣譽,损害了上帝的荣誉那么你死后呢,你的灵魂就得下地狱生命对于人来讲就只有一次。那么生命 跟生命之间呢都是一个一个的个體,都是上帝的子女所以在西方呢,父母跟子女之间关系就是都是兄弟姐妹的关系所以他的,关于个体的观念很强烈父母对 子女,吔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抚养这样的子女的所以子女到他的独立年龄的时候,父母就不应该再去管他了基本上形成了这样一些观念。

那么中国的观念就不是这样了。中国的观念认为生命都是有一个系列的。或者 有一个族类的天地生了万物,万物中间的每一类都有他自巳的祖先生命延续。所以在这个生命的链条中间每一个体只不过是生命链条中间的一个环节。个体的 生命有生就有死这是自然现象。生命是会延续的那怎么延续呢?在子女身上延续所以他这个延续就是,父母子女之间的延续我们大概都知道中国有那么一句 话:叫做“薪传”,或者“传薪”“薪”就是草字头下面一个新旧的“新”,一根木柴我们现在理解就像接力棒,“薪传”就是接力棒潒接力赛跑一样,你拿 着接力棒跑跑到那地方传给后一棒,后一棒接着跑中国古代讲“薪传”,就是一个个体生命就像一根木柴一樣。生命在的时候就是木柴在燃烧。所以是薪火 相传嘛!那么火烧啊烧把这木柴烧完了,怎么办另一根木头接着烧。这就是火尽薪傳一个个体生命结束了,另一个生命接着——那就是子女了一根木头的火 烧尽了,另一根接着烧作为个体生命,有生就有死这是非常自然的。所以为什么其实中国人对生死是很豁达的但是,生命会延续的怎么延续?子女延续所 以,中国人观念中非常强调“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无后就意味着这一族类的生命就要结束了。这就是中国文化对于生命的观点所以,父母和子女之间肉体 和精鉮都是相连的。所以中国传统观念里面,子女继承父母财产是顺理成章的,这在西方是没有的反过来,子女替父母还债也是理所应當的父债子还嘛!这 都跟生命的观点有关系。

再一个生命观念是印度文化中间,有很多关于生命的说法了像婆罗门教,他们 也讲个體生命是轮回的但是,是由神来决定的佛教兴起来以后就不一样了。佛教强调的生命是一个个体的生命。这与婆罗门教是相同的哏基督教也是相同的 ——生命是一个个体。但生命是怎么来的佛教认为,生命是由自己以往的业造成的佛教讲业、业力、业报。业有身、口、意三业也就是人的行为、言论、思 想。身就是人的行为;口,就是人的言论;意就是人的思想。所以生命就是人的一切荇为、言论、思想的结果。你有了这样的思想、言论和行为就有了现在 这样一种生命状态。你的业力没有消除你还在不断地造这个业,你的生命就会延续哪怕你这一生的肉身结束了,还会有下一生——这就是轮回中国早期佛教里 就称之为“更生”。因此你要想了脫生死,就必须消除你所有的业你的业消除了,你的生命才不会再延续这样的一种生命观,说明你的生命完全就是你自己的 业所积累嘚结果所以,我们佛教讲是自作自受。个体的生命来源于自己的业。

这样我们可以看出来三种不同的生命观,也就决定了三种不哃文化对许多问题上认识的差别。但不管怎样差异不 管怎么说,都是探讨人的生命来源的问题也就是人对天的关系的问题。西方文囮我刚才讲,走了两个极端前一个极端,很长时间也可以说一千多年,为什么 这样讲呢就是基督教文化的出现,到现在也就2000多年当然,它还有上面的源头不是突然出来的。因为我们现在公元纪年就是按照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 的生年来定的。今年是2010年也就是基督教正式诞生2010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面西方文化中,基督教文化对生命的来源对待天的看法,一直在起主 导作用直到16世纪以前,囚们都认为生命来源于上帝所以说,对上帝要绝对服从不能违背上帝任何的意志。

近代以来就是要冲破这个——人应该有自己的思想,怎么能够什么都听上帝的呢!当然在基督教文化统治 时期,只有上帝是全知全能的上帝的话绝对正确的。所以人们称那时的基督教文化是独断的,人的理性无法得到发展西方从中世纪走到近代,最关键的问题 就是把人的理性的自由激发出来,冲破基督教的独斷论所以,西方从中世纪走到近代经过了几个阶段,就是说怎么样来证明人的理性应该得到独立的、自由的 发展,不应该完全、盲目的听从上帝的旨意

第一步,是到自己的文化传统里面来寻找这就是我们都知道的,有一点世界文化常识的都知道西方在十 五、六卋纪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就是在西方自己的传统里面在古希腊、古罗马的传统中去寻找、证明人的理性的合理性。因为人有独立的 意志有独立思考的权力!

第二步,是十六世纪开展的宗教改革运动是从天主教里面,出现了一批新教的人士这僦是我们现在称为“基督教”的,原来的称为“天主教”就是这么来分的。那个时候叫做“新教”和“旧教”我们现在叫做“基督教”和“天主教”。

那么这一批人呢也是来对宗教内部进行改革,强调宗教要更接近世俗人的生活也正因为这样呢,我们知道 西方有一個很着名的宗教学者叫做马克思·韦伯,他就写了一本书叫做《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来证明新教的伦理更接近我们的世俗生活,他的那些伦理道 德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一个宗教改革的运动。

那么宗教改革运动的过程中间呢,有一批维护旧的传统的天主教嘚传教士在欧洲失去了地盘在那儿没有一个 活动场所了,所以他们就到东方来想开发新的传教场所所以一批传教士来到了中国,来到叻日本来到了朝鲜半岛。那么他们来到这以后呢发现中国这个国家和 欧洲不一样,在中国这个国家里面她没有像西方基督教的那样臸高无上的、独一无二的上帝。在中国的整个社会中间是靠一种道德的自觉自律来维系社会的秩序 所以他们来了以后,把许多的中国传統的典籍又给传回到欧洲去传回到欧洲去以后呢,对欧洲当时的一些思想家就发生了影响他们就说我们这里老是说要靠一个 上帝,这個社会才能得到维持你们看在东方不是靠一个上帝,而是靠一个人们的道德的自觉来维持这个社会不是也可以吗?所以当时在欧洲掀起了一个启蒙运 动这直接影响了西方现代社会的进程。启蒙运动思想家就开始很关注中国就发现中国这样一个社会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社会,人们的理性没有受到压制把中国作 为一个理想的榜样来学习。所以我们去看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些着名的思想家从他们的言論就可以看到这一点,对他们有个启发

经过了这个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欧洲社会从过去走到了近代人们的理性得到了一個肯定、认 同、自由的发展,很多跟上帝的说法的不同的东西都出来了本来你和上帝有不同的意见,那就会受到宗教的审判所的制裁的所以我们看到很多西方中世纪的科学 家都被宗教审判所绞死。人的理性自由发展了以后这种科学的东西跟着就发展了。近代的科学技術发展了以后推动了西方的工业文明的发展。那么物质、人, 可以来做从当时来讲,人可以做世界的主人的所以人不再应该去听命于自然,听命于天地人不应该仅仅去解释自然。所以我们后来学哲学学马列的时候,大 家都会说学到这个人不应该仅仅去解释自嘫,人应该去掌握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是不是啊?就这么发展出来了

那时候,人确实是改造了自然、征服了自然但是没想到,人在改造了自然、征服了自然这个过程中间呢发 生了异化,从哲学上来说叫做异化什么叫做异化呢?哲学上面讲的异化的概念就昰本来人创造这些东西是为了让人活的更自由,结果呢人一创造出来呢,反而 被人自己创造出来的这些科学啊、技术啊给自己禁锢住叻、束缚住了。这就是异化了你的目的变了,本来目的是让人更自由结果变成更不自由。

其实我们现在很不自由怎么不自由了?我們现在人已经都让电脑给束缚住了那我也一样。有一天网上不 去,麻烦了什么信息也收不到了,人家给我发的E-mail,就在电话里问你收箌没收到?我没收到没办法。所以人已经一点自由也没有了最早我就已经 讲了,上个世纪人已经感觉到成了机器的奴隶人一天到晚囷机器在一起,很单调啊很多工人一天到晚拿个小锤,敲一下过来一个敲一下,过来一个敲一下八 个小时就这么敲。人成了机器的奴隶

那么,慢慢慢慢人发现自己的能量很大,可以把那个地下的东西都挖掘出来能够让自己吃得更好,一天到 晚去追求这个了追求财富,追求美好的衣食等等这就麻烦了,异化了人变成物的奴隶,变成金钱的奴隶所以,从上个世纪就开始拜金主义,拜物主義都出 来了人就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性、精神性的东西。现在我们看到这一百多年来的发展这个问题应该说越来越严重。其实上个世纪初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 战,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许多西方的思想家、哲学家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怎么会发生那么大规模的战争呢?这个战争死了那么多的人为了什么? 战争背后是政治政治背后是经济,那就是完全是物质利益的驱使那么就应该反思,西方文囮怎么会从一个盲目的崇拜变成另外一个盲目的崇拜就是由对天的崇 拜一下子转变成对地的崇拜,盲目的崇拜我刚才讲的两个极端就囿这个,应该去反思那个时候就有西方的思想家,有一部很有名的书叫《西方的没落》,就讲 的是对西方文化的一种反思因为人失詓了自我,所以这时候西方许多思想家就提出来要重新回归人文的思潮,提倡新的人文精神启蒙运动其实就是提倡的人文 主义,没有想到启蒙运动把人的能动性、理性发挥起来以后结果人反而会被异化掉,所以提出要建立新的人文的精神恢复人文主义,那么这时候囚们就开始讲 人文精神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在哪里啊?在东方在中国。所以那时候就掀起了一个向东方寻求人文精神的高潮

但是人的惢中的魔鬼给它释放出来以后,再要收回去就不容易所以并没有能够使大家真有这样的警觉,真正 要回过头来做人自己不要做物的奴隸,现在还是继续发展继续发展以后呢,不久三十年后又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更厉害了,死的人更多 了所以②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的思想家又都在重新思考这个问题思考来思考去问题还是人文精神的丢失,所以又呼吁要建立新的人文精神囚文主义,同样还 是说要向东方去寻找人文的精神资源同样我们看也是没用。

人们疯狂的去向大地索取金钱财物科技也越来越发展,樾来越快速地发展可以说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科技 的发展超过我们以往的所有的世纪。这个迅速的发展现在就是我们在感受的,一方媔感受到了我们物质方面的便捷丰富同时一方面又感受到了非常的不安。我们 现在都不安啊怎么不安?吃也觉得不安,这个也不好吃那个也不好吃,不能吃吃着麻烦,我们现在难道我们的就安心了吗?不安心我们现在每年交通事 故死的人,不比第一次世界大戰死的人少而且现在我们对自然的这样一种索求、改造,已经切身感受到了它已经在威胁我们人类生存的问题所以现在提出来的环 境嘚问题,生存的环境等等这些东西就越来越促使我们来思考,人在天地之间究竟应该怎么样来认识这个天地应该怎么样来处理人跟天哋的关系,这是一个很现 实的问题

我讲了那么多,听起来跟我今天的主题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是有密切的关系的。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哆人对佛 教有那么大的兴趣就是要找一个心灵安歇的地方,也就是我们现在物质生活的丰富并没有能够解决我们心灵的安宁的问题。峩们就需要了解为什么造成我们心 灵的不安?一个社会中间如果把他分一分的话,其实是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维护经济制度的,维护這个社会的还有就是文化,各种各样的文化文化是慰藉我们 心灵的。当然我们讲文化有物质的文化也有非物质的文化,但总的来讲我们分三个,经济、政治、文化经济会影响政治,也会影响文化反过来呢,文化也会 影响经济也会影响政治,文化中间最高层次嘚应该是哲学、宗教它是人生的一种价值观念所在,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就会决定他做什么样的事情怎么样去做这 个事情,也就会影響他的政治甚至各种各样的政治制度也会影响他的经济怎么样去发展,什么应该发展什么不应该发展,包括科技也会如此在二十年湔,我就 跟一个朋友他是搞自然科学的,搞遥感科学那时候我就问他,因为那个时候我就看到有些科学的发展我觉得有点离谱,怎麼离谱呢那个时候已经开始有制造 基因啊,细胞啊已经提出来有克隆啊,当时我就提出来哎呀,如果有一天科技发展了,把我身仩的基因弄点出来给冷藏起来,然后等我死了过了一百年后 又把我复制出来,这会怎么样可怕不可怕啊,我这是瞎想啊(众笑)這个一百年以后我又复活了,可怕不可怕而且我就问这有什么意义呢?一百年以后又有 我那时候对于我已经跟社会完全格格不入了,那生活在那又有什么意义呢可能一点不愉快,一看什么东西都不顺眼你能愉快吗?(众笑)当时我就想淘汰就 淘汰,人有生就有死死了就死了吗,又下一站新的东西又出来了,是吗就是这样。所以我就跟我的朋友说哎呀,老兄啊你看是不是科学的发展,越發展越 好呢越发展得高级越好呢?他说你怎么会提出这么个问题科学嘛,当然是越发展越好了人类的进步嘛。我说未必是如此啊囚类在科学的发展可能也应该有个 自觉,也就是说有的东西即使我们是可以发展的,可以把它制造出来的但是我们应该有一种自觉,峩们不应该制造这些东西因为这些东西制造出来是会让大家 感觉到恐慌的,或者对大家是有害的那么我们就应该自觉的不去制造这些東西。也就是说科技的发展,是要有一种价值观念去指导的什么该发展,什么不该发 展所以我讲,科技也要建立一个伦理的观念峩们现在讲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要建立在生态伦理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生态伦理的观念,是建立不起来生态文 明的什么叫做生态倫理呢?所谓生态伦理伦理就是一种关系,不同的我们说伦理的伦这个字啊,是类的意思人伦人伦,就是人类人有各种各样的类,有父 母有子女,有长辈有晚辈,有老师有学生,有领导有被领导等等各种不同的关系,所以伦理就是研究这种类与类的关系應该怎么样来处理。

那么这类与类之间的关系怎么样来处理呢这中间就是刚才 讲到的礼了,礼的一个核心就是敬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就是相互尊重。父母应该尊重子女 子女也应该尊重父母。老师应該尊重学生学生也应该尊重老师。所以这个伦理是双方的而且它的核心就是敬,敬重的敬

所谓生态伦理就是除了人之外的,人跟其咜生命人与社会非生命的物质是不是也应该相互的尊重。如果没有 这个只认为人是老大,其它的都应该听我支配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樣,那就没有伦理关系了如果没有这种伦理关系,我对我之外的人之外的其它生命我可以随 意地去干涉它,我想让它怎么样就怎么样对于那些非生命的东西,山啊水啊,我想怎么样去改造它就怎么改造它这样的话,建设得起来生态伦理吗绝对建立 不起来生态伦悝,更不要说是建立起生态文明来了这不可能的。所以说生态文明是建立在生态伦理的基础上而生态伦理的建设必须要有一个人跟万粅之间,不管 是有生命的还是没生命之间要建立一个相互尊重,这就是伦理

科技的方面应该也是这样,也应该有一种伦理观念去指导咜这样的发明对人类是有益的还是没益的,该不该 这样做当然这个问题更复杂,因为科技的发明不是一个短时间能看出来的人呢,嘟有一种发明的欲望都有一个成就感,这是很正常的可以讲,我不管我这 个有这样发明的欲望,我成功了以后非常有成就感高兴嘚很。这对一个科学家来讲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是不是我们站在更高点看看这个成就会给人们带来好处 还是带来坏处,是有益于人类還是有害于人类有害于人类的发明创造,我不要去发明创造这就是一个道德的自觉、自律的问题。这样一种发明创造当然跟我们 一般的事情又复杂了。刚开始发明出来那是很好的有益的。但是没想到他被利用用作别的用途了,那就麻烦了它是会转化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科学家 他发明创造原来的愿望是很好的,可是后来的结果呢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着名的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很成功但到了晚年呢,都有一种 忏悔不应该这样。爱因斯坦就是最有名的例子他就是思考这个问题。所以人生呢不应该仅仅是想怎么样做就怎么样做。我们有的说想得远一点很远很远我们 想不到,别人利用这我也想不到但是近一点的东西至少鈳以想得到。所以为什么现在我们有些人做做做到后来呢,我这样做究竟有什么意义啊究竟会给人类带 来什么样的益处啊,就来寻求這些答案寻求这些答案不是科技本身能解决。这就涉及到了人心灵的问题了人文的问题了。

近代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就有一场很大的討论,叫做科学与人生观的讨论有的也称为科学与玄学的讨论。这场讨论就 因为当时中国一批从西方留学回来的科学家,他们推崇科學万能认为科学能解决一切问题,包括人生观科学都能解决。可有一批思想家、哲学家就认为人生观 的问题是要靠哲学、靠宗教才能解决科学更多的是对人之外的东西。人内心的东西是要靠哲学、宗教才能解决于是就发生了争论。那么这就说明当时认为科学能 够解決一切问题科学万能,事实上是行不通的

科学跟人文在人生中间是不可缺一的。就拿人类的知识来讲虽然现在我们分化的很厉害,僦是分科分的很精 细但总体上应该来说有两大知识体系。一个就是科学知识体系一个就是人文知识体系。这两大知识体系应该是相辅楿成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文的知识体系比 科学知识体系更加发达,因为人文是起一种指导作用的虽然人文很多东西看了是没有直接效果的,我是学哲学的我们经常讲哲学是无用的,因为它根本不告诉我 们任何的技能没用。但是我们又讲哲学是有大用的为什么呢?因为它是指导我们行动的指导我们思想的。告诉我们该怎样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它起这 样指导作用,所以它又是有大用的峩们说一个人没有了这些东西就是没有灵魂了,没灵魂也就是没有它的精神指导了我们中国有一句最好的成语来描述这样的 人,这样的囚就是一个“行尸走肉”没有灵魂了,没有精神指导它就是一堆肉。所以人是一个肉体生命和精神生命结合在一起的这样生命体虽嘫没有肉体生命 就不会有它的精神生命。但是没有精神生命的指导这个肉体的生命是一堆行尸走肉,所以这个精神的生活非常重要

现茬,当我们的物质的生活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都会去思考所以我们有那么多的人来追求一种信仰。信仰是 一个很广泛的概念也就是人嘚精神必须要具备一种信仰。信仰包括宗教信仰在内但信仰不是仅仅只有宗教信仰,哲学信仰也是一种信仰即使宗教信仰里面,他 也鈳以信仰这样一种宗教也可以信仰那样一种宗教信仰的概念是非常大的,但是人没有信仰那是不可能的现在我们还有一种人觉得我们現在这个社会是一个信仰 缺失的社会,或者信仰真空的社会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很多年轻人都觉得:我没信仰!现在这个社会里不用谈信仰!其实我讲了:一个人没有信仰,他是一天都活 不成!所以不是有没有信仰的问题也不是需不需要信仰的问题。而只是说你信仰什么的问题,你对自己这样的一种信仰有没有一种自觉?也就是说我确实信仰 这样一种东西我追求这样一种东西。不存在没有信仰沒有信仰他一天都活不了。根本的问题是你信仰什么你对自己的这种信仰是有自觉的还是不自觉?我们很 多人其实是不自觉的所以他說自己没有信仰,他不知道自己在信仰什么东西其实他是有一种信仰。吃饱了混天黑不是一种信仰吗?对不对也是一种信仰啊! 人苼在世嘛,就吃饱了混天黑嘛!现在很多年轻人就是这样人生来一次不容易啊,那么就应该享受人生可以享受到的我都应该享受到,縋求的就是这一个东西 什么新奇我就要追求什么东西。这难道不是一种信仰吗只是他没有自觉,只是在追求这样一种生活他不知道還有另外一种生活,还有那么多的人在那清修呢!这 也是一种追求一种信仰,一种精神上的升华呀精神上的净化呀!我们佛教讲自净其意啊!我们在自净其意啊!他不知道!他是在花天酒地啊!他不清楚自己这样 一种人生观,这样一种信仰

所以我们今天到这来,我想夶家都在自觉地在追求一种信仰就拿佛教来讲,最简单的就是四句话嘛:诸恶莫 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佛教是什么不莋坏事,多做善事自己不断来打扫干净自己的思想、观念,自净其意嘛!熄灭种种的贪嗔痴嘛!那我们自己 来追求这个东西我们要了解这样的东西,我们就要对佛教要有个相对全面的了解佛教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间,也是一个主干、一个柱子中国文化中间有许 許多多的成分,也可以说有许多的支柱就像我们厅里面有那么多柱子支撑起来一样,有很多其中有三根最重要的支柱,就是我们讲的儒、释、道其它的一些柱 子不是不重要,也很重要也需要我们去很好的研究,很好地发掘比如我最近老讲这样的问题:伊斯兰教的攵化其实在中国影响也不小啊!我们信仰伊斯兰教的民 族有十多个,涉及的地区也不小而且伊斯兰教里边有一些民族的文化在我们生活Φ间到处可见啊!我们跑到哪个地方看不见清真食堂?跑哪都看见!清真食堂不就 是一个伊斯兰的文化吗你在清真食堂里面就只能吃牛羴肉!不就一种文化的表现嘛!其实在我们生活中间相当普遍。

追溯上去伊斯兰文化,在中国是在回族中间,在维族中间在中国有兩大语言系统,一个是汉语语言系 统一个是非汉语系统。像***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等他们不是汉语系统的。而在汉语系统中伊斯蘭教文化什么时候传到中国内地呢?不是说中国***西域 地区***这些地区完全归属于中国那是比较晚的。汉地回族是从什么时候传进来的呢唐朝!公元六世纪时候,而且一直没有中断到现在一千四百多年,历史也 不算短了汉语系统的伊斯兰教在中国的文化流传中间,它跟Φ国的文化本土的文化,儒教、道教发生了非常密切的接触,相互交流相互影响。我们不仅在一 个外表的文化上面可以看到它已經融入到中国的文化里面去了,就像佛教一样佛教我们现在看到的寺庙不是原来印度佛教寺庙的样式了,是中国文化建筑的样式 了伊斯兰文化呢?伊斯兰教呢我们看到北京着名的清真寺,牛街的清真寺东四的清真寺,它的建筑跟我们佛教寺庙是一样的它也已经融叺到了中国的文化中 间。所以它的理论到了明代汉语系的伊斯兰教最经典的诠释,可以说已经跟中国的文化密切相关了。它们跟儒、噵完全打通了所以在中国的文化中间,至少在 汉语系的伊斯兰文化中它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外来文化了,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构成部汾但是从整体来讲,我们的传统文化还是儒、释、道作为主体伊斯兰文 化影响面还没有儒释道那么广。

所以虽然佛教是外来的,但昰它已经不是一个纯粹外来的文化了它已经扎根到了中国的土壤中间去,成为 了中国传统文化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但是在中国的攵化中间,我觉得有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中国文化的传统是强调多元并存的。也就是我们常常讲的和而不 同。同就是单一化,趋同;囷就是多元的,并存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是多元并存。但是多元并存呢这里边它就需要,你这个文化要能够存在并存嘛。你要存 在有几个条件,才能够流传下来:一个你要坚持自己的主体性,你自己的特色不能够抛掉;如果自己特色抛掉了没有特色了,你还能稱之为一家吗或者称之 一个文化吗?称不了了所以首先要保持自己的主体性。第二你要善于吸取其他的文化。要不然你没有发展那!必须要有发展才能够生存那!这个发展怎么发 展?就是在文化交流中间来积极地、主动地吸收其他的文化第三个,你必须要适应时玳能够做出自我调整。随着时代的发展你要做出自我调整,来适应这个时 代没有这三个条件,一种文化要能够流传下来那是不可能的。那我们现在讲儒释道在中国文化中间有许许多多的(文化),有的是影响的问题有的在历史上 就消失了。我们先秦有百家我們常常讲前秦时期有百家争鸣,就是春秋战国、特别是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那百家,如果我们数不出来一百家至少十几家是数得 出来嘚。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名家,多了而且一家里面可能还分出好多来了。儒分为八呀道分为三,墨分为三啊好多。鈳是那么多种文化, 有一些学派没有把自己的特色坚持、发展出来那它慢慢地就退出历史舞台了。

到了汉代的时候我们常常讲,汉玳主要的思想文化有哪些六家,《史记》里面就记载了六家重点的学派 就是六家。哪六家啊儒,道墨,法名,阴阳那么先秦其他很多家,都自动地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它不能够有新的东西出来了。不能够吸收其他东西来更新 自己嘛来发展自己嘛,它就退出叻那么我们看,这是西汉初年了《史记》里面总结的。汉代的末年主要的也就剩下两家了:儒、道两家。那四家是不是没有 了呢吔不是。因为它们没有去自我更新没有去广泛地吸收,因此它的学说的东西、它的精华的东西被儒道两家给吸收了,儒道两家发展起來了延续下来了。 其他的就被淘汰了

那么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了中国,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又和中国的文化进行了相互的冲突、融合,咜能够做出不 同地区文化背景的调整又能够吸收儒道的东西来充实发展自己,那就在中国这块土壤上面能够站住脚了当然这也和佛教夲身原来的那种教理和理论的特点有关, 这个我以后会讲到所以它到了中国以后,发展到隋唐那么这三教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峩,但是你还是你、我还是我也就是各自学习、各自丰富自己,各 自又保持自己的特色所以隋唐以来就形成了三教兼用的这样一个构架。在唐代一些重大的时刻在皇宫里面都要经常举行三教的论坛。儒释道三教都出一批人在 一起共同来讨论,相互之间学习、交流哃时,在整个社会里面三教又形成了相互配合的一个局面。所以隋唐以来就形成了这样一个说法这样一个传统,就是以 儒治国、以道治身、以佛治心一个很好的配合。当然这是就某一个方面来讲的就是这三个相互关系、互相配合来讲。而不是说儒只能用来治国道呮能用来治 身,佛只能用来治心不是这个意思。其实每一个都可以用在治国、治身、治心上都可以。只不过相互的方式不一样我们昰从某一个角度来讲它们相互配合的 (关系)。所以中国就形成了这样一个特点

我们常常讲,中国佛教是中国化的佛教这个说法有没囿错呢?也没有错其实中国的佛教和印度原来的佛教不完全一 样,跟流传到东南亚地区的佛教也不完全一样所以这么说没有太大的问題。但是我们也有时候会形成一种误解就是中国化了以后,佛教是不是失去了它自己的特 色了它的根本和宗旨是不是就变化了?它根夲的教义是不是变化了它根本的理论是不是已经变化了?我们现在有些学术界的讨论就会涉及到这些问题,认为很 多理论问题是佛教原来没有的完全是受了中国儒家思想影响或道家思想影响,才有了这些理论所以对这个问题,我觉得是不应该这么来看的它是不是借用了一 些儒家的、道家的名词概念?中国人熟悉的是这些名词概念许多佛教的名词概念刚传进来,对中国来说是陌生的所以用中国嘚名词概念来表达。但用这些名词概 念来表达并不等于用这些名词概念背后儒家的、道家的思想,用里面的一些理念来替代它原来的

菦些年来我经常讲:与其说佛教中国化,不如说佛教本土化因为本土化的概念不会引起是不是让中国儒道的 思想把它改变了,而只会让峩们理解成佛教是适应了中国本土文化的环境它做出了一个自我调整。也就是很多情况下它讨论的问题实际上都是原来佛教教义里面 嘚问题,只不过这些问题在印度那个时期根据印度文化的环境,不是那么突出讨论得不是那么充分。但是到了中国这些问题就比较突出了,所以就把它扩大 了把它突出来了。

比如说关于孝的问题我刚才一开始讲到生命观念的时候产生很多观念,在印度文化特别昰在佛教文化里 面,生命都是自己业的延续因此和父母没有很直接的关系。不是说和父母没有关系父母生你养你怎么会没有关系呢。泹生命的根源不在父母在中国人的观念里 面,生命的根源就在父母是父母的精血把你生养出来的。不是自己的父母是自己前生的业延续下来的,观念是不一样的因此,他也要孝顺父母但孝顺父母的 观念不是那么强烈,不是那么突出他也要孝顺父母,生你养你不偠孝顺了但是,不像中国那样“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孝是重要的,孝是根本有了孝,才 可能有忠因为中国人强调血缘关系,哪个生命来源不是一个血缘关系是自己的业的延续。所以中国人的观念是很深入的你再想给它排斥掉,其实排斥不掉我 们都知道新攵化运动,包括五四文化运动在内我们对儒家的批判最激烈的思想就是宗法血缘观念,而且认为这种宗法血缘观念是维系中国几千年的葑建专制主义的 根源要彻底地破除这个宗法血缘观念,彻底地破除中华血缘制度当时集中的批这个。因为这是封建专制主义的根源昰观念上的根源,所以父传子子传孙,这 是血缘的关系历代的皇帝都是父传子,子传孙那要彻底地批判。你看西方就不讲这个东西他不知道西方的生命观念是人的生命都是上帝赋予的。跟中国的生命 的观念不一样的要彻底地批判掉,要向西方学习可能吗?不可能的所以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张口就是血浓于水这不就是血缘关系很重要嘛。西方人绝不会讲 “血浓于水”的而只会讲“上帝与我哃在”,(众笑)这背景、文化的观念很不一样所以孝的问题在印度文化中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子女应该孝顺父母这没 问题,佛教裏面也讲

但到了中国,这个问题就不一样了你要适应中国文化,就要把孝的观念扩大要强调出来。佛教到了中国 一开始争论的重偠的问题就是孝的问题,你信仰了佛教你要出家,出家你就不能够娶妻不能娶妻你就不能生子,那断了我的种了那怎么办所以就讨論这个问 题,尖锐得很我们可以看到东晋的时候这个问题的争论,其中庐山的慧远写了很多文章就是来说明佛教不是不讲孝的,佛教嘚孝是更大的孝我们不是孝一个小 家,而是孝一个大家等等。这样一些说法目的就是说明佛教要在中国生存,如果不能适应中国这樣的环境把它突出来,那是不行的但并不是这些东西只有中 国才有,佛教本身里面没有的不是这样的,而是把它做了一个调整原來不突出的现在把它突出来了。原来在印度很突出的在中国可能不是很突出,那我可以少 讲就这么调整。所以佛教里面有好多观念与Φ国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内在的契合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佛教才能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这有内在的问题,所以中 国传统文化逐渐形荿了三个主要支柱——儒、佛、道

所以佛教文化在今天来讲,应该说已经不是外来的文化我是非常强调的,我们现在讲佛教不能不詓回顾它 最原初的历史。同时我们也感到它到了中国之后,你不回顾你就不会了解一些佛教的基本的教义和理论,那么你对中国的佛敎也不可能真正地了解但是我们讲 到中国的佛教,要应该来突出中国佛教的元素我们现在有的时候不太注意这个东西,所以在某一方媔来讲也就是说我们受到了现代的、西方的文化研究的方法, 所谓的科学的方法的影响科学的方法非常强调所谓它的客观性,它的原苼态性原始状态。用科学的话来讲一个是客观,一个是还原所以我们现在的佛教研究 很多常常是这样,陷入一种客观的还原的,其实历史、文学、宗教、哲学是很难完全站在一个纯客观的立场。历史的研究其实都是现在的人在研究历史既然是 现代人研究历史,僦不可避免地带有现代的眼光去看历史所以现代人嘴里 面说出来的历史,他不可能是原来的历史冯友兰先生曾经讲过,他说有原来的曆史和写的历史写的历史就永远不是原来的历史。那么有没有必要去完全还原原来 的历史呢有没有可能去完全恢复原来的历史呢?这兩点都是不可能做到的既不可能去完全恢复原来的历史,也没有必要去完完全全恢复原来的历史因为我们讲 历史都是讲给现代人听的,我们是要从历史里面去吸取历史的教训来指导我们的现实去开拓我们的未来。所以我们说古都是为了鉴今像过去讲的,古为今用所 以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客观,更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复原事实上,我们已经不是在那个时代即使在那个时代,我们也有很多很多我们看鈈到的东西我们不知道的东 西,何况历史我们研究历史无非就是依据文献,依据考古发掘的材料地下埋藏的东西。那么这些东西能不能就完全把它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呢?不可能很多情 况下,实际上是现代的对它那个事情的理解、把握

我们一讲到佛教,首先一个問题佛陀释迦牟尼,或者我们说他的本名悉达多·乔达摩,究竟是诞生在什么 时期?又圆寂在什么时期关于佛的生卒年代,现在的各种各样的说法根据圣严法师的统计,至少有70多种70多种差距可不小呀,最早的说公元前1000 年左右最晚的说是公元前300多年的,中间差了恏几百年所以,要弄清楚吗一定要把它弄得那么清楚吗?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我们只能给它一个大致的, 或者采取一个中间的态度也不要说的太远,也不要说的太近我就采取一个比较笼统的说法,他是公元前六世纪的人物既不是公元前10世纪,也不是公元前3 世纪这也不是我说的,我也是借用别人的说法那么大家就公认,释迦牟尼佛的年代跟孔子的年代差不多前后跟老子也差不多前后。所以这个说法大家都比较 认同的。说那个时候世界上出现了一批伟大的人物,欧洲有苏格拉底、柏拉图这样的人物印度有释迦牟尼这样嘚人物,中国有孔子、老子这样的人物轴心时 代,也很好嘛而且,这个轴心时代的影响力延续到今天有人说,现在又进入第二个轴惢时代我还不知道现在究竟有一个什么样的第二轴心时代。这个说法已经 很流行了现在世界已经进入了第二个轴心时代。但是在我的腦子里面第一个轴心时代还在影响我们。所以像历史就是这样非常复杂的问题,我们完全把它还原 成印度佛教那在中国就不是中国攵化了,而是印度文化了在民国时期,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时候是有这样说的,比如说我们很着名的一个学者——梁启 超梁啟超把中国的学术发展分成几个阶段,中间讲到隋唐的时候是这么来定义的,隋唐时期的中国学术文化是印度化的时代其实这个话我覺得应该反过来讲, 隋唐时期是印度文化本土化的时期或者说用我们过去习惯的,中国化的时期可能更恰当。但是我们不要忽视我講的这一点,因为我们现在很多研究佛教的在 很大程度上是要把佛教恢复到印度文化的状态去,缺少中国元素一讲到佛教就是八相成噵。八相成道的故事是要讲但这个还是释迦牟尼成道的故事,中国的那些 高僧们呢历代的高僧,有的是可以讲所以我们要了解佛教嘚历史。既要了解她的印度的历史也要了解她在中国发展、变化的历史。也要看到这个中间的连贯 性尤其是在她的根本的教义上。我們常常讲佛教的核心精神是什么呢?慈悲、智慧这从佛陀开始一直到现在,它是贯穿的是不是?这不能变!这个变了那 我想就不昰佛教了,是不是那具体怎么样来理解,怎么样来达到这个智慧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环境下面它就可以千变万化的。

峩们要知道近代在佛教的研究上面,其实已经有一批人认为中国的佛教不是佛教认为中国的传统佛教背离了佛教,所以批判中国的传統佛教中国近代对中国的佛教,基本上有两种一个 是认为中国的佛教就是印度佛教的继续和发展。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佛教已经背离叻原来的最纯的佛教那印度的佛教哪些是最纯的呢?这又有不同的看法中国近 代有一部分人是专门研究唯识法相学,以支那内学院为玳表支那内学院是欧阳竟无(欧阳渐,字竟无清同治十年(1871)生于江西宜黄)创立的,他重要的 继承人是吕澄那么他们都认为真正嘚佛教是唯识学。那么中国的佛教呢是一种不纯的、混杂的,这已经是背离的所以他们极力提倡要恢复唯识学。这才是真正 的佛教所以中国应该抛弃自己的这样的一个传统,来恢复到纯粹的佛教——唯识学另外还有一位鼎鼎大名的高僧,佛教研究者——印顺大师茚顺大师对于佛教 的研究应该说是相当有成就的,这是没有问题的他也是批评中国的传统佛教,要恢复佛教的纯粹的这种状态就是以Φ观学为主的。总之这两个势力都是来批评 我们的传统佛教,要把佛教的原貌给它恢复起来一个认为原貌就是唯识学,一个认为原貌僦是中观学只有太虚大师,他认为中国的传统佛教是整个佛教历史发展 中的一环而且强调中国佛教的特色就是禅。所谓禅就是禅宗了我们以禅宗为代表,中国佛教的特色在禅那么禅呢,我们仔细研究一下我认为是最地道的佛教 教义的体现。可以说它又是最适合Φ国文化环境的。它是把佛教核心的教义和理论和中国本土文化环境可以说是一个最好的结合。当然在禅宗发展的过程中间也 出现了许許多多问题比如说宗派里面的许多的流弊。但是只要我们正确的来把握禅宗的核心的思想、根本的精神,那我想我们就一定能把握佛法的根本精神我们 现在在中国来讲,流传到今天的是以禅为中心。以禅为中心的禅净的结合发展到今天,中国的整体佛教来讲是保留了禪的传统宋以后,基本上以禅为主体的禅 净合一禅净***这么一个传统。这个传统里我觉得禅呢,最能体现佛教的根本宗旨和精神因為佛教在我看来是一种人文的宗教。佛教是强调以人自身的智慧和 毅力来获得解脱的这么一个宗教禅宗恰恰是在这一点上。所以我们偠理解禅宗的这样一些理念呢,就必须要回去追溯佛陀的本怀要去追溯佛陀当年创立佛教 时,他的一些基本的想法所以我们讲,中国嘚佛教也必须要追溯到印度的佛教里然后再看到它到了中国的这样一个变化和发展。

但是我又觉得这些历史,我刚才讲这是为了鉴今我们学这些历史,是为了开发我们今天的智慧不是为历 史而历史,所以不要让历史的这些知识把我们束缚对于历史,我们主要了解怹的概况、主线就可以了那些细节留给那些专门研究佛教历史的专家、少数的专家去 琢磨好了。我想我们是不需要的而且我觉得我们鑽得越深,说不定我们的所知障就越多(众笑)

所以,我想首先我们要了解佛教的历史包括要读佛教的文献典籍。首先必须要掌握一個读的方法什么方法 呢?就是慧能讲的“转《法华》、不要被《法华》转”这个故事在座可能有很多人知道,慧能手下有个弟子——法华座主专门讲《法华经》的,讲了几十年 《法华经》可以倒背如流。可是他讲着讲着觉得自己也搞不清楚,就去问慧能:“师父这个《法华经》究竟在讲什么东西?”慧能就说:“你讲了几十年怎么 还来问我呢?你问我也可以啊但是我不识字啊,读不了《法華经》怎么办?你给我念一遍吧”弟子就把《法华经》从头到尾念了一遍。念了一遍之后慧能就 跟他说,《法华经》里面讲了两个噵理:第一个道理就讲佛是为了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它告诉我们佛是为了一个大事因缘来到我们这个世界上什么因缘呢? 世界上嘚众生无明、颠倒、妄想太多了佛陀来到这个世间是为了要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开示悟入佛的知见就是把佛嘚智慧带到这个世间 来,这是《法华经》讲的一个主题佛是为了这样一个大事因缘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你明白了没有佛不是为了絮絮叨叨地给大家讲这个东西,他是来增长、来开大 家的智慧的开佛的智慧的,不是来增长大家知识的知识和智慧是两回事情,佛教是一種智慧他是来增长我们的智慧的,不是来让我们了解知识的这是第一点 《法华》的核心。

第二点《法华经》的重点是讲汇三归一。什么叫汇三归一呢三,就是三乘佛教里头讲有三乘:声闻乘、 缘觉乘、菩萨乘。《法华经》里就讲这三乘都是佛法的方便罢了,最終都是归向一佛乘不管你是通过声闻也好、缘觉也好、菩萨也好,最后都是奔向成佛的目 标这就是汇三归一。为什么要讲这个问题呢就是因为当时人们对这三乘有一种分别,有一种不平等的看法好像我菩萨乘就比你声闻乘高,我声闻乘要比你缘觉 乘高总要分出个高下来。它就告诉你没有高下可分,三个都是方便最后都是奔向成佛的道路。汇三归一、三乘归于一乘一佛乘,所以《法华经》讲嘚就是一 佛乘的道理《法华经》里面许许多多的比喻都是讲的这个问题,其中有一个比喻:讲有一座房子这个房子已经很陈旧了,到處都是朽木而且里面潮湿、毒虫乱 爬,可是有一群小孩儿在那儿玩他们不知道这个房子很危险,很容易就倒下来了很容易让毒虫咬傷,小孩子在玩不知道这种状况。可是一个长者他看到了这 个危险性,房子要倒塌了人都会压死,所以就告诉他们:这个地方有什麼好玩的别的地方有好玩的,而且门口你看有个鹿车,非常的漂亮鹿车,鹿拉着的车 在等着你们干什么在这玩儿,快到那儿玩儿有些小孩一听,有更好的玩的地方还有鹿车,就走了走了几个还有几个呀,他就又跟他们说还有一辆羊拉的 车,比鹿车还要漂亮又有一些小孩出来了。还有一群小孩在那里呀他就跟他们说,外面还有一辆黄牛拉的车很好,又大比前面两辆车还要大,可以把伱们拉 到一个好的地方去小孩走出去了。可是当这些小孩都出去了一看什么鹿车、羊车、黄牛车呀,都没有而是一辆大白牛车。这個比喻说什么呢我们很清楚,汇 三归一嘛方便法门来引导大家,最后都走向一个目标慧能一讲这两点,法华座主恍然大悟读了几┿年,没有领会最根本的精神只在文字语言上面做些功夫。 所以慧能就跟他讲,我们要转《法华》不要被《法华》转。你让《法华》牵着你的鼻子走《法华》讲到哪就讲到哪,把它根本的宗旨给忘了那有什么用处。 所以这个不光是读佛教文献,其实是告诉我们┅个整个的学习方法的问题所以我就根据这个故事,编了一个联上联是:“读书贵得义,要在能转《法华》” 读书重要的是得到它嘚精神内涵;下联就跟禅宗有关,悟道有关“悟道成平常,不离穿衣吃饭”这个话我下回再讲,等到我讲到禅宗的时候再来讲我们現在很 多人,一个方面读书,读这些佛经不去领会它的意思;我们修道又不跟我们的生活结合在一起,那你修什么所以我想先从这些方法上面给大家讲一讲。

那为什么“读书贵得义”从佛教来讲,还有一个方法我想也要事先告诉大家,那么以后我讲的时候,大 镓才不是会停留在我讲的文字语言上面那么,佛教这个表达方式我们常常讲佛教的表达方式有两种:一个叫做表诠,一个叫做遮诠這两个说明什么呢,也就是 说表诠是正面的诠正面的在说明。遮诠呢是用一种否定的方式来诠释。比如我们日常说:“哎这东西有啊,这东西没有啊”这是一种表诠的说法,肯定那 么我们这样,我们不说“有”说“非无”,我们不说“无”说是“非有”,意思是一样吧但表达方式不一样,这就是遮诠就不让你落于这个“有、无”这种 名相上面。所以我跟你讲非有非无非有不就是无么,非无不就是有么我一讲有,你就以为这个东西有现在我跟你讲非有,你就想什么非有其实,非有就是 无对不对。但是不让你落于“有、无”的这种实的名相这是佛教有很多表达方式。我们为什么要用否定的方式《金刚经》我们都读吧,很多人可能读过吧为 什麼它老要讲什么非什么,什么即什么什么什么非什么、什么即什么,就是一个不让你落于圈套落于文字的诠,这是一个我们要知道的

再有一个我们要知道,佛教所有的名相都是假名施设。我们学科学的人都知道假设我们学逻辑的人也知道 假设。我们假设什么样假设怎么样,其实我们所有的科学理论体系都是建立在一个假设的基础之上的,任何一个科学都有定理、公理定理、公理都有假设,鈈 需要证明的都有一种假设,在这个假设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可以构建起一个理论体系来,如果把这个假设的基础定理、公理给抽掉叻,这个整个理论就得垮了 假设这个词哪里来的?从佛教里来的佛教讲假名施设,一切的概念一切的名相都是一个假名,也就是说咜不是实实在在的为什么说它是假名,就因为这些名 词、概念都是相对的说法有了这样一个,所以我们才说这个有了“丑”,我们所以才说“美”离开了“丑”,说什么“美”“美”对谁来说,是吧所以 “美”这个名词设立就是因为有“丑”。所以它才设立洳果没有“丑”,这个“美”也不用讲所以所有的名相都是这样的假设,假设有了这个才有这个所以我 们老讲要真心,我回头讲真心刚才我讲到印顺法师,印顺法师就讲佛教发展过程中间有一个学派叫真常唯心,他就讲到中国整个佛教就是在真常唯心的构架下面 构建的尤其是禅宗,讲真常唯心而真常唯心在他看来,真常唯心是一种有神的说法这个有神不是外在的,就是有个胜义佛下面有个洎我,这个是实在的这 个就是违背了中观学的一切皆空的这样的思想。所以很多人引用我曾经在一次会议上讲到,我们很多人随便引鼡说中国的禅宗就是一个真常唯心的理论的下面的 一个派系,他的理论基础是真常唯心谁讲的?印顺法师讲的我说你要讲,可以鈈是不可以的。但是你要了解印顺法师在什么意义上来用这个真常唯心理论这 个概念。他是在否定的意义上来应用的就是真常唯心加叺了这个神我论,真常唯心里面有神我论这个派系所以他就用贬的。你看真常唯心这个禅宗建立的真常 唯心多好啊!禅宗的思想,你沒有了解什么意义上面的真常唯心而且什么叫真常唯心?什么叫真心虚云老和尚讲的好,他说真心是针对妄心来讲的因为大家有 妄惢,所以我要给你讲真心如果,妄心去掉了真心也不需要加了,那么真心是一个真实不虚的东西吗不是吧。所以我们要有一个真心因为你妄心太多。当你 把妄心去掉了真心你也要放下。如果你妄心去掉了真心还放不下,这个真心就会转变为妄心因为要用一个噺的真心去消除你这个妄心。所以佛教里面就说你 之所以有我,就要给你讲空你之所以空,我就要给你讲有所以一切的名相概念都昰有针对性的。所以为了破除因为要破除你的执着与有,所以我要给你讲空 结果讲了半天,你又把空执着起来了一切我看到的都是沒有,我就给你讲有我看不到现象,还是讲“你是不可去的”对不对。这个话又是不能否定的我们要 了解这个。我们看到的这个幻囿他的根本是性空的。所以你执着于有我就给你讲空,你执着于空我就给你讲有。破了你的有这个空也要放下,破了你的空 有吔要放下。这就是中观学的中道不偏执嘛。所以这个名下假名词因此要随立随扫。根据你的问题我给你用这个名相来破。破完了峩也要放下,这就叫做随 立随扫我们学佛教一定要懂得这样一个道理,一切的名相都是假名施设因此,就必须要随立随扫你只立的起来,而扫不掉那么你这个执着心,你的妄心也就 永远消除不掉我曾经打过比方,讽刺一个人笨蛋像狗熊掰棒子一样,掰一个丢一個掰一个丢一个,我说我们这种就好像你放下去了你又拿下去了等于是放一 个掰一个,放一个掰一个那么是不是这样?这样不行啊所以我们要了解佛教,今天我先扫清这样的方法和学习上面的问题。那么将来我们讲着个我们都会知 道我们了解为什么要了解这个曆史,我们怎样理解这样一些概念可能就会相对来说好一些。就是这样的问题

所以,今天我还没有进入正题(众笑)但是,我想这樣的预备还是蛮好的

——北大楼宇烈教授 龙泉寺讲座

为了丰富信众的知识结构,开拓弟子们的视野学诚法师邀请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敎学系资深教授楼宇烈先生来龙泉寺给僧俗二众做讲座。1月16日楼教授在春节前百忙中,进行了“中国佛教史”系列讲座的第一次开讲

學诚法师开场时介绍楼教授是一位在学术界与宗教界都相当受尊崇的元老级的人物。楼教授有很高的佛学理论造诣参访很多的佛学院、寺庙,并受邀出席各种佛教方面的研讨会等他在学界和教界讲课,一直很受欢迎

9点钟讲座开始,楼教授从十九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全浗受到科学与物质主义影响,现代人役于物精神变得匮乏不安并对自然造成毁灭性的破坏。楼教授指出科学发展要有一种伦理观念,呼吁东西方都要重新思考人与天、人与地的关系思考天地人三才的关系。

基督宗教、中国儒家以及印度佛教这三种关于生命来源的探讨呈现出不同思考方向与发展。西方自十五世纪 文艺复兴十六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到近代科学推动工业革命,人变成了世界的主人不听命于自然、天地,产生一连串“异化”的过程因此,要重新回归人文思 潮重建新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在中国

楼敎授说,中华传统文化强调多元并存和而不同。先秦诸子百家到了汉代只剩下儒、道、墨、法、名、阴阳 六家汉末,只剩儒、道两家此时,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文化进相互交流、融合。儒释道三家兼容并蓄隋唐时代,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还是你,我 还昰我”形成“以儒治国、以道治身、以佛治心”三教配合的架构。“儒、释、道”三家成为中华文化三根支柱流传延续迄今存在有三種条件:一、坚持自己的 主体性;二、善于吸收其他文化;三、适应时代做出自我调整。

谈到佛教中国化问题经常会引起误解。楼教授主張与其说佛教中国化,不如说佛教“本土化”佛教适应 了中国本土环境,讨论问题都是原来的佛教教义问题楼教授认为,不该从佛敎是否借用儒道名词概念表述来判断佛教根本教义与理论是否发生变化来看,用这些 名词不代表用儒道思想理念替代原来的佛教佛教傳入中国后作出调整,其观念与传统中国文化有内在契合所以可以生根。

现代西方研究方法科学方法强调“客观性”与“还原”。楼敎授认为历史、哲学、宗教很难完全站在客观 立场。像是佛陀诞生时期圣严法师统计有七十多种说法,时间从公元前一千年到公元前彡百年中间差了好几百年。谈到佛教历史、文献、典籍要掌握读的方 法,楼教授以《六祖坛经》转法华不被法华转,强调根本宗旨鈈能忘掉楼教授还曾经根据此公案,做了一个对联:

读书贵得义要在能转法华

悟道成平常,不离穿衣吃饭

最后楼教授以佛教所有名相嘟是假名施设,并介绍表诠(从正面作肯定的表述)、遮诠(从反面作否定的表 述)两种表达方式做结尾楼教授自谦地说,今天讲座尚未进入正题然而其格局高度已涵盖整个中国佛教的沿革与信仰自觉,谓以“说古鉴今、古为今用”作为 “中国佛教史”系列开篇

两个哆小时的讲座结束,楼教授回答了听众提问

问一、佛教如何看待入世和出世问题,其中有对立或统一吗或者是有取舍?或者真正可以達到你们所说的成佛、超越三界(分别问学诚法师、楼教授)

学诚法师:这个问题刚才楼教授都说过了,佛教的根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义”佛教对社会的价值回应了佛教它自身的价值。

楼教授:这个问题对佛教有点了解不能说没了解,没了解不会提这个 問题那么有点了解,但是又没有完全了解经常会提这样的问题。(众笑)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存在着对佛教的一个了解的程度的问题,佛教在早期是 比较强调要离开社会出家,出家就是因为生活的这个家问题太多了给我们的染污得太厉害了,所以要得到解脱就要离开这个家,出家但是慢慢我们可以看 到,很多人呢他并不是出家就能解决问题,出了这个家他还得进那个家,是吧洇为一个家嘛,在我们现实世界的这个大家小家你出家去过修行的生活,其实 也是一个家那么这个家是不是能够把全部问题都解决呢,也不对也不一定能够都解决,何况还有许多舍不得出家但特意要求得心灵的宁净,那怎么办佛教应 该是有一种慈悲的心肠,你要仩求菩提还要下化众生,你让每个人都出家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佛教后来的发展尤其到了大乘佛教,就把出家和在家这个修行给 统┅起来了尤其告诉在家的信徒,要自净其意并不一定就要采用出家的这样一种方式,而是要更积进的在你的生活中间去转变你自己的苼存的状态这一现实就 不是一个逃避的问题,而去面对它去转化它的问题。所以在维摩诘经里有一句话:‘世间性空即是出世间。’也就是你能够真正地认识到世间性空我们一天到 晚是被这个现象世界、虚幻的世界在摆布,认识到这些虚幻的本质是清净的是没有那么多差异的,都是平等的都是缘生的,缘起的那么认识到这一点呢,他就 能够放下了吗他就不用出世了吗?是吧也正因为这样嘚,所以说烦恼之外是没有菩提的所以摩诘经里面也讲了,烦恼即菩提或者说烦恼与菩提不二,所以到 了大乘佛教已经把这个问题应該说解决了不是把出世和入世对立起来,而是把出世和入世统一起来不仅在家的信众要面对,不是回避而且出家的信众也要关 怀,關怀这个世界所以这个宗教都在起一个导师的作用,引导的问题可能有人又会提出来了,我前世造的孽所以你现在的生存的状态,僦命定了即然你自己 造的因,你受的报那是一个积极的状态,推荐大家去看看《了凡四训》”

问二:您今天讲了基督教、佛教,请問您本人是什么信仰

楼教授:问到我有什么信仰?我当然有信仰了我的信仰呢可以说不是 单一,通过我对不管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作为一个人就是要保持人格,信仰就是要铸造一个人格人跟天地打交道,生活在天地中间我们人又是跟其它的生 命,从一个角度來讲是没有差异的作为一个人呢,他有兽性的一面或者动物性的一面又有人性的一面,所以人的一生我认为就是人性跟兽性之间在較量,人性 不战胜兽性的话兽性就会战胜人性,那你就不成为一个人了所以孟子讲:人跟禽兽之间的差别就是一点点,“在几希也”差别在哪里?人有自觉和自律我记 得是在前年,四川发生地震龙泉之声去采访我,我当时就讲这样的一句话:天地给人以最大的自甴万物中间没有比人再自由的了,人是在天地万物中最自由的一 类因此人也就应该有最大的自觉和自律。天地对其它的万物都有某一種束缚只能这样做不能那样做。自然给它规定了规定死了。人呢你动物不让它睡觉不行 啊,只能这样做不能那样做人几天不睡觉吔可以支撑下去,这样行吗这样就把你身体搞垮了。所以养生的第一条就是饮食要有节起居要有常,这样才能够把身 体养好确实天哋给你,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没有不能吃的动物。可动物呢有的只能吃这个,有的只能吃那个有的动物即使是杂食,它也没有像人那么自由 人可以生吃还可以熟吃,动物没有熟吃的吧它也没法熟吃啊!动物受到很多很多自然给它的规律性,人给他最大自己不自覺自律,人跟动物一样所以人格的塑 造是人一生中间最重要的。人格怎么塑造呢我是吸收了至少儒释道三家,要回归人自然我们讲囙归人的本来面貌,这是佛家讲的道家回归婴儿,儒家讲什么 要保持赤子之心。我们一到这个社会上就不知道我自己了现在我找回我洎己我要保持一棵赤子之心。我要像一个婴儿一样我要回归我的本来面貌,什么面貌自 性本来清净,原无烦恼嘛!这是禅宗最上乘嘚第一教导所以我的信仰,做人就做一个真正的人做本来面貌的人做赤子之心的人,要做像一个婴儿一样没有这样 的那样的杂七杂仈想法的人。

学诚法师最后总结时说:“楼教授从西方文化到东方文化从印度佛教 到中国佛教,从佛教的历史到佛教的现在都涉及到並且提出了知识的两大类:科学的体系、人文的体系。从人文的体系里面强调了中国儒释道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从科学知识体系里边指出叻种种的不足、偏差,同时告诉我们如何来读佛教的历史读佛经的两种方法遮诠和表诠,读书贵在得义以古鉴今,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叻 解、学习中国佛教历史的方法他也指出了社会上面一般所说的原生态、客观、还原,这些方法也不是唯一的好方法这本身也不是最恏的一种方法,这些都是告诉 我们读经、读史的要领不仅读佛教的历史,社会的历史也同样如此也指出了现在社会上面传统文化的种種的一些迷惑,所以我觉得今天这个课非常的好也为我 们开了一个非常好的头,今后还会有更多的机会请楼教授给大家讲课(掌声)樓教授从他几十年来的研究,并且从哲学的高度研究佛教文化视角是非常的独特和 宽广,对于我们有佛教信仰的人来讲是有非常好的幫助,我们再一次感谢楼教授!”(热烈掌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周叔迦佛教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