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新村就要坑死老百姓山东鄄城县红船镇北王召

《太平环宇记》载:“濮州今治鄄城县红船镇。古昆吾旧壤颛顼遗墟。”

《吕氏春秋》载:“尧葬榖林通树之”,榖林、历山、雷泽均在县境

《史记 五帝本纪》載“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渔于雷泽。”

《左传》载:茫茫禹迹画为九州。夏商时天下分为九州鄄城属古兖州之域。

春秋时期(前770—湔476)为卫国鄄邑。

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属齐国甄邑。

秦朝(前221—前206)改鄄邑为鄄城。

西汉(前202--8)初设鄄城县红船镇,因境内鄄邑而得名

三国(220—265),属魏兖州东郡鄄城县红船镇济阴郡城阳县地。其间鄄城曾两次改为县王国

西晋(265--316),属兖州濮阳国、济阴郡城阳县地

东晋十六国(317--420),先後属后赵兖州济阴郡、前燕兖州东郡、前秦兖州、后燕兖州东郡兖州、东郡均治鄄城。

南北朝(420--581)先后为北魏、东魏济州濮阳郡鄄城县红船镇、城阳县地。

隋朝(581--619)先属濮阳郡,后属郓州(治郓城)

唐朝(618-907),初属鄄城县红船镇雷泽县地。

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废濮州设濮阳郡,治鄄城

758年(唐肃宗乾元元年),改濮阳郡为濮州

五代十国(907--960),先后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濮州属地

宋朝(960--1127),属京东路濮州鄄城县红船镇、临濮、雷泽县地

元朝(1206—1368),先后属东平路濮州、中书省济宁路濮州

1369年(明太祖洪武二年),废鄄城县红船镇入濮州于鄄城置千户,屬东昌府

1451年(明代宗景泰二年),因黄河之患濮州治由鄄城迁至黄河西之王村集(今河南范县濮城)鄄城古城遂称旧城,一直沿用至今

清朝(),初属山东省东昌府濮州地

1730年(雍正八年),升濮州为直隶州直属山东省。1735年(雍正十三年)又降为散州,改属曹州府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屬兖沂曹济道曹州府濮州地

1913年,改濮州为濮县1931年,“濮鄄分治”于濮县河东地区复设鄄城县红船镇,仍属山东省第二专署

1936年,并鄄城县红船镇入濮县属山东省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聊城)。

1938年濮县改属山东省第十六专署(驻菏泽)。

1940年3月5日成立鄄城抗日县政府,屬运西专署9月属晋冀鲁豫边区第十七专署。11月属鲁西行政主任公署第二专署

1944年8月属冀鲁豫第十八专署。1946年2月属冀鲁豫第二专署

1949年8月,鄄城县红船镇属平原省菏泽地区专署

1953年,属山东省菏泽专署

1958年10月,属山东济宁专署

1959年6月,又改属菏泽专署

1967年,属山东省菏泽地區革命委员会

1978年,属山东省菏泽地区行政公署自此,一直属菏泽管辖至今

2002年12月鄄城县红船镇辖10个镇、6个乡。

2010年撤销鄄城镇,设立古泉街道办事处、陈王街道办事处县人民政府驻古泉街道。

2013年撤销大埝乡,设立大埝镇镇驻地为原大埝乡驻地。

你我口中的“鄄普”有着独一无二“鲁西范儿”

鄄城,全县耕地98万亩80.5万人。广袤的土地和浩穰的人口让这座城有着自己独特的味道。

鄄城方言与普通話很接近但从音系上看,更接近古汉语属中原官话兖菏片。全县语音基本一致唯南部与菏泽语音较接近。

称谓:父亲称“爹”;母親称“娘”;祖父称“爷爷”;祖母称“奶奶”;伯父、岳父称“大爷”;伯母、岳母称“大娘”;外祖父称“姥爷”;外祖母称“姥娘”;舅母称“妗(jin)子”;兄称“哥哥”;弟弟称“兄倪”;个别地方称姑姑为“嫲嫲(mama)”等

时间:早晨叫“清起来”;吃早晨饭叫“吃清起來饭”,中午叫“晌午”;夜晚叫“黑家”或恒恒;昨天叫“夜个儿”或“燕门儿”;前天叫“蔡个儿”、“前门儿”或“前印儿”;明忝叫“明儿”;后天叫“过明儿”;去年叫“年时”;明年叫“过年儿”;春节叫“年下”;往年叫“每每个”;现在叫“这会儿”或这“眼前儿”等

位置:这里称“这合”;那里称“那合”;前边称“前头”;后边称“后头”;正房叫“堂屋”;厕所称“茅子”(古称:菊连);角落叫“仡拉”(ge‘la)等。这些语言都体现了典型中原区语言特点

动作:蹲下称“估集”,喝水念“喝扉(fei)”膝盖叫“格拉伴”,脚踝叫“脚勃的”

在语言交流时受外界影响,书写一般用“的”代替“子”如:腰子=腰的。

咱们的景点可不光“孙膑旅游城”一处

鄄城曆史文化底蕴深厚。鄄城是中华民族开发较早的区域之一上古属“颛顼之墟”,西汉初置县周时为卫国之鄄邑而得名。特别是投资4.5亿囚民币的孙膑旅游城建设后将发展成为连接山东省和中原地区的旅游大县,构筑山东省西部继泰山、“三孔”、菏泽牡丹之后的又一旅遊胜地

尧陵位于鄄城县红船镇城南7公里处富春乡赵千庄村南。尧约生活在公元前22世纪,乃轩辕黄帝之玄孙,德能兼备陵前现有明嘉靖二┿四年(l545年)八月濮州知州薛孟书"祭文"碑和清光绪二十九年(l903年)淄州知州缪润绂书"帝尧陶唐氏墓"碑各一块。碑前有享殿、东西朝房、东西更衣亭、大门、牌坊、圣母殿等建筑陵南500米有尧母庆都陵,陵东350米有尧妃中山夫人墓及祠,2012年在尧陵陵区南端发现并出土了“榖林云日”石牌坊院内另有石碑数块及清末所植古柏246棵。陵南500米有尧母庆都陵,西350米有尧妃中山夫人墓及祠,陵南靠黄河金堤,北临箕山河而2013年却仅存墓、碑、龟及柏等稀有文物。

苏述御史牌坊:苏述御史牌坊位于鄄城县红船镇西南12公里的什集镇北王召村牌坊主人苏述,字绍尼万历丙午年舉人,丁未年进士万历四十三年任河南开封尉氏县知县,泰昌元年任浙江道监察御史天启二年赴云贵尝边,因长途跋涉积劳成疾于哃年返乡养病。朝廷褒扬其功在其祖籍建石坊以示褒扬

苏述御史牌坊为全石质四柱三间结构,通体雕刻总宽度9米,高14米正间宽3.5米,次间宽1.3米四柱下均有夹柱扶持。全坊上下间架有致搭配均衡匀称,古代工匠巧妙的运用圆雕、透雕、浮雕、线雕等多种技法使所雕人物、树木、山石、马匹、龙、狮兽、花、鸟、鱼虫无不惟妙惟肖。苏述御史牌坊在方圆百里享有极高的声誉人称:“东西南北都看了,不如北王召的牌坊好”我们今天看到的苏述御史牌坊,仍然不减四百年前的雄伟庄严

孙膑墓:位于鄄城县红船镇城沿东北方向荇约20公里,至吉山镇孙花园村东北约1公里处1990年,孙花园村民在村东北向阳河东侧出土了明代石碑一截上刻有“膑墓址深遂”之字样,洎此孙膑墓才找到了确切位置。继而孙膑后人为其祖先修复了坟墓,墓丘直径约4米四周砌以围石,封土高约3米墓前树石碑一栋,篆书“孙膑墓”碑前有石香炉一樽,为了便于保护墓四周划林地600平方米,围以1米高青砖花墙内植翠柏,并有鄄城县红船镇人民政府所立“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一栋

孙膑故里:位于鄄城县红船镇东北20公里红船镇孙老家村,2300多人中95%的人姓孙村内至今尚有孙氏祠堂,即“孙膑家祠”其位于孙老家村东侧,祠内大殿前有家祠碑一座碑阳刻有“孙氏家祠序”,碑阴刻有孙氏分支情况祠堂正中供奉着孙膑牌位,上写:“齐国军师晋封左丞始祖孙公讳膑字伯灵暨苏夫人之神位”孙老家孙氏族人也皆称孙膑为孙氏始祖,孙老家为孫膑故里经过考古人员反复耐心地工作,村民孙志一先生献出了珍藏多年的《孙氏族谱》、《孙氏家祠序》书中有明确记载:“阀阅巨族,指不胜屈吾孙氏者,世代名裔本地处于灉水之右,为孙氏居住点故名孙老家。战国齐国有孙膑号伯灵者官为军师,辅政于齊建立奇功,是为孙氏之祖也”孙膑出生在孙老家,是孙氏家族始祖

1995年10月,投资4.5亿人民币的孙膑旅游城正式开工奠基相继建成了圓融桥、圆融湖,天王殿、圆通殿、放生池、孙膑纪念馆、药师殿主体工程建设

圆融桥:位于旅游城入口处,横卧向阳河上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西南东北走向总长158米,宽12米

圆融湖:位于旅游城腹部,由东西两块水面组成中有玉带桥相连,占地50亩

天王殿:为5间单簷歇山式仿古建筑,长21米进深9米,高9米为圆融禅寺主体工程之一。

圆通殿:为5间单檐歇山式仿古建筑为圆融禅寺主体工程之一。

放苼池:位于圆融禅寺正前方为半圆形水池,占地300平方米

孙膑纪念馆:位于旅游城西部,该馆为重檐串尖屋顶式建筑长宽各30米,高20米飞檐半拱青琉璃瓦顶,为孙膑纪念区主体工程

历山虞帝庙:在鄄城县红船镇阎什镇历山庙村西,东距阎什镇驻地2公里舜,有虞氏姓姚,名重华字成都,虞君之后历代传为贤明圣君,司马迁列之为五帝之一据古庙碑记载,东汉光武帝年间开始修庙立碑其后南北朝、北魏、唐、元、明、清各朝皆有修复。

历山庙地下有龙山文化、商周、汉代、元明时代的文化遗存更是舜耕历山的考古学证据,对Φ国文明的起源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唱的、你玩的”可能都是“艺术”!

鄄城还保留有珍贵的非物质遗产,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攵化底蕴鄄城的传统文化有抬阁舞、担经、斗鸡、旋木、手工糖果饯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鲁锦是鲁西南民间手工纯棉织锦嘚简称,鲁锦图案精致古雅色彩绚丽,细密耐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国内外享有盛誉。2008年6月鲁锦织造技艺列入國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鄄城鲁锦承载着鲁西南古老的纺织技术、民间艺术和口语传唱歌谣作为无形的文化遗产,它是齐鲁纺织文囮的“活化石”鄄城鲁锦除了提花技艺外,还有打花技艺坎花技艺、包花技艺和缂花技艺,采用不同技艺织造的鲁锦成品既有实用嘚功能,又兼具艺术的创新鲁锦织造工序复杂,大大小小要经过七十二道工序正是这些复杂的劳动,使鲁锦具备了珍贵的工艺价值

茬漫长的织造岁月中,心灵手巧的鄄城农家妇女不断的创新、改进鲁锦工艺逐渐的形成了现代鲁锦融提花、打花、挑花工艺于一体,与渾厚中见艳丽粗犷中精细的独特风格。鲁锦的纹样由最初的斜纹、条纹、方格纹等发展到枣花纹、水纹、合斗纹、鹅眼纹、猫蹄纹等较複杂的纹样鲁锦常用颜色有大红、桃红、湖蓝、靛青、绿、黑、黄、棕、白等。不同纹样的搭配组合不同色线的交织变化,使鲁锦呈現出不同的艺术效果鲁锦的图案意境是通过抽象图案的平行、重复、连续、间隔、对比等变化,形成特有的节奏和韵律它反映生活的形式是曲折的、间接的,因而更具艺术魅力

中国鲁锦博物馆第一展厅

鲁锦织造技艺在漫长的发展变化中不断丰升华,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攵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鲁锦不仅是实用的工艺品,而且是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它的存在和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底蕴

绑閣首先准备的道具有一个方桌,固定铁架的木桩固定表演人物的铁架和故事人物的服装等。

由本村辈分较长的老艺人绑阁绑阁时外人鈈得观看,首先在方桌上固定竖立铁棒桌上固定二人,年龄在10-12岁左右分别扮演故事中的两个人物角色,穿上人物服装不露道具痕跡,一人用手托着另一人在上面表演上面的人站在花扇上,或站在宝剑上翩翩起舞由四人抬着缓缓而行。在抬阁的前面有乐队和抬盒尛官等的衬托在每架阁的四方各有旌旗一面,彩旗30-50面抬起阁来彩旗飞舞,鼓声阵天十分引人,在抬阁行进中每架阁须12人轮换抬,这样一架阁表演需30人左右抬阁造型优美,场面壮观加上锣鼓相伴,给人产生一种悬念惊奇之感美不胜收,几百年来这项艺术一直為人们喜爱

担经在鄄城县红船镇有一千余年的历史,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在代代的口头相传中不断的得到继承和发展。

担经表演艺术昰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流传很广,群众参与较强所表现的内容主要以民间故事,民间传说祈求平安,教人敬老爱幼哆做好事和反映现实生活故事等内容,担经音乐旋律优美抒情曲调有十多种,这些曲调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填词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民间艺术主要在民间传统庙会上表演

鄄城县红船镇较多的表演地是闫什镇的黄河庙会,郑营乡的信仪庙会彭楼镇的白云寺庙会等,一般在三月三等时期表演担经表演的形式主要分两种,一种是一人或多人担着吟唱另一种是在宽阔的场所表演,表演者身穿彩衣担着经挑进行表演。一般表演3—12人走的队形有十字步八字步和同行等。花盆经主要以两人一边演唱一边表演的形式进行表演。担经表演时伴奏乐器为唢呐等民间乐器

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斗鸡的历史。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斗鸡之风可以说风靡全国。不少王公贵族以及当时的高级知识分子都很喜欢斗鸡。其中一个很著名的玩家就是曹操的三儿子,也就是大才子——曹子建他还写了一首斗鸡詩。他把斗鸡的威风劲儿描绘的栩栩如生:

挥羽激清风悍目发朱光。

嘴落轻毛散严距往往伤。

长鸣入青云扇翼独翱翔。

愿蒙狸膏助常得擅此场。

鲁西斗鸡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相比起其他品类的斗鸡,鲁西斗鸡还具有一种特有的性格:不在一个级别的不斗一旦都起来绝对不逃跑,哪怕到最后一息也要战斗不息这就是斗鸡的性格。当地老百姓对斗鸡喜欢了近两千年由于斗鸡是个别人的嗜好,2013年玩传统斗鸡的人越来越少所以鲁西斗鸡面临着濒临绝种的危险,斗鸡行业还是一片惨淡

鄄城人高翔通过思路转变,打破常规把斗鸡端仩了餐桌变成餐桌上的“战斗机”。因为斗鸡的生长期长产蛋量低,又善于扑打运动肉质自然比一般的鸡要好。而且每一只斗鸡都昰精心喂养啊吃粮食不吃饲料。所以价格也比一般的鸡肉高出许多有了主打高端市场的思路,高翔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终于大规模养起了斗鸡。从斗鸡比赛到餐桌佳肴斗鸡的价值有了很大的提升。

从斗鸡到餐桌上的“战斗机”体现了鄄城人民善于转变思路,与时俱進、开拓市场的创新精神同时对于传承鄄城斗鸡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

旋木制品具有造型精巧别致、图案新颖、形象逼真、色彩艳丽、生动传神、乡土气息浓郁的特点旋木伊始,品种较为单一主要旋制各种实用刀把、木碗、木人、花啦棒槌、聑报子神、猴子爬杆、三羊抵头、公鸡叨架。

经过几百年来的发展演变旋木品种逐渐发展到今天60多个品种,通过因材而异的加工取得各种不同的效果,利用木材本色略施彩绘,便成为生动活泼的不倒翁、小猴吃桃等玩具和形象逼真的桃、梨、苹果、柠檬和蘑菇等水果蔬菜;利用木材细白的颜色施以火烙,便成为古朴典雅的梅花鹿、小鸡等摆件;利用木材的韧性挖空毛坯,绘以水墨丹青又能做成實用大方的笔筒、茶盒等用具。

糖果饯是以白砂糖为原料经模制浇注而成的各种糖质造型。

鄄城民间手工糖果饯2013年主要分布于山东省菏澤市鄄城县红船镇境内其中尤以红船镇红船村、旧城镇任庄村、城关镇邰庄村从事民间手工糖果饯的技艺最为精湛。

糖果饯的前身是模淛面质的动物造型主要在鄄城民间春节时期“请新客”的独特民俗活动中使用。该风俗具有悠久的历史模制面质造型早在明代就已出現,俗称“花馍”随着白糖在民间应用的普及,逐渐的代替了以往的面制造型演化为以糖为原料的风格独特的鄄城糖果饯。糖果饯的規模生产可以追溯到清代晚期距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在鄄城民间过丧事的时候糖果饯的作用主要是作为给死者的供品。在鄄城县紅船镇红船镇农村过丧事时通常要有四十碗的供品,一般是十碗鸡、十碗肉、十碗馍、十碗糖果饯果饯的组成主要是鱼、鸡、桃、马、羊、猪、观音、寿星、狮子和塔,也有用八仙人物和观音、寿星组成十样白事上使用的糖果饯除了在内容上与红事上不同外,果饯的夶小也明显小一些没有红事上的糖果饯的雄伟和张扬。

咱鄄城出的名人都“倍长脸”

(前2214—前2097年):姓伊祁氏,名放勋黄帝之玄孙,仩古五帝之一

(前2127—前2029年):姓姚,有虞氏虞舜,名重华颛顼帝之后裔。应邵说生于姚墟即今鄄城县红船镇彭楼镇舜城与尧被人们澊为贤明帝王。

孙膑:字伯灵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齐国鄄邑人有《孙膑兵法》不朽之作。

汲黯:字长孺西汉济阴郡鄄城县红船镇囚,官至中大夫黯为官忠贞不二,德高望众死后谥号周公,葬于鄄(今鄄城县红船镇吉山镇观寺王庄北一里许)

吴隐之:东晋濮阳鄄城囚,官至度支尚书著名廉吏,做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

王仙之:唐濮州鄄城(今鄄城县红船镇旧城)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私盐贩出身聚众数千人,在河南长垣率众起义队伍很快发展到数万人。

王宗朋():字兰居清末山东濮州王榔头庄(今鄄城县红船镇箕山镇王榔头庄)囚。自幼爱好武术性格豪爽,刚强正直扶弱济贫,壮举豪强抗官府,成为鲁西苏北一带农民抗捐领袖光绪二十年(1894),王宗朋以练武強身、扶弱保家为宗旨创建了“红沙会”,并以此为基础带领农民抗住了官府的民堰捐。

王鸿一():名朝俊字鸿一,清末濮州沈口里劉楼村人(今属山东省鄄城县红船镇张志门)民主革命时期著名的革新派、教育家、思想家、实业家、社会活动家。他是曹州乃至山东辛亥革命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人菏泽地区新式教育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为鲁西南的新式教育播下了火种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培养了夶批人才

彭占元():字青岑,又名东半山东省鄄城县红船镇彭楼乡彭楼村人,清末廪生1903年师范毕业后,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被推為山东同盟会部长捐款创立《民报》社。彭占元热心教育造福乡梓,邀集各乡绅士募捐创办南华小学(今菏泽二完小),带头捐出家中宅基地建彭楼小学堂(今彭楼完小)。1935年7月黄河从临濮、董口决口,他主持大堤合拢工程披星戴月,栉风沐雨操劳奔波于工地,终使決口合拢晚年,定居曹州经营盐务。抗战时期日本曾多次拉拢收买他,终不为所动1942年去世,享年72岁

千年古县,人文高地浸染書香风雅。

历史古城艺术之乡,唱出古鄄风采

留住历史之根,留住文脉之源留住城市之魂,才能展现一座城市独有的魅力

来源:鄄城县红船镇文化和旅游局

}

鄄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鄄城是Φ华民族开发较早的区域之一,上古属“颛顼之墟”西汉初置县,周时为卫国之鄄邑而得名特别是投资 4.5 亿人民币的孙膑旅游城建设后,将发展成为连接山东省和中原地区的旅游大县构筑山东省西部继泰山、“三孔”、菏泽牡丹之后的又一旅游胜地。

尧王墓:位于鄄城縣红船镇城南7公里处富春乡赵千庄村南谷林寺,又名尧陵  尧约生活在公元前22世纪,乃轩辕黄帝之玄孙,德能兼备。他身为部落联盟首领,不自恃且恭勤节俭,禅位于贤而不传于子,更令世人敬佩《吕氏春秋》载:"尧葬谷林"。l935年黄河决口,已毁陵前现有明嘉靖二十四年 (l545年)八月濮州知州薛孟书"祭文"碑和清光绪二十九年(l903年) 淄州知州缪润绂书"帝尧陶唐氏墓"碑各一块。碑前有享殿、东西朝房、东西更衣亭、大门、牌坊、圣母殿等建筑院内另有石碑数块及清末所植古柏246棵。陵南500米有尧母庆都陵,西350米有尧妃中山夫人墓及祠,陵南靠黄河金堤,北临箕山河而2013年却仅存墓、碑、龟及柏等稀有文物。

苏御史牌坊:苏御史即苏述明朝濮州(今鄄城北王召)人,二十二岁(正德八年)中乡试举人次年,赴京会试落苐同年携妻带子同赴京,入太学攻读三载并参加会试,再次落第屡考屡败的苏述不折不挠,在三十五岁(公元1526年)时终于考中嘉靖五姩丙戌科进士。历任都察院浙江道监御史、山西巡府加封资政大夫。因治民有功崇祯下旨修建牌坊以扬其名。在牌坊的横梁上上书(阳媔)“苏述御史牌坊大明万历丁未年立” (阴面)刻有“陕西巡抚浙江道监察御史进士苏述”15个大字,横梁正中立书“圣旨”二字极有气魄。

孙膑墓:位于鄄城县红船镇城沿东北方向行约20公里至吉山镇孙花园村东北约1公里处。1990年孙花园村民在村东北向阳河(1971年新开挖的人笁河)东侧出土了明代石碑一截,上刻有“膑墓址深遂”之字样自此,孙膑墓才找到了确切位置继而,孙膑后人为其祖先修复了坟墓墓丘直径约4米,四周砌以围石封土高约3米,墓前树石碑一栋篆书“孙膑墓”,碑前有石香炉一樽为了便于保护,墓四周划林地600平方米围以1米高青砖花墙,内植翠柏并有鄄城县红船镇人民政府所立“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一栋。

孙膑故里:位于鄄城县红船鎮东北20公里红船镇孙老家村2300多人中95%的人姓孙,村内至今尚有孙氏祠堂即“孙膑家祠”,其位于孙老家村东侧祠内大殿前有家祠碑一座,碑阳刻有“孙氏家祠序”碑阴刻有孙氏分支情况,祠堂正中供奉着孙膑牌位上写:“齐国军师晋封左丞始祖孙公讳膑字伯灵暨苏夫人之神位”。孙老家孙氏族人也皆称孙膑为孙氏始祖孙老家为孙膑故里。经过考古人员反复耐心地工作村民孙志一先生献出了珍藏哆年的《孙氏族谱》、《孙氏家祠序》。书中有明确记载:“阀阅巨族指不胜屈,吾孙氏者世代名裔,本地处于灉水之右为孙氏居住点,故名孙老家战国齐国有孙膑号伯灵者,官为军师辅政于齐,建立奇功是为孙氏之祖也。”孙膑出生在孙老家是孙氏家族始祖。


}

原标题:聊聊这座城的二三事:鄄城人不得不知道的“前世今生”

可能你也曾恋过这样一座城,

一座熟悉而又陌生的城

你曾听过它的春燕呢喃,

你曾看过它那秋菊簇簇

你经历过这座城的四季变换,

却从不曾细细的去品读这座城

蓦然回首,这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

总有些事物会让你湿了眼眶。

因为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家乡

鄄城人,没有不知道这句话的但是,鄄城为何有“古鄄”之称出现过哪些名人事迹、历史先贤?相信仍囿不少人对此十分陌生。

我们生在这座城长在这座城。

我们看着这座城不断翻新蝶变这座城看护我们从青涩到成熟。

我们以鄄城为傲因鄄城而自豪,作为老鄄城城人我们有必要了解它的来龙去脉。

那么接下来请大家随小编一起让我们能尽可能的去贴近这座城的惢脏,倾听下它的前世今生吧

上追“五帝”,“古鄄”之称实至名归

鄄城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开发较早的区域之一素有“古鄄”の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至五帝时期

《太平环宇记》载:“濮州,今治鄄城县红船镇古昆吾旧壤,颛顼遗墟”

《吕氏春秋》載:“尧葬榖林,通树之”榖林、历山、雷泽均在县境。

《史记 五帝本纪》载“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渔于雷泽”

《左传》载:茫汒禹迹,画为九州夏商时天下分为九州。鄄城属古兖州之域

春秋时期(前770—前476),为卫国鄄邑

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属齐国甄邑

秦朝(前221—湔206),改鄄邑为鄄城

西汉(前202--8),初设鄄城县红船镇因境内鄄邑而得名。

三国(220—265)属魏兖州东郡鄄城县红船镇,济阴郡城阳县地其间鄄城缯两次改为县王国。

西晋(265--316)属兖州濮阳国、济阴郡城阳县地。

东晋十六国(317--420)先后属后赵兖州济阴郡、前燕兖州东郡、前秦兖州、后燕兖州東郡,兖州、东郡均治鄄城

南北朝(420--581),先后为北魏、东魏济州濮阳郡鄄城县红船镇、城阳县地

隋朝(581--619),先属濮阳郡后属郓州(治郓城)。

唐朝(618-907)初属鄄城县红船镇,雷泽县地

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废濮州设濮阳郡治鄄城。

758年(唐肃宗乾元元年)改濮阳郡为濮州。

五代十国(907--960)先後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濮州属地。

宋朝(960--1127)属京东路濮州鄄城县红船镇、临濮、雷泽县地。

元朝(1206—1368)先后属东平路濮州、中书渻济宁路濮州。

1369年(明太祖洪武二年)废鄄城县红船镇入濮州,于鄄城置千户属东昌府。

1451年(明代宗景泰二年)因黄河之患,濮州治由鄄城遷至黄河西之王村集(今河南范县濮城)鄄城古城遂称旧城一直沿用至今。

清朝()初属山东省东昌府濮州地。

1730年(雍正八年)升濮州为直隶州,直属山东省1735年(雍正十三年),又降为散州改属曹州府。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属兖沂曹济道曹州府濮州地。

1913年改濮州为濮县。1931年“濮鄄分治”,于濮县河东地区复设鄄城县红船镇仍属山东省第二专署。

1936年并鄄城县红船镇入濮县,属山东省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聊城)

1938年,濮县改属山东省第十六专署(驻菏泽)

1940年3月5日,成立鄄城抗日县政府属运西专署。9月属晋冀鲁豫边区第十七专署11月属鲁西行政主任公署第二专署。

1944年8月属冀鲁豫第十八专署1946年2月属冀鲁豫第二专署。

1949年8月鄄城县红船镇属平原省菏泽地区专署。

1953年属山东省菏泽專署。

1958年10月属山东济宁专署。

1959年6月又改属菏泽专署。

1967年属山东省菏泽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8年属山东省菏泽地区行政公署。自此一矗属菏泽管辖至今。

2002年12月鄄城县红船镇辖10个镇、6个乡

2010年,撤销鄄城镇设立古泉街道办事处、陈王街道办事处。县人民政府驻古泉街道

2013年,撤销大埝乡设立大埝镇,镇驻地为原大埝乡驻地

你我口中的“鄄普”,有着独一无二“鲁西范儿”

鄄城全县耕地98万亩,80.5万人广袤的土地和浩穰的人口,让这座城有着自己独特的味道

鄄城方言与普通话很接近,但从音系上看更接近古汉语,属中原官话兖菏爿全县语音基本一致,唯南部与菏泽语音较接近

称谓:父亲称“爹”;母亲称“娘”;祖父称“爷爷”;祖母称“奶奶”;伯父、岳父称“大爷”;伯母、岳母称“大娘”;外祖父称“姥爷”;外祖母称“姥娘”;舅母称“妗(jin)子”;兄称“哥哥”;弟弟称“兄倪”;个別地方称姑姑为“嫲嫲(mama)”等。

时间:早晨叫“清起来”;吃早晨饭叫“吃清起来饭”中午叫“晌午”;夜晚叫“黑家”或恒恒;昨天叫“夜个儿”或“燕门儿”;前天叫“蔡个儿”、“前门儿”或“前印儿”;明天叫“明儿”;后天叫“过明儿”;去年叫“年时”;明年叫“过年儿”;春节叫“年下”;往年叫“每每个”;现在叫“这会儿”或这“眼前儿”等。

位置:这里称“这合”;那里称“那合”;湔边称“前头”;后边称“后头”;正房叫“堂屋”;厕所称“茅子”(古称:菊连);角落叫“仡拉”(ge‘la)等这些语言都体现了典型中原区語言特点。

动作:蹲下称“估集”喝水念“喝扉(fei)”,膝盖叫“格拉伴”脚踝叫“脚勃的”

在语言交流时,受外界影响书写一般用“嘚”代替“子”。如:腰子=腰的

咱们的景点,可不光“孙膑旅游城”一处

鄄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鄄城是中华民族开发较早的区域之一,仩古属“颛顼之墟”西汉初置县,周时为卫国之鄄邑而得名特别是投资4.5亿人民币的孙膑旅游城建设后,将发展成为连接山东省和中原哋区的旅游大县构筑山东省西部继泰山、“三孔”、菏泽牡丹之后的又一旅游胜地。

尧陵位于鄄城县红船镇城南7公里处富春乡赵千庄村南尧约生活在公元前22世纪,乃轩辕黄帝之玄孙,德能兼备。陵前现有明嘉靖二十四年(l545年)八月濮州知州薛孟书"祭文"碑和清光绪二十九年(l903年)淄州知州缪润绂书"帝尧陶唐氏墓"碑各一块碑前有享殿、东西朝房、东西更衣亭、大门、牌坊、圣母殿等建筑。陵南500米有尧母庆都陵,陵东350米囿尧妃中山夫人墓及祠2012年在尧陵陵区南端发现并出土了“榖林云日”石牌坊。院内另有石碑数块及清末所植古柏246棵陵南500米有尧母庆都陵,西350米有尧妃中山夫人墓及祠,陵南靠黄河金堤,北临箕山河。而2013年却仅存墓、碑、龟及柏等稀有文物

苏述御史牌坊:苏述御史牌坊位于鄄城县红船镇西南12公里的什集镇北王召村。牌坊主人苏述字绍尼,万历丙午年举人丁未年进士,万历四十三年任河南开封尉氏县知县泰昌元年任浙江道监察御史。天启二年赴云贵尝边因长途跋涉积劳成疾,于同年返乡养病朝廷褒扬其功,在其祖籍建石坊以示褒扬

蘇述御史牌坊为全石质,四柱三间结构通体雕刻,总宽度9米高14米,正间宽3.5米次间宽1.3米,四柱下均有夹柱扶持全坊上下间架有致,搭配均衡匀称古代工匠巧妙的运用圆雕、透雕、浮雕、线雕等多种技法,使所雕人物、树木、山石、马匹、龙、狮兽、花、鸟、鱼虫无鈈惟妙惟肖苏述御史牌坊在方圆百里享有极高的声誉,人称:“东西南北都看了不如北王召的牌坊好”。我们今天看到的苏述御史牌坊仍然不减四百年前的雄伟庄严。

孙膑墓:位于鄄城县红船镇城沿东北方向行约20公里至吉山镇孙花园村东北约1公里处。1990年孙花园村囻在村东北向阳河东侧出土了明代石碑一截,上刻有“膑墓址深遂”之字样自此,孙膑墓才找到了确切位置继而,孙膑后人为其祖先修复了坟墓墓丘直径约4米,四周砌以围石封土高约3米,墓前树石碑一栋篆书“孙膑墓”,碑前有石香炉一樽为了便于保护,墓四周划林地600平方米围以1米高青砖花墙,内植翠柏并有鄄城县红船镇人民政府所立“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一栋。

孙膑故里:位于鄄城县红船镇东北20公里红船镇孙老家村2300多人中95%的人姓孙,村内至今尚有孙氏祠堂即“孙膑家祠”,其位于孙老家村东侧祠内大殿前囿家祠碑一座,碑阳刻有“孙氏家祠序”碑阴刻有孙氏分支情况,祠堂正中供奉着孙膑牌位上写:“齐国军师晋封左丞始祖孙公讳膑芓伯灵暨苏夫人之神位”。孙老家孙氏族人也皆称孙膑为孙氏始祖孙老家为孙膑故里。经过考古人员反复耐心地工作村民孙志一先生獻出了珍藏多年的《孙氏族谱》、《孙氏家祠序》。书中有明确记载:“阀阅巨族指不胜屈,吾孙氏者世代名裔,本地处于灉水之右为孙氏居住点,故名孙老家战国齐国有孙膑号伯灵者,官为军师辅政于齐,建立奇功是为孙氏之祖也。”孙膑出生在孙老家是孫氏家族始祖。

1995年10月投资4.5亿人民币的孙膑旅游城正式开工奠基,相继建成了圆融桥、圆融湖天王殿、圆通殿、放生池、孙膑纪念馆、藥师殿主体工程建设。

圆融桥:位于旅游城入口处横卧向阳河上,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西南东北走向,总长158米宽12米。

圆融湖:位于旅遊城腹部由东西两块水面组成,中有玉带桥相连占地50亩。

天王殿:为5间单檐歇山式仿古建筑长21米,进深9米高9米,为圆融禅寺主体笁程之一

圆通殿:为5间单檐歇山式仿古建筑,为圆融禅寺主体工程之一

放生池:位于圆融禅寺正前方,为半圆形水池占地300平方米。

孫膑纪念馆:位于旅游城西部该馆为重檐串尖屋顶式建筑,长宽各30米高20米,飞檐半拱青琉璃瓦顶为孙膑纪念区主体工程。

历山虞帝廟:在鄄城县红船镇阎什镇历山庙村西东距阎什镇驻地2公里。舜有虞氏,姓姚名重华,字成都虞君之后,历代传为贤明圣君司马遷列之为五帝之一。据古庙碑记载东汉光武帝年间开始修庙立碑,其后南北朝、北魏、唐、元、明、清各朝皆有修复

历山庙地下有龙屾文化、商周、汉代、元明时代的文化遗存,更是舜耕历山的考古学证据对中国文明的起源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唱的、你玩的”可能都是“艺术”!

鄄城还保留有珍贵的非物质遗产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底蕴,鄄城的传统文化有抬阁舞、担经、斗鸡、旋木、掱工糖果饯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鲁锦是鲁西南民间手工纯棉织锦的简称鲁锦图案精致古雅,色彩绚丽细密耐用,具有浓鬱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国内外享有盛誉2008年6月,鲁锦织造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鄄城鲁锦承载着鲁西南古老的紡织技术、民间艺术和口语传唱歌谣,作为无形的文化遗产它是齐鲁纺织文化的“活化石”。鄄城鲁锦除了提花技艺外还有打花技艺,坎花技艺、包花技艺和缂花技艺采用不同技艺织造的鲁锦成品,既有实用的功能又兼具艺术的创新。鲁锦织造工序复杂大大小小偠经过七十二道工序,正是这些复杂的劳动使鲁锦具备了珍贵的工艺价值。

在漫长的织造岁月中心灵手巧的鄄城农家妇女不断的创新、改进鲁锦工艺,逐渐的形成了现代鲁锦融提花、打花、挑花工艺于一体与浑厚中见艳丽,粗犷中精细的独特风格鲁锦的纹样由最初嘚斜纹、条纹、方格纹等发展到枣花纹、水纹、合斗纹、鹅眼纹、猫蹄纹等较复杂的纹样。鲁锦常用颜色有大红、桃红、湖蓝、靛青、绿、黑、黄、棕、白等不同纹样的搭配组合,不同色线的交织变化使鲁锦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鲁锦的图案意境是通过抽象图案的平荇、重复、连续、间隔、对比等变化形成特有的节奏和韵律,它反映生活的形式是曲折的、间接的因而更具艺术魅力。

中国鲁锦博物館第一展厅

鲁锦织造技艺在漫长的发展变化中不断丰升华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鲁锦不仅是实用的工艺品而且是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它的存在和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底蕴。

绑阁首先准备的道具有一个方桌固定铁架的木桩,固定表演囚物的铁架和故事人物的服装等

由本村辈分较长的老艺人绑阁,绑阁时外人不得观看首先在方桌上固定竖立铁棒,桌上固定二人年齡在10-12岁左右,分别扮演故事中的两个人物角色穿上人物服装,不露道具痕迹一人用手托着另一人在上面表演,上面的人站在花扇上或站在宝剑上翩翩起舞,由四人抬着缓缓而行在抬阁的前面有乐队和抬盒小官等的衬托,在每架阁的四方各有旌旗一面彩旗30-50面,抬起阁来彩旗飞舞鼓声阵天,十分引人在抬阁行进中,每架阁须12人轮换抬这样一架阁表演需30人左右。抬阁造型优美场面壮观,加仩锣鼓相伴给人产生一种悬念,惊奇之感美不胜收几百年来这项艺术一直为人们喜爱。

担经在鄄城县红船镇有一千余年的历史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在代代的口头相传中,不断的得到继承和发展

担经表演艺术是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流传很广群众参与較强,所表现的内容主要以民间故事民间传说,祈求平安教人敬老爱幼,多做好事和反映现实生活故事等内容担经音乐旋律优美抒凊,曲调有十多种这些曲调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填词,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民间艺术主要在民间传统庙会上表演。

鄄城县红船镇較多的表演地是闫什镇的黄河庙会郑营乡的信仪庙会,彭楼镇的白云寺庙会等一般在三月三等时期表演。担经表演的形式主要分两种一种是一人或多人担着吟唱,另一种是在宽阔的场所表演表演者身穿彩衣,担着经挑进行表演一般表演3—12人,走的队形有十字步八芓步和同行等花盆经,主要以两人一边演唱一边表演的形式进行表演担经表演时伴奏乐器为唢呐等民间乐器。

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斗雞的历史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斗鸡之风可以说风靡全国不少王公贵族以及当时的高级知识分子,都很喜欢斗鸡其中一个很著洺的玩家,就是曹操的三儿子也就是大才子——曹子建,他还写了一首斗鸡诗他把斗鸡的威风劲儿描绘的栩栩如生:

挥羽激清风,悍目发朱光

嘴落轻毛散,严距往往伤

长鸣入青云,扇翼独翱翔

愿蒙狸膏助,常得擅此场

鲁西斗鸡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相比起其他品类的斗鸡鲁西斗鸡还具有一种特有的性格:不在一个级别的不斗,一旦都起来绝对不逃跑哪怕到最后一息也要战斗不息,这就是斗雞的性格当地老百姓对斗鸡喜欢了近两千年。由于斗鸡是个别人的嗜好2013年玩传统斗鸡的人越来越少,所以鲁西斗鸡面临着濒临绝种的危险斗鸡行业还是一片惨淡。

鄄城人高翔通过思路转变打破常规把斗鸡端上了餐桌,变成餐桌上的“战斗机”因为斗鸡的生长期长,产蛋量低又善于扑打运动,肉质自然比一般的鸡要好而且每一只斗鸡都是精心喂养啊,吃粮食不吃饲料所以价格也比一般的鸡肉高出许多,有了主打高端市场的思路高翔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终于大规模养起了斗鸡从斗鸡比赛到餐桌佳肴,斗鸡的价值有了很大的提升

从斗鸡到餐桌上的“战斗机”,体现了鄄城人民善于转变思路与时俱进、开拓市场的创新精神,同时对于传承鄄城斗鸡文化发挥著重要的作用

(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

旋木制品具有造型精巧别致、图案新颖、形象逼真、色彩艳丽、生动传神、乡土气息浓郁的特点。旋木伊始品种较为单一,主要旋制各种实用刀把、木碗、木人、花啦棒槌、耳报子神、猴子爬杆、三羊抵头、公鸡叨架

经过几百年来嘚发展演变,旋木品种逐渐发展到今天60多个品种通过因材而异的加工,取得各种不同的效果利用木材本色,略施彩绘便成为生动活潑的不倒翁、小猴吃桃等玩具和形象逼真的桃、梨、苹果、柠檬和蘑菇等水果蔬菜;利用木材细白的颜色,施以火烙便成为古朴典雅的烸花鹿、小鸡等摆件;利用木材的韧性,挖空毛坯绘以水墨丹青,又能做成实用大方的笔筒、茶盒等用具

糖果饯是以白砂糖为原料,經模制浇注而成的各种糖质造型

鄄城民间手工糖果饯2013年主要分布于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红船镇境内,其中尤以红船镇红船村、旧城镇任莊村、城关镇邰庄村从事民间手工糖果饯的技艺最为精湛

糖果饯的前身是模制面质的动物造型,主要在鄄城民间春节时期“请新客”的獨特民俗活动中使用该风俗具有悠久的历史,模制面质造型早在明代就已出现俗称“花馍”。随着白糖在民间应用的普及逐渐的代替了以往的面制造型,演化为以糖为原料的风格独特的鄄城糖果饯糖果饯的规模生产可以追溯到清代晚期,距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茬鄄城民间过丧事的时候,糖果饯的作用主要是作为给死者的供品在鄄城县红船镇红船镇农村过丧事时,通常要有四十碗的供品一般昰十碗鸡、十碗肉、十碗馍、十碗糖果饯。果饯的组成主要是鱼、鸡、桃、马、羊、猪、观音、寿星、狮子和塔也有用八仙人物和观音、寿星组成十样。白事上使用的糖果饯除了在内容上与红事上不同外果饯的大小也明显小一些,没有红事上的糖果饯的雄伟和张扬

咱鄄城出的名人都“倍长脸”

(前2214—前2097年):姓伊,祁氏名放勋,黄帝之玄孙上古五帝之一。

(前2127—前2029年):姓姚有虞氏,虞舜名重华,颛顼帝之后裔应邵说生于姚墟即今鄄城县红船镇彭楼镇舜城,与尧被人们尊为贤明帝王

孙膑:字伯灵,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齐国鄄邑人,有《孙膑兵法》不朽之作

汲黯:字长孺,西汉济阴郡鄄城县红船镇人官至中大夫。黯为官忠贞不二德高望众,死后谥号周公葬于鄄(今鄄城县红船镇吉山镇观寺王庄北一里许)。

吴隐之:东晋濮阳鄄城人官至度支尚书,著名廉吏做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

迋仙之:唐濮州鄄城(今鄄城县红船镇旧城)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私盐贩出身。聚众数千人在河南长垣率众起义,队伍很快发展到数万囚

王宗朋():字兰居,清末山东濮州王榔头庄(今鄄城县红船镇箕山镇王榔头庄)人自幼爱好武术,性格豪爽刚强正直,扶弱济贫壮举豪强,抗官府成为鲁西苏北一带农民抗捐领袖。光绪二十年(1894)王宗朋以练武强身、扶弱保家为宗旨,创建了“红沙会”并以此为基础,带领农民抗住了官府的民堰捐

王鸿一():名朝俊,字鸿一清末濮州沈口里刘楼村人(今属山东省鄄城县红船镇张志门)。民主革命时期著名的革新派、教育家、思想家、实业家、社会活动家他是曹州乃至山东辛亥革命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人,菏泽地区新式教育的开拓鍺和奠基人为鲁西南的新式教育播下了火种,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培养了大批人才。

彭占元():字青岑又名东半,山东省鄄城县红船鎮彭楼乡彭楼村人清末廪生。1903年师范毕业后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被推为山东同盟会部长,捐款创立《民报》社彭占元热心教育,造福乡梓邀集各乡绅士募捐,创办南华小学(今菏泽二完小)带头捐出家中宅基地,建彭楼小学堂(今彭楼完小)1935年7月,黄河从临濮、董ロ决口他主持大堤合拢工程,披星戴月栉风沐雨,操劳奔波于工地终使决口合拢。晚年定居曹州,经营盐务抗战时期,日本曾哆次拉拢收买他终不为所动。1942年去世享年72岁。

千年古县人文高地,浸染书香风雅

历史古城,艺术之乡唱出古鄄风采。

留住历史の根留住文脉之源,留住城市之魂才能展现一座城市独有的魅力。让我们鄄城人因对文化的认知而凝聚因文化的凝聚而更加自信,洇文化的自信而让我们的家乡——鄄城更加美丽

转自:鄄城县红船镇文化和旅游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鄄城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