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就业怎么样毕业在北方好就业吗

关于举办“2019年度全国秋季巡回校園招聘会”的通知

为进一步做好2019年度毕业生就业促进高层次人才资源合理有效配置。“2019年度全国秋季巡回校园招聘会”将在9月-11月举办現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校园招聘会巡回时间:2019年9月-11月

会议地点:全国巡回(校园)

1)2020届毕业生全国校园双选会涵盖了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技术与资源科学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声学、数学、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力学、物理学、天文學、地球科学、生物学、心理学、农学、林学、动力与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电子与通信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学等专业。

2)  参會人员条件:高校应届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

2、  报名事宜:请各单位将全国校园双选会选择表(附件1)、校园招聘会报名回执表(附件2)接收邮箱:  @

北京交通大学 10月 800元/场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10月 800元/场

北京理工大学 10月 800元/场

中国科学院大学 10月 800元/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1月 1000元/场

北京囮工大学 11月 800元/场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11月 800元/场

北方工业大学 11月 800元/场

北京联合大学 11月 800元/场

华北电力大学 11月 800元/场

北京工业大学 11月 800元/场

首都经济貿易大学 11月 800元/场

北京科技大学 11月 800元/场

北京工业职业学院 11月 800元/场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11月 800元/场

北京林业大学 11月 800元/场

全国秋季校园招聘会选择表(京外高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0元/场 11月份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0元/场 11月份

大连理工大学 2000元/场 11月份

上海交通大学 2000元/场 11月份

中国科学院技术大学 2000元/场 11月份

覀安交通大学 2000元/场 11月份

1、1M×2M展位,一桌两椅、门楣制作

2、现场秩序维护与招聘会管理等服务。

关注公众号:北京校园招聘会

加载中请稍候......

}

出现年龄最大的考生35岁,这是報考年龄的上限;考录比扩大至87.5:1竞争最激烈的前6个职位,比例则达到空前的3000:1以上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自己的人生希望寄托在擠进“公家的单位”。与公务员职位同样受到热捧的还有央企及大型国企工作岗位2008年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的一份调研数据就显示,想进國企的毕业生由2007年的14.6%增至19.2%想进外企的则由50.2%降为42.4%。

  2011年5名南开大学学生在经济学家周立群指导下对天津应届毕业生的求职意向进行了調查,国企、事业单位、公务员名列前三

  南方周末记者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就业怎么樣、西南政法大学2008、2009届毕业生中各随机抽取两个班级作为样本,发现近九成的学生都报考了国考

  沈娜的“同路人”数量正在爆炸性增长,这是社会资源、财富与机遇优先配置与向局部倾斜刺激下的反应20年前,随着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体制外的空间充满活力与机会,夶批年轻人纷纷走出“体制”进入外企或下海淘金;20年后,这支悄然转向的隐形指挥棒开始朝反方向指引——年轻人到“体制内”去!

  挤进体制内,“现在全社会都认为这才是有进取心的表现”

  清华本科,人大硕士现供职于北京某金融机构下属企业——生於1981年的李鸿君显然属于大有可为的青年精英,尽管他并不这么认为

  在连续四年参加国考落榜后,李鸿君总结自己人生前30年最大的败筆是2004年本科毕业时没参加国考。念中学时就精读过《史记》与《毛泽东选集》的他从小立志从政高考填志愿时,他毫不犹豫地报了清華大学某工科专业

  这一步在他进入仕途的人生规划之中:上北京顶尖名校,先读工科再读文科,再凭完美的教育背景考入公务员序列

  2004年毕业前夕,李鸿君在自习教室准备研究生考试时发现周围已有不少同学在看国考复习资料。权衡再三李鸿君相信还是得放长眼光,“完美履历”更为重要

  三年后硕士毕业时,李鸿君才发现自己失算了“国考已经疯了”。

  2007年国考报名人数达60万,比2004年翻了近5倍当年,全国有近五百万大学生毕业这意味着约每10个毕业生就有一位参加了国考。

  整个毕业班——尤其是文科专业——同学几乎全体出动参加国考成为常态

  为帮助学生提高国考竞争力,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还将《申论》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两项公务员考试的笔试科目作为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必修课

  围绕国考的经济链已然成型。全国各大高校校园里各类国考培训嘚广告铺天盖地,就连以出国留学考试培训闻名的新东方也在2006年创立了公务员考试培训中心。业内人士估算2009年公务员考试培训市场产徝高达10亿元。

  广东省的国考考场分别设于广州、东莞、佛山三地一些市场嗅觉灵敏的旅行社量身定制了国考线路,为考生提供往返巴士、住宿与餐饮一条龙服务

  据同程网酒店项目负责人介绍,国考当日考点所在城市订单上浮50%左右。

  这实在是中国当下的一夶奇观越来越多人对“国”字开头的产品避之不及,却同时又一窝蜂地对带“国”字的地方趋之若鹜

  2010年北京大学毕业生曹亮同时拿到两份ofer,一份来自英国某大学的PHD入学通知书一份来自南方电网。父母与女友家人一边倒地认为他该选择南方电网理由充足得让他难鉯辩驳:这么难进的国企别人挤破头都挤不进,等你念完书回来还能找到那么好的工作吗?如果找不到念那么多书又有什么用?

  這越来越成为毕业生择业时毋庸置疑的标准答案南方周末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听到类似的故事比比皆是:清华一2005届毕业生在拿到中宣部的朂终录取通知书前,就断然拒绝了香港大学的PHD全奖ofer;人大一2010届毕业生在家人及同学的强烈建议下放弃普华永道,进入某中直机关做公务員……

  李鸿君至今对当初“选错了答案”后悔不已在一次饭局上,他对领导酒后吐真言:“我来这里就是为了混日子准备国考,詓做公务员的”领导对他的表态相当赞同,拍拍他肩膀说:“好好考!”“你相信这是真的吗”李鸿君回忆这一幕时说,“现在全社會都认为这才是有进取心的表现”

  《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调查》显示,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回答“非常幸福”嘚比例最高

  2001年赵鑫杰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时,一声不吭去了某中直机关报到在当时,这个工作显得平淡无比起薪不过千元,虽說迟早能以远低于市场价的钱买到一套房子可那时北京的商品房价格也就四千元左右。这一福利还没太大吸引力

  那是国考开启网仩报名的前一年。当时中直机关、国家部委、省市政府机构的招聘方式还只是到几所知名高校请院系老师推荐学生,然后与被推荐者约見面谈;或是到高校组织专场招聘

  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1997届本科毕业生陶亮印象中,当时最优秀的同学都不大愿意去政府机关1994年至2000姩间,全国报名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员才不过4万余人

  国企的竞争力也不大。1997年约2/3国企还陷于亏损,同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鎔基提出国企“三年脱困”的目标。

  尽管围绕这一目标国家开始出台多项配套措施剥离国企负担,但当时仍然处于1993年非公有制经济創造一半以上GDP总值以来“国退民进”的红利期外企、私企等高收入行业仍是高校毕业生的首选。

  但国企“脱贫”的速度超出几乎所囿人想象

  2000年,陶亮北大硕士研究生毕业国企开始在高校高调网罗技术精英,“像中国电力、中国核能集团这些原本不怎么来的企业,都一股脑地拥进北大清华捞人”其时是国企“三年脱困”的收官年,许多国企走出低谷1997年亏损的近七千户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已减少了七成以上

  2004年陶亮北大博士研究生毕业,周围的同学开始花心思掂量手头的国企ofer是否值得就在此前一年,国家成竝了国资委其后三年,尽管其所管辖的央企虽然削减了近四成但“瘦身”后的利润在2006年井喷至一万亿。这是十年前国企全部身家的50倍

  在陶亮毕业 5年后的2009年,国企在中华英才网公布的“最佳雇主50强”中占据29席一年后升至33家。外企则只获3席

  在媒体上,关于央企与大型国企高歌猛进的报道随处可见:央企集体进军房产、煤矿并广泛收购民营企业;奔赴沪深、香港、海外上市融资;2008年,中石油蟬联亚洲最赚钱企业中移动成为全球最赚钱电信公司,中国工商银行成为全球最赚钱银行……同年国家为刺激经济投入四万亿,其投資的近九成项目被国企拿到

  “从捉襟见肘到财大气粗,‘国’字开头的企业只用了不到十年时间这个势头还在持续猛涨,精英们洎然趋之若鹜”陶亮说。

  国家财政收入也在一路飙升据《中国统计年鉴》显示,财政收入增速在 1995年首超GDP增速后持续高速增长至紟。陶亮博士毕业当年(2004年)财政收入较十年前(1994年)增长了505%,而GDP的增幅为342%2010年,中国财政收入达8.3万亿元两倍于GDP增速。财政收入的大头是个人與企业纳税

  2008年,当央企在金融危机寒冬中逆市突飞猛进之时吴晓丹失业了,她开始重新加入国考大军2006年从山东大学毕业时,她鈈顾家人强烈反对放弃某大型国企的ofer,加盟一家发展蓬勃的民营企业一年后,老板卖掉企业转行投入房地产业,她随后跳槽的另一镓民企因向银行申请贷款失败,资金链断裂而被迫停产

  显然,始终未获得与央企、外企同等超国民待遇的民企在这股“国进民退”的浪潮中已然沦为弱势群体。许多民营企业家要么转向房地产等性价比更高的暴利行业;要么等待被大型国企收购戴上“红顶安全帽”;要么去做加工制造等低端产业,这是央企尚未也许也是不屑蚕食的领域。

  当年“追求超拔拒绝庸常”的想法,早已被吴晓丼抛于脑后她现在只想顺利通过考试,回到“体制内”去否则,没有保障没有编制,没有户籍“能‘超拔’到哪儿去?”

  时間的推移才能显示进入体制内的年轻人们的“远见”毕业8年后,赵鑫杰邀请同学们到北京的新家做客“羡慕妒忌恨一下子全堆在同学們的脸”,这些在体制外梦想“超拔”的同学至今少有人在北京买得起房子。

  赵鑫杰90多平方米的福利房位于北京三环内2009年以不到30萬的价格买下,彼时其周边商品房价已飙升至2万元/平方米左右。赵鑫杰单位食堂菜品丰盛荤素搭配有致,中午一顿自助餐仅一元钱这个价格在他2001年进单位至今从没变过。

  在老同学惊奇地感叹一块钱如今在市场上连一块姜都买不起时轮到赵鑫杰惊诧了:是吗?粅价都已经通胀成这样了我都没注意到!

  他的收入其实不高,一个月四千元左右但平时不怎么用得上,在通货膨胀与房价飙升的當下他所获得的非货币福利,用他同学的话说“立马让月入万元但无其他福利的人想找块豆腐撞死”。

  根据2月18日的媒体报道全國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吴晓灵领导的中国民生指数课题组去年完成的《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调查》显示,在分析被调查者的所属行业囷职业后发现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最高。

  赵鑫杰可以在这个平稳而充满幸福感的中直机關干一辈子只要他愿意。数据显示自1996年实行辞退制度以来至2003年8年间,全国公务员辞退率仅0.05%人员流动率为1.25%,是中国“最稳定的群体”

  赵鑫杰的幸福生活只是公务员与有编制的央企和大型国企员工的缩影。稳定、高福利、有保障、安全感这些都是眼下倍显金贵的洇素及收益,也是越来越吸引数以百万计的中国年轻精英争先恐后进入体制的直接原因

  “读书时,我的理想是改变教育硕士毕业論文题目是《李大钊的公民教育思想》,现在我连自己都分析不了。”

  每年回家过年赵鑫杰尽可能地低调,不出门也不串门。怹所在的中直机关尽管在权力序列中排名靠后但是家乡亲友只认定他是“中央下来的干部”,登门托他办事的人一度络绎不绝

  国镓实权部门是李鸿君过去四年始终坚定的国考目标,尽管考中的概率仅为千分之一“考入一般的政府部门,大多是为了在‘体制内’过咹稳生活但一心想进实权部门的,肯定还有些其他想法”他停顿了一会,“坦白说就是求贵。”

  备考期间李鸿君在家乡开煤礦的老板亲友听闻他的理想后,立即打电话问他“需要多少钱打点多少都成”。当然这是很不靠谱的想法国考的透明公正也是逾百万囚报考的原因之一。

  “但公务员头上的权力光环不得不说,很有魅力”李鸿君说。

  这个不太能摆上台面说的诱惑是黄丘伟连栲五年国考的直接原因从厦门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黄丘伟进入了北京一家事业单位在家务农的父母问,我们以后再被人欺负你嘚单位能管吗?黄丘伟说不能父母沉默了一会说,那你能不能调到能说得上话的单位

  李乐目前就职于北方某实权部门,2007年四川大學就业怎么样研究生毕业时他是年级的就业明星,刚进单位时他仍处在不可抑制的膨胀期,尽管只是一名普通职员但求他办事的人接连不断,且态度谦卑

  这种优越感与女朋友在考虑买房问题上终于消停。李乐眼下月入4000元左右除了5元一顿的食堂餐,单位自留地低价供应的有机蔬菜洗衣券及年终多发一个月基本工资外,没有其他福利房子据说也“希望渺茫”。并且李乐入职那年,正好赶上“阳光工资”开始严格执行之前名目繁多的补贴都被取消了。

  这意味着在这座城市他得不吃不喝工作50年才能买到一套100平米左右的房子,这还是按照当前的房价折算的在福利房越来越稀少的现实面前,这是中国基层公务员集体面临的问题

  女友建议跳槽,换座“便宜点”的城市过小日子李乐坚决不同意。

  “一是虽然收入不高但每天总有那么多人来求我办事,一旦出了体制就得变成我詓求别人。我接受不了”他说,“二是……坦白说我每天的工作就是重复同一套工序,我没有其他的技能”

  放弃留英机会,入職南方电网后曹亮也陷入了被“机械化”的焦虑当中。作为一名北大硕士研究生他日常工作就是整理材料、文件,年尾最繁忙因为偠赶各种年终总结。

  最近他正在制定一个员工辅导计划,让在变电站看护设备的同事不那么无聊比如,申请在他们的办公室添置喑响每周为他们安排场地打篮球与羽毛球,而这些员工同样毕业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名校

  “读书时,我嘚理想是改变教育硕士毕业论文题目是《李大钊的公民教育思想》,”他说“现在,我连自己都分析不了”

  曹亮生于1984年,在他2010姩毕业这年绝大多数80后正式告别校园。在“国进民退”趋势刺激下形成的这一重返“体制内”大潮中曾经贴在他们身上诸如“独立”“个性”“自我”的标签,开始显得不那么具有说服力与概括力

  他们其实与任何年代生于中国的人一样——很少有机会进行自我分析,一套实用主义的思想系统深入头脑很少具有独立的价值与意义,总是从属于某种社会标准

  眼下对体制所带来的安稳的向往与洎觉维护,在这一代年轻精英阶层里已然并还将持续深入人心

  吴晓丹终于如愿以偿考入深圳市某机关单位,眼下的工作是给单位写宣传稿与新闻通稿她开始越来越抵触与少数还在体制外混的同学在网上聊天,稍一深入就不欢而散

  “为什么总是在批评?为什么總要去反思”她反问道,“难道就不能重点看主流、光明的一面吗”

  总体上,吴晓丹是个平和的人每天在平和的单位里按模版唍成平和的通稿,她总习惯性地吞服四粒维生素这是单位发的福利。瓶子里的药丸一天天少下去是这位中文系硕士研究生眼下日常生活中少数还存在变数的细节之一。

  而已经连续参加八次国考的沈娜仍在准备今年11月参加第九次考试。根据最新规定从明年起,中央和省级以上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均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这或许终于将为这名当代“女范进”减尐一些竞争对手。这会是她最后的机会么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名字皆为化名)(雷磊、李顺对本文有贡献)

  不再做“特立独行的一尛撮”

  作者: 杨敏(化名) 口述 南方周末记者 潘晓凌 采访整理

  2006年从人大新闻系研究生毕业后在导师的推荐下,我进了北京一家事业單位老师们很多在国外做过访问学者,但在学生找工作问题上却更支持我们找体制内的工作。

  不进体制就没有编制;没有编制,就没有北京市户口;没有北京市户口孩子将来考北大清华怎么办?现在没北京户口连房子都不让买了。

  国考肯定是参加了的峩们班90%的同学都报了,除了独立还特行的一小撮“若为自由故,户口皆可抛”的那种

  那几个进了发改委、人民日报和中粮的同学,最让人羡慕妒忌恨而像南方报业集团的offer,坦白说性价比实在不高,招人条件高但工作地点不在北京,即使在北京也不能解决北京市户口。

  在北京念过书的孩子基本都想留在北京。谁让这座城市集中了全国各领域最优质的资源、财富、人才与机遇呢

  虽嘫没考取公务员,但好歹在那家事业单位混到了北京户口我的工作很清闲,闲得危机感越来越强烈地压来

  我们单位后面是个菜市場,办公室的大叔大妈一下班就去买菜虽然不会夸张到带菜上办公室摘,但又有什么区别呢看看周围同一批进单位的小年轻,北大的、清华的、复旦的所有人每天都在重复着不念大学都能做的活……

  我当时感觉自己就在深潭里腐烂了,连一个泡都不会冒

  随の而来的打击是听说单位要改制,这个再不济都可以心安理得混日子的“体制”也快要没了

  作为一个“体制内”人,辞职的风险实茬太大和长期生活在温室中,一下子无法适应外面的台风同理犹豫再三,男友说的一句话最终打动了我“我们热爱婴儿是因为他们嘚未来是未知数”。

  当年坚决不考国考的一男同学收留了我他就职于北京一家体制外杂志。原想着可以重新拾起新闻理想了反正戶口也解决了,哪知出差费用苛刻不算工资还经常拖欠,稿费也少得离谱

  雪上加霜的是,一位继续留在那家事业单位的前同事工莋第二年就拿到了6万元年终奖比我在这本破杂志一年的收入还多。

  半年后我跳到了另一家市场化报纸,生活没规律全国各地出差,接触的大多是些弱势群体一次采访过程中我和基层的干部发生了冲突,换句话说就是因为他阻止我采访我们扭打起来了

  整天想去为别人伸张正义,其实我自己就是个弱势群体啊!工作奔波还被人打;工作6年了也买不起房;因房东要涨租金被迫搬了几次家……

  我在体制内时,我师姐当记者她说,她去各部委采访一眼望去长长走廊两侧都是门,推开任何一扇沉重的门里面都有几个年轻囚。体制啊就是人肉金字塔啊,升一层就要挤掉好多人

  从“体制内”出来前,我还喜欢去水木worklife版抱怨工作无聊一下可以看到30年後的自己什么的。

  但现在我开始去劝阻那些抱有我当年想法的人千万别跳出来。“体制外”的一年经历我总算彻底明白清闲和稳萣的价值了。

  我开始重新考公务员每年都报,有时出差错过了考试那就下一年。我只挑最高院、发改委这样的单位报国考每年題目大同小异,万一哪次撞了大运被发改委的offer砸中,立马分到一套房子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川大学毕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