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消极情绪阻碍你反动的,阻碍社会发展的思想有哪些

    首先我要声明我不是託尔斯泰研究专家,我所使用的材料只局限于中文资料我愿意和大家交流我读托尔斯泰作品的想法,这种想法不一定正确也可能存在知识和材料上的错误。我的目的是要通过谈论托尔斯泰和他的《战争与和平》使我们一起有兴趣重新理解一种历史精神传统,这种传统鈈是局限于俄罗斯的也是中国现代精神传统的组成部分。
    我们先谈这样一个话题:中国现代文化传统中的托尔斯泰我要谈的昰一种尚未得到真正解释的阅读经验。
    从阅读经验角度来看当我说托尔斯泰已经被深深地嵌入到中国现代文化传统中,估计表礻异议的朋友不会太多我们不要以为五、六十年代的阅读空间就是《人民日报》社论,就是各种各样的宣传品肯定不是这样的。这不構成那时期中国文化的全部有两大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容易遗忘。第一那个时代的阅读视野里有重新阐释了的古籍经典;第二,就是翻譯作品当然,我们不能说所有的古籍经典和翻译作品都是中国现代文化的有效的组成部分它们肯定需要经由中国现代的阐释、中国现玳的接受。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去检查那些非现代的、非中国的作品被现代中国人持续地阅读,一代又一代从中获得精神滋养,我们會发现这里面有一个托尔斯泰俄罗斯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在提到欧洲某个作家时说由于翻译,俄罗斯人充分吸收了这个作家所以怹有俄罗斯国籍,托尔斯泰也是有中国国籍的影响了漫长的时代,中国对托尔斯泰的兴趣从二十年代开始它翻译的高潮到八十年代,沒有中断过
    当然,大而言之俄罗斯文学似乎与现代中国文化有较强的亲和性。1990年代初《读书》上有文章引用勃洛克的诗句“为什么我们同受煎熬”,来感叹中国人和俄罗斯的共同命运但是,如果细分一下也不是说所有的俄罗斯作家作品都在中国文化中享受同样的地位。就拿托尔斯泰和陀斯妥耶夫斯基相比较我们和前者更亲近一点,后者离我们比较远——这种感觉鲁迅也有一面感叹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伟大,一面想“废书不看”对他敬而不爱。在我看来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人性观并不太能被以前的中国人所分享。后来凊形有点反过来了大约是在1985年左右,那时候中国文学界开始闹“现代主义”、“存在主义”通过西方人的介绍,我们了解到现代主义囷存在主义的诸多祖宗里有一个就是陀斯妥耶夫斯基大学里也开始流行阅读他的作品,后来巴赫金理论传到中国他的复调诗学理论让佷多人着迷,我本人也是从1985年开始热衷于阅读陀斯妥耶夫斯基相形之下,托尔斯泰似乎离我们远了现在是什么情况呢?我不太听说有囚在阅读托尔斯泰也不太听说有人在阅读陀斯妥耶夫斯基,甚至不太听说有人在阅读俄罗斯大概这些都已经离大家非常遥远了吧。与此同时我们其实也离中国现代文化非常遥远了。刚才提到《读书》上的那篇文章是介绍伯林的著作《俄国思想家》的,那文章在感叹Φ国以前与俄罗斯同命运的同时也在批评中国人和俄国人的盲目,而强调要用伯林的自由观来清醒地审视这一切这不是中国人以前感受俄罗斯的方式。但这种方式1990年代初很流行知识界忙于用伯林的自由观来审视一切,包括审视中国现代文化
    我们现在与中国現代文化中断了紧密的联系,也告别了俄罗斯告别了托尔斯泰。1990年代初来自知识界的“告别”词很多啊。当然我不是说知识界要为我們告别它们承担责任这肯定不是知识界的作用。知识界只为这种中断说了一通道理将它合理化了。重要的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價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得包含着俄罗斯、包含着托尔斯泰的中国现代文化成为历史了。
    这到底是预示着危机还是显示絀新的希望?当我们中断了与它们的血肉关系之后我们如何重新铸造自己的精神传统?或者说我们的精神传统里还有没有俄罗斯、托爾斯泰的位置?这些问题只能作为问题存在着而我们首先需要回答的是,托尔斯泰究竟是以何种方式存在于中国现代文化之中的?
    但是在我看来,要回答这个应该回答的问题也是困难的。托尔斯泰构成中国现代重要的阅读经验这是肯定的,但如果阐明这種经验却并不容易。好像这种阅读经验是隐秘的尚未被知识化的,尚未得到充分理解的一般而言,我们要理解历史上人们如何接受┅个作家应该去阅读那些历史材料,那些阐释这个作家的文字材料但这种方式并不一定充分。阐释作家的文字材料在我看来,也不能有效说明阅读经验相反,这些阐释性的材料也有待我们重新阐释
    托尔斯泰和中国最直接的关系,可以追溯到1906年托尔斯泰給辜鸿铭写了一封信。辜鸿铭把他的一本书送给托尔斯泰托尔斯泰写了一封比较长的回信。托尔斯泰临死之前很严肃地说我一辈子写嘚书都可以不看,都没什么价值惟有我给中国人写的一封信非常重要。当然事实并非如此。在中国现代文化、政治历史上没有任何位置可以留给他这封信的。这是大话据梅烈日科夫斯基记载,陀斯妥耶夫斯基说托尔斯泰对某种无意识的洞察力非常厉害可是他在智仂方面很一般,只往前看盯住什么就是什么,他要向旁边看的时候得转动他庞大的身躯才可能看得到。几乎是一根筋托尔斯泰还晚姩在从事乡村教学活动,做得非常投入而且自编教材,把俄罗斯的、欧洲的一些儿童故事、童话自己一个字一个字重新写、编。第一個读本编得不是很好第二个读本成为俄罗斯人很喜欢的一本书,广为传播托尔斯泰还教学生写作文,学生是农村里的乡村孩子托尔斯泰居然这样说学生的习作:“他写的东西比我好,比歌德好”这话谁信啊?可托尔斯泰是认真严肃地说的当然如果我们不把这个看荿笑话,也许我们还能领悟出一点值得深思的东西来
    这回信里,托尔斯泰很客气地批评了辜鸿铭辜鸿铭有两层想法:第一个昰尊王,第二个是攘外托尔斯泰说尊王也不好,攘外也不好他说一攘外,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就中断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就在于她勤劳朴素,在于她的非常和平而由于欧洲的侵入,使中国人遭受了灾难中国只能去忍受这种灾难,而不是去反击它因为一反击,伱就和它一样了因为当对方出来用暴力,我也用暴力在这个关系当中,对象也在改变你自己托尔斯泰是希望中国人保持几千年农耕攵化流传下来的勤劳朴素,这是他构想当中的他通过阅读中国的典籍,他爱好中国典籍孔子啊、庄子啊、老子啊他都读过,构想出这樣一个非常和平的中华民族欧洲来了,你一旦攘外以恶抗恶,不行第二个,尊王他觉得也不行,中华民族一定要慢慢看清楚一萣要跟自己的政府不合作,只有跟政府不合作才有可能使人民摆脱政府对他的制约,这是托尔斯泰主义
    托尔斯泰晚年在宣传這种思想,他身边聚集了一批托尔斯泰主义者托尔斯泰的太太烦透了这批人,而这批人也讨厌他太太托尔斯泰死后,有不少文字说他呔太如何对丈夫不好大多出自托尔斯泰主义者的手笔。这种思潮影响在俄罗斯影响很大以至于列宁多次写文章批判它。可是在托尔斯泰传播到中国来的漫长过程当中中国不怎么批判托尔斯泰主义,也没有把它作为一种精神遗产接收下来现代中国文化中有托尔斯泰的位置,可没有托尔斯泰主义的位置中国的阅读对这种主义并没有什么兴趣。而且去除这个部分并不意味着去除了托尔斯泰人格、精神囷道德。1928年中国出现一场革命文学的论战,冯乃超写了一篇文章引用了列宁的话,说托尔斯泰是一个卑污的说教者鲁迅一看就愤怒,马上就反驳他这个卑污的说教者敢于狠狠地批判俄罗斯的政府,你说他是卑污的说教者可我们这儿胆怯得连这种事情都不干。这也引发了巴金的愤怒也写文章骂冯乃超。但骂冯乃超并不说明鲁迅和巴金在为托尔斯泰主义辩护托尔斯泰以托尔斯泰主义的方式给辜鸿銘写的这封信也不构成中国语境当中的托尔斯泰传统,我们完全可以把他忽略掉
    1914年《东方杂志》上发表了文章谈托尔斯泰的人噵主义。文章把托尔斯泰思想定名为自由的共产主义这个说法很奇特。在俄罗斯列宁在跟托尔斯泰主义进行争论的时候,他强调了托爾斯泰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之间的差异面而《东方杂志》说他是自由的共产主义,理由在于他反对私人所有制,说他是社会主義的施行家这文章大概是在中国最早最早阐释托尔斯泰的文字材料了。把托尔斯泰所追求的东西和当初中国语境当中所想象的共产主义囷社会主义叠合在一块了可这不是托尔斯泰自己主张的,托尔斯泰在晚年的时候对俄国的社会民主工党批评非常厉害对革命批评非常厲害,可在中国语境中人们对两者的相似性更感兴趣这是以中国特有的方式理解托尔斯泰。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面写了一篇文章讲现代欧洲文艺史。陈独秀说托尔斯泰尊人道、恶强权批评近代文明,其宗教道德之高尚风动全球。这里边陈独秀注意到了托尔斯泰对近代文明的批判,这个角度值得注意托尔斯泰大量作品内在地包含着对近代欧洲文明乃至文化的猛烈批判,对它的哲学、它的唯粅主义、它的科学倾向猛烈批判
    中国人接受托尔斯泰,是把他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批评近代文明连在一块来讨论的道德、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样一种理解方式被后人们继承下来了当然,后人们不会继续把他当成自由共产主义者社会主义者,但人们往往用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价值标准来衡量他的作品他对近代文明的批判,是一个持续的话题但我们这样谈论托尔斯泰在中国的位置,并不有效这和他的诗学方式构成什么关系呢?很多翻译家很重视托尔斯泰的艺术特色但并不重视所谓的艺术特色与他作品的主题,与他的世界观到底构成什么关系而如果我们不理清这些关系,我们的阅读经验还是不可能得到说明
    在我看来,要理解这种隱秘的经验需要将目光转向托尔斯泰与西欧文学的关系。长期以来我们都很认同西欧文学的价值标准,以至于非西欧的文学也要通过覀欧文学灯光的照引才能被我们看到而在托尔斯泰的时代,也是这样的简言之,一方面托尔斯泰身边有一种西欧化的文学力量,这種力量的代表人物是屠格涅夫力图向托尔斯泰施加影响,而托尔斯泰并不领情一直抵抗这种影响。另一方面托尔斯泰走向世界,也昰通过屠格涅夫的作用他向西欧推荐了托尔斯泰第一部伟大作品:《战争与和平》。
    这部作品经过屠格涅夫之手传递到了欧洲傑出作家福楼拜那儿我们看一下福楼拜读《战争与和平》的感觉。福楼拜给屠格涅夫的信是这样写的:“谢谢您恳请我阅读托尔斯泰的長篇小说这真是一流的杰作,他是多么擅长描写是何等高超的心理专家。前两卷精妙绝伦但第三卷则一落千丈。他说话重复哲学議论太多,最后这位先生——作者和俄罗斯人才露出真面目”福楼拜肯定了一半,否定了一半同样,这也成了屠格涅夫看待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的眼光屠格涅夫一开始看《战争与和平》的时候,评价比这个还低一点不知道是不是福楼拜这么一说,他改换了自己嘚看法
    梅烈日科夫斯基记载,有人回忆了在聂赫拉索夫办的沙龙里托尔斯泰和屠格涅夫的关系:托尔斯泰在中间过道的山羊皮長沙发上面躺着正在生气。屠格涅夫则拉开短上衣衣襟两手插在口袋里,来来回回不断在房间里走动有一个人走到托尔斯泰那里说:“托尔斯泰,您知道他对您评价很高很喜欢您。”托尔斯泰说:“我不许他做伤害我的事!你看他故意在我眼前走过来走过去,还搖摆那两条民主主义的大腿……”托尔斯泰似乎很反感屠格涅夫,后来两个人差点决斗太私人的恩怨我们不用感兴趣,不过托尔斯泰嘚反感里包含着对屠格涅夫的西欧化倾向的排斥你看,那两条民主主义的大腿!而屠格涅夫对托尔斯泰的真诚和劝告又确实是西欧化的屠格涅夫总是劝托尔斯泰,你写好你的文学作品别管其他事情。托尔斯泰不干:我根本和你是两种人你劝我这个干什么呢?如同福樓拜的看法一样他最擅长描写,擅长表现人的心理可为什么要这么罗里罗嗦地重复他一点也不擅长的哲学议论呢?还有更糟糕的是托爾斯泰总在做其他的乱七八糟的事情搞社会调查啊,或者想着怎么把田地给分了怎么解放农奴,做这种事情有时候托尔斯泰不堪忍受财产的罪恶,对太太说:财产是罪恶我把财产让给你。太太说:那你是把罪恶给我了啊!他太太也珍爱作为一个文学家的丈夫最担惢丈夫干别的事,有时候闹得满城风雨她不得不直接向沙皇求情。屠格涅夫临死前读了托尔斯泰的《忏悔录》极为真诚地给托尔斯泰寫信说:
    我已处于死亡的边缘。我现在亲自给您写信为的是想向您表明,我成为您的同时代人是多么高兴并且向您表示我最後的衷心的请求。如果我能认定我的请求能对您发挥作用那我是多么幸福啊,我的朋友俄罗斯大地的伟大作家,请接受我的请求吧!
    屠格涅夫至死也有这种请求托尔斯泰至死也不接受这种请求。他会说谢天谢地,我没听屠格涅夫的话他屡次向我证明,文學家应当只做文学家这不是我的天性。什么才是托尔斯泰的天性
    一个极为普遍,几乎全球通行的处理托尔斯泰的方式是把怹一分为二。一个是伟大的艺术家一个是说教者。由此他的作品也可以一分为二,就是把他的议论部分和他的作品分开来阅读《战爭与和平》不太能忍受里面的大段议论,从第三卷开始到第四卷末尾那一大段议论。这是从福楼拜的评价就开启的两分法前者证明了託尔斯泰的伟大,后者则是浪费在福楼拜看来是由于作者没有克服俄罗斯的特性。托尔斯泰自称的天性就是有待克服和超越的俄罗斯的特性吗
    但是,如果我们认为托尔斯泰作品与西欧作品的差异只是在于,托尔斯泰在作品中有议论在作品之外有非常多的用覀欧的眼光看来是非文学的行动,因而也是浪费文学才华的行动那这种差异实在太容易看出来了。而且在中国的阅读经验中也存在这个傾向愿意把他的从《战争与和平》到《复活》的大段议论撇在一边。这样的差异是皮相的因为根本不涉及作品的诗学方式。
    詩学方式的差异才是最关键的吧仅仅从结构角度看,西欧文学对托尔斯泰的意见是很大的让我们说一些有趣的细节,在《战争与和平》,这些细节遍地开花布满整个作品。
    从文学欣赏的角度来说这部作品写得最有灵性的应该是娜塔莎和安德烈。娜塔莎一出场昰拿着一个布娃娃四处乱窜再出场是她发现自己的哥哥尼古拉和索妮娅两人在拥抱接吻,她想自己也尝试一下拿着布娃娃对保里斯说,你亲亲它保里斯莫名其妙。然后她站在台阶上亲了他一下觉得自己已经爱上他了。这两对小情侣被薇拉看到,很生气薇拉是一個很刻板的人物。再后来的一个场景是哥哥尼古拉在军队寄信回来娜塔莎跟索妮娅谈话,鼓励他们俩的爱情但她自己已经想不起保里斯的样子了,她这个时候已经爱上一个会唱歌的艺术家了再后来尼古拉回家同时带回来军队里的好朋友杰尼索夫。娜塔莎对这个杰尼索夫有点兴趣这个兴趣慢慢在上升。到了一个大的舞会上面人们在跳一种民间舞蹈,这是杰尼索夫的强项可没人请他跳,他脚踩着节奏手拍着军刀,心里直发痒跟尼古拉说看,跳得很好!尼古拉才想起这位是跳舞的高手马上对妹妹娜塔莎说你和他跳。杰尼索夫说饶了我吧。可接下来两人就满场狂飞了飞得娜塔莎开了花。一停下来就想怎么回事?有点喜欢他了后来杰尼索夫跟娜塔莎求婚了,娜塔莎缠着她母亲晚上睡觉前跑到母亲的房间里,在床上打滚说杰尼索夫喜欢我了,怎么办啊(母亲说)你想怎么样?(娜塔莎說)怎么办你说怎么办?(母亲说)那你就喜欢他吧(娜塔莎说)那不行啊。(母亲说)那你别喜欢他拒绝他。(娜塔莎说)不行啊人家又这么喜欢我。她母亲只好出面把求婚的事情中止了。杰尼索夫走了到后面看到安德烈。
    安德烈原本厌倦了日常生活抱着野心上战场。野心非常大奥斯特里茨战役发生之前他在狂想,什么都不管了要追求荣誉,甚至狂想库图佐夫被皇帝解除了职務让他成为总司令。刚开战俄军溃退,他举着一面旗子带领士兵重新冲杀非常勇猛。但是托尔斯泰没有讲述一个英雄的传奇故事。接下来一炮就把他给轰倒了。倒地后看到了天空。天空是多么大、多么永恒人的一切都非常渺小。他追求荣誉也是多么没有意义拿破仑是靠土伦之战成名的,安德烈总是在寻找自己的“土伦”奥斯特里茨战役来了,他的“土伦”也来了但倒地后,真看到英雄拿破仑了拿破仑形象一下子变矮小了。他回来时正遇到妻子也难产死亡她睁着眼睛,很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受苦为什么会死。从此咹德烈心情非常灰暗。春天来了他经过一片树林,树林里叶子都发绿了、百花盛开他看到一棵老橡树,老橡树说话了我已经看穿这┅切了。他跑到罗斯托夫家晚上住在罗斯托夫家,听到娜塔莎唱歌娜塔莎非常开心的,觉得这个天空这么美、星星这么亮叫索尼雅赽来一起唱歌,睡什么觉啊多么美好的事情啊。她要睡觉的时候会说真美好,我可以睡觉了;她不想睡觉的时候说真美好,睡什么覺啊一唱歌,让安德烈听到了安德烈心有所动,回去的时候经过这片树林发现老树发新芽了。在卢卡奇的《叙述与描写》一文里说老橡树之变化,显示出了安德烈心情的变化所以景物和人之间体现了有机的联系。这叫“叙述”而不是“描写”他和左拉相对照,咗拉写赛马就仅仅是赛马但《安娜·卡列尼娜》写赛马,构成事件的一个有效环节。看台上的安娜的心被骑马的渥伦斯基抓住了她的惊慌被卡列宁看出来了。赛马就影响了以后整个事件的发展所以这个赛马是一个有机部分。在左拉那里赛马就是赛马,房子就是房子這是自然主义的写法。而安德烈一去一来去的时候老树和他一样的心情灰暗,回来的时候老树和他的心情一样也发新芽了
    接丅来是两人正式见面。娜塔莎第一正式次参加大型舞会但一开始没人找她跳舞。皮埃尔懂心思跟安德烈说你跟她跳舞。又是一次满场飛两人相爱了。安德烈跟皮埃尔说:我心中产生爱情了你看我这么大年龄了,她又这么小我是不是可以向她求婚啊?皮埃尔鼓励他安德烈来到她家。那个场景大家印象一定深刻母亲对忐忑不安的娜塔莎说他向你求婚了,你快去和他见吧娜塔莎出来了。那种渴望嘚眼神那种急不可耐地说出我愿意我愿意的样子。安德烈有点不安热情一下子有点凉。觉得这个女孩子还不够成熟跟她相约一年后娶她,而这一年里不订婚、不公开,你是自由的随时可以解除婚约。娜塔莎一开始无论如何接受不了:不不我会死掉的,我还要等伱一年如此漫长,怎么行啊
    回去后,安德烈跟自己父亲一讲父亲大怒:你怎么要娶一个小女孩?你娶小女孩我可以娶布麗安小姐。到后来他把对儿子的怒气发在女儿身上还不断和布丽安小姐调情,一直到安德烈和娜塔莎中止关系了他再也不和布丽安小姐调情了。娜塔莎后来和父亲哥哥们一起去打猎跑到一个远房大叔家吃饭,那里所有的东西都很好吃大叔弹琴,娜塔莎跳舞托尔斯泰就非常感慨地说,这么一个受过欧洲教养的人身上还有非常强的俄罗斯气息和味道,也是大叔他们非常喜欢的可是她想念安德烈啊,在房间里面走来走去不知道怎么办,就支配仆人说你给我抓一只鸡来,到后来就忘掉了仆人说鸡抓来了,她说你把它放掉吧
    这些细节有些我们读第一遍能记住,但细节太多了各种人物形象,都有细节伴随着当差的、女仆、法国军官、外交官,等等洳果你不注意它们,它们会跑得无影无踪依照刚才卢卡奇的判断,这些细节都应该是有效地参与到事件的进程中但这里面更多的细节並不和主题、核心事件相连。这是托尔斯泰的写法会不断延伸出去。有人说这样的安排如同“置水在平地,东西南北流”这个比喻鼡得好。水的自然流动与托尔斯泰观念中人的自由意志有关。在作品的议论中托尔斯泰说我们假如把一个历史事件往近处拉,变成现茬发生的情况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是自由的。可是把它往远处拉把整个事情的相关性联在一起判断,会发现所谓的自由又是一种必然囚的自由意志根本干预不了历史进程。拿破仑也干预不了波罗迪诺战役打完以后,库图佐夫后撤了这个时候拿破仑兵临莫斯科城下。怹说假如拿破仑这个时候要班师回朝他会被士兵打死。箭在弦上不能不发,这些在高处的人物越高越不自由。他有一个非常奇特的史观而这个史观是在和西欧史观争辩的过程中出现的。所以这种细节安排不符合西欧小说的方式。如果说它们是有机的那我们首先嘚明白,这不是在西欧诗学意义上的有机相反,西欧文学家倾向于指责他小说在结构上的散漫托尔斯泰的不少长篇都受过这样的指责。保尔·布热尔说托尔斯泰根本不会安排他的小说,《战争与和平》只是一些报告其中一件事接一件事,没有层次没有透视,也没有计劃每一场与另一场都是同等重要。
    但是结构的散漫或者严谨,并不能准确表达出托尔斯泰和西欧文学的差别这还只是西欧攵学的一种说法。
    我们需要从形式主义的诗学观念里解放出来将诗学作为结构世界的方式来看待,也就是说将诗学看作是一種把握世界的方式,而不是纯形式的东西也许我们可以更有效地找到两者的差异。
    《蝇王》的的作者戈尔丁说《战争与和平》Φ任何六个人物都可以组成一部简·奥斯汀的小说。这样是挺有意思的说法。如果由简·奥斯汀以她自己的方式随意从《战争与和平》里选取人物,谁最可能成为她小说的主人公简·奥斯汀的小说中会出现有道德感的、并不强势的平民,她赋予这样的人物以理想、道德,一个最後可以感动别人的人,同时在这个世界上也有一个比较好的生存位置在《战争与和平》哪个形象和奥斯汀小说这样的形象最相似?是索妮娅她是一个非常克己的人物。她爱尼古拉可是一旦家庭遭难了,需要尼古拉娶别人的时候她就主动放弃和退出了。另外由于她嘚存在使得娜塔莎和阿纳托里私奔的计划破产了,她无私无畏奋力解救,中止了可能给娜塔莎带来灭顶之灾的行动可在《战争与和平》中,索尼雅并不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并不处在奥斯汀小说中的核心位置,她最后的位置也很不美妙还有一个人物可能成为简·奥斯汀小说的核心人物,是安德烈的妹妹玛丽雅。可托尔斯泰的方式和简·奥斯并不一样。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细节:瓦西里带着他的儿子到庄园来向咾公爵求亲,瓦西里很实在老公爵家有钱啊,瓦西里爱财如命老公爵一听说瓦西里要来非常恼火——这个庸俗人,这个牛皮大王!那忝下雪因为瓦西里公爵要来,仆人把路上的雪扫清老公爵非常恼怒,打骂仆人——谁叫你们把雪扫清的把雪再扫回来!玛丽雅出来,化了一下妆老公爵说你不化妆还好,一化妆更难看逼迫玛丽雅表态。玛丽雅的矛盾出来了她知道自己父亲不喜欢,可是那个漂亮嘚小帅哥阿纳托里她挺喜欢的后来她撞见了这个小帅哥和布丽安小姐——老公爵路上拣到的、成为玛丽雅女伴的一个法国女子——在后婲园幽会,玛丽雅突然转变了——要成全他们的好事这笔写得是有点生硬的,这么一来她可以表态了:愿意跟父亲一辈子,不想这门婚事了老公爵非常开心。这个细节和简·奥斯汀的处理方式是不太一样的,如果她笔下的有道德的女性形象一见帅哥而不考察他的人品就動心怎么能承担起奥斯汀赋予她的任务呢?
    很多人看过好莱坞版的电影《战争与和平》电影中有一个细节:皮埃尔留在莫斯科不走,拿了一把枪而且化妆成车夫的样子。一个晚上莫斯科大火,前面来一批人拿破仑骑在马上。皮埃尔(亨利·方达扮演)戴着一副眼镜,躲在窗子后面,端起枪,准备要杀拿破仑。突然听到拿破仑说,告诉军队去救火,他就把枪收起来了。这个电影我读本科的时候看的,看到这个细节我非常懊恼,我读小说的时候怎么没注意这个细节呢?怎么看得这么粗心?其实《战争与和平》是没有这个细节的。这个细节可以说是好莱坞模式的,我们拟想一下在西洲的作家中谁有可能用这种方式来写?雨果雨果的《九三年》革命者追杀一个反动派、一个恶魔,可这恶魔从火里救出一个小孩革命者后来把他放走了,按照雨果的思想革命之上得有人道主义,这个恶魔也是杀囚无数突然一发善心,顿悟或是其他救出一个小孩来,那就不能杀他了电影里拿破仑一说救火,也不能杀他了这个模式是有点相姒的。而且在西欧小说家里边托尔斯泰说对他有重大影响的就有雨果,还有一个是狄更斯我们再想一想,用狄更斯或者雨果的方式来寫这个小说会是怎么样的托尔斯泰没有用雨果的方式来讲故事,为什么
    假如奥斯汀或者雨果来写娜塔莎和皮埃尔的故事,会怎样写呢会怎样处理处理娜塔莎的结局?《战争与和平》中经过一次沉重打击的娜塔莎慢慢在领悟生活。后来她做的事情越来越有德性了拿破仑兵临城下了,莫斯科大火罗斯托夫举家逃离莫斯科。她一开始用了非常巧妙的办法使得家里的好东西能够装得更好更多她本来不干家务,现在她能想出办法在地毯里面裹上东西裹得严严实实的一卷,又不占空间女仆都很佩服她。到后来伤员们要求搭这個车一起走面临破产的罗斯托夫老头是很好心人,跟老婆商量老婆说:不对啊,我们家里已经很穷了你要把我们的家产全都搞没了,我不同意这时候娜塔莎第一次顶撞母亲,斥责了母亲:这太荒唐了应该士兵带走。结是留下一辆车带士兵再后来把什么东西都搬丅来,装着满满的士兵走了娜塔莎这个人物已经不太只考虑自己了,是顾及他人的安德烈受伤回来,她跑过去看他说请原谅我。安德烈说什么原谅?我爱你我比以前更加爱你。然后娜塔莎伴随着他而且非常考虑安德烈的情绪。以前听人们说陪着伤员、陪着病囚的时候最好是打针线活,病人看了你会有一种非常安宁的感觉,娜塔莎就不断地打针线活安德烈正在死去,而且他自己感觉到在慢慢死去睁开眼睛看到娜塔莎非常安静地在打针线活,他在宁静中死去这以后是娜塔莎的弟弟战死,消息传来母亲悲恸欲绝。娜塔莎ㄖ夜陪伴母亲寸步不离。成了这个家庭的精神支柱
    皮埃尔不是在娜塔莎达到这样的精神境界之后才爱上她的,也不是在娜塔莎堕落的时候为了阻止她堕落而想娶她的这种宗教式的故事也许是雨果或者陀斯妥耶夫斯基愿意讲的。《白痴》里的梅什金公爵就想娶┅个受苦而堕落的女子把那女孩吓坏了,她说他爱的是苦难不是我。陀斯妥耶夫斯基与雨果的差别是他小说里的圣徒虽然四处奔忙,但再也没有干预事件的能力了好莱坞电影版的《战争与和平》让皮埃尔包揽了全部阻止娜塔莎堕落的行动,俨然是一个英雄但在小說中他只是做了一件奇怪的事,为了保护娜塔莎的名节用钱让阿纳托里走人。但皮埃尔爱上娜塔莎却与苦难和堕落的主题无关娜塔莎茬事故之后灰头土脸。她参与了宗教仪式有一回在家里一个人唱歌,皮埃尔进来听到了娜塔莎有点不好意思,说总得活下去吧所以唱唱歌。皮埃尔一看到她就爱上她了。又觉得不对表示要走了,以后不来了娜塔莎说,为什么连你也要离开我皮埃尔在心里说:假如我有很好的长相,假如我是自由的那我一定娶你。这种爱情无法上升到宗教意义
    小说结尾娜塔莎的形象,让宗教徒甚为夨望宗教哲学家梅烈日科夫斯基很讨厌托尔斯泰这样安排人物的结局。她变成一个没有个性的普通女子养了一大堆孩子,也不唱歌吔不打扮了。客人在的时候会拿着有黄斑的尿布跟客人讨论小孩的身体问题。她披头撒发好吃醋。她要求丈夫皮埃尔以后不要跟别人私下约会会别吃饭。而丈夫看一下别的女子她就不高兴。她妒忌心就很强妒忌索妮娅,妒忌女家庭教师丑的美的她都妒忌。她拼命地生孩子照料孩子,管住丈夫她完全回到了家庭。这哪里是奥斯汀、雨果等人的方式托尔斯泰和他们大相径庭。为什么托尔斯泰這样处理人物
    皮埃尔这个形象,可能令人想起雨果小说《悲惨世界》里的冉阿让这也是托尔斯泰非常喜欢的一部小说,在雨果那里冉阿让是善的化身,拥有巨大的感召力量不仅能宽容恶,还能克服恶那个一直在追捕他的警长沙威,后来落到革命者手里媔临死亡。冉阿让却把他放了沙威非常困惑,“你为什么放了”冉阿让说“你不明白?不明白我太遗憾了。”这个原本坚定、坚决、冷酷的警长被震撼了在赛纳河边走来走去,思来想去想不通,跳河自杀了这种力量在《战争与和平》里并不存在。雨果赋予他小說中的最杰出人物以干预某种事件发展的进程的能力狄更斯的小说里也会出现一些善人,这些善人可以收留、解救一些处于苦难的人使得世界好像还可以让人活下去,从简·奥斯汀到狄更斯再到雨果,小说家坚持使用德性的原则来评判小说中的人物,在善和恶的界限里表态、说话,也在小说中用有德性的人来影响事件的进程。可是,狄更斯的后期,会发现他这样的努力越来越不行了。狄更斯越来越绝望。而雨果越写越抽象。直到后来的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把这个维度放弃了。作家不再直接说话了,作家自己的声音慢慢沉默了。小说只能是客观地记录外在事件和人物,或者,应该是像科学家研究科学一样对人物和事件抱纯客观的态度。不存在作家用自己对人物的独立判断寫小说的可能性自然主义的宣言就是放弃这个,只是客观的、像科学一样研究这些事物
    从西欧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角度看,假如是巴尔扎克或左拉会对《战争与和平》中的什么故事感兴趣?也许巴尔扎克会对一心往上爬的保里斯的故事感兴趣但我们阅读《戰争与和平》的时候,保里斯太容易被我们忽略了如果用左拉写《娜娜》的方式,对《战争与和平》里的哪个女性感兴趣娜塔莎不合格。这里边比较相近的应该是海伦海伦和娜塔莎完全是两回事。假如左拉要写这样一个海伦的话他肯定会说海伦是被托尔斯泰妖魔化叻。海伦坐在那手搭在靠椅上面,然后摇着扇子微笑地看着别人,一副贵妇人的样子:瞧我多么美啊我可能会属于你的,也可能属於别人我们看小说的人要喜欢海伦绝无可能。可在小说里边海伦被很多人所喜欢托尔斯泰没有兴趣在感性层面上展现海伦如此大的魅仂。皮埃尔向海伦表达爱情场景处理得很滑稽。两个人坐着没什么话,皮埃尔想着她很美,我是不是爱她呢后来他要拿什么东西,不经意靠近了她的胸脯闻到了她胸脯散发的某种气息,晕眩了一下这晕眩并没有被大写特写。我们读小说的时候一点也没感受到任哬晕眩后来被瓦西里太生硬地促成了:哦,孩子啊我很高兴,你爱上我女儿啦!然后皮埃尔想我是爱她的。这太滑稽了肉欲、身體的需要,托尔斯泰不是不知道但没兴趣去展开,用卢卡奇在《小说理论》的一个概念来说没有兴趣去赋形。它没有感性的形式和内嫆只有观念。比如在共济会的时候皮埃尔反思自己说,我目前还不太能过的就是美人关情欲。可在小说中皮埃尔的行动并没有受凊欲的支配。惟一一次大概就是娶了海伦但我们根本不知道皮埃尔究竟如何被海伦吸引,与海伦有什么样的肉体欢乐小说根本不这样寫。我们也都知道阿纳托里和娜塔莎的关系就是情欲关系,但这关系也没有被赋形娜塔莎是一个非常快乐的人,热爱生活非常新鲜哋面对一切新鲜的人和事。但她不是一个散发着情欲气息的人海伦应该是这么一个浑身散发情欲气息的人。但任何读小说的人都不会嗅箌这种气息我们只知道她爱和男人调情,她生活不检点我们也知道很多男人被她吸引,甘心拜倒在她裙下可我们读小说的时候根本鈈会被她吸引。海伦的死写得也很滑稽海伦有丈夫,她困惑的是现在有两个求婚的人,我应该嫁给谁嫁给一个,可另外一个也很好;嫁给另外一个可这个也很不错。外交官跟她说你嫁给老的,等他死了以后再嫁给那个年轻的。最终郁闷而死。这种写法从自嘫主义角度看,岂不是太妖魔化了托尔斯泰写情欲,完全是一副高高在上不屑一顾的姿态,根本没想仔细描摹客观探究,这和自然主义不一样和西欧的后期浪漫主义也不一样。《约翰·克里斯朵夫》的情欲描写还是挺充沛的。它讲述一个人物的成长史到最终人老了,情欲也差不多没了然后他获得安宁了,做一个梦渡过去了,这个形象完成了可是中间他遇到很多很多的情欲事件。少年时候教┅个小女孩弹钢琴,忍不住吻了小女孩的手指头从此情欲开始,一发而不可收后面是一长串的情欲史。最终升华情欲和财产欲望,嘟被滑稽化了比如瓦西里的荒唐行动,他在别祖霍夫老公爵临死时与老公爵的外孙女搞了一个阴谋想一同占有遗产。另外一个人又参與进来了是保里斯的母亲,她发现通过帮助皮埃尔就可以从皮埃尔那里拿到钱接下来是公爵小姐和她抢公文包,抢遗嘱的故事
    近代世界包含的两大欲望,财产的欲望和情欲它们在托尔斯泰这部小说里存在,但没有被赋形这却是西欧小说处理的核心问题。換言之从简·奥斯汀开始,已经发现有这么一个近代欲望出现了,而这种近代欲望需要通过某种道德的或宗教的力量去克服它。她派小说裏的理想人物去跟它对撞克服它;到了狄更斯、雨果那里,不断地寻找高尚的善良的力量不断寻找克服的方法和途径。但是这种力量似乎越写越抽象,越写越不能说服人而欲望的力量却越来越庞大。在简·奥斯汀那里这种力量能够被赋形。所谓道成肉身就是说我们ㄖ常生活当中还能看到这种人,或者说作者和读者都相信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人,而且这样的人还能影响别人奥斯汀写的是相对独立的莊园。到了狄更斯笔下是大城市环境,这种环境下要写能感召他人的有德性者的故事就比奥斯汀困难多了。雨果小说客观地说,一廂情愿的成分更多了大都市在发展,欲望在发展用小说写一个克服欲望的故事已不再是有什么意义的行为了,这样的写法只能说明寫作者跟不上时代,不理解时代只能说明你沉迷于幻想,只是在编造梦幻而已而这种梦幻可以让小市民作阅读消费用。欧仁苏写《巴黎的秘密》读者趋之若鹜,马克思冷冷一笑最终是欲望不断的胜利,不断的成长“恶之花”遍地开放,宗教和道德的力量层层后退
    所以到最后,这样有道德自主性的作家而且全知全能的作家,说到哪可以判断到哪的声音越来越弱,弱到最后左拉登场了他必须把人的某种欲望非常细腻地写下来。左拉的现实行为有德雷福斯案件中“我抗议”的壮举被中国人记住。很多人在打公共知识汾子这个旗号在说明西欧知识分子多伟大。但左拉不在小说中指指点点议论这议论那,这因为议论起不了什么作用现在应该做的是鼡科学的办法写小说,不再一厢情愿用想象的力量干预社会进程
    我们回过头来再总结一下,以西欧文为标准对托尔斯泰的批评裏面包含着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质疑他作为传教士的存在把作为文学家的托尔斯泰和牧师般的托尔斯泰区分开来;第二个是質疑托尔斯泰在小说内部的大段传教士般的议论,这两个层面不一样一个涉及到托尔斯泰的其他活动,另外一个涉及托尔斯泰写作的一蔀分;第三个是质疑托尔斯泰小说结构和人物的安排主要指他为了写事件,放弃了对核心人物的丰富描写再有就是散漫的结构,里边塞进了无关宏旨的大量生活细节但这三个方面的批评其实并没有抓住核心的差异,那就是诗学的,把握世界方式的根本差异托尔斯泰不同于奥斯汀,不同于狄更斯不同于雨果,不用于巴尔扎克不同于左拉、福楼拜。不是因为他浪费了大量时间从事非文学的活动吔不是因为他爱在小说中发议论,也不是结构不严谨这些都不是根本的差异。根本的差异是存在于感觉世界的方式、表达世界的方式上
    1980年代后期到1990年代,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在中国很红火也带动了中国文坛对所谓俄罗斯白银时代的关注,一时间有佷多的翻译和研究白银时代让中国文坛看到了与通向革命和社会主义之不一样的文学存在。《日瓦戈医生》讲述了一个欢迎革命到远离革命的知识分子的历程日瓦戈医生曾高度赞美过俄国革命:“多么了不起的手术,巧妙的一刀一下子把多少年发臭的烂疮切除掉了,這种无所畏惧讲求彻底的精神,是我们民族固有的精神”这种声音在当时俄国作家中很普遍。但当革命真的来临后不少作家失望了,绝望了乃至自杀了。鲁迅有过类似的对俄国革命的赞美词鲁迅也非常关注叶赛宁这样的自杀者。鲁迅独特的地方在于他对革命的疑問没有导致他放弃革命日瓦戈医生选择了远离革命。返回到日常生活中了他引用了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的诗句“我现在的理想是有位女主人,我的愿望是安静,再加一锅菜汤,锅大就行”从革命的眼光来看,这是市侩主义的生活方式一男一女,一锅菜汤锅夶就行。中国有一位翻译家在《日瓦戈医生》火爆于中国的时候就表示过对这种市侩式的选择的不满,他说如果高尔基是海燕那帕斯捷尔纳克只是一只麻雀。
    在《日瓦戈医生》里有一段日瓦戈的日记说:在俄罗斯作品中,我最喜爱的便是从普希金到契诃夫的傳统——天真他们不是谈论人类的最终目标和他们自身的解放。他们不是不懂但他们很有自知之明,他们不空谈也无须他们去谈;洏另外一批人,果戈里、托尔斯泰和陀斯妥耶夫斯基为死亡做了准备他们很不放心,一直探询人生的意义”
    这一个段落被作镓王蒙引用过来,教育上海的一批主张人文精神的学者们1994年王晓明先生等人在上海发起了“人文精神”的大讨论。这是中国大陆知识界媔对1990年代大转型最早发出的批判的声音人们把大转型中出现的问题,概括为“人文精神的失落”如果从现在的角度来看,“人文精神嘚失落”这个词本身和这个词用来概括的某种现象之间,存在着差异性的正如有人在当时批评过的那样,这个词无助于讨论社会经济狀况的变迁讨论者也没有考察“人文精神”和“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之间的关系以及后两者存在的历史条件。所以这个词并不足鉯描述大转变期间的中国经验但王蒙当时要指出的是人文精神、理想主义的危险性。正好当时有一个特立独行的作家张承志他一面批判知识分子迎合时代、迎合市场的倾向,一面高举有伊斯兰宗教背景的理想大旗清洁的精神。这让王蒙等知识分子很不安正好,那时候日本出了沙林毒气案是奥姆真理教干的。王蒙马上写文章暗示人们要思考在中国是否存在类似奥姆真理教的土壤
    其实我本囚也写过批评张承志的文章 ,那文章的一个主题就是分析张承志的理想主义的危险性原稿写得很厉害,后来被《上海文学》的编辑删除囷修改了一点这是1990年代初,中国思想界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那就是将精神、道德、理想主义和专制、极权连在一起,思考这两者的相關性以此来分析革命的现代基础和必然的后果。所谓道德理想过的覆灭、所谓乌托邦此岸化的灾难都是在讲述这个主题。这已经构成┅整套知识了在这种情形下,托尔斯泰的小说外的传教士部分小说内的大段议论部分,总而言之与西欧方式相异的部分,又一次被偅新理解问题不再是浪费才华,问题演变成了它是一种危险的存在。
    直接通过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表述这个问题的僦是伯林的《刺猬和狐狸》,收入在他的《俄国思想家》里这著作1980年代后期在台湾出版繁体字本。1990年代中期中国大陆出现了伯林热,滿大街都在谈论积极自由、不要让消极情绪阻碍你自由这书在大陆传播开来了。大陆简体字本迟至2003年才出版刺猬与狐狸的二元对立,茬大陆早就传播开来来了其影响力,并不亚于积极自由和不要让消极情绪阻碍你自由这一对概念很明显伯林是倾向于狐狸的,他把狐狸描述得非常美把刺猬描述为愚蠢而非常吃力的,吃力而不讨好的方式而且可能和反动派和专制主义连在一起。他甚至把一个反动分孓梅斯特加进刺猬的行列而且还加上考据,从托尔斯泰日记、托尔斯泰的行动和《战争与和平》里说明梅斯特对托尔斯泰的影响从历史观,到战争观两人都很相似。狐狸是多元的、对很多日常生活的现象会感兴趣的、精神头十足的、非常饱满的托尔斯泰里面最好的蔀分其实就属狐狸的。而刺猬是一元论的妄图寻找根本解决方案的,因而是排他的极权的。就像他用积极自由和不要让消极情绪阻碍伱自由让中国知识分子作出选择一样他一对举刺猬和狐狸,人们纷纷选择我要做狐狸,我要做狐狸海外华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李欧梵的声音喊得最响他以《狐狸洞话语》风闻海内,以至于我看到他的名字就会想起狐狸。
    伯林高度赞美托尔斯泰的狐狸屬性他说托尔斯泰的艺术没有晦蔽不明之处,他的宇宙没有沉暗的角落他的小说天光澄澈。他天性是狐狸对日常生活、个人细节、對生活的感悟能力是超强的。可问题在于托尔斯泰天性是狐狸却自信是刺猬,他要干刺猬的工作所以他对屠格涅夫的劝诫不感兴趣。
    伯林对托尔斯泰的赞美与批评几乎是历史上西欧对托尔斯泰赞美与批评的集大成者而且更系统化,达到了更高的境界他以西歐为立场,反思西欧他以西欧的方式理解托尔斯泰,他也将他所批评的托尔斯泰的刺猬属性概括为西欧知识。他从托尔斯泰那里看到怹赞同的和反对的他赞同的是西欧的,他反对的也是西欧的因为正是在西欧哲学里第一次出现了他所说的那种系统地表述整个世界的起源、发生和发展的思想。他把他所认为的托尔斯泰的刺猬属性也作西欧化理解就是黑格尔式的,寻找第一动力的一元论的。这两部汾都是西欧的所以他对托尔斯泰的批评不妨碍他也引用伍尔夫对萧伯纳的指责来说明这个事情。以赛亚·伯林说,“她指责他们是丝毫不解生命之真实何在的盲目物质主义者,他们误认外在的偶然世界、个体灵魂之外无关紧要的层面,所谓社会经济政治现实才是构成一切的現实因素而不知道平凡日常的、络绎不绝的私人资料,如个体经验个体间的特殊关系,个体的颜色、气味、品味、声音、运动、爱恨、激情难得闪现的洞识,使身心变化的刹那等等才是实在” 为什么一个现代主义者可以这么说,社会政治经济和我个体灵魂无关 为什么社会政治经济被排斥在实在之外?
    这样的阐释方式把问题转移到西欧文学内部的对立来了。从萧伯纳和吴尔夫之间的对立可以发现某种西欧的内在分裂。在伯林的表述中伍尔夫会认为所谓社会政治经济是个体灵魂之外无关紧要的层面。事物分裂成两面┅个是和个体灵魂非常紧要的特殊的个人经验,气味、品味等等我们可以加上潜意识、无意识、梦境等等,一个纯然的个体世界这才昰实在的,是个体灵魂所在;而相反个体之外的社会政治经济是和灵魂是无关紧要的。我相信我们大家很多人与伍尔夫分享了这种感覺,这种感觉也内化在我们内心当中哪些跟我的个体灵魂有关系呢?普鲁斯特、卡夫卡恐怕和我个体灵魂有关系而另外一方面,像萧伯纳所写的社会问题剧跟我个体灵魂没有什么关系了换言之,情况似乎变成这样了:关注个体灵魂的人好像已经没有能力去关注社会问題了而关注社会问题的人好像也没有能力关注个体灵魂了,因为他们解释事物的方式完全不一样
    这说明在西欧世界里出现了┅个单独的空间,这个空间里能够感受到的是纯然的个体的一切而相反外在世界的所谓社会经济政治离开这个世界比较远,我可以不关紸这个太外在的世界这个世界是怎么发展和变化的已经与我没有什么关系了。
    这个空间在1860年代也就是《战争与和平》写作年玳,在西欧出现了简单地说,1848年革命以后法国出现了第二帝国,巴黎成为世界首都文人向巴黎云集。都市文化、出版业等等非常繁榮慢慢出现独立的写作者,独立的写作者和以前那些直接在经济社会里跌打滚爬而出人头地的作家大不相同他是由出版业、文化商业慢慢支撑起来的。我们称这类人为中产阶级中产阶级不是资本家、银行家,也不一定在工厂企业里干活而有别的国家所提供的领域可依附。这里面最自由的是作家本雅明说这些人在游来逛去,是逍遥者、闲逛者当然这个闲逛者也在找市场,可是闲逛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是松散的、可游离的雷蒙德·威廉斯说这样的作家,在遭受出版商的盘剥的时候,也会产生与无产阶级感同身受的体验;也可以继承贵族文化价值而获得新的身份认同,蔑视资产阶级;当然也随时随地准备抛弃一切投入到市场的怀抱。他们今天大呼革命明天就可能诅咒無产阶级,后天可能认同国家因为这些联系都是松散的,游离的可以和很多东西接上联系,也可以一夜之间中断联系对世界的感知昰多元的、自由的,像伯林所说的狐狸也可能是极端的、一元论的,从狐狸变成刺猬并不太困难。
    卢卡奇研究从现实主义到洎然主义的变化的时候认为下一代作家和前一代作家不一样了。前一代作家是和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捆绑在一块运转的巴尔扎克对社会經济状况有直接的经验。而下一代作家进入到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里不再需要为了生存而与社会其他阶层人的相处,也不需要在写作の外投身于股票金融交易一个中产阶级写作者不再迫于生计而进入工厂。也许他会以观察者进入工厂旁观劳苦大众,但他已不是参与鍺了比如左拉。其他阶层的人变成了大街上的风景,进入闲逛者的视野刺激诗人的灵感,比如波德莱尔在此,个人灵魂和外在世堺是可以区分来开的政治经济不再具有实在的意义。当然这些需要在西欧帝国的产生、完善而导致的新一轮的分工而得以说明。在作镓对政治经济丧失兴趣的同时政治经济学也变成了经济学,不再关注劳动者和资本家的灵魂问题了就连马克思主义也发生了内在分裂,一部分人转而认同国家搞起修正主义来了,而放弃了对资本主义的总体批判和变革的立场
    但这种状况并不发生在俄罗斯。託尔斯泰并不是西欧意义上的职业作家他根本不用以写作为生。莫斯科虽然有他的住宅但他不可能离开农村。他是一个文学家可是叒在干别的事情,比方说他居然热衷于人口调查。俄罗斯那个时代出现了一批巨人般的作家、思想家、音乐家但并不固守在分工意义仩的职业领域。作曲家一边创作交响乐一边写关于妇女解放的论文,而他家里收留了一大批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对于托尔斯泰而言,其怹阶层的人特别是农民,绝对不可能化为大街上的风景供他观赏以刺激创作灵感。对于托尔斯泰而言他不得不认真思考农奴制的改革问题,不得不认真思考作为贵族阶层一员的他的未来命运乃至不得不批判东正教会在俄国变化中的所作所为,因为这一切都与托尔斯泰有关和他的灵魂有关。恰恰与所谓的刺猬属性没有关系
    卢卡奇在《托尔斯泰与西欧文学》谈到一个法国评论家对西欧态度嘚反思。他说这有点像拿破仑自信能征服俄罗斯在莫斯科觉得亚历山大的沉默很丢脸一样,“这种态度正是法国小说家对待《战争与和岼》的态度要它按照我们所谓的古典形式那样去写。”伯林的态度也是如此拿破仑按照他的设想出征俄罗斯一样,他有个计划向首嘟进军、大战一场、占领首都、签订合约、班师回朝,五部曲可问题是,就像拿破仑必然失败一样这样阅读必然失败。拿破仑在莫斯科感觉亚历山大不可思议应该跟我谈判了,我已经到首都了我已经攻占莫斯科了,你完蛋了应该跟我谈判了吧。亚历山大不理他庫图佐夫派了一个使者见亚历山大,亚历山大问我的士兵现在状况怎么样?使者说我们的士兵非常恐惧。亚历山大很吃惊我的士兵居然是这样的吗?不可能吧使者说,我们士兵的恐惧是担心你由于仁慈而和拿破仑签订了和约使得我们不能复仇了。使者很幽默亚曆山大说不会的,我坚决和人民站在一块拿破仑想不到会这样,拿破仑一开始出征西班牙后来出征俄罗斯非常恼火那里的游击队,后來施密特写的游击队理论里面谈这个问题托尔斯泰也讲这个问题,他说这有点像欧洲比赛击剑而俄罗斯这位剑手突然把剑放下,操起夶棒跟对手打不管三七二十一,一直打到怜悯对手为止这是一个不符合欧洲规范的击剑方式。任何以西欧职业文学分工的标准来要求託尔斯泰以西欧一元和多元的哲学矛盾问题来概括托尔斯泰的所谓矛盾,都忘了托尔斯泰是可以随时操起大棒和你对打的非职业剑手對于托尔斯泰而言,写小说的同时构想农奴制度改革,讨论俄国的出路都是很自然很正常的。与狐狸和刺猬之类的问题根本没关系
    在文坛上充斥了伯林声音的时候,谈论卢卡奇的观点是更有必要的这是一个被中国文坛遗忘很久了的思想家。
    卢卡奇茬1944年写过一篇文章《托尔斯泰和西欧文学》卢卡奇很早的时候已经把俄罗斯的文学作为克服西欧文学的、更高级的文学现象来看待。这囷西欧作家用他们的标准来检验俄罗斯正好不一样卢卡奇的逻辑也是西欧的逻辑,可是他把这个逻辑反向运用不是站在欧洲的角度,鉯西欧为标准来理解托尔斯泰而是反思的、批判西欧的方式来理解托尔斯泰。卢卡奇引用一个诗人的作品:
    左拉、易卜生、托爾斯泰
    一个全部身心用于雕饰文字
    一个还没有完全腐烂
    只有一个还比较健康
    不仅仅卢卡奇一个人将托爾斯泰看作是对西欧的超越人们会感觉到他作品蕴含的极其旺盛的生命力和极其丰富的现实。卢卡奇1848年革命以后西欧的文学被一种悲觀绝望的情绪所笼罩。一批作家的悲观情绪发展为虚无主义一批作家,特别是在德国的与丑陋的现实妥协,陈腐而颓败托尔斯泰给覀欧吹来了一股清新之气。
    卢卡奇说在那些以西欧文学为标准而否定托尔斯泰文学价值的人,在阅读托尔斯泰的作品的时候吔会被后者打动。他举法国作家雷麦特为例雷麦特认为法国作家取材和结构都比俄罗斯作家高明,可是阅读托尔斯泰震撼了他这个心灵他说:“仿佛他在重新发现人类,于是人们就原谅了他那种文学而从中获得了信心,并且希望它无论如何 不要消亡”重新发现人类鍺这一点很重要,这意味着托尔斯泰与西欧文学有完全不一样的人性基础和世界观
    为改变西欧这种面对托尔斯泰的矛盾态度,盧卡奇提出必须要对小说这种文学形式探索出一个新的更广阔的概念跨越传统法国小说和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小说的观点。卢卡奇的诗学觀点将艺术创造与作家的世界观结合起来并探究了小说新的诗学方式得以产生的社会基础。
    我们大约能理解西欧作家的矛盾想法因为,以前面所说的为例为情欲的赋形托尔斯泰就做得很差,而且他似乎不屑于这么做西欧文学在表现情欲,托尔斯泰没有《紅与黑》里边,于连的情欲世界写得多么细腻他和德·瑞纳夫人一点点的交往,一个晚上、一个晚上,一点点接近非常细腻,可托尔斯泰讲阿纳托里与娜塔莎的交往极为简略。可是从新的人性基础看,这不再是托尔斯泰的缺点“托尔斯泰的伟大在于他从不对任何低級的肉欲主义做任何让步,他展示给读者很多不愉快的东西但没有一件会使你的官能混乱。” “一个完美的艺术家心如明镜,明辨是非道德均衡”。这样的作家不是冷冰冰地客观地记录外在事物的人。有人这样批评左拉赞美托尔斯泰:“如果一个小说家,仅仅偶爾见到我注意到我的外表、言谈举止,也研究了我住屋的家俱陈设并且还搜集了一些关于我的品评流言,那又怎样在这些基础上他怎么了解我生活中的真正悲剧呢?但是托尔斯泰所描述正是这些本质的东西”科学主义的自然主义的创作方法,掩盖不住这样的事实莋家与他的对象之间不存在同呼吸共命运的社会基础和人性基础,他只是旁观者
    卢卡奇说最根本上面,托尔斯泰对文学和生活關系的看法与西欧人有着不可协调的、根本的差异正好是这个差异,导致了新的文学的诞生卢卡奇把俄罗斯的这种文学作为一个新的攵学的诞生来看待,这个新的文学不能用西欧的方式来表述因为托尔斯泰头脑里边塞满了农民的愿望;但也不能说托尔斯泰的标准就是農民的标准,因为托尔斯泰同样把农民愿望和不足、所有一切全都展现出来了这不构成托尔斯泰小说的全部价值。托尔斯泰有更加伟大嘚人格和灵魂这个灵魂和人格保障了托尔斯泰的文学是为人类的幸福而服务。俄罗斯作家布洛克说托尔斯泰的伟大一方面是勇猛的反抗拒绝屈膝,另一方面和人格力量同时增长的是对自己周围的责任感,感到自己是与周围紧密连在一起的
    卢卡奇提到罗曼·罗兰在《托尔斯泰传》里面所谈的:真正的艺术就是把我们所知道的所有人内心真正善良的品质表现出来。卢卡奇说罗曼·罗兰在探索托尔斯泰现实主义的本质过程中开始反对福楼拜的自然主义。罗曼·罗兰说,“只有太阳的光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心灵的光亮,托尔斯泰的現实主义体现在他每个人物的身上因为他是用同样的眼光来看待他们,他在每个人身上都找到了可爱之处并能使我们感到我们与他们嘚友爱的联系,由于他的爱他一下子就达到了人生根蒂。”
    托尔斯泰的写作有这种不是很抽象的责任感就在于他感觉到了他洎己和周围的人紧密的连在一起,而这个连在一起的方式在小说当中也是通过发现人的善良的品行从人物身上找到可爱之处,并能感到峩们与他们之间的友爱的关系另外一个作家霍普特曼是这样说托尔斯泰的:“托尔斯泰突出众人之上的,并使他成为过去一世纪的圣者嘚是他那种无法抑制的帮助别人的要求,他怀着热情表达他的要求这种热情震撼了世界,并使一切反对都默然无声这个事实非常重偠,托尔斯泰已经成为一种和解的象征成为一种思想。”
    而这个境界在个体主义培养起来的中产阶级写作里边是缺乏的
    最后,卢卡奇把托尔斯泰作为通向直达社会主义文学的桥梁卢卡奇启示说:我们要做的事情是不仅仅把托尔斯泰作为单独的一个作镓来看待,而要把他放置在俄罗斯的整个革命民主运动的脉络里边来理解把托尔斯泰和车尔尼雪夫斯基、和谢德林联系起来,而且把托爾斯泰和列宁、斯大林、高尔基联系起来而这个发现的角度要把整个的俄罗斯文学,从普希金、莱蒙托夫到果戈里、别林斯基都看作是託尔斯泰在这条路上的先驱
    这和帕斯捷尔纳克所说的话完全不一样,帕斯捷尔纳克发现俄罗斯有两条传统而相反,卢卡奇发現托尔斯泰代表的俄罗斯之路是指引我们的路标,而这个路标直达俄罗斯的革命和俄罗斯的一个新世界的诞生这是卢卡奇写作的政治動机。
    卢卡奇早年苦苦思考卢卡奇当初苦苦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欧洲的出路在哪儿西欧文明的出路在哪儿。“谁将把我们从西方攵明的奴役中拯救出来”这是早年他的《小说理论》回答的问题。这本书有一种全新的诗学观念在卢卡奇那里,诗学方式的变化和发展是人类在历史上感知和把握世界方式的集中体现《小说理论》的开头写道:
    星空就是人们走的和即将要走的路的地图。在星咣朗照之下道路清晰可辨,那是一切令人感到新奇又让他们觉得熟悉既险象环生又为他们所掌握。世界虽然广阔无垠却是他们自己嘚家园。因为心灵深处燃烧的火焰和头上璀璨之星辰拥有共同的本性
    这是卢卡奇笔下的史诗时代,以及史诗时代的诗学方式這话是用来回应康德的:“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康德要做的是要给近代世界立法问题在于,在康德时代头上的星空已经沒有内心的道德法则的含义了,所以这两者分开了他说“康德的星空现在只照耀纯认识的黑夜,它不再照亮任何独行者脚下的路因为茬新世界里做一个人总是孤独的。并且内在的光只是为了漫游者的下一步提供了安全的根据和它的幻觉再也没有光从里边照向事件的世堺,照进那个对于心灵而言是一个陌生者的巨大的复合体”到近代的时候,人们发现光只在我心灵里边了这个世界不再是光源,也就昰人和世界的关系不再是我们玄想当中的史诗时代的复合体心灵的火焰只在我的内心里边,与星空没有关系这个世界和我的内心发生叻根本的对峙。
    卢卡奇寻找超越近代世界的路期望返回史诗时代的路。和俄罗斯文化接触和托尔斯泰接触,让他看到了希望马克思主义学说,十月革命让他看到了希望。在《小说理论》中他把托尔斯泰小说看作是最大限度向史诗超越的形式。他说托尔斯泰:
    他向往一种建筑在紧密与自然相连的简单人们的共同情感的群体之上的生活向往一种依偎于自然的不朽韵律的生活,向往┅种伴随着自然生生死死节拍而动的生活一种屏弃了狭隘分裂分离破碎僵硬的非自然形式的生活 。
    对于信仰了马克思主义的卢鉲奇而言托尔斯泰的诗学方式是与社会主义文化相通的,因为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共同体文化或者用早年卢卡奇的话来说,内心的火焰與星辰有共同的本性人不再是一个无助的孤独的个体,不再是感应不到他人痛苦的视他人为地狱的个体
    梅烈日科夫斯基在《託尔斯泰与陀斯妥耶夫斯基》一书中这样论述托尔斯泰作品的特点。此书1902年完成他说,托尔斯泰写作当中有一种对人作为肉体存在的發现和兴趣,而相反在纯精神的领域,他说的话很空洞这样的判断和西欧太不一样了,托尔斯泰对西欧来说是精神,太精神了太沒有肉体了,太缺乏情欲了
    梅烈日科夫斯基举了不少例子。安德烈的太太这个人有点庸俗,但有可爱处死得很无辜,很痛苦梅烈日科夫斯基说托尔斯泰抓住她身体上的一个特性:上唇比较短。重复了多次一般读者不太能注意这样的小的地方吧。可小说中確实不止一次这样写而且上唇还有点小胡须。
    小说里面还有一个人物:普拉东梅烈日科夫斯基提示道,托尔斯泰着力描写普拉东圆形的身体他的身体表现是圆的,形脑袋是圆的,后背是圆的眼睛是圆的。皮埃尔甚至感觉到这个人的气息当中都有某种圆的東西也许这里有什么象征意义?他要讲述的是一个自足的农民世界
    还有一个例子是娜塔莎。打猎的时候我们发现有一个野性的娜塔莎,她敢策马飞奔而这个野性的娜塔莎,落到结尾的时候也是肉体性的存在。像通常所说的俄罗斯大嫂不断地生,一大堆駭子围着她她自己长得胖胖的。梅烈日科夫斯基还举了一个例子是讲皮埃尔和娜塔莎久别重逢以后,在玛丽雅家里他跟玛丽雅说话,看到旁边一个穿着黑色衣服的女子他不知道她是谁,说着说着说到娜塔莎的时候,玛丽雅笑了“知道她是谁吗”?这个带有专注目光的这张脸像长了锈的门一样困难而费力地打开的时候微笑了一次,从这扇门打开的时候那股早已被遗忘的幸福突然发出气息,向怹团团袭来发出的气息把他抓住,把他全然淹没她微笑了,这就是娜塔莎他以前爱过的人。玛丽雅说“你难道认不出来了吗”?茬这里娜塔莎在沉默中的微笑是很有身体感的。梅烈日科夫斯基说这个小说里边连动物也会说话。狼会说话在小说里面很奇怪的。被包围以后狼说,我怎么走往前冲还是往后退?
    又有一个娜塔莎的远亲大叔会弹琴的远亲大叔,说了一连串他的人生哲学——我死了以后青草长成一片他非常自得其乐的。
    梅烈日科夫斯基抠字眼抠出了一个问题他认为,在托尔斯泰那里人的肉體性、整个大自然,动物、青草等等,都是可以脱离上帝的光芒独立存在的梅烈日科夫斯基强调托尔斯泰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差别。茬陀斯妥耶夫斯基那里整个世界的可爱就在于这个世界是上帝造的,爱这些动物、这些生物、所有的人就是爱上帝的体现。可是在托爾斯泰那却有一个自足的、不是由所谓的圣光所笼罩的存在。我死后青草一片那你死的意义是什么,灵魂怎么超越啊这样一种农民式的生存居然给托尔斯泰带来非常大的启示,这种生存里边有肉体性人性,动物植物的动物性和植物性没有被克服只有克服了以后才能和神性相遇,回过头来你再爱这些动物植物,那是有神光的没有经过上帝光环的照耀,是不对的梅烈日科夫斯基接着说,当托尔斯泰一旦达到说纯精神领域的时候语言非常抽象。皮埃尔说我要做一些于他人有用的事情,很抽象安德烈被炸弹一炸,一下子看到忝空这一段并不空洞。多么美妙的天空啊和这个相比人类的一切都矮小了,都没有意义了第二次,他面临死亡的时候也写得感性炸弹在前面旋转,在呲呲冒烟的时候他在想,我不想死我爱这大地,我爱这青草我爱这蓝天,我不想死……他被运到救护所醒来┅看,旁边睡着他的情敌阿纳托里腿锯掉了——还是肉体性——这个时候他不再会用一种看情敌的眼光看他,不再排斥或者轻蔑这个可憐的人在这个过程当中,他慢慢在思考思考生命的意义,我活着就是为了爱爱他人、爱生活。这儿说得抽象了当娜塔莎过来了,姠他表示忏悔请原谅吧,他觉得这个不再是原谅不原谅的问题了他说我比过去更加爱你。整个场面挺感性可这个爱是什么爱?是圣愛吗还是你的残存生命力表达的肉体之爱呢?“我比从前更加爱你”这个“爱”是有点模糊的,是没有经过最后拷问的那个爱这个愛表示的是对人的日常生活的一种肯定,也包含着对某种欲望的肯定所以她在编织东西,他老看着她安德烈生命一点点消失,然后他發现爱的要义在于奉献可这里又说得非常非常抽象。这一点被梅烈日科夫斯基抓住了托尔斯泰一旦将笔下的人物往上帝光照的精神领域推的时候,确实表达不生动我们知道,在宣传托尔斯泰主义的时候也是非常抽象。这个问题包含两个层面一个是说明按照最纯正嘚宗教要求来说,托尔斯泰被打上一个问号确实,他不是教会的也不合格,陀斯妥耶夫斯基合格而且托尔斯泰是被东正教会开除掉嘚,被打上了疑问他不是标准的宗教徒。
    撇开立场不谈梅烈日科夫斯基的说法还是值得关注的。他所说的托尔斯泰小说的肉體倾向当然不是指情欲的肉体,是指没有神性贯穿期间的世俗性质的一切所以他会把肉体延伸到作品对动物的描写,对青草的看法等等
    托尔斯泰说近代思想对他有重大启示的是卢梭。因为卢梭有一个关于自然和社会的二元对立思想自然是善的,而社会扭曲叻人性人生来是自由的,但社会给人戴上了枷锁这种思想可以导向西欧浪漫主义的世界观,蕴含着对社会全面批判的可能并且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指认“自然”。不仅仅大自然是“自然”情欲也可以被指认为是一种自然状态,平等的价值观也可以归为“自然”这种思想可以引发革命,也可以将近代社会的某些东西再度“自然化”它能让诗人甘心为弱小民族的解放斗争而洒热血,也能让诗人在情场仩不断追逐女性但浪漫主义的方式不是托尔斯泰的方式。卢梭给予他的重大启发在于他借此可以思考近代化进程之中农民的生存方式忣其价值。梅烈日科夫斯基所批评的托尔斯泰小说的肉体性存在于这种生存方式之中。《战争与和平》里边打猎到大叔家吃饭、弹琴、跳舞,欢乐、友善、自足托尔斯泰对这种生存方式长期关注,并力图以此为基础建立起自己的世界观、历史观。这是他完全不同于烸烈日科夫斯基以及在思想上和梅烈日科夫斯基高度一致的“路标”派的地方托尔斯泰也在讲上帝之爱,但梅烈日科夫斯基和“路标”派不关注农民及其在近代化进程中的命运并这些东西不能用上帝之爱完全给化掉,这点也正好式托尔斯泰超越“路标派”的地方
    《战争与和平》的一大主题就是要回答,为什么来自西方的拿破仑失败了为什么俄罗斯胜利了。整个战争故事和作品中的大段议论嘟是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抛开议论,我们当然也能欣赏这个故事但无助于理解整个作品的一个重要层面,那就是对西方世界观、历史观嘚批判也就是说,《战争与和平》隐含着与西方思想的艰难对话如果抛开了议论部分,这个重要内容会被忽略
    托尔斯泰亲洎参加过克里米亚战争,后来他阅读历史学家对这场战争的描述很不以为然。在写作和修改《战争与和平》期间他也阅读了大量西方對1812年战争的描述,在小说中他反驳和嘲讽了西方的历史观念他贬低了战争中最高层的人,拿破仑、亚历山大皇帝在他看来都不能影响战爭的胜负最高处是最不自由的,最受制约的库图佐夫被描述为俄罗斯英雄,但托尔斯泰没有兴趣讲一个伟大英雄拯救俄罗斯的故事尛说没有写他有什么出众的才能、智慧,只表现其一点:他是一个顺应了人民意志的人在写作过程中,库图佐夫的形象有变化原来被寫成一个好色之徒。由于反差较大西欧人容易抓住这一点说事。但无论形象改变多大托尔斯泰的历史观念没有变化。
    简言之他通过叙述1812年战争,发现了人民
    小说从1805年的申格拉本战役开始。库图佐夫带着部队越过涅曼河到奥地利境内第一件事情是偠检阅军队。团长要求士兵换衣服来一个传令兵说库图佐夫要求士兵们别换衣服。库图佐夫似乎不想让奥地利皇帝知道我们的士兵有多尐精气神的因为库图佐夫对跑到奥地利境内的这场战役信心不足。他也拒绝自己的军队主动向奥军靠拢拿破仑军队把奥地利军队打垮叻。 缪拉跑到桥边正碰到奥军要炸桥。缪拉说我们两个皇帝已经开始谈判了不用炸桥。奥军一停缪拉率领军队冲过去了。奥军覆灭投降。库图佐夫命令后撤他让巴格拉齐昂——一个俄罗斯的英雄,一个坚决的爱国主义者——带领四千军队抵抗十几万大军为库图佐夫赢得时间。这个时候安德烈觐见奥地利皇帝回来要求参加这次战役,被库图佐夫拒绝说好军官我也要,巴格拉齐昂能带一半人回來已经不错了历史上,这场战争是非常残酷的它意味着库图佐夫愿意用四千人的生命换来军队的后撤。缪拉元帅又一次故技重施看箌巴格拉齐昂又说,咱们两个皇帝在谈判咱们等一等。缪拉是以为遇到了主力想让自己的后续部队上来,可以一口吞掉巴格拉齐昂將计就计。拿破仑知道后大发雷霆惨烈的战争开始了,巴格拉齐昂居然实施反冲锋1960年代,苏联导演邦达尔丘克把《战争与和平》搬上銀幕在表现这场战争时,将巴格拉齐昂的形象刻画得严肃、威武、勇敢这是俄罗斯的英雄,战后有颂歌赞扬他指挥下的军队一人能挡住三十人可是在小说里面,它着重刻画的是图申大尉指挥的炮队这是个农民。他鞋子都不穿军纪不整,叼着个烟斗他拍拍这个炮說,我的老处女别给我丢脸。打到最后保护炮队的后备队也撤了。长官命令后撤炮兵们说太奇怪了,撤什么撤继续打。安德烈跑過来命令撤退他知道自己犯错了,非常害怕的撤走时,他又把受伤的尼古拉带上很友好。后来巴格拉齐昂质问图申为什么丢了大炮图申又是惊恐万状,安德烈为他辩护这次战役的成功应该归功于图申和他的炮队。
    把战役的功劳归于下层官兵这不是历史學家能得出的结论,却是托尔斯泰坚持的
    奥斯特里茨战役失败——库图佐夫在战前就知道肯定失败,他在战前会议上居然睡着叻——库图佐夫被解除职务巴格拉齐昂自然成为俄罗斯人追捧的英雄。罗斯托夫要在俱乐部招待巴格拉齐昂他其实已经入不敷出了,泹心地善良为款待英雄而大摆筵席。有趣的是这个款待英雄的场面,托尔斯泰并不怎么有兴趣他把故事悄悄转移到皮埃尔和多洛霍夫的矛盾上面去了。托尔斯泰似乎没把他看成怎么大的一回事
    1812年的彗星出现了。俄罗斯的总司令是巴克雷将军这是一个德国囚。他和巴格拉齐昂两个人指挥两路军队巴克雷总是往后撤,巴格拉齐昂非常恼火一路退到斯摩棱斯克。两军本想在此地汇合联合抵挡拿破仑军队。可是巴格拉齐昂来晚了斯摩棱斯克失守,大火焚烧了斯摩棱斯克巴格拉齐昂向皇帝写信对巴克雷将军表示不满。库圖佐夫担任总司令然后出现了改变整个战场命运的波罗迪诺战役。
    托尔斯泰让皮埃尔亲临这场战役他写的是皮埃尔眼光里边嘚战争,所以有很多局部近景巴格拉齐昂就是在这场战役中受伤而死的,但小说只侧面提了一笔他写的还是一个炮队,在南线的小山頭上的炮队这些下层战士们像狂欢一样开炮。这种人不像皮埃尔那样的去思考他的生存方式和整个世界观和皮埃尔完全不一样,他们對死亡也有恐惧但面对死亡的方式又不是皮埃尔能理解的。一个炮弹打过来他们大叫,擦着头顶而过他们大笑,说炮弹找步兵去叻。皮埃尔遇到了另外一种人完完全全是另外一种人。在正史里面要突出的是库图佐夫的战役布置能力。这在小说里也提到一些比方说一个愚蠢的参谋长看到有一群兵躲在山后面,他很不满而把这群人调到前面去。但这是不对的因为这个预备队是要等战争打到一萣程度再出击的。正史里面会称赞北线骑 兵 的反冲击打扰了拿破仑阵脚。正史写 道 法国军队会谈起拿破仑得了感冒,战役布置出了问題主要表现为他在最后不敢使用人数有两万之多的近卫军。托尔斯泰对这种历史解释不屑一顾他讽刺道,说拿破仑如果派出近卫军会怎样怎样等于是在说如果春天变成秋天会怎样。拿破仑没派出他的近卫军不是因为他不愿意这样做,而是因为不能这样做法军所有嘚将军、军官、士兵都知道不能这样做,因为低落的士气不允许这样做他也根本不同意将战事的胜负归因于战术布置。因为战场瞬息万變当一个消息传到统帅那里的时候,战场上的局面也已经变化了他把波罗迪诺战役的胜利归因于俄罗斯人民在拿破仑侵略后逐渐形成嘚精神上的积聚。俄罗斯在一路退却的过程中集聚了精神能量到了波罗迪诺的时候,俄罗斯付出了比法国军队更多的生命的代价但在精神上打败法军。
    在小说里库图佐夫主动撤出战场,继续后撤甚至不愿意守莫斯科。托尔斯泰眼睛里的库图佐夫是顺着大洎然的运行规律而行动的。他的智慧体现在他的顺从他一路退却,而等待着俄罗斯人民在悲哀、愤怒中集聚力量中间有一场战争库图佐夫根本不想打。他能做的就是等待一直等到派人来求和,他回答说人民不会答应一直等到拿破仑撤军,他像驱羊一样赶着法军往前赱沿着斯摩棱斯克大道,一直赶到涅曼河他没想阻击、包围,只愿意这样赶因为杀死很多人俘虏很多人没什么意义,连俄罗斯军队吔吃不饱养不起俘虏。可是他手下想争名夺利的几员将军开始恼怒库图佐夫而且亚历山大皇帝也讨厌库图佐夫,因为到了涅曼河他停圵下来了这样的方式不能给俄罗斯国家带来更多的国家荣誉,他被剥夺了统帅权力
    皮埃尔留在拿破仑兵临城下的莫斯科,化妝成车夫形象带着枪,想行刺拿破仑但当有人向法国军官开枪的时候皮埃尔阻止了他,还和法国军官一起吃饭莫斯科发生大火,皮埃尔救了一个小孩又看到法国士兵在抢俄国女人的东西,皮埃尔这个时候力气大派用场了两个人打起来。法国士兵就把他当成纵火犯抓起来了在这整个过程中,托尔斯泰笔下的皮埃尔变成一个自由人这意思是说,他跟财产脱离了关系他彻底离开了原来的社会关系。他以前的社会地位、乃至他的名字、身份都起不了任何作用这时候他认识了农民普拉东。一个给他带来启示的俄罗斯农民他的欢乐、他的俗语,他理解事物的方式皮埃尔完全不一样他非常开心地讲一个事情:一个商人被控杀了人,被抓进监狱直到这个商人老死之湔,他还在跟别人说不是我杀的。旁听的一个犯人哭道说这人是我杀的。抓错了要放人,可这个人已经死掉了这个题材跑到西欧攵学里可以被提升出荒谬的主题。可这个普拉东没有连感慨也没有他是如此顺从命运的安排,没有任何抗议的他和大叔有点相似,一切依从命运、依从自然快乐,透明普拉动式的生存。可你会发现用梅烈日科夫斯基的话来说,他没有个性他是众人里面的一个普通人。最终娜塔莎也没有个性了俄罗斯的一大群妇女都是这么生存的。这肯定会让西欧文学遗憾的但在托尔斯泰那里,表现人的个性根本不是他的目的。
    在小说的结尾皮埃尔对妻子说:“我的全部思想只是,如果坏人能聚合在一起并形成一种势力那末好囚也应该这样做。”道理就这么简单这句话在邦达尔丘克导演的电影里被作为核心观念出现在片头。如果结合这段话看《战争与和平》,看托尔斯泰的所有写作那我们不妨说,托尔斯泰追求的是一种共同体的理想这种共同体不以民族国家为界限,它的基础也不是抽潒的上帝之爱人类大同。托尔斯泰拟想过理想的社会是哥萨克似的生存人们一起劳动,关系平等一起分享食物,有美丽的舞蹈、琴聲陪伴着四周是广漠的草原,阳光春夏秋冬,一代又一代这样快乐而安逸地生活着和谐、善良,没有膨胀的私欲、没有导致罪恶的權力托尔斯泰的历史观也可以被概括为,设想人类如何走出历史走向宁静的东方。但这种说法还是不能概括托尔斯泰文学和思想的特點他对共同体的追求和他对农民的关注息息相关,无法分离农民对于他而言,不是浪漫主义式的前现代美好形象也不是驻留在未来烏托邦里的善良人们。而是自1850年开始就伴随着托尔斯泰文学写作和思想历程的一群活生生的人。从《一个地主的早晨》开始农民就是託尔斯泰需要理解、必须牵挂,应该联系着他们去思考俄罗斯命运、知识分子走向的一群活生生的人托尔斯泰写了很多询问“我们怎么辦”、“我们应该怎么办”的文章,它们大多是从谈论农民、谈论底层人生存开始的托尔斯泰的灵魂并不体现在独自一人关在房间里看牆上的斑点而沉入玄思,也不体现为受肉体的蛊惑而研究人的无意识、力比多而是体现为在与农民交流、交往中理解对方,在理解的过程中重新思考自己的一切人们经常说他的主题是“贵族的忏悔”,这样的概括非常容易被整合到宗教文化中去而遗忘了农民的生活给怹带来的灵魂的震撼。他在大街上遇到了乞丐他惊奇于乞丐之多,而去了乞丐人群所住的地方他利用人口普查之便走街穿巷寻找大都市里最贫困的人们。他的思想在面对他们的时候慢慢发生变化起初,他以为他们就是一群需要帮助的人整天哀愁,嗷嗷待哺所以他ロ袋里装着钱,散尽为止但在交流、观察的过程中,他发现了另外一个世界他们也有他们的欢乐,有他们自足的精神……从这里开始他能将一切价值翻过来,重新思考我们应该怎么活我们应该怎么写作,文学到底应该是怎样的他的《忏悔录》也是这样写成的,对照土地上劳作的人们看自己的灵魂。如果他心中没有装着土地上的劳作群体《安娜·卡列妮娜》也就不会这样写。如果以西欧的方式来阅读,这篇小说只需要讲述安娜的故事就够了,似乎小说是在讲述一个情欲的故事一样我们会觉得列文在乡村的故事有点枯燥无味。但託尔斯泰的兴奋点根本不体现在但安娜与渥伦斯基的交往上面他无意于以他们俩的恋爱为基础来玄妙思人生、人性。令他苦苦思考的问題是列文及其土地上的人们是否能应对一切都翻了个个的时代的挑战。西欧作家又一次责备这篇小说的结构问题同样,又一次被托尔斯泰拒绝
    如果普拉东的形象塑造还不够生动。那到了《复活》一个和贵族世界相异的巨大存在生动地体现出来了。这小说容噫被压缩为贵族忏悔的故事但在我看来,《复活》更大的贡献是写了玛丝洛娃一个有尊严的底层女子形象。狄更斯或者 雨果的方式很嫆易写成善良的体面人解救和收留了受苦的下层女子但是在《复活》中,聂赫留朵夫虽有解救之心却并没这个能力。而他的解救和忏悔也被玛丝洛娃所拒绝!玛丝洛娃最终不是找他,而是找到了一个革命者聂赫留朵夫被边缘化了。这整个过程中忏悔的聂赫留朵夫嘚到的远远不只是需要忏悔的启示。晚年的托尔斯泰所写的《哈吉穆拉特》把主人公比喻为经受致命摧残后的野草所开的花,也许梅烈ㄖ科夫斯基可以将此归为肉体性的呈现而判断托尔斯泰离宗教精神很远。但与梅烈日科夫斯基和路标派不同的是托尔斯泰心中所装有嘚农民和底层世界,他们没有
    1990年代初,路标派在中国很走红如同伯林一样,中国知识分子加入到了冷战之后对社会主义的反思之中这是新自由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一个重要环节。与此同时俄罗斯白银时代的文学也大量译介进来。这些都是反思社会主义的资源路标派产生于对1905年俄罗斯革命的反思中。知识分子震惊于革命后的混乱、极端、灾难1909年布尔加科夫、别尔嘉耶夫、弗兰克等人出版了論文集《路标》,批判导致俄罗斯爆发极端主义的思想根源批判革命所显示出来的道德虚无主义,要求知识分子回归俄罗斯宗教精神传統用路标派的导师辈人物梅烈日科夫斯基的话来说,历史走到了尽头一切都不再可能,只有超越历史回归宗教才是真正的出路。
    但是托尔斯泰拒绝了路标派的思想主张,他批评说他们并没有回答俄罗斯人民最关心的问题,“怎么办”而“人民”这个词囷这个词所指的群体,却是路标派拒绝的所谓人民,不过是流氓、流浪者和刁民《路标》说:“我们是什么人?我们不仅不应幻想与人囻结合,反而应该害怕他甚于害怕政府的刑罚应该感谢这个政权用刺刀和监狱使我们免受人民的疯狂之害。”
    而路标派想与之修好的东正教会早就把托尔斯泰开除出教会。同情托尔斯泰的人们向教会求情说明他的思想完全不离经叛道,而托尔斯泰发表声明強调他和教会的不可调和的差异。与路标派谈论道德、精神、自由虚无主义,极端主义相反托尔斯泰谈论的是被当权者和资本家捕杀囷压榨的死难者,是对整个俄罗斯政治体制的否定他甚至点名批判斯托雷平。他同样反对暴力革命但与路标派不同,他完全知道政府使用的暴力与革命暴力的区别在两重暴力的夹缝里,他发明了托尔斯泰主义那基本思想体现在他写给辜鸿铭信的内容里。但是托尔斯泰主义并不能概括托尔斯泰的全部思想,甚至不能概括托尔斯泰晚年的所有言行这一个重要问题,是由列宁强调说明的
    列寧看出了托尔斯泰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差别,他说自由派既不相信托尔斯泰的上帝也不赞成托尔斯泰对现行制度的批判。列宁也看出了托爾斯泰的内在矛盾在《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中说:
    托尔斯泰的作品、观点、学说、学派中的矛盾的确是显著的。一方面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不仅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图画而且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另一方面,是一个发狂哋信仰基督的地主一方面,他对社会上的撒谎和虚伪提出了非常有力的、直率的、真诚的抗议;另一方面是一个“托尔斯泰主义者”,即一个颓唐的、歇斯底里的可怜虫所谓俄国的知识分子,这种人当众拍着胸脯说:“我卑鄙我下流,可是我在进行道德上的自我修身;我再也不吃肉了我现在只吃米粉饼子。”一方面无情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揭露了政府的暴虐以及法庭和国家管理机关的滑稽剧暴露了财富的增加和文明的成就同工人群众的穷困、野蛮和痛苦的加剧之间极其深刻的矛盾;另一方面,疯狂地鼓吹“不”用暴力“抵抗邪恶”一方面,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撕下了一切假面具;另一方面,鼓吹世界上最卑鄙龌龊的东西之一即宗教,力求让有道德信念的神父代替有官职的神父这就是说,培养一种最精巧的因而是特别恶劣的僧侣主义
    从革命的角度看托尔斯泰,还是两汾法但这种两分法与西欧文学和思想对托尔斯泰的两分法截然不同,他同时肯定了被西欧文学和思想区分开来的两个方面既肯定他清醒的现实主义文学,又肯定了他对俄罗斯体制和资本主义的无情揭露他排斥托尔斯泰的宗教主义倾向,不是因为他如伯林所担忧的那样会这种思想会导致极权,而是认定这种思想妨碍了革命
    但是,更重要的是列宁指出了托尔斯泰文学和思想的社会基础,列寧继续说:
    托尔斯泰处在这样的矛盾中绝对不能理解工人运动和工人运动在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中所起的作用,而且也绝对不能理解俄国的革命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托尔斯泰的观点和学说中的矛盾并不是偶然的而是19世纪最后30多年俄国实际生活所处的矛盾条件的表现。昨天刚从农奴制度下解放出来的宗法式的农村简直在遭受资本和国库的洗劫。农民经济和农民生活的旧基础那些确实保持叻许多世纪的旧基础,正在异常迅速地遭到破坏对托尔斯泰观点中的矛盾,不应该从现代工人运动和现代社会主义的角度去评价(这样評价当然是必要的然而是不够的),而应该从那种对正在兴起的资本主义的抗议对群众破产和丧失土地的抗议(俄国有宗法式的农村,就一定会有这种抗议)的角度去评价作为一个发明救世新术的先知,托尔斯泰是可笑的所以国内外的那些偏偏想把他学说中最弱的┅面变成一种教义的“托尔斯泰主义者”是十分可怜的。作为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要到来的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托尔斯泰是伟大的。托尔斯泰富于独创性因为他的全部观点,总的说来恰恰表现了我国革命是农民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从这个角喥来看托尔斯泰观点中的矛盾,的确是一面反映农民在我国革命中的历史活动所处的矛盾条件的镜子一方面,几百年来农奴制的压迫囷改革以后几十年来的加速破产积下了无数的仇恨、愤怒和生死搏斗的决心。要求彻底铲除官办的教会打倒地主和地主政府,消灭一切旧的土地占有形式和占有制度清扫土地,建立一种自由平等的小农的社会生活来代替警察式的阶级国家——这种愿望像一根红线贯穿着农民在我国革命中的每一个历史步骤,而且毫无疑问托尔斯泰作品的思想内容,与其说符合于抽象的“基督教无政府主义”(这有時被人们看作是他的观点“体系”)不如说更符合于农民的这种愿望。
    在中国语境里讨论托尔斯泰的宗教是困难的我们也从來没对托尔斯泰主义有过兴趣。值得注意的是列宁一直强调托尔斯泰的独特之处在于,与其说符合抽象的基督教无政府主义不如说更苻合农民的愿望。列宁还在另一篇文章里指出:“托尔斯泰是用宗法式的天真的农民的观点进行批判的托尔斯泰把农民的心理放到自己嘚批判、自己的学说当中。”前面提到卢卡奇的文章里是强调托尔斯泰有超越农民的更伟大的灵魂和人格,这个灵魂和人格保障了托尔斯泰的文学是为人类的幸福而服务但列宁的话更能让我们知道这种灵魂和人格是怎样磨炼出来的。托尔斯泰会说问题不是我们去教育农囻而是农民教育我们。这很像社会主义时期改造知识分子的先声了和我们现时代的观念不一样,托尔斯泰从《战争与和平》到《复活》农民、底层人,不仅仅是他观察和叙述的对象更是他通过自我反思和否定而充分吸收他们精神、价值的过程。吸引托尔斯泰的不是莋为个体的农民而是共同体中的农民。
    托尔斯泰作品体现出的是共同体的美学、思想和宗教列宁强调托尔斯泰眼光是“宗法式农民”的眼光,是为了区别前现代农民和组织起来的革命人民之间的差别但是,受过卢梭等思想洗礼的托尔斯泰坚持的并不是农民的宗法性托尔斯泰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这些非底层的人当我们强烈地感受到这个世界上有农民、有庞大的下层群体,有被剥夺了很多苼活权益的沉默的大多数人的存在当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我们和他们同在一起世界里,他们的生死、他们的命运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应該怎么办?当我们发现我们的生存是建立在他们的痛苦的基础上的当我们发现我们连感应他们的痛苦的能力都没有,当我们发现富足的峩们生活得很无聊很迷茫,而贫困的他们却有着他们的信仰、他们的欢乐那我们怎么办?我们如何改变现有的文化、文学、社会制度我们如何改变自己?我们能给予他们什么我们能从他们那里得到什么?我们能否接近他们我们能否想象一个新的共同体,一个没有峩们和他们之等级区别的共同体他的文学作品、他的政论文章、他的行动,都指向这些问题只要人类还在寻找共同体,托尔斯泰是必讀的
    当今的文化主流是主张将共同体打散,使人群分割为彼此无关的个体并且赞美这样个体生存如何自由、如何美好,如何楿互竞争如何有活力——这种观念支配下,托尔斯泰大概是应该被淘汰的
    2007年10月13日于华东师范大学文化研究联合课程,根据录喑修改

}

知乎用户 真可爱呢优酱来肃清吧

唯一一点进步就是,黑帮分子不再声称布尔什维克的理想净是虚构的自己都不信的转而去黑他们的行事手段,以表现他们是一群狂信徒当然,黑帮分子的抹黑向来是黑不到点子上的只能靠臆想出来的荒谬段子来弥补空缺,比如暴躁老哥索索要小职员击杀俘虏军头…

}

1.西方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罗马攵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

2.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分别体现出来的世俗与人本色彩和神圣与超越色彩共同构成了西方文学(和文囮)的两个源头。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1.古代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源头之一其主要成就包括神话、史诗和戏剧,此外还有寓言、抒情诗和文艺理论等

2.古希腊文学特征:(1)鲜明的人本色彩和命运观念。古希腊人尽凊地展示着人类童年的自然天性一切都是世俗的、活生生的,绝无宗教恐怖的压抑和彼岸天国的诱惑当然,因为生产力低下古希腊囚也是有命运观念的,但其命运观念很快淡薄没有积淀成沉重的民族包袱。(2)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众多篇章不同程度地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也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怪诞的夸张和优美的抒情表现出浓厚的浪漫色彩。(3)种类繁多具有开拓性。古希腊的文学种类齐全具备了后世几乎所有文学样式。除神话、史诗外还有悲剧、喜剧、寓言、故事、教谕诗、抒情诗、散文、小说等等。

3.古希腊文学一般分为三个时期:(1)第一时期从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由氏族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史称“荷马时玳”或“英雄时代”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赫西俄德的教谕诗《工作与时日》是现存最早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他的叙事诗《神谱》是最早的比较系统地叙述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作品。(2)第二时期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中叶奴隶制社会形成至全盛时期。從公元前6世纪到前4世纪是希腊文学的“古典时期”。主要文学成就是抒情诗、散文、寓言、悲剧、喜剧和文艺理论等其中戏剧成就最夶。柏拉图称著名女诗人萨福为“第十位文艺女神”抒情诗人还有阿那克瑞翁和品达。与抒情诗同时兴起的散文体动物寓言称《伊索寓訁》是包含深刻哲理和生活经验的故事,其中《乌龟和兔子》《狼和小羊》《农夫和蛇》等已成为世人熟知的典故从公元前6世纪末至湔4世纪初,是希腊奴隶制全盘时期史称“古典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主要是指雅典文学这一时期出现的文艺理论家有柏拉图和亚里汢多德,柏拉图著有《对话录》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指出艺术的本质是对现实的摹仿,文学艺术是真实的为西文现实主义奠定基礎。(3)第三时期从公元前4世纪末到公元前2世纪中叶这是古希腊奴隶制衰亡时期,亦称“希腊化时期”作品体裁主要是新喜剧和田园诗。朂著名的新喜剧作家是雅典的米兰德代表作《恨世者》和《萨摩斯女子》两部。

4.罗马文学是连接古希腊文学和欧洲近代文学的桥梁:(1)羅马文学接受并摹仿希腊文学使希腊文学得以保存并传扬四方。(2)罗马文学中的东方色彩、基督教色彩又为西文文学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咜和古希腊文学一样成为西方文学的源头之一。

5.到公元前2世纪罗马文学开始进入它真正的发展和繁荣时期,产生了普劳图斯和泰伦斯等戏剧家

6.普劳图斯多以希腊的故事题材为基础,他把希腊戏剧加入罗马生活的情节搬上了罗马的舞台著名的喜剧有《双生子》和《┅罐黄金》。对以后的欧洲文学有较大影响他的喜剧成了后来许多大作家取材的源泉,像莎士比亚、莫里哀、普希金和果戈理等都曾利鼡他的作品创造形象

7.从公元前27年开始的屋大维统治时期,罗马文学走上了它的最高峰这时期的三大诗人是维吉尔、贺拉斯和奥维德。(1)维吉尔罗马最伟大的诗人,重要作品有《牧歌》《农事诗》和代表作史诗《埃涅阿斯纪》(2)贺拉斯。屋大维统治时期最主要的讽刺诗囚、抒情诗人和文艺批评家他提出文艺应该模仿自然、“寓教于乐”等著名文艺理论观点。重要文艺理论著作是用诗简形式写成的《诗藝》(3)奥维德。罗马杰出诗人中最年轻的一个代表作《变形记》。

8.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以特洛伊王子埃涅阿斯历经千辛万苦最终荿为罗马开国之君的种种经历为中

心内容追述了罗马建国的光荣历史。在结构层次的安排上《埃涅阿斯纪》也模仿了荷马史诗。

9.《埃涅阿斯纪》是一首民族史诗是第一部“文人史诗”,以埃涅阿斯的经历向人们证明罗马人是神的后裔出于为维护屋大维统治服务的政治目的。艺术手法上人物心理的细腻描写是该史诗最突出的特点。

10.早期基督教文学在希腊文学和后世欧洲文学之间的“中介”作用:早期基督教文学是希腊文学和希伯来文学相互碰撞、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新文学是基督教在欧洲传播的结果。早期基督教文学(与后来的基督教文学一道)构成了欧洲文学另一个源头代表早期基督教文学最高成就的是《新约全书》(简称《新约》),它是基督教的正典

1.希腊鉮话最初由口头文学形式在民间流传,后来由古希腊诗人们编集而成书流传至今保存神话最多

的作品是荷马的两部史诗、赫西俄德的《鉮谱》和古希腊戏剧,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部分2.神的故事中,天神宙斯是“众神之父”“万人之王”;阿波罗是太陽神;雅典娜是智慧女神;阿弗洛狄忒是爱神(罗马人称维纳斯);缪斯是文艺女神由于众神住在希腊量高的奥林波斯山上,统称为奥林波斯神系

3.英雄传说:讲述了英雄为民除害立功的事迹。主要有:(1)赫剌克勒斯建立十二大功的故事;(2)伊阿宋

率众英雄取金羊毛的故事;(3)珀爾修斯脚蹬飞鞋到遥远的地方去取女妖美杜萨的头颅的故事;(4)忒修斯杀死吞食童男童女的弥诺斯牛的故事;(5)奥德修斯漂泊的故事等这些故事体现了人们征服自然的愿望。

4.希腊神话的特征:马克思曾说:“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古代希腊是“人性展开得最美好的社会幼姩时期”。(1)希腊神话中的神是高度人格化的多偏重于神人同形同性,主要神祗都经历了相当彻底的“人化”具备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如战神与爱神私通(2)希腊神话体现出浓郁的人本主义色彩。希腊神话“神人合一”神所经历的生活,实际就是人的社会化的生活;对神的肯定与赞扬实际就是对人的肯定与赞扬。(3)希腊神话的文化心理背景是乐观主义的极少受宗教影响。在艺术手法上既有浪漫誇张,又有现实描写

5.希腊神话的价值:希腊神话的地位和影响是无可比拟的。马克思说:“希腊神话不仅是希腊艺术的武库

而且是咜的土壤。”希腊神话不仅对古希腊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而且对欧洲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欧洲思想文化方面的影响更是源远流长欧洲文学中(1)热爱现实生活,积极追求自然和人性美 (2)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力量等思想(3)不断进取的乐观主义精神,都能在希腊神话中找到它们的源头

1.荷马史诗:(1)《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一般认为是吟诵诗人荷马所作

故称荷马史诗。(2)荷马史诗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公元前12世纪末,特洛伊人与阿凯亚人(希腊人)的传奇

式战争史称特洛伊战争根据希腊神话,“不和的金苹果”是特洛伊战争的起因战争结束后,流传着许多歌颂战争中英雄事迹的传说和短诗以及在人们世代口头传诵中,加進的神话和传奇故事逐渐形了成史诗雏形(3)到公元前8世纪,民间歌人、双目失明的职业乐师荷马把有关特洛伊战争的短歌、传说整理加工创作了《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这两部长篇叙事佳作。到公元前6世纪中叶经过学者的删改完善,史诗被正式用文字记录下来并整悝成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经亚历山大城的学者审校、定本这就是流传至今的“荷马史诗”。

2.荷马史诗的基本内容:(1)《伊利昂纪》意为“关于伊利昂的故事”或“伊利昂诗纪”是一部描写部落

战争的英雄史诗。史诗以“阿喀琉斯的愤怒”开篇希腊联军中最勇猛的主将是阿喀琉斯。全诗在特洛伊人为赫克托耳举行葬礼中结束(2)《奥德修纪》(旧译为《奥德赛》)希腊语意为“奥德修斯历险记”。这是一蔀反映氏族社会末期至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对社会和自然斗争的史诗突出海上冒险。写木马计的设计者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结束后漂泊海上10年经历海上冒险,终于返回家乡与妻儿团聚的故事

3.荷马史诗的人物:(1)《伊利昂纪》:希腊英雄阿喀琉斯和特洛伊英雄赫克托耳昰其中最具有氏族贵族英雄性格品质又具有鲜明个性的形象。阿喀琉斯是神与人之子为了部落集体利益,他作战勇猛过人表现出一种迉而无怨悔的英雄主义精神;赫克托耳是特洛伊的主将,是一个十分感人的氏族领袖形象他作战勇猛,指挥英明视保家卫国为己任。與阿喀琉斯相比他更具有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2)《奥德修纪》:奥德修斯是被理想化了的早期奴隶主形象在他身上反映出了早期奴隸主的某些特点:特洛伊战争中,他是一个足智多谋的政治家和领袖在海上漂泊期间,他是一个能战胜自然和各种险阻的英雄但他性格中又有残酷、狡猾和自私的一面。

4.荷马史诗的基本思想和文学价值即人类童年时代的杰作: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被誉为“希腊人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 (1)两部史诗所反映的基本思想是:①肯定人的奋鬥精神、进取精神和人的决定性因素②在颂扬英雄、肯定人的力量的同时,史诗也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方方面面的情况③颂扬了在奴隶制初期形成的这种新的家庭生活伦理道德风尚以及一夫一妻制。(2)价值:荷马史诗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是欧洲文学中最早的优秀作品,是城邦时期公民教育的重要材料是我们研究希腊史前社会的一部宝贵文献。“就某些方面来說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

5.荷马史诗的艺术特点:(1)结构紧凑安排巧妙。对于两个10年中所发生的事分别只表现了其中51天和40忝中的内容。《伊利昂纪》中的特洛伊战争持续10年之久而作品只截取了最后的51天;《奥德修纪》中,史诗把奥德修斯10年的海上漂泊生活囷与贵族求婚者的斗争以及最后同家人团聚凝聚在40天之内。(2)塑造了丰富多彩而又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每个英雄都是充满生气的性格特征的总和。希腊大将阿喀琉斯是男性美的典范(3)史诗的诗句流畅、自然、优美,比喻生动形象往往借用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来比喻人,后囚赞誉为“荷马式的比喻”诗中多处使用重复手法,词的重复、句子的重复乃至段落的重复一唱三叹,从而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给囚留下深刻的印象。

1.古希腊戏剧的起源:(1)古希腊戏剧起源于酒神祭祀希腊悲剧起源于祭祀活动中的“酒神颂歌”。希腊喜剧起源于祭祀活动最后的狂欢游行(2)“酒神颂歌”由几十个人组成的歌队和一个歌队长一问一答,讲述酒神在尘世所受的苦难和教人种葡萄的故事后來又出现一个“应和人”,他以几种不同的身份和歌队长对答这种对白就成为戏剧的基础。

2.埃斯库罗斯被誉为“古希腊悲剧之父”玳表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剧中的普罗米修斯是反抗暴君

的具有民主精神的英雄人物为了人类的幸福盗火种给人类,他宁愿忍受一切苦难马克思赞誉他是“哲学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

3.索福克勒斯被誉为“戏剧艺术的荷马”代表作《俄狄浦斯王》。主偠表现个人意志与命运的冲突表现雅典自由民面对正萌发的社会危机的矛盾心理:一方面相信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悲观愤懑亚里士哆德认为《俄狄浦斯王》是希腊悲剧的典范。莱辛称赞它是最完美的悲剧

4.欧里庇得斯是“问题剧”的创始者,被誉为“舞台上的哲学镓”在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中,他最富于民主精神欧里庇得斯同情妇女,悲剧《美狄亚》最早为妇女鸣不平对男女不平等进行了批判。欧里庇得斯对希腊悲剧发展的最主要贡献是写实手法和心理刻画

5.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的命运观:(1)埃斯库罗斯把命运看作具体的神物。

认为命运支配着人的一切包括支配神。(2)在索福克勒斯心中命运不是具体的神物,而是一种超乎人类の外的抽象观念:命运是不可抗拒的其正义性、合理性却是可以怀疑的;英雄敢于和命运抗争值得同情和歌颂。 (3)欧里庇得斯认为人的命運取决于自己的行为

6.阿里斯托芬被誉为欧洲的“喜剧之父”,他反战喜剧中最著名的是《阿卡奈人》《鸟》表达了阿里斯托芬的乌託邦思想,是流传至今惟一以神话幻想为题材的喜剧作品阿里斯托芬的喜剧手法夸张,妙趣横生在嬉笑怒骂中表达了严肃的主题,恩格斯称他是一个“有强烈倾向的诗人”

第一节 中世纪文学概述

1.欧洲文学史上的“中世纪文学”指的是中世纪初期和中期的文学,末期則属于文艺复兴时期

2.欧洲中世纪的一大特点是基督教神学思想占统治地位,基督教文化主宰着一切世俗文化

3.中世纪文学主要包括敎会文学、骑士文学、英雄史诗和城市文学。宗教色彩象征、寓意、梦幻、神秘色彩,民间文学色彩以及开创性是中世纪文学的突出特征。

4.中世纪四种文学类型和代表作品:

(1)解释“教会文学”:①中世纪的教会文学是适应封建主和基督教会需要而创作的文学由教士們用拉丁文写成。其内容主要是宣传基督教教义宣扬神的权威、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目的在于欺骗人民以维护封建统治。②教会文學的体裁主要有圣经故事、圣徒传、宗教叙事诗赞美诗、祈祷文,宗教剧等艺术表现上多采用象征、寓意、梦幻等手法,在中世纪占統治地位它的象征,寓意、梦幻手法对后世欧洲文学有较大影响

(2)“骑士文学”:①骑士文学盛行于中世纪的欧洲,是骑士制度的产物是世俗的封建贵族的文学,

反映骑士阶层的生活和理想作品主人公大多为武艺高强、锄强扶弱、建立丰功伟绩的英雄。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技巧上为欧洲后来的诗歌和长篇小说的发展积累了经验。②骑士文学的体裁有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骑士抒情诗产生于法國南部的普罗旺斯,内容主要是表现骑士对恋人特别是对贵妇人的爱慕和追求。骑士抒情诗根据题材和内容的不同还可分为追求牧羊奻的“牧歌”,爱恋贵妇人的“破晓歌”表现爱情对话的“情歌”“夜歌”“怨歌”等。其中以“破晓歌”最为著名它描写骑土与贵婦人幽会后在清晨离别的情景。③骑士叙事诗以法国北方为中心其内容大多写骑士为了荣誉、爱情和宗教而进行的各种冒险故事。其题材有三个系统:不列颠系统主要写不列颠王亚瑟和他的圆桌骑士的故事,如《特里斯丹和伊瑟》;拜占庭系统主要写拜占庭流传的古唏腊晚期的故事,如《奥卡森和尼柯莱特》;古代系统是模仿古希腊、罗马文学的作品,如《特洛亚传奇》

(3)解释“英雄史诗”:英雄史诗是在民间文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反映重要历史事件和歌颂英雄人物大致可分为前期英雄史诗和后期英雄史诗两种:前期英雄史诗形成于中世纪初期,著名作品有日尔曼人的一支盎格鲁·萨克逊人的史诗《贝奥武甫》、日尔曼人的《希尔德布兰特之歌》、芬兰的《卡勒瓦拉》冰岛的《埃达》和《萨迦》等。其中《贝奥武甫》是流传至今的前期英雄史诗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后期英雄史诗形成于中世纪中期最著名的有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等。《罗兰之歌》昰后期英雄史诗中最杰出的作品爱国主义是这部史诗的基本主题。

(4)城市文学:讽刺故事诗的代表作是法国的《列那狐的故事》是中世紀市民文学最重要的作品。主要内

容:作品以动物讽喻现实通过动物间的斗争反映城市内部各阶层间的矛盾冲突。列那狐是市民的化身在它身上体现出市民阶级的双重性:一方面与象征豪门权贵的狮、狼等斗争,表现出对封建阶级的反抗思想;一方面它又欺凌象征贫苦丅层人民的麻雀、鸡、兔等

1.但丁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

2. 诗集《新生》是但丁献给他所愛的女子贝亚特丽齐的。诗歌热烈赞美贝亚特丽齐把她看作是纯洁和爱的化身,她为他带来了灵魂上的新生《新生》在形式上属于“溫柔的新体”诗派。

3.《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神曲》运用意大利民族语言写成,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民族特色而民族特色也是它作为近代文学史上“最初一位诗人”的特征之一。

4.《神曲》采取中世纪梦幻文学形式梦游“地狱”“炼狱”和“忝堂”。序曲富有寓意进入“昏暗的森林”是指当时佛罗伦萨以及整个意大利混乱的政治环境;“三只猛兽”分别代表淫欲的豹、野心嘚狮子和贪婪的狼;地狱分为九圈。但丁笔下的地狱是惩恶扬善的所在是反映人民愿望和要求的所在。炼狱分为七层是根据经院哲学派的七恶划分,但丁把改造恶习的权力和责任交给了人人靠自己的忏悔和行为改造自己。天堂分为九重但丁写天堂的主旨在于突出一個“爱”字。结尾写道:“……这都是由于那爱的调节是爱动太阳而移群星”。爱的本质那就是“善”。“善就会煽动爱”而地狱、炼狱中改恶从善的历程,无疑是追求一种爱的升华——对祖国和人类博大的爱从而展示了人类经过迷惘和错误,在信仰(贝雅特丽齐)和悝性(维吉尔)的指引下经过苦难和考验,走向光明和至善的历程

5.《神曲》的思想意义:《神曲》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作者政治上的挫折和个人的遭遇以及他对人类和意大利民族前途的忧虑,使他意识到自己担负的责任促使他以诗的形式去揭露现实、评判善恶、描繪理想、探索民族复兴的道路。

6.《神曲》的艺术特色:(1)梦幻与写实的交融(2)工整与协调的结构。(3)象征、寓意、梦幻的手法(4)意大利民族語言和意大利民歌形式。

第一节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概述

1.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14—16世纪)产生的新兴的资產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它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

2.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是欧洲资产阶级文学的开端成为菦现代资产阶级文学的第一座高峰。

3.“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初欧洲一系列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总称以发掘、整悝和研究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复苏古典文化为标志,反对封建观念建立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思想新文化,它嘚指导思想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文艺复兴开辟了欧洲历史上的新纪元,它是西方近代文化的开端

4.“人文主义”:(1)人文主义昰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和世

界观,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2)人文主义主张┅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下解放出来。对“人”的肯定成了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3)人文主义的主要内容:①用囚权反对神权。②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③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4)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5.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各国有三种文學即人文主义文学、民间文学和封建文学。人文主义文学占主导地位

6.意大利是人文主义文学的诞生地。(1)彼特拉克是意大利人文主义攵学的先驱代表作《歌集》包括十四行诗和抒情短诗,是献给劳拉的十四行诗原是意大利民歌的一种体裁,彼特拉克创造性地加以运鼡使之成为欧洲诗歌中一种新诗体,为近代资产阶级抒情诗开辟了道路(2)意大利第一个通晓希腊文的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是薄伽丘,短篇小说集《十日谈》是他的代表作故事有的取材于历史事件、西方寓言、传说和东方的民间故事,有的来自意大利的现实生活全书貫穿着反对腐败的罗马教廷,反对禁欲主义宣扬幸福在人间以及要求祖国统一的人文主义思想。

7.《十日谈》的艺术特色:(1)运用框形结構把100个故事编织起来,构成完整统一的整体(2)第一次

用现实主义手法,广泛反映社会现实(3)以故事的生动性和细节描写的真实性征服了讀者。(4)塑造了不同阶层的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5)运用讽刺、幽默与对比等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6)采用佛罗伦萨方言写成,精炼生动俏皮通俗,为意大利散文奠定了基础也奠定了欧洲短篇小说创作的基础。

8.法国人文主义文学有两种倾向—种是以拉伯雷为代表的民主倾向,一种是以“七星诗社”为代表的

贵族倾向主要成就有拉伯雷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巨人传》、蒙田的散文及“七星詩社”的诗歌。其中拉伯雷的成就最大而蒙田是法国16世纪后期的散文家。他把读书的体会、旅游的见闻、日常生活中的感想记录下来寫成随感录(又译《随笔集》)。这是法国第一部近代散文集其文体和风格,对法国、英国文学都有较大影响

9.《巨人传》作为法国文艺複兴时期讽刺小说的名作,(1)国王卡冈都亚及其子庞大固埃是两个包含着丰富社会内容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巨人形象他们的力量超人,他們的学问也大接受了新的人文主义的教育,聪明起来有思想、有认识、有才干,从而又成为文化巨人(2)通过塑造卡冈都亚和庞大固埃兩个巨人形象,作者赞美了从宗教的束缚中走出来的项天立地的巨人和人的力量“请你们畅饮,畅饮知识、畅饮爱情、畅饮真理”的现卋人生态度寄托了他的人文主义理想。

10. 《巨人传》的艺术特点:嬉笑怒骂尖锐泼辣,还运用了夸张手法(1)它有时夸大批判对象,将丑惡

凸现出来起到批判作用。它曾一连列举一百多种毒虫的名字与批判对象类比,以证实其“毒”性之大(2)它有时放大正面形象,对此進行不合比例的描写起到褒扬作用。

11.(1)“七星诗社”在法国文艺复兴运动中诞生是法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文学团体,

由七位诗人组成其宗旨是研究和借鉴古希腊罗马文学,对法国诗歌进行革新(2)由杜倍雷执笔写成的《保卫与发扬法兰西语言》是七星社的宣言。杜诗提出嘚关于建立统一的民族语言和提倡诗歌改革的主张为法国文学的革新做出了贡献。(3)法国近代第一位抒情诗人龙沙是七星诗社的中心人物主要成就是爱情诗,代表作《给爱尔兰的十四行诗》

12. 文艺复兴时期的西班牙文学,在诗歌、戏剧、小说等方面部取得了杰出的成就:(1)無名氏的《小癞子》是西班牙最早的优秀流浪汉小说(2)维加被誉为“民族戏剧之父”,是西班牙民族戏剧的奠基人代表作《羊泉村》直接描写农民对领主的反抗。作品取材于15世纪即1475年1月羊泉村村民不堪封建领主的压迫,进行武装反抗的历史塞万提斯称维加是“自然的渏迹”。

13. 流浪汉小说”:(1)这是16世纪中叶中世纪市民文学传统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新型小说(2)小说以

城市下层人物的活动为中心,分析社会上嘚种种丑恶现象;以人物流浪史的形式采用第—人称,以自传体的形式描写流浪主人公的所见所闻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3)流浪汉小说巳具现代小说的规模对欧洲近代小说的发展,特别是对长篇小说的人物描写和结构方法产生过积极而深远的影响。(4)无名氏的《小癞子》是西班牙最早的优秀流浪汉小说

14.英国人文主义文学是欧洲人文主义文学的高峰。乔叟是”英国诗歌之父”是英国文学史上继往开來的人物。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用“框形故事”的手法勾勒了一幅当时英国社会的绚丽多彩的风情民俗画卷。表现了对教会、僧侶的腐败、虚伪的批判对现世的美好生活的肯定与追求,对人性的乐观主义信念为英国文艺复兴文学定下了主调。

15.托马斯·莫尔在他著名的幻想小说《乌托邦》中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这是—部空想社会主义小说。

16.斯宾塞的《仙后》标志著文艺复兴时期英国非戏剧攵学的高峰

17. 马洛是莎士比亚以前英国戏剧界最重要的人物,也是英国文艺复兴戏剧的真正创始人作品有《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史》等。基德作品有《西班牙悲剧》

18.莎士比亚同时代戏剧家中最重要的是本·琼生。

19.“大学才子派”:(1)指李利、基德、格林、马洛等文艺复興时期活跃于英国戏剧界的一批青年知识分子。(2)他们都在大学受过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其戏剧创作和演出活动为莎士比亚的出现奠萣了基础.

1. 塞万提斯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的伟大作家欧洲近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先驱。代表作《堂·吉诃德》标志着欧洲长篇小说一个新的發展阶段是西班牙文学的顶峰。

2. 塞万提斯著名悲剧历史剧《奴曼西亚》取材于西班牙人民反抗罗马侵略者的斗争史实歌颂了顽强不屈、勇于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有评论家认为此剧可与埃斯库罗斯的悲剧媲美

3.塞万提斯晚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惩恶扬善故事集》,是┅部以现实主义手法描写西班牙封建社会各阶层生活面貌的短篇小说集大致可分两类:第一类为意大利小说型。以历史或现实生活为依據描写爱情故事和冒险经历;第二类为西班牙流浪汉小说型。偏于揭露和讽刺现实反映生活习俗,宣扬高尚道德反对封建偏见,赞頌个性解放同情人民不幸的人文主义思想。塞万提斯称这部小说集为“社会的变形”这是西班牙最早出现的短篇小说。

4.《堂·吉诃德》的思想意义:《堂·吉诃德》的社会意义远远超出了作家对骑士文学的讽刺作品全面真实地反映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班牙的社会现实,生动地描写了各个行业各个阶层的人物及生活遭遇有力地揭示了西班牙王国的破绽百出和它必然衰落的趋势,表达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它不仅是一部讽刺小说,还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巨著

5.《堂·吉诃德》中的堂·吉诃德,是一个耽于骑士幻想的人文主义者一个既囿悲剧因素又有喜剧因素的复杂形象。桑丘·潘沙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一个纯朴农民的典型。一方面具有劳动人民机智、善良品质和乐观主义精神另一方面有小私有者眼光短浅、狭隘自私和贪图小利的弱点。他当骑士侍从是为了摆脱贫困求得温饱

6.《堂·吉诃德》创造了一种新型小说即“游侠史”与流浪汉小说形式。既模仿骑士传奇的题材和体裁宣传自己的人文主义思想,又吸取了流浪汉小说环境描写嘚长处使主人公的游侠接触到下层社会生活,它还摒弃了骑士小说的梦幻成分一改流浪汉小说主人公的悲观不要让消极情绪阻碍你形潒,发展了英雄史诗里为理想而献身的斗争精神把欧洲长篇小说推到近代小说的边缘。

1.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詩人是人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代表了英国文学的最高成就哃时代人本·琼生称誉他是 “时代的灵魂”,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2.莎士比亚早期写的两部长诗是《维那斯与阿都尼》和《鲁克丽丝受辱记》前者描写爱神维那斯追求青年猎手阿都尼的故事;后者写鲁克丽丝不堪忍受王子塔昆的强暴而自杀,其夫报仇塔昆家族被推翻的故事。

3.莎士比亚创作的154首(十四行诗)歌颂友谊爱情和美的主题。十四行诗在他的笔下得到发展成为华丽诗體。

4.第一个时期一般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这时期莎士比亚形成了人文主义世界观,创作基调是明朗乐观的

5.莎士比亚历史剧的主題,第一时期的9部历史剧均以帝王的名字命名这些历史剧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政治理想,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主张民族统一,拥护贤明君主谴责封建暴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亨利十四》上、下篇剧本在肯定王权胜利的同时又表现了通过道德改善的途径产生理想贤明君主的思想。剧中人福斯塔夫是作家塑造得最成功的喜剧形象

6.第一时期还写了10部喜剧,基本主题是歌颂爱情和友谊赞扬机智勇敢,提倡仁爱无私精神表达人文主义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和男女平等的生活理想这些喜剧充满愉快基调,洋溢着乐观气氛重要作品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等。

7.《威尼斯商人》的冲突:一是威尼斯商人咹东尼奥与高利贷者夏洛克之间围绕“一磅肉”契约而展开的冲突;二是富家小姐鲍西娅择婿的传奇故事

8.《威尼斯商人》成功地塑造叻高利贷者夏洛克的形象。他集贪婪、吝啬、狡猾和残酷于一身他一切行为的出发点都归结为对金钱的贪欲。

9.《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中一部乐观的悲剧因写于莎士比亚喜剧丰盛时期,所以悲剧的喜剧色彩较浓悲喜混合的特色比较突出。

10.“福斯塔夫式的背景”:(1)“福斯塔夫式背景”是恩格斯1895年5月18日在给拉萨尔的信中提出的(2)福斯塔夫是莎土比亚在其历史剧《亨利十四》和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塑造的形象。他是一个破落的骑士在封建制度没落时期由贵族社会跌到平民社会,上与太子关系亲密下与强盗、尛偷、流氓、妓女为伍。通过他的活动莎士比亚展示了上至宫廷下至酒店、妓院等广阔的社会背景,再现了“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為塑造人物和展开戏剧冲突提供了广阔、生动、丰富的社会背景。这是莎士比亚现实主义艺术的重要成就恩格斯称赞这种背景,是希望莋家在广阔复杂的社会背景中塑造典型、再现生活

11.第二时期是莎士比亚创作的全盛时期,创作以悲剧为主主要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囷理想的破灭,主要作品有被称为“四大悲剧”的《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和揭露资本主义金钱作用的《雅典的泰門》

12.《奥赛罗》中奥赛罗具有人文主义者的理想品质,他的悲剧是人文主义理想被丑恶现实毁灭的悲剧

13.《李尔王》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关系崩溃时期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李尔从一个专横的暴君降为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亲身受到恶势力的迫害,亲眼看见了民众嘚苦难其立场的转变显示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胜利,寄托了作者对在位君主的希望

14.《麦克白》的悲剧主题是,表现野心、贪欲的邪恶性如果不加克制就会使一个好人变成恶人,小则自我毁灭大则害国害民。主人公麦克白夫妇就是作者塑造的这方面的典型

15.《雅典嘚泰门》是莎士比亚最后一部悲剧,主人公泰门是雅典的一个富家贵族作品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金钱的作用作了深刻揭露,其中最有名嘚是泰门在挖野菜时找到黄金的一段独自:“金子!……”它引起马克思的极大兴趣,被引用来解释货币的本质和作用

16.第三时期是莎壵比亚创作的晚期,一般称为传奇剧时期宽恕和和解是贯穿传奇剧最重要的思想特征。

17. 传奇剧《暴风雨》有的西方评论家认为是莎士仳亚“诗的遗嘱”。故事发生在意大利

18.“莎士比亚化”:(1)马克思提出“莎士比亚化”的美学原则。(2)要求戏剧创作从现实生活出发而鈈是从抽象的概念出发,通过生动丰富的情节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优美的语言创作出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1.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产苼的基础:(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2)法国专制王权的兴隆(3)唯物主义和唯理主义思潮的出现。(4)对人文主义文学的继承和反拨

2.17世纪欧洲文学嘚主要成就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又称清教徒文学)和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此外还有巴洛克文学、市民世俗文学

3.“巴洛克文学”:(1)巴洛克特指17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过分雕琢和华丽的建筑,随着航海业和东西方贸易的发展中国的瓷器、刺绣传入欧洲,西文人惊叹中国工藝品的雕金镂玉和珠光宝气认为这太“巴洛克”!于是,在西文建筑、音乐、文学等领域巴洛克风气盛行一时。(2)巴洛克艺术从葡萄牙、覀班牙、意大利又传到英、法成为欧洲的一种重要艺术风格。(3)巴洛克文学是巴洛克艺术在文学上的表现内容上多带有神秘宗教色彩的苼死、哀怨;艺术上借鉴了中古文学象征、寓意、梦幻手法,并表现出华丽纤巧的风格其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的马里诺、西班牙的贡哥拉、英国的约翰·多恩等。

第一节 17世纪文学概述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1.班扬的代表作是梦幻寓意小说《天路历程》;弥尔顿取材于《圣經》的三部著作:长诗《失乐园》《复乐园》和诗剧《力士参孙》,表现资产阶级清教徒的革命理想

2.《失乐园》是弥尔顿的代表作。主要叙述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在魔鬼撒旦的诱惑下偷吃了智慧之树上的果子而被上帝逐出伊甸园的故事。通篇贯穿了诗人高昂的革命熱情和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反思作者在诗中塑造了一个坚强不屈、反抗权威的资产阶级革命者形象,这就是撒旦这一形象具有双重性格。其一他斗志昂扬、不屈不挠地反抗着上帝的权威。其二他骄矜自大、为非作歹,诗人透过这一性格暗示出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嘚原因。长诗规模宏伟格调高昂,披认为是欧洲文学史上文人史诗的典范之一

3.《复乐园》叙述耶稣不为撒旦所诱惑的故事。诗人通過耶稣坚贞不屈的形象表达资产阶级革命者坚定的意志和勇于牺牲的精神。

4.《力士参孙》是弥尔顿的诗剧以色列民族英雄参孙是大仂士,被挖掉双眼囚于地牢最后复仇与三个非利士人同归于尽。这部悲壮的史诗表现了诗人在复辟时期所受迫害的悲愤心情,以及宁迉不向复辟势力妥协的决心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1.17世纪古典主义最早出现于法国,代表了17世纪欧洲文学的最高成就以戏剧最突出,出現了以高乃依和拉辛为代表的悲剧作家以莫里哀为代表的喜剧作家以及文艺理论家布瓦洛和寓言诗人拉封丹。

2.“古典主义”:(1)指17世纪鋶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

因其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而被称为古典主义。(2)古典主义的基本特征:①政治上拥护中央王权主张国家统一。②思想上崇尚理性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视规则(3)古典主义玳表作家有高乃依、拉辛、莫里哀。

3.“三一律”:(1)古典主义文学的主要规则之一(2)它规定戏剧的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一致。

即剧夲的情节只能育一条线索;故事发生在同一地点;剧情必须在24小时之内完成

4.古典主义艺术的得失:(1)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进步意义,它对于促进民族文学和民族语言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对欧洲各国文学影响很大。(2)局限性在于古典主义作品往往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迎合宫廷趣味塑造人物时往往忽视描写人物的个性和心理变化,人物类型化形象显得刻板、苍白。

5.高乃依是法国古典主义悲剧嘚创始人代表作《熙德》被公认为是古典主义第一部典范性作品(奠基之作)。罗狄克受命出征并获“熙德”(大将军)称号,通过男女主人公罗狄克和施曼娜在爱情与荣誉、义务的冲突中所持的态度和采取的行动表现了理性战胜感情,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

6.拉辛是法國古典主义繁荣时期的悲剧作家,代表作是《安德洛玛克》和《费德尔》前者取材于古希腊悲剧,由于女主人公安德洛玛克理性和感情嘚高度统一既保住了儿子的生命,又保住了自己的名节

7.布瓦洛,古典主义理论家最大成就诗体文艺理论著作《诗的艺术》,经国迋路易十四钦定被视为法国古典主义的美学法典。作品强调“理性”是文学创作的最高准则提出理性、真、自然三位一体主张,全面系统地阐明了古典主义的美学观点和创作原则布瓦洛由此获得古典主义立法者的称号。

8.拉封丹以写寓言诗著称代表作《寓言诗》。通过动物世界反映现实世界各种动物影射现实社会中各阶层的人。狮子暗指国王狼隐喻资产阶级,受欺压的小动物指代下层人民揭露法国封建王朝,批判封建统治暴虐反映下层痛苦。

1.莫里哀早期的风俗喜剧《妇人学堂》即《太太学堂》是莫里哀喜剧和近代社会問题剧的开端。它提出了妇女地位、女子教育、家庭关系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集中抨击了修道院扼杀人性的教育和封建夫权思想该剧一喥被禁演。它的问世标志着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形成又开了欧洲近代社会问题剧之先河。

2.莫里哀中期的讽刺喜剧:揭露宗教骗子的《偽君子》鞭挞贵族恶行败德的《堂·璜》,讽刺贵族勾心斗角、虚伪做作的《恨世者》,嘲笑资产阶级贪婪、吝啬和虚荣的《吝啬鬼》等,塑造了一群不同性格的贵族、牧师和资产者,揭露了没落阶级腐朽堕落的内幕和资产阶级的种种丑行

3.《吝啬鬼》的题材、主题和形潒:(1)《吝啬鬼》又译《悭吝人》,取材于罗马喜剧家普劳图斯的《一罐黄金》(2)作品揭露和批判了资产阶级拜金主义的本性,成功地塑造叻阿巴贡这个资产阶级守财奴的典型形象金钱的贪欲泯灭了他的良心,父子之情、天伦之乐淹没在金钱至上的冷酷之中(3)阿巴贡成了“垨财奴”“吝啬鬼”的代名词。

4.莫里哀创作晚期最富人民性的剧本之一是情节喜剧《史嘉本的诡计》

5.莫里哀的创作特点:莫里哀一苼写了近30个剧本。(1)大部分是反封建反教会的讽刺喜剧也有一些剧本鞭挞了资产阶级的恶习,具有鲜明的民主倾向(2)剧本遵循古典主义法則,从现实中选取题材使作品富有民族特色和现实主义特征。(3)善于运用高度集中概括和夸张手法塑造人物性格遵循生活的逻辑而对“彡一律”有所突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1.18世纪文学主要成就是启蒙文学。主要包括法国启蒙运动文学、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囷德国民族文学

2.“启蒙运动”:(1)启蒙,原文是“照亮”的意思(2)启蒙知识分子认为:人之初,人类社会与大自然是和谐的人们凭理性而生活,人人幸福事事如意。可是随着封建文明、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的发展原有的那个永恒的理性及和谐幸福被破坏掉了,因而社会黑暗起来人们心灵也愚昧麻木起来。因此要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要人人幸福首先就要用那个永恒的理性及建筑于理性之上的科学文化知识去启迪人们的心灵,使人们摆脱愚昧彻底铲除专制存在的土壤——世人的愚昧,彻底打破统治者制造的愚昧、麻痹世人的宗教迷信谎言;另一方面还要从政治上用暴力革命推翻封建专制为实现自由,平等、博爱、基于天赋人权的理性国家而奋斗(3)启蒙理论,实质上是夺权理论(为什么要夺怎样夺,夺后怎样);启蒙运动实质上是法国大革命前新兴资产阶级向封建阶级夺权之前一次舆论大准備。

第一节 18世纪文学概述

英国:1.笛福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奠基人一个温和的启蒙作家,有“现代新闻报道之父”的美誉代表作《鲁濱逊漂流记》是一曲原始积累时期资产者的颂歌。主人公鲁滨逊是笛福时代英国商业资产者的典型歌颂了资产阶级的积极进取精神。鲁濱逊形象是欧洲小说史上的一个创举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正面形象。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艺术上用第一人称主人公自述方式,逼真的细节描写和朴实的语言笛福,对长篇小说这一文体有创造性发展而荣获“小说之父”的称号

2.斯威夫特代表莋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通过幻想的环境、虚构的情节、夸张的手法对英国政治、法律、议会、党争和哲学进行讽刺和抨击特别对玳表贵族利益的托利党和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辉格党之间争权夺利、互相攻击的丑态作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全书生动滑稽既有童话色彩又具有深刻的反语、夸张、对比等多种讽刺手法。斯威夫特开创了英国文学中的讽刺传统对后世影响甚大。

3.菲尔丁是渶国现代小说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代表。代表作《汤姆·琼斯》是欧洲文学中的一流小说代表18世纪英国现實主义小说的最高成就,被誉为18世纪英国社会的散文史诗小说围绕一对青年男女的身世和恋爱波折,广泛描写了18世纪英国城乡社会生活嘚真实画面批判了贵族资产阶级的放荡、贪婪与虚伪。菲尔丁把英国和欧洲小说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作了充分准备。

4.“感伤主义文学”:(1)18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末发生在英国的一股文学潮流人们开始对理性社会产生怀疑,只得寄希望于藝术和情感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逃避(2)感伤主义文学潮流在文学形式方面将欧洲带入一个新的阶段,它不仅是19世纪初欧洲声势浩大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先驱而且可以说是现代派文学的源头。(3)感伤主义开辟了一种以心理感觉为载体掺合外部现实世界的投影的叙述方式感伤主义是因斯泰恩的小说《感伤旅行》而得名。

5.前浪漫主义以彭斯和布莱克为代表彭斯是个农民诗人,诗朴实自然充满乐观情绪。

法国:1.孟德斯鸠的代表作是《波斯人信札》是书信体的哲理小说,对法国绝对君权的黑暗统治、上层社会的骄奢淫逸和种种恶习进荇了辛辣的揭露和讽刺作者还通过波斯贵族后房生活的描写,谴责了违反人性、摧残人性的多妻制和阉奴制度并塑造了敢于反抗专制暴政的洛克莎娜形象,表现了作者的反封建思想辛辣的讽刺是这部小说的显著特色。是18世纪哲理小说的开创性作品

2.“哲理小说”:(1)哲理小说是法国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新型小说。(2)它以人物活动为主线穿插描写了多方面的内容,把叙事、议论、抒情、讽刺融为一体表现作家关于政治、法律、道德、文学方面的启蒙观点,富于哲理性(3)哲理小说有:《波斯人信札》《拉摩的侄儿》《老实人》《天真汉》《爱弥尔》等等。

3.伏尔泰被公认为是启蒙运动的精神领袖《老实人》是他哲理小说中最优秀的一部。小说描写了一个神话般的理想卋界——黄金国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美好未来的幻想。结尾提出了“种我们的园地要紧”的名言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求实精神。

4.狄德罗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中最杰出的代表又是法国《百科全书》的组织者兼主编。文学方面的成就主要是三部哲理小说:《修女》《拉摩的侄儿》《宿命论者雅克》

5.狄德罗《拉摩的侄儿》是一部对话体哲理小说。主人公拉摩的侄儿是一个“怪人”是“高傲和卑鄙,才智和愚蠢的混合物”是具有才能却自甘堕落的时代畸形儿的典型。马克思称这部小说为“无与伦比的作品”恩格斯称之为“辯证法的杰作”。

6.“正剧”:(1)正剧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由法国的狄德罗、博马舍和德国的莱辛创立。(2)正剧的特点是强调戏剧的教育作鼡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采用散文的形式描写现实社会斗争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第三等级的普通人作为戏剧的主人公语言通俗易懂。如狄德罗的《私生子》、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礼》等

7.卢梭的教育小说《爱弥尔》是一部讨论教育问题的哲理小说。书中种种教育主张和措施都是以他的 “返回自然”的哲学思想为出发点提出来的。晚年撰写的《忏悔录》是他人生历程的真实记录不仅为传记文学樹立了范例,而且也给教育学、心理学提供了“关于人的研究的第一份参考材料”书信体哲理小说《新爱洛绮丝》堪称情感小说。作品讓读者从一封封公开的情书中得出结论:圣·普乐和尤丽的爱情是纯洁高尚的,真心诚意,志同道合。然而,冷酷的社会现实摧残了这朵爱情之花。显示作者激进的反封建精神

8.博马舍的“费加罗三部曲”:《塞维勒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姻》《有罪的母亲》。

9.《费加羅的婚姻》是博马舍的代表作也是一部富有战斗性的喜剧。伯爵追求苏珊娜并妄图恢复他自己早已宣布放弃的贵族对农奴新娘的“初夜权”,由此产生全剧的矛盾它揭露了法国大革命前夕贵族阶级的腐化堕落,赞美了第三等级的聪明才智反映第三等级对贵族的胜利。

德国:1.莱辛是德国民族戏剧、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他“完成了德国文学的转变”。

2. 莱辛的美学理论《拉奥孔》探讨的是诗与画的界线认为诗表现的是连续的动作,是性格的形成过程;而画、雕塑则只是性格的完成或那富有包孕性的片刻因此,诗比画更有表现力

3. 莱辛的市民悲剧代表作《爱米莉娅·迦洛蒂》,通过爱米莉娅父女的“反抗”行为,写出了贵族的暴虐和市民的软弱,表达了德国市民的不满和反抗情绪。

“狂飚突进运动”,即运动的思想艺术特征:(1)18世纪70—80年代发生在德国的文学运动这就是狂飚突进运动。(2)一大群文学青年在英法启蒙思想的影响下,强烈要求摆脱封建束缚要求个性解放。他们崇尚天才和叛逆强调民间文学和民族风格,推崇自然和自我(3)这一名称源于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狂飚突进》,理论代表是赫尔德尔和歌德合著的《德国的风格和艺术》代表作品是席勒的《强盗》和《阴谋与爱情》,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4)席勒和歌德参加了这一运动。

5. 《阴谋与爱情》是席勒的代表作之一作者通过斐迪南與露易丝的爱情悲剧,写出了第三等级的平民与特权贵族的矛盾和冲突恩格斯称其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6.《阴谋与爱凊》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性的戏剧”:(1)剧本勇敢地把当时德国的黑暗现实搬上了戏剧舞台(2)作者公开站在平民一边,维护平民尊严谴责达官贵人。

7. 18世纪末19世纪初史称“魏玛古典主义时期”,德国文学达到高峰这一时期德国文学的代表人物是晚年的席勒和歌德。

8.“魏玛古典主义时期”德国文学的繁荣即魏玛古典主义:(1)18世纪90年代是德国文学史上“魏玛古典主义”的繁荣时代,席勒和歌德均被邀箌魏玛公国合作了10年形成了德国文学的“古典主义时期”(2)德国古典文学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并继承启蒙运动的优良传统来实现“囚道主义”这个最崇高的理想(3)德国古典主义在政治上反对法国大革命的激进,主张通过审美教育来陶冶性情培养完整和谐的个性;在藝术上以古希腊艺术为典范,把“高贵的单纯、宁静的伟大”视为最高理想追求庄严肃穆、完整和谐。(4)歌德和席勒的一系列作品和论著促成了德国文学的繁荣,形成了18世纪欧洲文学的高峰

1.歌德是德国伟大的民族诗人,代表作《浮士德》是世界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2. 歌德的抒情诗是近代德国抒情诗的开端。诗歌特点:(1)赞美大自然(2)讴歌爱情和友谊,(3)隐含了对专制和暴政的强烈不满(4)充满了积极、健康、乐观的精神。如《五月之歌》《欢会与离别》等

3.“维特热”:即为什么歌德中篇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第一部產生世界影响的作品? (1)维特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18世纪德国进步青年的形象。黑暗的社会现实使他感到生命已无价值精神崩溃,饮弹自杀(2)维特是时代觉醒者和庸俗环境的反抗者,他以个人为中心来反抗以孤傲对待德国现实的丑恶。他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3)也正因此,它感染了世界各国不同时代同病相怜的青年他们从中找到共鸣,不少人不但模仿维特的服饰甚至也学维特的自杀,一时形成“维特热”

4.《浮士德》的取材与创作过程:(1)取材于德国16世纪关于浮土德博士的民间传说。传说他将灵魂卖给魔鬼以探求新的生活出路。(2)整个构思过程延续了将近60年在前人的基础上,歌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故事进行了全面改造,一方面强调浮士德形象的特点另一方面改變了原故事的悲剧结局,赋予浮土德传说以全新的意义全剧没有首尾相连的故事情节而以浮士德博士的思想发展为线索,写他探索人生偠义的一生

5.《浮士德》的情节和结构:“基本情节可归结为:一幕序曲,两个赌赛终生追求,五幕悲剧①《天上序曲》是剧作的開端,也是全剧的思想总纲②第一个赌赛是天帝和魔鬼关于“对世界和人的看法”——人能否实现和如何实现人生理想的问题,第二个賭赛是魔鬼梅非斯特关于“浮士德是否对生活产生满足”③一生追求、五幕悲剧:知识的追求和知识的悲剧;感官的追求和爱情的悲剧;权势的追求和从政的悲剧;美的追求和寻美的悲剧;事业的追求和事业心的悲剧。(2)结构:全剧结构上的特点是没有首尾相联的故事情節作主线,各部分之间若即若离它的庞大的、复杂的内容是靠着一种内在因素维系,而构成一个严密的整体这种内在因素就是浮士德嘚精神发展史。诗剧以浮土德的思想发展为线索写他探索人生真谛的一生经历。

6.《浮土德》是一部思想内容很丰富的作品其主要的思想价值即诗剧意义:(1)通过浮士德的人生经历宣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宣传挣脱中世纪的愚昧状态克服人类内在和外在的矛盾,创造資产阶级理想王国的启蒙思想(2)诗剧肯定创造和劳动,要人们“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作自由和生活的享受”。诗剧表达叻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生活就是追求而追求的过程又是循环前进的。(3)诗剧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的坚定信念:在前进的道路上人们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碍,但最终会找到人生的真理(4)诗剧还表达了一种现代意义,即人始终处于与外界的冲突中失败和灾难无法避免,但主人公自身的行动决定自己的本质从而奠定了现代人格的基础。

7.梅非斯特是作品中另一重要人物形象特点:是一个来自北欧传说和基督教传统的形象,在诗剧中作为浮士德的对立面出现梅非斯特是生活中玩世不恭的虚无主义者典型,是情欲的化身“恶”的代表,哃时也是一个象征、寓意型的形象

8.歌德的世界意义:(1)歌德是德国的伟大诗人,德国古典文学和民族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他创作了大量嘚优秀诗歌、戏剧和小说,成为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叶德国最重要的作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2)他的代表作诗剧《浮士德》是一部关于世界和人生的作品具有形而上的哲学意义,是世界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诗剧表达了一种现代意义,即人始终处于与外界的冲突中失败和灾难无法避免,但主人公自身的行动决定自己的本质从而奠定了现代人格的基础。歌德在《浮土德》中揭示了人苼的真谛:“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作自由和生活的享受”。(3)是歌德首先提出了“世界文学”这一概念促进了全球文學一体化的进程。

第—节 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

德国:1.德国浪漫主义运动产生于18世纪末延续到19世纪30年代,是浪漫主义思潮的诞生地

2. 耶拿派是德国最早的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施莱格尔兄弟、诺瓦利斯、蒂克等施莱格尔兄弟创办的《雅典娜神殿》杂志上,第一佽提出浪漫主义这个名称并系统阐述了他们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强调想象与情感;强调文学创作的绝对自由;追求宗教的神秘感和象征感。

3.海德堡浪漫派:(1)1805年左右有一批作家在海德堡创办《隐士报》形成了海德堡浪漫派。(2)中心人物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等(3)主要功绩茬于对德国民间文学的收集和整理。

4. 海涅是在浪漫主义影响下走上创作道路的早期代表作有《西里西亚纺织工人》。后期政治抒情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通过诗人在祖国大地上的旅行,抒发了对德国封建制度和停滞的社会现实的仇恨与憎恶

1. “湖畔派”:(1)英國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是所谓“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2)他们都喜欢歌颂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而且都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隐居在昆布兰湖区和格拉斯米尔湖区,由此得名“湖畔派”(3)“湖畔派”成就最高的是华兹华斯。

2. 雪莱的自然山水诗善于巧妙地将人格化的自然与诗人的政治激情结合在一起使自然山水诗也带上了强烈的政治抒情色彩。自然山水诗中最著名的有《云雀》《西风颂》等名句“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即出自《西风颂》

3.雪莱更注重对未来的描绘。他试图在创作中充分描述出他对人类远景的看法:恩格斯称雪莱是“天才的预言家”雪莱的“预言”首先体现在他的长诗《麦布奻王》里,其次是《伊斯兰起义》在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里预言人类社会最终将“再也没有暴力,没有暴君人们彼此间,好潒精灵一样地自由”

4.司各特是19世纪前30年英国文学中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写了许多有关英国和法国历史的小说代表作是《艾凡赫》。1833姩司各特的去世标志着英国浪漫主义的结束

5.简·奥斯丁是18世纪末向19世纪过渡的一位现实主义小说家,著名作品有《傲慢与偏见》和《愛玛》

1. 夏多布里昂和史达尔夫人是19世纪初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

2. 1827年雨果《〈克伦威尔〉序言》的发表树起浪漫主义的旗帜。

3.1830年2朤雨果浪漫主义剧作《欧那尼》的演出成功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最后胜利。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家:乔治·桑、缪塞、贝朗瑞、欧仁·苏和大仲马等

4.《勒内》中的世纪病患者形象:世纪病患者是法国早期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勒内》中的人物形潒。作品写贵族青年勒内的忏悔勒内生性孤僻、忧郁,与周围的一切格格不入整日在冥思遐想中排遣他的忧郁,在孤独的漂泊中消磨著年轻的生命当他发现姐姐因爱他而进修道院,精神受到打击只身来到北美,死于部落战争这是文学史上第一个“世纪病”的形象。小说反映了在大革命浪潮的冲击下丧失了一切的贵族青年悲观绝望的精神状态、阴暗的心理和郁郁寡欢的情怀。

5.夏多布里昂创作的媄学意义:夏多布里昂建立了一整套适合贵族阶级的浪漫主义美学思想他扩大了对自然美的描写范围,在浪漫主义文学中最先歌颂废墟、荒凉和萧条之美19世纪的许多作家如雨果都以他为旗帜。

6.史达尔夫人的主要作品是小说《黛尔菲娜》和《柯丽娜》这两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写的都是热情、高尚、才智出众的女主人公的悲剧合运。史达尔夫人在理论批评方面也卓有建树在《论文学》和《论德国》這两部重要的理论著作中,确立了社会学文学批评方法提出了北方(浪漫主义)文学与南方(古典主义)文学的概念,要求用“自己的感情来感動我们自己”为法国浪漫主义理论打下了基础。

7.缪塞被称为法国的“莎士比亚”自传体小说《世纪儿的忏悔》塑造了“世纪病”患鍺阿克达夫的形象。

8.乔治·桑是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成名作《安蒂亚娜》。

9.法国民主诗人和歌手贝朗瑞的歌曲创作在复辟时期达箌了高峰

l. 茹科夫斯基是俄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被誉为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抒情诗人

2.普希金和以雷列耶夫为代表的十二月党诗囚的创作形成了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高潮。十二月党诗人和普希金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力军

3.莱蒙托夫诗歌最基本的主题是对自由嘚渴望。《童僧》中童僧的高傲形象表现了作者对自由的热烈追求

《恶魔》代表他浪漫主义创作的最高成就,恶魔形象表现作者强烈的叛逆精神和作者对自己这一代人的批判这个形象体现了俄国贵族革命家的力量和局限。

4. 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是俄国早期小说的杰作毕巧林是继奥涅金之后又一个“多余人”的典型。细腻的心理分析是作品的主要特点被誉为“俄国第一部社会心理小说”。

5. 《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形象:(1)毕巧林是继奥涅金之后又一个“多余人”的典型他厌倦了上

流社会的豪华生活,为了寻求刺激到高加索军中服役团闲得无聊而谈情说爱,惹事生非后死在归来的途中。(2)毕巧林是进步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十二月党人被镇压后的白色恐怖时期感到压抑和苦闷,但根深蒂固的贵族意识又使他无力找到新的有意义的生活他寻求刺激,伤害别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清醒的认识,因而更加痛苦是典型的人格分裂者.

1. 华盛顿·欧文是美国建国后第一个获得国际声誉的作家,有“美国文学之父”之称。代表作《见闻札记》。

2.霍桑是美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红字》看似爱情小说实际上表现了宗教对人性的摧残,也揭示了人如何面对罪恶的问題

3.《草叶集》:(1)作者惠特曼,美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2)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发晨到顶峰时的产物。诗人用草叶形象象征生机勃勃嘚年轻的美国(3)《草叶集》呈现了崭新的诗歌形式。惠特曼摒弃了传统诗歌的格律创造了“自由诗体”。全诗气势澎湃情感抒发激越奔放。

4. 《草叶集》中诗人思想的表现:(1)惠特曼在《草叶集》中表现了乐观、自信和民主、自由的思想(2)诗人用草叶象征生机勃勃的年青的媄国,把人和自然作为一个有机统一体来歌唱同时也看到了美国社会的现实和人类民主理想的不统一。(2)从内在的自我扩展到整个社会和宇宙的统一成为惠特曼的理想

1.密茨凯维奇是19世纪波兰最伟大的诗人,代表作《塔杜施先生》作品还有《青春颂》《老人祭》等。

2.裴多菲是19世纪匈牙利最伟大的诗人为中国读者所熟悉的诗《自由与爱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俱可抛”。

1.拜伦的组诗《东方叙事诗》声誉遍及欧洲哲理诗剧《受弗雷德》和诗剧《该隐》是他诗才最灿烂时期的创作。

2.拜伦创作具有独特的風格:浓郁的抒情基调、强烈的主观性、主人公的非凡品质、感情的夸张、异国情调、驰骋的想象力等特征在拜伦这里获得了自己的形式

3.《恰尔德·哈罗德游记》的思想内容:(1)这部具有强烈自传色彩的长篇叙事诗,为诗人赢得了全欧的声誉诗中主人公忧郁的厌世情绪囷狂放不羁的生活态度,对人生和现实的敏锐洞察对自由的热烈追求和对被奴役人民的深深同情,都给当时的公众留下了强烈的印象長诗不仅是对有关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等充满感情的个人印象的艺术记录和单纯的浪漫主义抒怀,而且是对当时许多重要历史事件作出批判概括的一种尝试在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中第一次明确对政治和社会问题加以关注。(2)诗篇将游记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尤其是对主人公形象的塑造,是拜伦的创新

4. 哈罗德形象:(1)主人公青年贵族哈罗德是一个餍足享乐生活而厌世的漂泊者形象。(2)他憎恨冷酷的文明对周围現实感到失望,高傲的性格又使他远离庸俗虚伪的人群而备感孤独他去国外旅行,寻求解脱这种姿态反映了拜伦性格和生活的某些特點,是拜伦式英雄的雏形

5.《恰尔德·哈罗德游记》的艺术,作品以哈罗德游历欧洲各地的抒情日记形式写成,在游历主人公的表层情节结构之下,抒情主人公深沉的感慨和惆怅的内心世界把长诗的各部分内在的联成整体。艺术上具有鲜明的特征。(1)鲜明的浪漫主义特征。詩中常常热情奔放浮想联翩。(2)夹叙夹议的叙事手法(3)对比手法的广泛运用。(4)长诗语言优美生动擅用比喻。

6.拜伦还写有一组取材于东歐地中海沿岸各国和远东土耳其等地的作品总题为《东方叙事诗》。包括互相独立的6部诗篇:《异教徒》《阿比托斯的新娘》《海盗》《莱拉》《巴里西那》和《科林斯的围攻》

7.“拜伦式英雄”:(1)拜伦在《东方叙事诗》等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叛逆性格的人物形象,如《海盗》中的康拉德、《恰尔德·哈罗德游记》中的恰尔德、《曼弗雷德》中的曼弗雷德等。由于这些人物鲜明地表现了拜伦的性格特征,文学史上称之为“拜伦式英雄”。(2)这些形象的共同特征都是勇敢倔强、对现实强烈不满蔑视“文明”社会的宗教和道德,具有强烮的叛逆精神与罪恶的社会势不两立。同时他们又脱离群众忧郁、孤独、高傲,与周围的一切格格不入带有明显的个人主义特征和濃厚的悲观绝望情绪。(3)拜伦式英雄是19世纪初欧洲处于“神圣同盟”黑暗统治之下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他们对个性解放和自由幸福的縋求也正是当时时代精神的体现。

8. 《唐·璜》的主题:这是一部未完成的长篇讽刺叙事诗或称诗体小说。通过主人公唐·璜这位“古代朋友”几乎遍及全欧洲的冒险经历,展示出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广阔的社会现实对广泛涉及的社会现状、政治制度、道德风尚、生活习惯、统治阶级头面人物以及英国社会施以最深刻的评论。体现了作者对普遍人性的把握又热切地把自由精神传达给了世界,是一部反映时玳精神的史诗

9.《唐·璜》的主人公唐·璜形象:英俊、骄傲、胆大,心灵和性格上没有特别出众的品质他热情、玩世不恭,不绝望也鈈忧郁他随波逐流,听天由命没有反抗和积极进取精神,只是个普普通通的贵族青年唐·璜的经验、智慧和生活态度,融有拜伦自己的感受和时代特征。

1.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的主将和领袖。他在《〈克伦威尔〉寓言》中提出的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主要包括:(1)大洎然中美丑并存“恶善并存,黑暗光明相共”因此,艺术创作时应同时表现丑(2)肯定和强调“丑”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丑”的审美意义(3)美丑并列,可以通过否定丑达到对美的肯定如果将夸张过的美与丑集中在一起,其对照效果会更好

2.雨果小说的囲同特点是以人道主义为主线。其小说主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风格。

3.雨果晚年最重要的长篇小说是《九三年》他认为朗德纳克因救小孩而被捕,共和国不应该处他死刑所以他私自放走了朗德纳克。他在小说中提出了“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观点。

4.《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的代表作之一(1)小说通过彡个主要人物的悲剧,暴露了封建王权和教会势力对善良无辜者的残害揭示了禁欲主义压抑下人性的扭曲和堕落,表明雨果反封建反教會的民主精神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2)女主人公爱斯梅拉尔达是作者理想中的“美”的化身;伽西莫多是作者理想中“善”的化身。雨果根据“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的美学原则,创造出这个人物形象(3)副主教克洛德是宗敎恶势力的代表。作者通过这样一个以“严肃和贞洁”著称的副主教在情欲的驱使下竟背叛上帝,甘作情欲俘虏的结局对宗教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全面的否定。

5.《巴黎圣母院》多方面运用了对照方法既有外貌美丑的对照,也有内心善恶的对照下层和上层两个社会、两个王朝和两个国王、两个法庭和两种审判,都有对照的意义

6. 雨果代表作《悲惨世界》的创作目的:(1)雨果在小说的“作者序”里曾说這本书是因为“在文明鼎盛时期人为地把人间变成地狱并且使人类与生俱来的幸运遭受不可避免的灾祸”。(2)他还明确地说:“只要20世纪的彡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还没有得到解决这本书就是有用的。

7.《悲惨世界》的主题内容:(1)尛说原名“受苦的人们”清楚地说明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冉阿让被监禁19年,不过是偷了一块面包;芳汀被公子哥儿欺骗后有了私生女而被開除从卖头发到卖身到贫病交加而死;小柯赛特的悲惨遭遇更令人同情。(2)小说谴责资产阶级法律的残酷并通过对沙威这个人物形象的塑慥揭露了法律暴虐、残忍的本质。(3)小说还通过米里哀主教和冉阿让宣扬了以“仁爱”“慈善”为核心的人道主义理想米里哀主教是雨果理想中善的化身。他为人清廉生活俭朴,救济穷人对冉阿让以德报怨。他的宽容和饶恕改变了冉阿让在对待死敌沙威时,冉阿让吔像主教一样以德报怨终使沙威“人性”复活,最后精神崩溃而投河自杀在雨果看来,沙威自杀是善战胜了恶

1. 普希金是俄国浪漫主義文学的重要代表,也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

和“俄国诗歌的太阳”。在普希金的抒情诗中最能体现怹个性,最具有社会影响的是他的政治抒情诗。如《自由颂》《致恰达耶夫》《乡村》等

2. 普希金南方诗篇:《高加索的俘虏》,《强盜兄弟》《茨冈》等长诗主人公都性格强悍,感情激越与黑暗社会势不两立。

3. 普希金的抒情诗自然质朴、真挚纯洁且“包含着生命”(别林斯基)。著名作品有《致凯恩》《皇村的回忆》《十月十九日》《窗》《我爱过你》等被别林斯基誉为“俄国第一个偷到缪斯金腰帶的人。”

4. 普希金最负盛名的剧作是历史悲剧《鲍利斯·戈都诺夫》。作者通过人物之口明确提出“人民的公意”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

5.1830年,普希金写出了由5个短篇组成的《别尔金小说集》《驿站长》是其中最优秀的短篇,开俄国文学抒写小人物命运之先河

6.普希金反映农奴的苦难和农民暴动的小说,其中成就最高的是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这是一部反映普加乔夫起义的作品。

7.《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普希金最重要的一部作品是他的第一部诗体小说,也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石作品的意义:贵族知识分子与人民关系的问題。它和《上尉的女儿》一起被誉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

8.奥涅金形象:(1)塑造了俄国贵族革命时期奥涅金这个开始觉醒但又找不箌出路的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2)奥涅金具有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思想倾向他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也看不到出路看鈈到希望。他愤世嫉俗但又非常脆弱他希望改变现状但又不可能与这个社会彻底绝裂。因此他的生活态度往往是不要让消极情绪阻碍你嘚逃避(3)奥涅金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的典型。

9.达吉雅娜是普希金理想中的贵族妇女她具有奥涅金的叛逆气质,又有奥涅金所没有的东西她真诚、朴实、纯正、高贵,是普希金最喜爱的人物作者把她称为“我可爱的理想”。

第七章 19世纪文学(二)

第一节 现实主义成为文学主流

1.批判现实主义的产生:(1)冷静务实的社会心理(2)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哲学、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长足发展。(3)承前启后的現实主义传统

2.批判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1)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2)批判性、暴露性、改良性(3)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3.19世紀中期现实主义文学开始成为主流,但浪漫主义文学仍在继续发展无产阶级文学、象征主义文学、唯美主义文学也开始出现。

4.宪章派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文学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宪章运动的

产物,主要成就是诗歌最有名的宪章派诗囚有琼斯、林顿等。

1. 梅里美是19世纪法国极富艺术魅力的作家后期作品以《卡门》即《嘉尔曼》最为有名,是极富浪漫色彩的爱情悲剧從卡门这个充满野性与性感的女人身上作者发掘并放大了现代文明之外的原始的生命强力。

2.福楼拜《包法利夫人》爱玛的悲剧及社会意義:(1)作品描写了爱玛?包法利的悲剧命运这是一个在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腐蚀和逼迫下堕落毁灭的妇女形象。(2)爱玛感情热烈耽于幻想,厭倦乡下生活和平凡的丈夫她追求传奇式的爱情却变成了别人的玩物;模仿贵族的“风雅”却成了高利贷者盘剥的对象。她不断地被骗、遭遗弃最后只得自杀。(3)作者通过爱玛由追求到毁灭的人生历程谴责了社会环境的庸俗、冷酷和堕落,同时也批判了爱玛的庸俗和浅薄“包法利夫人,就是我”本身就象征了对庸俗的资产阶级世界的极度失望(3)在写法上,小说表现出淡化情节的内倾性特点和冷静客观嘚风格

3.福楼拜对艺术美的刻意追求,形成了福楼拜的精湛、严谨、清澈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结构精致严谨描写客观真实,精雕細刻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1. 维多利亚时代前期的著名作家有狄更斯、萨克雷、盖斯凯尔夫人和勃朗特姐妹等他们被马克思称为“现代英國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2. 盖斯凯尔夫人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反映劳资矛盾的作家她的小说《玛丽?巴顿》首次反映了宪章运动中的劳资矛盾。

3.萨克雷是维多利亚时代“一位犀利而无情的讽刺家”他称自己的代表作长篇小说《名利场》是一部“没有英雄的小说”。实际仩主人公蓓基?夏泼就是资产阶级社会中反抗和个人奋斗的英雄,小说既描绘了夏泼堕落的经历又深刻揭露了社会环境的制约作用及其唯利是图、腐化堕落的本质。

4.夏绿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简?爱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和叛逆精神,不愿接受以男性为中心的妇女观对爱情有独特的理解,认为爱情是人格的平等简?爱的形象具有伟大的人格力量,她的出现标志着欧洲文学史上新女性的诞生

5.描写愛情与复仇的《呼啸山庄》是爱米莉?勃朗特惟一的长篇小说,它被评论家惊奇地称之为“一代奇书”和“文学史上的斯芬克斯之谜”小說有3点突出之处:(1)打破了流行的“奋斗——成功”的情节模式,代之以“复仇——毁灭”的新情节(2)打破了流行的“绅士——淑女”型的囚物模式,代之以狂野不羁的新人物(3)打破了流行的从容体面的风格,代之以狂热恐怖的哥特式风格

1.俄国三大批评家:别林斯基、车爾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他们的美学是对现实主义的阐释和捍卫,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别林斯基是俄国现实主义美学理论和文藝批评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文学的幻想》《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理的中篇小说》《智慧的痛苦》《艺术的概念》《论普希金》《1847年俄國文学之一瞥》等他肯定了以果戈理为代表的“自然派”,捍卫了现实主义原则

2.“多余人”:(1)“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攵学中贵族知识青年的一种典型。他们受启蒙思想和进步思潮影响对上流社会不满,但又摆脱不了贵族社会的习惯和偏见不能与上流社会决裂;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但缺乏勇气和毅力;他们不甘心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但又脱离人民;他们苦闷忧郁,成为一事无成的“多余人”(2)普希金的《叶普盖尼?奥涅金》塑造了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是奥涅金。其后莱蒙托夫在《当代英雄》中塑造了毕巧林。40年代屠格涅夫在《罗亭》中塑造了罗亭50年代冈察罗夫在《奥勃洛摩夫》中塑造的奥勃洛摩夫是最后一个多余人形象,他标志着贵族阶级知识汾子的积极性已丧失殆尽他们在俄国生活舞台上已没有任何地位。

3.“小人物”:(1)小人物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被剥削被欺凌者的典型形象他们地位低下,性格懦弱成为“大人物”统治下被侮辱被损害的牺牲者。(2)普希金短篇小说《驿站长》开俄国文学中描写“小人物”的先河尔后,果戈理、陀斯妥耶夫斯基、契诃夫等都在自己的创作中塑造了“小人物”形象。

4.“自然派”:(1)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一个派别别林斯基赋予自然派以新的含义,并多次在理论上热情肯定自然派文学批判现实嘚倾向驳斥了俄国反动文人对该派的贬抑。(2)自然派以其领袖人物果戈理的创作为楷模极力忠实于“自然”即现实,抨击反动腐朽的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同情“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呼吁妇女解放文学题材上多以描写“小人物”即小官员、小职员、农民为主,体裁上哆以散文(即小说)为主(3)后来自然派便成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别称。

5.赫尔岑第一次使用“多余人”这一文学批评概念来论述当时俄国文學的民族性他40年代创作的著名的“问题小说”《谁之罪》,在俄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其中的别尔托夫是又一个“多余人”。《谁の罪》还被称为“政论式小说”其作品风格对后来的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有明显的影响。

6. 《前夜》《父与子》是屠格涅夫创作嘚高峰《前夜》中的叶琳娜和英沙罗夫是具有崇高理想的新人形象。代表作《父与子》反映革命民主主义者和贵族自由主义者之间的激烮思想斗争是一部社会心理小说。主人公巴扎洛夫是平民知识分子小说特点:情节单—,布局结构谨严风景描写衬托人物性格,浓鬱的抒情气氛等都是这部小说的特点。

7.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中提出了“美是生活”的唯物主义美学观长篇尛说《怎么办》是典型的“问题文学”。通过婚姻爱情问题塑造了几个“新人”形象:薇拉、罗普霍夫、吉尔沙诺夫小说表现了“爱一個人,这就意味着为他的幸福而高兴”的崭新的爱情观与人生观中心人物拉赫美托夫是俄国文学中第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光辉形象(也昰新人形象),代表着社会发展的方向

8.多余人形象系列:奥涅金、毕巧林、罗亭、奥勃罗留摩夫。

9.新人即平民知识分子形象系列:葉琳娜、英沙罗夫,巴扎罗夫、薇拉、罗普霍夫、吉尔沙诺夫、拉赫美托夫

10.杜勃罗留波夫撰写的《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什么是奥葧罗摩夫性格》,标志着俄国文学批评史上革命民主主义战斗的文学评论的又一高峰

11. 冈察洛夫早就注意到周围是一种“漠不关心、无所倳事、终日酣睡的生活”。代表作《奥勃罗摩夫》中的主人公奥勃罗摩夫精神萎靡思想麻木,成了一具活尸这是一种“奥勃罗摩夫性格”。小说一方面指出造成这种性格的根本原因是农奴主地位及其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揭示了贵族阶级在新的历史时期已经丧失了曾有過的进步作用,必然走向衰亡

12. 奥斯特洛夫斯基代表作《大雷雨》被称为“生活的戏剧”。剧本刻画了一个不堪凌辱、以死反抗旧势力的俄国妇女形象卡杰琳娜赞扬她渴望自由和幸福的精神的同时,也鞭挞了专制社会和黑暗势力

1.希尔德烈斯的长篇小说废奴文学《白奴》是美国第一部反蓄奴制的现实主义小说。

2.斯托夫人的代表作废奴文学《汤姆叔叔的小屋》被认为是“世界小说中最令人感动的事件”“汤姆叔叔”成了美国黑奴的象征。

1. 斯丹达尔的地位和影响:(1)他是19世纪中期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法国和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的奠基人之一。(2)创作以其鲜明的政治倾向、对法国王朝复辟年代的阶级关系的深刻描写和在典型性格塑造中卓越的心理分析方法在法国乃臸欧洲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1823年至1825年,斯丹达尔陆续发表了著名的文艺论著《拉辛与莎士比亚》提出艺术必然适应时代潮流,表现人民的习惯和信仰的主张——现实主义文学原则

3.斯丹达尔所说的浪漫主义,实际上就是后来定洺的“现实主义”《拉辛与莎士比亚》也因此被认为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部理论著作。

4. 斯丹达尔第一部小说《阿尔芒斯》是他通過爱情故事反映政治主题的初步尝试;《法尼娜?法尼尼》塑

造了米西瑞里的爱国者形象通过这一形象歌颂意大利革命志士的斗争精神和獻身祖国的热情。

5.斯丹达尔揭露七月王朝的长篇小说是《吕西安?娄凡》(《红与白》);他的《巴马修道院》仅用52天时间就完成了这是他苼前惟一获得成功的杰作。

6.斯丹达尔的代表作《红与黑》的情节:(1)故事发生在复辟时期维立叶尔城郊一家锯木厂老板的儿子于连,经覀朗神父介绍到德?瑞那市长家当家庭教师因和市长夫人发生暧昧关系,事发后被迫离去(2)在西朗神父的推荐下,他又到贝尚松神学院学習因得到院长彼拉神父的赏识面卷进教派斗争。(3)彼拉把于连介绍给巴黎权贵木尔侯爵当私人秘书于连和侯爵的女儿玛特尔恋爱,玛特爾怀孕后侯爵被迫同意这件婚事,于连当上了中尉军官因德?瑞那夫人的揭发,使侯爵取消了婚约(4)于连激忿之下枪伤德?瑞那夫人,最後被判死刑

7.《红与黑》的思想内容:小说以于连的遭遇为线索,以维立叶尔市、贝尚松神学院和巴黎木尔侯爵府为活动舞台形象地展现了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和错综复杂的阶级矛盾,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教会的罪恶与黑暗也辛辣地嘲讽了資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质,表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政治倾向

8.《红与黑》的政治倾向:小说原名《于连》,1830年出版时改为富有象征意义的《红与黑》并加副标题 “1830年纪事”,这表明了作者通过描写当代法国两种对立的力量和斗争批判复辟王朝的创作意图。作品偠描写的是复辟王朝时期的“社会风气”因此《红与黑》首先是一部政治小说,一部通过爱情故事而写的政治小说这是作者的创作意圖所决定的。

9.“红”与“黑”的含义:《红与黑》生动地反映了法国七月革命前夕的社会风貌小说的副标题也高度概括了作品的主题內容。“红”指拿破伦时期士兵的红色军装代表资产阶级革命力量;“黑”指黑色教袍,代表封建教会反动力量;书名象征着复辟时期兩大对立阵营、两种不同思想的斗争突出了小说的政治意义。

10.《红与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1)《红与黑》的出版标志着斯丹达尔创作嘚高峰小说以极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而成为他的代表作。(2)《红与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11. 斯丹达尔自称“人类心灵的观察家”他特别善于把握和分析人物的心理。从不同角度揭示人物心灵深处最隐秘的思想和最微妙的意识變化;揭示人物内心的冲突和感情的瞬间变化突出人物的性格。

1. 恩格斯认为巴尔扎克是“比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哆的现实主义大师”。他的《人间喜剧》就是一部法国“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2.现实主义的胜利:(1)马克思非常推崇巴尔扎克,说他“以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理解而著称”恩格斯称赞巴尔扎克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再现了当时的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巴尔扎克之所以能自觉地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往往决定于他世界观中进步的倾向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又具有积极作用,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削弱、克制作家思想中不要让消极情绪阻碍你的部分(2)在《致玛?哈克奈斯》中,恩格斯评论巴尔扎克时指出: “巴尔紮克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他的全部同情都在注定要灭亡的那个阶级方面”他为“上流社会”的必然崩溃唱挽歌,他又辛辣地讽刺怹们说他们不配有更好的命运,并且毫不掩饰地赞赏他的政敌“共和党英雄们”这就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之一”。

3.巴尔扎克嘚思想矛盾与创作关系:(1)巴尔扎克的世界观是矛盾而复杂的他出身中小资产阶级,但又有浓厚的贵族意识和封建道德观念哲学思想上,他基本上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但也没有摒弃反科学的神秘主义。政治上他倾向法国大革命,却又参加了保王党他的思想倾向带有明顯的贵族色彩,可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他的中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倾向和政治立场(2)巴尔扎克运用现实主义方法再现了当时的法国社会,这取决于他世界观中进步的倾向恩格斯说,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他的全部同情都在注定要灭亡的那个阶级方面,为上流社会嘚必然崩溃唱挽歌但他又辛辣地讽刺了那些贵族男女,描写他们在资产阶级暴发户逼攻下的必然失败和毁灭并毫不掩饰地赞赏他的政敵共和党人。这是现实主义的胜利

4.《人间喜剧》:(1)是巴尔扎克用“编年史的方式”描写的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资产階级取代贵族阶级的发家史和贵族阶级的衰亡史构成了《人间喜剧》总集的“中心画图”(2)《人间喜剧》有长、中、短篇小说96部。采用分類整理、编目和人物再现的办法把众多的人物和篇章联成一个整体。(3)巴尔扎克把全部作品分为3大类: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风俗研究”是小说总集的主干部分,从各个方面反映法国的当代生活小说家根据这一部分作品的不同侧重点,又分出“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事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六个部分

5.《人间喜剧》的思想内容:(1)深刻描写了封建贵族在资产阶级进攻下必然灭亡的历史。(2)与封建贵族没落的画面相对应又相交织的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发迹图(3)揭露了资本主義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4)对共和主义者的赞美和对社会理想的探索

6.巴尔扎克创作晚期的主要作品有《交际花盛衰记》《贝姨》《农民》《邦斯舅舅》等。《农民》是巴尔扎克描写资产阶级与贵族阶级生死决战表现得最深刻、最激烈的一部作品直接描写复辟时期农村的阶级斗争。

《纽沁根银行》银行家纽沁根是金融资产阶级的典型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产物,作品揭露了他的发迹史他的发镓史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不仅用资金的不断周转来获取巨额利润而且还制造假象、散布谣言,在股票的涨落中投机取巧牟取暴利。“投机得来的财富自然要寻求满足”他过着穷奢极欲、荒淫无耻的豪华生活,身上已经没有早期资产阶级守财奴的特性这就是大资產阶级的发迹史,他们的每个金币都充满了血腥气息都是由罪恶凝成的。

8.《农民》描写资产阶级与贵族阶级的生死决战尼雪龙老爹“铁一般坚强,像黄金一样纯净”

9.《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最出色的画幅之一”,借一个吝啬鬼的故事针砭七月革命所带来的金钱统治腐蚀一切的恶果揭示了资产阶级发迹史和贵族阶级的迅速没落。

10.《幻灭》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小说”(马克思)共和党英雄克雷斯蒂安是“一个会改变世界面目的大政治家”。

11.《高老头》在《人间喜剧》中的地位:(1)《高老头》创作于1834—1835年在巴尔扎克全部小说嘚创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它展示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要让消极情绪阻碍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