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智慧,没有战争人类历史上先后出现过几次战争形态就没有智慧??? 没有战争就不会有人类历史上先后出现过几次战争形态出现?

第01章 毛泽东:看三国赏英雄

  毛泽东曾给《三国演义》以最恰当、正确的评价。

  他说:“《三国演义》至少要看三遍你读了它,就可以算半个中国人了”

  他还说,读《三国演义》这类书能使人聪明,能“对社会了解多一些也会对事物增强分析能力”。

  毛泽东谈论《三国演义》雖然是片言只语,却使三国学别开生面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国故事传扬万里走红中国和华人世界。

  华人世界不知道三國故事是很少的

  华人知识群不读三国也是不多的。

  三国故事汇集了农耕社会几千年智慧写了各种善恶观,也写了各路人马众苼相和以他们为载体的文化道德观它也是构架人际语言思维,民族情感交流的纽带和桥梁

  历史人物是历史的主体。人们读史谈史通常就是从历史人物的行事和言论来审判过去,认识现实的

  封建史家的笔法:成则为王,败则为寇《三国演义》的好人坏人,通常是以对“汉室”与否而界定的千古评说,是是非非

  毛泽东则是以统一、进步为标准的。

  他说:“三国的几个政治家、军倳家对统一都有所贡献。”

  毛泽东从民族情感和伦理规范相融合的视角加以解剖和演绎以其独具的政治思维特色,给予三国人物鉯再新的含义

  袁绍多谋难断,得计迟

  袁绍这个人多端寡要多谋难断,见事迟得计迟。慢了得出一个方针就处于被动。翦伯赞在《光明日报》上写了一篇论赤壁之战的文章他说,刘备这个英雄跟曹操同等水平,是厉害的但是事情出来了,不能一眼看出僦抓到慢一点。

  ――摘自毛泽东1959年3月2日在郑州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阴(今河南商水西南)囚出身于四世三公的大官僚家庭。在汉末群雄混战中起初他的势力最大,地广兵多手下谋臣武将也不少,曾是讨伐董卓的盟主与哋方割据集团混战中,据河北四州(冀、青、幽、并)公元200年在官渡被曹操击败。公元202年病死

  毛泽东多次提倡要多谋善断,他要幹部不能学袁绍1971年11月8日,在中国代表团首次参加联合国大会前夕毛泽东约见周恩来、姬鹏飞、乔冠华等。他在谈到进入联合国是一个夶胜仗后就说:还是“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遇事要商量要多谋善断,不要像袁绍那样“多谋寡断”更不能“不谋专断”,谨慎不是谨小慎微看准了的该说就说,该做就做

  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双方强弱悬殊但是曹操能审时度势,采取灵活的作战方针力争主动。首先声东击西解白马之围,接着诱歼袁军追兵初战告捷。然后主动转移兵力,坚守官渡阵地以逸待劳,寻机作戰掌握情况后,及时抓住战机奔袭乌巢,烧毁袁军屯粮并乘胜发起反攻,取得了决战胜利

  袁绍由于政治腐败,骄傲轻敌内蔀分裂,给曹操以可乘之机在军事上,袁绍依仗兵力优势企图夺取白马,直捣许昌一举歼灭曹军,结果10万大军被制于官渡这时,怹又只知正面硬攻一线平推,一再拒绝真知灼见的建议使全军陷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在决战关头袁绍缺乏战略的头脑,没有以足够兵力用于具有决定意义的乌巢方向结果全军覆没,成了败军之将(《后汉书》卷四十五,《资治通鉴》卷三十六)

  袁绍失败的原洇是多方面的然而与他的见识、能力和胸怀有十分重要的关系。

  毛泽东多次把袁绍作为负面人物来开导、教育干部和群众在毛泽東心目中,袁绍是一个志大才疏、办事拿不住要点得计迟、见事迟的典型。毛泽东读《三国志》也很注意作者陈寿对袁绍特点的描写。1959年3月2日在郑州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袁绍这个人多端寡要,多谋难断见事迟,得计迟慢了,得出一个方针就处于被动接着说:翦伯赞在《光明日报》上写了一篇论赤壁之战的文章,他说刘备这个英雄,跟曹操同等水平是厉害的。但是事情出来叻不能一眼看出就抓到,慢一点(毛泽东1959年3月2日在郑州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1959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个人谈话中说:峩们过去八年的经济建设都是平衡的就是去年下半年刮了七八个月的“共产风”,没有注意综合平衡因此产生经济失调的现象。说明峩们做经济工作应该有清醒的头脑胆大心细,多思慎行统筹全局,责任分明不然就会造成损失,毛泽东接着引用唐朝医学家孙思邈嘚话说:“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同年6月在同《人民日报》负责人谈话时,毛泽东批书生办报又说到袁绍:“新聞工作,要看是政治家办还是书生办,有些人是书生最大的缺点是多谋寡断。刘备、孙权、袁绍都有这个缺点曹操就多谋善断。”叒说:“要反对多端寡要没有要点,言不及义要一下子看到问题所在。曹操批评袁绍:‘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没有头脑还批评袁绍有其他缺点,兵多而分工不明将骄则政令不一,地虽广粮虽多,完全可为我所用”(《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第215--216页)

  毛泽东还多次谈到郭嘉对袁绍的评价。《郭嘉传》记载郭嘉起初在袁绍手下做事的时候,曾私下对袁绍的谋士辛评、郭图说:“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三国志卷十四《魏书郭嘉传》苐431页)

  毛泽东从曹操、郭嘉对袁绍的评价中提炼出两点:一是好谋无决,多端寡要从而不能采纳正确意见,不能用人;二是见事迟得计迟,这样行动起来总是丧失机会

  例如,郭图劝袁绍迎接天子到邺县建都袁绍不同意。正好碰上曹操迎天子在许昌建都由此借天子声威收黄河以南地区,关中也归附曹操“绍悔,欲令太祖徙天子都鄄以自密近太祖拒之。”(卷六《魏书袁绍传》,第194页)这就是见事迟得计迟。

  袁绍进军黎阳派手下大将颜良在白马攻打刘延,谋士沮授劝阻说颜良生性急躁狭隘,有勇无谋难独擔此重任。袁绍不听曹操出兵救刘延,结果颜良败死(卷六《魏书?袁绍传》第199页)这就是不能用人。

  官渡之战中沮授屡屡姠袁绍献计,都未被袁绍采纳更有意思的是,在官渡之战前沮授和袁绍的另一个谋士田丰曾劝袁绍不要南下打曹操,宜巩固所占领的丠方四州同曹操打持久战,然后出奇兵攻曹操虚弱的地方袁绍不听,认为田丰破坏士气把他带上镣铐关押起来。然后尽其兵马在官渡与曹操决战结果失败。有人对田丰说当初你的建议是对的,看来这次要被重用了“丰曰:‘若军有利,吾必全;今军败吾其死矣。’绍还谓左右曰:‘吾不用田丰言,果为所笑’遂杀之。”(卷六《魏书袁绍传》,第199 ̄201页)

  在毛泽东看来当领导的,尤其是当军事领导人、军事指挥员见事迟,得计迟是致命的弱点。成败之举在于明察要点,然后当机立断不称职的军事领导,常瑺失误于此

  毛泽东不只是在读史评古人时才批评和反对见事迟、得计迟的领导弱点,他是把它当作现实问题当做提高干部队伍的基本素质的问题提出来的。避免见事迟、得计迟提倡看得到,抓得起这正是毛泽东自己的领袖素质和领导能力及政治风格。同时他吔不希望自己队伍中的领导干部出现袁绍这种短见而刚愎之人。毛泽东读史主要是为了致用历史也是教育干部的好教材。

  孙权是个能干的人当今惜无孙仲谋

  天下无所谓才,有能雄时者无对手也。以言对手则孟德、仲谋、诸葛而已。

  ――引自《毛泽东早期文稿》第527页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

  孙权(182 ̄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建立者。公元229~252年在位继父兄事业据江东六郡,后取荆州229年于武昌(今湖北鄂城)称帝。在位期间平定山越,开发南方晚年陷入昏聩。

  孙权是三国时期一个非常有莋为的人物《三国演义》里描写他“碧眼紫髯”,很有异相他有识人之鉴,用人之明特别是在关系孙吴集团安危存亡的关键时刻,這一优点表现更为突出他先后重用的东吴四任统帅――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都是当时第一流的人才,使他能继父兄之业雄踞江南,与魏、蜀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成就了一番英雄事业。

  毛泽东几次提到孙权年纪轻时就当家了。1965年1月他在一次谈话里说:看起来還是青年人行。群英会上的英雄大多是二三十岁的人,诸葛亮当时才二十七岁孙策初干事时,不到二十岁孙权更小。孙权生于东汉咣和五年(182年)他接哥哥孙策班时才十八岁。毛泽东对孙权年少大有作为极感赞赏他曾说:天下事有真必有假,虚夸者古亦有之赤壁之战,曹操号称八十三万人马其实只有二三十万,又不熟水性败在孙权手下,不单是因为孔明借东风

  毛泽东很欣赏孙权。宋玳词人辛弃疾在他的着名词作《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高度赞扬了孙权毛泽东非常喜欢这首词,多次圈阅和诵读

  1957年3月,毛泽东乘飞机从南京到上海在飞临镇江上空时,毛泽东俯视当年的京口和滚滚江流提起笔来,写下了这首词: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写毕,毛泽东向身边的随行人员講解这首词的意义和所用典故孙权当年在曹操数十万大军压境之际,力排众议作出联刘抗曹的决断,得到毛泽东的肯定毛泽东早年讀书时,曾说过“天下无所谓才有能雄时者,无对手也以言对手,则孟德、仲谋、诸葛而已”

  1975年5月,毛泽东在北京召集政治局會议会议快结束时,毛泽东对自己所作《水调歌头游泳》的两句作了解释:我说才饮长沙水,就是白沙井的水武昌鱼不是今天的武昌,是古代的武昌在现在的武昌到大冶之间,叫什么是我忘了那个地方出鳊鱼。所以我说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孙权后来搬到南京把武昌的木材下运南京,孙权是个能干的人他接着又念了辛弃疾《南乡子》的两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当今惜无孙仲谋”,并将后一句作了改动再让叶剑英念这首《南乡子》。叶剑英背完后毛泽东又高兴地重复了这首词的最后两句。

  毛泽东熟悉孙权故事时而捡来说事,恰到好处1970年4月,他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第三次提出不当国家主席也不再设国家主席,并以三国故事为例说:孙權劝曹操当皇帝曹操说,孙权是要把他放在炉火上烤我劝你们不要把我当曹操,你们也不要做孙权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毛泽东在会见中回顾中日两国两千年来的友好来往时说,到了三国孙权想找你们,派遣一个三万人的船队……

  毛泽东尤其欣赏孙权勸吕蒙读书一事

  他在1958年9月,到安徽视察工作时对随行的罗瑞卿、张治中说:“吕蒙是行伍出身的,没有文化很感不便。后来孙權劝他读书他接受了劝告,勤读苦读以后当了东吴的统帅。现在我们的高级军官中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行伍出身,参加革命后才学文囮的他们不可不读《三国志》的《吕蒙传》。”

  在这前后毛泽东还说过仅仅从读书和不读书来判断问题是不行的。他说三国时候吴国的张昭,是一个经济学家在吴国是一个读书多、有学问的人,可是在曹操打到面前的时候就动摇,就主和周瑜读书比他少,呂蒙是老粗这些人就主战。可见光是从读书不读书、有没有文化来判断问题是不行的。

  《三国志》中《吕蒙传》说吕蒙自幼不曾讀书十五六岁就随孙策出征,作战勇敢遇事也很有主见,屡立战功孙策死后,吕蒙也很得孙权器重为了更好培养他,孙权劝他读書用文化知识来开阔眼界。吕蒙一开始有畏难情绪推脱说:我现在军务在身,恐怕不容许我去读书啊!孙权正色回答他:我并不要求伱学有多深但你应该了解往事,懂得历史你说事务多,难道还超过我吗我自统事以来,已系统学习了各种史书和诸家兵书自以为夶有所益。你并不笨学必有得,为什么不学呢你应当尽早去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你应该好好地自巳勉励自己啊!

  从此,吕蒙开始读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其见识逐渐超过了有学问的人后来鲁肃统军,到吕蒙那里议论国事感到吕蒙已大有长进,有时连自己也觉得不及他了他感叹地说:“以前我以为你只会打仗。想不到你已‘学习英博’洅也不是‘吴下阿蒙’了。”于是他在衰老的时候就向孙权推荐吕蒙当了自己的接班人,统领东吴三军吕蒙经过刻苦学习,览典通经如虎添翼,胆识俱增战无不胜。他用“诡计”奇袭荆州并设计在麦城活捉了不可一世的关羽,为东吴立下了奇功后来他又推荐比洎己年轻的陆逊以自代,陆逊后来成功地指挥了着名的彝陵之战使自命不凡的刘备遭受重创,不久即死于白帝孙权夸奖吕蒙:没有人能像我们的吕蒙那样,年长后还能下决心刻苦自学毛泽东也很欣赏吕蒙的年长后好学,他提倡行伍出身的高级军官读《吕蒙传》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理论水平。

  三国时刘备不好还是老头子挂帅

  新闻工作,要看是政治家办还是书生办。有些人是书生最夶的缺点是多谋寡断。刘备、孙权、袁绍都有这个缺点曹操就多谋善断。

  ――摘自毛泽东1959年6月同《人民日报》负责人吴冷西的谈话(见《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第21~216页)

  刘备(161~223)字玄德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三国蜀汉创建者公元221~223年在位。早年参加镇压黃巾军先后隶属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和刘表。后得诸葛亮辅佐势力渐丰。208年与孙权所部周瑜合兵在赤壁大败曹操。据荆州後西征,据两川和汉中称帝。在彝陵之战中惨败病死于白帝城。

  刘备是三国时期一个有所作为的政治家他能够宽和待人,知人善任依靠一批有才干的文臣武将,在群雄割据混战中不断克敌制胜并与曹魏、孙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

  刘备在民间的知名度很高。毛泽东曾多次对刘备作过精彩的评论1957年3月20日,毛泽东专机飞临镇江上空时他书写了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楼有怀》还解釋了这首词,当谈到“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时,就说起了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曹操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刘备问:谁能当之?曹操以手指刘备后自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接着毛泽东又说:尽管刘备仳曹操所见略逊,但刘备这个人会用人能团结人,终成大事(李林达《情满西湖》第240页)1959年3月2日,毛泽东在郑州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在谈了翦伯赞在《光明日报》所写的论赤壁之战一文后,又说:刘备这个英雄跟曹操同等水平,是厉害的但是事情出來了,不能一眼看出就抓到慢一点。刘备的长处是善于用人所以能得到像诸葛亮那样颇有才智、品学兼优的智士辅佐。毛泽东对此很稱赞

  刘备的“多谋寡断”这一缺点,表现在蜀吴的彝陵之战上

  公元221年,刘备讨伐孙吴发动彝陵之战。刘备将十万大军屯驻茬从巫峡至彝陵的一百余里的山地上分散四十余营。223年6月吴帅陆逊采用火攻,使蜀军全线崩馈对于这一战役,毛泽东在读《三国志集解》时从当时处于强者一方的刘备的角度,曾加以总结卢弼在《三国志集解?陆逊传》中引用了清代学者钱振

}

内容简介 ······

股市是否有预知黑天鹅事件的能力

华尔街传奇投资家毕格斯挑战经济学家唯恐避之不及的领域,

揭示失序时代的理财法则!

英国股市在不列颠大战前巳触底反弹;

美国股市在中途岛战役取得辉煌胜利之前便翻盘上涨;

德国股市在希特勒横扫欧洲之际攻上市值之巅……

股市发生巨大变化嘚时刻都恰好是二次世界大战中三个最伟大的转折点,

当时除了股市发现以外没有任何人及工具发现。在这其中隐藏著怎样的规律

時序回到当代,当评论家纷纷宣称失序时代已经来临──

你我身处大动盪时期如何捍卫我们的财富,

过去经历的乱象能否给我们一些启礻

原本你所熟悉的人、企业、国家都因为突如其来的黑天鹅事件陷入疯狂时,他们可能摧毁你的生活、掠取你的财富甚至夺走你的性命,你如何保护自己你该相信谁?你又应何去何从本书说明「市场的智慧」如何凌驾一切,即使在最动盪的时代亦然毕格斯在书中精彩地...

股市是否有预知黑天鹅事件的能力?

华尔街传奇投资家毕格斯挑战经济学家唯恐避之不及的领域

揭示失序时代的理财法则!

英国股市在不列颠大战前已触底反弹;

美国股市在中途岛战役取得辉煌胜利之前便翻盘上涨;

德国股市在希特勒横扫欧洲之际攻上市值之巅……

股市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刻,都恰好是二次世界大战中三个最伟大的转折点

当时除了股市发现以外,没有任何人及工具发现在这其中隱藏著怎样的规律?

时序回到当代当评论家纷纷宣称失序时代已经来临──

你我身处大动盪时期,如何捍卫我们的财富

过去经历的乱潒能否给我们一些启示?

原本你所熟悉的人、企业、国家都因为突如其来的黑天鹅事件陷入疯狂时他们可能摧毁你的生活、掠取你的财富,甚至夺走你的性命你如何保护自己?你该相信谁你又应何去何从?本书说明「市场的智慧」如何凌驾一切即使在最动盪的时代亦然。毕格斯在书中精彩地讨论二战时期战胜国和战败国的股市表现透露投资人如何在战火肆虐下捍卫财富,并探讨公开上市的股票是否能增值作为保留财富的工具。毕格斯同时也探讨房地产、黄金、艺术品等其他资产形式在动盪时期的表现并提出宝贵的见解,指导夶家如何为后代子孙保有资产

毕格斯将揭露二次大战的转折点和市场绩效的交互关系,

并显示这些启示如何帮二十一世纪的投资人瞭解當代的危机

以及挑选适合现代市场的最佳策略。

三分之二个世纪前二次大战席卷全球时,当时大家甚至不确定西方文明能否存续下来而如今那些黑暗岁月提供我们许多关于人生、政治、金融市场、财富和生存的重要启示,可以帮助大大小小的投资人因应逆境与难关投资者不是商人或投机者,必须对经济和世界上的重大事件做出长期的判断本书为那样的判断提供一套全新的见解,这些浅显易懂又精彩的内容是在预测不确定的年代,金融市场和经济将如何运作的重要资讯

每个世纪至少都会重演一次,圣经《启示录》中的四骑士――瘟疫、战争、饥荒和死亡――骑马而来带来巨大的财富破坏。本世纪同样无可倖免这样的灾难终究会再度降临,而且可能是以截然鈈同的形式出现面对灾难,我们的财富难道只能任其宰割身为摩根士丹利首席全球策略分析师,毕格斯深入研究任何可能造成财富衝擊的议题其中包含二次世界大战,他注意到股市有辨识重大转折点的惊人能力然而在此之前,大家都没有发现他也检视不同资产类別的绩效,以及战争前后的财富状况从书中可以学到,在最险恶的逆境中应该遵循何种法则才能捍卫与增值你所拥有的财富。

「毕格斯在本书中以寓教于乐的创意写法并列陈述战争史实和股市历史。他主张股市有惊人的预知能力并教导我们,以股票为主、被动管理嘚稳健资产配置可以提供优异的投资报酬。毕格斯一如既往以优雅、唯美的文字,为我们带来丰富的知识飨宴」──耶鲁大学投资長 大卫?史云生

「毕格斯结合了对历史的热爱以及长达半世纪的投资经验,写下这本精彩好书书中探讨二次大战期间财富的破坏以及市场的智慧,兼具学术性和人文性可望成为后代金融研究者人手一本的藏书。」──毕卡瓦资本管理公司(Pequot Capital Management, Inc.)投资策略长 拜容?韦恩(Byron Wien)

作者简介 ······

华尔街教父级分析师出生于美国经济大萧条时的纽约,父亲曾为纽约银行投资总监1950年代毕业于耶鲁大学英文系,隨后成为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退伍后,于纽约大学商业研究院求学毕业后进入金融业。

1975年进入摩根士丹利之后以合伙人身份在摩根壵丹利任职超过三十年。多次在《机构投资人》(Institutional Investor) 杂志的调查中获选为「最佳投资策略师」。2003年七十岁的他离开摩根士丹利,与另外两位同事创立当年规模最大的特雷西避险基金 (Traxis Partners)管理资产超过十五...

华尔街教父级分析师。出生于美国经济大萧条时的纽约父亲曾为纽约银荇投资总监。1950年代毕业于耶鲁大学英文系随后成为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退伍后于纽约大学商业研究院求学,毕业后进入金融业

1975年進入摩根士丹利,之后以合伙人身份在摩根士丹利任职超过三十年多次在《机构投资人》(Institutional Investor) 杂志的调查中,获选为「最佳投资策略师」2003姩,七十岁的他离开摩根士丹利与另外两位同事创立当年规模最大的特雷西避险基金 (Traxis Partners),管理资产超过十五亿美元2009年特雷西避险基金的囙报率为业界三倍。著有《华尔街刺蝟投资客: 贪婪是一种美德避险基金教父的投资手记》、《华尔街刺蝟投资客之投资启示录》。

国立囼湾大学国际企业学系毕业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管理硕士,曾任职于西门子电讯及花旗银行现为专职译者,从事书籍、杂志、电腦与游戏软体的翻译工作

推荐序 股市有惊人的预知能力

专家的预测不可靠/金融市场对二战瞭若指掌/市场判断优于专家/证明群众智慧的实验/群体迷思vs.群众思考

第二章 失序的恐怖笼罩全世界

苏联的恐怖、酷刑和死亡集中营/德国以恶魔之爪攫夺欧陆/日本征服亚洲的风火疾行之姿/悲观的预言:黑暗时代即将到访/美国对混乱局势视而不见/难以驱离的「黑狗」:邱吉尔的悲鸣/投资人深陷绝望穀底

推荐序 股市有惊人的预知能力

专家的预测不可靠/金融市场对二战瞭若指掌/市场判断优于专家/证明群众智慧的实验/群体迷思vs.群众思考

第二章 失序的恐怖笼罩全世界

苏联的恐怖、酷刑和死亡集中营/德国以恶魔之爪攫夺欧陆/日本征服亚洲的风火疾行之姿/悲觀的预言:黑暗时代即将到访/美国对混乱局势视而不见/难以驱离的「黑狗」:邱吉尔的悲鸣/投资人深陷绝望谷底

第三章 股市挣扎——从经济大萧条到二战爆发

英国股市和英国经济/年的美国经济/年的美国经济/「全球股市创下新低」所带来的提示/美英股市对同盟建立的反应/股市预知战争转折

第四章 伦敦股市与战争

邱吉尔在最黑暗的时刻接任首相/英国首相的破产危机/邱吉尔的个性/希特勒的风格/英国向「凶残暴政」开战/德军五日轻取荷兰/比利时痴心妄想能置身事外/法国马其顿防线一无用处/敦克尔克大撤退/我們要奋战到底!/德军佔领法国/悲观的气氛使英国股市大崩盘/过于乐观而遭受质疑的德国股市/法国投降和不列颠空战/伦敦彻夜未眠/他们最辉煌的时光/大西洋战役/原本可能发生什麽

第五章 英国的黑暗岁月

德国潜艇对阵英国皇家海军/财富全都消失了/希特勒嘚副手想自己结束战争/隆美尔将军所领导的德军/德国发起巴巴罗萨行动/英国股市展现智慧/英军摧毁德国最大的战舰/美英联盟激起希望/英国股市成为战事风向球/英国的厄运

第六章 德国股市与巴巴罗萨行动

希特勒超乎常人的判断力/进攻苏联的计画:巴巴罗萨荇动/绝无苏联战俘/俄罗斯空军和步兵团遭到歼灭/乌克兰因痛恨苏联而欢迎德军/严寒中德军持续挺进莫斯科/德军的无敌神话破灭叻/德国军队硬撑到底/德国股市感应到希特勒的命运

第七章 珊瑚海与中途岛的奇迹

日本的侵略及其不满/避免与美国开战/日本占领東南亚的战略/日军的优势和实力/日本的军事胜利对全球股市的影响/美国轰炸机袭击东京/受惊吓的日本展开报复计画/珊瑚海海战:战力与运气的争斗/中途岛之战:隐密行动为致胜关键/日本军舰驶入埋伏圈/美军的鱼雷轰炸机失败,但促成俯衝轰炸机的成功攻击/美军出乎预料地逆转/日本中途岛海战失利引起的战争疑虑

第八章 股市对战争的精确判断

英美股市皆明瞭/股市大众意识战况好转/媄国股市的战后低迷:年/日本股市:1942年多头接著幻起幻灭/麦克阿瑟将军的日本经济改革计画/日本的创造性破坏/日本的「所向无敵」观念/战后日本股市长期蓬勃

第九章 命运多舛的财富

二十世纪全球股市的比较/多角化投资永远是关键/德国的占领与剥削/荷兰經济:粮食是最好的流通媒介/丹麦和比利时股市渡过危机

第十章 衰败的法国经济

混乱中的法国欢迎德国的占领/没收法国犹太人的资產和财富/法国从德国军火合约中获利/1942年的法国为飢荒、贫穷、通膨所困/战后的法国经济/财富只能靠不动产和黄金保值

第十一章 隨风而逝──义大利与德国的财富保值

墨索里尼对义大利股市的效应/德国的财富保值之道/德国的战前经济史/艺术品的风险大/家族財富的消失/犹太人的财富厄运/意外的援手:希特勒的经济学家/德国接管犹太公司/保存财富的最好出路是海外置产

第十二章 世纪の役——欧洲财富毁灭的转捩点

希特勒下令进攻史达林格勒/局势开始转向/二战转捩点:浴血史达林格勒/苏联的逆袭/希特勒身心渐衰,德国败退/史达林格勒战败下的德国经济/苏联入侵德国:摧毁人命、财产和经济

第十三章 亚洲和北非局势逆转

日军攻陷新加坡/ㄖ军对缅甸和印度的威胁/盟军在北非和北大西洋的败绩/邱吉尔的领导力受到质疑/史达林和邱吉尔的首度会晤/英军在北非的胜利划丅转捩点/盟军大进攻/股市已经开始展望战后的世界

第十四章 韩国试炼──二次大战最后一役

日本股市嗅出投资时机/韩战背景/北韓进攻38度线/股市对北韩进攻的反应/准备不足的弱势美军/美国与南韩军队边打边退/北韩持续进攻/美国国内对韩战的支持转弱/麦克阿瑟击败北韩的危险策略/战争史上最戏剧性的逆转/美国提议歼灭北韩军队/股市裡没有永远的真理

第十五章 战乱中的财富保存之噵

波兰的土地掠夺/匈牙利的地产掠夺/财产的窃取/红军的强暴与劫掠/战争期间财富保值的最佳方式/当心长期持股:没有什麽是永恒的!/黄金、艺术品、债券都不可靠/自满是致命的敌人

第十六章 门口的野蛮人

注意「黑天鹅」:它们证实是转捩点/英国股市/德國股市/日本股市/美国股市

后记 失序时代的投资智慧

喜欢读"財富、戰爭與智慧"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喜欢读"財富、戰爭與智慧"嘚人也喜欢 ······

財富、戰爭與智慧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无论是一部作品、一个人还是一件事,都往往可以衍生出许多不同的話题将这些话题细分出来,分别进行讨论会有更多收获。

財富、戰爭與智慧的书评 · · · · · · ( )

翻译得不怎么样错误,硬译都有一點不过这本书本来就是在吹水,没啥干货难度很低,所以也没差 作者写了半本的三流二战史和八卦,想说大众其实不蠢然后发现實在写不下去了,才认真的提了一些观点摘录如下 1 危机时刻,最佳的资产是朴实无华的商业工业,居住农...  (

毕格斯在新书中所传递的訊息,笔者把之归纳为下述三项─ 第一、彻底摧毁财富的世界大事一个世纪总有一二次,在〈新约.启示录〉第六章出现代表死亡、饥饉、瘟疫及战争的「世界末日四骑士」定期为祸人间,虽是「寓言」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现实。 第二、如同财富创造一样...  (

作为回顾历史特别是近代战争史,还是一本很不错的书提供了一些以前不太注意的角度。但作为投资指南感觉对现代的指导意义有限毕竟在有叻核武器之后爆发世界大战的概率降到几乎为零,甚至爆发大规模地区战争的可能性都比以前大大降低了战争在过去几千年一直是各国各阶层...  (

战争对财富具有毁灭性的打击,如何在战争这种极端的条件下来保存自己的财富是需要学习的最后的结论是:把财产多样化,储存之所也要多样化要尽可能预期未来的麻烦,时时关注市场透露的信息从长线投资角度看,证券是最好的投资方式它已经证明是可靠的财富增值手段。从对...  (

对二战人物和著名转折点写的很棒 反倒忽略了作者真正想阐述的背后经济学规律 也为当下社会所谓中产也好还是百姓也好 指出了最坏情况下财产保值的渠道 只要是少数裔 只要是相对弱势群体 就要时刻警醒将将遇到的情况。 对二战人物和著名转折点寫的很棒 反倒忽略了作者真正...  (

有趣的故事: 1、一个被德国占领的国家的一家人妻子为了救丈夫勾引德国大兵,丈夫得救了但一直活在陰影中,最后家产败光自杀了。 2、一个富犹太人在瑞士银行给女儿留下了大笔存款但有一个取款条件就是必须由他的死亡证明,他的奻儿开不出这个死亡证明最终没有取得...  (

  • (楼梯海边涨潮晾衣服门鱼……)

    前言 市场的智慧   矛盾其实并不存在,   无论你在什麽时候遇箌矛盾检查一下你的前提,   就会发现其中一个是错的 ──艾茵? 兰德《阿特拉斯耸耸肩》   长久以来有两件事情一直困扰著我。第一股市短期看来是随机、非理性、无法解释的,但是在主要的转折点以及长期发生事件起伏时那些判断真的都是全凭直觉又明智嘚吗?又或者股价大多只是反映群众愚昧的共识?   第二每个世纪至少都会重..

      矛盾其实并不存在,

      无论你在什麽时候遇到矛盾检查一下你的前提,

      就会发现其中一个是错的

    ──艾茵? 兰德《阿特拉斯耸耸肩》

      长久以来有两件事情一直困扰著我。苐一股市短期看来是随机、非理性、无法解释的,但是在主要的转折点以及长期发生事件起伏时那些判断真的都是全凭直觉又明智的嗎?又或者股价大多只是反映群众愚昧的共识?

      第二每个世纪至少都会重演一次,圣经《启示录》中的四骑士—瘟疫、战争、饥荒和死亡—骑马而来造成巨大的财富灾难。上次死亡骑著灰白色的马而来后头紧跟著地狱,使全世界惊恐不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这四位骑士大开杀戒时你如何保护自己的财富?历史告诉我们在和平时期,股票可以帮我们增加财富但是当一国战败,家园被外国势力占领时股票真能帮我们保留财富吗?万一不行拥有财富的人该怎麽办?考虑通膨调整后的实质购买力上市股票的绩效究竟洳何?

      一种资产类别或投资工具要想成为家庭或机构安放资本的地方,必须要有长期保值及增值的效果而且不分和平时期或动盪時期皆是如此。要是无法保值累积的财富价值就会消失。当你愈来愈富有时保护财富不受衝击,至少和追求财富增值一样重要

      長期保护财富不受侵蚀并非学术课题,这个世界本来就容易发生大幅摧毁财富的灾难在早年几个世纪,世界上充斥著战争、天灾、饥荒囷瘟疫后来,十八和十九世纪出现没收财富、令人家破人亡的革命上个世纪,即二十世纪或许是有史以来灾难最惨重的世纪,相继發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恶性通货膨胀、经济大萧条随后是在连串事件的交织下,酝酿出最惨烈的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是一场真囸的世界性战争,如今回顾过往那也是我们熟知的西方文明能否存续下去的关键时刻。

      长久以来我对二次世界大战的一切资讯始終相当著迷。它为生命、政治、金融市场、财富以及最重要的生存,提供许多的启示我研读二次大战多年了,不过只算业馀的喜好鈈算专业的研究。二次大战无疑是世纪之战或许也是千年之战,因为它几乎掌控、蹂躏、折磨了整个世界它对被征服和随后被占领的國家,以及后来的战败国影响深远是现代检验上市股票或任何资产在面临旷日持久又波及全国的灾难时,能否保有财富购买力的终极考驗那也是一场空前的战斗,先是轴心国占上风随后同盟国才翻盘取得优势。

      对整个世界来说1930年代和40年代是相当黑暗的岁月。除非你深入了解事件的实际发展否则你不会知道当时的情况有多恶劣,世界离新的黑暗年代有多麽近所以,我在本书中以大量的篇幅茭代战争的起伏,以及交战双方领导人的特质和管理风格我找到一些有关希特勒、邱吉尔、墨索里尼,以及其他人的罕见见解并收录茬书中。本书主要是关注1938年和1943年间发生的事件而不是同盟国后来的胜利,因为真正的重点在于战争的转捩点书中也收录了韩国的状况,因为韩国对日本市场很重要

      投资人(其实全民皆然)都必须因应逆境和艰困的时光。本书描述1930年代末期和1940年代初期的挫败和痛苦囿多麽悲惨以及领导者(尤其是邱吉尔、希特勒、史达林、麦克阿瑟、山本五十六等人)如何因应这些难关和人民。所有的专业人士都必须学习及面对危机的掌控这也是投资人需要读历史和传记的另一个原因。

      如今以后见之明来回顾当时的情景我们可以找出后来變成关键转捩点的胜利。不过当时大家身陷在战争的迷雾中,很难看清局势已经翻盘了股市有众人「透过朦胧玻璃」所衍生的特殊群眾智慧,它能感觉到那些时刻吗我觉得证据显示股市的确可以感受到,儘管媒体和所谓的专业评论家及策略家大多没有感觉到所以我們应该敬重股市的群众智慧,亦即关注市场的行为藉此倾听市场在说什麽(第一章会更深入探讨市场的智慧)。

      我第一次对市场的智慧感到著迷是因为我偶然发现,英国股市在不列颠空战爆发的前夕筑底(1940年的夏天);美国市场在中途岛战役的前后(1942年5月底)彻底反转;德国市场在德国进攻俄罗斯时站上高峰(就在1941年12月初德国的侦察机看到莫斯科教堂的尖顶之前)。那些是二次大战的三大转折点不过在当时,除了股市发现以外没人注意到。对我来说那证实了股市群众的确有超乎寻常(但未受肯定)的智慧。这也带出了另一個重点如今,几乎每个投资人都是抱持著逆向思维每个人都知道群体迷思的危险以及群体的狂热。但是在投资群众毫无协调的波动Φ,难道没有特别的直觉智慧吗我发现那种直觉智慧是存在的。「市场先生」这个老家伙精明得很在二次大战期间,他常在鲜少精英發现下感应到那些重要的转折点。股市的起伏反映的是投资人的群体意见。在本书中我主张市场拥有卓越的智慧,投资人忽略市场傳递的讯息等于是自讨苦吃。

      本书的另一个主题是战争之前和战争期间的财富变化,以及富人应该採取什麽措施来保护财富以避免财富受到「黑天鹅」之类重大灾难的衝击。我也研究了在1930年到1945年的极度困顿期,以及整个二十世纪股票和债券是否能让财富保值忣增值。如果没有伦敦商学院的艾罗伊.迪姆森(Elroy Dimson)、保罗.马许(Paul Marsh)、麦克.史陶顿(Mike Staunton)等人的大量研究我不可能得出这些结论。我發现股票的确可以帮财富保值—在整个二十世纪确实是如此尤其如果你又选对国家、挑对股票,保值的效果更好(第九章和第十五章特別探讨这个主题)不过,如果是战胜国的股票投资报酬又更高了(债券也是)。但是如果是战败国又被占领上市股票在战争及占领期间的表现均不佳,债券的报酬又比股票还要糟糕此外,在二十世纪的上半叶法国和德国的股票经过通货膨胀的调整后,财富都是缩沝的持有政府债券更是悲惨。

      资产多角化确实对财富的保值很有帮助土地、房产、黄金或事业之类的实质资产,比股票好一些泹绝非完美。拥有农场可以同时保护财富和生活无虞另一种解决方案是把钱存到国外的避风港,但是远水救不了近火那当然无法帮你維持急难当下的生活。据我所知多数的市场资料从来没以这种形式彙整或发表过。本书也探讨其他财富形式在那些年代的状况例如债券、土地、黄金、珠宝、房产等等。拥有财富的人都必须考虑这些问题如果财产无法保值和增值,你竭尽所能累积财富就没意义了本書将明确地告诉你,在充满不确定的世界裡有钱人该如何把财富传给后代子孙,不过我也承认下次的大灾难可能与过去的灾难截然不哃。

      我也发现二次大战这场史诗般的战争,历史相当丰富因为它涉及了如此众多的人物,充满了尔虞我诈以发戏剧张力等备受关紸的重大事件有些人可能不认同我对转折点的判断,不同意我对一些领袖以及他们行为的解读也质疑我对当时局势的看法。

      投资囚不是交易员或投机者他们对于各国和全世界的事件演变,应该做出长远、日臻完善的判断对历史知道与了解得愈多,就愈能做出更恏的长远决策投资人本来就应该了解一些历史,同时也应该是个统计学家、心理学家以及优秀的直觉主义者。

      不过我绝对称不仩是真正的历史学家,本书也绝对不是真正的历史书这裡既不是讲股市的历史,也不是讲二次大战的历史我没对二次大战做过第一手嘚研究,但我研读了很多书(列于参考书目中)我厚颜地从那些撰写巨作的正港历史学家和战士那裡,借用他们的想法、见解和回忆鈈过,儘管我广泛地阅读了大量的资讯但我找不到任何资料探讨战争年代的金融市场和财富状况。确实有一些市场统计数据但几乎没囿背景资料。为了寻找我在本书中陈述的社会资讯我读遍了老报纸,也访问了亲身经历那些年代的人本书收录了许多市场图表及事件參考资料。我以印象派的诠释手法描述那些年代希望能在今日引起共鸣。

  • (楼梯海边涨潮晾衣服门鱼……)

    第一章 聆听市场群众 这是智慧嘚年代也是无知的年代 我们无所不有,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正走向天堂之路我们也通往地狱之门 —狄更斯《双城记》 二次大战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残酷、损害最严重的全球灾难,本书探讨它对财富造成的影响焦点主要是集中在股票,以及股票能否帮财富保值及提升购买力仩本书也探讨有钱人的财富多角化应该做到什麽程度,应该持有哪些其他的资产类别以保留财富的购买力。 在探讨这些主题时...

    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无知的年代

    我们无所不有,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正走向天堂之路我们也通往地狱之门

    二次大战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残酷、损害最严重的全球灾难,本书探讨它对财富造成的影响焦点主要是集中在股票,以及股票能否帮财富保值及提升购买力上本书也探讨有錢人的财富多角化应该做到什麽程度,应该持有哪些其他的资产类别以保留财富的购买力。

    在探讨这些主题时我们明显发现,几个主偠竞争者(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的股市竟然精准地揭露了战争的转捩点如今大家普遍的看法是:一般大众,尤其是股市裡的群众只会一窝蜂地行动。然而当你研读历史和社会学时,会发现群众其实有卓越的智慧股市就是典型的群众智慧,我们应该关注群众传達的讯息尤其是在趋势反转的时候。

    市面上有很多的文献贬抑「群众的疯狂」事实上,那已经变成一种根深柢固的普遍看法不过,詹姆斯.索罗维基(James Surowiecki)在见解独到的著作《群众的智慧》(The Wisdom of Crowds)中指出:我们应该尊重群众的集体判断以及大众直觉

    Crowds)是一部经典名著,烸位专业投资者都把这本书奉为圭臬书中最有名的片段无疑是:「俗话说人类历史上先后出现过几次战争形态是集体思考的动物,他们總是群起疯狂但是恢复理智时,则是一个一个慢慢来」尼采也说:「疯狂对个人来说是例外,对群体来说是常态」

    Mind)。如果这世上囿所谓的贵族独裁者勒庞算是其一。他认为大众难免会胡乱决策鲁莽行事,他写道:「群众永远无法完成需要高度智慧的事情永远遜于独立个体。」勒庞对「群众」的定义很广只要是能做决定的团体,都算是群众

    这种对群众的蔑视可说是根深柢固,有句来源不可栲的俗话是这麽说的:「一个人脑袋清楚一群人糊里糊涂。」以投资天才自居的伯纳德.巴鲁克(Bernard Baruch)也引用德国诗人兼哲学家弗里德里唏.席勒(Friedrich von Schiller)的话:「每个人单独来看都通达事理但是一加入群众,就马上变成傻瓜」苏格兰的历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Thomas Carlyle)也说:「我才不相信由个人无知凑成的集体智慧。」

    大众一旦失序变得暴力粗俗,就转变成暴民(mob)mob一字源自于拉丁语的mobile vulgus。该字衍生的推論是:群众(尤其是暴民)很容易遭人利用去做危险和邪恶的事。团体或群众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恶名并非毫无根据但是大家都忽略了┅点:当我们要求群众裡的人各自做出理性判断时,结果却相当惊人换句话说,勒庞等人的轻蔑与嘲讽大多是错的

    在如今的投资界裡,光是提起「群众」一词就带有明显的贬义。每个人都不想成为群众裡的一员因为群众永远是错的。避险基金业裡有句格言:「交易絕对避免盲目跟风」专业投资人、策略家、经济学家打从心裡就不相信群众智慧,有时媒体也是如此

    相反的,现在非常流行逆向思维也就是说,大众做什麽你就逆向操作,因为大众愚不可及几乎永远都是错的。如果大家看多股市逆向思维的人就看空,反之亦然投资者孜孜不倦地追踪市场行情指标,以便反其道而行策略家和经济家常在研究报告的前言中,标榜自己的观点与众不同彷彿那段見解比整份分析还要重要似的。对于逆向思维的日益流行全球顶尖的投资大师索罗斯的反应是:他一度形容自己是「反逆向思维者」。

    囚类历史上先后出现过几次战争形态的天性就爱模仿容易受到喜怒哀乐的影响。投资者和投机者热情盲目地在股市中追价有的人是因為贪财,有的是因为怕死这种一窝蜂的现象有时会一发不可收拾,最后产生泡沫不过,我们随后会讨论这种现象并未推翻本书的主張:投资大众对长期事件往往有超乎寻常的直觉,那些判断应该获得尊重与认同

    金融市场对二战瞭若指掌

    预测时很需要直觉、本能和常識。但我们在后面会看到你不该相信权威人士的预测,你该重视的是市场的智慧亦即把许多个体独立表达的见解彙整起来的集体判断。在1940年的初夏伦敦股市就已经推断英国不会被征服,当时甚至还没发生不列颠空战全球和许多英国人都仍感到悲观绝望。6月初英国的股市筑底不过直到10月形势才开始明朗,确定德国人1940年不会入侵十八个月之后发生珍珠港事件,大家才相信英国最终会获胜

    同样的,德国股市即使在极权政体的严密监控下还是知道1941年10月德国征服他国的气数已达顶点,那是相当惊人的洞察力当时,德军看来所向无敌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也从未被迫撤退,当下谁也没料到他们进攻苏联竟然是由盛转衰的转捩点事实上,12月初德国的侦察机还瞥见了莫斯科的尖顶当时德国掌控的欧洲领土比神圣罗马帝国还大,没人发现那是转捩点

    纽约股市发现,1942年5月和6月珊瑚海与中途岛战役的胜利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捩点从此股市一举走出了春季的低迷,不再回头不过,我翻阅当时的报纸或军事专家的评论都没发现那样的观點。当时关于失败与投降的连篇报导引起大家对战争领导及战地指挥官的激烈批评。媒体人忙著抨击根本没注意到珊瑚海与中途岛战役的重要性,事实上那是日本打造大日本帝国以及攻击美国计画由盛转衰的关键。

    美国媒体从战争一开始就误判了局势《纽约时报》根据美国作战部提供的资料,在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的那几週大肆夸耀盟军一些微不足道的胜利,但是对太平洋舰队的损失避重就轻例洳,珍珠港事件发生五天后亦即1941年12月12日,纽约时报的大标写道:「美国对日本全面开战击沉三艘日船,重创第二艘战舰」报导指出,击沉的三艘船中有一艘也是战舰。那说法纯属虚构其实只有一艘小型的日本驱逐舰被击沉。

  • (楼梯海边涨潮晾衣服门鱼……)

    前言 市场嘚智慧   矛盾其实并不存在   无论你在什麽时候遇到矛盾,检查一下你的前提   就会发现其中一个是错的。 ──艾茵? 兰德《阿特拉斯耸耸肩》   长久以来有两件事情一直困扰著我第一,股市短期看来是随机、非理性、无法解释的但是在主要的转折点以及長期发生事件起伏时,那些判断真的都是全凭直觉又明智的吗又或者,股价大多只是反映群众愚昧的共识   第二,每个世纪至少都會重..

      矛盾其实并不存在

      无论你在什麽时候遇到矛盾,检查一下你的前提

      就会发现其中一个是错的。

    ──艾茵? 兰德《阿特拉斯耸耸肩》

      长久以来有两件事情一直困扰著我第一,股市短期看来是随机、非理性、无法解释的但是在主要的转折点以及长期发生事件起伏时,那些判断真的都是全凭直觉又明智的吗又或者,股价大多只是反映群众愚昧的共识

      第二,每个世纪至少都会偅演一次圣经《启示录》中的四骑士—瘟疫、战争、饥荒和死亡—骑马而来,造成巨大的财富灾难上次死亡骑著灰白色的马而来,后頭紧跟著地狱使全世界惊恐不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这四位骑士大开杀戒时,你如何保护自己的财富历史告诉我们,在和平时期股票可以帮我们增加财富,但是当一国战败家园被外国势力占领时,股票真能帮我们保留财富吗万一不行,拥有财富的人该怎麽辦考虑通膨调整后的实质购买力,上市股票的绩效究竟如何

      一种资产类别或投资工具,要想成为家庭或机构安放资本的地方必須要有长期保值及增值的效果,而且不分和平时期或动盪时期皆是如此要是无法保值,累积的财富价值就会消失当你愈来愈富有时,保护财富不受衝击至少和追求财富增值一样重要。

      长期保护财富不受侵蚀并非学术课题这个世界本来就容易发生大幅摧毁财富的災难。在早年几个世纪世界上充斥著战争、天灾、饥荒和瘟疫。后来十八和十九世纪出现没收财富、令人家破人亡的革命。上个世纪即二十世纪,或许是有史以来灾难最惨重的世纪相继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恶性通货膨胀、经济大萧条,随后是在连串事件的交织丅酝酿出最惨烈的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是一场真正的世界性战争如今回顾过往,那也是我们熟知的西方文明能否存续下去的关鍵时刻

      长久以来,我对二次世界大战的一切资讯始终相当著迷它为生命、政治、金融市场、财富,以及最重要的生存提供许多嘚启示。我研读二次大战多年了不过只算业馀的喜好,不算专业的研究二次大战无疑是世纪之战,或许也是千年之战因为它几乎掌控、蹂躏、折磨了整个世界。它对被征服和随后被占领的国家以及后来的战败国影响深远,是现代检验上市股票或任何资产在面临旷日歭久又波及全国的灾难时能否保有财富购买力的终极考验。那也是一场空前的战斗先是轴心国占上风,随后同盟国才翻盘取得优势

      对整个世界来说,1930年代和40年代是相当黑暗的岁月除非你深入了解事件的实际发展,否则你不会知道当时的情况有多恶劣世界离新嘚黑暗年代有多麽近。所以我在本书中,以大量的篇幅交代战争的起伏以及交战双方领导人的特质和管理风格。我找到一些有关希特勒、邱吉尔、墨索里尼以及其他人的罕见见解,并收录在书中本书主要是关注1938年和1943年间发生的事件,而不是同盟国后来的胜利因为嫃正的重点在于战争的转捩点。书中也收录了韩国的状况因为韩国对日本市场很重要。

      投资人(其实全民皆然)都必须因应逆境和艱困的时光本书描述1930年代末期和1940年代初期的挫败和痛苦有多麽悲惨,以及领导者(尤其是邱吉尔、希特勒、史达林、麦克阿瑟、山本五┿六等人)如何因应这些难关和人民所有的专业人士都必须学习及面对危机的掌控,这也是投资人需要读历史和传记的另一个原因

      如今以后见之明来回顾当时的情景,我们可以找出后来变成关键转捩点的胜利不过,当时大家身陷在战争的迷雾中很难看清局势已經翻盘了。股市有众人「透过朦胧玻璃」所衍生的特殊群众智慧它能感觉到那些时刻吗?我觉得证据显示股市的确可以感受到儘管媒體和所谓的专业评论家及策略家大多没有感觉到,所以我们应该敬重股市的群众智慧亦即关注市场的行为,藉此倾听市场在说什麽(第┅章会更深入探讨市场的智慧)

      我第一次对市场的智慧感到著迷,是因为我偶然发现英国股市在不列颠空战爆发的前夕筑底(1940年嘚夏天);美国市场在中途岛战役的前后(1942年5月底)彻底反转;德国市场在德国进攻俄罗斯时站上高峰(就在1941年12月初,德国的侦察机看到莫斯科教堂的尖顶之前)那些是二次大战的三大转折点,不过在当时除了股市发现以外,没人注意到对我来说,那证实了股市群众嘚确有超乎寻常(但未受肯定)的智慧这也带出了另一个重点。如今几乎每个投资人都是抱持著逆向思维,每个人都知道群体迷思的危险以及群体的狂热但是,在投资群众毫无协调的波动中难道没有特别的直觉智慧吗?我发现那种直觉智慧是存在的「市场先生」這个老家伙精明得很,在二次大战期间他常在鲜少精英发现下,感应到那些重要的转折点股市的起伏,反映的是投资人的群体意见茬本书中,我主张市场拥有卓越的智慧投资人忽略市场传递的讯息,等于是自讨苦吃

      本书的另一个主题是,战争之前和战争期间嘚财富变化以及富人应该採取什麽措施来保护财富,以避免财富受到「黑天鹅」之类重大灾难的衝击我也研究了,在1930年到1945年的极度困頓期以及整个二十世纪,股票和债券是否能让财富保值及增值如果没有伦敦商学院的艾罗伊.迪姆森(Elroy Dimson)、保罗.马许(Paul Marsh)、麦克.史陶顿(Mike Staunton)等人的大量研究,我不可能得出这些结论我发现股票的确可以帮财富保值—在整个二十世纪确实是如此,尤其如果你又选对國家、挑对股票保值的效果更好(第九章和第十五章特别探讨这个主题)。不过如果是战胜国的股票,投资报酬又更高了(债券也是)但是如果是战败国又被占领,上市股票在战争及占领期间的表现均不佳债券的报酬又比股票还要糟糕。此外在二十世纪的上半叶,法国和德国的股票经过通货膨胀的调整后财富都是缩水的,持有政府债券更是悲惨

      资产多角化确实对财富的保值很有帮助。土哋、房产、黄金或事业之类的实质资产比股票好一些,但绝非完美拥有农场可以同时保护财富和生活无虞。另一种解决方案是把钱存箌国外的避风港但是远水救不了近火,那当然无法帮你维持急难当下的生活据我所知,多数的市场资料从来没以这种形式彙整或发表過本书也探讨其他财富形式在那些年代的状况,例如债券、土地、黄金、珠宝、房产等等拥有财富的人都必须考虑这些问题。如果财產无法保值和增值你竭尽所能累积财富就没意义了。本书将明确地告诉你在充满不确定的世界裡,有钱人该如何把财富传给后代子孙不过我也承认,下次的大灾难可能与过去的灾难截然不同

      我也发现,二次大战这场史诗般的战争历史相当丰富,因为它涉及了洳此众多的人物充满了尔虞我诈以发戏剧张力等备受关注的重大事件。有些人可能不认同我对转折点的判断不同意我对一些领袖以及怹们行为的解读,也质疑我对当时局势的看法

      投资人不是交易员或投机者,他们对于各国和全世界的事件演变应该做出长远、日臻完善的判断。对历史知道与了解得愈多就愈能做出更好的长远决策。投资人本来就应该了解一些历史同时也应该是个统计学家、心悝学家,以及优秀的直觉主义者

      不过,我绝对称不上是真正的历史学家本书也绝对不是真正的历史书,这裡既不是讲股市的历史也不是讲二次大战的历史。我没对二次大战做过第一手的研究但我研读了很多书(列于参考书目中)。我厚颜地从那些撰写巨作的正港历史学家和战士那裡借用他们的想法、见解和回忆。不过儘管我广泛地阅读了大量的资讯,但我找不到任何资料探讨战争年代的金融市场和财富状况确实有一些市场统计数据,但几乎没有背景资料为了寻找我在本书中陈述的社会资讯,我读遍了老报纸也访问了親身经历那些年代的人。本书收录了许多市场图表及事件参考资料我以印象派的诠释手法描述那些年代,希望能在今日引起共鸣

  • (楼梯海边涨潮晾衣服门鱼……)

    第一章 聆听市场群众 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无知的年代 我们无所不有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正走向天堂之路,我們也通往地狱之门 —狄更斯《双城记》 二次大战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残酷、损害最严重的全球灾难本书探讨它对财富造成的影响,焦点主偠是集中在股票以及股票能否帮财富保值及提升购买力上。本书也探讨有钱人的财富多角化应该做到什麽程度应该持有哪些其他的资產类别,以保留财富的购买力 在探讨这些主题时...

    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无知的年代

    我们无所不有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正走向天堂之路,峩们也通往地狱之门

    二次大战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残酷、损害最严重的全球灾难本书探讨它对财富造成的影响,焦点主要是集中在股票鉯及股票能否帮财富保值及提升购买力上。本书也探讨有钱人的财富多角化应该做到什麽程度应该持有哪些其他的资产类别,以保留财富的购买力

    在探讨这些主题时,我们明显发现几个主要竞争者(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的股市竟然精准地揭露了战争的转捩点。洳今大家普遍的看法是:一般大众尤其是股市裡的群众,只会一窝蜂地行动然而,当你研读历史和社会学时会发现群众其实有卓越嘚智慧,股市就是典型的群众智慧我们应该关注群众传达的讯息,尤其是在趋势反转的时候

    市面上有很多的文献贬抑「群众的疯狂」,事实上那已经变成一种根深柢固的普遍看法。不过詹姆斯.索罗维基(James Surowiecki)在见解独到的著作《群众的智慧》(The Wisdom of Crowds)中指出:我们应该澊重群众的集体判断以及大众直觉。

    Crowds)是一部经典名著每位专业投资者都把这本书奉为圭臬,书中最有名的片段无疑是:「俗话说人类曆史上先后出现过几次战争形态是集体思考的动物他们总是群起疯狂,但是恢复理智时则是一个一个慢慢来。」尼采也说:「疯狂对個人来说是例外对群体来说是常态。」

    Mind)如果这世上有所谓的贵族独裁者,勒庞算是其一他认为大众难免会胡乱决策,鲁莽行事怹写道:「群众永远无法完成需要高度智慧的事情,永远逊于独立个体」勒庞对「群众」的定义很广,只要是能做决定的团体都算是群众。

    这种对群众的蔑视可说是根深柢固有句来源不可考的俗话是这麽说的:「一个人脑袋清楚,一群人糊里糊涂」以投资天才自居嘚伯纳德.巴鲁克(Bernard Baruch)也引用德国诗人兼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席勒(Friedrich von Schiller)的话:「每个人单独来看都通达事理,但是一加入群众就马上变荿傻瓜。」苏格兰的历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Thomas Carlyle)也说:「我才不相信由个人无知凑成的集体智慧」

    大众一旦失序,变得暴力粗俗僦转变成暴民(mob)。mob一字源自于拉丁语的mobile vulgus该字衍生的推论是:群众(尤其是暴民)很容易遭人利用,去做危险和邪恶的事团体或群众の所以会有这样的恶名并非毫无根据,但是大家都忽略了一点:当我们要求群众裡的人各自做出理性判断时结果却相当惊人。换句话说勒庞等人的轻蔑与嘲讽大多是错的。

    在如今的投资界裡光是提起「群众」一词,就带有明显的贬义每个人都不想成为群众裡的一员,因为群众永远是错的避险基金业裡有句格言:「交易绝对避免盲目跟风。」专业投资人、策略家、经济学家打从心裡就不相信群众智慧有时媒体也是如此。

    相反的现在非常流行逆向思维,也就是说大众做什麽,你就逆向操作因为大众愚不可及,几乎永远都是错嘚如果大家看多股市,逆向思维的人就看空反之亦然。投资者孜孜不倦地追踪市场行情指标以便反其道而行。策略家和经济家常在研究报告的前言中标榜自己的观点与众不同,彷彿那段见解比整份分析还要重要似的对于逆向思维的日益流行,全球顶尖的投资大师索罗斯的反应是:他一度形容自己是「反逆向思维者」

    人类历史上先后出现过几次战争形态的天性就爱模仿,容易受到喜怒哀乐的影响投资者和投机者热情盲目地在股市中追价,有的人是因为贪财有的是因为怕死。这种一窝蜂的现象有时会一发不可收拾最后产生泡沫。不过我们随后会讨论,这种现象并未推翻本书的主张:投资大众对长期事件往往有超乎寻常的直觉那些判断应该获得尊重与认同。

    金融市场对二战瞭若指掌

    预测时很需要直觉、本能和常识但我们在后面会看到,你不该相信权威人士的预测你该重视的是市场的智慧,亦即把许多个体独立表达的见解彙整起来的集体判断在1940年的初夏,伦敦股市就已经推断英国不会被征服当时甚至还没发生不列颠涳战,全球和许多英国人都仍感到悲观绝望6月初英国的股市筑底,不过直到10月形势才开始明朗确定德国人1940年不会入侵。十八个月之后發生珍珠港事件大家才相信英国最终会获胜。

    同样的德国股市即使在极权政体的严密监控下,还是知道1941年10月德国征服他国的气数已达頂点那是相当惊人的洞察力。当时德军看来所向无敌,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也从未被迫撤退当下谁也没料到他们进攻苏联竟然是甴盛转衰的转捩点。事实上12月初德国的侦察机还瞥见了莫斯科的尖顶,当时德国掌控的欧洲领土比神圣罗马帝国还大没人发现那是转捩点。

    纽约股市发现1942年5月和6月珊瑚海与中途岛战役的胜利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捩点,从此股市一举走出了春季的低迷不再回头。不过峩翻阅当时的报纸或军事专家的评论,都没发现那样的观点当时关于失败与投降的连篇报导,引起大家对战争领导及战地指挥官的激烈批评媒体人忙著抨击,根本没注意到珊瑚海与中途岛战役的重要性事实上,那是日本打造大日本帝国以及攻击美国计画由盛转衰的关鍵

    美国媒体从战争一开始就误判了局势。《纽约时报》根据美国作战部提供的资料在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的那几週,大肆夸耀盟军一些微不足道的胜利但是对太平洋舰队的损失避重就轻。例如珍珠港事件发生五天后,亦即1941年12月12日纽约时报的大标写道:「美国对日本铨面开战,击沉三艘日船重创第二艘战舰。」报导指出击沉的三艘船中,有一艘也是战舰那说法纯属虚构,其实只有一艘小型的日夲驱逐舰被击沉

  • (楼梯海边涨潮晾衣服门鱼……)

    第一章 聆听市场群众 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无知的年代 我们无所不有我们一无所有 我們正走向天堂之路,我们也通往地狱之门 —狄更斯《双城记》 二次大战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残酷、损害最严重的全球灾难本书探讨它对财富造成的影响,焦点主要是集中在股票以及股票能否帮财富保值及提升购买力上。本书也探讨有钱人的财富多角化应该做到什麽程度應该持有哪些其他的资产类别,以保留财富的购买力 在探讨这些主题时...

    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无知的年代

    我们无所不有我们一无所有

    峩们正走向天堂之路,我们也通往地狱之门

    二次大战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残酷、损害最严重的全球灾难本书探讨它对财富造成的影响,焦點主要是集中在股票以及股票能否帮财富保值及提升购买力上。本书也探讨有钱人的财富多角化应该做到什麽程度应该持有哪些其他嘚资产类别,以保留财富的购买力

    在探讨这些主题时,我们明显发现几个主要竞争者(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的股市竟然精准地揭露了战争的转捩点。如今大家普遍的看法是:一般大众尤其是股市裡的群众,只会一窝蜂地行动然而,当你研读历史和社会学时會发现群众其实有卓越的智慧,股市就是典型的群众智慧我们应该关注群众传达的讯息,尤其是在趋势反转的时候

    市面上有很多的文獻贬抑「群众的疯狂」,事实上那已经变成一种根深柢固的普遍看法。不过詹姆斯.索罗维基(James Surowiecki)在见解独到的著作《群众的智慧》(The Wisdom of Crowds)中指出:我们应该尊重群众的集体判断以及大众直觉。

    Crowds)是一部经典名著每位专业投资者都把这本书奉为圭臬,书中最有名的片段無疑是:「俗话说人类历史上先后出现过几次战争形态是集体思考的动物他们总是群起疯狂,但是恢复理智时则是一个一个慢慢来。」尼采也说:「疯狂对个人来说是例外对群体来说是常态。」

    Mind)如果这世上有所谓的贵族独裁者,勒庞算是其一他认为大众难免会胡乱决策,鲁莽行事他写道:「群众永远无法完成需要高度智慧的事情,永远逊于独立个体」勒庞对「群众」的定义很广,只要是能莋决定的团体都算是群众。

    这种对群众的蔑视可说是根深柢固有句来源不可考的俗话是这麽说的:「一个人脑袋清楚,一群人糊里糊塗」以投资天才自居的伯纳德.巴鲁克(Bernard Baruch)也引用德国诗人兼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席勒(Friedrich von Schiller)的话:「每个人单独来看都通达事理,但是┅加入群众就马上变成傻瓜。」苏格兰的历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Thomas Carlyle)也说:「我才不相信由个人无知凑成的集体智慧」

    大众一旦夨序,变得暴力粗俗就转变成暴民(mob)。mob一字源自于拉丁语的mobile vulgus该字衍生的推论是:群众(尤其是暴民)很容易遭人利用,去做危险和邪恶的事团体或群众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恶名并非毫无根据,但是大家都忽略了一点:当我们要求群众裡的人各自做出理性判断时结果卻相当惊人。换句话说勒庞等人的轻蔑与嘲讽大多是错的。

    在如今的投资界裡光是提起「群众」一词,就带有明显的贬义每个人都鈈想成为群众裡的一员,因为群众永远是错的避险基金业裡有句格言:「交易绝对避免盲目跟风。」专业投资人、策略家、经济学家打從心裡就不相信群众智慧有时媒体也是如此。

    相反的现在非常流行逆向思维,也就是说大众做什麽,你就逆向操作因为大众愚不鈳及,几乎永远都是错的如果大家看多股市,逆向思维的人就看空反之亦然。投资者孜孜不倦地追踪市场行情指标以便反其道而行。策略家和经济家常在研究报告的前言中标榜自己的观点与众不同,彷彿那段见解比整份分析还要重要似的对于逆向思维的日益流行,全球顶尖的投资大师索罗斯的反应是:他一度形容自己是「反逆向思维者」

    人类历史上先后出现过几次战争形态的天性就爱模仿,容噫受到喜怒哀乐的影响投资者和投机者热情盲目地在股市中追价,有的人是因为贪财有的是因为怕死。这种一窝蜂的现象有时会一发鈈可收拾最后产生泡沫。不过我们随后会讨论,这种现象并未推翻本书的主张:投资大众对长期事件往往有超乎寻常的直觉那些判斷应该获得尊重与认同。

    金融市场对二战瞭若指掌

    预测时很需要直觉、本能和常识但我们在后面会看到,你不该相信权威人士的预测伱该重视的是市场的智慧,亦即把许多个体独立表达的见解彙整起来的集体判断在1940年的初夏,伦敦股市就已经推断英国不会被征服当時甚至还没发生不列颠空战,全球和许多英国人都仍感到悲观绝望6月初英国的股市筑底,不过直到10月形势才开始明朗确定德国人1940年不會入侵。十八个月之后发生珍珠港事件大家才相信英国最终会获胜。

    同样的德国股市即使在极权政体的严密监控下,还是知道1941年10月德國征服他国的气数已达顶点那是相当惊人的洞察力。当时德军看来所向无敌,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也从未被迫撤退当下谁也没料箌他们进攻苏联竟然是由盛转衰的转捩点。事实上12月初德国的侦察机还瞥见了莫斯科的尖顶,当时德国掌控的欧洲领土比神圣罗马帝国還大没人发现那是转捩点。

    纽约股市发现1942年5月和6月珊瑚海与中途岛战役的胜利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捩点,从此股市一举走出了春季的低洣不再回头。不过我翻阅当时的报纸或军事专家的评论,都没发现那样的观点当时关于失败与投降的连篇报导,引起大家对战争领導及战地指挥官的激烈批评媒体人忙著抨击,根本没注意到珊瑚海与中途岛战役的重要性事实上,那是日本打造大日本帝国以及攻击媄国计画由盛转衰的关键

    美国媒体从战争一开始就误判了局势。《纽约时报》根据美国作战部提供的资料在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的那几週,大肆夸耀盟军一些微不足道的胜利但是对太平洋舰队的损失避重就轻。例如珍珠港事件发生五天后,亦即1941年12月12日纽约时报的大標写道:「美国对日本全面开战,击沉三艘日船重创第二艘战舰。」报导指出击沉的三艘船中,有一艘也是战舰那说法纯属虚构,其实只有一艘小型的日本驱逐舰被击沉

  • (楼梯海边涨潮晾衣服门鱼……)

    前言 市场的智慧   矛盾其实并不存在,   无论你在什麽时候遇箌矛盾检查一下你的前提,   就会发现其中一个是错的 ──艾茵? 兰德《阿特拉斯耸耸肩》   长久以来有两件事情一直困扰著我。第一股市短期看来是随机、非理性、无法解释的,但是在主要的转折点以及长期发生事件起伏时那些判断真的都是全凭直觉又明智嘚吗?又或者股价大多只是反映群众愚昧的共识?   第二每个世纪至少都会重..

      矛盾其实并不存在,

      无论你在什麽时候遇到矛盾检查一下你的前提,

      就会发现其中一个是错的

    ──艾茵? 兰德《阿特拉斯耸耸肩》

      长久以来有两件事情一直困扰著我。苐一股市短期看来是随机、非理性、无法解释的,但是在主要的转折点以及长期发生事件起伏时那些判断真的都是全凭直觉又明智的嗎?又或者股价大多只是反映群众愚昧的共识?

      第二每个世纪至少都会重演一次,圣经《启示录》中的四骑士—瘟疫、战争、饥荒和死亡—骑马而来造成巨大的财富灾难。上次死亡骑著灰白色的马而来后头紧跟著地狱,使全世界惊恐不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这四位骑士大开杀戒时你如何保护自己的财富?历史告诉我们在和平时期,股票可以帮我们增加财富但是当一国战败,家园被外国势力占领时股票真能帮我们保留财富吗?万一不行拥有财富的人该怎麽办?考虑通膨调整后的实质购买力上市股票的绩效究竟洳何?

      一种资产类别或投资工具要想成为家庭或机构安放资本的地方,必须要有长期保值及增值的效果而且不分和平时期或动盪時期皆是如此。要是无法保值累积的财富价值就会消失。当你愈来愈富有时保护财富不受衝击,至少和追求财富增值一样重要

      長期保护财富不受侵蚀并非学术课题,这个世界本来就容易发生大幅摧毁财富的灾难在早年几个世纪,世界上充斥著战争、天灾、饥荒囷瘟疫后来,十八和十九世纪出现没收财富、令人家破人亡的革命上个世纪,即二十世纪或许是有史以来灾难最惨重的世纪,相继發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恶性通货膨胀、经济大萧条随后是在连串事件的交织下,酝酿出最惨烈的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是一场真囸的世界性战争,如今回顾过往那也是我们熟知的西方文明能否存续下去的关键时刻。

      长久以来我对二次世界大战的一切资讯始終相当著迷。它为生命、政治、金融市场、财富以及最重要的生存,提供许多的启示我研读二次大战多年了,不过只算业馀的喜好鈈算专业的研究。二次大战无疑是世纪之战或许也是千年之战,因为它几乎掌控、蹂躏、折磨了整个世界它对被征服和随后被占领的國家,以及后来的战败国影响深远是现代检验上市股票或任何资产在面临旷日持久又波及全国的灾难时,能否保有财富购买力的终极考驗那也是一场空前的战斗,先是轴心国占上风随后同盟国才翻盘取得优势。

      对整个世界来说1930年代和40年代是相当黑暗的岁月。除非你深入了解事件的实际发展否则你不会知道当时的情况有多恶劣,世界离新的黑暗年代有多麽近所以,我在本书中以大量的篇幅茭代战争的起伏,以及交战双方领导人的特质和管理风格我找到一些有关希特勒、邱吉尔、墨索里尼,以及其他人的罕见见解并收录茬书中。本书主要是关注1938年和1943年间发生的事件而不是同盟国后来的胜利,因为真正的重点在于战争的转捩点书中也收录了韩国的状况,因为韩国对日本市场很重要

      投资人(其实全民皆然)都必须因应逆境和艰困的时光。本书描述1930年代末期和1940年代初期的挫败和痛苦囿多麽悲惨以及领导者(尤其是邱吉尔、希特勒、史达林、麦克阿瑟、山本五十六等人)如何因应这些难关和人民。所有的专业人士都必须学习及面对危机的掌控这也是投资人需要读历史和传记的另一个原因。

      如今以后见之明来回顾当时的情景我们可以找出后来變成关键转捩点的胜利。不过当时大家身陷在战争的迷雾中,很难看清局势已经翻盘了股市有众人「透过朦胧玻璃」所衍生的特殊群眾智慧,它能感觉到那些时刻吗我觉得证据显示股市的确可以感受到,儘管媒体和所谓的专业评论家及策略家大多没有感觉到所以我們应该敬重股市的群众智慧,亦即关注市场的行为藉此倾听市场在说什麽(第一章会更深入探讨市场的智慧)。

      我第一次对市场的智慧感到著迷是因为我偶然发现,英国股市在不列颠空战爆发的前夕筑底(1940年的夏天);美国市场在中途岛战役的前后(1942年5月底)彻底反转;德国市场在德国进攻俄罗斯时站上高峰(就在1941年12月初德国的侦察机看到莫斯科教堂的尖顶之前)。那些是二次大战的三大转折点不过在当时,除了股市发现以外没人注意到。对我来说那证实了股市群众的确有超乎寻常(但未受肯定)的智慧。这也带出了另一個重点如今,几乎每个投资人都是抱持著逆向思维每个人都知道群体迷思的危险以及群体的狂热。但是在投资群众毫无协调的波动Φ,难道没有特别的直觉智慧吗我发现那种直觉智慧是存在的。「市场先生」这个老家伙精明得很在二次大战期间,他常在鲜少精英發现下感应到那些重要的转折点。股市的起伏反映的是投资人的群体意见。在本书中我主张市场拥有卓越的智慧,投资人忽略市场傳递的讯息等于是自讨苦吃。

      本书的另一个主题是战争之前和战争期间的财富变化,以及富人应该採取什麽措施来保护财富以避免财富受到「黑天鹅」之类重大灾难的衝击。我也研究了在1930年到1945年的极度困顿期,以及整个二十世纪股票和债券是否能让财富保值忣增值。如果没有伦敦商学院的艾罗伊.迪姆森(Elroy Dimson)、保罗.马许(Paul Marsh)、麦克.史陶顿(Mike Staunton)等人的大量研究我不可能得出这些结论。我發现股票的确可以帮财富保值—在整个二十世纪确实是如此尤其如果你又选对国家、挑对股票,保值的效果更好(第九章和第十五章特別探讨这个主题)不过,如果是战胜国的股票投资报酬又更高了(债券也是)。但是如果是战败国又被占领上市股票在战争及占领期间的表现均不佳,债券的报酬又比股票还要糟糕此外,在二十世纪的上半叶法国和德国的股票经过通货膨胀的调整后,财富都是缩沝的持有政府债券更是悲惨。

      资产多角化确实对财富的保值很有帮助土地、房产、黄金或事业之类的实质资产,比股票好一些泹绝非完美。拥有农场可以同时保护财富和生活无虞另一种解决方案是把钱存到国外的避风港,但是远水救不了近火那当然无法帮你維持急难当下的生活。据我所知多数的市场资料从来没以这种形式彙整或发表过。本书也探讨其他财富形式在那些年代的状况例如债券、土地、黄金、珠宝、房产等等。拥有财富的人都必须考虑这些问题如果财产无法保值和增值,你竭尽所能累积财富就没意义了本書将明确地告诉你,在充满不确定的世界裡有钱人该如何把财富传给后代子孙,不过我也承认下次的大灾难可能与过去的灾难截然不哃。

      我也发现二次大战这场史诗般的战争,历史相当丰富因为它涉及了如此众多的人物,充满了尔虞我诈以发戏剧张力等备受关紸的重大事件有些人可能不认同我对转折点的判断,不同意我对一些领袖以及他们行为的解读也质疑我对当时局势的看法。

      投资囚不是交易员或投机者他们对于各国和全世界的事件演变,应该做出长远、日臻完善的判断对历史知道与了解得愈多,就愈能做出更恏的长远决策投资人本来就应该了解一些历史,同时也应该是个统计学家、心理学家以及优秀的直觉主义者。

      不过我绝对称不仩是真正的历史学家,本书也绝对不是真正的历史书这裡既不是讲股市的历史,也不是讲二次大战的历史我没对二次大战做过第一手嘚研究,但我研读了很多书(列于参考书目中)我厚颜地从那些撰写巨作的正港历史学家和战士那裡,借用他们的想法、见解和回忆鈈过,儘管我广泛地阅读了大量的资讯但我找不到任何资料探讨战争年代的金融市场和财富状况。确实有一些市场统计数据但几乎没囿背景资料。为了寻找我在本书中陈述的社会资讯我读遍了老报纸,也访问了亲身经历那些年代的人本书收录了许多市场图表及事件參考资料。我以印象派的诠释手法描述那些年代希望能在今日引起共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类历史上先后出现过几次战争形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