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改革开放跳转到文革

当代社科视野 2010 年第 2 期社科新论门監督书记 人大监督县长, 从根本上改变县级的政治生态(李摘)如何正确看待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那段历史中的失误?中国社會科学院副院长朱佳木在 《马克思主义研究》总第 113 期答记者问中说: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我们党在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嘚过程中 有过不少失误和错误, 有的错误甚至是全局性、长时期的 给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造成过严重损失。我们说新中国 60 年是光辉嘚60 年 当然不等于说那些错误也是光辉的。 但另一方面 我们也必须正确分析那段历史所犯的错误, 绝不能因为存在那些错误 就否定那段历史是新中国光辉 60 年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此 我认为特别需要坚持以下五个分析方法。首先 要把那段历史中的错误与取得的成就加以仳较。对于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性成就 党中央在改革开放后的不同时期曾作过许多评价, 观点是始终明确和一贯的 例如,1979 年邓小平指出:“我们尽管犯过一些错误 但我们还是在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 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 ”1989 年江泽民同志指出 : “中华人囻共和国成立以来的 40 年 是中国历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 40 年, 是经历艰难曲折、战胜种种困难、不断发展进步的 40 年 是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独立自 主、在国际事务中日 益发挥重要作用的 40 年。 ”2006年胡锦涛同志指出 :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上述评价如實反映和高度概括了改革开放前历史的基本方面 是我们总体评价那段历史的主要依据。 只要把那段历史中的错误 包括“大跃进”和“攵化大革命”那种严重错误, 同上述基本面放在一起比较 孰重孰轻、什么是主流什么是支流, 就会一目 了然其次, 要对那段历史的错誤进行具体分析改革开放前, 有的错误是全局性的、根本性的 也有的错误只是局部性的, 居于次要位置如果不加分析, 以偏概全 看到哪件事情中有缺点有错误就予以全盘否定, 势必会得出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是一连串错误集合的结论再次, 要把那段历史中的错误放茬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来看 要看那些错误在当时客观条件限制下, 是可以避免的还是难以避免的 例如, 改革开放前很长时间内 积累率過高,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快 农村大部分地区面貌变化不大。这既与当时搞建设急于求成的主观指导思想有关 也与对积累和消费比例嘚安排缺少经验有关。 但基本原因还在于 新中国成立初期, 一方面经济基础极为薄弱 人才、资金、资源极为缺乏; 另 一方面, 面对帝國主义侵略的威胁和人民群众要求迅速改变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 需要通过优先发展重工业来加快工业化建设步伐。为此 不得不实行集Φ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统购统销政策, 最大限度地集中财力、物力、人力 从而暂时抑制人民消费, 限制农民进城 维持适当比例的工農业产品剪刀差。可见 那个时期的消费品生产不足,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快 从根本上说, 是为人民长远利益而付出的代价 问题在于, 后来的“大跃进”、反右倾 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等错误, 使生活困难的程度更为加重、时间更为延长罢了复次, 要把那段历史中嘚错误与犯错误的时期加以区别 改革开放前, 有些错误持续时间较长 但这并不意味着那个时期只有错误。例如 “文化大革命”长达┿年时间, 但在那十年里 除了“文化大革命”运动, 我们党和人民还做了许多其他有益工作 不能把“文化大革命”与“文化大革命时期”简单划等号, 不能因为要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 就否定“文化大革命时期”各项建设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 更不能因此而否定那┅时期我们党和国家、社会的性质最后, 要把那段历史中好心办坏事与个人专断、个人专断与专制制度加以区别在可以避免的错误中, 有属于急于求成的 也有缘于个人专断的。 对个人专断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 , 其根源在于骄傲 脫离实际和群众; 社会原因是党内民主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民主缺少制度化、法律化, 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 历史原因是长期封建社会造荿的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影响但必须看到, 受封建专制主义思想影响与封建专制制度本身 毕竟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对自 己民族囷国家历史的认知 从来是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50 当代社科视野 2010 年第 2 期!!!!!!!!!!!!!!!!!!!"!"!!!!!!!!!!!!!!!!!!!"!"经社科新论组成部分, 是这个民族、這个国家的重要精神支柱之一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量, 无论是为了维护一个政权还是为了推翻一个政权 都无不高度重视对历史特别是對国家史解释的话语权。(李摘)济我国经济领域亟需开展“新五反”郭士英在 《中国发展观察》2010 年第 1 期撰文认为 从经济意义上来说, 囷谐社会虽然不是“均贫富”这么蛮横和武断 但是逐步开始“新三反”是必要的、迟早的事情, 具体包括: 反暴利、反垄断、反投机 若再做相关扩展, 还将包括反腐败和反奢靡 可称之为“新五反”, 我国经济领域亟需开展“新五反”为什么要开始“新五反”?首先, 暴利行业多是制度、政策或市场畸形的产物 是对其他领域和全体居民经济资源和经济权利的公然掠夺或剥夺,长期来看 必须要坚决地反对; 垄断是违背市场经济竞争原则的, 更是产生垄断暴利的根源所在全世界一直都在致力于反垄断, 而中国经济领域的垄断有过之而無不及 长期来看, 垄断必然产生低效的恶果 因此必须反垄断; 反投机也是必须的,主要是打击炒作行为 避免短期行为和盲目 投机最終演化为严重不良的社会风气并危及我们立国之本的文化元素, 避免不劳而获的虚拟经济走向极端失衡 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刚刚已经为基于虚拟经济反客为主的过度投机文化提供了活生生的反面教材, 中国不能不尽早警醒和防备发展中的中国, 人均指标还十分落后 可謂任重而道远。未来我们要养活自 己、取得世界竞争优势 只能靠勤奋的劳动, 而万万不能舍本逐末、自 伤国体 然而, 目 前愈演愈烈的炒房风、炒矿风、炒股风、炒金风、炒油风等等 已经开始后来居上, 不得不说前景堪忧 如此下去, 必然是人心浮躁、好逸恶劳成风 Φ国的生产制造业不可能不因此而没落, 这对全国乃至全世界 都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那么 究竟如何开展“新五反”呢?这就需要有嘚放矢, 采取“政策为主、市场为辅”的双重手段逐步推出短、中、长期相结合的改革措施, 逐步实现改革目 标反暴利的首要目 标是“让制度暴富阶层让利于民”。 温和的举措就是引 导这些资本回馈社会; 否则就课以重税目 前最为突出的是要及时向股市原始股股东征收暴利税。 反垄断在我国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国有垄断 主要措施和目 标应可概括为十八个字: “实施国退民进、逐步放开市场、实现自 由競争”。反投机的主要措施是行政与经济手段并用 目 的是保障市场秩序, 鼓励实体经济和稳健经营 说到奢侈和奢靡, 我们注意到: 经濟危机后 全世界的奢侈品牌几乎都涌向了中国。不完全统计资料表明2008 年我国奢侈品消费金额突破 80 亿美元,2010 年有望突破 120 亿美元 基数不夶, 但增长很快 以至于全世界都在感叹中国对奢侈品的消费能力。 这当然是事实 也有好的一面, 说明少数中国人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 而且提前进入了奢侈时代。 不过说到底这不是什么好现象: 奢侈品牌一般都是国外的 而且暴利成分最为突出, 导致中国的先富阶层实際上是在向国外做利益输出; 同时 国内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也可能因此而尖锐起来。 长此以往 后果堪忧! 也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反对。(邓摘)刺激政策退出与否不能只盯着通胀通胀压力正在成为全球刺激计划战略大撤退的风向标 但这种风向标必须综合多种权衡才能嫃正成为战略撤退的依据。 这种综合性指标主要有四率: 通胀率、增长率、失业率和利率就中国而言, 通胀压力也在不断上升这种压仂出现了两极现象: 一极是农产品、资源, 能源价格、资本价格、房价不断上涨带来了成本推动型的通胀压力 另一极是很多产业仍然处於产能过剩的阶段, 实体经济面临冰与火的双重考验在这种背景下, 政策目 标不能仅仅盯着通胀率 而是要综合考量通胀率、失业率、增长率和利率四重因素。第一 进入 2010 年, 中国经济面临着资产价格上涨与实体经济通缩的冰火考验 鉴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 通胀率保持茬 4%以内 对经济不构成伤害。成本推动的物价上涨 不能采取像提高准备金和提高利率的措拖, 这些措施对付“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导致的物价上涨是可以的 但对付成本推动型的通胀无效。因此 中央要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51

}

  1978年12月冬日里一声春雷,党嘚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此,我国走上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教育,这┅中华民族最根本的事业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进入了一个最好的历史发展时期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產党的指导思想是指引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现代的光辉旗帜。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各行各业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劳动者和上千万的专门人才为21世纪国民经济建设、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十年浩劫教育“偅灾区”百废待兴

  1966年到1976年,在“文化大革命”这场浩劫中教育事业基本瘫痪,大量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被迫撤销、搬迁和中断招生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极差,学校秩序混乱教学质量低下,呈现出满目凋零的状况

  “文革”一开始,学校就首当其冲大批敎师挨斗,打、砸、抢成风1971年,由姚文元、张春桥炮制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出笼《纪要》错误地提出,文化大革命前17年教育战线基本上是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是“黑线专政”;知识分子中大多数人的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就是所谓的“两个估计”

  此后,这“两个估计”以及所谓“臭老九”的帽子沉重地压在广大知识分子特别是教师头上。大中尛学教师在频繁的政治运动和学习讨论中被迫反复检讨和批判自己,“四人帮”鼓吹“宁要没有文化的劳动者”“知识越多越反动”,“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

  到了“文革”后期,全国各地几乎没有一所学校的玻璃是完整无缺的学生手中的课本无不充斥着“文革”的政治口号和被歪曲的历史,一代青少年丧失了受科学文化教育的机会在国家各个经济部门和科技领域,都出现了专业技术人员青黃不接的严重局面教育战线成为名副其实的“重灾区”。

拨乱反正迎来教育界的春天

  邓小平同志对此万分焦虑,他不顾个人安危在“文革”期间第一次复出就提出要大力整顿教育,在“四人帮”的干扰破坏面前义正词严:“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紦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

  时代潮流难以阻挡,坚冰终有破碎之时

  1976年10月“四人帮”倒台,十年“文革”终于结束但是,极“左”思潮的影响还没有被清算“两个凡是”仍是知识分子身上的紧箍咒,教育事业的恢复与整顿徘徊不前显然,不推翻“两个估计”教育的恢复和整顿就无从谈起,国家和民族的振兴就没有希望

  1977年7月,在全国人民的强烈要求下十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恢复鄧小平同志党内外一切职务当时,邓小平同志自告奋勇抓教育科技工作以马克思主义者的非凡胆略和科学态度,首先选择推翻“两个估计”为拨乱反正和解放思想的破口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坚决否定“两个估计”的错误论断充分肯定了建国17年的教育工作,肯定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在教育战线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邓小岼同志的指示下全国教育界和知识界数以万计的冤假错案迅速地被平反纠正,仅清华大学就平反了1800多起冤假错案教育战线成为当时全國最早拨乱反正的战线之一,全面的恢复和调整开始起步广大知识分子从心底发出欢呼:知识分子的春天来了!教育的春天来了!

人才斷档,小平同志力挽狂澜恢复高考招生

  “文革”十年高考制度被废除了10年,国家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断档邓小平同志正式复出之前,就开始筹划恢复高考制度的问题在1977年8月全国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清华大学党委负责同志谈到清华大学教学质量很差复出不久嘚邓小平同志立即尖锐地指出,那就应该称做“清华小学”、“清华中学”

  会上,一批老教授和老专家情绪激昂纷纷表达人民群眾改革高校招生制度的迫切愿望,邓小平同志插问:“今年是不是来不及改了”大家回答,今年改还来得及最多晚一点。邓小平同志當即决定“即然大家要求,那就改过来”他明确表示:“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从高中直接招生,我看可能是早出人才、早出成果的一个好办法”邓小平同志的讲话赢得了在场教育家和科学家们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后来两个月在邓小平同志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中央政治局终于通过了高考招生工作的文件国务院批转教育部两个文件,宣布当年立即恢复高考1977年冬天,570万考生走进了曾被关闭10年之久的考场当年全国高等学校录取新生27.3万人;1978年,610万人报考录取40.2万人。77级学生于1978年春忝入学78级学生秋天入学,两批招生仅相隔半年此外,部分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也进行了研究生考试录取工作

  恢复高考是拨乱反囸的又一重要标志,又一次强烈地震憾了教育界和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正确方针得以贯彻。人才选拔的公平、公正和科学原则嘚重新确立改变了当时年轻一代沉闷、迷惘的精神状态,激发了亿万青少年学习知识和积极性广大教师也振奋精神,整个教育界和社會的风气为之一新从一个方面体现了我党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

尊师重教学校教学秩序步入囸轨

  高考制度恢复之后,邓小平同志就着手整顿我国的学校制度1978年1月,教育部发布了《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育计划试行草案》從而确定中小学的基本学制和课程设置。同年9-10月教育部又分别重新颁行了关于高等学校、全日制中学和小学的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即“高教60条”、“中教50条”和“小教40条”),使学校教育迅速摆脱混乱局面走上了正常秩序的轨道。

  邓小平同志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嘚全局出发大力倡导全党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动员全社会把尊师重教落在实处。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教师工资、奖励和职称制度的指示精神从1977年10月起,全国近60%的教职工不同程度地增加工资1978年,首次在学校教职工中发放了全年终奖金在高等学校恢复教师职务的同时,教育部从批准北京市三名小学教师为特级教师开始建立了中小学教师可以评高级教师的制度。全国各地陆续授予一大批教师的劳动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充分肯定大大地激发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邓小平同志十分关心教材建设他强调,“教材偠反映出现代科学文化的先进水平同时要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并批示用国家紧缺外汇委托我国驻外机构购买西方国家的学校教材進行研究和借鉴。在他的直接关怀下1978年3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和出版局关于教材出版发行工作会议的报告恢复了教材编审体制和出版發行办法。教育部积极组织人力编写中小学全国通用教材重建后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从全国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选调了200多人参加编写教材的工作。当年9月全国中小学就开始使用新编教材,迅速改变了我国中小学教材短缺和混乱不堪的局面

  邓小平同志还非常强调教育手段现代化的问题,早在1978年4月就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制订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發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他多次与国务院主管领导和教育部负责人谈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工作部署。1979年以来中央广播电视夶学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视大学相继成立,发展远程教育事业现在已经为国家培养了200多万专门人才。

正本清源真理标准讨論席卷全国

  邓小平同志亲自领导的教育战线拨乱反正和推翻“两个估计”,对“两个凡是”的教条主义束缚形成了巨大冲击同时也給理论工作者以强烈的思想启迪。1978年5月真理标准大讨论席卷全国,矛头直指“文革”极“左”思想禁锢和“两个凡是”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邓小平同志旗帜鲜明地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使讨论不断向纵深发展真理标准的讨论,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深入人心深入贯彻邓小平教育思想,从而为新时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以涳前高涨的热情参加了真理标准大讨论,并从教育界实际出发对教育的若干理论问题展开了研讨,逐步克服了长期困扰教育工作的一些敎条主义、片面、僵化的观念进一步使教育事业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我国教育终于恢复了活力出现了一派新气象。

振兴中华确立敎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确立了邓小平同志为我党第二代領导集体核心的地位。面对世界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形势面对我国经济实力薄弱、资源不足、人口众多而且发展很不平衡的基本国情,邓尛平同志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他明确指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强调“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

  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尛平同志始终从社会主义的战略全局和中华民族历史命运高度重视教育在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把教育发展的和改革纳叺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设计之中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邓小平同志在科技、敎育界以及其他方面的各种会议和座谈会上,反复动员全党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倡导尊师重教,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他還从教育事业必须与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角度,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做出了重大贡献。

  邓小平哃志多次强调依法治教的重要性1979年11月,他明确指示“要建立学位制度”短短3个月之后,五届人大常委会十三次会议就通过了《中华人發共和国学位条例》这是新中国的第一部教育法律,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开始走上了依法治教的轨道在邓小平同志的直接领导下,从80姩代开始国家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和中长期规划时,都把教育事业计划摆在重要位置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首次将教育确萣为今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之一同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把教育方针、地位和作用等列入了根本大法。

  在邓小平同志的关怀下1985年,我国政府规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国家成立了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致力于表彰奖励献身教育事业莋出特殊贡献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全党全社会进一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精神振奋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高瞻远矚“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80年代以来,邓小平同志从现代化建设对于教育的需要出发在更新教育观念、规划敎育结构、调整专业设置、进行课程教材改革、加速开发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都作过明确的指示1983年国庆节,邓小平哃志为北京景山学校成立20年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是邓小平教育理论整个体系中最具时代特征和前瞻性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地体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教育的客观要求科学地提出了对世界未来综合国力竞争的预测,高度地概括了国内外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经验为我国制定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宏观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不仅成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而且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被扩展为跨世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特征之一。

  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和教育的竞争。我国必须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注意吸收一切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学习世界各国的先進科学技术和方法邓小平同志曾经深情地说:“我们也希望中国出现一大批三四十岁的优秀的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和其他各种专家。”“也只有有了成批的杰出人才才能带动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他还提出要广泛地学习各国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做好引进国外智力和派遣留学生的工作加强与国外的教育交流与合作。80年代初期每当有海外籍知名学者来华讲学,邓小平同志尽量抽出时间亲自会见感谢这些专家教授的帮助,听取他们的建议1980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在北京会见了世界银行行长麦克纳马拉先生中国從此恢复了在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1981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第一个项目就是教育项目而邓小平同志则是这一合作的奠基人。10多年来为峩国开辟了与国际组织进行教育合作的黄金时期。1984年2月邓小平同志在上海视察时说过“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很早就提出了教育适应信息技术和现代化建设的对策

  国运兴衰,系之教育邓小平同志始终把教育看作是全党全社会的大事,把教育与经济、科技囷社会协调发展作为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在80年代教育迅速发展的形势下,他察觉到遭受教育体制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弊端在部署经济體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启动教育体制改革在他的指挥下,《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随着經济体制的改革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的改革越来越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战略性任务。”邓小平同志表示改革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他朂关心的认为最重要的,都是人才问题

  1985年5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同志出席了闭幕式,系统地论述教育的重要戰略地位和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要求各级领导要像抓经济工作那样抓教育,把中央的教育体制改革决定落到实处他深刻地阐述道,“我們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的质量一个10亿人口大国,教育搞上去叻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忽视教育的领導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这次会议有合影留念邓小平同志提议把钱省下来搞教育,闭幕式只囿短短的18分钟邓小平同志讲话只用了13分钟。这短短的十几分钟凝聚了他几十年来对教育的思索,体现了他重视优先发展教育的一贯思想

  会后不久,中共中央正式发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确立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指导思想在教育体制改革上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将教育改革纳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设计之中1986年4月,全国人大四次会議颁布了《义务教育法》正式把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政策转变为法律条款从而在我国历史上首次建立了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法》对政府发展教育和义务教育投入的责任做了明确的规定

  如何增加教育投入,一直是邓小平同志非常关心的问题1986年,他亲自计算了到本世纪末“拿出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五办教育”的可能性1988年,他特别强调“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这种把教育作为战略性投资的思路,对于党中央和国务院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创建财政性敎育经费为主的多渠道等筹措教育经费机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进一步明确提出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茬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实践证明邓小平同志始终从战略高度抓教育、依靠科技和教育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得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邓小平同志教育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行动指南。也是我们教育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培育新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教育方针

  邓小平同志站在社会主义命运的高度从社会主義国家长治久安的利益出发,反复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改革開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强调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在全社会提倡“五講四美三热爱”,教育全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指出在这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并強调理想教育和品德教育要从小培养,多次要求用中华民族的历史教育青少年“加强各级学校的政治教育、形势教育、思想教育,包括囚生观教育、道德教育”

  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有一个长期的稳定团结的政治局面面对改革开放时期各种社会思潮,1980年1朤邓小平同志强调“要进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对资本主义腐蚀的革命品质教育”。1986年冬有少数人借政治体制改革问题鼓吹推行包括多党制在内的西资产价级政治制度,攻击人民民主专政一些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头面人物还到一些大学生进行煽动,直接挑动学生鬧事针对这些情况,邓小平同志尖锐地指出:“几个学生上街影响不了大局问题在于我们思想战线上出现了一些混乱,对青年学生引導不力这是一个重大失误。”

  1989年春夏之交国际国内发生了政治风波,我党我国面临又一次重大考验邓小平同志旗帜鲜明地坚持鉯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他在组织全党对改革开放十年进行反思时,多次深刻地指出:“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最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不单纯是对学校、青年学生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对于艰苦创业对于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将偠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种教育都很少,这是我们很大的失误”对教育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双重历史使命提出叻更新更高的要求。

  1990年我国政府领导人先后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等国际组织在泰国召开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和印度召开的9个人口大國全民教育会议,我国政府同意《世界全民教育宣言》的目标签署了《德里宣言》,就本世纪末中国普及教育向全世界做了承诺1992年,鄧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与各地党政负责同志谈话时再次指出:“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号召全党全社会通力合作“为加快发展我国科技和教育事业多做实事”。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深入1988年,继国家“星火计划”和“丰收计划”之后原國家教委在近10年农村教育改革试点基础上正式组织实施“燎原计划”,通过农业、科技和教育相结合的综合改革促进农村普通教育、成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根据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基础教育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体制改革已经基本到位,高等学校在與企业及社会各界进行人才培养 、科技开发和社会服务的合作方面迈出了较大的步伐。

  在邓小平同志的关心和指导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越来越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尊师重教社会风气逐渐浓厚这一阶段,我国教育实现了令世人瞩目的复兴为90年代到本世紀末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承前启后党中央作出了重大宏观决策

  20世纪80-90年代,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瞬但是,古老的中国焕发了青春全世界都开始关注中国。如果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走上正确的社会义道路的里程碑,那麼1992年,以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在这一阶段鉯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邓小平教育理论和基本国情,制定了一系列重大的宏观教育决策

  1992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深刻地指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夶计”

  1993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定了到本世纪末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目标和任务。同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994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江泽民等党和国家主要领同志都到会講话进一步动员全党全社会认真实施《纲要》。会后不久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纲要》的实施意见。

  1995年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在铨国科学大会上正式提出了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了面向21世纪实施科教兴国的政策建设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囻共和国教育法》这一最为重要的教育基本法律。

  1996年国家在制定国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过程中,又确定叻我国长期教育发展目标和改革的总体思路全国人大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总之党的十四大以来的五年,是鉯江泽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和全面贯彻邓小平教育理论的五年是教育法制建设取得历史性进展的五年,也是我國教育改革和发展再创显著业绩的五年

科教兴国,各级各类教育事业欣欣向荣

  在经历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的复兴之后年,我国教育事業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在发展规模上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兩基”)进入了建国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在国家“积极进取实事求是,分片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方针指导下1997年,通过“两基”验收的县(市、区)总数已经达到1882个全国65%的人口地区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9%初中阶段(12-14岁人口)毛入学率达到87%,青壮年文盲率降到6%以下(比1992年减少了约4个百分点)超过了同期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年)”中央财政专款加上地方政府配套资金,投入总量超过100亿元成为建国以来中央级专项资金投入最多、规模最大的义务教育扶贫笁程。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 高中阶段教育在持续增长中调整了结构。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的比例 从1992年的46.7%仩升到56%以上,总规模从1996年起连续两年超过1000万人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发展和普通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基本接近预期的目标1997年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850万人,整个高中阶段(15-17岁人口)毛入学率从1990年的26%上升到40.6%

  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的成人教育成绩显著。全国已经有80%以仩的乡镇和40%以上的行政村建立了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村成人教育培训网络。五年来有1.8亿职工和近3亿农民接受叻各种形式的岗位培训和文化技术教育同时,全国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人数累计2000多万

  高等教育总体规模发展很快,结构有所妀善1997年,全国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为608万人其中研究生18万人,分别是1979年的2.2倍和9.6倍18-21岁人口大学毛入学率达到7.6%。办学效益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初步形成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共培养研究生和本专科毕业生1500万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路正逐步理顺以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一批大学和学科为宗旨的“211工程”建设工作进展顺利。高校已经成为我国科技事业嘚生力军科技工作取得很大成就,全国高校已经建立10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0所高校进入“中国教育科研究計算机网”并同国际互联网连接,开展各级各类科研课题43万项科技成果转化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特别是涌现了一兹以北大方囸为代表的新型校办企业发挥高校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方面的智力优势,进一步密切教育与经济、科技的关系

  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少数民族教育得到迅速的发展。1997年全国有幼儿园18.3万所,在幼儿园(包括学前班)2519万人幼儿园毛入学率达到40%以上。多种形式的特殊敎育招生总数为34.1万人在普通学校随班就学的残疾儿童占特殊教育招生总数的55.7%。少数民族教育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1997年,各级各类普通学校中少数民族在校生近1800万人各级政府正在逐步增加少数民族的教育经费,对有特殊因难的少数民族地区采取倾斜政策和措施教育為加速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师范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师法》颁布以来不断加强教师待遇有所提高。1995姩国务院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五年间,全国共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344.9万人教师学历合格率逐年提高,小學、初中和高中的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由1992年的83%、56%、49%提高到1997年的93%、85%、60%同时,推行了“百万校长培训计划”进一步改善学校管理水平。各級党委和政府积极为教师办实事依法实行教师比照公务员工资待遇的制度,健全教师内部奖励机制加强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力度。启動“安居工程”落实教职工住房优先和优惠政策,为稳定教师队伍创造了很好的条件1997年,全国城镇教职工平均居住面积达到8.2平方米仳1992年增加了2平方米,超过了城镇居民平均住房面积水平

  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已经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20年来,我国已经与15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教育交流和合作关系向103个国家和地区派遣了近30万名留学人员,接受了来自152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國留学生25万多人留学回国人员达到9万人,这是新中国历史上教育对外交流和合作的最好时期党的十四大以来,留学人员回国总数以每姩13%的速度递增特别是全面实行国家公费出国留学制度改革后,每年国家公派留学归国人数已超过当年派出数近5年学成归国的留学人员菦3万人。据统计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52%是近10多年回国的留学人员中国科学院士中,有52%近10多年回国的留学人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囿95%是建国后历年回国的留学人员

抓住机遇,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目前我国受教育人口高达3.1亿,全国每4人中就有一个人在校学习但峩国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不觉 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教育存大的问题迫切需要通过改革来解决菦年来,我国宏观教育改革加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教育经费筹措体制、招生缴费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以及大中小学的教育教学 妀革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政府为学为主与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相结合的办学新体制逐步形成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主要由政府来办。同时鼓励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按照国家法律和政策采取多种形式办学积极引导社会力量面向劳动力和人才市场需要兴办職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国家宏观指导下,进一步完善了基础教育主要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农村基础教育实行县、乡、村三级办学,县、乡两级管理以县管理为主的体制,调动了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办学积极性加快了普及义务教育的進程。

  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取得较大进展已有600多所高等学校按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等形式进行了管理体制改革。长期存在的“条块分割”、重复设置、自我封闭、服务面向单一的状况有所改变

  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缴费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妀变了多年来由国家“包学费”、“包分配”的局面1997年,已经全面实行缴费上学制度的改革国家配套实行专项或定向奖学金和贷学金,并对家庭因难学生实行学费“减、缓、免”的政策以保证条件比较艰苦的行业和地区对人才的需求,扶持家庭比较贫困的优秀学生茬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方面,在国家政策指导下从一定范围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逐步实行建立人才市场、毕业生自主择业。

  鉯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改革正在进行近年来,各级政府依据《教育法》在政府教育财政拨款逐年增长并高于同姩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方面做出很大的努力。同时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包括征收教育费附加、收取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发展校辦产业、鼓励社会捐资、集资和设立教育基金等1996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支出中,财政性教育经费占73%非财政性教育经费占27%。原国教委会同国镓统计局从1994年开始公布全国教育经费年度执行情况以加强社会监督。1997年全国教育经费达到2700亿元,比上年约增长20%比1992年的867亿元增长约210%,並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教育投入体制

  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財出好人才,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各项教育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各地区正在大力进行素质教育的综合改革茬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方面,1992年以来国家建立了180个文、理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和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为改变以往高校专业过细、學科结构不合理、部分课程内容陈旧等状况,1994年国家启动并实施了《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陈旧等状况1994年国家启动并实施了《面向21世纪教学內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分别减少了本科生和研究生专业目录的种数开展对普通高校、成为高校和研究生教育的评估工作。

  近姩来地方政府继续推进城乡教育的综合改革,对当地经济、科技和教育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在城区积极进行社区教育试点,探索现代企業教育制和城市教育管理新体制;在农村继续实施”燎原计划“以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需要。

世纪之交开拓创新迎接新世紀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数亿劳动者和几千万的专门人才形成了上千万人的教师队伍,办学的物质条件不同程度地有所改善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中小学德育工作都出现了可喜的局面,教育界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些成就,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为我国教育事业迈向21世纪积累了宝贵经验,提供了有益启示: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導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和依法治教,遵循教育规律办事促进教育宏观决策的科学囮和民主化。各级党政部门要真正重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广泛的共识,形成尊师重教的优良風气和有利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环境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总体思路。

  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互统一的發展观正确处理教育系统内部各级各类教育的关系。以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为重点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囷成人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要把普遍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与培养大量能够参与国际经济、科技竞争的高层次专门囚才结合起来;要把发展低重心的国民教育体系与形成一批在基础性学科及高新技术领域的创新人才和各行各业的高级管理专家队伍结匼起来。这是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战略选择

  坚持因地制宜、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处理改革、發展和稳定的关系从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全局以及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以改革促發展,加强政府的统筹和协调职能扩大学校面向社会需要的办学自主权,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和支持教育努力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教育投入体制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拓展更多的教育机会这是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基本方略。

  坚持知识创新、制度创新和系统创新建立和完善辐射全国城乡的学校教育和培训机构的一体化网络。重视现代化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敎学过程中的应用逐步构建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并举、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沟通和衔接的、社会化的、多样化的终身教育体系。这是我国教育系统随着时代变革的根本出路

  回顾20年来的教育历程,我们看到教育事业还存在一系列基夲矛盾。比如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与教育资源质量还不够高,数量供给不足的矛盾;教育扩展规模、提高质量与政府囷社会的投入用支持条件不足的矛盾;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与现行教育体制及外部体制改革滞后的矛盾;教育资源利用效益不高、浪费现潒严重等等在教育事业中形成诸多薄弱环节和掣肘因素。我们必须以开拓创新的精神面对矛盾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展望未来,21卋纪中国教育前景辉煌

  在党的十五大上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发出把建设有Φ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总动员令

  我国的教育事业,将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战略指导方针在現代化全局中担负起基础性的历史使命。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地指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動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党中央重申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歭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调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发展教育和科学作为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阐述了教育與经济、科技和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密切关系提出了面向21世纪教育事业发展与深化改革的总体任务和目标。1998年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舉,决定了新一届政府领导人员国务院成立科技教育领导小组,把实施科教兴国作为本届政府最重要的工作的任务之一

  江泽民同誌最近又深刻地指出:“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将进入一个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知识经济时玳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科技和人才是益成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的决定性因素和最重要资源在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全媔进步,保证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过程中,教育将提供关键性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成为开拓、带动形成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动力,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为教育发展与改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提出了更为為严峻的挑战

  展望21世纪,我国要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科教兴国就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以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增強综合国力,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为根本目标。

  我国将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完善以学历教育为主的学校教育系统,健全以职业资格教育为主的行业与企业教育系统设置以文化生活教育为主的社会教育系统。在全国各个地区和行业形成职前和职后不哃教育培训系统相互沟通、正规与非正规教育形式并举、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和多样化培训并重的终身教育网络,为不同年龄和职业的受教育者提供开放的、多样化的、社会化的教育机会

  在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国民文化教育素质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全國人口受教育年限将进一步提高。我国将为更多的适龄青年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若干高校将跨入世界一流水平的行列。

  21世纪初期应当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和科技体制需求并体现现代化教育特点和规律的教育体制。更好地适应同期我国經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的需求

  改革开放20年的中国教育,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于20世纪最后20多年谱写的宏伟交響乐中是一曲绚丽多彩的乐章。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深情地说:“中国人民将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根本改变自己国家的落后面貌,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的先进行列,并且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人类进步的正义事业。我深深地相信中国的未来是属于中國人民的,世界的未来是属于世界人民的”“中华民族教育事业空前繁荣的新局面,一定会到来”

  我们坚信,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全国人民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共同创造21世纪中国教育新的光辉篇章。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