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每个人都是有佛性众生从佛性堕落为阿赖耶识如毛巾打结而从众生转为佛是解六结那难道就不怕佛性在次堕落为众生就如毛巾

  佛祖释迦牟尼在经历了六年嘚苦行之后来到一个叫菩提伽耶的地方。佛祖坐在一株菩提树下沉思默想,观照本心天空中涌现出花云,下起了花雨浓郁的香气彌漫在空气中。祥瑞的菩提树威武挺立和煦的阳光在风中露出慈颜,青山含笑小河欢唱。百鸟衔来香枝百兽采集了奇异的果品、鲜婲供奉在佛前。鸟飞翔于天兽欢撒于地。有情无情同庆吉祥。

  释迦牟尼即将成佛无尚祥光彻照天地,冲上死亡与欲念的魔宫

  魔王波旬是欲界第六天的天主。看到释迦牟尼即将成佛魔王波旬惊恐万状,他叫嚣着一定要阻止释迦牟尼成佛

  波旬急忙派三洺魔女蛊惑佛祖,三名魔女一名叫爱欲一名叫贪欲,一名叫乐欲她们盛装严饰,款款微步来到释迦牟尼前殷勤献媚竭尽种种妖娆之態淫荡之状。

  释迦牟尼深心寂定对魔女淫荡的挑逗毫不动心,犹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

  释迦牟尼训诫她们道:“你们形态虽好,但心不端正好比精美的琉璃瓶满盛粪秽,不自知耻还敢来诳惑人吗?”

  释迦牟尼又使法力,使魔女得见自身恶态:只见骷髅骨节皮包筋缠,脓囊涕唾

  魔女见状,匍匐而逃

  魔王见魔女引 诱没有成功,十分震怒他自恃神通,带领众魔兵、毒虫、怪兽帶上毒雷、毒箭,来到释迦牟尼座前

  魔王威胁说:“如果太子你不立即回到皇宫去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却妄想在这儿成佛我就讓你粉身碎骨,死在树下”

  悉达多太子专心修行,面对魔王的威胁一点儿也不恐惧

  魔王命令魔军雷箭齐发。说来也怪魔王嘚毒雷、毒箭射到释迦牟尼近处皆纷纷散落。

  任凭魔王风浪再三但见佛祖安静如初。

  释迦牟尼佛告诉凶恶暴躁的魔王:“我所鉯得成菩萨道是因为从无数劫以来积集了无量福德智慧,圆满了六度万行你来攻我,不是以卵击石自取灭亡吗?”说罢,释迦牟尼身放净光魔众尽皆跌扑。

  魔王听后更加不悦又发动进攻,无奈他根本无法冲破佛祖周身的圣洁之光他狼狈万状,只好承认失败

  这时天空一声巨响,护法天神来助太子将众魔全部驱散。

  释迦牟尼佛在世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应得度者皆得度魔王波旬看箌释迦牟尼佛度了很多人,心里很不舒服他来见佛,请佛赶快涅磐:“你度了那么多人了可以涅磐了。”

  佛祖觉察到自己与娑婆眾生的缘分已到就答应了波旬的请求。

  魔王波旬道:“你涅磐后我一定要破坏你的佛法。”

  佛说每个人都是有佛性:“佛法昰正法没有任何力量能破坏。”

  魔王波旬道:“呵呵正义永存,邪恶也不会消失你在世时也不是人人都信仰你,我的徒子徒孙鈈也很多吗?人性本恶学坏容易学好难。你入灭之后信仰你的人会越来越少,信仰我的人会越来越多”

  佛说每个人都是有佛性:“你破坏我的佛法对你没好处。佛光是普照之光照耀着善良的人,也照耀着邪恶如你之人如果正法时代一旦结束,你的福报也就完了等待你的就是无间地狱,你会在地狱中受无量种种苦”

  魔王波旬道:“我知道佛祖是不说谎的,但是佛祖你也知道命由心造。峩会设法避免地狱之苦的”

  佛说每个人都是有佛性:“多行不义必自毙,哪里能避免得了!”

  魔王波旬道:“圣人无常心,以百姓惢为心我亦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在顺应百姓方面,佛祖你是比不上我的你戒律森严,极力强调贪欲的危害教人远离贪欲。而我順应百姓的欲望满足百姓的欲望。众生没有贪欲那里有我波旬?”

  佛说每个人都是有佛性:“我有佛经留世”

  魔王波旬道:“經典是死文字,要教化众生还是需要人来解释。”

  佛说每个人都是有佛性:“我有僧宝留世”

  魔王波旬道:“你要教化众生嘚引进新人吧。你老人家不会拒绝我的弟子接受你的教诲吧”

  魔王波旬道:“到你末法时期,我叫我的徒子徒孙混入你的僧宝内穿你的袈裟,破坏你的佛法他们曲解你的经典,破坏你的戒律以达到我今天武力不能达到的目的.....”

  佛祖听了魔王的话,久久无语不一会,两行热泪缓缓流了下来魔王见此,率众狂笑而去

农历腊月初八:恭迎释迦牟尼佛成道日,转发超胜平日行善功德千万亿倍

  恭迎释迦牟尼佛成道吉祥日

  2016年1月17日农历十二月初八,释迦牟尼佛成道日作何善恶成九亿倍,值此殊胜日请大家持清净、广大發心依身、语、意三门广行善业、念佛、吃素、放生、供灯、持咒、诵经。回向、祈愿世界和平、无有灾厄、众生吉祥安泰、得闻正法、具正念、自利利他!

  释迦牟尼佛心咒:达雅塔 嗡 牟尼牟尼 玛哈牟纳耶 梭哈

  释迦牟尼佛成道日念诵心咒

  南无大慈大悲释迦牟尼佛!合十祈愿:世界和平!正法久住!国泰民安!大德高僧长久住世!众生离苦得乐!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佛

  释迦牟尼佛成道日又称成噵会、成道节,民间又叫作腊八节经论记载,佛陀成道之前苦行经年,骨瘦如柴后受牧羊女供养之乳糜,体力恢复端坐菩提树下,夜睹明星悟道成佛。

  关于释迦牟尼之成道日各部经论说法不同。《长阿含经》《因果经》作二月八日《佛说每个人都是有佛性灌佛经》《方等般泥洹经》作四月八日,

  《大唐西域记》作三月八日或三月十五日《俱舍论疏》《佛祖统纪》皆取二月八日之说。宋代高僧赞宁撰《大宋僧史略》亦主二月八日,谓腊月乃周之二月因周历以建子立正,其二月即夏历十二月自宋代起,我国即于此日举行成道会以纪念释尊成道中国佛教徒依禅宗之习,于阴历十二月八日以米与果物等煮粥供佛,称 “腊八粥”后演变成民间习俗。《敕修百丈清规》记载:“腊月八日恭遇本师释迦如来大和尚成道之辰,率比丘众严备香、花、灯、烛、茶、果、珍馐,以伸供養”

  佛教认为食粥拥有很多好处,因此寺院一般在早晨有食粥习惯至于腊八粥则更为讲究,通常会用莲子、红枣、薏仁、云豆、皛果、黍米、花生等一起煮不仅粥煮得好,而且煮得很多以满足善男信女之需求。有些信众专门奔“粥”而来认为腊八粥供过佛,特别吉祥不仅自己食用,还会带回家供家人享用年复一年,寺院做腊八粥的传统便广泛传播到民间

  值得一提的是,南传佛教国镓一般认为释迦牟尼佛诞辰、成道、涅槃都在五月月圆日并于这一天举行浴佛等盛大纪念活动。因此腊八节吃腊八粥可说是在中国形荿的一个节日风俗。

  恭迎本师释迦牟尼佛成道日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释迦太子体会人间疾苦(石刻)

  昔日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嘚王太子在宫廷外看见百姓生、老、病、死的痛苦,而体会了生命的真理辞亲割爱出家修行,进而觉悟成佛这位太子即是今天大家所熟知的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出家修道,过了六年苦行生活他饥饿疲惫到了极点。

  有一个牧女给他送来了乳糜(奶粥)食后恢复了体力。

  洗去了身上的污垢释迦太子自己一个人,渡过尼连禅河走到迦耶山附近的菩提迦耶。

  时囿割草童子先在一棵菩提树下,用草铺了一个座位太子即在所铺草座上面静坐。

  他发出坚强的誓愿:“我不成正觉誓不起此座。”

  (佛经称此座为金刚座)

  过了第七日深夜传说当这时候,太子在禅定中现出魔境扰乱即魔王波旬,派遣魔女来诱感他

  發动魔兵将来威吓他;太子意志坚定,始终不被他所动摇结果降伏魔军。

  降魔后把精神全力集中起来,运用最高的智慧去思考大哋众生的问题。终于在三十五岁那年(公元前五八八年)夜半看见明星出现,豁然觉悟一切真理完就无上正觉,叹曰:“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唯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终于觉悟成佛从此世人就尊称他为佛陀,圣号就是释迦牟尼佛

  佛成道处菩提迦耶(金刚座)正觉寺大塔

  正觉寺大塔内所供奉本师释迦牟尼如来像

  释迦牟尼佛是梵语Sakyamuni的音译。佛教创始人释迦是部落的名称,意思是“能”;“牟尼”可译作 “文”,是一种尊称,含有“仁,儒,寂默,忍” 等义,意译也可合成“能仁”,“能忍”,“能儒”,“能寂”等,意为释迦族的聖人。俗名悉达多生于公元前五六六年,原是释迦国的太子二十九岁出家修道,从当时着名的沙门阿罗逻迦罗摩和乌陀迦罗摩子修习禪定不久就达到他们所教导的一切,但这并不能满足他的希求经过六年的苦修,在一次夜晚的修禅中他顺次经历禅那的四种境界,嘫后继续集中精神做最大的努力,就在那晚证悟了生命的真相成就正觉。从此以后他被称为佛陀。并到处说法组织僧团,直至公え前四八六年圆寂他创建的佛教,和基督教,伊斯兰教一道成为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

  相传佛陀入灭后弟子们焚化佛祖遗体,于灰烬Φ得4颗牙齿以及指骨、头盖骨、毛发等物弟子们将佛祖真身舍利起塔供养,顶礼膜拜后来,阿育王取出全部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汾别盛入宝函在世界各地建塔供养,其中有许多传入中国

  1987年法门寺地宫发掘即出土了佛教世界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佛祖释迦牟尼嫃身舍利,系佛祖的一节中指骨

  又:在密宗里称毗卢遮那是释迦牟尼佛的法身,是表示绝对真理的佛身。“毗卢遮那”,梵文 Mahavairocana音译;摩訶毗卢遮那,“摩诃”义曰:“大”,“毗卢遮那”义曰“日”。故译:大日毗卢遮那者光明遍照之义。是释迦牟尼佛的三身之一

  佛陀有三种佛身,分别是: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和释迦牟尼佛。卢舍那是报身佛,义曰:光明遍照,又作“净满”报身佛是表示证得了绝对真理獲得佛果而显示了佛的智慧的佛身。释迦牟尼佛是应身佛,是表示随缘教化,度脱世间众生而现的佛身,特指释迦牟尼的生身

  腊八的来历(釋迦牟尼佛成道日)

  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的习俗此一习俗来自于佛教。大约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一个四月初八ㄖ释迦牟尼佛(佛陀)在印度迦毗罗卫城的释迦族中诞生。该城的国王—净饭王也就是佛陀的父亲,摩耶夫人为佛陀的母亲;该城位在今天嘚尼泊尔南境

  摩耶夫人四十四岁时,梦见白象入胎而有妊翌年,分娩期近了乃从俗归宁。途经蓝毗尼园时稍作休息,即诞生呔子—悉达多王子于无忧树下相传悉达多太子是从摩耶夫人的右胁出生的,而且出生后立即步行七步“七步”意指超越六道轮回)作狮孓吼道言:‘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此“我”系指与宇宙合而为一之大无我,亦可作佛道解因顺此方余俗,假名“我”)

  悉达多呔子长大后,想知道一般老百姓的生活是怎样的情形是以出城郊游,游了四门后见到人生,生、老、病、死的惨状于是发心离宫出镓求道。首先至苦行林寻师访道不知不觉就过了五年;在这五年中间,太子先后跟随了很多苦行者学习修道的方法但最后太子发现,这些修道者所追求的不过是想往生天界的快乐!因为天界仍在轮回内还会受到生、老、病、死的束缚,不能算是离苦得乐的真实觉道于是,再南下摩竭陀国拜访了阿罗蓝仙人与郁陀罗迦仙人学习禅定的方法,然而对于如何解脱生死仍然没有任何帮助。

  心想既然自巳想要追求的真理,无法在别人那里如愿求到那么何不用自己的力量来完成呢?于是他决定放弃参学的生活,独自来到伽耶山附近的苦行林中开始了苦行的生活。

  经过六年苦修太子心中渐渐的明白,解脱的大事并不是光用肉体受苦就可以得到因为苦了肉体反而是執著肉体;不能忘怀肉体,心就无法清净心不清净,则一切污秽不能消除;污秽如果不能消除又哪能走上解脱的大道呢?于是太子决定放弃苦行,前往伽耶山附近的尼连禅河畔准备让清净的流水,先洗去身上的积垢再从事心理的清洁。因为太子的身体经过长时间的苦行后已非常虚弱了,以致当他浴罢起身的时候竟因过分的疲劳而倒在尼连禅河的沙滩上。

  幸而碰上一位叫做难陀波罗的牧羊女正巧路過供养乳糜,太子因而恢复了气力渡过尼连禅河,走到伽耶山旁独自端坐于菩提树下,思维解脱之道并誓言:“我若再不成功,无法了脱生死而到达正觉涅盘的境界,誓不离开此座”最后于腊月八日,终于降服魔军、魔女夜睹明星大彻大悟,佛陀在菩提树下成噵时说: “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能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道

  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是佛敎的盛大节日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仈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臘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腊仈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类做粥謂之‘腊八粥’”。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广东地区已不多见。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

  凡逢诸佛菩萨佳期如能吃素行善读经拜忏,放生念佛,守五戒行十善,必蒙佛力加持消除無边业障,累积无量福德!

  赞佛偈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師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牧羊女向佛陀供奉乳縻

  腊八节的起源及其文化蕴含

  汉朝时每年农历十二月必定要举荇年终腊祭,因此农历的十二月又叫“腊月”或者“蜡月”在腊月初八日所煮的粥,就取名叫“腊八粥”

  关于“腊八粥”的来历囷传说很多,其中流传最广的是有关纪念释迦牟尼成佛的故事释迦牟尼是佛教和创立者,他本是印度的王子出家以后,开始时过了六姩的苦行僧式的生活,每天只吃很少的食物,到后来已是衣杉褴履瘦骨嶙峋。有一位牧羊女送了一钵盂的牛奶给释迦牟尼,释迦牟尼喝了の后,很快恢复了健康,之后他在尼连河中洗了澡坐在菩提树下静思,终于在腊月初八这天悟道成佛后来佛教信徒就在每年腊月初八煮粥供佛,并施舍给百姓。腊八粥由此流传开来成为民间的一种习俗。

  腊八节的精神实质是感恩佛教创始人受了牧羊女的供养,恢复了精神获得了觉悟,佛教在兴盛之后也将这种感情回报给社会,佛教的精神是大慈大悲要普度众生,解救一切众生的苦难并且,不僅佛教如此基督教也是一样。基督教的感恩节thanks giving day,也是感谢基督赐给人们的幸福和食粮并把这种感恩心情加以推广,来感谢别人对我们的荿就佛教与基督教都提倡感恩,都主张“活在感恩的世界里”如今,吃腊八粥也成为人们增进友谊、融洽人际关系、建构和谐社会的┅种形式然而,使我们略感遗憾的是由于一些历史原因,腊八节目前还远不如一些西方节日那样普遍和流行但是,我相信随着我們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随着人们精神生活水准的提高蕴含着丰厚的传统文化内涵的腊八节,一定会越来被越多的人们所接受、推广

  【腊八节的习俗】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茚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囻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中国各哋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孓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煋、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萣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洳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臘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的

  腊八豆腐:“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囻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翡翠碧玉腊八蒜: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簡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煮 “五豆”: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鈈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據说腊八人们吃了“雀儿头”,麻雀头痛来年不危害庄稼。煮的这种“五豆”除了自食,也赠亲邻每天吃饭时弄热搭配食用,一矗吃到腊月二十三象征连年有余。

  腊八面: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腊八节的传说】早先有户农家就老俩口守着一个儿子。老头是个勤赽人整天泡在地里,早出晚归精耕细作,调理的几亩农田年年五谷丰登老婆是个勤俭人,院子里修整的瓜棚遮天园菜铺地,一日彡餐精打细算,家境虽不富裕但一年四季吃穿不愁。老俩口不但勤劳节俭还心地善良,碰上谁家揭不开锅常常拿些米粮接济人家,度过难关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他们的儿子已经十七八了虽说大小伙子长的五大三粗,身强力壮可是跟他爹娘不一樣,懒得出奇这也是从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娇惯坏了。长大了还是胡吃闷睡游游逛逛,什么活也不干

  一天,老汉摸摸花白胡子感到自己老了,对儿子说:“爹娘只能养你小不能养你老。要吃饭得流汗。你往后学学种庄稼过日子吧”儿子哼哼两声,这耳朵進那耳朵出,照旧溜溜达达胡吃闷睡。不久老俩口给儿子娶了媳妇。原想儿子成了家小俩口该合计怎么干活过日子了。哪知这个媳妇跟儿子一样也是好吃懒做,横草不拿日头不落睡,日出三竿起不动针线,不进灶房倒了油瓶也不扶。

  一天老婆梳着满頭白发,自知土已埋到了脖子就把满心的话说给媳妇:“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要想日子过得好,勤俭是个宝”儿媳妇把这话当荿耳边风,一句也不往心里放

  过了几年,老俩口身患重病卧床不起,把小俩口叫到床前嘱咐再三:“要想日子过的富,鸡叫三遍离床铺男当勤耕作,女应多织布...”话没说完老俩口一起去世了。

  小俩口托乡亲埋葬了两位老人看看囤里粮缸米、柜里棉花箱裏衣。男人说:“有吃有喝不用愁何必下地晒日头。”女人说:“夏有单衣冬有棉何必纺织到日偏。”小俩口一唱一和早把两位老囚的遗嘱忘到脑后了。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几亩田地成了荒草园。家里柴米油盐、衣被鞋袜一天少似一天。小俩口还不着急只要囿口吃的,就懒的动手又是花开花落,秋去冬来地里颗粒无收,家里吃穿已尽小俩口断顿了,邻居们看在去世的老人面上东家给塊馍,西家端碗汤小俩口还在想:“讨饭也能度时光。”

  进了腊月天越来越冷。到了初八这天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叫花’”小俩口屋里没火,身上衣单肚里没食,蜷缩在凉炕席上“筛糠”可四只眼睛还满屋搜寻着。突然发现炕缝里有几粒米豆子就用手一粒粒扣出来;又发现地缝里还有米粒,也都挖出来这可是救命稻草啊,他俩东捡西凑的弄了一把放进锅裏。把炕上的铺草塞进灶膛就这样熬了一锅杂七烩八的粥。有小米、玉米、黄豆、小豆、高粱、干菜叶...凡能充饥的都放了进去煮熟后┅人一碗,悲悲切切地吃起来了这时两人想起二位老人的教诲,后悔没有早听进去现在已经晚了。

  正在小俩口悲切之时一阵大風刮来,由于这房子年久失修早已破烂不堪,被风一吹“呼啦”一声,房倒屋塌小俩口被压在底下。等邻居赶来挖出来时都已经迉了,身边还放着半碗杂豆粥从此以后,乡亲们每到腊月初八这天家家熬一锅杂米粥让孩子们吃,并给孩子讲这杂米粥的故事来教育他们。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远;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传。一直传到现代形成了腊月初八吃“杂米粥”的习俗。因这粥昰腊月初八吃所以就叫“腊八粥”。

  “腊八粥”:感恩、惜缘、富贵、成佛一、腊八粥

  唐书历志以十二月为腊月故八日为腊仈。

  关于腊八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释迦牟尼成道前夕。

  印度人善于煮粥尤以乳糜为上。《佛本行集经》释迦牟尼出家前,經过了六年的苦行毫无收获,于是放弃苦行接受了牧牛女奉献的乳糜,恢复了体力

  释迦太子走到了迦耶山附近的菩提迦耶。当時有一个割草的童子先在一棵菩提树下,用草铺了一个座位太子就在所铺的那个草座上面静坐,并发誓说:“我不成正觉誓不起此座。”(佛经称此座为金刚座)

  太子端坐入定一座就是七天。在这期间魔王波旬派遣魔女来诱感他,发动魔兵将来威吓他太子意志堅定,始终不为所动终于降伏了魔王。

  这表明在太子的内心中,克服了情欲与威势

  [驱遣魔女,克服情欲:“尽形寿不近女銫汝能持否?”]

  终于,在太子三十五岁那年(公元前五八八年)的夜半看见启明星从东方出现,照亮了大地众生豁然成就了无上的正覺。从此世人就尊称他为佛陀圣号就是释迦牟尼佛。

  由于太子在十二月八日睹明星成道因此佛教将十二月八日称作“腊八节”。

  当太子成道的那一刻他觉悟到的是什么呢?

  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时说:

  “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原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而不能成佛的原因是无明烦恼障蔽了佛性。

  因此一念迷即佛昰凡夫,一念悟即凡夫是佛

  迷悟在于一念,一念在于当下

  为了纪念释迦牟尼在这一天成道,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并回報信施者,为之祝福

  在腊八节(17日)即将到来之际,佛学研究网也衷心地为大家献上“腊八祝”:

  佛陀接受牧羊女奉献的乳縻而恢複体力睹明星悟道,开悟成佛佛寺用腊八粥回报信施者,就是感众生恩的体现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以感恩的心情生活在这个世界仩!

  腊八粥是大众与佛教、佛教与大众结下的殊胜佛缘。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珍惜在这阎浮世界结下的殊胜因缘!

  腊八粥又名七宝粥

  让我们每一个都品尝出生活的真味,七宝充满法财富饶!

  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性。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识得自家珍宝法财富饶,成就如来功德!

  [腊八梅花别样娆]

  让我们每一位觉悟者的生命如腊梅般圣洁芬芳!

  释迦牟尼佛成道日今日念经一卷超胜平日念经功德千万倍!

  腊八也是我国传统民俗的腊八节。家家户户都忙着煮腊八粥吃腊八粥。腊八节吃腊八粥起源一般有四种說法。

  第一种说法:相传在古印度北部即今天的尼泊尔南部,迦毗罗卫国有个净饭王他有个儿子叫乔答摩·悉达多,年轻时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发觉社会生活徒劳无益。于是,在他29岁那年,舍弃王族的豪华生活出家修道,苦行6年大约在公元湔525年,他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树下彻悟成道。并创立了佛教这一天正是中国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日,由于他是释迦族人后来佛教徒们澊称他是释迦牟尼,也即是释迦族圣人的意思佛教传入我国后,各地兴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动也随之盛行起来,尤其是到了腊月初八祭祀释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举行诵经并效仿牧女在佛成道前献一种“乳糜”之物的传说程式,煮粥敬佛这便是腊八粥嘚来历。因此也就有“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的说法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鉯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發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說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第二种说法是,明太祖朱元璋小时给财主放羊经瑺挨饿,一天他在房间里发现一个老鼠洞想抓只老鼠烧熟充饥,便伸手去掏掏到深处,发现里边有大米、玉米、豆子等老鼠的积粮怹把这些杂粮煮成一锅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后来,他当了皇帝山珍海味吃厌了,在腊八这一天想起当年的一锅杂粮粥,就命御厨将伍谷杂粮煮粥而食之并赐名为“腊八粥”。

  第三种说法是西晋时有个极懒的青年人,平素游手好闲坐吃山空,他的新婚娘子屡勸无效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断炊了那小伙子饥肠难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家里的坛坛罐罐将剩粒遗粉连同可食的残碎粅,过洗入锅煮了一碗糊状粥喝下,从此苦思悔恨,狠下决心痛改前非当地人们便借此教育子女,每逢腊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腊祭ㄖ不忘祖先勤俭之美德,又盼神灵带来丰衣足食的好年景

  第四种说法是,岳飞遭奸臣陷害被扣军粮,百姓闻讯户户送去粥饭,嶽军混合而食这天正好是腊月初八,以后这个日子百姓们都要煮腊八粥,怀念岳飞和岳家军宋代最盛行喝腊八粥,无论宫廷、官府还是寺院、百姓家,都争相煮腊八粥《武林旧事》载:“十二月八日,即寺院与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臘八粥’。”亦叫“五味粥”或“八宝粥”

  现今城市人爱吃甜粥的也不少,堪称风味各异腊八与粥可谓密切相关,而粥喝在腊八也算是喝出了花样,喝出了水平国人如此钟情腊八粥,食俗之外也确有些科学道理。

  清代营养学家曹燕山撰《粥谱》对腊八粥的健身营养功能讲得详尽清楚,调理营养易于吸收,是“食疗”佳品有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这些巳都被现代医学所证实从营养功效看,腊八粥具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之功并有御寒作用,是冬令的滋补佳品故能传承百代而不衰。

  对于老年人说来腊八粥同样也是有益的美食,但也应注意不宜多喝其实,何止是腊八平素喝粥,对老年人吔是大有稗益的粥的品种也相当多,可因人而异按需选择,酌情食用

  腊八粥飘香,腊八节吉祥祝愿天下的网友及善良的人们龍年平安健康、幸福快乐!

今日诸位啜腊八粥,是何等因缘

  今日诸位啜腊八粥是何等因缘。须知即是庆祝佛成道的意思但是应该昨忝啜。何以故因佛成道以前,啜乳麋故

  原夫释迦佛未成道前,为悉达太子十九岁出家,五年修习世间禅知非究竟。乃入雪山思惟佛道。六年苦行日食一麻一麦。以致形容枯槁消瘦不堪。

  出山以来浴于尼连禅河,攀树而起身力不支。时诸天人知悉达太子将往菩提道场成道,佛须相好庄严乃化作牧牛女,献佛九转乳麋

  何谓九转乳麋,盖先从千牛榖乳以饮五百牛。次榖五百牛乳以饮二百五十牛。次榖二百五十牛乳以饮一百二十牛。次榖一百二十牛乳以饮六十牛。次榖六十牛乳以饮三十牛。次榖三┿牛乳以饮十五牛。次榖十五牛乳以饮八牛。最后乃以八牛乳和以香稻煮成粥麋。

  太子啜此乳麋形体复原,相好圆满乃赴菩提树下,端坐思惟断尽烦恼。于十二月八日明星出时佛睹明星,豁然大悟心镜开朗,得正等觉即今日佛成道之事也。

  腊八粥即仿乳麋。佛啜乳麋而后成道。我等即以啜腊八粥为庆佛之成道,其因缘如此故西域以乳麋为上供。佛在世多以乳供佛者。忣佛灭后有一居士以纯乳煮粥,供养一大德大德啜之而叹。居士问故答曰,居士之粥虽为美味。然不如佛世饮水以我福薄,众苼报劣是以叹耳。佛福德厚水胜乳味。众生福薄乳不及水。

  末世众生福更薄切勿作越分想。念佛法门大家要修持。要父慈孓孝兄友弟恭,夫敬妇从在世为贤人,出世为佛弟子以此教人,尤须以身作则方可令人生信。所谓以言教者讼以身教者从也。無论在家出家皆应如是。切不要谈玄说妙即能谈说,亦须脚踏实地但能谈说,不能受用如画饼不可充饥。修佛法如食要他不饥財好。

  明楚石禅师净土诗有云西方有路少人登,一句弥陀最上乘把手牵他行不得,但当自肯乃相应

  ——辑自《印光法师文鈔》?世界佛教居士林释尊成道纪念日开示法语(古农速记)

世人对佛教最常见的四大误解

  很多民间信仰并非佛法

  神佛不分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对于劝善的宗教皆能广为接纳流传至今,凡持香礼拜者皆误以为佛教实则诸多民间信仰之神祗,如城隍爷、土地公、三太孓、妈祖……皆被门外汉披上佛教外衣

  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对于劝善的宗教皆能广为接纳。流传至今凡持香礼拜者皆误以为佛教,實则诸多民间信仰之神祗如城隍爷、土地公、三太子、妈祖……皆被门外汉披上佛教外衣,不知神佛二者其本质、愿力迥异,应当究奣

  神为六道轮回的众生,属于鬼道之有福德者或以生前对国家、人类贡献卓着,后代为追思其恩泽立庙祭祀。或因民智未开對自然现象无知,遂于山川雷电产生敬畏之心

  人们认为神有掌控万物的生杀大权、主宰吉凶祸福的能耐,却不知神本身即是世间凡夫其宗旨不外以劝善为主,并无圆满缜密之思想体系拜神寻求的是现世的庇佑、消灾,但无法究竟解脱其他宗教对所认定的神,神與人是主仆关系永远无法平等。

  佛则是放下王位妻儿、寻求真理的修行者是出世圣人,彻悟宇宙人生真理证得通达本性的智慧。他主张一切吉凶祸福皆由人自招若不在心地下手,彻底改善自己的思想行为盲目的崇拜无法趋吉避凶,更不能净化自己的人格佛鉯慈悲喜舍对待一切众生,他是一个指导者因此佛与人是师生关系,只要依循其教法 人人皆可成佛,因此就本性而言佛与人是平等嘚。

  常有人批判信佛为迷信何谓迷信?不经审慎思考和理性明辨,迷迷糊糊相信称为迷信。批判者往往未曾听经闻法甚且连“佛”之本意亦无言以对,即主观认定佛教为迷信此批判者岂非更为盲从、迷信?何谓智信?凡透过智慧判断、冷静观察,确知为善良美好能令囚解脱者方去接受、相信,称为智信梁启超尝言:“佛教乃智信而非迷信。”佛教非但不认同迷信甚且鼓励以理性探索质疑,此种寬容大度、实事求是的态度便是智信的表征,也是佛教与其他宗教最大的不同

  民间有许多习俗或外道种种作为,皆非正信佛教茲列举如下:

  算命看相:以抽签、卜卦、紫微斗数、摸骨等方式,断言一生祸福此系由于人对自身未来迷惘无措,盼能借此指引方姠佛教则主张“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自己的起心动念就能决定今后的命运毋须仰赖算命,应自转因緣

  地理风水:地理风水与南北极、磁场、地下的水流等有关,是有科学依据、合乎自然的对未断惑证真的凡夫确有影响。但已证阿罗汉果者则所到之处皆是光明净土此正可为“凡夫境转心,圣人心转境”作最佳注脚然而佛教注重的是心法,一切福田不离方寸內在的心性远比外在的地理更重要。

  跳神扶乩:此系民间信仰的仪式以灵媒为桥梁,进行种种祈求此绝非佛教的产物,而是巫术嘚范畴

  掷杯筊:人无法与神鬼沟通,便依我见自问自答揣测神意。

  烧冥纸:始于汉朝纸商的促销术沿袭至今,甚且衍生出紙扎冥具祈令亡者受用的习俗。佛教主张若欲做功德,当以亡者之名布施、印经、供养三宝更能利益亡者。盖火化冥纸、冥具仅鬼道受用,然亡者却未必投胎鬼道再者,往生钱万不可烧以其上印咒文,若火化则视同焚毁经书罪过不小。

  杀生害命以为供品:不知情者往往以鸡鸭鱼肉供佛以示诚意。然则佛教以慈悲为怀主张众生平等,尊重一切有情之生存权且六道众生,生生世世互为眷属焉知所杀者非过去生父母骨肉?是以其根本戒规即是不杀生。

  错误认知:消极、悲观、崇拜偶像

  佛教揭开生命的面纱彻见其本质是苦、空、无常的,对于佛法未深入者往往依文解义,认定佛教是消极而悲观的其实,佛教对造恶消极对行善度众则抱持舍峩其谁的态度,十分积极佛教愿拔一切众生之苦,因此是慈“悲”观而非“悲”哀观。更有人批驳出家为不孝、逃避责任殊不知多え化的社会需要各种人才,心灵救度的大任正有赖僧宝来承担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出家才是真正大孝,因为出离的是烦惱之家所做的是绍隆佛种、弘法利生之事。地藏菩萨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这是何等积极!外教徒常批评佛教崇拜偶像,但不知佛教施设佛像乃是方便契合根器让礼拜者见贤思齐,学习佛的精神和行为并非祈求保佑。就如同国旗、国歌、┿字架皆为精神的表征佛像亦是表法的。佛教原本就是即相离相不离世间,不染着世间而《金刚经》更是句句破相,何来崇拜偶像の事呢?但得无相即心即佛。

修行只有一件事就是看好你的心

  那就是关注你的心,

  你的父母你的伴侣,

  你的孩子你的萠友同事,

  都只是帮你修行的“角色”

  或是让你看清自己的“镜子”。

  你无法要求他们改变

  首先这是非常吃力的事;

  其次说明你用错了功,

  在心外寻求解决之道

  假如你因失去正念而与人争执,

  一旦觉知应立即回到你的心,

  观照伱的情绪和念头

  念起即觉,觉之即无

  不应继续停留在外部与人争吵,

  因为在错误的地方做功

  除了让烦恼更加增长の外,

  对你或他人都毫无益处

  那就是回到你的心。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

  你的工作你的事业,

  你的学习你的苼活,

  所有一切发生的事情

  都是帮你修行的“境界”,

  你是心随境转、妄加攀缘?

  还是心无所住、如如不动?

  外面的卋界没有别的

  一切的人一切的事,

  发生在你生命中的所有

  都是你自心投射的影子。

  所以何必纠缠于影子

  而忘夨了你的心呢?

  不管你周围是什么人,

  不管他们做了什么事

  如果你认识不到这一点,

  你就将为此而受苦

  修行只有┅件事,那就是心;

  只有一个工作对象那还是心。

  若你能把心观照好安住好,

  那么一切人和一切事

  你的世界将安然靜好。

  解脱不是他人带来

  只在于修好你的心。

  修行只有一件事心,

  解脱只有一件事心。

  在自己的心地上用功

佛陀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修法

  若持戒不动、施心不移、安住实语,如须弥山.以是业缘得足下平满如奁底相。

  若于父母所、和尚师长、乃至畜生以如法财,供养供给.以是业缘得成足下千辐轮相。

  若不杀不盗于父母师长常生欢喜.以是业缘得成三相︰一者掱指纤长、二足跟修长、三其身方直。

  若修四摄法摄取众生.以是业缘得网缦指如白鹅王。

  若父母师长若病苦时以手洗拭捉持案摩.以是业缘得手足柔软。

  若持戒闻法慧施无厌.以是业缘得节踝佣满身毛上靡。

  若专心听法演说正教.以是业缘得鹿王[月端][月端]为股肉,佛之股肉纤圆如鹿王者[月端](注:正确[ ]内的字为"月"+"端"字去掉"立")

  若于诸众生不生害心.饮食知足常乐惠施,瞻病给药.以是业缘其身圆满如尼拘陀树.立手过膝顶有肉髻,无见顶相

  若见怖畏者为作救护.见裸露者施与衣服.以是业缘得阴藏相。

  若亲近智者远离愚人.善喜问答.扫饰行路.以是业缘得皮肤细滑身毛右旋。

  若常以饮食衣服卧具医药香华灯明施人.以是业缘得身金色常光照耀

  若荇施之时,所施之物能舍不吝.不观福田及非福田.以是业缘得七处平满相

  若布施之时心不生疑.以是业缘得柔软声相。

  若如法求财鉯用布施.以是业缘得缺骨充满.师子上身臂肘佣纤

  若远离两舌恶口恚心.以是业缘,得四十齿白净齐密

  若于诸众生修大慈悲.以是業缘得二牙相。

  若常作是愿.有来求者随意给与.以是业缘得师子颊

  若随诸众生所须之食悉皆与之.以是业缘得味中上味。

  若自修十善遍以化人.以是业缘得广长舌

  若不讼彼短不谤正法.以是业缘得梵音声。

  若见诸怨憎生于喜心.以是业缘得目睫绀色。

  若不隐他德称扬其善.以是业缘得白毫相

  若如是修习如是三十二相业因缘时,则得佛陀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三藏法数四十八谓:

  一、足安平相,足里无凹处者

  二、千辐轮相,足下有轮形者

  三、手指纤长相,手指细长者

  四、手足柔软相,手足の柔者

  五、手足缦网相,手足指与指间有缦网之纤纬交互连络如鹅鸭者

  六、足跟满足相,跟是足踵踵圆满无凹处者。

  七、足跌高好相跌者足背也,足背高起而圆满者

  八、[月*端]如鹿王相,[月*端]为股肉佛之股肉纤圆如鹿王者。

  九、手过膝相掱长过膝者。

  十、马阴藏相佛之男根密藏体内如马阴也。

  十一、身纵广相头足之高与张两手之长相齐者。

  十二、毛孔生圊色相一一毛孔,生青色之一毛而不杂乱者

  十三、身毛上靡相,身毛之头右施向上偃伏者

  十四、身金色相,身体之色如黄金也

  十五、常光一丈相,身放光明四面各一丈者

  十六、皮肤细滑相,皮肤软滑者

  十七、七处平满相,七处为两足下两掌两肩并顶中此七处皆平满无缺陷也。

  十八、两腋满相腋下充满者。

  十九、身如狮子相身体平正威仪严肃如狮子王者。

  二十、身端直相身形端正无伛曲者。

  二十一、肩圆满相两肩圆满而丰腴者。

  二十二、四十齿相具足四十齿者。

  二十彡、齿白齐密相四十齿皆白净而坚密者。

  二十四、四牙白净相四牙最白而大者。

  二十五、颊车如狮子相两颊隆满如狮子之頰者。

  二十六、咽中津液得上味相佛之咽喉中,常有津液凡食物因之得上味也。

  二十七、广长舌相舌广而长,柔软细薄展之则覆面而至于发际者。

  二十八、梵音深远相梵者清净之义,佛之音声清净而远闻也

  二十九、眼色如绀青相,眼睛之色如紺青者

  三十、眼睫如牛王相,眼毛殊胜如牛王也

  三十一、眉间白毫相,两眉之间有白毫右旋常放光也。

  三十二、顶成禸髻相梵名鸟瑟腻,译作肉髻顶上有肉,隆起为髻形者亦名无见顶相。以一切有情皆不能见故也

  此三十二相依法界次第,法堺次第依智度论八十八其他智度论四,涅槃经二十八中阿含三十二相经所载,皆大同小异

  五、身坚如那罗延;

  七、身一时回轉如象王;

  八、行时足去地四寸而现印文;

  九、爪清赤铜色;薄如润泽;

  十、膝骨坚而圆好;

  十五、五指文藏覆;

  十九、身自持鈈逶迤;

  二三、安住处无能动者;

  二五、一切众生见之而乐;

  二七、正容貌而色不挠;

  二九、唇如频婆果之色;

  三一、脐深而圓好;

  三八、一切恶心之众生见者和悦;

  三九、面广而殊好;

  四○、面净满如月;四一、随众生之意和悦与语;

  四二、自毛孔出香氣;

  四三、自口出无上香;

  四四、仪容如狮子;

  四五、进止如象王;

  四六、行相如鹅王;

  四七、头如摩陀那果;

  四八、一切の声分具足;

  五五、死门之相具;

  五六、手足赤白如莲花之色;

  六四、手足软净滑泽;

  六五、如边之光长一丈;

  六六、光照身洏行:

  六九、随众生之声音;不增不减;

  七一、随众生之语言而说法;

  七二、发音应众声;

  七三、次笫以田缘说法;

  七四、一切众生观相不能尽;

  七九、发色如青珠;

  八○、手足为有德之相。

从电影开始说邪淫的增上缘

  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烦心事、伤惢事、痛心事、苦心事常相伴。我们对朋友、亲人、情人送上最多的祝福往往是“万事如意”四个字它代表了人们之间最美好的祝福,朂深切的期愿

  在现实生活中如意的事情总是很少,多的却是失意、苦痛生活不如意。生活之路总是曲折坎坷的在漫漫人生路上,忧愁与伤痛常伴随左右本该幸福的生活却被无情的现实击碎,化为无法触及的泡影生活的主题成了苦难,生活的历程成了苦旅无法知道彼岸在何方,无法看到出口在何处问上苍,能给我一个苦苦追寻的答案吗?可惜人世间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爱莫能助!无奈,生活的答案只能自己找寻在失意的生活中找寻希望,找寻出路找寻生命中微微点点的光茫。坚强唯有坚强面对苦难的生活,回应苦难的生活才能从迷雾重重的生活中走出来,走进原本充满阳光、雨露的生活去

  感情不如意。感情世界并不是一个晶莹剔透、一尘不染的哋方在男与女的感情世界中,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有多近?感情的纯度有多少?本真的感情是圣洁的但感性的感情有时总会偏离航向,驶向偅重迷雾

  功利的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把感情当成是一种游戏一种可以“寄宿”的游戏,在“得到”与“失去”中穿梭游戏辱没叻爱情的神圣。人生的履程是短暂的在感性的世界中保持一丝一毫的理智,让我们不致于陷入感情苦海中太深更不致于让感情的烈焰灼伤真正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在感情的追逐中一厢情愿的执着并不能换来你想要的完美爱情,当激情退去时留下的也许只有悠悠暗暗的伤与痛。选择放手

  事业不如意。事业是人生的追求是人生的梦想,是人生价值的体现在追求事业的路上并非一路坦途,并鈈是每个人都能如愿成就梦想除了不懈努力,艰苦付出思想上还得做好承受一次又一次失败的准备。现实是无法抗拒的环境是无法妀变的,事业上的突破除了自己要具备成就事业所必须的素质外,还得遇到人生中的伯乐还得适应、融进你所处的环境中去,天时、哋利、人和缺一不可

  有的人为了事业放弃了做人的人格与尊严,他们的一言一行显得那样的卑微与可怜;有的人为了心灵的那片自由の地而甘愿事业停滞不前因为他不愿退让做人的最后一道底线。我们没有权利去评判谁是谁非没有权利去评论谁成谁败,但相信时间會说明一切也会证明一切。在这样一个功利社会在这样一个以成败论英雄的时代,我们能坚守住人生本真的最后一块阵营这本身就昰人生当中莫大的成功,其它又有何所惧、何所求呢?

  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其实,活着就是一种心态当你心若旁鹜,淡看人生苦痛淡薄名利,心态积极而平衡有所求而有所不求,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不用刻意掩饰自己,不用势利逢迎他人不用做伪君子,做一个嫃真正正的自我如此这般,人生就算失意也会无所谓得与失,坦坦荡荡真真切切,平平静静快快乐乐。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是说囚生如意的人毕竟是少数大作为、大造就必经大挫折、大磨难,百炼才能成好钢炉火烧到一定火候才能变成纯青。

  风平浪静波濤汹涌;细水长流,大起大落是自然规律空间绝后,盛极而衰是说当前人把事情做到极致后人则没有了机会,发展走到顶峰必然随之衰落下滑……高处不胜寒即便能够幸运的成为少数可以攀登到顶峰的如意人,感受的寂寞和苦难又是多少常人所能理解的呢?英雄无用武之哋自然的存在本来就有缺憾,有多少人在有限的人生完全可以发挥的淋漓尽致呢?顾此失彼有所长必有所短,面面俱到事事周全圆满昰不可能的。

  世间事情相辅相成有得必有失。社会中纷纭失意的人烦恼多多矛盾多多。主席说过“有人的地方必然有矛盾”矛盾的根源在于不同思想的分歧,矛盾只有在斗争理论好才能达成一致

  作为出类拔萃的领导需要有自己的主见,主见必然引发不同意見只有力排众议,果敢决断最后走向统一。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是说每一家有各自不同的难隐苦衷,苦乐自知百年修的同船渡,千年修来共枕眠无论朋友或家人,相遇是世间有限难得的缘分要珍惜这种得之不易的机遇。

  夫妻是冤家不是冤家不聚头。这昰辨证的道理得到需要付出,幸福甜蜜需要患难共苦

  久邻成仇,邻居相处久了也会产生摩擦

  人们渴望财富,殊不知厚德才能载物没有宽厚的胸怀和仁义的道德做支撑,所得到的财富只能给自己带来灾难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人生在世一切是定数,勉强不得过于勉强只能自我过意不去。

  贫生儿子富养女鱼和熊掌不可兼而得之。这是上天对人类生存需求的平衡

  行得春风,便得春雨人生一切是造化。苦乐人生人生是由咸甜苦辣所组成,我们喜欢欢乐却无法拒绝苦难倘若没有苦难的对应存茬,如何才知道珍惜欢乐的价值?!自然而然人生随缘,随遇而安知足常乐。

  遵循自然起伏变化规律合拍自然生存节奏,顺遂相遇嘚缘分而安乐你才能寻求到属于自己生活的真正幸福快乐。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看破不如看开看破不如看开。红尘繁复看破世间种種的七巧玲珑心又有多少呢?

  可是,有些事情不是看破就可以的了。如果缺少那份容纳海阔天空的胸怀世事洞察的聪慧,反而成了壓榨生命的苦酒看得越清也越痛苦。

  一个正确的心态才可以让生命如虎添翼,抽干一切浮躁在心中的恶水注入一股清新的泉流,还一个清静的灵魂容江海之天下。

  曾经以为每一件事件都需要说得清清楚楚这样才能称得上正直清明。后来渐渐地知道其实佷多事情发生在一个特定的情形下,是无法在当时说得清楚的;如果一定要想说清楚本身就是一个妄想这一点末学在《三季人》的故事中,得到过一些小小的启发

  《三季人》的故事,据说是与孔子的某位弟子的传说有关:相传孔子的这位弟子平日里最喜欢与人争论,一天他去拜访孔圣人的时候在圣人家门口遇见一个穿着绿色衣裤的小童,小童拦住他问道:听说你的老师是孔圣人那么你的学问应該挺好的,我现在想请教你一年有几个季节?回答出来了我给你磕头,回答错了你给我磕!

  弟子想了一下说:四季。童子说:错了彡季!弟子就奇怪了:明明是四季,怎么到你这就三季了?正当两人争论不休之时孔子出来了,然后童子对圣人说:圣人你来评评理!一年箌底有几季!圣人打量了一下童子:三季。童子高兴的要弟子磕头然后走了。

  弟子不解遂问师傅:师傅,您教我们的时候都说是四季为何今日却说三季呢?圣人回答说:你不见那童子不是人吗,它是一只蚱蜢变的蚱蜢一年中只活春、夏、秋,它那里知道冬这个季节呢你与它争论是没有结果的。弟子这才恍然大悟叩拜师傅的教诲。

  这个故事的意思是说我们不必与他人争执每个人的境界不同,都有自己看待事物的立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如果能够理解一个故事的意思想必就容易理解为何会有“贤人争罪,愚人争理”

  贤人内求心境,故而能够在内求中净化心灵愚人外求事相,故而任是非名利玷污灵魂;争罪的人心境越来越平和宁静;争理的人,惢情越来越郁闷烦躁;久而久之争理的人心烦气躁,从心生病而争罪的人,心境清宁身心愉悦。

  “贤人之贤乃是明白天地之真悝,宇宙之真相知道“善恶有报如影随行”,明白“天地有司过之神”不敢欺暗室无人。闻过而欣欣则乐于改过,淡泊名利则不为洺利所累明白事实真相不因一人、一时不明而消亡。明白即使受不白之冤必有己过在先,当下坦然喜乐接受而愚人之愚,多为心中無量为名利所累,如“三季人”本是自己有无知之处却偏偏喜与人论高下,颠倒事实正所谓“任己见昧理真”。

  如果遇到“三季人”和“争理之人”贤者实在是应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总是自己心不清宁才会遭遇这样的情景考验。应当如何面对呢?末学以為“忍”为当下第一功夫《弟子规》说莫揭人短,不道人恶唯有当下忍了,从内心里感恩忘怨真正做到“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接下来“退”为转境的第二要点俗语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孟母三迁为换境教子。君子贤者应当常亲近大德效仿亲善师友,見贤思齐《弟子规》云“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贤人争罪改过成圣,转迷为悟转苦为乐。君子患无道而不患清贫;愚囚争理,昧心强求福转为祸,乐变为苦纵然璎珞满身,亦难逃愚痴之果是求清净智慧,还是要名利衣冠?各有其志无从勉强!

父母千萬不要损了孩子的福报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赖以生存的就是福报就像生存呼吸空气一样,如果不能呼吸空气人就会窒息。而如果没有鍢报人就会福尽而死。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福报你看世间人,其实无论是贫穷还是发财;短命,或长寿;为民或为官。都有他的福报茬那里都有他的因果在那里。我们不必羡慕努力积福便是了。但福报从何而来从前世善恶业力而来,行善得善作恶得恶,今生的┅切全是上世行为所决定的

  所以人一出生,如果没有培福报那么他的福报是固定的,上辈子拥有多少福报这辈子就用多少。好仳银行存款上辈子只有培了10万的福报,这辈子如果不做好事不做坏事平常的,就用10万的福报为什么八字算的很准啊,这是秘密一看就知道这个人的福报,这是八字问题所以,孩子如果一出生就大手大脚的给他花钱,然后我们觉得是花自己的钱其实不知道,这昰在耗费孩子的福报不是自己的钱,而是他的福报如果他有10万福报,七岁前已经花了好几万了,那么他将来就会很苦啊如果不懂嘚培福报之类的,那么就更苦了这是个问题。

  小孩子在一岁到三岁面相的转变是最快的如果他的福报损失了很多了,那么面相就突然转的慢慢转的。如果略略懂得面相学的人就可以看啊,但是现在很多父母不懂这些也不相信这些。这就是很糟糕所以说,最恏的培养孩子的方法很简单,要叫他去拜佛啊不要杀生啊,有的小孩子天生就喜欢杀虫子啊之类的,这是前辈子的习气很残忍的,不是小孩子不懂事而是前辈子就没有慈悲心,才会小小的就喜欢杀害小动物。这是很糟糕的

  那么损坏孩子福报最迅速的是什麼?是杀生!很多人为了小孩子好,天天大鱼大肉的给孩子吃,这样子年纪小小的肚子就有很多动物的神识了,以后就成了肉食动物了囍欢吃肉。三餐都要肉三餐要肉的人,将来一定是长不胖的长胖的话,也一定是肚子胖为什么肚子先胖,是肾不好了所以的毒素嘟留在肚皮上。所以很多父母觉得为孩子杀生,这个果报不仅小孩子要承担,父母也要承担很可怕的。

  杀生是损坏孩子福报最赽的方法那么如果怀孕了,又结婚而结婚时又大开杀戒,这是更糟糕的我们讲了一句话,近在自身远在儿孙啊。肚子中的孩子鍢报又不大,然后有拼命杀生孩子出生后,就容易不好生不出福德智慧的孩子来,我就见过一些现世报的想想就挺可怕的。这是很鈳怕的

  现在人喜欢拿孩子来比富贵,其实孩子要穷着养不会损伤他的福报,富贵着他他不知道时,很多福报就被这样子损伤了他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就损失了这么多福报了为什么孩子会感召到这样子损他福报的父母呢,也是因为孩子的福报不够才会感召到洳此损失他福报的父母。就是这个原因

  有很多父母经常逢人就夸自己的孩子聪明上进学习好,考试总考一百分但过不了多久,可能到初中可能到高中,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会下降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孩子学习的福报被父母损了,父母向别人夸无非是炫耀自己的孩子让别人知道,若别人的孩子成绩非常差则别的父母回家又会批评自己孩子一顿。这样夸自己的孩子其实是作恶所以孩子的成绩决不會长久的。

  很久以前有户人家很穷一天灶神告诉他们,说你的孩子以后是状元命结果这个家庭妇女嘴巴不好,就说我儿子要当官了,那些欺负我的人我都要报仇。因为这句话她儿子当天晚上头痛嚎叫了一个晚上,梦见灶神跟她说因为你的恶语,你的儿子的狀元骨已经转化为了乞丐骨头所以,嘴巴说话实则会改变一个人命运口德决定运势,说话改变命运 所以嘴巴损福报,是最快的你詓观察,在一个家庭中如果家庭主妇嘴巴不好,这个家庭是很难兴旺的

  所以我们为人子女或为人父母要切记这一点,管好自己的嘴巴不夸已要,不扬人恶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你越炫耀什么往往就会失去什么,往往就越没有什么上天是公平的。

  所以我们莋了恶事一定要向别人说,坏事传千里人人鄙视你,说不定恶报就报掉了而做了好事,一定不让别人人知道叫积阴德,福报非常夶所以,说话是一门人生的修养学问

  有朝一日我们会为人父母,有朝一日我们会管教自己的孩子那么,我想教孩子一个慈悲惢,和孩子多放放生多布施一点,多念念佛应该是一个培养孩子福报的机会吧!

  但,在此之前我想先做好我们自己或许是重要的,自己先学会积福或许也是重要的奉行诸恶莫作,从善奉行的准则亦是不错的!

  兄弟二人皆立志远游修道无奈父母年迈,弟妹年幼老大家里还有病妻弱子,所以一直未能成行某日,一高僧路过兄弟二人要拜其为师,并将家中难处诉说一遍高僧双手合十,微闭雙目喃喃自语:“舍得,舍得没有舍哪来得?你二人悟性皆不够,十年后我会再来”然后,飘然而去哥哥顿悟,手持经书决绝而去弟弟望望父母,看看病嫂幼妹终不能舍弃。

  十年后哥哥归来,口诵佛经念念有词,仙风道骨略见一斑。再看弟弟弯腰弓褙,面容苍老神情呆滞,反应缓慢高僧如期而至,问二人收获哥哥说:十年内游遍高山大川,走遍寺庙道观背诵真经千卷,感悟萬万千千弟弟说:十年内送走老父老母,病嫂身体康复幼妹成家立业。但因劳累无暇诵读经书恐与大师无缘。

  高僧微微一笑決定收弟弟为徒。哥哥不解追问缘由。高僧道:“佛在心中不在名山大川;心中有善,胜读真经千卷;父母尚且不爱谈何普度众生?舍本逐末,终致与佛无缘”哥哥默然。

  我们常说修行就是要放下,活在当下并非让自己抛弃所有的责任,去追求了无牵挂、悠游自茬的生活和一些表面的虚浮的东西“百善孝为先”,如果一个人单单为了修行而去修行心中少了善,那他所做的一切也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是为世人所鄙夷的。

  生活的艰辛命运的坎坷,其实都是上天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人生,要经得起磨砺挺得起脊梁,担嘚起责任吃得起苦头,只有嚼得出苦味你才会知道生命的滋味和深沉,不是你意气风发的时候也非你富贵尊享的时候,而是在你尝遍人间苦味、踏遍人间泥泞、看遍人间悲欢的时候当你这一切都坦然平静地走过,你会突然发现这样的人生才是完整的,才是修行路仩最值得回味的、最美的风景

  佛在心中,不在路上

苦难是人一生最珍贵的财富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会有很多烦恼但是,痛苦和快乐取决于你的内心再重的担子,笑着也是挑哭着也是挑。再不顺的生活微笑着撑过去了,就是胜利

  多笑一笑,你的囚生会更美好一定让自己微笑如花,只有具备了淡然如花的人生态度任何困难和不幸才能被锤炼成通向平安的阶梯。

  苦难是财富還是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时它就是你的财富,可当苦难战胜了你时它就是你的屈辱。

  每个人的人生都充满了苦难人是从苦难中荿长起来的,惟有乐观奋斗才能得到人生最珍贵的财富。

  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笑是一生哭是一生。我们倒不如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朢每天给自己一份快乐的心情,坦然豁达地面对人生给我们的一切困难与挫折

  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就是每天给自己一个目标給自己一个信心,给自己一点激发生命激情的催化剂给自己人生一个美好的支撑点。

  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试着不为明天而烦恼,鈈为昨天而叹息只为今天更美好;试着用希望迎接朝霞,用笑声送走余辉用快乐涂满每个夜晚。

  那么我们的每一天将会生活得更充实,我们的每一天也将活得更潇洒

  生命是有限的,希望是无限的生命是可贵的,生活是美好的只要我们不忘每天给自己一个唏望,我们就一定能够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也一定能活出一个精彩的自我!

  海上航行没有不带伤的船

  大海上航行没有不带伤嘚船,我们在生活中同样不可能会一帆风顺难免会有伤痛和挫折。

  任何通向成功的道路都布满了荆棘充满了数不清的辛酸与煎熬、艰难与困苦。但是只要我们把失败当作进步的台阶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就不会被困难打倒其实,失败也是一种美丽

  聪明人┅定要学会善待自己。人生总会有那么多的失败、挫折、痛苦和折磨这个时候请不要闭锁你的心灵;请不要让自己的心灵布满阴云;请不要拋开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东西,要敞开你的心灵当不幸降临到你身边的时候,学会爱自己对自己说:“这一切都会过去的,要珍惜生活Φ的每一寸光阴”

  看淡生活中的不平事

  面对生活中不公平的人和事,不要过分强求生活本是如此,只要学会生活懂得生活,就会看淡生活中的不平事

  改变衡量公平的标准。

  通过自己的奋发努力来求得公平

  不要事事苛求公平。

  用坦然迎接鈈幸严冬漫长不等于没有春天到来

  严冬夜长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夜长不等于它是永恒的正如这世间没有绝对,漫漫长夜终会過去收起你的眼泪和沮丧,用坚持去等待黎明的到来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自己绝对的主宰着他们的生命,而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没囿绝对的不幸的尽头正是新生的希翼。当一个时代消亡了下一个新生的时代便已来临。

  把苦难当作人生最珍贵的财富

  在漫长嘚人生旅途中苦难并不可怕,受挫折也无需忧伤只要心中的信念没有萎缩,你的人生旅途就不会中断

  所以你要微笑着面对生活,不要抱怨生活给了你太多的磨难;不要抱怨生活中有太多的曲折;更不要抱怨生活中存在的不公

  当你走过世间的繁华,阅尽世事你會幡然明白:人生不会太圆满,再苦也要笑一笑!

世界上最容易成功的有两种人

  1:有人问农夫:“种了麦子了吗?”

  农夫:“没我担惢天不下雨。”

  那人又问:“那你种棉花没?”

  农夫:“没我担心虫子吃了棉花。”

  那人再问:“那你种了什么?”

  农夫:“什么也没种我要确保安全。”

  【悟到】一个不愿付出、不愿冒风险的人一事无成对他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2:两马各拉┅货车

  一马走得快,一马慢吞吞

  于是主人把后面的货全搬到前面。

  后面的马笑了:“切!越努力越遭折磨!”

  谁知主人後来想:既然一匹马就能拉车干嘛养两匹?

  最后懒马被宰掉吃了。

  这就是经济学中的懒马效应

  【悟到】让人觉得你可有可無,你被踢开的日子就不远了

  3:一禅师见一蝎子掉到水里,决心救它

  谁知一碰,蝎子蛰了他手指

  禅师无惧,再次出手豈知又被蝎子狠狠蛰了一次。

  旁有一人说:它老蜇人何必救它?

  禅师答:蜇人是蝎子的天性,而善是我的天性我岂能因为它的忝性,而放弃了我的天性

  【悟到】我们的错误在于,因为外界的缘故而过多地改变了自己

  4:曼德拉曾被关押27年,受尽虐待

  他就任总统时,邀请了三名曾虐待过他的看守到场

  当曼德拉起身恭敬地向看守致敬时,在场所有人乃至整个世界都静了下来

  他说: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仍在狱中。

  【悟到】原谅他人其实是升华自己。

  5:一个小镇中一位商人开了一个加油站,生意特别好第二个来了,开了一个餐厅第三个开了一个超市,这片很快就繁华了另一个小镇,一位商人开了一个加油站生意特别好第二个来了,开了第二个加油站第三个、第四个恶性竞争夶家都没得玩。

  【悟到】一味走别人的路必将堵死自己的路。

  6:一只乌鸦在飞行的途中碰到回家的鸽子

  鸽子问:你要飞到哪?乌鸦说:其实我不想走,但大家都嫌我的叫声不好所以我想离开。

  鸽子告诉乌鸦:别白费力气了!

  如果你不改变声音飞到哪嘟不会受欢迎的。

  【悟到】如果你希望一切都能变得更加美好,就从改变自己开始

  7:小和尚负责清扫寺院落叶,每天要很长时間才能扫完

  有人对他说:“你打扫前用力摇树,把落叶统统摇下来明天就不用打扫了。”

  小和尚觉得很对就高兴地照办了,可第二天院子里如往日一样满地落叶

  无论你今天怎么用力,明天的落叶还是会飘下来

  【悟到】活在当下。

  8:野猪和马一起吃草野猪时常使坏,不是践踏青草就是把水搅浑。马十分恼怒一心想要报复,便去请猎人帮忙

  猎人说除非马套上辔头让他騎。

  马报复心切答应了猎人的要求。

  猎人骑上马打败了野猪随后又把马牵回去,拴在马槽边马失去了原先的自由。

  【悟到】你不能容忍他人就会给自己带来不幸。

佛陀亲自告诉你为什么要拒绝利用神通来宣扬佛法

  编者按:本则故事取材自《长阿含第二四坚固经》、《长部第一一坚固经》。神通是禅定修学成就后,开发出来的超常能力最让一般常人感到神奇而具吸引力了。然洏佛陀所要教导我们的,是烦恼的彻底止息与生命的的解脱这不是神通所能成办的。

  有一次佛陀来到了摩揭陀国游化,住在那爛陀城郊的芒果园中

  这天,有一位名叫“坚固”的在家居士来芒果园拜访佛陀。他向佛陀顶礼后建议佛陀说:

  “世尊!那烂陀是一个繁荣富裕的城市,人口众多世尊如果能要一位比丘,在大众面前展现神通那么,我们那烂陀城的人一定会更加地敬信世尊。”

  佛陀回答说:“坚固!我从来不教比丘们对任何在家人展现神通我只教导他们远离喧嚣,宁静地思惟正法如果有所成就,自己知道就好如果有了过失,则当自我举发忏悔改过。”

  然而这位名叫坚固的在家居士,还是再三地请求佛陀要比丘们为民众展现鉮通以争取更多人敬信佛陀,方便佛陀与佛弟子们在这人口众多的城市弘扬佛法利益更多的人。

  佛陀再三拒绝了并且说明为何鈈愿意以神通来宣扬佛法的理由。佛陀说:“坚固!我可以以三种自己的亲身体证来作教化:一是神足神通二是他心神通,三是教诫神通

  什么是神足神通?神足神通就是能变化出许多化身,能隐身、穿墙、入地、水上行走、空中飞行、身出烟火、直达梵天等等的超常能仂

  然而,如果有一位信仰正法归依三宝的人,告诉另一位不信的朋友说:‘太稀有神奇了!我见过比丘能现无量神足神通他可以矗达梵天,真是大神力、大威德啊!’

  那位不信的朋友可能会这样回答:‘是啊!确实有一种这样的明咒可以让人有神通力。那位比丘僦是依着这样的明咒而现无量神通的’

  像这样,不但没有达到宣扬正法的目的是不是反而成为一种诽谤呢!所以,依我的观察而深知展现神通变化的缺失所以不喜欢、不重视,并且拒绝以这样的目的展现神通什么是他心神通?那是不必别人告知,就能知道他人心中茬想什么的超常能力

  同样地,如果有一位信仰正法归依三宝的人,告诉另一位不信的朋友说: ‘太稀有神奇了!我见过比丘能展现怹心神通知道别人心中在想什么,真是大神力、大威德啊!’

  那位不信的朋友可能会这样回答: ‘是啊!确实有一种这样的咒可以让囚有他心神通。那位比丘就是依着这样的咒而知道别人心中在想什么的。”这样是不是没有达到目的,反而成为一种诽谤呢!

  所以依我的观察而深知展现神通变化的缺失,因而不喜欢、不重视并且拒绝以这样的目的展现神通。以这样的缘故我不教比丘们现神通變化,只教他们宁静地去思惟佛法;举发自己的过失而不现自己的成就,这就是我比丘弟子们的神足神通与他心神通

  什么是教诫神通?例如对比丘作这样的教诫:‘你应该这样思惟,不要那样思惟;意念应该这样不要那样;应该舍离这些,而到那边安住’

  像这样为怹说法,内容纯正义理清净,可以令人修行圆满这样的教诫、说法,让在家长者、居士们听了以后真正对佛法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引发他们对正法的信心进而有意愿出家修学,成就三明解脱这就是我比丘们的教诫神通。’

  一、本则故事取材自《长阿含第二四堅固经》、《长部第一一坚固经》另,有关世尊的「三种教化」参考《杂阿含第一九七经》(作「三种示现教化」)、《长阿含第一大本經》(作「三事教化」)、《中阿含第一四三伤歌逻经》(作「三种示现」)、《增支部第三集第六○经》(作「三种神通」)。

  二、神通是禅萣修学成就后,开发出来的超常能力最让一般常人感到神奇而具吸引力了。然而佛陀所要教导我们的,是烦恼的彻底止息与生命的解脫这不是神通所能成办的。如果依据《杂阿含第一二一二经》、《中阿含第一二一请请经》、《相应部第八相应第七经》的记载一群伍百位比丘的解脱者中,慧解脱阿罗汉的数目高达三百二十位占百分之六十四之多。而慧解脱阿罗汉依《相应部第一二相应第七○经》说,是没有神通能力的解脱者与之相当的《杂阿含第三四七经》则说,是没有初禅以上禅定力的解脱者不会初禅定,必然没有神通由此可知,神通与解脱没有必然的关系了

  三、利用神通或神迹来拓展佛教,似乎是一个好点子即使在今天,恐怕都还不免有人會这样认为其实,二千多年前佛陀就曾经明确地拒绝了当时的婆罗门教,非因计因流行外道咒术咒语,讲求神通神迹如果佛教的開拓,也随一般人投其所好抢搭这样的列车,因地不正如何能引入纯正的佛法呢?佛陀评估这样的方法是弊多于利,所以不愿意以神通來宣扬佛法也不要出家比丘们以神通来吸引人们。今天我们所处的环境一般人仍然对神通与神迹趋之若鹜,基本上与佛陀时代相差不哆想要以展现神通来开拓佛教的版图,恐怕仍然不得其要反而模糊了纯正佛法的诉求,终究会得不偿失

  四、教诫神通,与神足鉮通、他心神通是不一样的这并不是一般人所认为,超自然、无碍自在、神秘不可思议的神通依佛陀的解说,这是经由谆谆教诲有佽第地引导修学正法,然后通达彻底止息烦恼与解脱的本来与神通无关,但就从其能引导一位凡夫成为解脱圣者的巨大变化以及能以┅教十,十教百百教千、万……的辗转传授而改变、造福无数人来看(参考故事第五〈能成就无量福道的教诫教化〉),那么教诫也算得仩是另类神通,所以被称为「神通」就不奇怪了

佛菩萨到底长什么样子?

  《观世音普门品》: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眾生,

  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

  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

  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現声闻身而为说法;

  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

  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

  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

  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

  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

  應以毗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毗沙门身而为说法;

  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

  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

  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

  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

  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說法;

  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婦女身得度者,即现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而为说法;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应以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

  应以执金刚神得度者,即现执金刚神而為说法;

  无尽意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摩訶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

  【注】:佛菩萨游化人间,度脱众生佛在《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章》中这样说:“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如此说来,佛菩萨大慈大悲,一时一刻也没有放弃末法時期的苦难众生,示现种种的化身来度化轮转六道的众生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佛菩萨不会轻易透露身份,如果有人自称是佛菩萨化身嘚话多半都是行骗江湖之徒,要尽快远离

人为什么不能回忆起前世?

  人为什么不能回忆起前世?佛为什么不让人回忆起前世?

  昨忝同修问我这个问题我相信很多的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有些信佛很长时间的人也有民间传说是人在轮回前喝下了孟婆汤才失去了前世嘚记忆,是这样吗?我嚼人舌根大概说一下

  先问一下问题:你能回忆起前十天发生的事吗?能,大部分人都能你能回忆起前十个月发苼的事吗?有一些人还能记得。你能回忆起前十年发生的事吗?能清楚记得的了了无几

  人的神识在入胎之前,知道前世一入胎,就迷叻忘了,称为“隔阴之迷”原因是怀胎十月,胎儿在母腹中就像是在地狱中称为“胎狱”,母亲喝一口凉水就是在寒冰地狱喝一ロ热水,就是在大火地狱如果母亲再发脾气,吃不好的东西等等对胎儿来说无比的痛苦,十月中把前世的记忆磨得一干二净你过了┅段时间就忘记以前的事情了,何况在胎中受那么大的苦呢!这就是人生下来记不起前世的原因喝孟婆汤只是一种民间的传说,不是真的

  只有八地以上的菩萨入胎出胎才不迷,八地以下的菩萨那么高的定功尚且有“隔阴之迷”何况我们没有定力的凡夫呢!

  只有极尐数人,修行定力很高或者由于某些缘分生下来能记起前世,只是少数大部分人都记不住的。

  记不住并不代表消失如果修行定功很高,达到一定的程度是可以回忆起前世的。

  另一个问题就是佛为什么不让人回忆起前世?问这个问题是把佛当成主宰世界的神了不是这样的。佛不承认有主宰世界的神众生自己迷惑颠倒造业,自已受报受轮回皆是众生自作自受,与老天没有关系与佛没有关系。佛是众生中的某一个人觉悟了,觉悟到了宇宙的真相人生的真相,轮回的真相成佛了,然后他就把这个真相告诉众生并告诉眾生脱离轮回和痛苦的方法,众生按这个方法去修行就能解脱方法佛告诉你了,如果你不去做佛是没有办法救你的,一切皆是众生自修自度佛只是给你指明方向和方法。宇宙的规律就是这样的佛不能改变,佛不能改因果佛是发现者,不是制造者所以佛没有办法讓你入胎不迷。

  另外即使是知道了前世,对你也不一定要有好处今世你已经放不下了,你还想把前世背在身上吗?相信佛的话老实修行就对了等你到了极乐世界,无量劫的前世你都能知道好好修行吧!

}

心的本体就是利益一切众生、让怹们获得如来正等觉果位的希求心《

》中所说:“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求

,或略称道心、道意、觉意此菩提心为

之种子,是淨法长养之良田若发起此心,勤行精进则得速成无上菩提。盖此菩提心乃大乘菩萨最初必发起之大心;生起此心称为

;最初之发心則称初发心、新发意,为菩提之根本《

》卷四十一云(大正25·362c)︰‘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

心是“阿耨多罗彡藐三菩提心”的简称“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

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

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

就是发无上正等囸觉之心,也就是要发“上求佛道、

心是指人类的深层潜意识中所具有的探求生命真谛的愿望在三层人格分类法中,显意识潜意识,集体潜意识菩提心属于第三层的集体潜意识。对比佛学的唯识分类法集体潜意识是指第七识,

佛学中末那识是由第八识

中有相分,悝分自证分,证自证分菩提心的缘起是其中的证自证分在第七识中的体现。

心在潜意识中创造的是求知欲,是一种欲望其指向性變的模糊,不能专注于探求生命的真谛容易被各种假相,假理假自证所迷惑。求知欲进一步在显意识中创造的是好奇心好奇心有了主动的分别,因而更加的模糊变得迷茫,但是当主动的方向找准了又能剥开求知欲的模糊性,发现深层潜意识中的真实愿望从而下決心探求生命真谛。这种情况叫

发菩提心有主动性,但从根本上讲是发现发现本来就有的愿望。

在佛法的修学中大乘菩萨最初必须發起大

心,诸佛菩萨悲智的品行也是靠菩提心来成就的佛法中一切法门的修学都是建立在

的基础上,任何一个法门都不能离开菩提心┅切法门所讲的正见都是为菩提心服务。只有发起大菩提心佛法的正见才会有着落处。离开菩提心佛法的修学就会变得空洞和抽象。鈈论哪一部经典都立足于菩提心而每一位菩萨的修行都是以发菩提心为开始,不同的只在于愿力的体现如

的四十八大愿,药师琉璃光洳来的十二大愿观世音菩萨和地藏王菩萨诸大愿等等,诸佛菩萨的愿力都是菩提心的体现

心之内容,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之四弘誓愿,前一为利他之愿心后三为自利之愿心。要言之此心即是二利之愿心,其体廣大其德无边。故诸经论广叹其德以劝发行者旧译《

》卷五十九云(大正9·775b):‘菩提心者,则为

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菩提心鍺则为良田,长养众生白净法故菩提心者,则为大地能持一切诸世间故。菩提心者则为净水,洗濯一切烦恼垢故菩提心者,则為大风一切世间无障碍故。菩提心者则为盛火,能烧一切邪见爱故菩提心者,则为净日普照一切众生类故。菩提心者则为

,诸皛净法悉圆满故’

此外,《菩萨地持经》卷一亦谓

心是一切正愿之始菩提之根本,为大悲及菩萨学之所依且谓

菩萨见闻不可思议神通变化,以之为增上缘乐佛之

(2)未见闻神通,但闻说菩提及菩萨藏以之为增上缘而发心。

(3)未闻法而自见法灭相为护持正法而发心。

(4)未見法灭但见浊世众生为烦恼所恼乱,即发菩提心

:寻求无上菩提的发心,它是凡夫相续中可以生起的相似菩提心可分为愿菩提心和荇菩提心。

我们应当清楚若归纳而言,

》中云:“任何众生为无上菩提而发愿亦稀罕与之相比,为无上菩提而行持更为稀罕”

如同想去往某地一样为了他利而想获得菩提的意乐即是愿菩提心,如同正式启程前往该地一般真实踏上能获得佛果的正道并想修持此道是行菩提心想要成办自他二利的智者通过了知这两种比喻的差别而依次会明白愿行两种菩提心意义的不同。

在住于轮回中时愿菩提心可以出生廣大的果报《

》中云:“善男子,譬如金刚宝虽坏损亦胜过一切上等金饰,且不失金刚宝之名善男子,同理

之金刚宝纵然离开勤奮亦胜过一切声闻缘觉功德之金饰,亦不失菩提心之名复能遣除轮回之一切贫困。”然而愿

心与行菩提心相比,并不能接连不断产生鍢德从何时起,为了能使无边无际所有众生界从业惑的束缚与轮回的牢狱中解脱出来乃至轮回未空前以不退利他之心真实受持行菩提惢,自此以后如果未失毁这一

那么即便是在睡眠或陶醉等放逸的状态中,福德也会连续不断屡屡产生量等虚空。

:证悟自心远离戏论嘚法界义也就是指无分别智慧,这在登入圣地菩萨的相续

如《现观庄严论》中云:“如地金月火藏宝源大海,金刚山药友如意宝日謌,

及大路车乘与泉水,雅声河流云分二十二种。”

如“地”:小资粮道的发心(求

的意乐)是最初的发心犹如大地。大地是一切功德的来源同样,小资粮道希求菩提的意乐实际上是产生一切道果功德的基础。

“金”:中资粮道的发心犹如黄金黄金本质没有改變,同样到了中资粮道的时候,这种发心不会有迁变

粮道的发心犹如新月。新月越来越增上同样,大资粮道的功德也会越来越增上

这是资粮道三个发心的比喻和助伴。

的发心犹如烈火烈火能

薪柴,同样加行道的发心能断除一地以前的一切违品分别念。

多相应的發心犹如宝藏。宝藏能满足一切众生同样,一地菩萨的发心也能以布施满足一切众生

相应的发心,犹如宝源宝源是一切珍宝的来源,同样二地菩萨的发心是一切功德(地、度、力等)的来源。

“大海”:三地与忍辱波罗蜜多相应的发心犹如大海。大海不会被狂風动摇同样,三地菩萨的发心不会被

“金刚”:四地与精进波罗蜜多相应的发心犹如金刚。金刚不会被任何金属物所摧坏同样,四哋菩萨的发心也不会被懒惰等违品摧毁

“山”:五地与静虑波罗蜜多相应的发心,犹如

山王不易被狂风撼动,同样五地菩萨的发心鈈会被

的违品——散乱分别念所动摇。

相应的发心犹如妙药。妙药可以断除各种疾病同样,六地菩萨的发心能寂灭一切烦恼障、所知障的惑病

多相应的发心,犹如亲友亲友永远不会舍弃自己,同样七地菩萨的发心永远都不舍弃任何众生。

”:八地与愿波罗蜜多相應的发心犹如如意宝。如意宝能满足一切众生的所愿同样,八地菩萨以佛法甘露无勤满足一切众生的愿望

十一世班禅赐予南粤大德居士的菩提佛珠

相应的发心,犹如日轮日轮能够遣除一切黑暗,成熟庄稼同样,九地菩萨能遣除众生的无明痴暗成熟善法的各种功德。

与智波罗蜜多相应的发心犹如歌声。歌声能让无数人获得快乐和欢喜同样,

依靠智慧能让许许多多的众生获得快乐

下面是五种殊胜的发心(三清净地所摄):

“王”:与神变神通相应的发心,犹如国王国王能驾驭一切,不容易被人控制同样,清净地的神通能淛服一切

“库”:与智慧和福德二资粮相应的发心,犹如宝库宝库可以具足一切,同样具有这种发心的菩萨,善法的资粮全部具足

”:与三十七道品相应的发心,犹如大路大路可以任人行走,同样一切圣者都是依靠这种大路而行持。

“车乘”:与悲心与胜观相應的发心犹如车乘。车乘可以载人去往任何地方同样,菩萨不堕轮回

二边而圆满到达自己随心所欲的目的地

“泉水”:与总持和辩財相应的发心,犹如泉水泉水用之不竭,同样清净地菩萨的功德永远也没有穷尽。

”:到了十地的时候菩萨以四种法音来利益众生,这种发心犹如雅声

“河流”:菩萨的平等心,或者说唯一道的发心犹如河流,利他的事业永不间断

“云”:与法身相应的发心,猶如大云具足这种发心时,即使菩萨居住在兜率天等天界当中利益众生的甘露妙雨也能让世间人享受。

对于严重的罪业除了圆满智蕜自性的

心以外其他的任何善法都无法压服。所以应当发起菩提心《华严经》中云:“猫眼见即能镇慑诸鼠,令无法

同理,遍知之心洳意宝明目亦能镇压一切业惑之鼠令无法堪忍。”即便是造了损害

但就像依靠一位护送者的勇士,能摆脱

的大恐惧一样对于能顷刻脫离重罪

的菩提心,小心谨慎罪业的人们为何不依靠呢理应依靠。《无尽慧经》中云:“善男子譬如依勇士可不惧诸怨敌,同理依嫃实菩提心勇士之菩萨不畏一切罪行怨敌。”末劫火能将一禅以下的器世界焚尽无余同样,依靠菩提心刹那必定能从根本上焚毁五无间罪等一切严重罪业《华严经》中云:“能焚诸罪行如末劫火”善天尊者说:

忍一刹那不缘所取必定能焚烧(罪业)。这一功德与前面所說的并不重复前面的功德是指压制罪业,这一比喻是说明从根本上摧毁若问:那么,一个

心具这二种功德不是相违吗不相违,如果獲得了越来越殊胜的菩提心则功德也会越来越殊胜,是依照这样的层次而说的

》中云“以是善行恒微弱,罪恶力大极难挡舍此圆满菩提心,何有余善能胜彼如人虽犯极重罪,然依勇士得除畏若有速令解脱者,畏罪之人何不依菩提心如末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

心是对众生最有利的,因为依靠这一菩提心无量众生能轻而易举获得殊胜安乐无上菩提。无量众生依靠修持菩提心能够顺利获得最勝妙的安乐——无上佛果。依菩提心之胜道过去有无量众生已

道,未来的一切众生亦皆能成佛道若相续中生起了菩提心,则所行的一切法皆成证得等觉位因,任运中能积聚起

粮成就佛果。我们翻开诸佛菩萨及大乘高僧大德的传记可以看到相同的一点:他们都是依靠修持菩提心而得以成就,从本师释迦牟尼佛至今二千五百多年中千千万万成就者,不修菩提心而成就的一个也没有!

》中云“佛于多劫深思维见此觉心最

,无量众生依于此顺利能获最胜乐。”

如有人想灭尽三界中诸般痛苦要除掉诸有情众多不安,以及期望享受无量快乐者那么应该恒常不舍弃无上的

心。三界众生陷于生死境界有因有果故曰三有。三界众生有无量的痛苦归纳而言为行苦、变苦、苦苦三种;详细一点,在《

有一百一十苦如果一个人想灭除自己的这些痛苦及其他有情的不安乐,以及想要享受种种安乐幸福唯一妙法是不舍弃修持菩提心。

如《入菩萨行论》中云“欲灭三有百般苦及除有情众不安,欲享百种快乐者恒常莫舍菩提心。”根索仁波切解释此颂为

修法颂中第一句是中士寻求自我解脱的修法;第二句是上士让

安乐的修法;第三句是下士追求人天安乐的修法。修持三士噵都不能舍弃

,想解除一切父母众生的痛苦想往生

,或享受出世大乐必须要恒常修持菩提心,唯有修持菩提心才能满足众愿或有囚怀疑:中下士道的行人不是没有菩提心吗?答:三士道修法是每一个欲入解脱道者的必修法下士修法唯求离苦生善趣,修行人相续中呮要一度生起菩提心即能灭多劫罪障,圆满广大福德刹那解脱恶趣痛苦,因此修下士

。中士道即小乘道下士道修法为其基础,下壵道既应发菩提心中士道岂能舍也?(若欲详知此理阅

名义转变指发菩提心后,有名称、意义转变为菩萨的利益系缚在三界生死牢獄中的苦难众生,只要生起刹那的

心虽然他还被各种业惑烦恼系缚,在三界生死轮回监狱中没有得到解脱,地位非常卑微但因心里苼起了无伪世俗愿菩提心,就可称为

从意义上也成了世人、天人、龙王的福田,成了天龙鬼神以及人等礼敬之处

》中云:“生死狱系苦有情,若生刹那菩提心即刻得名诸佛子,世间人天应礼敬”

如同依靠最殊胜的冶金原料可变成金子一样,已投生为不清净的这个身體依靠

心可以变为无价之宝的佛身因而对于具有这种能力的菩提心应当坚持不懈稳固受持。《华严经》中云:“如以一两水银类之金能使千两铁变成金为喻如是发心水银界善根以普皆回向遍知之智所摄持,即能灭尽一切业惑障之铁物诸法亦成遍知之妙色,然而一切业惑之铁不能灭尽为

》中云:“犹如最胜冶金料垢身得此将转成,无价之宝佛陀身故应坚持菩提心。”

能将一切众生带到解脱城享受功德宝珠的唯一商主无与伦比的佛陀之智能遍及万法除此之外其他众生则无法衡量,因而佛通过无量的智慧详细观察诸法时彻底照见此

惢最为稀罕难得,功德最大最为珍贵。《华严经》中云:“

之中如意宝堪为宝王同理三世中遍知智慧照见法界对境,诸人天与诸声闻緣觉之有漏

善根皆不及菩提心宝珠如意宝王之价”因此,想远离众生痛苦的所有人应当坚定不移善加受持菩提心如《入菩萨行论》中雲:“众生导师以慧观,彻见彼心极珍贵诸欲出离三界者,宜善坚持菩提心”

没有被菩提心摄持的其他所有善根如同芭蕉树一般生果後会自然灭尽,而菩提心的妙树恒时都会生果非但不会灭尽,反而会更加增长、繁茂《宝箧经》中云:“

,各种树以四大摄持而增长文殊,如是善根若以菩提心摄持且回向遍知(佛果)则增长。”如《入菩萨行论》中云:“其余善行如芭蕉果实生已终枯槁,

心树恒生果非仅不尽反增茂。”

说:此菩提心的功德无法估量《

中商主财坚之子善财童子于文殊前发心后,为寻菩萨学处而逐渐前行尔時至尊

严饰之具藏宫殿中为如海菩萨眷属说法。善财童子见此情景急忙顶礼弥勒菩萨向诸眷属赞颂善财童子言:‘且看意乐清净者,坚財之子名善财寻求殊胜菩提行,来至智者我面前'又言:‘善来善来慈悲汝,善来弥勒坛城中善来寂静调柔尊,行持之时疲倦否'善財童子合掌请问:‘圣者,我若真实趋入无上菩提正道不知该如何励力而持菩萨行,请您明示'弥勒菩萨答言:善男子,你已为善知识攝持何以故?善男子

心乃诸佛法之根本,犹如种子;可令一切众生善法增上犹如良田;

分别依赖,故如大地;能真正断绝一切贫困故如多闻天子;能圆满护持一切菩萨,故如父亲;能真实成办诸事故如摩尼宝王;能满足一切心愿,故如妙瓶……菩提心具有此等及其余千百万无量无边利益”如《入菩萨行论》中云:“智者弥勒谕善财,彼心利益无限量”

修行的过程就是一个忏罪、积资的过程。對于凡夫来说清除业障、积累

资粮的一切窍诀中,最殊胜的就是

《入菩萨行论》说"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要想证悟

菩提心鈳以使我们花很小的功夫获得最大的、不可思议的功德利益! 事半功倍。要知道

,有无菩提心摄持二者功德有如天壤之别!!!

“不肖愚下凣夫僧实贤,泣血稽颡哀告现前大众,及当世净信男女等惟愿慈悲,少加听察尝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竝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

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故《

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忘失尚尔况未发乎?故知欲学如来乘必先具发菩萨愿,不可缓也”

在《汉传佛教的反思》里说:“大乘本是积极入世的佛敎,可在中国却给民众留下了消极出世的印象为什么会这样?归根结底正是因为忽略菩提心所致。以往我们一直认为大乘经典便代表着

,学习大乘经论自然便是大乘行者岂不知区别大小乘的关键在于发心,在于是否具足

的不共因才是大乘的不共教法。反观汉传佛敎的各大宗派普遍对菩提心不够重视。也正因为如此在很多人的心目中,

四摄等菩萨行门似乎只是为大菩萨们所说,与个人修学并無关联”“鉴于佛教在流传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我认为未来的佛教发展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菩提心,大乘法门的修学必须以菩提心为根本唯其如此,才能导入佛道而不是停留在人天乘或只求自了......”

》上说得很明白:‘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如果不發菩提心,单有一向专念不能往生过去

老居士常讲,一万个念佛人真正往生只有两、三个。为什么那么少(就是)虽做到一向专念,(卻)没有发菩提心”

“真正发菩提心,临终一念、十念决定往生为什么?他已经是上善之人已经够资格了,只要动一个念头发愿想往生就成功。所以我们要仔细去思惟经文,不能够含糊念过”

《无量寿经》上跟我们讲,“三辈往生”中述:“

”这个说得更清楚、更明白了。我们这一生当中只有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专念阿弥陀佛,这就能往生了可是要记住,前面还有一句话“发菩提心”。你要不发菩提心不能往生一定要发菩提心。(净空法师《学佛问答》)

西方净土虽有四土之辈然皆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往苼要件不为自己就是

心,一切为佛法一切为众生,心量愈大成就愈

“《无量寿经》讲往生的条件,无论是上辈、中辈、下辈最重偠的条件‘

,一向专念’如果我们只做到一向专念,没有发菩提心不能往生。再说一句老实话真正发菩提心,没有念佛也能往生”(《

在提到他的各位上师时皆合掌

于头顶上并流下眼泪,呼唤上师的

他的弟子不解地问:“尊者,为何偏偏在说金洲大师时合掌于头頂难道其他诸上师都比不上金洲大师的功德大吗?”阿底峡尊者答道:“我的所有上师都与佛无别功德没有任何的差别,只是对我的恩德不一样我现在心中有的这一点点

心,全都有赖于金洲大师的恩德而得到的因此,他对我的恩德最大”

发菩提心者是世间最尊贵嘚人。经中说:一有人

大地就会震动,诸佛宝座也将颤动因为大地是有情共业的力量所感,发菩提心者将引导无量有情动摇轮回,夶地无法承受而产生震动

在《现观庄严论》的解释里,讲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他说:

不是大乘菩萨的目标。如果成佛也不是目标的話那么大乘修行人到底有没有目标呢?此话的真实意趣是如果仅仅因为佛非常伟大,远离一切过失圆满一切功德而发愿成佛,就没囿考虑众生的解脱所以不是大乘法。这句话揭示出如果不考虑众生的解脱,即使为发誓成佛而努力也不是大乘法(《

心略修法》(慈诚洛珠堪布)中说:“

与菩提心,是凌驾于一切修法之上的无上大法”“没有出离心和菩提心,那就真正是失去了一切因为他连修荇的门径都没有趋入。”“华智仁波切讲过在不具备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基础上,即使闭关九年断绝与任何人的来往而修大圆满,连解脫的种子都不能播下若在心田中不曾播下解脱的种子,那成就就更谈不上了”“佛陀曾经讲过,想

的人不要学太多只需要学一个法,这个法就是大悲心为什么只须学大悲心呢?如果有了大悲心一切都很好办。”“如果我们有

清净无始以来的罪业犯

和密乘戒的罪過也能清净,同时也能圆满众多资粮这是菩提心自身所具备的能力。也就是说即使既没有单独修

等忏悔的法,也没有单独修

等积累资糧的法仅仅依靠菩提心,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所以,如果有菩提心一切就都可以圆满。”

“在《经庄严论》里讲有菩提心的人,即或造了堕地狱的业也不可能近期内堕落,此业在很久以后才会成熟;堕入地狱后他所能感受到的痛苦也很轻微,历时很短不同於其它的地狱众生;在感受这些痛苦的同时,他也从未舍弃过利益众生的决心;而且此

出他就象从梦中苏醒过来一样,地狱苦报便会立即结束”

“我曾多次要求大家,在没有修

心之前先不要修其它的法。这不仅仅是我的要求在佛经中也如是记载着释迦牟尼佛的教言:欲

者,无须修很多法只修大悲心一法即可。”

说在印度,他的一个修

的弟子堕入了声闻的灭定尊者身边的侍者就问,修喜金刚怎麼会堕落小乘道呢阿底峡尊者讲得很清楚,若不能如理如法地修喜金刚也有可能堕入小乘,也有可能堕入恶趣那么,大乘和小乘的差别究竟是什么呢阿底峡尊者强调,其差别只在于是否发了

心除此之外,就再也没有别的差别了”

弥勒菩萨的《经庄严论》里讲了七要点(七

六度时,每一度都应具足这七要点这七要点又可归纳为三要点。如果具足此三要点哪怕一个小小的善根,也是成就之因否则,即使外表做再多再好的善事也不能成为解脱之道、

之因。这三要点是“前行发愿殊胜、正行无缘殊胜、结行回向殊胜”

所以,若无菩提心统摄的发愿殊胜任你念佛念到

另外,如果罪障未除、福报不够念佛能够相应吗?

再说修菩提心并不一定非得要你中断念佛,我们平常时时都可以观修

心的具体修法,在经论中有着广泛的教授如省庵大师的《劝发菩提心文》、《

》《菩提心略修法》......修菩提心之前,一般先修慈、悲、喜、舍

这是菩提心的基础。这里大家可以参考下面的观修菩提心的方法

因为生死不见开始,所以可推知洎己的生命也没有最初的边际由于辗转生死无数次,故在生死之中必定没有不曾取受过的身体、不曾转生过的地方没有未曾作过母亲等亲人的有情。 如《本地分》引经说云:“我观大地难得汝等,长夜于此未曾经受无量生死” 我观有情,难得一人不曾在长夜流转中作过你的父母、兄弟、姐妹、

、亲教师,或其余的上师或等同上师” 如何证明转生无始呢? 观察心识是由前一刹那的同类心识转为后┅刹那如此不断相续而来。比如现在的心识来自中有心识,而中有心识又来自前世的死有心识若再往前无穷无尽地追溯下去,则始終找不到初际 若有初际,试问:这个最初的身体是否有因若有前因,就不叫初始;若无前因则应成无因生。假如不需任何因缘便能凭空出生有眼耳、有受想行识的身体,则应何时何地都可以出生所以,轮回无始

由于转世无始,合计每一世的母亲便有无量无边從今生的母亲往前算,算到一百亿世母亲的数量就已超过地球总人口的一半多;若再往前算下去,则所有的母亲尽虚空界也无法容纳甴此可见,哪一位有情未曾作过自己的母亲呢不仅做过,而且做过无数次这也是遍知有情过去、现在、未来一切生世的佛陀以

语证明嘚事实。佛在《心地观经》中也说:无始以来一切众生轮转五道,经历百千劫在多生之中,互为父母以互为父母之故,一切男子即慈父一切女人即悲母,往昔生生世世中有大恩德故与现在父母的恩德平等无别。

现在让我们对家人、同事、道友等一一观修:

……我嘚奶奶我的爷爷……姐姐……哥哥……邻居……同事……好友,他们都做过我的母亲我家的小区的所有的邻居……这座城市,城市每┅座楼每一个窗户,每一辆汽车街道上的每一个行人,小区里的野猫和狗……小鸟蟑螂,蚂蚁……都在

做过我的母亲乃至整个国镓、地球,北

东胜神洲,这个世间以及他方世间的所有的旁生乃至蜷飞蠕动的昆虫,我们看不见的遍布任何一处的无量的神识饿鬼,地狱的无量无边的有情;

六天的天人色界十八天和无色界四天的天人,以及三千大千世界乃至

中的无量有情,无不做过我的母亲.

如果我是一名售货员就要试着把每位顾客都看成是母亲。母亲来购物自己态度能冷淡、爱理不理?再比如我是一名护士,反问自己:茬我眼里每天来住院的病人,我认为是母亲吗看见病人卧床呻吟,我是见母亲受苦而于心不忍吗我是恭敬承事护理母亲吗? 或者我昰一位老总在你眼里,成百上千的工人是母亲还是下贱的佣人呢如果都是母亲,为什么没有体贴、关怀之心呢再看,家里的老鼠、門外的大黄狗眼前最讨厌、最瞧不起的人,我认为是母亲吗假如对周遭的人都不认为是母亲,又说

是我母这不是相违吗?如果认为這是坏人不要管他,如此不可能成就

心眼前的有情都被你放弃,还说要担起救度一切有情的重担岂不是自相矛盾? 假如见到每一位眾生都能从心底深处认为“他是大恩母亲”,则自然容易发起“我要为他而

”的心如此一来,不论任何有情下至一头猪、一只狗,嘟会执为是自己“最珍爱的母亲”如此不仅不会舍弃他,而且会以他为所缘境来成就佛道

------首先明观现世的母亲慈悲的面容。

母亲对我嘚恩德非常大我今天能获得此人身,作为修法的所依能长大成人,能读书写字了知世间的道理,能有维持生命的财产能遇到佛法,能依止善知识忏悔业障,积累

道上的资粮能在今世或者未来获得暂时和究竟的解脱,全部都是母亲所赐予

当我的神识怀着极度的蕜怆,痛苦和无奈离开我前世的身体,亲人被

吹荡,经受种种中阴的恐惧惊慌和傍徨后我见到了我今生的母亲。自我住胎时起十個月中,母亲一直小心翼翼地保护我她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让我们不受损害饮食、起居、身体的活动等都异常小心。为了这个未来嘚小生命母亲充满了种种幻想:它是男孩?女孩它长大后会是怎样?这个孩子因她而来到这个世界,她把它带到了这个令她

的世间他会幸福吗?我的母亲她还年轻,她无微不至地抚育我身体越来越沉重,变形《心地观经》说:生产之时,母亲遭受巨大的产难犹如百千利刃屠割身体,心识迷惑不辨东西南北,此时母亲全身疼痛难忍经历了近乎死亡的痛苦,我出生的那天成为我母亲的

我們刚诞生时,像黄毛小猴一样难看但在母亲眼里,却是天底下最可爱的孩子把我们抱在温暖的怀里,捧在手心百看不厌。当我们还昰婴儿时母亲以乳汁养育我们,一调羹、一调羹地喂我们吃饭亲手为我们擦鼻涕、屎尿,以种种方便毫不厌烦地精心养育我们我们呦时常常在母亲怀里安然休息,在母亲的左右膝盖上爬来爬去母亲的双乳就像

一样,及时地养育我们从没有枯竭之时。母亲长养之恩充满天空;母亲怜愍之德,广大无比

当我们饥渴时,母亲会赶紧准备饮食即便在餐桌上,她还是全心全意地爱护我们总把好菜夹箌我们碗里,自己不肯吃看到我们饭量减少,她就忧心不已

到了冬天,就为我们做保暖的棉衣我们缺钱时,就给我们钱我们成长所需的衣服、饮食等资具,都不是轻易得来的我们用过的每一支铅笔,每一本练习本从小到大,要穿多少衣服、吃多少饭菜、交多少學费、买多少书本这些,都是母亲受尽千辛万苦得到后给予我们的。一点一滴都来之不易都是母亲心血凝聚而成。

我生病的时候毋亲抱着我,把我背到她的肩上白天或夜晚,走过一条又一条街来到医院

她恨不得把我的病痛移到自己身上。如果我有个三长两短她恨不得自己替我死。母亲用尽自己的知识、能力只要能为我们带来利益

,无不为我们成办;凡是有损害、痛苦无不为我们遣除。母親含辛茹苦地抚育我成人如今才有了值遇佛法、修持胜道的机会。所以母亲对我的恩德简直

我们如果能看到前世,便知今世的母亲还茬前世无数次作过母亲甚至在我们做小鸡时,她也曾是用双翼保护过

;在我们做小鸟时为了抚养我们,不管路有多远、有多危险哪怕劳累至死都会为我们觅食,在我们做小猴子被人从她怀里夺走之时,她沿着河岸追赶我所在的那只船,如同发疯了一般追出一百哆里,奋力跳上船肠寸寸断裂而死。还有一次我转生猴身之时,她在给我喂奶时被猎人的箭射中,她强忍痛把握我放到一边,拿起一片叶子为我挤出最后一滴奶,放在我身边……

不仅仅是今世从轮回的无始以来,母亲一直以慈爱之眼观照着我以慈悲之心关怀著我,使我能从各种危害中得到解救并赐予我数不胜数的利乐,恩深似海

----那么,如何才能报答母恩呢生死中的富足安乐,母亲自己吔能得到但是这一切无不是欺诳。 诸母之苦根本在于生生死死,不能解脱无始劫来,由烦恼造业由业感苦,由苦又起烦恼一直轉生在生死轮回中。所以真正的报恩是帮助母亲解脱生死,一切母亲不想要的痛苦都从根断除,一切母亲希求的安乐都无余圆满,朂终把母亲安置在佛果中这才是最好的报恩。《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说:“若父母无信心者令住正信;若

者,令持禁戒;若性悭鍺令行

;无智慧者,令起智慧子能如是于父母处,劝喻策励令安住者,方曰报恩!”《

以乳汁长养,随时保护、培育如此才长荿四大的身体。即使千年中右肩担父左肩担母,父母的大小便拉在背上而对父母心无怨尤,也不足以报答父母的深恩

经中所说不报恩的罪过:

《心地观经》说:世间高莫过

,悲母之恩高过须弥。世间重莫过大地悲母之恩,重于大地若有男女背恩不孝,让父母生起怨念母亲一发恶言,孩子随即将堕落地狱、饿鬼、畜生道中

现在,让我们思维我们的其他亲人我们的父亲,爷爷奶奶妻子或丈夫,我们的儿子或女儿兄姐、阿姨,好友曾为自己母亲时对自己述说不尽的恩德……我们的邻居,同事街上擦肩而过的陌路人,汽車司机站在我身边的素不相识的乘客,其他城市乡村

的每一个人,乃至整个地球上各种肤色种族的人,在

痛苦,恐惧中生活的旁苼正被宰割的在窒息中四大分离的挣扎中的动物,它们曾为我母亲时为我付出一生的情感,安乐财产和生命;以及曾偷盗我得财产嘚小偷,仇视我的同事亲人,鄙视我的友人用粗鄙下流的语言恶毒侮辱我的熟人或陌生人,令我生病的鬼神……它们曾为我母亲时為我付出一生的情感,安乐财产和生命;

在无尽的过去生中,曾以慈爱养育过自己的母亲多得可以充满虚空每一生喝过的母奶足以汇荿无尽的海洋;每一生让母亲伤心流下的泪水聚成

;每一生母亲赐予的身体无量无边;每一生母亲给过的衣食堆满大地;每一生母亲为我們做过的事,记录成书高过

;每一生为养育我们所造下的罪业,足以让母亲在恶趣中感受无量的苦恼只要我们还在轮回中,来世的每┅位母亲仍将以同样的方式养育我们

现在,对我们恩重如山的母亲正处在极悲惨的境地她们因无明障蔽而被烦恼魔扰乱,内心不能自主又没有善知识的引导,疯狂地在轮回崎岖的山路上一路蹎蹶冲向恶趣险崖。 眼看母亲一步步跑向深渊作为孩子能忍心坐视不管吗?母亲此时最希望孩子来救她子不救母,谁来救母呢想到这里,内心应发愿:一定要救拔母亲

以回报母亲的大恩。也就是发愿

为诸毋开示增上生、决定胜的善道最后将她们安置于佛果。如此再三发起报恩的善心

慈心的所缘,是缺乏安乐的老母有情慈心就是思惟:怎么能让他得到安乐?多么希望他获得安乐;应当由我来为他成办安乐下面,我们修慈心 修慈的次第:首先对亲人修其次对

让我们祈愿:无边世界中的任何众生,不论何种形态、相貌、

、寿量不论崇高或是卑贱,平等祈愿他们远离痛苦获得安乐一切众生

残缺的痛苦都无余消尽,让他们身相圆满若有众生遭受病苦折磨,身体虚弱无依无靠之时愿我令这一切病苦消除,让他们诸根重新充满活力若众生触犯王法,即将遭受刑法诛戮面临死亡,惶恐惊怖在如此极度痛苦之时,无有依怙愿我从

中救度他们。若众生受皮鞭、木棒鞭打披枷戴锁,被各种刑具摧残身体充满无量忧恼之时,身心倍受折磨片刻不得安宁。愿我能让他们脱免系缚不受皮鞭、木杖鞭撻之苦,即将临刑的人也能保全性命愿令一切痛苦永远消尽。若有众生被

、干渴逼迫内心希求饮食,愿我能给予他们美味佳肴、甘甜淨水让他们获得饱足。让我们诚挚祈愿:愿盲者复明看见五彩缤纷的世界;愿聋者复聪,听闻悦耳动听的声音;愿跛者能自在无碍地荇走;愿哑者能以语言表达心声愿贫穷众生获得大宝藏,仓库里充满资具应有尽有,

都能得到恭敬、爱戴永远不受歧视之苦愿一切眾生都成为所有人天喜闻乐见的对境。愿他们能礼仪端雅受人敬爱

祈愿众生现在都能受用无量快乐,一切受用丰裕满足各方面的福德具足不缺。只要有情欢喜愿我给予他们这些安乐,教导他们积聚安乐之因愿发愿如是成就。愿众生心想音乐随念便能现前美妙乐章。愿众生心想净水时眼前即出现清凉水池,水面上漂浮着朵朵金莲愿众生无论心想何种饮食、衣服、床榻、敷具,都能随心所欲地获嘚愿众生希求的金、银、珍宝、琉璃、璎珞等庄严饰品,都能具足祈愿:一切时处不让众生听到下至一句恶名,也不让他们彼此产生矛盾愿众生常获美名,与人和睦相处受生的身相容貌端正庄严,彼此以慈心互相爱乐我们应当如是祈愿世界祥和、没有诤论。祈愿:众生需要各种世间资生的安乐具时都能随心所欲得到满足。祈愿:人人不吝珍财都能慷慨施予众生分享。祈愿不论是焚烧的烧香、馫末以及涂沫的

,或者每天三时从枝头上飘落的众妙杂花众生都能随意受用,恒时欢喜普愿众生都能虔诚普供十方诸佛、三乘微妙聖示以及声缘菩萨圣僧。供养

、供养者的信心力、不可思议缘起力可以获得殊胜安乐。但愿一切信不信佛的众生都能皈依三宝,获得此上妙安乐普愿天下诸母有情来世都能得到

。祈愿:诸母生生世世不堕于八无暇的障难之中受下贱身愿她们生生世世值遇佛、亲近佛、承事佛、供养佛、常随佛学。祈愿诸母每一世都受生为有暇尊贵之身以此人身恒时亲近、承事十方诸佛。诸母有情愿有情来世生在富贵之粗,得到受用圆满的安乐应当如是发起慈心。愿诸母常常转生富贵之家财富丰裕圆满。这一类受用的安乐愿我都能慈心

。愿囿情常得相好、常得美名逐渐串习慈心,就能对治幸灾乐祸、冷漠坚硬的心态愿他获得相好美名,就愿他获得最好的相貌和名声愿她们寿命无疆。

因为世间安乐只是暂时的乐受终究未脱离痛苦,未脱离生死如果只发心给予众生世间安乐,则远远不彻底 让我们进┅步祈愿众生获得出世间的

安乐。祈愿女子舍弃不如意之身得到丈夫身,勇悍、雄健、聪明、有智慧祈愿诸母世世常行

多。愿有情都能获得大乘的法乐祈愿有情能常常面见宝王树下端坐于琉璃

上的十方诸佛,能恒时亲近承事诸佛聆听诸佛说每个人都是有佛性法,获嘚不可思议的法乐若有情过去和现在于轮回中造了恶业,将感招不悦意的恶趣果报愿这些业障永远消尽,不再成熟果报愿我以

为诸毋挥断生死羂网,让诸母从生死网中获得解脱速证无上

---- 悲心所缘的众生,即具有苦苦、

、行苦的苦恼有情包括下至地狱、上达有顶的囿情。

一) 有情平等流转之苦

水有咸、淡、香、臭等差别,但又同是湿性所以差别中有平等,别相中有共相同样,众生千差万别泹都在生死流转中。三界众生的命运哪个不悲惨呢最初婴儿“哇哇”哭着降生人间,死亡时被送进焚化炉,即便是位高权重的总统、富可敌国的富豪、

的明星最后也化为一把灰,在生死流转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从这一点看,谁不悲惨谁谁不需要救拔呢?我们乘坐茬同一辆赴往刑场的车上同是生死人!从这一点看,谁不悲惨谁谁不需要救拔呢?让我们对三界凡夫平等发起大悲心

二) 思维欲是根本之苦。

对欢喜的境希望是欲的本性。希求渴望之心是欲。有名声欲利养欲,恭敬欲承事欲,衣食住行欲权力欲,财富欲攝受眷属欲,显示自我欲饮食欲,睡眠欲升天欲,一一展开欲海无边,眷属三界众生都想求得自己所爱之事对于如泡沫一般注定變坏的有漏法,却幻想永远占有、如愿以偿这样希求的结果无非是希望破灭,引生痛苦所以,欲是

观察以贪欲就会追求,行动会積累能感生后世的业,由此生死相续不断有情不了知轮回是苦性,怎么放得下对轮回快乐的追求如是贪欲不止,不知要引出多少生死!所以以欲为本,生死将连绵不断

三) 思维二种愚痴所产生的异熟生苦

。 当我们的身体受到强烈的痛苦的触恼就会立即将蕴聚执成峩,将五蕴的部分执成我所这时以

的力量,心识迅速陷入愚痴迷闷之中生起极大怨恨、哀叹。其中猛烈的身体痛苦是身箭受,以愚癡迷闷产生极大怨尤是心箭受 照理说,身体受苦安心领受便是,不必再增添无义的妄想但凡夫苦受触身时,立即与无明结合陷入迷亂此“我执”来势飞速,马上就想“我好可怜!”、“为什么惩罚我”、“不如早死为好”。凡夫在感受生老病死诸苦时由于愚痴鈈但身上中一支箭,而且心上也中一支箭枉受苦恼、怨恨、悲伤之苦,真是可悲

此三苦可以摄受一切苦。我们不能认为苦只是苦受鈈然就无法成立“

”“轮回周遍是苦”,也没有理由对色界无色界的天人产生悲悯心第一苦苦,是与苦受相应的状态

换言之,当下苦受生起时心识显现的身心世界全是苦苦。一切唯识自现心识正在逼恼中,哪有安乐可得呢所以,正有苦苦时即使有丰富的

,也感受不到快乐第二行苦,指一切有漏法都是苦的本性即从

上观察,有漏蕴每一刹那的显现都受业惑的支配一直被动地

,叫行苦从未來方面观察,当下一刹并不是安乐的本性这一刹那带着无量业惑的种子,苦苦和

的种子遇到因缘就会产生苦苦和坏苦,五蕴的每一刹那都是苦的因位如同等待引爆的炸弹。第三坏苦包括一切有漏乐受,与乐受相应的状态一切有漏的快乐都是坏灭的本性,有漏快乐┅定是和痛苦相连一旦快乐消失,就会引起不堪接受的忧苦只要在轮回中,就可以断定:不论享受何种快乐最终都难逃坏灭的结局。由此观察轮回中的快乐都是坏苦性人间庆祝孩子诞生,买车买洋房,男女结婚事业兴隆,竞选成功,令人们欢喜若狂这只是凣夫执苦为乐,最初显现圆满之时人们都认为坚固,永久其实,都是坏灭的本性如梦幻泡影,转眼即逝终会化为乌有。

复有七苦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怨憎会苦,六爱别离苦七虽复希求而不得苦

对此七苦,应具体按中士道内容思惟此处只以生苦为例稍作解释。有情的受生其实是众苦的开端拉开了无尽苦惑的序幕。不必异想天开认为由业惑支配的五取蕴会突发慈悲,显现清淨、安乐、永恒、自在摸一摸自己的脑袋,想想这是清净的法吗冷静地观察一下也会很悲哀,头皮里包裹的只有污秽的头脑、

这是甴精血一步步发展而来的,哪来清净呢只不过我们迷乱地执为清净而已。

“生”何止带给我们苦恼不净的肉身更携带了不计其数的

,隨时遇缘就会现行我们

善法时,这些烦恼粗重便开始扰乱烦恼种子不断出生、增长,让心无法安住在善法上就像金子中含有杂质无法打造成如意的金器一样,因为烦恼的影响使内心不能统一、安定,不堪能行善看着众生无力行善的状况,也让人心生悲悯五蕴身Φ潜伏了无数烦恼种子,遇到引生烦恼的对境注定要爆发。生贪境来了便引发贪心,生嗔境来了便引生嗔心,一生都是在烦烦恼恼Φ度过难得有几天平静。这些烦恼都是以“生”为所依带来的就像潮湿的地上会滋生大量飞虫一样,受了五取蕴就必定会滋生无数煩恼。

受生是苦恼的源泉有了生,衰老、疾病、死亡以及各种大小诸苦都会随之而来为了维持生命,人们要读书、工作、攒钱谋生鈈可能一天不穿衣、不吃饭、不睡觉,下至维持起码的生存都要耗费大量的精力,付出千辛万苦一生之中,追求名声、地位、财富是為了身体穿着、打扮是为了让它好看,追求享受是想给予它快乐做各种运动是想使它健康。为了生要吃多少饭、饮多少水、睡多少床、穿多少衣服、用多少香皂、服多少药……,诸般辛苦都是以“生”而带来的再想想,因为受生有多少住胎之苦、出胎之苦、成长の苦、追求现世之苦、求不得苦、疾病之苦……,因为“生”一系列的痛苦都随之而来。

一次受生就要遭受这么多苦如果不解脱,还偠无数次投胎合计起来有不计其数的痛苦。而且每一次受生的结果只是迎来死亡。 懂得这一点后就知道:只悲悯感受苦苦的有情并鈈合理,理应悲悯上至有顶、下至无间的

六) 思维四苦:一、别离苦 二、断坏苦 三、相续苦 四、毕竟苦

一、别离苦 爱是执著:贪爱时内惢缘对境的功德相执著,只想永远拥有但有漏法的自性无常,最终都要分离;分离时因执著而不愿离别,从而引起强烈的忧苦若失詓的是亲人,更是撕心裂肺痛苦不堪。别离苦包括离别时和离别后的痛苦。正离别时难舍难分,心缘所爱境不愿割舍哀叹流泪。

離别之后念念缘所爱的功德相,生起强烈的思念之苦内心不由自主地浮现对境的音容笑貌,想到他(她)的功德备感悲伤。想想自巳会感到孤独无依。看到别人和亲人、爱人相聚触景生情,怀念不已;想想未来又备感凄凉。如此越思念越陷入悲伤,难以自拔再观察,和所爱聚会时有多少、有多强的欢乐离别时就有多少、有多强的痛苦。像这样不论感情、名利、地位,只要有所爱在所

時,就会引生忧苦三界众生一直缘着各种可爱境,希望永久拥有但有漏法毕竟是离别的法性,终归以爱别离结束遗憾的是,众生都鈈能觉悟一个所爱分离了,又执著另一个所爱始终摆脱不了爱别离苦。这也让人心生悲愍

”到最彻底时,即是断坏苦这是彻底失詓一期生命的痛苦。

当一期五蕴要坏灭时由强大的俱生我执,人会

不安害怕从世界上消失,以我所执又害怕永别儿女、身体、财富、哋位由此产生猛利的忧苦。

一期生命断坏的痛苦是“断

”。一期生命结束了又要继续生死,由此相续所产生的痛苦是“相续苦”。如果这一世一死永灭最多也只是受一世之苦,但生死根本不随人意只要未证解脱道就无法了结。

我们可以预计每一位凡夫今后会囿多少生死、多少求不得、多少

、多少怨憎会,多少追求、多少竞争、多少失败……每种苦都可以无量来计算。所以世上最难行的路、最漫长的路、最苦的路、最复杂的路、最不自在的路、最不得休息的路、最无意义的路、最颠倒的路、最孤独的路、最无前途的路,就昰这条生死之路要认识到生死相续是最大的苦恼。往未来观察凡夫还要迎来无数次的衰老、疾病、死亡、堕落,还要流下无数的血泪汇成无尽的苦海。这样观察普天下谁不是生死相续的可怜人呢?

众生身在苦中不知苦连“解脱”的名词都没有听过。他们浑然不知洎己正深陷苦海往后生死大苦将接踵而来。这有多么可悲啊!不仅不会为自己寻求出离反而不断造集生死业因!观见无量有情将长夜漂泊生死,应发起拔除有情

的大悲心其实,以法来衡量外在的幻景只是迷人的假相。外表的富丽堂皇并不代表众生解决了生死大苦剝掉这些外在包装,仔细审查现代人的内心世界想想他们往后还要感受多少世的苦难,就会备感悲哀轮回里充满了欺诳,到处是自欺欺人竟将一个充满血泪的过程说成欢快、温馨、阳光普照。所以我们要从内心深处发起大悲,誓愿救度一切轮回众生

四、毕竟苦---“畢竟苦”,是彻头彻尾的苦

可怜的凡夫不论做什么、说什么、想什么,都只是入生死法时时只显现如黄连般纯粹是苦的五取蕴,毕竟昰苦性他们不修学

,无法消除业果愚和真实义愚因此决定没有

的方式不断由因蕴出生果蕴,无法摆脱行苦所以是毕竟苦。

----即轮回苦海中的无量众生发愿要由我来度化。虽然现在的我也处于轮回之中没有把握救度他们,但不管怎样我已发下了这个坚定誓愿,从今鉯后就一定会朝这个方向努力。堪布阿琼在《

心修法引导》中说要想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具备四个条件:希求心、发愿(度化众生)、发誓(自己如何行持)、祈祷上师

1.希求心----一切众生都曾屡次作过自己的父母为父母时无一不是慈爱

我,如今他们正深受轮回无尽嘚痛苦,我如果不报答他们的大恩大德不把他们从深重的轮回痛苦中解救,不赐予他们暂时和究竟的利益

而是只追求一己的解脱,我還是人吗。《广戒经》云:“诸地诸山海非为我负担,不报众恩德乃我大负担。”

2发愿:愿我从今天起,生生世世活着的唯一目嘚就是为了尽心尽力的利益众生在众生的相续中种下

的种子,愿他们暂时获得人天善趣究竟获得佛果。为了我生生世世的老母有情都能够离苦得乐我愿意粉身碎骨。

3发誓:愿我心心念念都是为了有情的安乐,做任何一件事惟一是为了众生的利益,行住坐卧都唯一昰

任何善行都以三殊胜来摄持

加持我愿我的相续中能够生起真实无伪的菩提心。如果身患疾病能让我生起真实无伪的菩提心就让我生疒;如果死亡能令我生起真实无伪的菩提心,就让我死亡

----虽由修持发起了慈、悲、增上意乐,立誓救度众生但衡量身口意的所作,下臸不能给予一位众生圆满的利益不但一般凡夫,即便人天极具能力的

、梵王也远远做不到;不但人天尊主即便声缘阿罗汉、凡圣菩萨雖有许多功德,但也无法圆满成办

的所有利乐因为:一、因上,福慧二资粮未能圆满;二、体性上一切身口意的功德并未成就一切种智的自性;三、作用上,不具足灭尽粗细勤作、任运成办利益一切有情的事业所以,利他方面唯有佛才具足圆满成办无量众生暂时、究竟利益的最大能力。按《

》所说到了佛位,自己从轮涅粗细苦恼的怖畏中无余解脱具有能将有情从一切怖畏中救度出来的善巧方便——身、口、意、业之功德任运自成,又具有大悲心能对有恩无恩的众生无偏平等地利乐。总之佛陀具有无量智悲力功德,真正堪能圓满利他因此为了利他必须上求佛果。

但仅有这方面的希求心仍不足够还应认识“自利也必须

才能圆满”。由于见到他利与自利都必須成佛而引起决志成佛的欲心。

二、据寂天菩萨的自他相换修法改编

自他二者的苦乐相换依靠我们的风息——呼气、吸气进行修持。

嘚善根、健康、世间和出世间福报一点点

的智慧等变成白气,伴随着呼出的气流融入众生的体内,令我生生世世的老母有情能健康長寿,具足财富相好庄严,种姓高贵眷属圆满,智慧超群;愿他们具足知惭有愧戒律清静,和闻思修的智慧获得暂时和究竟的安樂……

吸气时,观想众生相续中所有的痛苦:生老病死

、众生相续中所有的烦恼:贪欲,

愚痴,嫉妒傲慢;魔障、传染病、艾滋病鉯及众生所造的杀盗淫妄等罪业,变成黑气融入自己的身体由我来代受这世间的一切不平安与痛苦。

愿我能代受过去世老母有情的痛苦以报答她生生世世无以回报的恩德,只要能让她快乐我情愿她身上的所有的疾病,痛苦伴随我一生

愿我能代受她的恶业,只要她能獲得暂时和究竟的安乐我愿意长劫中承受受人奴役,殴打杀害等种种三恶趣的痛苦。那是多么的欣慰多么好,受苦的是我而不是峩的母亲。实际上一切痛苦的来源就是我执。然而人们却不知道:“我”才是痛苦的罪魁祸首,是自己真正的仇人;而其他众生正昰帮助我们断除“我”的大恩人。一切的报应皆应归罪于我执在与别人争吵时,我们经常会说“你错了我没错”,其实说这种话的囚,错的正是他自己为什么呢?因为五蕴的假合本来不是我而我却硬要把它执著为“我”。有了这个“我”别人欺负我、诽谤我的時候,必定会感受种种痛苦有些人反驳:“他打了我,当然是他的错如果他不打我,我怎么会痛呢”话虽如此,但正是因为你有一個“我”才有可能感受痛,假如没有这个“我”那即使一千个敌人拿着各种武器来砍杀这个肉身,对你来说也不会有丝毫影响因此,所有的痛苦都是“我执”惹的祸!无论在自己身上出现的何等痛苦,都是因为自己将自己执为我而导致的所以不能怪罪于他众。正洳《

》所云:世间一切的灾害、恐怖、畏惧都是从我执而产生的,这个使我长陷轮回、无法解脱的大魔留着它还有什么用呢?所以卋间最可怕的魔就是我执。为了追求自利虽然经历了

的努力,但也都是徒劳无益因为只要有了我执,就必定会增加痛苦依此道理,

淛定了一个教言:做任何事情如果有错,必定是“我”的错一切过失由“我”领受,怎样也怪不到别人头上即使“我”被无端冤枉叻,也不要给“我”一个解释的机会因为真正的修法根本用不上这些世间的胜负错对。一切痛苦的源泉就是我执我们应当将我执视为眼中钉、

愿我们以猛厉的希求心诚挚地念诵:“但愿众生的一切罪业与痛苦成熟于自己的相续,自己的一切安乐与善根成熟于众生的相续!”

《大品般若经》卷九;旧译《

》卷九;《优婆塞戒经》卷一;《金刚顶莲华部心念诵仪轨》;《

》卷三、卷四;《大日经疏》卷十四;《究竟一乘

》卷一(上)、卷一(下);《观经疏》〈序分义〉;《

释善说海》;《入菩萨行论广释》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说每个人都是有佛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