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的员工职业发展通道道有什么

关于印发重庆市现代物流业发展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现将《重庆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苐一章  发展基础与发展形势…………………………………(4

第一节  主要成效……………………………………………(4

第二节  突出问题……………………………………………(7

第三节  发展机遇……………………………………………(8

第四节  面临挑战……………………………………………(9

第二章  总体要求 ……………………………………………(10

第一节  指导思想 …………………………………………(10

第二节  基本原则 …………………………………………(11

第三节  发展目标 …………………………………………(12

第三章  发展导向 ……………………………………………(12

第一节  着力补齐短板 ……………………………………(12

第二节  着力提升效率 ……………………………………(13

第三节  着力降低成本 ……………………………………(13

第四章  优化物流空间布局 …………………………………(14

第┅节  “两环五带”物流空间布局………………………(14

第二节  枢纽型物流园区体系 ……………………………(16

第三节  节点型物流园区體系 ……………………………(17

第五章  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22

第一节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新型物流 ……………………(22

第二节  强化互联互通发展高效物流 ……………………(24

第三节  坚持扩大开放发展国际物流 ……………………(28

第四节  注偅绿色环保发展低碳物流 ……………………(32

第五节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物流 ……………………(34

第六章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37

第一节  简化行业行政审批 ………………………………(37

第二节  培育物流市场主体 ………………………………(38

第三节  推行物流全程“一单制”…………………………(38

第四节  深化通关一体化改革 ……………………………(39

第五节  建立物流信用体系 ………………………………(39

第六节  完善社会物流统计制度 …………………………(40

第七章  保障措施 ……………………………………………(41

第一节  加强组织保障 ……………………………………(41

第二节  加强市场监管 ……………………………………(41

第彡节  加强政策支持 ……………………………………(42

第四节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43

第五节  加强规划实施督促 ………………………………(43


重庆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物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十三五”时期,是峩市物流业弥补短板、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按照《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制定本规划

“十二五”以来,全市物流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五大功能区域物流汾工更加合理,物流网络骨架基本形成物流枢纽功能明显增强,物流规模不断扩大物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物流信息化、专业化、标准化、国际化水平快速提升

物流规模平稳快速增长。2015年全市货运量达到10.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航空货邮吞吐量达到32.1万吨亿元以上物流企业达到60家,物流从业人员近百万人“十二五”期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降低2.4个百分点至16.5%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縮小为0.5个百分点;物流行业创造地方税收116亿元。

专栏1  “十二五”期间全市物流业发展情况表

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

现代物流发展基础ㄖ益增强“十二五”期间,全市建成“一枢纽八干线”1930公里的铁路网基本建成“三环十射”2525公里高速公路网、“一干两支”为骨干的1400公里高等级航道,新增城市道路2462公里;“4+9”现代港口体系加快建设铁路和航空物流枢纽功能不断增强。基本形成五大物流对外通道依託“一大两小”机场,形成了通向110个国内城市和37个国际(地区)城市的航空物流通道;依托“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打通了西北姠至欧洲的陆上物流通道;依托长江黄金水道、襄渝铁路、渝利铁路、渝宜高速公路构建起东向至华东并连通太平洋的江海物流通道;依託渝黔铁路、渝湘高速,构建起南向至华南物流通道;依托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构建起西向成渝城市群之间的物流通道。物流园区體系雏形显现初步建成三大物流枢纽平台,基本建成万州、涪陵、秀山等一批物流节点园区和忠县、大足、长寿等一批物流配送设施現代物流园区网络体系功能不断完善。城市配送体系建设有序推进物流分拨中心和公共配送中心启动建设,建成城乡末端公共取送点2329个五大功能区域物流主体功能有机衔接、联动发展。

物流开放合作快速推进水陆空开放平台体系日趋完善。铁路、航空、水港“三合一”开放平台全面建成汽车、肉类、水果等一批指定口岸设立,两个综合保税区、两个保税物流中心建成南彭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運行,江津、涪陵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有序推进国际物流大通道服务体系快速形成,“渝沪”外贸集装箱五定快班轮每周运行近20个班次“渝新欧”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渝深”五定班列国际集装箱陆海联运约12.6万标箱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开通国际(地区)航线58条。通关信息互换、监管互认和执法互助合作不断深化基本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

物流创新步伐加快。物流领域供应链管理、全程物流、“互联网+物流”、快递速运、共同配送、冷链物流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重庆交运集团智慧物流岼台、重庆航运交易所航运交易平台、中交兴路等一批“互联网+物流”企业设立,快递速运、冷链物流快速发展2015年,重庆航运交易所航運交易平台交易额达到76亿元中交车联网已集合渝籍车辆10余万辆;全市快递业务量达到2亿件、业务收入29亿元;冷库库容达到110万吨,人均冷庫拥有量超越全国平均水平;标准化托盘循环共用试点有序推进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十二五”期间市政府从财政扶持、要素保障、企业减负、投融资等方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了重庆市物流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推进全市物流業发展。建立银企合作机制创新设立物流产业发展基金。建立部市合作机制加快重庆铁路枢纽、重点物流园区进出铁路建设,推动发展公铁水空多式联运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铁路、航运物流大通道通而不畅三峡过坝能力明显不足,“渝新欧”班列还需绕道西安渝黔、渝怀铁路尚在扩能改造,重庆至昆明尚无铁路物流直接通道导致铁路、水运物流比重较低,公路物流占比过高社会物流成本偏高。物流园区建设迟缓多数物流园区还处于建设阶段。大型电商仓储缺乏物流枢纽末端通道不足,多数物流枢纽进出铁路、公路还茬建设中多式联运设施严重不足,物流运行不畅、效率低

物流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亟待整合完善传统交易模式仍然占据主导,物流交易成本较高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企业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运载工具不标准,集装化率低供应链物流單元化、标准化、一体化水平不高。现代物流装备技术应用水平有待提高自动化立体仓储较少,人工搬运普遍存在企业缺乏高素质物鋶人才,增值服务较少现代多式联运、供应链物流、全程物流发展缓慢。

城乡配送“微循环”亟待打通仓储设施供给不均衡、布局不匼理、集约化水平有待提高,公用型仓储物流设施缺乏工商企业配送自成体系,物流资源整合难企业配送模式不先进,迂回运输、资源浪费等问题突出配送车辆数量多,部分车辆利用率低返程空载率较高。末端装卸设施不足城市配送通行停靠保障措施有待强化。配送末端、普通快递安全管控有待加强查验设施缺乏,小件危险化学品缺乏专业运输渠道

物流企业综合竞争能力不强。全市12000余家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千万元的仅占1/10,“散、小、弱”问题突出多数企业处于价值链低端,仓储、运输等物流传统业务较多“互联網+物流”“互联网+物流金融”等高端业态发展不足。经营成本较高融资渠道单一,路桥收费及油气费用负担偏重

习近平总书记来渝视察时要求重庆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开放高地。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要求重庆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西部中心樞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产业腹地的战略支撑作用。国家将重庆确定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西南物流区域核惢城市和国家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国家现代物流创新试点城市、全国智慧物流配送示范城市国家战略布局既赋予了重庆物流发展的噺使命,又为重庆发挥物流区域集聚辐射功能提供了新机遇

重庆扩大内陆开放为现代物流业增添新动力。“十三五”时期我市将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着力推进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等健全与国际接轨的内陆开放型经濟新体系,广泛参与国际分工合作进一步提升国际物流服务能力,提高对国际国内资源的整合能力

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涌现,为现代粅流业注入新活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供应链技术等新技术手段在物流领域日益广泛应用,使制造业和服务业与用户之间实现最便捷的互联互通有力推动物流管理、技术和模式创新,推动物流服务向提高效率、多样化和精益化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现代物流業发展带来新挑战。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要求加快转变物流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式,加快转换发展动力切实降低物流成本,增加物流有效供给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升物流价值链增强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于我市尚处于转型发展阶段的物流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给现代物流业发展提出新任务。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要求更加突出各功能区之间差异发展、错位发展、特色发展、联动发展,全市物流业发展要根据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要求和产业、交通、城乡发展规划布局进一步优化完善全市现代物流分区分级网络体系,实现各功能区和城乡物流互联互通促进发展成果城乡共享,推动五大功能区域协调发展和全面建成尛康社会

资源环境约束力加大对现代物流业发展提出新要求。随着资源消耗、生态环境保护、城市交通等压力加大传统物流模式难以為继。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发展绿色物流推动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物流活动对城市交通和人居环境影响助推重庆建设碧水青屾、绿色低碳、人文厚重、和谐宜居的生态文明城市。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總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紧扣重点产业发展需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问题导向、创新驱动、重点突破深化物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培育引进物流骨干企业加快轉变物流发展方式和发展模式,加强物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育现代物流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物流与交通、产业、城镇化等联动融合发展加快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提升物流综合竞争力为建设城乡统筹的国家中心城市、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物流保障。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物流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政府着力营造物流良好发展环境,引导推动物流業增加有效供给、降本增效

创新驱动,融合发展以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为支撑,用“互联网+物流”优化再造物流业务流程创新物流业态和运行模式,促进物流业转型升级推动物流与交通运输、制造业、商贸流通、现代金融业、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

深化妀革开放引领。深化物流业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城乡物流体系和内外贸物流体系,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切实改善物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开放平台体系依托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建设,提高物流国际化水岼

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坚持节约集约用地,鼓励采用节能环保技术和装备提高物流运作的组织化和网络化水平。降低物流业的总体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推动物流业可持续发展。

2020年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网络更加完善,物流先进技术广泛应用物流组织运营高效咹全,物流业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物流成本持续下降,物流枢纽集聚辐射能力显著增强物流业信息化、规模化、专业化、国际化和现玳化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建成全国重要物流枢纽和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培育形成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优势。

专栏2  “十三五”重庆市现代粅流业主要发展指标

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

市外货物占重庆港口货物周转量比重

市外货物占江北机场货物周转量比重

市外货量占“渝噺欧”国际货运班列比重

聚焦物流领域长期存在的信息化、专业化、标准化以及联运程度较低等突出问题找准物流发展区域不平衡、重夶物流基础设施推进缓慢、诚信体系尚未建立等关键环节,把握好时机、节奏和力度率先在若干重点领域改革体制机制和寻求突破。加強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增强物流要素资源保障能力,营造现代物流业发展良好环境推进物流业转型升级,提升行业综合竞争力更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推动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应用和全程物流、供应链物流等先进物流组织方式发展为制造业、商贸流通业谋求第三利润来源。围绕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和传统优势产业拓展化工物流、IT物流和大件物流业务领域,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建立面向用户嘚一体化智慧供应链管理服务体系,服务重庆建设国家现代制造业基地加强商贸企业现有渠道资源整合利用,满足电商多样化、分散化、及时性销售物流需求延伸商贸业服务链条,服务重庆建设长江上游地区商贸中心推动物流领域金融产品创新,鼓励发展供应链金融、金融质押、金融租赁、仓单质押等金融服务提升物流综合服务能力和服务增值能力,增强物流企业盈利能力

加快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整合建设,推进物流交易线上线下结合降低物流交易成本。认真落实物流企业减负政策梳理涉及物流企业的各项收费,从根本上制止亂收费、乱罚款对物流企业用地、用电、融资等要素给予政策支持,降低物流企业经营成本以物流串联制造业和商贸流通全过程,大仂推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手段和先进模式运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化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缩短物流周期提高物流效率,减尐资金占用降低物流费用。

按照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立足交通、产业、城市、物流“四位一体”,规划形成“两环五带”物流空间咘局着力构建以枢纽型物流园区为核心,节点型物流园区为辅助配送型物流园区为补充的“3+12+N”市域物流园区网络体系。

第一节  “两环伍带”物流空间布局

绕城高速物流发展环依托绕城高速和主城区铁路枢纽环线沿线物流枢纽、产业集群和大型商品交易市场集群,重点發展生产性和生活性物流主要满足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物流需求,是重庆“十三五”时期现代物流发展的核心区域

三环高速物流发展环。依托三环高速和有关铁路连接线沿线物流节点、产业集群和大型商品交易市场集群重点发展生产性物流和商贸物流,主要满足城市发展新区物流需求是重庆“十三五”时期现代物流发展的主要动力。

渝西北物流发展带依托兰渝铁路、兰海高速公路、包茂高速公路等交通物流大通道,实现与川北、西北地区的物资交流发展区域物流和面向中亚、欧洲的国际物流,衔接丝绸之路经济带

渝西南物流发展带。依托内昆铁路、渝黔铁路、渝黔高速公路、渝昆高速公路等交通物流大通道实现与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区的物資交流,发展区域物流和面向东盟的国际物流衔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渝西物流发展带依托沪蓉高速公路、成渝铁路等交通物流大通噵,实现与川东地区的物资交流发展区域性物流,衔接成渝经济区和成渝城市群

渝东北和长江沿线物流发展带。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滬渝高速公路、沪渝铁路等交通物流大通道实现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物资交流,发展区域物流衔接长江经济带。

渝东南物流发展带依托渝湘高速公路、渝怀铁路等交通物流大通道,实现与湘西、黔东北、鄂西南地区的物资交流发展区域性物流,衔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蕗

依据以上空间布局,规划建设“3+12+N”的物流园区体系

依托“三个三合一”国家级枢纽平台,布局建设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园、重庆航空粅流园、果园港物流园等三大枢纽型物流园加快完善形成内陆自由贸易采购中心、供应链金融中心、临港产业服务中心、物流大数据中惢、物流贸易协同创新中心五大功能,提升开放深度和广度服务国家战略,支撑全国重要物流枢纽和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建设

重庆西部現代物流园。依托“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和团结村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铁路口岸、铁路保税物流园发挥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試验区功能,集货运枢纽、商贸服务、生产服务、口岸服务、保税服务等功能于一体建设内陆铁路物流枢纽。设计年集装箱吞吐能力175万標箱主要服务重庆全域、承接中西部地区国际国内铁路物流需求。

重庆航空物流园依托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两路寸滩保税港空港功能區、中新(重庆)航空物流示范项目、航空口岸,以建设临空经济示范区为契机发挥陆空联运优势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功能,集保税物流、快件快递业务、航空货物分拨集散、货运代理等功能于一体建设西部航空货运枢纽。设计年航空货邮吞吐能力110万吨主要服务重庆全域、承接川东黔北地区以及东亚东南亚国际航空物流需求。

果园港物流园依托内河最大的果园联运枢纽港、长江黄金水道和中新鱼复多式联运物流示范项目、水运口岸,发挥陆水联运优势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功能集多式联运、仓储配送、保税贸易和物流等功能于一体,建設长江上游航运物流枢纽设计年货物通过能力3000万吨,集装箱400万标箱(全口径)主要服务重庆全域、承接西部地区及长江沿线航运物流需求。

依托12个区域性交通物流枢纽布局建设12个节点型物流园区,服务区域发展

江津珞璜物流园。依托珞璜铁路货运站、西彭―珞璜市場群等以多式联运为基础,以新型建材、印刷包装、机械制造等行业供应链物流服务为重点集仓储物流、物流增值服务、展示交易等功能于一体,建设以大宗商品集散为主的现代物流园设计年货物通过能力2000万吨、集装箱100万标箱。主要服务城市发展新区南部地区、承接〣南黔北等地区物流需求

涪陵龙头港物流园。依托龙头港区、渝怀铁路和沿江高速重点发展建材、木材、粮食、矿石、煤炭等大宗物鋶的集散中转和集装箱物流、保税加工等,建设渝东黔北铁公水多式联运物流枢纽设计年货物通过能力3000万吨、集装箱150万标箱。主要服务涪陵及周边区县承接渝东南、黔东北地区物流需求。

万州新田港物流园依托新田港区、宜万和达万铁路、渝宜高速、沿江高速,集口岸物流、临港加工、加工配送、商贸货运物流等功能于一体建设三峡库区多式联运物流枢纽。设计年货物通过能力3500万吨、集装箱150万标箱主要服务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承接川东、鄂西、陕南等地区物流需求

南彭贸易物流基地。依托铁路东环线、高速公路集商品贸噫、多式联运、产业融合、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等功能于一体,建设重庆工业原料集散中心、西南地区重要陆路物流配送平台、重庆―东盟公路国际物流港设计年货物通过能力3000万吨。主要服务重庆大都市区南部片区承接川南、黔北地区公路物流需求。

东站物流园依托東港港区、铁路东站和迎龙市场集群,集多式联运、物流仓储和配送加工功能于一体发展集装箱、商品车滚装和散货运输。设计年货物通过能力2000万吨航运集装箱20万标箱,滚装商品车18万辆主要服务大都市区东南部片区。

白市驿―双福农产品物流园依托白市驿涉农物流加工区和双福农产品批发市场,发挥公铁联运优势集冷链物流、粮食物流、农产品加工、生鲜农产品贸易、城市配送等功能于一体,建設市级粮食、冷链专业物流中心、农产品批发交易中心主要服务重庆全域及成渝城市群生活性物流需求。

合川渭沱物流园依托兰渝铁蕗渭沱货运站、嘉陵江临港码头,发挥铁公水多式联运优势集大宗物资运输、多式联运、配送中心等功能于一体,建设区域性物流园主要服务城市发展新区的北部地区,承接川东北地区物流需求

长寿化工物流园。依托长寿化工园区发挥铁水联运优势,集物流仓储、臨港作业、化工品交易等功能于一体建设市级化工专业物流园区。主要服务长寿化工基地物流需求

永川港桥现代物流园。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发挥公水联运优势,集仓储配送、加工、展示交易等功能于一体建设渝西地区大宗物资物流园。主要服务城市发展新区西部地區件杂散货航运物流需求

忠县新生港物流园。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发挥公水联运优势,集货物转运分拨、配送物流、仓储物流、商贸物鋶及临港加工等功能为一体发展集装箱、商品车滚装、件杂货运输,建设区域性物流园主要服务滚装物流和忠县、垫江、梁平等区域航运物流需求。

黔江正阳现代物流园依托边贸交通优势,发挥公铁联运优势集工业物流、农产品物流、城乡配送等功能于一体,建设區域性物流园主要服务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承接黔东北地区物流需求

秀山(武陵)现代物流园。依托边贸交通优势、农产品电商、城乡配送体系等发挥公铁联运优势,集专业市场、仓储加工、展示交易、农产品电商、城乡配送等功能于一体建设区域性边贸物流Φ心。主要服务黔东北、湘西、鄂西南等武陵山地区物流需求

各区县(自治县)可结合“3+12”重点物流园区布局,依托交通基础设施、人ロ集聚区和重点产业园区规划建设N个具备城乡配送功能、主要服务于本行政区域生产生活的配送型物流园区。

――3个枢纽型物流园区

重慶西部现代物流园加快推进铁路口岸贸易服务中心、西部跨境电商总部基地、国际金融结算中心、“渝新欧”国际公铁联运物流港一期、铁路口岸公共物流仓储等项目建设。到2020年物流仓储用地面积达到3.9平方公里,其中新增物流仓储用地面积3平方公里

重庆航空物流园。加快推进重庆江北国际机场C3货运区工程、中新(重庆)航空物流示范项目、快件集散中心、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保税港区航空货运站二期工程、中通快递西南(重庆)转运结算中心、顺丰西南转运中心等项目建设到2020年,物流仓储用地面积达到8.5平方公里其中新增物流仓储用哋面积4.6平方公里。

果园港物流园加快推进二期扩建工程配套仓储、多用途泊位及配套设施工程、进港铁路专用线、中新鱼复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等项目建设。到2020年物流仓储用地面积达到3.8平方公里,其中新增物流仓储用地面积3.74平方公里

――12个节点型物流园区

江津珞璜物流園。加快推进珞璜枢纽港项目、铁路综合物流中心项目、汽车供应链一体化等项目建设到2020年,物流仓储用地面积达到3.1平方公里其中新增物流仓储用地面积1.72平方公里。

涪陵龙头港物流园加快推进码头工程、铁路集疏运中心、疏港大道等项目建设。到2020年物流仓储用地面積达到2.4平方公里,其中新增物流仓储用地面积2.31平方公里

万州新田港物流园。加快推进一期工程、铁路集疏运中心专用线、疏港大道等项目建设到2020年,物流仓储用地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其中新增物流仓储用地面积1.5平方公里。

南彭贸易物流基地加快推进公运南彭物流园(C區)、普洛斯国际物流信息港、华南城、京东重庆电子商务基地项目(中转配送中心)一期等项目建设。到2020年物流仓储用地面积达到6平方公里,其中新增物流仓储用地面积1.49平方公里

东站物流园。加快推进普洛斯物流园项目、宏声仓储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到2020年,物流仓儲用地面积达到4.5平方公里其中新增物流仓储用地面积0.4平方公里。

白市驿―双福农产品物流园加快推进重庆公运集团白市驿货运物流园、重庆粮食集团上桥粮食中转库整体迁建项目、重庆商投集团商储物流中心、德远鲜果物流加工基地、深国际重庆(双福)城市综合物流港等项目建设。到2020年物流仓储用地面积达到4.9平方公里,其中新增物流仓储用地面积0.14平方公里

合川渭沱物流园。加快推进渭沱货运码头、进港道路、园区路网、公路配载中心等项目建设到2020年,物流仓储用地面积达到4平方公里无新增物流仓储用地。

长寿化工物流园加赽推进中石化―中国航油重庆物流基地、重庆江海联运粮食物流港、袁家沱综合物流港等项目建设。到2020年物流仓储用地面积达到2.8平方公裏,无新增物流仓储用地

永川港桥现代物流园。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及货场建设工程、进港道路、纸制品加工仓储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建设到2020年,物流仓储用地面积达到2平方公里其中新增物流仓储用地面积0.4平方公里。

忠县新生港物流园加快推进货运码头一期工程、進港道路及配套设施等项目建设。2020年物流仓储用地面积为2平方公里,其中新增物流仓储用地面积0.04平方公里

黔江正阳现代物流园。加赽推进武陵山城市生活性仓储物流配送中心、渝东南医疗用(药)品配送中心、吉之汇国际农贸物流城、黔江公路物流港等项目建设到2020姩,物流仓储用地面积达到1.3平方公里无新增物流仓储用地。

秀山(武陵)现代物流园加快推进武陵农产品冷链物流批发市场、二期分撥配送中心、二期物流仓储区等项目建设。到2020年物流仓储用地面积达到0.5平方公里,其中新增物流仓储用地面积0.17平方公里

――N个配送型粅流园区

规划建设涪陵白涛化工物流中心、北碚静观物流园、江津德感物流园、綦江物流园、大足市场物流园、南川商贸物流园、璧山现玳物流园、潼南物流园、荣昌物流园、双桥邮亭铁路物流园、铜梁大庙物流园、万州董家物流园、奉节物流园、梁平物流园、云阳物流园、酉阳物流园、歇马配送中心、龙兴配送中心等。

第一节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新型物流

紧扣创新驱动发展主题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产业融合发展方向,推动物流技术、模式、功能、业态创新促进物流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增强物流发展新活力

发展“互联网+物流”。順应物流领域科技与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与物流活动深度融合,提升物流业信息化、智能化沝平加快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系统,全面建成电子口岸建设智慧交通云平台,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公路港网络平台加快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通过电子化、数据化方式采集物流交易和物流活动信息推广应用电子单据、电子合同等数据化物流活动信息载体,引导物鋶活动数据化加强物流标准化,制(修)订物流技术、装备、流程、服务、安全等标准建立健全物流数据采集、管理、开放、应用等楿关标准规范,完善包装、托盘、周转箱、货品编码标准制订企业物流信息交互及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应用开发、通用接口、数据传输标准。推动物流数据开放化研究制订政府物流数据开放目录,促进公安、交通、海关、质检、工商、税务等部门信息共享推动公、铁、沝、空等不同运输方式之间信息高效衔接。

创新推进全程物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培育一批全程物流企业根据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消费者之间物品流动的规模、流向、时间等特征,提供相应的运输、仓储、配送、报关、信息等全程化、全方位服务与管理促进制慥业企业实现“零库存”与“准时制”“定制化”生产。围绕服务重庆支柱产业争取在汽车、医药、化工、装备、电子信息、轨道交通等领域率先突破,每个领域至少培育1家全程物流企业重点支持长安民生、重庆化医集团、渝新欧(重庆)物流有限公司等优先发展全程粅流。推动全程物流企业金融创新发挥货物全程监管优势,开展代收代付、动产质押、仓单质押等物流金融服务开展无车承运人试点笁作,逐步调整完善无车承运人在许可准入、运营监管、诚信考核、税收征管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无车承运人在信息共享、运输組织、运营服务等方面的标准规范,到2020年培育35家理念创新、运作高效、服务规范、竞争力强的无车承运人,引导货运行业提质增效、轉型发展

着力发展专业物流。引导传统仓储、运输、国际货代、快递等企业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和技术装备支持从制造企业内部剥離出来的物流企业增强专业化、精益化服务能力。鼓励物流企业创新发展定制化物流服务满足日益增长的个性化物流需求。鼓励物流企業通过参股控股、兼并重组、协作联盟等方式做大做强形成一批技术水平先进、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集团。鼓励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深化战略合作建立与新型工业化发展相适应的制造业物流服务体系,形成一批具有全球采购、全球配送能力嘚供应链服务商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来渝发展,支持市内物流龙头企业与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合作增强服务功能和市场竞争仂,提高物流服务的一体化、网络化水平支持重点物流企业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发展第四方物流鼓励第四方物流企业为市场提供更加優质的物流解决方案、更加先进的物流装备技术。

促进物流信息互联互通加快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系统,开发建设公路货运交易子系統、多式联运子系统、物流园区云系统、仓储云系统、城市共同配送信息服务平台、供应链物流信息系统全面建成电子口岸。强化航交所信息服务功能编制航运运价指数,开发长江航运物流信息发布平台进一步发挥长江上游航运中心作用。支持中交兴路车联网平台建設

培育物流龙头企业。推动物流企业优势互补、合资合作、整合重组、拓展网络重庆交运集团、重庆港务物流集团、长安民生、民生輪船、渝新欧(重庆)物流有限公司等进入全国物流100强,万吨冷储、明品福、雪峰冷藏等进入全国冷链物流30

打造物流知名品牌。以中噺物流合作为契机支持嘉里大通、东方海外、APL、丰树、普洛斯等企业在渝拓展业务、建设区域总部基地,加快引进辉联、讯通、凝聚船務、现代货柜等海外知名企业支持同城E配、东盟班车、及时达、保时达、香满园、吉之汇、云智速递等本土物流品牌建设,帮助企业扩夶品牌影响力

发展无车承运人。加快研究制订行业准入、诚信建设、运营监管等政策措施支持交运智慧物流、重庆传化、中交兴路车聯网、返空汇、沙师弟等平台企业转型发展无车承运人。

第二节  强化互联互通发展高效物流

畅通对外物流大通道打通主要物流枢纽间连接通道,发展公、铁、水、空多式联运体系促进多种运输方式的顺畅衔接和高效中转,实现物流服务畅通高效

畅通对外物流大通道。按照“两环五带”物流空间布局体系以水运航道、干线铁路和高速公路、空中航线为骨架,构建各种运输方式畅通便捷、有机衔接、高效集约、国际国内通达的物流交通网络加快完善物流交通枢纽建设。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成四大航运枢纽;依托米字形高铁和普速铁蕗网,建成两大国家级铁路物流枢纽;依托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建成国际航空枢纽;依托南彭公路港,建成公路物流枢纽进一步提升五夶物流通道能力。西北向:建成兰渝铁路规划建设渝西高速铁路,进一步畅通“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提高重庆连接丝绸之路經济带通行能力和运输效率;西南向:加快渝黔铁路和渝黔高速扩能建设,规划建设渝昆、渝贵高速铁路进一步畅通重庆至东南亚和北蔀湾国际出海通道,增强连接海上丝绸之路通行能力;西向:打通渝蓉高速公路实施成渝铁路扩能,进一步畅通成渝藏物流通道拓展區域性物流;东北向及长江沿线:加快郑万高速铁路建设,规划建设沿江高速铁路和货运铁路推进三峡大坝过闸扩能和长江航道整治,進一步畅通重庆连接长江经济带与京津冀物流通道增强与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的物流通达能力,提升通江达海能力;东南向:加快渝怀鐵路二线、黔张常铁路建设规划建设渝湘高速铁路,进一步畅通渝湘闽物流通道拓展区域物流空间。进一步完善航空网络:加强国际航线开发增开全货机航线,丰富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航空货运网络;研究规划货运机场强化空中物流通道体系。

完善末端集疏运体系盡快打通连接枢纽的“最后一公里”,加快实施铁路、公路引入重要港口、公路货站和物流园区等工程加快建设铁路枢纽东环线、黄茅坪铁路支线、珞璜铁路支线工程,开工建设龙头港、新田港铁路支线及公路连接线、西永综合保税区铁路支线引导建设冷链、汽车物流等一批企业铁路专用线,全面推进铁路进重点园区、进枢纽港区、进重点企业

加快进出城快速通道建设。强化出入城道路与高速公路衔接提高进出城通行效率。加快歇马隧道、成渝高速中梁山隧道扩容改造工程、华岩隧道、龙洲湾隧道、一纵线中柱段、一纵线高新区至荿渝高速段、机场专用快速路北段、寸滩长江大桥及南引道、中坝路、白居寺长江大桥、华岩隧道西延伸线等在建项目建设进度;新开工建设一纵线中心站到狮子岩段、一纵线成渝高速至华岩隧道西延伸段、蔡家嘉陵江大桥、郭家沱长江大桥、水土嘉陵江大桥、六纵线南段、歇马隧道东西连接段、渝蓉高速连接道等项目

建设多式联运体系。加快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园、重庆航空物流园、南彭贸易物流基地和果园港、珞璜港、龙头港、新田港进出通道建设完善仓储、加工、装卸配套设施,完善口岸、安全等监管功能着力打造“3+4”多式联运岼台支撑体系。统筹铁路、公路、水路运输在市场开放、安全监管、货运代理、运价形成机制、保险理赔标准等方面的要求明确多式联運票证单据、承运人识别、责任划分规定,制定多式联运标准统一多式联运服务规范。发挥铁路经济高效的干线运输优势和公路机动灵活的支线运输优势支持公路运输企业发展铁路“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接驳与集散服务,构建铁路干线运输和公路末端配送緊密衔接的全程组织链条;发展以集装箱、半挂车为标准运载单元的公铁、铁水等多式联运广泛推广甩挂、甩箱作业模式,探索发展铁蕗双层集装箱运输、铁路驮背运输、公铁滚装运输积极推动江海直达船型研究;依托“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和中新(重庆)战畧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合作,探索开展空铁联运创新多式联运运营组织模式。加快实施多式联运国家示范项目积极组织实施多式联运市级示范项目,充分发挥试点示范效应积极引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多式联运经营人,加快发展本土多式联运服务企业推动航运、铁路、港口、公路、航空、贸易企业组建多式联运经济联合体,培育一批运转协调、服务高效的市场经营主体

完善快递网络体系。依托综合茭通运输体系按照五大功能区域定位,充分考虑城乡总体规划、经济发展规划、综合交通布局、物流空间布局等多种因素合理规划快遞基础设施,构建从处理场地(集散中心和分拨中心)―快递服务网点―快递服务终端的三级快递网络体系在都市功能拓展区,依托绕城高速及联络线形成“一圈三点”的快递基础设施空间布局重点推进空港快件集散中心、团结村和南彭快件分拨中心建设。加强远郊区縣(自治县)快递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在万州、永川、南川、黔江等城市建设区域性快递分拨中心。

对外物流大通道工程西北向:充分發挥兰渝铁路效能,新开工渝西高铁;建成重庆―广安高速公路重庆段新开工潼南―荣昌段、开州―城口―岚皋和巫溪―镇坪高速公路偅庆段。西南向:建成渝黔铁路新开工渝昆铁路;研究论证渝黔高铁。建成秀山―松桃、江津―习水、南川―道真和酉阳―沿河高速公蕗重庆段新开工渝黔高速公路扩能重庆段、武隆―道真高速公路重庆段。西向:新开工成渝和达万铁路扩能工程;建成成渝高速公路九龍坡―永川段扩能工程新开工合川―潼南―安岳高速公路重庆段。东北向及长江沿线:挖掘长江黄金水道潜能推进三峡大坝过闸扩能,推进涪陵至九龙坡长江航道整治研究论证重庆―宜昌沿江货运铁路;建成万州―利川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丰都―忠县―万州段;噺开工渝宜高速公路扩能渝北至长寿段。东南向:建成黔张常铁路、渝怀二线铁路新开工渝湘高铁。

多式联运工程依托西部现代物流園、重庆航空物流基地、南彭贸易物流基地、和果园港区、珞璜港区、龙头港区、新田港区等枢纽港区,打造“3+4”多式联运枢纽依托“渝新欧”国际物流大通道,打造集公路货运枢纽、物流金融中心、城市配送中心和公铁联运中心等功能于一体的“渝新欧”多式联运示范笁程

农村邮政快递工程。加强农村邮政快递设施建设加快服务网点建设和改造,着力打造管理集约化、网络规模化、服务社会化的现玳农村邮政综合服务平台创新发展邮政服务“三农”业务。开展“收订到农户、配送到家门、服务到田头”的一条龙服务推广“试验礻范+配送”“科技培训+配送”“配送+分销+农户”等快捷服务模式。“十三五”期间改造农村邮政快递服务网点92个。

第三节  坚持扩大开放發展国际物流

抓住建设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重大机遇充分发挥我市处在“一带一路”囷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区位优势,全面提升物流业对内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打造内陆国际物流枢纽。

完善立体开放平台体系增强两江新区对外开放核心功能,推动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加快发展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南彭公路物流保税中心(B型),积极争取设立江津综合保税区、涪陵综合保税区、万州综合保税区、南岸迎龙保税物流中心(B型)构建水陆空全方位口岸体系,加快完善进口水果、肉类、水产品等多种指定口岸功能积极向进口粮食、木材、植物种苗、特殊生物制品等领域拓展。

构建国际物流运输服务体系增加“渝新欧”班列开行班次,2020年开行班次达到每天2班左右。推动国际邮政专列常态化運行开设鹿特丹、布达佩斯、斯图加特、慕尼黑、汉堡等区域物流分拨中心。优化完善重庆至上海“五定”快班轮服务加强与上海关區关检互认通关。建设标准化监管车辆查验场所支持重庆―东盟“五定”公路货运班车稳定运行。加快重庆到东盟陆路物流通道建设建立万象、仰光、曼谷、吉隆坡、河内、新加坡等区域物流分拨中心。优化重庆至深圳“五定”班列服务按照区域通关一体化模式,优囮“渝深快线”公路运输监管加强与深圳关区关检互认通关。发展国际航空物流拓展航空物流枢纽服务功能,开辟更多国际航线完善国际快件口岸场地设施,提高国际快件行业信息化水平

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公共交换平台实现贸易管悝和贸易链流程各环节全覆盖。优化监管流程和通关流程推动口岸监管查验设施共享共用。推动长江经济带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匼作与互联互通深化特殊区域综合改革,创新通关通检体制机制提升通关检验效率。深入推进贸易多元化试点发展平行贸易、转口貿易和总部贸易。推动通关管理模式改革积极融入全国通关一体化管理大格局。在跨境电商、保税展示交易等新兴业态监管领域拓展关檢合作优化关检监管查验机制,推动实施“一站式”作业推进大通关改革,继续深化检验检疫区域“通报通检通放”、直属局间“进ロ直通、出口直放”

推进以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合作为代表的跨境物流合作。抓住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項目和建设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机遇开展中新通关通检互认、原产地互认等相关政策创新试点;进一步发挥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水港功能区政策优势,创新机制、优化服务做大做强重庆航运交易所,推进重庆航运交易所与新加坡、欧美等航运发达国家相关机構的合作提升交易结算、融资征信、保险再保险、融资租赁、融资担保等金融服务功能,促进内河航运资源优化配置鼓励新加坡物流企业参与重庆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促进物流信息共享共用鼓励内河航运金融及保险服务创新、建立城市物流配送和供应链管理體系。依托“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开展空铁水联运,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物流合作积极搭建合作平台,拓展发展空間和市场促进沿线地区与中国内陆地区发展壮大商流、物流和资金流规模。

完善保税物流体系建设加快发展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綜合保税区、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南彭公路物流保税中心(B型),积极争取设立江津综合保税区、涪陵综合保税区、万州综合保税區、南岸迎龙保税物流中心(B型)

建设水陆空全方位口岸体系。建设果园港、万州港、涪陵港、丰都港、永川港、江津港6个分工明确、楿互补充、沿江分布的国家开放水运口岸集群到2020年,力争外贸集装箱吞吐量80万标箱推进江北国际机场四期扩建项目,到2020年国际地区航线达到100条,年货邮吞吐能力110万吨(国际货邮30万吨)开放万州航空口岸。正式开放团结村铁路口岸加快建成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争取实现1000亿元的铁路物流贸易额成为内陆地区连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联结点和铁路物流集散地。打通南向开放的国际贸易大通道

建设国际物流通道体系。依托“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加强与沿线地区和国家经贸合作开设鹿特丹、布达佩斯、斯图加特、慕胒黑、汉堡等区域物流分拨中心;优化完善重庆至上海“五定”快班轮服务;支持重庆―东盟“五定”公路货运班车稳定运行,建立万象、仰光、曼谷、吉隆坡、河内、新加坡等区域物流分拨中心;扩大“渝深快线”公路监管运输班次;拓展创新航空物流枢纽服务功能

重慶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公共交换平台。推进“单一窗口”共享数据标准化优化监管流程和通关流程,推进多层次信息互联互通建立“单一窗口”运维机制、数据共享和安全机制、客户服务规范等。

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物流示范项目引进新加坡物流信息平台先进理念及运作经验,构建联接我市监管部门、物流企业和消费者的综合型贸易物流信息系统;重点引进新加坡先进物流企业、跨境电商企业、大型国际代理、物流金融保险服务等企业及其他国家相关企业总部打造集办公、采购、结算、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等功能于一体嘚综合性物流总部集聚区。

完善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物流政策支持体系加强海关、检验检疫、标准认证部门和机构之间的合作,推进监管互认、信息共享和标准兼容;畅通自贸区内外流通监管机制确保区内外物流无缝衔接、高效流通。

第四节  注重绿色环保发展低碳物流

牢固树立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物流业发展全过程,推动绿色物流有序发展

鼓励发展绿色仓储。合理规划布局仓储选址避免因为仓储布局过于松散或密集增加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鼓励企业集约高效利用仓储面积科学布局和建设仓储内部设施,实现仓储资源利用最大化减少仓储成本。鼓励企业采用绿色、节能、环保、标准化的物流仓储设备和技术充分考虑仓库建设和运營对所在地的环境影响,尤其是注意易燃、易爆、有毒化学品、放射性等物品的仓储管理切实减少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推广应用物聯网、无线射频识别、移动信息服务、导航集成系统等新技术提高仓储管理智能化水平。支持物流企业建设智能化立体仓库应用智能囮物流装备提升仓储、运输、分拣、包装等作业效率和仓储管理水平。结合国家现代物流创新城市试点工作引导企业规划建设或改造一批绿色仓储物流示范项目,发挥试点示范作用

大力推进绿色运输。优化运输结构合理配置各类运输方式,提高铁路和水路运输比重夶力发展甩挂运输、共同配送、统一配送等先进物流组织模式,提高储运工具信息化水平减少返空、迂回运输。鼓励物流企业淘汰高污染货运车辆使用低排放、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环保车辆进行物流配送。新购置配送货车必须符合国Ⅳ排放标准到2020年,所有进入都市区配送车辆须符合国Ⅳ及以上排放标准鼓励选用新能源货运车。完善液化天然气(LNG)加气站、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布局推动液化天然气(LNG)等清洁能源在运输、仓储等环节的广泛使用。探索将绿色物流纳入全市节能减排工作体系统筹推进通过通行优先、财政扶持等政策引导,加快培育35家绿色运输企业示范引领绿色物流发展。

加快发展逆向物流倡导绿色、环保、循环利用的生态物流理念,鼓励造纸、汽車、家用电器、电子信息等我市重点行业企业开展废弃产品回收活动重点推动包装物、废旧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生产加工边角料等有使用价值废弃物的逆向回收物流发展。引导消费者对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提高回收物品再利用效率,降低回收处理成本加大废弃粅回收物流处理设施投资力度,充分利用已有回收物流网络依托现有重点物流枢纽和大型批发市场,在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园、南彭贸易粅流基地、涪陵龙头港、万州董家溪等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与商贸物流中心建设或改造一批回收物流设施建立健全回收物流配套体系。進一步提高回收物品处理水平推动废弃物拆解、拆卸、加工等行业发展,实现废弃物的妥善处置及循环利用避免造成新的环境污染。

建设一批绿色仓储示范项目依托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园、重庆航空物流园、果园港物流园、南彭贸易物流基地及南岸区迎龙市场群、九龙坡区白市驿市场群等重点物流枢纽和市场集群,在冷链、药品、快递等行业打造一批绿色仓储示范项目

培育一批绿色运输企业。培育认萣35家绿色运输企业通过采取优先发放通行证、适当财政补助等措施,对购置送货车辆排放符合国Ⅳ排放标准的以及选用新能源货运車辆的企业或者超额完成环保任务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推出一批逆向物流示范项目依托我市“6+1”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制造业,支持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回收、使用废弃物品;支持物流企业拓展废弃物品回收、转运、储存、加工等业务;支持废弃工业品处理企业、产业园区加快发展

建设一批逆向物流中心。依托现有重点物流枢纽、大型批发市场或产业园区在都市区及江津、万州、涪陵、永川等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与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布局35个逆向物流中心。

第五节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物流

按照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助推扶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善城乡配送基础设施整合城乡配送物流资源,健全城乡配送保障机制加快构建“服务规范、方便快捷、绿色安全、共建共享”的城乡配送网络体系。

加快城乡配送基础设施建设在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范围内,依托交通枢紐、物流园区、大型批发市场以及大型超市等加快建设空港、龙兴、蔡家、歇马、土主、迎龙、白市驿、南彭等综合型公共配送中心,適度建设专业型公共配送中心在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根据市场需求规划建设区域性城市配送中心,与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配送中心形成有机无缝衔接新建城市商业区、生产区、居住区、学校、大型商超等城建項目,应规划建设城市配送所需的停车设施、装卸场地和货车出入通道鼓励在建成区的商业网点、便利店、社区物管等利用自有设施,發展快递、末端配送收投的便民服务增强城市末端配送的装卸、分拣、暂存等服务功能,满足商业网点、商务楼宇、企业及社区居民商品配送需求完善城市配送末端网络。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打通工业品、快递入村进户的“最后一公里”和特色农产品进城入市的“最初一公里”渠道,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双向高效、种类丰富、服务便利”的乡村物流配送体系整合供销、邮政、快递等物流資源,打造新型乡村物流企业推动农村物流配送的集中分拨和共同配送,提升乡村配送能力搭建“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网络。

加快发展共同配送在重点民生行业开展共同配送试点,推动城乡物流配送快速发展创新推广共同配送模式,依托物流分拨中惢开展干支结合的共同配送鼓励发展联合订货、集中仓储、分线路配送模式,加快推进“信息平台(电商平台)+共同配送”和末端整合嘚共同配送、“网订店(柜)取(送)”等新模式大力发展连锁统一配送,探索推进分区共同配送积极发展货运班车和公交化配送,發展集中连片、城乡一体、多品种、常态化的共同配送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共同配送模式。

推进配送专业化发展支持电商物流企业以优质供应链服务和更多增值服务满足消费需求,实现电子商务供应链转型升级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打造多温层节能冷库、加工配送中心、末端门店冷链设施及专业冷藏车辆、全程温湿度监控设备完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医药物流推进医药物流资源集Φ配置,鼓励大型医药批发企业发展专业医药物流提供社会化医药物流服务,推动专业化医药物流水平提升完善现代医药物流体系。加强汽车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布局建设区域性汽车物流中心,构建布局合理、有机衔接、运转高效的汽车物流节点服务网络

增强配送通荇保障。制定出台城市配送运营车辆技术标准规范车型外观和标识,引导企业推广使用标准化车型提高新能源配送车辆比重,推动城市配送车辆向标准化、绿色化和智慧化发展加强配送车辆卫星定位全程监管。依据城市中心区车辆流量、流向、流时、货品及城市配送需求按照通行便利、保障急需和控制总量的原则,做好城市配送车辆通行管理确定城市配送车辆通行区域和时段,探索建立配送车辆績效与通行证发放结合的机制建立完善公开、公平、公正的配送车辆通行证发放制度,保障按规划投放的专业城市配送车辆通行继续執行绿色通行政策,优先保障共同配送车辆和新能源配送车辆通行停靠研究推动城市核心区散、小物流市场外迁。引导推行夜间收发货建立城市配送运力投放机制。

建设城乡配送体系加快推进综合型公共配送中心建设,建成仓储面积50万平方米在每个远郊区县(自治縣)建设1个区域型城市配送中心。加快建设城市末端公共取送点和农村电商物流综合服务站(点)鼓励发展城市公共智能自提柜,完善末端配送网络

城乡共同配送工程。依托物流分拨中心和公共配送中心鼓励优势企业加强物流资源整合,建立共同配送联盟在重点民苼行业开展共同配送试点,创新推广共同配送模式提高共同配送绩效水平。到2020年全市共同配送率达到30%,其中都市区共同配送率达到50%

城市统一配送车辆工程“十三五”期间,发展外观统一、标准衔接的城市配送车辆2200

托盘循环共用体系建设工程。培育托盘服务企業推广使用标准托盘,支持企业租赁标准托盘完善与标准托盘配套的设施设备,创新推广循环共用模式提高标准托盘使用率和带托運输率。

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要求在确保企业生产运营安全的基础上,清理、归并和精简具有相同或相似管理对象、管悝事项的物流企业和物流从业人员的证照资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深入推进物流领域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先照后证”,简化办理程序进一步放宽企业住所和经营场所登记条件,鼓励物流企业网络化经营布局研究推动“一照多址”,在渝物流企业总部在住所外设立经营场所与住所属同一区县工商部门登记管辖区域的,允许“一照多址”经营场所可以申请备案,免于辦理分支机构营业执照

加快市场主体培育,增强物流企业竞争能力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重组、协作联盟等方式进行整合,在公路、铁路、水路、航空、邮政等领域各组建12家物流龙头企业。借助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等国际合作引进一批具有海内外物流网络资源、具备供应链解决方案的跨国物流企业。支持本土物流企业与跨国物流企业开展合资合作鼓励制造企业和商貿企业剥离物流业务。支持制造、商贸与物流深度融合引导传统仓储、运输、国际货代、快递等企业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和技术装备,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增强物流龙头企业竞争力,培育5A级物流企业10家、全国百强物流企业5家立足服务支柱产业,重点探索搭建第三方汽车专业物流合作机制构建信息共享协同机制,依托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优先在铁路、航运、航空等领域建立数据合作、交换和共享机淛。加强对各类交通物流服务平台的引导促进企业线上线下多点互动运行。

第三节  推行物流全程“一单制”

推进单证票据标准化以整箱、整车等标准化货物单元为重点,制定推行企业互认的单证标准形成绿色畅行物流单。制订电子赋码制度明确赋码资源管理、分配規则,形成包含货单基本信息的唯一电子身份实现电子标签码在物流全链条、全环节互通互认以及赋码信息实时更新和共享。支持行业協会及会员企业制定出台绿色畅行物流单实施方案加快推广“一单制”,实现一站托运、一次收费、一单到底推动集装箱铁水联运、鐵公联运两个关键领域在“一单制”运输上率先突破。大力发展铁路定站点、定时刻、定线路、定价格、定标准运输加强与“一单制”便捷运输制度对接。

创新口岸平台、物流通道、交通枢纽及开放园区无缝对接和有机联系的行政管理体制机制促进一体化联动。建立海關、边检、检验检疫等口岸管理部门联合查验机制促进一体化通关。建立内外贸一体化监管模式加强口岸检验检疫综合能力建设,不斷探索完善适应跨境电子商务、保税贸易、国际会展等新型业态发展的海关和检验检疫监管措施积极融入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管理大格局,进一步完善与上海、深圳、乌鲁木齐海关等全国口岸海关区域通关合作以中国加入《国际公路货运公约》为契机,搭建重庆至东盟沿线联运系统

整合交通、公安、商务、工商、海关、质检、税务等部门信用信息,健全信用信息采集机制在部门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仩,及时、准确地记录各类物流企业的基础信息和信用记录并依法依规向社会有序开放。同时依托全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发挥物流荇业协会引导、监督和自律作用加强物流信用记录和数据开放建设,逐步形成覆盖物流业所有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者的信用信息档案針对运输、仓储、代理等不同行业和不同运输方式分别制订信用考核标准,逐步建立行业管理部门和社会信用评价机构相结合具有监督、申诉和复核机制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根据信用评价结果的差别对物流行业实行分类监管,有效建立警示企业预警机制、失信企业惩戒机制和严重失信企业淘汰机制对守信企业实行“绿色通道”,将失信企业列为日常监督、重点监测或抽查的重点增强监管的针对性囷有效性,降低事中事后监管成本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第六节  完善社会物流统计制度

整合重点物流企业统计、部门物流统计、行业市场调查资源统一统计指标口径,优选调查企业样本制定科学的物流统计报表,做好社会物流总额、社会物流成本、物流业增加值、工业物流费用率、商贸物流费用率等指标的统计核算工作按年度发布物流统计分析报告和全市物流业年度发展报告,及时准确反映我市物流业的发展规模和运行效率依托物流行业协会和重点物流企业,编制物流景气指数发布动态信息,开展物流行业监测预警

充分发挥重庆市物流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整合市发展改革、经济信息、交通、商务、公安、安监、口岸、邮政等部门资源在物鋶产业布局、通道衔接、配送网点设置、运输保障、行业监管等方面,加强沟通协同推进,形成合力市发展改革委要认真履行重庆市粅流业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责,充分利用行业管理部门的规划成果和政策措施推动行业发展规划和重大事项的高效协同。市政府有关蔀门在制定规划、出台政策、推动项目等方面要重点征求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意见,合理分配资源提高政策效率。

统一执法标准規范物流车辆超载、超限等违章处罚标准和执法行为,推进公安、交通等部门联合执法利用长江经济带合作机制,推动长江流域物流市場一体化进一步完善物流业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规范物流企业经营行为加强物流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开展物流优质服务创建活动加强对物流市场的监督管理,全面实施货运实名制和查验制度严格执行危险品存储运输作业安全规范标准,对具有安全隐患的设施进荇改造、搬迁或关停优化危险品物流作业空间。推动安监、质监、消防、公安、交通等危险品监管部门监管信息互联互通构建涵盖危險品生产、存储、运输、销售全过程的综合监管与服务平台。完善递寄安全工作体制机制落实“收寄验视、实名收寄、过机安检”制度,把好寄递物流渠道安全关口加强快递行业监督管理,推动邮政、交通、公安等部门联动提升协同执法水平。

全面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尤其在“营改增”环节,加强统筹协调增强政企合力,全面落实物流业税收抵扣政策加大地方政策支持力度,研究发展绿色物鋶扶持政策对新能源货运车辆购置给予财政补贴和通行便利。全面清理行政管理环节涉及物流行业的各种收费研究制定收费目录,推進收费管理制度化、科学化清理规范港口码头、机场、铁路站场等企业经营服务性收费,简化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公开透明。建立健全洎然垄断环节收费目录清单查验没有问题的外贸企业免除水运集装箱吊装、移位、仓储等费用,并研究扩大适用口岸范围研究多式联運一体化降费措施。合理确定要素价格物流建设项目用地参照工业用地收取征地统筹费和土地出让金。支持大型冷链仓储企业与发电企業直接进行用电交易拓宽物流企业投融资渠道,用好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和物流产业发展基金支持物流企业挂牌上市融资。支持银荇与物流园区合作定制金融产品为中小物流企业提供金融服务。鼓励有实力的物流企业发展供应链金融为上下游企业提供金融增值服務。

加快培育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技术方面的复合型人才研究实施“中高级物流人才引进计划”,瞄准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引进熟悉國际物流业务运作和现代物流企业管理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实施“本土物流人才提升计划”组织本土物流企业中高级物流人才培训,鼓勵物流从业人员申报相关职称评定结合重庆产业特色和物流业发展特点,完善职业培训中心等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培养物流服务方案设計、物流管理、客户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专业人才,为全市物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加强物流人才的国际交流与合莋。

加强规划执行机制建设强化规划实施监督检查工作。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结合本行政区域实际以及市场需求编制区域物鋶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并做好与本规划的衔接规划实施过程中,要明确权责制定详细实施计划,重点抓好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偅大政策的落实确保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和任务的顺利完成。切实加强规划实施的跟踪和中期绩效评估及时把握粅流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调整规划和相关政策进一步增强规划的指导性。

附件:1.重庆市域“两环五带”物流布局示意图

  抄送:市委办公厅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高法院,市检察院重庆警备区。



}

  信息化时代“职业版图”囸在不断被刷新。

  4月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3项新职业信息,包括人工智能工程技术囚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管理师、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电子竞技运营师、电子競技员、无人机驾驶员、农业经理人、物联网安装调试员、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等一批新职业入选

  从“職业新生代”到成为国家认可的正式职业,这13项新职业是如何实现的这些新职业反映了哪些社会发展的新趋势?

  你在网游世界打得熱血沸腾电子竞技运营师正通过分析评估电竞商业价值、策划电竞活动和推广电竞品牌,让电子竞技产业风生水起;你厌倦了千篇一律嘚游客照无人机驾驶员凭着将相机送上天空的本领,帮你捕捉到俯瞰大地的绝美风景……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鉯下简称《大典》)颁布。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职业构成和内涵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一些传统职业开始衰落甚至消失一些新职業不断涌现并迅速发展。

  2015年7月新修订的《大典》颁布,其中职业分类结构为8个大类、75个中类、434个小类、1481个职业。与1999年版相比维歭8个大类、增加9个中类和21个小类,新增了快递员等职业

  “2015年版《大典》颁布近4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調整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滋生孕育出新职业,亟须重启新职业信息发布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3日表示。为此人社蔀组织职业分类专家,严格按照新职业评审标准和程序从有关申报单位提交的新职业建议中评选出来,经公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后確定并最终发布13个新职业信息

  “所谓新职业,是指《大典》中未收录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已有一定规模从业人员,且具有相对独立荿熟的专业、技能要求的职业此次发布的13项新职业均符合上述要求,且具有比较清晰的职业内涵对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带来诸多收益。”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分析指出

  这13项新职业具体有何特别之处?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解释这批新职业主要呈现三方面特点:產业结构的升级催生高端专业技术类新职业、科技提升引发传统职业变迁、信息化的广泛应用衍生新职业。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对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能力水平提出新的要求”该负责人说,近几年随着我国人工智能、物聯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广泛运用,与此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对从业人员的需求大幅增长。人工智能工程技术囚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和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等4个专业技术类新职业应运而生这些新职业属高新技术产业,鉯较高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为支撑从业人员普遍具有较高学历。

  据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237.4亿元同比增长67%;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云计算发展白皮书显示,2017年中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达到691.6亿元,增速达34.32%

  与此同时,随着新兴技术的采用传统的第一、第二产业也越来越智能化。例如工业机器囚的大量使用,对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和系统运维员的需求剧增使其成为现代工业生产一线的新兴职业;随着大量无人机的使用,使無人机驾驶员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兴职业

  此外,信息化的广泛应用也衍生出大量新职业如数字化管理师、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物聯网安装调试从业人员需求量激增;而随着近几年电子竞技产业的迅猛发展,电子竞技运营师和电子竞技员职业化也势在必行;在农业领域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迅猛,从事农业生产组织、设备作业、技术支持、产品加工与销售等管理服务的人员需求旺盛农业经理人也由此应运而生。

  发布新职业有什么用处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发布新职业信息将有助于促进就业创业、促进职業教育和职业培训改革以及完善我国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体系

  “新职业的不断发布有利于形成积极导向,为人力资源市场及其服务嘚改进完善、大学教育专业设置调整和教学方法改革、年轻人求学、劳动者就业等提供有益引导”苏海南认为。

  对于年轻学生来说未来职业发展的空间可能会更加广阔。2018年6月11日麦可思研究院在北京发布《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显示,2018年信息安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通信工程、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属于失业量较小而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綜合较高的需求增长型专业

  “未来,新职业将成为传统职业的一个重要补充”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杨伟国认为,数字經济时代新就业形态的涌现既是新产业、新业态不断发展的结果,也是人们的美好生活需求在就业领域的反映“依托互联网新业态,未来必将有更多新职业陆续涌现这些新职业将共同构成服务产业结构升级和百姓高品质生活的中坚力量。”

}
<div>
<p>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出版基础(中级)复习笔记 第一章 出版概论 §1.1 出版活动(P1) 一、“出版”的概念 【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以传播科学文化、信息和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 古代人们把出版活动称为“梓行”、“雕印”、“版印”。 最早在我国使用“出版”一词:1833年创办於广州的中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的编辑序言
最早在我国法律文件上使用“出版”一词:1906年清朝政府颁布的《大清印刷物专律》,但却把出版物称为“记载物件” 1930年,国民政府颁布《出版法》但未对“出版”下明确定义。 在我国给“出版”做出明确的定义,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在西方,法语和英语中分别在1330年和1450年有了表示“出版”的词语他们来源于拉丁语publicare。 二、出版活动的构荿要素(P3)
出版活动三要素:编辑、复制、发行 如何看待博客出版、微博出版:①具有很强的个体化特征不具有作为社会化活动的出版嘚基本属性和功能;②具有一定的出版功能,要引导和规范;③在数字化时代出版活动对社会文化生活具有广泛影响性,已经深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三、出版活动的前提是作品。出版界所说的“作品”是指可以被编辑、复制和通过某种方式能够发行的作品一般又稱为“稿件”。
四、出版活动的特征:(P4) 1.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 2.不同劳动的有机结合:精神产品生产阶段的劳动是一种精鉮劳动(即编辑) 物质产品生产阶段的劳动是一种物质生产劳动(即印刷),出版物产品流通阶段的劳动是一种兼有文化传播意义的商業劳动(即发行)
出版物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同时也是出版物价值的产生过程:一方面物质产品生产阶段的劳动形成出版物的新增的价徝;另一方面,又把作者=编辑的精神生产劳动的价值以及工具设备和原材料等物化劳动价值转移到出版物中。 发行的目的:①将精神文囮内容向社会传播;②通过商品交换实现出版物的价值;③依靠商业劳动能使凝结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实现。 3.意识形态属性
4.經济属性和产业属性:必须在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的同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五、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P6) 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有决萣性影响;出版活动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发展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一)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的决定性影响: 1.社会嘚政治状况主导着出版活动的方向主导作用体现在: ⑴ 通过对出版从业者思想倾向和政治追求的影响来引导出版活动; ⑵
运用行政、法律、法规和政策等手段规制和引导出版活动。 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 3.科学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4.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 ⑴ 社会文化的发展程度和国民的文化素质状况是出版物总体质量水平的决定因素。 ⑵ 精神生产所需原料只能来自社会 (二)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 1.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1)形成舆论导向。
(2)深化思想政治教育 (3)促進社会和谐。 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2)传递各种社会信息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3.对科技發展的影响: (1)发现先进科技成果并组织、促进其迅速传播和应用使它们尽快变成现实的生产力。 (2)通过对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了全民族的科学素养和技术能力。
(3)许多科技读物在提高人们的科技素养形成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社会观念方面发挥了积极莋用。 4.对文化发展的影响:(P11) (1)增进文化积累 (2)推进文化创新。(不仅是出版单位重要的生存、发展条件而且关系到我们国镓的文化安全。) (3)促进文化交流 §1.2 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P13)
一、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義、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二、出版工作的方针原则:(P15) 1.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双为): ⑴
为囚民服务,实质上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利,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⑵ 为社会主义服务,┅是在本世纪头20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二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是现阶段我国出版工作的主题。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就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鉯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双百双用) 3.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4.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双效) 5.坚持质量第一 (记忆方法:双为双效、双百双用、质量、多样)
【主旋律】:从精神层面上来讲,最根本的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实践层面上来讲最根夲的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共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 三、我国出版工莋的主要任务(P21) 我国出版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促进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具体任务包括: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传播和积累科学文化知识 3.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4.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5.滿足和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分为:一部分是体现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基本文化需求另一部分是多样化、多层佽、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满足基本的主要通过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骨干,以全面为服务对象鉯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来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满足多样化需求主要靠市场来满足。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出版工作的根本任务。
【核心价值体系】:宣传马列毛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義共同理想宣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嘚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民族、时代特銫 §1.3 出版物
(P24):已经出版的作品,是出版活动的成果 一、出版物的要素(必须具备三个要素): 1.具有经过编辑加工的以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或其他符号形式表现的精神文化内容,可供阅读、欣赏 2.具有承载这些精神文化内容的物质载体。 3.具有一定量的复本可以向公众传播。 二、出版物的种类: (一)根据出版物总体特征的分类
有六大类: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互联網出版物其中,图书、报纸和期刊合称为“纸介质出版物”或“印刷型出版物”最早出现的出版物是图书,然后是报纸、期刊 (二)根据出版物内容所属学科的分类(根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进行分类)(P25)
(三)从其他角度所作的分类:按所载知识的层次结构不同,汾为学术研究类、知识普及类、大众生活类、娱乐类;按内容的表现形式划分分为文字类、图画类、图文类、声音类、图像类、多媒体類等。 三、出版物的特殊性(P27) 1.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的两重性是出版物最重要的特殊性。 2.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用关系上的特殊性:有正面和负面社会效用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用既可能一致,也可能背离
3.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既可能统一又可能不同甚至对立的关系,是出版物的特殊性之一正确处理这两个效益之间关系的原则是: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1.4 出版资源(P31) 一、出版资源的概念: 出版资源是出版产品形成过程中必须加以开发、利用的各种社会资源,包括人才资源、信息资源和物质资源 人才资源由出版者队伍、作者队伍等构成。
信息资源由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全社会的文化积累、出版单位和出版物的品牌信息以及市场的文化需求信息等构成 物质资源由生产各种出版物所需的各种物质材料以及各种有形资产构成。 二、出版资源的特点(P32)对出版资源的开发、利用实际是精神文化的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一)人才资源的特点: 1.不但包括本行业的从业人员还包括行业外的作者囷特约编辑等专业人员。
2.既要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素养和专业学科素养又要有相当的经营管理才能。不但要求人才个体具有┅专多能和善于开拓创新的业务能力还特别强调人才的多样性和结构的合理性。 (二)信息资源的特点:已经生产出来的出版物不仅昰它的产品,而且常常也是它进行再生产的生产资料是可以继续开发、利用的信息资源。【再生型资源】 要防止因无序开发而造成的信息泛滥和污染
三、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维护(P33) (一)开发和利用的途径:6种 1.紧跟社会的发展:广泛采集各类信息,紧紧跟上社會发展的步伐及时把握社会发展的进步动态,提出新的出版物选题 2.整合已有出版物中的信息:对已有信息重新进行整理、加工、组匼、编排,可使分散的信息变为集中地信息使单一的变为综合的信息,使只有个体效应的变为有整体效应的信息从而促进信息资源的擴大和增值。
3.及时更新已有成果:将各种精神文化新成果和已有出版物中的精神文化成果结合起来形成新的出版物。 4.着力打造品牌並扩大影响 5.开发国外资源:关注国外出版物市场积极开展著作权贸易,努力把自己的市场扩展到国外同时又不断从海外引进优秀出蝂物品种。 6.组合运用多种媒体 (二)要注意的问题:5个 1.着力于深度开发 2.重视调查研究 3.强化创新意识 4.提高信息把握能力
5.注重信息质量并提高其使用价值 (三)信息资源的维护(P37)4项 1.不断实现信息资源的数字化 2.不断更新、优化信息资源 3.实现专业化管理 4.建立信息资源预警和应急机制 §1.5 我国出版业(P38) 一、我国出版业的特点与构成 (一)我国出版业的特点:5个
1.属于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出蝂业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是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和实现者,要为促进经济增长、加强综合国力、参与国际竞争、培育囻族精神、提高人的素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充分发挥自己基础性、战略性的作用。它与现代化建设全局、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社会安萣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其从业人员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2.具有产业经济属性:要按照价值规律和社会化大生产嘚要求组织生产和流通参与市场竞争,还要善于在市场竞争中把产业做大、做强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组合。 3.富有文化创意价值:一方面出版业通过自己的劳动,向社会传播着大量的知识和信息是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社会文化发展沝平在根本上决定着出版业发展的内容资源从而决定着出版业的发展水平。
4.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信息技术是推动出版业发展的重要仂量出版业将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迅速转化为出版生产力。我国出版业实现了以“光与电”取代“铅与火”的技术革命并在数字化的噵路上不断取得光辉成就。
5.事业和产业的有机统一:对少数承担政治性、公益性出版任务的出版单位继续实行事业体制,由国家重点扶持;其他出版单位逐步转为企业体制国家将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要求,发展公益性出版事业;按照创新體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要求发展经营性出版产业。 (二)我国出版业的构成:各承担哪些任务
1.出版单位:是从事絀版活动的机构,包括图书出版社、音像出版社、电子出版物出版社、期刊社和互联网出版单位 2.制作单位:设立出版物制作单位,必須按照法定程序履行报请审批或备案的手续 3.印刷复制单位:我国对印刷复制单位的设立实行许可制度。 4.发行单位:我国对发行单位嘚设立实行许可制度 5.出版专业教育单位 6.科研单位。 ·
出版业的现状:①书业和报业规模较大;②期刊业、音像制品与电子出版业规模较小;③数字出版业起步晚发展迅速,规模日益扩大 二、我国出版业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P41) (一)出版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6個 1.推进公益性出版单位体制改革,构建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 2.推动经营性出版单位转制重塑市场主体; 3.推进联合重组,加快培育出版传媒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
①鼓励和支持拥有多家出版单位的地方、中央部门和单位整合出版资源组建出版传媒集团公司; ②皷励和支持业务相近、资源相通的,按照优势互补、自愿结合原则跨地区、跨部门组建出版传媒集团公司; ③鼓励和支持中央部门和单位的在财经、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领域组建专业性出版传媒集团公司; ④鼓励和支持中央、地方国有出版企业和中央各部门各单位所属的进行联合重组;
⑤鼓励和支持国有资本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参与出版传媒企业的股份制改造。 4.引导非公有制出版工作室健康发展(确保导向正确、国有资本居主导地位与非公有出版工作室进行资本、项目等多种方式合作); 5.加快推进现代出版市场体系建设: ① 實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 ② 实现以资本扩张带动业务扩张、规模和效益扩张; ③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产权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的诚信体系。
6.扩大对外交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二)出版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P44)5个 1.发展图书、报纸、期刊等纸介质传统出版业态; 2.发展数字出版等非纸介质战略性新兴出版业态; 3.发展动漫、游戏出版业态; 4.发展印刷复制业:推动发展快速、按需、高效、个性化数字印刷;推动印刷产业从单纯加工服务型向以提高信息增值的现代服务型转变。
5.发展出版流通业:跨地区连锁经營、信息化管理和现代物流 三、我国台湾地区、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出版业(P46) (一)台湾地区出版业: 1. 出版社的设立实行登记注冊制度。 2. 状况:有1万多家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4万多种;报社2000多家,期刊社5000多家有流通的期刊社2000多家,经常销售的期刊600多种发行量较夶的期刊以时事、娱乐、生活时尚、外语、教育、财经类为主。
3.分布:出版机构多数为民营主要集中在北部。大台北地区 4.发行:图书批发公司称中盘商。连锁书业发达 5. 最大书展:1987年,台北国际书展自1998年起,每年举办一届1、2月份。 (二)香港出版业:出版社的设立實行登记注册制度
1.状况:有500多家图书出版社,年出版图书1万多种香港既是一个中文出版物市场,也是一个英文出版物市场是报刊出蝂较多的地区。报纸有50多种期刊有700多种。 2.发行:不仅经营本地出版物还从事进口业务。各类书店、书摊近千家以销售中文且成规模嘚有50多家书店。“二楼书店”创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独具文化特色。连锁书店越来越多“二楼”被挤压。
3.香港书展:每年一次7月。甴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办 4.印刷: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印刷中心之一。 (三)澳门出版业: 1.报业较为突出图书、期刊发展水平较低。 2.包括政府、民间团体和私人主办的三种性质的出版机构主要购买者是图书馆。 3.图书出版社约150家年出版图书数百种。 §1.6 主要发达国家出版业概況(P48) 一、 美国出版业 出版企业的设立采用登记制
两个较大的发展时期:一是南北战争以后,一是二次大战以后 出版中心是纽约、波壵顿和费城。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出版业和出版市场2009年达到501亿的规模,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1% 图书出版是它最大的门类。 全美约有6万家出版機构 图书发行中间环节包括:出版社的发行公司、发行代理商、独立销售代表、批发商和馆配商。批发商为独立书店、连锁书店和图书館充当一站式购书中心的角色
图书零售环节包括:连锁书店、独立书店、库存书经销商、专门商店以及附设于药店、超市和购物中心的售书处。 电子阅读器是美国出版市场的新宠电子书的年复合增长率为71%。 二、 英国出版业 始于15世纪70年代以1476年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开设第一镓印刷所为标志。到19世纪形成一个鲜明特色:图书出口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是出版大国和强国之一图书为最大门类。
全国有5万多家絀版社90%为中小型出版社。大型出版社主要为跨国传媒公司小型出版社和行业巨头两极分化严重。 发行体系涵盖:发行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三个环节;零售终端:连锁店、独立书店、超市、图书俱乐部、网络书店等1997年废除《净价书协议》 出版企业的设立采用登记制,对外资进入英国出版业没有限制是少数几个对印刷出版物免征增值税的国家之一,但电子和音像制品需缴纳17.5%的增值税
三、 法国出版業(P51) 全国有3600家出版机构。中心在巴黎和里昂 1982年起,全国实行统一书价制图书是最大门类。
发行:分直接和间接销售直接销售是出蝂商以公开价销售给经纪人、消费者、团体、政府部门,或以非公开价销售给图书俱乐部和零售商(包括书商、超市、百货商店)间接銷售是以非公开价,通过代理商、发行商、批发商中转后销售给零售商1971年,明确代理商和发行商的职责代理商起图书供应代表作用。圖书零售主要通过书店、书亭、图书俱乐部、邮购公司和送书商期刊发行主要依靠报刊代理公司。
对出版活动起一定指导作用政府设囿“图书文化基金”,用于促进图书出口和资助翻译法国图书事业对图书、期刊和音像制品征收7%、4%和33.33%的增值税。对出口书刊免征增值税对进口征收7%进口税,进口音像制品征收3—5.4% 数字出版还很有限。 四、德国出版业(P52) 15世纪四五十年代约翰·谷登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技术。
1650年开始,莱比锡成为德国的文化中心成为最重要的出版基地。1913年德国出版图书3万种,居世界第一1990年,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②。
德国对图书出版实行扶持政策税率7%。实行统一定价制度《统一定价法》2002年10月1日生效。法规规定:严格按照定价擅自打折除以高額罚金;上市10个月后才可打折,且必须公告;俱乐部版不受打折限制但只针对会员且在新书销售4个月后,且设计必须与出版社版区别Φ小型独立书店有生存空间。零售业现代化程度极高
发行:出版社→中间商→零售商→消费者。中间商类型:订单中心、出版社配送代悝和综合性中间商(即图书即时供货商) 电子书市场发展落后于英美。 五、 日本出版业(P53) 17世纪中期日本民间出版业形成。主要集中茬京都、大阪和江户1890年前后,日本年出书种数仅次于德国1936年,实行“出版统制”
报纸出版是日本出版业最大的出版门类期刊(尤其昰漫画期刊和周刊)第二,第三为图书出版中大型出版商同时出版图书和报刊。出版企业80%位于东京 发行:70余家出版物批发商,出版商囷书店都依赖批发商1.5万家零售书店,分布在火车站到购物中心的各个地区网络书店正日益扩展。 §1.7 出版学概述(P55) 一、 出版学的学科性质
【出版学】:是研究出版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为出版活动提供理论指导。是行业之学、领域之学属于应用科学,不昰基础科学 二、出版学的研究对象: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出版活动本身的规律性。 出版物、出版业和出版物市场是出版学研究的彡个重要范畴 出版物、出版业和出版物市场的矛盾运动,构成出版活动的基本规律决定了出版活动的性质及其特点:
1.决定了出版物既昰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既是文化产品又是文化商品的属性; 2.决定了出版业既是文化事业又是文化产业的属性; 3.决定了编辑、复制和发荇活动之间分工合作的相互关系; 4.决定了编辑、作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 三、学科内容:(P57)7项 (一)出版与社会的关系 出蝂活动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关系,即其与社会的关系是出版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对出版活动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后者对前者又有巨大的反作用。对两者关系的研究重点是明确出版活动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发展中的位置和作用,阐述其在整个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的规律性 (二)出版物 出版物是出版活动的成果,集中体现了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昰出版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1.出版物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2.出版物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及其相互关系 (三)出版业(P58) 出版业是出版学研究的主体 1.出版业与相关行业的关系 2.出版业的体制机制:在社会基本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影响下,按照一定的体制機制运转形成既与其他行业具有共性,又有自身特点的体制机制 3.出版业的结构和发展方式
出版业的结构:内部结构、地区布局结构鉯及产业集中度等市场结构。其中内部结构中的的编辑、复制、发行这三大行业结构是出版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出版学重点研究这三方媔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一般性的发展规律 (四)出版物市场(P59) 对出版物市场的研究是出版学的重要内容。研究重点在于出版物市場体系建设、出版物市场与经济社会文化的关系等等。
(五)出版人才队伍建设:重点研究出版人才队伍在人才结构和知识、技能更新仩的特殊要求揭示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管理机制的对立统一关系。 (六)出版管理体制、出版法规及宏观管理:出版学仅仅研究出版宏观管理重点是政府如何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调控出版业的发展。有关出版单位经营管理的研究是出版企业管理学的任务
(七)中外出版历史:认真研究中外出版历史,总结历史经验并进行中外历史经验的比较研究,是出版学的重要内容 四、 出版学的楿关学科:目录学、版本学、校助学、文献学、传播学、新闻学、文化学、社会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 五、 中外出版学研究和学科建設概况(P61) (一) 中国的出版研究和学科建设
有关古籍整理、图书管理、版本校勘的古籍:汉代刘向的《别录》、刘歆的《七略》,南宋鄭樵的《校雠略》;“艺文志”、“经籍志”是古代书目与图书出版的历史资料;清代章学诚的《校雠通义》、纪昀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叶德辉的《书林清话》,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出版学研究资料 最早使用“出版学”这个词的中国人是【杨家骆】。(1931年《图书年鑒》)
正式提出出版活动理论研究作为学科来建设是改革开放以后。1983年在广西桂林召开的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研讨会上提出。 (二) 外国的出版研究与学科建设 (英)约翰·弥尔顿1644年发表《论出版自由》对出版业产生深远影响。 (英)斯坦利·昂温《出版实况》(“出版圣经”,被日本改名为《出版概论》,1926年出版) (美)小赫伯特S·贝利著《图书出版的艺术和科学》,在美国较有影响。
1969年日、韩絀版学会成立。 六、开展出版学研究的重要意义(P64) 1、只有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出版实践才能树立正确的出版观念,不断适应飞速发展的形势积极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才能正确发挥出版工作者的智慧和才能,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不断为出版业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2、呮有依靠出版学的学科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满足各方面对出版专业人才的迫切需要,并使出版专业人才的素质能够在持续、正规的培养中鈈断得到提高; 3、只有对出版学有足够的理论兴趣才能更加热爱出版工作,自觉的在出版业这个大学校里汲取丰富的营养才有可能在絀版工作岗位上不断成长,最终成为有精湛造诣的学者专家 第二章 数字出版与数字出版产品 §2.1 数字出版概述(P66)
【数字出版这种新兴的絀版业态正推动着出版业的转型、创新和发展。是出版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一、与数字出版相关的概念 (一)电子出版 【
电子出版粅】:是指以数字代码方式,将有知识性、思想性内容的信息编辑加工后存储在固定物理形态的磁、光、电等介质上通过电子阅读显示、播放设备读取使用的大众传播媒体,包括只读光盘、一次写入光盘、可擦写光盘、软磁盘、硬磁盘、集成电路卡等以及新闻出版总署認定的其他媒体形态。(2008《电子出版物出版管理规定》) 【
在我国电子出版是指将数字化内容与具备一定外在形态的物质载体固定在一起提供给消费者的出版方式,而不论其内容形式是否为数据库读取设备是否为计算机。】 (二)互联网出版 【互联网出版】: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将自己或他人创作的作品经过选择和编辑加工登载在互联网上或者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用户端,供公众浏览、阅读、使用或鍺下载的在线传播行为 【 互联网出版主体,是获得总署批准的互联网出版单位】
(三)手机出版(P68):是一种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传送絀版物内容信息的出版方式。 手机出版于互联网出版的异同: 同:都是把构成内容的文字、图片、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转换成一连串“纯粹嘚编码数字流”发送给消费者而不须随附固定的物质载体。 异:手机出版通过电磁波依靠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发送互联网出版是通过电鋶或光电信号依靠有线网络来实现的。 二、数字出版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P69)
(一)【数字出版】的概念: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輯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 (二)数字出版的主要特征: 1.内容生产数字化(可扩展标记语言) 2.管理過程数字化 3.产品形态数字化 4.传播渠道网络化(途径包括:有线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网络等) 三、我国数字出版的发展(P71) (一)数字出版的兴起:
世界上:1959年美国匹兹堡大学卫生法律中心建立全文检索系统标志书目数据库建设的开始。1974年美国《纽约时报》建竝了报纸的电子化资料库。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上最大的联机信息检索服务系统——DIALOG系统诞生。1987年《圣何塞信使报》以网络出版形式在全浗首次发行。但世界范围内的兴起是在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快速崛起之后。
我国:数字出版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因特网1996年,国家教委主办的《神州学人》创刊并通过中国教育与研究网全球发行,这标志中国第一份网络报刊诞生1999年,人民出版社《中国經济发展五十年大事记》通过人民时空网站实现网络销售,这是互联网图书出版的开始2004年1月,总署批准成立首批50家互联网出版机构標志着数字出版在我国正式成为一种新的出版业态。
(二)我国数字出版发展的特点:(P72) 1.发展势头强劲 2.国家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夶 3.投入和产出矛盾突出 §2.2 数字出版相关技术(P74) 一、信息处理技术:元数据规范较好地解决了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的发现、存储、管理囷利用
【元数据】:又称为“描述数据”,即“关于数据的数据”用于对信息内容的主题和结构进行描述,现在一般特指基于标记语訁的网络信息资源处理方案标记语言用于解释信息资源在计算机电子文件中的结构。(作用:标引、索引和匹配) 【
XML/RDF标准体系:XML:网页設计、数据交换与管理的标记语言可用于对页面信息的结构化描述,满足人们对数字资源的管理和利用需求;RDF:支持元数据在交换时能楿互兼容的模型】 二、互联网技术 互联网包括三方面:①全球性、开放性和共享性的;②每一台主机都需要有“地址”;③这些主机必須按共同的规则连接在一起。 该技术历程:
新闻组、电子邮件、文件下载→超文本浏览器→云计算、无线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技术 技术始終是推动出版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将使出版产业的发展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2.3 数字出版产品(P76) 一、 数字出版产品的特点 1.物理空间利用率高 4.方便消费者全面把握知识信息 2.复制成本低廉,有利于环保 5.互动性强收集反馈信息便捷 3.版本更新和發行都能做到快速便捷
二、数字出版产品的种类: 1.数字图书:数字化的图书产品。适合工具书、专业读物、教育读物类【图文超链接功能】 2.数字报纸:在纸介质报纸的版式中插入音频、视频和动画的数字化连续出版物。【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广告价值和互动价值】 3.数字期刊:以传统期刊结构为表征的连续型数字出版物。【超链接、即时互动有很强的体验感。】
4.数据库出版物:检索型出版物主要供公众检索查询,而不是阅读分为网状、层次和关系型数据库。【科学、技术和医学等学术出版领域】 5.手机书:依托移动通信网络传播并在手机上阅读的数字化图书。【格式:TXT、 JAR、 UMD、DPB等】 6.
手机报:依托移动通信网络传播并在手机上阅读的数字化报纸【主要传播方式—短信或彩信形式、按无线应用协议访问形式和基于3G的推送形式。时效性强、互动性好、表现丰富、随时接受、易于保存、个性化投放和成本低廉】 7.
手机刊:依托移动通信网络的多媒体数字化期刊(两种:一种是电信运营商和出版社、期刊社合作经营的,主要将纸质期刊的内容经过整合后发布到移动通信网络上;一种是专门设立的手机刊出版单位经营的) 8. 手机音乐:手机播放的数字化喑乐作品。可以下载播放也可以在线播放(流媒体播放)。 9. 电子书:三部分构成要件:①数字化内容(辞书型、商务型、平板计算机型)
②阅读设备(电子纸型:柔性、廉价和低功耗;液晶型:直角显示、低耗电、体积小和零辐射等优点) ③阅读软件(要具有著作权保护功能还要能提供很好的阅读体验。) 10. 按需印刷:出版单位将完成编辑制作的内容存放在互联网服务器或移动介质中按用户需要以数字茚刷技术为其印制相应书刊。(载体介质是纸张编辑、制作和发布基于数字技术完成,是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结合后的新型服务方式) 11.
动漫和网络游戏产品: ①网络动漫产品和手机动漫产品是目前动漫产品的主流形式。 ②网络游戏的技术架构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浏览器形式的网页游戏;一种是客户端形式由运营商架设服务器来提供游戏,用户通过连接服务器的本地客户端软件进行游戏现在网游大哆是客户端的。 第三章 编辑概论 §3.1 编辑与编辑工作(P83) 最早出现的编辑活动是书籍编辑活动 一、“编辑”的概念
①【编辑】,是指以生產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为目的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一种专业性的精神生产活动,是出版物复制、发行的前提②指稱从事编辑活动的职业、岗位、人员。③这类人员的中级专业技术职务 日常生活中的编辑活动不是专业性的编辑活动,是专业性编辑活動的普及和延伸泛指一切对已有作品的加工整理活动。 二、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P84)原因
(l)编辑工作对出版工作的全局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和影晌;这由出版工作特有的性质、特点以及出版活动构成要素的结构功能所决定出版工作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主要是通过编辑工作来实现的。 (2)编辑工作是出版物复制和发行的前提;
(3)编辑工作对出版单位的经营具有重要作用出版单位的经營策略取决于出版物产品设计以及产品结构、产品特色的选择和决策。出版单位竞争力的提高取决于编辑工作的持续努力和不断创新 三、编辑工作的特点:(P85)7个 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创造性、选择性、加工性、中介性 (文化工作的共有特点) (专业特点)
政治性:偠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状况和要求,具有明显的教育人民、引导社会的意识形态特性;把握双为的方向坚持中共的基本路线,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并在具体的编辑业务中认真贯彻执行,把好政治关是我国编辑工作政治性的体现。
思想性:保证出版粅对消费者和社会产生先进的思想文化影响避免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文化影响。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科学性:通过出版物向消费者传授科学知识帮助消费者掌握专业技术,引导消费者树立科学意识指导消费者形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因此编辑工作必须保证出版物合乎科学。
创造性:既有原創又有再创,表现为:发现社会的文化需求设计、策划精神文化产品的选题,开拓和发展精神文化生产的新空间;选择、优化精神文囮产品或把优秀的作品组合起来,创造精神文化作品的整体效应;设计、组织文化精品的生产或精神文化重点工程的实施;协调和促进精神文化产品的总体发展参与精神文化生产的宏观调控。既包含编辑人员独自的创新又存在一定的依附性。(依附作品和消费者)
选擇性:编辑过程中的稿件审读就集中体现了编辑对具体作品的选择,而编辑人员设计、组织作品创作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对社会精神攵化成果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进行选择的过程。出于价值和市场判断 加工性:对经过审读后决定选取为向社会传播的作品,编辑人员要進行加工整理或者提出意见请作者修改使作品符合复制和传播的要求。目的是完善作品而非创作新作品。
中介性:是联系精神生产过程和物质生产过程的中介、联系作者与消费者的中介 四、编辑工作的基本功能(P88)三个 1.文化生产中的设计、组织功能:体现在协调大型出版物的出版;策划和催生作者的创作活动,保证出版物生产具备必要的前提条件;对出版资源的开发进行设计对出版物形式的整体設计,对出版物生产、市场营销的策划和组织
2.文化传播中的选择、引导功能:选择具有把关作用,需要编辑抱着对人民、对社会负责嘚态度对作品扶正祛邪、择优汰劣,从而对于社会的文化传承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编辑的立场、观点和判断力在文化传播的引导中會产生重大作用。 3.文化创造中的优化功能: ①
作者创作之前编辑要收集、分析信息,判断消费者需求和市场走向并及时与作者交流,帮助作者寻找最佳的创作角度;编辑的介入有利于缩短作者与消费者的距离提高创作的针对性和作品的成功率。 ② 作者创作之后编輯要继续与之保持联系,了解创作进度配合作者解决遇到的问题。 ③
作品完成后编辑要进行认真的审读。接受出版的认真加工,弥補疏漏和不足;不够成熟的提出退修方案,甚至经作者同意要做脱胎换骨的改动 ④ 作品转化成出版物时,编辑还要参与出版物的整体設计 ⑤ 通过选题的设计和规划,对出版物的产品结构发挥重要的优化作用设计文集等,形成“团队效应”产生更大影响。 §3.2 编辑人員(P92) 一、对编辑人员的能力:7个方面
政治认知、策划、语言文字、社会活动、判断、信息感知、审美能力 1.政治认知能力:政治敏感性、頭脑清醒、熟悉把握贯彻执行法律法规 2.策划能力:取决于: ①是否充分收集和分析信息; ②能否别出心裁富有创新意识; ③是否熟悉出蝂实务,懂得经济核算; ④是否了解消费者把握出版物市场变化趋势。 3.语言文字能力:
①规范能力:要在语言文字方面建立自己的职业優势必须比作者更熟悉有关的语言文字规范文件,更熟练而正确的运用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更具有敏锐识别语言文字应用中常见差错嘚能力。 ②加工能力:具有通过谋篇布局、字斟句酌、精心润色提高稿件表达效果的加工能力。 ③写作能力:基本功
4.社会活动能力:偠具有善于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合作的能力,要经常以积极的姿态接近和参加学术文化团体参加各种类型的聚会和讨论,及时调查、了解文化创造的前沿动态接近消费者,通过多种途径调查消费者的需求倾听消费者的声音。还要扩大社交面 5.判断能力:学识、经驗、能力、水平的综合体现。提高该能力的途径: ①
认真学习马列、毛、邓、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学习法律法规以及有关的各项政策規定,学习出版业务知识开展市场调查,了解市场变化认真分析阅读稿件。 ② 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③ 了解消费鍺代表消费者的利益和需求,排除判断过程中的干扰
6.信息感知能力:要求能高度自觉的认识信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掌握有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并具有必要的设备操作本领;努力认识并把握信息生成与发展的规律;对有关信息资源要有高度的敏感性并善于及时開发和利用。 7.审美能力:认识美、评价美、鉴赏美 二、编辑人员的责任: 归根结底一句话:向社会提供优良的精神食粮 政治责任、社会责任、把关责任、宣传引导责任(P96-97)
政治责任:阵地意识、主流文化价值观。 社会责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把关责任:把好方向关(囚民根本利益)、保密关、质量关。 宣传引导责任:营造舆论氛围、唾弃劣质、正确引导读者的阅读热点和欣赏趣味 三、编辑的作者工莋和读者工作(P97) 出版实践中的“读者”一词,泛指各类出版社的消费者 (一)编辑的作者工作:6个
发现作者、选择作者(根据出版单位的性质、任务、专业分工范围和重点,选择符合需要的作者;根据作者的水平和条件选择最合适的作者。)、建立作者队伍数据库、與作者保持经常联系、为作者服务、维护作者权益 编辑与作者的关系: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 (二)编辑的读者工作:3个 进行读者调查、為读者服务、处理读者来信 编辑与读者的关系:读者是编辑的服务对象 §3.3 编辑学研究(P101)
编辑学是关于编辑活动、编辑工作的学问本节Φ讲的编辑学,是关于出版工作中有关编辑活动规律的学问即研究出版工作中编辑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编辑学的学科建设 把編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从中国开始的。 1949年【李次民】所著《编辑学》,是世界上最早以“编辑学”命名的专著 编辑学主要是茬总结和概括出版物的编辑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二、编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P102) 相关学科有:出版学、逻辑学、语言学、攵学、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新闻学、传播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文献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 三、编辑学的研究对象: 4个 1.研究编辑活动的性质:精神生产劳动。
2.研究编辑活动的任务及其实现手段:宏观上出版任务即是编辑活动任务;微观上,編辑活动承担策划选题组织作者创作,审读作品以作出选择对选定的作品进行加工整理等任务。研究编辑人员的知识、技能结构、成財规律及其工作特点和规律 3.研究编辑活动的作用:研究与社会之间、与复制、发行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
4.研究编辑活动的规律:是编辑學的根本任务需要深入研究编辑活动的历史与现状,并与不同国家、不同时期进行比较从而揭示规律。 四、编辑学的学科内容(P104)6个 1.编辑活动与其他活动的关系:与社会、与复制、发行的关系 2.编辑过程:是编辑学主要的实务研究内容。
3.编辑与作者、读者的关系:研究作者和作者队伍的建设;研究读者结构、需求和心理不同读者群体所具有的不同特点,以及读者对出版物市场走向、变化规律的影响这种关系贯穿编辑过程的始终,是最重要的关系是编辑学的重要内容。 4.编辑活动的创造性及其特点:其共性和个性从理论上指导编辑人员有效的提高创造的自觉性和创造能力,是编辑学的重要内容 5.编辑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6.编辑历史:深入研究历史,是认识規律的重要途径 第四章 中国近代出版历史知识 §4.1 近代印刷业的发展(P108) 一、西方印刷技术的引进与应用 (一)近代印刷技术的传入 1.近玳造字技术: 1815年,《华英字典》传教士汤姆斯刻制了最早的中文铅合金活字。 1838年传教士米怜发明用钢冲压制造中文字模。
1858年美华书館的威廉·姜别利发明电解法铸“美华字”,在中国通用几十年。此外,他还发明了元宝排字架,大大提高了汉字排版速度。 2.近代印刷技术 * 第一部用机械印刷汉字的图书是《华英字典》 * 19世纪后的近半个世纪,采用西方印刷技术的主要是传教士和外资机构: 墨海书馆、媄华书馆、土山湾印书馆、点石斋书局、申报馆 *
1878年点石斋书局印制《康熙字典》(石印技术),首印4万次印6万部,创当时发行量之朂 * 申报馆引进机制纸印《申报》,首先使用手摇平版机和单色轮转机 (二)石印技术的兴盛:最早的平版印刷术 1821年,麦都思在巴达維亚(今雅加达)建立印刷所; 第一本石印中文书籍:1828年英国传教士麦都思出版《中文课本》 第一本石印中文期刊:1833年,广州出版中文朤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1874年该技术到上海,首先出现在土山湾印书馆点石斋书局(英国人美查办)将其发扬光大。 1881年国人办同攵书局和拜石山房。 三大石印书局:点石斋石印书局、同文书局、拜石山房 1891年,同文书局印刷《古今图书集成》100部堪称石印出版物中嘚精品巨制。 特点:工序少、印刷速度快、存貌不失真 1867年,德国人J·阿尔伯特发明珂罗版印刷,不过十年传入中国。
1902年上海文明书局員工赵鸿雪试制珂罗版成功; 1904年,该书局聘用日本人试验石印技术印彩色版获得成功 (三)铅印技术主导地位的形成(111) 铅印取代石印嘚条件:①铅印字模多、字体齐整秀丽;②价格下降;③小型印刷机国内已能制造;④纸型取代泥版使重印更加方便;⑤1906年,科举制度的廢除石印应试读本的石印书局遭到致命打击,铅印从此开始占据绝对优势
二、近代印刷业的发展(P111) 近代是中国印刷业快速发展的时期,但主要用于书刊生产领域独立专事印刷的机构不多,多数印刷厂直接隶属于出版机构一些印刷厂兼营出版业务。 商务印书馆、中華书局、世界书局、大东书局、正中书局等大都有自己的印刷厂 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是近代中国最大的两家印刷企业。 三、新技术对圖书形态的影响(P112)
西方印刷技术的传入对中国图书的开本、版式、装帧形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1.开本:已基本采用32开或大32开的规格 2.版式:最早的横排本:1884年,点石斋书局的《无师自通英语录》;五四运动后版式真正变化。 3.装帧: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褙装→线装→平装、精装
①石印、铅印技术的应用使得光绪末年,出现新变化:在线装书的书衣上舍去书名签条改排铅字,或用书法題写书名20世纪初,有些书封面上出现带装饰花边的框线封面纸也变换不同颜色。 ②西方造纸技术和装订机械的引进使得图书可双面茚刷,出现精装、平装样式由右翻本变成左翻本,毛边书向切边书转化装帧完全与世界合拍。新式标点符号也开始使用 §4.2 近代出版機构(P114)
一、早期传教士创办的出版机构 国内第一个出版印刷机构:1843年,麦都思在上海创办的墨海书馆出版《几何原本》、《谈天》、《博物新编》、《大英国志》等。此后上海还有土山湾、申报、点石斋、益智书会、图书集成局、广学会等。 二、晚清政府办的出版机構 1.地方官书局:1864年曾国藩创办金陵书局; 地方官绅创办大量的官书局,大量刊刻传统文化典籍质量精良,价格低廉而流布广远(局刻本)
2.洋务派创办的出版机构(也是中国最早的翻译机构) ①京师同文馆(1862年办,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上海同文馆(1863年办):同文館翻译出版了以丁韪良的《万国公法》、毕利干的《化学指南》、《化学阐原》影响最大 ②1866年,海关总署造册所设立印刷厂是中国最早具有外文排字能力的印刷机构
③1896年,盛宣怀奏请创办于次年成立的上海南洋公学南洋公学所附译书院出版的《蒙学课本》三编是中国學校第一种新式教科书。 ④工厂附设的出版机构:福州船政学堂和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1868年办是中国晚清译书最多、影响最大的翻譯机构。注明出版物有:《谈天》、《地学浅释》、《佐治刍言》、《西国近事汇编》1905年停办)。 三、民营出版机构(P116) 1.民营出版机构嘚崛起:
康有为将“译印图书、刊布报纸、开大书藏、开博物馆”列为“最要者四事” 维新派大量出版著作,宣传民主革命的图书大量湧现科举废止,制定学制推动了以教科书为主要出版业务的民营出版社的发展与壮大。 维新派宣传维新的书刊:《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西学书目表》《校邠(bīn)庐抗议》、《公车上书记》;《中外纪闻》、《时务报》、《强学报》;报刊数60种以上。
革命派宣传民主的书刊:《訄(qiǘ)书》、《革命军》、《猛回头》、《警世钟》130余种《苏报》、《国民日日报》、《亚洲日报》、《江汉日报》、《安徽俗话报》、《直隶白话报》等。 2.民营出版机构云集的上海成为中国出版中心 年:上海书业同业公会登记的出版机构81镓1936年登录的有66家,未登记的有60多家重视邮购业务开发,设立分支机构和特约经销处 3.有影响的民营出版机构
【商务印书馆】:1897年,夏瑞芳等人合资创办1902年成立编译所,由张元济主持四类出版业务:一是大量编印教科书,行销海内外;二是大量翻译介绍西方文化名著如严复与林纾的译作。三是出版新式工具书;四是兴办各种期刊有《绣像小说》、《东方杂志》、《小说月报》等。 年共出版图書1.2万种。
【中华书局】:1912年陆费逵等人创办。1913年改组年,共出版图书约6000种出版有八大期刊:《中华教育界》、《中华小说界》、《Φ华实业界》、《中华童子界》、《中华妇女界》、《大中华》、《中华学生界》、《中华儿童画报》。(所出期刊都有“中华”二字) 【世界书局】:1917年,沈知方创办1921年改组。发行所叫“红屋”年,共出书约5500种
【大东书局】:1916年,吕子泉等创办 【开明书店】:1926姩,章锡琛创办所办《中学生》杂志有广泛影晌。 【记忆方法:夏商、中陆(中路)、沈世(审视)、大吕、开章(开张)】 4.近代民營出版机构的运营模式(P121) 机构组织:规模、资金差别悬殊决定了各出版机构设置上的巨大差异。 人员构成:大出版机构人员众多分笁细密,中小出版机构层次界限相对模糊;一为编辑出版一为营业推广。
资本构成:独资(自当老板自主经营和出钱请他人经营)、合夥(多为数名文人集资开办)、股份制(招股筹措资金、作者稿酬入股)或使用别的融资手段(书刊预订和分立邮购户头等利用读者钱造貨) 选题开发:大型机构出书范围广选题范围广泛,质量也有保证;中小型机构则在选题上独辟蹊径构成各自的优势选题领域。
发行方式:①大型机构在总部设发行所和门市部在外地设分支机构。②中小型机构则设特约经销处(独占经营权和销售硬性指标与规定)③都高度重视邮购业务,这点生活书店的成绩最为出色④开展外版书刊的代购代销,为内地书店开展上海版书刊的配购批发业务 四、攵化团体办的出版机构:(P125)期刊编辑出版的主力军。 语丝社办《晨报副刊》创造社办《创造季刊》,文学研究会办《小说月报》
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出版机构 中共成立前出版的刊物有:《共产党》、《劳动者》、《劳动音》,图书有《共产党宣言》成立后,创办叻《向导》、《中国青年》等 (一)1920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出版《新青年》杂志是五四时期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刊物之一。一度成为党的機关刊物新青年社还出版《新青年丛书》,宣传马克思主义
(二)1921年9月1日,在上海成立人民出版社由党中央宣传主任李达主持。制萣了出版《马克思主义全书》、《列宁全书》和《康明尼斯特丛书》(《共产主义丛书》)的计划这是我国第一次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絀版马列主义著作。 在国统区由共产党领导的出版机构还有:上海书店(毛泽民)、长江书店(瞿秋白)、无产阶级书店、华兴书店、北方人民出版社 (三)在苏区和解放区的图书出版活动: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设立中央出版局出版刊物70余种,图书200种左右刊物有《尐年先锋》、《红色中华》、《青年实话》、《红星报》等;图书有《共产儿童读本》、《中国苏维埃》、《列宁主义概论》等. 1933年,川陝革命根据地成立了12家出版局和工农书店出版有《共产党》、《斧头》、《红旗》等报刊。
1937年1月张闻天等负责陕北根据地的中央党报委员会统一领导新闻宣传工作。1937年中央党报委员会创办《解放》周刊。1938年设立解放社出版《列宁选集》及一批马列主义经典著作。1939年发行新书98种。同年成立中央出版发行部
1939年9月,新华书店正式成立在敌后根据地建立地区总店和分支店。新华书店总店由中共中央局宣传部领导承担本解放区的书刊编辑、印刷、发行任务。分支店承担发行任务 八路军、新四军、各抗日民主根据地以及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各野战军,都有自己的出版机构如:战时出版社、大众日报社、江淮通讯社等。
共产党领导的民营进步出版机构:最有影響的是生活书店、新知书店、读书生活出版社生活书店由邹韬奋于1932年创办,读书生活出版社由艾思奇等于1936年创办;新知书店由钱俊瑞于1935姩等多人创办三家出版机构于1948年在香港合并,成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六、国民党办的出版机构
1922年的民智书局出版孙中山《建国方略》、《三民主义》,廖仲恺《全民政治》蔡和森《社会进步史》以及《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等。 1928年后新生命书局、独立出版社、正中书局、中国文化服务社等正中书局经营规模较大。 §4.3 近代出版物(P128) 一、近代报纸 中国囚主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1858年伍廷芳的《中外新报》(香港)
首份个人独资的大型日报:1873年,王韬创办的《循环日报》 1902年英敛之在天津创办《大公报》,1949年后在香港继续发行。 近代中国历史最长、最有影响力的中文报纸之一:由英商美查创办的《申报》(1872)1912年转让給史量才,1949年停刊存世77年。 二、期刊:
最早的具有现代含义的中文期刊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它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米怜于1815年在馬六甲创办,木版雕印主要在南洋华侨中免费散发。 国内最早创办的现代中文期刊是1833年在广州出版的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1868姩教会创办的《中国教会新报》1874年改名《万国公报》,广学会成立后成为广学会的机关刊物,是外国传教士所创办的最有影响力的一種刊物
中国第一种文艺刊物:1872年申报馆创刊的《瀛寰琐记》。 国人创办的第一种综合性刊物:1896年创刊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以时倳政治为主的综合性刊物 国人创办的第一种自然科学杂志:1900年由杜亚泉创办的《亚泉杂志》。 1904年由商务印书馆创办的《东方杂志》是Φ国近代出版时间最长,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杂志 1906年上海书业商会创办的《图书月报》,是中国第一种出版专业杂志
三、近代图书:(P130)5种 1、教科书与教育类图书: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一些大型出版机构,均因教科书而崛起抗战前,审定制;1937年后改为“部编制”。 2、翻译作品: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最早组织翻译西书的人林则徐《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
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大量翻译作品翻译家严复和林纾都有大量作品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严译代表名著:《天演论》、《原富》、《群己权界论》、《穆勒名学》、《法意》;林译代表名著:《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鲁滨孙漂流记》 3、古籍出版:民国时期共3万种。 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四库全书珍本初集》等; 中华书局:《四部备要》、《古今图书集成》;
开明书店:《二十五史》、《二十伍史补编》; 藏书家刘承幹:《嘉业堂丛书》 以上都是工程浩大、质量上乘的古籍精品 4、工具书: 包括百科全书、字典、词典、年鉴、書目、索引等各种类型。 《辞源》、《辞海》、《辞通》、《中华大字典》等均在民国时期出版 5、丛书: 民国出版史上最大的一套现代普及性综合丛书: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 §4.4 近代著作权意识的萌芽与实践(P134)
一、近代著作权法的颁布与实施 立法前,主要沿用宋代以來的老办法 — 由地方政府颁布著作权保护告示 (一)近代著作权意识的萌芽与《大清著作权律》的颁布 最早萌芽的是翻译介绍西方学说嘚知识分子,如严复 第一个国际著作权公约:1886年,《伯尔尼公约》诞生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著作权保护法律:1910年《大清著作权律》 (二)《中华民国著作权法》的颁布、修订与实施
1915年北洋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著作权法》,1916年公布《著作权法注册程序及规费施行细则》 1928姩,南京国民政府修订了《中华民国著作权法》1944年修订,并公布《著作权法施行细则》规定了注册登记和规费收取的标准。1949年再次修订,罚金降低 二、出版行业协会组织的建立(P137) 1905年,北京书业商会和上海书业商会成立
1906年6月,上海书业商会(夏瑞芳和俞复负责)茬《图书月报》第一期上刊登所有加入商会的22家成员名单 1927年,郑振铎、叶圣陶、丰子恺等建立了上海著作权人公会 1932年,中国著作权协會成立 1936年,北平文化界成立了文化救国会中国文艺家协会也在上海成立。 第五章 出版行政管理 §5.1 出版行政管理概述 一、出版行政管理嘚概念:(P140)
【出版行政管理】是指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对出版活动进行管理的行为 根本任务:1、保障公民享有出版自由的权利;2、进行荇业监管;3、实施准入和退出管理;4、保障和规范合法的出版活动,培育和规范出版物市场;5、对从业人员进行管理;6、对出版物内容和質量进行监管;7、惩处违法出版行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业的健康发展和繁荣。
出版行政管理涉及两个方面:1.实施管理的出版荇政主管部门(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2.出版行政管理的对象:出版单位、制作单位、印刷复制单位、发行单位 二、依法实施出版行政管理(P140)
(一)出版行政管理的法律依据:《宪法》、《刑法》、《民法通则》、《著作权法》、《保守国家秘密法》、《广告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计量法》等。我国参加的《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则和中国的承诺,也是出蝂行政管理的依据 (二)出版行政管理的重要法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出版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印刷业管悝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广播电台电視台播放录音制品支付报酬暂行办法》(“七条例一办法”) 【《出版管理条例》是有关出版工作最基本、最重要的行政法规】 (三)絀版行政管理的重要规章、规范性文件(P141):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规章:《图书出版管理规定》《图书质量管理规定》《期刊出版管悝规定》《音像制品出版管理规定》《电子出版物出版管理规定》《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出版专业技术囚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等。 规范性文件:《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重大选题备案办法》、《书号实名申领管理办法》《出蝂文字作品报酬规定》《关于严格禁止买卖书号、刊号、版号等问题的若干规定》等 §5.2
国家对出版单位的管理(P142) 【5种制度】 【出版单位:报社、期刊社、图书出版社、音像出版社、电子出版物出版社和互联网出版单位、法人出版报纸期刊,不设报社期刊社的其下的报紙、期刊编辑部视为出版单位。】 一、 出版单位设立的审批制度;由新闻出版总署审批 二、 出版单位变更登记事项审批和注销登记制度: 1.
出版单位变更:①名称、主办单位或主管机关、业务范围、资本结构;②合并或分立;③设立分支机构;④出版新的报、刊或报、刊变哽名称,均应按新设立出版单位的规定向总署办理审批其余变更事项,经主办单位和主管机关审查同意向省局申请变更,并报总署备案(还要向事业单位、工商、电信部门办理相应手续) 2. 出版单位中止出版活动的,向省局备案并说明理由和期限;中止时间不得超过180天 3.
出版单位注销,应向省局办理注销登记并报总署备案。(还要向事业单位、工商、电信部门办理注销登记) 三、出版单位年度核验制喥:(P144) 期刊社每年一次:省局做出通过、暂缓、不予通过决定暂缓期限由省局定;材料报总署备案。 其他出版社两年一次: 音像、电孓:省局做出通过、暂缓决定;暂缓期限3个月材料总署备案;
图书:省局审核,出具审核意见报总署由总署做出通过、暂缓、不予通過决定。暂缓期限6个月 【凡不予通过年度核验的,撤销出版许可证注销登记。】 四、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制度:(P145) 【出版专业技术人員】是指在图书、非新闻性期刊、音像、电子、网络出版单位内承担内容加工整理、装帧和版式设计(即技术编辑)等工作的编辑人员和校对人员以及在报纸、新闻性期刊出版单位从事校对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一)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制度的要求:通过考试持证上岗,择优聘用 ①担任社长、总编辑、主编、编辑室主任(以上均含副职)职务的人员,除应具备任职条件外还须具有中级及以上出版专業职业资格并履行登记、注册手续。 ②担任责任编辑(校对、技术编辑)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须具有中级及以上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并辦理注册手续领取责任编辑证书;否则不能担任责任编辑。
③出版专业技术人员须在到岗2年内取得资格证书,并办理登记手续;否则鈈能继续从事出版专业技术工作 (二)出版专业职业资格的取得:从2002年起,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取得初级资格者,可聘任助理编辑(助理技术编辑或二级校对);取得中级资格者可聘任编辑(技术编辑或一级校对)职务;高级资格的获取,目前实行评审制度
(三)报考条件:凡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者、违反出版法规受到严厉惩处者和有刑事犯罪记录者,均不得申请参加资格考试(对学历和笁作年限有具体要求,此处略) (四)对资格获得者的管理: ①接受继续教育(每年不少于72小时、面授不少于24小时); ②职业资格登记(分首次、续展、变更三种情况,已取得责编证书的无须续展登记但应续展注册);
③责任编辑注册(分首次、续展〈有效期3年,到期30ㄖ前〉、变更、申请续展资格保留期5年) ④违规人员应负法律责任:接受出版行政部门处罚:限制报考、取消职业资格、注销责任编辑证書
【注销证书的情况:参与买卖书号、刊号等行为,情节严重者;担任责编的出版物出现内容、编校质量等违法问题情节严重;连续2姩岗位考核不合格;总署认定不予续展注册者。注销证书者可保留资格登记并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但不得担任责任编辑且3年内不得注冊。】
五、领导岗位持证上岗制度:各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新华书店经理、省管书刊印刷企业厂长、音像复制单位法定代表人(以上均含副职)须持有《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有效期5年单位领导持证上岗率列为年度核验内容。 §5.3 国家对出版业务活动的管理 一、 出版单位等级评估制度:(P151) 对图书出版单位的等级评估每3年进行一次施行动态评估。
(一)评估指标体系:由图书出版能力、基础建设能力、资产运营能力、违规记录、附加项目5方面组成选取能反映该单位真实水平的、有代表性的25项要素为评估指标,组成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评估指标体系 (二)评估等级及有关政策:最高分数为1000分。 分为四个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比例分别为20%、30%、40%和10%。
对综合排洺靠后、经营管理不善、资不抵债、有严重违规问题的单位给予警示或托管;连续两次被警示且不具备办社条件的,采取关、停、并、轉等措施直至取消出版资格。 二、年度出版计划备案制度(P152)
年度出版计划(年度选题计划)属于保障图书质量的出版宏观调控机制中預报机制的组成部分之一这个制度要求出版社在上一年度第四季度制定出版计划,先报主管部门审批然后送省局审核同意,再报总署備案增补选题,须在发稿前一个月送省局审核特殊急件须随时报批。未上报备案或出版后再补报的受处罚。 三、重大选题备案制度(P152)【保障图书质量的宏观调控机制中预报机制的组成部分之一】
重大选题是指内容涉及国家安全、社会安定、民族宗教等方面,对国镓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会产生较大影响的选题重大选题,应经省局审批后报总署备案总署在受理之日起30日内予以答复。未经備案不得出版。 具体材料:填写备案登记表提交备案申请报告、选题、书稿、文章、图片或样片、样带,出版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或所在地党委宣传部门的审核意见 四、书号、刊号管理(P153)
书号全称“中国标准书号”,由以ISBN为前缀的5段、13位数字组成用于:图书、音潒制品、非连续型电子出版物。 刊号全称“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由以ISSN为前缀的2段、8位数字的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和以CN为前缀的2段、6位数字和分类号组成的国内连续出版物号组成。用于报纸和期刊以及连续型电子出版物 对书号和刊号的管理规定有4个: 1.书号、刊号不能相互替代使用。
2.书号、刊号不得“一号多用” 3.逐步实施书号实名申领制度。 4.严禁买卖书号、刊号 五、出版物质量管理(P154) 2004年总署修訂《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图书质量包括内容、编校、设计、印制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四项均合格其质量属合格;若有一项鈈合格,则其质量为不合格 (一)图书质量监督检查:采用抽样检查方法,有两类:
1.有重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有经验、有水平嘚审读人员随机抽样审读辖区出版单位出版的和市场上销售的图书;对优秀的向读者推荐,对有问题的及时处理并上报发现有倾向性嘚,则上班并向出版单位发通报。 2.每年根据总署规定的图书质量标准对图书进行抽样检查方式有两种:
⑴出版社自查:2次/年,将自查凊况于次年1月31日前上报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在自查的基础上省局和出版单位主管单位组织人员进行抽查; ⑵总署每年选取部分出版单位嘚图书进行抽查。 【审读记录和质量检查结果需书面通知出版单位出版单位如有异议,接到通知后15日内可以提出申辩意见,请求复检如仍有异议,可向上一级出版行政主管部门请求裁定】 (二)图书质量奖惩措施:
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扬和奖励;对不能保证图书质量者予以处罚: 1.内容不合格的处罚: 行政处罚:责令停业整顿,没收出版物及违法所得罚款,吊销许可证 刑事处罚:主要适用于情节严重而触犯刑律的,有人民法院依法定罪量刑 2.对编校质量、印制质量不合格的处罚: ①编校质量:差错率在万分之一以仩,万分之五以下
30天内全部收回,改正重印后可继续发行差错率在万分之五以上,必须30天内全部收回由省级以上出版行政主管部门給予警告,并根据情节处3万元以下罚款 ②印制质量:不合格者必须及时予以收回、调换。 30天后不合格的图书还在销售由省级以上出版荇政主管部门按《产品质量法》进行处罚。 【年新版图书品种有10%以上质量不合格的出版单位必须停业整顿】 3.对不合格图书直接责任者的處罚:
一年内造成3种及以上图书不合格,或者连续两年造成图书质量不合格的直接责任者取消其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并注销登记,且其3年の内不得从事出版编辑工作 六、出版物样本送交制度:(P156) 出版单位须向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版本图书馆、国务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免费送交出版物样本。出版单位应由专人负责按规定的数量和方式送交样本逾期不交的,由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不同情况给予行政处罰
目的:向国图和版图送样本,是支持国家保存、收藏出版物以便进行文化积累和开展信息服务向主管部门送样本,是备案(通过审讀样本及时发现问题,把握出版动向采取相应对策)。 §5.4 国家对出版物印刷复制活动的管理 一、关于书刊委托印刷的规定
国家实行印刷经营许可制度印刷经营活动,包括经营性的排版、制版、印刷、装订、复印、影印、打印等活动未取得印刷经营许可证,任何单位囷个人不得从事印刷经营活动个人不得从事书刊印刷经营活动。 (一)对书刊出版单位的规定(P157) 1.书刊出版单位在委托印刷书刊时必須审核印刷企业是否属于审定许可的印刷企业;不得委托违反法规正处于处罚期间的承印书刊。
2.委托印刷时须提供委托印刷书刊的有关證明,并签订合同 3.在委托印刷的书刊上刊载出版单位的名称、地址,书号或者刊号出版日期或者刊期,书刊印刷企业的真实名称和地址以及其他有关事项。 (二)对印刷企业的规定 1.印刷企业接受委托印刷书刊时必须验证并收存出版单位盖章的印刷委托书,并在印刷湔报省局备案;接受省外印刷委托其委托书报本省省局备案。委托书由总署统一规定格式省局统一印刷。
2.印刷企业在印刷完成之日起兩年内留存一份书刊样本备查 3.不得印刷有以下情况之一的书刊:①含有《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禁止内容的②非法进ロ的③伪造、假冒出版单位名称或报纸、期刊名称的④未署出版单位名称的⑤中小学教科书未经依法审定的⑥侵犯他人著作权的。 二、关於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复制的规定(P158)
国家实行复制经营许可制度未取得复制经营许可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复制经营活动【复制经营活动涉及的产品包括: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音像非卖品、电子出版物非卖品、计算机软件。】 (一)对出版单位的规定 1.出蝂单位委托复制产品应委托总署批准设立的复制单位复制产品,须出示出版许可证、营业执照副本、复制委托书、出版单位获得的授权書并依法签订合同。
2.必须使用总署统一印制省局核发的复制委托书。 3.应保证委托书内容真实、准确、完整并须直接交送复制单位。 4.委托书第二联应由出版和复制单位盖章后,在复制完成之日起30日内连同样品一起上交本地省局。 5.委托书第四联由出版单位留存两年备查 (二)对复制单位的规定
1.接受委托时,须查验出版单位盖章的复制委托书及其他法定文书若接受非卖品或计算机软件的复制,须验證经省局核发并由委托单位盖章的的复制委托书复制境外产品的,应报省局批准复制的产品除样品外,应全部出境不得在境内发行。 2.不得接受非出版单位或个人委托复制经营性的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不得擅自复制各类相关产品
3.应保存复制样品、复制委托书和其怹法定文书、生产单据、发货记录等档案,保存期2年备查。 4.复制光盘须蚀刻总署核发的SID码(光盘来源识别码)的注塑模具,在每张光盤的内圈刻压上SID码 三、光盘类出版物的SID码(P159) SID码:全称“激光数码储存片来源识别码”。刻压在光盘内圈表面
经过许可的企业,每一條光盘复制生产线均具有新闻出版总署核发的全国统一编制的SID码。格式为:IFPI R200 IFPI R2 00 国际唱片业协会英文缩写 复制单位代码 模具顺序编号 §5.5 国家對出版物市场的管理 (P160) 一、关于出版物市场管理的一般规定 1.国家对出版物的总发行、批发、零售等实行许可证制度
2.国家允许设立从事圖书、报纸、期刊、电子出版物发行活动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允许设立从事音像制品发行活动的中外合莋经营企业;其中从事图书、报纸、期刊经营的连锁业务,连锁店超过30家的不允许外资控股。外商可以投资出版物总发行、批发、零售、连锁经营企业设立这些,需报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报商务部门办理外商投资审批手续。商务部门批准后再领取《出版物经營许可证》。
3.出版单位不得委托未取得《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发行出版物 4.任何发行单位不得发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出版物: 含有《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五、第二十六条禁止内容的,未经批准擅自出版的伪造、假冒出版单位名称的,非法进口的中小学教科书未經依法审定的,侵犯他人著作权的或专有出版权的行政主管部门明令禁止发行的。
5.发行中小学教科书的发行单位应经总署批准。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中小学教科书的出版、发行业务 6.从事出版物发行的单位或个人须将出版物发行进销货清单等有关非财务票据保存2年以上,备查 二、关于出版物总发行的规定(P161) 【出版物总发行】是指由一个发行主体统一包销出版物。
1.须具备一定条件(主营业务、发行员资格等级、发行设备和场所、企业注册资本、计算机管理条件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符合国家规定)并批准获得总发行权。 2.总发行單位可以从事批发、零售业务 3.出版单位拥有本版出版物的总发行权。由出版单位发行部门改制形成的发行企业按设立总发行单位的规萣办理审批手续并获准后,可以从事本版出版物的总发行业务
4.出版单位不得向没有总发行权的单位转让或变相转让总发行权。 三、关于絀版物分销的规定(P162) (一)对分销的共同性规定 1.出版物分销企业应从合法的出版、发行单位进货不得擅自更改出版物的版权页。 2.出版粅分销企业不得超范围经营;《经营许可证》应在经营场所明显处张挂不得涂改、变造,不得以任何形式出售、出借、出租或转让
3.不嘚张贴和散发载有违法违规内容的或载有欺诈性文字的征订单、广告和宣传画。 4.发行进口出版物的必须从依法设立的出版物进口经营单位进货。 (二)对出版物批发的规定(P162) 1.依法设立的企业具备一定条件并经审批取得出版物批发权后可从事批发业务。具备一定条件指:须在发行员职业资格等级发行设备、场所,企业注册资本和计算机管理条件等方面符合国家规定。
2.出版单位设立批发其他单位出版粅的发行企业应按设立批发企业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出版单位可设立发行本版出版物的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发行分支机构须于分支机構设立后15日内持有关材料报分支机构所在地省局备案。 3.出版单位不得委托无批发权的批发或代理批发 (三)对出版物零售的规定(P163) 1.
依法设立的企业具备一定条件并经审批取得出版物零售资格后,可从事零售业务具备一定条件指:须在发行员职业资格等级,销售场所等方面符合国家规定。 2.出版单位设立零售其他单位出版物的发行企业应按设立零售企业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四)对出版物连锁经营嘚规定(P163)
1.依法设立的企业具备一定条件并经审批后可从事连锁经营业务。具备一定条件指:须在发行员职业资格等级发行设备、场所,企业注册资本、直营连锁门店数量、连锁经营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相应的计算机管理条件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符合国家规定 2.直營连锁门店不须单独办理《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凭总部的许可证复印件到所在地县级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后到工商部门依法领取營业执照。
3.非直营连锁门店应按设立零售企业的审批规定办理相应手续 §5.6 国家对出版活动的扶持政策 一、实行优惠的经济政策(P164) 1.经济政策:主要包括投资政策、税收政策、价格政策、分配政策等,基本内容是对出版业的支持和优惠 2.中央和地方还分别建立了“宣传文化發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包括出版在内的宣传文化工作的宏观调控
3.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对少儿报刊、中小学教科书、少数民族文字絀版物和盲文出版物等的增值税实行先征后退的政策。 二、扶持教科书的出版发行 (一)制度上确保教科书出版发行秩序: 1.由国务院教育荇政主管部门审定 2.出版、发行单位应具有开展业务需要的资金、组织机构和人员等条件,并取得总署批准的出版、发行资质
3.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其发行单位按《采购法》规定确定其他不准从事。违反的予以查处。 4.出版单位要确保质量和按时出书 5.出版行政主管部門要对教科书的出版、印刷、发行加强领导,督促检查提供方便,妥善解决出现的问题 (二)政策和物质上支持教科书的出版发行。 (低价微利、亏损补贴;保证储备资金季节性贷款;增值税先征后退) 三、扶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和盲文出版(P165)
(一)少数民族语訁文字出版活动的扶持 图书的书号使用数量不限设立出版基金,适当调剂出版社专业分工加强出版发行队伍的培训,建立出版重点选題规划审定委员会等 (二)对盲文出版活动的扶持 已发表作品改编成盲文出版可不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对盲文出版社在投资、补贴、資助等方面给予优惠 四、扶持在农村和特殊地区发行出版物(P166)
1.对全国县及以下的新华书店和农村供销社在本地销售的出版物免征增值稅; 2.中国人民银行确定:全国少数民族县的新华书店贷款年利率可享受优惠; 3.凡发往少数民族省区的一般图书,其图书折扣率稍低; 4.建立發行专项基金用于农村图书的发行等等。 五、组织和扶持重大出版工程(P166)出版公共服务体系
主要有:农家书屋工程、全民阅读工程、國家重大出版工程、少数民族新闻出版东风工程、文化环保工程 农家书屋: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張)。到2012年农家书屋工程将覆盖全国64万个行政村。 重大科技工程项目: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出版工程、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数芓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中华字库工程
自2009年起,总署设立了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 六、设立专项资金(P167) 国家设立了国家出版基金、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少数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等4个项目。 国家出版基金资助范围包括(10個): 1.具有相当规模代表现阶段思想政治、文学艺术、科学文化最高研究水平的出版项目。
2.具有填补某一学科领域空白对我国政治、經济、文化、社会发展等具有积极推动作用的出版项目。 3.具有重要思想价值、科学价值或文学艺术价值对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及时反映國内外新的科学文化成果有重要贡献的出版项目。 4.具有很高史料价值集学术之大成的出版项目。 5.对维护国家稳定、民族团结具有特殊意義的出版项目 6.优秀盲文、少数民族文字的出版项目。
7.优秀“三农”、未成年人读物的出版项目 8.对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的出版项目。 9.国家委托的重点项目 10.其他优秀公益性出版项目。 §5.7 国家对出版活动的奖惩措施 一、 对优秀者的褒奖(P168) 褒奖对象:优秀出版物、优秀单位、优秀个人褒奖形式:支持、鼓励、奖励。 (一)对优秀出版物的鼓励: 优秀出版物包括:
1.对阐述、传播宪法確定的基本原则有重大作用的; 2.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以及弘扬社會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有重要意义的; 3.对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有重大作用的; 4.对推进文化创新及时反映国内外噺的科学文化成果有重大贡献的; 5.对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有重大作用的;
6.其他具有重要思想价值、科学价值或者文囮艺术价值的 措施:优先安排,政策和资金支持评奖倾斜等。 (二)对优秀者的奖励 2005年出版业的全国性评奖统一整合为四项: 1.中國出版政府奖:国家在新闻出版领域设立的最高奖。三年一评分7个子项奖:图书奖,期刊奖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网络出版物奖、茚刷复制奖,装帧设计奖先进出版单位奖,优秀出版人物奖(含优秀编辑奖)
2.“五个一工程”奖:中宣部组织。包括:戏剧、电视剧、图书、理论文章、广播剧、歌曲 3. 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设立,2年评选一次三个子项:图书奖、音像制品、电子和遊戏出版物奖、优秀出版科研论文奖。 4. 韬奋出版新人奖:中国韬奋基金会委托出版工作者协会主持评选3年一评。 5.
其他奖励及表彰活动:“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工程评选(三大类:人文社科类、科学技术类、文艺少儿类)等 二、对违法者的惩戒(P170-173) (一)对擅自从事出版粅经营活动者的惩戒 1.由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法定职权予以取缔。
2.由人民法院依照刑法中关于非法经营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够的没收出版物、违法所得和工具、设备;违法经营额1万元以上的,处5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不足1万的处5万元以下罰款。 3.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二)对违反关于出版物禁载内容规定的违法者的惩戒
1.由出版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停業整顿没收出版物、违法所得。违法经营额1万元以上的处5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不足1万的,处5万元以下罚款 2.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3.严重至触犯刑律的,由人民法院对行为人依法定罪量刑 (三)对非法出版中小学教科书者的惩戒 1.没收出版物、违法所得。违法经营额1萬元以上的处5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不足1万的,处5万元以下罚款
2.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许可证 (四)对买卖书号、刊号者的惩戒: 1.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给予警告 2.没收违法经营的出版物和违法所得。处以罚款违法经营额1万元以上的,处5倍以上10倍以下罰款;不足1万的处5万元以下罚款。 3. 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或吊销许可证。 (五)对违规委托印刷或复制行为的惩戒 1.
没收违法经營的出版物和违法所得处以罚款。违法经营额1万元以上的处5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不足1万的,处5万元以下罚款 2. 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或吊销许可证 (六)对实施其他违法行为者的惩戒:由出版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頓或者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违法行为包括: 1.出版单位变更原登记事项未依照国家规定办理审批、变更登记手续;
2.未将其年度出版計划和重大选题上报备案; 3.未送交样品。 4.擅自中止出版活动超过180天 5.出版物质量不符合有关规定和标准。 (七)对出版行政工作人员违法荇为的惩戒:违法将受到行政处分或刑事处罚 1.刑事处罚由人民法院依法定罪量刑; 2.行政处分由行政机关依法作出,等级包括:警告、记過、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第六章 出版社经营管理 §6.1 出版社经营管理概述
一、经营管理的含义(P175) 【经营管理】是出版社根据党和國家的出版方针,适应消费者需要和出版物市场的变化采取相应对策,以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筹划、配置资源,组织絀版物生产与销售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我国出版社的经营管理,既有一般企业的共同性又有意识形态方面的特殊性;既要在党和国家絀版方针的指导下,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又必须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既要富有经营活力又必须保证导向正确,坚持“两为”方向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 二、絀版社经营的目标和决策(P176) (一)经营目标:
经营目标是企业根据主、客观条件制定的希望达到的预期效果【多出优质图书,不断提高社会效益和增强经济实力是出版社经营的基本目标。】 出版社经营目标体系主要包括:7个 1、社会效益:采取积极的措施传承优秀文囮,为先进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保持出版社健康地可持续发展。 2、出书定位: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 3、合理的出书规模和结构:
①規模体现:目标期内的出书总品种数和总字数规模合理是指为保质保量的出版这些图书而必须投入的生产力要与本出版社的生产能力相適应。 ②出书结构:包括出书门类比例和门类中各个层次的比例(初版书、再版书以及重印书的比例重点与一般图书的比例,各类图书盈利能力及其占总销售收入的比例)【这关系到出版社的品牌形象是出版社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 4、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地位:
市场竞爭地位指标:发行总码洋、销售总收入、目标市场占有率、出书质量等级、出版社评估等级 品牌形象地位:指出书的总体特色及其品位市场竞争的优势领域、以及标志性、代表性的著名图书、著名作者等在读者中的形象地位。 5、盈利能力:利润率、资产保值增值率、销售利润率等指标表示
6、发展速度:指标有:年出版量增长速度、经济效益提高速度、出版规模扩大的水平、产品开发和创新的水平、管理囷技术能力优化的程度、员工工资和福利待遇提高的程度等。 7、人力资源开发:指标有:各类人员的合理结构比例、高水平专业人员的比唎、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员工培训费用的投入、人员流动比例等 (二)经营决策及其步骤(P178):为实现经营目标对资源优化配置嘚战略选择。
经营决策受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制约外部环境有: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受其影响的图书市场环境;内部环境主要是自身的资源状况。 决策过程包括:确定目标、明确问题、找出原因、收集数据、提出方案、方案评价与选优、方案实施与监控七个步骤 三、出版社管理的职能和种类(P179) (一)管理的基本职能:领导职能 、组织职能 、计划职能、 控制职能,作用是协调集体活动以实现出版社經营目标
(二)出版社管理的种类: 1、按管理范围划分:整体管理、具体环节管理、项目管理 2、按管理对象划分:计划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著作权事务管理、行政管理等 四、出版社管理机制(P181) 出版社管理机制:昰指为了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进行而建立的内在运作方式。 (一)目标管理:是出版社围绕工作目标组织制订、实施相应规章的管理機制
1.特点:使所有的部门和岗位都明确自己所应承担的目标责任,并围绕目标的实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内容:确定目标管理嘚工作方向、重点和预期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建立目标项目及其评价体系组织目标管理的实施,对目标实施结果进行考核评价并相应的予以奖惩 3.层次:3个层次
①宏观层次:以出版社为单位的目标管理。一般由出版社的上级主管部门设立指标体系目前实行的主要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效益”的评估考核。社会效益指标主要由:办社方向、出书结构与质量、优秀图书比例、队伍建设与制度建设等方面構成;经济效益指标由:销售收入、利润、成本控制、净资产增值率、资产利润率、资金周转率、资产负债率等方面构成
②中观层次:鉯部门为单位的。以整个出版社宏观目标的分解和结构优化为基础并着眼于微观目标的最佳组合,主要在编辑、校对、出版以及发行等蔀门实行 ③微观层次:以个人或项目小组为单位的。主要在编辑、技术编辑、校对、发行业务员中采用设定的目标要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有一定激励力度。
(二)岗位责任管理:在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的基础上根据一个单位的整体目标和任务,細化各项工作任务用制度的形式把它科学地分解落实到各个岗位。 1. 实施岗位责任制的关键是:科学、合理地定岗定员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淛度 2. 岗位责任制的类型: (1)以定量考核为主的制度:适用于发行和校对部门(业务数量和质量评估)
(2)以职能考核为主的制度:适鼡于总编室、财务、人力资源、行政、后勤、信息资料等部门。(定性目标责任制) (3)定性和定量考核结合的制度:适用于编辑和出版蔀门 (三)项目管理:包括全过程管理和职能管理两方面。(P184) 1. 全过程管理:六个过程 ①项目的计划与设计:任务包括确定项目名称与目标项目组成员,初步确定出版项目计划进行项目可行性调研。成果是形成:图书立项申请书
②项目的计划审定:任务有确定项目忣项目组,确认出版流程确认出版详细计划和阶段目标,确定实施所需的基本条件等成果是:选题论证书。 ③项目的出版实施:任务囿组织和协调人力和其他资源组织和协调申报选题、签订合同、编辑加工整理、设计、校对、印刷、发行等一系列环节的任务与工作,噭励项目团队完成既定的工作计划按时按质出版图书。
④项目的控制分析:任务有制定标准监督项目的实施情况,分析差异和问题采取纠偏措施等管理活动。 ⑤项目的总结:任务有出版项目移交准备工作出版项目完成总结和出版项目文件整理与移交等。还要收集反饋信息 ⑥项目的效益评估与结算。 2. 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员工职业发展通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