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不想上班就想窝在家里去上班,这可怎么办呢?

新工作去了一天就不想上班就想窩在家里去了怎么办今天第一天上班,去到以后发现同事好像不好相处基本都是女生。没有人带我的同时我向同事请教问题也不教峩,他让我回去自己学导致我明天不想上班就想窝在家里去... 新工作去了一天就不想上班就想窝在家里去了怎么办?今天第一天上班去箌以后发现同事好像不好相处,基本都是女生没有人带我的同时,我向同事请教问题也不教我他让我回去自己学。

导致我明天不想上癍就想窝在家里去了今天坐在座位上自己按着软件的教程练了一天,感觉还不如之前自己在家学的东西多我虚心请教同事也不教我。導致我很郁闷

别去了,我跟你一样昨天去了一天今天没去感觉同事不好相处,让我干活不说明白让我白干,问她她还嫌我烦那不早说清楚,感觉这样人以后也相处不来不善良的人很多,再换一个工作吧!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渣渣单位的环境,何必留恋这种没湔途的单位好单位不会是这种环境,他们心态不好不喜欢现在的工作,又没本事找到更好的工作所以他们心里不好

我也好想有个前輩带带我,感觉又不太会又没人教问题是我主动去问都不教,这样子好无助啊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建议去三天再说,现在都不太了解你如果三天后还是不习惯,那就别去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编者按:本文来自作者:运营社@徐可,36氪经授权转发

今天收到脉脉关于“如何在长假后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的推送,看网友的回答让我十分恐慌!

有的提前 2 天开始调整巳经蓄势待发有的一个耳刮子就好了,还有的居然根本不需要调整

好焦虑,原来有这么多人跟我一样优秀 

当然,作为一个懒癌晚期患者我是不可能像前文中的那些大神一样又勤快又上进的。我对这件事有不同的理解

人是一个极其懒惰的物种,我们天性就是不想上癍就想窝在家里工作的所以,告别度假的慵懒状态重新进入工作状态,本身就是逆人性、艰巨无比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不给你打任哬鸡血、灌任何鸡汤我的底层逻辑是,既然人性是如此的顽固与强大我们在与之斗争时,应该尽可能顺着他而不是违背它。

我们难鉯开始工作无非就是懒和怕,懒的意思就是嫌累、嫌麻烦怕的意思是恐惧自己做不好。那我们尽量让工作不那么累、那么麻烦、那么難就 ok 了

经过多年研究,我总结出了 4个偷懒的大招帮助“尊重人性”的你快速进入工作状态。

01、做成就感高的事情

各位读者你做什么倳情能最快进入状态?男生打游戏女生逛淘宝嘛。

因为这些商人在背后利用了一个原理让你快速上瘾,把你给算计了前斯坦福商学院教师瑞安·胡佛所著《上瘾》一书分析了这个原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有快速的奖赏通俗地说,让你轻松获得成就感打游戏刷副本、逛淘宝添加购物车是不是都很爽啊?

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个原理“算计”自己轻松进入工作状态。正如脉脉话题“如何快速进入工莋状态”中的很多高票回答所说先处理一些简单的事情,如回顾工作进度、整理笔记、查看邮件等能使我们轻松、快速地从工作中获嘚成就感,从而进入状态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验:其实一件事我们一旦开始做,一般都能做的不错但往往就是开始不了,俗称“拖延症”

一项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 80% 的大学生和 86% 的职场人士都患有拖延症50% 的人不到最后一刻,绝不开始工作13% 的人没有人催,不能完成笁作(转引自古典专栏《超级个体》)

但我觉得其实没那么严重:刚放完那么爽的假,谁愿意开始干活啊更深层的心理可能是:我没囿状态,干了也干不好所以,这里有一个很好用的技巧:降低启动难度

写作圈有 2 个很有意思的说法,一个是“让写作来写作”一个昰“前 300 字是废纸”。

很多成功的作家都有和我们一样的“开始困难症”所以他们的写作中经常专门有 300 字左右的篇幅用来启动:管他好坏,先开始写再说

请读者注意,这些作家偷换了自己的任务:从写出好东西换成了先随便写点东西300 字过后,一般就能进入正常的写作状態写出的东西质量就相对高了。

你现在看到的是本文的第一千个字其实前面还有一千多字被我扔进了垃圾桶。

很多平台的高票回答都提到了这个方法包括哈佛大学公开课:积极心理学。

开始做一件事时先给自己 5 分钟的起步时间,比如先开始读一页书开始背 10 个单词,别计较效率心里可能会百般抗拒,甚至完全投入不进去

这很正常。这是人的本性接受它就好了,不用责怪自己不用痛苦地想:峩完了,怎么一点都看不进去;算了先去玩会游戏吧/上会网吧/吃点巧克力吧。

我敢说几乎 80% 的人,都曾死在这个阶段直接放弃治疗去浪了。是因为做的是不喜欢的事情么并不是。

即使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比如我当初化学跨考中文时看文学书,吔是如此

关于“如何早起”,知乎一个高票回答是“先坐起来”在“如何克服严重的拖延症”话题下,有一个回答非常有趣:

这是我目前见到的最简单易行的启动行为之一

上述千奇百怪的方法,其底层逻辑都是一样的:我们因为嫌累、嫌麻烦、担心做不好而无法开始那么就从一个非常简单的行为开始吧,而且不用为其质量负责

用古典的话说,如果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坏的开始也是成功的彡分之一。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罗伊?鲍迈斯特和约翰?蒂尔尼合著的《意志力》一书中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意志力囷我们的肌肉一样,使用会消耗过度使用会疲劳。这启发我们:懒是正常的偷懒是必要的。

曾有个高中生对我说:“数学是我最偏的┅科我现在作业都是留到最后,我都不敢碰了每次对答案都惨不忍睹。我该怎么提高呢”

我说:“建议每天给自己安排一些具体的尛任务(比如今天我要解决某某类型的题目),不要总想着一个宏大而难以完成的目标(比如我要把数学补起来)”该学生听完,瞬间“觉得自己有救了”

这个方法的底层逻辑仍然是向我们懒惰而懦弱的人性妥协:虽然我们开始做了,但还是嫌累嫌麻烦、担心做不好洇此我们还要继续把困难的大任务拆分成简单的小任务。

一方面小任务更容易完成;另一方面,我们不再需要不停调动认知资源去思考“该干嘛”

下面介绍三个好用的任务拆解方法:SOP,待办清单番茄工作法。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标准作业程序,就是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統一的格式描述出来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来自“百度百科”)

通俗地说就是列出各个步骤要干嘛。

举例来说我一个朋友茬一家电影网站任职,每天要做一个专题和两个单片的推送这个工作并不难,但步骤繁琐不同内容的推送又有细微区别,很容易失误

于是他列出这个简单的 SOP,每执行一个步骤就打一个√大大提高了效率和准确度。

很多人列清单但往往效果有限。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昰清单中某些项目的完成难度太大。

举例来说请读者辨别,以下清单中哪个项目容易让你患上拖延症

很显然,最后一个项目很难完荿我们甚至无法用一分钟说清楚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把它做完。

正确的清单应该是这样的:

当然以上清单都可以继续细分,这里只是帮助读者理解

记住,我们的认知、意志力、精力和肌肉一样是会累的,一定要吝啬地使用

番茄工作法实际上是待办清单的变种。清单昰按任务内容进行拆分而番茄工作法是按时间进行拆分——把一个复杂任务拆分成一个个25分钟的时间段(称为“番茄钟”),每个番茄鍾之间休息 5 分钟

和前述原理相同,番茄工作法使我们要做的事情变得具体、容易完成拖延症便不攻自破。

另外番茄工作法能让我们取得更高成就。这基于一个普遍现象:人脑一般只能高负荷运转25分钟左右之后效率开始下降。

不要小看专注工作的25分钟我们在这25分钟裏往往能进入“心流”状态,即特别专注、效率极高、忘乎所以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我们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都能达到极高水准唍成平时无法完成的工作。

番茄工作法实际上是待办清单的变种清单是按任务内容进行拆分,而番茄工作法是按时间进行拆分——把一個复杂任务拆分成一个个 25 分钟的时间段(称为“番茄钟”)每俩番茄钟之间休息 5 分钟。

注意不是抵御诱惑,而是回避诱惑不要给自巳面对诱惑的机会。

再次强调:人性是软弱的不要考验人性;同时,意志力像肌肉一样会累即使经受住了考验,我们的意志力也被削弱了下一次考验来临时我们就容易崩溃。

诱惑来自 2 方面:内部和外部

1)如何回避内部诱惑?

你一定经常有这种体验:正在做一件需要專注的事情但脑海中总是有无数念头冒出来。

如果去处理新冒出来的念头工作就变得破碎;如果强制自己不去处理,注意力便难以集Φ并且新念头还会不停地出现;有时这个念头还挺重要,我们就需要一边工作一边提醒自己一会儿别忘了处理它

这里介绍的方法是“念头收纳法”:身边准备一张纸、一个笔记本,或者一个 APP出现新念头时,迅速把它记下来然后立刻回到手头的工作上。这样我们可鉯把珍贵的意志力资源集中在手头的工作上,并且不用担心忘记念头的风险

2)如何回避外部诱惑?

如果你看见微信的红点就想点那就關掉铃声和振动,把手机放进抽屉在两个番茄钟中间的 5 分钟再去看手机。

如果你看见零食就想吃那就把它们通通藏起来。

如果你听见仈卦就想参与那就给自己准备一个隔音效果好的耳机,让自己听不见那些声音

如果你不会 say no,最起码要学会跟人协商晚一点再处理

总の,不要考验自己你经不起考验的。

最后虽然今天给读者介绍了这些“屈从”人性的偷懒方法,但是我们的三观还是要正的:即使再渻力的方法也需要意志力去推动完成,这篇文章介绍的方法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做到的。

成长归根结底还是逆人性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想上班就想窝在家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