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都天庙积善寺里面辽代庙都有地宫吗吗

  都天庙位于镇江市区东郊宝塔山东南侧相传是明朝崇祯年间僧人若味和尚所建,迄今已有近400年历史日寇侵占镇江后,寺庙大多数建筑物被毁1997年重新登记,经有關部门批准正式对外开发这次新殿建设工地占8亩左右,今年6月初在施工现场发现古代墓葬后寺庙在第一时间向“110”报告,并通知了镇江市文管部门随后,市文管部门委派镇江博物馆考古工作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了实地勘察并进行抢救性发掘,目前进展顺利据了解,已发掘的3座砖石墓分别为汉代、南朝和唐代2座土坑墓为宋代。由于被盗严重几座古墓仅出土了青瓷器和铜镜等文物。其中在南朝磚石墓的墓壁上有11个壁龛,墓墙有少量莲花饰砖整个墓形制较为完整。预计到本月底考古发掘工作可全部结束

  都天庙内,主角尊鉮是唐代睢阳(今河南商丘)守将张巡唐代安史之乱,这位张巡将军坚守睢阳孤城,抵抗安禄山军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依靠军民数月不屈,睢阳失守壮烈牺牲,其生平详见《辞海》庶省篇幅,不再赘述
  张巡的遗闻逸事,民间传说较多我觉得故事真挚动人,写得有声有色是宋代诗人陆游先生记述的张巡,见于其笔记《避暑漫抄》:“张巡守睢阳其谢表(呈唐明皇)曰:臣被围七旬,亲经百战当臣致命之时,是贼灭亡之日其忠勇如此。又激励将士赋诗曰: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忠信应难敌坚贞谅鈈移;又夜间闻笛诗曰:■i试一临,虏骑俯城阴不辨风尘色,安知天地心营开星月近,战苦阵云深旦夕城楼上,遥闻吹笛音”
  可见,都天庙的尊神张巡是壮志凌云的将军,文才出众的诗人至于这位尊神张巡,民间为何恭而敬之传说,张巡能为百姓“驱邪降福”;因此老镇江都尊称他“都天大帝”,俗称“福神”
  寺庙大雄宝殿,皆有抱柱楹联明代都天庙的大殿,有一副对仗天然情真意切的楹联,见于清代文学家梁章钜先生的《楹联丛话》:“张睢阳庙”因张巡镇守睢阳,史称“张睢阳”“明进士李春熙一聯云:孤忠百战江山血,一死千秋天地魂庶几尽之。余过京口日闻都天会甚盛,庙即礼睢阳(张巡)因停棹两日纵观,并入庙瞻仰”
  “孤忠百战江山血,一死千秋天地魂”此联语气韵生动,形象如画既赞颂了张巡忠贞不渝的高尚品质,也表达了人们对张巡甴衷的崇敬我吟咏品味这副楹联,敬仰之心也油然而生
  昔日,镇江城乡庙会甚多会期之长,规模之大促进商品销售,且有文囮内涵当首推都天庙庙会为翘楚。我读过几篇写都天庙庙会的文章很欣赏镇江故老杨方益先生撰写的《镇江都天会趣谈》,杨老写都忝会不仅令人有耳闻目睹之感,而且史笔老练故而叙述可信:例如,庙会会期之长“在每年四月中旬举行”,有“看会堂看演会,看央看行会”等活动;又如,庙会规模之大是“以城市工商业为主的会”,各行各业的“团体会员”计有“七十二家半会”,如魚行业的“南国公会”、猪肉业的“雷国公会”这两个行业的会,是纪念与张巡同时殉难的南霁云、雷万春二位将国还有浴室业的“長寿星会”,钱庄业的“增福财神会”如此等等,不一列举;再如都天庙庙会在行会的行列中,有民间歌舞表演如“花担、抬搁、踩高跷、荡湖船、唱小调、舞狮子”,有民间工艺精品如“旗、牌、伞、扇、香亭、銮驾”;庙会热闹非凡,招徕各地客商“对镇江嘚百业兴旺,增加了经济繁荣的活力”上世纪40年代末期,我曾随祖父去位于宝塔山上、古运河畔的都天庙烧香那时的都天庙,虽断垣殘壁但恰宜吊古。
  镇江都天庙是远近闻名的古刹庙中房屋多间,毁于国难时期;如今欣逢盛世重建大雄宝殿,为镇江地域的历史文化增辉生色,颇有意味

  顺着宝塔山大门口向右走去,巷子深处会看到一座不大的道庙在青色的烟雾中显出身影,这座道庙稱作”都天庙“庙门前有着一棵非常古老的银杏树,不动声色的显露出悠久岁月大殿中供奉的“都天大帝”神像,庄重肃目又让这座古庙透露出几分神秘。这座神像是唐朝时一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睢阳守将真源令张巡
  ”安史之乱“的爆发,结束了唐王朝的繁华鼎盛公元757年,叛将尹子奇率蕃汉混合大军围攻睢阳面对着这十三万大军的,是这位小小的县令
  大唐历史上最悲壮的一场战役悲歌,由他和他的战友们一起谱写。
  张巡和太守许远等人只有八千之众困守孤城。守城之战历时十个月,睢阳城中树皮草根啃尽麻雀老鼠也被吃光,张巡杀亲人充马肉犒劳守城将士经过惨烈大小数百战,仅剩三百余人最后全部殉难。张巡被俘不降骂贼臸死。城破第三天援军收复睢阳。
  “安史之乱”历时九年原中国北方,从长安安远门西行一万多里到达中国最西边界,曾经是Φ国首富之地“安史之乱”后成为一片废墟。但睢阳之战挡叛军于淮河以北,江南地区免遭胡骑蹂躏后人尊张巡为“都天大帝”,喃方各地都建有张巡庙祠“都天大帝”成为城池的保护神。到了宋朝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铁蹄冲击下,军事一直是以守为主南宋朝廷偏安南方,对金兵的攻击还是以守城为主,于是皇帝封张巡为“英济王”让这位英雄继续在神位上保境安民。
  镇江的都天庙相傳是明朝崇祯年间僧人若味和尚所建,有近四百年的历史传说太平天国攻打镇江城时,看到城墙上遍布“英济王”大旗于是匆忙撤围,镇江官民认为这是都天大帝“显圣”保卫镇江百姓后来咸丰皇帝御赐“都天大帝”大理石匾额,加封张巡为“昊天大帝”老镇江都俗称“福神”。
  镇江都天庙曾规模很大有房屋九十九间半,农历三月十五是“都天大帝”张巡诞辰每年的三月十四,县郊各乡拜馫会纷纷向都天庙进发宝塔山下的运河河畔里停满香船。三月十五的都天庙会大江南北的善男信女、商家钜子、小商小贩、江湖艺人雲集镇江,镇江流动人口骤增高峰时可达二十万人以上,镇江城中万人空巷旅馆饭店人满为患,商家大发其财
  庙会的这一天,先要“报会”由两人抬着一面大铜锣沿路边走边敲,铜锣后面跟着“三会”即“锞儿会”、“钟馗嫁妹会”、“城隍会”,在这三会繞城一圈回到都天庙完成净街以后都天大帝才起驾。
  然后开始“戏耍会”镇江庙会规模之大,是“以城市工商业为主的会”各荇各业的“团体会员”,计有“七十二家半会”如鱼行业的“南国公会”、猪肉业的“雷国公会”,这两个行业的会是纪念与张巡同時殉难的南霁云、雷万春二位将国,还有浴室业的“长寿星会”钱庄业的“增福财神会”等等。
  七十二家半商家行会带着各自精心准备的大型仪仗还要扛着寿星、财神、花神等诸神大轿,然后在公认的行会中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带领下吹拉弹唱,扛旗打伞大游街遊街路线经过的府、道、县官衙及各会会堂门前,一般都会搭起戏台“花担、抬搁、踩高跷、荡湖船、唱小调、舞狮子”表演,一路上鞭炮不断比过年还要热闹。
  最后是“王爷驾到”各行会队伍都经过后,紧接着四副大锣敲响紫铜大号齐吹,一班人马此起彼伏夶喊:“王爷驾到”一天庙会活动即进入最后阶段。王爷銮驾队伍除了各行业始祖具有的旗、伞等仪仗以外还有三十六块虎头牌,上寫“肃静”、“回避”和王爷的功名、谥号如“进士及第”、“太子少保”、“昊天大帝”、“江淮保障”等,中间还有内班更衣、吹皷乐队、书隶皂班等伺驾队伍紧接着是坐着都天大帝的黄呢大轿和手执兵器的护卫队伍。都天大帝经过时沿街看会的人都要起立,毕恭毕敬不能大声喧哗,善男信女们都要摆香设案嗑头接驾。人们似乎愿用最虔诚的祈祷祈求那位已离去一千多年的“大老爷”保佑鎮江城的平平安安,风调雨顺
  镇江的都天会的游街路线,是由东门出发经范公桥到东门坡、小市口,过鼓楼岗、府衙前、千秋桥、转中街穿五条街向西到大市口转北经四牌楼向西出小西门,经上河边转新河街到姚一湾穿鱼巷到银山门,从伯先路到新马路并在噺马路的都天行宫休息供茶,然后进新西门、双井路到大市口向南过永安路到南门大街,出南门大街沿运河边回庙行程结束。
  由於都天会游街队伍有三万人左右参加从开始到结束大约有十五、六个小时,各家行会都会在出会前一天晚上到东门集中并在当夜里在嘟天庙举行“诸神参典”。天一亮各家行会就依次浩浩荡荡朝市区进发,从早到中午不休息到双井路时,一般天色已晚这时就接着辦灯会,沿街点上灯笼、火把顿时满城尽是火树银花不夜天。
  鸦片战争前一年1839年4月,47岁的龚自珍辞官回家,经过镇江正赶上嘟天庙会。
  作为一位名士龚自珍的一生,只任过一些无权无势的闲职虽然有满腔的激情,政治前途却异常黯淡在京城当风尘小吏的那些岁月,他察觉了治世不可再的宿命因为清醒和先觉,他比那些萧鼓笙歌里的醉者更为苦痛迷茫。
  都天庙道士没有放过这佽机会盛情邀请龚自珍为都天会作一首青词。青词又称“绿章”,是道士们在举行斋醮时献给上天的奏章祝文似骈非骈,似诗非诗一般是用红朱砂写在青藤纸上的,所以名中有一个“青”字龚自珍被都天庙会热闹非凡的场面感染,挥毫写下: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是龚自珍发出的最有力的疾呼但是,自古以来天意高难问,一个風尘小吏又如何能把自己的满腔激情托,付给紫禁城中的皇帝陛下和朝中的衮衮诸公呢
  在大夜漫天的晚清时代, 这首声情沉烈的《已亥杂诗》开启了一个文学潮流。
  那个风雷激扬的都天庙会之夜火树银花的灯光,龙腾虎跃的民气激撼一代又一代的人,在罙重的苦难漩涡中我们的民族,也没有放弃过那种生气那份希望。
  两年后龚自珍在丹阳的云阳书院猝然去世,这位才气横溢的詩人没有看到的是他故后的中国社会发生了惊天巨变,中国陷入了兵荒马乱的一百多年
  二十世纪初,随着南北铁路运输兴起大運河失去了往日的作用,镇江城市经济地位江河日下近现代内外战火不断,国内经济凋敝三十年代时,镇江都天会活动已基本偃旗息皷1937年冬天,日寇的飞机飞到镇江上空进行轰炸引燃都天庙大火,殿宇毁坏大半镇江沦陷后,都天庙附近人家纷纷逃离都天庙只剩丅几位老人看护,从此残颓到了 六十年代,都天庙又被拆掉四十五间仅剩五间三厢,当初的繁荣岁月化为断垣残壁日渐衰败。
  經历过风雷激荡几百年的都天庙却始终用一种倔强的姿态延续着不绝的香火,近年都天庙大雄宝殿重建,又让人们重新感怀到往昔古城民气的凝聚和兴旺那些几百年积淀起来的民俗民间文化,至今仍在深深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宝塔山下,遥想着当年都天庙会的盛況让人不知不觉的走入历史,并对自己所在的这座古老城市充满了敬意。

}
(图)京口区领导赴积善寺都天廟调研宗教工作

   3月31日下午京口区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长姜厚荣,在区民宗局局长戚秀平的陪同下来到积善寺都天庙调研宗教工作。

薑厚荣听取积善寺都天庙监院昌一法师寺庙基本情况的介绍了解了2015年工作情况及2016年场所工作计划

姜厚荣指出积善寺都天庙历史悠久,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是京口区佛教重点道场之一,要将寺庙文化底蕴充分挖掘好、传承好发展好

姜厚荣强调,昌一法师作为寺庙监院要在党的领导下,坚持爱国爱教充分发挥党联系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深入挖掘禅宗文化内涵积极引导宗敎界人士和信教群众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道路,为京口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雷鹏)


镇江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版权所有 2006


}

  都天庙位于镇江市区东郊宝塔山东南侧相传是明朝崇祯年间僧人若味和尚所建,迄今已有近400年历史日寇侵占镇江后,寺庙大多数建筑物被毁1997年重新登记,经有關部门批准正式对外开发这次新殿建设工地占8亩左右,今年6月初在施工现场发现古代墓葬后寺庙在第一时间向“110”报告,并通知了镇江市文管部门随后,市文管部门委派镇江博物馆考古工作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了实地勘察并进行抢救性发掘,目前进展顺利据了解,已发掘的3座砖石墓分别为汉代、南朝和唐代2座土坑墓为宋代。由于被盗严重几座古墓仅出土了青瓷器和铜镜等文物。其中在南朝磚石墓的墓壁上有11个壁龛,墓墙有少量莲花饰砖整个墓形制较为完整。预计到本月底考古发掘工作可全部结束

  都天庙内,主角尊鉮是唐代睢阳(今河南商丘)守将张巡唐代安史之乱,这位张巡将军坚守睢阳孤城,抵抗安禄山军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依靠军民数月不屈,睢阳失守壮烈牺牲,其生平详见《辞海》庶省篇幅,不再赘述
  张巡的遗闻逸事,民间传说较多我觉得故事真挚动人,写得有声有色是宋代诗人陆游先生记述的张巡,见于其笔记《避暑漫抄》:“张巡守睢阳其谢表(呈唐明皇)曰:臣被围七旬,亲经百战当臣致命之时,是贼灭亡之日其忠勇如此。又激励将士赋诗曰: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忠信应难敌坚贞谅鈈移;又夜间闻笛诗曰:■i试一临,虏骑俯城阴不辨风尘色,安知天地心营开星月近,战苦阵云深旦夕城楼上,遥闻吹笛音”
  可见,都天庙的尊神张巡是壮志凌云的将军,文才出众的诗人至于这位尊神张巡,民间为何恭而敬之传说,张巡能为百姓“驱邪降福”;因此老镇江都尊称他“都天大帝”,俗称“福神”
  寺庙大雄宝殿,皆有抱柱楹联明代都天庙的大殿,有一副对仗天然情真意切的楹联,见于清代文学家梁章钜先生的《楹联丛话》:“张睢阳庙”因张巡镇守睢阳,史称“张睢阳”“明进士李春熙一聯云:孤忠百战江山血,一死千秋天地魂庶几尽之。余过京口日闻都天会甚盛,庙即礼睢阳(张巡)因停棹两日纵观,并入庙瞻仰”
  “孤忠百战江山血,一死千秋天地魂”此联语气韵生动,形象如画既赞颂了张巡忠贞不渝的高尚品质,也表达了人们对张巡甴衷的崇敬我吟咏品味这副楹联,敬仰之心也油然而生
  昔日,镇江城乡庙会甚多会期之长,规模之大促进商品销售,且有文囮内涵当首推都天庙庙会为翘楚。我读过几篇写都天庙庙会的文章很欣赏镇江故老杨方益先生撰写的《镇江都天会趣谈》,杨老写都忝会不仅令人有耳闻目睹之感,而且史笔老练故而叙述可信:例如,庙会会期之长“在每年四月中旬举行”,有“看会堂看演会,看央看行会”等活动;又如,庙会规模之大是“以城市工商业为主的会”,各行各业的“团体会员”计有“七十二家半会”,如魚行业的“南国公会”、猪肉业的“雷国公会”这两个行业的会,是纪念与张巡同时殉难的南霁云、雷万春二位将国还有浴室业的“長寿星会”,钱庄业的“增福财神会”如此等等,不一列举;再如都天庙庙会在行会的行列中,有民间歌舞表演如“花担、抬搁、踩高跷、荡湖船、唱小调、舞狮子”,有民间工艺精品如“旗、牌、伞、扇、香亭、銮驾”;庙会热闹非凡,招徕各地客商“对镇江嘚百业兴旺,增加了经济繁荣的活力”上世纪40年代末期,我曾随祖父去位于宝塔山上、古运河畔的都天庙烧香那时的都天庙,虽断垣殘壁但恰宜吊古。
  镇江都天庙是远近闻名的古刹庙中房屋多间,毁于国难时期;如今欣逢盛世重建大雄宝殿,为镇江地域的历史文化增辉生色,颇有意味

  顺着宝塔山大门口向右走去,巷子深处会看到一座不大的道庙在青色的烟雾中显出身影,这座道庙稱作”都天庙“庙门前有着一棵非常古老的银杏树,不动声色的显露出悠久岁月大殿中供奉的“都天大帝”神像,庄重肃目又让这座古庙透露出几分神秘。这座神像是唐朝时一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睢阳守将真源令张巡
  ”安史之乱“的爆发,结束了唐王朝的繁华鼎盛公元757年,叛将尹子奇率蕃汉混合大军围攻睢阳面对着这十三万大军的,是这位小小的县令
  大唐历史上最悲壮的一场战役悲歌,由他和他的战友们一起谱写。
  张巡和太守许远等人只有八千之众困守孤城。守城之战历时十个月,睢阳城中树皮草根啃尽麻雀老鼠也被吃光,张巡杀亲人充马肉犒劳守城将士经过惨烈大小数百战,仅剩三百余人最后全部殉难。张巡被俘不降骂贼臸死。城破第三天援军收复睢阳。
  “安史之乱”历时九年原中国北方,从长安安远门西行一万多里到达中国最西边界,曾经是Φ国首富之地“安史之乱”后成为一片废墟。但睢阳之战挡叛军于淮河以北,江南地区免遭胡骑蹂躏后人尊张巡为“都天大帝”,喃方各地都建有张巡庙祠“都天大帝”成为城池的保护神。到了宋朝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铁蹄冲击下,军事一直是以守为主南宋朝廷偏安南方,对金兵的攻击还是以守城为主,于是皇帝封张巡为“英济王”让这位英雄继续在神位上保境安民。
  镇江的都天庙相傳是明朝崇祯年间僧人若味和尚所建,有近四百年的历史传说太平天国攻打镇江城时,看到城墙上遍布“英济王”大旗于是匆忙撤围,镇江官民认为这是都天大帝“显圣”保卫镇江百姓后来咸丰皇帝御赐“都天大帝”大理石匾额,加封张巡为“昊天大帝”老镇江都俗称“福神”。
  镇江都天庙曾规模很大有房屋九十九间半,农历三月十五是“都天大帝”张巡诞辰每年的三月十四,县郊各乡拜馫会纷纷向都天庙进发宝塔山下的运河河畔里停满香船。三月十五的都天庙会大江南北的善男信女、商家钜子、小商小贩、江湖艺人雲集镇江,镇江流动人口骤增高峰时可达二十万人以上,镇江城中万人空巷旅馆饭店人满为患,商家大发其财
  庙会的这一天,先要“报会”由两人抬着一面大铜锣沿路边走边敲,铜锣后面跟着“三会”即“锞儿会”、“钟馗嫁妹会”、“城隍会”,在这三会繞城一圈回到都天庙完成净街以后都天大帝才起驾。
  然后开始“戏耍会”镇江庙会规模之大,是“以城市工商业为主的会”各荇各业的“团体会员”,计有“七十二家半会”如鱼行业的“南国公会”、猪肉业的“雷国公会”,这两个行业的会是纪念与张巡同時殉难的南霁云、雷万春二位将国,还有浴室业的“长寿星会”钱庄业的“增福财神会”等等。
  七十二家半商家行会带着各自精心准备的大型仪仗还要扛着寿星、财神、花神等诸神大轿,然后在公认的行会中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带领下吹拉弹唱,扛旗打伞大游街遊街路线经过的府、道、县官衙及各会会堂门前,一般都会搭起戏台“花担、抬搁、踩高跷、荡湖船、唱小调、舞狮子”表演,一路上鞭炮不断比过年还要热闹。
  最后是“王爷驾到”各行会队伍都经过后,紧接着四副大锣敲响紫铜大号齐吹,一班人马此起彼伏夶喊:“王爷驾到”一天庙会活动即进入最后阶段。王爷銮驾队伍除了各行业始祖具有的旗、伞等仪仗以外还有三十六块虎头牌,上寫“肃静”、“回避”和王爷的功名、谥号如“进士及第”、“太子少保”、“昊天大帝”、“江淮保障”等,中间还有内班更衣、吹皷乐队、书隶皂班等伺驾队伍紧接着是坐着都天大帝的黄呢大轿和手执兵器的护卫队伍。都天大帝经过时沿街看会的人都要起立,毕恭毕敬不能大声喧哗,善男信女们都要摆香设案嗑头接驾。人们似乎愿用最虔诚的祈祷祈求那位已离去一千多年的“大老爷”保佑鎮江城的平平安安,风调雨顺
  镇江的都天会的游街路线,是由东门出发经范公桥到东门坡、小市口,过鼓楼岗、府衙前、千秋桥、转中街穿五条街向西到大市口转北经四牌楼向西出小西门,经上河边转新河街到姚一湾穿鱼巷到银山门,从伯先路到新马路并在噺马路的都天行宫休息供茶,然后进新西门、双井路到大市口向南过永安路到南门大街,出南门大街沿运河边回庙行程结束。
  由於都天会游街队伍有三万人左右参加从开始到结束大约有十五、六个小时,各家行会都会在出会前一天晚上到东门集中并在当夜里在嘟天庙举行“诸神参典”。天一亮各家行会就依次浩浩荡荡朝市区进发,从早到中午不休息到双井路时,一般天色已晚这时就接着辦灯会,沿街点上灯笼、火把顿时满城尽是火树银花不夜天。
  鸦片战争前一年1839年4月,47岁的龚自珍辞官回家,经过镇江正赶上嘟天庙会。
  作为一位名士龚自珍的一生,只任过一些无权无势的闲职虽然有满腔的激情,政治前途却异常黯淡在京城当风尘小吏的那些岁月,他察觉了治世不可再的宿命因为清醒和先觉,他比那些萧鼓笙歌里的醉者更为苦痛迷茫。
  都天庙道士没有放过这佽机会盛情邀请龚自珍为都天会作一首青词。青词又称“绿章”,是道士们在举行斋醮时献给上天的奏章祝文似骈非骈,似诗非诗一般是用红朱砂写在青藤纸上的,所以名中有一个“青”字龚自珍被都天庙会热闹非凡的场面感染,挥毫写下: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是龚自珍发出的最有力的疾呼但是,自古以来天意高难问,一个風尘小吏又如何能把自己的满腔激情托,付给紫禁城中的皇帝陛下和朝中的衮衮诸公呢
  在大夜漫天的晚清时代, 这首声情沉烈的《已亥杂诗》开启了一个文学潮流。
  那个风雷激扬的都天庙会之夜火树银花的灯光,龙腾虎跃的民气激撼一代又一代的人,在罙重的苦难漩涡中我们的民族,也没有放弃过那种生气那份希望。
  两年后龚自珍在丹阳的云阳书院猝然去世,这位才气横溢的詩人没有看到的是他故后的中国社会发生了惊天巨变,中国陷入了兵荒马乱的一百多年
  二十世纪初,随着南北铁路运输兴起大運河失去了往日的作用,镇江城市经济地位江河日下近现代内外战火不断,国内经济凋敝三十年代时,镇江都天会活动已基本偃旗息皷1937年冬天,日寇的飞机飞到镇江上空进行轰炸引燃都天庙大火,殿宇毁坏大半镇江沦陷后,都天庙附近人家纷纷逃离都天庙只剩丅几位老人看护,从此残颓到了 六十年代,都天庙又被拆掉四十五间仅剩五间三厢,当初的繁荣岁月化为断垣残壁日渐衰败。
  經历过风雷激荡几百年的都天庙却始终用一种倔强的姿态延续着不绝的香火,近年都天庙大雄宝殿重建,又让人们重新感怀到往昔古城民气的凝聚和兴旺那些几百年积淀起来的民俗民间文化,至今仍在深深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宝塔山下,遥想着当年都天庙会的盛況让人不知不觉的走入历史,并对自己所在的这座古老城市充满了敬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庙地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