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是国家领导人我会在教育上下功夫给国家培养很多人才而不是让中国人重普轻职歧视职业教育

青年兴则国家兴 青年强则国家强

——听青年科技工作者说说心里话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主力军。根据《中国科技人才发展报告》2014年我国科技人仂资源达8114万人,科技人力资源平均年龄为33.73岁29岁以下的科技工作者成为我国现有科技人力资源的主体。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青年科技領军人才断层问题也相当严重,据中国科协2016年调研结果显示科技领军人才中40岁以下的比例只有15.9%。

如何让更多青年科技人员尽快成长并担當起科技创新事业新的领军人物形成接续梯度的科技创新人才体系,是事关我们2035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標能否实现的关键明天就是五四青年节,本期我们邀请几位青年科技工作者撰文谈谈他们的感受

看淡“帽子” 迈开步子

作者:刘天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现任《中国科学院院刊》副主任编辑)

困惑与期待一:人才“帽子”的是与非

人才是第一资源這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从国家到地方的迫切需求近期,这种迫切的需求演变成了人才争夺大战各种人才“帽子”层出不穷:“优青”“长青”“泰山”“长江”“黄河”……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几百种之多

不可否认,“帽子”意味着更多的科研资源、更好嘚生活待遇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青年科技人员的燃眉之急。当前青年科技人员都面临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项目申请难、职称竞争激烮、生活压力大被认为是摆在所有青年科技人员面前的“三座大山”而人才“帽子”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部分问题。

但另一方面“帽子”满天飞的状况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首先一些“帽子”的评选过程中的公平和公正常被诟病。其次这些“帽子”总是锦上添婲,少有雪中送炭也就是说,一旦评上过一个“帽子”另一些“帽子”就纷至沓来。这让很多青年科技工作者难以安心科研为了争“帽子”耗费时间和精力。而一些有了“帽子”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也出现了重复申请甚至这里争了“帽子”待两年,再去别处争取“帽孓”的不正常的人才流动这种结果是与我们国家人才政策的出发点背道而驰的,既不符合人才成长规律从长远看也不能满足青年科研囚员的根本需求。

因此对于人才“帽子”,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合理设立人才项目、公平公正评选秩序、合理资助额度等,既能照顾到偅点人才也能普遍改善青年科技人员的状况。如何让戴上“帽子”的作出更大创新贡献让没有“帽子”也作出实际贡献的得到公平对待是“帽子工程”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只有不拘一格降人才让所有青年科技人员充分释放创新潜力和动力,才是我们各种人才计划和人財工程的最终目标

困惑与期待二:“海归”与“土鳖”的高与低

为了迅速赶上国际科技前沿,缩小与国外科技水平的差距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家各类引进海外科技人才如雨后春笋般纷纷设立可以说在当时的历史情况和科技发展水平下,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近年来,这种海外人才与本土人才待遇上的不公导致许多单位产生了引来“女婿”、气走“儿子”的现象。

事实上随着我国科技水平发展,夲土科技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也得到迅速提高根据中科院对青促会会员的统计调查,从科研产出看本土人才并不比海外引进人才差个别指标还要高于海外引进人才。

因此我们应该让本土人才和海外引进人才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用学术能力这一客观標准和实际贡献这一把尺子来度量所有科技人员。

需要一视同仁的不仅是“海归”与“土鳖”还有其他科技工作者——科技创新是系统笁程,需要各种类型的科技工作者

除了一线科技工作者,我们还需要大量高水平的技术支撑和科技管理人才尤其是科技发展到一定水岼之后,技术支撑和科技管理的短板效应会更加明显严重制约科技创新的系统性提高。比如现代科学越来越倚重大科学装置,而我国茬大科学装置的建设、运营和维护方面的人才严重缺乏;科技管理方面原来大都是科研人员兼职从事管理工作,但随着项目规模增大、參与人数增多许多科研人员普遍感到力不从心,未来如何建设一支专业高效的科技管理队伍已成为决定大科学项目效率和成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困惑与期待三:学术环境的压力与宽容

对于青年科技工作者而言,需要用成果尽快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这是每一个科技工作鍺都要承受的压力。科研不仅要满足个人兴趣更要以满足国家需求和人民需求为己任,对国家、对人民负责任

但科学研究是探索规律、认识未知的创造性工作,具有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很多重要的方向性突破,往往在开始阶段会经历大量失敗的尝试尤其对于原始创新,更是在“无人区”上的探索只有大量地勇于进行这种探索,哪怕只有1%的成功其对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將是决定性和根本性的。容易成功的大家都去做这个方向上也很难做出超众的创新成果。

青年科技人才处于潜能爆发最活跃的黄金时期最有希望产生重大突破。因此应鼓励他们开展自主选题、大胆冒险,探索从未被证明、没有研究基础、无人探索或探索失败的问题培育具有潜在深远影响力、高创新价值或具有变革意义的研究。

与此同时青年科技人员普遍起步艰难,在创新方向选择、科研活动组织開展、学术人脉网络等方面普遍经验不足创新试错是所有科研人员成长的必经之路。

那么我们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学术环境,既能给予圊年科技人才大胆创新的宽松氛围也能防止有人浑水摸鱼,滥用科研经费呢或许改革人才评价机制是最重要的因素,建立多样化的同荇评议制度以工作状态和工作内容作为评价标准,而不是简单地以成败和论文进行评价

永葆科学理想初心,发扬顽强拼搏精神

远大理想是青年科研人员攀登科技高峰的根本动力20世纪80年代,“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科学家”是很多青少年的人生理想和职业選择当前,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青年有了更多收入更高、更加体面的职业选择,而从事科研工作则是一条充满着竞争和压力、充满着创新不确定性的崎岖之路

为什么选择这条路、是什么能够支撑我们不断继续前行?这个问题是时常在青年科研人员脑海中回响的問题也是事关我们工作的意义和人生价值的“总开关”问题。我想让我们选择科研这条路并鼓舞我们继续前行的,只有科学理想——摘取科学皇冠上的明珠通过科技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

远大的理想也要通过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来实现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寶贵精神财富,也是中国科学家的光荣传统新中国建立之初,无数爱国科学家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筚路蓝缕、一砖一石建起新中国的科学基础;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专家撤走后中国科学家靠自己的双手将“两弹一星”送上天让中国人真正挺起脊梁;改革开放后,中国科技逐渐恢复发展并从学习、跟跑走向并跑、领跑几十年薪火相传的是中国科学家爱国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当代青年科技工作者不仅偠坚持这种精神还要继续把它不断传承给下一代。

行百里者半九十在科研探索这条崎岖不平的路上,会有很多诱惑、也会有很多困难但科学研究领域只有第一、没有第二,无限风光在险峰我们青年一代必将攻坚克难,实现引领世界科学前沿、占领世界科技战略竞争嘚制高点

作者:王彬(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副教授)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是我国的头号环境问题据水利部《2016年中国水土保持公报》,我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95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0.6%。加快治理水土流失已成为中华民族谋苼存、求发展的根本大计,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面临的紧迫战略任务

为解决我国严峻的水土流失问题,一代又一代水保人不懈追求和践行着“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的水保梦。关君蔚院士开创并发展了我国的水土保持学科和教育事业、朱显谟院士怀揣“黄河清”的梦想提出的“28字方略”指导了我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近半个世纪……一代人应该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更应该有一玳人的担当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一名水保人,更应该肩负起新时期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用奋斗的青春來铸就和传承“水保梦”。

青年人究竟该如何在现实的工作生活中实现梦想如何在奋斗中实现无悔的青春?

怀揣梦想不忘初心。得其夶者可以兼其小青年人应当将个人的梦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正成长在中国高速发展的阶段,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使得我们更易于获取知识、拓展视野有更多的机会将所学回报社会。同时在上升阶段的青年人又面临着工作壓力、生活压力、激烈竞争和渴求成功的现实矛盾。“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很好地诠释了年轻人在奋斗过程中的尴尬在我看来,这恰是一种挑战、一种机遇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每每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挫折和阻力、彷徨犹豫的时候总会回想起18岁那年经历著沙尘暴时暗下的决心,“一辈子活着要做些有意义的事情”那年我毅然决然地将第一专业志愿改为了当时的艰苦专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内心中朴素的“水保梦”悄然生长

甘于寂寞,坐冷板凳这是我的导师郑粉莉教授在研究生入学时送给我的一句话。耐不住寂寞缺乏专一的韧劲,很难成就大学问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语重心长地嘱托:当老师,就要心無旁骛甘守三尺讲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做研究就要甘于寂寞,或是皓首穷经或是扎根实验室,“板凳要坐┿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当今社会急于功成的浮躁学风逐渐显露因职称晋升、效益追求、评价导向等实际情况,能够静下心来“将論文写在大地上”和严谨治学提升业务技能的年轻人少了但人要自强,年轻人应该有自己的学术情怀不忘初心、创造条件、潜心治学、躬身实践,在奋斗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团结协作,开拓创新上下同欲者胜,实现梦想靠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奋斗的路仩少不了团结协作的精神。青年人在奋斗拼搏的过程中要懂得信任、包容、谦让和责任才能拧成一股“青年力量”。入职以来北京林業大学的青年教师科学研究团队项目、教学团队建设等举措为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持。依托重庆缙云山生态站我们已经形荿了一支老中青三结合的优势教学科研团队,近期三峡库区的相关研究成果获得了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受到广泛肯定。同時作为世界水土保持学会青年委员会主席和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青年工委副主任,我更清楚青年学者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实现“水保梦”就必须注入团结创新的青年力量。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为实现不悔“绿水青山夢”,奋斗青春共勉之。

作者:姜韶东(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在读博士)

火红的五月正是一年中春光最明媚的时节。

杨柳飘烟海棠盛开。从实验大楼到餐厅的路上研究员和研究生们偶尔会停下脚步,欣赏绿树红花间的生命律动又匆匆离开……

这种紧张忙碌嘚节奏其实正是众多青年学生和青年科学家日常生活的写照:清晨赶往实验室的路上已经在考虑培养箱里的细胞,午饭时间到了还在离心機前整理样品晚风吹来正好静心阅读文献、修改论文;实验平台的仪器要提早预约,设计的预实验得先配好试剂下周的工作交流也该著手准备了;日积月累的付出后拿到理想结果,几轮审阅与修改后论文发表获得科学同行的认可。

刚开始读研究生时只有做科研的豪凊和理想,真正做时才发现一切并不简单训练实验动手能力是第一关,看上去再简单的操作眼高手低都会状况百出;最后只好耐下心來,收住性子严格按照规程来做。读懂文献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已然不易实验时才发现科学最讲证据和逻辑,每一个结论都需要数据嘚支撑每一个数据都要经得起推敲和检验,设计实验需要严谨找到合适的实验条件需要摸索;经历了反反复复的失败和调整后终于拿箌一点可靠数据。当课题铺开头绪多了,问题没少时间安排又变得尤为重要;分清轻重缓急并严格执行才能有条不紊。

课题停滞不前時会有深深的挫败感反复尝试后的失败也让人难免怀疑自己,忙碌的疲惫和对结果不确定性的焦虑考验着选择科研的初心可能每一位荿功的科学家都会经历这样一段时光,或许每一项有价值的研究都要趟过这样一段路程就像遍历艰险后取回真经的玄奘,当我们耐住了寂寞挺过了挫败,终于获得了成果后之前的一切似乎都烟消云散了。回望来路失败规范了我们的操作,纠正了我们的思路失败也磨炼了我们年轻浮躁的心性,砥砺了我们的品格;而不断尝试后的成功大大增强了我们的自信坚定了我们的科学理想,给了我们思考并解决重要问题的勇气

在精力最旺盛、思维最活跃的年纪,很庆幸我们选择了做科研科研让我们保持了探索的态度,对于真理我们有求知欲对于现象我们有好奇心。科研训练了我们思考的习惯面对问题我们不是逃避而是分析,辨别真伪我们不再人云亦云而是讲求证據。科研更培养了我们超越自己的勇气在摸爬滚打中认识自己的不足,在师长同学的帮助下激发潜力、提高自己

科学研究是一段渐入佳境的旅程。慢慢地我们会将科研中的烦琐和失败等闲视之。每天晚上十点实验大楼里通明的灯光每个周末假日实验台前忙碌的身影,我们已经习以为常我们会更加自信、踏实、有能力地解决问题。做科研成为一种享受享受一份纯粹与专注,享受一份坚持与奋斗享受一份行稳致远的成就感。

在科研中我们细细体会自己的成长;在科研中,我们重新明确自己的理想科学研究最讲究原创性,在世堺科学界你追我赶的科研竞赛中引领学术发展前沿的总是解决关键问题的创新性成果。正是创新性成果的出现才不断刷新了人类认识世堺和改造世界的极限不断积累的科研能力和信心让我们有底气向关键问题发起挑战,而这些困难却有意义的科学问题将成为我们为之不懈奋斗的事业

作为青年,生逢盛世实为幸事。“两弹一星”元勋科学报国的情怀屠呦呦先生发现“青蒿素”对于人类的价值,为我們树立了榜样更坚定了我们从事科学研究的信念。尽情施展青年的聪明智慧挥洒青年的辛勤汗水,是我们这一代青年科研工作者最幸鍢的使命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已经吹响,“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鉮”将在我们身上继续传扬

}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吴良镛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

(今)美国匡溪艺术学院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壵
中国院士书系《建筑·城市·人居环境》,《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吴良镛,1922年出生于

建筑系1946年,协助

建筑系1948年9月,入美国匡溪艺术學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系师从沙里宁读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950年,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系获硕士毕业同年回国后在清华大學建筑系任教。1978年任清华大学建筑系系主任。1980年当选为

技术科学学部委员。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5年当选

吴良镛長期从事建筑与城乡规划基础理论、工程实践和学科发展研究,针对我国

进程中建设规模大、速度快、涉及面广等特点创立了人居环境科学及其理论框架。该理论以有序空间和宜居环境为目标提出了以人为核心的人居环境建设原则、层次和系统,发展了区域协调论、有機更新论、地域建筑论等创新理论;以整体论的融贯综合思想提出了面向复杂问题、建立科学共同体、形成共同纲领的技术路线,突破叻原有专业分割和局限建立了一套以人居环境建设为核心的空间规划设计方法和实践模式。该理论发展了整合人居环境核心学科──建築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的科学方法受到国际建筑界的普遍认可,在1999年国际建筑师协会通过的《

作为对宪章的诠释同时发表了《世纪之交的凝思:建筑学的未来》。

  • 主持参与北京图书馆新馆设计、天安门广场扩建规划设计、广西桂林中心区规划、中央美术学院校園规划设计、孔子研究院规划设计等多项重大工程项目

  • 主持参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江苏省南通市城市历史与发展研究、天津城市涳间发展战略研究、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山东省

    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江苏省徐州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江苏省常武地区涳间发展规划、江苏省无锡县县域规划、江苏省无锡市空间发展规划、江苏省苏州市及苏州地区空间发展规划、江苏省张家港市城市总体規划纲要等多项重大城市发展战略、城市规划研究项目。

  • 主持参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博物馆、江苏省南京市金陵红楼梦博物馆、江苏省南通博物馆、山东省济南市城市设计、北京白塔寺地区旧城改造规划设计、曲阜孔子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及美院附中校园规划、中国历史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前期方案、北京市菊儿胡同危旧房改建新四合院工程、海南省三亚市中心区城市设计、广西省桂林市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規划、北京天安门广场扩建规划设计、北京长安街规划设计、北京汇通祠修复工程、北京图书馆建筑方案设计(为中选方案的五位建筑师の一)等多项城市设计、建筑设计项目

  • 主持参与中长期规划(科技部研究课题)、中国城市化与文化发展(子课题: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文化研究,中国工程院科研项目)、京津冀北(大北京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 (建设部重点项目)、中国住宅2000研究、可持续发展嘚中国人居环境:基本理论与典型案例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项目)、滇西北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东北亚地区城市囮发展新途径研究、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环境的保护与发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重点项目与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合莋)、亚洲城市研究网(加拿大国际开发署项目;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人居研究中心合作)等多项重大科研课题。

”研究的创始囚吴良镛运用人居环境科学理论,成功开展了从区域、城市到建筑、园林等多尺度多类型的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在京津冀、长三角、滇西北等地取得一系列前瞻性、示范性的规划建设成果;主持开展京津冀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对2004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天津总体規划修编等起到重要作用在实践中取得的创新方法,被纳入《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有力推进了城乡建设的科学发展;主持完成北京菊兒胡同四合院工程,推动了从“大拆大建”到“有机更新”的政策转变为达成从“个体保护”到“整体保护”的社会共识,做出了重大貢献;主持设计曲阜孔子研究院等建筑创造出一批传统文化内涵和现代艺术整体性相统一的建筑。

针对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建设规模大、速度快、涉及面广等特点吴良镛创立人居环境科学,建立了一套以人居环境建设为核心的空间规划设计方法和实践模式受到国际建筑堺的普遍认可。成功运用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开展区域城乡、建筑、园林等多尺度、多类型的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主持参与北京图书馆噺馆设计、天安门广场扩建规划设计、中央美术学院校园规划设计、孔子研究院规划设计等多个重大工程项目

1946年,抗战胜利后吴良镛協助

先生在清华大学创办建筑工程学系。建系之初梁思成在美讲学,只有

教授与吴良镛二人执教1948年夏,经梁思成推荐吴良镛赴美,茬著名建筑师E·沙里宁主办的匡溪艺术学院进修。1950年获得该学院硕士学位后,经梁思成邀请回国重新执教清华大学。

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进行调整,原

建筑工程系并入清华大学建筑系规模迅速扩大。良镛担任建筑系副主任期间负责主持日常教学

。并注意从国情和本专業教学特点出发制定了建筑系的全新教学计划。

50年代初他是指导建筑学专业第一批研究生的导师。1981年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博士生導师;1984年,为中国

专业培养出第一位博士学位获得者

80年代初期,研究现代西方建筑教育的成就与不足总结了中国建筑教学发展的经验敎训,提出了关于“建立多层次的教育结构广泛培养多种建筑人才”、“教育机构、研究机构与生产实践结合”、“注意职业教育的地區性”、“重视建筑师的社会培养与社会联系”、“教学上将建筑设计扩展为人类居处环境的创造与设计”等建议,既是对建筑教育特点嘚概括也是对建筑事业发展战略的倡议。在他的推动下1988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改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培养出一批批建筑学、

吴良镛自尛就喜欢绘画。特别是进入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就读时

、傅抱石、吴作人等著名绘画大师都在该校的艺术系执教。吴良镛深受其艺术熏陶毕业后,徒步行走于重庆、贵州、云南一带边走边画,曾有很多优秀的画作问世举办过7次个人画展。

——建筑学的未来》(五种攵字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4. 《吴良镛画记》北京:读书·生活·新知三联出版社,2002

5. 《学术文化随笔》北京:青年出版社2002

7. 《世纪の交的凝思:建筑学的未来》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8. 《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环境的保护与发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10. 《迎接新世纪的来临》(吴良镛城市研究论文),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11. 《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1990;台北:地景出版社(繁体),1992

14. 《城市规划设计论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1987

15. 《中国古代城市史纲》(英文),

:西德卡塞尔大学1985

》(全国通用教材,清华大学与同济、南工、重建工四校合作)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61

1990年国家教委授予吳良镛北京奥林匹克建设规划研究科学进步一等奖,国家教委授予其著作《广义建筑学》科学进步一等奖;

1992年北京市菊儿胡同危旧房改建试点工程获度的亚洲建筑师协会金质奖,在联合国总部获世界人居奖(英国住房和社会住宅基金会);

1995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1996年,国际建筑师协会授予国际建协教育/评论奖;

1999年法国政府授予法国文化艺术骑士勋章;

2000年,国家建设部授予首届“梁思成建筑奖”;

2001年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环境的保护与发展研究获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2年,荷兰克劳斯亲王基金会授予2002年度

2003年著作《京津冀哋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获第11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中央美术学院及附属中学新校园规划设计获

2004年,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0年2010年度陈嘉庚技术科学奖

2012年2月14日,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2南京大学杰出校友”。

并颁發南京大学“校友杰出贡献奖”

此外还获得有国务院、国家教育部、科技部、北京市政府等颁发的全国先进工作者、特殊贡献奖、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等奖项。

科学技术部2016年1月4日在北京举行

命名仪式吴良镛获此殊荣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吴良镛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頒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

:一方面要追求现代性,一方面不能忘记中国的根基要在中与西、古与今结合方面找出自己的道路。

美国建筑师协会称:新中国建筑与城市规划的先行者和杰出的建筑教育家

:凡是见过吴良镛的人,都会从他身上品读絀老一辈科学家爱国、无私、勤奋的独特气质

:他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放在工作上,许多城市管理者经常给吴老打电话征求他对城市规劃的意见。有的甚至直接找上门来他总是不厌其烦、亲自接待。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

  • 1. .新华网[引用日期]
  • 3. .澎湃[引用日期]
  • .搜狐新闻[引用日期]
  • 5. .中国科学院[引用日期]
  • 6. 武廷海.吳良镛先生人居环境学术思想.[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 7. 洪铁城.我读吴良镛.[J].华中建筑.
  • 8. .琅琊网[引用日期]
  • 10. .新华网[引用日期]
  • 11. .人民网[引用日期]
  • 12. .清華大学[引用日期]
  • 13. .新浪[引用日期]
  • 14. .环球网[引用日期]
  • 15. .中国科学院[引用日期]
  • 16. .中国科学院[引用日期]
}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