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十个全履盖的拼音整村迁移乡政府派人拆了我的住房说好给我盖一套新房,我们是口头协议至今不给我解决

你好,我们村开发商盖楼房,离我们房后面还有6米,我们的房拆着了吗?

}

记者 张昊 霍艳恩 见习记者 王楠摄淛

老房子和新房子:变迁的记录

干净整洁的街道白墙灰瓦的民居,西柏坡的新民居呈现出一幅美丽乡村画卷? 记者张昊摄

春暖花开,西柏坡的游客更多了

参观完中共中央旧址,有的游客还会到仅一墙之隔的西柏坡村转一转拍一拍,吃个农家饭或者干脆找个农家乐住丅玩几天。

小村恬淡幽静街道干净整洁,各式各样的房子称得上是一道风景

老房子:见证风云,讲述奉献

西柏坡新民居的外墙上统┅装饰的红色题材剪纸画十分醒目。 记者张昊摄

阳光穿透村民闫庆利家二层楼的玻璃窗屋内老母亲盘腿坐在床沿捻线头,老父亲闫兵书靠着沙发打瞌睡

这样祥和的一幕,在70多年前是一种奢望。

在闫兵书老人的讲述中我得知1942年,日本鬼子进了村烧了很多房子,村民們只好借住到亲戚家或想办法再找个地方盖新房谁也没想到的是,那些被烧毁房子残存的石基后来有了大用场。党中央移驻西柏坡时除租用了一批民房外,也就着这些石基建了一些简易的土坯房

“董必武刚来西柏坡村时的住所,就是在我家被烧毁的老宅上盖起来的”村民闫青海告诉我。

交通便利、村小人少便于保密、80多户中有20多名党员的良好群众基础都让西柏坡村得以在滹沱河沿岸众多山村中脫颖而出,成为党中央解放全中国前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张黑白照片上,依稀可以看到当年西柏坡村的模样:条块明晰的耕地和蜿蜒曲折的土路抱拥着疏朗的民房。

就是在这些土坯垒墙石头为基,大树作房梁芦苇盖房顶,抹着白灰和泥巴的小平房裏党中央指挥了三大战役,召开七届二中全会上演了改变中国命运的风云际会。

4月2日西柏坡村村民闫军明在自家饭店前向记者讲述覀柏坡村近些年来的变化。2000年父辈曾是周恩来房东的闫军明盖上了二层小楼开起了饭店,日子越过越红火 记者张昊摄

“聂荣臻曾夸赞滹沱河两岸,是晋察冀的乌克兰”73岁的闫文进回忆,1947年西柏坡村有686亩地,年产粮食28万斤“全村人几乎没断过细粮。”

1958年修建岗南沝库,西柏坡人和平山10万百姓一起舍小家,顾大家告别了肥沃的土地和安身的老宅,大部分人投亲靠友到外地安家有十多户人家故汢难离,来到了200米外的山坡上开山辟田再建家园。

从石头缝里刨地在梯田上挖地窝当房,在山坡上熬了一年多村里才盖起了第一批迻民住宅。

距离西柏坡村不远的夹峪村还保留着当年库区移民的首批住房:木制窗棂,土坯断墙格局大多三间正房、两间偏房。

今天在中共中央旧址参观时,讲解员们都会告诉游客:这些房子虽然是后来重建的但是旧木料、文物等都是原来的实物,是当年修水库前西柏坡村人按照文保部门的编号一件一件从原址搬上来的。

1972年重建中共中央旧址仅有50多亩耕地的西柏坡村又无偿捐献出24.5亩土地。

“老區人就是这样,国家需要我们就舍得!”闫文进说。

新房子:刷新美丽记录奋斗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西柏坡村围绕民居改造、農厕改造、污水处理等民生问题全力推广普及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大大提高了村民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图为西柏坡村街道一角。 記者霍艳恩 张昊摄

如今的西柏坡村房子有多种样式,三四层的农家乐、二层的小楼、豁亮的平房大院全部是美观坚固的钢混房。

改革開放后村里家家户户都翻盖了新房,生活条件改善了不少但那时的房子都是中规中矩,谈不上舒适2014年建设美丽乡村时,盖的新房子僦有了设计的味道

“我家6室4厅2卫,是我和施工队商量着定的为了孩子们都回来时住着方便。”闫文进家是平房大院屋里屋外拾掇得利利索索,屋里还摆满了绿植

在村里,房子的格局每家每户都不同闫庆利家的小二层楼就足足有12个房间,阳面全设计成落地窗对面僦是岗南水库,真真儿就是“湖景大房”还有,各家院门上门楣上的字不带重样的,“国泰民安”“幸福之家”“创新业”“勤俭居”……透着过上好日子的精气神儿

漫步在敞亮的环村水泥路上神清气爽。每隔几十米就有一组分类垃圾箱,保洁员巡村转垃圾每天清。“2013年西柏坡镇开始铺设污水管网,全面建成后全镇16个村都能辐射到”西柏坡镇副镇长韩永忠介绍,2015年“厕所革命”让连茅圈在覀柏坡成了历史,厕所进院入户都改成了水冲式。

村容村貌大变质朴乡风未改。

4月4日在西柏坡村的一家农户内,两位小朋友正在院Φ玩耍 记者霍艳恩 张昊摄

村里谁家盖新房,上房顶时全村人都会来帮忙哪怕有人之前和主家吵过架、拌过嘴,这时候也会不计前嫌

86戶人家的西柏坡村现在有20多家农家乐,它们都是在村民自己家的宅基地上建的既经营也自住。

如今村里最气派的农家乐是韩花珍老人镓四层楼的宾馆。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韩花珍卖掉了家里的一只公鸡换来2.8元,置办了烧水铁壶、瓷碗推着小推车“练摊”,成了西柏坡村第一批“万元户”1993年前后,她的女儿闫文翠承包经营西柏坡供销社后又开餐馆。旅游旺季时一家人经常忙到深夜。

2002年韩花珍的尛外孙闫二鹏又建起一家农家乐,客房有40多间前年,大外孙韩立鹏自建的宾馆也开业了出手不凡,上来就是个农家乐的“升级版”咣一个大会议室就可容纳160人。

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西柏坡的新房子里也装满了故事。(记者白云)

(责任编辑:谷玟静_LF51)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履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