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考 混合增长率求整体增长率的增长率

2017国考最后的冲刺——言语、判断、数资

跟着粉笔老师再强化一遍考点吧

今天用【数量资料】为2017国考冲刺收尾

快去文章里找找“蒙题大法”绝对靠谱!

增长率、下降率、變化幅度

例如:增长了5%和增长了-8%,问两者的增长率是多少看到5%回答5%,看到-8%回答-8%为增长率问题。

增幅同增长率问增幅回答5%和-8%,增长率囷增幅均可以为负有的题目要求增长幅度排序,有正有负下降率/幅度排序,首先排除正增长的增长-8%的下降率为8%,下降率没有符号

變化幅度又称为变化率,直接取绝对值一个是5%,一个是8%

①按照增长率/幅度排序:8%>5%>-5%>-8%。

②按照下降率排序先排除5%和8%,-8%的下降率大於-5%

③变化幅度排序:8%和-8%、5%和-5%的变化幅度相同。

涨跌幅和变化幅度相同

例如:①今年某市GDP下降了2%,跌幅收窄了5个百分点今年的变化幅喥为|-2%|,比去年窄了5个百分点说明去年为-7%。②上涨2%涨幅收窄5个百分点,去年涨幅为7%只针对数字来看。收窄=回落

比较几个时间点的增長率,有的同学看斜率认为坡越陡斜率越大,这是错误的斜率在资料分析中和增长率没有任何关系,斜率=增长量同高度差,看高度差要比斜率容易看与其用三角函数理解不如看高度差。资料分析中没有任何地方需要看斜率可以从脑海中擦掉这个概念。

去年、前年、上月、上年四季

例:给2015年6月份①问2014年6月是多少,考查同比②问2013年6月份是多少,考查间隔基期③2015年6月比2013年6月多多少,考查间隔增長量/增长率一般考查间隔增长率。④2015年5月是多少考查环比基期,考的较少因此一旦考查往往是陷阱,注意时间

例2:2015年1季度/第一个朤,问2014年最后一个季度/12月考查环比基期。

一季度、1-4月;月均、日均

1.0~14岁和1~14岁差0岁例如:人口为20000万人,本年出生1500万人问1~14岁有多少人,选項中可能有20000万人有的同学可能会直接选,今年出生的为0岁要从1~14岁中去除掉0岁的,为18500万人

2.给完整的1~12月,问3~10月间超过……的有几个不偠把1~2月算进去。

3.给1、2、3、4月问1季度有些同学会把1季度看成4个月,1个季度应为3个月

4.给出1、2、3、4的量和增长率,问1季度的增长率三个增長率混合不容易,原文中往往有1~4月增长率通过1~4月和4月可以得出1季度。

5.已知1~12月和12月的增长率问1~11月增长率,可以用混合增长率来看或用線段法计算。

6.2014年……亿元问月均……,有的同学忘记除以12个月要用A/12。

7.问1~3月内日均超过……的有几个月月均=A/12,日均=A/(28~31)注意1年12个月,1个月是28~31天不等

8.问月均不一定除以12。例如:1~5月……问月均此时除以5;3~10月份月均要除以8

人口增长率一般用千分号作单位,是统计局约定俗成的习惯材料中99%都是用%做单位,如果做题中提到人口相关概念单位通常为‰。n‰=n/10%

例如:某省医保支出1300亿元,受益7亿人次问人均醫保支出为180多元。这句话是错误的人均是用人做平均,而材料中给的是人次要把问题中的人换成人次,要注意两者区别

单位换算:排序、计算时需注意,如问每万公顷时需要换算遇到特殊单位十亿、千、百万时往往会设考点。

运输的方式有公路、铁路、水路、航空从运输的总重量上来讲,肯定是航空运的少可能公路、铁路、水路是亿吨为单位,航空为万吨做单位

万千克=10吨;1吨=1千千克。

为一直增长不能有任何的下降和不变,只要有1个不符合就是错误

例如:问07~12年逐年增长,材料中数据为05~15年不看06年,看07<08<09<10<11<12国考中很哆时候问07~12年时材料中没有06年的数据,因此国考中不看前一年有一种情况除外,问07~12年比上一年增长的有几个,此时强调同比07年的上一姩是06年,此时要看06~07有没有增长

结论:07~12年:逐年不看06年,比上年增长看06年逐年增长=持续增长。

增长趋势、比较趋势、保持趋势不变

1.增长趨势和逐年增长对比:逐年增长是每年都要增增长趋势看首尾两个点,中间可以有增有减如股票的价格是波动上升的。

2.比较趋势:考試中会有上下两个图问两个图的变化趋势是否相同,如下图分节点看,第一年均增长第二年增下降,第三年均增长第四年一个增長一个下降,前三年趋势相同第四年趋势不同。考试中判断趋势有两种:a.问某一个趋势重点看首尾;b.比较两个趋势是否完全相同此时需要逐年对比判断。

3.保持趋势不变:例如:预计2017年的量将达到多少判断未来的量是多少是计算2017年的量,如果没有具体说明是增长率还是增长量不变趋势默认为增长率不变,2017年=2016年*(1+r)

1.平均数=总数/个数;

例如:有10个城市的旅游业,深圳的量高于10个城市的平均水平深圳>10個城市总和/10,例如:10个城市的总和为10000深圳为1200,1200>10000/10

(2)率的平均水平:深圳的增长率超过10个城市的平均水平,深圳>总增长率

例如:罙圳的增长率为13%,总增长率为15%13%<15%,因此不超过

看增长率时只看其本身。平均数不同于平均水平量的平均=总量/个数,率的平均=总量的增长率

1.平均:平均量的意思,如问“1-5月月均为多少元”,计算:1-5月的量/5个月

2.平均增长量:问“1-5月,月均增长多少元”,计算:(5朤-1月)/时间差=(5月-1月)/(5-1)

1.增长量:增长量=现期-基期。

2.增加值:近似于GDP不是增长量。如第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合在一起就是GDP增加值≠增长量。

增长率分为一般增长率和特殊增长率特殊增长率有三种分别为间隔增长率、混合增长率和年均增长率,其中年均增长率幾乎不考

一般增长率:有三种不同的问法。

1.已知今年增长率和变化的百分点问去年的增长率。

①如:已知今年的增长率今年增长率仳去年上升5个百分点,问去年增长率

②思路:今年增长率比去年上升,则去年的增长率要低求去年的增长率要用今年的增长率减5个百汾点,反着算

2.问“增长率为多少?”利用增长率公式计算即可。公式: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

3.已知现期量和增长量,求增长率计算方法:增长率=增长量/(现期-增长量),但若增长量特别小现期量特别大的时候,即现期量大于增量的50倍以上的关系的时候r≈增长量/现期。

1.特征:今年比前年增长了r

(1)r1、r2的确定方法:

①已知今年为r1,比去年变了多少个百分点方法:r1已知,r2根据变化的百分点确定

②巳知今年是r1,去年为r2(%)则r1、r2已经确定不用计算,直接代入公式即可

(2)计算r1×r2的乘积:

①若r1、r2都小于10%,则r1×r2可忽略

(1)问间隔增長率是多少。

(2)问2016年是2014年的多少倍方法:间隔倍数=间隔增长率+1=r+1。

(3)问2014年是多少计算方法:间隔基期=现期/(1+间隔增长率)。

(4)问2016姩比2014年增长多少(量)方法:间隔增长量=现期×r间隔/(1+r间隔),当r间隔=1/n时间隔增长量=现期/(n+1)。

1.判断:比如F公司线上业务增长50%线下業务增长20%,求总增长率即混合增长率(1)居中但不中:总的增长率在20%和50%之间,当线上、线下业务量完全相同的时候总增长率在正中间,实际上不可能完全相同则混合增长率居中不在正中间。(2)偏向量大的若线上业务量为2亿,线下业务量为1亿2亿>1亿,则混合增长率会偏向量大的线上增长率50%

2.计算:求具体混合增长率用线段法。

3.国考考混合增长率基本只考判断一般会在综合分析中考。国考和联考沒有考过计算混合增长率计算一般在江苏、山东、四川省份考。

基本只有一种考法:年份差相同比较年均增长的快慢。

方法:只比较“现期÷基期”即可。

增长率基本概念(详见思维导图):

增长率为-8%则减少率为8%,变化幅度是率的绝对值是8%

增长N倍,N就是增长率若巳知增长3.5倍,基期=现期/(1+3.5)

增长率计算型(截位法):

选项位数不同,估算先根据数量级排除如选项有3、4、30、40,选项位数不同先估算量级是两位数还是一位数排除。

1.选项首位不同截两位计算。

2.选项第二位不同比如20、24、28、32,①若第二位差>首位截两位;②若次位差≤首位,截三位

简单的截位操作方法:一般截三位,如果算式复杂则截两位。

增长率比较型:先看再算

看:分子大且分母小分数徝就大(直接比较可排除一些答案)。

算:①截三位直除国考中一般看商首位就足够;②看分子、分母变化速度,变化速度大的说了算还有更多的方法也不反对使用,但要学通了再用

如果题目要求计算增长量,增长量=现期*r/(1+r)当r=1/n时,增长量=现期/(1+n)但前提为记住瑺用分数。

增长量比较:①大大则大如果现期量大增长率大则增量一定偏大;②一大一小看乘积,看现期量*r

间隔增长量:先求出间隔增长率,间隔增长量=现期/(1+r)*r

基期:①一般现期、增长率已知,基期=现期/(1+r);②如果r特别小(小于5%)如r=2%,可以化除为乘即现期*(1-r)。

间隔基期:现期*r/(1+r)r指间隔增长率。

现期:现期=基期*(1+r)一般问保持增量/增速不变,预计明年或后年达到多少在国考近年中未單独命题,一般出现在综合分析中

基期和差:如给定两个基期量B1和B2,分别为B1/(1+a1)和B2/(1+a2)问B1/(1+a1)- B2/(1+a2),A项为B1-B2;B项为比(B1-B2)大的数;C项为仳(B1-B2)小的数大多数情况下选C。

现期追赶:如保持增速不变预计哪一年会超过……或者哪一年A会超过B。对于第二种问法一般会选择排茬第二的答案或第二小的答案

比例分为比重(A/B)、平均数(总数/个数)、倍数(前/后),算法相同倍数不考虑两期比较。

比重:小除夶“占”字前除后;

平均数:如人均收入、亩均产量,一般A均B后除前,倒装句;

倍数:①A是B的几倍A/B;②A比B高几倍,A/B-1;③A超过B的几倍略小于A/B。如510超过100的5倍超过即大于。

现期比值:如A与B的比例(比值/比)等同于A/B。如请问A与B之比最接近于多少A项为3:4,B项为5:6直除,看首位商7还是商8

基期比例、平均数和倍数算法相同,公式:[A/(1+a)]/[B(1+b)]=A/B*(1+b)/(1+a)在考试中,先算A/B如果选项中数据与A/B相同基本都是错嘚,再看(1+b)/(1+a)与1的关系如A/B=30%,(1+b)/(1+a)>1则结果>30%。

1.问法:问某比重变了多少个百分点即用今年的比重-去年的比重;

3.判断方法:①先看a和b的大小,a>b为正增长a<b为负增长;②选最小;

4.完整推算,先计算a-b如果a-b=-5%,再乘以A/B和1/(1+a)之后计算结果一定小于5个百分点。

2.公式不同原因在于两期比重求的是量而平均数增长率求的是率。

1.主体:两期比重的主体为比重如何问法为变了多少个百分点,平均数的增长率主体为平均数问法为变了多少百分号;

2.单位:两期比重单位为百分号,平均数的单位为万、元等

比例的升降:只要a>b,比例上升a<b,比例下降

整体增长率策略:甲与乙均如何如何,同比增速与环比增速比大小

先看后面两项再看前面两项,出题人把正确选项放在后两项的概率为60%~70%30个题大概有20题是选后两项。尽量用一些小技巧来加快做题速度

例如:排红军的四个事件的顺序,四个答案中有两個是①开头还有两个不是①开头,答案应为①开头看后面的数字,最后一个有两个是④结尾两个不是④结尾,答案多半在④中只囿C项首尾都是多数派。这样做的正确率可以达到60%~80%远远高于1/4。

既然有两个答案是①开头如果答案不在①中,题目就会比较简单因此答案往往在最相似的选项中,选多数派

例如:有一个五位数,……最多有()个四个选项分别为:0、1、2、5。

数学运算中问这样的数有几個0一般不出现在选项中,如果出现正确率较高

例1.十多个盒子,问大盒子和小盒子的差是多少如果有选项是3、7,不能选3+7=10,不符合十哆个的条件应为11~19。

例如:甲+乙=100问乙。四个选项分别为20、34、58、8020+80正好等于100,因此正确答案在A、D项中如果设甲为x,乙为y解出x=20,可能会莣记用100-20

问倍数,将1倍的设为坑

例如:两人各买x……共买()米,四个选项分别为26、36、62、72共买的一般是2x,B、D项为2倍关系因此答案为D項。

问总和将一部分设为坑。

例如:甲先做5天剩余的工作两人一起做,问共()天选项分别为:8、10、13、16。设两人一起做x天共多少應为x+5,选项中只有A、C项正好相差5因此选C项。

以上是2016年国考数量运算部分的其中一部分题目的选项(61、63、68题是非数字选项没有列出来)觀察选项,选B和C的题目并不多选A、D的题目反而多一点,但是并不是说要蒙A、D项因为现在试卷多为花卷,不同人的试卷的选项顺序是不哃的因此蒙题不能蒙选项。

若来不及看题的话不看选项蒙看数值居中蒙。以上题目中第62、66、67、69、72、73、74、75题居中蒙,可以比纯蒙B、C项哆蒙对些

观察以上统计图,我们可以发现以前选B、C项多,现在选A、D项多因此蒙B、C项正确率并没有特别高,蒙A、D项也不行如果来不忣看题,可以居中蒙

观察以上统计表,2016年中16个题中8个题答案数值居中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数量关系题中,居中的蒙法会比蒙B、C的做法正确率更高一点因此来不及看题:(1)做题第一,蒙题第二;(2)先做会做的最后没时间再蒙居中的。(3)居中蒙法只针对国考往年真题

居中蒙有两个答案的时候,怎么蒙

1.老师研究往年六年真题的时候,按1234分别代表从最小到最大的选项进行统计后得到以上统计表。根據表格我们可以发现选2(从小到大的第二个)的占比接近40%,选3的占比28.7%选1和4的占比32.3%,因此居中选将选项按数字大小从小到大排列后,苐2小的选项正确率比较高在选1和4的情况里,选最小的比选最大的稍微多一点

2.若按题型分:①工程问题:前三年选第二小,近三年选最夶;②最值问题近6年没选过最小和最大③行程问题:近6年选第2小和第3小,没选过最小和最大④和差倍比、几何问题:1234都可以选,最大徝一般没有作为答案⑤经济利润问题:1、3出现比较少,2、4出现率高其他题型大家可以自己课后找找特征,归纳总结

3.注意此处讲的是統计,不是预测此外,考场上遇到行程问题如果看起来就不简单,可以选择放弃

重点题型的套路梳理暨命题趋势预测

容斥原理:能鼡公式用公式,不能用公式用画图

1.两集合容斥原理公式:A+B-AB=总数-都不。

①若题干用3个数来说明两两交叉的部分给AB、BC、CA,则用标准型公式:A+B+C-AB-AC-BC+ABC=总数-都不

②若题干只用1个数来告诉“满足两个”的条件,比如“参加两项的有若干个”用非标准型公式:A+B+C-满足两个-满足三个×2=总数-嘟不。

③三集合标准型公式中的“ABC”和非标准型公式中的“满足三个”是一样的

画图法(出现“只参加周六/A/C/……”):从交叉部分开始標数,由内往外标数记得去重复。国考中有新题型:存在一个集合和其他集合都没有交叉部分

最值问题:“至少……保证……”和“某个主体最……”两个题型有套路,易掌握

问法:“至少……保证……”:

1.方法:最不利+1;

2.有m种情况,保证有n则每种取n-1,再加1

3.易错點:①不够n的有几取几。②有排列组合时要确定好情况数m

问法:“某个主体最……”:

1.步骤:定位设x,推其他、加和

2.易错点:①当计算結果为小数时问少选多,问多选少②看题干有无各不相同的条件,如果没有各不相同的条件则可以并列。

最值思维太灵活第1和2两種问法有套路,我们可以短时间内学习

分段计费问题比较难,考得也不多

普通经济利润问题根据公式解题。基本公式:利润=售价-进价;利润率=利润÷进价;折扣率=折后价÷折前价;总价=单价×数量。

题型四:排列组合与概率

题型上考的都是最经典的相邻用捆绑、不相鄰用插空、站一圈为环形排列、插板法、错位排列。

概率考的都是最基本的思路比排列组合更简单,近几年都是送分题

靠谱吧!关于國考,还有更大的福利

粉笔家重磅推出——《国考最后一课》

国考申论热点猜想+行测技巧盘点

救命稻草只要1元全搞定!

}
2014年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911.3亿え.其中,住宅投资完成1962亿元增长13.8%;写字楼投资完成750.2亿元,增长22.6%;商业、非公益用房投资完成1199.1亿元增长4.5%。

2014年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資的增长率是多少?不没得选项能求出来吗

三个量的混合增长率这么求啊??各位大神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整体增长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