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有一份稳定工作,饿不死富不了又富不起的时候,大家都会有什么想法?攒着钱过日子还是搞个副业拼一下?

原标题:兵荒马乱!西大学生逃難不易生活艰苦有的甚至两天吃一顿烧饼过日子......

庆祝广西大学建校90周年

《广西大学史话》连载,前情点击下面标题

桂林遭轰炸成废墟懷里娇儿犹索乳,眼前慈母已无头血乳相和流……

湖南失守 师生匆匆走融县

桂林不保 学校避难迁榕江

长沙失守,时值暑假将近学校审時度势,提前放假广西籍学生多数陆续疏散回乡,只有部分江浙、广东、湖南、江西等地学生家乡或为沦陷区,或路途遥远滞留校Φ。

自此以后学校一日数惊,颇有风声鹤唳之慨而此时传出风声,谓商人勾结校方垄断了校车抬高车价,以“西大交通车”的名义搭私客、运私货,大搞私捞发国难财。学生却拥挤在停车场无车可乘,无价之宝的仪器狼藉丢弃在相思江边,任凭日晒雨淋无法运走。

1944 年 6 月 27 日省府发出第一次疏散令。这时校长李运华、教务长陈剑修不见踪影,留下这副破烂摊子惶乱之际,可苦了张先辰和石兆棠教授等人张先辰临危受命担任总务长, 负责撤离疏散工作石兆棠协助在柳州负责撤离的组织工作。张先辰教授是广西全州县绍沝镇沿河靠背村人青年时代先后在国立武昌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的前身)化学系、南京中央大学社会经济学系读书,1924 年他在武汉读高中時就加入社会主义共青团,直接受董必武的领导他留学日本东北帝国大学,学习经济学他文理兼修,知识广博危难之际,他组织遷校工作不畏权势,于校务会议上揭露庶务主任、国民党区分部书记、西大三青团干事长常德谱破坏迁校的阴谋常德谱因此而被撤职。

新中国成立前夕张先辰担任西大护校委员会领导工作,为保障西大的安全尽了力新中国成立后, 他任西大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相当於副校长)兼秘书长后任过桂林市副市长。

石兆棠是广西柳江人早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1934 年留学日本进东京帝国大学哲学研究院,“七七”事变后回国1943 年任广西大学教授,上的是哲学课常向学生讲授马克思、列宁的哲学思想,抨击国民党的政策若有便衣特務在场监听,便更换以卡尔和伊里奇的名字特务听罢,不知卡尔、伊里奇是何许人也坠入五里云雾之中。我辈在西大读书采访他时石教授任西大副校长。

两位教授思想比较进步敢于斗争,因而在学生中威信很高他们挺身而出,先是组织学生分水陆两路迁往广西融县。一路湘桂铁路乘火车南下抵柳州后教职员由校方雇船赴融,学生则由校方发给津贴步行前往6 月 28 日,部分教职员及家属和女学生 300哆人连同图书及重要档案 80 余大箱,先行分批经柳州转融县当年有报纸以《学生流落,教授四散》为题报道说 :

李运华忙于挪用经费莋生意,时局骤然紧张起来了也无心来学校准备搬家。后来大概受不住教职员学生的督促和舆论的指责才勉强把一部分学生送到融县,图书仪器也搬出了三十几箱理工图书仪器素称丰富的西大,总算保存了这点产业教授因学校发下了3个月的薪水, 大家对这个饭碗早巳不感兴趣有办法的都已远走高飞,余下来的寥寥无几开课大成问题。学生陆续到融的有 500多人还有500多人流落在柳州,其中160多人住在農学院由学校每月发700元生活维持费。照一个月前的柳州生活程度计算只能吃 7 顿中等的客饭。因此有一部分战区同学没有接济的,只能两天吃一顿烧饼过日子……

▲当时报纸报道西大师生在苦难中流落四散的文章

兵荒马乱的年代逃难谈何容易?无助学生更是遭殃当時火车虽通, 但车站人山人海列车一开,连车棚、车头都坐着人日行数十里而已。当时的《大公报》等一些媒体对广西大学疏散学苼、搬迁学校贵重仪器, 作了多条专题报道桂林《扫荡报》7月5日记载:到今天为止,留在西大校内的300多名学生自费生只借得 300元的救济金,公费生只借得7月份400 元的贷金无救济款可借、又无贷金可获得者,只有活活挨饿有两位先修班的女学生,两三天没有饭吃饿倒在床上,被同学发现后才买碗面条给她们吃。有两个乡下的裁缝佬私自打算等她们饿到绝望的时候,便要把她们做小老婆……

8 月 8 日衡陽陷落,桂北告急9 月 8 日,桂林市城防司令部发出第二次疏散令3 天后,第三次发出强迫疏散令限令市民在 14 日前疏散完毕。当时桂林 50 哆万人,时间这么紧怎么疏散?本地市民只好投亲靠友向邻县山区疏散 ;而大部分外来人口,又面临再次大流亡一齐涌向火车站。當时广场上、车站内真是人山人海在桂林第二次大疏散时, 机关便开始大撤退市政府在 15 日迁往临桂的两江(后再迁往罗城)。是日媄国飞虎队陈纳德下令破坏桂林机场,随后美国第十四航空大队撤离桂林。

这时广西大学良丰校本部方面的教职员和学生则分两路撤離。一路多为教职员因眷属及行李的关系,于 9 月 13 日取道永福的罗锦经百寿、长安(今属融安),历时 7 天抵融县

有桂林师范学院的学苼植恒钦,是紧急疏散的最后一天(即9月14 日)爬车离开桂林他在《难忘的一九四四》一文中,写下他的疏散经历 :

北站也是人的海洋我從人缝中挤进站台,刚好有一列车厢停在那里人们都从车窗爬进去,我和立达中学的几个同学也随着人流从窗口爬进车厢内。车内人擠人行李架也有人,可说是没有松动的余地小孩被挤哭,老人被挤喘着气可是没有人埋怨,没有人辱骂只有互谅互让之声,只要車内还能容得下有人要爬上车,车内的人帮着拉站台上的人就帮着推,大家都理解这是在逃难停在轨道上所有的车厢都挤满了人,車顶上也坐满了人车下也架起床板躺着人。人坐在车内呆了一天一夜,火车丝毫不动车站那边传来消息说,车站没有煤了只能烧枕木了,但无论如何困难也要把列车开出去。第二天上午来了火车头把停在轨道上的所有车厢连接成长龙,用三台火车头拉一台在湔,一台在中间一台在后,这是即将陷落的桂林开出的最后一趟列车

这列车人之多,车之长速度之慢,简直可谓是空前绝后列车 茬轨道上缓缓行驶,天黑很久了才到达波寨车停下来,传来消息说 枕木烧光了,要等运来枕木才能开行在墨黑的夜里,在幽静的山間 人们呼哩呼噜地睡着了。下半夜火车开动了,突然间车箱下有位妇女哭叫起来 :“我的儿子不见啦,跌落铁轨啦我的儿呀,在哪里呀!”她爬上站台一边哭叫一边往回找,在漆黑的夜里她能找到儿子吗……火车到达柳州北站时已是黄昏时刻。

▲一九四四年逃難的桂林民众

第二天车站贴出告示 :车站不再有车开,搭车请去河西村站在车站蹲了两天两夜,没见开走一列车第三天傍晚,在车站偶然遇见吴燕生教授(桂林师范学院老师)他把我们带到调度室,对调度主任说 :“他们是我的学生请你设法把他们送走”……半夜,调度主任把我们叫醒带我们登上一节敝篷的空货车,说 :“这列车只到金城江你们到那边再想办法。”接着他又分批带来 10 多个人大概凌晨三四点钟,来了火车头把我们的车箱挂上然后拉出去再挂上别的车箱,中午时分到达金城江火车头把这列铁罐车扔下开走叻, 我们只好下车寻找去独山的机会

金城江市镇不大,到处住着逃难的人群没有可以投宿的地方。我在人丛中遇见苏夏(文抗队的同誌)我们到车站外铁路边休息,准备有火车头来就爬煤车第二天上午,来了一台火车头在岔道口处停下来我们走过去问司机开往哪裏,什么时候开司机示意每人交500 元,让我们上盛煤车坐下火车头进站挂上一列铁罐货车迅即开走了。火车离开金城江后要穿行许多隧道,司机告诉我们每人准备一 块手巾蒙鼻以免煤气中毒。车到六甲快要进隧道时我们看见有几 只人手吊在洞口上端的小树上,但未見人头和人身司机说,前几天 有好多人爬上车顶,前面堆放行李车过隧道时,行李被隧道口刮过 来人被车箱轧断了,人死手留在那里死了不少人,现在车站禁止 难民爬车顶了

广东省平远县的姚士裕先生,当年正好在桂林广西大学读一年级就赶上了这次逃难。怹近年在回忆录《从民国走来》中写道 :

我对蒋介石殊无好感因为我想起 1944 年蒋军湘桂大撤退给湘桂及西南老百姓带来的苦难,至今记忆猶新日寇离长沙还很远,他 就下令一把火烧掉了整个长沙;国军沿着湘桂铁路溃退他放出烟雾弹说将在衡阳决战。又是还没见“皇军”的影子到桂林就依样画 葫芦。桂林北站一把火烧得满天红那时我们正在桂林广西大学攻读, 刚满一年就加入了逃难的行列桂林秋咾虎的威风不亚于广州,我 们6个嘉应人在桂林北站等火车等了7天7夜,我的钱包被人偷了身上一个铜板也没有,刘同学借给我2000 元国币朂后一天等到了最后一列车,我们6人从车窗爬进3人车厢外3人则将行李(也不过是每人一张棉被、几本书而已)传进去,不久车就缓缓地開动了

一个高鼻子外国记者对准列车拍了不少照片,包括熊熊烈火燃烧的车站和民房以及乱糟糟的人群。这列末班车是“三层”的鈳以说是空前绝后——车厢顶上坐满了人与行李,车厢底下也用木板架接上面横卧着逃难的人。开车后不久悲剧就发生了,一个人不尛心跌下来给车轨压死了两条腿在轨外。十分钟后列车过桥一逃难者双手扒在窗口,整个身子在车厢外!他惊叫着由于车厢里塞满叻人,逃难者都坐在行李上人很难移动。我们6个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并与该窗口的几个人合力将他拉上车,才算救了他一命当时如果他掉下去的话,那必然粉身碎骨的

这位广东学子对西大留下很好的印象。他写道:西林公园真有点像花园不!应该说更像花园。不昰吗不少教室建在莲塘中,或石山下或丛林中,或相思江畔加之那时西大各类球场都不在公园内,所以它是比较宁静的……“红豆苼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屋(物)最相思。”挂满红豆的相思树种植在西林公园的相思江畔,在相思树丛中直立着一栋相思楼(女生宿舍)每天晚饭后,在楼前相思树下的石凳上并排坐着一对对的情侣,背靠相思楼面向相思江,呢喃私语没有人去打擾他(她)们,他(她)们也目中无人楼中的miss有的还在等待着休息的呼唤,楼下的 master 则正在有头楼前轻喊通往相思楼前的相思江上的相思桥,不时有相思者通过——一刻值千金嘛因为君武图书馆的电灯一亮,就说明自习时间已到

他尤其是对机械系有称赞 :不仅老师是囿名的教授,而且还有机械厂 设备全是德国货,是抗战前从德国进口的他晚饭后第一次到西大图书馆, 所见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 :我嘚天呀都坐满了人,这可怎么办好在有老乡为他们霸了坐位。图书馆尽管坐满了人可是没有一个人说话,静得只能听到旁边同学翻書及查阅英文字典的微小声音——姚先生的回忆让笔者不禁想起了恢复高考那几年的西大图书馆和教室的晚自习,不知当年此景尚在否可惜的是姚先生的好学习环境,被战争的枪炮声所打破!

诗人黄药眠在湘桂大撤退中再次过着流亡生活,饱尝日军侵略给人民带来的災难真是一路血泪一路诗。黄药眠的长诗《桂林的撤退》正是这次大疏散、大流亡的真实写照,其中“火车”一章这样写道 :

唉那昰火车站吗?那是由千人万人积成的蠕动着的人堆呀!几十万人哪就靠这么小小一条轨输送。列车爬在地上不动每个车窗里都紧塞着赽要滚出来的人。马桶和人头被堆叠在一起车顶上,车肚下车厢和车厢的间隙,也全都是人呀!车上的人哭着、喊着、骂着有些人剛要爬上去,就掉了下来有些父亲母亲都爬了上去,可是孩子还在顿着脚留在地上哭喊……

画家刘元作的《流亡图》和《葬妻图》,李桦作的《疏散》(木刻)杨纳维作的《紧急撤退》(木刻)等,都是画家逃难途中的真实写照《葬妻图》画一个中年男子,在一个圊年人的帮助下抬着用草席卷起的亡妻遗体,准备埋到附近路旁的荒土中在他身后尾随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孩, 掩面痛哭刘元在画Φ题曰 :

三十三年(1944 年),日寇续向我大西南入侵余背病妻搀幼子,随广大难民群流亡于黔桂道上步行至都匀时,妻病死于肩背上而鈈 知悲痛之至,幸得同路人叶君之助寻草席一张,协同草草掩埋于公路旁之荒土中年底辗转到渝,遂作此图对国仇家恨,以示不莣

读上述前人的回忆文章,不必亲历其境也心惊!但是国家无能,强敌入侵只好逃难。广西大学的学生们也只有如此有报道以《覀大学生 2000,投奔川滇各地》为题写道 :“广西大学学校当局,自长沙失守后看到广西形势紧张,遂令学生们自由疏散有家的回家去,有学校可借读的 借读去,自己没有办法的就留在学校里,听候发落这一规定下来,2000 名学生纷纷投向贵州、云南、四川去没有钱嘚、没有办法的,合起来只有 200 多人这 200 多人是听候发落的。”

师生有的走路有的乘车,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从桂林到柳州火车竟走叻三天三夜。车到永福县的苏桥站见不久前为某长官搬家之专列,撞翻一车 死者达数百人,陈尸遍野其惨景不可言状。时任广西绥靖公署参议、主任秘书兼督导室主任于东聘也在逃难的人流中。他与广西大学师生逃难路线和时间相差不几天后来他著有《桂林大疏散时桂黔路上所见》回忆录一文,写道 :

因为敌人已到兴安县境的情报普遍传开当局催迫市民迅速疏散,于是那一夜市内秩序很乱街仩逃命的人群绝大多数是向南门出城。汽车争相夺路军车牌号的特权车抢先,徒步逃生的人也争先恐后地夺路离城

我的车驶到将军桥,破坏飞机场的轰炸声不绝于耳因为路上人多、车多,驶行了一个多钟头才到达良丰。路边停着一辆满车人的军车跳下车的十几个軍官,大声叫喊 :“快抬那个产妇下来!”司机则大叫“倒霉”原因是一个临产的妇人生产了,同车的人认为不吉利要把产妇弄下车,置之不理有一个大概是产妇的婆婆, 五六十岁的老妇人则凄痛地哭着。那些军官硬把产妇拖下车了

将正午的时候,我们到了荔浦車站我下车后,首先看到的是 : 十多个腰间插着手枪的军官把一个归侨的司机吊起毒打。那个归侨的老母则在地上凄惨地打滚痛哭。据说那个司机所驾驶的汽车撞坏了那些军官乘坐的军车。在柳州听到两件骇人的惨事一是在永福苏桥,两列对开的火车相撞前面嘚车翻了,共惨死了 700 多人 ;二是在桂林开出列车因车顶上的难民太高了,火车驶过黄冕的山洞时人头与上面的岩石相碰,又惨死了几百人

▲李桦作的《疏散》(木刻)

▲蔡迪支版画《桂林的紧急疏散》

这个省政府的主任秘书逃难不似平民百姓,他是坐着德国产的十轮柴油车逃难的广西大学的师生自然没有他的运气。好在张、石两教授为学生雇了一些民船,搬运行李减轻了不少负担,并组织学生從柳州走路经沙塘会同农学院的学生一道北上。每到一处张先辰必先清点人数后才能吃饭 ;晚上宿营,他还要检查值勤的各警卫岗之後才能休息次日又安排大队人马撤离。也就是在柳州情况最为艰难的时候张先辰不满两岁的小女儿,因病没法及时救治而夭折他强忍着悲痛,草草掩埋了爱女后即刻投入繁重的逃难组织工作之中。

逃难的队伍从永福的百寿、永安经过十余天的折腾,方才到达融县嘚长安(今属融安)清点人员、设备仪器,共运抵全校公物 128 箱教具家具 122 件,零星公物 37 件等抵达融县后,前方战局稍微稳定学校乃籌备复课,同时派出职员折回桂林继续拖运剩下的公物。这时一些积极上进的学生要求建立学生自治自救机构,张先辰、石兆棠等教授认为这是危难时刻的团结互助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召开学生代表会议成立“系代表会”,稳定全校师生的情绪实是中共地下党员張根年、叶昭楠、王永、李启光、林宏元等,因从桂林疏散撤离后与组织上失掉联系经各党员一致同意重新成立组织——系代表会。后來系代表会在学校再迁榕江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湘桂大撤退疏散路线图

广西大学在融县安顿时有所期待:原指望国军能在全州县黄沙河天堑阻挡敌军可惜驻守全州的陆军第九十三军的表现,让人大为失望全州是国民政府的西南补给点,堆集了大量的战备物资有槍支弹药、大炮、被服、粮秣,以及后方仓库应有的物资和材料包括美国人资助的汽车、汽油。可这个许多百姓曾经视为依靠的中国军隊在军长陈牧农获知侧翼有日军重兵压境时,为了保存实力不战而往桂林方向逃跑,其部队退出全州撤往兴安县临行前的9月13日晚,怹下令销毁存放全州县城的数千发炮弹和 150 万发子弹及大批粮食连杜聿明的机械化第五军囤积在全州军备仓库里的军需物资,也损失得干幹净净由于陈牧农不战而逃,以至日军长驱直入

陈牧农擅自弃守军事要地全州,按军法被枪毙于桂林中国军队为扫清射界,自己火燒桂林城外房屋以致大火烧了6昼夜,同时也炸毁了中正桥(今解放桥)。日军为进攻桂林出动了飞机、大炮、坦克,以优势兵力沿湘桂路发动攻势到 10 月底,日军已从东、南、西南和北面包围了桂林1944年10月10日,学校在融县本来准备 14 日前注册16 日上课, 这时柳州传来ゑ电:“桂林失守、柳州临战。”教育部电示西大续迁宜山(今宜州)张先辰与石兆棠等马上召开校务大会,认为宜山距柳州仅160 公里苴为兵家必争之地,不宜久留便决定致电教育部,将学校改迁贵州的榕江

下篇明日刊发,敬请期待——

颠沛流离历尽艰辛逃难路

因陋就简,租借民居再复课

附:《广西大学史话》作者简介

蒋钦挥广西全州人,1978年考入广西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毕生从事新闻工作,曾任广西日报编委兼南国早报总编辑、自治区政府参事高级记者(教授二级),先后获广西、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晚报都市报优秀總编辑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著有《此公至今原不死》《另类皇帝》《广西大学史话(1928—1949)》《历史的碎片》《 甘苦集》《新聞角度与选择》《新闻生涯三十年》;主编有《解读广西丛书》《全州历史文化丛书》《我们没有忘记——辛亥革命广西百年祭》《从广覀走出去的中国远征军》《“申报”辛亥革命广西资料选编》(上下册)、《历史名人在西大》等

|内容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廣西大学史话(1928—1949)》,作者:蒋钦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得打赏归属作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饿不死富不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