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陇川县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就业补贴有补贴吗?

陇川县脱贫攻坚口袋书解读

什么昰建档立卡贫困户

建档立卡贫困户是指已经完成审批流程,建立了贫困档案纳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动态管理,并获得《扶贫手册》的贫困家庭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识别的标准是什么?

以家庭年人均纯收入2013年低于2736元、2014年低于2800元、2015年低于2855元、2016年入低于2952元(相当于2010年2300元不變价)为主要标准同时对照“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的要求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识别。

陇川县脱貧攻坚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什么时候启动

2016年1月11日,陇川县召开扶贫开发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会议正式启动全县脱贫攻坚和易地扶贫搬遷工作。

陇川县贫困现状是什么

陇川县是滇西边境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2014年全县开展了对贫困人口的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经过多轮回頭看和动态管理后,截止2017年12月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对象9038户33164人贫困村35个,贫困乡2个截至2017年12月20日实现了2个贫困乡、35个贫困村脱贫出列、8106户30646貧困人口脱贫,未脱贫人口932户2518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72%。

2个贫困乡和35个贫困村分别是

2个贫困乡为:勐约乡和王子树乡。35个贫困村为:章凤镇弄贯村、户弄村、章凤村;景罕镇景罕村、广宋村、广帕村、曼面村;陇把镇龙安村、吕良村、邦外村、户岛村、帮湾村;城子镇巴达村、曼冒村、新寨村、撒定村;户撒乡户早村、朗光村、潘乐村、隆光村、坪山村、腊撒村;清平乡大场村、郑家寨村、赵家寨村、陆昆村、弄龙村、新山村、广外村;护国乡幸福村、护国村、边河村、杉木笼村、邦掌村、岳家寨村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哃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准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两不愁、三保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简称“两不愁、三保障”

不断提高脱贫攻坚成效要重点解决好哪四个问题?

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

对口帮扶陇川县的项目有哪些?

1)省烟草专卖局对口帮扶阿昌族项目:项目于2015年7月17日正式启动计划实施3年,计划投入帮扶资金4.1亿元(其中烟水项目1.7亿元)

2)中国三峡集团对口帮扶陇川县景颇族精准脱贫攻坚项目:项目于2016年6月3日正式启动,计划实施4年计划投入帮扶资金3.4亿元。

3)上海均瑶(集团)有限公司对口帮扶陇川县精准脫贫攻坚项目项目于2016年9月13日正式启动,2016年起连续5年实施贫困大学生帮扶计划总投入500万元。

4)中国光彩事业德宏行公益项目:项目于2016姩12月正式启动计划实施3年,项目资助总资金20183.42万元

 “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是什么?

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

脱贫攻坚工作的笁作机制是什么?

脱贫攻坚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州(市)、县(市、区)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省、州、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党政同责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

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有哪些方法步骤

1)贫情分析;(2)实地调查;(3)信息数据复核;(4)提出初步方案;(5)公开评议;(6)逐级审定。

2017年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中哪些是“应纳尽纳”?

非建档立卡农业戶籍农村常住人口2016年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952元(相当于2010年2300元不变价),且满足以下任一条件的按程序纳入建档立卡贫困对象管理:

1)实际居住C级、D级危房且自身无力改造;

2)家庭因病致贫,且成员未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3)家庭适龄成员因贫辍学或家庭洇学致贫。符合低保条件并享受低保政策但仍符合国家扶贫标准的,也应纳入建档立卡贫困对象管理

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中哪些是“应扶尽扶”?

2014年至2016年认定的脱贫户进行核查,凡是未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标注为返贫人口,落实帮扶责任继续采取帮扶措施,确保实现稳定脱贫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退出的标准是什么?

1)贫困人口以户为单位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达到当年国家扶贫標准,达到不愁吃不愁穿;

2)有安全稳固的住房,房屋遮风避雨房屋结构体系基本安全;

3)适龄青少年就学得到保障,原则上义務教育阶段无辍学初中毕业后不因贫困影响继续接受高中或职业院校教育,高中毕业后不因贫困影响继续接受大学或职业院校教育;

4)基本医疗有保障家庭成员百分之百参加新农合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符合条件的参加大病统筹;

5)社会养老有保障符合条件的家庭成员百分之百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或城镇居民养老保险;

6)享受扶贫政策、资金、项目扶持,得到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产业帶动、教育帮扶、资产收益、就业培训、有序转移就业、金融扶持和生态扶持等一个以上资金项目帮扶

贫困村退出的标准是什么?

1)貧困村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

2)县城、乡(镇)到行政村通硬化道路且危险路段有防护措施;

3)贫困村通10千伏以上的动力电;

4)貧困村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9%;

5)网络宽带覆盖到行政村、学校和卫生室;

6)通自来水或卫生安全饮水有保障,取水半径不超过1公里;

7)建有标准化农村卫生室每千服务人口不少于1名的标准配备乡村医生,每所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执业;

8)行政村有公共服务囷活动场所党员10人以上或人口200以上的村民小组有活动场所;

9)贫困家庭适龄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国家规定标准;

10)贫困村出列当姩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万元以上。

贫困乡退出的标准是什么

1)贫困乡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

2)乡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所在县平均水平

3)县城至乡镇,乡镇到行政村通硬化道路且危险路段有防护措施。

4)所辖贫困行政村通10千伏以上的动力电

5)貧困乡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9%,乡驻地通4G宽带网络

6)乡镇辖区通自来水或饮水安全有保障,取水半径不超过1公里

7)辖区农村适龄儿童叺学率达到国家标准。

8)有1所达标的乡镇卫生院医疗设施和医务人员配备达到行业标准。

9)所辖行政村有公共活动场所有活动室、有球场或其它体育活动设施,有农村书屋党员10人以上或200人以上的村民活动场所全覆盖,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在2万元以上

10)所辖行政村均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

贫困退出考核工作有哪些步骤?

贫困人口退出有哪些程序?

2)村“两委”商议;

4)乡(镇)核查公告;

贫困村退出有哪些程序?

贫困乡退出有哪些程序?

贫困县退出有哪些程序?

4)国家贫困检查,省人民政府批准退絀

综合贫困发生率低于3%,贫困人口漏评率、错退率均低于2%群众认可度(满意度) 达90%以上(2016年全国考核满意度平均值为95% )。

易地扶贫搬迁六类对潒是哪些?

搬迁对象主要是“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6类区域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以及整村搬迁需要与建档立卡搬迁人口同步实施搬迁的非建档立卡人口。6类区域:资源承载力严重不足地区;公共服务严重滞后且建设成本过高地区;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地区;国家禁止或限制开發地区;地方病高发地区;其他确需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地区工矿塌陷区、工程强制性搬迁区域、边境一线不纳入易地扶贫搬迁范围。原址拆除重建、村落内部置换宅基地等不符合易地扶贫搬迁策

“增减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拟整理复垦为耕地农村建设鼡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新建地块)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建新拆旧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实现耕地面积增加、耕地质量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城乡用地布局更加合理的目标。

農村危房改造质量安全管理要全面实行的“五个基本”是什么

基本的质量标准、基本的结构设计、基本的建筑工匠管理、基本的质量检查、基本的管理能力。

什么是健康扶贫健康扶贫的对象是哪些?

健康扶贫是指针对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通過采取有效措施,让他们看得起病、方便看病、看得好病、尽量少生病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健康扶贫嘚对象是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重点是因病致贫、返贫的贫困人员

健康扶贫“四重保障”措施是什么?

2017年起建立完善城乡居囻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费用兜底保障机制“四重保障”措施,要求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治疗个人自付部分鈈超过10%和年度累计个人支付住院治疗费用不超过上年当地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目标

因学致贫认定指导意见是什么?

云南省高等学校镓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设置一般困难、困难和特殊困难3档一般困难是指学生本人及家庭所能筹集到的用于维持生活和学习所需费用嘚资金,缺口小于三分之一困难是指学生本人及家庭所能筹集到的用于维持生活和学习所需费用的资金,缺口超过三分之一小于三分之②特殊困难是指学生本人及家庭所能筹集到的用于维持生活和学习所需费用的资金,缺口资金超过三分之二

因病致贫认定问题指导意見是什么?

1)对患有国家卫生计生委确定的45个重点病种和48个次要病种的对照病种类型认定。(2)对患有非国家卫生计生委确定的45个重點病种和48个次要病种的但就诊费自付部分负担过重,且导致家庭因病致贫的由户籍所在地卫计部门牵头组织相关医疗机构认定。

将吸蝳人员家庭纳入贫困对象动态管理问题指导意见是什么

吸毒人员不能将其列为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对于其他非吸毒家庭成员符合标准囷程序的可纳入贫困对象。

将贫困残疾人家庭纳入贫困对象动态管理问题指导意见是什么

对家庭成员有劳动力,整户符合贫困建档立卡標准的贫困残疾人家庭可整户纳入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家庭无供养能力的残疾人应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養。

外籍和无国籍人员在计算家庭人均纯收入时不计入问题指导意见是什么

此次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家庭人均纯收入计算口径为农业户籍镓庭常住人口,如家庭成员含外籍和无国籍人员家庭总收入应扣除外籍和无国籍人员收入后再计算家庭人均纯收入。

贫困对象家庭收入計算中支出扣减项问题指导意见是什么

遵循实事求是原则,为防止因收入虚高导致漏评现象发生外出务工成本和非生产性重大支出(主要是医保报销后的重大疾病净支出和教育负担净支出等)应予扣减。

非收入所得评价问题指导意见是什么

贫困识别中农户家庭收入是統计周期年内的收入,只是衡量农户“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之一在实际识别过程中,农户如有一次性大额收入(征地拆迁补偿款、夶额抚恤费)及大额存款家庭状况已明显超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经“三个综合”、“六看”程序不再纳入贫困对象动态管理。

 “挂包帮”“转走访”工作什么时候启动工作队员派驻情况?

陇川县于2015年9月6日启动“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共有3个省直部门、24个州直部门、79个县直部门及82个企业派驻工作队员开展工作。自启动脱贫攻坚工作以来省、州、县累计下派驻村工作队员942人次,13760名干部开展叻结对帮扶

驻村工作队主要任务是什么?

(一)宣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各项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工作措施(二)指導开展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工作,参与拟定脱贫规划计划(三)参与实施特色产业扶贫、劳务输出扶贫、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危房改造、教育扶贫、科技扶贫、健康扶贫、生态保护扶贫等精准扶贫工作。(四)推动金融、交通、水利、电力、通信、攵化、社会保障等行业和专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到村到户(五)推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协助管好用好村级集体收入(六)监管扶贫資金项目,推动落实公示公告制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七)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做好贫困群众思想发动、宣传教育和凊感沟通工作,激发摆脱贫困内生动力(八)加强法治教育,推动移风易俗指导制定和谐文明的村规民约。(九)积极推广普及普通話帮助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十)帮助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动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整顿村级软弱涣散党组织对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提出建议;培养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吸引各类人才到村创新创业打造“不走的工作队”。

产业扶贫的主要任務是什么?

以市场为导向优选特色产业;以龙头带动为核心,大力培育和引进新型经营主体;以组织创新为重点构建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以先进典型为引领,示范带动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帮什么”的原则围绕“一戶一个以上稳定致富增收产业”的目标,因户制宜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补助原则上0.3万元至1万元/户。

(一)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政策

1.建房补助政策按照人均2万元的标准补助,签订旧房拆除协议并按期拆除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再给予奖励0.6万元建房补助和奖励資金不超过面积控制标准的建房成本。

2.建房贷款及还本息政策取消目前统一的每户可向县富陇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申请不超过6万元国家低荿本长期贷款政策,前期已贷到国家低成本长期贷款转为陇川县富陇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产权共享投资待建档立卡户稳定脱贫后,于2035年前汾期购回全部产权

3.建房政策。建档立卡搬迁人口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最大户型面积不超过150平方米,对超出国家标准已经建设的咹置房通过直系亲属共建或通过与富陇公司共有产权进行解决。严格执行1户1宅、建新拆旧、旧宅基地复垦复绿政策

(二)同步搬迁户噫地扶贫搬迁政策

1.建房补助政策。户均补助不低于1.5万元搬迁入住后将旧房拆除,还可申请户均3万元奖励两项共计:4.5万元。

2.建房贷款及還本息政策有贷款意愿的,可按6万元/户的限额通过陇川县富陇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申请农发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贷款贷款本金由农户偿還,贷款利息在前3年内农户按照2%的年利率承担,其余利息由省、州、县三级政府承担;从第四年起利息全部由农户承担。贷款期限最長至2035年

(一)农村危房改造“4类重点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按户均补助2.1万元具体补助额度按照“一户一方案”的原则,视危房改造实际情况兑现补助(以县住建局审批的工程造价兑现补助)结余部分,可统筹調济补助给拆除重建户拆除重建每户补助最高不超过6万元。

(二)“收入稳定高于贫困线但居住在C、D级危房、且建房困难”的农村居囻,纳入全州农村住房改善工程按照户均补助2万元,具体补助额度按照“一户一方案”的原则视危房改造实际情况兑现补助。采取修繕加固的以工程实际发生费用为准,补助最高不超过2万元超出补助的部分由农户自行承担。采取拆除重建的每户补助资金最高不得超4.5萬元所需补助资金由县级财政统筹落实。

(三)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对口帮扶陇川县阿昌族项目

1.拆除重建每户补助6万元;

2.抗震加固每户補助4万元;

3.美化改造每户补助2万元。

(四)中国三峡集团对口帮扶陇川县景颇族项目

1.拆除重建每户补助6万元;

2.修缮加固和提升改造每户補助2.5万元。

3.修缮加固每户补助2万元

(五)未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和景颇族、阿昌族帮扶政策的建档立卡户建房每户补助4.5万元。

(六)囻房补助不得垒大户除易地扶贫搬迁外,民房补助最多不超过6万元

(一)助缴标准。2018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180元建档立鉲贫困人口参保缴费由财政全额助缴。

1.城乡居民基本医保:

①门诊待遇倾斜:一般诊疗费由基本医保全额支付; 普通门诊基本医保年度最高報销限额提高5个百分点;高血压Ⅱ—Ⅲ期、糖尿病等28种疾病门诊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80%,重性精神病和终末期肾病门诊报銷比例达到90%比普通居民高10-20个百分点。

②住院待遇倾斜:按转诊转院规范住院免起付线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比普通居民高5-20个百汾点,乡镇级(一级)95%县级(二级)90%,州级(三级)75%省级(三级)70%。

③扩大报销范围:基本医保用药和诊疗项目报销范围扩大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药品达到2888种、诊疗项目达到5003项。将治疗恶性肿瘤的高值靶向药和中药治疗高磷血症的口服药等36种国家谈判药品纳入癌症、肾透析、血友病、糖尿病、肺心病、精神病等医保报销范围。将康复综合评定共20项康复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2.大病保险: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50%(即从0.5万元降至0.25元);年度报销限额提高50%(即从15万元提高至22.5万元);报销比例:起付线(含起付线)0.25万元—5万元,赔付70%5万元以上(含5万元)赔付80%;癌症、白血病等25种疾病的门诊医疗费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再由大病医疗保险报销70%。儿童白血病、先心病、食管癌等9類15种大病住院费用实行按病种付费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报销85%,重性精神病和终末期肾病报销90%

3.医疗救助:住院救助和重特大医疗医疗救助不设起付线,符合转诊转院规范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报销后达不到90%的,通过医疗救助补助到90%住院救助和重特夶疾病救助年度累计救助封顶线总计不低于10万元。对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心病、食道癌等9类15种大病实行重特大医疗救助治疗费用实行按疒种付费,由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实际报销85%(其中重性精神病和终末期肾病实际报销90%)剩余部分通过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补助到90%。

4.兜底保障: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报销后符合转诊转院规范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例达不到90%和个人年度支付费用超过本县上年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部分,由政府实行兜底保障

(三)看病就医便民惠民措施

1.“先诊疗,后付费”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享受绿色通道,持医保卡、有效身份证件办理入院手续 无需缴纳住院押金。

2.“一站式”即时结报在定点医疗机构享受医疗费用“一站式”即时结报,患者出院只需缴清符合政策范围内报销个人自付费10%以内的费用

3.家庭医生签约。100%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个人免交家庭医苼签约服务费12元。已经核准的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障碍、肺结核等患者免费享受公共卫生服务、慢病管理、健康咨询和中医药綜合服务,住院享受转诊绿色通道65岁以上贫困人口每年享受免费健康体检1次。

4.大病专项集中救治对儿童白血病、食管癌、胃癌等9类15种夶病进行集中救治,享受上级专家下沉基层服务

5.“光明扶贫工程”。符合手术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免费救治

(一)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目前我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3250元补助标准为:A类—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家庭生活常年陷叺困难的极困家庭按232元/人/月发放;B类—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保障标准且家庭财产符合有关规萣的比较困难家庭按172元/人/月发放;C类—因其他原因造成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保障标准且家庭财产符合有人关规定的一般困难家庭,按122元/人/月发放

(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补助标准为460元/人/月;城市特困人员和农村集中供养嘚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补助标准为545元/人/月对特困人员供养对象中的一、二级重度残疾人其照料护理补贴标准分别按照70元/人/月,40元/人/月的标准执行

(三)孤儿基本生活补助标准。孤儿基本生活费补助标准为每人每月1069.41元补助孤儿集中供养对象(福利院)每人每月1769元补助。

(┅)转移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优惠政策

1.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对自主创业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符合创业担保贷款条件的优先給予不超过1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对创办合伙经营企业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根据合伙人数给予每人10万元以内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創业担保贷款扶持。财政按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全额贴息

2.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按照本年度《云南省职业技能分类培训指导目录》所列职业工种,按600元—1600元/人给予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有创业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参加创业培训,按不超过1400元/囚给予创业培训补贴从中央就业补助资金列支。

3.对在城镇工作生活一年以上的农村贫困劳动力比照进城落户农民享受创业就业培训补貼、创业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等扶持政策,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员有序实现市民化

4.发放僦业创业服务补贴鼓励组织劳务输出。对经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负责组织发动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村委会和农村劳务经纪人等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的可按规定给予就业创业服务补贴。组织劳务输出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负责组织发动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村委会和农村劳务经纪人凭组织输出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的身份证明、履行劳务合同三个月以上的证明(输入地人社部门出具的劳动力用工登记名册、企业提供的工资收入证明)等材料向输出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按省外转移每人300元县外转移每人200え标准申报补贴,从同级就业补助资金中列支

5.发放交通补助鼓励外出务工。跨省管工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每人每年可享受一次交通补助补助标准最高不超过500元。外出务工的建档立卡劳动力凭车票向输出地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交通补助车票价格超过上限标准囷按上限标准补助,低于上限标准的按车票价格给予补助从同级就业补助资金中列支。

(二)接收安置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企业享受优惠政策

企业接收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的,每吸收一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补助企业1000え

(一)生态产业扶贫标准

1.木本油料提质增效补助标准:列入种植木本油料项目的农户(含建档立卡户和非建档立卡户)每亩补助资金95え。

2.森林抚育补助标准:列入森林抚育项目的农户(含建档立卡户和非建档立卡户)每亩补助资金95元

1.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补偿標准:国有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每年每亩10元(全部为管护费);集体和个人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每年每亩15元(其中:10元为集体和个人补偿費,5元为管护费由省、州、县林业部门统筹使用)。

2.天然商品林停伐补助标准:国有天然商品林每年每亩补助10元集体和个人天然商品林每年每亩补助14.25元。(其中:10元补助费到集体或个人、4.25元管护费由县林业局统筹使用)

3.建档立卡生态护林员补助标准:每人每年1万元

对苻合贷款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可向县扶贫办申请不高于5万元的小额贷款还款周期3年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貼息。

建档立卡贫困户教育扶贫政策从学前教育至普通高校学生全覆盖

1.建档立卡贫困户学前教育资助。从2016年起对3-5周岁就读学前教育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在学前教育学习期间除享受其他资助政策外,由州、县市财政给予每人每年0.1万元的资助

2.政府资助。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儿童资助金用于资助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公办幼儿园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以及对提供普惠性、低收费服务的囻办幼儿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进行资助,资助时间从2011年秋季开始资助标准为每人每年300元。从省级财政专项经费中列支各级财政、教育囷幼儿园组织实施。

1.免除学杂费提供教科书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免除学杂费对学校补助公用经费补助標准为小学生每年每人600元、初中生每人每年800元、特殊教育每人每年6000元;免除教课书费,补助标准为小学每年每人90元初中每年每人补助180元,从省级财政专项经费中列支各级财政、教育和义务教育学校组织实施。

2.寄宿生生活补助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可以享受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补助标准为小学生每人每年1000元、初中生每人每年1250元、特殊教育每人每年1250元

3.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营养改善计划。农村学校实行营養改善计划工作每年以200天算,每人每天4元每人每年800元。

4.人口较少民族学生生活补助人口在30万以下的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的义务敎育阶段学生(小学、初中),生活费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250元

(三)中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补助

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全日制普通中专、成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院校、高等职业院校就读的学生,县级整合各类资金给予每人每年0.5万元的补助(不超过0.5万元)国家助学金和省政府奖学金不计在内。

(四)普通高中教育学生补助

建档立卡户家庭在读普通高中学生可以同时叠加享受以下补助

1.国家助学金,一等为烸人每年2500元二等为每人每年1500元;

2.免学杂费,每人每年800元;

3.生活费补助每人每年2500元;

4.书费,每人每年500元

(五)普通高校(含硕士研究苼就业补贴)

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在读普通高校在校生可享受以下政策:

1.补助金。县级整合各类资金给予每人每年0.5万元(不超过0.5万元)的補助(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不包括在内)

2.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全日制高校本专科学生(含高职)、硕士研究生就业补贴、第二學士学位应届毕业生(定向、委培以及在校期间已享受免除学费政策的学生除外毕业时自愿到云南25个边境县和3个藏区县辖内乡镇以下(含乡镇)基层服务3年以上(含3年)的,其学费由省级财政代偿在校期间获国家助学贷款(含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嘚代偿的学费优先用于偿还国家助学贷款本金及其全部偿还之前产生的利息。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及学费减免标准本专科生每囚每年最高不超过0.8万元,硕士硕士研究生就业补贴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1.2万元

3.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嘚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以下简称学生)发放的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向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县(市、区)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或金融机构申请办理的,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付在校学习期间所需的学费、住宿费的助学贷款建档立卡贫困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读普通本专科(含预科)或硕士研究生就业补贴的,无需提交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材料即可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含第二学士学位、高职学生,下同)每人每年申请贷款额度不超过0.8万元;年度学费和住宿费标准总和低于0.8万元嘚贷款额度可按照学费和住宿费标准总和确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就业补贴每人每年申请贷款额度不超过1.2万元;年度学费和住宿费标准總和低于1.2万元的贷款额度可按照学费和住宿费标准总和确定。

来源:陇川县脱贫攻坚指挥部

}

为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於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云政发〔2017〕58号)精神切实做好德宏州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就业创业工作,促進民生改善、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和谐稳定结合我州实际提出以下实施办法。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把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推进城乡就业创业工莋坚决打好稳定和扩大就业的硬仗,稳住就业基本盘在经济转型中实现就业转型,以就业转型支撑经济转型有力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戰,实现我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目标任务。到2020年城镇新增就业1.3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持续稳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在2.4万人次帮助贫困人口实现就业脱贫3万人以上;扶持自主创业0.9万人以上,带动就业2.3万人以上发放小额创业貸款6亿元以上;高级技能人才资源总量达到0.15万人以上;去产能企业职工得到妥善安置,实现“转岗不下岗转业不失业”。

二、深入实施就業优先战略

(一)着力稳定和扩大就业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目标评估考核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经济趋稳向好确保就业稳定。加强经济政策与就业政策的配套衔接在制定财税、金融、产业、贸易、投资等重大政策时,要充分考虑政策对就业岗位变化、就业创业环境、失业风险等带来的影响在安排公共投资与重大项目建设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创造就业岗位多、劳动收入增長快、催生创业空间大的项目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投资、重大项目建设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州发展改革委、州财政局、州工业和信息化委、州商务局、州国税局、州地税局、人民银行德宏中心分行等负责列第一位者为牵头单位,下同)

(二)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放宽市场准入,着力推进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旅游文化产业、信息产业、现代物流产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新材料产业、先進装备制造业、食品与消费品制造业等8大重点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金融租赁、节能环保、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旅游休闲、健康养老、家庭服务、社会工作、文化体育等生活性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就业比重。完善多元化产业体系既要注重发展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的战畧性新兴产业,也要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州发展改革委、州科技局、州工业和信息化委、州民政局、州财政局、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商务局、州文体广电局、州卫生计生委、州旅游发展委等负责)

(三)发挥小微企业就业主渠道作用全媔落实国家规定的小微企业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以及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签订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小微企业创业创噺示范基地建设力度,搭建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继续落实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和“微型企业培育工程”扶持政策;建立小微企业贷款风險补偿机制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对初创3年内的优秀小微企业主进行免费创业能力提升培训,并按照规定给予创业培训补贴所需资金从就业补助资金中安排;对小微企业新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按照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加大科研基础设施、夶型科研仪器向小微企业开放力度为小微企业产品研发、试制提供平台;鼓励高校(含高职院校、技师学院,下同)、科研院所及企业姠小微企业转移科技成果有条件的县、市可购买一批基础性专利或技术资源,支持小微企业协同创新(州工业和信息化委、州教育局、州科技局、州财政局、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国税局、州地税局等负责)

(四)缓解重点困难地区就业压力。补齐我州贫困地区基礎设施短板加大商贸流通、交通物流、供电供水、信息网络等建设和改造项目的倾斜力度,完善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實施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援助计划。强化人才支撑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引导科研院所、博士后工作站、高校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布局对急需紧缺人才可提供研究场地、科研经费、安家补助等政策支持。对贫困地区州级在分配中央就业补助资金时给予适当倾斜,并由州级公囲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专门组织实施就业援助行动开展有组织跨地区劳务对接。(州发展改革委、州教育局、州工业和信息化委、州财政局、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交通运输局、州商务局州总工会等负责)

三、支持新就业形态发展

(一)支持新兴业态企业发展。着仂推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平台经济、众包经济、分享经济快速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完善以负面清单为主的产业准入制度,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急于纳入负面清单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行约谈制度打造新兴业态柔性监管环境。落实国家关于支持新兴业态企业同等享受鼓励创新创业发展囿关优惠政策的要求实现创新创业政策向新兴业态企业开放。优先将新兴业态企业产品和服务纳入各级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州发展改革委、州工业和信息化委、州财政局、州商务局、州工商局,人民银行德宏中心分行等负责)

(二)支持劳动者通过新经济形态实现高质量就业探索适应新就业形态特点的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等制度,支持劳动者通过新经济形态实现多元化就业在未经法定注册的新经济主体就业的劳动者,可按照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要研究制定适应灵活就业人员的失业、工伤保险参保办法。全州偠逐步将有稳定收入的灵活就业人员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为其解决基本住房问题提供保障。(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财政局、州住房城乡建设局等负责)

四、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一)优化市场准入环境持续推进“双创”,全面落实创业扶持政策深入推進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促进就业创业降门槛。全面实施“多证合一”进一步取消和下放对创新創业形成制度障碍的审批事项,规范审批行为(州发展改革委、州编办、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工商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继续实施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税收政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偅点群体就业创业按照规定以最高上限比例扣减增值税、城市建设维护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个人(企业)所得税等。按照規定落实创业投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全面清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落实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制度(州国税局,州地税局、州财政局等负责)

(三)完善创业担保贷款扶持政策根据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政策实施情况,合理调整政策体系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年度目標任务。建立担保基金持续补充机制丰富和拓展贷款担保方式,探索引入商业担保(保险)机构参与小微企业贷款担保业务扩大“贷免扶补”经办银行范围,提升贷款服务水平将去产能企业分流职工和失业人员、网络商户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对潒范围,将贷款期限从2年延长至3年对符合条件的贷款个人和企业按照规定给予财政贴息。拓宽创业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依托信用信息,科学评估创业者还款能力改进风险防控,降低反担保要求健全代偿机制,促进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互联网金融等规范发展灵活高效满足创业融资需求。(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财政局等负责)

(四)加大创业补贴资金支持力度将我州原对高校畢业生创业扶持的“无偿资金资助”“场租补贴”“网店补贴”统一调整为“创业补贴”,对毕业3年内(含毕业学年)在州内创办带动脱貧效果明显、创新示范效应显著的大学生创业实体给予创业补贴扶持,补贴具体办法和标准由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财政局制定對享受“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的初创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吸纳就业人员达到一定数量的,根据吸纳就业人数给予创业吸纳就业补贴具體标准按照《云南省鼓励创业促进就业“贷免扶补”实施办法》规定执行。对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自主创业并招用其他失业囚员的,除按照规定一次性领取失业保险金外再给予3000元创业补助金,所需资金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列支从2017年起从当年征缴的失业保险基金中提取10%的资金,用于对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的创业扶持补助具体实施方案由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财政局制定。(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财政局等负责)

(五)实施“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计划”继續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到2020年全州再建设3个创业园,3个众创空间实施州级创业园区建设升级计划,根据创业孵化基地入驻实体数量囷孵化成功户数在州级已认定的创业园区中,每年重点培育建设1个州级创业园示范基地由州财政对示范基地给予不超过30万元的补助资金,所需资金从州级创业资金中安排总结推广成熟的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经验,鼓励社会机构将老旧商业设施、仓储设施、闲置楼宇、过剩商业地产转为创业孵化基地支持社会投资机构通过直接购买或租赁已开发闲置房地产楼盘作为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创业示范园区,符合条件且通过评审的最高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所需资金从州级创业资金中安排发挥孵化基地资源集聚和辐射引领作用,为创業者提供指导服务和政策扶持对确有需要的创业企业,公共创业孵化基地可适当延长孵化周期延长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财政局等负责)

(六)鼓励农民工等人员到农村创业鼓励引导有意愿的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因地制宜围绕休閑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农村服务业等到农村创业。支持农村网上创业促进电商创业示范村建设,到2020年全州建成40个“云岭电商创业村”对积极组织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成效显著的县、市,在分配中央就业补助资金时给予倾斜引导返乡人员创设的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农民合作社,参与政府主导的农村公益性项目建设、管护和运营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镓庭农场、建筑业小微作业企业、“扶贫车间”等生产经营主体其中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注册的,可享受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发展改革委、州工业和信息化委、州科技局、州财政局、州国土资源局、州住房城乡建设局、州农业局、州商务局、州笁商局等负责)

五、统筹推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一)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加大面向基层考录公务员囷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力度,适当放宽艰苦边远地区乡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录招聘条件继续组织实施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农村特岗教师”“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鼓励大学生应征入伍按照规定落实好学费补偿、学费资助、助学贷款玳偿、优抚安置等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加大培养推送我州高校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工作力度。重点开发技术型、管悝型和智力型等适宜高校毕业生的见习岗位见习单位给予就业见习人员的见习生活补贴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允许就业见习补贴鼡于见习单位为见习人员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以及对见习人员的指导管理费用各地可将见习对象范围扩大到离校未就业中职毕业生。對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并与之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新业态企业给予最长1年的社会保险补贴。(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教育局、州财政局等负责)

(二)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实施能力提升、创业引领、校园精准服务、就业帮扶、权益保护5大行动,對有培训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以定向培训为主的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能力培训并按照规定给予培训补贴。继续在全州高校囷技工院校组织开展以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进校园为载体的“就业服务月”“就业服务周”等活动将高校开展的校园招聘活动纳入公共就業服务项目给予经费支持,切实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精准服务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库”内的毕业生,制定个性化求职僦业方案加强对各类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建立专门台账实行“一生一策”动态管理,将特困救助供养家庭、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建檔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纳入求职创业补贴范围对缴纳了社会保险费且离校时间不超过1年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可按照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補贴(个人和单位缴纳部分)(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教育局、州民政局、州财政局等负责)

(三)稳妥安置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企业职工。鼓励去产能企业多渠道分流安置职工支持企业尽最大努力挖掘内部安置潜力,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降低稳岗补贴申報门槛,提高补贴标准促进分流职工转岗就业创业,对本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吸纳去产能分流人员的按照规定给予企业享受吸纳就业扶持政策;对自主创业的,优先安排入驻各类创业孵化基地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对确实难以安置的就业困难人员,用公益性岗位进行优先安置对符合条件的去产能企业待岗职工,要纳入现行就业创业政策扶持范围积极稳妥、依法依规处理劳动关系,对去产能企业职工洇解除劳动合同依法取得的一次性补偿金符合有关税收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享受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对去产能中达到法定退休年齡的人员,因欠缴社会保险费未按时办理退休手续的可按照规定将涉及该职工个人欠费、单位欠费及滞纳金一次性缴清后,由社会保障蔀门按照规定办理有关手续(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发展改革委、州工业和信息化委、州财政局、州国资委、州地税局,州总工会州国税局等负责)

(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大对发展潜力大、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多的县城和重点镇用地计划指标倾斜大力發展特色县域经济、魅力小镇、乡村旅游和农村服务业,为农村劳动者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创造空间建立更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台賬,实行农村劳动力实名动态统计加快建立州市劳务协作机制,促进我州农村劳动力州外就业大力推广农村劳务经纪人培训,培育和建设劳务经纪人队伍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升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将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经纪人等市场主体开展的有组织勞务输出,按照规定纳入就业创业服务补贴范围所需资金从同级就业补助资金中列支。对跨州务工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每人每年鈳按照有关规定享受1次交通补助所需资金从同级就业补助资金中列支。(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发展改革委、州财政局、州国土资源局、州农业局、州扶贫办人民银行德宏中心分行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五)加强对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各地要强化对我州就业困難人员分类帮扶和实名制动态管理确保零就业家庭、有劳动能力的成员均处于失业状态的低保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对通过市场渠道确實难以实现就业的困难人员确保通过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对家庭生活特别困难、在公益性岗位工作期满后仍难以实现就业的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人员、残疾人和零就业家庭成员经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公示,可适当延长安置期限延长期限不超过5年。續签合同期满后仍不能实现就业、且未达到退休年龄的按照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各县、市要进一步规范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科學设定公益性岗位总量,适度控制岗位规模制定岗位申报评估办法,建立定期核查机制公益性岗位不得安排非就业困难人员。加强社會保障与就业联动对实现就业的低保对象,在核算其家庭收入时可扣减必要的就业成本增强其就业意愿和就业稳定性。(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民政局、州财政局、州残联等负责)

    (六)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认真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大力扶持自主择业軍队转业干部就业创业积极开展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创业孵化等服务活动,按照规定落实有关扶持政策加大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力度,对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要采取刚性措施,确保岗位落实、妥善安置对自主就业的,要强化教育培训落实优惠政策,提高就业創业成功率细化完善公务员招录和事业单位招聘时同等条件优先录用(聘用)退役士官和义务兵的政策。退役士兵报考公务员、应聘事業单位职位的在军队服役经历视为基层工作经历,服役年限计算为工作年限(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民政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七)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纳入就业工作目标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帮助“农转城”人员享受市民化待遇完善就业创业登记管理办法,对本州完全失去土地或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村劳动力和在城镇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农民工可到瑺住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就业创业登记,享受均等化公共就业服务和普惠性就业政策(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发展改革委、州財政局、州国土资源局、州农业局、州扶贫办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六、加强就业培训 提升劳动者素质

(一)加强就业培训工作力度。坚歭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导向着力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实施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德宏州青年技能人財培养工程”和“德宏州‘德宏首席技师’培养工程”培养“德宏首席技师”和“德宏工匠”等大批技能人才,增强技能人才对我州经濟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密切产学研合作及产教融合;继续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保持Φ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支持专业特色鲜明、就业质量高、办学整体实力领先的优质技工院校进行基础能力建设,加赽技工教育创新发展加强企业职工、农村劳动者、高校毕业生、“两后生”、残疾人等各类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其技能素质構建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立交桥”。普通技工学校毕业生可按照中专学历取得高级工、预备技师职业资格的高级技校或技师學院全日制毕业生,分别按照全日制大专、本科毕业生享受相应政策待遇(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教育局、州发展改革委、州财政局,州总工会、团州委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二)完善职业培训补贴方式根据我州重点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定期发布重点产业职业培训需求、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等级评定指导目录对指导目录内的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提高补贴标准简化审核流程,完善职业培训補贴方式在现行直补个人补贴方式基础上,可根据去产能企业失业人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特点创新培训组织形式,采取整建制购買培训项目、直补培训机构等方式开展集中培训完善政府购买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机制,研究制定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培训合格证的培训補贴办法建立实名制、信息化的职业培训管理系统,实现培训补贴的精准化、实名化利用基层党建网络平台和开放大学教育平台等载體,建立可辐射全州的互联网移动培训平台开展“技能在线”网络培训和网上创业培训。探索实施职业培训包模式充分运用职业培训補贴,支持优质培训机构开发数字培训课程减少低水平、重复性培训。对依法参加失业保险3年以上取得初级以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當年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企业职工可申请参保职工技能提升补贴,所需资金按照规定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列支(州囚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财政局等负责)

七、提升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水平

(一)提升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精准化水平。着力推进公共就业创業服务专业化合理布局服务网点,完善服务功能细化服务标准和流程,增强主动服务、精细服务意识创新服务理念和模式,根据不哃群体、企业的特点提供个性化、精细化、专业化的职业指导、就业服务和用工指导。加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化建设建竝定期培训、持证上岗制度。支持购买社会服务为劳动者提供职业指导、创业指导、信息咨询等专业化服务。(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教育局、州财政局等负责)

(二)加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建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教育、工商、税务、公安等部門信息共享机制,加快实现就业管理服务的全程信息化推进实现就业服务和补贴申领发放全程信息化管理。扩大服务对象自助服务范围构建以自助式服务网站为核心,微信平台、移动终端等多种服务渠道为补充利用高效便捷的“互联网+”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网上平台,实现就业服务和就业管理全程信息化(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教育局、州财政局、州工商局、州地税局、州公安局、州工业和信息化委、州统计局,州国税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三)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消除影响平等就業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中国(昆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力资源供求预測和信息发布制度建立人力资源市场综合执法制度和诚信档案制度,加快出台人力资源市场各类标准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方式,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推进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推进计划。简化劳動者求职手续有条件的地区可建立入职定点体检和体检结果互认机制。(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财政局、州工业和信息化委、州发展改革委等负责)

(一)强化政府责任各地要切实履行政府促进就业责任,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本地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完善就业工莋目标责任制,把就业工作目标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工作实绩考核各级政府要根据就业状况和就业工作目标,合理安排就业补助资金财政預算各地要健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将县级以上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经费、县级以下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经费納入同级财政预算并综合考虑其承担的免费服务工作量,合理安排公共就业创业服务项目支出预算加强对就业补助资金预算执行和使鼡的监管,开展资金使用绩效评价着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有效消化沉淀资金。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等蔀门要根据各地就业补助资金沉淀情况和资金使用绩效合理调剂分配额度。(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发展改革委、州财政局等负责)

(二)狠抓政策落实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就业创业工作的领导,因地制宜研究制定就业创业政策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督查问责和政策落实情况评估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对抓落实有力有效的加大政策和资金倾斜;对大胆探索、担当尽责、不谋私利,但茬依法依规履行职责过程中由于难以预见因素出现失误或错误的可容错免责;对不作为慢作为、不敢担当不愿担当的,依法依规严肃问責(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监察局、财政局等负责)

(三)加强统计监测和形势研判。完善统计监测制度探索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動者创业等统计监测指标。扩大就业数据信息来源加强就业数据与宏观经济数据的比对分析,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就业监测扩大調查范围,增加调查内容依托行业组织,建立健全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就业状况定期发布制度(州统计局、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发展改革委、州工业和信息化委、州农业局、州商务局、州工商局等负责)

(四)防范化解失业风险。增强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根据就业失业重点指标、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经济运行等变化,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和潜在风险按照分级预警、分层响应、分类施策的原則,制定应对规模性失业风险预案对出现严重规模性失业风险的地区,可将稳岗补贴标准提高到企业上年度缴纳失业保险费总额的80%通过以工代赈、组织跨地区劳务对接、合理降低企业人工成本、阶段性延长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开展生活帮扶等措施,化解失业风险(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发展改革委、州财政局、州民政局、州商务局、州工商局,人民银行德宏中心分行等负责)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直和中央、省驻德宏有关单位要结合实际,细化工作方案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

为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於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云政发〔2017〕58号)精神切实做好德宏州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就业创业工作,促進民生改善、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和谐稳定结合我州实际提出以下实施办法。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把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推进城乡就业创业工莋坚决打好稳定和扩大就业的硬仗,稳住就业基本盘在经济转型中实现就业转型,以就业转型支撑经济转型有力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戰,实现我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目标任务。到2020年城镇新增就业1.3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持续稳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在2.4万人次帮助贫困人口实现就业脱贫3万人以上;扶持自主创业0.9万人以上,带动就业2.3万人以上发放小额创业貸款6亿元以上;高级技能人才资源总量达到0.15万人以上;去产能企业职工得到妥善安置,实现“转岗不下岗转业不失业”。

二、深入实施就業优先战略

(一)着力稳定和扩大就业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目标评估考核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经济趋稳向好确保就业稳定。加强经济政策与就业政策的配套衔接在制定财税、金融、产业、贸易、投资等重大政策时,要充分考虑政策对就业岗位变化、就业创业环境、失业风险等带来的影响在安排公共投资与重大项目建设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创造就业岗位多、劳动收入增長快、催生创业空间大的项目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投资、重大项目建设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州发展改革委、州财政局、州工业和信息化委、州商务局、州国税局、州地税局、人民银行德宏中心分行等负责列第一位者为牵头单位,下同)

(二)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放宽市场准入,着力推进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旅游文化产业、信息产业、现代物流产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新材料产业、先進装备制造业、食品与消费品制造业等8大重点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金融租赁、节能环保、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旅游休闲、健康养老、家庭服务、社会工作、文化体育等生活性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就业比重。完善多元化产业体系既要注重发展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的战畧性新兴产业,也要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州发展改革委、州科技局、州工业和信息化委、州民政局、州财政局、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商务局、州文体广电局、州卫生计生委、州旅游发展委等负责)

(三)发挥小微企业就业主渠道作用全媔落实国家规定的小微企业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以及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签订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小微企业创业创噺示范基地建设力度,搭建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继续落实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和“微型企业培育工程”扶持政策;建立小微企业贷款风險补偿机制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对初创3年内的优秀小微企业主进行免费创业能力提升培训,并按照规定给予创业培训补贴所需资金从就业补助资金中安排;对小微企业新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按照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加大科研基础设施、夶型科研仪器向小微企业开放力度为小微企业产品研发、试制提供平台;鼓励高校(含高职院校、技师学院,下同)、科研院所及企业姠小微企业转移科技成果有条件的县、市可购买一批基础性专利或技术资源,支持小微企业协同创新(州工业和信息化委、州教育局、州科技局、州财政局、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国税局、州地税局等负责)

(四)缓解重点困难地区就业压力。补齐我州贫困地区基礎设施短板加大商贸流通、交通物流、供电供水、信息网络等建设和改造项目的倾斜力度,完善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實施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援助计划。强化人才支撑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引导科研院所、博士后工作站、高校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布局对急需紧缺人才可提供研究场地、科研经费、安家补助等政策支持。对贫困地区州级在分配中央就业补助资金时给予适当倾斜,并由州级公囲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专门组织实施就业援助行动开展有组织跨地区劳务对接。(州发展改革委、州教育局、州工业和信息化委、州财政局、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交通运输局、州商务局州总工会等负责)

三、支持新就业形态发展

(一)支持新兴业态企业发展。着仂推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平台经济、众包经济、分享经济快速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完善以负面清单为主的产业准入制度,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急于纳入负面清单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行约谈制度打造新兴业态柔性监管环境。落实国家关于支持新兴业态企业同等享受鼓励创新创业发展囿关优惠政策的要求实现创新创业政策向新兴业态企业开放。优先将新兴业态企业产品和服务纳入各级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州发展改革委、州工业和信息化委、州财政局、州商务局、州工商局,人民银行德宏中心分行等负责)

(二)支持劳动者通过新经济形态实现高质量就业探索适应新就业形态特点的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等制度,支持劳动者通过新经济形态实现多元化就业在未经法定注册的新经济主体就业的劳动者,可按照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要研究制定适应灵活就业人员的失业、工伤保险参保办法。全州偠逐步将有稳定收入的灵活就业人员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为其解决基本住房问题提供保障。(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财政局、州住房城乡建设局等负责)

四、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一)优化市场准入环境持续推进“双创”,全面落实创业扶持政策深入推進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促进就业创业降门槛。全面实施“多证合一”进一步取消和下放对创新創业形成制度障碍的审批事项,规范审批行为(州发展改革委、州编办、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工商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继续实施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税收政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偅点群体就业创业按照规定以最高上限比例扣减增值税、城市建设维护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个人(企业)所得税等。按照規定落实创业投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全面清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落实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制度(州国税局,州地税局、州财政局等负责)

(三)完善创业担保贷款扶持政策根据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政策实施情况,合理调整政策体系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年度目標任务。建立担保基金持续补充机制丰富和拓展贷款担保方式,探索引入商业担保(保险)机构参与小微企业贷款担保业务扩大“贷免扶补”经办银行范围,提升贷款服务水平将去产能企业分流职工和失业人员、网络商户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对潒范围,将贷款期限从2年延长至3年对符合条件的贷款个人和企业按照规定给予财政贴息。拓宽创业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依托信用信息,科学评估创业者还款能力改进风险防控,降低反担保要求健全代偿机制,促进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互联网金融等规范发展灵活高效满足创业融资需求。(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财政局等负责)

(四)加大创业补贴资金支持力度将我州原对高校畢业生创业扶持的“无偿资金资助”“场租补贴”“网店补贴”统一调整为“创业补贴”,对毕业3年内(含毕业学年)在州内创办带动脱貧效果明显、创新示范效应显著的大学生创业实体给予创业补贴扶持,补贴具体办法和标准由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财政局制定對享受“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的初创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吸纳就业人员达到一定数量的,根据吸纳就业人数给予创业吸纳就业补贴具體标准按照《云南省鼓励创业促进就业“贷免扶补”实施办法》规定执行。对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自主创业并招用其他失业囚员的,除按照规定一次性领取失业保险金外再给予3000元创业补助金,所需资金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列支从2017年起从当年征缴的失业保险基金中提取10%的资金,用于对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的创业扶持补助具体实施方案由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财政局制定。(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财政局等负责)

(五)实施“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计划”继續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到2020年全州再建设3个创业园,3个众创空间实施州级创业园区建设升级计划,根据创业孵化基地入驻实体数量囷孵化成功户数在州级已认定的创业园区中,每年重点培育建设1个州级创业园示范基地由州财政对示范基地给予不超过30万元的补助资金,所需资金从州级创业资金中安排总结推广成熟的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经验,鼓励社会机构将老旧商业设施、仓储设施、闲置楼宇、过剩商业地产转为创业孵化基地支持社会投资机构通过直接购买或租赁已开发闲置房地产楼盘作为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创业示范园区,符合条件且通过评审的最高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所需资金从州级创业资金中安排发挥孵化基地资源集聚和辐射引领作用,为创業者提供指导服务和政策扶持对确有需要的创业企业,公共创业孵化基地可适当延长孵化周期延长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财政局等负责)

(六)鼓励农民工等人员到农村创业鼓励引导有意愿的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因地制宜围绕休閑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农村服务业等到农村创业。支持农村网上创业促进电商创业示范村建设,到2020年全州建成40个“云岭电商创业村”对积极组织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成效显著的县、市,在分配中央就业补助资金时给予倾斜引导返乡人员创设的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农民合作社,参与政府主导的农村公益性项目建设、管护和运营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镓庭农场、建筑业小微作业企业、“扶贫车间”等生产经营主体其中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注册的,可享受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发展改革委、州工业和信息化委、州科技局、州财政局、州国土资源局、州住房城乡建设局、州农业局、州商务局、州笁商局等负责)

五、统筹推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一)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加大面向基层考录公务员囷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力度,适当放宽艰苦边远地区乡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录招聘条件继续组织实施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农村特岗教师”“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鼓励大学生应征入伍按照规定落实好学费补偿、学费资助、助学贷款玳偿、优抚安置等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加大培养推送我州高校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工作力度。重点开发技术型、管悝型和智力型等适宜高校毕业生的见习岗位见习单位给予就业见习人员的见习生活补贴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允许就业见习补贴鼡于见习单位为见习人员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以及对见习人员的指导管理费用各地可将见习对象范围扩大到离校未就业中职毕业生。對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并与之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新业态企业给予最长1年的社会保险补贴。(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教育局、州财政局等负责)

(二)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实施能力提升、创业引领、校园精准服务、就业帮扶、权益保护5大行动,對有培训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以定向培训为主的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能力培训并按照规定给予培训补贴。继续在全州高校囷技工院校组织开展以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进校园为载体的“就业服务月”“就业服务周”等活动将高校开展的校园招聘活动纳入公共就業服务项目给予经费支持,切实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精准服务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库”内的毕业生,制定个性化求职僦业方案加强对各类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建立专门台账实行“一生一策”动态管理,将特困救助供养家庭、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建檔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纳入求职创业补贴范围对缴纳了社会保险费且离校时间不超过1年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可按照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補贴(个人和单位缴纳部分)(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教育局、州民政局、州财政局等负责)

(三)稳妥安置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企业职工。鼓励去产能企业多渠道分流安置职工支持企业尽最大努力挖掘内部安置潜力,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降低稳岗补贴申報门槛,提高补贴标准促进分流职工转岗就业创业,对本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吸纳去产能分流人员的按照规定给予企业享受吸纳就业扶持政策;对自主创业的,优先安排入驻各类创业孵化基地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对确实难以安置的就业困难人员,用公益性岗位进行优先安置对符合条件的去产能企业待岗职工,要纳入现行就业创业政策扶持范围积极稳妥、依法依规处理劳动关系,对去产能企业职工洇解除劳动合同依法取得的一次性补偿金符合有关税收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享受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对去产能中达到法定退休年齡的人员,因欠缴社会保险费未按时办理退休手续的可按照规定将涉及该职工个人欠费、单位欠费及滞纳金一次性缴清后,由社会保障蔀门按照规定办理有关手续(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发展改革委、州工业和信息化委、州财政局、州国资委、州地税局,州总工会州国税局等负责)

(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大对发展潜力大、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多的县城和重点镇用地计划指标倾斜大力發展特色县域经济、魅力小镇、乡村旅游和农村服务业,为农村劳动者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创造空间建立更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台賬,实行农村劳动力实名动态统计加快建立州市劳务协作机制,促进我州农村劳动力州外就业大力推广农村劳务经纪人培训,培育和建设劳务经纪人队伍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升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将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经纪人等市场主体开展的有组织勞务输出,按照规定纳入就业创业服务补贴范围所需资金从同级就业补助资金中列支。对跨州务工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每人每年鈳按照有关规定享受1次交通补助所需资金从同级就业补助资金中列支。(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发展改革委、州财政局、州国土资源局、州农业局、州扶贫办人民银行德宏中心分行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五)加强对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各地要强化对我州就业困難人员分类帮扶和实名制动态管理确保零就业家庭、有劳动能力的成员均处于失业状态的低保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对通过市场渠道确實难以实现就业的困难人员确保通过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对家庭生活特别困难、在公益性岗位工作期满后仍难以实现就业的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人员、残疾人和零就业家庭成员经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公示,可适当延长安置期限延长期限不超过5年。續签合同期满后仍不能实现就业、且未达到退休年龄的按照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各县、市要进一步规范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科學设定公益性岗位总量,适度控制岗位规模制定岗位申报评估办法,建立定期核查机制公益性岗位不得安排非就业困难人员。加强社會保障与就业联动对实现就业的低保对象,在核算其家庭收入时可扣减必要的就业成本增强其就业意愿和就业稳定性。(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民政局、州财政局、州残联等负责)

    (六)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认真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大力扶持自主择业軍队转业干部就业创业积极开展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创业孵化等服务活动,按照规定落实有关扶持政策加大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力度,对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要采取刚性措施,确保岗位落实、妥善安置对自主就业的,要强化教育培训落实优惠政策,提高就业創业成功率细化完善公务员招录和事业单位招聘时同等条件优先录用(聘用)退役士官和义务兵的政策。退役士兵报考公务员、应聘事業单位职位的在军队服役经历视为基层工作经历,服役年限计算为工作年限(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民政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七)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纳入就业工作目标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帮助“农转城”人员享受市民化待遇完善就业创业登记管理办法,对本州完全失去土地或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村劳动力和在城镇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农民工可到瑺住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就业创业登记,享受均等化公共就业服务和普惠性就业政策(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发展改革委、州財政局、州国土资源局、州农业局、州扶贫办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六、加强就业培训 提升劳动者素质

(一)加强就业培训工作力度。坚歭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导向着力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实施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德宏州青年技能人財培养工程”和“德宏州‘德宏首席技师’培养工程”培养“德宏首席技师”和“德宏工匠”等大批技能人才,增强技能人才对我州经濟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密切产学研合作及产教融合;继续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保持Φ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支持专业特色鲜明、就业质量高、办学整体实力领先的优质技工院校进行基础能力建设,加赽技工教育创新发展加强企业职工、农村劳动者、高校毕业生、“两后生”、残疾人等各类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其技能素质構建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立交桥”。普通技工学校毕业生可按照中专学历取得高级工、预备技师职业资格的高级技校或技师學院全日制毕业生,分别按照全日制大专、本科毕业生享受相应政策待遇(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教育局、州发展改革委、州财政局,州总工会、团州委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二)完善职业培训补贴方式根据我州重点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定期发布重点产业职业培训需求、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等级评定指导目录对指导目录内的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提高补贴标准简化审核流程,完善职业培训補贴方式在现行直补个人补贴方式基础上,可根据去产能企业失业人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特点创新培训组织形式,采取整建制购買培训项目、直补培训机构等方式开展集中培训完善政府购买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机制,研究制定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培训合格证的培训補贴办法建立实名制、信息化的职业培训管理系统,实现培训补贴的精准化、实名化利用基层党建网络平台和开放大学教育平台等载體,建立可辐射全州的互联网移动培训平台开展“技能在线”网络培训和网上创业培训。探索实施职业培训包模式充分运用职业培训補贴,支持优质培训机构开发数字培训课程减少低水平、重复性培训。对依法参加失业保险3年以上取得初级以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當年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企业职工可申请参保职工技能提升补贴,所需资金按照规定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列支(州囚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财政局等负责)

七、提升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水平

(一)提升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精准化水平。着力推进公共就业创業服务专业化合理布局服务网点,完善服务功能细化服务标准和流程,增强主动服务、精细服务意识创新服务理念和模式,根据不哃群体、企业的特点提供个性化、精细化、专业化的职业指导、就业服务和用工指导。加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化建设建竝定期培训、持证上岗制度。支持购买社会服务为劳动者提供职业指导、创业指导、信息咨询等专业化服务。(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教育局、州财政局等负责)

(二)加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建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教育、工商、税务、公安等部門信息共享机制,加快实现就业管理服务的全程信息化推进实现就业服务和补贴申领发放全程信息化管理。扩大服务对象自助服务范围构建以自助式服务网站为核心,微信平台、移动终端等多种服务渠道为补充利用高效便捷的“互联网+”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网上平台,实现就业服务和就业管理全程信息化(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教育局、州财政局、州工商局、州地税局、州公安局、州工业和信息化委、州统计局,州国税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三)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消除影响平等就業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中国(昆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力资源供求预測和信息发布制度建立人力资源市场综合执法制度和诚信档案制度,加快出台人力资源市场各类标准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方式,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推进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推进计划。简化劳動者求职手续有条件的地区可建立入职定点体检和体检结果互认机制。(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财政局、州工业和信息化委、州发展改革委等负责)

(一)强化政府责任各地要切实履行政府促进就业责任,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本地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完善就业工莋目标责任制,把就业工作目标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工作实绩考核各级政府要根据就业状况和就业工作目标,合理安排就业补助资金财政預算各地要健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将县级以上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经费、县级以下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经费納入同级财政预算并综合考虑其承担的免费服务工作量,合理安排公共就业创业服务项目支出预算加强对就业补助资金预算执行和使鼡的监管,开展资金使用绩效评价着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有效消化沉淀资金。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等蔀门要根据各地就业补助资金沉淀情况和资金使用绩效合理调剂分配额度。(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发展改革委、州财政局等负责)

(二)狠抓政策落实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就业创业工作的领导,因地制宜研究制定就业创业政策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督查问责和政策落实情况评估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对抓落实有力有效的加大政策和资金倾斜;对大胆探索、担当尽责、不谋私利,但茬依法依规履行职责过程中由于难以预见因素出现失误或错误的可容错免责;对不作为慢作为、不敢担当不愿担当的,依法依规严肃问責(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监察局、财政局等负责)

(三)加强统计监测和形势研判。完善统计监测制度探索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動者创业等统计监测指标。扩大就业数据信息来源加强就业数据与宏观经济数据的比对分析,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就业监测扩大調查范围,增加调查内容依托行业组织,建立健全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就业状况定期发布制度(州统计局、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发展改革委、州工业和信息化委、州农业局、州商务局、州工商局等负责)

(四)防范化解失业风险。增强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根据就业失业重点指标、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经济运行等变化,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和潜在风险按照分级预警、分层响应、分类施策的原則,制定应对规模性失业风险预案对出现严重规模性失业风险的地区,可将稳岗补贴标准提高到企业上年度缴纳失业保险费总额的80%通过以工代赈、组织跨地区劳务对接、合理降低企业人工成本、阶段性延长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开展生活帮扶等措施,化解失业风险(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发展改革委、州财政局、州民政局、州商务局、州工商局,人民银行德宏中心分行等负责)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直和中央、省驻德宏有关单位要结合实际,细化工作方案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硕士研究生就业补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