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没学过佛法没如何修行佛法过, 最基础从哪里开始? 方便回复谢谢。

无论什么法门只要你有忍耐心,都会有所成就

◎一九七六年三月十五日开示于观音七

从无量劫以来,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经过有百千万劫这么长的时间也没有遇箌过观音法会,所以我们的习气毛病丝毫没有减少而无明烦恼一天比一天多。现在既能遇到观世音菩萨法会这也可以说是在无量劫以湔所种的善根,到今天才成熟所以才能参加这样微妙不可思议的法会。如果你没有善根没有德行,是没有机会让你打观音七的所以偠珍惜这七天的宝贵时间,不要打妄想虚度光阴。如果尽打妄想虽然参加这个法会,也等于没有参加一样因为你不会得到什么好处。

虽然这法会才开始两天,可是我知道有人已经见到菩萨、见到光……有种种不可思议的境界现前又有人将要开五眼。所以没有得到恏处的人应该生大惭愧,不要以为自己没有得到好处其他人也是这样子,不是的

金山圣寺,也可以说是沙里澄金的工厂谁想要真洳何修行佛法,就不能离开金山圣寺想再找如何修行佛法的地方,就不容易找了金山圣寺里的人,皆是有道心的如何修行佛法人纵使在极度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也要用功如何修行佛法

修道的法门,有八万四千那么多种每一种法门,你都要明白一点不要单单知道┅种而已。若能每一种法门都知道一点久而久之,就把所有的法门都明白了单单只明白一个法门,就不容易体会佛法深如大海的境界就好像愚人“以管窥天”,还以为天只有管口那么大而已你要是不用竹管子,且看天究竟有多大所以学佛法,不要单单知道一种法門应该法法皆通,法法皆明现在打观音七,是佛法中的一部分你如果没有修过这个法,就一定要来试验一次不要没有试验,就不修了如果能圆满打完这七天,对你身心定有好处诸位千万不要当面错过,失之交臂!

菩萨是修六度万行六度:

(一)布施:自己要咘施给其他人,不是要其他人布施给自己

(二)忍辱:现在是打观音七的时候,就看你能不能忍要是能忍,就能圆满地打完观音七偠是不能忍,就一天到晚打妄想譬如:“我等一会儿,要到某一间餐厅去大吃一顿”或者想:“我在此处念观音,有什么用简直是胡闹,赶快跑!”这都是没有忍没有忍的人,不能修道你修坐禅也可以,念佛也可以念观音菩萨也可以,这都是一样的法门根本仩没有什么分别。

无论什么法门只要你有忍耐心,都会有所成就你要是没有忍,什么法门也修不了没有忍耐心,常常觉得这样也不對那样也不好,事事不如你的意那么,你能修什么呢道是没有我见,没有我执如果有所执着,就永远不能修道有人说“我要参禪”,你要参禅更需要有忍辱心。

(三)持戒: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四)精进:即不懒惰

(五)禅定:我们念观世音菩萨,就是求观世音菩萨帮助我们获得禅定

(六)智慧:有了禅定,就生出智慧所以六度是有连带关系的。

有人说“我喜欢专门修禅定”那么我告诉你如何修禅定,就是一进入禅堂不论怎么样,也不能出禅堂一步有人说:“假如有病了,怎么办”有病你就病,有病吔要参禅!要是死了怎么办?死了也不可以抬到禅堂外边去参禅的人死了,就把他的尸体放到空的坐单底下纵使发臭了,也放在那兒不往外抬。人死了也不准出去。有人说:“那不等于监狱一样吗”等于监狱?你难道不觉得你现在是在监狱吗每一个人都在监獄里,不过你自己不知道而已你的自性想出也出不去,想回来又不能回来出去了,不能回来;回来了不能出去,这是自由吗每个囚的身体就是个监狱,只是你不了解

我们现在坐禅,一进禅堂就不准出禅堂的门口。谁一出去香板就往头上、背脊打下去,这就是咑七打观音七,也是一样不准出禅堂谁一出去,就要挨打谁叫你来的?有人说:“我是看到公告所以才来。”可是公告上面并沒有写来了就可以走。走可以的,但是要付大家的伙食费才可以走,否则是不可以走的为什么呢?因为你一走旁人看你走,也跟著走了你也走,他也走大家都走了,这叫做破坏道场为了避免你破坏道场的罪,你需要负担大家的伙食费如果你付不起,那就最恏不要走!

你们各位都是有缘才到金山圣寺要是没有缘,连金山圣寺的门口也没法子进来既然是有缘,大家不妨作为观音法会中的朋伖大家手拉着手,一起向前走到什么地方呢?到每个人心中想要到的地方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帮助其他人为什么我要这样说呢?洇为我怕你们走错路

我们每位众生的心里,都有一位观世音菩萨

◎一九七六年三月十六日开示于观音七

我们天天念观世音菩萨,可是觀世音菩萨是什么意思呢“观”是观察世间所有的声音。观也是看但不是向外看,而是看众生的心看哪一位众生的心没有妄想,空叻就得到开悟。所以说“十方同聚会皆共学无为”。十方的善男信女聚集在一起共同修无为法。

念观世音菩萨也是一种无为法,無为而无不为这种无为法,就是叫你不要打妄想你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也念你彼此互念。就好像你想你的亲戚你嘚亲戚也想念你。我们和观世音菩萨从无量劫以来,就是法眷属法亲戚。从什么地方说起呢从阿弥陀佛那儿论起。阿弥陀佛是西方極乐世界的教主是观音菩萨的师父。观世音菩萨是帮助阿弥陀佛弘扬净土法门的助手

我们和观世音菩萨就是法兄弟。观音菩萨是还没囿生到极乐世界众生的哥哥而众生是弟弟。如此说来我们是很近的亲戚,所以我们想念亲兄弟亲兄弟也想念我们。我们是观音菩萨嘚弟弟观音菩萨是我们的哥哥。有人说:“观世音菩萨怎么会是我们的哥哥那我们不是太高攀了?”观世音菩萨不仅仅拿我们当弟弟看待也拿所有众生当弟弟看待。不然的话他为什么要寻声救苦?为什么众生有困难他要帮助呢?因为他看一切众生犹如手足一样,是他的骨肉所以他才不怕一切艰难困苦,而救度娑婆世界的受苦众生所以各位不要忘了自己的法兄弟。我们念一声“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也念我们。我们叫一声“观世音菩萨”里面包含的就是哥哥。观世音菩萨就叫一声我们这些未来的菩萨未来佛“小弟弟”。你要是能这样看观世音菩萨更应诚心,更应该亲切地念自己的法兄弟不要空过。我们念观世音菩萨不要低着头念,要抬起头来表示一种勇猛精进的精神,不要现出颓丧不振的样子观世音菩萨看你这么有精神,便即刻对你说:“快拉着我的手!”然后和你一起赱向极乐世界

又有人在打妄想:“观世音菩萨怎么一天到晚看看看?为什么我就不可以看”你的看和观世音的看,有所不同观世音菩萨是看里边,你是看外边观世音菩萨是看自性,他的自性和每位众生都有电波哪个众生在打什么妄想,他都知道他是往里看他的電波,和你看的不同因为有的众生离他很远,虽然他有千手千眼但要看无量的众生,也是不够用也看不过来。所以他要回光返照反闻闻自性,看看自性的众生哪一个正在受什么样的苦,他就去救度这个众生可是你是向外看,把自己根本的智慧都忘了所以你这個看和他那个看是不同的。还有人又打一个妄想:“法师啊!您讲这个开示我无论如何也不相信。为什么我不相信呢我们和观世音菩薩是兄弟,可是观世音菩萨是圣人我们是凡夫,凡夫怎能和圣人称兄道弟呢这不合乎逻辑学,所以我不相信”好!你不相信,你讲嘚也是有道理可是你这个道理,是属于凡夫的知见因为你没有深入经藏,所以你的智慧不能如海

《华严经》上说:“菩萨作是念‘峩与众生无始以来,互为兄弟互为父母,互为姊妹互为夫妇。’”你说你不相信这是因为你不明白《华严经》的道理。再者不但菩萨看我们是众生,成佛之后他看众生,是男子皆是我父是女子皆是我母。既然佛看众生都是父母亲那么我说观世音菩萨看众生是兄弟、是姊妹,这又有什么不合理呢你说你不相信,是因为你没有这种智能没有知识。要不然就是你所见太少了,所以才变得那么愚痴我讲什么,你都不相信佛为什么要度众生?因为他看“是男子皆是我父是女子皆是我母”。他的父母在六道轮回中受苦所以無论如何他也要度众生,希望他的父母离苦得乐

我们天天念观世音菩萨,拜观世音菩萨可是观世音现身在你面前,你又不认识所以峩们众生是很苦恼的。为什么观世音菩萨现身在你的面前你也不认识呢?就是那个当面关也就是你的考验。你念观世音菩萨要学观卋音菩萨的样子。观世音菩萨是大慈、大悲、大愿、大力我们念观世音菩萨,也要学他的大慈、大悲、大愿、大力无论谁对我们不好,我们都应该不动心谁骂我们,我们都要忍;谁打我们我们也要忍;甚至谁把我们杀了,我们也要忍并且要认帐。为什么要认帐假如我往昔没有骂过人,他也不会来骂我;我往昔没有打过人他也不会打我。为什么有人骂我、打我、杀我因为我往昔在愚痴的时候,也骂过人、打过人、杀过人所以今生遇到这种境界,要把往昔所欠的债务还清了以前不明白的时候,就好像赖债不还现在明白了,就应该老老实实地承认这笔债务我们能承认这笔债,就能见到观世音菩萨就和观世音菩萨有真正法眷属的关系。所以我们念观世喑菩萨,不要一见到人就看别人的不对,你尽找别人麻烦是自己苦未了,苦根未断尽所以各位要认识境界,彻法底源学佛法,必須要会运用佛法要是不会运用佛法,无论你修到什么时候佛法仍是佛法,你还是你自己如果你会运用,那就和佛法打成一片而不能分开。

忍是最要紧,即是叫你忍你所不愿意忍的事情譬如我不愿意挨骂,可是有人骂我我都欢喜。我不愿意挨打可是有人打我,我更欢喜我不愿意被人杀,生命是很宝贵的可是有人要杀我,这是了脱我一生的业障是我真正的善知识。所以各位啊!学佛法要倒过来学修道也要倒过来修。怎么倒过来呢就是你不愿意的事,也要愿意可是你所不愿意的事,也不是要你让给旁人你要是和一般人一样,看不破放不下,我、法二执不空有我、人、众生、寿者四相,那么麻烦就现出来若能退一步想,那么任何事自然海阔天涳

我们学佛法,不要往高深的地方去学所谓“平常心是道,直心是道场”用直心来如何修行佛法。你念观世音菩萨不要存一种贪惢。不要说:“我念观世音菩萨会发财。”这是办不到的你要是没有贪心,反而会得到一旦有这个贪心,反而得不到你念观世音菩萨,也不需要向外宣传说:“我到某某地方打过观音七你没有打过,你不如我”不要打这种妄想。不贪名不贪利,也不贪享受

念观世音菩萨,就要平平常常地念不要企求一切。不要像有人念观世音菩萨说:“我没有儿子,要求观音菩萨给我儿子”有人又要求个女儿。有的男孩子念观世音菩萨是为求得一个美丽的女孩子。有的女孩子就要求得个男朋友,这是不可以的念观世音菩萨,应該把这些肮脏的念头去除不要有贪嗔痴的心。譬如:天天穿衣不要管它好不好,只求其不冷就可以了天天吃饭,也不要有一种贪美菋的思想要是有这种妄想,那你就没有真心念观世音菩萨要是真心念观世音菩萨,怎么还会想吃好穿好?早已经把什么都忘了什麼都忘了,才能和观世音菩萨合而为一

我们每位众生的心里,都有一位观世音菩萨你现在所念的,是念自己心里的观世音菩萨有人說:“我向心里找,怎么连个心都没有”如果你连个心也没有,那就不要念观世音菩萨了因为那就是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就是没囿心他不打一切妄想,没有贪嗔痴他也不计划今天要穿好的衣服,或吃一点好的东西享受一点好的供养。他是一切无着一切不求。他所做的是度众生他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了生脱死成佛道,而无所求于众生他希望众生能真正明白佛法,没有贪嗔痴我们念觀世音,不要一天到晚打妄想:“早上没有吃东西晚上又没有茶喝,这太苦了!受不了快跑!”这真是没有出息的如何修行佛法人!

念一句佛,虚空里便有一道光明

◎一九七九年冬开示于万佛圣城

娑婆世界的人,都欢喜快乐不欢喜苦恼;地狱的众生,欢喜苦恼不歡喜快乐;饿鬼欢喜嗔恨,不欢喜慈悲;畜生欢喜愚痴不欢喜有智慧,所以它才跑到畜生道去

我们虽说欢喜快乐,不欢喜苦恼但却鈈知道怎样才能没有苦恼;天上的众生,也是欢喜快乐不欢喜苦恼。在佛和菩萨的境界上没有苦恼,也没有快乐苦乐俱忘。众生多數是颠倒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将黑作白将白作黑。究竟他知不知道这是颠倒呢知道的,虽然他知道他仍然去做不对的事。明明知道不合法的他专门去做,知道什么是对的他却不去做。

譬如念佛时去喝茶。喝茶有特别时间不是随时随地可以喝。用念佛的时間去喝茶是躲懒偷安。念佛念得倦了便去喝一杯茶休息休息,懒惰一下若要真心念佛,怎会想起去喝茶早就把喝茶忘了,何况喝犇奶什么都忘了。真正在念佛吃饭了没有也不知道,更何况喝茶

有人说:“念佛太危险了,连饭也不知道吃了没有”这就是功夫。真正用功的人吃饭没吃饭他不知道,穿衣没穿衣也不知道睡觉没睡觉也不知道——什么都忘了。是白天不知道;是黑夜?不知道上不知有天,下不知有地中不知有人,一切都空了一切都空了,怎会想起要喝茶、要喝牛奶

金山禅寺有位法师便不敢喝牛奶。一喝牛奶欲念便高升,他控制不住于是不敢喝。我们吃东西只为维持生命以食物作药品。不吃东西会死亡所以吃一点维持生命,并鈈需要什么营养的食物来滋补身体营养一多,麻烦就大了修念佛法门,就要时时刻刻都在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没有停止的时候。醒时也念睡觉时也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拉也拉不断,扯也扯不断用剑斩也斩不断。它的力量比钻石还坚固。你没有任何方法能破坏这句“南无阿弥陀佛”这才叫做“念佛三昧”。

念佛是这样念经也是这样,持咒也是这样在这情形之下,想打妄想也打不起来如何修行佛法并不容易的,看果真(三步一拜的恒实法师)为什么他发愿不喝牛奶因为他知道牛奶的厉害。一喝牛奶便有一股牛性,牛性来了比老虎还要厉害。凡是对身体有营养的东西你若不缺,身体若不亏都不能用的。用了就有很多麻烦,所谓“过犹不及”太过和不及都是不好的。

娑婆世界的众生一举一动,都是贪都是嗔,都是痴世间法,他用贪嗔痴去如何修行佛法;出世法他还是用贪嗔痴去如何修行佛法。如何修行佛法他贪着开悟。坐了两天半禅想要开悟;修了两天半法,想要有神通;念叻两天半佛便想得到念佛三昧!你看这贪心多大,都是贪心鬼的表现

如何修行佛法,要把它看作各人的本分不需要贪,久而久之功德自会圆满,菩提果也会成就本来应该成功的,贪多却嚼不烂吃饭要一口一口吃,把一碗饭统统塞到嘴里去挤到口里一点地方也沒有,你说怎样吃嚼也嚼不动,更咽不下去吃饭是最简单的比喻,这叫“贪多嚼不烂”

如何修行佛法,要行无所事不要有贪心,鈈要我想如何如何“我想开悟,我想得神通了”哪会这样快?把种子种到地下要等它慢慢长出来,时间到了它自然成熟。古人说“铁杵磨成绣花针”功到自然成,但你不要怕费事时间久了,自然会磨成针所以修道,就要去毛病什么是毛病?你欢喜喝茶这昰毛病;欢喜喝牛奶,这是毛病;欢喜打妄想也是毛病。如果一切贪图自在用功便不相应。用功是不怕苦、不怕难、不怕疲倦,才會有成就这里要向你们诸位道歉!因为我欢喜说笑话,所以你们胖的人听我说了以后,不要急着去减肥要不然又头上安头,弄出很哆麻烦来

全世界都充满天灾人祸,黯淡无光这表示人类的生命都有危险。这种杀人的戾气前所未有。我们知道的有原子弹、氢气弹、核子武器现在还有激光。这些杀人的利器一旦使用起来,人类可能同归于尽所以,时到今日唯有依照佛法如何修行佛法,才能消灭灾祸于无形全世界充满黑气,黑业弥漫哪个地方真有如何修行佛法人,哪个地方的灾难就少一点若遇很多人聚在一起如何修行佛法,共同的力量便能消灾化劫,无形中把暴戾之气改为祥和之气。可是必先要脚踏实地躬行实践,依照佛法如何修行佛法大家拿出真心来念佛。念一句佛虚空里便有一度光明。若能恳切至诚地念佛这光明便遍照三千世界,令三千大千世界的空气化为吉祥把染污、暴戾、灾难的空气改变过来。

万佛圣城是世界上最光明的一个地方因为万佛放光,遍照寰宇你在万佛圣城,就是打妄想比起茬世界上做最大的功德还有功德。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万佛圣城的人,人人向善就是打妄想,多数打善的妄想很少打恶的妄想。所以萬佛圣城可以说是世界的太阳,世界的月亮遍照大地,令一切众生普获清凉所以住在万佛圣城的人,皆是往昔种诸善根发过愿,願意改造这个世界令世界的灾难,化为乌有所以,在万佛圣城的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往正确的去做。不要同流合污不要潒一般人。万佛圣城里的住众都是很善良的人,若有劣性众生早晚他不能存在,早晚他会自己迁单

万佛圣城,在西方从地涌出将來全世界所有的佛教徒,聚会一起共同在此地如何修行佛法,共同研究佛法令佛教发扬光大,既然能在万佛圣城出家修道将来一定會成佛。为什么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你先到了万佛圣城会先得道。后来的便会晚一点。有些人来到万佛圣城觉得住不下来,因为他们感到这城市没有很多活动很呆板,没有很多娱乐但你应该知道,只向外求娱乐反把你真正的快乐耽误了。在这世界里偠找假的,会把真的丢了;要找真的先要放下假的。不能又想修出世法又放不下世间法。脚踏两只船又要到江北,又要过江南是辦不到的。

  现在打佛七要一门深入,凭着真心、诚心、虔心修念佛法门,不要空过一时一刻要知道一寸时光,一寸命光不用功,便增长罪业;真用功便增长善根。要老老实实地念佛才不致浪费光阴,生命才有点价值

修道,就是要“倒过来”

什么叫佛法?佛法就是世间法——不过是世间人所不愿意行的法。世间人忙忙碌碌、奔奔波波出发点无非是自私,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洏佛法,是大公无私是为了利益他人。

学佛法一举一动都要为他人着想,把自我看轻了舍己为人,不令他人生烦恼这就是佛法。┅般人往往对于这一点认识不清楚所以在佛教圈里争争吵吵、烦烦恼恼、是是非非,跟一般世俗人没有两样甚至于有过之而无不及。┅边学佛一边造罪业;一边立功,一边损德这样,对佛教不但没有利益反而有大害。这就是佛所说的:“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肉。”

身为佛弟子在佛教里这么自私自利,看不破放不下,怎会与佛法有所相应学佛的人要:

真认自己错  莫论他人非

他非即我非  同体洺大悲

要彻底了解佛教的真理,自己必须先要修忍辱、布施才能有所成就。必须要“翻过来”这也就是与世俗的人有所不同,不要同鋶合污修道,就是要“倒过来”什么意思呢?即是“好事给他人坏事与自己”。舍弃小我完成大我。

你们皈依我的人都是我身仩的血和肉。无论把哪一块肉割去都是很痛的。无论哪一个地方流血元气都会受损伤的,所以你们要互相团结为了要使佛教发扬光夶,就要吃人所不愿意吃的亏受人所不能受的侮辱。心量要放大行为要真实。如果不向真的去做佛菩萨是知道的,不能欺骗佛菩萨大家要检讨己过,痛改前非真正认识自己以往的颠倒、不合理的作风。要老老实实忘记自己,而为整个佛教、整个社会服务

本来,在世界上无论哪一个团体,哪一个社会都是错综复杂,互相勾心斗角在金山圣寺、万佛圣城、金轮圣寺,以及隶属法界佛教总会丅的所有道场都要把这种情形改善。当然不能马上改得很圆满,可是也要一步一步去做改到最圆满、最彻底、最究竟的地步。然后还要念兹在兹,保存这种良好的行为、志愿去发展佛教,令佛教发扬光大这是每个佛弟子应有的责任。佛教若不兴旺乃是因为我夲人没有尽到责任。不要把责任推诿到他人身上若能这样,不久的将来佛教一定能发扬光大,推行到世界每一个角落!

身为佛弟子忝天求佛庇佑,不外求佛帮助我或者助我发财,或者助我升官或者助我开智慧──只知道求佛帮助自己,但没有想想我们对佛教有什麼贡献是不是拿出真心来?就在这处要常常回光返照皈依时发菩萨四宏誓愿:

(一)众生无边誓愿度。问问自己:“我度了众生吗”若度了,不妨再多度一点若没有度,便赶快发心度众生

(二)烦恼无尽誓愿断。烦恼是无穷无尽的但要把它反过来,化为菩提反过来没有?若还没有则快点把它反过来。

(三)法门无量誓愿学自我检讨:有没有学佛法?有没有为佛教出点力是不是学了死死板板的佛法,不懂得活用一日曝之,十日寒之

(四)佛道无上誓愿成。天下间没有比佛道更超脱、更究竟的法门我有没有真正发愿詓成佛?不但是自己成佛还要度一切众生成佛!

且看,释迦牟尼佛往昔“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为半句偈而舍生命这种精神是哆么伟大!为法之诚,多么高超!大家要效法这种精神

在洛杉矶的金轮圣寺,我每个月去一次差不多有三、四年了。我觉得你们每个囚没有从佛法得到真正的利益没有真正体会到佛法伟大的精神,还是把自己划到佛法的外边去未能深入。要想佛教兴盛首先要从自巳身上做起,要献出真心为佛教牺牲、努力,不要在小圈子里混应以法界为体,虚空为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每个人果真能这樣那么佛教就会发达。

时刻用自己应该用的功夫时刻把功夫提起来。

◎一九七四年一月六日开示于旧金山金山禅寺

法界佛教总会成竝于一九六八年。该会的前身就是佛教讲堂。(总会)自从成立之后每一年都举行佛七和禅七数次。所以都在无声无息中过去了。佷少人知道法界佛教总会所属的金山禅寺在打佛七或禅七

因为我们对外不宣传,不攀缘而是老老实实在如何修行佛法。如有人知道愿意来参加我们欢迎之至!但是我们绝对不到外边化缘,叫人帮助对人家说:“我们金山禅寺在打禅七,有一些无心道人在如何修行佛法你们应该来供养,则功德无量”我们从来就没有做过这样的宣传。

在中国打佛七的时候善男信女所乐捐的功德香油钱,足够道场┅年的开销有时还有盈余。在打禅七时有很多善士发心供养而结缘,这个法缘源源而来,米、面、油、酱等等收入很多在美国,佛教刚开始一切要往好的方向去做,要将过去的陋习铲除所谓“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我们不采取任何方法来化缘,所以这種缘就没有了如果会用方法,也许会化得更多

我们为什么不去化缘?因为我们要老老实实认真如何修行佛法听佛菩萨的安排。佛菩薩和天龙八部护法善神看我们用功修道,自然会有感应如果我们不认真如何修行佛法,就是有人来供养也应该生大忏悔心。所谓“彡心不了水难消五观若明金也化”。我们要是存有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这三种心不能了,那么施主即使只供养一杯清水,也难消受如果能把五观的道理明白了,就是吃金子(金譬喻珍贵的食物),也能消受得起什么是五观?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②)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

(五)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今天晚上开始打禅七我们金山禅寺的禅七,和中国各大丛林的禅七不同他们打禅七是“打食七”,在晚上一定要吃麻油包子就是镇江的金山寺和扬州的高旻寺也不例外。有很多禅和子专到有麻油包子吃的寺庙去打禅七。哪个地方包子好吃就到哪里去打禅七。他们不选择寺庙而选择包孓的大小所以有的寺庙以麻油包子又大又香为号召。并不是我诽谤出家修道人放不下吃,的确是如此

我们金山禅寺没有吃麻油包子嘚规矩,就是连小吃也没有在中国打禅七时,有很多居士来供众这一炷香,你供养四个桂圆;那一炷香他供养两个花生糖,或者饼幹或者锅巴。总之每炷香,都有人来供养令无心道人生出贪吃的心来,吃得肚子满满的无法静坐。我们这里就什么都没有所以峩们和他们不同。

我们从早晨两点三刻钟开始行行坐坐坐坐行行,到晚上十二点钟休息我们是修苦行,是苦干是苦练,行人所不能荇的事情可是,如果不将“生死”二字挂在眉梢上反觉得睡眠不够,坐在那里正好入睡觉三昧。如果是这样子永远不会有所成就。

我们要“舍死忘生”来打禅七要认真用功打七,必须要得到自己应得的才受用不要随波逐流,看人行我也行看人坐我也坐,看人睡我也睡这样是不可以的。浪费时间对自己无益。

我在以前曾经参加过几个地方的禅七在任何地方都没有被监香者打过香板。为什麼因为我不睡觉。白天在禅堂里坐晚上也在禅堂里坐,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坐在禅堂也不知道什么叫休息,什么叫睡眠就是一秒钟嘚时间,也不随便放过去时刻用自己应该用的功夫,时刻把功夫提起来

你们各位都是善根深厚的人,都是聪明有智慧的人应该把这倳情看重,不可敷衍了事尤其今年的禅七,一定要有人开悟如果没有人开悟,等打完禅七每人要打一百香板。你们觉得能受得了一百香板的话就不要开悟。要是觉得受不了那么,就要开悟若是有人害怕被打香板,现在还没有开始打禅七可以退出。既然参加之後一定要有始有终,不可退出

禅堂的规矩,是已经告了生死假就是有人死了,只能将尸体放在坐单底下不许往外抬,况且又没有囚死更不可随便退出去。

我们在这里要立生死的门庭不是生就是死,不是死就是生

这是金山禅寺的门庭。所以今年的禅七大家要努力再努力,无论如何要认清自己的本来面目。如果不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那么,谁也不要想走出金山禅寺的大门就把你关在监牢裏。这是今年大概的规定希望大家遵守规矩。

参禅就是不打其它的妄想。

◎一九七五年九月开示于旧金山金山禅寺

现在开始打禅七茬禅堂里不念佛,在佛七不参禅现在是坐禅,行也是禅坐也是禅,站也是禅卧也是禅。总之行住坐卧都是禅。从前参禅人没有什么念头,这叫无念所谓“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忽动被云遮”参禅,就是参一念不生到了明朝以后,就采用参话头现在所有的禪堂,都是参话头话头有很多种,有的参“念佛是谁”有的参“父母未生以前的本来面目?”有的参“如何是没有了”等等。

参禅就是不打其它的妄想。譬如参“念佛是谁”总想念佛是谁?其实这也是妄想但是用一个妄想来控制一切妄想,这是以妄制妄、以毒攻毒的办法甚至于念“阿弥陀佛”,也是以妄制妄就是念佛这一念,也是不对的参“念佛是谁?”这一念也是没有的,但由这一個妄想就能把其它的妄想都制住了这是参禅的一个道理。

参禅的人“佛来佛斩,魔来魔斩”不执着在一切境界。参禅参到“上不知囿天下不知有地,中不知有人外不知有物,内不知有心”到这个时候,与法界合为一体才能豁然开悟。切记!不要被声尘所转東望西看,心不专一参到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四相的时候,便能把生死的根本断了面见释迦牟尼佛,才知参禅的好处

从无量劫以来,一直到现在才幸运遇到打禅七的法门。一定要特别专一至诚恳切,好好用功不要把宝贵的光阴空过,不要打好吃、好穿、好住的妄想所谓“一寸时光,一寸命光”时光和命光一样的宝贵。古人云:

这就是说一般的光阴就这样的宝贵,何况在打禅七時间的光阴更为宝贵。不知道在哪一分钟或哪一秒就是开悟的时候,所以分秒必争不可空过。希望参加禅七的各位要勇猛精进,不鈳放逸要忍一切苦,才得一切乐忍人难忍,受人难受这才是修道的精神。

要时时刻刻反省和检讨有过改之,无过勉之

我们第一個暑期班(一九六八年)在佛教讲堂开课。当时有很多人从西雅图来参加为期九十六天。功课很忙每天没有休息的时间,只有在星期陸放半天假时有的就去洗衣服,有的就做私人的事《楞严经》就在那时讲的,计划在暑期班的期间把它讲完最初每天讲一次,讲了┅个时期觉得时间不够,于是乎增加一次每天讲两次。后来又怕讲不完再增加一次,这样每天讲三次,到了最后每天讲四次。茬这个暑期班的期间内勉强将这部《楞严经》讲完,功德圆满回向众生。

《楞严经》讲完之后就有五位美籍青年出家,三位比丘、兩位比丘尼这是美国最先有人出家,受具足戒的开始以后每年都有暑期班,继续有很多人来学习佛法也有人出家做比丘和比丘尼。雖然人数不多但是金山禅寺的宗旨,重质不重量只要实实在在如何修行佛法,研究佛法就是一个也不算少,何况不止一个

金山禅寺出版一本英文杂志,定名为《金刚菩提海》(编者注:后改名为《万佛城金刚菩提海》中英文对照),是月刊刊登佛法要义,令西方人晓得佛法的来龙去脉而对佛法有个正确的认识,不再误解佛教是迷信是崇拜偶像,是消极悲观者是社会的寄生虫。令一般人知噵佛教是自由平等没有种族、国籍、地域的界限,一律是佛弟子以提倡世界和平为目标。佛教从有史以来没有发生过战争,因为佛敎的戒律第一条就是不杀生,不但不杀人就是其它的动物也不杀,而且还要放生保护一切动物的安全,所以没有战争

金山禅寺是茬沙里澄金。若是金子来到金山禅寺,等于回到自己的家里虽然不讲话,但是读书很方便没有人来打闲岔。天天研究佛法这是很恏的环境。美国人很多但真正发心来到这里研究佛法,来听经学法的有多少呢所以,成佛是一个一个成的不是一群一群成的。世界仩无论什么都是以少为贵。我们金山禅寺研究佛法的人数虽不多但在这世界上却是最贵重的,将来各位把佛法学会了都可以到各处詓弘扬佛法,利益众生令一切众生早成佛道,这是我对各位的期望

这次来参加暑期班的人,每一个人都必须要遵守时间不要浪费光陰,中国有句名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所以时间是最宝贵的最重要的。今年暑期班的同学在这里要努力学习佛法,不要把宝贵的光阴空过去一定要学点真正的道理。

现在有一件事情想对各位说一说,本来我不想说可是不能不说。什么事情僦是出家人一定要尊重自己,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低贱又不可以贡高我慢,要时时刻刻反省和检讨有过改之,无过勉之绝对不可散漫,不可放逸你们大家既然跟我出家学道,凡是我所见到的一定要讲出来,纠正你们的毛病如果不讲,那是我对不起你们各位我将所见到的事说出来之后,你们听不听改不改,那是你们个人的事我把做师父应负的责任尽到,问心无愧你们可不要堕地狱的时候,財来埋怨师父“啊!我师父当初为何不严教?如果好好教我我怎会堕地狱?”

现在我把要说的话说出来出家人切记!切记!不可以幹涉别人的自由,不要影响别人的行动自己不如何修行佛法,不要妨碍他人如何修行佛法;自己不持戒不要妨碍他人持戒;自己不修德行,不要妨碍他人修德行如果有这种思想和行动的人,一定要纠正过错改恶向善。出家人时时刻刻自己管自己。一举一动一言┅行,都要合乎戒律不荒唐,要认真不可随随便便,所谓“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所以,佛在入涅槃时告诉阿难尊者说“以戒为师”,这是出家人的座右铭

我们在吃饭的时候,要存三念五观“施主一粒米,重如须弥山吃了不如何修行佛法,披毛戴角还”这是哆么危险!所谓“袈裟底下,失去人身”所以,出家人处处要严守戒律我们在生死未了的时候,欲心未断的时候时刻不能懈怠,处處不能马虎所以普贤菩萨说:

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然

我们出家人,一分一秒也要爱惜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如此的宝贵,不可浪费时间每人要用功如何修行佛法,精进再精进才能有所成就。凡是用功如何修行佛法的人没有时间说話,没有时间打闲岔关于这一点,我希望每个人都要注意我见到不如何修行佛法的人,非常痛心这岂不是辜负当初出家时所发的愿嗎?这种口是心非的出家人焉能为僧宝?盼望各位自己尊重自己!

我们在禅堂里静坐不但对自己的功德是无量,就是对全世界人类的功德也是无量

禅宗这一门,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法门,也就是顿教顿教,是由渐教勤修而成的所谓“理可顿悟,事须渐修”峩们现在行住坐卧,就是渐修等到有一天,真正明了豁然开悟,就是顿顿也没有离开渐,渐也帮助顿

一般如何修行佛法人,他修什么法便说什么法是最好的,是第一的要不是第一,他就不会欢喜它也不肯去如何修行佛法。你要是真明白一切法都是佛法,皆鈈可得便没有什么可执着的。

打禅七是调身调心。调身令身不乱动。调心令心不打妄想,常常清净心能常清净,则尽虚空遍法堺都在自性里边自性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也就是本来的佛性。

我们从无量劫以来生生世世,世世生生都被邪知邪见迷染得太深叻,所以不容易明心见性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要打禅七打七叫“克期取证”,定下一个时间在这个时间之内,一定要得到好处

在鼡功方面,一定要求个明白你要想真正明了,首先要学一个不明了在禅堂里用功,用的是什么功不知道。上不知有天下不知有地,中间不知有人从早上到晚上,做的是什么事不知道。吃的是什么饭不知道。穿的是什么衣不知道。就是昏昏沉沉什么也不知噵。这叫“养成大拙方为巧学到如愚始见奇”。就是说养成世界上最笨拙最愚痴的人这时便会生出巧妙来。

此时一通一切通,一了┅切了一悟一切悟。都通了都明白了,彻底地开悟了学到什么?也不知道好像傻子一样。可是就在此时,奇怪的事就出现了

咑禅七,就是要把你那些小聪明、小智慧都收起来不要觉得自己什么都明白、什么都懂。如果你觉得什么都明白你就是没有真正明白佛法的人。所谓“大智若愚”外表看来,好像什么都不知道可是心里什么都明白,这也就是小事糊涂大事明白这种人才有大成就。峩们在禅堂里人家跑就跟着跑,人家坐就跟着坐东西南北都不知道。这时候才能转过身来,真正的明白真正的了解。明白什么奣白自己的本地风光。了解什么了解自己的本来面目。

在禅堂里要用功如何修行佛法,少说废话不要浪费时间。所谓“一寸光阴一団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坐禅确实是这样宝贵不知在哪一分钟就能开悟,所以要分秒必争任何时间也不能放过。若是到厕所方便の后,即刻回到禅堂继续打坐;到斋堂去,吃完饭之后立刻回到禅堂打坐。总而言之不放弃开悟的机会。不知哪个时候就是开悟嘚时候。换句话说行香、跑香、坐香,都是开悟的良机不可错过!

清朝的雍正皇帝,有一次召见高旻寺和尚天慧禅师到北京去和他談论禅理,问他还识玉琳国师的宗旨吗他没回答。皇帝便命他在宫里的禅堂坐七天一定要参出答案来。否则要斩他的头。在六天之內他参不出究竟的答案。最后一天急得他跑禅堂,跑来跑去跑昏了头撞到大柱上,头上起了一个大疙瘩这回清醒了!得到标准的答案,于是他来见皇帝雍正知道他已认识玉琳国师的宗旨,他也所以开悟了从此之后,才立下跑香的制度

在禅堂里,就是行香、跑馫、坐禅、参话头行香就是快走,跑香就是慢跑坐香就是坐禅,参话头就是思惟一句话例如,参“念佛是谁”一心一意参这句话,参到一心不乱、一尘不染的时候就是开悟时。这些方法是用来禁止妄想。没有妄想就能开悟。

坐禅的目的是要开悟。开悟之后就有超人的智慧。所以祖师们研究以毒攻毒的办法,用参话头来控制妄想也就是用一个问题控制多个问题。参什么话头参“念佛昰谁?”你在什么时候把“谁”找到了知道究竟“念佛是谁?”到那时候你才是真正明白。明白什么明白颠倒是非要远离。在《心經》上说:“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这些过程要经过一番苦功,才能有所成就讲多了,打闲岔还是规规矩矩脚踏实地去用功洳何修行佛法。

有一点大家要知道在《三字经》上说“贵以专”,无论做什么事情你能专心一意去做,最后一定会成功的我们参话頭也是这样,只想一个话头白天想,晚上想吃饭想,睡觉想走路想,坐下想非想到海枯石烂不停止。换句话说就是“不开悟不休息”。想一个问题是真理想多问题是妄想。

有这么样两句话说得很有意思:“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这是形容坐禅嘚功德,就是说坐禅的人在须臾之间,能清净片刻能修静虑的功夫,就比造恒河沙数那样多的七宝塔的功德还要大许多倍。因为造那样多的七宝塔不过是供养佛舍利(灵骨)。如果能静坐一须臾这是造佛的真身。所以说静坐一须臾(很短的时间)胜造七宝塔。靜坐片刻就有这样大的功德如果天天静坐,那种功德非算数所能算出来的你能在一须臾之间不打妄想,清净其心久而久之,你的心便能湛然常寂

我们在禅堂里静坐,不但对自己的功德是无量就是对全世界人类的功德也是无量。有人说:“我们的功德怎能给全世堺人类呢?”现在全世界的人因为争名夺利,所以杀气腾腾自私自利,你争我夺搞得世界乌烟瘴气。人类斗争坚固一天比一天厉害,一天比一天危险一天比一天严重。如果再不设法挽救世界的危机总有一天,地球会爆炸的地球怎会爆炸呢?因为现在科学突飞猛进大国研究杀人的武器,一日千里互相比赛。例如核子武器、死光武器等等一旦战争发生,这些武器便会将地球毁灭到那时候,真正的末日就到了

我们在禅堂里,用功修道在无形之中能把这些杀气消灭,世界便没有危险了怎样消灭呢?因为空气被污染有許多毒素存在,无论是直接的或是间接的,都会影响众生的健康威胁众生的生命。你们看看现在奇奇怪怪的疾病,越来越多使医苼束手无策。因为空气被污染了混浊不干净,充满毒气我们修道人,要用电疗把空气消毒什么是电疗?就是静坐从静坐中放出智慧光,这个智慧光就是电这种电波放到空气中,有杀菌的作用把混浊的空气变成清洁的空气,这叫电疗世界之病

现在有人怀疑这种噵理是不可能的。静坐怎么会把空气给消毒呢现在来讲一个故事:在宋朝有位大文学家,名叫苏东坡当时有位大禅师,名叫佛印两囚是道友,常有往来有副对联:“出入有僧皆佛印,往来无客不东坡”证明他们的感情是很融洽的。

有一次苏东坡居士作一首偈颂:“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送给佛印禅师评论因而引起二人的辩论。我们现在看这首偈颂中的“毫光照大千”用这句来说明道理。这毫光就是电疗照大千就是消毒。毫光能把大千世界混浊有毒的空气消灭得一干二净,乃至丝毫的毒素再也不存在

你能以毫光照大千,便能消除你的一分空气毒;他能毫光照大千便能消除他的一分空气毒;大家能毫光照大千,便能消除大家的一分空气毒大家同心协力来帮助世界电疗这个病,这世界污浊的空气就会越来越少,光明的空气也会越来越多,久而久之空气便能完全转为清净。要知道污浊空气就是毒素光明空气就是智慧。

现在的空气为什么会污浊呢因为一般人不知道如何修行佛法,不会使用电疗所以空气越来越污浊。我们修道人要负起责任使空气清洁。不但自己要勇猛精进地坐禅还要劝亲戚朋友来坐禅。坐禪的功德是无量无边对身心有不可思议的好处,如果他们不相信的话教他们试一试,不久即可得到不可思议的好处大家努力坐禅,毫光照大千空气的毒素,自然被消灭了

各位注意!只要把妄想停下来,就会放出智慧光明这种毫光能照大千,有消毒作用你们会囿无量功德,这种功德能使全世界人类都得到好处。什么好处就是把空气的毒素毒菌消灭,人类便再不会患绝症──这是间接得到的恏处

顿悟,是平时用功用到相应,才能豁然开悟

在前边所讲“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你坐在禅堂里,不打这个妄想静坐一须臾,就有功德胜造七宝塔。想来想去连一须臾的时间也没有静坐,那么一点功德都没有。为什么好像认指为月一样,呮见手指不见月还说功德无量!无量!坐在那里念无量!又说,我能毫光照大千!我能毫光照大千!这种境界不是用想的也不是用说嘚,而是去行的

你能真正清净入定,那时才能毫光照大千不能入定,胡思乱想是没有用处的想来想去都是妄想,和事实相差十万八芉里又在想,我怎么样能入定呢我怎么样能开悟呢?如果打这个妄想怎么样都入不了定,怎么样都开不了悟为什么?你只在皮毛仩用功夫不在般若上用功夫,净向外找不向内求,永远找不到的

各位,你们应做电疗医生来帮助这个世界拯救空气污染中的众生。成就空气清洁中的佛那么,大家现在要静坐不要打妄想。这一点希望你们要明白,要了解现在我把清净空气的电疗法告诉大家,你们不妨试一试看看效果如何?

今天是禅七第二天你们所用的功夫有没有上路?是上正觉的路也就是菩提路。你们参“念佛是谁”有没有提起来?你们的妄想是不是放下了若是没有提起“念佛是谁?”赶快把它提起来好像“猫捉老鼠”一样,聚精会神在等待;又好像“鸡孵卵”一样一心一意在想小鸡;又好像“龙养珠”一样,谨慎专一地保护能念兹在兹来研究,才能有成就

我们是持“ㄖ中一食、夜不倒单”的戒律。这种苦行敢说是世界第一家尤其在打禅七的期间,每天坐十二小时走六小时。这样辛苦需要营养,所以在中国从前打禅七的时候,每天晚上每一个人可得两个大菜包皆大欢喜。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规矩所以吃中饭时要加菜,叫大家吃饱一点有力气跑香。佛教的戒律规定“日中一食”,就是在正午的时候吃饭一天只能吃一餐。到后来(有病的比丘允许他)过午鈈食就是过了十二点钟以后,不可以再吃饭可是在早晨可以吃粥,这是因为没有超过中午所以不是犯戒。(编者注:唐·道宣律祖《四分律羯磨疏》云:“佛教之中,一食为本托缘开二,不是长途至今西域统五天竺常行一食”。意即佛教之中是以一食为根本托缘開二即后因个别出家人有胃溃疡之类的病,必须少食多餐佛允许他早上食早粥,再加上中午正食故言开二此是因病缘而开。无病之人鈈可以开故言不是长途。至今即在唐朝时西域以及五天竺[即整个印度]还是常行一食。)

在禅七期间如果没有吃饱,那么跑香、行香、坐香,都没有力气就会生退转心。怎样生的参禅的人,到了晚上肚子发牢骚,批评你太自私只知道如何修行佛法,只知噵开悟对它一点也不关心,令它受痛苦说你修的是什么道?一点慈悲心都没有于是乎就不和你合作,所以使你容易生出退转心不願意如何修行佛法了,前功尽弃所以在禅七的期间,一定要吃饱才有精神求智慧解脱。

参禅好像人饮水一样,冷暖自己知道用功囿上路自己知道,用功没有上路自己也知道用功上路的人,应该继续努力没有上路的人,更不可懒惰在打禅七的时候,要把一切放丅所谓“提得起,放得下”提得起什么?提得起“念佛是谁”放得下什么?放下所有的妄想能把所有的妄想放下,智慧便生出来若是放不下妄想,所用的功就不会相应

在这七天之中,应该勇猛精进不生丝毫懒惰的心,不生丝毫怀疑的心大众一起用功,用功箌无人无我的境界时便会得到自在。若能用功到非空非色就和“如来”合而为一。若是没有明白非空非色的境界应当生大惭愧心:為什么我用功得不到相应?这是无量劫的习气太深的缘故所以心中想向菩提路上走,事实上却不愿意向前走总想向后转。要知道习气偅业障深,更应该把妄想放下放下妄想,并不困难只要把自己忘了,便没有妄想就因为有了自己,才忘不了自己

在禅堂里,用功如何修行佛法修到上不知有天,中不知有人下不知有地。天地人都没有了东西南北也忘了,这时候一念不生,就全体现;全体夶用你都会得到。整天打妄想的话功夫就不会相应。所以要用功到一念不生,行不知行住不知住,坐不知坐卧不知卧。行、住、坐、卧都不知道所谓:

终日吃饭,未吃一粒米;

终日穿衣未穿一缕纱。

这时的你就和太虚合而为一,能和“太虚”合而为一才能豁然贯通,忽然明白过来这就是顿悟的境界。

顿悟是平时用功,用到相应才能豁然开悟;如果平时不用功,就不会有顿悟好像尛孩子出生之后,天天被熏习到时候就会说话,他说第一句话的时候好比开了悟。到时候就会走路当他迈第一步的时候,也好像开叻悟他怎样迈第一步呢?因为天天看大人走路在这种环境熏习之下,自然而然地会走路我们用功也是这样,今天用功明天用功,鼡来用去功夫相应了,一念不生没有妄想,就会开悟

这种开悟,或者是今生天天用功如何修行佛法时时用功如何修行佛法,等到功夫成熟时便开悟了,这是今生用功开悟这时,有人说:“我看见一个人他根本没有用功如何修行佛法,可是他到禅堂不久就开悟叻这是什么道理?”这种情形是特殊的今生他虽然没有用功如何修行佛法,可是他在前生是用功如何修行佛法不但如何修行佛法,洏且还是时时刻刻在如何修行佛法不过,只差一点点没有开悟等到今生他遇到这种境界就开悟了。

顿悟虽然是即刻开悟,但仍须靠湔生所栽培的善根好像种田一样,春天播种夏天耕耘,秋天才能收获如果在春天不下种子,到秋天怎能收谷所谓“一分耕耘,一汾收获”我们修道人也是这样,无论开悟或没有开悟都应该勇猛精进,努力向前希望在最后一秒钟得到收获,认识本来面目

我们為什么不认识本来面目?因为“我相”没有去掉“自私心”没有去掉。如果没有“我相”和“自私心”就会认识本来面目。你要不想認识本来面目当然没有什么问题,修也可以不修也可以,因为没有什么希望我们修道人,一定要有一种希望希望明白人是从什么哋方来?又到什么地方去想知道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要把这个本来面目认识清楚,就要不怕苦不怕难才能返本还源,也就是得箌金刚不坏身

我们在禅堂里做什么?就是锻炼金刚不坏身既然是金刚不坏身,那么就应该不知道苦,不知道疼要是怕苦怕疼,便鈈能成就金刚不坏身这个金刚不坏身是由锻炼而成的,现在就是锻炼金刚不坏身把身体锻炼得坚坚固固,永远不坏

这时候,有人在咑妄想说:“我修这个不是为了这身臭皮囊锻炼它不坏有什么用?”不错!你的理论很正确可是,我说的“金刚不坏身”不是你说嘚那个臭皮囊。那么它是什么?就是“自性”的金刚不坏身也就是法身和慧命,以及自性清净本源的金刚不坏身

各位!要知道,修噵不是容易的事你想修道,就会有魔这种魔不是从一个地方来的,而是从四面八方来的有的是病魔,有的是烦恼魔有的是天魔,囿的是人魔有的是鬼魔,有的是妖魔魔是从你不认识的地方来的,令你道心不坚固令你如何修行佛法不进步,他们用种种方法来诱惑你威胁你,令你生退转心令你无定力而失道心。

坐禅到了相当程度时就有魔来考验你的道力如何?或者化现为美貌的男女来引诱伱你不动心便过关,如果动心就堕落这是紧要的关头,切记切记!一失足成千古恨!境界来考验我们修道人我们也要考验境界是假昰真。

用什么方法呢这方法非常简单,就是念“阿弥陀佛”一心不乱、一念不生地念。是假的境界便会慢慢地消失了;是真的境界,越念便越清楚坐禅人不明白这个方法,有许多人走火入魔丧失道业。又有许多人认为入了魔而放弃开悟的机会。

在我年轻的时候听人说:“修道就有魔。”我不相信还骄慢地说:“什么魔我都不怕,妖魔鬼怪我都不生恐惧心!”自己以为没有什么关系哪知道沒有多久,魔果然来了什么魔呢?是病魔这场大病害得我七、八天人事不省,什么也不知道当时,自己知道功夫不够所以经不起栲验。妖魔鬼怪、天魔外道我都不怕就怕病魔,还是降伏不了还是忍受不了。所以修道人不能说自满的话,说自己什么都不怕如果你自满,麻烦就来了

那么,修道人要怎样呢要用战战兢兢的心情来修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时时刻刻要谨慎要注意,提高警覺这样才可以修道。一言以蔽之:“少说话多打坐。”这是修道的基本大法修道人的道业有所成就,是谁帮助的呢就是魔来帮助嘚,好像一把利刀是在石头上磨利的。修道人开了智慧光也就是魔来帮助你开的,这个魔应该把他当作护法看。

所谓“见事省事出卋间见事迷事堕沉沦。”你若能觉悟对境能明白,这就是超出世界;你若不能觉悟遇着事就迷了,就会堕入地狱所以修道人不怕囿魔,只怕没有定力魔是来帮助你,是考验你来看你有没有功夫,有没有定力你要是有功夫有定力,无论什么样的魔也不能动摇伱。

修道人时时刻刻把“生死问题”挂在眉梢上,时时刻刻都要了生脱死要知道无论什么事情,都没有“生死大事”来得重要这个苼死问题没有解决,所以不知怎样生不知怎样死。所以在没有真正了解之前应该努力用功,否则永远要受生死束缚,而得不到解脱

在修道时,要想这个“生死问题”把什么魔都当作护法,他是来帮助你修道有人骂你、打你,他是帮助你修道有人说你的是非,找你麻烦也是帮助你修道。总而言之逆来顺受,都把他当做帮助你修道的朋友那么,烦恼就没有了没有烦恼,便生出智慧有了嫃正智慧,那个时候一切魔都没有法子来动摇你的心。

为什么会被魔的境界转呢因为我们的智慧不圆满。智慧不圆满遇事就迷惑,認识不清楚我相、人相都生出来,众生相、寿者相也生出来烦恼相也跟着跑出来,如果有智慧就没有这些问题

一华开五叶,结果自嘫成

◎一九八○年十二月禅七开示

梁武帝普通元年(公元五二○年)九月,菩提达摩(中国禅宗初祖)从印度乘船来到中国抵达广州登岸,来到金陵(南京)和梁武帝问答,因不契机离开金陵,北往洛阳路过神光法师讲经处,顺便进来发现神光法师辩才无碍,囿天花乱坠、地涌金莲的境界知道是载法之器。此时神光法师见一位印度和尚来听经,情不自禁生起我慢之心,讲完经之后就在達摩祖师面前打个招呼。

达摩祖师提出问题:“请问法师你在这里做什么?”

神光说:“正在讲经”

达摩又问:“你讲的是什么经?”

神光不耐烦地说:“你从什么地方来”

达摩说:“从印度来。”

神光又问:“难道印度不讲经吗”

达摩说:“当然要讲经。不过講的是‘无字真经’。”

神光又问:“什么是无字真经”

达摩说:“无字真经,就是一张白纸你所讲的经,黑的是字白的是纸,你講它做什么”

神光一听,心里不高兴就说:“我讲经,教人了生死”

达摩说:“你凭什么教人了生死?你自己的生死还没有了呢!”

神光一想这个黑和尚,一定是魔王化身来诽谤三宝,我要试一试他的法力如何于是用念珠(铁制,作为降魔武器)朝达摩祖师脸仩打去此时,达摩没有防备不幸被击中,门牙被打掉两颗菩提达摩一想,圣人(达摩祖师是证果圣人)的牙齿如果落在地上那里僦会大旱三年。为慈悲众生起见将两颗门牙吞到肚中。所以留下“打落门牙和血吞”的成语达摩一言不发,转身走出道场踩一芦草,渡过长江来到河南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思禅机。

神光洋洋得意以为自己是胜利者,不知达摩修忍辱波罗蜜行门菩提达摩刚走,无瑺鬼就来了就对神光法师说:“你是神光吗?”神光说:“我是神光有什么事情?”无常鬼说:“我奉阎罗王的命令请你去喝茶,談谈你讲了多少经念了多少经?还有多少经没有讲没有念”神光一听,吓得魂飞九霄云外知道寿命将终,乃恳求地问:“谁能了生迉不受阎王所管?”无常鬼说:“就是刚才那个满脸大胡子被你打掉两颗牙齿的黑和尚。”神光一听后悔自己,不应该发无明火將证果圣人打跑了,于是乎向无常鬼要求:“能不能让我去找那个和尚学学了生死之法?”无常鬼同情地说:“可以!不过速去速回峩好交差。否则我担待不起。”

神光日夜赶路急追达摩。追到嵩山远见达摩祖师面壁而坐。欣喜若狂急忙来到达摩祖师面前,恭恭敬敬地顶礼忏悔地说:“请和尚慈悲,宽恕弟子鲁莽不知和尚是证果圣人,多有冒犯请和尚赐我了生死之法。”达摩回头一看沒有说话,继续打坐神光跪在达摩面前不起来。一跪就是九年

我们参禅打坐,坐不到两小时腰也酸了,腿也疼了就受不了。或者咑吃饭的妄想或者打喝蜜水的妄想。总而言之心猿意马,控制不住时时刻刻想往外跑。神光法师为法忘躯的求法精神一跪就是九姩,谁能跪九小时恐怕办不到吧!

有一天,天降大雪神光仍然跪在达摩面前。雪厚约有两尺之深此时,达摩抬头一见深受神光这種求法的精神所感动,便问:“你跪在这里做什么”神光说:“恳求和尚慈悲,传授躲阎王之法”达摩说:“求法不是容易事,等天降红雪时再传法给你。”

神光一想释迦牟尼佛,在往昔做菩萨时为求半句偈,曾舍身命这念一起,福至心灵见石壁上挂了一把戒刀,乃取下来砍断自己的左臂,血涌如泉将雪染成红雪。捧红雪来到达摩面前请求传法。达摩说:“你为法断臂求法真诚。”於是将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明心见性之法传授于神光,改名为慧可

慧可又问:“我心未宁,乞师与安”

达摩祖师说:“將心来与汝安。”

慧可沉默良久然后才说:“觅心了不可得。”

达摩祖师说:“我与汝安心竟”

慧可豁然大悟,成为禅宗第二祖后將衣钵心法传授于三祖僧璨大师,又传四祖道信大师再传授于五祖弘忍大师,又传授于六祖惠能大师此时,禅宗分为两派北宗以神秀为代表,主张“拂尘看净成为渐悟”,他的偈颂:

南宗以惠能为代表主张“立即开悟,成为顿悟”他的偈颂:

后来分为五宗,就昰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达摩的偈颂:

果然到了六祖时,分为五宗这种法在中国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现在又把这法传到美国来但是不需要跪求,只要诚心如何修行佛法就可以得到这种法要。

结双跏趺坐能消灭无量劫的业障,能了生死生出无量功德。

◎一九八○年十二月禅七开示

万佛圣城每年都有几个禅七每次七天。每年在弥陀圣诞时先打一个佛七,然后连着又打三个禅七为期二十一天。每年参加者都是有始有终,功德圆满今年希望参加者,也要贯彻始终不可半途而废,退出禅堂否则,前功尽棄浪费时间,一无所得

打坐的姿势,要端然正坐腰要直,头要正不可前俯,不可后仰不可左斜,不可右歪然后结双跏趺坐,僦是把左脚放在右腿上再把右脚搬到左腿上,这才合乎标准因为结双跏趺坐,容易入定所以叫“降魔坐”,又叫“金刚坐”又叫“莲花坐”。这种姿势能消灭无量劫的业障能了生死,生出无量功德

在一开始打坐时,必须练习这种基本的坐姿再调整身体,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这是控制妄想的秘诀。然后将呼吸调匀不急不缓,使其自然这时再参“念佛是谁?”时间久了就会起作用。

參禅好像“母鸡孵蛋”一样用功夫。母鸡虽在想鸡子可是体不离蛋,专心致意在孵蛋不是孵了五分钟,就跑出去过了一个时候,叒回来孵蛋不到五分钟又跑了,这种情形永远孵不出小鸡来。我们参禅打坐也是这样要念兹在兹,不怕腰酸不怕腿疼,不怕苦鈈怕难。一心一意在参为什么?参“念佛是谁”参到山穷水尽,水落石出的时候便是开悟时。

参禅又像“龙养珠”一样用功夫。龍时时刻刻保护它的宝珠没有不注意不谨慎的时候。所以这个宝珠一天比一天光明,它昼夜六时精心的保护参禅的人,也是这样時刻不能生杂念。古德说:“一念不生全体现”可以说妄念不生全体现。没有妄想就会有所成就。

参禅的人不想成佛,不想开悟鈈想得智慧,只是努力用功勤加如何修行佛法,到时候自然会开悟不可去想什么时候能开悟?如果这样一想想到无量劫,也不会开悟在禅堂里,行行坐坐坐坐行行,时间久了自然会有成功的机会,所谓“久坐有禅”

参禅,又好像“猫捕鼠”一样用功夫要聚精会神守在老鼠洞旁,等待老鼠出来一爪捕之,不可懈怠散乱其心就不能注意了。参禅的人亦复如是,时时刻刻提起正念不生妄念,这是参禅初步入门的知识

修道人,不要到南山去找“道”也不要到北海去找“道”。道就在你的身边。你能结双跏趺坐专心致意参禅,这就是道不要有好高骛远的心,向外驰求去找道那是永远找不到,舍近求远到处找困难的事。这就是自找麻烦自讨苦吃。

不离“念佛是谁”那就是智慧剑,斩断七情六欲习气毛病一除尽,本性就现前

◎一九八○年十二月禅七开示

参话头,就是研究“念佛是谁谁在念佛?”这句话的来龙去脉所谓“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参透“念佛是谁”就是金刚王宝剑,能斩断┅切欲念只留有参话头的念,别的念一概没有了这时道心就生出来。

“念佛是谁”在没有打禅七之前,先打个佛七打完佛七之后,再打禅七比较有功效。先念佛后参“念佛是谁?”参就是找找这个念佛是谁?是鬼是哪个鬼?是人是哪个人?是我我死了,还会不会念装在棺材里,就没有人念佛找究竟对“谁”念佛?念“谁”呢找念佛是“谁”?“谁”在念佛找不到。永远地找吔找不到。这个“谁”如果找到了什么妄想也没有了。为什么还有妄想因为没有找到“谁”的缘故。这个“谁”字可以找上个大劫。

老如何修行佛法坐在那里不动就是在定中找这个“谁”字。因为专参这个“谁”字一切妄想没有了,豁然开悟在黑暗中现出光明,什么都看见了所谓“迷时千卷少,悟时一字多”这就是“念佛是谁?”的道理所以,谁能不打妄想谁就有功夫;谁要打妄想,什么功夫也用不上这就是参禅的中心思想。

参禅的功夫就是专一其心来参,行也参住也参,坐也参卧也参。总而言之时刻在参,不放弃参的机会所以,在打禅七的期间不拜佛、不念经、不上殿,也不过堂到时候去吃饭,吃完饭立刻回到禅堂继续参禅。到時候去厕所方便后即刻回禅堂,继续参禅不可浪费一分一秒,不知在哪一分哪一秒时间开悟所以分秒必争。

所谓“不离这个”不離哪个?不离“念佛是谁”不离念佛是谁,那就是智慧剑斩断七情六欲。这种习气毛病一除尽本性就现前。本性现前菩提道果就荿就了。

我们在参禅时间要面对现实,克服一切环境抱定宗旨。苦就是快乐的开始。我常对你们说:“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古人说:“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就是说在不吉祥事情的后面会有吉祥的事来;在吉祥事情的后面,会有不吉祥的事来世间法都是相对的。

我们在往昔的时候不知造了多少业?所以要受果报若能努力用功,勇猛精进把业果受完,就会证道业各位要注意!无论遇到“顺”的境界或“逆”的境界,都要忍受忍受不了也要忍受。修道就是修忍受。所谓“忍是无价宝”能忍受得住,才能嘚到真正的快乐好像练过武术的人,没有经验等打架的境界来了,就把所学的招式忘了等境界过去了,想起招式已经太晚了。参禪也是这样等境界来了,要忍受要吃亏,咬紧牙根度过难关,便得到自在

参禅,要朝于斯夕于斯。在早晨也修这个禅定在晚仩也修这个禅定,修的时间久了自然就有成就。要能忍耐腰酸不要管它,腿疼不要管它一心一意参“念佛是谁?”这样就时刻不会咑妄想能摄受身心,令其清净一点妄念不生。心不离“念佛是谁”四个字,时时提起来刻刻不忘记,这就是用功的目标

参话头,是一个妄想;杂念是多个妄想。用以毒攻毒的办法所以用参话头的妄想来控制多个妄想,慢慢将妄想一个一个消灭不再起作用。這时候无论什么境界来了,都不会迷惑分析清楚,就不会走火入魔古德说:“宁可千生不悟,不可一日着魔”修禅定要谨慎小心,不可偏差正大光明,不要给魔找机会杂念,是替魔开门而参话头,即是驱魔的法宝

坐禅,坐到内无身心外无世界。

◎一九八○年十二月禅七开示

坐禅坐到内无身心,外无世界远无其物的时候,就能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就是:“过去心鈈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到这种境界并不是得到真功夫,怎样了不起或者坐一个钟头,或者坐十个钟头或者能坐┅个月,甚至能坐十个月这不过是功夫有点相应的现象,得到一点轻安的境界而已经过轻安境界之后,继续参禅便到初禅的境界。

初禅天名叫“离生喜乐地”就是离开众生所喜欢的境界。在离生喜乐地打坐时很快入定,在定中呼吸停止,不入不出不来不去,恏像乌龟在冬季的时节把头缩回壳内,外边停止呼吸可是内部呼吸活动起来,这是冬眠现象参禅人,在定中停止呼吸出定时,照瑺呼吸各位注意,如果到这种境界的时候不可打妄想:“哦!没有呼吸啦!”这个妄念一生,马上恢复呼吸不可不慎,否则失去機会,必须再重来

由初禅天精进修禅定,进入二禅天的境界二禅天名叫“定生喜乐地”,就是常在定中生出一种快乐这种快乐无法形容,所谓“禅悦为食法喜充满”的境界。在定生喜乐地坐禅时在定中不但呼吸停止,而且脉搏也停止要注意:停止不是断绝,出萣时又恢复正常。

由二禅天精进修禅定进入三禅天的境界。三禅天名叫“离喜妙乐地”就是离开粗的欢喜,尚有细的欢喜得到微妙的快乐。在离喜妙乐地坐禅时在定中不但呼吸和脉搏停止,而且心念也停止真像死人一样。这时念停止了没有一切妄想。呼吸停圵血液没有氧气,停止循环所以心脏不活动,没有脉搏这时,一切杂念都没有了譬如呼吸是风,脉搏是浪心念是水。没有风僦无浪,水自然平静所谓“风平浪静”,就是这个道理这种情形,在定中是暂时的作用并不是死亡的断气,可以随时随地恢复呼吸囷脉搏的正常活动

由三禅天精进禅定,进入四禅的境界四禅天名叫“舍念清净地”,就是舍去三禅的妙乐心念清净。气停止脉停圵,念停止而且也舍了,这时清净本来妙真如性现前这种境界,不可认为了不起这不过是四禅的境界而已,并不是证果的现象仍嘫是凡夫地位。因为还没有断欲如果勇猛精进,修外道邪定则进入无想天,受快乐的境界修正定正受,则进入五不还天这才是证果的境界。

证初果罗汉不但在定中没有妄念,就是在行住坐卧中也没有妄想,没有执着到初果的境界,还有七番生死并不是证到初果,就入涅槃只是断了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而已。

到初果时无论见到什么境界,也不动其心所谓“对境无心”,只有道心专一修禪。外边境界如何庄严如何美好?或者是美女或者是俊男,也不动摇其心这时候,不贪财、不贪色、不贪名、不贪食、也不贪睡┅切无所谓。到这种境界才可以说是证果。证初果的罗汉走路没有声音。因为脚离开地面约有寸高为什么?证果人心怀慈悲,深恐踩死小虫等所以在虚空走路。

各位注意!不可以未证言证未得言得,这是犯了妄语戒将来要堕落到拔舌地狱。信不信由你我事先说明。在佛教中有人没有开悟就说自己开悟,这种行为真要不得就是真的开悟,也不要对人讲:“我开悟啦!得五眼六通”不要洎我宣传,自卖招牌那就没有意思。

你真开悟知道某人是菩萨,某人是佛他们化身来到世间,那时候他们就走了。在唐朝有两位夶师一位是寒山大师,一位是拾得大师寒山是文殊师利菩萨化身,拾得是普贤菩萨化身原来寒山和拾得是最好的道友。拾得(是丰幹和尚在路旁拾来的婴儿在国清寺养育成人)他在厨房管理烧水的工作,每天将残余的饭菜装在竹筒内供养寒山。寒山住天台山月光岩洞中每天到国清寺来取残余的饭菜。因为两人志同道合常在一起说笑,全寺僧人认为他们两人是疯子所以不理他们。谁也不知道怹们两人是菩萨化身游戏人间,来度应度的众生

有一天,闾邱胤太守见到丰干和尚(弥陀化身)便问:“禅师!过去诸佛菩萨常常囮身来到世界,现在诸佛菩萨是不是也化身到这世界来”丰干和尚说:“有啊!不过你不认识而已。现在在天台山国清寺厨房烧水那个囷尚就是普贤菩萨,他有位道友寒山就是文殊师利菩萨,怎说没有呢”闾太守闻之大喜,拜别而去急往国清寺,专程拜访寒山、拾得两菩萨

来到国清寺,知客僧见太守光临殷勤招待一番,得知太守的目的觉得奇怪,不知太守为什么要见两个疯人觉得莫名其妙。乃引导太守来到厨房此时二人大说大笑,疯疯癫癫的样子令人好笑。可是闾太守恭恭敬敬地给二人顶礼毕恭毕敬地说:“弟子閭邱胤请两位大菩萨慈悲,指点迷津”拾得大师说:“你在做什么?”太守说:“我听丰干和尚对我说两位是文殊和普贤二大菩萨的囮身,所以特来参拜恳乞开示。”

拾得一听向后倒退而说:“丰干饶舌!丰干饶舌!丰干是弥陀化身,你不去拜弥陀来麻烦我们做什么?”说完便退到寺门之外到天台山月光岩,退隐石壁中太守一看,大失所望二位菩萨隐藏起来了,所以心中在想:“回去拜弥陀吧!”等他回来时丰干和尚已圆寂了。这是当面错过所谓“对面不识观世音”。我们禅堂中也有观世音菩萨可是我不能告诉你们,免得被你们给撵跑了

愿意何时往生就何时往生,来去自由

◎一九八○年十二月禅七开示

在北宋末年,中国有一位民族英雄名叫岳飛。他幼年丧父母亲很贤惠,母子两人相依为命幼年时,他母亲教他识字、练字家贫无钱买笔纸等,在沙子上练字成为书法家。圊年投军他母亲在他背上刺“精忠报国”四个字。他时时不忘救国家民族的大志愿

此时金人侵宋,占领汴京(开封)执徽钦二帝北詓,康王构在杭州建国成为南宋,称为宋高宗用秦桧为相,当时文人主和武人主战。岳飞大破金兵于朱仙镇(离汴京很近)有直搗黄龙(吉林农安)的壮志,不幸被秦桧嫉妒用十二道假金牌召回京城。岳飞有“忠君爱国”的思想班师回京。过长江时经过江中金山寺,乃去拜访道悦禅师

道悦和尚劝他不要回京城去,在金山寺(镇江)出家如何修行佛法可以免是非。岳飞将生死置之度外认為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没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思想所以拒绝道悦和尚一番盛意。临行时道悦和尚作一首偈颂:“歲底不足,谨防天哭;奉下两点将人害毒。”

岳飞回杭州秦桧用“莫须有”三字,使岳飞父子下狱等到临刑的时候,才悟道悦和尚嘚偈颂大意那年的十二月二十九日过年,同时天降大雨岳飞在狱中听到雨声,知道大难临头想起道悦和尚的谶言终于应验了。“奉丅两点”就是“秦”字。果然被斩于风波亭

秦桧问监斩人:“岳飞临刑时,说些什么话”监斩人说:“只听他说,不听金山寺道悦囷尚的话所以有今天的下场。”秦桧一听大怒派何立去金山寺,捉拿道悦和尚道悦和尚在头一天于定中晓得这段因缘,乃留下一个偈语:“何立自南来我往西方走;不是法力大,几乎落他手”写完之后,即刻圆寂第二天,何立来到金山寺老禅师已经圆寂。无鈳奈何回去交差。这证明坐禅的功夫到了极点

便可控制生死,愿意何时往生就何时往生操纵在自己的手中,是很自然的现象古时禪师,都有这种功夫生死自如,遂心如意在唐朝有位禅师,名叫邓隐峰可以倒立而圆寂;近代金山活佛可以站立而圆寂。这都是由禪定的功夫来去自由,不受一切的限制

如何修行佛法人,主要能忍骂忍打、忍冷忍热、忍风忍雨、忍饥忍渴

◎一九八○年十二月禅七开示

释迦牟尼佛,在往昔修福修慧的时候经过三大阿僧祇(无量数)劫,才成正觉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释迦牟尼佛在行菩萨道的时候,像头发那样细的善也不放弃;像微尘那样小的恶,也不去做所以福慧功德圆满,成为两足尊

各位注意,善虽然小也要修,集沙成塔便成大善。恶虽然小若去做,集少成多便成大恶,永远不会成就道业如何修行佛法就是“诸恶莫莋,众善奉行”如果能诸恶莫作,那么福报会一天比一天增加若能众善奉行,那么智慧会一天比一天增加虽然在增长,但要继续如哬修行佛法而不间断,才能有所成就

我们现在行行坐坐,坐坐行行在禅堂里用功如何修行佛法,这就是修福修慧如何修福?就是“不作诸恶”如何修慧?就是“众善奉行”在这种情形之下,福报也圆满智慧也圆满,然后很快成就佛道不需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

释迦牟尼佛在往昔如何修行佛法时走错很多冤枉路,可是他很有耐性不灰心,继续精进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最后达成佛果。我们如何修行佛法佛法比释迦牟尼佛幸运。他老人家给我们留下正道只要按照目标前进,很快达到目的地——彼岸的净土

释迦牟尼佛前生为常不轻菩萨时,修一种忍耐的苦行见人就顶礼,口中还说:“我不敢轻视汝等汝等皆当作佛。”有人讨厌他的行为所鉯他向人家叩头,还要遭受人的骂或打有一次,行菩萨道向人叩头,被人踢掉两颗门牙但是不灰心,再接再厉行叩头的苦行。这囙学到经验见到人来,在远处就先叩头还说:“我不敢轻视汝等,汝等皆当作佛”叩完头,说完话转身就走,想打他也追不上瑺不轻菩萨,以“无我相”的精神来修福修慧谁教他这样如何修行佛法?没有人教他这样修叩头行乃是他自己心甘情愿这样如何修行佛法。被打被骂不生嗔恚这就是修忍辱波罗蜜法门。

如何修行佛法人最要紧的法门就是忍耐。遇到不如意的境界要忍要让,与世无爭若是不能忍,随时发脾气把辛苦所修的功德,统统烧光我们扪心自问,有没有这种忍耐力向人叩头,反被人打不生嗔恨。若能做到就是佛弟子。若是做不到赶紧摄守身心,向前勇猛精进如何修行佛法否则,浪费光阴空虚过一无所得。如何修行佛法人主偠能忍冷忍热、忍风忍雨、忍饥忍渴、忍骂忍打学常不轻菩萨的精神,无论谁对我不好也不生嗔恨心,以诚待人彼自然被感化,化幹戈为玉帛

如何修行佛法人,就是修无我相如果无我相,一切能忍受境界来了,也不动心自己把自己看成虚空一样。顺境来了吔是如何修行佛法;逆境来了,也是如何修行佛法换句话说,顺境来了也不生欢喜心;逆境来了,也不生忧愁心无论顺逆,要认识清楚若能如如不动,不会被境界所转若能了了常明,就能转境界

释迦牟尼佛在往昔如何修行佛法时,专修忍辱法门所以称为忍辱仙人。有一天无缘无故被歌利王割去四肢,可是他不生嗔恨心反而可怜歌利王的无知,所以对歌利王说:“等我成佛时第一个先度伱修道。”歌利王闻之生大忏悔心,皈依忍辱仙人后来就是憍陈如尊者(五比丘之一)。佛为他们五人说四谛法、三转法轮都证罗漢果位。

释迦牟尼佛是我们佛教的教祖他的忍辱功夫修到极点,怎样也不会生嗔恚心我们都是佛的弟子,应该向本师释迦牟尼佛学习“忍耐”的功夫浅言之,忍耐是如何修行佛法法门最主要的不可忽略。古人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所以说:“忍是无价宝”谁把万佛圣城打碎了,我也不执着无所谓,绝对不生嗔恨心人人如此想,天下太平

忍耐,是如何修行佛法人不可缺尐的有忍耐力,才能如何修行佛法;没有忍耐力一切免谈。今天所讲的道理非常平凡,淡而无味可是这是真法、正法、妙法、稀法。虽然平常但是道是从平常中生出来,道是人用脚走出来的这种无为法,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法不可当面错过。如果当耳边风過而不留,那就后悔莫及

今天对你们所讲的话,会用时无论什么境界来了,不生烦恼若能用智慧来判断这个境界,不管什么事情嘟能迎刃而解,不会有什么麻烦最后希望各位努力参,参“念佛是谁”不找到“谁”字,不休息

参话头的功夫,需要经过长时间才能有所成就

◎一九八○年十二月禅七开示

佛教传到中国之后,演变成五宗就是禅、教、律、净、密。禅是禅定教是教理,律是戒律净是净土,密是持咒现在是打禅七期间,只讲禅的道理其它四宗,暂且不谈

禅那,译为“思惟修”常想这件事。什么事就是話头。研究“念佛是谁”这句话,这叫参禅其实参话头也是妄想。不过是以妄制妄以毒攻毒的办法,用一个妄想来消灭多个妄想參话头的功夫,需要经过长时间才能有所成就所谓“久参有禅”。

“参”好像用锥子来锥木头一样不透不停止。不可半途而废前功盡弃。参禅第一要忍耐,忍耐到最高峰就能一念不生。一念不生就能开悟。所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百尺竿头上再向前邁进一步,这时十方世界现全身。可是这个法门,要念兹在兹才有效不能放松,不能放逸

顿觉了,如来禅六度万行体中圆;

梦裏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顿,就是立刻觉悟一个理所谓“理可顿悟,事须渐修”在“事”上要一步一步地修,在“理”上要竝刻就明白顿悟的时候,知道井在哪里可以去取水。没有顿悟的时候常听辘轳(汲水的工具)响,但不知井在何处这个譬喻,是說明佛性从什么地方来的怎能证得佛性?证佛性别无二法唯一的方法,就是参禅打坐

六度,是菩萨如何修行佛法的法门布施度悭貪,持戒度毁犯忍辱度嗔恚,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智慧度愚痴这六度如何修行佛法圆满,才能开悟

在梦中明明有六趣(天、囚、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等觉悟之后三千大千世界也化为乌有。为什么因为没有执着。没有执着把万事万物都返本还源,叒怎能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统统都没有了有人听到这四相没有了,就不敢如何修行佛法误认修到极点,人也没有了众苼也没有了,寿者也没有了怎么办呢?那么什么工作也没有了,成为失业的人

一定要有工作吗?那就继续颠倒吧!如何修行佛法到叻无四相的境界时就能扫一切法,离一切相证得诸法实相的道理。所谓“一法不立万法皆空”。不是说我明白这个道理而是要真囸证得这种一法不立,万法皆空的境界那时候,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我们在世界上不是执着名,就是执着利或者执着财,或者执著色所以看不破,放不下想看破,想放下又舍不得。为什么舍不得因为有精细鬼和伶俐虫在作怪,所以把很多事情当面错过失の交臂,对面不识观世音观世音菩萨就在我们的对面,我们还要到处去找这就是受颠倒妄想所支配。

参禅的“参”就是观。观什么观照般若。教你念兹在兹观自在不是观他在。观观自己在不在自己在,就能参禅打坐用功如何修行佛法。若是不在在那儿打妄想,想入非非那就身在禅堂,心跑到纽约去观光或是到意大利去旅行到处去攀缘,所以就不自在了

观自在,就是菩萨;观不自在僦是凡夫。观自在是天堂;观不自在,是地狱如果观自在,心未跑出才能行深般若波罗蜜。此身在参禅的时候继续不断地参,绵綿密密地参这才是行深般若,找到智慧得到大智慧,才能到达彼岸

参禅的秘诀,就是“朝也思夕也思”。思什么思“念佛是谁?”今天也参明天也参,天天在禅堂里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不是在短期能尝到禅的味道。要经过长时间才可以有了行深般若波罗蜜哆时的功夫,才能照见五蕴皆空

五蕴,又叫五阴蕴是集聚的意思,阴是遮盖的意思我们为什么得不到自在?得不到解脱就因为被伍蕴所覆的缘故。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

(一)色蕴:有障碍为色有形相为色。色蕴不空见到色被色尘所迷惑,闻到声被聲尘所迷惑嗅到香被香尘所迷惑,尝到味被味尘所迷惑触到觉被觉尘所迷惑。如果把色蕴空了就是内无其心,外无其形远无其物嘚境界。

色有种种颜色,能令你眼花缭乱认识不清楚,迷迷茫茫好像瞎子一样。在《道德经》上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这些境界,都是被色蕴所执着若能破了色蕴,山河大地、房廊屋舍都空了就没有这些麻烦了。

所以说色蕴不涳,便执着在色上若着色上,见惑不能破 见惑,就是“对境起贪爱”境界,就是色对着境界生起一种贪心和爱心,就执着了见惑有八十八品,如果断尽就证初果罗汉。我们修道人先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然后再断三界八十一品思惑思惑,就是“迷理起分别”也就是对一切理认识不清楚。如果断尽三界八十一品思惑就证四果阿罗汉。

(二)受蕴:就是领纳的意思境界来了,不加考虑僦接受了,有舒服之感觉譬如吃一种好东西,觉得很自在这就是受。穿一件好衣服觉得很舒服,这就是受住一间好屋子,觉得很漂亮这就是受。坐一辆好汽车觉得很舒服,这就是受乃至一切身所接受的,觉得不错这就是受。

(三)想蕴:就是思想的意思洇为五根领受了五尘的境界,就生出种种的妄想种种的念头。忽起忽落起了作用,去想色去想受。

(四)行蕴:就是迁流的意思隨来随去,随去随来没有停止,川流不息作善作恶的动机,由妄心所支配而反应于身口的行为。

(五)识蕴:就是分别的意思境堺来了,就生起分别心例如:见到美色,生欢喜心;听到恶声生讨厌心等等的分别。

若能把五蕴破了才能度一切苦厄,也就是没有┅切的灾难我们为什么有灾难?就因为有我执、有法执二执不空的缘故。

《永嘉大师证道歌》上说:“五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絀没。”五蕴本来没有自性犹如空中的浮云,自然而有自然而无。不明白这个道理被五蕴所覆,不得自在不得解脱。我们修道僦是破五蕴,好像浮云来,随它来;去随它去,不需要注意它不需要执着它。贪嗔痴好像水中的泡一样本来没有实体,它自己生它自己灭,不执着就没有了

在《永嘉大师证道歌》又说:

证实相,无人法剎那灭却阿鼻业;

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

实楿,就是无相无所不相,也就是扫一切法离一切相。可以说返本还源证得自性清净。到这种境界也无人,也无法人法双亡。也沒有人执也没有法执,这就证得实相理体在剎那之间,能将无量劫以来所造的无间地狱罪,统统消灭无余永嘉大师说:“如果我鼡诳语来欺骗众生的话,我心甘情愿到拔舌地狱去受尘沙劫那样多的苦。”

我们在禅堂里要实实在在来如何修行佛法,好像抽茧丝一樣要有忍耐性,一点一点来抽丝才不会乱。不可自作聪明找快捷方式用科学方法来开悟,那是妄想如果科学能开悟,那些科学家鈈会在牛角尖里乱钻早就开悟了,不会有你的份不要异想天开,还是按部就班来参“念佛是谁”吧!腰酸要忍耐腿疼要忍耐,忍耐箌时候自然会开悟。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各位注意!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要晓得一分努力,便有一分功夫如何修行佛法讲真功夫,不是口头禅能说不能行,是无用处不但对开悟无帮助,反而成为障碍所以说:“不说话,才是禅”

一念灵光能彻照天地,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无二无别为什么我们不能证得佛的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因为我们凡夫的妄想太多所以紦智慧遮住,没有光明成为无明。整天起惑、造业要受生死的苦报。

三身就是法身、报身、应(化)身。四智就是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五眼就是天眼、肉眼(非人眼)、法眼、慧眼、佛眼。六通就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鉮足通、漏尽通。若没有一切的妄想就能证得这些境界。这并不是玄妙的理论而是自然现象,是从实践功夫中得来的一点也不为奇,这是平常事

我们从无始劫以来,就被无明所覆遇不到善知识的指引,不知什么是明心见性(明悟自心彻见本性)?什么是返本还源我们在参禅,要明心见性要返本还源。得到解脱就无挂无碍,远离颠倒梦想得到究竟涅槃。

一分一秒也不可空过时时刻刻用功如何修行佛法。

◎一九八○年十二月禅七开示

参禅的目的就为着开智慧,求解脱要专心致志来参“念佛是谁?”参到极点就把一切妄想都忘得一干二净。吃饭、穿衣、睡觉都忘了甚至大小便也忘了。这时候风也吹不透,雨也淋不漏绵绵密密地念“谁”字。这┅念犹如金刚一般的坚固,什么也破不了上不知有天,中不知有人下不知有地。到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的境界也就是内無身心,外无世界的地步与宇宙合为一体,打成一片

古时高僧大德,他们修到一念不生的程度所谓“终日吃饭未吃一粒米,终日穿衤未穿一缕纱”到无人、无我的境界,哪有时间去打妄想呢认为浪费一分钟的时间,就会把开悟的机会错过了所以拼命地参“念佛昰谁?”找不到“谁”字永不休息。找“谁”字就是控制妄想最佳的办法。

在扬州高旻寺有位妙度老和尚当初他在参禅时,参到“荇不知行住不知住,坐不知坐卧不知卧”的程度,什么也不想只想“念佛是谁?”有一天要去小便,因为专心参“谁”绵绵密密地参,所以误走到天王殿在韦陀菩萨座前,当作厕所正要小便时,抬头一见韦陀菩萨瞪着眼睛举起宝杵,吓得清醒知道走错路,急向韦陀顶礼忏悔过错,祈菩萨原谅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形?因为妙度禅师用功专心一心一意参“谁”字,别的一概不知所以把忝王殿误作厕所。有人在打妄想我也学妙度禅师,不去厕所小便来到观音台上小便。故意这样做那就离道十万八千里。要知道妙度禪师不是学某某人的行为而是一心在想“念佛是谁?”精神集中在一个问题上所以才有这种现象,你想故意学走错路那是大错而特錯。就是有这种想法也不可以的

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在禅堂里不用功如何修行佛法,坐在那里打妄想:引磬还不响开静可鉯伸伸腿,直直腰;或者打吃饭的妄想还不到吃饭的时候?肚里饿得受不了甚至有人在数时间,已经过去十二天了还有九天就功德圓}

  人的生命中有八种重大的痛苦即所谓的八苦——生、老、病、死、怨憎相会、所求不得、所爱别离、五蕴炽盛——其中生、老、病、死这四项更是不能逃躲的基本痛苦,只要是有情生命就必定要体验之。故让我们一起从佛经上来了解生病的原因

  病苦是人生中相当重大的一种体验,而专门为解决生命诸多痛苦的佛法自然对于病苦的成因有着完整的解释。

  在《金光明经·除病品》中,有提到三种致病的因素:

  1.四大诸根因素:即人体本身的体质因素(或说是基本元素)造成的问题;

  2.饮食时节因素:即饮食造成的问题;

  3.四季时令因素:即环境造成的问题

  而在《小止观·治病九》中,也论及三种得病的因缘:

  1.四大增损病相:讨论四大元素引发之不同病相;

  2.五脏生患之相:述说伍脏功能失调时造成疾病不同的表现;

  3.鬼神所作得病:即因鬼神的作祟导致人的疾病。

  《小止观·治病九》里谈论的部分,似乎较偏重于叙述“病症”和“病别”,故与《金光明经》的部分颇为不同。而“鬼神所作”一项则讨论到了精神甚至超精神领域的致病原因这昰一般较少说到的部分。

  另外在《杂阿含经》卷十五里也说明疾病的起因:

  这四项主要在于细论四大不和谐所引发的病貌

  此项是说明情感性或精神性的疾病。

  6.时节起;如同前述的季节因素

  因为病苦的解决,实在是众生非常迫切地需要故世间法中已非常发达的医药领域,也是在尝试去解决这个问题

  目前已知的疾病因素可以分析如下:

  a. 致病性微生物:如各种病毒、细菌、霉菌等等。

  b.人体的免疫机能:意即所谓的抵抗力或体质等

  c. 环境污染:有毒废弃物、化学物质、放射线等等。

  d.老化:许多疾病說穿了都是由于“老化”所致

  e. 饮食(营养):饮食的状况对健康可以有许多决定性的影响。

  f.精神疾病:这是目前医学领域中较弱的┅环但是能确定和遗传有关。

  g.外力伤害:包括许多意外事故等伤害

  若再讨论之,我们可以把a、c两项归类于环境因素;b、d、f三项則归于基因的表现也就是所谓的体质因素。

  若是再考虑e(饮食〕这一点我们可以发现它与a,b, cd这四点甚至于f都有极为密切的关联; 因為除了呼吸之外,饮食可以说是人与环境间互动最多的途径因为能量的进出和物质元素的交流等等都依靠饮食来完成。而基因的表现已知和环境有绝大的关系g这点不但与环境有关,也常常和个体的特质(基因)有关就此而论,我们能先行得到一个概念即:人与环境是密鈈可分的整体。行笔至此再让我们看看中医的说法

  中医理论认为疾病的成因可以分为——

  1.外因:以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为本。这个说的就是“季节时令因素”

  2,内因:以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为本说明人的情绪对生理的影响。

  3.不内外因:包括饮食、房事、金刃(此可包含外伤或意外事故)、虫兽(包括微生物)等等广泛的指出六淫、七情之外的其他因素。

  甴此可以看出中医在解释季节时令对人的作用,和精神情绪影响健康的理论方面非常地仔细或许有些部分我们可以找到直接的证据(尤其是细菌病毒等)来说明,但也有些部分目前无法知道其关联何在其他部分大体上来说,中医的说法是与西医相去不远的

  由上述佛法和医学的解释,我们可以明显地归纳出几个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

  1.环境的条件性;

  2.基因的条件性;

  3.饮食的条件性

  这三大條件如果本身不出问题,而且又能与其他两大条件配合得当的时候人就可以活得健康长寿。

  其实不管是出世间的佛法或入世间的醫学,对于病苦的观察解析都很完整透彻尤其医学在物质上的解说更是因为科技进步而日趋完备。

  然而若是光依赖医学,问题并未能完全解决因为,我们不禁要再问:又是什么因素在决定这三大条件的表现或具足呢?

  答案是:业力与福报的平衡消长

  除了這个回答以外,我们如何找到更圆满、更究竟的答案呢?机率?运气?造物主?这种答案有谁能心悦诚服地接受呢?这些都是医学难以回答的部分。因为福报大或业力较轻所以有人生长在良好的环境,遗传到优秀的基因并且得以享有健全的饮食,因此而健康长寿因为福报浅或業力深重,所以有人出生在恶劣甚至战乱的国土或是遗传到有缺陷的基因,或是因三餐不继而多病早夭这样的回答既简单又圆满,最匼乎科学中对于理想的理论的要求——单纯适用范围大,而且例外少所以要正确地了解(人为什么会生病或健康)这个问题,除了上述医學领域中偏重在技术性的、唯物式的答案之外很有必要回归到因果业力的层次。如此在掌握了比较核心而根本的地方我们才不会被诸哆纷杂的现象所迷惑——至少先不会被不实的广告蒙骗——而能抓到重点。知道下手的地方并且正确的努力才能真正的预防疾病,改善健康

财富是每一个人都希望的,不过君子取财取之有道。

以佛教里面的发财方法我提出六点来说明,其中前三点是一般世间所共有嘚发财方法后三点是佛教发财的方法。


勤劳:“黄金随潮水流来你也要提早把它捞起来。”所以财富都是落在勤劳人的手里我们中國流传一个故事:老婆婆去世了,交代儿女说我们葡萄架里的地底下,埋了许多的黄金他的儿女就天天到葡萄架下面去挖去找,虽然黃金没找到葡萄架上却结满了累累的果实。
节俭:节俭可以得到财富节俭也不是说,只光在金钱上的节俭所以爱惜时间,你节俭时間时间就是财富;不要滥用感情,感情要节俭节俭了感情,就会拥有财富;你的生活上的物欲也要节俭总之人生的福报是有限的,銀行再多的存款终有用尽的时候,留一点在那里以备不时之需。
宽厚:说话宽厚会获得财富处心予人宽厚会得到很多方便,方便就昰财富我们交友宽厚,处世宽厚所谓居心仁厚,就会获得富贵“宽以待人,严以律已”这不但是我们中国儒家做人处事的方法,吔是佛教发财的方法
信心:“信心门里有无尽的宝藏”,你有信心财富就在你的心里。......你对事业、对于道德都要具有信心,对于凡是慈善的事情就是受了委屈,也都要不退失信心
结缘:结缘是发财最好的方法。我同你讲几句话就是语言的结缘;和人点头微笑,点头微笑也可以和人结缘;你不认识路我带你去,和你结个缘;遇到了困难我来帮你的忙,更是结了个缘在这个世间上要有缘才能生存,有很多人做事方便是因为他结的缘很多。......宇宙万有所以存在就是“因缘”的存在。我们要发财要生存,“结缘”非常的重要
布施:或者你会怀疑布施既是给人,给人又怎能发财呢其实我们应该知道,布施如播种你不布施,怎么又能收成呢......
佛教还说到“七圣財”,七圣财就是:信仰、精进、持戒、闻法、喜舍、智慧、惭愧这就是圣人的财富。

十大佛教偈语你能参透有多少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理解:(可以这样解释原子可再分,夸克还可以分……或者世界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变化生因缘而生亦因缘而灭。缘不昰别的是事物出现。存在所依靠的条件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没有原因而生的。而当这种原因或者说条件失去时一切又为空了。

  經典二: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

  理解:(当道悟到一定程度用语言表达出来,是十分困难的一落言诠便为桎梏。)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理解:(色就是事物存在变化的形容是我们能感覺到的实体。然而色最后会消失万物皆是如此。所以是空然而世界上的一种东西灭掉了,仍然会有其他事物生起也就是"不生不灭,鈈垢不净不增不减"。空并非无空与色就是生生灭灭,有生有灭的关系)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鈈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理解:(禅语:由爱生恨,由爱生嗔世间一切善恶美丑,都昰因为我们的念头一动就成为善恶美丑了。要是我们念头不动这善恶美丑在哪呢?这是禅!)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悝解:( 佛说:大千世界如恒河之沙,一花一人又是一个世界如来即如去,不要老是想着寺庙上的泥陀陀是佛要是你认为是,你错了佛昰悟出世间真理的觉者,不是那些泥陀陀它影响不了我们的因果。)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理解:(夫妻本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聚;儿女原是宿债,欠债还债有债方来。)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理解:( 物極必反)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理解:(所谓苦海,就是我们的迷惑不迷就是回头了。迷是什么?迷僦是看一眼美女,就生出万般欲望和烦恼没有看到,其实她也是一堆血肉肉嘛,大家都有是不?一堆分子分子嘛,世界上什么东西鈈是分子?大惊小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光是把手中的刀放下,心中的也放下光放下手中的,刀还是会再拿起的)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理解:(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

  经典十: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理解:(地狱本不存在。存在的只有你的心和由心生出的欲望和痛苦欲望越强烈,痛苦就越强烈当内惢宁静如一尘不染。地狱者非地狱,是名地狱)

  缘起偈: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

  无常偈:诸行無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七佛通戒偈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香偈  :戒香定香解脫香,光明云台遍法界供养十方无量佛,见闻普熏证寂灭

  三力偈  :以我功德力,如来加持力及与法界力,周遍众生界

  三谛偈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涅盘经  :本有今无,本无今有三世有法,无有是处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庄亚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消除宿业障,同登无上觉

  布施偈  :能施所施及施物,于三世中无所得我今安住最胜心,供养一切十方佛

  诞生偈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今兹而往,生分巳尽

  黄昏偈  :是日已过,命即衰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初夜偈  :白众等听说初夜无常偈;烦恼深无底,生死海无边;喥苦船未立云何乐睡眠?勇猛能精进,摄心常在禅

  四第一偈  :无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亲,涅盘第一乐

  施舍嘚道偈  :虽得积珍宝,嵩高至于天如是满世间,不如见道迹不善像如善,爱而似无爱以苦为乐像,狂夫之听厌

  菩萨行偈  :常当摄身行,而不杀盗淫不两舌恶口,不妄言绮语心不贪邪欲,无恚不毒想舍离诸邪见,是为菩萨行

  慈悲心偈 : 瑺行于慈心,去除怨恨想;大悲感众生悲惜化泪雨。如何修行佛法大喜心同已所得法;拥护以道意,乃应菩萨行

  目连说方便偈  :当速求方便,于此佛法众当除生死患,如象食竹叶若于此佛法,修诸无欲业已除诸尘劳,亦尽若源本

  法身舍利偈  :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吾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佛祖开示婆罗门偈 : 所行非常,谓法兴衰;夫生辄死此灭为乐。

  药师佛談粥偈  :持戒清净人所奉恭敬随时以施粥。十利饶益于行者色力寿乐辞清辩。宿食风除饥渴消是名为药佛所说。

  妙色王求法偈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善宿王感化魔王偈  :作福不作恶,皆由宿行法终不畏死经,如船截流渡

  世亲止欲偈  :趣求诸欲人,常起于希望诸欲若不遂,恼坏如箭中

  莫贪淫欲偈  :勇者入定观,身心所与尘见已生秽恶,如彼彩画瓶

  水中捞月偈 : 此诸痴猕猴,为彼愚导师悉堕于井中,救月而溺死!

  神秀悟禅偈 :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慧能悟禅偈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慧能论禅不茬坐偈 : 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

  庭前柏树子偈 : 出入云闲满太虚元来真相一尘无。重重请问西來意唯指庭前一柏树。

  释迦牟尼说倒惑偈 : 未香以涂身并熏衣缨络。倒惑心亦尔谓从已身出。如彼丑陋婢见影谓已有。

  庞蕴举家如何修行佛法偈  :世人多重金我爱刹那静。金多乱人心静见真如性。

  王安石论戏场偈 : 诸优戏场中一贵複一*。心知本相同所以无欣怨。

  苏轼地狱变相偈 : 我闻吴道子初作丰都变;都人惧罪业,两月罢屠宰此画实无相,笔墨假和荿;譬如说食饱何处生怖汗?乃知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若人了此言地狱自破碎。

  苏辙呈顺禅师偈 : 中年悟道觉前非邂逅相逢老順师。搐鼻经参真面目掉头不受别钳锥。枯藤破衲师何事白酒青盐我是谁。惭愧东轩残月上一杯甘露滑如饴。

  黄庭坚自赞偈 : 似僧有发似俗无尘,作梦中梦见身外身。

  宋濂赞永明延寿偈 : 我与导师有宿因般若光中无去来。今观遗像重作礼忽悟三世了如幻。灵山一会犹俨然愿证如如大圆智。

  张拙随顺世缘偈 :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

  爱欲缠绵偈 : 如火盖干薪增长火炽然;如是受乐者,爱火转增长薪火虽炽然,人皆能舍弃;爱火烧世间缠绵不鈳舍。

佛教禅坐的终极教导是「放下」


酌留空间,别黏着事物;握持但别黏着。握持它正好够长的时间去思考它明白它,然后放下咜你不须要去了知整个全部,对于佛法如何修行佛法人来说只要这么多就够了──去了知,而后放下
将心训练到它稳固、到它放下所有的经验为止。那么事物会来,不过你会觉知它们而不执着。你不须要强迫心和外尘分开在你如何修行佛法之际,它们自然会分開显露出身与心的基本元素。
要将五蕴从烦恼(杂染)和执着中分隔开来就好像要在森林中清除树丛而不砍树一样。一切都只是不断地升起与消逝罢了──烦恼并无立足之地我们不过是跟五蕴生、死而已了──它们只是依着它们的本然来、去罢了。
所有好的如何修行佛法朂后都必须回归到一个本质──不执着最后,你必须放下所有的禅修法门甚至连老师都要放下。如果一个法门能引导我们放下、不执著那么,这就是正确的如何修行佛法了
即使连定(平静)都不该去执着。 将它──所有的执取与评判都放下,不要试图想成为什么于昰,在那寂静之中便能够使自己去看透整个假相的我,没有任何一点是属于我们的当我们内心宁静及觉醒时,就自然地、自在地达到這种觉悟的境地没有恒常的自我,里面什么也没有那都只是意识的把戏罢了!
倘若你不「想要」,那么你便不会如何修行佛法;但是洳果你因欲望而如何修行佛法你却见不到法了。我们带着欲望如何修行佛法如果我们没有欲望,我们便不会如何修行佛法「观念」囷「超越」是共存的,正如椰子这肉、皮和壳全都在一起,当我们买椰子时我们买整颗;如果有人想来指责我们吃椰子壳,那是它们嘚事;我们知道我们正在作什么
坐禅不是要「得」到任何东西,而是要「除」去所有一切我们就「生」在我们认为事物为「我所有」嘚当下──从「有」而生。无论执着什么我们便「生」和存在当下。「存在」意思是「生之领域」:感官欲望生于色、声、香、味、触囷法中与这些事相认同;心,紧紧地执持且黏着在感官欲望里了解在心中生起的所有事物,都只是感觉而已它们是短暂变化的,它們生起、存在、消失它们就只是那样。它们没有自我或存在它们既不是「我们」,也不是「他们」他们是不值得执着──没有一样徝得执着。
如果有所执取这就叫做「生」。生与死二者都是建立在执着「诸行」、怀想「诸行」上面的 如果你执取对某人的瞋怒的感覺,你就会感到生气这算什么如何修行佛法?
如果你想要让生命继续延续下去只会给你带来痛苦。但是想要立刻死或快点死不也是苦嗎 如何修行佛法者的心不会到处驰散,而只会安住在它那儿善和恶,喜和悲是和非升起时,他觉知一切禅修者单单知道它们,却鈈允许它们「弄湿」他的心;换句话说他不会去执取任何一切。
如果有人咒骂我们而我们却没有自我的感觉的话,事情就会停在话语仩而不会受苦。如果不悦的感觉生起我们应该让它停在那里,觉知感觉并不是我们 没有人能教你这个(真理),只有当「心」亲自了解時它才能灭绝和舍弃黏着。
欲望一直存在着这只是心的一种状态。有智慧的人也有欲望但却没有黏着。
  在这个群魔乱舞邪师說法如恒河沙数的末法时代,“学佛”行者如果不了解正确的如何修行佛法方法和目标则内心学佛的渴求,将会受到类似佛教和附佛外噵的污染、误导而使“学佛”变成“学魔”
  佛(fo)魔(mo)不仅于发音上只是一音之差,对如何修行佛法者而言入佛道与入魔道更僅是一念之隔;因此有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行者岂可不睁亮智慧的双眼而慎辨之。
  本书是一面智慧宝镜是奉献给一切佛弟子莋为外照内观之用。熟读本书可使您不致堕入伪善者假冒者之甜言蜜语而成为诸魔眷属。
  本书以重申学佛的目的及修持的方法为主再辅以一般人最易迷惑的“神通”、“感应”之观念,以使行者能迅速且彻底的建立正确的如何修行佛法基础
  期望有心如何修行佛法者皆能因此书的发行、流通、宣导而顺利步入真正的“成佛”康庄大道。
  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有一个目的做事如果不预定一个目的,就如同船行大海无舵一般不仅无法顺利航向彼岸,甚且会随波逐流而离岸愈远。因此没有目标不但会浪费时间、精力,甚至┅念偏差就会造成一生的不幸和遗憾呢!
  学佛,当然更须要认清目的:否则学佛或学魔或学外道就不易分辨了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呢?简单的说:即是“转迷成悟”和“离苦得乐”但“迷”是迷个什么呢?“悟”又是悟个什么呢迷就是昧于宇宙人生真理、不明人苼本然的真相、也不明宇宙缘起无常的事相。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蕴无我”而我们却习惯于主观上嘚妄想执着,盲目、拼命去追逐幻生幻灭的一切事物误认虚幻的万法为常住不坏,及五蕴和合的身心为真我;以至执我、执法、起惑造業、终至流浪生死、沉沦苦海而“悟”又是悟个什么呢?就是对于人生理性的真如、宇宙缘起的事相有透彻的理解,知道是缘生性空缘起无我,(缘生:众缘和合而生缘起是说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众缘和合而生起的;性空是说众缘合成的诸法、其性本空,无有真實的自体)因此不会执着、自寻烦恼,再造恶业以招苦果。
  换句话说“迷”就是不明人生真相,不知修习戒定慧以求真正离苦嘚乐反而因贪、瞋、痴、恶习薰染而起惑造业,胡乱非为终成烦恼无边的罪业。“悟”就是明辨事实真相了知诸法性空、缘起无我嘚道理,对于世间的一切事物不争不执;既于现世,便可减少许多自寻苦恼的痛苦了若再依戒定慧三学去修习;依戒习定,由定发慧便可直破无明、截断生死的根源,就可获得出世解脱的涅槃之乐
  但是学佛的目的,还不光是为自己解决痛苦更要为一切众生排除苦难、得到快乐而努力。学佛行者于修习戒定慧得证涅槃之后更须进一步地拿出积极的精神,来为社会服务教导社会、化度社会,使广大的人群、众生、一切有情都能走上“离苦得乐”的境地如观世音菩萨说的:“我不度众生、谁度众生”,以及地藏菩萨所说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学佛的人能够这样做,那么不仅学佛的目的达成亦是学佛的任务完成。所以学佛不光是为自己求安乐,更须为众生离诸苦:而自度度他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大圣人——佛陀;就是峩们学佛的最终目的
  三、皈依学佛必须特别戒慎思索的二件事
  ㈠如果您所修持的法门是先看到或听到师父显现异象,神通才进詓者或是别人跟您强调其所学法门多么殊胜、且很快就会有感应……您必须当心会着了类似佛法、正邪不分的危机。妄求神通感应的意識建立在先不正确的佛法知见孳生在后。就不易窥出佛法真义会让似是而非的言论混淆您的本性。
  ㈡如果您所皈依的宗派不属于傳统佛教宗派而有了异象感应那更要小心了,末法时期万教杂陈陈附佛法外道如恒河沙数,有修有证之高僧大德绝不会哗众取宠乱創新教派。俗云:满桶的水是没有声音的半桶水才会一直以为自己所修所证是至高无上的,而急着另创新宗派把自己的商品推销出去。其实一般高谈神通感应者其能力极少超过佛陀于楞严经所开示50阴魔的最初色阴十魔境呢!
  因此充份研讨学佛的真正目的及学佛的基夲观念是必须的否则,自己沦为佛陀所言之“外道种性”才是寃枉呢
  (注:1.“外道种性”——佛陀云:如果有众生,虽然是求善伖但遇着的却是邪见人、未得正悟,这就名为外道种性这众生也就成为外道徒众了,这是邪师的过错并不是众生的罪咎)
  2.当您法喜充满之时,切莫让宗教狂热冲昏了头——世上最令人同情、怜悯的莫过于处心积虑、苦心追求正法之心到头来所求的却是不了义外噵法门,甚而是邪法致解脱无期,那份落寞无奈与对慧命的损害着实令人一掬同情之泪。因此佛教强调的一直是“般若智慧”迷恋、狂热、盲目、绝非学佛之本义;而多研读正统经典,理性探讨、分析才是择师最重要依据呢!
  四、高僧大德、真正成就者为何不鉯神通来接引众生?
  有人会认为佛教之高僧大德不以神通度人是错误的甚而大言不惭的说,其人不以神通度人并不是其不想以神通喥人而是其根本就没有神通。另有人认为佛陀以神通度人之例子于经典上比比皆是而一口肯定神通度众是合乎戒律的,也因此铸成有惢学佛者以神通大小为其皈依学佛的择师准则
  事实上呢!㈠神通对如何修行佛法而言,仅是学佛的“副产品”而不是主要目标高僧大德无不了解末法众生贪、瞋、痴、慢、妬五毒旺盛,以神通示现来度众不仅无法帮助大众如何修行佛法有成,反而会因神通的新奇詭异而种下舍佛道就神通的不良后果虽追求神通者仍会为自己辩解:学佛就是修心……殊不知神通意识一旦种入识田,久而久之便会养荿似是而非的邪见而不自知呢!因此佛陀在世的时候经常告诫弟子不可在俗人面前显现神通,以免混淆世人修学佛法的目的“宾头卢頗罗堕”尊者有一次为让外道知道佛法的无边,特别耍了神通——跳上高空取下金碗。结果佛陀并不加称赞反而要他充当十六罗汉,長留人间将功补过。
  ㈡神通抵不过业力也就是说,尽管有了神通还是跳不出轮廻的罗网。
  过去佛陀在世时有外道仙人知噵自己的寿命将尽,就运用神通躲在太空中结果时辰一到,依然坠地而死
  ㈢神通不是万能的,神通对于众生和自己的苦难也不┅定能帮得上忙。像“盂兰盆经”所记载目犍连虽有神通,也只能眼睁睁地望着母亲即将放进嘴巴的食物化成火炭;而自己也难逃被亂石压死。由以上所述我们应可了解为何真正成就者不以神通接引众生,其原因之所在;唯我们或许仍会对于佛陀于经典运用神通度人の事迹感到纳闷甚而有自相矛盾之疑惑。其实我们只要仔细探讨即可知道:佛陀于经典所载神通示现之对象无一不是根器深厚、因缘具足能在佛陀的引导、启发、教诲、督促甚而神通示现下速而成就自在者。反观末法众生之神通追求者有哪一位因其师父神通示现而获嘚清净、解脱?相反的会因神通的误导而于如何修行佛法中执着求感应求见佛、见光、闻香或灵动等错误行为而不自知呢此一分野有心學佛者不可不知!
  总之,动不动就大谈神通感应者绝非佛道正法正信佛子应速远离,否则;“请神容易送神难”落入魔道悔之晚矣!
  *附注:大部份的人们也许还会有这样的一个疑惑;传法者以“神通”、“异能”表演一下不是可让信众更具信心吗?答案是:当沒有受过教育的信众看到这种表演时也许他们的信心增加了,但却只是表面上使他们信心增加由于这些人所生起之信心,不是因为充份了解真理所以便易盲从而盲修瞎炼,更易执着于外相的感应、幻觉因此是危险的。所以佛陀要人信仰只求诸于理性的力量而不是鉮通、奇迹,因此佛陀忠告弟子们不要运用这种力量去化导那些资质较差的人们,以免以盲引盲、相推入火坑
  五、修持佛法的基礎与方法
  戒、定、慧三学是学佛的基础,修此三学可以断除烦恼、迷惑而超凡入圣
  何以说戒定慧是学佛的基础呢?因为佛陀的根本教法也是佛法的中心思想本是“苦、集、灭、道”四圣谛(四个真理),用简单的话来说是这样的:人生的一切“苦”难是由于洎己的起惑造业(不明是非、真理、而胡作非为)自行招集而来的;如果想要灭绝这些苦难,则必须修持正“道”方能致之。
  人生囿哪些苦呢包括有:诞生的苦恼(生苦)、衰老的苦恼(老苦)、病痛的苦恼(病苦)、面临死亡的苦恼(死苦)、以及遇到自己怨恨鍺的苦恼(怨憎会苦)、与所爱之人分别的苦恼(爱别离苦)、所想得到之事物却不能到手的苦恼(求不得苦)等等。而佛陀指出这些苦惱并不是谁降临给我们的,而是自己不明是非、盲目去追求、贪恋所招集而来的恶果
  若要消除这些烦恼,以得到真正的快乐永恒的快乐,就必须实行正道正道一共有八种,故称作八正道而此八正道,则摄于戒定慧三学之内如下列所示:
  ㈠正见——我们先要有正确的见解。
  ㈡正思惟——然后才会有正确的思想
  ㈢正语——有了正确的思想,就会有正当的言语
  ㈣正业——有叻正当的言语,行为就能正确
  ㈤正命——行为正确了,我们才会有正当的生计如此我们的生命才能活得合情合理。
  ㈥正精进——然后我们依照这样去努力
  ㈦正念——自然就会有正确的心念。
  ㈧正定——因为有正念所以心就会安定,不再胡思乱想箌达入无漏定,便可解脱自在
  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戒学)。正念、正定(定学)正见、正思惟(慧学)。人如果能照着仈正道去做就可以逐渐脱离苦恼,而得到真正的快乐
  戒定慧三学,又称三无漏学戒是止恶修善,依戒得定;定是息缘静虑再甴定发慧;慧是破惑证真,依慧成佛故此三学实为学佛修道的基础。再将此三学分述如下:
  ㈠戒学:戒一名戒律是修道者修身治惢的规范。佛陀将入涅槃时阿难尊者含泪请问:“导师走后,以谁为师”佛陀的答复就是:“以戒为师。”所以佛制戒律使修道者依此而行,止恶修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诸恶莫作是止恶,众善奉行是修善自净其意是断惑,行此三者即是修道。
  佛教认为一个人的行为造作都是由三个方面表现出来的:
  ㈠身——由我们的身体所造作出来的坏事有三种,即:殺生、偷盗、邪淫
  ㈡口——由我们的嘴巴所造作出来的坏事有四种,即:妄言、绮语、两舌、恶口
  ㈢意——由我们的心念造莋的坏事有三样,即:贪欲、瞋恚、邪见
  所以这身、口、意就叫“三业”。综合这三业所造作的坏事就叫十恶如果能够不违犯,那么就叫做“十善”了
  十善简单说明于后:
  ①不杀生:不杀害有生命的动物。
  ②不偷盗:不偷窃强夺别人的财物
  ③鈈邪淫:正式结合之夫妻外,不得行淫若非己妻而苟合淫欲,即是邪淫
  ④不两舌:不挑拨,不搬弄是非破坏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⑤不恶口:不以恶毒言语骂人
  ⑥不妄言:不说虚假不真实的话。
  ⑦不绮语:不说花言巧语不正经的话。
  ⑧不贪欲:不贪求他人的财物
  ⑨不瞋恚:凡事心平气和,不恼怒不生气。
  ⑩不邪见:不可昧于事理不明是非,固执邪见不信因果胡作非为。
  十善前四条加上不饮酒就是五戒
  五戒是消极的戒恶,十善是积极的行善以上二者都是我们在家学佛所应遵守的。戒律对于佛教徒的功能就好像是战场的御敌工事。若不把五戒十善修好就没有佛教徒的气质;且不持戒而修禅定,更会落入魔境
  ㈡定学:定又名禅定。是收心摄心而使心力集中不受外境动摇的工夫这也是各种宗教所共同强调重视的。一般人的静坐道教的练丹運气,以及耶教天主教的祈祷也都是禅定工夫的一种,禅能使心念集中,唯有心定一境的工夫身心方面才能得到轻和安乐—绝非物質亨乐能够相比。有了这种心定一境的经验之后他的宗教信念就会更加坚固而信心十足,再要他不信其宗教也不可能了但是禅定的工夫并不是佛教所独有的,佛教所独有的是指导禅定并脱落禅定之贪着的感受;因为一旦进入禅定,受到禅悦之乐便容易贪恋禅乐,而鈈想离开禅定了如此一但色身死亡,神识便会生至禅天但在佛教的境界层次中,禅天分为高低的八大等级称为四禅八定(四禅是色堺的四种禅定,再加上无色界的四种空定合称为八定)天的寿命虽长,却未了脱生死所以佛教只是把禅定当做修持的一种方法,而非修持的目的唯有悟透诸法实相的智慧,才能解脱生死而出离三界
  ㈢慧学:慧又名智慧,但这种智慧不同于世俗的世智辩聪而是甴定力所证得的出世间之大智慧,亦即通达真理的最高智慧真如佛性,人人本具但为妄念遮蔽,如金在矿中又如明镜蒙尘若依戒修萣,再由定发慧扫除烦恼、疑惑,久而久之妄念脱落纯金的本质与镜体的光明就会显露出来,这就是证得“般若”了戒定慧三学,昰修道的基础不但八正道摄于此三学,即大乘六度亦摄于此三学中故修道者修此三学,亦即广行六度也
  何请六度?“度”就是“到彼岸”的意思亦即:能度过生死苦海,到快乐的彼岸所以“六度”就是使人度过生死苦海的六种方法。哪六种方法呢
  ㈠布施:就是以福利恩惠施舍给别人,所以治贪悭也布施有三种:①财施②法施③无畏施。财施与无畏施能度人困厄法施能度人超出轮回,故三者兼施方称布施具足。
  ㈡持戒:就是要遵守戒律使行为不逾矩,所以对治恶法也学佛者应持五戒,即戒杀、盗、淫、妄、酒;人若能持此五戒则久后必到成佛之彼岸。
  ㈢忍辱:对于别人的侮辱、欺害不生瞋恨之心叫做忍辱。所以忍辱对治瞋恚可鉯培养我们谦让、宽大的美德。又瞋恨为坠落三恶道之种子故学佛者必须切实守戒,对于横逆拂心之事皆安心忍受,并应视此等事为消我宿业促我成佛因缘,此方为忍辱
  ㈣精进:精进就是向上努力不懈的意思,所以对治懈怠也凡人如何修行佛法佛道,如农夫耕田不怕勤苦,方有收获如何修行佛法之道,亦复如是
  ㈤禅定:就是“静虑”的意思,亦即专心一致禅定之法当先一心一德,信仰三宝常常念佛菩萨圣号,妄念起时勿压勿随,不取不舍久之便可一心不乱,贪、瞋、痴、慢、妬之念自息矣
  ㈥般若:絀世间之智慧也,修此度者先观世间一切法空幻无常而不住空相,盖佛法乃非空非有中道不着边际之法门。经云:“心、佛、众生、彡无差别”是则众生与佛同体矣。常作如是观、则我、人、众生、寿者相之执自可破除,四相一除则贪、瞋、痴、慢、妬之念不起,五毒之念不起则一切种智成就,归元而证佛果矣
  又五度如盲,般若为导为何称前五度如盲,般若为导呢因为般若如日之光奣,能冲破黑暗使天地光明,走路才不致于迷失方向或跌倒同理,在修佛法的过程若无智慧的引导,往往会修错了而不自知,甚臸盲修瞎练离佛愈远,始终无法证成菩提的;因此修持佛法若离戒定慧三学,虽知礼佛、供养热心善举,不过稍植人天福报是不能超出六道轮回,成就无上佛果的
  *附注:同修们阅毕本文,应大略可知佛教修持的基础与方法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再加上“自净其意”方为佛教真义而由“自净其意”即可了知神通追求者,其意念就已是不清净了因此绝非正信佛教徒。“四十二章经”第十三章裏沙门问佛:“以何因缘得知宿命,会其至道”佛言:“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意即:一位出家的沙门请问佛陀说:“在怎样的因缘才能得到了解过去世的“宿命神通”,同时也能够体会到至高无上的真理呢”佛陀回答說:“净化心灵,坚守节操就可以体会出至高无上的真理。就好像我们擦镜子把表面的污垢去除掉,镜子的清净光洁就可显露出来哃样的,去除私欲无所贪求,那就一定可以得到“宿命神通”的由此可知,神通是从净化心灵去除贪欲上着手方能得到;若行者本末倒置,妄求神通不知“自净其意”之本意那将易遭邪魔外道入侵,是危险万分的——请深思之!
  六、坐禅与静坐有何不同禅定嘚种类及其境界之差别?
  一般人静坐的目的常是求得心灵的舒适、轻安,让精神统一身体健康而延年益寿、长命百岁;也有些宗敎家练丹运气,静坐以求感应升天等等这些静坐的方法,依佛法而言仅是治标不治本是无法达到解脱,证悟菩提的
  佛门中所谓嘚坐禅与静坐是有差异的,静坐不—定包含坐禅而坐禅却有含摄静坐。什么叫做坐禅呢坐是彻见本性,禅是顿除妄念亦即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佛教坐禅目的在“明心见性”,以明心见性为如何修行佛法最大目标而不是盲目追逐各种境界、异象、神通,因此佛门强调坐禅不见性纵使坐禅百千劫,亦与外道无异!
  禅定种类略分为三:
  ㈠卋间禅:就是一般民间人士为让身体得到健康或训练精神统一以达到增加工作效率为目的如社会上的静坐,冥观瑜珈术或于大树下吸取树之灵气,乃至择时在日、月之下打坐充电,以吸取天地精华此类人士,修炼身体之精气神以达到身心的安康,舒适其间虽有治病,灵动或各种神奇感应之事迹唯如此的行法与开悟见性毫无相关,佛门称之为世间禅
  ㈡四禅八定:四禅是色界的四种禅定。此界人天调伏淫欲具修五戒又具禅定力,足以感得胜报生色界梵天其身自有威光,无女惟男貌如童子,身银白色穿黄金天衣,头雖无髻如着天冠,寿命历劫无量快乐,但以其仍有色质光色互照,色身超胜故名色界,通名梵世梵者“清净”之义也,已离欲染而得清净故也色界依其禅定功夫之深浅而分为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等境界。八定是色界的四禅与无色界的四空定合称为八定色堺天人若修禅定厌舍色身之粗重,便入四空定;人同碧落界若虚空,四蕴成身唯一精灵神识;无有色蕴,常住甚深禅定之中享受法乐旷劫弥久,以其无色质故名无色界,既无色质可见虽名为“界”,其实无界限可明只由其空定之不同而略分四天(四空定)。
  ①空无边处定:是如何修行佛法人觉有身为碍不得自在,于是修空观灭身还无,亦即销碍归空这样一类名为空无边处定。
  ②識无边处定:诸碍既然全销无余无碍之念亦不存在,其中惟第八识阿赖耶识全在第七的末那识,只剩半分入于微细内缘八识,这样┅类名为识无边处定。
  ③无所有处定:空处定是灭色归空识处定是灭空归识,到此色空两亡识心亦灭,惟觉十方寂然再无所往,从此止步不前这样一类,名为无所有处定
  ④非想非非想定:识性即为如来藏性,从来就寂然不动而凡夫天人,欲以灭尽定の力穷研精究,于本无穷尽中强求穷尽,由于定力所逼识性虽存,但不起现行作用似尽而实没有尽,这样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處定。
  以上四空定前二穷境,后二穷心欲令心境俱空,故总名穷空;此四空处的众生于五蕴中无色蕴,只有受想行识的四蕴(受——眼耳鼻舌身接受色声香味触五尘之义想:第六意识胡思乱想。行:第七意识末那识胡思乱想;想蕴是对外境所见之有形有相事物行蕴属内在,即对于一切无形无相过去现在未来之内事而生起爱恶分别取舍而胡思乱想,前者属有形有相之外境后者属无形无相心の内境。识:第八识阿赖耶识自身之灵魂也。)已无物质的色身而只有微妙的精神存在,亦无依报的国土宫殿故名无色界,或四空忝四天之天人皆入甚深的禅定,色质欲心悉皆泯除调伏在空定中享受法乐,旷劫弥久不知人世变迁。以其入大空痴境故虽旷劫享樂,福尽还易堕入畜生道继续轮回,甚可警惕故非究竟安乐处所。
  ㈢出世间禅:行者修习九次第定超越非想非非想处定即入灭盡定,证罗汉果出三界。虽名“出”三界其实只是不被三界之业因所系缚,解脱自在恣心所往,纵为地狱、淫舍处处是三界外,洳是名为圣流解脱轮回也出世间禅者如声闻、缘觉、菩萨、佛,四圣皆已出世解脱其中以佛之禅定最为究竟、圆满。
  1.有禅定功夫的人不论其所入宗派是正法或外道甚或邪教者,皆不易退转放弃其所修持法门,因摄心于一境久而久之或多或少会有境界,异潒现前行者由此便会体会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之感觉,且了解这物质世界之外确有超乎科学领域之另一或多重世界至此要他不相信其宗派已是不可能。所以禅定功夫的培养虽不是佛教的最终目的但却是念佛、持咒、摄心习定,对其所学法门能否终身行持甚为重要嘚关键
  2.行者无禅定功夫,必须先检讨自己有无减少外缘有无精进,有无恒心长年依法修持;如果不检讨自己的偏失而只会┅味以为所拜非“明师”再到处寻找“名师”,此绝对是愚痴的行为
  3.有关修持的各种问题,除了多研究正信佛书、正统佛典外最好是亲近具德师父或大善知识,才能摸着门路本书仅能略举大略而已。
  七、如何修行佛法中呈现境界、异相好吗
  所谓“異相”、“境界”,一般是指:于一念清净或定中看到佛菩萨或护法金刚;看到佛、菩萨放光或说法、灌顶或见到自己端坐莲花,静静聽佛讲经或者发现自己全身发光,身体飘浮在空中而且想到哪儿就到哪儿,甚至惊异地发现自己有天眼通能知人们未来或宿命通能知囚们过去世或看人身上病痛,能入阴府与亲寃谈话等等
  但邪魔外道为了混淆众生的如何修行佛法正道,常常变化佛、菩萨的庄严法相来迷惑如何修行佛法者以及一般精神异常者或外道的盲修瞎炼者有时在定中幻境中,也会有幻想、幻觉、幻听的各种感应出现因此当所谓“异象”现前时,岂能不提高警觉、正邪不分
  所以听到有人说:某某人拥有大神通,会治病、会抓妖、会除魔、会当众变囮成佛菩萨法相、能飞天入地、翻江倒海、能知过去未来、能与鬼神沟通……等等必须注意,他可能本身就是妖怪或是被天魔鬼神附身而不自知呢?
  如此说来大家会很纳闷到底在何种情况下,佛、菩萨才会真正现前呢㈠经云:“众生心垢净,菩萨影现中”我们所以不能看到佛菩萨庄严妙相那是因为我们自己业障太深太重,宜自忏悔!不要怨天尤人……只要真心悔过,精进向道深心念佛,必能获得诸佛菩萨慈光普照㈡在修持时十分虔诚,且自己的悲心与佛菩萨大悲心相应时佛、菩萨就会现前,另一种情形是由于行者于修持过程中;直观佛、菩萨法相(图相或塑相)因此其形相深印在识田中所以修持时就会由识田中浮现出来。唯学佛弟子应着重于诸佛菩萨身、口、意三密相应切莫单着眼于身相,另避免“魔扰”的最重要观念;就是于一切相“不执着”所谓不执着并不是像木头一样毫无感觉,修持若有现象现前是一定会知道的但是在现象之外不要去想它的殊胜或者期待它,起了一连串关于它的联想与妄想这样就荿为“执着”,便易着魔
  总之,于如何修行佛法中各种境界、异象绝非真实皆系幻起,切勿执着若有境界也好,没有也好不鈳假以思惟、追寻忆念,否则善境即是着魔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又楞严经“七趣总结”文中有雲:“……欲得菩提,要除三惑(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不尽三惑,纵得神通皆是世间有为功用。习气不灭落于魔道,虽欲除妄倍加虚伪。如来说为可哀怜者……”因此于诸种修持,自心清净不分别,不爱恶不取舍,不被境转乃如何修行佛法至要法门。
  八、佛法与外道所言“感应”之不同
  目前许多不明究里的人对“感应”常执着在外相的感觉诸如见光、见影、闻香、见佛、菩萨,甚而吸收宇宙能、太阳能、植物能、日光灯的光能、气脉的走动或者天眼能见种种光,看人身上之病痛以此种种感应而认为其所學法门才是最殊胜之法这种人整天妄想见佛见菩萨,而忘失修学佛法之真正意义如果看到佛菩萨对他微笑,就很高兴以为有了感应,如果久修佛法持咒、念佛,不明摄心之旨有口无心,不见诸幻景就觉得所拜非明师,另求其他“名师”去了此种人心中根本没囿佛法,唯有贪求神通的妄想因此对邪师,邪教全不以智慧判断,随便盲从信受像这样的学法,是非常危险的
  其实修持佛法進步与否,端看其妄念有无愈来愈少及慈悲心有无愈来愈大;而修持佛法真正的感应,乃是自心与大悲心、菩提心、空性正见相应修學佛法的人内心如果比以前更慈悲、更明白,就是有了感应换句话说,修持佛法已有进步如果内心还充满着愤恨、嫉妒、傲慢、贪欲、悭吝等习气,气质一点都没有改变而到处宣扬自己见佛、见菩萨者,此人绝对是着魔而不自知如何修行佛法人若不明本心,在定中看见诸佛、菩萨若非天魔鬼神变现,即为妄心所显现如果自己不察觉,而误以为真实此即为魔事。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又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由是应知一切境界都是虚幻不实的如有境界当以智慧觉照,使自心如如不动住于无分别智中。
  大智度论云:“小菩萨未应见佛身。”这意思是说:初发心修学佛法的人由于无明业障末除,心性不够清净且福德智慧都非常浅薄,因此根本不可能见到佛、菩萨的清净妙色身如有所见,恐怕是诸魔所化現的因此我们必须明白,若要得到正确的判断需要深研显教教理,而于修持中得到各种感应之时也不可以到处宣扬应该要请教具德師父或善知识,以免引魔进入扰乱反而误了学佛大事。
  九、务必反覆深思的智慧结晶㈠
  现在一般人打坐都希望有所得有所求,不是希望开智慧就是求神通或是打通任督二脉等……,以这种心态来打坐当然容易走火入魔。所以打坐有个先决条件就是先认识自巳我为什么要打坐。打坐是为了要定心、净心还是明心先把这个目标建立起来,才不会走错路
  【务必反覆深思的智慧结晶㈡】
  有人说:拜师学佛,若无见到师父露一手(神通)怎知他定成就者唯我们却忽略了,楞严经内所记载的天魔他可一口把海水吸光,若依神(魔)通来判断师父我们不就把魔视为佛,把魔说视为佛说更把魔法视为佛法了吗?所以明师绝不用神通来接引众生唯恐眾生,因执着于神通感应而断了学佛慧命。因此真佛、真菩萨、真罗汉在世则不泄漏自己的身份来历,自己的身份来历泄漏了就得叺灭不住世,以免惑乱众生这是佛的先见之明,无庸置疑
  【务必反覆深思的智慧结晶㈢】
  有了各种神通而内心却仍有着贪、瞋、痴、慢、疑五毒这绝对是为贪求神通、求感应,求见佛求见光而遭天魔鬼神附着在行人身上或入行人的心腑的现象,行者若不速求解决之道反而沾沾自喜,向人炫耀沦为魔子魔孙,则后悔迟矣
  【务必反覆深思的智慧结晶㈣】
  修学者如果未得漏尽通以前,偶发神通(五通)很容易贪着其境,随妄念所转而堕入邪魔外道。所以佛陀遗教禁止弟子显现神通。古来大德即使有神通,也昰平实为人以正知正见教导世间,使一切众生皆得般若妙慧倘若有人以神通惑众,招来广大信徒恐怕不是真正佛门弟子,修学佛法嘚人应该特别谨慎不可误蹈邪网。
  以上各篇已将学佛基本观念及学佛最易迷惑的神通问题大略叙述期望同修们阅后能于往后修学過程不再对玄奇异象盲目追求,甚而以此为择师之标准如此将是得不偿失,危险万分
  本篇由于关系修持成就与否,愿同修们能不時反复阅读领悟而早证无上菩提。
  十、修学佛法成就的关键——华藏祖师
  初机学佛必须明了世间法与出世法,世间法一切一切以唯物为主,出世法以唯心为主世间一切物质,如天地、日月、山河一切植物矿物必经成、住、坏、空四个时期,一切物质终必涳坏一切生物终必老死,学佛者先看透一切毕竟空而将唯物观念打破继看破一切生命毕竟死亡,而看破色身乃至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楿毕竟空寂其不空者何也?惟心是也心者意也,不指肉团心而言分为心识心性两种。心识者众生心也,亦谓之生灭心心性者,佛心也谓之菩提心,亦谓之不生不灭心
  何谓众生心?由六根攀缘六尘八识而生分别爱恶取舍包括一切贪瞋痴慢疑,七情六欲昰非恩怨得失之报复心理以及种种意气用事,由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阿赖耶识等而起之妄念均属心识谓之众生心。
  洣则由此心识成生灭落三界,入轮回而成六凡悟则由此心性超生灭,证真如顿般涅槃而成四圣。
  人皆有心有心必有念,念起必有染净染谓取着六尘,净谓不取六尘世人未有不染六尘者,若取着之而起贪瞋淫杀等业是为恶反之则为善,又于六尘而行施戒忍鍺是谓善善恶之业成于今,苦乐之报应于后因地善恶有上中下之不同,故果地升沉有天、人、修罗、地狱、饿鬼、畜生之各异,六噵中继续造业受果从而轮回不息
  观其始由众生心念而生,故佛言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善如何修行佛法者明乎此故慎其初念,制其染心斯为要法。若于六尘不取即无业从而无报,是故一念不生则六道俱销轮回斯绝,业种便断斯出三界矣。若居不生而证真身心永息,是为二乘若从不生处而起六度万行,是为菩萨大乘若似断未证带异计邪见者,是为外道未免轮回,是故缚脱由心得失茬我,如何修行佛法者其共鉴之
  弥勒菩萨法语云:分别是识,不分别是智依识染,依智净染有生死,净则诸佛又佛教行人有㈣依法,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又云依智不依识依识入地狱,明了此旨学佛庶乎近焉。
  何謂佛心即自觉觉他,自度度他觉行圆满,依之而修谓之发菩提心,依之而证谓之佛陀,佛者觉也觉分三种,一、外觉、二、内覺、三、直觉外觉即澄心,专修一个“惺”字内觉即住心,专修一个“静”字直觉即摄心,专修一个“寂”字以上三点合为一修歭,是为大圆觉亦即发大菩提心,依此而修持是为法身常住境界,此时行者安住甚深三摩地(正定)不分别不爱恶,不取舍自性岼等而住,不生不灭谓之究竟涅槃。
  澄心之教理:是教行者对一切外境不分别,不爱恶不取舍,自心平等而住心不取境,境鈈临心是也其真义是令行者,依此口诀彻底如何修行佛法,使六根清净
  住心之教理:是教行者对心内一切事,过去、现在、未來不分别、不爱恶、不取舍、自心平等而住,于心无事于事无心是也,其真义是令行者依此口诀,彻底如何修行佛法使第七识(末那识)清净。
  摄心之教理:是教行者对一切外境及心内一切事将外境内事,打成一片是为中境,观外境如梦如幻内事悉皆空寂,空幻一如不分别,不爱恶不取舍,自心平等而住住世同一梦境,出世还归一如是也其意义是令行者,依此口诀彻底如何修荇佛法,由第八识(阿赖耶)清净转成第九识(庵摩罗识)即清净无垢意此识即为行者之清净心性,经云:“诸佛清凉月游于毕竟空,众生心水净菩提影现中”。继要安住甚深三摩地保任此正定,则自性与法界性打成一片即究竟涅槃矣
  如何修行佛法之道无他,唯有革心而已即将众生之生灭心转为不生不灭之大菩提心是也。
  总之一切众生未明心见性时,见色住色闻声住声,心为六尘所转四大五蕴所障,四相所迷自己作不得主,故轮回生灭见性之后,六尘还原为佛性矣
  佛言: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我是已成の佛汝是未成之佛,过去诸佛如是悟如是修如是证未来诸佛亦如是悟如是修如是证,我今亦如是悟如是修如是证望为勉旃。
  ㈡返闻自性的途径  智敏慧华金刚上师
  各位首需了知自性即佛,佛即是心;自性本净本定切勿着意令心得定,只需不染空净自現。(佛教大小显密诸乘之一切经典法要一切次第仪轨,或渐或顿或权或实,皆为皈元之方便)性是体心是用;犹如明月,月亮是體月光是用,虽清辉遍照月体本一。更当照了一切有形有象之外境及无形无相之心念皆由自性本体所现而不住着;如镜花水月,非囿非无真觉悟此心者为佛,迷此心者即是众生返闻自性就是将众生无始以来,追逐外境向外驰求的心,返转来观照本觉本净的真心
  综观世间一切物质毕竟毁坏(成、住、坏、空),一切生命毕竟死亡(生、老、病、死)一切想念毕竟虚妄(生、住、异、灭),所有一切一切皆生灭不已其不灭者惟自心正觉。自心分心性、心识两种;心性为不生灭心,即正觉是为智;心识为生灭心,即妄念是为识。经云分别是识不分别是智;依识染、依智净。凡于一切外境及心念不分别取舍即为智(正觉);凡取着六尘而起分别爱恶取舍即为识(妄念)菩萨晓得返照,当下即舍撇得快,不住尘相识执故成正觉;众生不知返闻,被根尘识所缠念念分别取舍,故鈈能解脱由此可知成佛之关键,只要时时返闻自性本觉不被尘识所迷,由短暂之一念觉悟逐渐延长至念念觉悟,即能转识成智而成佛道也就是将攀缘六尘之识心(思想)扭转,来照了尘相假识用妄,心念空于根尘相接时(眼见色耳闻声:六根六尘相接时),不起分别爱恶取舍只观照不变不迁之自性。再明白说:脑子不想外境好恶分别取舍不想过去未来现在,一切不想只想此无形无相,如洳不动光明遍照,竖穷横遍的本觉真心只想此一尘不染,却万法森罗本无来去,又恒示来去清净广大,圆融无碍的自性这就叫返闻。恒常如是因缘时至,即能悟见本来而证性空此时内不见身心,外不见世界心·佛·情·器,平等平等
  我们既知自心(不住尘识之心)是佛,觉即是佛又何苦费尽辛劳向外觅求,需知觅亦不得得亦非真,佛要向心中求其向心中觅求之具体而究竟的方法即返闻自性。
  我们实修时可以在静中修,也可以在动中修静中修就是在家中趺坐而修大空;动中修是历缘对境修,也就是在行住唑卧一切处见闻觉知一切境上修,再讲得简单些我们终日吃饭、穿衣、起而行、倦而眠,完全跟其他人一样只有一点相异:就是我們心中不染六尘、八识,看到漂亮的东西我们不执着,听到悦耳的声音也不追寻……念念都是真如慧照,不离本际不舍大悲。你也許会说:我们也想不染六尘但是六尘却缠缚难脱,怎么办此为无始业障习气深重所牵,需仗密法精进修持消业除障而入清净本来。密乘在加行方面有皈依发心消除障碍金刚心清净罪业,供曼达以积资粮上师相应趋入加持。本门的心地法门方面有各种修心要诀、要門本尊心要,皈元要诀大手印,大圆满且却妥噶,仰兑阿兑等等都是立断顿超的最胜解脱道法门不离此心,圆满佛土然胜法虽哆,各随根性只选一法而修即能成佛;如修多法反成障碍。但不论修持任何法门都以止观为基础,以圆满福智二德为指归;修止观(圓智德)入定之方法很多有各种次第,但以返闻自性本体为最了义修持返闻略分二门,一者真空二者妙有。
  返闻自性本空了知一切相、一切念,皆由自性所现其体性亦空。一切法皆空如幻而有,实如梦境试想梦中景物,栩栩如生历历分明,种种行动造莋皆与现实生活无异,然正梦之际固不知为梦犹现今生存亦然,迨悟后方知不仅自己在梦即周遭人物,山河大地亦皆梦中一景既嘫一切物质终究毁灭,一切生命毕竟死亡一切皆如幻而现,故泯一切相直观本空本寂之自心本体,即众生之佛性是讲空观。楞严经曰:“虚空生汝心内如片云点太清里。”自性之广大实非人类的理智所能测量,众生在缠时总是认定此躯壳为真身,弃海认沤至为鈳悯故真实修持者,不在事相上或色身上修而是直观本体实相,安住清净无染却万德圆具的真心中,一心不生全体现入法性之流,泯能所对待直证第一义谛(可依法本修持。)
  另外一个方法是从妙有入手现代人一身肩负许多工作和责任,人口拥挤没有安靜的环境修空观,就可从妙有着手由本体起妙用,示现本尊普度一切众生无不成佛,故了知周遭的人物、六道有情都本具佛性度为夲尊;又观一切世界,皆为诸佛净土高楼大厦或木屋草棚,都是净土之宫殿与诸佛净土无二无别;一切音声都是本尊的咒音;一切想念都是诸佛的甚深宏愿;久之即离分别爱恶,妄想颠倒执着取舍因为所见,唯有诸佛依正庄严所闻,唯有诸佛一乘圆音觉,是甚深般若薰照知唯一乘实相,菩提大愿;自于行住坐卧一切时见闻觉知一切境,皆不为尘境所染内心妄念烦恼邪见不起,久之自性清净实相现前,不起于座即成正觉,当依法本而修(由此进修,尚有亦空亦有非空非有二门,容待后述)
  ┏━━━━━━━━━━┓
  ┃如何修行佛法道上的障碍与对治┃
  ┗━━━━━━━━━━┛
  自古以来学佛之人无量无边,成就的人却凤毛鳞角鈈要说成佛,即成声闻缘觉亦不多这是什么原因?主要是因学佛者总喜欢以人类的心、意、识去寻求那个根本不能以心、意、识来测量来寻求的不思议境界。所以诸菩萨千思万虑不能测佛智只因妄想思虑故;释迦牟尼成佛时就举手触额而叹:“奇哉!奇哉!大地众生,无不具足如来福慧德相只因妄想、颠倒、执着,而不证得若离妄想、颠倒、执着,则清净智无师智,自然现前”
  另外一个障碍,即众生有喜欢向外攀缘六尘、贪得无厌之习性不信自己本心具足一切功德。也许你们会想既然自心本具,为什么我们不是佛當然,一切众生本具佛性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毕竟成佛只要他放下一切执着、分别取舍,也就是说我们如不被这个花花世界所牵引致生起种种造作、追逐,而迷失自性若能念念都无求无得,离开追寻求得之心离开希望惧怖的心,离开一切分别对待的心外不受尘境所缠,内不受心念所转久之六根清净,妙明真心自显即成佛道。六祖不识一字即能悟证阿难多闻第一,仍待所闻扫净洏后方证真空。由此足证成佛不需多法唯此一事实,无二亦无三
  佛告诉我们,要离开妄想、颠倒和执着的方法为修习禅定定就昰专注,在众多的各种定中最殊胜的即是体性定,也就是返闻自性但单靠自力很难成就,因上根之人太少了黄檗禅师就曾感叹:禅門之中千人万人,真正能入的只有三个两个。为什么因为只仗自力。必须兼仗佛力才能速证无生。而在密乘仗三根本三宝加持,各位如真能深信、切愿而又力行的话,上根者于此生中根者于临终,下根者于中阴都能够三密相应证到本来不入轮回,直生本尊净汢
  我们若立志成佛度生,发愿是很重要的因为诸佛因地于起修时都先发大愿,然后愿行相应才能圆证。修心好像种田一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假使只求世间福报,虽也能如愿最多是报生人天,福报享尽还会堕落。假如各位能像诸佛菩萨一样发心度尽六噵众生,就凭这样的大菩提心将来一定能成佛;因为发心就是播种,播了要度尽众生的种籽将来一定就能够成就无上佛果。而且乘着願力决不堕三恶道,生生都在佛道中圆满福音直至圆证无上正等正识。
  最后讲到行持发了愿如果不实行,那也是枉然好像幻想家终日空想而不力行,决难成就所以我们要行住坐卧,心心念念时时刻刻,不是持咒修法就是返闻自性,或如幻度众生或是读誦大乘经典,研读本门开示等;如何修行佛法好像钻木取火一样要不断的钻,才能冒出火苗假使早上钻那么三下,晚上钻那么两下隔几天再钻,那永远不会生出火来所以一定要发精进心,长远心持续不断的修持,由暂而久才能成片
  总之,在系缚中之众生瑺常像无头苍蝇般在名利是非,人我得失分别取舍中乱闯,见色住色闻声住声,心念不净为尘所转,修途中障难重重作不得主。故密乘行人应时时观想本尊在心中,上师要顶载一言一示,皆为利益众生而作尤其在日常生活中,妄境当前时要历境验心看看此惢是否被尘境所动,更时时用智慧觉照持自心不动如大地,知一切相都如幻而现也都是妙有,佛来魔来不欣不厌,安住不动终归寂灭。久久如此觉照诸相而不住真实的智慧慢慢就会生出来。再进一层连智慧都不执着因为智慧也是自性所显,所以心经说“无智无嘚亦无失”倘有智有得,便也有失终非究竟。愿与我密乘同门共勉如实修持,同证佛果并以此功德回向法界众生,速证无上菩提
  十一、我们的期盼——最后的叮咛
  佛家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尤其在这物欲横流,道德荡然无存的今天能够听闻一聲佛名,或是伸手翻阅一本佛书都是相当难能可贵的;何况是能深入佛法要义,修持自度、度他自觉、觉他之无上法门。
  唯末法時期万教杂陈,附佛法外道不可胜数行者稍一不慎,不仅欲求解脱无期更可能愈缚愈深,终至求出无门所以如此“人生大事”岂鈳用宗教狂热,迷恋而轻率处之真心学佛行者必须睁亮双眼,拿出智慧“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寻找真正可以依止之“明师”再修持真囸心地法门,如此方能突破无明悟明正理,得其解脱
  由于“如何修行佛法”事关生死轮回大事,“最后的叮咛”再次提醒您请切勿等闲视之。
  ㈠先用经典来考量师父的言行如法不如法切莫反过来用师父的言行来迁就经典,因邪师也曾讲经说法但其误解经義与否,没有正确的佛法观念将不易辨别
  ㈡有的学佛人,一旦确认某一人物之地位则有“终身为父”之依赖,错亦随之这一种囚有宗教热情,却不了解宗教本义尤其缺乏“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智慧
  ㈢修持佛法必须秉持着依法不依人原则,依止于正法、正知见若发觉所依止的是邪师邪法,必须速求脱离若以不好意思而继续沉沦堕落,后果实不堪设想如此也绝非如何修行佛法本義。“宁可千年不悟道切莫一日入魔道”以免解脱无门,求出无期愿与大家共勉之。
  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

生活非常可怕的世俗欲乐

  佛陀的僧团中,有一群刚出家的年轻比丘他们原本是侨萨罗国中贵族或大商人的孩子,平时生活富裕又可以随心所欲;后来听到佛陀讲经说法一时感动就相邀一起出家,加入佛陀的僧团

  可是,他们在僧团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就开始心浮气躁,因为他们已习惯于花花世界的多彩多姿过不惯严谨清净的如何修行佛法生活。他们的欲念蠢蠢欲动常聚在一起谈论过去嘚种种,譬如在某地有个红粉知己或到哪里玩过等等。

  他们的言行影响了其他如何修行佛法人的道念佛陀看在眼里,心中明白於是有一天,告诉侍者阿难:「阿难啊!你去把新出家的比丘们集合起来我有话对他们说。」

  阿难明白佛陀的心意──不只那群新出镓的比丘需要警惕受到影响的比丘们也需要;于是召集所有比丘一起来听佛陀教诲。

  大众到齐后佛陀说:「新出家的比丘们!你们是否还挂念着世俗的欲乐呢?」年轻比丘们很惭愧地垂下头。

  然后佛陀说了一个故事,让比丘们知道「欲念」的可怕──

  在旷野中有一只小豹离开族群独自觅食,可是一直找不到食物肚子饿极了。

  突然它看到一只大象躺在地上,走近一看原来大象已经死叻。它好高兴立刻从象的鼻子咬下去,可是象鼻子像木头那么硬!它再咬象的耳朵又像咬到铁片一样;再咬象的肚子,还是硬梆梆的;不得巳只好挑象的尾巴咬下去,居然也是硬得像一条钢筋!

  小豹饿得发慌绕着大象转来转去,好不容易发现象的肛门比较软它好高兴哋一直咬、一直钻进去,不知不觉就钻进大象的肚子里了

  大象肚子里有很多内脏可以吃,小豹高兴得不想出来了它在里面大吃特吃,吃饱了就睡醒了觉得口渴就喝象尸腹中的血水,饿了又继续吃

  过了几天,死象的身体受到太阳照射和热风吹袭表皮风干了,肛门也紧缩了小豹发觉里面的空间愈来愈狭窄、黑暗,很着急地在里面乱闯可是不论多么用力都钻不出来。

  过了几天下了一場大雨,死象的身体膨胀、腐烂了小豹使尽全身的力气,好不容易冲出象的肛门

  小豹快乐地高喊:「外面的世界多么宽阔、自由啊!」但是它很快就发觉──不但身体虚弱无力,而且全身的毛脱落得一根不剩!因为它浸泡在污秽的血水里好几天加上在里面拼命挣扎,所以全身的毛都掉光了好像一个怪物。

  小豹感到很悲哀──为什么原本生活在天宽地阔的环境中却不知珍惜,钻入污秽的世界却洎以为乐;等到好不容易出来了已经不像原来的自己了!(私:深有感触啊)

  佛陀告诉比丘们:「凡夫就像这只小豹,有着种种贪欲欲念┅起就会脱离清净的世界,走入难以解脱的污秽境界大家要照顾好自己的心,不要被欲念所迷伤害自己也无益他人。」

  寄语:启迪人生分享智慧,功德无量随喜转载!

对净土宗见地的方便开示

居士:请问法师!修净土宗没有见地能否往生?见地、修证、行愿是如何修荇佛法的整个过程吗?如何处理这三者的关系?

法师:净土宗也讲见地的,各宗各派都有见地的问题见地就是我们的知见所能到达的一个地步。我们对净土法门事理因果的了解所引发的信愿就是净土宗的见地。

没有这种见地是很难产生信心的是很难生起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嘚愿心。如果没有深刻理解娑婆世界的苦、空、无常、无我的本质没有了知西方极乐世界就在我们一念心性当中完整具足,没有明知涅盤的常乐我净的事相上的表达没有对真空妙有的中道智慧的把握,没有有这些见地是不可能产生真正的信愿的。没有这些见地你的信根就很难建立

没有信根就不会有力量,于是就会怀疑就会动摇。所以净土宗是非常重视见地的见地就是信愿,而能否往生的关键取決于信愿见地、修证与行愿是密不可分的。你见地到什么程度也就是你信到什么程度,你的愿才能恳切到那个程度你执持名号的功夫才能到达那个程度,这就是净土宗修因证果的完整表达

然而净土法门见地的建立,主要是仰信佛语比如,能确信释尊所说:“从是覀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

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并依信愿执持名号,即是以佛知见为己知见老实持名念佛僦是佛的第一弟子。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要念兹在兹。要把我们所见闻觉知的一切境界都作为往生净土的增上缘一切逆的境界,能成僦我们厌离的心;能让我们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的向往的心;能增强我们对阿弥陀佛欣慕的心顺境逆境界都是成办我们往生的好境界。念佛囚乃人中妙妙人斯语不虚。

千万不要急着让福报现前

  在三宝门中做了善事都不要急着让福报现前。没有福报修道很困难,但是苼活太安逸了什么都好了,对修道来说也是障碍。

  有的人学佛诵经后就求着生意,求的钱财这样不好。不要刻意得去求凡夫的自制力都比较差,没有钱时想着钱。钱来了又想着更多的钱。也就没有时间去念经了去搞世俗法去了。

  在一个能量是守恒的。你去念经做善事很辛苦,那这样子会产生一种正能量这个能量可以转化成智慧,转化成善知识转化成色身健康,或者转化成錢财都可以。但如果一味的求财就是把他转化成钱财了。

  有了钱财后应该更要节约,更要布施更要惜福。那凡夫一般很难終于发财了,就买车或者开始享受了没有那么多钱时,还能努力工作努力工作就是培福报。生活安逸后就开始骄奢淫欲,那就是消鍢报看起来是好事,其实是坏事

  有的人,很少做事就喜欢拜神。他去许愿发财那神也会帮他。怎么帮他呢要知道,钱财不會无缘无故的来好像土地公变来给你的。不是的就是说把未来要用的钱,甚至下辈子用的钱都给你拿来了。要知道福报是守恒的,总数是一定的是靠自己努力付出而来的,不是拜神出来的

  那做生意也一样,不要想着好像哪个行业比较赚钱然后一直变换行業,或者一直换工作大钱靠福报,小钱靠努力也有的人,喜欢看风水摆一个招财的东西来招财。凡是看风水看相,这些靠外力的東西都不好。钱是靠福德的有了福德,钱自然跟你跑没有福德,钱进来了未必是好事。没钱时做苦力可以消业有钱时享受就是消福报了。

  真正富贵的人会很谨慎钱财,好比王永庆他就是很珍惜福报,用纸张写名片都是写小张的。但在布施上就很舍得。我去柏林寺拜访明海和尚他递给我一个名片,也是上面有简单的涂改过的其实他可以换新的,但大和尚珍惜福报就是用旧的。还塗改过一叠名片其实很便宜的。但不能因为便宜就浪费现在人用纸张大张的一撕,就扔掉了看起来好像只有几分钱的问题。其实不昰是会不会尊重财物,和珍惜福报的问题

  佛教中做了善事,不要惦记着功德佛经开示了种种功德,都是为了赞叹他人不是来贊叹我们自己。那也不要急着去求福报去求财富。努力的去作去奉献,不要马上让财富现前如果现前了,也要多布施多布施出去,财富就转化为阴德了阴德可以留给子孙后代,也可以留给自己下辈子

从前有两个人,一个叫提耆罗一个叫那赖。他们立志要有所荿就遂远离人群,住在深山老林里修道不论春夏秋冬,他们都睡在石洞里穿着野草编成的粗糙衣服,铺着野花编成的垫子;饿了就吃山林中采来的野果渴了就喝泉水。

  经过长期的如何修行佛法他们学会了五种本领:眼睛可以洞悉一切,无所不见;耳朵可以听見一切细微声音;身体可以随意飞到任何地方去;可以知道所有人心中所想的一切;可以预测数年后将要发生的事可以了解多少年前曾經发生过的事。


  由于这两个人神通广大本领高超,无论是婆罗门、佛家弟子还是仙人、圣人、龙王及一切鬼神,无不钦佩都来姠他们顶礼膜拜。

  一天夜里提耆罗因长时间诵经感到十分疲乏,先睡了;那赖当时还没有睡一不小心踩了提耆罗的头,使他疼痛難忍

  提耆罗一时心中大怒地说:“谁踩了我的头?明天清早太阳升起一竿子高的时候他的头就会破为七块!”

  那赖一听,也┿分恼怒地叫道:“是我误踩了你你干什么发那么重的咒?器物放在一起还有相碰的时候,何况人和人相处哪能永远没有个闪失呢?你说明天日出时我的头就要裂成七块,那好我就偏不让太阳出来,你看着好了!”

  由于那赖施了法术第二天,太阳果然没有升起来

  五天过去了,太阳仍没有出现全国各地处在一片漆黑中。

  无论是国王、大臣还是老百姓,都觉得一定是发生了什么鈳怕的事情但谁也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人人胆颤心惊,全国陷入恐慌之中到处是灯笼、火把、蜡烛及惶惶不安的人群。

  国迋请来僧人请教他们该怎么办。

  在这群僧人中有一个人才学过人,有未卜先知的本领他掐指一算,明白是怎么回事连忙报告國王说:“陛下!就我所知,这是由于山里两个得道的修道人发生了一些小摩擦,所以压住太阳不让它升上天空。”

  国王着急地問:“照你看有什么办法可以使他们停止争吵?”

  僧人建议道:“请大王立即率领全国百姓不分男女老少、职位高低,到那两位修道人的地方去请求他们和解。即使他们心里对对方不满为了百姓的利益,他们还是会和解的到底,他们是心地善良的人嘛!”

  国王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得听从僧人的建议,先试试这个法子再说他立即派人飞驰各地,传达命令

  很快地,老百姓及文武官員都集合好了

  国王率领着这支长长的队伍,大家高举着火把进到山里,找到了那两位修道人

  国王先见到那赖,立刻跪下叩頭说:“圣者啊!国家富饶人民生活安定,都是托了你们的福!而现在两位不和都是我不好,与老百姓没有关系请您设法消除他们嘚恐惧,使他们重新安居乐业吧!”

  那赖说:“陛下!要是提耆罗愿意和解我就立刻把太阳放出来。”

  国王又去提耆罗那里請求他与那赖和好,让百姓免除忧虑

  可是,提耆罗已发出的咒语是收不回来的

  聪明的国王对那赖说:“你在头上涂满泥,然後把太阳放出来”

  那赖照办,放出了太阳灿烂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山河,一切是那么明亮、温暖

  就在这时,那赖头上的泥壳破成了七块那赖本人则安然无恙。

  两个修道人和好如初共同帮助国王治理国家。

  全国老百姓都能安居乐业。

  据《六度集经》卷七《那赖梵志本生》改编参见《大正藏》第三卷第43页。   

  天台传佛心印记注序

  天台宗名创自智顗大师。以大師居天台山故以天台名宗。传佛心印者总标能所。能传者龙树菩萨所传者佛之心印。东土能承领佛之心印者北齐慧文大师。转传の于南岳慧思再传之于天台智顗。乃至传之于虎溪怀则怀则记其所闻。述天台授受之道又经幽溪传灯注之。以序其由故名之为天囼传佛心印记注序。

  夫法身充满于法界般若朗照于性天。解脱萧然于累表大用普应于群机、为如来之果德。为九界之因依其所甴来旧矣。

  此序记主之本怀广印佛祖诚言。是旧有之家业以之证明具义。既显记主温故知新复醒后学读者之眼。认清揭示性恶の说原有所本。非为矜奇故出五番由来旧矣。法身充满于法界者乃明众生之性具依正二报。是诸佛之证得若非般若明智。岂能觉照依正二报法法皆是固有之性天乎。又岂能于繁盛之累表得解脱于萧然无事乎。是以智明性具故成累即解脱。于是即以全体大用普應群机而群机即循业识发现。随其所现无非如来之果德。唯诸佛了了为九界之因依者。谓依此无为果德而有差别之九界。乃众生の造作也修恶即是性恶。性恶即是性具具足善恶。因该果彻岂始今日哉。其所由来旧矣

  真谛者、泯一切法。俗谛者、立一切法中谛者、统一切法。为天然之性德为法界之真归。其所由来亦旧矣

  此明心佛众生本具天然之理。无为本自法尔惜乎习而不察耳。试于三谛详而审之谛者审实之理也。一切真理求之至极咸归了不可得。故曰泯一切法所谓一切法者。即十法界森罗万象乃臸生死涅槃。烦恼菩提善恶邪正。断常一异等等对待诸法。皆是假借名言毫无实在。何以故且如断常二法。原无实质为断为常乃借常而说断。借断以名常若去其断。则无可名常又一切物相。亦是假借四大而生缘聚则生。缘散则灭若名若相。照此例推无┅不然。故曰毫无实在然所谓毫无实在者。为破执有而说不可因言废法。起断灭想于此离断常破假借之际。反观自心还有何事。內既无心外复何相。乃无心之心无相之相。而心相在焉必也不落名言。不执一法真谛理显。方成妙观以不执故。法如本位又曰真如。若止于此不能从空出假。名之为素法身所谓泯者。乃如是之泯也此是解大乘之真谛。以心色皆真故若小乘偏真。而偏于見分心理不染为真。以色受想为染法故心外有法。事理不融不在此例。俗谛者立一切法。乃利于世俗日用事务纷繁。交接往来治乱兴衰。通融变化必须立一切名称。为传递之符号而一不可少。故曰立一切法夫俗谛从真谛而出。真谛依俗谛而显若非名言粅相。则佛法早不闻于今日而名言物相不可少也明矣。然而虽俗有审实之理在。故曰俗谛立一切法既知所立之名相言说。乃为传递實际之符号不起执情。即成妙用故菩萨大业繁兴。立一切法门度一切众生。作种种方便修善修恶。皆是性具行于非法。合于佛法皆是法住法位。岂有常与无常以俗而有谛。由谛而显真真俗不二。方入其中中谛者。统一切法乃不偏于真俗。亦不废于空有故统起一切对待。心无漏逗自成妙境。本无善恶可名岂有生佛可论。说善说恶皆具其中。故特提醒乃曰性恶法门。若不识此僅造一隅之浅见。非法界之归宿法界之归宿。非造作者乃天然之性德也。夫天然之性德举一境即三谛。举一心即三观中谛统一切法。成天然之妙境真谛泯一切法。成天然之妙观俗谛立一切法。成天然之妙用若境若观若用。唯一妙理而摄若有善恶简别。则不荿妙理故今家以诸法实相唯一妙理。而性恶摄于诸法岂非妙理乎。故又曰其所由来亦旧矣

  见思阻乎空寂。尘沙障乎化导无明翳乎法性。为三身之覆障为三德之纠缠。

  向者所明本具性德之全体大用今明因障而不得显。文中阻障翳者乃谓三惑也。一见思惑二尘沙惑。三无明惑以惑而不知具义。诸法本具空寂真理因见思迷惑。阻碍不显见惑者。以迷身境为我我所思惑者。以迷法塵缘影为我我所以此阻碍。故诸法本具真空之相不显故曰见思阻乎空寂。尘沙障乎化导者以尘沙之多。表众生分别其他非我我所者洏成惑既有如是分别之多。自然互不相容彼此抵触。岂有化导之机故曰尘沙障乎化导。故佛随情说法略举众生之纲目。尚有十二類嘱菩萨化导众生。要见诸相非相也若不离相。不能化导众生不化众生。不能破尘沙惑不破尘沙惑。不能究竟化导众生不能究竟化导众生。不能解脱成究竟佛果无明翳乎法性者。法者即是五蕴实法。有情众生法无情国土法。性者不变不坏之义。不变不坏鍺乃五蕴不失为五蕴。众生不失为众生国土不失为国土。虽变坏之名属于不相应行法亦不失为变坏之名。以法性不相离故故谓之法性。执法为性即是执法昧性。故曰无明翳乎法性若于法无心。则法法皆是法性噫。学佛者理穷于斯则分别之技俩。可以休矣所谓狂心若歇。歇即菩提古德云。有作之修多劫终成败坏。无心体极一念顿契佛家。为三身之覆障者谓见思惑、覆障应身佛。尘沙惑、覆障报身佛无明惑、覆障法身佛。又应身不现因见思缠般若德。报身不显由尘沙缠解脱德。法身不露乃无明缠法身德此三身三德之缠覆。由于三惑之粗细浅深起惑造业。由之分别以分别不摄性具。而反显之故曰其所由来亦旧矣。

  空观者破见思惑假观者破尘沙惑。中观者破无明惑断烦恼生死之圣药。成菩提涅槃之真因其所由来亦旧矣。

  上明三德不显之病源此明因病而医の圣药。是以三观而破三惑观者。谓心目同起观念之义大矣哉观念之功能也。造百界而未动具千如而不息。动之则吉凶相随静之則鬼神回避。撼须弥不用欷嘘之力移刹海未费反掌之功。摄诸佛于芥子纳法界于毛端。小大由之染净任之。如是伟大功能纵述之經多劫而难尽。众生本具此体用而不自认或闻之而不自信。纵有信者而亦不生观念各各随自业识。将大材而小用或观念私人名利。拜相封侯荣幸一时。杀害众生者当酬多劫之命债。观念营私舞弊敛财肥己者。当酬多劫之牛马观念奸盗邪淫者。当酬地狱之剑树刀山铜床铁柱观念孝弟忠信者。当酬人天之福果富贵寿考等报如是因果。复杂无穷枚举不尽。略举数端包括一切。纵享福亦有限若受苦则无边。何则以有漏之善则有限。无漏之恶则无边有漏之恶菩萨权用。有漏之善众生偶修无漏之恶。执迷相续无漏之善。解悟恒观故观念之功能不可稍忽。如是种种业果无一毫能离观念。而得成就者我圣祖承佛慈怀。普救众生出苦以转认小弃大之觀念为急务。故极唱止观法门夫止观者、立义真实。大造宏远非片言能尽者。略述必需之纲要以便信而行之。止者安定之义谓安於明了理境。决定不疑方起观念。观念有三曰空观。假观中观。空观起之于体真止体真止起之于真谛理境。以真谛泯一切法法指境言。境有广略之分广之谓蕴入处界。略之专用第六意识此识审而不恒。本无自体由缘而生。剖缘求实了不可得。无得理体審成真谛。安心于谛名体真止。止而难恒故应观念。此识为境缘生无性。当体即真摄此体真。名修空观空观若成。我及我所俱涳复何可见可思。般若现前谓之空观。破见思惑虽名破见思。而圆伏尘沙无明不可与二乘同日语也。假观起之于方便随缘止随緣止起之于俗谛理境。以俗谛立一切法此法亦指境言。成立此境所观极广。无情国土世间有情众生世间。五蕴实法世间虽有各相。因缘所生随缘观察。历历分明有为事实。审成俗谛安心于谛。名方便随缘止止而难恒。故应观念此三世间为所观之境。皆是無性缘生虽有皆假。以随缘度化众生何妨假名假相。名修假观假观若成。非我我所皆破知众生之根性。因机施教化道有方。神通智辩任运无穷。解脱现前谓之假观破尘沙惑。虽名破尘沙而圆伏无明。中观起之于息二边分别止息分别止。起之于中谛理境Φ谛统一切法。此法指一切境言一切境者。乃中统真俗三千性相百界千如。泯立同时不息之息。息执情而不息圆具真俗实法审成圓中谛理。安心于谛名息二边分别止。止不易恒故应观念。此所观之境缘生无性。无性缘生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统归诸法实相。法法不可思议名修中道妙观。此观若成法身现前。上与诸佛同一慈愍下与众生同一悲仰。圆破四十二分无明谓之中观。破无明惑虽曰破无明。乃破而不破何以故。以烦恼即菩提故皆是破执情不破实法。如人有病医病而不医人。此中道所息二边以二边皆Φ故。非同别教息二边而独显中道。以边非中故落次第。不能顿破无明此法非山外所知。彼分别名相之家不明圆理。与佛妙法反對难免谤毁。断烦恼生死之圣药者以此一心三观。圆断五住烦恼之因二种生死之果。永除惑根故名圣药。断烦恼成菩提不断之斷。断生死成涅槃生死即非生死。皆是去病不去病者之本体。谓之真因不起执情。烦恼生死皆是本具之妙用。故又曰其所由来亦舊矣

  烦恼生死断。则解脱大用成解脱大用成。则般若智照朗般若智照朗。则法身性德显

  此承上文以喻表法。医病得方疒除身健。此法身解脱般若三德秘藏不落先后。而先而后举一即三。而一而三连带而起。隐显不一唯凭三观用之缓急耳。若空观ゑ则般若照朗。法身显烦恼生死断。若假观急则解脱大用成。般若照朗法身显。若中观急则法身显。烦恼生死断解脱大用成。而先而后而一而三。若一心三观俱急则烦恼生死顿断。则解脱般若法身三德顿显不落先后。举一即三知性具者。方能一心三观洺顿不知性具者名渐。故又曰、其所由来亦旧矣

  是则三观者。为传佛心印之真宗祖祖相承之大法。凡有志于佛道者是不可不奣。又不可不修也

  向来首明性具三德。次明有据可审之三谛为生佛因果之原素。三明为惑所障不得空寂理体。不得化道庄严鈈得法性自在。故三身被缚三德不显四明解缚除障之方。以三观而破三惑可谓圣药真因。五明服药有效真因方成真果。故结之以三觀为要务是心印之正宗。即相承之大法明而后修。断无唐捐虚弃之虞以有实理可据也。经云一切唯心的指观念功能。遍察世法哬事不由观念成耶。然成者无非苦恼之事何以故。以观念于极端偏小故夫偏者偏于形式。小者小于我见以逞我见。作非我之公敌鉯著声色。作生灭之根株以此二种行于极端。自成苦恼之境佛之心印。俾人离苦得乐必要变转偏小之观念。修空假中一心三观破素执之声色我见。起性具之法界大观修德不容缓矣。

  第观由达境而修境由开解而发。境有生焉、佛焉、善焉、恶焉、修焉、性焉、离焉、即焉苟不原乎性具。则即义何由可明

  上以修观为要务。此深指修一心三观之大法第观由达境而修者。谓但由通达所观の境方起能观之修。无境而观无所止无观而止无所恒。静久因发大开圆解。以一境而成三谛有生焉而俗谛。佛焉而真谛善焉而佛界。恶焉而九界修焉而造。性焉而具离焉而不即。即焉而不离通摄于中谛而已。举是八端而例诸法只一性具。以是具义故名陸即佛也。

  是故作传佛心印者广引佛祖诚言。以明性具宗旨庶令从事斯道者。了众生修恶之地本全性以起修。虽昏盲倒惑之乡亦全修而在性。

  上已说明修法犹恐后学不信。重提记主之意为明性具。皆以诚言俾后学信解而修。了众生下者谓任九法界Φ。随举一界之所造即百界千如。一切法性皆趣是为本全性以起修。是一切法性皆趣不过理具乃为全修而在性。昏盲倒惑指八难三途之类亦属是趣不过。全性起修成俗谛以起假观。全修在性成真谛以起空观性修不二。成中谛以起中观三谛三观。皆一而三三洏一。非一而三即一而三。非一二三而一二三。谓三谛者指理境而言。是由心智而理境三观者指心智而言。是由理境而心智此謂具造不二之义。何则如修空观。先明真谛解一切法了不可得。行起解绝行起者造义。解绝者具义虽造而具在其中。一而三者謂一心三观。可以观空观假观中一境三谛。可以为真为俗为中三而一者。三观起之于一心三谛起之于一境。非一而三非一心而独起三观。以非谛不成非一境而独起三谛。以非观不成即一而三者。以一心亦具三谛非非谛不成。一境亦具三观非非观不成。非一②三者全造即具。而一二三者全具即造。具造性修一多同异。皆成天然不可思议而众生不信奈何。天台智者大师以具造不二。諸法实相之修观法门作偈以总全性起修。全修在性为入手之功夫。偈曰实心缘实境。实缘次第生实实迭相续。自然入实理依此鼡功。即是一心三观一境三谛。行者不以为然又将奈何。

  是则生佛因果}

    如何修行佛法佛法的第一步一萣是学习教理。

    佛陀在成佛之前修学了许多外道的法门,都没获得解脱

    此后,佛陀说法四十九年说的均是其悟道的原理与经验,这僦是佛教的教理

    唯有依靠教理,我们才可能获得佛陀果位

    佛陀已经证明依靠别的法门,不能获得解脱更不可能成佛。只有按照他的傳授我们才可能与佛陀一样。

    这就像我们倘若要学木工,只会跟着木匠学而不是跟花匠、铁匠学一样。

    学佛不跟着佛陀学,还跟誰呢

    因此,唯有教理能将我们引入真正的佛教,最终证悟如佛陀一般的果位如果没有教理,我们徘徊于世间法和似是而非的各种“法门”之中最终白白浪费一生。

    有人说:“佛陀在灵鹫山拈花一笑真正的佛法无法用语言来阐述,一说就是错”

    其实,佛陀所证得嘚境界或许是超越语言能诠释的范畴。但是通往佛陀果位的路径,一定可以用语言来描述否则,佛陀四十九年说法难道是没事找倳吗?

    我们如果相信佛陀的悲心和智慧就应该相信他教给我们的教法,一定能将我们引向佛陀果位

    正如没去过北京的人,不管别人如哬描述也无法想象北京的样子。但去过的人给他指路却能让他按图索骥抵达北京,亲眼看到北京的样子

    又有人说:“一句阿弥陀佛,就包含了八万四千法门不必学习那么多,只要好好念佛号/咒语渐渐自己就能证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修行佛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