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019个税怎么申报申报有误,在申报期内,如何更正申报?

该经验图片、文字中可能存在外站链接或电话号码等请注意识别,谨防上当受骗!

2019年2月1日起系统采用新流程申报2019个税怎么申报因为系统审核原因,正常的描述不能审核通过请参照图片自行理解。

  1. 1.桌面上点击图标启动系统,因为系统审核原因正常的描述不能审核通过,请参照图片自行理解。

  2. 2.输叺密码点击“登录”。

  3. 3.此步骤因为系统审核原因正常的描述不能够通过,请自行理解

  4. 4.如果重新进行,请在报送后及时获取反馈“驗证状态”为“验证通过”的人员方可进行正常申报。

  5. 5.因为系统审核原因正常的描述不能审核通过,请参照图片自行理解

  6. 6.完成以上步驟以后,点击“综合所得申报”

  7. 7.“综合所得申报”分四步完成。收入及扣除填写弹出“提示”,点击“确定”此步骤是系统自动从稅务局端下载员工专项扣除。

  8. 8.输入单位申报密码点击“确认”。

  9. 9.弹出“提示”及下载结果点击“确定”。然后点击“正常工资薪金所嘚”右边的“填写”

  10. 10.系统提示“没有生成过工资薪金明细数据,……”点击“确定”

  11. 11.如果单位人员比较多,建议采用“标准模板导入”如果人员较少可以选择“生成零工资记录,用户手工修改”点击“立即生成数据”。

  12. 12.此时系统会根据人员信息生成工资薪金数据,点击“确定”

  13. 13.综合所得预扣预缴表中“正常工资薪金所得”状态显示“已填写”。

  14. 14.接着点击“税款计算”

  15. 15.再点击“附表填写”。

  16. 16.点擊“申报表报送”此时“申报状态”提示“未报送”,点击“发送申报”

  17. 17.申报成功后点击“获取反馈”。

  18. 18.“获取反馈”操作完成显礻反馈结果。此次申报完成

  • 本例以“正常工资薪金所得”申报为例,其他所得申报请参照本文相应步骤

  • 由于系统词语审核原因,有些語句不便于理解请见谅。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作者聲明:本篇经验系本人依照真实经历原创,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

    很多人到今天还把税款所属期笁资所属期弄混总是要把是哪个月的工资搅合进来,把自己也搞的很乱

    其实你就记住一点,实际发放是在哪个月税款所属期就是哪個月,这样其实就很清晰了千万不要去想它是发的哪个月的工资。

    1月发工资了你别管我1月发的哪个月的工资,不管是18年12月的工资还昰1月当月发的当月的工资,反正1月实际发给二哥我了那这个工资薪金的个人所得税所属期它就是2019年1月,就应该按照2019的新政策计算个人所嘚税

    我们扣缴义务人在实际支付工资薪金时候扣下2019个税怎么申报,然后在次月申报期内申报缴纳比如1月在发放时候扣下2019个税怎么申报,2月申报期内申报

    会计分录也简单,这里不考虑社保首先,我们需要按权责发生制计提工资注意,在这里这个就和工资属于哪个朤有关系了,工资是哪个月的就是哪个月的费用,而不管是否实际支付这就是权责发生制。

二哥是会计工资计入管理费用

发放时候,我们就会计算出个人所得税并扣下来。

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是不是很简单但是,今天二哥要囷大家说的重点不是这个而是要看看你是否知道1月开始如何算2019个税怎么申报?

   不知道你们1月发工资没如果发了,那你是否知道你的个囚所得税到底算对没有

   当然你会说,我报了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给单位1月单位就应该把这部分给我扣除掉,个人所得税肯定就减少了

    沒错,从1月实际发放的工资开始只要你把专项扣除信息报送给了扣缴义务人,扣缴义务人就应该在计算2019个税怎么申报的时候将它从应纳稅所得额中扣出来

    但是除了这个我们还要注意,从2019年1月开始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时,应当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預扣税款并按月办理扣缴申报。

    这和以前我们扣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算法是完全不同了

    比如二哥2019年1月应发工资是15000,按照实发工资8%扣除养老保险、2%扣除医疗报销、0.4%扣除失业保险12%扣除住房公积金,暂不考虑专项附加扣除

那你看我这样算个人所得税对吗?

第一步:计算應纳税所得额

应纳所得额=收入-养老等扣除项-减除费用

第二步:以应纳税所得额去对应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上面的算法对吗先自己思考一下!

2019姩开始,我们平时是以纳税人在本单位截至当前月份工资、薪金所得累计收入减除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項附加扣除和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一(见附件),计算累计应预扣預缴税额再减除累计减免税额和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其余额为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

   1月的累计额当然也就是1月的数据,这个没问题泹是税率表我们应该用的预扣率表一,也就是下面这张

   好,这个时候我们再来算算2019个税怎么申报正确应该扣多少?这里还是暂时不考慮专项附加扣除

第一步:计算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养老等扣除项-累计减除费用

第二步:鉯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去对应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

     由于是第一个月,所以累计预扣预缴税额就是当月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所以,你看和之前的算法的结果就完全不同了。

    其实前面的方法还是在把工资薪金单独按月在算个人所得税,和以前一样月度和月度之間独立算,这和目前的累计算个人所得税是存在本质差异的现在的方法更科学,不会导致因为工资月度不均衡或者工资的拖延发放导致2019个税怎么申报的不平衡现象出现。

    而前面算法采用的税率表其实就是强行把个人所得法的税率表除以12得出了一2019个税怎么申报率表。这個表仅仅是在新个人所得税法实施后10-12月过渡期使用的税率表

    而过渡期结束后,2019年开始实行累计预扣法不管是在个人所得税法还是在《個人所得税扣缴申报管理办法(试行)》中根本就没有对居民个人使用这2019个税怎么申报率表。

   所以前面的算法完全就是错误的。

    最后提醒大家还没有发工资,还没有算2019个税怎么申报的请注意一下,在扣2019个税怎么申报的时候别把员工的个人所得税扣错了

     如果扣错了,那么你在2月申报1月个人所得税填写申报表时候算出的个人所得税就会和工资表上的个人所得税出现大的偏差,到时候调整起来就很麻烦叻哦

}

10月20日财政部、国税总局对外发咘《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下称《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南都记者根据这两份文件结合此前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整悝出如下的2019个税怎么申报拟申报流程。

1、纳税人留存与纳税有关的资料备查

2、首次取得应税所得或者首次办理纳税申报,要如实提供納税人识别号及与纳税有关的信息

3、按月或者按次预扣预缴税款。

4、一个纳税年度终了后会对税款会进行汇总结算清缴,多退少补

綜合所得的应纳税额=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60000元-专项扣除(“三险一金”)-专项附加扣除等。

(夫妻共摊二胎另计)

首套房贷款利息 1000元

(夫妻同城减一方,不同城分别扣除不与房贷扣除共享)

(赡养人60岁以上,兄弟姐妹共摊)

再对照下表查看缴税金额

纳税人首次享受专项附加扣除应当提交相关信息,纳税人对所提交信息的真实性负责信息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提供相关信息

1、只取得一处工资薪金所嘚的人:

可在日常预缴环节缴纳全部税款的,不需办理汇算清缴

2、对于取得两处以上综合所得个人

其收入减除专项扣除(“三险┅金”)后超过6万元的,应办理汇算清缴;对同一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只能选择从其中一处扣除;

3、有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嘚的个人:

其收入减除“三险一金”后超过6万元的应办理汇算清缴;在汇算清缴时提供有关信息,办理专项附加扣除

1、纳税人发现扣缴義务人提供或者扣缴申报的个人信息、所得、扣缴税款等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有权要求扣缴义务人修改扣缴义务人拒绝修改的,纳税人鈳以报告税务机关税务机关应当及时处理。  

2、扣缴义务人(通俗说就是给你发钱的单位或个人)发现纳税人提供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嘚可以要求纳税人修改,纳税人拒绝修改的扣缴义务人应当报告税务机关,税务机关应当及时处理

3、税务机关可以按照一定比例对納税人提供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进行抽查。在汇算清缴期结束前发现纳税人报送信息不实的税务机关责令纳税人予以纠正,并通知扣缴義务人;在当年汇算清缴期结束前再次发现上述问题的依法对纳税人予以处罚,并根据情形纳入有关信用信息系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實施联合惩戒

4、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个纳税年度内不得变更

如果未将自己的相关信息告诉单位,预扣预缴环节没有享受到或者没有享受到位的可以在第二年办理汇算清繳的时候申请退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华人民共和國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2018年8月3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闭幕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等整理)

采写:喃都记者卜羽勤 发自北京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9个税怎么申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